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报告范文

2025-0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村报告范文

贫困村报告范文 篇1

----浅谈贫困地区如何最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近年来,关系民生民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加快,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药卫生网络不断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惠民政策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同。但作为贫困地区,卫生医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就地就近看不了、看不好病,一直是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顽疾,也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的最直接因素,更是群众最渴盼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贫困地区卫生医疗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贫困地区受地域、体制、机制束缚和投入所限,多数卫生医疗系统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不但造成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且留不住,而且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总体来讲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无学历和中专学历人员多,本科学历人员少;二是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多,中、高级职称人员少;三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相对较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极少。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面“人才”难引进,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有岗无人”。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普遍不便,基础条件普遍落后,总体人口普遍不多,医院业务收入普遍不高,因此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与富裕地区差距十分悬殊。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本区域以外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卫生医疗人才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应聘、就职,甚至是本区域内人员毕业后都不愿意回来上班。所以,贫困地区的县、乡医疗机构虽然按相关规定核定了人员编制,设置了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但由于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差距等因素影响,目前县乡医疗机构多半是“有岗无人”,特别是乡镇更为突出,多数是有业务科室门牌设置、有专门业务用房,唯独没有专岗人才。

(二)现有“人才”难留住,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专岗不专”。多数贫困地区硬件严重滞后,软件先天不足,财力十分薄弱,其地域本身不具备人才聚集能力和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地现有人才,特别是专业岗位和科室带头人为了更高的追求、为了更好的生活,都纷纷辞职、离岗到更大的城市、更好的环境、更丰厚待遇的大医院应聘就职,从而导致部分专业科室没有真正业务过硬的专业人员负责,没有真正的科室专业医生临床诊治,专业设备没有真正的专业专职人员操作,专业科室找不到真正的专治医生,疾病患者得不到合理适度有效治疗。

(三)系统编制人数已配满,但职责履行难到位,多数医疗机构是“有人无为”。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才留不住,但卫生医疗机构科室总要按规定设置,患者总要有人医治和护理,所以多数医疗机构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降低门槛招聘医技人员和护理人员,从而导致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都得不到充分有效救治,甚至是部分一线临床医师没有相应执业资质,这不仅给群众造成看病“难”,同时严重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

二、贫困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前重点是要改变医疗人才队伍结构现状,加强医技人才队伍建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健康和幸福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不但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好中省市医改政策精神,而且还要结合地域实际,加强调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特别是作为贫困地区,要通过改革解决好群众“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的现状,重点是要解决好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要让群众能就近、就地看到专业医生,并且看好病,不再为患上一般病就必须辗转到其他医院和地区才能看好。也就是说能就近就地看得了、看得好病,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地区“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一)把握关键招人员,做到宁缺勿滥促发展。卫生系统进人关键是要进“人才”,而非单纯进“人”。为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同时也对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如何核定进行了明确规定,各级卫生和人事部门也都在积极争取和落实这一政策。特别是上级领导对人员重新核编和到位情况高度关注,甚至是作为医改任务予以下达,下级业务部门对空编人员的招录也是积极主动。为此,笔者认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单位在严格执行上级人员编制政策,积极重新核编的基础上,切勿盲目按空编总数一次性全部招录(安置)到位,避免形成招非所需,编满岗齐人多病难看的局面。更造成如有机会招聘外来“人才”时,却又因编满招不进,留不住。

作为贫困地区,在对空编人员进行招录过程中,一是在招录标准上,不能因为交通、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降低招录标准,甚至是以护理、行政或一般工作人员职数占专业技术人员编制,致使群众看病仍然“难”,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二是在招录方式上,要由原来单纯人社局考试录用改为参加国家相应专业考试,具有相应资质且通过业务水平考核,由卫生局根据所需情况上报人社局,再根据相关规定组织、审核,而后录入正式在编人员,真正做到招之所需,招之能用。

(二)立足实际抓培训,提升服务能力解民忧。针对当前贫困地区医疗机构人员外面人才难引进,现有人员“专岗不专”、“有人无为”的现状,各级医疗机构要履行好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内部挖掘潜力,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培养,逐步提高医技水平。

一是抓好管理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效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选聘好“领头羊”是关键。在现行体制和贫困地区卫生院环境有限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院长目前是无人愿干,同时无人能干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要特别加强对家庭居住所在地就在其工作所在地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待时机成熟予以选聘,这样即可以解决因远离家庭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困难,又可以杜绝工作在他乡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在本地为熟人服务不得不做好的干劲。

二是抓好医技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医技能力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特别是针对当前医疗卫生队伍中人员素质不齐、综合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等现状,一方面要规范行为加强在岗在职常规培训,提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所需脱岗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三是抓好区域内技能的交流和帮带。为了改变群众看病就医“舍近求远”的现状,每个乡村卫生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技能,实现医疗资源相对均等化尤为关键。但受地域、人口、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要实现医疗资源均等目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相关制度和机制先行。要将职称评聘、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等都必须到基层(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或边远县(乡)服务多长时间,并帮带业务能手多少名,成效和反响好与否怎么办,作为硬件条件予以规定明确,进而形成长效机制。

(三)科学管理建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惠民生。目前,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员工资财政都予以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予以保障,在这种体制下,如何保证不养懒人,并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干事热情,避免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是要制订科学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环节工作。要通过本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活力。二是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卫生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收入分配对人才的激励作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水平挂钩。全面落实绩效工作,保障基层医务人员收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合理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贫困村报告范文 篇2

1 调查目的

摸清农村贫困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现状, 了解他们内心的现实需求,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对应的策略, 帮助他们树立和实现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这不仅对当前农村脱贫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定程度更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现象。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主要调查对象为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3个贫困村小学5年级以上学生。调查方法分为三步:提出调查方案和科学设计问卷内容、实地发放问卷和座谈、收集汇总问卷并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98份;座谈访问15人, 个别访谈15名家长和学生。

3 调查结果

3.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性别:男51人, 女47人, 分别占52%、48%。

