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精选8篇)
——谈“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模式的构建
【摘要】: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应是广大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条件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欲对高中英语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教师角色观念转变导入互动学困生心理情感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设计、结构、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改,其落脚点最终还是要求广大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着重提高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本文欲从教师角色和作用、学生心理与教育两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作一些初步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教师搭台”怎样实现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着重强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而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要充分实现“教师搭台”这一概念的全部内容。首先,就得重新来认识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
过去,人们会心生敬佩地把教师认为是“园丁”、是“蜡烛”、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随着教育资源和规模的不断发展,这些观念早已经不符合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教师是“园丁”,隐含着一种学生的发展类型和阶段基本不变的观念,在这种观念下,教师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通过浇水施肥来辅助其生长;教师是“蜡烛”,其精神固然可嘉,但是蜡烛的光十分有限,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下,似乎教师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钢板,可以由工程师来任意设计。
过去的这些教育观念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实际上任何年代的学生都不会是一块毫无自主意识的钢板,他们是具有灵性的人,其灵魂所需的不是被塑造,而是被“激发”和“升华”。新课程改革充分重视人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要求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促进者。
其次,教师要摒弃“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考试”这一错误观念,真正做到课堂导入与互动教学相结合,为学生主体参与搭建好广阔的舞台。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并非只是为了平时考试和高考的需要,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地学语法和做试题。
英语课堂教学要做到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就必须得从课堂导入开始来精心营造热情洋溢的课堂环境。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课堂导入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跃课堂的气氛、为当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它既能直接影响教师授课的效果,又能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接受效果。因此,其意义对于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非常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让课堂精彩起来呢?首先,课堂导入要有趣味性,导入的设计和选择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切忌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最后,导入要有生活性和启发性。选取生活中较为关注的新事物和新信息,通过一些有意识的环节设计,来激励学生课后去详细钻研。笔者经过统计,课堂教学导入的一般方法应有以下几种:生活常识导入法、音乐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趣味故事导入法、图片提示导入法、新闻焦点导入法等等。
成功的课堂导入过后,还应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引导来思考和学习。切莫整堂课的独自灌输、让学生当听众,那样既索然无味,又会打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 课堂教学仍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途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勇于发表意见、自由想象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汲取知识、发展能力, 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学生唱戏”如何推进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敢于说英语、善于说英语、乐于用英语与他人交流,最终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然而这一模式能否取得成功还是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依据。
高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和家长的关心不够,社会上的不良影响等等因素,学校里还存在着不少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失去信心的学生。他们中多数的智力并非低下,也有学好英语的决心,并曾为之努力过一番。因此,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 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重视班上的学困生。
曾有调查表明,学习者的态度、动力和学习兴趣是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一般感到新奇有趣,其爱好程度往往超过其他学科。但往往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其他学科压力的增大,其中一部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情绪,甚至知难而退,采取放弃的态度。于是学生当中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困生群体由此产生。
通常,我们可以把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卑型、基础太差型、厌学型、对抗老师和家长型、无所谓型、被动型等。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去仔细分析了解学困生群体产生的根源,并去认真感受这些学困生的心理和情绪,及时开导他们,帮助他们。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为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性,导致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到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评价依然看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对情感因素的评价。所以我们在解决学困生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情感教育,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由于学习太差已习惯了“冷遇”、“白眼”,对学习往往抱有消极态度。如果教师能从一些细小的事情入手,关心他们,信任他们,是很容易感染和激励他们的。有时候,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课后耐心的辅导,都会成为师生间相互信任的桥梁、成为学困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2.用生动的教学来激发兴趣。一个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学越爱学;相反,如果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责怪学生不想学英语是不公平的,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善于结合教学对学生开导,使学生懂得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还应该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去,促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为乐学。
3.多给学生机会去体验参与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例如:每节课开始前利用三至五分钟进行英语演讲,内容可以是讲故事、英语才艺表演、演短话剧等。这样精彩的内容既可以活跃和营造气氛,又可以让同学们在开怀一笑中,释去学习的疲惫而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活动中,教师要尤其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多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课堂提问,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
