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随笔作文(通用10篇)
他们中的很多人能对我的好几则《晨语》记忆犹新,甚至能倒背如流。能信手拈来而且精准无误地复述我写在某篇随笔和散文中的段落和句子。
我竟然全然不知他们或她们,长期深藏不露地“潜伏”,“隐身”在我的关注人群中。
我被他们“嬉戏”为“高产作家”,“文思泉涌”,一准是哪个“做鞋”的会员。跟在他们话题后面,我会连声愧疚,谁让你们非加我微信不可,后悔了吧?让你们劳神每天打开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是一堆“老张”的冗长而且啰哩啰嗦的文字。
有的朋友也只是没话找话,权当一个多日不见之后的开场白罢了。
也有的喜欢刨根问底,紧追不舍的发问:类似你是怎么喜欢上文学,沉迷于写作,并且一发不可收的?
话匣子即开,我会一股脑地将陈芝麻带谷子的往事往外倒腾。
真要说的话,我最初的那点写作苗头,或者说叫“发奋”,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被小城“红旗小学”的一位女语文老师给“激怒”出来的。
这是我刻骨铭心,并且坚信不疑他的真实性和场景性的一次极为深刻的记忆片段。
那堂语文课上,我被老师叫到黑板跟前默写词语,几组词语我只写出一两个。当着全班同学,女老师显然愠怒了,我至今想不通,她那天怎么会那样大为光火。一阵大发雷霆过后,我被她揪住头发,将一位仅仅是三年级小学生的小脑瓜,狠狠地往黑板上撞去,“咚咚咚”起码有三下。
全班人有没有被我的这三下撞傻我不记得了,反正我是被撞懵了。在讲台上一声没吭,回到家里,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哭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敢告诉自己爸妈。
搁在今天,对学生来说,那应该算是被“体罚”了吧?那些年好像即普遍也正常。
那被撞的三下,说心里不恨那位女老师是假话,再小也会有自尊和虚荣。也会有被激怒的时候。不夸张的说,那位老师那张因为勃然大怒而变形的脸部表情,至今还常常一惊一乍出现在我的噩梦里。
静心一想,还多亏那位女老师的那三下“撞头”,从此,我便奋发学起语文来,奋发的原因首先是怕再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羞辱。再一个原因,是“不吃馒头争口气”,跟自己较劲,非要学出个样子来,证明给别人看。
较着较着,渐渐喜欢上了语文,竟然悄悄爱上了除了那位女教师以外的所有语文课。
语文课上,更偏爱上了作文,从初中起,我的作文。开始偶尔会被老师在班上范读。从那时起的每一堂语文课和作文课,我都那么投入的听课,笔记,回到家里,花时间最长的也是在语文和作文上。我期待着,下一堂语文课,我能被老师再次叫起,范读课文,当然,更盼望老师能拿着我的作文本,给全班同学范读并讲评。
语文上课铃声一响,我会牢牢盯着语文老师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如果那堂课上,他想评点哪位同学的作文了,他的眼神一般会不由自主地扫过你,他敏捷的手指,会在那一摞作文本里快速地抽出一本来,我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判断他手上的那本是不是我的作文本。
初中开始,我在语文课上,一般是属于幸运而且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作文被范读和点评的机率也是最大的一位。
那个年代,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钻进所有跟作文相关的课外辅导读物里,什么如何修辞,如何遣词造句,如何描写景物和人物,如何写好作文之类的书籍,被我看了个遍。我的几本笔记本上,工工整整,一笔一画摘录的是我所读过的文学名著里一些精彩段落和文学描述。
到了初二下半学期,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是一位上课时,目空一切,始终高昂着头,冲着教室天花板讲课的丁老师。
丁老师一来,除了偶尔会点评到我的作文,点评最多的要数我们班的班长,一位长得很高挑,靓丽,的女同学的作文。逢到班级作文测验和考试,也当然是那位女班长的作文高人一头,名列前茅了。当然,那个学期,也是我最落寞的一学期。
读高中时,我们整个一个初中班被“肢解”成两部分,一部分去了市一中,一部分分到了第四中学。不幸的是,我和女班长又分在同一个班上。所幸的是,语文老师是一位很有女人味的女老师。
女老师姓陆,身子看上去很是单薄,走道担心她会被一阵大风给吹走。陆老师平时话极少,课堂上也只是提纲要领地解读下课文,多半时间会留给同学们做作业或做作文。
这位很优雅很淑女的陆老师,也很偏爱我的作文,我在语文课上,又可以咸鱼翻身了。
直到今天,当年的初中同学都长成老头老太了,每回同学聚会,都还是会聊起在学校那会儿点点滴滴的记忆碎片,也都会扯到我曾经在班上的“作文”上来。我也常会拿那位女班长开开玩笑,揶揄她一阵,她说,她怎么就记不住你说的这些了。我去年同学聚会后写过一篇散文《老同学》,同学们把它转到微信朋友圈后,引起一阵不小的波澜,居然唤起了所有人对初中场景的记忆,尤其那位女班长,说我太厉害了,居然能将所有的场景和人物还原得那么逼真和精准。
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一有时间,我还是热衷于写作。写作也一直伴随着我的前半生而且也都派上了用场。
到了这把年纪,还是常常怀念我们曾经的学生时代,怀念教过我们那几位语文老师。我不会再生那位小学语文女老师的气了,相反,我倒打心眼里感激起她来。要不是她当初的的“激怒”和“羞辱”,我也不会被刺激到一直发奋到今天。
虽说至今在“作文”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作文”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形影不离,白头偕老的精神伴侣。
再没有人逼着我们写作文,交作文,考作文了。今天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自己的兴致和嗜好,习惯和专长了。
传到下一代,对遗传基因中“数学是死穴”的张家人来说,儿女们居然也和他们的父亲一样,像躲避“瘟疫”一般,惧怕“数学”,倒是也偏好起作文来。女儿常常偶尔写出的文字,儿子在班上交出的作文,都常常被周围人和老师们点赞不已,说是“青出于蓝已经胜出蓝了”。
从小城走出来,我还会常常回到小城去,因为那里的《金山》是我最初的文学园地,后来,我到了省城,找回了我《青春》的回忆,在《雨花》又找回了我奋斗的足迹。
“作文”越来越像是我的一位老伴儿,我们的后半生,不光可以“同居”,还可以“同舞”,“同歌”,“同饮”。“同乐”。。。。。。
作者:张波
简单解释,“随笔化写作”所指的就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写作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加入学习写作的队伍中。随笔其实是散文体裁中的一个小分支,它不仅字数较少,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非常的灵活和自由。写作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变化而写出一些抒情文字,同时也能够在经历某一件事情以后记录下对事件的评论与心得。“随笔化写作”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必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段中完成多少字数的写作任务,而是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写作即可,无论是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写下自己所感悟的文字。长此以往,学生会在这种零压力且无负担的状态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二、“随笔化写作”的教学措施
1. 开发课堂资源
喜欢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则更是让小学生所喜欢和青睐的,为此,教师应当学会投学生所好,让他们可以在玩乐的状态中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例如,“击鼓传花”“狼来了”“魔法变身”以及“纸飞机大战”等充满童趣的游戏都会将孩子的神经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完全忘却了传统作文课堂中的“清规戒律”,而且还会对作文学习抱有更高的期待感和积极性。在这些游戏元素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实行接下来的“随笔化写作”,让孩子们将在游戏当中感受到的心情记录下来,让整个写作过程都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2. 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课程中,写作灵感一般来源于两个渠道,第一种是在生活中可以触碰到和看到的真实经历,例如纪实类文章;而另一种则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渲染能力所创作出来的,例如童话类文章。那么,针对这些在生活中没有出现过的情景而言,怎样才能够让生活与情感经验都比较贫乏的小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体验呢?首先,教师应当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文字渲染和情感铺垫将学生带入接下来的写作氛围里,不断引导他们在写作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让自己解析出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尽可能具有逻辑性;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同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沟通,帮助孩子们成功跨越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让他们的想象力如同生长出了翅膀一般可以随心所欲地飞翔,从而创作出一篇篇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此种方式更加适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兴趣和喜好,就可以让他们很快进入想象情境之中。
3. 培养学生的言语成就感
在很多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认识中,他们觉得小孩子的成就感是相对较弱的。但实则不然,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自己被人所关注的,当他们的作品有了读者以后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好评。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发表文章的机会,例如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文章作品在班级上朗读,在班级的板报上发表,参加校内评奖以及送到正式的杂志社刊登等等。只有让孩子们的成就感得到应有的满足,才能促使他们朝着更高的平台所努力和成长。
