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推荐10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②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③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
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乐与影视艺术 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按音乐流派和主流把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收集本组负责的有关流派的资料及杰作的音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分类表格,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介绍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音乐片断的欣赏、讲解 导入新课: 播放准备好的音乐片段——《命运交响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推进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情境1: 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音乐的哪几个流派?其发展过程怎样?每个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杰作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 自主学习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的音乐的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乐派小组: 步骤1: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流派 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流派特点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中心:奥地利、德意志)贝多芬 德意志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乐》
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约翰·斯特劳斯 奥地利
《蓝色的多瑙河》 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威尔第 意大利
《茶花女》(歌剧)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比才 法国
《卡门》(歌剧)
追求精巧形式,鲜明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步骤2:情境设置,设计问题
问题: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来欣赏下列两首音乐片断(上面代表作除《命运》之外任两首,特别是《蓝色的多瑙河》),然后说说你感觉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填写上面表格的流派特点) 老师点评:
1、强调: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2、补充简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
古典主义:服务于贵族,多是委托作品。严谨、典雅、端庄——客观的(典型代表:莫扎特)
浪漫主义:出于个人内心的冲动和精神需求而创作。强烈、自由、奔放——主观的
3、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还有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小组
步骤1:播放欣赏《天鹅湖》视频(片断)步骤2: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流派 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流派特点 民族乐派
19世纪中后期,俄国等国民族乐派兴起 柴可夫斯基 俄国 《天鹅湖》(舞剧)
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爱与善能战胜一切的主题,提高了音乐在舞剧中作用
弘扬本民族特性 老师点评:
根据学生回答状况补充民族乐派创作的素材、题材、风格和所强烈反映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共同探究1:为什么19世纪音乐呈现这样的特点?
(启发学生联系必修1、2有关内容分析,老师归纳19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 时代背景①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② 精神动向:解脱束缚,更加世俗化、人性化 ③ 时代要求:各国面临社会问题不同,民族性更强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情境2: 20世纪世界音乐发展的过程怎样?每个阶段的主流是什么?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 自主学习2:20世纪音乐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爵士乐小组
步骤1:播放欣赏爵士乐(片断)步骤2: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阶段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² 风格特色 时间 主流 一战后至二战前 爵士乐
阿姆斯特朗(教材图片人物)美国
风格多样,节奏性强,强调创造性即兴演奏主要乐器是小号和萨克斯管 摇滚乐小组
步骤1:播放欣赏“猫王”演唱视频(片断)步骤2: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阶段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² 风格特色 时间 主流 二战后 摇滚乐
普莱斯利(“猫王”)、美国
《围着时钟摇吧》、《时代在改变》 强烈的节奏,简单直白的歌词,身背吉他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装扮 披头士乐队 英国
注:不用掌握 老师点评:
1、根据学生回答状况补充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发源
2、指出教材对19世纪音乐重点介绍的是高雅音乐,对20世纪音乐突出讲述的是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也就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主流。,其共同特点是轻松活泼,通俗易懂
3、点出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流行音乐追求更多风格,商业化更明显。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
共同探究2:为什么20世纪音乐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启发学生联系必修2有关内容分析,老师归纳20世纪音乐变化发展的原因: 时代背景: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使人们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不断改变
合作探讨1:怎样看待流行音乐?其流行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前后分组讨论,表达各自观点)巩固:下列有关流行音乐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反映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 B. 不能缓解竞争压力
C. 是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D. 改变着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答案:B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情境导入: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以组为单位,抢答,看哪组猜对多)(1)看图片,猜是什么?(电视机(2)说出下列明星名称(3)说出下列影片或电视剧名称
共同探究3:电影和电视为什么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启发学生联系必修2有关内容分析,老师归纳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产生条件:①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发展动力: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问题情境3:从图片和片段中我们看到电影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无声的有有声的,它们的发展先后如何?今天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3: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根据教材与学案理出一个大致的时间线索)
合作探讨2:电视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高中生应该怎样对待电视节目?(提供资料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小结: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①既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
②具有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综合性,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观众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③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④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社会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本课小结: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欧洲的歌剧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各种音乐流派的兴起,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
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广为流传。
