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精选5篇)
亲爱的小朋友: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你的意见相当宝贵,本问卷不记名,仅用于调查研究使用,回答无对错之分,请如实填写,我们将对问卷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请直接勾选你所选择的相应选项。如遇,请直接填答。谢谢合作!
河北大学在校生
××××年×月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1-3年级B、4-6年级C、7-9年级
3、你有兄弟姐妹吗?
A、有一个B、有两个C、有三个及以上D、没有
4、你的家庭状况
A、单亲家庭B、双亲家庭
5、你父母在外打工吗?
A、只有父亲在外打工 B、只有母亲在外打工 C、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D、父母都没有出去打工
6、家里谁主要负责教育你?(监护人)
A、父亲B、母亲C、爷爷奶奶D、外公外婆E、其他亲戚朋友
7、监护人的文化程度
A、没有上过学B、小学C、初中D、高中及以上
8、你的家庭生活水平?
A、贫困B、较差C、一般D、富裕
9、你的父(母)打工年限
A、1-3年B、4-7年C、8年以上
10、父(母)打工的地点是
A、市内B、省内C、省外D、境外
11、你平均一年见到父(母)几次?
A、一次B、两次C、三次及以上D、其他
12、你觉得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成长和教育造成的影响
A、有正面影响(如学会自立、承担责任)B、有负面影响(造成叛逆、孤僻的性格)C、父母在不在身边都一样
13、你没有去父(母)务工地上学的主要原因是(最多选三项)
A、打工地的学校收费太贵 B、没有时间照顾你 C、你自己不愿意去 D、你在家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去 E、担心你在务工地不适应或受到歧视 F、务工地学校不接收务工人员的子女 G、务工地学校不及家里的学校 H、其他
14、父(母)经常和你的老师联系吗?
A、经常联系B、偶尔联系C、不联系
15、学校老师和父(母)联系通常是为了什么事情?
A、自己的学习B、自己做错事了C、交学杂费
16、你与父(母)联系时经常谈到的是?(多选)
A、学习情况 B、吃穿住等日常生活 C、身体健康 D、为人处事的道理 E、心理健康F、其他_________
17、你的监护人是否积极督促自己的学习?
A、非常积极B、积极C、一般D不积极E非常不积极
18、你愿意一直在学校学习,还是希望自己早点出去打工?
A、愿意一直学习B、希望早点出去工作C、愿意一直上学但家里没有能力负担 D、没想过
19、你的学习成绩
A、优秀B、优良C、中等D、较差E、很差
20、父(母)对自己教育的要求是
A、德智体全面发展 B、成绩优秀 C、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D、没有什么要求 E、其他
21、你对自己学习满意程度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大满意E、不满意
22、你的课余时间主要安排在什么上?
A、干家务活B、做家庭作业C、体育锻炼D、干农活E其他
23、你希望自己将来达到什么学历?
A、本科以上学历B、大学本科C、高中(中专)D初中毕业 E、小学毕业 F、没想过
24、你觉得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B、很少关心C、不关心
25、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家庭经济状况B、农村学校设备以及师资落后 C、孩子自身对学习的态度
1 调查方式
为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 以及带来的影响, 2013年1月14日至22日, 我们对武汉地区的农民工开展了实地的问卷调查。调查地点主要有火车站、汽车站、企业等地, 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以及电话调查等, 共发放问卷调查200份, 回收171份, 回收率为85.5%。问卷主要内容涉及农民工自身文化程度、子女生活现状、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月收入等几方面, 全面获取了武汉地区农民工有关子女教育方面详细数据与资料。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对农民工子女生活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
对农民工子女生活现状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 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大部分的家长选择外出打工的时候将孩子留在家中由亲人看管, 占其中的33.9%, 9.9%的人目前没有小孩, 占少数, 还有22.2%的家长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看管。
2.2 对农民工文化程度、农民工月收入与子女现状进行分析
根据对问卷的分析知道, 农民工文化程度与月收入呈一定的正相关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相对而言月收入会越高。
对月收入与子女现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假设子女现状“目前没有小孩”和“带在身边”为1, “留在家里亲人看管”和“其他”为0。月收入工分为以下10个层次:850、950、1750、1950、2250、2450、2550、2750、3250、4500。定义以下几个变量:农民工月收入、总人数 (相应月收入) 、带小孩在身边的农民工数、比例。通过统计及计算得到以下数据, 详见表2。
以农民工的月收入为自变量x, 对上述表格建立Logistic模型。计算逻辑变量:P’=ln (p/ (1-9) ) 。对变换后的P’和自变量x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由SPSS软件分析得表3模型汇总分析结果。
由表3可知, 模型决定系数R方为0.943, 接近于1, 说明因变量不确定性的绝大部分能由回归方程解释, 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好。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见表4。
由表4可知, 回归方程F统计量为132.871, P值为0.000<0.05, 所以认为该模型的整体是高度显著的。对回归方程做系数分析, 见表5。
根据表5可知, 由逻辑变量和自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为:P’=4.963*E (-4) x-1.956。因此Logistic回归方程为:
进一步, 为了排除模型的异方差性, 对上式使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 取权数为:w=n*p* (1-p) 。得到表6结果:
由表6可知, 决定系数R方为0.952, 比普通最小二乘法决定系数更大, 说明加权最小二乘的拟合效果更好。对数据进行加权系数处理, 见表7。
由表7可知, 由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
利用上式可对农民工子女今后的状况做预测, 比如当农民工月收入x达到5000时, 农民工带子女在身边的比例约为p=0.732, 说明有73.2%的农民工会将子女带在身边抚养。
以上回归分析都说明, 农民工月收入的提高对于子女进城比例有很大影响, 而提高农民工月收入水平的根本因素就在于农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对于数据分析得出, 目前农民工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只占到8.2%, 而“初中”学历以下的占到71.9%。说明现如今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还比较低下, 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工子女现状。
2.3 对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进行分析
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调查情况见表8所示。
