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实训报告(共9篇)
通过计算机的组装,识别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了解计算机的整个组装过程和注意事项,能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从而能够配置更加好的个人与工作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工作的化。
二、性能分析
1、硬件
(1)电源:电源是计算机的能量之源,它给电脑的各个部件提供电能。电源又分为AT电源和AT_电源,两者主要从是否支持软件关机区分。
(2)主板:
(3)CPU:它实际上是一块集成电路芯片,安装在主板的CPU插座上,是计算机的“大脑”,担负着对各种指令和数据进行和分析和运算的任务。计算机速度快不快,主要就要看它的表现了。
(4)内存:内存是CPU与外部数据存储设备之间交换的一个桥梁。CPU工作时,先把部分常用数据读入内存,使用的时候直接从内存中读取。由于内存的数据存取数据比硬盘快,这样就提高了计算机的响应速度。所以,内存越大,预读的数据就越多,当然,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在断电的时候数据都会消失。
(5)硬盘:硬盘是计算机数据存放的地方,计算机内所有的图片、文字、音乐等等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硬盘内的。它和内存不同的就是断电数据不会丢失。
(6)声卡:声卡与显卡的外型都很相似(主要在接口上区分),声卡的作用是充当系统与音响之间的“翻译”把CPU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能让音频信号传递给音响。现在主板上都有集成的声卡,如果不是特别对音质有要求的话,完全可以不用买独立声卡。
(7)显卡:显卡在显示器与CPU之间充当“翻译”的作用,把CPU处理的数据信号“翻译”成显示器能显示的“模拟信号”。现在的显卡都有3D图形加速功能,可以减少CPU的工作量,让CPU有更多的时间去运行程序,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
(8)网卡:它是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的输入输出设备。和显卡、声卡很相似,主要从接口上区分,现在主板上都集成有网卡,所以一般的PC机也不用再多购买网卡。
(9)软驱:它是用来读软盘上的数据的,外形和硬盘相似,只是前端多出来一个口子,是用来插软盘的。但是现在软驱慢慢被光驱取代了,PC机上很少见到了,放假面具的时候只是在服务器上见到过。
(10)光驱:光驱又叫光盘驱动器,是用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的,它是由一个金属外壳封起来的。由于光盘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600M左右),所以,有了光驱就可以听CD、看电影、拷资料了。
(11)北桥芯片:它和南桥芯片一起控制主板的功能。北桥芯片负责支持和管理CPU、内存和图形系统部件。
(12)南桥芯片:负责支持和管理IDE设备,各种高速串、并形接口等部件。
一般离CPU近的为北桥芯片,远一些的是南桥芯片,北桥芯片要比南桥大一些,在现在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一般是有散热的金属片的。
(13)ISA插槽:数据总线为16位,传输数率为8。33MB/S,现在的主板上已经没有ISA的插槽的了,它已经被PCI技术取代。它在主板上一般是黑色的。
(14)PCI插槽:数据总线为32位,传输数率为133MB/S,有热插拔功能。在主板上一般是白色的。可以插显卡、声卡、网卡等设备。
(15)AGP插槽:它也叫图形加速接口,AGP在系统内存与图形直接连接一条高速数据通路来传输数据。它的速度远远高于PCI,所以AGP的显卡比PCI的显卡速度要快。它在主板上一般是褐色的。
(16)BIOS芯片: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而BIOS芯片实际上是被固定在主板上的ROM(只读存储器)中的一个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最底层、最直接的控制程序,也是连接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桥梁。它在主板上是双列直插式的。
(17)BIOS电池:重要是保证BIOS芯片里的数据在短电的情况下不丢失,同时也是给主板上的晶振供电,保证系统的时钟运行,要不敏次开机就要重新调整时间了。
2、软件
(1)DOS:由于DOS系统并不需要十分好的硬件系统来支持,所以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它不是出色的操作系统,但微软软件向下兼容的特点,决定了Windows安装时出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在DOS下才能得到解决。
优点:对硬件要求低。缺点:操作界面不是很友好。
(2)Windows:从微软1985年推出Windows 1.0以来,win95、win98、win、win_p、win、win7。都以非常人性化的向导方式,使初学者可以很快的上手。
优点:上手简单,界面友好。缺点:安全性不好,漏洞很多。
(3)Linu_:Linu_是目前十分火爆的操作系统。它是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个大学生Linus B. Torvolds在1991年首次编写的。由于其源代码的免费开放,使其在很多高级应用中占有很大市场。这也被业界视为打破微软Windwows垄断的希望。
优点:原代码开放,用户可以自行改变。缺点:相应的软件缺少,操作复杂
三、市场调研
由于五邑大学在江门市蓬江区,所以只对该区做了部分调查,主要是针对比较近学校的五邑电脑城和苏宁电器做了简单的调查。根据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价格方面和性能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大多数大学生都更倾向于到外地购机。
根据市场调查,拟出选购一台微机的硬件选配计划(采用英特尔酷睿双核处理器,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采用英特尔PM45+ICH9M芯片组,2G的威刚 万紫千红 DDR3-1333内存,希捷500GB硬盘,19寸GLOSS高亮镜面液晶显示宽屏,nVIDIAGeForce 9200M GS独立显卡,Super-Multi DVD刻录机,有高清的音频、千兆网卡、无线网卡、蓝牙2.0,250万像素摄像头)
四、实际效果
这台组装机基本符合非计算机专业同学使用,本机价格在3000元左右,如果玩3D游戏的话,可以换I5的CPU,性能更好,画面更加流畅。
五、学习体会