4. 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量的提高永远是两条共同前行的轨道,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写作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输出,那么阅读则是为生命提供营养和血液的必要基础支持。
(1)“随笔化写作”教材资料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每位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言谈举止,同时还要保留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在当前的写作教材中,几乎所有课程都没有涉及“阅读其他同学的作品”或是“拜读老师的作品”等板块内容,从而让很多教师和学生本身都对阅读和欣赏有了一些忽略。为此,在日后的教学课程中,教育者应当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充分感受他人文字与自己文字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日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2)语文课本资源的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当从根本上凸显出“表现本位”的课程理念,通过增加课内阅读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参考经验。语文教师应当将所有写作活动都归入提升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范畴当中,将课本资料中的写作重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言语美”的作品来进行阅读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起明确的写作志向和学习目标。
摘要:针对“随笔化写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强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开发课堂资源,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培养学生的言语成就感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等,以期能够给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随笔化写作,课堂资源,阅读量
参考文献
[1]姚淑琪.“随笔化写作”引入作文教学[J].教育旬刊,2014(8).
[2]赵慧.关于随笔化写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研天地,2015(11).
关键词:随笔化写作;课堂资源;阅读量
一、“随笔化写作”理念
简单解释,“随笔化写作”所指的就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写作教学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加入学习写作的队伍中。随笔其实是散文体裁中的一个小分支,它不仅字数较少,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非常的灵活和自由。写作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变化而写出一些抒情文字,同时也能够在经历某一件事情以后记录下对事件的评论与心得。“随笔化写作”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不必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段中完成多少字数的写作任务,而是让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感觉”来进行写作即可,无论是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在课后的业余时间,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写下自己所感悟的文字。长此以往,学生会在这种零压力且无负担的状态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从根本上达到提高小学写作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二、“随笔化写作”的教学措施
1.开发课堂资源
喜欢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则更是让小学生所喜欢和青睐的,为此,教师应当学会投学生所好,让他们可以在玩乐的状态中更好地掌握写作知识。例如,“击鼓传花”“狼来了”“魔法变身”以及“纸飞机大战”等充满童趣的游戏都会将孩子的神经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完全忘却了传统作文课堂中的“清规戒律”,而且还会对作文学习抱有更高的期待感和积极性。在这些游戏元素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实行接下来的“随笔化写作”,让孩子们将在游戏当中感受到的心情记录下来,让整个写作过程都尽可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2.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课程中,写作灵感一般来源于两个渠道,第一种是在生活中可以触碰到和看到的真实经历,例如纪实类文章;而另一种则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与渲染能力所创作出来的,例如童话类文章。那么,针对这些在生活中没有出现过的情景而言,怎样才能够让生活与情感经验都比较贫乏的小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体验呢?首先,教师应当全面且深入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文字渲染和情感铺垫将学生带入接下来的写作氛围里,不断引导他们在写作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
且让自己解析出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尽可能具有逻辑性;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同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沟通,帮助孩子们成功跨越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让他们的想象力如同生长出了翅膀一般可以随心所欲地飞翔,从而创作出一篇篇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此种方式更加适用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只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孩子们的兴趣和喜好,就可以让他们很快进入想象情境之中。
3.培养学生的言语成就感
在很多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认识中,他们觉得小孩子的成就感是相对较弱的。但实则不然,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自己被人所关注的,当他们的作品有了读者以后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希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好评。基于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发表文章的机会,例如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文章作品在班级上朗读,在班级的板报上发表,参加校内评奖以及送到正式的杂志社刊登等等。只有让孩子们的成就感得到应有的满足,才能促使他们朝着更高的平台所努力和成长。
4.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高与阅读量的提高永远是两条共同前行的轨道,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写作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输出,那么阅读则是为生命提供营养和血液的必要基础支持。
(1)“随笔化写作”教材资料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每位学生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个体,不仅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言谈举止,同时还要保留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在当前的写作教材中,几乎所有课程都没有涉及“阅读其他同学的作品”或是“拜读老师的作品”等板块内容,从而让很多教师和学生本身都对阅读和欣赏有了一些忽略。为此,在日后的教学课程中,教育者应当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充分感受他人文字与自己文字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日后随笔化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2)语文课本资源的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当从根本上凸显出“表现本位”的课程理念,通过增加课内阅读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参考经验。语文教师应当将所有写作活动都归入提升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范畴当中,将课本资料中的写作重点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言语美”的作品来进行阅读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起明确的写作志向和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淑琪.“随笔化写作”引入作文教学[J].教育旬刊,2014(8).