从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21.2%决定在武汉常住, 坚定表示不会在武汉常住的有10.9%, 其它都表示有可能, 但不确定。农民工从事行业中, 建筑业和服务行业占绝大多数, 这些行业决定了他们不会呆上很长一段时间。农民工的流动性强决定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流动性强,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不会长时间把子女带在身边, 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
3 农民工子女教育对策的思考
在2013年3月进行的两会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仍然是大家讨论的热点。农民工代表薛志国认为, “目前农民工子女接受的义务教育远远不能和城市同龄孩子相比”。人大代表易凤娇说“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 如果子女上学问题不解决, 我们无法安心工作”。因此解决农民工子教育的问题刻不容缓。
3.1 首先在强调子女教育问题的同时加强农民工自身的教育与提高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见, 对于认为“子女教育是否重要”此问题, 有87.7%的农民工认为子女教育很重要。这说明,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 可能由于自己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 导致他们收入水平不高, 不能给子女提供好的成长环境, 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办”、“如何办”, 所以, 对农民工自身文化教育的提高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他们需要接受一些专业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了解国家出台的更多的政策, 怎样切实保障自己的权益, 如何使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3.2 加强教育体制改革, 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 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他们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 政府部门有责任帮助其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 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 树立人口流动观。一方面要建立所有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另一方面要按照“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乡 (镇) 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的原则, 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三是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 明确各自在流动子女教育管理中的职责, 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 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难的问题。
3.3 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
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 给农民工子女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 为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挖掘办学潜力。一是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 解决流动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当生源数减少时, 可将其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二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让留守儿童也得到更好教育机会。
3.4 积极引导, 加强沟通, 构建和谐教育
“同在蓝天下, 共同进步成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一句话。为此, 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家长的责任, 也是学校、社会的责任, 我们要采取必要措施, 构建和谐教育。主要措施有:
一是学校应针对农民工子女现状, 开设必要的心理教育机构或课程, 使他们克服自卑和不自信心理, 同时应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关心与爱护, 同学间互相产生亲和力,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二是家长要积极配合, 使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农民工要经常与子女沟通, 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孩子的思想动态是什么, 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问, 不能只在考试时强求孩子取得好成绩, 应该加强平日的教育和监督;三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学校、老师、城市子女以及城市子女家长都应该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偏见和歧视, 应该对他们给予尊重。
4 总结
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的一大问题, 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用之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现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它关乎农村的建设发展, 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摘要:随着农民工在城市的深入, 带来了一系列农民工问题, 特别是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令人堪忧, 问题主要是现今大城市读书越来越困难, 农村教育条件和水平较低, 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 月收入水平无法提高, 不能带给子女良好的生活环境, 再加上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 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工子女受到更良好的教育, 切实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与条件已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民工,问卷调查,子女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何晓群, 刘文卿.应用回归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2013全国两会专题.代表委员聚焦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新闻网, 2013-03-18.