通过这短短的九周的微机组装DIY的学习,我认真的学习了计算机组装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BIOS设置及系统的安装、添置计算机外设、安装和使用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的维护与故障处理等,了解一些当前流行的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等应用程序内容。通过学习能够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组装的基础知识,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其他存储设备、显示卡、声卡、显示器、音箱、键盘与鼠标、机箱和电源等。并根据不同的需求从实战角度详细地介绍了计算机的组装过程:调整机箱、CPU和CPU散热风扇的安装、内存条的安装、设置主析上的跳线、把主板固定到主机箱中、连接机箱面板的各按钮指示灯、安装各种插卡、安装各种驱动器(光驱、软驱和硬盘驱动器)、电源的安装、连接各种驱动器的电源线和数据线、其他外设的连接(显示器、键盘和鼠标)、检查并开机试运行、升级、个性设置,另外还介绍了硬盘格式化和分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使用Norton Ghost 的使用方法,以及注册表的备份与恢复。理论联系实际,从实用性、易懂性出发,重点突出,并且配以大量的图片加以说明,让我们有效地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装和日常维护技术。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课,让我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了解到自己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很多不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短的实验课学习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学习完这节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微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一门技能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微机硬件的组装与调试, 软件安装与维护, 能够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微机维护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本文针对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需求, 介绍了虚拟机技术的特点, 分析了虚拟机技术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过程中的应用。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 需进行CMOS设置、磁盘分区、操作系统安装、系统备份与恢复等操作;由于要对硬盘数据进行破坏性操作, 如果让学生在真实的计算机上做实验, 计算机的损耗会很大, 对机房的维护工作造成一定压力, 也会影响其他课程的上机, 而不让学生做实验又会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1]。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中引入虚拟机技术, 学生可以利用虚拟机进行CMOS设置、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 甚至可以进行一些破坏性实验, 而不用担心会影响到系统的安全, 这样既满足了教学要求, 又不会对其他课程造成影响。
1 虚拟机介绍
虚拟机是指运行在物理计算机上的由软件模拟出来的计算机, 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软件来模拟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互不干扰, 每个虚拟机都有自己的模拟的BIOS、CPU、内存、硬盘、软盘、显卡、网卡等。这样我们可以在虚拟的计算机中安装全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来模拟各种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一台虚拟机与一台真实的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是一个技术规范, 这类技术规范由一系列规则构成, 与具体的计算机无关[2]。常见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和Virtual PC。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虚拟机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任务集中到一台计算机上, 因此对计算机硬件 (主要是CPU、内存和硬盘) 的要求较高, 当配置达不到要求时, 虚拟机运行速度会很慢甚至无法运行。
2 虚拟机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虚拟机进行教学的优势在于:在虚拟的操作系统里进行实训, 其过程不受硬盘还原卡的限制, 不影响真实机的配置和使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主要完成以下实训内容:计算机硬件选购与组装、CMOS设置、硬盘分区及格式化、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使用、系统备份与还原、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除了计算机硬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要在硬件实训室进行实训外, 其他项目都可在普通机房完成实训。下面介绍虚拟机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中的典型应用。
2.1 CMOS设置
刚刚创建好的虚拟机相当于物理裸机, 即只虚拟了计算机系统所必需的硬件环境, 我们还需在裸机上安装软件环境。在主界面单击“启动 (S) ”, 虚拟机的启动过程和普通PC机的过程是一样的, 一开始是自检, 再按照屏幕提示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可以在BIOS中设置日期时间、启动顺序、密码、CPU频率等。
每一台虚拟机都有自己的BIOS, Microsoft Virtua PC提供了AMI BIOS的常规设置参数, 内容比较简单;VMware Workstation提供Phoenix BIOS 4.0 Release6 with VESA BIOS程序, 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品牌机, 内容较为复杂, 设置参数种类较多, 比较适合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学生可以在BIOS中设置日期时间、启动顺序、密码和CPU的频率等, 当然也可以使用CMOS模拟软件来进行CMOS的设置。这里在BIOS设置界面中设置计算机的第一启动设备为光驱, 为后面从光盘启动计算机并进行软件系统的安装做好准备。
2.2 硬盘分区及格式化实验
由于机房的计算机都安装了还原卡系统, 使用硬盘分区与格式化之后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 而重新启动计算机则会被还原, 有时候也会破坏系统的引导程序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 影响下面的班级上课, 因此也需要使用虚拟机来完成。
