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 成就精彩人生(推荐10篇)
21世纪中国市场的大变革,无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的胜出,有的淘汰。然而国内的人才市场也经历着这种优胜劣汰的变化,好多吃香的职业现在已被社会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以前看似不起眼的职业如今却稳居中国十大高薪职业排行榜,比如,厨师,以前名不经转的厨师现如今有的当选为人民代表,有的成了饭店、宾馆的职业经理或部门主要负责人,有的成为劳动模范,有的甚至走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随着厨师社会地位的改变,厨师劳动的社会意义,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认识。
厨师—高薪职业
现以郑州的厨师薪资来看,“目前,郑州地区好一点的厨师月薪大致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大饭店的行政总厨甚至月薪过万。”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该人士表示,今后厨师薪水(特别是春节期间)还会不断上升。市场调研数据表示,河南高级厨师月薪可以达到1—2万元,外聘厨师的薪水在2—3万元之间。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培养的厨师人才试用期月薪都在2500元以上,转正后月薪一般在3000元以上,高者年薪甚至过百万。厨师,高薪职业不是传说。
厨师王牌专业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很多学校均开设厨师专业,其中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就是一所专门培养厨师的学校,其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其它学校。郑州新东方的学子因其精业务、懂管理、善经营、厨艺高、素质高、爱岗敬业等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成为各大餐饮名企招聘的首选,厨师薪金与社会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其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
厨师永恒事业
民以食为天,每天大大小小的餐馆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服务着,而饮食离不开厨师的劳动。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家务劳动慢慢走向了淘汰的趋势,以家庭烧煮为主的饮食方式,必然要被以公共餐厅、食堂以及流动快餐为主的方式所取代。这样,厨师的劳动将替千百万人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厨师随着时间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其各方面的待遇越来越高,俗话说:“一技在身胜握千金”,厨师,这个黄金职业必成为其一生的事业。
上高中再考大学,当然是一条理想的道路。很长时间,大学生被奉为“社会精英”,拥有一张大学文凭,便可以轻松成为白领阶层。然后,这条道路并非唯一,也并不平坦。即使考上大学,也完全不能说就可以一劳永逸。
与此同时,曾经被喻为蓝领工人摇篮的职业教育,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行业分工越来越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学校瞄准岗位需求,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职校学生的本领特别强,因此很多企业直接把选择人才的目光投向职业学校。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12月在视察广东职业教育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温家宝总理也曾经这样强调职教的重要性:“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着民族的素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尊严、择业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终身教育,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可以看出,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重要决策,读职校符合国家需要,也有利于个人发展。选择职业教育不是没有出路的无奈之选,而是通往成功的又一种主动选择。
激情燃烧的自考生活
作为师范学生的我,认为教师就要有好的口才,于是刚进大学后第一周,就报名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演讲与口才协会”,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同学——聂树平。他是中文系的学生,很爱读书,在他的影响下,我每天除了上课,就在学校图书馆看书。
这样过了半学期,我们一起约定参加汉语言文学自学本科的考试。这在当时是很艰难的一件事,室友全部反对,而全班40个人只有我一个人参加。但我一直坚持,并不断努力,每天6点就起床背书,没有课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晚上图书馆关灯之后还要跑到阶梯教室看书到10点才回寝室。这样坚持了3年,到毕业的时候,自考13门功课还剩下2门。
2000年9月,大学专科毕业,我开始教书生涯。第一次教书就当班主任,还要上6个班的政治课。那段时间,我全力付出。当时住的寝室是教室,就在办公室对面,而我的班级就在楼上,出入方便。除去睡觉,我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在办公室里待着。因为,当时除教书、当班主任且做学生工作外,我还需要看书,攻克最后两科自考科目。
2002年6月,我自修完了所有课程,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当然,这也给了我不错的回报,当月我的工资就多了80多元,比同一年毕业的专科生要多几十元钱。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证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之后不久,当函授本科之潮开始席卷中小学时,我则开始自己的创作了。
从阅读走向写作
还是在2001年11月,我拿到自考的最后一科合格证书后,就开始思考准备毕业论文。我知道自考论文较难,何况,自己又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至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一切都是自学的。于是,当确定选题之后,我就开始认真准备:跑到学校的图书馆借到几乎所有能够借到的相关课题的资料,包括10年前的杂志。我非常认真地阅读了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从写接近2000字的提纲,到最后接近1万字的论文,每一个字都是亲笔写的,前后足足花了4个月时间。最后,我的论文获得了83分的成绩,虽然不高,但我很欣慰。
这次写作,是我第一次写作,但这接近4个月的“炼狱”生活,让我对写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只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写文章,更没有想到日后会走上写作的道路。
在当班主任期间,我每天晚上都会拿出30分钟专门给学生读报。全年级几个班主任,其余都是语数外主科老师当班主任,唯独我一个副科政治老师当班主任,以致有学生质问我“咱班是不是要差些”。其他班主任都占用自习课讲课,我则拒绝其他老师来上课,因为读高中时我的班主任也是利用这个时间给我们读报,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于是,我选择了很多有关励志、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口才,我让学生自己来读。当时考虑到外语成绩的比重较大,我把这30分钟单独拿出10分钟给学生记忆单词,剩下的20分钟就是阅读交流。
