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精选8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主任要主动联系家庭,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教育,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那么,该如何做好与家长沟通工作呢?
1、端正与家长沟通态度,勤与家长沟通。在和家长说话时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2、与家长沟通要及时。学生如出现不良现象或问题,就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问题累积成堆后才匆忙去找家长解决,如我班有个学生成绩很好,有一次他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并向低年级的同学索要财物,得知此事后,我马上向该生父母反映,共同了解事件的起因,分析过程及后果,引导其思考,指出他所犯错误,帮助他提出改正错误的措施。
3、做好准备。与家长沟通前,班主任要对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与家长沟通时能信手拈来,提高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我们的学生性格各异,家长们的性格也各有不同。有的家长性格随和,知情达理,你就可以想什么说什么,家长是不会怪你的。有的家长性格直爽,你就不必卖什么关子。而有的家长脾气暴躁,点火就着,你就得讲究一点谈话的技巧。
4、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一般来说,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得到家长的认同,然后再适时提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不能把与家长沟通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5、总结与家长沟通收获。与家长沟通后,要把所收集上来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到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关键词:学生家长,存在问题,有效沟通
小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多问题教师单独解决效果不明显或是无法单独解决。需要联合社会各方面共同教育, 尤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 学生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能够促使教育工作的开展,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家长沟通看似简单, 其中却有很大的学问。现针对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寻求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 将学生身上出现问题归结为家庭教育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将对学生的不满转移到家长身上, 对学生家长进行批评和指责。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 缺乏判断对错的能力, 容易被诱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十分常见和正常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及时帮孩子改正错误, 教导孩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 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有些小学教师在孩子出现问题时, 不是有针对性地找原因帮孩子改正不足, 而是直接将其归结为家庭教育上, 认为“其他孩子不出问题, 而你的孩子出问题, 是你家庭的原因”。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要求学生家长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指责和批评学生家长, 并给其施加压力。
2. 一味指责孩子的不足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本着沟通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原则, 只是对家长罗列孩子的不足, 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实施体罚。由于近年来国家法律明确强调禁教师体罚学生, 使一些习惯用体罚手段教育学生的老师在体罚学生方面有所禁忌, 但是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是部分教师为了达到通过体罚教育孩子的目的, 便借助学生家长对学生实施体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便通知学生家长, 见到学生家长后便开始指责学生的不足, 使得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打骂孩子, 更有一些教师向家长告状, 并威胁家长: “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们都管不好, 我们更没有办法。”使一些本不想体罚学生的家长, 听到这些话后也忍不住打骂孩子。
3. 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 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教育重要性, 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 有些老师却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与学生家长沟通没必要或是作用不大, 将与学生家长沟通作为例行公事, 更有甚者把这种沟通作为一种额外负担, 应付了事。在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 便组织家长统一到学校, 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应付。在学生家长主动提出与其沟通的时候, 总是借口很忙。当实在推托不了, 如在回家途中偶遇孩子家长时, 避而不谈孩子问题。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流于形式, 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此外, 个别老师带有目的性与学生家长沟通, 寻找机会让学生家长帮自己办理私事, 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帮忙。
二、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1. 约见时机要适当、对待家长要热情