2) 年龄:12岁以下44人, 占44.8%;13~15岁和16岁以上各为27人, 占27.6%。

3) 教育阶段:小学46人, 占46.9%;初中26人, 占26.5%;高中19人, 占19.4%;大学7人, 占7.2%。

4) 是否担任班干部:是29.6人, 占30%;否69人, 占70.4%。

5) 父母的婚姻情况:良好69人, 占70.4%;一般17人, 占17.4%;离异7人, 占7.1%;再婚5人, 占5.1%。

6) 父亲的文化程度:小学15人, 占15.3%;初中65人, 占66.3%;高中14人, 占14.3%;大学4人, 占4.1%。

7) 母亲的文化程度:小学21人, 占21.4%;初中51人, 占52.1%;高中20人, 占20.4%;大学6人, 占6.1%。

8) 父亲从事什么工作:在家务农32人, 占32.7%;在家务农, 偶尔外出务工25人, 占25.5%;常年外出务工41人, 占41.8%。

9) 母亲从事什么工作:在家务农35人, 占35.7%;在家务农, 偶尔外出务工31人, 占31.6%;常年外出务工32人, 占32.7%。

10) 父母的身体情况:双方都健康76人, 占77.6%;一方健康、一方经常生病18人, 占18.4%;双方身体都不好, 经常生病4人, 占4%。

11) 从小到大和谁在一起时间较长:祖辈 (爷爷婆婆或外公外婆) 34人, 占34.7%;父母63人, 占64.3%;其他1人, 占1%。

12) 家庭经济情况:良好35人, 占35.7%;一般37人, 占37.8%;贫困21人, 占21.4%;非常贫困5人, 占5.1%。

3.2 调查主要内容

1) 你目前的人生状况如何?

2) 你认为当前的学习意义是什么?

3) 你父母对你的人生期望是什么?

4)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最有意义?

5) 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并努力去实现?

6)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7) 你有明确的信仰吗?

8) 你的信仰是什么?因本题为多选, 选得票前三位的来计算比例。

9) 你认为信仰对你现在或将来人生带来什么影响?

10) 你觉得自己的信仰受谁的影响最大?

11) 你经常静下心来思考或与他人交流关于人生信仰的问题吗?

12) 你相信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国家一定会强大吗?

13) 你愿意为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什么?

14) 你确定自己家庭会越来越好, 努力实现小康生活吗?

15) 你目前的人生状况最需要什么帮助?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表明, 当前贫困村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信仰总体是好的, 对未来充满信心。调查中, 52%的学生相信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85.7%的学生相信自己的家庭会越来越美好, 能够脱贫实现小康生活。但通过调查, 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仍需我们关注。

1) 人生追求目标虽明确, 但定位还不太高。总体来讲, 贫困村学生自我认知和定位较好, 人生目标明确, 积极进取精神较强。调查中, 91.8%的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并且很努力去实现, 只有1% (1人) 的学生回答没有人生目标。但是在谈到具体人生目标时, 92.9%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 今后出人头地, 而把为国出力、成为栋梁作为目标的仅占6.1%;谈到人生意义时, 把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作为首选的学生分别占39.9%、38.8%, 仅有17.3%的学生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意义, 这都充分说明贫困村学生对国家的奉献精神还不够, 缺乏一定社会责任感, 没有把实现国富民强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

2) 对人生信仰认识虽到位, 但坚信力不够。调查中, 82.7%的学生有明确的人生信仰, 只有2.1%的学生回答没有信仰和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但同时在谈到自己的人生信仰时, 有23.4%的学生选择了相信自己, 其实就是对信仰的认识还不太明确;在回答信仰对人生的影响时, 仅有52%的学生的信仰决定人生持肯定意见, 47%的学生对信仰决定人生持怀疑态度, 这表明青年学生对信仰的力量认识还不够, 没有意识到信仰对人生的起主要决定作用。

3) 对目前人生状况虽比较满意, 但普遍缺乏亲情和友情关爱。就当前人生状况来讲, 72.4%的学生认可当前状况, 15.3%的学生比较认可, 回答较差的仅为2.1%。但是在回答当前人生最需要什么帮助时, 回答亲情和友情的分别占65.3%和32.7%, 贫困村学生没有把金钱作为他们当前人生最需要帮助的首选, 这表明经济上的贫困对他们有一定影响, 但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帮助。

4.2 原因分析

1) 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生活现状严重影响到孩子人生追求和信仰的形成。调查中发现, 51%的学生觉得自己信仰的形成受父母的影响最大;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重要的因素除个人努力排在首位外, 22.4%的学生认为家庭支持最重要, 排在第二位。同时, 92.9%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 今后出人头地。这都表明在成长过程中,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受父母影响最大。但由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 (本次调查初中以下文化的占70%以上) 和家庭条件较差 (本次调查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以下的占60%以上) , 传统的“龙生龙, 凤生凤, 耗子生儿会打洞”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其人生追求更多的立足于解决当前的问题, 而不能站在更高的立场来思考和定位自己未来的人生。

2) 青春期多变的心理特征导致其对信仰的认知还不够坚定。本次调查中, 12岁以下的学生占44.8%, 90%以上的学生为高中以下, 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基本特征充满了矛盾动荡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暴躁、易发脾气、易于为冲动所驱使而失去控制。”又如霍尔所形容的:“人生中‘疾风怒涛’的时期, 身体蕴藏极大能量、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烦躁不安, 对外界及自身易产生怀疑、不信任感。”这种不确定、易变的心理特征影响到其人生目标和信仰的形成。

3)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因素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高速的发展必然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大量留守学生的出现, 这部分群体更需要父母的关爱, 迫切需要亲情的关怀。社会上向“钱”看、学生唯“分”论等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人际关系较淡漠, 迫切需要同龄朋友的关心和帮助。这些负面因素影响到贫困村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进而影响到其人生追求和信仰的形成。

4.3 对策和建议

1) 建立贫困村留守学生关爱机制, 实施心理疏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内心深处灵魂得到深深触动, 才能激发一个人不断向上的斗志和激情。对贫困村留守学生进行全面摸底, 建立一对一的谈心沟通机制, 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 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把他们的思想都引导到自己的人生奋斗中来。