19世纪末和20世纪20年代,电影和电视艺术先后出现。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乐与影视艺术 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按音乐流派和主流把全体学生分成四组,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收集本组负责的有关流派的资料及杰作的音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分类表格,在老师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介绍本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行音乐片断的欣赏、讲解 导入新课: 播放准备好的音乐片段——《命运交响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推进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情境1: 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音乐的哪几个流派?其发展过程怎样?每个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和杰作是什么?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 自主学习1: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的音乐的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乐派小组: 步骤1: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流派 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流派特点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中心:奥地利、德意志)贝多芬 德意志 《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乐》
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约翰·斯特劳斯 奥地利
《蓝色的多瑙河》 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威尔第 意大利
《茶花女》(歌剧)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比才 法国
《卡门》(歌剧)
追求精巧形式,鲜明表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步骤2:情境设置,设计问题
问题: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来欣赏下列两首音乐片断(上面代表作除《命运》之外任两首,特别是《蓝色的多瑙河》),然后说说你感觉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填写上面表格的流派特点) 老师点评:
1、强调: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2、补充简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不同
古典主义:服务于贵族,多是委托作品。严谨、典雅、端庄——客观的(典型代表:莫扎特)浪漫主义:出于个人内心的冲动和精神需求而创作。强烈、自由、奔放——主观的
3、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中还有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小组
步骤1:播放欣赏《天鹅湖》视频(片断)步骤2: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流派 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作品特色 流派特点 民族乐派
19世纪中后期,俄国等国民族乐派兴起 柴可夫斯基 俄国 《天鹅湖》(舞剧)
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爱与善能战胜一切的主题,提高了音乐在舞剧中作用
弘扬本民族特性 老师点评:
根据学生回答状况补充民族乐派创作的素材、题材、风格和所强烈反映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共同探究1:为什么19世纪音乐呈现这样的特点?
(启发学生联系必修1、2有关内容分析,老师归纳19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 时代背景①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② 精神动向:解脱束缚,更加世俗化、人性化 ③ 时代要求:各国面临社会问题不同,民族性更强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情境2: 20世纪世界音乐发展的过程怎样?每个阶段的主流是什么?有什么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请同学们按照课前分工,派代表回答 自主学习2:20世纪音乐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爵士乐小组
步骤1:播放欣赏爵士乐(片断)步骤2: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阶段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² 风格特色 时间 主流 一战后至二战前 爵士乐
阿姆斯特朗(教材图片人物)美国
风格多样,节奏性强,强调创造性即兴演奏主要乐器是小号和萨克斯管 摇滚乐小组
步骤1:播放欣赏“猫王”演唱视频(片断)步骤2:边介绍边填写表格 阶段 代表人物 国别 代表作品 ² 风格特色 时间 主流 二战后 摇滚乐
普莱斯利(“猫王”)、美国
《围着时钟摇吧》、《时代在改变》 强烈的节奏,简单直白的歌词,身背吉他边歌边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装扮 披头士乐队 英国
注:不用掌握 老师点评:
1、根据学生回答状况补充爵士乐和摇滚乐的发源
2、指出教材对19世纪音乐重点介绍的是高雅音乐,对20世纪音乐突出讲述的是通俗音乐 ——流行音乐,也就是现代主义音乐的主流。,其共同特点是轻松活泼,通俗易懂
3、点出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流行音乐追求更多风格,商业化更明显。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
共同探究2:为什么20世纪音乐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启发学生联系必修2有关内容分析,老师归纳20世纪音乐变化发展的原因: 时代背景: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使人们人们的生活、心理和思维方式不断改变
合作探讨1:怎样看待流行音乐?其流行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什么社会现象?(学生前后分组讨论,表达各自观点)巩固:下列有关流行音乐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反映了信息时代青少年一代的情绪追求 B. 不能缓解竞争压力
C. 是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D. 改变着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答案:B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情境导入: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以组为单位,抢答,看哪组猜对多)(1)看图片,猜是什么?(电视机(2)说出下列明星名称(3)说出下列影片或电视剧名称
共同探究3:电影和电视为什么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启发学生联系必修2有关内容分析,老师归纳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产生条件:①物质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发展动力: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以及商业利益的驱动。问题情境3:从图片和片段中我们看到电影有黑白的有彩色的,有无声的有有声的,它们的发展先后如何?今天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3: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根据教材与学案理出一个大致的时间线索)
合作探讨2:电视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高中生应该怎样对待电视节目?(提供资料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小结: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①既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
②具有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综合性,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观众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③影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④电视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社会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本课小结: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欧洲的歌剧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并出现了弘扬本民族特性的民族乐派。各种音乐流派的兴起,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
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广为流传。
第2节 电功率 初中物理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功率及其单位.2.理解额定功率.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2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3教学过程 3.1 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电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
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
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
(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第2节 电功率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2节 电功率
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电功率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例题
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
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响筒、碰铃、圆舞板三种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较协调的进行合奏。
2.体验大家一起演奏、呼喊劳动号子时有力的气氛。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加油干》。
2.响筒、碰铃、圆舞板若干,大鼓一个。
3.节奏图谱、《加油干》音乐CD。
活动过程
1.复习演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表现歌曲的稳健有力。
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加油干》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时候唱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唱“嗬嗨”时怎样唱更有力量?
