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程开发标准(共8篇)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
评价网络教育课程质量不能只看网上资源,而应全面衡量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网络课程的基本要求突出表现在: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准确呈现学习内容、便于开展师生交互、设计有效学习活动等四个方面;开发与设计网络精品课程,要掌握课程设计和教学分析方法,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导学、助学与促学的`设计,规范设计程序和发挥课程组作用.
作 者:任为民 Ren Weimin 作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研究院,北京,100037 刊 名: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436 关键词:网络教育 精品课程 评价标准 设计开发一、改造教材, 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数学, 框架结构比较明显, 表现形式相对比较枯燥、抽象。我们必须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成教育形态的数学, 将教材的学术理论加以开发, 展现学术理论的无穷魅力。
1. 开发数学情境。
教材上的数学知识一般都缺少问题情境, 有的即使创设了情境, 但由于我国地域广袤, 各地人们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 使得教材呈现的一些情境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样的数学缺少原本的样子, 缺少了数学的来龙去脉, 也缺少了趣味性、挑战性, 不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所以我们应对数学知识进行情境开发。
2. 开发教学过程。
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 严格执行教材的教学程序, 有些教师为让学生在考试时有整齐划一的答案, 甚至在教学中照搬教材给出的答案, 并提供相对唯一的思考过程, 强行统一学生的思考方法, 这就违背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原则,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教师应对教材所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大胆开发, 不要为教材的固定思路所束缚。
3. 开发背景资料。
结合数学知识把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闻等引入课堂, 就使数学增添了文化气息,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 教师应进一步丰富数学的文化积淀, 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数学背景资料。
二、联系生活, 丰富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使之产生学习需求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学习“统计”时, 我让学生将家中各项日常开支做成扇形统计图, 求出各种支出的百分率。在开支分类中, 我列出了一项“家庭成员学习开支”。大部分家庭的这一项开支仅限于孩子上学的缴费, 在家庭一年的开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在学生家长会上, 从介绍发达国家家庭在文化学习方面的开支入手, 再到我国成功人士家庭在这一块的开支情况说明, 从而向家长提出开支调整建议, 引导学生家长合理地增加家庭的文化学习开支。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样的活动不但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帮助, 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一定的导向贡献, 更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
三、善于捕捉, 生成数学课程资源
学生创造出的数学资源, 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 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 我们要有数学资源意识, 并充分认识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 有效地加以利用, 从而让学生的感受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开发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并在继承我国以往英语课程改革成就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力求促使我国的英语教学从目的、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往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语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2.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主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3.提倡“任务型”教学,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单靠现行的英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除英语教材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为了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发校本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非学科性必修課,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兴趣和能力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特别是交际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够,因此,“把知识转变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将作为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论认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大于语言知识的作用。因此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二就是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常有这样的弊端,即课堂教学以灌输——接受型模式为主,由此产生学生的认识能力、自学能力低下的不良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型模式。在校本课程中突出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第三个目标。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取材:一是注重背景知识介绍和阅读技能培养的教材,如:《英美概况》《英国风情录》《美国风情录》《澳大利亚风情录》和《加拿大风情录》等。根据这些教材内容的特点,从中取材、整理出风俗习惯、国土与人口、体育运动、学校教育、历史人物、文化与艺术、假日与旅游等专题。这些都展现了英语国家的习俗、风土人情和一般社会概况。二是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有原版英文电影赏析,动听的英文歌曲,令人震撼的原声演讲,实用的 VOA,BBC 的 Special English,还有经典的New Concept English。这些视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纯正的、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三是网络英语。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通道,可是如果不了解常用的网络英语,学生很难做到在网上畅通无阻。《网络英语》这门课可为学生介绍英语互联网常用术语,常用缩略语,E-mail常用语,以及网络英语惯用句。培养学生对高新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进而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时可以将材料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有时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获得交际所需的语言技能和相应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对听、说能力给予了重视,但为了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注意授课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始终保持和发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既要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要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全员参与,踊跃发言,交际能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学习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希望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廖荣莲.“让英语教学‘材’源茂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评价标准
总则:
通过量化的指标准确的评定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从而对薪酬分配提供可靠的依据。基本说明:l
绩效评价,包括业绩考核和能力评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评定,每一项问答表现优秀加一分,表现不佳扣一分,表现平平不得分,最后计算总分。
l 业绩考核:
此项考核主要考核在一定时间内软件开发人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包括有以下指标:目标的完成度、难易度、贡献度。目标完成度
完成情况:
能否总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或者尚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还是经常需要上级的催促才能按时完成工作,或者一贯拖延工作期限,即便在上级的催促下也不能按时完成工作?