2) 加大农村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注重正面引导。调查中, 当问到你觉得自己的信仰受谁的影响最大时, 39.9%的学生选择了老师, 排在第二位。这充分表明学校老师的教育对贫困村学生的人生信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学校要加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破除学生唯成绩论,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树立积极进取的心态, 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贫困村报告范文 篇3

这篇题为《促进人类持续进步:降低脆弱性,增强抗逆力》报告指出,按照联合国开发署最新发布的多维贫困指数来衡量,目前在91个发展中国家仍有近15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并正在遭受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的多重剥夺。尽管贫困总人口正在减少,但仍有近8亿人一旦遭受冲击便会重新面临陷入贫困的风险。

按照人类发展指数来衡量,所有地区的人类发展速度均有所下降。此外,金融危机、粮价波动、自然灾害和暴力冲突等威胁也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进步。报告建议,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尽力减少贫困和降低能使人们陷入贫困的脆弱性,消除极端贫困不仅要朝“零贫困”努力,还要守住减贫成果。

Helen Clark, Director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 Ma Heli, Office Director of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and Shinzo Ab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together released the 2014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n July 24th local time in Tokyo. The report said that, consistent vulnerability still threats mankind’s development; if it cannot be solved by regulating policies and social norms, the eq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human’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cannot be guaranteed.

The report named Improve Constant Progress of Human Beings: Reduce Vulnerability and Enhance Resilience said that, according to the newest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 of UNDP, there are still 1.5 billion people in 91 developing countries living in poverty and being multi-deprived in asp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living standard. Though the whole poverty population is decreasing, there are still about 800 million people facing the risk of falling into poverty as long as being hit.

According to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the development is slowdown in every region. Besides, threats like financial crisis, grain price fluctuation, natural disasters and violent conflicts serious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The report suggested that, the main targets of 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 are to reduce poverty and weaken the vulnerability that may make people striken in poverty. The elimination of extreme poverty should not only strive for "Zero Poverty", but also keep the results of poverty reduction.

贫困证明申请书[范文模版] 篇4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用到证明的情况还是蛮多的,证明是证明某人的身份、经历或某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时所使用的一种凭证。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证明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贫困证明申请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贫困证明申请书1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

我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级的贫困学生,来自九江市的一个偏僻农村。现家有6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年老在家,妹妹在县城读高中,爸爸妈妈在家务农,且妈妈体弱多病,全家的开支主要靠农作物。由于家乡田少人多,加上去年又遇洪水,农作物欠收,全家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我进大学时的学费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借来的,今年要把学费交齐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能及时、足额地把所欠学费交清,于是,我特向贵社提出助学贷款。我借款的额度是6000元,计划毕业后4年内还清本息。我父母也同意我贷款,并同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贷款后,我保证履行还贷义务,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同时,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省农村信用社对我的关心和扶持。望省农村信用社批准为盼。

申请人:***

20xx年5月10日

兹有我______镇______村村民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汉族,学生。其全家人均为农村户口,承包耕地______亩,常年以种植业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年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由于____________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经村组核实,该户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______村委会

20___年___月___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2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叫XXX,是XX系XX专业XX班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十分差,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还有一个弟弟正在XX中学部读书,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而我从小热爱美术,高中时在学校选择了美术专业。今年我圆满的完成了12年的学业,光荣的参加了高考。当我得到了XX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我毕竟是我那个家族里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以后才出的大学生。但是从事美术专业的院校学费都有那么高,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学费压力,家中实在是拿不出足够的钱来送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申请有关部门证实学生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学生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及助学贷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X月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3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xxx(父母亲姓名)之子(女)xxx(学生姓名),于xx年xx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xxx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贫困补助),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xxx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4

xxx:

你好!

兹有我xxxx镇xxxx村村民xxxx、xxxxxx之子(女)xxxxxx,汉族,学生。其全家人均为农村户口,承包耕地xxx亩,常年以种植业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年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由于xx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经村组核实,该户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5

________(学校):

贵校学生______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__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__________(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__________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__________

贫困证明申请书6

亲爱的各级党委、各级领导:

你们好!事实残酷,我不得不含泪向你们痛陈我的现状!我叫韩冰,男,汉族,家住陕西,现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海洋大学就读法学。

公元XX年10月13日晚,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在所在金矿工地的厨房帐篷内,因保护金矿工地的保险柜,遭匪徒殴打,导致母亲当场死亡,父亲臂上、头上严重受伤,当场昏迷。对此情况,大老板表示自己不存在任何责任,所付医疗等费用纯属人道主义;小老板表示责任已尽到,并尽力把责任推向匪徒。然而匪徒作为无业游民,没有任何赔偿能力。

我该怎么办?父亲头上被打碎两块颅骨,这次手术,只是为了保护大脑,怕大脑免遭损伤,然而并非根治,父亲出院后将失去劳动能力,我和弟弟都在外上学,父亲将谁来照顾?父亲在家休养三四个月后,又将面临一次大的颅骨修补手术,那时我又该怎么办?手术、住院等各种费用从哪儿去找?父亲又谁来照顾?父亲将来的身体状况谁都不得而知,父亲要是因此永远失去劳动能力该怎么办?以后父亲的生活由谁照顾,父母为了家庭、为了我和弟弟的生活奔波一生,如今家破人亡,我心何安!我该怎么办?

我如今正读大学,弟弟是美术生,读高三,因古城高中设备不行,现已在西安学习。弟弟还小,以后他的学费怎么办?生活费怎么办?以后我的学费怎么办?生活费怎么办?父亲怎么办?

祖母年过八旬,长期卧病在床;外祖母年过六旬,有高血压、有心脏病。作为人子、人女;父母对其都有赡养义务!她们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弟弟该怎么办?我们这个家怎么办?我不敢想象将来的日子,下一天,我该去哪里,我又会怎样生活?!

家住商洛·洛南,秦岭深处,环境偏僻,交通不便、通信不便,农业落后,原始牛耕,磨峪山沟狭长,土壤贫瘠,耕地多是山地,灌溉不便,靠天吃饭,山地崎岖,种收艰难,证明《贫困证明申请书范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面临破产。这些年为了这个家庭,为了我和我弟弟的生活,父母流血流汗,在各个工地,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世界上最危险的活,省吃俭用,到头来还是入不敷出、债台高筑,举步维艰!如今,如今母亲去世;父亲病情发展还不知如何,将来是否会丧失劳动能力也不得而知。弟弟该怎么办?!父亲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母亲现在还停在潼关县医院太平间,母亲该怎么办?这个家庭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怎么办?!