约见学生家长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并事前约定。作为农村小学教师, 一般不要在农忙时约见学生家长。当解决学生问题需要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又抽不出时间接待时, 如果老师执意要家长过来, 家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不利于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来访, 自己恰巧没有时间接待时, 不得不将家长晾在一边, 容易引起家长不满。因此, 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 如家长实在抽不出时间, 可选用电话沟通的方式; 当家长主动来访没有时间接待时, 可向家长解释情况并表明歉意, 通知其先回去, 自己抽空去家访。此外, 对待家长一定要热情有礼, 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 不能唯唯诺诺, 引起家长反感。如家访时, 要尊重家长的生活习惯, 在家长来访时, 要起身迎接, 家长离开时要起身相送。沟通过程中, 尽量使用文明用语, 以礼相待。给学生家长留下好的印象, 为彼此间的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 理解、尊重、鼓励学生家长
( 1) 理解家长
对于父母来说, 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和“掌中宝”, 尤其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都希望老师重点关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要理解家长的需求, 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以及优缺点, 对孩子近期表现、成绩总结, 拟定简单的提纲。在于家长沟通时做到心中有数, 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 同时也给家长留下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 2) 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 要面带微笑, 认真听取家长意见, 让家长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即便一个充满怒气、怨言的家长, 在遇到一个善于倾听, 尊重她的老师时, 也会平静下来。
( 3) 鼓励家长
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尤其是面对“后进生”。很多家长经常叹气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 对孩子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 我们一定要扭转家长的错误想法, 找出孩子的优点, 必要时适当“放大”孩子优点, 鼓励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 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 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3. 沟通要有技巧
俗话说, “庄稼是别人家的好, 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 于是寄希望于老师。如果老师能在此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教育方案, 不仅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 还能在家长面前树立威信。
沟通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或提意见时, 不要直奔学生不足, 而是要先肯定学生, 如肯定学生的进步、聪明、活泼等优点, 通过肯定学生与家长建立信任后, 再委婉地指出学生不足之处, 言语不要咄咄逼人, 尽量使用“我认为”“你应该”等婉转、协商的词语, 家长更容易也更乐意去接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 进行分析提出意见, 不要泛泛而谈, 让家长摸不找头脑; 要实事求是, 不能言过其实, 故作高深, 自己没有把握或尚未查清的事情不要说, 以免引起误会。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尝试, 我发现与学生家长沟通对解决学生不良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 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果, 对学生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值得各位小学教师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J].吉林教育, 2011, (5) :124.
【关键词】班主任 家长 有效沟通
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人数众多,素质自然也有高低,如何同这些形形色色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班主任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前需要想好这些问题
1. 你是否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把学生送来学校后,学校就应该承担教育的全部责任,与他们无关。
2. 你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至少要给家长提一些建议,采取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姿态。
3. 你对学生的家长是否了解?这很关键,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家长,绝对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否则不但没效果,反而产生很差的效应。
4. 是不是应该请家长?问题严重到了非和家长沟通的地步才请家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请家长,极易引起家长对教师处理问题能力的怀疑,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二、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场景一:
张某,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喜欢迟到,上课话特别多,也喜欢以上厕所的理由离开教室去抽烟,经常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经了解,这个学生小学未毕业,文化底子薄,对学习丝毫没兴趣,父母做生意非常忙,根本没时间顾及这个学生的事情。我将其父亲请到学校做了一次深谈。
沟通技巧一: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家长
我首先称赞张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家长都应好好培养他,只要他将聪明才智用在正确的地方,就一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次我非常理解家长忙于生计的艰辛与不易,但孩子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家长无论做多大的生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孩子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作为家长就需要及时的纠正他的错误,否则任何生意也许都没有意义了。经过这番推心置腹地长谈,父亲终于明白了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他决定暂时委托朋友代理生意,自己则租房在焦作陪读了一段时间,每天学生上过课回家,这位父亲都会和他促膝长谈,渐渐地,这个学生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很多,上课的表现也渐渐好转,各科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场景二:
杨某,这个女生性格非常孤僻,很少与班里的其他学生沟通,她只喜欢自言自语,于是,就请该女生的母亲到学校面谈。
沟通技巧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很多人都习惯“说”,而不习惯“听”;会“说”,而不会“听”。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和一个嘴巴,可见听比说更重要。我们与家长见面是为了沟通而不是告状,如果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反而会使我们与学生站在对立面上,达不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方便今后的管理。这次请这个女生家长来,我转换了方式做个听众。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个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做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个女学生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对她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準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从那次沟通后,我经常会找这个女学生聊天,又安排女生班委与她主动沟通,有意安排她参加集体活动,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愿意与我们交流。
场景三:
学生郭某与李某发生口角后,大打出手,李某脸被打破。双方家长到校协商医药费事件。
沟通技巧三:要讲究语言艺术
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学生犯了错误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护短”的家长便借题发挥,前来学校兴师问罪。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家长沟通。对于李某的家长我先安慰,并告诉她一定会公正处理此事,严肃处理打人的学生,郭某家长会给她的孩子看病。对于郭某的家长,我也告诉他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及对于学生自身的影响。两个家长和平的解决了问题。
另外,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切忌“以偏概全”, 切忌以“总是”代替“偶尔”, 切忌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些护犊心切的家长又怎能接受我们呢,更不用说支持与配合了。
沟通技巧四: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
我认为,不要轻易地请家长特地请假到校面谈,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更不宜频繁地请家长到校,家长频繁到校极易引起家长对班主任处理问题能力的怀疑,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当学生出现较为严重问题时我们再约请家长到校面谈时,此时学生与家长双方都会在态度上引起重视。往往在家长到校前已向孩子了解情况,和孩子进行了问题的分析,那么我们再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工作也就水到渠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了。
宝宝上幼儿园了,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变成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家长想要知道宝宝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和老师多多沟通。那么如何才能和幼儿园老师进行良好沟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要注意些什么?
01、与老师沟通态度要随和
不要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在轻松气氛下互相认识的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交换看法时,相互之间很少保留意见。
02、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错误是偶然所为。专家常提醒父母:“请家长们不要忘记,老师负责的不是一个孩子。”凡是对这种情况表示理解的家长,从一开始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03、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园的老师都比较年轻,难免有时候看问题或做事情考虑不周到,或有些简单粗爆。当家长与老师的.意见有冲突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
即使家长很生气,而且家长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长同老师交涉之前也要对老师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04、顾及到老师的面子
即使家长希望老师听听自己的意见,也不要伤老师的面子。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看法是正确的。当老师真正意识到家长的看法是有道理时,老师是能够认真听取家长意见的。
05、适当透露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取得谅解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不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
06、承认孩子的不足
“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么会在幼儿园里调皮捣蛋呢?” 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对孩子最了解。每当老师对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时,家长往往很不高兴。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和在家时不一样,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老师和家长经常交换意见,有助于双方更好地了解孩子。
07、注意和其他家长的沟通
首先,尽量表示出对于老师的赞许:例如孩子在你班上我就放心了、听孩子回去常说你的好等等你捡着着边的说,好听的话永远不嫌多,心理学上讲,想要别人喜欢关注你,你首先得表现出喜欢接纳的态度。是人之常情还是马屁这得看你的理解与运用了。
其次重要的是表现出对老师工作的配合,表示有任何事情,与孩子有关无关的都有意愿帮忙。(放心,大部分老师是不会轻易找家长的,当然,如果你夸下海口,正好碰上事儿逼的老师,那是福是祸也说不准)
切忌一味地强调老师要对自己孩子照顾、关注类似种种。试想一下,刚接触老师,基本上每个家长都会说类似的话,老师关注得过来嘛,搞不好还会心生厌倦,还有明明看到老师忙的晕头转向还在逼逼的话,效果就更不好了。