[2]赵慧.关于随笔化写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研天地,2015(11).
[3]陈凤荣.我的随笔化写作追求与理想[J].当代教育科学,2011(8).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女郎遇见织女留下一场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中可放眼望去的美丽神话。
项羽遇见乌江亭,寒威侵衣,雄断挥刀自刎。
杨玉环遇见唐玄宗,留下千古一帝和绝代佳人的爱恨情仇。
伯牙遇见钟子期,奏响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高山流水。
我渴望生活中遇见不同的人和事。我知道他们在等着我,等我去读、去拍岸、去见识、去了解。微风与斜阳,寒霜与落叶,红樱与苦菊,他们等着,在时间的长河中行走—等待相遇。
我们在23班相遇,吵吵闹闹度过了一个学期。还记得早晨匆匆忙忙穿上校服冲进教学楼你们慌张的样子;还记得开开心心组团去接水的样子;还记得上课集体打瞌睡的你们;还记得早读晚自习吵吵闹闹的你们。也许突然记起昨天的习题还没写完,也许明早一定早起吃早点,坐在教室里的是一副不管慷慨死活就义的模样。现在的你们肯定都在和寒假作业疯狂赛跑吧!伙伴们!再有不久我们也要迈进高考的大门了!时间如流沙过得很快,所以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里就让我们与书为友将知识塞满我们的背包一起向着我们美好的人生前进吧!
作者:李欣桐
迈着轻快的步伐,进出小区。车辆时不时地经过,早上的空气似是纯真的娃娃。小区栅栏外面郁郁葱葱的植物,那一枝枝刚出的鲜嫩的芽儿,似一个个刚出生的婴儿般。
来来往往的车流中,每个开车的人都不一样。像大多数人,他们接着电话,看着一秒一秒的过去,还看着“飞车”,还有的年过半百的老夫妇,一起拿着钓鱼竿,开心地互看对方,在湖畔度过美好时光。更有的“妈、爸,我在这很好,不用担心”。上进的年轻人,每日努力打拼来回报每日担心他们的亲人。
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孩子们越来越多了,这些新时代祖国的“花朵”正在一点一点长大,娃娃的哭声也是随处都可以听见,而母亲们也越来越忙了。
我们做的是追求品质生活,不追求随波逐流的混日子。
熙攘的早晨是一天另一个自己的起点。
在骄阳似火的八月,我认识了一位带给我激情燃烧的“朋友”——“非洲鼓”,一个可以动员全身的运动细胞击打出欢快节奏的“非洲鼓”,一个随身携带,席地而坐,便可徒手拍打的“非洲鼓”,一个赋予音乐律动,节拍明快,可以边歌边舞边击打节奏的“非洲鼓”……总之,是一个盈满快乐元素的“非洲鼓”……
8月上旬的一晚,广西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里,来自美国的四个演员(3男1女),一台架子鼓,一把吉他,一个唱,一个跳,台上横向排列整齐的非洲鼓,布满舞台宽度,足有80个之多,演员时不时地去快速拍打……就这样,四个演员一台戏,走到哪演到哪,用歌声,用鼓声,以优美的肢体动作,以满腔的热忱,演绎和表达音乐悠扬、舒缓的魅力,表达音乐激荡、高亢的魅力,表达音乐欢腾、热烈的魅力,表达音乐轻快、明朗的魅力……观众一人一个非洲鼓,能不随着欢快的节奏,自由拍打吗?
台上演员由内而外透发出激进、灵动的正能量,犹如伫立海边的棕榈和椰林,巍然凛凛,拥抱着银滩彩霞;犹如春风化雨般温润,带着缕缕清香,又款款深情;犹如雨后彩虹,把那纯洁,火热的爱撒向大地。从始至终,都是情绪高昂,热血奔涌,让人情不自禁,让人如醉如痴。一会儿有特殊的服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一会儿用急促的鼓声“过电”似的叩击着观众的心扉,一会儿表演“翻筋斗”,高难度“双人托举”等,运用肢体的美感与音乐的碰触完美契合,一会儿交替挥动单手,以音乐故事的形式,演绎朗朗上口的童谣,帮助现场小观众快速理解和掌握英文单词。全场鼓声阵阵,歌声阵阵,掌声阵阵,人气爆棚啦!
置身其中,我在想,观众怎么都有强烈的表演欲啊?是一流而轻松的环境所致?是音乐的力度,节拍,节奏并用的熏陶?是在音乐中唱、跳、舞、演的“快乐”的感染?
楷瑞、惟孜的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台上,跟上欢快的节奏,双手拍打呀,身子上下跳啊,左右晃啊,手在交替挥动啊……我则抬着臂膀,用力击打,身体自然放松,脖子、头部、肩颈自如地扭摆起来,脚尖自如地合着节拍点地。咦,这是活动肩颈,活动全身的一项运动呢,身体内不善于动弹的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哎!