[3]蒋国河, 孙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反思.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10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13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12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10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13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10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妈妈10年前来鞍,现在全家靠弹棉花为生,每月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还要用100元租房子,余下的钱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费及三个孩子的学费。她的父亲告诉我,学校对他们挺照顾,但是三个孩子的学费是他们家的最大负担,其他的孩子参加课后班辅导,他们想都不敢想。弹棉花摊就在山坡上,他们兄妹三个平时就在这个山坡上写作业、做游戏。家里狭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觉时才回去。唐棠学习刻苦、老实内向,附近的邻居说,苦了这三个孩子,学习都挺好,还那么懂事。“这几年路费也贵,我们没钱回家,这就是家。”
宫彬(团市委宣传部长):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走访对象杨俊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的家———铁西开发区附近的一间阴暗的小房。他们全家是从安徽过来的。父亲做些力工,母亲干刷浆等零活。我们问他们家里的收入情况,杨俊的母亲说去年赚了6000多元,扣除租房子(100元每月,不含水电),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可是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他们两个孩子也都非常体谅父母的不易。杨俊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班主任向我们介绍说,虽然他家很困难,他还将自己攒下的2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他要帮助比他还困难的小朋友。同学把一些文具送给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学扔掉的钢笔拆开,取零件自己组装成笔……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妈妈给了她5毛钱买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钱,把剩下的钱攒起来,还对妈妈说:“2毛钱的好吃”。
在铁西的山东村,我们见到了徐超,他是我们最后的一个走访对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写作业。一进门我们就看到墙上挂了几张奖状,有几张写着校模范生的称号。9岁的徐超念四年级。父亲从山东到鞍山已经10多年了。母亲有病,全家靠父亲推垃圾车挣点钱。唯一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儿子徐超。徐超书法作品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书画竞赛银杯奖。她母亲告诉我们:“徐超的作文写得很好,经常作为班级里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徐超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愿望要考上清华大学,将来还要买幢别墅给爸妈住。
连日来,随同几位团干部一同走访了几户农民工家庭,既为这些家庭的贫困叹息,也为他们的子女就学问题而感慨,但同时也为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农民工集居的山东村,记者与团市委的几位团干部试图找到有能力,但不愿供孩子上学的家庭,却没有发现,拮据的生活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让孩子上学的念头。虽然有时为了方便,他们会让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学。一位母亲更用她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的心愿:“我自己苦点、累点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念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贫困是困扰农民工家庭子女就学的最大问题。农民工主要从事卖菜、力工、收废品等工作,收入不稳定,平均年收入几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费(每家平均100元),加上日常开销和供孩子上学,所剩无几。如果家里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农民工给孩子订校服时,都愿意订大号的,以便一套衣服能从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说,即使农民工的子女已经入学,也仍处于失学的边缘。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没有最低保障,有时上学还要交200到1200元的借读费及校服费、外教费等杂费。这些农民工子女从小在城市长大,却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们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可能会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长大后融入社会,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只能到处游荡,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今年,希望办将启动“希望工程助学进城计划”,将把救助范围扩大到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计划在“五四”期间救助1000名贫困农民工子女。同时筹建一个基金会,专门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救助。
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上学之所以成其为一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现行不合理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造成的。中国“二元”结构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使户口簿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体现,而且是一种资源享有权的确认。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他们难以获得所在城市的户口,不仅他们本人,包括他们的子女也因此难以享受城市的市民待遇。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享有不平等的权利,从而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并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农民工问题”。
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身份证管理制度,建立自由迁徙、自主定居、籍随人走、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概述:
(1)就学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2)学段分布以低年龄段为多。
(3)就学渠道以公办学校为主。
(4)就学地域相对集中在城郊结合部。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提供者———市、区两级政府和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1)相关统计制度尚未建立,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农民工子女数量不明,难以对这类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等进行监测。
(2)农民工集中居住,区域公办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降低了义务教育资源的总体承载力。
(3)农民工无序流动,学籍管理尚未联网,增加了义务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发展规划制订的难度。
(4)农民工举家迁移及随产业布局调整向远郊集聚,致使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的区域性短缺矛盾由近郊区向部分远郊区扩展。
(5)户籍人口出生小高峰以及户籍生育政策调整后的生育堆积效应,将加剧近期教育资源供需矛盾。
(6)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通道一旦建立,将对义务教育资源形成一定的冲击。
