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精品课程(精选9篇)
财务管理的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集合。环境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客观条件。企业财务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资本的取得、运用和资本收益的分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资本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成本的高低、利润的多少、资本需求量的大小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企业的兼并、破产与重整与环境的变化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财务管理要获得成功,必须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环境。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是指影响企财务管理环境一般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宏观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金融市场等等。
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微观因素,如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状况,产品销售市场状况、资本供应情况、企业素质、管理者水平等等。
三、财务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企业财务管理与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财务管理环境决定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同的财务管理环境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手段和效率,从而要求有不同的财务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环境又有反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财务管理有能力改变其环境,特别是改变微观环境。
随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方针政策的实施,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 许多高校的公共体育专业针对人才培养要求, 加快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而如何推进课程向示范性精品课程迈进的课题, 在改革进程遇到的诸多问题当中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正是我们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既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办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也是学校加强教学质量工作的重点和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校的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涉及到教学内容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建设、群体活动建设等方方面面, 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
2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基本原则
2.1 “健康第一”原则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 是培养学生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的教育。从实质上来讲, 它也是一种养成教育, 教育学生养成关注健康、自觉锻炼的习惯才是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 我们在创建大学体育精品课程过程中, 仅仅依靠定性的课堂技能传授或者是课程网站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的主讲教师在思想上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 把健康体育的观念传播给学生;在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与增强体质外, 还应该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 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在管理上要理顺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 据此构建新时期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新型理论体系和运作体系, 从而使健康教育的实施真正行之有效。只有实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原则, 我们的大学体育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精品价值”。
2.2 科学发展性原则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要遵循事物变化的规律, 强调建设的科学发展性。除了确定“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外, 在课程内容的制定上要做到科学性前沿性, 体现大学体育健康教育新发展;在教学方法运用上要做到科学多样性, 只要能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我们都可以去尝试, 这样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考核评价方法上注重目的性, 不仅有利于促进和激励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对一般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课程管理上体现科学有效性, 以便迅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与此同时, 我们应当强调课程建设过程与结果的科学性, 以求带动课程建设向快而好的方向发展。
2.3 示范性原则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五个一流”的课程标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体系;一流的教学管理。但高校的体育教育又有别于其他普通学科教育,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思想在教学行为上的特征更加突出学生技能与“健康意识”的培养。因此, 在建设大学体育精品课程过程中除了要贯穿教育部提出的“五个一流”的精神主线, 还应该要建设一流的课外活动, 一流的实践教学设备两点。解读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内涵可以看出, 评选精品课是为了促进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不单纯是指搞好课堂教学, 而是指系统的课程建设, 它指的是一种示范的课程资源。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就是要建设一批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课程。
2.4 特色性原则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的制定, 应体现区域文化差异与学生兴趣趋向, 在考虑使用传统项目进行教学外, 也可同时选用适合本学校特点的特色项目。
2.5 整体提高性原则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场地与器材、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教学管理制度等要素的建设。它们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是一个整体, 是缺一不可的。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 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只是将精品课程当作上几堂组织严谨的公开课, 而不同时考虑所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考虑教学手段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 不同时更新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几点建议
(1) 应注重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2) 改革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
(3) 优化课程主讲教师队伍。
(4)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完善教学器材与场地设施。
(5)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6) 量化体育教学评估体系, 保证精品课程质量。
摘要:根据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以及实施效率的分析, 讨论了大学公共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从建设精品课堂开始, 积极实行体育教学改革, 依照实用性、前沿性等原则制定教学大纲与内容, 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建设合理的教师队伍, 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是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保证。
2014年4月,正值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精品课程是怎样炼成的》新书发布之际,本刊采访了这位幽默风趣的作者、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讲师、严谨而睿智的校长。田俊国有着一套独到的理论方法在对中国企业大学的困境以及发展上有着自己深刻的思考。
“五行”打造精品课程
本刊记者:您心目中的好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形成好课堂的最关键的要素有哪些?