女儿说,今天我们提前进场,音乐厅里满场都是非洲鼓呢,先去感受一下。大约提前了十来分钟入场。
哇,已经坐定了好些观众,可能跟我的心情一样,要提前感受非洲鼓“坐镇”音乐厅的感受吧。每个座位上都是非洲鼓呢,一排排圆弧形座位上,立着一排排漂亮的非洲鼓,忒震撼了!
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隆重的场面,差点惊叫出声。就凭这些琳琅满目的非洲鼓,就气场十足哎,我便仔细观察,拍照存念。
非洲鼓身高40厘米,上半身略粗,外观一律是喜庆的深红色——猪肝色,也像家具漆上生漆的暗红色,外用黑色粗尼龙绳呈现竖条编织,起到保护作用,还在上半部用黑色尼龙绳编织了提手,便于携带时抓握。
鼓的下部略细,颜色可谓是五彩缤纷,花色图案鲜艳夺目。好像没有两款花纹相同的鼓呢。有的像云南、广西等地少数民族漂亮服饰上的花纹或花边,有的像大象等动物的身形。
拍打时,双腿夹住鼓的中段凹槽处,即成为上、下半部分界线的地方,徒手击打紧绷的白色羊皮,沉浑,厚重,有穿透力的音效,便通过圆柱形底部的空心传出……
台上一直在欢快的说唱和舞动,时不时地交替上扬着臂膀,随着节奏有力地摆动,台下鼓声“咚咚”响,观众光着臂膀缓缓挥动,像成熟的麦穗迎风招展,一浪一浪。
演员欢快地说唱,什么《非洲丛林大探险》音乐故事——月亮下的非洲象啦,什么 《神秘埃及之旅》手语音乐——沙漠里的骆驼啦,什么《德国音乐之乡》童谣——从欢乐颂到摇滚知更鸟啦,什么 《澳大利亚动物大邂逅》童谣——笑翠鸟啦,什么 《美国摇滚世界》童谣——大家跟我一起来啦,等等。虽然听不清,也听不懂在说啥,在唱啥,但无疑都是快乐的表达,正所谓“音乐无国界”。给大人和孩子们上了一堂感悟快乐,感悟“节奏”的音乐启蒙课。
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打击乐欢快的节奏之美,不同手势变换的形象之美,透过肢体到音乐的律动之美,以期透过音乐节拍与鼓点节奏打击训练,提高孩子们的协调能力,感知节奏的力度,即音乐的力度之妙趣。
从始至终,演员仪态优雅如歌,自由奔放如歌,爽朗酣畅如歌,观众的每根神经在跳跃,观众的血液在奔流,观众的身心在舞蹈,这是一场“节奏总动员”的美丽冲撞,撼人心魄的冲撞。
当巍巍的天安门城楼、“CHINA”5个醒目的字母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夹杂着欢呼声,尖叫声,响彻在整个音乐大厅……
记得在进场检票之前,我们在检票处的资料架上浏览相关宣传资料,惟孜一眼就瞅见了最下面一排《打开艺术之门》一书,因上下夹得很紧,她猫腰掏了一会儿才取出,一直揣在手里翻翻,回家时,我帮她放在包里。刚进门,惟孜就问:“我的书呢?”“在我这儿!” “在我这儿!”惟孜接过书本,嚷着:“妈妈,跟我‘讲书’撒!”真是一个爱学,爱问,爱书,惜书的“小同学”!
这四个人的组合“野心”大着呢,他们要环游世界!世界各国、各地的舞台,他们都要走一遭,有气魄!
那么,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写好随笔呢?也许我们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趁热打铁, 批改及时。
初中学生虽然热情较高, 但缺乏耐力, 很难持之以恒。如果放任学生的随笔写作, 而对他们的文章不及时批改, 学生势必由新鲜而厌倦, 最后中断写作。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批改和检查学生的随笔应该及时, 批改速度要快, 评讲要及时 (每次可以细看10本, 其余浏览, 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一切任务) 。自从设立随笔作业后, 我可就忙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学生交上的文章必须在当天解答、批改。每次改完几十本随笔, 有时甚至要带回家改至深更半夜。可是虽然很累, 但我知道我的身后有几十颗期盼的心在等待着我, 那一刻我忽然有了很大的动力了。
二、循序渐进, 坚持到底。
坚持写随笔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意志的培养, 不管生活的节奏如何紧张, 都不应当中断,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多则千言万语, 少则三言两语, 而且生活节奏越是紧张, 往往越是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青春时光, 越蕴含丰富的随笔素材, 越是应该书写的人生画卷。写随笔和做其他事一样, 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开始要求过高, 学生一下子会难以接受。因此, 我在指导学生写随笔时, 一般分三个阶段要求学生。
(1) 起始阶段:从文章的内容、字数的多少、表达方式的选择等等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号召学生各显神通。
(2) 训练阶段:要求学生每篇随笔要有题目, 要围绕一个主题写作。同时还对随笔的字数、书写质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能达到要求的随笔不能算一篇随笔。
(3) 进步阶段:这里主要指随笔的质量而言。对学生随笔采取交换阅读、抽签公开阅读 (经学生本人同意) 等形式督促学生提高随笔的质量, 从语言是否形象生动, 感情是否真实, 结构是否完整等方面去衡量随笔的优劣, 激发学生的质量意识。
三、心语交流, 增进情感。
以往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评语大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告诉学生开头怎样写, 结尾怎样呼应, 中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 如何抒情如何议论等等, 那样的评语学生很少看, 甚至根本不看。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真诚的和学生交流。有人曾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两个不同战壕里的敌人, 但我觉得有必要推翻这个结论, 我觉得我和学生之间更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朋友, 如果师生之间是敌人, 那么是无法交流沟通的, 更不可能让学生相信我, 信任我, 我们的随笔是写不下去的。
