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精选8篇)
——写在中国建设银行成立60周年之际
风雨沧桑一甲子,金融报国六十载。60年前,中国建设银行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序幕中应运而生;60年间,建设银行始终矢志不渝坚守“国家利益至上,服务建设为本”的理念,服务于“一五”至“十二五”的共和国经济建设之中,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大型国有银行的兴行强国之路。
漫漫60年,建设银行在发展中找准定位,在改革中成就事业,在转型中实现升级,在创造中体现价值。漫漫60年,不仅仅记录了建设银行的成长与奉献,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进步与飞跃。60年巨变历程,也是中国金融业从计划迈向市场、从传统走进现代、从探索图存到变革强盛的过程。60年后的今天,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中国银行业在日日焕发勃勃生机中实现了跨越发展。建设银行的主要经营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监管要求并位居全球前列,市场表现引人注目:资本充足率、资产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拨备覆盖率等7项核心监管指标,建设银行在国内同业中4项第一、3项第二,领先国际先进银行。最近英国《银行家》和美国《福布斯》杂志对2013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2014年全球2000家大企业综合排名,建设银行均名列第2位,在财政部金融企 业绩效评价中列居第一。先后多次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洪章告诉记者:“建设银行的利益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始终高度一致。国家强盛银行兴旺。如今的建设银行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空前增强,已成为全球盈利、市值、存贷款和品牌价值位居全球最前列的大型金融集团。”据统计,上市9年来,建设银行对国家的贡献超过14100亿元,其中累计国家税收5530亿元,国有股份获得现金红利2551亿元,国有股份市值增长6024亿元。在今年的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我国银行上榜数已达111家,是25年前的13倍。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金融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取得了丰硕成果。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淬炼——历史使命的召唤 建设银行6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呕心沥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宏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个五年计划在全国陆续启动,随着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高速发展,相关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务院的决定,中国建设银行于195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全面承担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和监督的职能任务。成立后的建设银行,为国家各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建设任务的胜利 2 完成,为全面奠定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当时的全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重型机械城、八大油气田、五大棉纺工业基地到33条重点铁路干线;从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十大建设工程,到距离千里之遥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武汉长江大桥;从西南“大三线”、西北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基地到康藏、青藏、新藏公路……,自1954年到1978年的25年间,建设银行从早期的156个国家建设项目、694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始,共经办各类基本建设投资5628亿元,建成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4000多个,促进了60多个大型骨干项目提前投产。通过建设银行审查工程概预算和制止不合理开支,共为国家节约资金107.8 亿元。这项工作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赞誉建设银行为国家建设真正“守计划、把口子”。
当时,有一句话对建设银行的职能任务形容得恰如其分,那就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哪里有重点工程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重点工程到哪里,建设银行的机构就跟随到哪里。荒凉的工程现场,随处可见建设银行的“帐篷银行”和“马背银行”,银行员工与工程建设者一起,爬高山、涉险滩,顶酷暑、冒严寒,吃干粮、住工棚,餐风宿露,现场服务,成为新中国建设大军中一支最为出色的金融“拳头部队”……。在40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现场,在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银行设置了500多个专业分行,拥有一支2.7万人的管理重点建设项目队伍。这期间,国家建起了飞机制造、汽车制 3 造、重型和精密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冶金、有色金属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并在中部地区建起了一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基地。这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建成后,基本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基础。据统计,仅“一五”期间,建设银行服务建设的“国”字号大型工程项目,使新中国的钢铁产量从年产90万吨增长到535万吨;煤炭产量从3243万吨增长到7459万吨;建设铁路干线9300公里,使全国通车里程达到2.98万公里;建设公路里程25万公里,比建国初期增长了一倍多;新建五大棉纺基地使全国生产能力提升了31%。
翻阅从“一五”到“十一五”的11个五年“档案”,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数据,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令人肃然起敬。从1979年至1993年的15年,是建设银行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抓住机遇、激流勇进、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全面拓展、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的15年,所经办的拨贷款余额达6151亿元,向30多个行业经办了99%以上的国家重点项目资金。到1997年,中长期信贷业务已占全国金融机构总量的50%以上。此外,建设银行还开办了技术改造贷款及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在当时全国排名前500家的大企业中,有超过三成企业获得过建设银行技术改造贷款的支持。
近年来,面对迅速变化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建设银行决策层洞察先机,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实施业务战略转型,将建设银行的每一步发展都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和市场脉搏。参与支持国家四万亿投资项目446个,贷款余额 4 2278亿元。对49家汽车、钢铁、船舶、石化、轻工等国家十大重点振兴产业融入资金2134.4亿元,贷款余额8358亿元。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制定了50多个行业和产品审批指引。适时投放了近5000亿元非贴现贷款,还通过发行债券、信托计划、租赁等工具为客户筹措资金3700多亿元,同时还累计向1.6万家企业发放了1160亿的网络银行贷款,体现了国有大银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今,建设银行在国家重点项目贷款市场中仍然一枝独秀,占有70%以上的份额。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已达2.43万亿元,是30年前的1200多倍。
上市9年“创建”3个新建行——先行者的示范 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目标,建设银行成为先行试点行之一,先后通过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显著改善了资本实力、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在此背景下,2005年初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纲要》,描绘了“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的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宏伟蓝图。
2005年10月27日,对于建设银行乃至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建设银行在四大行中率先第一家在香港挂牌上市,创造了当时多项IPO纪录,两年后又完美登陆上海交易所。通过股改上市,建设银 行进一步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诚实、公正、稳健、创造”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资本实力、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风险内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有了质的飞跃,一举迈进全球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行列。作为勇立潮头的金融骄子,建设银行一路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和跨越。
在建设银行上市后不久的一个春节,一位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建设银行福州六一支行,希望员工帮他实现一个愿望,就是到这个“联合国”看看情况是个啥样儿。虽说老人对联合国的认识令在场的人忍禁不俊,但这个要求也从另一个侧面对股改上市后的建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寄予了更高希望。
上市以来,建设银行不负重望,财务状况根本好转,经营实力稳步提高,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能力显著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经营理念、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产品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主要财务指标继续领先同业。资本充足率为13.89%,平均资产回报率1.65%,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22.97%,拨备覆盖率为248.87%,不良率仅为1.04%。上市后国家注资获得明显收益,从2005年至2014年9年来,建设银行对国家的贡献累计达14105亿元,证明国家在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国有大型银行改制中的经济投入已实现了净收益。单单从资产规模上看,今天的建设银行已经是 6 上市前的4倍多,相当于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为国家重新创建了3个新建行。