我知道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我们的党是以人为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总能在人民最危险、最绝望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在我的家庭遭难、在我无限绝望的时候,我们的党和政府也绝对会和我站在一边的。我希望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了人民,为了我的家庭,能够给我以物质上、精神上、司法上、道义上、爱心上的援助!

在此危急之刻,如果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能够给我各方面援助,使我度过难关、度过危险。如果我能度过这个难关,度过这次危险;我将绝不负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我会努力学习,很好的完成我的学业,将来为祖国、为人民勇于付出自己的光和热,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复兴、为祖国的现代化,为中华民族新的发展、繁荣、昌盛、强大做出巨大贡献。

希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贫困证明申请书7

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贵校xx学院xx专业xx班级学生xx同学(性别),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数xx人,家庭年收入约xx元,家庭人均年收入xx元,

我地区人均家庭年收入xx元,是否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xx;

父亲姓名:xx,工作单位:xxxxxx,单位联系电话(无单位填写证明人电话):xxxx

母亲姓名:xx,工作单位:xxxxxx,单位联系电话(无单位填写证明人电话):xxxx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

目前家庭困难原因:xxxxxxxxxx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委员会)

证明人:xxxx

(公章)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8

xxxxxxxxxxxxxxxx(学校):

贵校学生xxxxxxxxx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xxx人,家庭成员组成:

家庭年收入约xxxxxxxx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

xxx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xxxxxxxx盖章单位联系电话:xxxxxxxx盖章单位联系电话:000

贫困证明申请书9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镇原县孟坝中学高二级学生。现在因家庭出现困难特向政府申请贫困助学金。

我家在镇原县马渠乡汪庄大队。我家3口人,爷爷、爸爸和我。我的爸爸视力不好,无劳动能力,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因此现在这个家靠年迈的爷爷支撑,爷爷现在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根本无劳动能力,全家就靠爷爷那点“五保”经费在维持基本生活。高中的生活让我的那个原本就困难的家更加困难,无力支付我的学费,我的入学学费都是父亲跑遍了亲戚之后凑齐的。

我自知家中的困难,因此决定要靠读书来摆脱现在的生活状况,我知道单凭我的力量是不够的,我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也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

在校期间,我会以“奉献学院,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学生利益的面前,我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在班级,积极参与院里的各项活动。

我是一名贫困生,我有我自己的经历,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贫困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阻碍,我们最大的阻碍在我们心中,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贫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人穷志不穷”,‘穷且益坚”,这么一句古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想我自

己不会被贫困击倒。而且会更加努力。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塌实我们的动力。我会更努力!

因此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补助,缓解一点经济压力。

申请人:XXX

年月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10

兹有我xxxxxx镇xxxxxx村村民xxxxxx、xxxxxx之子(女)xxxxxx,汉族,学生。其全家人均为农村户口,承包耕地xxxxxx亩,常年以种植业为生,收入来源单一,年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由于xxxxxxxxxxxx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经村组核实,该户确属贫困家庭。

特此证明。

xxxxxx村委会

20xx年xxx月xx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11

xx(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

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xx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x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x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终于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

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

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希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13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陈xx,是园林系园林工程技术132班的学生,家住在广西xx市石龙镇xx村xx屯19号,家中有五口人,有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我父母都是在家务农,家里人均年收入1000元,我爸爸天天早起晚睡,每天都到市区帮别人打工,每个月工资都是1200左右,而收入又低,妈妈由于年轻时工作劳累又辛苦,在两年前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现在不能去干重活,只能在家做些家务,妈妈每个月都要去医院治疗买药,每去一次都得花上400左右,需要花很多钱治疗。姐姐在高中的时候因家庭经济负担重,选择了放弃读书,用打工的形式为家里减轻负担。由于家里的经济问题,妈妈的病情,姐姐则在离家比较近的店面里做服装服务员,因为她的学历有限她的工作不是很稳定,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多元,有时能给父母点钱,现在她的工资也就够她自己生活费了。我还有个弟弟,现在在xx市西山一中读初三,在校花费也用点,他也准备升高中了,高中的花销也很高,也成为家里的难题。我和弟弟都在读书,而且妈妈又要治疗,这些都需要很高的开支,随之家庭经济负担也加重了。我家里只有1。5亩地,由于父母的劳动能力不支,不能干重活,只能出门给别人打工,我们家把地租给别人种了。

我在今年4月份我选择了对口高考,在4月底去南宁考完试就到广东打工,我去外地打工是想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同时也能圆我的大学梦,我4个月的工资都是用在学费上,我唯一后悔的是我在打暑假工期间,耽误了贷款的时间,也没能准时回来办理贷款,我心里一直想着:“我真没用,在贷款期间没能准时回来,就因为这样我又在父母肩上加重了负担,我不但没能为家庭减轻负担,反而添加了父母的困难”。

我得知国家有贫困助学金申请,得知学校可以申请助学金补助,为了我能够圆满完成学业,圆我大学梦,补助金我是打算用在明年我的学费,我在这学期将会勤工俭学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我很需要这补助金完成我的学业,很希望能申请到这份助学金,将来我完成了学业会回报社会,努力进取,望校方领导批准。

致此

敬礼!

申请人:

日期:

贫困证明申请书14

敬爱的学校领导:

兹证明某学生是我们县某村的学生,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父母(把工资收入之类的介绍一下)如常年务农,没有固定收入,或者说下岗之类,年收入不足3000元。家里还有兄弟姐妹什么的,比如在上学,年龄小,都介绍一下。

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年月日盖公章。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年X月X日

贫困证明申请书15

兹有我镇(县)___________(具体地址)村民(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子(女)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大学录取。该生家庭___________(家庭成员状况),主要从事___________(主要收入来源),家中经济收入___________(家庭收入状况),经济状况___________(是否困难),家庭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该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请有关银行和学校给予该生助学资助,扶助该生完成学业。

特此证明!

