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推荐8篇)
一、活动主题:解决班级的人际交往关系,促进班级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参加者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2、促进参加者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提升自尊感。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下午第2节,约40分钟,本班教室。
四、活动准备:
1、工作纸1(有背景图的信笺)每人一张,纸箱2个。
2、积塑每组5块。
3、小组分享提纲(工作纸2)每人一份。
4、评价表每人一份。
五、活动指导者:本人,助理:另一位老师
六、活动程序:
1、热身:时间10分钟游戏:遥控拼积塑:指导者和助理给29名参加者抽签(每人抽一张工作纸1,图案和颜色相同的为一个小组。)分成6个小组,每两个小组又编成一个竞赛小队。共3个竞赛小队。一个竞赛小队中的一个组,背着另一组先将自己桌上的5块积塑拼成任意形状,然后,通过语言描述给同队中的另一组,另一组听到描述后即开始摆放。另两队亦然。5分钟后,哪一队摆放图形最相似,就算哪一队为胜者。
2、主题活动20分钟
(1)、参加者填写工作纸:用“脑力激荡”法:每个参加者写上自己(a)的名字,写完后按顺时针方向传给下一位,让别人写自己的优点,直到传过一圈,到参加者(h)写完时,停止传动。纸上就有7个优点。
(2)、称赞别人活动:从正面对黑板的人起,按顺时针方向,每人轮流说出手上拿到的同学的优点,被称赞的人站起来,由别人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说者态度要诚恳,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
3、团体分享20分钟
(1)、被称赞者要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不知道的。
(2)、参加者讨论怎样用心去发现他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他人的人?
(3)、说说活动的感受。
(4)、指导者作小结。
附分享提纲:
1、我有一个优点,是我以前没注意到的。如:
2、我听到别人称赞我时的感觉是(至少三个):
①
②
③
3、当我真诚地称赞别人时,看到被称赞者愉快的样子,我的感觉是:
①
②
一 《汉语拼音方案》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8年2月11日批准公布的中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77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认定: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并推荐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1979年6月,联合国秘书处发出通知:以汉语拼音作为转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拼写汉语以汉语拼音为国际标准(ISO7098)。可见《汉语拼音方案》已为国际上广泛采用。
据王晓钧(2004)统计,在美国至少有5种拼写汉语的方式,可喜的是使用汉语拼音系统的学校占了压倒优势,约为92%。美国汉语教师周质平(2007)说:“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汉语拼音已基本上做到了统一,除了台湾,世界上所有的中文图书馆,都已改用汉语拼音。至于中国人名、地名也都有了一致的拼法。所有有关汉语研究的著作,都在这短短的几年之间,改用了汉语拼音。”在全球普遍使用汉语拼音的局面下,台湾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推出一个所谓“通用拼音”。先不说音理上是否合理,这只能是自我封闭,难与国际接轨,也会让外国人无所适从,徒增混乱。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从此《汉语拼音方案》有了法律地位。由此可见,《汉语拼音方案》的使用日益广泛和国际化,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是拼写汉语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学术界对《汉语拼音方案》有很高的评价。陈章太(2008)说:《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有史以来创制的一套科学、完善、好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优越性是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其成功是科学性、实用性和远见性,这是最大的功绩。《汉语拼音方案》制定者之一周有光(2000)对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的解释是:语音根据规范化的口语普通话。音节不用双拼、三拼,用音素(音位)化的四拼。字母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50年来,在汉字注音、识字教学、文献检索、推广普通话、中文信息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其他汉字不便使用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应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举世公认的。它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符合世界潮流。
二 《汉语拼音方案》的优越性和应用价值
汉语拼音化运动源远流长,历史上曾出现很多拼音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后来居上的方案。它吸取历史上各种拼音方案的长处,特别是赵元任等的国语罗马字方案、瞿秋白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方案、威妥玛式和注音字母。因此,在某些方面考虑得更周到、更细致、更科学、更实用。
半个世纪以来,《汉语拼音方案》经受了国内外的各种考验,早已证明是汉语教学中最有效的拼写系统。自公布之后,一直是对外国人汉语教学中为汉字注音、为生词注音和为课文标声调的最好的工具。外国人学习汉语绕不开汉字。汉字自创制起就是一种意音文字。由于汉字不表音,外国学习者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准确的汉语读音。《汉语拼音方案》就成了初学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为汉语教师跨进汉语教学门槛的得力帮手。汉语拼音是国际化的拼写和注音工具,凡是熟悉拉丁字母但不会汉字的外国汉语学习者,都可以把汉语拼音作为自己的学习工具。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拼音学习汉语,至少比通过汉字学习汉语效率提高三倍以上。比如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学习对外汉语教学大纲规定的2905个汉字和8822个词汇单位大约需要3000学时。如此费时,主要是因为汉字的关系。同样的词汇单位和语言水平,学习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一般只需750学时就够了。(马庆株,2003)如果用汉语拼音学习汉语,用汉语拼音拼写汉语,就会学得快得多。目前,在国外,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大都只学拼音,教师也只用拼音教汉语。这无疑是有助于汉语的国际传播。当然,拼写中区分同音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国内也存在只教拼音的教学班。丹麦马士基公司派往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的雇员,独立成班,每期半年,要求只学汉语的听和说,既不识汉字,也不写汉字,一律用汉语拼音。他们的口语表达不错,听力也达到一定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汉语拼音的价值。利用汉语拼音学汉语,外国人有很强的呼声。德国汉语教师柯彼德(2003)说:“为了在全球更有效地推广汉语教学,可以按照不同的学习要求和目的设立不同类型的汉语课程,在维持‘语’和‘文’并行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为时间有限、只需口语交际的人开设专门的汉语听说课程,汉字可以不教或者有限度地教,基本上用汉语拼音来尽快提高口语能力。”他进一步强调:“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时,汉语拼音除了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外,早已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和价值。”进而提议“有必要将汉语拼音提升为中国的第二种文字,逐步实现‘双文制’”。柯彼德的观点或可商榷,却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目前,就我们现在看到的《汉语拼音方案》在汉语教学、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诸如:
1)利用《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语音系统,可为汉字标出正确的读音;
2)在用汉字书写过程中,遇到忘记或不会写的汉字,可以用拼音注出;
3)掌握汉语拼音,可以利用音序检索查词典;
4)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可以绕开汉字的干扰,直接用拼音显示出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结构,有助于从有声语言方面掌握语法规律;
5)掌握汉语拼音,可在电脑中采用拼音输入法,把拼音转化为汉字,使音、形通达,有助于汉字的学习和掌握;
6)可用汉语拼音发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达到交际目的。