目前可使用的分区软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使用分区命令来进行分区的, 如fdisk;另一种是使用图型可视界面的软件来分区, 如PQ、Diskman等。在具体的实训中, 只要每种类型选一款软件来教学, 就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在虚拟机的CMOS设置中, 把启动顺序设置为从光盘启动, 然后将引导系统的光盘放入光驱里, 也可以把光盘镜像文件 (ISO、VCD等格式) 作为光盘来使用, 即可实现可引导的光盘启动, 然后运行其中的FDISK或者PQ程序对硬盘分区, 分区完毕就可以进行格式化操作。
2.3 安装操作系统
通过硬盘的初始化操作, 接下来就要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进入某台虚拟机, 从光盘或者镜像文件引导系统, 然后从系统安装光盘或者系统的镜像文件进行操作系统安装, 与普通计算机的安装方法相同。
用虚拟机安装好操作系统后, 该操作系统就像真正硬盘上的操作系统, 只要真实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 在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上就可以进行任何软件安装、运行及维护工作, 和真实计算机没有什么区别, 也可以将安装好的虚拟机硬盘拷贝到其他计算机上或者其他硬盘驱动器上, 形成多个虚拟机。
2.4 系统软件使用
在学会安装操作系统以后, 还要学习一些系统软件的使用, 比如杀毒软件。但是, 如果现有的计算机系统中直接安装和使用各种系统软件, 对计算机就会造成一种很大的负担。有些软件安装之后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 而机房的计算机都是具有硬盘还原功能的, 重新启动之后就被还原了, 带来很多不便。使用虚拟机以后, 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即使出现了操作系统崩溃的情况, 也可以通过复制、覆盖虚拟硬盘的方式迅速解决问题。
2.5 系统备份与还原
克隆软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应用十分广泛, 一般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都会做系统备份, 当计算机出现故障, 系统还原也无法解决时往往采用GHOST方式来恢复操作系统。这要求之前必须制作一个备份文件, 进行恢复时必须把系统恢复到原来的那个分区以取代损坏的系统, 一键恢复软件也可以实现该功能。
3 结束语
在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中引入虚拟机, 不仅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 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实训时人为造成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损坏, 节省了大量的实训光盘消耗和实训准备及设备维护时间, 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使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著提高。在虚拟机环境下所做的实验, 学生的各种操作与真实环境相同, 并且对物理计算机的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因此方便了实验室的管理。而且虚拟机强大的功能还可应用于其它课程的实训, 更多的实用功能也将在实践中被挖掘出来。
当然, 虚拟机也存在一些缺点, 比如它只是模拟真实的硬件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 只要真实机的操作系统和虚拟机软件本身没有问题, 虚拟硬件几乎不会发生故障, 在真实的硬件环境下可能产生的问题几乎不会出现。因此, 学生动手排除计算机硬件故障的机会大大减少;另外, 虚拟机的安装和运行对于真实机的配置要求较高, 要安装虚拟机软件的真实机内存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虚拟机内存的要求, 真实机的操作系统必须较稳定, 否则很难满足虚拟机平台的要求, 很容易产生因操作虚拟机而让真实机死机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傅晓锋.浅谈《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 2006 (7)
【关键词】组装 维护 实训
【中图分类号】TP3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15-01
近几年,随着国内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加,据调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纵观人才市场,过剩并未出现:一方面,各类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陆续输送大量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培训机构重修?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高校计算机应届生只具备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项目的经验。企业需要的是有实际操作项目经验的人才。为了与企业需求接轨,一些大学开始趋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实用性方面的能力。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企业需求接轨,我系的课程设置也开始趋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对应用能力要求高、紧贴市场的特点。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能够根据需要和行情选购计算机设备,掌握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磁盘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能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我系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内容探索
针对《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安排,主要包括下列几大部分:
1.认识计算机的各部件。计算机中的CPU、内存、主板、显卡等是计算机的基础组件,初步了解它们的性能、指标,以及在主机箱的安装位置。
2.机器组装。计算机整机的组装(包括主板、CPU、内存、插卡、电源的正确安装等)、拆卸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却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无论是CPU还是内存等都是高科技产物,一个不小心,一点小损伤便可能丢失大量的数据,甚至导致这个部件的损坏。因此需要我们大胆而细心的去做。