2、平日打电话沟通,基本懂礼貌得懂,别一开头就:你是孩子的班主任吧,拜托打听清楚再打来。先自我介绍,然后最好说一句:您现在方便不?打扰您几分钟等等的。大部分没神的家长不管老师在上课还是在开会吧嗒吧嗒就直接扯开嗓子说,的确招人烦。同时不要问的太细节,别觉得老师好像就是该给你孩子做牛做马吃喝拉撒样样都了解。
若想了解孩子近况,打电话次数不易过于频繁,询问时:类似:您好,麻烦您,费心了,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也能体会到您的辛苦,等等类似的话多说没坏处,即使老师还没注意到孩子,也会因你的这段话注意的。
当然如果是孩子出问题老师打电话找到你,一般是违纪犯错什么的,不要急于为孩子辩解,先听老师说完,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很重要的一步承认错误或赞同老师的做法配合学校的工作。因为更多的时候问题本身并不严重,看中的是面对问题的态度,老师是很容易原谅别人的。老师之所以抓着芝麻大的小事儿不放的重要原因是老师就是干这活儿的,在我们眼中的迟到睡觉类似的小错,可能就是违反校纪校规,给老师添堵了。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要转变后进生,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必须学校和家庭的形成一股合力,协调教育。班主任处在中间的位置,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跟家长更要懂得沟通交流的技巧。学校和家庭只有行动一致,志同道合,才能有效的转化后进生。实践证明:学校在转化后进生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原因是班主任没能很好地与家长沟通交流造成的。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让我体会到,要很好的转化后进生,必须与家长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
首先,从本班学生入手。
开学我就对学生说:“有些同学最喜欢回去在家长面前说老师的坏话,歪曲事实,有些家长又跟他的孩子一样见识。据我了解,我们班也有这样的学生和家长。有的家长不仅在电话骂老师,还跑到学校跟老师拍台拍凳。大家只要想象一下,如果是你的家长这样“出洋相”的话,是一个怎样的丑态?不仅你以后跟老师相处很尴尬,在同学面前也没人看得起你,因为人都会这样认为:你有一个没素质的家长,你的素质也高不了哪里去。”还可以开玩笑说:“若干年后,该到找对象时同学还会说起你那没素质的家长。所以,为了老师有个好心情教你,同学对你有个好印象,若干年不再给人嗤之以鼻,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请你管好自己的嘴,请你来培养高素质的家长。这样,老师感激你,社会也感激你。” 其次,初次见面,要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第一次与家长接触,班主任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想了解对方,班主任是想看一看家长的情况,而家长也想知道孩子的班主任是个怎样的老师,很多后进生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遇上一个能帮忙改变孩子的好老师。因此与后进生家长的第一次会面格外重要。在第一次见面时我往往注重了如下几点:适当介绍教学中的成功案例让家长们相信我是位好老师;巧妙地阐述了我对本班学生的教学、教育设想及准备进行的一些活动;向家长提出明确要求,以求得到家长的配合和理解。这样,让家长对老师产生足够的信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他们将积极配合老师,而这种信任也会对他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
第三,以诚相待,注意说话的技巧。要教育后进生,最根本还得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要做通思想工作,班主任首先要对家长以诚相待。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对素质低的家长,班主任最好在电话沟通好了,再让他到学校来才有效。家长来办公室时,班主任一定要做到起身欢迎,搬椅倒水;家长走时起身相送,用一种温暖,换一个知心。班主任在友好地汇报完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可跟家长就以下几点聊一聊:
一、“通过跟你聊了几句,我觉得你的素质是非常高的,也挺尊重老师。”(这时,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说:“我没读什么书,没文化。”你可以说:“没读多少书并不代表素质不高,也并不代表脑袋不聪明。”家长听到这样的话肯定很高兴。)(如果需要请家长到学校来就要趁热打铁)“由于觉得你是素质高的家长,很配合老师教育孩子,麻烦你抽个时间来学校一趟。”(并补充说明:)“学生是很怕家长见老师的。你来这里就算是呆很短的时间,学生都会感觉到他的家长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尽管这个家长以前曾经对老师有过诸多不满,经过现班主任这样一说,再没有素质的家长,来见老师时也会对老师恭恭敬敬。还有,学生看到家长跟老师统一了阵线,也减少了回家跟父母歪曲老师的可能,也更加认同老师的教育。
二、告诉家长: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几千分之一;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一百。所以,最吃亏的家长就是不懂跟老师好好的沟通,更吃亏的家长是在孩子的面前骂老师,尤其吃亏的家长是在电话里或到学校来骂老师。老师有责任上好每一堂课,给你孩子教育也是他的责任,但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尽心尽力不可。如果有老师给你儿子额外加班或留下让他补好他缺交的作业或教育他,做家长应感激都来不及。如果碰到有老师因为你孩子犯了更大的错误而在你的面前发几句牢骚时,你更应该感激他,因为这个老师还有心情来跟你的孩子较真,你应为有这样一个那么在乎你孩子的老师感到幸运,你更加要配合老师。况且,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老师在你面前发牢骚,事过之后,老师也觉得不好意思,他将会看在你家长理解的份上加倍对你孩子好。
三、很多家长总把老师当作敌人,不懂得老师就是和他共同教育孩子的人,也是一起决定孩子将来命运的人。所以,家长应该好好把老师当作朋友来看待,当作朋友来谈心,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成才。
四、有些家长一见到老师就来气,实际上,老师每天忙得很。“如果家长想跟老师吵架的话,老师可没有这个时间和心情;但如果是想把孩子教育好的话,老师再忙也愿意抽出这样的时间来陪家长共同把孩子教育好?”家长尽管有再多的火气,听了这话后,也会配合老师来解决问题。
五、告诉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尤其是不能让你完全信任的孩子,更应如此。你对觉得可疑的地方如要交什么钱等,应主动打电话与老师沟通。你天天给老师打电话都可以,但要老师不管什么事都给家长一个个打电话那是不可能的。再说,也没有一个老师会拒绝家长向自己靠拢。