___________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单位公章:

经办人:________签字

给贫困小朋友一封信[范文模版] 篇5

你们!

看着你的生活条件,我很自责。你每天在中午吃饭,没有食物,实际上没有投诉的部分,但也吃了美味,如果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我想你甚至有一个字典是一个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你有一个类有一个类Dictionary,看看我们,读一本课,扔,有些甚至买了,甚至看到没有看到抛出。你很强壮,从小就拿柴火,洗衣,做饭等杂货,你经常要自己的重量比他们的体重,但你不要抱怨,只是试着拉,看看我们的孩子,在家庭从来没有工作,直到扫,还在抱怨的那一天,当父母说我们住在孩子的蜜罐,我们不明白,现在我看到你的生活,只有深深感谢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我看到一个更紧致的画面,几个孩子走在蜿蜒的山路,根据一些爱情报告,你从学校去两三个 小时,不说了很长时间,加上山蜿蜒,很难走路,如果有时候偶然滑脚,从山路上掉下来,会使生活,你从来不害怕,真的勇敢。然后想想我,从家到学校只有两三分钟的路程,还有父母的班车,连这些步骤都太懒了,唉,真的不应该。

贫困村报告范文 篇6

活动时间:2011 年 4月24日

地点:10级电气本(1)班教室

参与人:10级电气本(1)全体同学

主持:辅导员王伟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07年5月,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后,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创造条件,广泛筹集资金,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而且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整合力量,形成全校一盘棋的资助工作格局 针对学生资助工作资助经费大、资助面宽、牵涉面广、影响程度深的新特点,学校成立了以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由学工、教务、监察、招生就业、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学校资助经费的投入、贫困生的认定、奖助评审办法等重大学生资助问题。为了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准确、及时、足额地把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我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于学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也成立了院级资助工作协作小组,并指定专职辅导员负责此项工作,班级评定小组具体组织各项奖励资助的评议、初审和推荐,形成了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评审的资助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丰富形式,创造性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1、完善资助制度。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我校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学生民主评议制、资助结果公示制、助后跟踪教育制等制度,制定出台了《南昌大学共青学院特殊困难学生补助条例》、《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殊困难学生学费减免条例》、《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管理办法》、《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奖、助学金评定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用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贫困学生身上。

2、规范工作程序。我校合理确定并据实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规范“本人申请→确实推荐→班级民主评议→学院评审、公示→学校审核、公示”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了“A、B、C三档滚动式”贫困生档案数据库,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奖助指标和额度公平合理地分解到学院,并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集体决定的原则,认真做好学生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初审公示、资助管理中心复审以及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等各环节的工作,严格把关,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确保了评定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3、丰富资助形式。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以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御寒补助、伙食补贴、重大疾病补助、特殊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混合式资助体系。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五个一点”:一是“奖”一点。学校主要依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各项奖、助学金。二是“贷”一点。确保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需求。三是“争”一点。学校不断挖掘助学渠道,努力争取社会资助,获得相关基金、企业、校友的支持。同时,各学院也充分发挥本学院的优势和特点,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资助本学院的贫困学生。四是“补”一点。学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4%用于设立资助专项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五是“挣”一点。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挣钱,自己养活自己”。

4、坚持人文关怀。我校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特殊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

三、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人格与品行。

一是注意加强励志教育。我校以资助工作为平台,注意引导学生克难奋进,自强自立。我校的勤工助学管理,主要采取“主管老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将勤工助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地,将勤工助学活动与学生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实施社会教育的“实践课堂”。

二是注意加强感恩教育。资助工作的真正涵义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抓住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道德人格教育。

三是注意加强诚信教育。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报纸、板报等媒体,通过班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结合贷款工作,及时开展“贷款助学,诚信做人”等系列教育活动,把学生资助工作与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活动的教育主导性、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实践性,效果十分明显,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通过诚信教育的开展,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毕业学生的还款率不断提高。

贫困村报告范文 篇7

一、赣南脱贫致富面临的挑战

从发展经济学视角来看, 赣南要跨越“贫困凹地”, 应利用毗邻沿海发达区域的优势, “输入工业化”, 快速提升地区工业化水平。但是, 赣南却面临区位优势不明显、生态环境制约、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因素的挑战, 克服这些挑战是赣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一) 区位优势不明显

从理论上说,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两类:成本因素和市场因素。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 面临成本上升和外需萎缩的“双重压迫”, 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只有满足成本和市场两大条件的区域, 才具有“输入工业化”的区位优势。赣南虽有毗邻珠三角的地理优势, 但除了少部分市县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外, 总体上并不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

第一, 不具备市场优势。赣南远离新兴市场中心, 距区域性经济板块核心的深圳、广州、厦门、南昌、长沙都在400公里以上, 处在各个经济板块的边缘, 很难搭新兴市场崛起的便车。赣州本地区市场规模狭小, 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弱。有学者研究表明企业对转移区域选择与产品市场分布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88[1]。而赣州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 消费水平低于不高, 区内市场容量较小, 并不受大企业的青睐。据赣州招商局提供的数据, 落户赣州的大项目和核心技术项目很少, 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的小规模外向企业居多。

第二, 成本优势不明显。这反映在投资效益、物流成本和用工成本上。一是投资效益不高。2011年赣南地区投入产出比 (1.33) , 虽然高于江西省 (1.05) 、西部地区 (1.27) , 但低于中部 (1.44) 及全国的平均值 (1.52) , 更低于毗邻的福建 (1.80) 、湖南 (1.66) 。二是物流成本过高。赣南地处南岭、武夷山、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 交通条件较差, 物流成本高于周边地区。三是劳工成本优势不明显。与临近的地级市相比, 赣州平均工资水平虽然低于福建莆田市、南平市及龙岩市, 和粤北、粤东、粤西的12个地级市相比也, 有一定的劳动成本优势 (见图1) 。但如果考虑行政区划因素, 这一优势并不明显。

资料来源:相关各市政府网站公布数据

(二) 生态环境保护的制约

赣南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区。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资源开发、产业准入有严格限制。这就必然限制了赣南的发展空间。