但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在教师的头脑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对《汉语拼音方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对《汉语拼音方案》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正音无方,纠音无法,解释不准确,缺乏口耳之功。因此,在汉语教学和学习中,对《汉语拼音方案》的利用,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三 《汉语拼音方案》的深入理解
(一)汉语教师要充分了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的音理依据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是依据音位学的原则,它跟汉语语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每一个单元音,都是代表汉语普通话元音中的一个元音音位,音位又有变体。如果我们把i看成一个音位的话,它就有3个不同的变体,单独发时是[i],在z、c、s之后是[],在zh、ch、sh、r之后是[]。其他如a、e 也各有自己的音位变体。
(二)国际音标不能代替《汉语拼音方案》
有人提出:“外国人不会汉语拼音,可以用国际音标给教材中的生词注音。”这是一种误解。国际音标是一套记音符号,用来记录和描述人类各种语言中的语音,它的记音原则是一个符号记一个音,一一对应。《汉语拼音方案》与此不同,它是一种注音拼写系统,标记的是音位。它代表现代汉语的音位体系,它虽可提示发音,但不是发音的记录与描写,比如a就是一个音位,它有5个音位变体。
(三)《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参照文字学的原则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还考虑到手写的方便和辨识的简捷,这是文字学的问题。比如把ien、ieng写成-in、-ing,把iou、uei、uen写成 -iu、-ui、-un,都是为了书写简单。把au写成ao是为了容易辨识。如果硬照着书写去读则很难发好,一定要教学生实际读音。
又比如in、ing的实际读音是[iən]?[iəЧ],实际上中间有一个弱化的过渡音[ə],拼读的时候要念得轻短而含混。如果没有这个音,要发in和ing是很困难的。实际上硬要按字母顺序发in、ing,是很难发出来的。这一点一定要告诉外国学生。
再如-iu、-ui、-un三个韵母的读音,因受声调的影响而有不同。声调是阴平、阳平时,中间的元音很微弱,几乎没有;而声调是上声、去声时,中间的元音就很清楚。我们应该把实际读音的变化向学生讲明。一般来说,告诉学生中间加一个[ə],就能把音发准。
(四)教师应了解《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上所规定的名称音
教师因不知道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音,以致当学生按拉丁字母在别种语言里的字母名称或读音来念时,便不知所措。如学生把a念成[ei],i念成[ai],o 念成[ou],e 念成[i],把翘舌音r念成颤音[r]。
现在把“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成HSK,用英语字母名称来读,是不伦不类的。只有去世的张清常先生读成ha?ais?kai。也许《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读音是否用注音字母注音的方式读,应该重新审议,那是另一个问题。
(五)掌握汉语音节中的声韵配合关系
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掌握声韵配合规律,可避免学习者拼音和拼写时出现错误。比如j、q、x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汉语中不存在音节“qu”,“去”,就不能发成[tsu]。又如舌尖后音zh、ch、sh、r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老师”的“师”,就不能发成[si]。
正规的对外汉语教材都附有“北京语音表”,这是一张音节表,不标声调。只有吴宗济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语音概要》附有“现代汉语(北京话)声韵调配合总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张表,加强外国学习者对汉语音位系统的感性体会。
四 《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变通
(一)对外汉语教材汉字注音的沿革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材的汉字注音,几经变化。1950~1952年,汉语教材用威妥玛式(Wade system)注音。威妥玛是英国人,系早期外国人所编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的作者。1952~1958年,用注音字母注音。注音字母是1918年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也曾称作注音符号。1956年12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布以后,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立即在教学中使用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同年,邓懿教授还在《光明日报》介绍了用汉语拼音教外国人汉语语音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对用汉语拼音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专修班采用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进行教学,很有成效,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汉字和注音字母是远不能跟它相比的。”(程裕祯,2005:11)随后邓懿教授主编的新中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俄语注释本由时代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遗憾的是,鉴于当时的“气候”,教材中邓懿“被抹去姓名”。[1]
(二)《汉语教科书》率先采用《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教科书》是最早运用《汉语拼音方案》进行语音教学的对外汉语教材,但是书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和韵母的排列顺序进行教学。而是遵循并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系统,在教外国人语音时,对《汉语拼音方案》作了灵活变通处理,以便寻找出具有汉语语音特点的汉语语音教学法。其基本出发点是:教汉族人学习汉语拼音与教外国学习者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应该有不同的教法。比如教汉族人可以依据发音部位学习声母:b p m f,d t n l等。教外国人似从发音方法教起更好:b d g,p t k等。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外国学生常把汉语中的清辅音b d g发成浊辅音;把汉语中的送气音p t k发成不送气音。这两点正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声母的难点。
说到元音,在世界上的语言中,元音的存在和构成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章可循的。各种语言里的元音多少不一。汉语有10个单元音。如果一种语言里的元音只有5个的话,一般是a、o、e、i、u(如日语)。如果一种语言只有3个单元音的话,一般是a、i、u(如阿拉伯语)。所以在各种语言里,前、低、不圆唇元音a,前、高、不圆唇元音i,后、高、圆唇元音u,往往都是存在的。当然,发音多少有些差异,有时差异也很大。根据观察,无论操那种语言的人,发汉语中的a、i、u,总是不太困难的。学好这3个元音,以此作为标准,再将其他的元音与它们作比较,就有一个尺度了。
国人因囿于一个汉字为一个音节,语音分析与拼合能力不是很强,可以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35个韵母来教。而外国学习者一般都具有很强的音素拼合能力。因此我们不应该以教国人拼音的方法来教外国人。教外国人汉语韵母系统可以从简。也就是说,可以把韵母系统重新安排,简化处理。教外国人汉语韵母只需教6个单韵母a、o、e、i、u、u,4个开口呼复韵母ai、ei、ao、ou和4个开口呼鼻韵母an、en、ang、eng,再遇有带介音的复韵母,靠拼读拼上去就解决了。
(三)简化的汉语音系
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我们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汉语教学简化的汉语音系:
声母系统(辅音)
方阵1
(f?h?l 一带而过)
方阵2
(r单独处理)
方阵1:先出清塞音b d g,注意:学生容易发成浊音;再出送气清塞音p t k,注意:学生容易发成不送气音;最后出鼻音m n ng,要指出ng不作声母。此方阵一则显示音系的整齐,二则为以后分辨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打下基础。至于f h l 较容易学,可一带而过。方阵2:此方阵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语音的难点所在。普遍的偏误是将zh组与 j组相混淆,“老师”成了“老细”,“吃饭”发成“乞饭”。或者是用汉语中没有的中介音舌叶音[t∫]来代替zh组或j组。r单独处理。r与儿化韵(元音的翘舌作用)是一个音位。做声母时是[z],作儿化韵尾时是[r]。
韵母系统(元音)
简化了的韵母系统将8个有韵尾的韵母归纳成a系和e系两大系统,这是王力先生(1963)的意见。这里把ei 描写成音近的[əi],把ou描写成音近的[əu],从音位学上看是有道理的。(王力,1983)这样,两系8个韵母就形成两两配对的整齐局面,学生学起来相当便利。