通过加强自我改革创新,建设银行已成为国内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快的企业之一。截至2014年上半年,人均资产4432万元,人均创利75.6万元,均比上市前翻了二番多。
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的银行——宏伟蓝图的展现 在位于深圳的建设银行首家“智慧银行”网点里,接待客户的大堂经理竟是一台智能机器人;拿起金融超市货架上的产品卡片,旁边的屏幕就会自动播放该产品的动漫介绍;理财经理现场为客户设计的理财方案,瞬间就能传输到客户手机上带回去……这些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如今已在建行网点里成为现实。
作为一家拥有60年发展历史、37万员工、管理16.4万亿资产、服务数亿客户、存货款分别达9.2万亿和近13万亿、希望立足于国际一流的大型银行,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应确立怎样的战略愿景?建设银行党委近年来审时度势,前瞻性地提出“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转型目标。三年来,这一飞跃发展的蓝图,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综合化的平台正在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告诉记者:“优质的银行服务,不仅要笑脸相迎,更重要的是研究客户的关切和多样化需求。”该行在国内率先创建7个产品创新实验室,累计投放社会急需的2000多个新产品和新服务,无不经过客户的先行体验才问世。通过建 立“客户之声”调查体系,实施“行长接待日”制度,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个人客户细分标准,完善了理财室、理财中心和财富中心三级理财机构。普通客户、中高端客户、高端客户分别由一般网点、理财中心、财富中心提供量身定做的差别化服务。目前,全行配备网点大堂经理1.5万人,理财师4万人,均居国内同业第一。已新建个贷中心、财富中心、理财中心等各类专业化经营中心5100多个,其中在中小企业较集中的150个城市建立了258家小企业“信贷工厂”,实行标准化、流水线运作。近三年新增服务网点1235个,普通零售网点已经实现了从“交易核算型”向“销售服务型”的历史性转变。
多功能的服务正在引领客户全方位的需求升级。多功能是检验银行技术、服务、创新、质量、产品的综合性指标。如今,建设银行正在快速发展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电子银行、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全面打造包括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投行、期货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平台,真正做到“客户进了门,服务一站式”。截至2014年6月,建行已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银行、建信期货6家境内子公司,1家建银国际境外非银行类子公司,以及27家村镇银行。随着最近伦敦清算行的正式运营和收购巴西工商银行72%股权的完成,建设银行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海外机构资产年均增速超过30%,海外机构员工年均增速18.8%。去年以来,建设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79.85%。现在,海外机 8 构已经覆盖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还与13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基本完成了在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布局,具备了7X24小时的全球服务能力。如今的建设银行,经营范围横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业务覆盖基金、租赁、信托、保险、投行、期货以及专业化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在大型银行中独家拥有信托牌照,率先控股寿险公司,首批设立基金、租赁公司,牌照种类在同业领先。综合化经营类子公司资产规模已达1727亿元,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达7468亿元,资产规模和利润增长显著高于集团平均增速和行业平均增速,实现了快速发展。
集约化的资源正在加快精益化的响应速度。建设银行积极推进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流程再造,高效加快前中后台分离和网点“三综合”建设。据介绍,该行在国内外大型银行中率先在1.4万个机构网点对28类柜面实时性业务,实现了总行层级实时集中处理,日均82.5万笔,有效缓解了网点交易结算和客户服务压力,明显提升了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全行目前综合柜员占比达到73%,综合营销团队1.35万个。现在网点办理立等业务由以前的5分钟缩短为不到2分钟,客户平均等候时间同比缩短13%。自助设备由2005年的1.5万台增至7.2万台,交易功能、笔数和跨行交易量均居国内首位。1.64亿网银客户、1.31亿手机银行客户、2亿短信金融客户,仅去年网银交易额就已达到150多万亿。全行目前电子渠道的交易量已是物理网点的1.2倍,新增业务处理能力相当于增加5万多名柜面服务人员。
今天的建设银行,正在全面建设“最具价值创造力银行”,努力实现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加快向综合性银行集团、多功能服务、集约化发展、智能银行和创新银行转型。
今天的建设银行,正在增强传统业务领先优势、打造新兴业务特色优势、构建智能银行优势、巩固公司治理优势,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服务客户能力、创新发展能力、风险管理能力。
今天的建设银行,不仅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为小企业“雪中送炭”。今年上半年,全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新增额在公司类贷款新增中占比达47.26%。近三年来,累计为54万户小企业发放超过2.5万亿元贷款,间接提供超过2000万个就业岗位。
今天的建设银行,金融服务已经从城市社区延伸到乡间地头,使所在地的农民“人不离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是十年前的46.7倍。
今天的建设银行,已经支持上千万户家庭改善了住房条件。作为国内首家开办住房公积金业务、最早推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银行,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1732亿元,累计代理公积金贷款3400多亿元。“要买房,到建行”已经家喻户晓。
今天的建设银行,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已经成为企业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以来,建设银行开展 10 实施了70多个公益项目,累计捐款达7亿元。其中在19个省市贫困地区建立“建设银行希望小学”41所,资助贫困高中生近8万人次,助6万余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1.6万人次。2008年以来,累计向汶川、玉树等灾区捐款2.2亿元。
在新闻发布会上, 第四届数字城市大会组委会副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告诉记者,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表示, 此届大会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城市发展水平, 促进数字城市技术成果交流与应用, 展示中外数字城市建设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 积极引导从顶层架构数字城市发展, 提高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
数字城市并不遥远
“数字城市”是指将有关城市的信息, 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 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和再现, 通过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 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有效促进城市系统各要素间和谐相处。
李秉仁强调, “数字城市”不仅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 它同时也意味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据悉, 北京东城区人民政府等数十个地方政府也已经确定参加本届大会。北京市东城区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51个城市 (区) 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之一, 也是数字城市建设较早的城市 (区) 之一, 东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代表了国内数字城管最新技术应用成果。时逢建国六十周年和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成功运行五周年, “数字东城”将在博览会设立展台展示, 并在论坛上介绍其成功经验。
数字城市离我们并不遥远, 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息息相关。新闻发布会主办方还专门安排了数字家居体验活动, 让大家现场体验到数字城市中数字家居的迷人魅力:由北京华美博弈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易·至·居”数字家居产品, 是一种基于网络设计, 同时支持现有的2G和3G的人性化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该系统软件可免费下载, 用手机或电脑通过互联网控制家里所有的灯光、电器、窗帘等;在家里即可通过红外遥控模式实现对家中电器、灯光、窗帘的集中控制;同时支持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实现远程看家, 随时随地掌握家里的情况, 上班、出差全无忧;多种数字化家居场景模式的设置, 轻易实现家电、灯光的最佳配置, 快速响应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 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数字城市大会吸引业内眼球
本届大会的主办单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单位是九三学社;协办单位是国家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科学中心、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大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和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建设分会承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大会还得到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等部委、单位的大力支持。
研讨会开设全球数字城市高峰论坛 (主论坛) 将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国内城市市长, 分别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和各自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角度, 阐述“十一五”期间国内外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并就“十二五”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方向展开研讨, 交流数字城市发展的道路、方向及模式方法, 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资源规划及电子政务顶层架构设计进行专题研讨。