3.计算机系统管理与优化。计算机系统的管理BIOS的设置方法、CMOS参数设置、硬盘的分区格式化。计算机系统的优化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4.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及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先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然后安装各板卡的驱动程序和需要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然后是对系统的维护。
5.工具软件的使用。学习一个很有用的分区软件,可以改变硬盘分区的大小。
6.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根据故障的特点判断故障的类型,然后排除故障。
7.市场调研。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行情为自己制定一套配置方案。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非常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型教学方法。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后面机器装拆的实验中,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只是在实验开始前为学生讲解一下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内存条、各种板卡在插拔的时候要垂直与主板,并且卡的两头要用力同时按下;CPU上标示有金三角的那一端一定要对齐插座上也有金三角的地方,小心插入CPU,以防损坏。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制造故障-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的实训性教学方法。对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是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在进行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实验时,教师首先讲解计算机故障的种类、检测方法以及排除方法,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组装的计算机进行检测,有故障的机器进行故障分类并排除故障,没有故障的机器学生自己动手制造故障,然后进行分析排除。这样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结合实际进行市场调研的教学方法。由于时间关系,学生不能到市场进行实际调研,我们提高互联网,让学生从网上查找各种部件的性能指标以及当前市场的价格,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为自己制定一套配置方案,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组装计算机的乐趣。
三、考核方法的探索
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实际能力最好的检验。考核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分步考核。对学生每一次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报告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就是让学生完成机器组装、系统安装、软件安装、系统优化调试等一系列实验过程,然后对这一系列实验过程进行考核,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后期展望
一方面,由于该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课程内容较多,学生学到的只是较为浅显的东西,不能深入到课程的精髓,更没有到市场实际调研的时间,这样使整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建议今后在课程设置上能有充裕的时间,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能有更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机器组装实验过程中,虽然教师一再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但是有的学生还是不小心,造成一些重要部件的损坏。即影响后面的实验,又增大了实验设备的维修费用。为了减少实验设备的维修频率和维修费用,建议使用虚拟机进行预先教学。
五、 结束语
《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跟理论结合很紧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他的后续课程及就业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方案研究与实践[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匡桂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改革探索,2009,(5).
计算机维护技术
一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1、练习识别计算机部件的方法,并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判断计算机部件的好坏与优劣。
2、练习计算机硬件安装基本方法与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不仅仅能组装计算机,更能合理和更优的方式组装计算机。
3、练习计算机软件的安装方法与步骤,使得学生掌握在真实的、实际工作中安装计算机软件的方法与步骤。
4、掌握计算机故障处理。能在遇到的各种硬件、软件的故障处理中,自己动手和动脑、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处理方法,积累一定的经验。意义:
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认识到计算机的基本维修和保护的原理,通过实训使我们能够排除计算机的一些小的故障,能够处理一些硬件和软件的故障,让我们积累了一些计算机的维护和保护的经验。
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安装流程
软件的分类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a.操作系统软件b.汇编、解释或编译软件c.实用工具;
2、应用软件:a.字处理软件b.电子表格软件c.数据库管理系统d.作图软件e.通信、网络软件f.教育软件
三、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排除
计算机的故障排除
1、计算机的故障分为物理故障和使用故障。
(1)、物理故障指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如显示器、主板、内存)出现机械性损坏,这些设备的损坏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如电容烧毁。