此外,还有一种影响较大的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处理,那就是李培元先生等(1980)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书中基本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声韵系统排列,只是稍作改动。其中第4课声母为j q x sh,这可能是考虑到发sh较容易些,先行引导。在第6课学完z c s之后,第7课出zh ch r。这些都是教学上变通的顺序。《基础汉语课本》使用的时间很长,比《汉语教科书》影响要大些。
至于语流中学语音,是我们所不赞成的。这种随“文”出“音”的办法,学习者很难感受到汉语语音的系统性。如学“谢谢”,出声母x和韵母ie,学“再见”,出声母z和j,韵母ai 和ian。我们建议,即使是语流中学语音,在学到一定数量的声韵母后,应予以归并,使其以类相从,让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汉语语音系统。
(四)声调教学,以类相从
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只要求音高基本准确、类不相混就行了。赵元任先生(1980:157)说:“声调区别的要求,从声音上讲起来,是很宽很宽的,是不严格的,只要类不混就是了。”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用“妈妈骂马”“汤糖躺烫”“我在看书,不是砍树”教四声,是可以的。又如用四字格“经常考试、非常感谢”等也可练习四声,也有效果。但是,更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声调的原理,声调本质上是音高的问题。王力先生(1982)说:“语言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汉语的声调是可以用五线谱描写出来的,研究汉语的人应该懂得音乐。”其实,音乐在各民族中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的道理讲解声调,可以用唱歌的办法把四声哼出来。关键是学习者要记住字、词的声调,保持相对稳定的音高,调类不相混淆就可以了。学习者的声调是其自身的相对音高问题。我们设计的声调教学的顺序是:阴平—半上(如“老师”的“老”,“好吃”的“好”)—去声—阳平—上声。这个顺序可描写为:一高一低,一抑一扬,最后是一个短抑长扬。示意图如下:
五 培养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格局
在学习汉语的初始阶段,全面掌握汉语语音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赵元任先生(1980)说:“最初对于音的本身的学习,是一个很费劲、很难的、对于以后学习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工作。”在最初的两个星期,能基本掌握就够了。因为语音的学习是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的。
对开始阶段的音系教学,不必太苛求,采取粗线条的办法较为妥当。林焘先生(1979)在谈到字音教学时说:“就以zh ch sh r这一套音为例,在汉族人当中,究竟有多少人在说普通话时说得和北京人一样呢?我们似乎也不必对外国朋友要求过高,把有限的语音教学时间都用在纠正个别声母和韵母发音不够准确上,使得他们望而生畏。”
在语音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要对汉语语音形成一个基本的“语音格局”。什么是语音格局?吴宗济先生(2008)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正如古语所说‘言出于我口,入于尔耳’。尽管言者所说的每个音节和声调并不那么‘到位’或规范,但由于人的听觉系统可以对听到的语音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大脑的分析、记忆、比较等等功能的综合处理,只要听来的语音‘框架’不差,语境相近,就能被理解。这个‘框架’就称为‘格局’。”
【关键词】《汉语拼音方案》 音位划分 隔音规则 省写规则
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字形无法判断一个字的读音,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先学习汉语的标音系统十分之重要。目前,现代汉语常用的标音符号主要有两种: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汉语拼音方案》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要工具。然而《汉语拼音方案》不是专门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设计的,所以不具有普适性。它的运用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以及其使用规则。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除了《方案》中的音位划分问题,便是《方案》的使用规则问题。
首先,是汉语拼音音位划分的问题。存在争议的是“bo、po、mo、fo”。“bo、po、mo、fo这四个音节的拼法与实际读音不太一致,即在声母与韵母之间有一个过渡的w,拼写中没有反映出来,如果学生完全按照拼写去发音,肯定是不对的。” 关于这段话我有不同的观点。鲁的观点在语言学的角度上是完全没有错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必要在教学中解释的这么专业。在我们学习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是试用着“bo”的拼音方法却发出与之不相符的语音。这并不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障碍,而且我们也是在接触语言学专业知识之后才知道原来如此。其实,笔者认为在实际发音时即便教学中没有刻意强调“bo、po、mo、fo”这几个音中存在没有标出来的“w”的音,这个看似不存在的发音动作却会被发音者在实际发生中完成。因为在所有音节里声母和韵母的读音都不完完全全是它们独立时的发音,它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彼此。所以大可不必强调这些语音点,否则反而会给语言习得者带来额外的负担。普通话元音音位有很多因为变体。如:/a/的主要因为变体有[a]、[A]、[α]、[ε],/o/的主要音位变体有[о]、[σ]等等。一研究者认为只用“a”来表示四个音位变体是形成语言习得者汉语语音“洋腔洋调”的一个原因,因为“a”对实际的发音描写的并不标准。如《俄汉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浅析》(于晓2011)可是,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这些学者们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音位的划分原则。音位划分原则有四条:对里原则、音感差异原则、互补原则、系统性原则。所以,即便是习得者在交流中发音不标准,也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而且,如我在上文所说在语流之中每个音素都是受前后因素的影响的不会发起本来的音。所以这些音位变体即便不去教也会在语流中自动出现。
其次,《方案》的规则也存在着很多争议。
第一、隔音规则中隔音字母的使用。《方案》规定零声母音节i行ü行用y作开头。使用原则是:1.i行零声母音节,i如是韵头,一律把i改写成y,如是韵腹,在i的前面加y;2.u行零声母音节,如果是韵头,一律把u改写成w,w如是韵腹,在u面前加w;3.ü行零声母音节一律改写成ü前加y并去掉两点。y和w的规则使得拼写复杂化。这无疑是不必要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在教学上,只要学着方便、教着方便,应该而且可以根据外国人的学习特点做一些变通,使拼写简化。可把y和w处理成半元音作声母,那么所有的声母(包括半元音)和韵母都是拼合关系,加y和w跟改y和w的规则就自动消失,从而大大简化了拼写规则。
第二、省写规则。最突出的是疑问是:“ui、iu、un这三个韵母,原形是uei、uen、iou。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韵母在读不同声调时,读音有变化:读第一、第二声时,中间的e和o就几乎隐匿了;读第三、第四声时,e和o就又显现了,实际的读音是uei、uen、iou,假如都照-ui,-iu,-un读,听起来就很失真,因此不能不在教学中注意。” 这个还是我在前面提到的锱铢必较的问题。在实际音节中i和u相连接的音节在滑音的过程中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加入“e”这个音,当“u”、“i”存在于语流中时它们便不是本来的音了,而是一个个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的整体,不能把他们完全割裂来看。再者若是真把“e”这个音加入音节中,“e”也不是它的本音了。
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用大部分时间练习的是汉语拼音音节的整体认读。所谓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整体认读,一开始就把声母、韵母、声调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一音节,让学生来掌握它的发音。教学步骤是:首先让学生掌握由韵母和声调组成的音节(大约有130个),然后再让学生掌握由声母、单韵母和声调组成的音节(大约有250个),最后再让学生掌握由声母、复韵母(鼻韵母)和声调组成的音节(大约有920个)。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整体认读的能力。
总体而言 ,我觉得不能把《现代汉语拼音法案》视为洪水猛兽。因为外国学生学习的是汉语,而《方案》是汉语的一部分,是现代汉语特有的部分。没有必要排斥它的特殊性,如果不用《方案》而采取国际音标的方式,那么学习者所学的汉语便不是地地道道的汉语。我们应该使之成为规范的准则,而其带来的不便之处,我们要格外重视,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些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学习外语可以被看作是包容另外一种语音系统的过程,所以要求同存异。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王建勤主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鲁健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大理学院学,2010.