研讨会同时开设五个分论坛, 分别是:建设领域信息资源规划及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论坛、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城市三维技术应用论坛、建筑业信息化论坛和无线城市及3G技术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论坛。博览会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将集中展示“十一五”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专家表示, 数字城市的建设将把城市引向更人性、更人文的境地,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 必将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 进入一个管理、服务更高效、更精准的发展阶段。
链接:
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北京市东城区在总结多年城市管理工作经验和对城市管理规律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结合对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设计和提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整合多个政府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 创建了监-管分离、协调一致、双轴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管理法, 建成了基于GIS的城市部件数据库;研发了实时实地采集城市管理信息的“城管通”, 以及相应的无线传输、集成系统;通过整合信息资源, 扩建与新建相结合的手段, 建成了一个支撑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城市管理的、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建立了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年已过,中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如何,面临的挑战和症结又是什么?被誉为中国“数字城市工程师”的清华同方又如何看待这一领域?记者日前走访了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副总经理李咏玖先生。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面临的三大挑战
数字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中国的数字城市建设也被提升到相当高度,是中国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仍然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复杂性,李咏玖认为中国“数字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仍然需要假以时日,原因不在技术层面。他明确表示,技术方面肯定没有困难,从企业角度讲,清华同方运作任何一个省级信息化项目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真正了解到数字城市建设重要性的客户而言,资金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他认为,要加快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必须尽快解决如下三大挑战:
第一,标准问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至今仍然缺乏最基本的国家标准,只是相关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技术水平实施着个性化解决方案,那些实力较小的企业往往会成为数字城市后续建设的“绊脚石”。
第二,要大大加强政府的推进和协调力度。因为建设数字城市要涉及城市中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统一和协调。从隶属关系上,存在着同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间,及城市内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与中央部局、直辖上级间的协调。李咏玖表示,不要说一个城市这么大范围的数字化,就是企业在实施ERP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以协调各部门意见和利益的情况,因此政府的集中推进和协调显得相当重要。
第三,参与的企业要深挖“数字城市”用户需求。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交叉性和长期性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一般用户往往对自己的需求无法准确而系统地进行陈述,这就需要像清华同方这样实力强大、经验丰富的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否则不但贻误工程的顺利进展,而且对用户、企业都会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
另外,目前中国数字城市建设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李咏玖表示,清华同方一直将国家信息化作为己任,同方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给国家节约更多资源,尽可能一步到位地解决问题。清华同方擅长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数字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这也是清华同方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具有清华大学背景及渊源的企业,基于公司的理念,清华同方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他说,在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电子政务工程乃至数字城市工程的有效实施与参与企业的责任心有很大关系,企业有责任心才能做到务实和贴近用户需求。
清华同方的“数字城市工程师”之路
去年,在国内某权威机构主办的有关信息化水平的企业评比活动中,清华同方脱颖而出一举获得“数字城市奖”,原因是:其它在信息化领域同样非常著名的企业,多是在某一行业或领域成绩不凡,而清华同方是在数字城市领域的综合实力无人能比。
李咏玖认为,“数字城市工程师”这一称号不是谁都能担当的,清华同方的业务涵盖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公司拥有清华大学的背景和渊源,而清华大学素来就有“工程师摇篮”之美誉,这也在鞭策同方人将企业塑造成为数字城市工程的设计者、规划者和实施者,另外,清华同方一贯的务实风格与工程师的角色也十分吻合。
2002年10月18日,清华同方正式发布战略,将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定位于“数字城市工程师”,全力投身于中国数字城市建设,并致力实现“一体化城市管理”和“智能化生活环境”,以行业(领域)应用软件、智能控制、信息网络、数字视频和智能卡为核心技术,针对不同行业(领域)的需求,全面提供数字家园全面解决方案,以及政府、税务、电力、教育、水利、社保等行业(领域)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清华同方是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来理解“数字城市”的。狭义的理解包括数字市政、城市一卡通等,这就是所谓的“一体化城市管理”;而广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其信息化应用,其中包括家庭、办公环境、社会环境、政府和整个城市的数字化,最终为人们带来“智能化生活环境”。
深度整合强化核心竞争力
在参与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清华同方也不断在进行自身调整和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地健康成长。经过近十年的奋斗,清华同方的整合效果逐渐凸现:资源能力不断加强、业务方向更加清晰、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李咏玖认为,在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发展过程中,有三次战略调整意义最为重大。
第一件事是应用信息系统本部的成立。1997年6月25日,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以清华大学企业集团下属五家业绩较好的企业为核心组建成立。2001年7月,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成立。清华同方成立之初一直以多个分公司形式运作,但随着集团的业务和市场逐步扩大,集团也开始进行整体规划。于是,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在联合了原来七家分公司的基础上诞生了。经过之后一年的整合,四大部分业务已经非常明晰了。
李咏玖评价本部成立的重要意义时说:本部的成立提高了集团效率,过去七个部门独立核算,存在业务冲突,本部成立后形成了统一核算、统一发展的局面;同时解决了资源共享的问题,各部门可以共享渠道、项目信息、合作伙伴等资源。这标志着整个清华同方的发展踏上产业化的道路,现在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划分成六个本部,整体业务经营、管理更规范。
第二件事就是理念整合。2002年1月,在清华同方副总裁、应用信息系统本部总经理李吉生的亲自带领下,开始着手和规划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的企业方向,主要从两个方面统一本部的思想:一方面要求各业务部门对“业务如何做成产业化”进行深入研究和规划;另一方面开始从整体上梳理本部的企业文化理念,李咏玖把这次理念整合工作比作非常重要的“停车维修”,它为本部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件事就是组织机构的整合和调整。在2002年底本部清晰界定了“六横六纵”的稳定网格结构,“六纵”就是六个事业部:e-City、e-Government、e-Home、e-Education、产品支持,及业务发展中心;“六横”就是人事行政、市场、研发等六个横向支撑系统。
广深结合的数字城市战略
从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的布局来总结,清华同方采取的是一个“广深结合”的发展战略。李咏玖表示,从“广”的方面看,清华同方的“数字城市”能提供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视频产品、智能卡等全部的产品和集成服务,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从“深”的方面看,同方在相关行业和重点地区可以说是“深耕细作”,比如在教育信息化中,同方不仅有完备的软硬件产品支持、系统集成能力、行业应用产品、相关研发能力,同时,清华同方在教育方面还具有无可比拟的深厚背景。