(2)、使用故障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导致计算机系统工作异常。如内存未能完全插入插槽中。
2、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自然原因主要指工作环境,如在温度过高、湿度太大的环境中工作计算机会受到影响,使部分零件破坏。
(2)、人为原因主要是在机器工作过程中,人为地大幅度的移动、震荡使零件松动或损坏。
四、常用的检测方法
感觉法:感觉发即看、听、闻、摸。感觉法,是维修判断过程中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它在整个维修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内容包括:接头、插座、插槽、周围的环境、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等。
1、看:即看系统板卡的插头、插座是否插好,电阻、电容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
2、听:即听显示器变压器、软盘或硬盘寻道机构、电源风扇等设备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
3、闻:即闻机箱里的主板、显卡等电子集线板是否有烧焦的气味,便于发现故障的确定位置。
4、摸:即用手摸一些芯片的表面,或靠近CPU、显示器、硬盘等设备的外壳的温度是否正常。
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法即用最小系统(电源、主板、CPU、内存、显卡、显示器、键盘、硬盘等)来启动计算机。看计算机能否正常启动。
替换法
替换法即用好的部件去替换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修方法。当然两种部件的型号相同,总线的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然后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
比较法
比较法即用好的部件与可能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等方面的比较,同时可在两台计算机间进行比较,来判断正常计算机与故障计算机在环境设置及硬件配置的不同,来确定故障部位。
五、常见硬件的排除方法
(1)对于任何硬件故障排除,都应先看产品的说明书,按照产品的特点、相关参数、性能及注意事项。
(2)如果故障原因是由过多的灰尘所导致,则应该打开机箱,使用毛刷等清理工具进行清理。清理光驱激光头,需要使用酒精等清洁剂。
(3)如果硬件的外观电路板没有破坏或者烧坏等物理损坏,则可以在关机后重新安装好,或者将硬件的设置恢复为默认参数,然后开机检验。
六、实训心得
1、很快一周,短短的一周,我学到了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实在是感受颇深。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
2、实训过程是繁琐的,但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不怕课程难,相互帮助一起分析。任课老师也非常认真负责,耐心讲解,细心指导,一点一点解答同学们的疑惑,直到同学们理解了为止。在实训中,分析、讨论、演算,机房里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气氛。
3、此次实训培养了同学们耐心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大家的应用分析能力。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计算机日常维护、基本的组装的原理、故障的排除、软件的安装等知识。
一.万用表的组装和调试目的和要求
万用表的组装和调试其目的是巩固和加深所学电子技术的知识,了解并初步掌握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调试与研制开发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电子产品生产获得一定感性认识,为今后从事电子产品制作与创新设计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自己动手安装万用表,旗舰需要们们自己识别集成电路的电阻值,电容,电位器,二极管等等器件。然后自己安装元件,动手焊接,组装和调试,知道最终做出一个可以在实际中使用的万用表。在此过程中学会使用基本工具,比如尖嘴钳、剥线钳,还有电烙铁,焊锡,另外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可以培养我们的排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安装万用表的同时,还要学会识别电路图原理,了解万用表的各个功能是通过什么原理来实现的,以此了深入解到曾经在课堂上学过各种元件电路模型的应用方法和误差。在组装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抓住细节精益求精,有条理的操作和分析问题。
二.Mf47的组成部分
指针式万用表的型式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类似的。指针式万用表的结构主要由表头、档位转换开关、测量线路板、面板等组成
表头是万用表的测量显视装置,指针式万用表采用控制显示面板+表头一体化结构;档位开关用来选择被测电量的种类和量程;测量线路板将不同性质和大小的被测电量转换为表头所能接受的直流电流。万用表可以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和电阻等多种电量。
三.Mf47安装原理及准备工作
1.整理元器件
首先因该是根据产品盒内的说明书指示清点各个原件是否有缺失。
2.电阻识别读数方法
红 红 黑 棕 金 五色环电阻最后一环为误差,前三环数值乘以第四环的10颜色次幂颜色次,其电阻为 220×10^1=2.2K 误差为±5% 第一色环是百位数,第二色环是十位数,第三色环是个位数,第四色环是应乘颜色次幂颜色次,第五色环是误差率。首先,从电阻的底端,找出代表公差精度的色环,金色的代表5%,银色的代表10%。再从电阻的另一端,找出第一条、第二条色环,读取其相对应的数字,以下图为例,前两条色环都为红色,故其对应数字为红
2、红2,其有效数是22。再读取第三条倍数色环,黑1。所以,我们得到的阻值是22x1=22Ω。如果第三条倍数色环为金色,则将有效数乘以0.1。如果第三条倍数色环为银色,则乘以0.01。对于第五环所代表的代表误差。如果第五条色环为黑色,一般用来表示为绕线电阻器,第五条色环如为白色,一般用来表示为保险丝电阻器。如果电阻体只有中间一条黑色的色环,则代表此电阻为零欧姆电阻。3焊接工艺及注意事项
焊接基本流程:清洁处理、加热、给锡。
首次使用电烙铁时,插上电源插头后,电烙铁温度上升的同时,先在烙铁头上涂上少许松香,待加热到焊锡熔点时,再往烙铁头上加焊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烙铁温度很高,达300℃以上,长时间加热会使焊锡熔化挥发,在烙铁头上留下一层污垢,影响焊接,使用时用擦布将烙铁头擦拭干净或在松香里清洗干净,再往烙铁头上加焊锡,保持烙铁头上有一层光亮的焊锡,这样电烙铁才好使用。4.焊点的正确形状:
1.正确焊点,焊点就象光滑小山丘; 2.不正确焊点,焊锡多,中间空,虚焊; 3.烙铁不正确焊点,元件线未出头 4.不正确焊点,半焊,振动易脱焊; 5.不正确焊点,撤离时带出一个小尖峰;
