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德育大纲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等职业德育大纲(推荐8篇)

中等职业德育大纲 篇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我部对2004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新修订的《大纲》在基本保持原《大纲》的框架体例、保留原《大纲》中行之有效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各地在实施《大纲》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作了必要的修改完善。新修订的《大纲》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新精神及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各地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各地要组织好新修订《大纲》的实施工作,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要组织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学习新修订《大纲》,做好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发挥好党团组织、妇联、关工委、社区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结合实际制订新修订《大纲》实施指导意见或工作计划。教育部将适时对新修订《大纲》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     1前言 2德育目标 3德育内容 4德育原则 5德育途径

1前言

编辑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各级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和督导评估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2德育目标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要求如下:

1.树立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

3.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意识,依法办事,待人友善。

4.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

5.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

6.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廉洁意识,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3德育内容

编辑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科学设置教育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2.中国精神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

3.道德品行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

4.法治知识教育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5.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

除以上各系列教育内容外,学校还要根据国家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4德育原则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原则。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3.知行统一原则。要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同时要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

5.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既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5德育途径

编辑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课程教学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和本质要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要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以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课程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工作要求,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中职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以及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以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组织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和德育工作。学生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学校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是组织班级管理和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主任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资源,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组织、职业指导、沟通协调工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共青团工作,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特别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团的基本知识,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入团。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青年、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加强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指导建立各类社团和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学校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要发挥德育功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学校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社团活动、校园安全、后勤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4.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凝练具有职教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结合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结合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宣传学习行业劳动模范、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等,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精神,增强就业创业信心。培育和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要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宣传队伍,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重点加强对校园网公告栏、留言板、贴吧等交互栏目的管理,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帮助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及时发现并主动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5.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把志愿服务纳入教育计划,要依托各类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馆等课外活动阵地,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特长,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厂矿企业等,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社区、做进家庭。大力组织学生向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学习。

6.职业指导

学校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全面渗透德育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心理辅导

学校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或援助,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设施。

8.家庭和社会

家庭和社会在德育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和改进家庭教育,促使家长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教育。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发动、协调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德育工作,建立完善学校与社会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德育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由学校工作评价和学生品德评定两方面组成。1.学校工作评价

各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教育实际情况,科学制订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深度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定期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德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规章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德育课开设情况及课程教学情况、党团组织和学生会工作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实训实习期间的德育工作情况等。学校实施本大纲的情况应作为考核校长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其他课程德育渗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职务聘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

评价与创建相结合。通过创建先进学校、文明班级和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班级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2.学生品德评定

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品德评定。学校要把学生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发挥品德评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引导作用。学校要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德育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体评定办法。对实训实习学生的品德评定应由学校和实训实习单位共同完成。

六、德育实施 1.组织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应有明确的机构负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结合本地区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际,制定本大纲实施细则,定期对本大纲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校长要把德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要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大纲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2.队伍建设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队伍选拔标准,优化队伍结构,制订班主任、德育课教师及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培养培训规划,切实采取措施解决德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功能互补的德育工作队伍。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选聘好班主任,每班应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可根据需要配备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学校绩效工资分配要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高级岗位聘任应向优秀班主任倾斜。要充分发挥学校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3.经费保障

德育经费要列入预算。学校德育经费包括德育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德育活动方面的经费。教学、管理经费包括德育课教学、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培训、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关教研室的业务条件建设和图书资料购置、德育科研经费等。日常德育活动经费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社会实践、大型德育活动以及表彰奖励等所需经费。要把德育活动场所、基地建设和德育设施、设备购置维修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并从基本建设费和设备费中给予保证。

4.德育科研

中等职业德育大纲 篇2

一、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对深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改革意义

虽然目前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诸多积极的探索, 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没有体现出来, 仍存在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另外, 产业变革、科技进步在改善职业教育环境的同时, 也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有优质的课程产品, 用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新修订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纲领之一, 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的可靠保障。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作为其中之一, 对深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一) 高度浓缩了机械大类教学改革经验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过程中, 我们在课程结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遵循教育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改革精神, 针对机械大类的各个专业进行分析, 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实际, 找出各细分专业所学机械基础课程的共性, 从课程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结构等全方位进行合理提炼, 并对教学的一般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

(二) 为实施中职教学计划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对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作了具体要求。国家统一制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对于机械大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实施, 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作为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在教学方法上的建议有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三) 形成了构建“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模板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 具有“三以一化”典型特征, 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体现了“行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修订后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不仅充分吸收原大纲的精髓, 而且还考虑到了机械行业企业的需求、技术的不断更新、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要求, 恰当地反映了机械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 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的变化

(二) 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主要特点

1. 强调共性, 兼顾个性

中职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涉及的专业面较广, 而且普遍对技能型人才的规范性要求较高。而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职业教育的课程需要有灵活的结构来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去主动适应社会不同的需求。中职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修订正是基于上述考虑, 以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发展为本, 在对机械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 瞄准课程目标, 寻找共性, 搭建机械类与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公共基础平台。其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组合, 从而得到不同的课程产品, 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2. 注重基础, 注意综合素养的塑造