在困难或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是否也完成了计划的工作?
是否很快、很迅速、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的完成交给的工作?
是否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能很好地控制成本?
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是由于环境的变化还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或者是工作太多了,根本无法完成?
在工作中是仅仅要求完成任务还是主动进行工作流程的改进,高效运用相关资源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上级人员交给其工作时是否放心?
完成质量:
提交的程序是否经常出现很多BUG?是否经常需要修正或调整?编码是否严格遵守代码规范性?用户对其开发的软件是否满意?
完成时间:
总是提前完成任务,还是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无法准时完成任务?是否经常需要有人催促才能完成工作?
难易度
所完成的工作是否是一般人不愿意干的工作?或者是很烦很累枯燥无味的工作?所完成的工作是一般程序员都可以充分达成的目标,还是不易达成的挑战性目标?如果本人不在,本部门或本小组是否有替代的人?
贡献度
其所作的工作对公司创造了多少直接效益?多少间接效益?或者降低了多少成本?工作完成后的成本情况如何?是否有效地控制成本?
是否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积极主动地从事其它相关事情?
是否尽力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在各方面尽了最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能力评定:
能力评定是通过对员工的日常工作的工作表现,观察、分析、评价其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对其开发人员的能力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技术能力、理解力、沟通能力、主动性、团队精神、领导能力。领导能力用于项目经理评价。技术能力
业务知识:
上级交待工作时是迅速、准确地抓住工作的关键还是反应迟钝,迟迟不能理解?是否在一个月内就迅速熟悉了新岗位的工作?还是在新岗位工作超过三个月了还对许多业务流程不很熟悉,从而不得不经常问别人?
医药生物人才网 HR工具-范例文本,仅供参考!
是否经常有人来请教相关技术问题还是总是有问题问别人?
是否本部门有一些业务只有他熟悉?
解决问题能力:
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障碍是自己独立解决还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刻问别人?是否一些新知识从未学过,却能很快地上手?
是否为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合理的新方案?
遇到难题,是否能坚持不懈地完成工作?
市场能力:
在编写程序时是否总是考虑使用者的需求?
在编写程序时是注重界面的实用性、客户的满意度还是老谈所谓的概念,技术?
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是否有很强的工作效率意识?
是否总是比别人快地完成任务?
理解力
是否总是迅速地掌握部门或上司的方针,并准确地反映到程序开发当中?同时常常能够立刻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是否迅速理解客户的需求?
布置任务是否不能很快理解,总是反复询问?
交待任务时是否总是显示出迷惑不解的表情?
沟通能力
是否能够很好地和同事相处?是否乐于帮助别人?特别是对后来者给与积极帮助?对上司、外来人员的言谈举止是否富有礼节?
是否给人以诚实、开朗的印象?
是否属于高傲的人?是否很少有朋友,而且常与人有无谓的争执?
和人谈话时是否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虚心接受对方的意见?
主动性
是否对公司的状况提出过建议、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开发程序中是否努力改善工作质量,以一贯的态度将工作从头到尾做完,并使程序尽善尽美,一定要把工作做完才离开公司。还是常说“算了,就这样吧?!”之类的言语? 在工作中给人的感觉是踏实,有始有终还是懒懒散散,吊儿郎当?
上班时是否常打私人电话,是否经常浏览不相关的网页?
是否上级没有具体指示之前自觉完成业务?是否经常寻找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业务做?是否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对其不在监督也能迅速的完成任务?
是否对上司是否有敷衍的情况?是否有辞职或调动的打算?是否经常对公司抱怨?是否对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也主动承担?
是否具有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奋进的精神还是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团队精神
纪律性:
是否遵守理解公司各种规章制度而努力?并能规劝他人?
是否努力理解上级的批命令并圆满的贯彻执行?
是否严格遵守工作时间?有无经常迟到、早退、无故缺勤的情况?
在工作时间里是否热衷于工作?
主人翁精神:
是否存在浪费的现象?
是否经常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
是否注意收拾和整理工作场所?
协作性:
是否能和同事很好的合作?是否使人觉得经常多嘴多舌、指手划脚?是否不推不动,只求自己方便、合适?
是否经常支持并积极参加公司各种活动?
领导能力
是否能组织手下员工高效地工作?