6.正确焊点,桃形焊点,烙铁从元件引脚方向离; 7.不正确焊点,象油滴焊点,与焊盘未焊接。
元器件焊接好后,元器件引脚不高出电路板面1mm,应将多余部分的引脚用斜口钳或其它剪切工具剪去,使印刷电路板整洁美观。实际操作时应该尽量按照上图1,6所示,防止虚焊错焊,这样在众多的焊点焊完之后,才能保证这个电路没有断路的焊点。
5.烙铁头的保护
为了便于使用,烙铁在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维修,将烙铁头上的黑色氧化层锉去,露出铜的本色,在烙铁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烙铁头表面的颜色变化,随着颜色的变深,烙的温度渐渐升高,这时要及时把焊锡丝点到烙铁头上,焊锡丝在一定温度时熔化,将烙铁头镀锡,保护烙铁头,镀锡后的烙铁头为白色。6.烙铁头上多余锡的处理
如果烙铁头上挂有很多的锡,不易焊接,可在烙铁架中带水的海棉上或者在烙铁架的钢丝上抹去多余的锡。不可在工作台或者其他地方抹去。
7.元件引脚规范处理
要求将元件的引脚弯曲成规定的形状之后在进行插入到电路板之中。
左手用镊子紧靠电阻的本体,夹紧元件的引脚,使引脚的弯折处,距离元件的本体有两毫米以上的间隙。左手夹紧镊子,右手食指将引脚弯成直角。不能用左手捏住元件本体,右手紧贴元件本体进行弯制,如果这样,引脚的根部在弯制过程中容易受力而损坏,元件弯制后的形状,引脚之间的距离,根据线路板孔距而定,引脚修剪后的长度大约为8mm,如果孔距较小,元件较大,应将引脚往回
弯折成形。电容的引脚可以弯成直角,将电容水平安装,或弯成梯形,将电容垂直安装。
二极管可以水平安装,当孔距很小时应垂直安装,为了将二极管的引脚弯成美观的圆形,应用螺丝刀辅助弯制。将螺丝刀紧靠二极管引脚的根部,十字交叉,左手捏紧交叉点,右手食指将引脚向下弯,直到两引脚平行。
有的元件安装孔距离较大,应根据线路板上对应的孔距弯曲成形。
四.练习试焊
在实际操作前应该找一块练习板来实践,可以使平时废弃的电路板,拿来做实验,练习和熟悉基本操作,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纠正自己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练习时注意不断总结,把握加热时间、送锡多少,不可在一个点加热时间过长,否则会使线路板的焊盘烫坏。注意应尽量排列整齐,以便前后对比,改进不足。焊接时先将电烙铁在线路板上加热,大约两秒钟后,送焊锡丝,观察焊锡量的多少,不能太多,造成堆焊;也不能太少,造成虚焊。当焊锡熔化,发出光泽时焊接温度最佳,应立即将焊锡丝移开,再将电烙铁移开。为了再加热中使加热面积最大,要将烙铁头的斜面靠在元件引脚上,烙铁头的顶尖抵在线路板的焊盘上。焊点高度一般在2毫米左右,直径应与焊盘相一致,引脚应高出焊点大约0.5 mm。
五.组装和调试过程 1.焊接前准备
对照电路图,将原件按照图示插入对应的焊孔内。
我在焊接的时候焊接顺序是先焊接电阻,在焊接其他的元件,因为其他的元件个数较少而且形态各异,比较容易辨认。而电阻一旦焊接错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2.元器件的焊接
在焊接前先做好焊接的练习后在进行操作。
焊接完后的元器件,要求排列整齐,高度一致。为了保证焊接的整齐美观,焊接时应将线路板板架在焊接木架上焊接,两边架空的高度要一致,元件插好后,要调整位置,使它与桌面相接触,保证每个元件焊接高度一致。焊接时,电阻不能离开线路板太远,也不能紧贴线路板焊接,以免影响电阻的散热。
焊接时不允许用电烙铁运载焊锡丝,因为烙铁头的温度很高,焊锡在高温下会使助焊剂分解挥发,易造成虚焊等焊接缺陷。3 其他元件安装问题和注意事项
a.在焊接了所有电阻电容,二极管后要先查看是否存在错焊,如无错焊在按照说明以此安装电位器,输入插管,晶体管插座。
b.在焊接晶体管插座的时候要注意按照要先将金属弹片插入孔内然后要将应引脚弹片眼凹槽按压到垂直后,将引脚对准焊盘焊接。c.安装输入插是要非常仔细,严格的按照说明。要求输入管柱与电路板垂直,一定不能有倾斜,否则在将其插入到盒子的时候会由于四个角不能对准插空而可能损坏电路板。
d.另外在安装电刷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图示,否则在测试的时候可能换挡时不灵敏。焊接操作问题和注意事项
(1)在拿起线路板的时候,最好带上手套或者用两指捏住线路板的边缘。不要直接用手抓线路板两面有铜箔的部分,防止手汗等污渍腐蚀线路板上的铜箔而导致线路板漏电。
(2)如果在完装完毕后发现高压测量的误差较大,可用酒精将线路板两面清洗干净并用电吹风烘干。
电路板焊接完毕后,用橡皮将三圈导电环上的松香、汗渍等残留物擦干净。否则易造成接触不良。
(3)焊接时一定要注意电刷轨道上一定不能粘上锡,否则会严重影响电刷的运转。为了防止电刷轨道粘锡,切忌用烙铁运载焊锡。由于焊接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气泡,使焊锡飞溅到电刷轨道上,因此应用一张圆形厚纸垫在线路板上。
(4)如果电刷轨道上粘了锡,应将其绿面朝下,用没有焊锡的烙铁将锡尽量刮除。但由于线路板上的金属与焊锡的亲和性强,一般不能刮尽,只能用小刀稍微修平整。(5)在每一个焊点加热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使焊盘脱开或脱离线路板。对焊点进行修整时,要让焊点有一定的冷却时间,否则不但会使焊盘脱开或脱离线路板,而且会使元器件温度过高而损坏。
六.心得体会
在此过程完全是又小组一起完成,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小组去解决的,或者查找网上的资料,开始觉的好难,到最后终于一一解决。这个过程中自己获益不浅。
在电子工艺方面,自己通过制作万用表,大体上了解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功能,了解了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电流的基本原理,这个都是从看懂电路图说起的。除此之外,关于焊接工艺知识也有不少了解,至少自己会安接元器件,会焊接,会调试,而要想提高自己的从操作技术,这一切还需要更多的来年息来达到。
计算机维护维修实验室主要承担我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组装维护、维修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力求以最舒适的环境,最完好的设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环境。由实验室内设计制作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实验台,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设计、自己接线、自己维护、维修的实验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基础教育,增强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技能训练,为后继硬件课程的开设打好知识基础。向应用性、实用性技术领域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本实验室主要承担的实验内容为 :
1、通过维修、维护实验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组成及硬件知识;
2、掌握计算机组装知识,能够熟练完成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并能分析解决一些常见危机硬件故障;