机械基础课程支撑着后续专业技能课程, 它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1)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概而言之, 它定位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 并内化成基本职业素养, 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成长, 为其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显著特征是以就业导向, 这与普通教育具有根本区别。面向就业的中等职业教育, 旨在培养各行各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体现了职业技能要求, 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贴近, 突出实践教学, 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如“联轴器的安装与找正”、“减速器拆装与分析”等阶段性实习训练以及安排专用周进行综合实践, 特别突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纲中提到的“了解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知识”、“执行国家标准”等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 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必然推进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一) 推进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创新

按照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的要求, 机械基础教材必然会在编写理念上以生为本, “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在内容上对接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 “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 力求反映机械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 突出应用性与实用性;在体例设计上, 以现场工作过程为主线, 通过“项目”、“任务”、“活动”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让学习者在具体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另外, 有“多学时”和“少学时”之分的“一纲多本”, 可以更切合实际的满足不同需求。

毫无疑问, 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必然推进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创新, 而它的创新之处更能够成为机电大类亟待开发的其他专业教材的范本。

(二) 促使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创新

在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主张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新型教学活动中, 必然形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必然会改善以往的教学面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现实的、模拟的、虚拟现实的等不同情境中开展行动, 围绕某一具体工作任务 (如“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 而不断探究的实践过程。教师的活动侧重于结合具体教学环境进行“项目”方案设计以及实施,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开辟灵活开放的学习途径, 提高学习成效,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等多维教学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在具备项目课程特性的教学关系中, 会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三) 开辟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评价创新

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中首次提及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这与通常以书面考试成绩作出的单一评价有着本质区别。首先, 评价功能更加全面, 它既评学, 也评教, 对教学活动中的师生都起到诊断、反馈、促进和激励作用;其次,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充分肯定学习体验者———学生的发言权, 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总评结合起来;第三, 评价形式多样化, 提倡面谈、现场操作、工件制作、调查报告、成果演示等不同的方式, 即使是考试, 也强调以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 “注重学生爱护工具、节省原材料、节约能源、规范与安全操作和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

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既开放又合理的评价体系, 坚持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 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统一, 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和有创造性地发展。

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开始, 新修订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大纲与德育、文化基础课程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必将为改革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作为其中之一, 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在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指导与相应的标准, 也给出了可用于达成目标的策略与实现途径, 它在中职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新教学大纲的修订, 既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变化, 也更适应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其特点鲜明, 在教材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不仅明确了相应的标准, 也给出了可用于达成目标的策略与实现途径, 将在中职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课程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九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7) .

[3]郝雅梅, 栾学钢.解读中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7) .

[4]秦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 2005 (36) .

[5]董宏进, 马小雨.突出实践特色, 丰富教学内涵——浅谈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职业时空, 2009 (9) .

[6]邹俊舟, 徐远彬.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分析[J].中国商界, 2010 (3) .

[7][德]D·舒尔茨, 李其龙.联邦德国各州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编制[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6) .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新大纲 篇3

这次新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是以原大纲为基础,充分吸纳了原大纲的优点和经验,将两者整合、兼容、优化,使新大纲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制定数学课程的任务。修订的重点是根据课程目标来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突出数学能力要求,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降低难度,强化技能,突出应用。新大纲精选应用最广泛、并且能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调整被现代数学逐渐淡化的内容;删除繁杂的运算和缺少普适性的人为技巧,降低难度;突出专业学习及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适用的内容。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接近能让学生理解,达到在做中学、学生做的效果。将传统的能力要求整合为“三项技能要求”——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与“四项能力要求”——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要求更符合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状况,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在如下模块:①在基础模块中,删除命题、逻辑联结词、分段函数、反函数、余切、正割、余割、平移公式、正余弦定理、复数、三垂线定理、排列组合二项式等内容,增加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分类、分步计数原理内容;②职业模块中增加了以前职高课本中从无出现的内容如逻辑代数初步16学时的内容,学习二进制、逻辑函数、卡诺图和图解法化简逻辑式。增加了算法与程序框图16学时的内容,学习算法、条件判断、程序框图、数值计算与字符运算的案例框图表示等。增加了数据表格信息处理10学时的内容,主要学习数组、数据表格的运算,用软件处理表格、编制计划、关键路径法、横道图、网络图计划的调整与优化等。增加线性规划初步14学时,学习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用计算机软件解线性规划问题;③拓展模块学习的知识在以前课本中都有,只是从认知要求上让各学校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可开展拓展性知识讲座,如“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相关职业岗位上的应用”、“数学与文化”等专题知识讲座。

2.调整教学内容,培养个性发展。新大纲将原大纲的必修内容、选修内容调整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

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其内容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其内容确定的原则是突出共性教育。要学习作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各专业知识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生源现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职业模块是学习相关专业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其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淡化理性抽象思维、淡化数学技巧训练,突出基本技能和应用。要学习相应职业岗位中已被大量使用,或正在被推广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具有时代特征,且易被中职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进一步掌握职业技能所必备的数学知识。

职业模块不等同于专业课程。它是专业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其中的许多内容在旧大纲中都是必修内容。

拓展模块是任意选修模块,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它是由与职业岗位有关或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及学生的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构成。

三个模块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不同数学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增加了课程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对教学内容的要求用语表述上从两点出发,①认知要求分成三个层次,了解:指对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理解:指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以及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指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②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成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一定的步骤正确进行运算求解;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指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数据处理技能:指能按要求对数据(及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观察能力:指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空间想象能力:指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指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数学思维能力:指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会选择合适的模式。