2.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1)引导幼儿观察节奏图谱,尝试用动作拍出每句乐曲的节奏。
(2)重点分析第三乐句的节奏表现,这个乐句又轻又快,该怎样表现?
(3)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指导幼儿准确拍出乐曲节奏,重点指导第三乐句的节奏表现。
(4)播放乐曲,指导幼儿随乐曲用动作完整拍出节奏。
(5)创编“嗬嗨”动作,提问:这么有力的口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6)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节奏动作。
3.指导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
(1)出示响筒、碰铃、圆舞板三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配器方案。(教案出自:)如:第一、二乐句可用响筒、圆舞板两种乐器合奏,第三乐句可用碰铃演奏,第四乐句和“嗬嗨”处三种乐器齐奏。
(2)请幼儿自选乐器按照所选乐器分为三组。
(3)引导幼儿看教师指挥,按配器方案分别练习乐器演奏、合奏。提示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演奏,是自己的演奏与集体协奏。
(4)播放乐曲,引导幼儿看教师指挥进行演奏。尝试在“嗬嗨”处加入大鼓演奏的效果。
(5)鼓励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6)评价、鼓励幼儿的演奏,指导幼儿将乐器收放整齐。
4.欣赏乐曲。
活动延伸:
将打击乐器投放在表演区,请幼儿继续创编配器方案进行演奏,并尝试练习指挥演奏。
教学反思:
节奏乐“加油干”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是一首劳动号子曲,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为了更好地将节奏乐和劳动的音乐融合,我根据我班幼儿节奏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次活动。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导,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托,以互动的过程为支撑,以丰富的情感为内驱力,将活动推向高潮。整个课堂表现出了活泼、轻快的气氛,课堂民主、平等,幼儿充分地体验到了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喜悦。
八年级上教案(第24课)
二十四 虞美人・听雨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依据时间顺序,理清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场景。 2、通过三幅听雨场景的对比写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画面,来对比表现出他的家国情愁。 说明: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雨”能听吗?在绵绵雨季中、在突如其来的大雨中,你是否也有过“听雨”的经历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2、你们的感受有些是深刻的,你们的回忆有些是遥远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宋、元易代之际的蒋捷,他“听雨”时的那一番感慨吧! 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听雨”的经历。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首词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诵读课文 初步感知 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自己有感情地自由诵读这首词,接着在四人小小组内初步感受作者笔下“听雨”的过程与感受。 2、请同学说说,自己在朗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作者“听雨”的经历。 1、(1)请同学先倾听示范朗读,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下面的`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谈谈感想。 倾听示范朗读,是为了让学生进入这首词创设的氛围,自由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助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和完成这首词的解释,是学生必须要养成的读词的习惯。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理清画面 感知情怀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1、先圈划出词中作者“听雨”的确切时期,即作者所截取的三个画面。 2、接着在词的上片中,请选择你最好理解的画面:每人单独圈划、完成所选画面中作者“听雨”的具体地点、当时的生活状况。3、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把这些语句挑选出来,带着情感自己读一读,体会其中流露出的感情。 4、请同学分别交流自己圈划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词中作者在“少年期”、“壮年期”“听雨”时不同的情感流露。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渗透朗读指导。 5、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蒋捷的简单介绍,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点感知作者“而今”“听雨”时的情感。 1、学生圈划“听雨”的三个时期: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2、每人单独圈划、完成所选画面的要求。 3、对关键的字词进行自我品读。 4、将自己的感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感受作者“少年期”在歌楼上“听雨”时,是过着“锦衣丰食”的生活,心情是“欢快的、无忧无虑的”,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作者“中年期”在客舟中“听雨”时,是过着“东奔西走、漂泊四方”的生活,心情是“孤独的、凄冷的”,有一种“望断乡关”的情怀。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抓住重点字词分析文本内涵的好方法,并在学习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 读读背背 增加积累 1、用几分钟时间,把这首词背一背。 2、小小组内比赛,看谁背得最富有感情。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富有情感的背诵。 用小小组内比赛的形式来背诵诗词,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并有助于更深的理解古代的诗词。 改词练习培养能力 文章用了词的形式展现了三幅作者不同时期“听雨”的画面,你能否试着把它改写成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可组内讨论完成) 小小组内讨论完成对这首词的改写。 初二的学生,给他们一点难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摘抄这首词,朗读背诵。 2、请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或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3、自选题:(1)请为这首词选择一幅画面。(2)请为这首词配上合适的音乐。(3)请把作者“听雨”的经历改写成一个故事。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组织学生对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以中国外交篇为主线,表现各个时期的外交的政策。屈辱篇——近代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历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重建篇——回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振奋篇——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奋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惊喜篇——中美关系改善。友谊篇——中日建交。和谐篇——新时期以多边外交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同时,整节课内容隐含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两条线索。
【导入新课】
近代的中国饱受着列强入侵的苦难,在与西方列强的多次交手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回望中国近代史,令人感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展示图片:屈辱篇——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重建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站起来了,拉开了中国外交史上新的篇张,在建国初的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学生说)
中苏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过渡: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但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并没有气馁。到了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又发生了怎样的突破和转机呢? 【推进新课】