田俊国:好课堂就像是拉风箱,面授的全部意义在于与学员的对话。所以好课堂的不二标准就是课堂上老师与学员的互动占多大比例。
形成好课堂的关键要素有以下三点:
1.好课堂有较高的互动和参与比。
2.好课堂能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能抓注意力的多少很重要,这也是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抓注意力是造成改变的必由之路。
3.怎样促成改变,即给学员的情绪、认知、行为注入增量的改变。我们的大脑都喜欢新鲜的东西,我们的情绪都喜欢积极的东西,我们的行为习惯都喜欢简单的东西,如果能在课堂上将这些东西带给学员就很好。
如果能将以上三点运用好,课堂变得精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刊记者:您认为怎样的课程可以称作精品课程?
田俊国:我提出了好课程的五要素: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简称为“开发精品课程的五行”。要判定课程好坏,用这五个维度形成的雷达图就可以知道。至少每个维度在3.5分以上,两个维度能达到4.5分以上,我认为就可以称为精品课程。
本刊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好课程的五要素?
田俊国:目标、内容、形式、逻辑和过程这五大要素是任何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要素。
1.目标。目标应该聚焦在学员的具体行为表现上: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换句话说,课程目标应该表述成让学员有潜在的行为表现。目标的精准确定和表现性表达,会让培训从出发点上就开始发生根本改变。而课程目标的不同,也会给学员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2.内容。培训内容要紧贴业务需要,要针对学员需要。只有适合学员的内容才是最好的内容。内容还要区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类别。在认知过程中,不同类别的培训内容,大脑接受和加工机制不同,教学的策略也理应不同。
3.形式。对教育工作者来讲,形式甚至比内容还要重要,即“怎么教”比“教什么”还要重要。研究人员的工作重心在于从具体的工作生活中抽象出某种规律、理论和模型,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则在于将这些抽象的规律、理论和模型还原到现实,精彩地演绎出来。课程设计就是要为“死”的知识、思想,设计“活”的学员体验,也就是设计教学形式。
4.逻辑。精品课一定是有自己专属逻辑的一门课。逻辑好比是把漂亮的珠子串成项链的那条细绳。好课程必须有好逻辑。课程开发当然需要广泛收集素材,但最终将来自四面八方的素材整合在一起的是逻辑。
5.过程。授课的过程也同时是学员接受、理解、掌握新知的过程,故学员的参与和体验至关重要:学员在前期能不能感受到重要,捕捉到意义?在过程中能否找到乐趣,有效能感?课后是否认同价值,愿意投入实践?过程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内容的时间分布,又要结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规律,还要让课堂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美感源自层次,乐感源于节奏。
基于业务的课程开发和实践
本刊记者:企业大学内部的课程开发应该是面向业务问题的课程开发,那么课程开发与设置如何跟业务部门联系起来,这些培训课程又该如何落地?
田俊国: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合作做培训:企业大学可以提供方法论;开发可以由业务人员来完成,由他们担当课程开发的项目经理。培训课程要落地,一定要坚持由业务部门牵头,做到培训与业务计划相一致、紧贴业务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内容聚焦业务需要、微行动学习保证培训落地。而培训部门做方法论和过程教育等方面的指导。
本刊记者: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用友大学的课程开发案例?业务部门怎样用课程来开发客户?