第一, 限制了资源开发。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把赣南36.3%的区域面积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 还把10处区域被列为禁止开发区, 共涉及赣南11个县区, 占赣州市国土面积的40%。国家规定, 在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内, 不能随意从事矿产开发、化学农业、伐木、工业等产业, 这就限制了赣南地区的资源开发。

第二, 抵消了区位优势。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严格规定, 抬高了产业进入成本, 从而抵消了低成本优势。据有关资料显示, 赣南近5年关闭和搬迁了2540家企业, 拒绝了3150个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投资项目, 涉及资金近千亿元。

第三, 挤占了发展资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地方政府每年都要从窘迫的财政中, 拿出一部分资金, 用于生态环境恢复。数十年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 已使97.34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破坏, 1050万亩土地水土流失严重。要恢复这些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 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不仅如此, 为了保护水源地, 需要安置大量的生态移民、水库移民, 地方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三)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国家在促进产业转移,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上政策频出。从2008年至2012年11月底, 相继出台了三十多个区域发展规划, 几乎涉及东中西所有地区。虽然国家颁布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 将扶持赣南地区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但并没有形成特殊的支持效应。比如, 没有对赣南地区在保障水源资源供给、维护森林生态所牺牲的经济利益等做出系统性的政策安排。再者, 周边各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 为了承接产业转移, 也竞相出台和承诺各种优惠措施, 冲抵了赣南的“政策效应”。

二、赣南地区脱贫致富的机遇

世界各国为了顺利渡过经济危机, 都忙于转方式调结构, 试图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我国政府更是未雨绸缪, 积极推动转方式调结构,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这一趋势性的转变, 使赣南地区特有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环境资源等战略升值, 拥有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后工业化产业的机遇。

(一) 稀土、钨资源升值: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优势凸显

稀土和钨资源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资源, 以此为基础的材料产业, 日益成为成长性好、附加价值高、应用广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赣南地区在此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第一, 赣南素有“稀土王国”和“世界钨都”之称, 稀土和钨矿产资源丰富。赣南的离子型稀土储量占全国总量的30%、离子型采矿权占全国的85%、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2012年) 占全国的67%。赣州也是钨和离子型稀土的主产地和集散地, 集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和50%。

第二, 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和转型的机遇。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点扶持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这为赣南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为促进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了对稀土和钨开采、冶炼、出口的严格监管, 并开始实施战略储备制度。这就倒逼赣南从“卖资源”向“卖材料”转变, 从而客观上加速了赣南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形成。

第三, 相关产业集群初见规模。赣州已初步形成产业聚集优势:稀土分离能力约占全国同类矿的50%, 冶炼能力占全国的60%, 是全国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新材料终端产品生产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比如稀土永磁电机200万台、锰酸锂动力电池600兆瓦、稀土陶瓷刀具500万套等。近年, 稀土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主营收入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 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 2011年突破300亿元。可见, 赣州新材料产业已经具备跨越式发展的竞争优势, 正在成为全国新兴材料产业基地。

(二) 森林资源:林果生产、加工、储备等优势明显

赣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6.6%, 具有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及相关加工业集群的基础, 有实现森林“软产品”市场化的潜力。

第一, 有发展脐橙和油茶产业, 成为区域市场中心的优越条件。赣南位于柑橘5大优势产区之一“赣南—湘南—桂北优质鲜食脐橙带”的核心区域。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 赣南脐橙品质最优, 享誉全球, 产业优势显著。赣南也是油茶最适宜栽培和生长的区域, 适合发展油茶产业, 特别是食用油产业。目前, 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过度依赖进口, 食用油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为此, 发展节省耕地、品质好的山茶油, 是提高食用油安全的重要选择, 也是赣南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赣南处于我国脐橙、油茶产业分布的中心地带, 可以利用品牌、政策、科研等优势, 打造区域市场中心。

第二, 发展碳汇林业潜力突出。碳汇林业是世界各国减少碳排放、争取工业化发展空间的战略手段[2]。我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 必然高度重视碳汇林业的发展。赣州林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7.8%, 拥有发展碳汇林业的特殊优势。所以, 赣南应以林业为基础, 发展碳汇产业链, 大力培育鲜活食品、中药材、木材等产业, 拓展致富空间。

(三) 环境资源升值:休闲与宜居优势突出

拥有舒适生态环境的地方, 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养生的场所, 也获得了发展机遇。赣南恰恰拥有这种优势, 有发展休闲产业、培育宜居城市的区位优势。

第一, 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赣州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共计21处 (包括国家级和省级) , 空气清新, 气候湿润, 温度适宜, 被誉为“生态家园”。赣南毗邻“珠三角”富裕地区, 如果交通条件改善, 配套建设教育、医疗、信息等基础设施, 有可以成为发达地区居民度假和休闲的“后花园”和“养老院”, 可以借此建设“最具人气的宜居城市”。

第二, 文化资源丰富。赣南历史底蕴深厚, 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南国宋城”的美誉, 尤其是“红色资源”遍布赣南。因而, 可以通过挖掘和整合资源, 构造“精神家园”, 使赣南成为我国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民族文化中心。

三、赣南地区脱贫致富的思路

赣南要走出“贫困凹地”, 不能沿用“输入加工贸易产业, 快速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而应立足于资源优势, 抓住新兴市场崛起的机会, 发展新兴产业。

第一, 把发展必需消费品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必需消费品产业需求弹性小、市场空间随人口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而稳步增长。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的阶段, 中等收入人口不断增长, 消费品升级加快, 必需消费品产业发展空间很广阔。赣南可以借此打造绿色、优质、高档农产品供应基地;还可以利用市场中心地位, 积聚周边资源, 发展食品加工业以及保健品、生物制药、化妆品等高附加价值产业。同时, 赣南应着眼未来, 发展新兴产业。这包括依托稀土和钨资源优势, 发展新材料产业及相关终端设备制造业;依托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优势, 打造宜居城市, 推动老龄产业、外包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概括地说, 就是做大做强必需消费品产业——支撑经济稳定发展;做大做好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第二, 把发展富民产业与富税产业相结合。按照现在的税收制度, 农业是富民产业, 工业是富税产业。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但没有税收;工业则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也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在赣南, 这两者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资源加工链条越长, 实现增值的环节就越多, 财政收入就越多。而资源稳定的、持续的供应能力, 直接影响了加工业的发展。因而, 一方面, 赣州可以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 大力发展加工产业, 促进就业和税收增长。