3.实施多元化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新大纲坚持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评价的导向、激励的功能,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为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供了保证。考核与评价对数学的教与学都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核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和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重在诊断和指导,考核与评价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做教学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教学,是为了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的数学。

4.新大纲结构、体例比较灵活、规范,有较大的弹性和可操作性。新大纲采用模块式结构。其中基础模块是中职通用的必修内容,也是国家对合格的中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拓展、职业模块分别提供不同地区、专业选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新大纲体例中把课程教学目标单独列出,使课程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贯彻。

新大纲还对课时分配,教学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等方法提出了建议,使大纲不仅回答“为什么教”、“教什么”,也回答了“怎么教”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篇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 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 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 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 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当密切 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提到“以信 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开发、整合数字化资 源,为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交流信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的平台,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关教 学资源的占有是不相匹配的。教师拥有教学参考书等相关 资源(网络资源),而学生只有教材和练习册的资源。那 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有意或无意地以一种 “居高临下”的态势来引领学生。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学 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被动接受状态。而以网络为基础的 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介入,可以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资源利 用的不匹配(对等)现象。在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硬件 设施的平台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对对等地享有并利 用各种教学资源。世纪是信息技术向广深发

展、应用的时代,在原来信息化处 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基础 上,其应用硬件越来越小型化甚至 隐型化,出现了“可穿戴”的终端。在学校,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由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倍受宠 爱,年轻人对时尚、新潮的追捧,学 生的手机大都价值不菲,动辄几千 元,不少都是 iPhone、三星等名牌 高端机。90 后的学子生长在一个 物质空间与数字空间交错的世界,网络技术的使用,如博客、社交网 络及数字信息的混合,已融入他们 的生活中。[1] 但是学生用手机主要

干什么呢? 就现状而言,无外乎玩 游戏、上网、聊天、玩微博、网购等,有的在自习课时间也玩,甚至上课 也偷着玩,这自然对教学构成干 扰。教师往往看到学生玩手机都比 较反感,不少学校还专门制订了一 系列政策禁止或“规范”应用,但收 效甚微。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科 技的进步是难以阻挡的,洪流光堵 也是行不通的,最好是疏导。手机 主要有普通手机和智能手机两大

类,普通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智能手机更是功能强大,其实就是一部 微型的电脑。还有的学生带着 iPad平板电脑来学校。技术的发展是不 能阻止的,既然学生的手机禁止不 了,何不转变观念,把它看作一种 资源,看成一个个学生自带的、不 需要学校花钱购置的终端,看成学 校信息化装备系统的一部分。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 纲》指出,“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 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更新教学 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 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 势,合理应用多种媒体组合,为学 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 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 中,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 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当然,由于我国中职学生的现 状及其特点,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 解决,那就是学生的兴趣。中职学 生一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这种以课外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 环境下的学习就必须设计好,找好 切入点,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 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首 先,形式要灵活多样,富于新颖性,以吸引学生;其次,内容要难度适 中,并且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也 可以结合专业和线下学生比较喜 闻乐见的活动,比如学生艺术节、校庆、科技节、读书月等;第三,要 引入及时有效的评价机制,让积极 参与的学生有优越感、成就感,其 他的学生心向往之。例如,模仿游 戏闯关,可认定学生的级别,不同 的级别可享受不同的待遇,高级别 的学生可享受一些“特权”,也可评 出一些 “博客之星”、“写作之星” 等,树立一批良好的榜样。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是以语文教学模式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中

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教学的具有特定语文活动结构或教学程序,揭示

一定教学活动各环节、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在一定语文教学

思想上的教学策略或方法系统。

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和教师的一张嘴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依然沿袭

着重知识认知,轻情感调动和体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习惯于按照

“组织教学一检查复习一讲解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的程序安

排教学,在教学当中过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在学生中

学习的主体地位,“一言堂”的语文课堂屡见不鲜,没有根据适合中职

学生的特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

创造性,使语文课堂丧失了活力。职业学校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升学压 论中职语文的网络教学模式

力及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的硬性指标,教师业务压力不大没有想方设法

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缺乏应有的情感投

入,更忽视学生情感的调动和体验,忽略专业特点及与学生的情感交

流,致使这些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的学生仍然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

不理想。但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也全然不顾这种状态,依旧是照

讲不误,最终是老师辛辛苦苦,学生无所收获。因此许多学生课程成

绩不好,个别学生思想品质低下,甚至沾染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学生

基础较差而且参差不齐,许多教师认为讲多了讲深了学生接受不了,因而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课本基本内容的认识,这就使得语文教学这块

强大的育人基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只是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智能手机不仅仅能用来娱乐,它更是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传递、加工、储存、呈现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手机视为一种教学资源,视为学校信息化装备系统的一部分。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确定主

题,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辅导学生写出探究报告或将探究成果制成

电子作品,最后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与舞台,让学生发布自己的探究

成果。

具体做法如下:

(1)分别阅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司马迁的《史记》。

(2)阅读后,就两者写法、内容上的异同点,在学生讨论区中

发表你的观点。然后找到与你观点相似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

行下一步的研究。(教师确定研究主题)