田俊国: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业务部门要开发一门课,这门课是要给客户讲的。我们可以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研讨,业务部门也可以先依照自己的想法开发,然后我作为普通听众去听课。我虽然不懂该课程的内容,但是会指导他们这门课用什么方法讲最有效,然后业务部门修改。如此反复三四次,最终形成一门好的课程。我跟业务部门合作开发课程就是这样进行的。改进不仅涉及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这门课程能怎样有效地用问题抓住人,怎样运用场景让学员投入到课程中,怎样更好地调动学员的情绪,怎样想方设法抓住学员的注意力。我作为第三方,可以帮业务部门对课程进行修改,使一个传统的课程变得简单、有效、可复制。这样的课程能够抓住客户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情系企业大学的现在与未来
本刊记者:企业大学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田俊国:主要问题是缺乏企业大学内部的精品课程,缺乏与业务部门紧密结合的精品课程。如何能够让课程摆脱枯燥?如何能够让课堂生动?即便科班出身的老师也不能将其所学很好地迁移到他们的授课实践中去,更不要说“半路出家”的培训机构了。在生存压力和利润动机的驱动下,多数社会培训机构更乐意充当“课程贩子”的角色,把讲师和课程推介给企业,赚取中间的差价。很少有培训机构愿意潜心研究,开发几门像样的课程。有人更露骨地形容:现在的培训市场还是“钱多、人傻、速来”的格局。而企业的培训工作人员大多扮演着课程采购专员的角色,习惯了“照方子抓药”,业务部门要什么课就采购什么课。至于课程与组织战略是否匹配,对绩效是否有实质性促进,则不会过多考虑。
本刊记者:这几年企业大学价值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田俊国:这几年,国内兴起了企业大学潮。很多企业大学校长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如何让企业大学和传统的培训部门不一样?我的观点是:一要尽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二要尽可能专业。只要能认识到“培训做专业”才是企业大学的立足之本,自然就能深入到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去。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人类对自身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比如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对情绪的深度认知、人类思维的逻辑层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而把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本身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我一向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能量法则,而人们内心蕴藏的能量是能量的最高存在;思想的能量比核能还要有威力,而研究人类认知本身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提高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和效率,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把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企业内部培训的实践结合起来,用最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理论,对我来讲是极有意义的事情,它能调动我几乎所有的内在动力。
本刊记者:您对企业大学校长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未来的前景有什么看法?
田俊国:第一条路是做咨询师或职业讲师。企业大学校长是一个很难得的位置,在这个位子上既能高屋建瓴地观察提升能力的培训,有机会跟企业的高层进行交流沟通,又能亲自实践一些课程。这样的人出来做咨询、培训比较受欢迎。
另外一条路是再去做业务。从业务中来,再回到业务中去,会更加游刃有余,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有办法解决了。
还有一种可能,做成长型企业的CEO。我认为未来若干年,由于互联网的倒逼,只有能够批量掌握员工和客户认知的人才能够生存。基于这个假设,未来可能有一批成长型企业的CEO是从企业大学校长这个群体里中走出来的。这只是我的一种预判,在国内还没有这个先例,但可能性极高。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精神,学校将在原有课程建设项目基础上进行遴选,并有重点地给予资金及其他方面支持,建设一批精品课程。为推进我校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精品课程建设原则与基本思想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创建名牌课程,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牵动其他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总体水平的提高,通过每门精品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尽快完成本科教学中坚力量的新老交替。同时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的评审强调:教授主讲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免费开放。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在于:广泛依靠全校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鼓励名教授上讲台,深化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促进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讲授内容能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推动各学院(部、中心)课程的整体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推进观念创新,提高教育质量。
二、精品课程的评选范围
精品课程原则上应是本科、高职高专各个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
课程负责人具有教授职称。课程支撑网站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和每个主讲教师不少于50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申报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且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质量高,得到广大学生、教师和专家的好评。
三、精品课程的评选条件
(一)带有“原创性”的、成熟的课程体系。课程以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的改革,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二)具备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原则上应为教授,并应承担和组织该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课程师资队伍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力量强、相对稳定、结构合理,课程的负责人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的教授担任,教学效果好,教学研究成果突出。
(三)推进网络授课,数字化学习方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和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 2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课程具备网上开放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资料,供全校师生共享。同时,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发挥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
(四)课程具有完整的、在业内深具影响的教材体系,在加强主讲教师自编教材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并与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五)课程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有条件的应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研活动。