本来,这是一个成就学生的事情,却没有想到这个事情也成就了我。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选择了一篇如何排解压力的文章,在学生读的时候,我发现这篇文章写得不够深刻。当晚,我就写了《如何对待压力》一文,分别邮寄给那本杂志和另外一本杂志。两个月后,我接到一封信,是后一本杂志给我寄的,送了我一本当期杂志,告诉我稿子没有被采纳。当时,我脸都红了,心想真丢人,深怕别人知道自己投稿的事情。没想到,几天后又收到前一本杂志寄来的信,这次居然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了,而且文章的题目出现在杂志封面。我很兴奋。这个意外的事件提醒了我,我不仅要给孩子们读文章,还要写文章,甚至读自己的文章给孩子们听。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每年都会发表七八篇文章,就这样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后来,我把这些陆续写的文章整理修改后,于2011年6月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名叫《做个有修养的学生》。从一篇文章到一本书,我再次获得了成功。
思想的华丽转身
很多人认为教师从事写作是不务正业,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候。但我一直不同意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始终坚持写作。
教学相长,指的是学生要向教师学习,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要聆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和研究也要相长,我们不仅要在教学中学会研究,也要在研究中学会教学,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而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写作。
教育,是心灵舞蹈的结果;写作,也是心灵舞蹈的结果。如果教师没有教育实践,没有真正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教学中去,没有用心去感悟课堂、触摸课堂、聆听课堂,没有用心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没有课堂激情的绽放,没有课堂迸发出来的智慧结晶,我想,无论多么能思会写的教师或者作家,都终会江郎才尽。教育实践是从事教育写作的巨大源泉和动力。
同样,我每次写作的灵感和思路都来源于自己在课堂的感觉,和学生对话产生的思想,以及和学生发生的一些故事。一旦有一天我在课堂上找不到感觉了,那我的写作就会停止。
2007年年初,我因为写作能力比较强,在县政府招考县长秘书的考试中被破格录取;调动文件还没有下发的时候,县委办公室抢在县政府之前先下了借调文件,把我借调到县委办公室做文秘工作。本来做得挺好,但由于某些说不清楚的原因,最后我又回到学校。当时,在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内,我在课堂上找不到上课的感觉,当然,写作更找不到感觉。作为一个用心灵和教育一起舞蹈的教师,在课堂上找不到感觉,在写作上找不到灵感,那是最大的苦楚。
2009年年底,朋友张新星告诉我,我的书稿《像教育家一样思考》有出版意向,这又燃起了我的激情。毕竟,在当今这个出版市场中,普通教师能够出版书籍,而且还有点稿费,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就像当初看到第一篇文章被刊发一样,我的写作热情再次被点燃。我知道,没有激情的课堂,没有灵感的课堂,没有课堂生成的课堂,我找不到我自己,也找不到教书的感觉,当然也不会出现写作的灵感,毕竟,我的写作来源于教育生活。
我找回了自己。
2011年1月初,我的第一本专著《像教育家一样思考》终于获得出版,在此之前,我和钟发全、张朝全老师合作的《校长原规则》已出版。我不知道别人如何看我,但是我坚持写作,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写出自己的心灵历程,坚持为教育而歌。我的文章上过《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教师博览》等几十种报刊,文章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10年5月,重庆天下图书出版社的胡编辑打电话找到我,让我主编9年级政治粤教版的课时练习册。在这之前,我给多家学生时政类报纸写中考试题,发表了不少文章,同时,我编写的单元练习题和中考模拟试题还被一份中考复习资料选用。不过这都是主编策划好后,我直接写内容,相对简单些。现在要自己做主编,我没有把握,毕竟,要对出版社和自己负责。后来,胡编辑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并告诉我她看了我的资料认为我能够胜任。于是,我答应了下来。现在,这本我主编的练习册出版发行了三年多,效果还不错。当然,在编写过程中,我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又加深了许多,对课堂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思想不断得到净化。现在,我最关注的就是教育改革、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励志教育、性教育,同时,也关注社会民生和教育民生,写下了大量的教育时评,为教育呐喊歌唱。
我最喜欢泰戈尔那句诗:“天空没有留下我的影子,但我已经飞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没有专家学者那样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受过专业的中文写作教育,但我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热爱孩子的心。我想,只要我有激情在,有献身教育的精神在,一切从“心”开始,就会拥有一份不一样的精彩。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青少年阶段是培养习惯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要受到习惯的影响,被习惯左右。在学习上要养成好习惯,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效率;生活上要养成好习惯,这样的孩子才会让人放心、让人信赖;……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重要千倍、万倍。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然而习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几天几月的短期行为,它一旦形成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会与人相随一生。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虽然与智力因素有关,但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上的机器那样有规律,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某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律”,就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好习惯,你得有坚韧的毅力。事实上,成功改掉坏习惯和养成好习惯的先决条件是你必须具备坚韧的品质。其实坚韧本身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高度的自律。有了这种高度的自律,你才能养成好的习惯。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一位高中篮球队的教练,试图激励自己的球队度过战绩不佳的困难时期。在赛季过半的时候,他站在队员们面前训话:“迈克尔•乔丹放弃过吗?”队员们回答道:“没有!”他又提高声音喊道:“莱特兄弟呢,他们放弃过吗?”“没有!”队员再次回答。“那么,埃尔默•威廉姆斯怎么样,他放弃过吗?”