(3)广泛阅览网络中介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司马迁的《史

记》的文章。

(4)分析这两者的异同点,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并把结论发布在论坛上。

(5)先对论坛中其他同学发表的结论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在论

坛中阐述你的观点。

(6)制作幻灯片,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你的观点。

(7)准备成果演示(一个学生主讲,一个学生做记录)。

①展示幻灯片。

②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及司马迁的《史记》异同点的简洁

概括。

③阐述观点及结论。

④成果演示时,可对其他同学的结论参与讨论。

论中职语文的网络教学模式

有了明确的探究主题后,利用网络广泛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制

出探究成果在班上作交流报告。

具体做法如下:

(1)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2)阅读后,将你对诗的理解在学生讨论区中发表出来(可

以从不同角度出发)。然后找到与你观点相似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3)广泛阅览网络中李清照早、晚期的作品。

(4)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对李清照早、晚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并把你的结论发布在论坛上。

(5)先对论坛中其他同学发表的结论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在

论坛中阐述你的观点。

(6)制作幻灯片,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反映出你的观点。

(7)准备成果演示(一个学生主讲,一个学生做记录)。

①展示幻灯片。

②对李清照早、晚期作品风格的简洁概括,重点放在你所选 的文章上面。

③阐述观点及结论。

④成果演示时,可对其他同学的结论参与讨论。

再如,在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时,学生质疑:司马光的《资

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写法、内容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两 个人人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等等。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会不断针

例如,在学生学习《古诗词五首》一课时,学生在自主赏析李

清照的《如梦令》时,发现背景介绍中特别指出此词是李清照早期

作品代表作,有学生就此提出质疑:李清照早期作品与晚期作品风

格有何不同呢?针对学生提问,教师指导学生成立探究学习小组,围绕“李清照早、晚期作品风格赏析”这一主题作探究学习。学生

论中职语文的网络教学模式

总结与反思:

自主探究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重视的是自

主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在学习当中,学生能

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的范围,最终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

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一个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

己学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网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单干与合作要密切结合;

②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阅、下载相关学习资料;

③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资源;

④指导写作小议论文的形式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技术问题;

⑤学生制定的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

中等职业德育大纲 篇5

本考试大纲依据教育部2009年1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2009年6月第1版)为参考教材,同时结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一、考试对象

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

二、考试主要内容

按照课文文体对教材进行归类、梳理,强化对课文的熟悉。考试主要内容的确定,原则上不兼容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4册)相同的部分,以利于中等职业学校考生享有对口升学资源。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的要求,确定所有专业共考基础模块、拓展模块教材所选必学篇目,分专业选考职业模块教材所选必学篇目。其比例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5∶2∶3。

共考内容(基础模块、拓展模块,共52篇): 记叙文部分:《我的母亲》、《好雪片片》、《卖白菜》、《我的空中楼阁》、《离太阳最近的树》、《像山那样思考》、《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合欢树》、《人生的境界》、《世间最美的坟墓》、《画里阴晴》、《胡同文化》、《废墟的召唤》、《过万重山漫想》、《内蒙访古》、《想北平》、《肖邦故园》、《古希腊的石头》18篇必学课文。

说明文部分:《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画与西洋画》2篇必学课文。

议论文部分:《读书人是幸福人》、《文艺随笔两篇》、《善良》、《科学是美丽的》、《文学的趣味》、《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获得教养的途径》、《米洛的维纳斯》8篇必学篇目。

小说部分:《哦,香雪》、《项链》、《荷花淀》、《永远的蝴蝶》、《士兵突击》、《边城》、《春之声》、《一个人的遭遇》8篇必学篇目。

应用文部分:《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简报》9篇必学篇目。

诗词部分:《爱情诗两首》、《静女》、《我爱这土地》、《将进酒》、《国殇》5篇必学篇目。

文言文部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六国论》2篇必学篇目。

分专业考内容(职业模块

财经、商贸及服务类,共11篇): 记叙文部分:《我与地坛》、《一张诊断书》、《再塑生命的人》3篇必学篇目。

议论文部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篇必学篇目。小说部分:《列车上的偶然相遇》1篇必学篇目。

应用文部分:《会议记录》、《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6篇必学篇目。

分专业考内容(职业模块

工科类,共10篇):

记叙文部分:《我很重要》、《依奇克里克》2篇必学篇目。议论文部分:《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1篇必学篇目。小说部分:《最后的常春藤叶》1篇必学篇目。

应用文部分:《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6篇必学篇目。

上述所有专业共考(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52篇必学篇目,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专业(职业模块)的11篇必学篇目、工科类专业(职业模块)的10篇必学篇目课文为考试重点(文中简称为教材)。综合七个部分的内容,归纳为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诗词鉴赏能力、写作能力。

三、考试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能力(基础模块、拓展模块24分

职业模块6分)

语言知识能力 1.考查范围 能识记基本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2.考试重点

(1)根据汉语拼音基础知识认读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能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和形似字。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彩。

(4)了解词语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辨析并改正常见语病。

(5)能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能力 1.考查范围

了解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2.考试重点

(1)掌握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应用文、诗歌、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2)识记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的作家及其作品。(3)了解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主要文学流派。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能力(共20分)(基础模块、拓展模块16分

职业模块4分)

1.考查范围 能阅读一般社会学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掌握理解文章、分析文章和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

2.考试重点

(1)能记诵教材所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子。(3)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提要。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概要,概括中心思想。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6)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能力(8分)