同时我们知道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 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很少被允许去图书馆、阅览室, 更没有时间去听广播, 看电视。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即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他们很少去感受自然, 去体验社会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 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文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缺少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及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情感是教不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 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 在课堂上,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 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 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批改学生随笔写评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近年来, 我改写心语, 效果比以前要好得多。用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 它本因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而心语不同, 它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 既培养了学生写对比的兴趣, 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 而且“百读不厌”。心语的内容可以是:
(1) 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2) 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3) 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
(4) 暗示随笔中的某些不足;
(5) 倾吐烦恼, 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 进而亲近你。也许正是一次又一次心语的交流, 我们师生都非常盼望教随笔上随笔课的日子。
四、定期评比, 鼓励提高。
对学生来说, 随笔的评比既能增强其对随笔写作的积极性, 还可激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随笔的质量。随笔的评比可以两周一小评, 期中、期末大评大比, 对优胜者不仅大力表扬, 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于其中的佳作我们专门在两个班级之间的墙上设置了“佳作园地”, 可以使同学们及时欣赏到美文, 也激励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随笔这也许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良好的方式。事实上, 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了, 也自然懂得更深层次地感悟生活了。在这样的活动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 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 更进一步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无疑为他们作文素材的积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自由个性的抒发。有利于他们随心所欲地谱写妙文, 那么就让这篇篇随笔来迈出我们的漫漫写作之路吧!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高耗低效, 学生怕写作文, 写作兴趣低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 被束缚了手脚, 因此作文大多缺乏创新意识, 没有个性的张扬;作为语文老师笔者认为写作之路, 随笔起步。
关键词:写作,随笔
参考文献
[1]《万国之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生活观察 课外阅读 课内写作 课外练笔
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只重课内写作,认为它是硬任务,而轻视英语的课外随笔,以为它是软任务。因此,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课外练笔”的意义,把它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过程,扎扎实实地抓,不再作为附庸和装饰,从而实现写作教学“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想。本文重点谈随笔功用和写作指导两个问题。
一、对随笔功用的再认识
写随笔是一种释放。释放是自己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通俗地说,随笔能够满足人们的表现欲望。正因为如此,学生将随笔视为朋友,有人写道:“随笔已成为我一个十分重要的朋友。我总是把自己的心情讲给它听,而它是天底下最耐心的听众,总是默默地和我一起分享幸福,承担痛苦。它不会嫌我烦,笑我傻,它会陪我共同度过难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从学生的随笔中感受到鲜活的思想和跳动的生命。
写随笔是一项生活内容。调查表明,就目前来说,决定英语学习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学习英语不仅靠课内,而且还要靠广泛的课外阅读、积极的生活观察和经常性的课外练笔。确实如此,随笔是联系课外阅读、生活观察和课外练笔三者的最好方式。它变枯燥为活泼,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有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增加积累,增厚底蕴,随笔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写随笔是一项工具练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人与人交流和交际的必不可缺的工具。不善于使用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英语也是如此,工具之运用贵在熟能生巧,贵在得心应手。还是叶老说得好:“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引导学生写作随笔,在班级内营造浓厚的随笔写作氛围,通过随笔写作、随笔欣赏、课外阅读来提高写作工具运用的熟练程度,师生都感到比课堂写作效果要好得多。