(六)教学效果在校内外均得到认可,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成为同行学习、借鉴的对象。
(七)对于已获市级及以上各类奖项的课程,可优先申报精品课程。对于已获国家级奖项的课程项目,经审核后可自动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四、精品课程的评选程序及办法(一)评选程序
校级精品课程原则上每年规划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4月。各学院(部、中心)应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加以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应以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大、对学校、专业、学科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精品课程应该成为各学院(部、中心)保证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素质的常态性工作。
1.课程负责人申报并填写《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上交所在学院(部、中心)。
2.学院(部、中心)内部初选
(1)学院(部、中心)对“申报表”进行审核。
(2)学院(部、中心)按“评选条件”审核并签署意见后上报学校教学处。
3.学校专家组评选
(1)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
(2)专家组综合各学院(部、中心)的推荐意见,确定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评选结果。
4.教学处将评选结果报请主管校长审批。
(二)申报材料及要求
1.《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的打印稿一式两份及相应材料的电子版。
2.提供课件(或电子教案)光盘。3.其他支撑材料。
五、精品课程建设的奖励与管理
(一)凡被评选为精品课程的项目,由学校颁发“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荣誉证书及奖金,并给予追加经费用于项目建设。根据精品课程级别,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所获待遇等同于同级同等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并计入当岗级考核。
(二)对于校级精品课程,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
(三)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在教学研究、教学成果申报、教材建设、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学校将予以优先考虑。
(四)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保证精品课程在网站上的正常运行、维护和升级,并及时向学校上报课程建设进展情况,分进行总结。学校主管部门、相关院部科室应加大监督和支持力度,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投入。
(五)市级及以上级别精品课程将接受上级部门年审。对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将按照精品课程建设有关要求及指标体系进行定期检查。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将取消其校级精品课程资格,终止经费资助,取消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当教学改革项目工作量统计资格,同时取消各类教学建设及奖励项目申报资格,直至整改验收后再予以恢复。市级及以上级别精品课程年审不合格者,同时追究主管部门及相关学院教研室负责人责任。
(六)在课程检查和验收时,应提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总结、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具体使用项目。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吕捷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作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工作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高校教师如何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且许多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强。因此,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系统讲授,势必需要大量的课时,但实际上该课程的学时较以前已被大大压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合新的教学体系的需要。
我于2010年3月26日至2010年3月2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龚沛曽教授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学习,认真地听取了龚沛曽老师和杨志强老师的课程。现在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这次培训的体会。1.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各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媒体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WINDOWS、OFFICE系列软件地应用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或C程序设计基础等。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开始时对计算机课都有着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开始不断地问: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我们所学的内容与明显滞后于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因而学生地学习兴趣就慢慢地降低了。
龚教授在这次授课中引用了李开复给当代大学生的第四封信的一段话,我觉得太恰当了。“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们不仅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的方法,教授这类课程的学习思想和本质。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做到无师自通。2.教学效率如何提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地学时不多,一般在60个学时左右,理论课和上机实习课各占一半。要在36个理论课时里覆盖计算机基础的诸多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上机实习操作时,学生通常要边看书边操作,而且常常会出现许多学生问同样一个问题的现象,导致上机使用效率不高。因而这种教学模式致使理论课时太紧张,上机实习课又太宽松,学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龚教授主持的精品课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这次学习,我体会到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问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提炼、分解为若干个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先把这些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解决。然后以问题的讲解为主线,把教材上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方法、操作步骤等融入到各个问题的讲授之中。“PBL教学法”适用于理论性、逻辑推理性不是太强,而方法性、实用性、工具性较强的某些章节,如Word97和Excel97等。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更新,解决方法的不断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2)原型教学法