是否能促使本组员工和睦相处、团队协作?
是否能关心手下员工,鼓励优秀、批评落后?
(一)一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
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5年以上;
3.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30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5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上一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6.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4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4人;
7.工程技术、财务、统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8.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
9.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二)二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2000万元;
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3年以上;
3.近3年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1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3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上一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6.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3人;
7.工程技术、财务、统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8.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
9.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三)三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800万元;
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2年以上;
3.房屋建筑面积累计竣工5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累计完成与此相当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4.连续2年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
6.工程技术、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统计等其他业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
7.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
8.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四)四级资质:
1.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
2.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1年以上;
3.已竣工的建筑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4.有职称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持有资格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
5.工程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配有专业统计人员;
6.商品住宅销售中实行了《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
7.未发生过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第六条 新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文件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企业章程;
(三)验资证明;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五)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劳动合同;
(六)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出示的其他文件。
《暂定资质证书》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申请后30日内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核发。
《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1年。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可以视企业经营情况延长《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2年。
自领取《暂定资质证书》之日起1年内无开发项目的,《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不得延长。
第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暂定资质证书》有效期满前1个月内向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申请核定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其开发经营业绩核定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八条 申请《暂定资质证书》的条件不得低于四级资质企业的条件。
第九条 临时聘用或者兼职的管理、技术人员不得计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总数。应当提交的证明文件
第十条 申请核定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一)企业资质等级申报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三)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验资报告;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经济、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职称证件;
(五)已开发经营项目的有关证明材料;
(六)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及《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执行情况报告;
(七)其他有关文件、证明。
分级审批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实行分级审批。
一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企业的审批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企业,由资质审批部门发给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
第十二条 资质证书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资质审批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核发资质证书副本若干份。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资质证书。
企业遗失资质证书,必须在新闻媒体上声明作废后,方可补领。
第十四条 企业发生分立、合并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后的30日内,到原资质审批部门申请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并重新申请资质等级。
第十五条 企业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技术负责人,应当在变更30日内,向原资质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六条 企业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时,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营业执照后的15日内,到原资质审批部门注销资质证书。
资质实行年检制度
第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实行年检制度。对于不符合原定资质条件或者有不良经营行为的企业,由原资质审批部门予以降级或者注销资质证书。
一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年检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机构负责。
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年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办法。
房地产开发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资质年检的,视为年检不合格,由原资质审批部门注销资质证书。
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年检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房地产项目的建设规模不受限制,可以在全国范围承揽房地产开发项目。
二级资质及二级资质以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承担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承担业务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各资质等级企业应当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不得越级承担任务。
第十九条 企业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条 企业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吊销资质证书,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一条 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公告资质证书作废,收回证书,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骗取资质证书的;
(二)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资质证书的。
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发建设的项目工程质量低劣,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第二十三条 企业在商品住宅销售中不按照规定发放《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降低资质等级,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企业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 主要目标