写随笔是参加中、高考的准备。从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看,作文文体不限。将中、高考作文与随笔放在一起比较,其基础等级要求为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规范,这些可以视为对随笔的一般要求;而发展等级要求的深刻透彻、生动形象、富于文采、有创新,则可以作为对平时随笔写作的各类题材、体裁的特殊要求。从学生随笔中可发现,几乎每一周学生随笔都有一个或几个焦点话题,或是学校班级活动,或是国际国内时事;同一话题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或议论或记叙或抒情。议论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其本质,揭示发展的根本原因,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记叙能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抒情能用词生动、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较多地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文句有意蕴。而且,随笔中的佳作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构思精巧,推理或想像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富有个性特征,这些自然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努力效仿的榜样。因此可以说,随笔写作的话题性与中、高考作文的话题性是一致的,随笔写作是中、高考作文的最好准备。
二、随笔的写作指导
怎么样能使随笔吸引学子的目光?有三点是我们值得去关注的:倡导真实的写作,用真情写评语,精心安排随笔欣赏。
倡导真实的写作。作者为需要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为表达思想而写作。真实的写作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吐、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也因为如此,我允许学生保留一定的随笔隐私权,至少不应在同学间搞互评互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笔写作强调学生做三方面的积累:思想认识和情感的积蓄、语言的积蓄、生活的积蓄。随笔写作,应极力反对教师对学生就写作结构等作过细的舍本逐末的指导。我们的随笔指导也应该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悟着手,培养新时代学生的灵气、悟性。
提倡写“自由作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观察,练笔要放得开,搞得活,使他们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写作小天地,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是叶老说的“在生活上真有受用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去写,提倡自由表达。
用真情写评语。随笔每周一交,学生特别在意教师的简短评语。评语对学生的随笔写作有导向作用,你提倡“自由作文”,要求学生真实地写作,你主张写作是一种从内到外的倾吐,反对在结构等方面作过细的舍本逐末的指导,那么你的评语就得实践你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愁、齐盼望,那么你就应该用真情来写评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随笔写作毕竟也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为调动和维持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激励手段的运用不可或缺。激励手段除欣赏随笔外,还包括出版《随笔专刊》,推荐到学校文学社刊发表,推荐优秀随笔给各级报刊或参加英文比赛。这些就是对学生随笔写作的最高奖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教育碎思》
重阳思乡
深秋来了,凉凉的秋意伴随着秋雨透露出丝丝的悲凉,秋风瑟瑟,落叶纷纷。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车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漫上心头。又逢重阳节,以往的重阳节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人深深的思念着家乡,从工作后,才真正意义上的远离了家乡故土,成为了一名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家,成为心底深切的期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回想起儿时学过的古诗名句,虽然能背得熟记于心,也能明白诗中的文辞大意,但也只是囫囵而背,哪能体会出诗人那一刻的惆怅心境啊。故乡秋意应该更浓一些吧,这时候故乡的秋叶或许早已被凛冽的海风凋零尽了,故乡的春夏景色最美,秋冬的风也最袭人,心中惦念的是故乡的亲人、是越见年迈的双亲。
我思念的故乡,当我凝视窗外迷茫飘渺的雨丝,听着优美、动人的乐曲,我的心被带回到你的身边。我的思绪飘向那童年美好的回忆,飘向那故乡的欢声笑语。静静地望着窗外,心灵深处越发的平静,心中泛起丝丝的暖意。
我思念着的故乡,如果我的心是故乡放飞的一只信鸽,那我温暖的窝一定是你----我的.故乡。秋色如水,春光明媚,冬夜里的星空,夏日里的炽热,都是我深深的思念。故乡的一棵树、一片土、一朵云、一阵风、一滴雨、都在我的眼前浮现,“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呦,别再四处漂泊”,我仿佛听到了故乡那亲切的召唤,思念如风一般飘向远方。
一九三六年的大半年,我们的日子是在忧喜交错之中度过的。父亲的健康状况起伏很大,体力消耗得很多。因此,家里的气氛总与父亲的健康息息相关。
每天清晨,我穿好衣服去上学。按照过去惯例,父亲深夜写作睡得很晚。今年以来,因为他不断生病,母亲就叮嘱我,进出要小声,切勿闹出声响,以免影响他休息。
遵照母亲的嘱咐,每天我从三楼下来总是蹑手蹑脚,不敢大声说话。父亲的房门一般不关,我钻进卧室,侧耳倾听他的鼻息声。父亲睡在床外侧,床头凳子上有一个瓷杯,水中浸着他的假牙。瓷杯旁边放着香烟、火柴和烟缸,还有象牙烟嘴。我自知对他的健康帮不了什么,但总想尽点微力,让他一展容颜,也算是一点安慰。于是轻轻地从烟盒里抽出一支香烟,细心地插进被熏得又焦又黄的烟嘴里面,放在他醒来以后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悄然离去。这些动作十分轻捷,没有一点声响。也不敢像过去那样每当出门,总要大声说一声“爸爸再见”。中午吃饭的时候,总盼望父亲对自己安装香烟的“功劳”夸奖一句。不料,父亲往往故意不提。我忍不住,便迂回曲折地询问一句:“今朝烟嘴里有啥末事?”父亲听后,微微一笑,便说: “小乖姑,香烟是你装的吧。”听到这句话,我觉得比什么奖赏都贵重,心里乐滋滋的,饭也吃得更香了,父亲和母亲也都相视一笑,借此全家人暂离愁城。