第三, 把发展教育与产业培育相结合。教育, 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是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是一个地区成功跨越的基础性力量。例如, 印度班加罗尔外包服务业的成功, 得益于印度完整的工程教育体系为其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3]。所以, 打造技术劳动力优势, 对于赣南发展优势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低成本的技术工人和高级人才, 满足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 要把学校与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结合起来,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第四, 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宜居城市相结合。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的基础, 宜居城市又是吸引人才、聚集人气、发展旅游的本钱。因此, 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就是进行资本积累。“生态资本”的积累, 可以强有力地支撑赣南优势产业的发展;随着生态资源的市场化, 还会带来更多的效益, 如碳交易收入、生态补偿收益等。

四、赣南地区脱贫致富的对策

赣南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要从资源整合、利益共享、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 资源整合。赣南可以发挥地缘优势, 利用其拥有的技术、科研和市场优势, 高起点整合区域资源、科学布局产业链条, 引入行业龙头企业, 建设产业园区, 形成集资源开发、保护、加工、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机制。条件成熟时, 可以此为平台, 聚集上下游企业, 形成产业集群, 实现园区上市, 借助社会资金振兴赣州经济。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 还应引进高等院校、职业学校, 共建以职业教育为基础, 高等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为产业发展培养技术工人队伍, 形成劳动力比较优势。另外, 鼓励科研机构、学校和园区企业互动,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平台。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引进旅游业龙头企业和知名旅游设计院, 对赣南的红色资源进行产业规划、题材设计及项目开发, 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 打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还可以引进国有粮食企业或其他食用油生产企业, 对赣南油茶资源进行整合和产业布局, 培育我国以油茶为原料的食用油生产基地。总之, 通过资源整合形成龙头带动产业、产业推动区域的目标。

第二, 利益共享。只有企业、政府、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才能保证赣南发展动力不衰。因此, 建设“利益均沾”的共享机制至关重要。一是建立内部资源共享机制。组建赣南稀土、钨业等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龙头企业, 负责整合地区资源, 并通过股份合作、协作补偿等方式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建立赣南果业、油茶农民合作总社, 整合小规模的农民合作社, 推进脐橙和油茶的标准化种植、现代化服务、市场化营销, 迅速形成产业优势。二是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构建股东制产业园区, 融合全国各种有效资源, 尤其是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 共同分享发展红利;也可以合作社为平台, 引进龙头加工企业, 构建合作分享机制。三是建立区域内政府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在可能的条件下, 实行区内生态补偿机制, 给予生态功能区市县政府财政转移支付。

第三, 体制创新。赣南的脱贫致富、跨越式发展, 是一个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 需要统筹整合政府的各项政策, 建立地区内外的协调机制, 解决区域内条块分割、产业“碎片化”等问题。要做到这些, 必须实行体制创新。考虑到赣南的特殊功能和政治影响, 建议将赣南地区确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改革试验区”, 探索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可以从四个方面率先改革试验:一是在赣南地区试行绿色GDP考核体系, 探索绿色资源增值的途径,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二是率先把赣州确定为碳汇扶贫、新能源扶贫示范区、循环经济试验区、低碳试点城市, 把探索连片扶贫开发与发展低碳经济相结合, 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整体扶贫致富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三是探索智力扶贫方式, 试行教育体制改革, 在赣南试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对全国592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考生, 实行特殊录取制度, 把赣州作为全国教育扶贫和中等职业教育基地;四是赋予地方政府有整合各种项目、集中落地、连片开发的职权, 以克服现有条块分割、项目分散、协同效率差的弊端。

赣州自然优势及特殊政治地位, 作为“生态文明与体制改革试验区”, 具有特殊示范意义, 有利于探索贫困地区在新的环境下, 整体脱贫致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赣南由于区位、生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成为我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但赣南是“富饶的贫困”, 拥有丰富的稀土、钨、森林和气候资源, 这为其大力发展新材料、脐橙、油茶、碳汇林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奠定了基础。赣南应注重把发展必需消费品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富民与富税产业相结合;把发展教育与建设产业园区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与建设宜居城市相结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利益共享、体制创新等重要措施, 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赣南,贫困原因,资源优势,发展机遇,具体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8) .

[2]李怒云, 杨炎朝.发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碳汇林业的实践与管理[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 (2) .

贫困村报告范文 篇8

一、调研目的及调研内容、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加快推进农村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步伐,自治区制定了结对帮扶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两后生”)职业培训方案,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除了“两后生”外,在农村贫困户中还有哪些人有培训意愿,有哪些途径能够推进精准脱贫,带着这些问题并以此为目的,我们开展了此次专项调研工作。

(二)调研内容

贫困村基本情况和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及存在问题;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职业培训动员报名工作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助推农村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一是召开座谈会。分别组织马山县林圩镇和古零镇领导、扶贫、社保中心相关同志、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座谈,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二是走访调研。选取林圩镇新华村、合理村、伏兴村和古零镇里民村、羊山村、安善村等6个贫困村为调研点,每个村选取2-3个屯,每个村屯走访5-10户,深入了解贫困户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基本情况,广泛听取意见。

二、调研镇、村基本情况

(一)林圩镇基本情况

林圩镇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2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8万人,是马山县人口最多、行政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2015年,林圩镇精准识别入户评估10878户53646人,识别贫困户3312户14942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人数7676人,占全镇贫困户人口的51.37%。全镇贫困发生率15.25%,7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是合理村,达到36.28%,最低是高德村,为12.42%(见表1)。

林圩镇人均土地、山林面积约0.4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以从事装饰装修工作为主。从整体情况看,凡家中有外出务工的,基本上不是贫困户。从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看,林圩镇贫困户中因病因学致贫是最主要的原因。全镇3312户中,有832户因病致贫,占比25.12%;因学致贫843户,占比25.45%。在帮扶需求方面,需要教育资助的达到759户,其次是低保扶持的695户(见表2)。