一、振奋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设置情境: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1)、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4)、有利于世界和平
突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改变了联合国被大国控制的局面,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讲坛。
二、惊喜篇——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大家看一下这段材料,在日内瓦会议上。。。而72年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里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
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中苏关系持续恶化 • 台湾问题悬而未决 •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两国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国 美国 世界
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友谊篇——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
1、直接原因?
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
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和谐篇——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
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随着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理念——和谐的世界。这一理念在今年的奥运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张传秀
教学目标 :
1.了解培根的审美观,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3.学习杂感的写法。教材分析:
《论美》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这样说:“学学牛吃草--读书要讲求智慧,读书有精读与泛读,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而本文选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作《论人生》,是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本文是一篇随感,初二时学生已经学过这样的文章,正好可以结合这篇文章加深学生对杂感这种文体的理解,这篇文章写法虽然在条理上不够分明,却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哲学家对“美”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的绝佳范本,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设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能满堂灌,而是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权、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要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反复研读、品味课文,探寻美的真谛,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生活去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本节课成为一节对学生进行美学熏陶、教育的语文课。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所限,不宜在课堂上涉及太多美学范畴下的概念、理论,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切实联系自身生活实践的积极性。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学生对美的看法引出新课。
雪莱曾经这样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正值“美”的年龄,相信你们对美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那么,别吝啬,将你慧眼发现的美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学生畅所欲言)
看来,同学们眼中的美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呀。那么怎样的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著名的哲学家,了解一下他在对美的诠释吧。
二、作者介绍
问:哪一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培根?
投影:培根(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论人生》《论说随笔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之一,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名言,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 《论真理》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论学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论学问》。黑格尔说他的著作:“充满了最美妙和最聪明的议论。”
三、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预习检查 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吝啬
腓力普
摄取
滑稽
(二)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
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
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明确:举例论证(“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作者通过举例诠释,我们就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个体与一定的机遇和环境相适应,整体和谐,那就是美,人在遭逢场合中能过表现出相应的“优雅行为”,也就创造了美。)
比喻论证(“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作者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对比论证(“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作者通过老人和年轻人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美德最美。)
引用论证(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引用拉丁谚语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三)品味语言。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
小黑板显示格言卡版式
(老师也做了一张格言卡,先抛砖引玉)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制作格言卡,进行交流时间约5分钟)教师总结: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总结杂感的特点:形式自由,语言隽永形象,论说跳跃性强。(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写杂感)
美的格言卡:(预案)、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2、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3、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分析理解:
1、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凡人论美
1、培根认为:美德最美。确实,一个人无论容貌如何,当有了美德,他身上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同学们,纵观古今中外,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吗?(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的美在于他立功报国的抱负和气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木兰的美在于她的淳朴勤劳,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革命者的美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掌皮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整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姜孟之《一双手》(这双手的美在于“这只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他的美在于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的美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2、名人们因为美德更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为身患绝症的同学捐款。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3、今天,你赞美了吗?