淮河边、长江边、巢湖边,蒙洼蓄洪区、田间地头、扶贫车间……习近平总书记的安徽之行一路察看,一路思考。他曾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并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扭住“一个基点”,拓展协同发展新疆域。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牢牢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真正解决受制于人、受限于技的局面。要坚持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主攻方向,推进科技和制度联动共建,动态调整力求供需平衡,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持续转化产业革命成果,提升数字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提升,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积蓄了强大潜能,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交叉和前沿领域突出问题,破除生产力转化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变单一“增产”到统筹“提质”,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升级转型实现“标杆”管理的产业生态构建,促进科技成果优先转化,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护航乡村振兴、促进发展活力,推动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驱动“双翼齐飞”,激活价值统一强引擎。科研和产业是科技创新的“双翼”,要实现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相统一,必须始终遵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的历史规律。要紧紧扭住人才这个“关键点”,始终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在“引育管用”上深化教育改革,将资源配置、体制政策、执行举措、体系建设保障有效衔接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和提高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范围和质量,培养造就思维新、情怀深、素质高、作风正的人才梯队。要压实压细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更加全面系统、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破除唯学历论、唯论文论、唯年龄论的晋升发展渠道,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要深化巩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贯通“同行评议+专家盲审”“量化指标+社会监管”的“评选用”系统各环节,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持续深化产业分工协作,不断创新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最大限度激活人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让实力更加突出、结构更加合理、宏观调控更加有效。
融合“三大创新”,打造多元科创策源地。“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鲁班工坊”带动合作互动,G60科创走廊让创新资源更加普惠均衡……融合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焕发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新旧动能转换的勃勃生机。要靠突破原始核心技术,立足创新高起点,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统筹粮食安全、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进利益共享、互联互通,让科技成果更充分地惠及群众。要矢志不渝坚持原始创新,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全面铺开、科技研发、产品深加工、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提升,提供高水平技术供给和优质产品,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技术手段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营造有利于多元互联的良好科研生态,驰而不息下好“先手棋”,闯出改革开放“新天地”,在先试中先行、在变中求新。
立足“四个面向”,释放综合治理智动能。“用数据说话”“靠数据服务”理念的转变,付诸于实际治理,助力打破区域间的“信息孤岛”,跑出升级转型发展“加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四个面向”,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有力支撑,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广大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应立足“四个面向”,着眼最前沿、站稳主战场,畅通“卡脖子”环节、补齐“空白”领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科技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大循环”和“双循环”,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态势激发内生动力,努力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发展目标,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有新高地。要以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为任务目标,将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文化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长三角一体化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始终秉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以“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历史规律为根本指引,提高科研人员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服务意识和遵循原则、追求真理的决策咨询水平,在勇于开“顶风船”、实现“弯道超越”的新航路上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 郝振省
一、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国民阅读习惯和环境的明显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以产值屡创新高,手机出版异军突起,电子阅读器风生水起,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断创新等的发展特点。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屡创新高
据统计,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达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产业增长率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其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4亿元,数字报(网络版)收入达3.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256.2亿元,网络广告达206.1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则达到314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据统计,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达213亿元,2007年达362.42亿元,2008年达530.64亿元。2009年的产值是2006年产值的3.75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手机出版异军突起,产值接近“半壁江山”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从世界范围看,手机出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中国手机出版起步较晚,但由于移动通信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收费模式,使得手机出版的赢利水平后来居上,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数字出版类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在线阅读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年初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以目前中国移动就拥有5.4亿的手机用户基础来看,未来手机阅读用户增长量潜力巨大,前景无限,这也无疑将对手机出版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移动已建立了的手机阅读基地,大大加快了手机出版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已经有一些出版物选择了在手机发布、甚至优先于出版首发。80后作家郭敬明最新作品《小时代2.0:虚铜时代》在手机上发布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次点击。
第二,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发行模式。新出的书先在手机阅读平台上首发,出版机构再根据用户订阅的市场反应,及时调整实体书的发行策略,这可以解决高库存问题。
第三,手机阅读基地也加大了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合作,目前已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盛大、方正、新浪等30多家优秀的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
3.数字技术加快创新,阅读终端不断升级
科技创新及应用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两年来,以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在移动终端方面,以Symbian(赛班)和WindowsMobile(WM)最新版移动操作系统支持的智能手机,以及苹果公司等推出的基于新型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如iPhone3G、3GS等,不仅备受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关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完备的体验。
2009年被称为“电子书元年”,在国外,亚马逊在美国推出的电子阅读器销售了约50万台,加速带动了自身网上书店数字化图书的销售。
在国内,随着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日益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于电子阅读器产业。这终于使电子阅读器由市场上的“亮点”转变为“热点”。不仅汉王科技推出“电纸书”,方正集团联合卓望推出了“文房”阅读器,天津津科推出“翰林”阅读器。而且还有易博士、博朗、易迪欧等也推出了各自的电子阅读器产品。同时,以联想、纽曼、华旗等为代表的一批IT企业也涌入市场,就连经营主业为通信的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已经或计划杀入电子阅读器领域。中国移动已于2009年5月联合汉王科技、华为等4家国内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推出了G3电子书阅读器。
4.政策引导加强,监管力度加大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撑与引导,根据出版传媒产业的特点,政府始终是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推动力。2009年,政府部门根据数字出版业的特点,进行了强有力的监管。