第四,讲究方法,汇报学生情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每个家长听到孩子的不好汇报时心情都会十分沉重。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的家长,如能在开始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家长的心情就会好受些,大家在共同教育学生时的气氛就显得非常愉快,对于教育孩子也会更加有信心。这样,他们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第五,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跟家长沟通时,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要求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后进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第六,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跟家长沟通时,多听取家长意见。“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班主任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乏各种人才,他们的孩子是后进生,并不代表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经验。有些是因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而导致孩子成为差生的。对家长提出各种好建议,要采纳吸收。这些家长与老师的精诚协作,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教师,学生,家长
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 要面对的是很多的学生, 同时也就说明要面对很多的家庭。教师所面对的家长可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 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 文化水平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经济条件不同, 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也不同, 因此, 与家长沟通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来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一、以真诚为前提, 尊重、理解家长的看法
沟通是一门艺术, 所有的沟通都要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前提,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都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 我认为只要适当地掌握沟通的艺术, 我们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出发点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 教师同家长同样重要,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证人格上的完全平等, 无论家长是什么身份与社会地位, 都要保持平等的原则, 这是沟通的前提。
在内容的沟通上, 教师不要一味地以批评孩子为主, 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着为孩子考虑, 为家长考虑的宗旨, 不要伤害孩子或者家长的自尊心, 要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 或者必须和家长反映时, 也要选择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 同时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 也要学会提出表扬。因此, 班主任绝对不能训斥家长, 给家长盛气凌人的感觉, 这是极不尊重学生更不尊重家长的做法, 要坚决杜绝。另外, 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 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孩子的发展也没有好处。在面对问题时, 作为学生的教师, 要学会寻找办法解决问题, 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同家长探讨、商量选择最合理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这不仅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也能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有利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听取、尊重家长意见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听一听家长的意见是十分关键的,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 他们一定了解孩子的秉性, 因此, 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于沟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好处, 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家长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和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一些评价, 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因此, 班主任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 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 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 以促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可以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久而久之, 家长们会更加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 维护老师的威信。
三、要讲究方式, 艺术沟通
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 其实所谓沟通的艺术就是本着尊重他人的原则, 我们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 无论是同优等生还是同后进生的家长说话, 我们都应该从正面称赞入手, 即使是说缺点, 也要让家长感觉你不是在批评孩子, 而是在为孩子担忧, 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要创造同喜同忧, 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 同时把沟通的重点放在教育方法的交流上。其实, 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迷茫, 的确很希望能和老师进行一些探讨, 而教师这时如果能表现出专业的教育素养, 家长会更加信任和支持你。
四、结语
总之, 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 更是一门艺术, 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该如何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学侠.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幼儿家长工作的新探索[J].教师, 2011 (19) .