1.考查范围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2.考试重点

(1)熟练背诵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所要求背诵的部分。(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侍、方、如、乘、足、能、对、因、哂、俟、小、作、撰、伤、咏、与、让、安、丧、率、完、亡、厥、举、予、弥、判、固、事、犹、得、祸、尝、却、洎、诚、向、数、礼、劫、势、苟、从)。

(3)掌握常见文言一般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为、以、则、者、之、且、于)。(4)理解与现代汉语词类和句式的不同用法(主要是一词多用、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以及省略句的用法)。

(5)理解并能准确地将文中的字、词、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第四部分

诗词鉴赏能力(7分)1.考查范围

理解上述规定篇目中诗词鉴赏的含义,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2.考试重点

(1)理解上述规定篇目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2)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3)理解古今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4)把握诗人的感情,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五部分

写作能力(共35分)

(基础模块、拓展模块25分

职业模块10分)1.考查范围

能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用应用文的撰写。2.考试重点

(1)能够正确、全面地领会题意。

(2)思想内容健康,中心突出,思路清晰,材料充实,选材精当。

(3)语言规范,正确遣词造句,语句简明、连贯、得体。(4)结构完整,条理清楚。(5)符合文体要求。

(6)书写规范、端正,页面整洁,有一定的速度。(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2.题型结构 选择题 判断题 填空题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中等职业德育大纲 篇6

——省德育特色学校宣传片解说词

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苏州市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美丽的阳澄湖畔,占地205亩,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学校共有机电工程部、电子信息部、财经商贸部、旅游烹饪部、传媒艺术部5个专业部,开设了20多个专业。学校有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市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课改实验点1个。

近年来,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惑。如: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好的行为习惯,礼节礼貌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从近年来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看,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个人品德的落后、学习动力的不足、接受能力的下降都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极大的关系。

学校把如何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怎样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工作着力点应放在哪里等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中职生,“初中生涯的弱势群体”、“中考的失败者”,这些通常是他们的代名词。他们中大都缺乏自信,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前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他们基础薄弱,学习迷茫,甚至厌学;他们性格外向而比较轻率,缺乏稳重。感情脆弱,经不起批评,易产生抵触情绪,易走极端;他们普遍缺少“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但是,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自主性;他们充满朝气,具有进取性;他们兴趣广泛,具有特质性。

相城区,地处中国经济高度发达的苏州地区,是苏州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拓展区域。渭塘的中国珍珠宝石城,蠡口的国际家具城,阳澄湖的蟹王市场,催生了一大批私营企业,也带动了一大批富裕家庭。我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是本地区的学生,“不读书也一样能赚钱”思想严重,不少父母忙于生意,对子女一味满足物质需求,对其成长缺少关爱,养成了部分学生的追求享乐、娇气霸气的行为习惯,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特性。

我们更新育人理念,夯实德育队伍,创新德育活动,提升德育实效。我们帮助他们规划生涯发展,树立职业理想;我们成立学生管理组织,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我们发挥他们家庭优势,渗透职业要素,创业思想,引导他们在中职阶段就走上创业的道路。

一路思考,一路探索;一路研究,一路实践。我校收获了“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相城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相城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相城区德育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我校已成为相城区德育管理的示范窗口,正倾力打造一张富有管理特色的名片。

特色之一:构建校园主体文化和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大力弘扬“成才先成人,做事先做人”的德育主旋律,坚信“学生天生必有才,未来一定能成才”的核心教育思想,以“学一项技能,谋一份职业,干一番事业”的校训激励学生,倡导“教师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滤光镜看学生的缺点”、“真心、诚心、细心、耐心”的育人理念。形成了“一个核心,两个特色,三个目标”的育人模式,即:一个核心——以人为本;两个特色——自主管理和社团管理;三个目标——成人、成才、成功。

我们开展主旋律教育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校园合唱团,从最初的四十余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余人,两次获得了苏州市合唱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校园舞蹈队,是相城区唯一校办舞蹈团体,共有成员40余人,先后7次获得市区级荣誉;“雁留声”文学社,开展了以“爱祖国”、“路在脚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营销协会,自主筹办开展了“职教标语征集令”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我是职教人,我为职教献标语”活动,收到学生原创标语500多条,充分展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

学校实行“分管德育副校长——学生工作处——班主任”的三级管理模式,德育工作从上到下,从校长到班主任层层抓紧抓实。成立了相城职教中心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副书记亲任组长、学工处主任、专业部长、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团委、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班干部组成学校德育工作一条龙队伍。

学校实施立体化、全员化德育工程。教管处、学工处主任率先垂范,兼任班主任工作。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学校制定了《相城职业教育

中心校学生管理规范》、《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方案》、《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常规管理评分细则》、《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章程》、《相城职业教育中心校社团联合会章程》等规章制度。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体系扎实努力的工作,切实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特色之二:规划生涯发展,树立职业理想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人生活的意义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学生的强大动力。

阶段目标,逐步成功。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进步就像一连串的路,翻过一条就会马上看到第二条,而在远方,呈现理想的高峰。”我们帮助学生把一个远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阶段来完成。学校“按照市场定专业,瞄准岗位设课程”,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服务相城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与200多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企业冠名、订单培养、企业资助,这些举措,符合学生的成长愿景。学生有信念,学习有劲头,奋斗有目标,学校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浓郁氛围。学校以“文化够用、品德优秀、技能过硬”为培养目标,推行“四证一合格”毕业基本标准:专业技能4级证书、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书、苏州市通用英语合格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以及文化品行合格。