原型法教学模式具体构想为:利用原型法将计算机知识由表及里地、科学地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全貌,逐步使用软件后,再讲解其中地原理。以每周四个学时为例:教师利用网络将教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内容和作业发布给学生,学生用三个学时直接上机,参考该教案,通过多媒体软件自学,这样学生就有了至关的知识构成,最后教师再利用一个学时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知识点讲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关键知识。这样,学生就能由浅入深、逐步求精、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3)认识——实践法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边演示边实践的教学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室,教师采用演示法对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和演示,这样使学生能看到老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容易接受。然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立即上机练习,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上机时,教师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完全包办,应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逐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4)软件学习法 学生学的知识应该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J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得其所。(5)成果展览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灵感,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良好习惯。并让全体学生参加成果展示,如自己设计的程序展示、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图形图像处理(如风景画、广告设计、3DS MAX进行动画设计等)展示,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
四、结论
一、总则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强我校的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1、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高起点、高素质”本科人才质量标准。
2、精品课程建设要综合学科、教师队伍、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3、精品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科课程教学的质量。
4、精品课程建设要采取“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的措施,在抓好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起以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精品课程和市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主的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
三、建设目标
1、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2、教学内容具有经典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应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3、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应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课件、授课录像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4、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四、申报与立项
(一)申报立项的范围
申报的课程应是建设基础较好、学生受益面较广的各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主要课程,且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
(二)申报立项的条件
1、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并承担和组织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2、申报的课程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并不少于3人的教师梯队。
3、教学条件较好、教学建设和改革有特色和成效显著的课程,校重点建设课程优先支持。
(三)申报立项的程序
1、申报时间为每年5月。
2、课程负责人申请并填写《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
3、申报课程所在院(部)进行初审并提出推荐意见报教务处。
4、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经主管校长批准后正式立项。
五、建设与管理
1、教务处负责校级精品课程的规划,并组织专家开展校级精品课程的立项、检查和验收。
2、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期一般为2年。建设期满,经专家组验收合格后,该课程享有“上海海事大学精品课程”称号,校级精品课程称号有效期5年。学校精品课程结题验收后应做好后续建设工作,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及时充实、更新、提升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3、学校精品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负责人要把握好课程的总体水平和建设进度,统筹安排课程建设经费,对课程检查和鉴定验收负全面责任,并按学校要求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4、学校组织专家对课程进行检查,年检不合格的课程,将被取消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同时停拨建设经费,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申请续拨。
5、校级精品课程通过验收即为结题,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延长一年结题,对于无故不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学校将收回建设经费并取消课程负责人其他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资格。
6、凡申请学校精品课程评审的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校级精品课程”称号期间,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上海海事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的授课教师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六、资助与奖励
1、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每门3—5万元,分期拨发。学校同意立项后拨发4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发40%,验收结题后拨发20%。
2、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成员,在教改立项、教学成果申报、教材建设、教学名师评选等方面,学校将予以优先考虑。
3、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积极申报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对获得市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者将给予配套资助,并提供相关教学条件。
七、附则
1、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一、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内涵
根据《通知》要求, 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旨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突出高职特色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五个一流”。因此, 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旨为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 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 调整课程内容, 选编优质教材、辅助教材, 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教学团队