队员们长时间地沉默了。终于,一位队员鼓足勇气问道:“埃尔默•威廉姆斯是谁呀?我们从来没听说过。”教练不屑地打断了队员的提问:“你当然没听说过他——因为他放弃了!”
同学们,少年时期正是养成习惯的黄金阶段。这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你为将来奠基的时期,每一天、每一步都要走好。因此,我们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比如:习惯于说声“谢谢”、“你好”、“对不起”,形成以礼待人的好习惯;习惯于在同学交往中理解、宽容,形成与人融洽相处的素养;习惯于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等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而成的,是一天天努力的结果。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那么,好习惯就是这座花园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她的果实对生命的成长往往影响深远,就像鸟儿偶尔衔落到一个荒岛上的一粒树种,这不起眼的种子往往就是覆盖荒岛的森林的孕育者,是改变荒岛的“荒之命运”的制造者!
如果说生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原野,那么,好习惯就是这片原野上悄然踏出的一条心灵之路,有了这条路,就不会再因误入荆棘之丛而被伤害,就不会在漫漫的岁月里迷失自我;有了这条路,就能去漫游我们的理想之国,就能一天比一天的更走近我们渴望中的新生活。
如果说生命是一部激越高亢的乐章,那么,好习惯就是这部乐章中用不断的拾取愿望的音符,独自创作的一首迷人的歌,唱着这首歌,就能享受到生活的节奏之美;唱着这首歌,内心深处就会涌动着一种催促着自己奋发向上的力量。
有位教育家说:“习惯就仿佛是一条缆绳,我们每日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其实,习惯既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只是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养成。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好习惯。昨天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天的我们,而今天的习惯决定我们的明天。祝愿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更多的好习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娄塘学校 冯娟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吗?他的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还有《墨虾》。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浪费时间,他一直用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这句话就是:“不教一日闲过”,意思就是不让一天白白度过。怎样才算是在一天中没有闲过呢?他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每天要挥笔作画,一天至少要画五幅画。虽然他已经90多岁了,但他还一直坚持这么做。有一次,齐白石的家人朋友和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的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90岁的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了。
再来听一个关于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故事吧。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有趣的事记下来。九岁的时候,他专门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特别喜欢收集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每天在本子上记上几句,后来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传到世界各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90岁的齐白石老人能每天坚持作5幅画,六七岁的托尔斯泰能坚持每天写日记,青春年少的我们,是否也可以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学习小任务,不让一天白白流过呢?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否可以尝试每天坚持背5个常用英文单词,一个月就是150个,一年就是将近2000个,只要掌握了2000个常用英文单词,英语阅读、写作就相对轻松多了。还有语文的阅读也非常重要,如果坚持每天阅读5页文字,一个月就能读完一本书,一年就是12本书!丰富的阅读积淀一定会成为你厚积薄发的动力。
而现实的情况是,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一元转向多元, 由精专转向多能。随着高校的扩招,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被社会竞争无情地拉下神坛,苦读四年,许多人面临着失业或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窘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拥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却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悄然地成就着自己的人生。
掌握专业技术技能赢得人生出彩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努力让每 个人都有 人生出彩 的机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随着经济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持续走俏, 职业教育在全民精英教育的夹缝中经过磨炼和洗礼,日益为大众所接受,更多的受益者, 是那些经过职业技术教育而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武威锦华大酒楼凉菜间主任、凉菜出品总监徐升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中学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一般,爱好厨艺的徐升选择了就读职校学习烹饪, 接受了为期两年的严格专业技术教育。由于自小对烹饪技术的喜爱,小徐在学校的学习异常勤奋和刻苦, 不仅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训从不马虎,而且在课余时间废寝忘食地进行琢磨和练习,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之后,他顺利地被北京一家餐饮公司聘为川菜厨师。
之后,他又去了江苏昆山,在一家国际大酒店上班。工作中,为了提高管理能力,他常常自觉自愿地加班,每天上班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专业技能的迅速提升。半年之后,小徐被总公司调入上海分公司,任凉菜主管,在那儿,勤学上进的他收获了一份完美的爱情。
在外打拼4年之后, 小徐和妻子决定回到家乡发展。刚一回到家乡,小徐即被急缺人才的武威锦华公司重金聘用。身为中级烹调师、中式火锅烹调技师的他,由于擅长川菜、本帮菜、杭帮菜、西北菜等特色菜系,现在则负责酒店新菜品的开发与管理,工作风生水起。
接受职业教育能让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就可选定发展方向,确定努力的目标,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小徐的经历只是职业教育成就精彩人生的一个缩影,凉州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则惠及万千像小徐这样的学子与农民。
实施示范学校建设加速职业教育发展
地处河西走廊的武威市凉州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也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人口多,底子薄。面对这一现状,凉州区结合《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动摇。
凉州区教育局局长苏万俊说:“我们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求活力,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管理企业化,教育教学特色化的办学格局,尤其是示范校建设,加速了凉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
2012年6月 ,凉州区职业中专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为全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凉州区职业中专副校长张同祯告诉记者:“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在省、市、区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根据国家三部委要求,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认真组织实施示范校建设,在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93个子项目共433个验收要点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凉州区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学生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是必须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的职业技能人才, 也就是要为每个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依托市场、瞄准产业、锁定职业、校企共建,围绕学前教育等4个重点专业, 对本市区企业展开广泛调研,通过分析论证,建立并实施了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张同祯说。