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你的赞 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老师或同学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
五、教师寄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
六、配乐朗诵。全班诵读第5 小节。
七、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并尝试记住这些话。
八、板书设计
论美(培根)
颜色之美
形体之美
中心论点:美德最美 优雅行为之美 美德
在组织过《走路》这节歌唱活动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走路产生了兴趣:课间与自主性游戏时都会时不时地模仿小乌龟、小兔、小鸭等小动物秀上一回。为了有效地把”迎合孩子兴趣点“与”拓宽孩子知识面“融为一体,我以《不倒翁诙谐曲(AAB结构)》为材,设计了”蚂蚁搬豆“这一韵律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到音乐表演以及邀请舞游戏的乐趣,同时提高AAB结构合拍动作的能力,为幼儿的自主性表演增添活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运用创编的动作参与表演。
2.随乐曲合拍地做蚂蚁走路、打招呼等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蚂蚁头饰(头箍与毛根条自制而成),图谱,记号笔,音乐《蚂蚁搬豆》(原曲为《不倒翁诙谐曲》)。
经验准备:
幼儿对蚂蚁的特征和生活习惯有初步的了解。
环境空间:
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或马蹄形。
活动过程
1.出示”神笔“,师画小蚂蚁,引出主题。
(1)师:瞧,今天老师又带来了神笔。看,这次它能变出什么小动物?(师当场画小蚂蚁。)
师:我们和小蚂蚁打个招呼吧!在幼儿随意打招呼后,师尝试启发幼儿用这样的节奏进行打招呼。(拍拍拍拍拍,嗨,你好。)(自我评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将主要节奏前置,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2)借助提问与表述,巩固幼儿对小蚂蚁特征的认识
师:小朋友喜欢小蚂蚁吗?那谁来说说小蚂蚁长得什么样?幼儿表述后师简要总结。(六条腿、一对触角,头,身体,尾部。)
师:小蚂蚁长得那么可爱,怪不得小朋友都喜欢。现在,我们也把自己变成小蚂蚁吧(提示幼儿戴上头饰)。
(自我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重温蚂蚁的特征与习性。)
2.创设情境,感受乐曲,自主表演
(1)创编、表演蚂蚁走路、打招呼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可爱的小蚂蚁,老师就来做你们的蚂蚁妈妈吧。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走走吧!呀,我们小蚂蚁是怎么走路的?(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然后师将幼儿动作巧妙组合,形成固定节奏。)集体练习蚂蚁走路动作(跑跳步)(走走走走走走)。
师:哟,这不是我们的好朋友红蚂蚁吗?孩子们,打个招呼吧!怎么打呢?
(个别演示,后优化组合: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花,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继续向前走,看见小树,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继续向前走,看见小蜗牛,打招呼。(走走走走走走,嗨,你好!)(自我评析:这里借助情境创设,看见小花、小蜗牛等,使走路与打招呼练习变得有趣味性。)
师:我们走得有点累了,坐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吧!
师:我们刚才来的时候,都看见谁啦?随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师幼一起理解图谱。
师:休息好了,宝宝们,我们把刚才的打招呼游戏连起来表演一下吧!
(走走走走走走,打招呼。)
师:宝宝们,配上音乐一定会更好玩儿!我们先听听看,再来试试看。
播放音乐(幼儿听,师随图谱指示)。
再次播放,幼儿随乐曲逐步合拍地做蚂蚁走路、打招呼动作(二到三遍)。
(自我评析:图谱的运用,目的是帮助幼儿清楚地区分与掌握A段音乐的四个乐句,为合拍练习降低难度。)
(2)发现豆子,创编表演蚂蚁传递信息的动作。
师:宝宝们,又有点累了,我们坐下来喝点水吧!