培养一支以课程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教学研究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 学院应该选派年轻教师进修、读研, 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交流, 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水平全面提高, 提升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教研室活动, 结合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对年轻教师的帮扶指导, 强化科研意识。教师共同备课, 制作课件、电子教案、编写习题库, 互相听课、评课和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授课、说课竞赛,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优化教学团队。
2. 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学习兴趣不浓等现状, 实施“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听、说、读、写、译并重”、“做中学, 学中做”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高职教学。运用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练习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分层次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始终是英语教学的强力补充。学院应重视学生第二课堂。通过邀请中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学院调频台定时播放英语听力和学院广播英文歌曲,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演讲比赛、口语大赛、写作大赛和歌手大赛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应用英语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氛围, 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了解,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3.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学院加大力度投资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建设, 网站免费向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测试及英语A/B级模拟试题库, 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英语。同时, 通过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 为学生答疑解惑, 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渠道。
4.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教材及教辅材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教学内容脱节、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等, 应该在教材选编上进行革新。首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 调查研究了解搜集整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用到的行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素材, 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教材, 进一步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其次使用基础英语+行业英语教学模式, 例如旅游专业增开旅游英语、计算机专业增开计算机英语,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
5.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学生激励指挥棒和风向标, 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实施“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淡化期末考试, 强化平时训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60%, 同时增加英语听力、口语能力测试。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反映学生英语水平。
6. 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的保障。应该突出教研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完善新教师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巡查制度、老教师帮扶指导现代师徒制度等, 定期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参与教学科研项目, 探索教学改革, 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
结语
有很多学校都完成了精品课程建设, 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和帮助, 但是, 大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次性建成, 缺乏有效持续的更新, 缺乏后期监管与维护, 有的无法正常访问, 有的太过陈旧。因此, 建议项目团队应该及时维护更新网页, 及时增添更改内容及资料, 保障共享资源正常使用。
总之, 高职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资源, 革新教学方法手段, 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我们必须进一步丰富教学共享资源, 完善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手段, 在以职业就业能力为导向,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大趋势下, 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对精品课程内涵进行阐释, 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教材建设,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规范教学管理等, 努力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开放大学精品网络课程软件工程
0.引言
现阶段,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都在进行向开放大学的升级转型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战略思路。这对我们电大系统既是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挑战。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成立。随后,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天津分部。开放大学成立,是对我们电大系统进行了十几年的开放教育学习模式研究的充分肯定。