根据《湖南省高职药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抽考标准》, 校企深度合作, 紧扣抽考标准技能点, 共同建设微课程资源, 将一个个技能点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微课, 令静态的技能抽考标准由文字版变成动画版;基于世界大学城, 建设药学专业技能抽考平台和药学专业资源库平台, 向社会免费开放教学资源,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 建成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团队, 推动全省药学专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创新,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实施过程 (见图1)
2.1 深度合作, 校企共建药学专业微课程资源
紧跟医药产业发展, 深入企业调研, 从满足医药企业主要就业岗位需求出发, 校企共同确定药学专业技能抽考标准分为基础模块、药学服务、制剂生产与检验、药品营销四大模块, 共147项典型专业技能。
2.2 与时俱进, 建设高水平信息化教学团队
紧贴教育改革创新,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增强其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微课竞赛, 积极推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手段创新、教学水平提升, 打造药学专业高水平信息化教学团队。
2.3 边建边用, 促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围绕技能点精心设计制作微课, 让学习者享受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掌握知识技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实现“在学习中发展, 在发展中学习”, 促进药学专业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2.4 共建共享, 创新药学专业教学模式
采用校企共建共享、需求导向、应用主导的实施模式。校企共同建设实用、趣味、简洁的微课程资源;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和实训项目, 完善课程说明、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试题库等;共同收集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素材。基于世界大学城, 建设药学专业技能抽考平台和药学专业资源库平台, 上传微课, 实现“微时代”资源共享, 提供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服务,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教学、优化教学, 有效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 实施保障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在政策及人、财、物力等方面加大投入, 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为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保障。
3.1 学院基础设备设施完善, 微课程开发利用条件好
我校实现了所有区域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药学专业拥有独立机房两间, 计算机80台, 具备在线学习、考试等功能;拥有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70间, 每间均配有计算机、中央控制台等设备。学院为每位在职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U盘、红外线翻页笔等硬件设备, 满足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为微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教学团队理念新、信息化能力强, 微课程开发基础好
50岁以下的药学教师都是博士、硕士研究生, 普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利用网络平台, 建设优质共享的药学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在线实训平台、在线学习考试系统、技能抽考专项平台及教师个人空间里的大量教学资源, 为微课程开发积累了大量素材和经验。
3.3 校企合作基础深厚, 微课程开发起点高
我校药学专业校企合作已进入第八年, 共开办了37个“订单班”。在联合办学的9家企业中, “老百姓”国内药品零售企业排名第一, 海王星辰国内连锁药店排名第一, 益丰全国排名第五, 养天和全国排名第十二位, 三金药业全国50强, 三金、金健、康普、新汇4家是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养天和、“老百姓”、金健、新汇、康普5家是湖南省示范性医药企业。这都为微课程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障。
4 成效推广
4.1 促进个性化自主学习, 开创学习新体验
建设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技能抽考平台, 将微课等资源上传, 免费向社会开放。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行业企业新动态、新要求、新技术、新仪器等, 动态更新信息化教学资源。
药学专业微课程资源要紧扣技能点, 既注重单个技能点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又强调技能标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1)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微课进行专题化、模块化、个性化自主学习; (2) 学生针对薄弱环节, 进行强化训练, 调整学习节奏; (3) 可根据实习实训需要, 增强学习的灵活性。这种便捷的自主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感受学习乐趣中掌握知识技能, 激发学生利用平台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自主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高人才信息素养。
4.2 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教学模式
利用建成的微课资源进行教学, 边建边用、边用边完善, 实现信息技术与药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上课模式, 选择实践性、直观性较强的微课辅助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技能点。不断创新药学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不仅可以观摩教师微课比赛, 还可以参与微课制作, 通过对某个技能点示范操作、现场演示, 协助教师拍摄录像、录音等, 增进师生互动交流,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 拓展学习空间, 课后学生可通过一个个微课的学习, 轻松掌握技能点, 完成课程自主学习, 加大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应用。我校“微课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世界大学城的高职药物制剂技术空间课程建设”项目均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
4.3 搭建微课交流平台, 促进教师水平提升
以应用为主导, 采取重点推介、集中展播、师生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 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微课作品, 推广建设成果。定期组织微课竞赛、观摩学习、评价反思、研讨等活动, 激发教师创新热情, 促进课改与教学研究, 推进微课程建设和利用, 丰富微课程资源。通过微课作品大赛, 激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学习新技术, 紧扣技能点制作微课,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大大提升了教师创作热情和微课质量, 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使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及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4.4 不断丰富微课程,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药学专业微课程资源丰富多彩, 既注重了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实用性, 又兼顾了技能抽考标准内在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及时跟进行业企业新要求、新技术、新仪器等, 高效实用、方便快捷、传播面广, 有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满足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多样化线上学习与终身职业教育需求, 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更好地服务社会。通过校企共建共享药学专业微课资源, 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领域, 丰富了合作内涵, 更新了教育理念, 改进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了信息技术水平, 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摘要:我校作为湖南省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抽考标准开发主持单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紧扣药学专业技能抽考标准技能点, 校企共同开发利用微课程, 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创新, 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摘 要】从广西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以及对课程标准开发的新要求出发,分析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广西 高职 机电类专业 校企合作 课程标准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68-02
一、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必要性
2008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广西工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大批临海类、资源类工业项目不断落户广西,许多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港口、海洋、钢铁、能源等重点发展产业及其工程装备制造业蓄势待发,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加速器,推动广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振兴以及原有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伴随着广西工业产业快速发展和优化转型,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空前扩大。已有统计显示,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且钢铁、重化、港口、海洋等产业的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正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广西工业产业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岗位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广西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提升改造后的传统产业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相关产业现代先进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广西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开设与这些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专业结构及课程教学与广西工业快速发展都不相匹配。加快培养一批适合广西工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无疑是当前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肩负的一项迫切的使命。