记者了解到,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了“订单式‘园校’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幼儿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园方参与实践教学过程, 校方按照园方岗位需求, 将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材内容和职业标准深度对接, 提高了就业质量。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汽修厂和校外合作企业,通过典型任务驱动方式,让学生在“校中厂”这一工学结合的环境中,完成教材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对接,培养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本专业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8%。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行“理实一体、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为立足点,以校内“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平台,把企业技术标准与教学任务融通,通过仿真或企业实践训练,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如今,对口就业率由建设初期的80%达到97%。
机械加工专业实行“工学一体、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考前训练等方式, 引导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 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从业资格标准的一致,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融通。
目前, 凉州区职业中专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6187人。近两年来 ,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880人 ,其中,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毕业生1728人,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8%,平均就业率达99.1%。“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苏万俊这样说道。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段时期,由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于滞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导致部分学生所学专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出现低就业或伪就业,同时,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学生都认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获得较高的学历, 忽略了职业技能的价值,凉州区职业教育举步维艰,职校招生也曾遭遇“滑铁卢之役”。
目前,凉州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其中,公办职业学校2所,民办职业学校3所;有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19所,其中技工学校2所,就业培训中心1所 ,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6所 ; 有农广校1所 ,乡(镇 )村农民培训学校376所。
为了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 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凉州区先后将教育、水利、乡企、农机、卫生等部门管理的区职业中专、水利学校、乡镇企业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卫生学校整合到区职教中心,着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目前,凉州区依托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区职业中专,联合区内15所职业教育机构和26家企业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
凉州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投资2亿元实施区职业中专异地搬迁工程,新建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可容纳8000多名学生,年培训达1.2万人的职业中专新校区 ,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了全省同类职业学校先进水平。同时,积极引进急需人才。
“2007年起 ,我区陆续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7名、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28人 , 同时从2011年开始每年落实10万元职教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特聘教师的工资问题。”凉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张以德告诉记者。
按照国家和省上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区上还着力改革招生政策,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对职教招生工作的宏观调控, 把职业教育招生纳入高中阶段招生计划,统一安排,统一录取,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07年全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765人,占全区初中毕业生数的23%,到2013年,职业学校招生6118人,占到初中毕业生数的40%,职普比例达到4∶6。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 ,凉州区还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将民办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了兴宇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教学楼,购置了各类实验实训设备, 建成了占地200亩的金帆农业科技园区,为全区设施农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凉州成人中专投入700多万元,新迁了校址,修建了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基地,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保障; 武威西牛职校投入560多万元,与长城麦芽集团公司共建占地70亩的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成为凉州区校企合作办学的样板。
随着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拥有专业技能的职校生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劳动生产力。全区职业教育已形成了民办和公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据了解,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当地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凉州区在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大力开展了劳动力技能培训。
积极构建以就业培训、职业教育、行业培训、乡镇培训、民办培训互为补充的“五轮驱动”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探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主动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提供培训服务,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
坚持分层培训、因人施教的原则,重点培养机械加工、特种车辆驾驶、钻井、电子技术、物流和特色种养殖方面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采取校企联合和横向联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培训时间、创新培训方法、科学选用教材、强化培训考核、严格发证鉴定,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同时与江汉石油管理局、甘肃正邦技校等单位加强合作, 建立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
“近三年 , 凉州区累计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3211人次 , 其中职业培训20916人次 , 创业培训2295人次 ,为全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张以德说。
为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发挥农业人口大区优势,凉州区注重典型培育,示范带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主体生产模式和“4301”强基富民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了农民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
加强农技服务指导,建立了“领导+首席专家+技术服务组+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全面落实区级技术人员包乡、包村和乡镇技术人员包村、包棚的技术承包责任制,做到技术推广到田头、指导服务到人头。