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符合需要的学习资源。优质适用的学习资源不仅能够准确传递教学信息,还能成为学习者乐于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开放大学不断实践的教学模式,正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变化,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已成为学习者学习的最重要途径。网络课程作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主要形式之一,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1.开放大学进行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开放大学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形式,正在得到高速的發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开放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而言,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更大程度上共享了教育资源,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发展,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开放大学的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类型,主要包含有传统音视频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微视频课程等形式。他们分属不同的媒体类型,具备不同的媒体特性,在使用中也应有所区别并综合运用。近来,移动互联网络在生产、生活、教育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学习正在向移动学习转变,并将发展成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于是,在教学资源建设与研究方面,教师和技术人员较多的偏重于移动学习资源方向,尤其是微课程的建设与研究。但这不应成为我们忽视网络课程建设的原因,移动课程与网络课程之间,并不是先进形式取代落后形式的关系。正如网络课程刚刚兴起时,大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网络课程而忽视音视频课程,甚至有观点认为音视频课程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事实证明,这两种教学资源形式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并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网络课程的特点在于,通过网络媒体,以课程网站或网页形式全面地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以及相关拓展资源和链接;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异步和同步交流;支持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学习、交流、测试、反馈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总合。重点在于能够系统全面的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而移动学习资源,体现移动特性,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更大程度上开放了教育资源、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与交流,重点在于突出学习的灵活性。两者应互相配合相互补充。
所以我们认为在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中进行精品网络课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设计思路
2.1工程化开发概念的引入
我们在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将工程化开发的概念,引入到精品网络课程建设中。精品网络课程首先要求是精品,既高质量;其次对建设的速度和时间也有要求,既高效率;同时建设的网络课程往往不止一门,既批量化。由于高校的部分资源制作技术人员对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制作流程,于是我们借鉴技术公司开发软件产品的经验,从建设的角度,将精品网络课程建设视为对软件的开发,采用软件工程的开发模式。从而做到统一技术开发标准,提升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效率。
2.2网络课程建设的人员组成
精品网络课程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大体为主持教师(可以兼任项目组长)、教学内容设计人员(一般为学科教师)、教学形式和媒体设计人员(一般为教育技术人员)、网络教学设计人员、网页设计人员、程序开发人员、美术指导、动画研发人员以及网络课程中涉及到的其他媒体形式教学资源的研发子项目组(如音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组),同时还要聘请专家顾问给予全程指导。只有以工程化的思想,按设计环节和模块,紧密结合、分工协作,才能充分发挥不同人员的研究与技术特长,将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做到高质量和高效率。
2.3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环节
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课程知识的设计呈现和媒体内容的设计与制作两大部分。需要课程教师等人员与教育技术等技术开发人员紧密协作。运用工程开发流程的概念,我们细分了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的环节。
2.3.1前期准备环节:首先通过科学的论证,确定网络课程建设的选题。当选定一门课程后,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整体的可行性分析。要充分考虑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预案。
2.3.2组建项目组环节:选定具体的建设课程后,要具体分析课程性质,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相应的各个环节的人员。组建起网络课程建设的项目组。并用一系列的办法,保证项目组良好运行。
2.3.3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环节:这一环节需要由课程教师团队和教学设计团队合作进行。主要根据本课程的内容、教学大纲和考核要求,设计该网络课程的总体目标、主要的功能要求以及总体风格等等,全面描绘出该网络课程的蓝图。
2.3.4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环节:本环节为上一环节的细化设计。既根据总体设计,进行相应详细的教学设计工作。包括:网络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学习需求、学习者特性、教学策略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设计。进而确定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子系统设计环节。
2.3.5素材的搜集、整合、设计环节:根据课程的总体设计要求,搜集相关素材资料。素材资料一般分为可以直接使用的和可以借鉴参考的,形式一般主要有文本、视音频素材、图形、相关知识拓展链接、本课程原有的教学课件等。当相关素材整合分析后,可根据总体设计要求,确定哪些部分需开发建设新的素材资源。
2.3.6网络课程的详细设计环节:从这一环节开始,工作以网络设计技术人员为主,完成网络课程的总体架构方案。根据架构方案,确定技术建设路线,并确定页面风格。划分出各个功能模块并确定各模块的总体风格,规范模块之间的技术衔接,为下面各个模块的并行开发建立基础。
2.3.7模块单元的设计与开发环节:根据技术人员的配置与特长,建立若干研发小组,对设计出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并行的研发与制作。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上一环节中确立的总体风格与技术规范,确保研发出的各模块可以无缝对接。我们通常会划分出课程信息及教学大纲、教师团队、课程内容、学习资源、实训观摩、仿真实验、自测练习、交流论坛等模块,各模块结合实际设计需求,规划使用相关素材资源,并与素材建设团队对接。
2.3.8网络课程学习素材的建设环节:这一环节是相对独立于网络课程的详细设计环节与模块开发环节的。既从素材的搜集、整合、设计环节后即可由子项目组进行建设。根据素材的整合与设计,独立建设相关的音视频、图形、动画等素材,并最终体现在网络课程模块单元中。
2.3.9模块单元的组装集成与测试环节:这一环节是将前面各个环节完成的模块化产品,按总体设计思路和风格进行组装集成,使之成为网路课程的一个整体系统,并进行系统试发布与调试工作。集成后的网络课程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设计和制作人员才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修改与调试。最终通过测试后,才具备正式使用的条件。
3.结束语
实践证明,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择用软件工程开发的方式,规范设计思路与建设流程,充分发挥项目组人员的特长和积极性,并行开发、紧密协作配合,提高网络课程建设质量和效率,才有可能建设出更多精品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凌云.网络课程的工程化开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赵剑.网络课程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衣治安,吴雅娟.从精品课程到网络课程“一体五化”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07:69-71.