第一,针对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中央9部委部署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净化了网络环境,保证了数字出版产业内容生产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第二,加强了对网络游戏的前置审批和进口网络游戏审批的管理,实现了网络游戏依法审批的良好开端,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在网络游戏管理中存在的“自设审批、重复审查的问题”。
第三,从地方来看,上海发布《关于本市从事数字出版业务工商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业界认为该意见有利于政府从行业管理角度对企业从事数字出版业务工商登记方面的工作进行规范。
5.营销策略与赢利模式有所突破
近两年来,无论是传统出版社、互联网企业,还是技术提供商都对数字出版的营销与赢利模式进行了不尽的探索。涌现出一些新亮点。
第一,网游联合运营模式得到推广
联合运营是指开发商将产品给许多有能力推广的合作者,并架设单独的服务器,进行游戏运营,开发者和运营合作者分享游戏收益。这种运营模式由联众与成都梦工厂等企业开创。2009年盛大与金山、巨人与腾讯等更具实力的大企业介入后,把这种合作模式推向新高度。
第二,广告营销资金投入得到强化
2009年,汉王无论是豪掷4800万买下央视黄金广告时间段推销电纸书,还是重磅推出著名影星许晴任形象代言人,都一改以往阅读终端产品不温不火的宣传策略,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网游巨头巨人网络和腾讯公司相继于2008年、2009年以重金向央视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打“擦边球”来推广网络游戏和相关产品。
第三,“双网运营模式”浮出水面
尽管我国无线互联网市场快速增长,但由于仍未完全成熟,与有线互联网市场相比,规模差距甚远。以游戏市场为例,2008年互联网游戏市场达到近200亿人民币规模,但无线互联网游戏市场仅13亿元人民币。2009年12月,空中网收购大承网络,试水‘手机游戏+互联网游戏’双网组合的游戏业务模式,寻求巩固空中网收入稳定性的新途径。
第四,博客网站尝试多种运营思路。
因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博客类网站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环境。除了继续深耕用户资源,博客类网开始转换运营思路,在艰难探索中求变。如方兴东率领的博客网在历经多种赢利模式的摸索后,选择了将网页游戏和博客网嫁接起来。在博客网首页悬挂的《战三国》网页游戏的巨幅广告,表明了博客网流量换现金的努力。
6.传统出版集团(社)纷纷涉足数字出版
目前,数字出版新兴企业迅猛发展,已将传统出版社远远甩在身后。迫于自身发展的巨大压力,传统出版集团(社)不再坐而论道、迟疑观望,纷纷转型涉足数字出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中国出版集团的“中国数字出版网”工程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安徽出版集团从教育入手,将开通“时代”网上教育平台,推出第一份教育类手机彩信报;陕西出版集团已与国家图书馆签署协议,将建立中国版本图书馆,项目完成后,该数据库将是国内最权威、最完整的音视频资源数据库。
二、问题
1.数字出版尚未形成具备经济规模的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产业在产品内容与种类上形成了规模,但还远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在产业链上游,数字厂商对数字出版期待过高,传统出版单位态度相对漠然;在产业链的下游,电子图书等的营销过于依赖机构消费者,B2C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仍然是数字出版商业模式最大的期望。
2.传统出版单位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目前,在新媒体、新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出版单位和新闻单位自主研发的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新闻出版业多年从事的主要是内容生产,传统的编审校已成为习惯性工作。出版单位的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都集中到业务方向上,对于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积累都非常少,仅有的技术人员也多半是负责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对于与主板业相关的高新技术研发严重缺失规划和投入。
3.数字内容资源编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由于相关规定对数字出版内容编辑职能语焉不详,所以数字内容提供商对于自身的编审职能缺乏认识和重视。他们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也自然乐得将编审环节能简则简。能进行自我编审规范的数字内容提供企业少之又少,编审缺位已然成为一个行业通病。编审缺位主要表现为编审环节简略、编审队伍的专业性不强等。
当然,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决定了数字内容提供商要对作品进行类似于传统出版渠道的编审环节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发布的数字内容可以完全脱离编审环节,尤其是在避免基础性错误和发掘有价值的作品等方面,编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仍然脱节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无论从市场还是技术领域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数字出版人才对于当今出版企业来说越来越成为企业转型的密钥。但是,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数字出版人才严重匮乏,我们对数字出版的准备严重不足,我们的出版教育与出版产业严重脱节。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出版企业在实践操作中的新数字技术是由国外一些公司提供支持的,而出版企业本身对国内已有出版专业的高校信任度不高,缺乏合作,并且由于高校老师多是转专业的师资来源配置,导致与业界的联系较为薄弱,使数字出版教育与业界发展不能同步,因此造成严重的产、学、研结合度的断裂,为以后的发展中由于人才的参差不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埋下了隐患。
5.版权问题依然面临挑战
3G时代的版权保护面临极大挑战首先是因为部分网民缺乏尊重权利人劳动成果、自觉抵制盗版的意识。另一方面,版权权利人也缺乏应有的自我维权意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网络侵权案件面临取证难、认定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权利人往往对侵权行为采取放任或无可奈何的态度。部分权利人甚至默许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网站盗版使用自己的作品,以此提高自身知名度,助长了网络侵权行为。
6.体制机制改革仍需继续推进
数字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致使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有些滞后。从互联网期刊出版方面看,在我国期刊出版政府许可制度之下,网络期刊没有国家标准刊号无法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国家应尽快制定网络期刊刊号管理制度,去除障碍,以促进网络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得到快速发展。从按需出版与数字内容资源整合方面看,按需出版需要出版内容数字资源库的支撑,为了提高出版效率,按需出版的数字内容资源库应该与传统出版以及其他类型的数字出版实现跨媒体整合。而我国的出版管理是以介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网络、电视等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要实施跨媒体战略,对同一选题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申报,这无疑增加了跨媒体出版的难度。这些都表明,推进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三、发展趋势
1.产业融合加剧,多赢局面有望形成由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产业融合正使得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被打破,内容行业正逐渐被纳入更为宏观的服务业范畴并不断产生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出版以强大的力量分解着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分解着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同时也分解着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边界,数字出版将会打破传统出版业按介质区分的行政分割,极大地延长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其中,网游业表现尤为明显。网络游戏与文学、影视、旅游与音乐等其他文化内容产业的合作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在2009年之前,盛大、完美时空等企业就开始在相关的文化内容产业进行投资布局,其中借助影视节目推广网络游戏更是成为业内通用模式。2010年4月,盛大与湖州市政府签署了旅游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盛大将重点投资旅游景区、休闲度假、主题公园、玩家体验等创新旅游产品,五年内投资总额达30亿元。
2.内容资源的“马太效应”将集中显现
以互联网期刊为例,清华同方、万方、龙源期刊、维普四家企业几乎垄断着市场。网络原创文学方面,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等广泛积累内容,资源正以不断递加的速度向少数企业集中。北大方正也将通过番薯网、爱读爱看网聚集强大的内容资源。而这种资源的集中也源自于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一站式获取的强烈需求。未来的内容资源积聚将会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3.移动阅读将会持续发展
随着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阅读的形式正在从依赖于有线网络的在线阅读向依托于无线网络传输的移动阅读转移;随着手机用户数的不断增长,以及新的阅读习惯的不断养成,移动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欢迎。与此同时,这些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移动终端也将成为出版商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4.手机出版、电子阅读将会推动付费阅读取得突破
手机出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令业界侧目,成为过去两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数字出版业务;同时,电子阅读终于从市场的“亮点”转变为“热点”,掀起电子阅读的热潮。电子阅读和手机出版有望改变长期以来电子书b2c市场疲软的局面,成为数字化内容付费阅读的重要突破口。
5.平台建设将会受到推崇
以电子阅读为例,透过亚马逊的运营模式可以得知,网络运营商已经被彻底渠道化,仅仅作为内容下载的通路存在,而同时提供终端设备和内容下载平台的亚马逊成为产业的主导者。电子阅读器的竞争不再仅是“硬件竞争”,而是综合了内容、运营和服务的“平台竞争”。显然,平台是产业链中各环节力量都希望扮演的角色。平台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用户阅读需求的把握以及支付方式的搭建,更在于海量内容资源的聚合,可以想见,未来平台建设将会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6.人才培养将更加注重加强实践创新教育