3、了解有关BIOS和CMOS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类常见的计算机BIOS 参数设置及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4、操作系统的安装及故障排除及相关工具的使用知识;掌握常见板卡驱动的一般安装方法及故障排除;
5、掌握注册表的一般维护、管理知识及故障排除方法。
一、元器件引脚及其品质的评判
为了在制作红外报警器的时候不出现疏漏,并且本着提高效率和保证品质的原则,我们需要优先指导学生依据元器件清单目录,认真核对元器件和配件的数量是否齐全,并熟悉其元器件的性能、作用,然后指导学生首先用肉眼从外观查看各个元器件的质量等;再用万用表检测其各种元器件的性能与技术参数,如,电阻的阻值是否合格,电解和电容的漏电情况如何,三极管极性的区分和质量好坏的判断,IC元器件则要明确管脚排列的顺序及功能,最主要的是红外传感器元器件的接地、电源和信号输出三引脚的区分。
二、安装和焊接的流程
(一)元器件的安装
元器件的安装原则应该是前面的程序不要对后面的程序产生不良影响,顺序可以简单地说成是从轻到重、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以及从卧式元器件到立式元器件以及可变元器件等,最后才是带散热的元器件及其开关。如,在安装电阻时,水平位置的电阻应依据色环自左向右安放,若是垂直位置时,电阻应依据色环从上到下的原则安放,如果电路板上焊盘两孔间距离比电阻体的长度短,电阻可垂直安装,如果出现有可能短路的情况就应该用绝缘套管。另外,在使用大功率电阻时,应该注意与电路板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功率过大而损坏电路板上的线路。
在安装电解电容时应注意电容极性方向,容量大小必须与电路板上所标明的一致。新电容可根据引脚长短判别正负极性、长正短负,若是旧电容则可观察电容体上的“+、-”符号。另外,在使用体形较小的瓷片电容时,我们应该更加细心、专心。电容引脚根部应该靠近电路板,另外要注意的是,为电容引脚加绝缘保护层的时候,不可插入孔中。在使用二极管、三极管时要注意看清其型号,极性应与电路板上标识的一致,如果插反了不仅影响二极管、三极管的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自身或其他元件的烧毁。
在使用IC时,需要注意其安装方法,IC上有一个凹口表示方向,电路板也有一个凹口记号,两者要一一对应,且每个引脚都应全部插入孔中。另外,IC的封装材料一般是塑料的,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最后在整机安装过程中注意“菲涅尔透镜”应放在面壳中呈圆弧形,同时要用固定塑料筐加以固定。
(二)焊接流程和技术要点
首先,应该去除焊接元器上的漆膜和氧化膜,并检查电路板是否有短路、断路等现象。在焊接过程中提醒大家应严格按照“准备焊接、加热焊件、送料、移开焊丝、移开烙铁”五步法进行,且在焊接元器件时应遵循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内到外的原则进行。焊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虚焊、短路现象,所以,在保证将元器件焊牢的前提下,对于体积小、耐热性较差的元器件可以使用焊接三步法完成,避免因焊接时间过长、过热而损坏元器件,且要保证每一个焊点不但均匀美观且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强度,否则容易发生因锡料过少而引起虚焊、假焊、漏焊等现象,也会因锡料过多而引起搭焊、桥连现象,同时还要注意二极管、三极管、电容、集成块等极性问题。其次,还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先将振荡电阻焊接在音乐片上,然后再将报警音乐片焊接在电路板槽口的相应位置。
三、检测的方式方法
(一)目测
根据电路图检查规格是否一致,安装顺序和排列顺序是否正确,操作过程有无失误等等。
(二)实测
通电之后,看是否能正常工作。如果不能,则应根据原理图检测各级电路是否正常,可以先凭感觉、视觉、嗅觉、听觉检查,查看有无元件有发热、发黑、发臭以及元器件炸裂的声音等;也可以利用万用表判断电路故障的具体部位,比如,用电阻挡检测线路是否畅通等,或者用万用表测量一些部位的工作电压,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判断故障;最后还可以直接用新元器件替代疑似已损坏的元器件判别故障。
组装红外报警器这一综合实训,涉及内容较多,专业性强。如果学生认真完成好这一周的实训,不仅可以巩固其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摘要:红外报警器主要是根据红外能量的变化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分析发出报警,其灵敏度高、隐蔽性好,可流动安装,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的场合。就如何指导学生组装红外报警器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红外报警器,安装,焊接,检测
参考文献
[1]叶沙.电子产品工艺与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万用表组装;任务驱动
《万用表组装实训》课程在我校已经开办多年,以往的经验是老师先讲一些原理,然后把要组装的万用表套件发给学生,让学生焊接,容易造成学生开始的时候不愿意听讲,最后比着别人的电路板组装焊接,除了练习焊接技术外,其他的知识一概不知。我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技能并建构专业知识的教学法,它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引导同学们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它的特点是:学习目标明确,教与学相结合,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是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了解相关知识和熟练其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通常由以下若干环节组成。
一、设置情景,提出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地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任务的提出首先要具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其次要具有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考虑到现在的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设计任务时要紧扣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实际应用,确定实训的任务。在第一节上课课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这周的最终目标是把自己掏钱买的万用表套件组装好,并告诉他们万用表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要完成总任务需要做的事情,把任务细分为若干子任务:
(1)识别元器件
(2)学习焊接技术
(3)分析原理图和印制板图
(4)组装工艺
(5)万用表的使用
二、分析任务,逐层分解