宣传典型,榜样示范。09数控(3)班的成龙龙,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学习委员、文学社的副社长;参加过校运会、篮球赛、庆元旦汇演、文学社诗歌朗诵等活动;也曾为参加篮球赛,但却没有一身球服,一双像样的篮球鞋而犯愁。但,就是他,却一直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他曾利用寒假在企业打工到大年三十。但,就是他,当有人为他捐款时,他却婉言谢绝,他说,“一位哲人说过,‘苦难是一笔财富’,我通过学校的勤工俭学,能够养活自己。”

香港富豪李嘉诚、松下集团的松下幸之助、电智能型、专家型一线工人李斌。我们用这些大富豪、企业家、名教授的成功经历在学生心中树起理想的风帆。

“校园服务令”,重塑自我。在教育心理学上,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

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针对那些违反了校纪校规的学生,我校实施了“校园服务令”。

“校园服务令”的形式有:参加校园公益劳动。组织违纪学生打扫学校食堂、实训工场、图书馆、参与学校超市的货物上架摆放等;提高学习成绩。要求违纪学生做到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按阶段目标提高学习成绩。校园心理辅导,让他们学会正常的心理减压。

“校园服务令”活动,是处分、惩戒的一种替代,通过为他人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帮助他们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集体。

马超,08数控(1)班的一名学生。入学以来,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先后受到记过和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但自从参加“校园服务令”活动后,他就判若两人,短短半年,就因表现突出被提前撤销处分,并被选拔到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又因表现突出,现在已成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纪检部的部长,他的父母看到儿子可喜的变化,从心里笑了。

参加“校园服务令”活动的多数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学生把校长邵良的讲话《望于前方 行于当前》中的一段寄语工整地抄在笔记本上:“你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能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天下无不用之才。”“你现在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成为谁。在我校不比起步比进步,不比智力比努力。”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特色之三:形成体现自主管理特色的有效机制

一是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形成优良的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既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校学生自发成立了自主管理委员会。共设卫生部、活动策划部、文明礼仪部、纪检部、志愿者部和勤工俭学部六个部门,有近百名成员。这些同学来自全校不同的班级,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及学校

活动的策划、组织。包括:准时出勤,教室、寝室、包干区卫生,自行车排放,出操,学生证佩戴和黑板报等方面的检查、评比。每天晚自习结束后,他们分三轮进行宿舍管理,熄灯前纪律监督和宿舍点名,熄灯后纪律维持。执行检查任务的每位成员都统一着装,佩戴标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参与学校常规工作的管理,每天做好各项检查与评比记录,并于当天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各班级,学工处将各项检查结果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学校正计划将学校层面的自主管理委员会逐步推广到专业部、各个班级。真正形成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自治”境界。

二是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

我校确立了以“搭建社团舞台,创设成长乐园,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学校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发展个性,创建特色社团。目前有“雁留声”文学社、红藤动漫社、舞蹈协会、电子协会、乒乓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十几个社团组织。特别是红藤动漫社、电子协会等专业型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特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践行学习的内容,使认知经过实践活动转化为自身真正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行统一的教育规律。

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平台,社团活动使相当多的学生从中找到了展示的空间、自我发展的舞台,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融入了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中,是整个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三是打造“学生创业园”,鼓励学生创业。

学校贯彻“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引创业”的方针,以“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为育人准则,从观念引领、能力提升、平台搭建三个环节开展创业教育,提出 “把学校开放成一个学生社团活动和创业的乐园”的口号,打造学生的“文化底蕴”,夯实学生的“技能底工”,鼓足学生的“创业底气”。学校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努力打造生活创业园,有序推进文化创业园,科学规划科技创业园。出现了汽车服务中心、学生广告文印社、格子铺、明晨早餐、APPLE奶茶铺、甜园风情冰淇淋、凹凸曼水果店等一批实体店。在创业中,培养敬业爱岗、勇于创新、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失败的精神;在创业中,学会经营、学会管

理、学会用人、学会理财;在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丰富实战经验,锻炼创业能力。

特色之四,加强预测和研究,提升德育水平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十一五”期间,学校开展了苏州市重点课题《中职生职业意识发展中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和相城区社科联重点资助课题《转型期学校管理的科学性研究》,教师围绕课题,撰写了大量的德育研究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数十篇。晏建勇老师的《“校园服务令”让他们找回那份久违的“自信”》、《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马张霞老师的《浅谈新学期班级形象的塑造》、《巧妙对待学生的迷茫期》分别发表在《金色年华》2009年第3期、《教学与管理》 2009年第1期;仲崇琳老师的《后进生转化“三位一体”模式浅探》发表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等。同时,学校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德标兵。近三年,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优秀班主任”2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苏州海外联谊会周氏德育奖励金”3人,“相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6人,“相城区优秀班主任”2人,“相城区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实践证明,通过研究,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掌握规律,有的放矢。德育工作也就有了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个个研究成果,记录着相城职教人探索的足迹。