数字出版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这需要高校创立校内实践创新体系。高校要为教学体系提供充足的项目创新实践机会,要挖掘专业内部资源,强化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如建立导师指导制,为学生在校内校外竞赛、毕业设计或者参与社会项目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指导;利用实习基地的优势引导校内学生进行项目参与或创新活动;通过一些大型培训机构进行合作,来提升对于学生培养教育方式更新,并且创造、接受一些社会项目引导一部分有能力学生参与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的竞赛,拨发一定的创业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开设工作室、创办社团、创办刊物、设立和经营网站等。利用学校已有的社会资源,指导优秀学生到出版社去实习学习,并且高校还要借助自身其他学科优势,采取跨学科联合培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合力打造培养。通过加强实践创新教育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7.E-Only期刊孕育着期刊出版的未来
多媒体互动网络期刊具有传统期刊无法比拟的内容表现和传播优势,是各类期刊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尽管我国还未形成E-Only期刊的规范管理制度,还缺乏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但目前的尝试意义重大,将为不久的未来创造网络期刊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运营基础。
来源 :中国出版网
把股份制引进新闻传播业,并在此基础上办一些跨行政区域的传媒,将是对机关传媒体制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突破,对中国新闻体制的改革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入世”后中国会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而努力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虽然意识形态的某些领域有所松动,但是在一些重要领域仍是坚定不移地维护着。共产党和政府谋求的是,媒介传播既要适应改革开放事业对信息的需要,还要不让它冲破党为意识形态所设的堤防。
当前,中国传媒似乎呈现着一种引人注目的开放的形势。一些与时政新闻关联程度较低的软性电影、电视节目或媒体逐步合法地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特别是音乐、体育、文教类电视节目,正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内地市场,如国际知名的电视频道MTV(音乐频道)、ESPN(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Program Network,娱乐与体育节目网)、Discovery(探索频道)等频道已通过赠送、低价销售、甚至付出播出费的方式进入内地有线电视系统。(13)中国目前共允许22个外资电视频道有限落地。(14)
为了进入中国内地,许多世界知名公司都经由香港的公司与内地接触。例如,默多克(K. Rupert Murdock)的新闻集团(the News Corporation Limited)1993年从香港李泽楷手中买下Star TV,推出了在内地家喻户晓的凤凰卫视。Star的Channel[V]音乐台、卫视中文台、卫视体育台等7个频道已经在内地三星级宾馆、涉外公寓等地方落地。新闻集团所属的NDS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数字压缩和加密技术、互动电视技术的供应商。5月,NDS在中国成立第一家独资分公司,推行技术的本土化。新闻集团还投资了中国著名的以宽带服务为主的网通公司。20初,作为内容提供商的AOL-时代华纳收购了华娱电视。华娱电视是一家致力于推动华语文化的电视台,在香港进行节目制作,在华南地区已经有了很高的收视率。华娱的加入,无疑为AOL-时代华纳填补了在亚洲的销售网络的空白。新加坡报业控股传迅公司,通过与香港一家公司联手,再与中国内地一家公司合作,针对中国电视市场制作高素质节目,并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映。(15)
在印刷媒介方面,海外传媒会以软性杂志、期刊、非新闻类报纸和书籍作为进入我国市场的突破口,通过投资、控股、合办等形式,国外一些原版杂志、期刊、报纸和书籍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或者出现专门的中文版外国期刊、报纸等。(16)美国《商业周刊》已被允许出中文版。
可以肯定,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外国媒体各种形式的进入、渗入,可能比以上所列举的还要多。但引进的播放新闻的电视频道,将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只限制在三级以上的宾馆或外国人住宅区播放。为了便于控制和管理,中国将建立中央控制系统,收集外国卫星广播信号,然后通过中国的卫星传送出去,上述宾馆需要付费收看。
中国将会长期地坚持在媒体股份公司中,努力做到国家控股。即使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也会通过立法来确保现在已经实行的编辑权或编辑终审权在中方手里。
还可以预料的是,中国“入世”以后,会在世贸新一轮谈判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新闻、出版、影视等作为“例外”,使之不完全纳入自由贸易而奋斗。这种奋斗可能不会是完全没有成果的。因为世界上确有不少国家在赞成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反对文化一体化,它们要求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反对文化美国化、西方化。比如,法国规定国营电台播放的歌曲中40%应该是法语歌曲。美法关于“文化产品”问题的争论很激烈。法国坚持认为电影、电视等文化产品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应纳入自由贸易,“不能用对待普通商品的办法来对待影视作品”,以至最后双方同意将视听产品排除于服务贸易自由化之外。中国的新闻事业,会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制定服务贸易对策。一方面遵守各项规则,另一方面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例外情况制定一些对本国有利的政策,对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及其程度方面给予适当的灵活性。(17)
不少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本国实力尚不雄厚的传媒产业被外来强势传媒所击溃,进行了一些立法上的探索,或者立法制止外国传媒产品在本国市场和社会空间的泛滥,或者为本国传媒产业的增长尽可能地提供法律保护,这里以以色列和波兰为例。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盟友,但以色列的议员们就是无法容忍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在城市街头还是在家庭卧室里,以色列人都被浸泡在美国的流行音乐里。
5月,以色列议会批准了一项法案,要求国家电视台所播放的歌曲中希伯莱文歌曲必须占一半(希伯莱文是以色列的国语)。投票的结果是36票赞成,0票反对。该项法案的发起人、反对党工党的议员约纳・亚哈夫说:我们正在修筑一道防护墙,以防外国文化的泛滥。
近年来,波兰各界开始意识到复兴民族传媒业的价值所在。波兰政府为合作拍摄爱国主义和民族历史的严肃题材的影片提供启动资金,并要求电视台、特别是有线电视台拿出部分收入资助国产片的摄制。作为对它们的回报,政府批准这些电视台营业,并鼓励社会向民族影视业投资。19,波兰一共摄制了27部国产片,达到了1989年前的摄制水平。20,波兰国产片来首次在票房收入上击败了美国片,波兰的民族英雄首次在银屏上击败了施瓦辛格、史泰龙等动作片英雄。(18)
鉴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设想,“入世”以后,特别是在5年过渡期以后,中国传播政策会有所调整,但是在可以遇见的将来,从政策制定层面来看,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在信息全球化面前开放比封堵好<、b>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总是认为要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就必须创造出一种与资本主义相对隔离的信息环境,以防止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过或仍在采取各种阻拦信息全球化的措施,例如:禁止国外报纸进口;禁止或限制国外社会科学刊物进口;干扰西方国家的广播电台的广播;禁止向居民出售卫星电视天线,不让市民收看境外电视;等等。社会主义世界的历史经验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恰恰证明,闭关锁国让国人不知外部世界信息,利小弊大,而且最终小利也保不住;开放,让信息流通起来,利大弊小,并且最终也能把小弊也能克服。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信息全球化。在不可阻挡的信息全球化面前,与其封堵,不如开放,同时在开放中去解决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
本文提出封堵不如开放,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以下几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封堵难以奏效。
(1)“入世”所带来各种变化,将从不同的角度给新闻出版自由的发展以助推力。比如,加入世贸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变革,它所引起的社会震荡还会引起社会心理的震荡。正如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一书中所说的:“变化成为社会的特征,变化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物品、社会和组织,更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心态和行为模式。”而这种社会心理的震荡和变化,将使社会对新闻出版的控制的认同程度不断下降,从而会使这种控制的有效性逐步降低。
(2)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封堵网上信息越来越困难。尽管防火墙能阻挡住信息,但如果国家频繁地使用防火墙技术,就大大削弱了互联网的信息公开性、共享性等正面作用,等于在互联网上搞自我封闭。何况通过使用链接技术、代理服务器、电子邮件以及破防火墙的技术,人们仍然可以获得大量信息。中国网民在达到5千万以上之后,估计网络传播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将要大很多。
(3)中国已鉴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终归是要交人大通过的。而这个公约规定“人人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也不论口头的、书写的、印刷的、采取艺术形式的、或通过他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第十九条第二款)。即使这一条在有所保留的情况下通过,也会要求新闻自由度有显著的提高。
(4)我国新闻立法,已经呼吁一二十年,在全国人大中联署提出提案的人呈越来越多的趋势。而新闻立法,意味着法律保障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势在必行。要使现在能与未来平稳接轨,就要从现在开始,逐步提高信息量,逐步提高新闻自由度。
第二,互联网对国外网络内容供应开放,必然导致新闻的法治。中国虽然现在有各种管理新闻和信息的法规性文件,但就传播内容的管理上,并没有真正按照这些法规性文件中禁载规定作衡量标准。而是以比正式的法规文件规定的要严得多的所谓“宣传口径”、“宣传纪律”来要求媒体。法规文件中的诸如禁止“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等等,新闻工作者一般不会违背它们,而“宣传口径”、“宣传纪律”, 几乎都是临时性的指令,比如俄罗斯领导人的丑闻不要炒;台湾最高领导人姓名在报道中不要提,高行健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要报;等等。违背这些宣传纪律、宣传口径,很难说它违背哪一个法规性文件。中国“入世”以后,一旦中外合资网站也可以自己选择新闻登载,就不可能以党的宣传口径来要求,只能以法律来要求,这才符合法治精神。