师:哟,宝宝别动,妈妈发现那边有个东西。哦,原来是颗大豆子,比妈妈的身体都要大好多倍。妈妈来试试看,能不能搬起来?(师示范,搬不起。)师:妈妈搬不起来,怎么办?(请别的蚂蚁来帮忙)那我们怎么告诉其他蚂蚁呢?(用触角传递信息,碰碰身体、屁股、触角、肩膀……)听音乐来一次(将消息告诉别的同伴)(走走走走走走、碰触角;走走走走走走,碰碰肩:走走走走走走,碰碰手;走走走走走走,碰身体。)出示图谱,听音乐完整演示一次(传递信息)。
(自我评析:这是A段音乐的重放。设计蚂蚁传递信息这一游戏情节的目的是: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帮助幼儿学习合拍地表演。另外,借助图谱使幼儿对乐曲理解的难度降低。)
(3)创编、表演搬豆动作
师:这么大的豆子我们该怎么搬呢?(幼儿演示,然后师请幼儿听音乐演示:或联手推、或联手抬……)
出示图谱,幼儿完整表演。
(自我评析:这是B段音乐。图谱的运用,使幼儿一下子区分出A、B两段音乐的不同,这也为蚂蚁搬豆动作的创编增加了想象的空间。)
3.完整表演,并尝试进行邀请舞游戏
师:豆子终于搬到家里了,我们都累了,休息一下吧!(幼儿回座位)宝宝们,今天我们去公园玩的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遇到好朋友,打招呼:豆子搬不动,告诉伙伴;最后大家一起把豆子抬回家。)
师:听着音乐,我们来完整地表演吧(整体练习一到二遍)。
师: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A段第一遍音乐个别表演,A段第二遍音乐进行邀请游戏(一请二、二请四、四请八、八请十六);B段音乐联手搬豆,直至搬回家(表演游戏二到三遍)。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韵律活动中的集体舞,是本班幼儿第一次尝试新的学习形式,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新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没有多少经验和把握。因此我在事先准备时对备课和备音乐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集体舞学习很新奇,新奇之余会有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我将这一活动调整到本周二进行,使“蚂蚁搬豆”这样的经验生在主题活动《蔬菜派》中,扎根在不断探索的土壤中。
师:今天我们要去王老先生的农场去做客,他的农场里养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二、初步欣赏音乐,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学会辨识反复出现的“咿呀咿呀呦”
1.师幼一起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
2.提问:谁听出来了,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欢迎我们啊?
(1)师:你的小耳朵真灵,一下子就听出了有xx出来欢迎我们!那我们一起请出可爱的xx吧!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2)师:还有什么小动物啊?谁听出来了?是不是xx啊?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教师模仿动物叫声并出示动物图片)。
(3)师:小朋友们的小耳朵都好灵,都听出了有很多小动物们,那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把剩下的小动物请出来)
3.教师引导幼儿听出“咿呀咿呀哟”
师:看到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小动物们开心极了,都一起唱起歌来欢迎我们,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动物们都唱了一句什么歌。
(教师播放音乐,提示幼儿听出“咿呀咿呀哟”)
师:听出来了吗?小动物们一起欢呼唱了句什么?(咿呀咿呀哟)
4.幼儿学念“咿呀咿呀哟”,并跟老师一起唱,教师拍手唱乐句前半句,用语言提示幼儿唱出“咿呀咿呀哟”。
三、根据图谱寻找固定乐曲出现的规律
1.随音乐幼儿跟唱,教师用图谱记录音乐
师:走进农场仔细看看啊,小动物们现在连一间温暖的房子都没有,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搭房子)
2.画图谱,边念边画,“我们一起搭房子,咿呀咿呀哟”
3.观察图谱
师:你们看我们帮小动物们搭一座又一座的房子了。(教师边说边指弧线)
那哪里是小动物们高兴地唱歌的地方呢?(手指锯齿线)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刘老师一起为小动物们一边搭房子,一边和他们一起欢呼吧!
4.幼儿创编“咿呀咿呀呦”的动作
师:小动物们看到我们为他们搭的房子都很开心,那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呢?开心的动作有哪些?(请幼儿创编开心的动作)
师:你的开心的动作是这样的,那我们在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我们就把开心的动作做出来好不好?听到什么的时候做出开心的动作?(咿呀咿呀哟)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
四、随音乐完整表演,教师提炼幼儿的动作(站起来表演)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做了很多开心的动作,现在请你们站起来,跟着音
乐一起动起来吧!记住哦,我们要在音乐唱到什么的`时候做开心的动作啊? 这次老师不仅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好看,还要听听哪个小朋友的声音唱的最好听。 (教师带领幼儿再次随乐表演)
五、合作表现音乐
师:搭了这么多房子好累啊!小朋友们你们累不累啊?看,我们都玩得满头大汗了,而且还有一身的汗臭味!恩,闻闻看!(教师做闻的动作)臭臭的!那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洗澡怎么洗啊?