4.以表扬来鼓励学困生。学困生同样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对于他们来说,适当的鼓励是非常必要的。对一时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决不能嫌弃、挖苦、讽刺,更不能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般地训斥。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要求其他同学也一起鼓掌来肯定学困生的成绩。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不仅能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情绪和抵触心理,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带给学困生们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角色的观念转变,李海云,《考试周刊》2008年第21期。
[3]引发兴趣,导入激情——浅谈新课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陈碎蕊,《考试周刊》2009年第3期。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为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 又是教学经验的总结。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1. 讲授模式。它属于传统模式,以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为基础,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总之, 讲授模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组织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它重视知识的准确性却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 发现模式。发现模式注重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应是探究式的学习,既可进行合作学习,也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的认知冲突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探索取得成功的喜悦。在发现模式中,师生间、 生生间能适时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发现模式教学一改过去把知识过分的严格化、程序化、系统化的特点。
3. 自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将教学过程“两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机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同时也有利于建定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创造,因而也有助于教师业务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4. 四环递进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是: 一环,出示本层练习,提出问题,或提示阅读内容;二环,学生看书,尝试练习(有解题过程的可请部分学生上黑板演练)。三环,教师利用学生自学练习的时间进行行间巡视,了解学情,收集解题信息,小声地进行个别辅导;四环,学生解完本层练习后,老师组织评议小结。“评”主要是评论解题中答案及推导过程的对错、格式的正误、表述的繁简、解法的优劣。 “议”主要是针对知识的难点与易错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结”一般为“归纳知识、揭示规律、解决疑难、提醒注意”。小结要文字精练,便于记忆,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好记录。本层练习讲评结束后, 转入下一层练习,重复以上“四环”操作。四环操作要生动、灵活。比如自学在新课程中可安排在课前、 课中都行;在复习课中,若课前预习落实得好,解题又一帆风顺,课内可不安排阅读时间。
二、四环递进教学法
1. 练习与讲评相结合。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思想,练习很重要,是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练习,只要是学生练了的都要及时适当讲评, 讲评时要做到“三讲”“三不讲”。所谓“三讲”是指学生做错了的要讲,规律、结论性的东西要讲,可以引申、拓展的地方要讲。所谓“三不讲”是指学生已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学能掌握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能掌握的不讲。因此,讲时主要讲错误原因、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思想、方法、技巧、疑难障碍、通法通则、规律等,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重复解题上。
2. 解题与小结相结合。由学生自主解题到反思小结,在解题方法上是一个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阶段,是一种质的飞跃。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由自主学习向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转化。
3. 充分准备与依情教学相结合。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要做到准备充分,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况。即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多想些应付措施。
4.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教学要面向全体,但进步应是分层进行的,新课程理念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也要求“人人都从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这充分的体现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既要发挥班级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要充分利用分层递进,课内巡视与课外辅导, 培优辅差,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把集体化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综合、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可循, 但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
[关键词]激趣导入;整体教学;活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73-02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应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呢?我谈一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研究。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阅读内容的趣味性和有用性原则
在阅读过程中,是内容有用而读,发现有趣,进一步去读;是内容有趣而读,发现有用,再爱不释手。新课程标准大纲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和乐趣。教师为学生提供有趣有用的文章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与应用性原则
课文整体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把课文内容作为整体信息输入学生,训练学生对篇章结构分析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对文章的语篇知识理解以后,直接进入运用的环节,比如:复述,改写,仿写等,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激趣导入——整体教学——活用教学
(一)激趣导入
英语课前的导入一定要做到新颖,简洁,形象。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在三分钟之内,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实物实体,真人真事导入
这种导入让学生备感亲切,自然,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What’s your home like?(仁爱版Book1B,Unit6,topic2-sectionA)讲“你家怎么样?”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课前准备了一个里边住着一只小狗的farmhouse模型。我扮演小狗的角色自问自答,给出学生问答的句型结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例子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把英语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简笔画,小黑板导入
图片让人一目了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简笔画简洁,形象,有趣,富于幽默感。例如:Bicycle is popular(仁爱版Book3B,Unit6,topic3-sectionC)我是这样导入的:“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 what will you do ?”首先我提了一个很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我给学生一个示例回答,If I have a lot of money, I’ll buy a bicycle. Because I want to be a cyclist, like Lance Armstrong.然后我出示Lance Armstrong.的图片,很多学生都认识Lance Armstrong. 接下来,我画了一个自行车的简笔画让学生理解cyclist的意思。我应用简笔画和图片快速的引发学生的阅读和探求欲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导入,效果会很好。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效果,动态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Would you like to be a greener person?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地球因环境污染而哭泣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进入了课文的主题。