[2]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11) .
[3]李冰.情境再现式园本教研: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10 (09) .
[4]张新莹.心灵的沟通腾飞的翅膀——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11 (04) .
[5]梁章喜, 刘俊提.美国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和沟通[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 (09) .
[6]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11) .
[7]白瀚.新形势下的教师如何增强与家长的有效沟通[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06) .
关键词 中专学校 家校联系 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班主任要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众所周知,中专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为了取得最佳的教育管理效果,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联系,谋求家长的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因此,就中专学校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奥秘在此探讨一下。
1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对中专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得出这样结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影响,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二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教育因素的总和”。家长虽然不是教育工作者,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家庭的教育整体,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缺一不可,为此,中专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要充分取得家长支持,力争家长全程参与。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德育绩效。
当前的中专学生,大都是学习基础相对差,个性心理不稳定,有的相当顽劣,在中学已是学校的边缘群体,来到中专学校,不守秩序,我行我素的行为依旧, 内向、自卑、独来独往等不良的性格一时没能改变。所以,只有家校通力协作、步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沟通方式的选择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联系”。班主任主要采取以下沟通方式:
(1)面谈;能够与家长当面谈心是最好的沟通方法,可以详细交流,增进了解,增进互信。家长会、家访、接待来访都是能够很好面谈的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不能到学校来交流,有的甚至一次都没来过。学生都是来自很远的四面八方,显然班主任家访也是很困难的事。
(2)电话联系;这也许是现在班主任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这虽方便快捷,但一是电话费用很高,二是不知道对方接电话是否方便,三是有些话在电话里也说不清楚。
(3)网络联系;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是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网络分布还不是很广泛,再说,学生家长会使用电脑交流的数量有限,即使会用,也不一定有时间。
3沟通的策略和奥秘
3.1构筑互信平台是良好沟通的前提
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信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沟通。见到家长或通上电话, 不能一开始就数落学生。要知道,每位家长都希望能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古老的话是家长内心的真实写照。“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对自己子女的长短处家长心知肚明,对自己孩子出问题大部分家长都会感到很丢人,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家长信任之前,劈头盖脸地抱怨,或说其孩子这样那样不足,容易激起家长的不满和反感,家长会认为你不顾及他的面子, 心里懊恼,有的甚至认为班主任教育无方、无能,以致不愿再与你见面或害怕接你的电话,为避免类似事情发生,首先,与家长联系前作好充分准备,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讲什么内容、可能出现什么不利因素、应该怎么应对等,有时写出提纲,反复推敲后,才拿起话筒联系。其次,在与家长的交谈中,注重聆听家长说话,不管家长是唠叨还是责怪,甚至是发火的话语,做到认真听他们讲,让他们感到你敬重他们,常常是他们“长篇大论”或“满腹唠叨”以后,见你仍然忠实地倾听着,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而向你道谢,信任就这样默默形成。取得家长的信任后,你要说的话,要提的建议,要他们配合做的事,往往非常顺利达到。
3.2灵活的沟通方式是实现良好沟通的保证
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需要理性和智慧。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是约定面谈,还是电话联系,或书信、发手机信息联系,哪种联系方式妥当,要视情况而定。家长的情绪是沟通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个性固执的家长,交谈容易一、二句话不顺耳就引起矛盾,采用书信方式,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 展望前景,能够触发他们思考,容易接受,从而,愿意与班主任合作。
3.3细心是促成有效沟通的关键
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联系过程中,需要有细致之心,善于从家长言行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以利于去解决问题。
常说“学习长知识,交往长见识”,作为班主任,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与家长沟通,讲究方式方法,总会赢得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取得班级管理的丰收硕果。
参考文献
[1] 苏晋.在沟通中改变[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2,(2):31.
【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推荐阅读: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12-01
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11-29
如何与家长沟通论文02-24
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12-11
自闭儿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06-16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11-09
如何与家长交流沟通演讲稿07-19
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演讲稿12-05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10-24
浅谈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工作艺术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