坚持以“需求定培训”,积极探索培训模式,区农广校采取“流动办班、下乡培训”的新模式,开办了蔬菜园艺工培训班,把基地延伸到乡镇及村组,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兴宇职校发挥金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作用,把学员集中到园区,采用交流式、互动式、启发式、演示式培训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结合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 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农广校、区职业中专和兴宇职校4个培训基地,开设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蔬菜园艺工等多个涉农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年培训16000人以上,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讲”就是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让学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即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中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教育并非万能,但是不可否认教育对一个人起着转化、促进、定向的作用。一个人只有胸怀大志,有奋斗目标,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因此,我善于利用传统道德观念和现代文明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励志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影响,建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带有明显的文明班级的烙印,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范”就是以身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每天一上班,班主任在学生到校之前就在班里拖地、擦玻璃,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区;跑操时与学生一起跑,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打扫卫生时,给学生示范怎样用扫帚,怎样洗拖把等。学高者为师,身正者为范。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学生来到学校,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他们在教师身上会学到很多东西,有些是教师教给的,更多的是学生潜移默化学来的。教师语言文明,举止端庄优雅,衣着大方得体留给学生的印象将是永久的;对教育事业忠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会给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细”就是管理要细心、细致。班主任工作要细致到位,要从时间、空间、心理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教学生怎么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指导学生如何做好笔记等。在校内怎么做,走出校门怎么做,穿着打扮怎么得体等。下面我重点谈谈如何细致地指导学生做笔记:(1)记提纲、小结。提纲和小结往往反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而且老师会留在黑板上,应该记下。(2)记不懂的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下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对于疑难点,可以打“?”,以便课下与老师、同学磋商,可能是自己想歪了,有时也可能是老师没想全面而出错了。(3)记方法。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情”就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校是教育人的,反对简单粗暴的学生管理,主张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每天早上学生起床和课外活动时间时,校园广播站就转播国际国内的最新时事,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感;班会上我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用真实的事例打动学生,用最真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霸王”,在学校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班主任如果动不动就大发脾气,呵斥甚至打骂学生。这样既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又容易让学生与老师产生对立,引起家长一些误解。班主任只要善于把情感渗透学生心灵,用一颗丰富多彩的心,呵护班集体,就架起了一座师生心灵的桥梁。
当然,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还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应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将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自己的班集体打造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优秀班集体,引导全班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一个精彩的人生。■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等,“好习惯”顾名思义,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为你们的健康成长奠基;我校实施了“三好习惯”培养方案。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尊敬的、堪称美德典范的总统,他的诚实故事家喻户晓。他从小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与人交谈和相处时必须遵循的文明礼貌规则110条》。好习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总统和一个伟大的人。
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仍坚持每天演算数学题,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
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那么,不良的行为习惯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2011年6月7日上午9时20分,一位来自贵阳市白云区的考生,行色匆匆奔跑至瑞金路的贵州省实验中学考场,却被拒之门外,此时距开考已经过去了 20分钟。迟到的考生无奈地哭着离开考场。泪水,值得同情;规则,必须遵守。“守时”,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格修养。不能小看“迟到”这件事,中国科学院资中筠女士的父亲(金融专家)资耀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失败从迟到开始。由此可见,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小到对一个人,大到对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初中阶段是一生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严格按照《三好习惯》的要求约束自己,在行为方面:举止文明。不打架斗欧,不说粗话、脏话。使用礼貌语言;尊重老师,见面主动打招呼或问好。与老师谈话要起立,向老师递东西要用双手;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讽刺、挖苦同学,不欺侮同学,不称呼侮辱性绰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讲究社会公德,不乱涂乱刻,不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学习上:上课全神贯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踊跃发言,主动思维;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书写规范、工整。在生活上:人人自立自理,热爱生活,文明就餐,安静就寝,保持身心健康。
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成长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身高超过一百六十公分,长得美美的,学过一些功夫,不说话时,看起来很有气质。当然,我不能说她一开口就没气质,因为,这不是实情,只是,不说话时比说话时更有气质罢了。这是相对概念。她,今天,因为因缘际会,两人共度了一个还算愉快的晚餐时光。在其间,我们谈到了工作,谈到了我最近出的书,也谈到了这本书被博客来选为今年度畅销推荐书之一。然后,她就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心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这句话,让我震惊,因为,自己从未想过,她,会是说出这句话的人。看着她美美但笑得有点呆呆的面容,我,不禁稍稍的恍神了。岁月,在彼此身上,还是看得出来的。而人生的经历,却无法从面容看出什么。
用完餐,我告诉她,我会为她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心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我告诉她,我是在她的胁迫下写下这篇文的。我告诉她,我会在文章中说:“从前,有位志气颇高的女孩,曾对着公司的主管说:『我要成功,月入数十万』。”您看,多么有志气的女孩,多么的勇敢,多么的直接,多么的豪气万千。然后,多年后,她,办到了。现在从事保险业,做着她有兴趣的事,为自己打拼出一番新天地。因此,她可以说出这样的话,实至名归。
我遇到很多保险人员,每个人都说:“小陈,你真的很适合从事保险业,你真的是很好的业务人才。为何要教书教的如此累又辛苦?等老了,教不动了,怎么办?”常常我听完后,就会升起一股满足感。满足什么呢?满足于我不是一般的业务员,满足于自己从事教书的行业。我,真的喜欢我的工作。我,打从心底喜爱我教的这些孩子们。每次看到他们从“不会”到“会”,从“挫折”到“满心的欢喜”,从“没信心”到对英文充满兴趣,我想,这样的喜悦与满足,不是我当业务员就能获得的。我的心,不会在保险业上,即使我很认同保险的概念。
孩子,才是我真正的宝。
有次,我告诉一位我刚认识的家长,跟她说我的孩子们六月十二日小升初了,我正努力在加强他们。然后,她很讶异的说:“哇,你的孩子要读初中啦?用到他们,表示不止一个啰?”当时我未反应过来,只说:“我的孩子才读小学啊!”家长说:“可是你刚才明明说你的孩子们要小升初?”我听完恍然大悟:“我刚才真的说我的孩子们吗?”原来,我已经在潜意识里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在看待。把这些学生当成是我的一份责任。我听完很愉悦的哈哈大笑:“对不起,我说的是我的学生啦!”