面对广西工业快速发展的浪潮,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广西工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开展专业和课程改革与建设。除加大高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专业设置与广西工业产业发展结构相适应外,还应改造已有专业,通过调整或增设专业方向和课程,使已有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广西工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已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这就意味着许多新增专业的课程需要开发,许多已有课程需要改革和建设。
高职课程标准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工作评价和考试考核的依据。课程的整体思路和设想以及课程目标和内容,基本通过课程标准来规划和设计,因此,课程开发、改革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契合广西工业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标准。
高职课程标准的开发依据主要是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由于广西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缺乏相关企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背景,具有港口、海洋、新能源以及先进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同时,广西高职院校又普遍缺乏这些产业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师,对这些产业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任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仅凭学校教师很难开发出适合广西工业快速发展需要的课程标准。为了准确提炼岗位能力和工作任务,把握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课程标准的开发必须与相关产业企业合作,必须有来自相关行业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深度参与。
二、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企业合作平台
广西属于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状况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工业企业以中小分散型民营企业为主,大型知名和品牌企业少,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企业处于低速增长和微利经营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自顾不暇,没有更多的精力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同时,由于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几乎没有利益补偿,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加之缺乏相应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运行保障机制,因此,企业对参与开发课程标准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难以实现企业的深度参与,有些企业甚至将学校拒之门外。
(二)缺乏必要的企业合作环境
虽然广西工业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许多产业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时期,特别是新能源、港口、海洋、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广西新兴产业,产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目前在广西已落户和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并不多,已投产的大型企业更少,产业配套水平普遍比较低,能够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企业少之又少,能够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企业更少。
(三)缺乏先进的产业技术和装备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广西工业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差,技术制造装备比较落后,工业产品生产格局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部分主要行业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初级产品的生产排名靠前,而高端产品的生产则处于落后水平。很多企业不注重技术改造以及新制造工艺、现代产品研发技术以及先进制造装备的应用,大多数企业仍沿用落后的传统技术及装备,自动化生产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仅在极少数企业中少量使用,整体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企业产品、技术及装备水平不能反映机电类职业领域的主流技术和未来方向,制约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前瞻性。
(四)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机制
尽管目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但学校与企业合作有实质性进展的主要在企业接纳学生短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企业教师到学校上课、到企业生产现场上课等方面,而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没有建立以校企合作模式运行的课程标准开发机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和实施规则,在课程标准开发方面难以得到企业的规范制度化的参与。目前仅限于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表浅访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填写岗位需求调查表等合作方式,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未能提出实质性意见,课程标准的开发基本由各院校的教师独自完成。
三、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广西工业领军企业,紧紧把握企业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广西汽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等是广西重点支柱产业的领军企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广西这些老牌企业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拥有世界先进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装备,广西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应积极主动联系这些企业,而充分利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能够招聘到满意员工的动机,争取这些企业对学校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支持和重视。在为这些企业选送更多优秀毕业生的同时,加大与这些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标准的力度,设法调动企业参与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积极性,力争使这些企业参加到学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工作中,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解决课程标准开发的合作问题。
(二)尽量共享工业发达地区的企业资源,努力推进跨区域校企合作的模式
按照广西工业产业发展的趋势,立足长远,加强与发达地区相关企业的合作,尽量共享工业发达地区的相关企业资源,努力推进异地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的创新模式。广东、浙江、上海、福建、山东等地海洋、港口、新能源等产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拥有先进的产业技术和装备,广西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主动到这些工业发达地区的相关龙头企业走访和调研,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等,并了解相关产业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收集大量的相关专业岗位一手资料,为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提供有力依据以及准确和翔实的素材。
(三)加快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运行机制,改革课程标准开发模式
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校企合作模式运行的课程标准开发机制,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严格规定课程标准的开发必须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同时,成立专门的、责任重大而工作效率高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管理和实施部门,统筹、监管和开展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相关工作。这些部门配备的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企业合作开拓能力。特别是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和法规,调动广西工业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积极性,用法律形式确保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模式运行的通畅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广西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标准的有效开发不是高职院校单方面能够完成的,广西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开发出符合广西工业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科技人才开发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23)