在任务提出后,为了能让学生找到任务中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问题。教师不必讲解或演示完成任务的全部过程,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使他们尽快明确自己的入手点,并逐步提出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需要讲解演示的时候,教师也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操作过程背后的分析、思考及方法策略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操作规范。
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子任务单,通过问题陈述先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突出重点、透析难点,继而针对问题进行剖析,对问题进行细化和深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任务的分析讨论中来。
三、分组实践、讨论,完成任务
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能力、知识、性别等相关因素,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
例如,在识别元器件的子任务中重点要求学生认识色环电阻,因为学生在电工技术课程中学习过相关知识,我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书上找不到的,利用学生的手机上网的优势,查找资料,学习辨别方法。然后,采用竞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的全部成员先学会识别,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指导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对每小组进行观察,为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估做有效的准备。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通常不马上回答,而是让他们小组内解决,本组解决不了,小组互相帮助。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通过努力,自主的学习技能,比以往我直接讲授要深刻得多。在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我充当他们的"学习伙伴"和导航者的角色,让大家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
任务驱动都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讨论沟通。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同时,学生可对照别人的观点检查审视自己的观点,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他们智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对有争议问题的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也一样,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做评价。任务的评价应注意时效性,要及时就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完成任务的质与量做出适当的评判。评价准则应依据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要求,一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二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引导学生自评,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组织学生互评,以达到共同提高;允许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讨论与制定,以达到改进学习行为的目的。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水平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激励学生勇于创造实践,在实践中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另外,还有重要一点:任务评价往往是产生新任务的有效方法。
学生完成任务后,以任务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汇报成果,各小组可以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谋求的解决方法,心得体会,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和提高,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有助于树立自信心。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在点评分析过程中,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而且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
总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浅析《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实训课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应该以培训其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技能训练,尤其是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计算机维修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这门课在培养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 者:魏湛冰 作者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应用与外语系,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年,卷(期):“”(13)分类号:Q71关键词:计算机 实训
【组装实训报告】推荐阅读:
组装音响实训报告09-18
组装10-12
组装车间管理07-12
物流组装部门月工作总结06-19
计算机组装期中考试07-04
计算机组装竞赛方案07-06
计算机组装大赛策划书05-31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06-2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试题09-11
大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