(二)整体阅读教学
1.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情节
在此阶段,教师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比如:skimming(略读)。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领会文章大意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一般在五分钟左右为宜。例如Bicycle is popular(仁爱版Book3B,Unit6,topic3-sectionC) 中Who is Lance Armstrong? Why is he the greatest? 这类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的显眼处,很容易找到,同时也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也可先让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片,预测文章的内容或文章可能出现的词汇或短语,再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这样即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2.了解课文内容的细节
这一环节,教师可设置图表,问答,表格等内容等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再完成这些任务。这一步是关键,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也是学生挖掘作者品质的基础。所以务必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后相互合作,再由老师引领他们共同探究。教师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A:推测词义的能力
即根据上下文的线索帮助理解,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或利用反义词和同义词,定语等猜测词义。例如:Mother was tall, fat and middle-aged,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school was an older woman, almost as plump as mother, and much shorter.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fat与plump是近义词,fat是读者熟悉的肥胖,那么plump的意思就能猜个大概了。
B:识别标志的能力
教师还需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标志的能力。例如:当读到for example,就知道作者要举例,当读到at first时,可能就会读到then,知道作者在列举条款。
C:推理判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作者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的能力。可通过关键词,句,事物的内在联系,情节线索,推断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任务的性格。例如:Lance Armstrong ofen rode his bike over 320km in one day .Doctors told him that he had cancer ,like the other challenges in his life, Lance faced it head-on.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可推断出He is a person who has strong will and keeps doing sth all the time.也告诉学生If you want to succeed, you must work hard.
教师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注意词汇与语法的讲解。新课程理念强调:词汇与语法的讲解需在语境中进行。
3.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课文可以参照黑板上的板书回答问题。尽可能多的用到这些内容:重要短语或词组或句式;过度性的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如何抓住重要细节,如何有效组织信息的能力。
(三)活用创新,即学即用
“用”在两个方面:一是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单词,短语,句型。二是应用本节课所获得的技能,包括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具体形式可以是书面表达,比如改写,仿写等,或记者采访,即席报告等。
以上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二环节是输入,第三环节是输出。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内容。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阅读材料的实用性,教学的整体性和语言的应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1]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许世全.初中英语课文整体教学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146.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刘 凌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把握数学教学目的,并经常以此来检查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体现,还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及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其学习思维都会与教师的教学情感保持完美的统一,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会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我们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这种心理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只注重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因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大大萎缩。这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最终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又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潮流,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初中《几何》教材中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已知圆的直径为13 cm,如果直线和圆心距的距离分别为4.5 cm,6.5 cm,8 cm,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我们可以将这道题改编为一道开放式问题:“据气象部门预报,一台风中心在直径是65千米的某城市正南45千米处,向北偏东30度方向前进,问该城市是否会遭受台风的袭击?并说明理由。”通过改编,常规性题目就具备了开放式题目的特点,更具有挑战性,更能激活学生思维。
江苏省宝应县中学
乔梅生(225800)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新课程的理念,对化学理想课堂模式做出了四点探析:借力于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等。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前言
新课程观理念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堂模式应该是教师带着理念进课堂,是学生带着个性去探究,让课堂充满抗争与妥协、合作与竞争,让学生走向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矫正、自主提升。
传统的优秀化学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可以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经过老师精雕细琢的,每一个“起承转合”也都是老师连贯的,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课堂,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种发展的结果导致: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师生投放的时间,精力较多,而教学质量和效率却得不到很大提高。对此,笔者提出了对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的四点探析,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建立化学理想课堂模式的四点探析
1.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确定小组数,每组在6-8人最好,避免小组过大。在确定小组组员时,有成绩很好的,有成绩较差的,还有成绩中等的。将思想上进、学习刻苦、热心服务的学生定为小组长,以便组织小组学习,检查落实学习任务。同时每学科要有成绩比较突出和兴趣浓厚的学生代表,以便为本小组的学习出力、献策。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在不同的合作学习中,各角色进行互换,使得学生各方面得到锻炼。总之,通过小组这一学习载体,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制度。在小组内通过小展示,组内质疑,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解决学生应该把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通过班级的大展示解决知识的拓展与提升,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提升。2.借力于导学案
(1)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学案是按课时进行编写的,即一课一案,分这样几个版块:学习目标,指明学生学什么,用什么