[4]趙明欣.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 2011.
学 院:动物医学院 班 级:兽医2班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论文题目:春季常见猪病及综合防控措施 课程名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春季常见猪病及综合防控措施
学 生:
(动物医学院0,学号)
摘 要:
春季是猪病多发季节,且多为混合感染,发病后不易治愈。最常见的有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猪瘟死亡率最高,猪流感死亡率较低,但可导致猪生长迟缓,使养殖效益下降。为此,养猪户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用多种性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切实做好疾病防疫工作,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病
春季
防治措施
一、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1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最先发病的猪呈最急性经过而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春季前后进入猪瘟发病高峰期,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要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各免疫l次;仔猪于20~25日龄进行首免,50~60 日龄二免。在非疫区,应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各免疫1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l次;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另外,可以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头份,2h后再喂初乳),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由于春季温差较大,应做好猪舍保暖、防潮工作,定期消毒,搞好卫生,加强饲养,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猪圈内勤换勤垫,圈舍周围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碱水等消毒。饲料要多样化,常喂些胡萝卜、白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防治上肌肉注射抗毒免疫增强针,用量为0.1mL/kg体重。分点注射冰毒5号(主要成分为罗瓦尔精),用量为0.2mL/kg体重。若出现呼吸道症状与细菌性病混合感染可肌肉注射咳喘康(主要成分为胆酸、地龙)效果更佳。同时,用派毒杀(主要成分为聚维铜碘)每3d给猪舍消毒1次。
二、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上以发病急促、咳嗽、呼吸困难、发热、衰竭、迅速为特征。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发病猪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往往突然发病,迅速传播整个猪群,发病率高达100%,潜伏期2~7d,病程1周左右。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连续接种2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预防还应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用5%的火碱对猪舍消毒,在
天气突变或湿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环境稳定。尤其是春季注意猪舍通风,但要防贼风、防潮。此外,在发病季节不可从外地引进新猪,凡引进新猪必须隔离饲养,待1周确认无病后再并入原猪群。定期用阿毒(主要成分为利巴韦林)拌料预防。一旦发生猪流感,首先应供给富含营养的青绿多汁饲料,及时查明病猪与可疑病猪,隔离治疗。猪舍用2%烧碱液消毒,粪便堆积发酵。病初给以缓泻,以后解热镇痛,抑菌消炎。可肌注30%安乃近注射液3~5mL/头,或复方氨基比林、复方奎宁注射液5~10mL/头,另外添加适量抗菌素或碘胺类物,以减轻并发症。或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对病重猪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用5d。还可用精通一号(主要成分为柴胡)+热毒5号(主要成分为氨基比林)肌肉注射0.2mL/kg体重,或用病寄灵(主要成分为蒽诺沙星)+病毒5号(主要成分为罗瓦尔精)肌肉注射0.1mL/kg体重,每天1次,连用3d。
三、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但以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较高。以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根据本病传播特点,防制首先应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能力因素和致病诱因如圈舍拥挤、通风采光差、潮湿、受寒等。圈舍、环境定期消毒。新引进猪隔离观察1个月后健康,方可合群。进行预防接种,每年定期进行有计划免疫注射。仔猪断奶时肌肉注射猪肺疫弱毒苗,种猪于春秋两季注射猪瘟、猪肺疫二联苗。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治疗可采用青霉素80~240万单位/头肌注,同时用10%磺胺嘧啶10~20mL/头加注射用水5~10 mL肌注,12h用1次,连用3d;45kg以上猪用氯霉素2 500 mg/头、链霉素3 000mg/头、10%氨基比林20mL/头肌注,6h用1次,连用2次。还可用庆大霉素1~2mg/kg体重、四环素7~15mg/kg体重肌注,每天2次,直到体温下降为止。
四、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1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的猪很少发生,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拉恶臭血便,腹下、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上有湿疹。在非疫区仔猪断奶后要接种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疫区要对20~30 日龄的仔猪用副伤寒甲醛苗首免,间隔5~8d再免疫1次。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对该病无效,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五、大肠杆菌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以1~3日龄仔猪多见)、仔猪白痢(以10~30日龄仔猪多发)、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体质健壮的仔猪)。仔猪黄痢的免疫是对怀孕母猪于产前40d肌肉注射2mL仔猪黄痢油剂苗;仔猪白痢的免疫是让怀孕母猪于产前40d口服遗传工程活菌苗,产前15d进行加
强免疫;仔猪水肿病的免疫是对妊娠母猪注射病猪分离的致病菌株制备的灭活苗。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温,母猪产前30~45d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仔猪抓好7d补料和过好“三关”(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发病仔猪的治疗要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六、结束语
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我学习了猪场用药的一些方法,和一些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这些疾病都是猪在饲养过程中常有的疾病,针对这些疾病,我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诊疗技术和用药方法。并且了解了临床治疗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通过此次实习,我也清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朱吉 部分湖南地方猪种分析 湖南畜牧兽医 2011年第五期 8页
【西南政法大学精品课程】推荐阅读:
西南政法大学学校代码10-11
西南政法大学专业技术职务07-28
西南政法大学助学贷款09-21
9096西南大学07-05
西南大学大学生10-02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本07-03
西南大学什么专业最好09-11
西南石油大学文件10-29
西南石油大学简介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