一项项荣誉称号,激励着相城职教人不断地前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浅析 篇7

一、按职业的要求制订育人方案

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工作方式。确立“德能兼备,做快乐的职业人”的教育目标,把德育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相结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做人做事一起抓,加快学生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学校要把总体教学计划灵活转变为具有职业特色的“青年员工培养方案”,按照方案的目标策略,整合人力资源,加大德育的融合力度,形成系统的成才过程,把教职员工“人人是教师,节节有德育”的任务落到实处。按职业的要求制定育人方案,学校的德育一定要充满人本气息。比如迟到的学生,面对的不应是直接的批评,而是教师提出的“守时是职业人的要求”。再如从学生不礼貌的揣门行为中,教师要发现的是上进心和倔强性,并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练就技能,把握人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针对一小部分学生着奇装异服的现象,提出“个性服从职业要求”,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职业形象设计,使学生发现职业美的内涵。同时,通过开展“学校吉尼斯”活动,评选校园之星,引导学生凭借专业能力展现个性,自我发现,自我教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教师可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在实习实训况分析逃课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学生成立考勤小组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发挥“朋辈”效应,而且时间充裕能充分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如考勤小组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朋友、闺蜜或是死党,增加了“开后门”的可能性,有的时候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学生组织考勤不够官方,不够严肃,在同学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四、提高医学生出勤率的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教育观念和教育原则由应试教育、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通才教育转变。因此大学应建立相对完善的考勤制度,让广大学子做到有“法”可依,管理老师执“法”必严。

1. 学校对教学的重视。

现在评价大学的好坏,主要由该所大学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高低决定。而事实上大学的首要目的应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时性的工作,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绩效,而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教学质量也很难定量并评估一所大学或一位教师的工作成就。这是导致目前高校和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出勤率,大学应该明确培养人才这一首要职责,在对教师的考核、培训、评价体系中应该落实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3],通过配套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在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中投入更多精力。

2. 抓主流,扬个性,建设校园文化。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什么人的问题。所以,学校应该建时与教师一起做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工作的责任,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不怕脏、能吃苦的高尚行为习惯。一个优点带动整体进步,一个进步影响全体面貌,覆盖全体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增强学校的德育效果。

二、营造职业环境,开展全员育人

在职业学校,职业化环境十分重要,也应该无处不在。无论上下课,教师和学生统一着职业装,以此体现职业的情趣和对职业的热爱。在校园里,板报、专栏、标语、学习园地等都可以营造出不同专业的企业文化,卫生、仪容、礼貌都能够展现职业的风采,学生学习、实习和参加活动的姿势也按职业的姿势要求。德育与职业素养结合,就会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实践证明,德育要有魅力,这个美丽来自于职业素养。此外,以做人做事为引导,通过进行企业讲座、社会调查、技术比赛等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把以“说”为主的德育变为以“做”为主的体验式德育。针对一部分学生乱花钱的坏习惯,通过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办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挣钱的艰辛,学习节约的美德,改正挥霍的毛病,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建立职业环境,开展全员育人的氛围中,“德育为首,技能为主”等不能只是宣传标语,而是一种教育思想,要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职业环境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在学习、成长、生活和择业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指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三、在职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

打一个比方,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像盐,直接食用,肯定难以下咽。但是,一旦把道德教育“融入”平常的学科教学中,烹制成美味的“汤汁”,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进去了。学科德育是存在于课程内容、方式、活动、要求之中的德育,它与学科设特色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自主学习。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对专业的认同感,避免他们对所学课程产生厌恶感而逃课。当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需要和享受,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时候,上课出勤率自然较高。

3. 强化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培养自身责任感。

当代新型大学生仅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长见识,学会从大局出发。学校各种各样的选修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的平台。首先应该在入学时就强化遵守纪律的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自身责任感。在此,我建议学校在大一时期的军训能加大训练力度,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大学生吃苦耐劳、坚守纪律的精神。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培养自身交际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勤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营造好好学习的氛围,并且优化考勤制度,那么高校上课出勤率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邓荣萍.医学生“逃课”行为的归因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77-379.

[2]林荣文.关于医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0,

[3]徐松芝,刘嘉诚,袁朝庆.浅谈大学生逃课原因及其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07-108.

通讯作者:王莹

将校园危机事件变为中专学校德育与心育的契机

潘乃烨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摘要:本文从德育与心育的关系出发,具体阐述了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深入分析了青春期中专学生独有的心理特征,倡导科学育人,重在育心,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使得德育与心育有效结合,真正收到“治本”的功效。

关键词:校园危机事件中专学校德育心育

当前,德育工作很少从心理角度进行深化,很多同学都认为德育是说教,达不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如何将心育渗透到德育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科学地分析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违纪行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德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道德和法纪等方面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而心育则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标,使之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诸方面,实现最佳适应的过程。诚然,德育学与心理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不能混为一谈,但二者是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的,它们都与人的心灵世界息息相关,德育工作中必须将心理学原理作为支撑;心育则以德育为载体和依托,通过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课外实践、校园文化等显性或隐性的德育网络,使心育更加深入人心。科学育人,注重分析违纪行为产生的心理动因,注重对违纪心理的疏导,将会使德育真正起到“治本”的功效。运用心理学原理剖析学生行为,加以引导,可以激发人的自觉性,使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

二、几种典型的中专学生违纪行为的心理动因

(一)校园暴力事件的心理动因。

在中专学校学生的违纪行为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打群架的暴力事件,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一般他们参加的人数较多,造成的结果也较为恶劣,常常令学校德育工作者较为头疼,为了严肃校风,往往给予肇事的学生严厉处分。但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仅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去分析中专生这一处于青春期的人群其特殊的心理特质及导致事件发生的其他心理因素,继而在事发后没有加以正确引导,也就难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二)中专学生逃学行为的心理动因。