今年川兴中学的高三毕业生,夺得了凉山州高考的冠军和季军,这让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因为能送更多的学生到北大、进清华,这是在圆他当年的大学梦。
有幸上过陈老师一堂课,只见七八十人的高三教室里,讲桌已经被“挤”到讲台上了,在不足3尺的地方,依靠双拐拖着一双残腿的陈老师极为不方便:板书时,他需要慢慢地转过身,身体依靠左手找到支撑点后,才能将右手的拐杖靠在黑板上、然后小心翼翼的抬起右手在黑板上书写……
这就是那个人生中从未用健全的双脚“行走”过,中考成绩优异、高考夺得凉山州第三名,却从未收到过录取通知书,靠自学仅一年半就拿到英语专科自考文凭、又一鼓作气拿下本科自考文凭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在29年教书生涯中连续17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自己从未在大学校园里读过一天书却培养出了成千上万学子跨进大学校园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怀揣“为了生存而学”的信念,在人生旅途中曾经一手牵着少不经事的儿子,一手牵着无业的妻子,肩上扛着病弱无业的母亲,团结着弟兄姊妹,依靠一双“残腿”挣扎着活下来的自强不息的人吗?
……
在我人生中上过的最震撼人的一堂课里,我永远地记住了他——西昌市川兴中学高三英语教师陈林。
上天没给他健全的身躯,却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毅力
陈林1967年出生在西昌市高草乡,在他十来个月大也就是人生将要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就出现了严重的高烧现象,心急火燎的父母将他送到了医院,然而病情却一直控制不下来,几个通宵的守候后,他们不得不接受残酷的事实:陈林患了小儿麻痹症,这之后会导致他双腿残疾,也就是他的人生从此不可能像健全人一样站立、走路,残疾将伴其度过一生。
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作为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带给父母的快乐和期望瞬间被击得粉碎。
对世界尚处于懵懂的陈林并不知道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他仍然在高兴的时候就在妈妈的怀中露出开心的笑容,然而这天底下最可爱、最纯真的笑容反倒让一筹莫展的父母更加揪心,常常惹得他们伤心落泪。就这样接受命运的安排吗?不!母亲虽然没上过学,但他知道健康的身体对孩子的重要性。
于是,被医院宣布了结果的陈林,被母亲背着成天在外奔波,只为去求证听到的一个个有可能治好陈林双腿的信息。然而,母亲的每一次奔走换来的都是一次次的失望。
母亲流干了眼泪,也没能改变陈林一生必须靠一双拐杖“行走”的命运。事实无法改变了,他的父母开始注意培养他坚强、乐观向上的心态。
少不经事时,陈林虽然是爬着“行走”,但在父母的“用心良苦”下,性格开朗的他“号召力还不错”,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得不亦乐乎。“在小学二年级时,成都下放来当民办教师的知青生病了,我还将全班的同学组织起去看老师。”
虽然身体残疾,但他在同龄人中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天资聪明,每门课程都出类拔萃。这让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靠着他的聪明,也许长大了他能养活自己。
在西昌市河西中学读初中时,深知自己身体情况的陈林学习非常努力。因为不愿再看见父母成天替自己担忧,于是他想初中毕业后就考个中专,过几年就能上班挣钱养活自己。
有这个理想,陈林学得非常的用心、刻苦。1983年,初中毕业的他,取得了优异的中考成绩。
于是,每天等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成了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会估算着邮递员路过的时间,静静的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默默的守候着。
然而,一天、两天,当分数比自己考得低很多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还在每天痴痴的守候……
为什么会这样,打听到因为残疾,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时,他绝望了。
“以后我能干什么?难道要让渐渐老去的父母用羸弱的身躯供养一生?我的路在哪儿呢?……”
困顿、失落、悲伤,坐在门前的石凳上,这个十六七岁的残疾少年流泪了,为自己的将来,为渺茫的前途。
不能改变就只能接受。虽然现实是残酷的,但陈林和他的父母除了接受又还能怎样呢?路在何方?陈林一片茫然。
高考是凉山州第三名,但同样没等到录取通知书
还是继续读书吧,除了读书,根本干不了农活的陈林又能做什么呢?考虑再三,陈林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深知陈林痛苦的父母再难都不会拒绝他的这个要求。于是拄着双拐的陈林成了川兴中学的一名高中生。
虽然成绩很优秀,但高中毕业后会不会还是没有学校愿意录取自己呢?如果真的那样,又靠什么才能活下去呢?