然而父亲的疾病却是日渐加重了。来访的客人不能一一会见,只得由母亲耐心解释和转达意见。每当病情稍有好转,就有萧军、萧红两人来访。这时候父亲也总是下楼,和他们一边交谈,一边参观萧红的做饭手艺,包饺子和做“合子”(馅饼)这些十分拿手的北方饭食,一眨眼工夫就热腾腾地上了桌,简直是“阿拉丁”神灯魔力的再现;尤其是她那葱花烙饼的技术更绝,雪白的面层,夹以翠绿的葱末,外黄里嫩,又香又脆。这时候父亲也不禁要多吃一两口,并且赞不绝声,与萧军、萧红边吃边谈,有说有笑,以致压在大家心头的阴云似乎也扫去了不少。这时,我小小的心灵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常来,为我们带来热情,带来欢快。
自六月以后,父亲的疾病更令人担忧了。六月末的这一天,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追述说,自五日以后,“日渐委顿,终至艰于起坐,(日记)遂不复记。”连一向坚持的日记都不能记,可见他的病是相当严重了。
秋天来临,一片萧瑟。因为父亲日益病重,家里寂静得像医院一样。每天要测量体温,医生也不时前来注射(有时由护士代替)。我耳闻目睹的几乎大都是有关治病的事情,因此,心情更加晦暗。每次吃饭也没有过去的那种欢乐气氛了,父亲虽然还是下楼和我们一起吃饭,但吃得很少,有时提前上楼回他的房里去。陪客人同餐,也不能终席。所以大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越来越沉重的向我们袭来。我虽然不懂父亲病情的变化,也不懂什么叫做“死期”,但脑子里影影绰绰的感到它会产生巨大的不幸,而且与父亲的生命有关。只是希望它不要降临,离得越远越好。
有一天,父亲的呼吸比较费力。内山完造先生得知,就亲自带来一只长方形的匣子,上面连有一根电线可以接上电源。打开开关以后,只见匣子微微发出一种“滋滋营营”的声音,匣内闪出绿色的微光。过了一阵,便可闻到大雷雨之后空气中特有的一股气息——臭氧。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二日,父亲在日记中写道:“夜内山君来,并持来阿纯发生机一具。”说的便是这件事。使用它的目的,是为了使呼吸舒畅一点,但试用了几次,似乎没有明显的疗效。不久,内山先生也就派人取回去了。
说来也许奇怪,父亲去世前两天,我下午放学回家,突然耳朵里听到遥远空中有人对我说:“你爸爸要死啦!”这句话非常清晰,我大为惊讶,急忙环顾四周,附近并没有什么人。但这句话却异常鲜明地送入我的耳鼓。一个七岁的人就产生幻听,而且在此后这么多年再也不曾发生过,这真是一个不解之谜。姑且写下,以供研究。当时我快步回家,走上三楼,把这件事告诉许妈。许妈斥我:“瞎三话四,哪里会有这种事。”
但是不幸终于来临了。这年的十月十九日清晨,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轻轻响了,许妈来到三楼,低声说:“弟弟,今朝你不要上学去了。”我急忙问为什么。只见许妈眼睛发红,但却强抑着泪水,迟缓地对我说:“爸爸呒没了,依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意识到,这不幸的一天,终于降临了。
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促地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但房间的空气十分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母亲流着眼泪,赶过来拉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间也仿佛凝滞了,秒针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分一分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不一会,来了个日本女护士,她走到床前,很有经验地伏下身去,听听父亲的胸口,心脏是否跳动,等到确认心跳已经停止,她便伸开双手隔着棉被,用力振动父亲瘠瘦的胸膛,左右摇动,上下振动,想用振动方法,使他的心脏重新跳动。这一切,她做得那样专心,充满着必胜的信念,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我们也屏息等待,等待奇迹的出现。希望他只是暂时的昏迷,暂时的假死,忽然一下苏醒睁开眼睛。然而父亲终于没有苏醒,终于离开我们而去,再也不能慈爱地叫我“小乖姑”,不能用胡须来刺我的双颊了……
我的泪水顺着脸颊倾泄而下,连衣襟都湿了。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在这茫茫无边的黑暗世界之中,就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了。我那一向无所忧虑的幼小心灵突然变了,感到应该和母亲共同分担些什么,生活、悲哀,一切一切。母亲拥着我说:“现在你爸爸没有了,我们两人相依为命。”我越加紧贴母亲的怀抱,想要融进她温暖的胸膛里去。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些人,有录制电影的,有拍摄遗照的……室内开始杂乱起来,不似刚才那样寂静了。
这时来了一位日本塑像家,叫奥田杏花,他走近父亲的床前,伏身打开一只箱子,从瓶子里挖出黄色粘厚的凡士林油膏,涂在父亲面颊上,先从额头涂起,仔细地往下,慢慢擦匀,再用调好的白色石膏糊,用手指和刮刀一层层地搽匀,间或薄敷细纱布,直到呈平整的半圆形状。等待了半个钟头,奥田先生托着面具边缘,慢慢向上提起,终于面具脱离了。我看到面具上粘脱十几根父亲的眉毛和胡子,心里一阵异样的揪疼,想冲上去责问几句,身子却动不了,母亲拥着我。她没有作声,我又说什么呢!奥田先生对面膜的胎具很满意,转头和内山完造先生讲了几句,就离开了。
七八点钟以后,前来吊唁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但大家的动作仍然很轻,只是默默的哀悼。忽然,我听到楼梯咚咚,一阵猛响,我来不及猜想,声到人随,只见一个大汉,没有犹豫,没有停歇,没有客套和应酬,直扑父亲床前,跪倒在地,像一头狮子一样石破天惊般地号啕大哭。他伏在父亲胸前好久没有起身,头上的帽子,沿着父亲的身体急速滚动,一直滚到床边,这些他都顾不上,只是从肺腑深处旁若无人地发出了悲痛的呼号。我从充满泪水的眼帘之中望去,看出是萧军。这位重友谊的关东大汉,前不几天还在和父亲一起谈笑盘桓,为父亲消愁解闷呢!而今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父亲的感情了。我不记得这种情景持续了多久,也记不得是谁扶他起来,劝住他哭泣的。但这最后诀别的一幕,从此在我脑海中凝结,虽然时光像流水一般逝去,始终难以忘怀。
关于父亲的突然亡故,后来据日本友人鹿地亘回忆,前一天,父亲曾步行到他寓所访谈,离去已是傍晚,那时天气转冷,以致当晚就气喘不止,并不断加重,引发气胸,仅半天就告别人世。鹿地亘也就成了父亲最后一位访问过的朋友。
回头再说石膏面膜的事。当时面膜翻注一具,交由我们留作纪念。它上面粘有父亲七根胡子,但已不是父亲生时的模样了,脸庞显得狭瘦,两腮凹缩,我想那是奥田杏花翻模时全副假牙没有装入之故,以致腮部下陷的吧。但不管怎样,它是极其珍贵的。五十年代,上海鲁迅纪念馆落成,我们将这副面膜捐献给他们,现在作为一级文物保存着。
一九九九年,上海鲁迅纪念馆重建。在新馆落成典礼上,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同志和我一起商量,认为胡子里有父亲的DNA,或许若干年以后会有科学研究价值,应该以特殊的手段专门保存。这当然是好事,作为鲁迅后人,我十分感激和欣慰。