【关键词】 小学拼音教材 汉语拼音方案 关系 《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 33 年(1605)。19 世纪末叶以后, 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群起提倡文字改革, 终于形成了一场中国文字改革运动。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共创制了 1200 多个各式各样的拼音方案。现在推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是 1958年 2 月 11 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拼音方案, 可以说, 它是我国 300 多年来各种汉语拉丁化方案和文字改革运动的结晶,也是我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经验总结。《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字母制定的一个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的方案。小学拼音教材是在《汉语拼音方案》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与总结后逐步形成的, 它是《汉语拼音方案》教学法改革的产物。不过,虽然小学拼音教材与《汉语拼音方案》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们两者的性质却并不相同。首先,《汉语拼音方案》是惟一合法的拼音方案, 具有群众性、科学性和法定性, 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随意更改;而小学拼音教材就不具备这一特点,为了达到多快好省、事半功倍的目的, 它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订, 不断完善。其次,《汉语拼音方案》代表了普通话语音系统, 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基础;而小学拼音教材是为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而编制的教材, 属于教学语音系统。它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和进行读写训练的一种简便方法,现将教材和方案的区别解说如下: 一教材吧y,w当做声母教,声母增至23个
在声母方面,《汉语拼音方案》有 21 个声母, 而小学拼音教材有 23 个声母, 比《汉语拼音方案》多了 y、w两个起隔音作用的声母。当i u ü和以 i u ü开头的韵母, 前面没有声母自成音节时,都必须使用 y或 w使多音节词连写时音节之间的界线清楚, 不致产生歧义例如 chuan dai(穿大衣)这个词, 后面的音节如果不用 y 和前面的音节隔开, 就会误读为“穿戴”。而zai shang u(在上午),也可读作“在山谷”。这样就容易产生歧义,甚至闹出笑话。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开始学习拼音就按照这样复杂的拼音规则进行教学,很难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教材采取这种变通的处理, 直接把y,w当做声母来教。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y和w的发音方法和韵母i和u的发音方法一样,只不过读的轻而短些。这样就避开了复杂的 y、w规则的教学, 大大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教材只教24个韵母
在韵母方面,《汉语拼音方案》有 39 个韵母,而小学拼音教材只有 24 个韵母。这是因为小学拼音教材简化了《汉语拼音方案》韵母的教学内容: 1教材不教单韵母ê(一)单韵母 ê单用时只能拼写“欸”一个字,ê的主要作用是和 i 或 ü组成复韵母 iê或 üê。因为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只有韵母 iê和 üê, 没有 ie 和üe, 为了减少书写麻烦, 所以就把 iê和 üê省写为ie 和 üe, 这样既不会发生误会, 又提高了书写速度。又因为小学拼音教材把 ie 和 üe 作为复韵母教学, 所以, ê就没有必要单独进行教学。
2教材不教单韵母-i(舌尖后)和-i(舌尖前)舌尖前元音韵母和舌尖后元音韵母发音比较困难, 而且既不能与其他声母相拼,又不能自成音节。既难教, 又难学, 小学生不易掌握。小学拼音教材把它们和声母放在一起, 组成 zhi chishi ri zi ci si 整体认读音节, 这样就可以避开-i(后)-i(前)的单独教学,还能避免-i(后)和-i(前)与i混淆。3教材把er当复韵母教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 er 是用两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的单韵母。er 中的 r, 既不是声母 r, 也不是辅音韵尾, 它只是一个表示发音时卷舌的符号。er不与声母相拼,只能自成音节。小学拼音教材是从形体特征考虑的, 把 er 列入了复韵母,便于小学生辨识和记忆。4教材不教12个易混淆的复韵母,鼻韵母
小学拼音教材把 y w作为声母教学, 在教学韵母时, 只要教会 a o ai ao an ang eng ong,就可以用 y 或 w拼出不教的五个复韵母 ia iao ua uo uai 和六个鼻韵母 ian iang iong uan uang ueng这 11 个韵母的读音。因此, 小学拼音教材不再单独教学这 11 个韵母, 从而减少了教学零件, 促进了拼音教学。三不教基本式,只教省些形式
小学拼音教材不教 iou uei uen 的基本式, 直接教省写式 iu ui un当iou uei uen 前面没有声母, 自成音节时, 可以用声韵两拼法用y或 w开头, 写成 you wei wen;当iou uei uen 前面加声母时, 省写为 iu ui这种教学法的改革, 可以避开 iou uei uen 省写规则的教学, 有利于减轻小学生理解和记忆拼写规则的学习负担。四教材增设九个整体认读音节
方案中有7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zhi,chi,shi,ri,教材又增加了9个,即yi,wu,yu,ye,yue,yin,ying,yun,yuan,共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这是因为1教材不教y,w的使用规则,致使i、u、ü的韵母自成音节时不好处理,故采用整体认读的办法解决。2教材不教方案中关于ü和以ü打头的韵母自成音节时,在ü前加y去掉上面两点的原则,而采用整体认读烦的办法解决。这样的音节有三个:yue,yun,yuan。3.ye时ie的音节表示形式,ie中的“e”不是单韵母,而是特别韵母ê,如果不作整体认读音节处理,学生就会用声母y与单韵母e相拼,那就不是ie的发音了。这样做完全是从拼音教学的实际出发,使拼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了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速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为了解一年级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情况,以便查漏补缺,促进一年级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巩固和运用,学校决定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汉语拼音验收。
二、组织成员:一年级语文教师、一年级配班老师。(保证每班三人)
三、验收对象:一年级6个班全体学生
四、验收内容:汉语拼音,包括声母、韵母、音节、音节词、纯拼音句子。
1、认读声母;<选10个>
2、认读韵母;<选10个>
3、认读整体认读音节;<选10个>
4、正确读出下面的.音节词<选12个>
5、正确读出一句拼音句子。<选2个>
五、验收时间:周五(11月6日)中午12:10开始。
六、测评方法
1、学生认读字母、拼读音节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音节做上“O”记。如果学生开始拼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
2、认读拼音句子时,学生如读错,不必做记号。读错了能自行纠正,仍应视为正确。(认读音节中,相同的只算一个。)
3、测试时间为5分钟。
七、验收结果:
验收结束后,验收结果以五星制评价,四、五星为优秀,三星合格,一二星不合格,测完填写《一年级汉语拼音测试反馈表》,汇总上交教导处。我们将根据验收情况分析拼音教学状况,以改进我们的工作。
五星级——能够流利地拼出音节,声音洪亮、发音准确、调值饱满。
四星级——比较流利地拼出音节,错误在3次以内,自己能够主动改正错误,声音比较洪亮,发音准确、调值饱满。
三星级——不能流利地拼出音节,错误在5次以内,经过老师提醒后,能够纠正错误,发音基本准确,调值基本饱满。
二星级——不能流利地拼出音节,错误在10次以内,经过老师多次提醒后,拼对音节,发音基本准确,调值基本饱满。
一星级——不能拼对音节,要经过老师多次提醒和帮助。
汉语拼音是孩子走进语文天地的第一步,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识字、阅读、习作的基础。为了了解汉语拼音部分教学情况,了解一年级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一年组定于9月26日举行一年级拼音拼读比赛。参加对象:一年级学生。竞赛方式:
1、各班先在本班级内进行第一轮竞赛,师出示一份练习卷请学生依次来读,每人准备1分钟,读2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一个音节词分值为2分)。最终由语文老师挑选出在规定时间里得分最高的10人参加年级比赛。
2、按照比赛要求进行年级内的第二轮竞赛,并最终产生一、二、三等奖。
负责人员: 一(1)班
李娜
一(2)班
冯宝英
一(3)班
谢晓红
一(4)班 相丹青
竞赛地点:各班教室
竞赛时间:2015年9月26日
注意事项:
1、读对一个音节(要求读准平翘舌音、读准音调)得两分,读错不计分。
2、读错的音节允许学生读第二遍。
一年级汉语拼音拼读大赛活动小结
九月份为争做拼音王,老师同学都付出了努力,比赛时学生信心饱满。个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孩子都得到了锻炼,收效颇佳!