第三,网络媒体可以成为锻炼人民接受负面信息承受力的地方。
现在确有很多受众从网络上获得比从传统媒体那里多得多的信息。“据调查,中国互联网最主要用户的特征是:30岁以下;受过高中和大学教育;中高层次收入;学生、自由职业者、合资企业管理人员、国家机关干部和办公室职员。”(19)不难看出,这些群体是负面信息承受能力较高者,也是能够使用各种技术找到信息者。
中国现在正是发展最快的兴旺时期,正是有条件锻炼和逐步提高人民对多元信息的承受能力的时期。笔者主张在网上要比在传统媒体上有更大的信息量,要有更大的覆盖面。网络传播一方面是满足文化程度高的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需要。因为那种没有全面、平衡报道,只褒不贬的宣传,不符合西方国家受众的习惯,不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正如有的文章指出的,“许多境外受众认为我们的网络传媒只是宣传工具,他们宁可先从其它网站搜寻信息,即使是关于中国的信息。这值提我们重视。对境外受众,我们更必先赢得他们的选择,然后才谈得上宣传效果。”(20)
为使新闻自由度的提高走渐进发展的路子,应抓紧从现在起的5年多的时间,逐步减少宣传纪律和宣传口径的约束,使得新闻在遵守有关法规性文件的禁载规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让一部分人先增强对于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承受能力,继续在广东、华南,让较多的境外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落地;扩大网上新闻报道的覆盖面。做到中国发生的事,除了国家秘密以外,国外网站报道的,国内网站也有报道。逐步带动报纸等传统媒体也扩大覆盖面和信息量。
注释:
(1)、(2)、(4) 《加速数字化融合,提升舆论影响力》,新华网,.0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1/7)》,见www.cnnic.net.cn
谢金文《“入世”对上海新闻出版也的影响及对策》,打印稿。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加入WTO中国电视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传播论坛(之三):WTO与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编,年8月。
中国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杨步亭《中国电影如何面对“入世”挑战》,《中国传播论坛(之三):WTO与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研究委员会、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编,2000年8月。
谢金文《“入世”对上海新闻出版也的影响及对策》,打印稿。
陈桂兰等《入世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及对策》,《新闻实践》2000年第10期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王泠一博士《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态势》,2001
王建宏《我国究竟应该建立多少家电视台》,载《中国记者》第5期
蔡贤盛《论组建电视集团》,南方电视学刊,2001年第1期
(13)、(16) 陈桂兰等《入世对大众传媒的影响及对策》,新闻实践2000年第10期
(14)、(15) 张立伟《传媒大亨虎势中国》,解放日报,2001年7月18日
(17) 陈静诗《加入WTO与我国新闻传媒对策刍议》,《当代传播》2000年第5期
(18) 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 王泠一博士《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态势》,2001
(19) 解放日报,2001年1月8日
关键词:数字,民族,动画
一、中国民族动画现状
中国民族动画在60年代凭借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把传统艺术——水墨、剪纸、木偶、皮影等充分融入了动画艺术的创作中,在作品的内涵和形式的艺术美感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一些经典佳作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这样带有中国鲜明特色的传统动画作品被动画界誉为“中国学派”[1],它缔造了中国动画的高峰时代。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动画艺术的创作形式也跟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动画无论是在创作题材还是在创作形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伴随着3D动画《玩具总动员》、《海底世界》等作品取得的骄人票房业绩,奠定了迪斯尼、梦工厂、吉卜力世界动画巨头的地位。然而,相对而言中国民族动画却被远远抛在其后,不见曾经的辉煌。
中国民族动画到底出路在哪?现代的国内动画人正为中国民族动画怎样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而苦苦探索。最终,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们一致认为:要保持中国动画的民族性和本土特色,主要应该在动画作品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创新,结合数字技术的优越性,突破创作局限,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充分融入到这个时代中,技术与传统艺术相辅相成,中国的传统动画也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延展和扩充,才有可能跟上时代步伐,创造新的经典之作。
二、数字技术支撑下中国民族动画的技术变革
中国传统民族动画都是采用二维手绘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也是世界动画业里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用手绘来绘制包括动画的原画、背景以及脚本,因此,对于影视动画制作来说意义最大。但是,在数字技术的今天,我们直接使用专门用于二维卡通制作的数字系统来辅助完成动画片的制作,从艺术层面来说已经可以确保最后的动画效果可以与传统工艺制作媲美。特别是在质量方面,更是比传统动画更显优势,通过数字制作的二维动画色彩更稳定性、画面更清晰而且还能做出很多特技效果。在动画创作的成本和时间上,更是传统动画所无法比拟的。
水墨形式是中国民族动画最独有的风格。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水墨画带有神秘的地域文化色彩,是中国独特的绘画方式。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中,水墨画其创作讲究“气韵生动、虚实相生”,这样的表现手法使得中国水墨风格动画造型意象化,具有质朴、优雅、飘扬的艺术之感。《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中国首部首部水墨动画片,其动画造型特点惟妙惟肖,极具艺术特色。这样带有鲜明的中国风格的画作品在世界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反响,被国内文学人士评价为“创造惊鬼神”。写意风格的水墨动画并不是对民族元素的直接挪用,却是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精髓,达到了传神的艺术境界。但是,这样文化瑰宝级的动画创作形式,其制作工艺却是相当复杂,迄今为止,外界对其具体制作技巧都不是十分明了。传统水墨动画的制作需要制作人员具备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庞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作品的成本是何其之大。这也无疑造成了后来传统水墨动画发展缓慢甚至逐渐萎缩失传。
但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水墨动画提供了新的发展前景,运用3D强大的虚拟表现力来制作三维水墨形象和动画已经逐渐被人们所实践和探索,3D水墨动画不仅拓展了3D表现语言,而且可以表现出传统水墨画所不能创建的运动空间,让水墨的虚拟世界更丰富多彩。通过3D技术,运用贴图材质,渲染方式,来模拟水墨风格,并在后期处理中,增加水墨的空间意味和虚实变化。影片中人物及动物轻灵、栩栩如生,富有电影的镜头感和流畅性。
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的中央电视台形象推广片《相信品牌的力量》,是由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和德国的Niko公司联合制作的。此广告片是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的风格结合现代数字软件制作而成。片中的中国水墨效果变化万千,时而化作山川长城,时而化作仙鹤游鱼,尽显中国传统艺术的神韵,刚刚变作武林高手翻转腾挪,即刻又化为高速列车呼啸而去。影片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一系列的液体试验对中国水墨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利用诸多数字软件的优势把中国传统水墨动画进行创造性的重新演绎。虽然宣传片时间只有60秒,但恬静水墨间升腾起的却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轨迹。其流畅而又内敛的数字动画特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在的数字技术方式完美结合的又一范例,对企业品牌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数字时代中国民族动画的发展与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中国民族动画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长久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
首先,中国动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可以循规蹈矩,固步自封,而应该对民族元素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再开拓创新,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另外,这种可持续发展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结合国际动画的趋势以推进动画产业化过程。总之,中国动画首先应该以本土文明为出发点,继承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同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才能形成多样化,多文化,多民族,包容兼蓄,具备海纳百川的艺术气魄,彰显中国艺术丰富多样,兼具民族特色艺术特点。
其次,就是应该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技术和手法,归根到底只是创作中表现的工具,技术是艺术作品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但终究不能成为主角,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和技术的新奇就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到中国动画中的这中艺术表现形式,其优势是提高创作效率,解决创作成本,拓展创作空间,提高观赏性,以便于人类可以以科学的眼光来欣赏艺术。然而,另一方面,技术应附属于艺术。对待技术和艺术正确的方法是把现代数字技术动画和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表现现代感又可以保留传统民族的特色,这样取得的动画艺术作品,才是充满生活情趣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这是华扬联众推出的第一份针对行业的报告。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是与外部的交流比较有限,因此,这份报告的初衷是通过分享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看法,与行业内外关注互联网发展和数字营销的各方人士进行更多的交流。”华扬数字研究院研究总监周本能在提到为什么发布这份报告时说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份报告能给从事数字营销的人士的行动提供参考和指引,这也是这份报告取名叫做‘行动报告’的原因。”