[2]王立民,田辉鹏.泛北部湾经济开发背景下广西高校人才培养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6)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何真.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存在问题仍需高度关注——2012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分析[J].广西经济,2013(2)
[5]张春平.中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6)
【作者简介】徐海枝(1963-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韦瑞录(1969- ),女,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
现将《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何问题,请及时与自治区农发办联系。
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国农办〔2009〕163 号),参照国家和自治区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凡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投资的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须按照本实施细则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检查验收。
一、综合标准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生态良好、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着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着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开发治理后,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三)项目建设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密切结合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群众意愿,主动让农民参与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资金和项目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确保建成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应设置永久性标识标牌。标识标牌设置应当统一、规范、实用。井灌区在田间路边的井房墙面上适量设置2×1.5m的标志牌,其上镌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年项目区”,同时镌刻农业综合开发标志;地表水灌区在田间路边的主要水工建筑物上镌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年项目区”,同时镌刻农业综合开发标志(具体式样见图表)。在项目建设期间,设置可移动的项目建设公示牌,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财政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护运营、监督举报等基本信息。
二、水利措施标准
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应符合国家和水利部门制定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99)、《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 T50363—2006)、《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
(一)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用电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 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新开发水源应进行详细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达到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渠道衬砌应坚固耐用,混凝土强度标号达到C20,抗冻标号达到F20,预制板厚度达到6—8cm,砂石垫层厚度达到20—30cm,复合土工膜达到350g/m2,塑料薄膜厚度达到 0.2mm以上;衬砌渠道顶部采用连体封沿板,渠道衬砌使用年限达到20年以上。管道输水的干、支两级固定管道长度合理设定,井、水泵、管道、出水口、消力池等综合配套,便民务实;管灌区地埋管道达到6米/亩以上,管道工作压力达到0.4Mpa;喷灌区管道工作压力达到 0.6Mpa,以上。根据各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出水栓间距不大于60m。项目区不准打小土井、大口井、筒井。管灌区和喷灌区的管道管材均达到国家灌溉标准,水泵采用优质泵。井房长、宽、高应为2.4×2×4.3m,红色彩钢盖顶,墙体白色,采用普通防盗门(具体式样见图表)。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有积极性的地区,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水平。
6.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农艺节水措施包括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等,各项措施符合技术规范。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水窖等工程,做到坚固耐用,使用方便。
7.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大田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水稻区推广“浅、晒、深、浅”模式;严重缺水地区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
8.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地表水灌区要成立用水户协会,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二)排水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2.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5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4.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
5.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在农作物播种出苗等生长关键期,控制0—20cm表土层的含盐量,以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准。
三、农业措施标准
(一)农田工程
1.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平原地区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1万亩,有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面积要达到2万亩以上;丘陵山区按流域集中连片面积不低于1万亩。平原地区的田(地)块,要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适应平原、丘陵、山区的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确定格田面积。灌区格田面积200—400亩,大型喷灌区灌溉单元面积500—1000亩。大田灌溉区要修畦田,畦田的平整度应满足地面灌溉要求。
2.丘陵山区的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m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8度以下实施喷灌的缓坡地,不要求修建水平梯田。
(二)土壤改良
1.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耕深松技术、免耕留高茬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2.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要清除砂姜卵石并掺和粘土。
(三)良种繁育与推广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
(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
四、田间道路标准
(一)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部分主干路段可实现硬质化,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二)建设标准合理实用。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切不可贪大求洋。干道路基高于地面 30—50cm,路面宽5—6m,铺砂石厚度10—15cm;支路路基高于地面20—30cm,路面宽4—5m。
五、林业措施标准
(一)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自治区林业部门规定的造林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项目区内干道、支路、斗渠(含)以上两侧或一侧,沟壑坡面、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平原地区有条件的新建项目区积极推广中间树、两边路的模式,丘陵山区项目区可因地制宜种植镶边片林。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
(三)人工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优质乡土树种或速生丰产树种,优质乡土树种乔木的苗木胸径达到3cm以上,速生丰产树种苗木的胸径达到5cm以上,选用I级苗木,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选择两行一带或三行一带的配置模式,株行距2×2m或2×1.5m,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四)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
(五)风蚀沙化地区的大型喷灌区要加强镶边防护林建设,乔灌结合,至少达到五行一带、三乔两灌。
六、科技措施标准
(一)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围绕地域优势或主导产业,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生态和可持续等方面的技术。在1万亩高标准农田中应有不低于100亩的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示范田。工程建设项目,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二)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使每户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人。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培训课程开发标准】推荐阅读:
培训课程开发方案10-29
高级企业培训师 4 培训课程开发06-30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培训班的总结07-04
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网络全员培训心得体会11-14
校本课程开发怎样开发09-29
高职在线开发课程09-20
中职学校课程开发09-28
技能课程开发方案10-03
小学课程设计与开发09-13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范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