1.幼儿创编动作,
2.随音乐表现洗澡的动作(表演一段)
3.出示毛巾,幼儿自由探索
师:看,这是什么?(毛巾)毛巾不仅可以用来擦手,还可以用来洗澡,揉一揉,搓一搓,还可以挤出很多的泡泡帮我们身体洗的干干净净的呢!
4.幼儿拿毛巾,完整表现音乐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用毛巾跟着小动物们一起洗洗澡吧!
5.幼儿与同伴合作
(1)师:我想请个小朋友帮我洗澡,提问:你想帮我洗哪里
(2)合作洗澡
现在请小朋友们站起来去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手拉手站好,两个人先商量一下,我们要为朋友洗哪里?那我们一起先来试一试。音乐唱到什么的时候我们洗澡啊?(咿呀咿呀哟)
(3)随音乐完整表演
六、结束活动
执教者:都市园 张小娟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要帮助幼儿积累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3.一盘熟饺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吃饺子的体验并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教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教师:你们知道饺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饺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么包饺子呢?
二、和一位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幼儿观察
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表现擀饺皮,饺皮变大。
第二段:表现放饺馅,捏饺子。
第三段: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在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不动。.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教师: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
教师: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
A段: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
B段: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
A段: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结束处: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
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1、能根据音乐节奏合拍做蛋宝宝、小鸡的动作,掌握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尝试变换角色表演,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选自《小鸡小鸡》、玩过猜拳游戏、超级鸡仔奖牌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1、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倾听音乐)
2、你听到了什么?
3、让我们跟着音乐里的小鸡一起动起来。
4、小鸡是从哪里孵出来的?
5、圆滚滚的蛋宝宝最喜欢跳舞了,可以有哪些优美的动作呢?
6、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玩蛋宝宝的游戏吧。
7、喀拉拉拉,喀拉拉拉,蛋壳怎么了?
8、现在我们就是可爱的小鸡啦,小鸡们外面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草坪上玩游戏吧?(师引导小鸡可以做动作)
二、增设游戏情趣,进行角色表演
1、刚刚蛋宝宝和小鸡的游戏我们玩的很开心,下面蛋宝宝和小鸡要玩更好玩的游戏啦。你们想不想参加?
2、蛋宝宝要变成小鸡,谁赢了谁做小鸡,你们怎样知道谁赢谁输?我们可以用什么游戏来知道输赢。
3、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猜拳游戏,123猜拳。(师幼共同玩猜拳)
4、这个猜拳游戏可以放在我们刚才听的音乐里面,我们来听听放在那一段最合适。(师放音乐,幼儿倾听)
(是放在音乐的前面,中间还是最后,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5、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边听边猜拳),听到这段音乐我们就要开始猜拳了,明白了吗?
6、那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更好玩的游戏。师幼共同游戏(第一遍)
7、赢的小朋友举手,输的小朋友就回到你的鸡窝里去,椅子就是你的鸡窝。输的小朋友坐在鸡窝里给小鸡鼓掌加油。
8、哇,你们太厉害了,你们想不想变成更厉害的超级鸡仔(师做超级鸡仔的动作)。赢的小朋友才能变成超级鸡仔哦。让我们跟着音乐接着往下玩。(师幼共同游戏)
9、输的人回鸡窝,恭喜你们成为超级鸡仔(师提示幼儿做超级鸡仔的动作)。蛋宝宝们不要气馁,你们都有机会成为超级鸡仔。给你们一次机会,我们再来一次。(师幼再次共同游戏)(再次提游戏规则:音乐开始找朋友,赢的变小鸡,输的回鸡窝。再次猜拳游戏,赢的变超级鸡仔,输的回鸡窝。)
师幼再次共同游戏
11、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邀请客人老师也来玩一玩吧。
三、结束活动
1、除了变成超级鸡仔还可以变成什么呢?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优秀公开课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公开课教案《大猫小猫》及教学反思11-20
《虫儿飞》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06-21
小学二年级音乐公开课教案09-22
公开课教案兔子音乐会 教案09-17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06-22
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颜色朋友在哪里》09-17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螃蟹》11-22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快乐的小音符》12-06
影视音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