报告概况
从宏观观察到具体应用,《2013中国数字营销行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整体趋势分析、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分析、互联网媒体2013年发展方向调查、2012年数字营销金奖案例统计分析以及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基于以上所有调查数据所得出的前瞻性行业观点。
如《报告》的前言所说,整个报告在“尽力描绘中国数字营销的环境和那些我们必须重视的现实情况,以此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策略和工作。”
《报告》开篇首先分享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对于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展望,《报告》中指出,宏观经济回暖和消费者重拾信心将提振2013年的广告投放,增幅预计会略强于2012年,同时,2012年宏观经济趋缓投放使得广告主更将倾向于选择投资回报率高的数字广告媒介。数字广告预算的投放增长保持高于传统媒介广告投放预算的增速,2013年传统媒介的投放预算增长预计会停留在10-15%左右,而数字广告预算增长幅度在20-30%。
《报告》指出,“一方面由于经济景气程度不高、企业整体营销投入谨慎,而传统营销地位下滑,崭露头角的数字营销将得到更多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压力增大,企业会更加关注短期效果的可测量和显性化,数字营销面临更多挑战。”
接下来,《报告》从用户规模、性别、年龄、黏度、媒体偏好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了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
“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中,25-34岁用户人数占比上升,成为规模最大的人群,这是2012年的一个重要变化。预计几年之内,这一趋势都会延续。中国互联网摆脱了整体以青少年为主的状况,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消费能力。”周本能表示,“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很长一段时间,而55岁以上这部分互联网用户的开发一直处于被相对忽视的状态,银发族的逐渐扩张正在带来新的机遇,值得有所关注。”
《报告》的中间部分,分析了互联网媒体发展状况,展望了互联网主要媒体2013年新动向。
从七类主要媒体的情况看,用户规模(独立用户总数)整体保持增长状态,页面浏览总量也在增长,表明整体仍有成长空间,但是媒体之间的发展状态并不均衡。
其中,门户仍然是覆盖用户规模最大的媒体类别,而视频媒体从2011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零售爬升至第三位。只有搜索/导航下滑了5.6%,从第二位滑落到第四位。
在页面浏览总数上,门户仍占据最高位置,其次是零售。增幅较大的是门户、视频、零售三种媒体,其他四类媒体增长幅度较小,或者有所下滑。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王芳芳提到,媒体趋势部分的研究结果是“凭借华扬联众多年来与各家主要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与近50家互联网媒体进行直接沟通,从产品层面和销售层面分别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到的各家媒体2013年重大内容和产品战略、销售新思路、重点客户方向及最新销售产品等第一手新鲜资料,可以帮助行业同伴预览2013年互联网媒体行动计划。”
随后,《报告》对近60个数字营销金奖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从广告主、媒介执行策略、创意技术表现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这些案例所反映的成功经验和变化趋势。
最后,《报告》提出了2013年五大必须关注的数字营销转变,包括:一、二维码全面普及,将成为成熟手段;二、移动视频规模有限但发展迅速,将成为2013年视频服务和广告新星;三、互联网主体由桌面转向移动终端,开始准备放弃PC思维;四、HTML5全面铺开,所有产品将提升到HTML5,适应新的浏览器、设备、移动环境等;五、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搜索引擎、视频、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四种转变等。
值得说明的是,这份报告除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独立调查研究,还获得了ComScore和Pacific Epoch两家公司的大力支持,分别在数字媒体发展数据和数字媒体发展演变背后的驱动力观点方面进行合作,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及准确性。
“comScor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互联网数据服务商,在多个国家都有办事处。我们的样本和数据采集都使用了国际通行的先进方法,报告中所用的监测数据是就是由我们的MediaMetrix和VideoMetrix产品提供的。”comScore的高级经理吴加娥说,“我们在国外的很多产品、经验可以借鉴到国内,目前也正在做这样的工作。”
王芳芳补充,“提醒大家不要错过的小彩蛋就是附录中的‘微观数字营销点津’。这是由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北美内容伙伴,对每天更新最流行的数字营销资讯加以总结而成的数字营销小技巧,是提供给营销人员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的实用资源。”
报告初衷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是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专门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数字技术创意、数字营销技术、数字营销市场原理和知识积累、互联网文化和美学研究、数字时代的消费者研究、数字时代社会性问题研究的机构。
秉承“以思创行”的精神,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为公司、广告主、市场及行业同业提供前瞻性的分享和传播沟通;帮助公司建立基于数字营销领域的发展模式、工具、战略思考以及产品模型。
这次发布《报告》,也是为在中国进行大范围数字品牌建设、数字营销战略发展、大规模数字媒体投放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者、战略制定者、计划和计划执行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此更好的确定策略和工作。
华扬联众全国副总经理王海龙在报告前言中写道,“我们将通过不拘形式的内容提供方式,尽可能的提供我们认为有价值和重要性的信息,以此帮助大家获得对2013年数字营销市场的了解和预判。”
《报告》中指出,2013年的数字营销领域缺乏爆发性的亮点,短期内不存在诞生明星级的数字产品、全新的技术运用和新可能、重要趋势的里程碑,也没有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营销热点。
王海龙表示,往往在这样的时间里,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积淀、再创造、充分发掘和深入理解的机会,因此,在中国数字营销领域,2013年仍然值得期待。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视频、电子商务、精准广告技术、实时竞价广告、大数据等概念和思路一直成为中国数字营销的热门话题。而在2013年,其中大多数概念已经成为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数字营销手段。
“面对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最主要的是营销思维的转变。”周本能指出,“现如今的数字营销,一方面是从原先的粗放式营销到现在注重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原先分别独立的营销手段到现在整合、协同的营销手段。”以微博为例,大家都认为微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工具,但很多人尝试过后却发现,仅仅依靠微博营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销售成果,它并不是一个适合直接向用户推送产品信息、销售信息,然后形成直接销售的工具,但微博可以和其他的营销工具做组合,形成非常好的双向互动,不管前端是怎样的模式,到后端都可以有一个口碑放大的良好效果。
此外,周本能还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渗透,接下来数字营销必定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过程。“未来几年,线上线下将会越来越难被区分开,这是一个确定的趋势,就看谁先做,并能取得先发优势。”
在《报告》中,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互联网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分析相对较少。“其实关于移动互联网,我们前期做过不少研究,但因为这次报告的撰写时间限制,来不及对移动端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就没有放到报告中。”周本能谈到时说,“移动互联网虽然很热,但产业链环境还有待完善,相关数据比较零散,而我们未来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补充更丰富的数据资讯。”
报告后续
据了解,整个团队为报告所准备的数据和资讯分析,比报告中展现的多很多,包括对国外情况的对比分析,但由于篇幅原因,最终呈现在报告中的内容大约精简到了原先的一半。
“倒不会觉得遗憾,因为这报告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谈到这个问题时,周本能笑着说,“不管出不出这个报告,我们都需要把我们的一些研究、想法和对整个行业迄今为止的一些现象、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因此,这份报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
对华扬联众来说,“报告着重在分析数字营销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建立洞察和判断。希望利用这份报告为读者提供支持充分而精炼的观点。”
“报告发布后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也达到了预期,但我们对自己还有更多的要求。”周本能表示,“这份报告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望的是能跟行业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关注和探讨数字营销的发展之路。”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数字音乐发展12-13
中国数字媒体发展历史05-28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05-31
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中期实施报告09-10
网格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图书馆建设11-26
数字建设方案11-29
数字校园建设总结09-09
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11-08
数字档案室建设标准12-04
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