中专学校,学生的逃学行为也是一个普遍令人头疼的问题,以下是笔者在这近一年的学生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对中专生厌学心理做的一些简要分析。

1.基础差。近些年,中专学校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又因中专的课程比初中而言难度加大,自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加了难度,继而就会丧失学习兴趣,渐渐就课程是水乳交融的、与学科教育是完全同步的。电子专业课上,在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渗透诚信要求、规范操作、劳动安全、节能环保和服务细节,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丁点差错,都有可能影响待遇,因而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如果学生沉迷电脑游戏,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教师就要耐心与他交谈,帮他补课,扬长避短,发挥他在电脑操作上的特长,鼓励他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激发强烈的自强愿望和自信心。这样,可以使自卑的学生变得自信,使自弃的学生变得自强,使自负的学生变得自重。在课堂教学中,在职业的引导下,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人生

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至厌学。因此,在中专学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在情感上接纳“差生”,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也应该注意分层教学与挖掘学生的优势资源,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2.对专业没有兴趣。有些中专学生初中时是很拔尖的,只是因家庭条件不允许,才上了中专学校,所以往往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因此对学习不感兴趣,对专业的选择也存在模糊与误解,因而也会经常逃学。对这类学生我们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才能,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学校、对班级的热爱,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自卑。如今,中专文凭在人才市场中备受冷落,能选择的工种少且辛苦,这使得大部分在校中专生对自己前途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表示怀疑,从而对学习产生不争取的态度,自暴自弃,继而导致厌学。针对这样的情形,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找准定位,鼓励他们用一技之长获得社会的一席之地,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三、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中专德育工作

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快慢的。例如:有些学生还热心于追逐打闹,看动画片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开始关注异性了。同时,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人的行为是有影响的。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违纪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草率地给他们贴上“好”或“差”的标签,其结果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心育与德育既独立又分不开,重视并积极开展心育,为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增加了砝码。

(一)开展心理健康及励志讲座。

心理知识的传播是心育的“先头部队”,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多次与高校合作,开展形式各样的心理讲座,以此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

(二)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面对面咨询。

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平台,通过它能及时发现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对打架斗殴等群体性事件能进行团体辅导从而将校园危机事件变为教育的契机。笔者学校的心语驿站就接收过若干个危机学生个案,通过事件分析、沟通交流、疏导思绪,继而将校园暴力事件扼杀在摇篮中,可见这一渠道的作用举足轻重。

(三)针对中专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心育重在预防,重在先期的指导,开展各种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活动至关重要,心理剧大赛、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月刊等以特别的形式给予学生“心”的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心情,释放压抑,从而转化内心的不平与困扰,继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全面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 篇8

一、德育课的目标: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所谓“高素质”是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百业德为先”。因此,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中等职业德育课的总体目标。

二、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

三、把握重难点,合理取舍。

(一)把握德育教材的主要方向和重难点,才能胸有成竹。

(二)根据各地区实际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教材各部分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那些与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脱离联系的理论缺乏实质的指导意义,激发不了职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时应当略讲或不讲。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第五单元第3课《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略讲。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群、职业素质、职业资格证书、就业形势与择业、求职的基本方法、创业等内容与学生就业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作为重点内容处理,进一步拓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礼仪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基础知识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

在《哲学与人生》中,重点是要求学生把握哲学基本观点,并能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人生发展问题。

《心理健康》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成长、生活、学习及其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重点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强调心理素质提高和行为养成的统一。

四、德育课是一门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德育课特点开展教学。

(一)德育课的社会性是指德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德育课重在育人,培育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现在,许多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和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追求独立摆脱束缚,往往厌烦长辈和老师的说教,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因此,教师要多从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出发,少一些理性的说教。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重视启发式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思考,才能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质。教师可以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句穿插到课本的知识点中,深入浅出。同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加深记忆。例如:在讲解矛盾的内容时,可列举打蛇为什么要打其七寸,牵牛为什么要牵牛鼻子等例子来说明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二)德育课的综合性是指德育课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礼仪、心理等内容。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实例中去发现知识,明白做人的道理,自觉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选取案例要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成功人物的事例,激励学生,激发其产生成功动机,同时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如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的内容时,我以本校电子专业的某同学毕业后自主创立家电维修中心的实例和畜牧专业的某同学抓住市场机遇与亲友联合创办企业取得巨大效益的实例,让学生明白“需要即人才”,“创业需要结合所学专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比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许多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理解掌握并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是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或即兴演讲。如讲《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富士康员工跳楼风波”,让学生谈一谈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师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言后,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外因是就业环境、福利待遇、管理机制问题,内因是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即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发生看上去好像是外部矛盾导致的,其实有其内在的矛盾,也就是内因与外因是辩证的关系,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都是错误的、片面的。在讲《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中职生能成才”时,可让一、二名学生做《我是职中生,我骄傲》的演讲,以增加学生的自信。

三是可以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多媒体资源优势,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德育课的实践性是指德育课的内容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社会实践,德育课成效需要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觉悟来检验。因此,德育课必须抓好实践教学。

上一篇:独处的时候作文下一篇:精准扶贫工作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