这个隐忧一直困扰着陈林。偶尔,他也会向知心朋友或者关心爱护他的老师说起自己的心事。
“做点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才行。现在英语老师缺,需求量大,要不学点英语试试。实在没学校录取了,还可以辅导别人学英语”。
一语惊醒梦中人。陈林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再迷茫了,有目标了。于是他更加勤奋刻苦的学习,尤其是英语。
“从上学开始他就只晓得读书,就连我们每次买回家的零食,分给他的份他都从来不吃,他就只要我们买书,他的零花钱也只拿来买书。”提起陈林从小的学习劲,母亲至今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残疾的身躯给陈林带来的伤害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尤其初中毕业时因残疾被学校拒之门外的痛一直深深地刺着全家人的心。
于是为了让陈林高中毕业时能顺利迈入大学校园,父母借钱欠债将他送进医院,希望通过手术治疗能缓解他的残疾程度。
nlc202309090141
虽然双腿手术钻心的痛,但为了不再让初中毕业的悲剧重演,陈林哼都没哼一声,坚持两年就做了3次手术,遗憾的是3次手术都没见到任何起色。
对手术治疗死了心的陈林重返学堂,更加用功更加痴迷于学习。
然而,虽然陈林刻苦勤奋,虽然1988年高考时,他以总分493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凉山州第三名,其中满分100分的英语他得了92分,然而在他的苦苦等待中,仍然没有见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踪影……
英语特长,为他获得了到母校当代课教师的机会
两次升学的打击,让陈林所有的梦想都灭了。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一个他能容身的地方吗?
他的母校川兴中学在得知情况后,深为他感到惋惜,为发挥他的英语特长,母校向他发出了邀请:当一名英语代课教师。因为,在此之前,学校收到过一封感谢信,感谢陈林利用假期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原来,陈林上高中后,“最爱买的就是英语磁带,只要有时间就跟着磁带学英语,而且学得还不错。”每次寒暑假回家,因村里有个文化站,陈林就用假期时间,免费教村里的孩子学英语。
看见他拄着双拐,专心致志的给孩子们上课,几十分钟下来,背心的衣服都湿透,大家非常感动,以至于文化站的人还给陈林就读的川兴中学写了一封感谢信。
正由于此,母校知道了他的“特长”,在为他的升学深表惋惜的同时,给他抛出了就业的橄榄枝。“那是1988年的事情,高中毕业的我开始站在讲台上了。前不久,我教的第一届学生聚会,他们还邀请我参加了的。”说起这些,陈老师满脸的欣慰。
一年半拿下自考专科文凭,学英语只“为了生存而学”
能有当代课教师的机会,陈林深知母校的良苦用心。
虽然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给自己发录取通知书,但陈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考拿到大学文凭。于是进母校当代课教师的当年他就报了英语自考大专的名。
挑夜灯闻鸡鸣困于三五更,夹缝求索只为成名成家成为丈夫。
残缺的身躯在人生道路上的前行,陈老师用25个字进行了概括。然而,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仅仅购买资料一项就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那时有些资料只有到成都才买得到,我就拄着拐杖坐火车硬座跑来回。更难的是省教委自考办设在六楼,又没得电梯,暑假那么热的天,我拄着两根拐杖还没上到了六楼,衣服就全湿透了;下楼怕地滑走得更难、更紧张,同样是满身大汗,湿透衣衫。然而,每次看见好多当时在西昌根本买不到的资料时,就感到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是值得的。每次去看见这些资料,我都喜欢得不得了,包包头的钱留张买火车票就全部换成书背回西昌。”
除了挑灯夜读,练习口语对学英语来说更为重要。只要有练习口语的机会,陈老师就会抓住不放:他在成都街头看见老外就主动上前交流,在西昌同样如此。
说起和老外交流对话,陈老师的爱人说开了:“那年我们带起娃儿到小渔村去耍,就遇见个英国的美女,那个时候来西昌的老外还不多,成天都叽里呱啦的陈林马上拄着柺杖上去和别人用英语对上话了。对方刚开始感到很惊奇,随后高兴的和他交谈开了,而且还受邀请来川兴中学我们家耍了一天,当时学校的人都好惊奇哦。”
“俊波学校刚刚创办的时候,来了个叫牛顿的外教,我也是和她交往成了朋友。我儿子出生时,她还到医院看望,不仅送了孩子一本《圣经》,还给他取了一个英文名字”……
说起自己的这些老外朋友,陈老师都非常感激他们给予自己提供过的帮助。
正是有这种随时随地学习的精神,加上起五更睡半夜的苦学,自考英语专科的10多门课程,陈林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全部考过了。再接再厉,他又报考了本科自考,同样如愿拿到了文凭……
学无止境,为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陈林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或参加教育培训,或自学有关资料,或撰写教学论文,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平时同老师们一道备课探讨教改辅导学生,带头讲公开课、研究课,写教学论文,承担研究课题,撰写结题报告。
至今他都清楚地记得,刚开始代课时,为增加学习的气氛,他将口琴带进教室教孩子们学英语字母的情景……
陈老师从不责罚“调皮生”、“后进生”,对学生的关爱超过家人。他说:“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尊重,也懂得尊重。”为此,他从来不讽刺、挖苦任何一个学生;碰到成绩不好或犯错的学生,他总是耐心开导,不让一个孩子中途辍学。
没进大学读过书,执教29年却送成千上万学子考进大学