表1 林圩镇贫困村基本情况(单位:人、户)

[单位户数人数劳动力数贫困户贫困

人口贫困户

劳动力数贫困发生率

(%)脱贫摘帽时间林圩镇1087853646—331214942767615.252017东庄村8053703184120183245421.792017九平村81236711525229100753627.352019伏兴村73934271730197885493262018合理村1225621328134812218120136.282019新华村8254372250917992652621.182018片圩村14576985290418787945512.582017高德村157286533963217107553212.422016]

表2 林圩镇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需求情况(单位:户)

[单位主要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扶持

生产转移

就业教育

资助低保

扶持医疗

救助林圩镇832843347455505554522759695397东庄村4041123154513439694九平村412477294240103144116伏兴村4441176943334423038合理村951383466108106391185647新华村36534817121738402142片圩村4136840392317355727高德村33464341431776583927]

(二)古零镇里民村基本情况

古零镇里民村位于古零镇东部,大明山脚下,与上林县西燕镇、镇圩瑶族乡接壤,是马山县的东大门,交通便利,来马高速古零出入口就位于里民村新里屯。全村辖12个自然屯893户3837人,根据国家2015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57户,贫困人口980人,贫困人口发生率26.2%,是古零镇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全村耕地面积1950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5亩,主要以种植水稻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就业信息闭塞、农民观念落后、文化层次低等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目前,里民村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而外出务工主要以从事建筑装修工为主。作为一个传统农业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关键环节。该村贫困户致贫原因不一,其中,缺技术致贫61户,缺资金致贫54户,因学致贫47户,因病致贫37户,缺劳动力致贫 32户,因残致贫26户。帮扶需求方面,需要转移就业77户,扶持生产59户,医疗救助57户,教育资助41户,低保扶持23户。里民村的主要致贫原因是缺技术致贫,主要帮扶需求从数据可以看出是提高职业技能后的转移就业。

nlc202309091148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水平低较,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贫困村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据统计,2015年,里民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8.6%,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4%。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7.9%,小学文化程度占45.2%,初中文化程度占35.5%,高中文化程度仅占7.4%,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0%。从此次重点调查的6个村看,这组数据比大同小异。贫困村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转移就业的层次受限和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例如,里民村个别妇女想要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当月嫂,但由于月嫂要求文化程度至少为初中,而该村多数妇女是小学文化,导致这部分妇女的期望落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被挫伤。

(二)有培训意愿,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多

在调研中发现,贫困户中大部分劳动力有能力出去的都已经外出务工了。仍留在村里的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老人需要照顾和家中有孩子就读小学、中学的妇女。这一类劳动力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因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抚养上学,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较长时间的培训。二是身有疾病或残疾但尚有部分劳动力的人员,这类劳动力虽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接受裁剪缝纫等劳动强度较低且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的培训。三是部分因外出务工不顺利短暂返乡人员及部分孩子即将中学毕业、可以外出务工人员。这类人员有培训愿望,但由于受培训类别的限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比如有些农民想学电脑维修或美容整形,但就业培训部门尚未开设这些培训科目。

(三)多数受访对象对职业培训效果信心不足

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环境和劳动者个人能力的限制,劳动者往往很难得到充分的就业渠道,一般都是通过“老乡”或熟识的朋友相互介绍方式获得就业机会。多数受访的农民认为,政府提供的就业培训或者职业技能培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培训结束之后,大多数并不为受训农民配置相对应的招聘机会或者可带来实际收入的工作,这就导致农民对职业培训效果信心不足,认为参不参加培训区别不大,还得自己找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农民认为培训根本是在浪费个人的时间,政府组织发动参加培训应该补贴误工费。

(四)培训 “单打一”,没有形成合力

参与培训工作的各部门不能有效配合,尽管各级都建立了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但作为培训发动、引导、管理的直接承担者,基层服务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不足。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求提供包括信息服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在内的各种服务体系,难以完全满足。参加培训人员、用人单位对劳动力培训认识不同,目前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职业培训呈现五花八门、各显神通的局面,进展很不平衡,亟须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

四、意见建议

据统计,马山县林圩、古零两镇有务工培训意愿的人员有4103人,共报培训工种12个,1507人。为加快精准脱贫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笔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助推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

农民工向城镇和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开拓了农村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是促进转移就业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资金上确保做到真正到位,把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广泛宣传,按照“订单”组织生源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政府买单、免费培训、指导就业服务等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参加培训。要广泛宣传通过培训就业脱贫的优秀农民工的典型事迹,激发和调动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要广泛宣传输出劳务用工需求信息,拿着“订单”宣传学习各专业的发展前景,由农民自主选择,自觉参加培训。因地制宜,增加适合当地发展特点的工种,在《职业大典》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地提供便利。

(三)加强培训资源整合,多方协作

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单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须整合扶贫、农业、教育、科技、旅游等部门培训资源,充分调动各级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受训者、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保增收,提升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加快精准脱贫的步伐。

(四)做好市场调研,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

根据市场需求,研究确定合适的培训实训模式,采取先培训、后实训、再就业一体化培训新模式。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走“教育同市场接轨,培训同市场挂钩”的新路子。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既要符合国家培训科目要求,更要适应农民转移就业的现实需要,多实践操作,适当辅导理论学习,确保受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

(五)尽可能为农民就近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便利

有些贫困户虽有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远离家乡参加长时间的技能培训。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科学配备培训师资,设置培训场地,尽可能地为农民就近参加职业培训提供便利,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将农村种植养殖业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设置一些培训时间相对较短的工种,比如开展3-4天的糕点培训等等。

(六)做好跟踪服务和就业推荐

要定期和不定期对受训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了解受训对象就业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性收入情况、创业情况等,建立培训长期联系制度,建立健全个人档案,建立农民人才信息库。同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培训对象,在马山县、南宁市、自治区及区外等地推荐就业,统一安排劳务输出,统一跟踪管理。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有关政策咨询和创业指导、推荐申请创业贷款等服务。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巡视员)

上一篇:策划主管岗位职责下一篇:猜谜大赛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