方法学,学到什么程度;自学与检测,由学习通过课前阅读课本就能完成;交流与讨论,列一些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提,解决了一个个问题,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多太碎,且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应用与拓展,上课作为例题使用,运用已形成的知识,拓展已形成的知识,生成新的知识。质疑与反思,由学生在课前和课上提出疑难问题,等待课上和课后讨论解决或向老师求助解决。最后一个版块是巩固与补漏,作为当堂检测作业,学什么,测什么,检查学生对课上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
在这几个版块中,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有层次、有深度,这样的导学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在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问题
1、【学生实验】 实验一:向1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CaCl2溶液;实验二: 向1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mL Ca(OH)2溶液;实验三: 向1mL Na2CO3溶液中加入1mL稀盐酸;实验四:向1mL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⑴ 叙述四个反应的现象,并判断其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⑵实验一、二的反应物不同,但为何会产生相同的现象?⑶若从反应前后溶液中各离子数目的增减分析,实验一~四有什么共同点?问题
2、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离子反应: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氯气与水的反应;问题
3、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2)醋酸钠溶液和盐酸(3)醋酸溶液与氨水(4)澄清石灰水与硝酸(5)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溶液(6)氯气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问题
4、下列哪些物质能拆?哪些物质不能拆?(1)石灰乳(2)MnO2(3)CO2(4)Na2O(5)浓盐酸(6)NaHSO4 ;问题
5、已知H++OH== H2O,该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物质
—间的化学反应,试写出尽可能多的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试说出该离子反应能代表哪一种类型的反应?
(2)导学案的批阅:导学案的批阅分两次完成,一次放在课前,主要是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大组展示时,无需面面俱到,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只需展示学生理解不透的内容,理解有误的内容。总之,花时间,花力气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以便学生知识的落实的能力的培养。一次放在课后,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掌握情况。3.借力于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理想课堂中的重头戏,更是理想课堂的魅力所在。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1)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一切学生展示成为可能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参与课堂展示的对象总是班级里那些优等生和部分中等生。学习基础偏差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敢大胆发言。教师让学生展示时,因人而异,设计问题由易到难,再因题问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次回答问题后,应该积极鼓励,有时他们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能批评,反而大力赞赏他们积极参与、勇敢发言的精神,让他们
逐渐克服自卑的心理,促使其积极上进。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胆子大了,声音大了,话也敢说了。
(2)指导学生的课堂展示,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至极致
课堂上教师应让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即将展示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从各小组中推出一名学生代表做精彩展示。展示时,应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指导,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也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让学生展示。课堂展示不应该是学生合作过程的简单、机械的重复,要求学生力求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三思而后行,逐步做到一语中的。其中既应该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下的重点内容的解读,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也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主持人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展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不应该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比如可说、可写、可读、可演)。只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发现、收获,都可以展现出来,以达到全班共享。总之通过展示,让学生的意见得以展现,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4.借力于教师点拨
当教室成为学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点拨”应该是教师有所作为的基本方式。它是教师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是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什么时候应该点拨,如何点拨,如何处理好教师“点拨”与学生“展示”的尺度。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徘徊不前时,采用艺术化的指引,及时初解疑窦,让学生顺利走下去。另一方面是学生在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拨通理解上的关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得研讨结果明晰。适时点拨,还应当包括在思维过于发散之时,教师迅速捕捉方向,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教师的点拨性语言,必须准确、精炼,富有启发性和牵引性。力求起到四两拨千斤,一语开茅塞的作用。
如在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时,我用了这样几句话作为点拨: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总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当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难电离物质反应就能进行
3、通常能拆的物质有:难溶或难电离物质;通常不能拆的物质有:易溶且易电离;4:离子反应能代表一种类型的反应。
三.结束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竞相进行了教育改革,我国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课程理念包括: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然而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建国初期引进的前苏联凯洛夫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被大家称作“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上即是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来设计的体育教学过程模式。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显示出它的缺陷和不足,它的最大不足是:注重技术传授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感应和社会适应性等因素。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及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著名学者毛振明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是: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条件及结构程序等诸多要素。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组合的整体设计。各种要素都是放在特定的情境下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去研究它的运动和变化.并对其予以优化组合.使其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优效性的功能特点。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我们把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分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