一年级四个班级的4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比赛中,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都进行了考核,参赛选手口齿清楚,发音标准,大部分学生能用直呼的方式拼读音节,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孩子们以良好的状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赛后,还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
一、基于历史发展的视角, 《汉语拼音方案》需要得到肯定
从我国语言文字改革发展历史上看, 《方案》是需要肯定的。对此, 既不可以单凭政治倾向性所左右, 更不可以感情用事地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 何况它具有半个多世纪几代人、十数亿人常态实践的现实。平心而论, 它有自己的功绩, 它记录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字改进的探索进程。对此, 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认识:1.定位。结束了几千年没有语音标识符号系统的历史 (与注音符号同) 。2.正音。用于统一汉字的发音规范 (标准音) 。3.序化。借助拉丁字母将汉字作出音序排列 (检字法) 。4.通音。中华民族的方言、乡音, 少数民族语音有了通识的标音符号。
尽管这个方案具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 但是, 它毕竟解决了前人从来没有解决而又需要解决的“语音标识”问题, 仅就“定位”“正音”“序化”而言, 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基于文化与科学发展的视角, 存在着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在充分肯定《方案》的同时, 我们不能不严肃地指出, 《方案》具有文化遗传基因的先天缺失。为什么?因为《方案》源于“拉丁化”之路, 亦即“出身”有问题。实践证明, “拉丁化”走不通, 那么, 作为“拉丁化”手段的《方案》应当是怎样的生存状态?我们有必要基于权衡文字的文化价值, 有必要以科学的准绳审视, 有必要基于追求人类“理想化文字”的目标, 深入思考, 作出回答。为此, 有必要思考文字的“成熟”程度。因为, 文字越是“成熟”就越是接近人类的“理想化文字”。那么, 怎样才算是“成熟度高的文字”的客观标准呢?以笔者之见, 其基本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 文字本体观的四个基本点
(1) 文字的形意功能充分程度:形意性充分而简明是文字的首位价值。
(2) 文字的语义相对稳定程度:语义相对稳定便于现实的交流和延时的传承。
(3) 文字的文语字样的简捷度:文语阅读效率, 需要视觉的高区分度。
(4) 文字与言语的语义协调度:视读的文语和听说的言语通过文字协调视、听的语义同一。
(二) 文字文化观的两个基本点
(1) 文字的新生文化融合度:以最低限量文字建构新文化用语。
(2) 文字的外来文化包容度:以最简的文字吸纳、同化外来文化。
(三) 文字人本观的两个基本点
(1) 文字的社会现代化特征:不同种族和国度文化的综合性、趋同性需求。
(2) 文字的脑神经生理的适切度:贴近脑神经生理机制及其运行规律。
(四) 文字周体观的两个基本点
(1) 文字的环境制约与调适:与作为社会资源的语境充分契合和自然资源的低耗。
(2) 文字的技术高效化程度:信息化技术操作简捷和高效。
综上所述, 现代人生活在步入“世界村”的时代, 人类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成熟程度提出认识、给出认识的标准, 违反科学常识的主观臆断或是脱离实际地从概念 (甚至是错误概念) 出发都是不科学的。由此可见, 汉字在诸多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汉字最贴近人类理想化文字, 所谓“拉丁化”“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与之相形见绌, 显得可笑。汉字唯一的缺欠反映在关键性问题:即“音形不对应”引起的视、听同步不足。所以, 汉字的发展方向只需集中于改善“音形不对应”的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说, 《方案》的价值仅只是为汉字正音作了字音标识的尝试, 笔者反思若干问题如下———
1. 正名。“汉语拼音方案”应当正名为“汉字字音标识符号系统”。
既然我们的文字改善取向不是为“拉丁化”所取代, 那么, “出身”于“拉丁化”的《方案》性质、任务和定位, 应该立足于“文”不是“语”。其实, 我们通常所说“用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的前提是“书同文”, 它依据的不是“汉语的‘语’”而是“文”, 即汉字。对于方言众多、乡音繁杂的汉语来说, 靠“拼音”拼读汉语, 不仅会五花八门, 拼出音来也是听不懂的, 难以确切交往信息。可见, 《方案》实际的功能应当是为汉字的“标准字音”标音, 汉语语音的规范是以字为本的, 亦即“标准语音取决于标准字音”, 字音确定了, 语音也就确定了, 也才能够规范汉语, 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广泛、密切的语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因此, 《方案》确切的名字应当是“汉字字音标识符号系统”。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都需要从“服务于语”转而“服务于文”, 即服务于“书同文”, 从而提高汉字的文化发展水平。
2. 称谓。作为“字音标识符号”的“字母”称谓应当“中文化”。
这里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 作为“汉字字音标识符号系统”的“拉丁字母”不应该称作“字母表”, 因为, 它们是拉丁语文字的字母, 不是汉字的“字母”。拉丁字母与汉字的字形没有任何关联。汉字的字母是“基本笔画与基本部件”经过字形分析而得的, 是用于建构汉字的“母形”。近年来, 计算机的使用促使许多人对汉字字母加以研究, 尽管尚未形成定论, 但是, 我们也不能把“abcdefg……”作为“ (汉) 字”母, 应该准确地称为“汉字字音标识符号”, 亦即用作汉字标音识字的符号, 简称“汉字音标”。《方案》中标明的字母“名称”, 也就是历史上习惯称作“注音符号”的内容, 诸如“ㄅㄆㄇㄈ”等, 由于它们源于汉字的基本笔画、部件, 倒是符合汉字的“字母”范畴。
其次, 我们的汉语拼音使用的是拉丁字母, 而这些字母的称谓却始终没有统一的规范。主张“国际接轨”的人士, 力推用“英文字母”命名。当下, 人们各依时间、地点需要和个人习惯对汉语拼音字母称谓的随意性状态, 显然是不正常、不严肃的, 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信息时代, 大量使用拉丁字母沟通网址、信箱地址、缩写代号时, 经常需要规范中国化的字母称谓。解决的办法当然需要从“服务于文”的基点出发, 源于“中文化”的理念。比如:韵母的处理—“ao/ai/an/ei/en”“ia/ie/iao/iou/ian/in/iang/ing/iong”“ua/uo/uai/uei/uan/uen/uang/ueng”。我们不必沿着“接轨”的思路, 让西方语言学的“音素”理论圈定我们的手脚, 搞出几十个复韵“母”。我们的“汉字音标”符号表仅只是增加一个耷 (读作‘叿’, 特别为之造字) 就可以了, 它们的称谓依原注音字母的标注字定名, 如下所列:
需要说明的是, 《方案》中的标音字, 错误标注的有3个 (讷雌鹅) , 标注字应当变为更高频最常用字的7个 (玻得勒欺希蚩诗) , 此外, 韵母的本质决定了应当用口字旁的象声字标注为宜, 共需要改4个 (呃咿呜吁) 。这样, 从建构现代科学概念体系的角度来说, 应当遵循最简原则, 复韵母都是由上述韵母“a/o/e/i/u/v/耷”组合而成。称谓仅就表中命名即可, 例如“an”则称作“啊呢”, 同理“ang”就是“a耷”, 称作“啊叿”, “eng”就是“e耷”, 称作“呃叿”, “ong”就是“o耷”, 称作“喔叿”等。这样, 汉字音标符号的名字则由表中最后一行的29个字分别命名了。
3. 音节。
汉语拼音的规范性在于它的音节建构与划分规则。而就汉语拼音来说, 它具有区别于西方语音规律的“四声”特质, 这是任何学习汉语、汉字、中文的中外人士都不能不着重学习掌握的。“音节”的划分究竟是以相同的声母和韵母拼音组合为“一节”进行划分, 还是按照四声声调的不同、各自作为独立单位划分音节?这是需要必须加以明确的。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音节表是按照四声划分的, 故有1300个 (未计轻声) 。那么, 当如何突出“四声”的理念?亦即如何认识和理解“音节与声调”的区别和联系, 以利于汉字文化传承?所以, 取消“四声”或模糊“四声”, 有损汉字文化, 使得原本“四声相连”的字音彼此割裂, 不利于“四声”规律的学习 (如形声字音) 。笔者认为, 需要建立一个“音节组”的概念, 从而明确汉字字音有1300个音节, 分为417个音节组, 在“组”内, 分别有包含1、2、3、4不同个音节四种情况。
明确音节和音节组概念之后, 随之是声调的标识问题。在公众场合下, 比如“邮局、银行、人民币”都是没有标注四声的。这说明具有“包含四声在内的‘音节’概念”具有默认的‘潜规则’ (实际漠视了四声的存在) , 而同一个“音节”是有四个声调的, 那么, 标注的字就有四种可能的读音。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双音节词” (依汉字字形而言, 应称作为“复体字”) , 用拼音标注时理论上就可能具有16种不同的读法组合, 这是不利于“正音”的, 《方案》的使用效度得不到保证。所以, 应当将声调符号与声韵拼音结合为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才算得上“音节”。没有四声的标注汉字的读音就无法准确, 免不了误导而产生歧义, 何谈推广普通话?没有汉字读音的规范, 就没有建立“音形对应”的基础, 汉字的发展就会脱离“音形对应”这个主攻方向, 未来信息技术之语音识别优势也会失去。