2016年,陈老师已经在川兴中学执教29年,担任了17届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总是名列全州前茅,尤其是今年,他所在学校学生,夺得了全州冠军和季军,已被清华大学录取。桃李满天下的他,现在最高兴的事情是收到所教学生从全国各地学校寄来的贺卡短信,因为他的梦在学生身上圆了。
然而,讲台,这个实现陈林老师人生价值的地方,在他心中也同样留着伤痛:
因为每当他拄着双拐金鸡独立讲台上时,都艰难异常。冬日,同学们冷得发抖,对着手呵气取暖,而讲台上的陈林老师却汗如雨下;铺满地砖的讲台奇滑无比,拄着双拐,讲课板书十分困难,当伸手写字、画图时,左手拿教具,右手要板书,一不留神拐杖就会离开身体,陈老师便会重重地摔在讲台上。
“有几次,学生些扶我起来的时候,我的双眼里噙满了泪水,久久地说不出话来。每次都要默默地沉思好一会儿,我才继续给学生上课。沉思里,蕴含着自卑,心酸,委屈……”
曾今,考虑到陈老师上课确实太辛苦,西昌市教育局将陈老师的工作调整到了西昌市教育局教科中心。
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陈老师一样是废寝忘食,刻苦钻研教育理论,竭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甚至还拄着双拐四方奔走,大声呼吁,要求强化凉山州的特殊教育。州领导非常重视,专门为他拨了一万元的特教科研经费,西昌市也专门成立了以陈老师为理事的特殊教育研究会,一批特殊教育论文也开始发表,并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nlc202309090141
离开多次让他摔倒的讲台、终于可以不用早上6点就起床,晚上11点以后才休息,但陈老师的头脑里还时时闪现那些可爱的学生:
课间与学生在阳台上的倾心攀谈;中秋节学生跑出教室送到他手里的一个月饼;发生地震的夜晚,学生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彻夜守在他床前的轮流值守……
对三尺讲台的割舍不下,当母校再次发出邀请时,陈老师虽然犹豫再三,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了三尺讲台。而且年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英语课,整整17年,输送了越来越多的清华、北大学子、成就了成千上万同学的大学梦。
不仅要想着自己的路,还得操着一大家子人的心
“双拐是我的不幸,但是有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周围这么多善良的人关心帮助鼓励我,这又是我的大幸。我的条件十倍不如常人,我将用百倍的努力去赶过常人。”
陈老师的事迹激励着身边无数的人,他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对工作他是这样做的,对家人,他同样肩负起了所有的重担和责任。
曾经,父亲和他是家中仅有收入的两个人,然而在父亲离世时,陈老师面对的是:
年幼的儿子,无业的妻子,病弱而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母亲,自顾不暇的弟妹。
“一双残腿,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但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忍住悲痛慷慨激昂,发下誓言,我将一手牵着年幼的儿子,一手牵着无业的妻子,肩上扛着病弱无业的母亲,团结我的弟兄姊妹,好好地活下去。”
陈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陈林的不幸让很多人同情,然而他的进取拼搏折服着更多的人,包括日后成了他妻子的邻居。当家人请人到他的丈人家提亲时,丈人家早就被他的毅力感动,欣然应下了这门婚事。
结婚时妻子虽然没有工作,但是在相夫教子,孝老敬亲上默默奉献着一切,而且这之后为贴补家用,还起早贪黑地在菜市场摆摊设点。
为让妻子有勇气到菜市场卖菜,陈老师尽可能的陪着妻子到菜市场帮着剥青豆,他只想让妻子知道,他一个做人民教师的人都可以这样做;
为让脑中没有学习概念的顽皮儿子多学点知识,陈老师只好在儿子就读的川兴中学全程陪读,以好让少不更事的儿子多读些书;
如今,陈老师的弟弟和妹妹都参加工作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而陈老师的母亲则和他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陈老师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基于对特殊教育的奔走、呼吁,他被选为了州、市残联主席团成员,西昌市残联副主席;
基于他基层教学实践的有分量的论文不断地刊发于全国省、州、市各级报刊杂志,大量的论文获得各级各类奖,他先后获得了36个全国省州市级奖项,其中包括全国优秀残疾人自学成才奖等5个国家级奖项、四川省第二届自强模范等7个省级奖励和2015十大感动西昌人物等各种州市奖项。
“好在妻子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上关怀备至;好在孩子的逐渐懂事和成长,现在已经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而且在成长中随时与我在学业上一道叫板,拼比着成长。我现在只想好好把书教好,多培养一些大学生,多为家乡做贡献……”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对未来,陈老师充满了信心。
【厨师 成就精彩人生】推荐阅读:
成就精彩人生05-24
学会感恩,成就精彩人生10-08
追求梦想,成就精彩人生作文11-26
国旗下讲话《读书成就精彩的人生》10-22
成就精彩作文12-16
别样小结,成就精彩课堂06-26
雕琢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09-10
成就灿烂人生07-26
感恩奉献成就人生11-09
成就美丽人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