1、指导思想。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它是建立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反映了模式的内在特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这也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一切的模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任何的教学模式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其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其他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标领域的发展。
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指体育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操作程序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构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支撑骨架,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操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
4、实现条件。实现条件指的是指促使体育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要成功的完成一次课实现条件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体育器材、教学内容、方法、时间、空间等,教学条件是实现教学模式的有力保证。
上述四个层次是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构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主要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一)指导思想上以新的课程理念为主。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新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拓宽了健康的含义,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性三维的健康观,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了。未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学目标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目标比较单一,如发展学生的体能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教育观念更新,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也不断完善和丰富,出现多样化趋势,不同教学模式相互借鉴和促进,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教学模式的广阔空间。
(三)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学生服从,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指令运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着改革,着重突出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模式”,“自学互教模式”等。
(四)体育教学模式向着适应个性方向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学生的特长,统一教授,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能调动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经验,满足需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发展自己的专长。
(五)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拓宽了健康的定义,强调学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多维的健康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运动的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调控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超越
体育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从某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演绎,推演出一种体育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教学实验证实其科学性和优效性。同时,各种个别的体育教学经验经过高度概括、系统整理也可以形成体育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升华到体育教育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模式即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某种教学经验的升华。体育教学模式的这一特性,使它能较好地充当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中介和桥梁,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体育教师和所有的学生,教学模式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每位体育教师应掌握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展和超越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四、结论与建议
新课程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 启发的角色。高校课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而不是向传统教学当中,对学生一味的灌输。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拥有一个高效性课堂,就是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得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最终形成一个高效性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一件事情真正的关心、真正的用心,才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上充满了激情与斗志,对一些新奇、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并且有着非常活跃事物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激发、引导的方式调动起来。对于高中物理来说,也是如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好奇心,让其体验、感受物理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一)学生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点,将学生的好奇心利用物理知识充分激发出来,以知识为基点,设置各种悬念,让学生带着教师设计好的疑问,努力的去探究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例如:在讲解浮力相关知识时,在知识深入之前,教师利用实验导入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准备好木块与铁块,还有一个盛满水的容器,然后将木块与铁块放入水中,并展示给学生,会发现木亏浮现在水面,而铁块沉在水底。教师可以将此设为问题让来学生讨论,为什么铁块沉下去而木块浮上来?这样的实验导入与设计的问题会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当中,一探究竟。在好奇心与兴趣的促动下,可以最大化的挖掘学生潜能。
(二)教师手段如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在高中物理学习当中,有很多知识是抽象的、乏味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多样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显得不再乏味。
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将这一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或许只记住了这概念,没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更深入的理解。然而,若想是这一课内容不再变得枯燥乏味,其实也非常简单,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段卫星发射的视频,在深入讲解知识之前播放给学生,这会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带着疑问来听教师讲解的内容。
二、抓好课堂设计
学生能否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精确而快捷的吸收与理解, 对课堂设计至关重要。只有课堂结构得到优化,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提升。课堂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板书的设计、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安排,然而要想使课堂的设计能够真正的吸引学生,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就必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因此,在整个物理课程中,包括每一个章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这样有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方式上,一定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切不可一成不变,但也不要脱离学生情况而随意变换,如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发沉,气氛不够活跃,此时教师就应该转变方式,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 并与学生共同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其更是以多媒体的形式被引入教学之中,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将其利用起来, 提高课堂效率。在高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将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充分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具有动画、文字、图片、声音一体播放的功能,这会给学生的听觉、视觉带来更加直接的刺激,从而会使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立体。