4. 中化。
如果说《方案》是汉字的字音标识系统, 那么, 标识采用的拉丁字母就需要完全“为我”所用, 那么, 一系列概念体系及其应用法则都应以汉字自身规律为出发点与归宿, 即“汉字化 (或曰“中国化”, 简称“中化”) ”。比如, 编制工具书时, 依然保持“拉丁字母序列”排序, 是否得当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 国人有相当多的人发音是分不清“z、c、s”和“zh、ch、sh”的。这是因为他们把握不好“平舌与翘舌”的区别, 常常将两类不同的发音部位混淆使用。而作为《方案》的代表性、权威性、广泛性的《现代汉语词典》来说 (其实, 所有的音序工具书都是如此) , 应该从汉语和中文的语音特质出发, 正确处理这个关键性问题。应当纠正将“zh、ch、sh”混合在“z、c、s”声母序列内的错误。即如果排列为:
c“……/cao/ce/cen/ceng/cha/chai/chan/chang/chao/che/chen/cheng/chi/chong/chou/chu/chua/chuai/chuan/chuang/chui/chun/chuo/ci/cong/……”
事实上, “c”和“ch”是两个不同的声母序列, 而不能够将“ch”序列混入“c”的声母序列,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
c“ca/cai/can/cang/cao/ce/cen/ceng/ci/cong/cou/cu/cuan/cui/cun/cuo”而后是
仿此s/sh, z/zh也是需要分隔的。换言之, 汉字音标符号的顺序应当是a/b/c/ch/d/e/f/g/……s/sh/t/w/x/y/z/zh。也就是说, 音序排列相应地分为“s、sh和z、zh”。总之, 字典、词典音序排列皆应转换为“中化序列”。这样, 有利于区分“c、ch”“s、sh”“z、sh”的发音, 强化“z、c、s”“zh、ch、sh”的声母差异。从字音标识体系的科学性出发, “ch、sh、zh”是三个独立的整体的声母, 是超乎于26个拉丁字母之外的、中国化的声母单位, 它们与“c、s、z”并无从属关系。显然,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混淆是不科学的, 对于国内外的学习者都是不利的, 甚至是误导的。
当然, 为了适应第二语言人士学习汉字, 也没有必要“彻底中国化”, 采用传统的注音字母的排序, 而变为“b/p/m/f/d/t/n/l/……”状。因为人们研究习惯于按照拉丁字母序列检索了, 尽管这种检索存在诸多未决问题 (详见许寿椿相关论文) , 我们应当采取既不“委身以求”, 也不必“固步自封”的态度才是。
5. 接轨。
制定《方案》是我们汉字文化传承的探索过程的组成部分, 即使今天我们认识到走了弯路, 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记录, 调整过来就是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原本就是如此的, 纠错是进步不是抹黑, 是光荣不是羞耻。不过一意孤行、至今依然呼号“汉语与拼音接轨、与字母接轨”的主张, 甚至提出将“26个拉丁字母吸纳为汉字组成部分”的想法不仅是不应该的, 而且是越走越远、南辕北辙。当前,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釜底抽薪”倾向, 其主要表现为———用汉字做英文的标音字, 提出所谓“双音节词”的概念, 认为单体汉字组合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时, 这些单体的汉字只是用于“记录”词的标音字。完全立足于“字音”舍弃了汉字“字义”的内涵。这也就是当下放任译音泛滥的理据, 变汉字为“音素字”。时下放纵流行“粉丝”“派对”“秀”“酷”“拜拜”“梅地亚”“纽曼”……就是明证;这种放纵是在淡化汉字形意特质的优势, 把汉字推向音意分离和形意分离的歧途, 表面上不提“拉丁化”, 但是, 骨子里并无反思易辙之意。需要警惕的现实告诉我们, 汉字正在走上潜在的“拉丁化”之路, 即“用汉字做英文的标音字”之路, “音素文字”之路, 与人类理想的成熟文字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与国家语言文字法和相关政策相悖。
6. 教育。
任何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服务于教育。也许有人说, 不对, 语言文字是用来交流、沟通信息的。问题是交流、沟通的基本模式无非“横向以‘传’、纵向以‘承’”, “传承”就是教育抑或离不开教育。所以, 脱离教育研究的语言文字研究就是空谈, 是脱离社会责任!我们刍议《方案》自然要基于教育的视野, 亦即文化的、科学的视野。
(1) 方法策略。长期以来, 出于“拉丁化”理念的影响, 《方案》在一些专家学者的诱导下, 认为拼音识字是学习汉语和中文的唯一正确的途径, 因此形成了“注音识字”一家独尊的态势, 无论是母语教育还是作为第二语言文字的学习一概如此。所谓“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关键在于“提前读写”, 迷惑人的地方也在此———“提前”多好啊!问题是怎么实现“提前”的呢?是靠“拼音”, 亦即不识字读书读的是“拼音”, 不会写的字靠“拼音”。为此, 陆续提出“直呼音节 (提前读啊) ”“一目双行 (一语双文呀) ”和“熟练默写 (提前写作) ”的要求。把汉语、汉字语音原理分析, 当作汉语、汉字学习实践充分条件的起步内容, 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音节的发音原理与过程的学习方面, 混淆了“语”和“文”的区别, 甚至出现以“语”代“文”的倾向。在我们的识字教育科学化实验成功的反复呼吁下, 即使“新课标”已经提出改善, 但是余威尚存。
(2) 认知错位。脑神经生理学原理揭示, 认识是由主动“同化”而被动“顺应”, 主动“同化”过程需要“事件、图式、声音、语意、符号”的综合协调, 学汉字时“五位俱全”一步到位。但是, 初学者学习“拉丁字母式拼音”时是没有“事件、图式、语意”的同化基础的, 与日后认识汉字的字形也不相关, 呈“来无影、去无踪”之势;如此, 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效率低下, 而且造成了学习被动顺应感。而被动学习伤及终身, 干扰、挫伤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先入为主。人类认知事物都是在比较中实现的, 因此, 先入为主的“图式”就是“比较”的参照。尤其是在儿童学习典型的“形意”特质的汉字的过程中, “形、音、义”三者中无疑“形”是需要“先入为主”的核心与关键!与之相反, 以“音”“先入为主”, 无形之中把汉语、汉字、中文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造, 这个思维方式的特点不再是以“形、意”联想为第一反映, 相反, 思维方式呈现出的第一反映却是“语音当家”、“形、意分家”。如此变化了的思维方式酿成了终生难以杜绝的错别字灾难;潜移默化地改造了民族的思维方式, 其中的优势在流失。
(4) 思维模式。从此, 学习者缺乏植根于汉字形意特质方面的“形联意想、语感文悟、音聚辨析”的素养, 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正在悄悄地被改造、异化。君不见“拜拜”“派对”之类堂而皇之地悄然进入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所以, 始终难以具备超出“白话语音音域所及”的、驾驭文语语义场的丰富语汇, 全国人民、几代人、半个多世纪在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圈定的语汇中生存, 我们没有对历史上的各级各类《辞海》《辞源》中的复体汉字构成的“词”作出承继性甄别用以传承, 何谈文学鉴赏、修养、造诣和发展。
(5) 书写文化。汉字书法是人类文字文化最具形体艺术价值的创造。然而, 长期大量强化拼音字母的书写, 直接与规范汉字书写相左。我们指导25个字母 (V已被排除在外) 有21个画弧圈, 又是“先入为主”地让儿童自幼养成画圈的握笔姿势和运笔习惯, 失去了汉字“四方端正、横平竖直、方圆相济”等特有的书法规范之美。有人说, 将来终归是要用电脑写字的, 何必如此?非也, 即使电脑代替写字, 但是, 永远代替不了书写的个性、涵养情操、修身养性、饱学人文的心灵之美!话说回来, 为了传承汉字手写的人文价值, 学习汉字音标采取“突出标音的功能、大量减少书写”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 《汉语拼音方案》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阶段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 疏漏和缺失是严重的, 目前的发展是令人担忧的。今人需要立足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视角, 以现代科学意识和方法加以充实、完善、改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者和研究家要肩负起社会的历史责任, 解放思想, 突破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桎梏, 为灿烂的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勇于创造与比较成熟的汉语、汉字相匹配的语言文字学理论, 以及语文教育教学的好方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或缺的基础的基本建设。
(本文完稿于2011年12月, 最初发表于2012年1月语言文字大论坛。)
参考文献
郭致平《语言的险峰》, 台北文字优化图书事业有限公司, 2005
毕可生《中文是世界上最适合电脑的文种》, 《汉字编码设计学》鉴定书, 2004
张泰昌《汉字与创造性》, 第二届汉字与汉字教学国际研讨会, 2011
张朋朋《文字论》,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7