但是此前,我也曾遇到过令人愤慨的事。那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未,北京美术馆对面有一家工艺品商店,竟在出售父亲的“再”复制面膜。它在白色的石膏成品上喷涂了墨绿色,手感分量不重。我买了一具,回到家里稍加研究,发现它没有制作单位,也无任何别的标志,可以判断它是从某一石膏面膜上复制的,而不似“再创造”。我经过多方打听,始终找不到它的出处。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如果奥田杏花先生归国时不能多带行李,把这具“原始”阴模留给了谁,这位“保存者”在“文革”后期“生产”了这些“产品”出售,以救穷急,这倒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它出于某位艺术家的“创作”,那么我不禁要问:拿一个死者的原始面膜翻制赚钱,你的基本道德在哪里?何况这是鲁迅,人们心目中的伟人啊!我祈愿这种亵渎先辈的事,只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才发生。
一个长埋于心底的谜
关于父亲的死,历来的回忆文章多有涉及,说法小异大同,几乎已成定论。但在我母亲许广平和叔叔周建人的心头,始终存有一团排解不去的迷雾。到了一九四九年七月,那时北京虽已解放,新中国尚未成立,建人叔叔即致信母亲要“查究”此事。这封信至今保存完好,全文如下:
许先生惠鉴:
前日来信已如期收到,看后即交予马先生了。马先生屡电催,您究拟何时返平?鲁迅死时,上海即有人怀疑于为须藤医生所谋害或者延误。记得您告诉我说:老医生的治疗经过报告与实际治疗不符,这也是疑案之一。此种疑案,至今存在。今您既在沪,是否可以探查一下,老医生①是否在沪?今上海已解放,已可以无顾忌地查究一下了。不知您以为何如?草此布达,敬祝
健康
弟 建人启 七月十四日
到了同年十月,叔叔更在《人民日报》著文,对须藤医生的诊疗公开表示质疑。后来听说日本医学界有位泉彪之助先生,曾为此专程到上海鲁迅纪念馆来查阅过有关资料,最后似乎做了支持须藤医生的结论。但这仍不能排除二老的怀疑。一直到晚年,母亲和叔叔仍不止一次地向我谈起此事,叔叔甚至在病重之际,还难释于怀。如今我也垂垂老矣,因此觉得有责任重提这桩公案,将自己之所知公诸于众。至于真相究竟如何,我也无从下结论,只能留待研究者辨析了。
建人叔叔是这样对我说的,父亲临死前,确实肺病极重,美国友人史沫特莱特请一位美国肺科专家邓(DUNN)医生来会诊。孙夫人宋庆龄也在这里起了帮助作用。邓医生检查之后对我们说:病人的肋膜里边积水,要马上抽掉,热度就会退下来,胃口随之就会开,东西能吃得下去,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加。如果现在就开始治疗、休养,至少可活十年;如果不这样做,不出半年就死。治疗方法极简单,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做。你们商量一下,找一个中国医生,让他来找我,我会告诉他治疗方案,只要照我说的去做就行,无须我亲自治疗。提到是否要拍“X”光片,邓医生说:“经我检查,与拍片子一样。”讲得十分把握。邓医生的诊断是结核性肋膜炎,而须藤医生则一口否定。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承认,才抽积水。我相信叔叔说的话,因为现在我也知道,这种诊断连一般医科高年级学生都能通过听诊得出的,而不应当被误诊。况且须藤医生已为父亲看病多年,更不该搞错。
叔叔接着说:上边这些话,是你爸爸妈妈亲自讲给我听的。那时我还通过冯雪峰的妻子,也同冯(雪峰)先生谈过②,但他仍赞成老医生继续看下去,这样邓医生的建议就被搁置起来。孰料邓医生的诊断颇为准确,十月份父亲就去世了,距他的会诊,恰好半年。父亲死后,须藤写了一张治疗经过,使用的药物等等,你母亲经常提起这份报告,说这不符合当时治疗的实际情况。诊断报告的前段,讲鲁迅怎么怎么刚强一类空话,后段讲述用药,把诊断肋膜积水的时间提前了。这种倒填治疗时间的做法,非常可疑。记得须藤医生曾代表日本方面邀请鲁迅到日本去治疗,遭到鲁迅断然拒绝,说:“日本我是不去的!”是否由此而引起日本某个方面做出什么决定呢?再联系到鲁迅病重时,迫不及待地要搬到法租界住,甚至对我讲,你寻妥看过即可,这里边更大有值得怀疑之处。也许鲁迅有了什么预感,但理由始终不曾透露。我为租屋还代刻了一个化名图章。这件事距他逝世很近,由于病情发展很快,终于没有搬成。
须藤医生在我父亲去世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当时以为,也许是我们迁往法租界之故吧。但到了解放后,我母亲几次东渡访问日本,在进行友好活动的过程中,曾见到许多旧日的老朋友,里面也有为我家治过病的医生,都亲切相晤各叙别后的艰苦岁月。奇怪的是,其中却没有这位与我家的关系那么不同寻常的须藤医生,也没有听到谁人来传个话,问候几句。日本人向来重礼议,母亲访日又是媒体追踪报道的目标,他竟会毫不知情,什么表示也没有,这是不可思议的。只间接听说,他还活着,仍在行医,在一个远离繁华城市的偏僻小地方。难道他曾经诊治过的病人太多,真的遗忘了吗?一句话,他怎么会在那么多熟人里消失了呢?
叔叔又讲,鲁迅死后,你病了想找医生诊治,那时还没有离开虹口大陆新村;问内山完造先生该找哪位医生,内山讲了一句:“海婴的病,不要叫须藤医生看了吧!”那意思似乎是已经有一个让他治坏了,别让第二个再受害了。
商务印书馆一位叫赵平声的人曾在“一·二八”前讲过,须藤医生是日本“乌龙会”的副会长,这是个“在乡军人”团体,其性质是侵略中国的,所以这个医生不大靠得住。叔叔听了就对父亲讲,并建议现在中日关系紧张,还是谨慎些不找须藤医生吧。父亲当时犹豫了一下,说:“还是叫他看下去,大概不要紧吧。”
也许是多疑,还有一件事,母亲也对我说过多次。她对用药虽是外行,有一件事却一直耿耿于怀。她说,肺结核病在活动发展期,按常识是应当抑制它的的扩展。虽然那时还没有特效药,但总是有治疗的办法,例如注射“空气针”等。但是,须藤医生却使用了激素类针剂,表面上病人自我感觉畅快些,但促进了疾病的发展蔓延。这种针剂是日本产品,我国的医生并不熟悉,又时过几十年,要寻找了解当时日本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专家来鉴定恐怕是很难的了。我在此只是将母亲的疑问记录下来。
母亲还说,父亲临死前一天,病情颇为危急,呼吸局促,冷汗淋漓,十分痛苦。问须藤医生病情的发展,老医生说:“过了今天就好了。”母亲后悔地讲,我总往好转缓解的方面去想,不料这句话是双关语,我当时太天真了。到了凌晨,父亲终于心脏衰竭而亡故了。母亲当时的伤心悔恨,我想谁都能想象得出的。
综合以上事实,作为一个负有全责的、人命关天的抢救医生,须藤医生在这两天里采取了多少积极措施呢?这在母亲的回忆录里叙述得很清楚,不再重复。我还有进一步的疑问:父亲是肋间积水,去世前发生气胸,肺叶上缩压迫心脏,最终是心力衰竭而停止了呼吸。我当时站父亲床前,看到日本女护士,两手左右摇晃父亲的胸部,力图晃动胸中的心脏使它恢复跳动。这仅是“尽人事”而已,毫无效果的。使我怀疑的一点是:须藤似乎是故意在对父亲的病采取拖延行为,因为在那个时代,即使并不太重的病症,只要有需要,经济上又许可,送入医院治疗总是为病人家属所愿意的。须藤为什么没有提出这样的建议,而只让父亲捱在家里消极等死?
【写作随笔作文】推荐阅读:
世界-随笔写作10-03
父亲--随笔写作11-03
七夕-随笔写作12-05
《等风来》随笔写作06-03
奋斗的初三-随笔写作06-16
优秀的随笔写作:座位09-13
初三的天气-随笔写作11-24
随笔写作《世界以痛吻我》09-08
关于希望的随笔写作:扬起希望的风帆11-30
忠言随笔作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