四、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源于生活,物理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物理知识讲解上可以充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不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解气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吸尘器、 火罐等导入其中,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政治;教学改革
G633.2
前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教学能够以学生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而政治课一直都是学生道德塑造、品格培养和德行规范的重要学科,在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也需要深刻的改革,而且政治课一般较为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师只顾照本宣科,不利于学生政治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难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难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应当对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的任务和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思想政治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主要科目,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政教育任务也有所增加和创新,与传统教学任务相比有所改变。首先,高中思政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以学生为中心,讲授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哲学、心理等基础性的常识,帮助学生感知世界,认知社会。其次,思政教学要根据社会主义建设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引导他们建立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友善、协作等精神。再次,通过思政教育了解学生真实情感和内心,帮助学生独立、自强,提高自我发展水平。最后,为学生步入社会做足准备,帮助学生认知社会,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来。
二、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状态被动
很多高中教学以成绩为导向,教学方式大多是 “满堂灌”,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很多学生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对于政治课教学内容死记硬背,陷入了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做支撑,学生的政治学习无法达到高效、高质的程度,这让学生的政治学习仅仅停留在“应试”的程度上。
2.社会常识的缺乏
由于高中的文理分科政策,一些理科生,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理科知识,而忽视了对政治的学习与感悟,而且政治教师一般也不对理科生的政治课程做过多的要求,使得很多理科生学习政治也只是在“走形式”,也就难以对政治教育中的社会常识进行认知和了解。政治学习中的实事内容成为学生的学习弱项。
3.学习兴趣淡薄
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单一,很多学生对政治学习提不起兴趣,难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之政治知识本身就有很多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对政治课没有学习热情,这样学生的学习呈现出逐渐走低的态势,政治学习中的背诵内容更加让学生的兴趣尽失,呈现出恶性循环的学习反应。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策略
1.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高中政治教学一定要选对教学方法,并对现有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合力创新,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政治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一些新颖独特的课堂导入法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和教学关注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用的有直观导入法,比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的政治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的展现当时的场景,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更加形象的感受政治环境,并能对相关的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记忆。再如,社会焦点导入法,将现阶段社会上的新闻热点或者社会焦点问题作为引入对象,拓宽学生的政治视角,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原理和时政常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最近的英国脱体问题会对国际金融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2.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入
思政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将学生划分为5到6人的小组,开展专题讨论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与讨论。给全班同学设定相同的思政主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和讨论,并将各个小组的观点在进行分享与交流。或者通过展开思政主题辩论赛,让所有的学生分组进行不同主题的辩论,比如针对 “农村结婚彩礼钱是否应当”展开辩论,并评出辩论优秀小组,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营造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教学氛围。
3.选取恰当的结尾方法
有良好的课堂导入,也应当有较为合理的课程结尾,才能有效避免虎头蛇尾的教学现象,才能确保完整的展现和运行。恰当的结尾能够内化学生的思政知识,升华政治教育的高度。笔者认为,恰当的结尾应当包括对本节课程的完整的总结、对重点知识的突出分析、重点强调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对实践内容的铺垫,帮助学生加强理论与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并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来提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其要求教师更加具有紧迫感和使命感,注重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只有教师不断探索改革的路径,高中政治教学才能够得到结构的优化,学生的政治学习才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雨.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高效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5,20:153.
[2]荆玉波.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革新——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教学为例[J]. 赤子(上中旬),2015,12:306.
[3]任志俊.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J]. 中国培训,2015,18:28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推荐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09-2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1-1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10-18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模式10-09
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理念06-14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学策略12-07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07-20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分层教学的尝试与思考10-06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10-04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