关键词: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1. 序论
韩语与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语言差异较大,其音韵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韩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发音是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厘清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发音难点,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将会给从事针对韩国人的汉语教学者及韩国人汉语学习者带来较大的帮助。
对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确定主要通过调查进行。本文通过问卷对25名韩国汉语初学者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确定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
对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分析主要从音系学理论、 中韩两语言的语音体系差异、 韩国人对语音的感知特点等方面进行。
针对发音难点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依据以上分析出的发音难点成因。
一、本论
2.1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调查
本文以25名在华韩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进行了调查,此25名被调查者学习汉语的时间均在半年以内。表1、表2中发音字母后面括号中的数字为认为此发音有难度的调查对象人数。
由表2可知韵母中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如下:1. 单韵母中的“-i[?][?],o,e,er,ü”为发音难点;2. 复元音韵母中的“ai,ei,ao,ou,iao,iou,uai,uei”为发音难点。c. 带鼻音韵母中的“ün”为发音难点。
2.1韩国汉语学习者韵母中发音难点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本节将对2.1中调查出的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能为教授韩国人汉语发音的教师及学习汉语发音的韩国人提供帮助。
2.2.1 声母中的发音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
根据2.1中的调查结果,韵母中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边音“l”为发音难点。
(1)舌尖后音“zh,ch,sh,r”
“zh,ch,sh,r”从发音位置来看均是舌尖后音,即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翘舌音。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众所周知,学习外语时,母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的音往往是发起来比较困难的音。因此舌尖后音“zh,ch,sh,r”对韩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组音。
a. “zh,ch”
“zh,ch”在汉语语音体系中均为后尖后音、 清音、 塞擦音,两音的唯一区别在于送气与否。“清音”、 “塞擦”、 “送气”这些概念韩语中都有,并不会造成困难。因此致使“zh,ch”成为发音难点的因素只在于发音位置“舌尖后”。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也就是说现代韩语中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说的翘舌音或卷舌音。因此舌尖后音“zh,ch”的翘舌动作对韩国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b. “sh,r”
“sh,r”在汉语语音体系中均为后尖后音、 擦音,唯一的区别在于是清音还是浊音。“sh”为清音,“r”为浊音。“清浊”、 “擦音”、 “送气”这些概念韩语中都有,并不会造成困难。因此致使“sh,r”成为发音难点的因素也在于发音位置“舌尖后”。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也就是说现代韩语体系中没有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常说的翘舌音或卷舌音。因此舌尖后音的翘舌动作对于韩国人来说比较困难。
要想帮助韩国汉语初学者学好舌尖后音“zh,ch,sh,r”,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在于让这些学习者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每天都有意识地练习一段时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练习,舌头习惯了翘或卷的动作,并比较灵活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发好汉语中的舌尖后音“zh,ch,sh,r”。
(2)舌面音“j,q,x”
汉语中的“j,q,x”均为舌面辅音,而韩语语音体系中并没有舌面辅音,因此汉语的舌面辅音“j,q,x”的发音对韩国汉语初学者来说比较困难。韩语中虽然没有舌面辅音,但在具体的语音条件下却有舌面音化现象,因此可以借助韩语中的舌面音化现象来帮助韩国汉语初学者练习“j,q,x”的发音。韩语中辅音“?,?,?,?,?”后遇到元音“?”时分别组成的章节“?,?,?,?,?”中“?,?,?,?,?”的发音就与汉语舌面辅音“j,q,x”的发音相同。
(3)边音“l”
韩国人发汉语的边音“l”时,很容易发成韩语的闪音“?”。其原因在于汉语中的边音“l”与韩语中的闪音“?”发音位置相同,且均是舌尖音、 浊音。两音的唯一区别只在于发音方法不同。汉语的“l”为边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住通往鼻腔的气流,通往鼻腔的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而韩语的“?”则为闪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通往鼻腔的气流,舌尖在通往口腔气流的冲击下弹一下上齿龈并迅速撤回。由发音动作可知,汉语边音“l”与韩语闪音“?”在发音时的区别仅在于舌尖是抵住上齿龈还是弹击上齿龈。因此,要想帮韩国汉语初学者学好汉语的边音“l”,只需让其注意在发边音“l”的过程中舌尖不能动,静静地抵住上齿龈直至发音完成即可。
2.2.2 韵母中的发音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
根据2.1中的调查结果,韵母中,单韵母“-i[?][?],o,e,er,ü”,复元音韵母“ai,ei,ao,ou,iao,iou,uai,uei”,带鼻音韵母“ün”是发音难点。
(1)单韵母“-i[?][?],o,e,er,ü”
a. -i[?][?]
汉语拼方案中把舌尖前、 高、 不圆唇元音“-i[?]”,舌尖后、 高、 不圆唇元音“-i[?]”,及舌面、 前、 高、 不圆唇元音“i”统一用一个音位字母“i”表示。“-i[?]”只出现在“z,c,s”之后,“-i[?]”则只出现在“zh,ch,sh,r”的之后。因为它们出现的条件彼此不同,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会混淆,甚至会认为是相同的音。但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在学习“-i[?][?]”时,则应该把“-i[?][?]”单独拿出来学。
学习“-i[?]”的发音时,韩国人很容易把舌尖前、 高、 不圆唇元音“-i[?]”发为韩语的中、 高、 不圆唇元音“?”,因为“-i[?]”和“?”的开口度及唇形完全一致,只是两者的舌位前后位置不同。“-i[?]” 为前元音,而“?”为中元音。因此在教授韩国人“-i[?]”的发音时,需要特别向其说明“-i[?]”与“?”的开口度及唇形都相同,只是“-i[?]”是前元音,发音时舌尖要顶住下齿背。
韩国汉语初学者学习“-i[?]”的发音时则比较困难,因为“-i[?]”只出现在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韩国人本来发舌尖后辅音“zh,ch,sh,r”就困难,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再加上一个韩语中没有的舌尖后元音“-i[?]”就更困难了。“-i[?]”为舌尖后、 高、 不圆唇元音,且不能自成音节,只能依附于舌尖后辅音“zh,ch,sh,r”而存在。因此在教授韩国人舌尖后元音“-i[?]”时要向其说明“-i[?]”只在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出现,且依赖于“zh,ch,sh,r”存在,不能自成音节。这样在练习好舌尖后辅音“zh,ch,sh,r”后,“-i[?]”的发音也就很容易发出来了。
b. “o”
韩国人发汉语的单韵母“o”时,不是难发出来,而是容易发不准确、 发不地道,而发成韩语的单元音“?”。韩语的“?”与汉语的“o”从理论上来说是开口度、 舌位及嘴唇状态都一致的后元音、 半高元音、 圆唇元音[o]。但实际发音时,韩语的“?”和汉语的“o”的圆唇程度并不一样,韩语“?”的圆唇程度是和国际音标[o]一样大,而汉语“o”在发音时只是嘴唇略圆,圆唇程度比韩语的“?”要小一些1。
因此要解决韩国人学习单韵母“o”时发音容易不标准的问题,只需向其强调汉语的“o”与韩语的“?”开口度、 舌位前后位置都一致,且都是圆唇,只是汉语“o”的圆唇程度比韩语的“?”要小一些即可。
c. “e”
韩国人学习汉语发音时,容易把汉语的“e”发为韩语的“?”。其原因在于两音相似,都是半高元音、 不圆唇元音,只是舌头的前后位置不同。汉语的“e”为后元音,而韩语的“?”是中元音。因此要解决韩国人学习汉语“e”时容易发音不准的问题,只需向其说明汉语“e”和韩语“?”的开口度,唇形都一致,只是汉语的“e”要发为后元音即可。
d. “er”
“er”在汉语中为卷舌、 央、 中、 不圆唇元音,带有卷舌色彩,亦称卷舌元音。韩语语音系统中,不管是元音还是辅音,都没有卷舌音,卷舌或翘舌动作对初学汉语发音的韩国人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卷舌元音“er”也就成了初学汉语发音的韩国人一个比较困难的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像解决卷舌辅音“zh,ch,sh,r” 那样,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每天有意识地练习一段时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舌头习惯了翘或卷的动作,比较灵活后,自然而然就能发好卷舌“er”。
e. “ü”
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在发单韵母“ü”时,容易将其发为韩语元音“?”。理论上来说汉语“ü”和韩语“?”在开口度、舌头前后位置、嘴唇形状方面都是一致的,都是前元音、 高元音、 圆唇元音。但韩国人在发“?”时,一般都要末尾拖出一个尾音[i],即除阻阶段也要发音。而汉语的“ü”在除阻阶段是不发音的。因此,要解决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发“ü”时容易带出尾音[i]的问题,只需向其强调“ü”在除阻阶段不发音,即把拢圆的唇形收回时不发音即可。
(2)复合韵母“ai,ei,ao,ou,iao,iou,uai,uei”
二合元音、 三合元音“ai,ei,ao,ou,iao,iou,uai,uei”成为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类似的复合元音。
a. “ai,ei,ao,ou”
二合元音“ai,ei,ao,ou”用国际音标表示的话分别是[ɑi]、 [ei]、 [ɑu]、 [ou]。“ai、 ei、 ao、 ou”之所以会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其原因在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类似的复合元音。因此韩国人在发这些复合元音时容易把组成二合元音的两个单元音读得比较孤立,不读成整体而读成两个独立的音节。初学汉语发音的韩国人在读分别由[ɑ]和[i]、 [e]和[i]、 [ ɑ]和[u]、 [o]和[u]复合而成的二合元音[ɑi]、 [ei]、 [ɑu]、 [ou]时,往往读成“??”、 “??”、 “??”、 “??”,即读成两个音节,而不读成一个整体音节。要解决此问题,只需向其强调“ai,ei,ao,ou”虽然是由单韵母复合而来,但现在“ai,ei,ao,ou”已分别是独立的单音节,要读成一个整体即可。
b. “iao,iou,uai,uei”
三合元音“iao,iou,uai,uei”成为韩国汉语初学者发音难点的原因与“ai,ei,ao,ou”成为发音难点的原因一致,即容易受母语韩语的影响把“iao,iou,uai,uei”中包含的二合元音“ai,ei,ao,ou”读成两个音节,同时“i”还要复合进去组成三合元音,因此就显得更加复杂了。欲解决此问题也只需向其强调“ai,ei,ao,ou”已分别是独立的单音节,要读成一个整体,且“i”复合进去组成三合元音后,“iao,iou,uai,uei”也要读成一个整体即可。
(3)带鼻音韵母“ün”
带鼻音单纯“ün”之所以会成为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其根源在于组成韵母“ün”的单韵母“ü”。如上文分析“ü”成为发音难点的原因时所说,韩国人发“ü”时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在除阻阶段发音带出尾音[i]。这个除阻阶段带出的尾音[i]容易导致韩国人“ü”的发音不标准,“ü”的发音不准也就容易导致带鼻音韵母“ün”的发音不准。要解决此问题,只需如上文所说把“ü”发标准即可。
2.结论
本文调查总结出了韩国汉语初学者的发音难点,分析了其成因,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发音难点的方法。综合全文内容,结论如下:
1. 对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来说,声母中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边音“l”是发音难点;韵母中单韵母“-i[?][?],o,e,er,ü”,复元音韵母“ai,ei,ao,ou,iao,iou,uai,uei”,带鼻音韵母“ün”是发音难点。
2. 声母中舌尖后音“zh,ch,sh,r”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现代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尖后音,即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说的翘舌音或卷舌音,舌尖后音的翘舌动作对于韩国人来说比较困难。其解决方法于让这些学习者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每天都有意识地练习,等舌头习惯了翘或卷的动作,并比较灵活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发好舌尖后音“zh,ch,sh,r”。
3. 声母中舌面音“j,q,x” 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舌面辅音。可以借助韩语中的舌面音化现象来帮助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来练习“j,q,x”的发音。
4. 声母中边音“l”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国人发汉语中的边音“l”时很容易发成韩语的闪音“?”。其解决办法为向其强调发边音“l”的过程中舌尖要抵住上齿龈不动。
5. 单韵母“-i[?]”成为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国人很容易把舌尖前、 高、 不圆唇元音“-i[?]”发为韩语的中、 高、 不圆唇元音“?”。其解决办法为向其强调“-i[?]”是前元音、 不是中元音, 发音时舌尖要抵住下齿背。
6. 单韵母“-i[?]”成为发音难点,是因为韩国人本就不善于发翘舌的舌尖后音,而“-i[?]” 作为舌尖后元音,不能自成音节,且还要依附于舌尖后辅音“zh,ch,sh,r”而存在。只有先把舌尖后辅音“zh,ch,sh,r”练好,依附于其存在的舌尖后元音“-i[?]”才能发好。
7. 韩国人发单韵母“o”时容易发不准确的原因在于容易把汉语的“o”发为韩语的“?”。其二者的差别在于汉语“o”比韩语“?”的圆唇程度要小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向其说明汉语“o”和韩语“?”圆唇的程度差异。
8.韩国人容易把汉语“e”发为韩语“?”的原因在于两音极为相似,只是舌头的前后位置不同。汉语“e”为后元音,而韩语“?”是中元音。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向其说明汉语“e”和韩语“?”的舌头前后位置差异。
9. 卷舌元音“er”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中没有卷舌音,卷舌的发音动作对于韩国汉语学习者来说比较困难。其解决方法在于多做舌头向后翘或卷的动作,多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10.韩国人容易把汉语元音“ü”发为韩语元音“?”的原因在于,汉语“ü”与韩语“?”发音极为相似,只是“ü”在除阻阶段不发音,而“?”在除阻阶段要发音。此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向其强调“ü”的除阻阶段不发音。
11. 二合元音、 三合元音“ai,ei,ao,ou,iao,iou,uai,uei”成为韩国汉语学习者发音难点的原因在于韩语语音体系中没有类似的复合元音,韩国人容易把其中的二个元音“ai,ei,ao,ou”不读作一个整体音节,而读成两个独立的音节。其解决方法在于向其强调“ai,ei,ao,ou”虽然是由单韵母复合而来,但现在“ai,ei,ao,ou”已分别是独立的单音节,要读成一个整体。
12. 韩国汉语学习者带鼻韵母“ün”容易发音不准的原因在于其容易把“ün”中的“ü”在除阻阶段发音而带出尾音[i]。其解决办法是向其强调“ün”中的“ü”在除阻阶段不发音。
参考文献:
[1]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崔羲秀. 《韩汉语音对比》[M].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7
【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推荐阅读:
汉语拼音识字听话说话的语文教学方案12-07
汉语拼音的教案06-18
汉语拼音的教案分析05-30
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07-28
汉语拼音改进的方法09-09
汉语拼音的发音推荐10-11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11-07
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10-02
汉语拼音y 的发音方法07-21
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探讨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