(7)义务教育借读费取消之后,大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农民工教育的接受者———农民工子女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受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子女自身接受教育尚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公办学校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二是新课程改革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困难。三是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2)免收学杂费的政策尚未惠及所有农民工子女,部分低收入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仍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农民工居住地域相对集中,造成区域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与闲置并存的局面;受未来流动人口发展的变化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变动存在较
大的不确定性;相关统计制度的不完善使教育职能部门难以掌握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由此增加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和规划的难度;初中后教育通道以及免收义务教育借读费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资源供需矛盾的核心———财政压力,而借读条件门槛的设置是不得已 之举,显然会让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也加大了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整治难度。农民工子女教育基础薄弱、社会融合进程缓慢、高考户籍制度的限制等因素的存在,也造成其受教育难的客观现实。应该说,上述问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进程,也会影响户籍学龄人口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思路:
(1)强化和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其一,根据各区域人口变动的不同情况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向。其二,通过对外来务工者居住地的规划引导,及时调整不同区域学校的设点布局,使其与新的人口格局相适应。
(2)统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建立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专项基金。
(3)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四教统筹”的农民工子女特色教育体系。
(4)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办学校参与农民工子女教育。
目的:调查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方法:使用个人访谈方式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市区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结论:外地来广东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正文: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在外务工的农民工的严重关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访谈中,不少乡亲都反映,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农民工不愿意再外出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要求对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要求一视同仁。但是,在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框架下这一要求落实起来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效果也大打折扣。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立足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
就目前来看,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1、城市教育资源紧张
城市教育资源供求不均衡,富余校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农民工聚居的城乡接合部校舍十分短缺。此外,农民工聚集城市在资金、土地和师资方面面临很大压力。
2、城市教育规划缺乏前瞻性
大多数城市的教育规划是以本市户籍人口为基数制定的,没有根据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些新建居民小区,未按规定配建相应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保障带来了许多无法补救的难题。
3、部分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
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各地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
4、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安全和质量令人忧虑
许多城市存在一批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其中北京和上海尤为突出。与公办学校相比,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建康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5、学前和高中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因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缺乏公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机会
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问题不仅是时代交给我们的紧迫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 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并特别指出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广东出台了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民工子女凭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广州及珠三角多个城市也出台相应规定,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可为其6—15周岁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这一系列措施与实际情况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番禺区教育局近日宣布,全面启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番禺区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根据外来务工子女申请入读人数和学校数量的承载能力,通过积分申请的办法,确定可入读公办学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名单。通过“积分制”,番禺区今年为外来工子女提供3500个公校学位,这个大手笔在广州当属首次,对于番禺区10多万适龄外来工子女也是一个好消息。
“积分制”其实最早出现在中山,今年中山全面推行积分制入学。东莞市也在2008年5月通过地方立法规定,符合四项条件的新莞人可以申请在该市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积分制对于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一把非常有效的钥匙。但是,“积分制”只能满足部分外来工子女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山市也只有四成流动人口子女能入读公办学校。番禺区今年纵然提供数千公办学位,但对于数万想入读的孩子,也是杯水车薪。要打开“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这把大锁,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有教育专家提出发放教育券的方法,但在目前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责的情况下,教育券恐难以实施。
广州外来工子女人数超过40万,其中,75%的学生在农民工子女学校或形式类似的私立学校就读。政府在没有足够资金建设更多公办学校,在没有足够公办学位满足更多外来工子女入学的背景下,向民校购买学位是让外来工子女免费享受义务教育最为便利的办法,教育部门要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的基础上,然后按照民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的人数予以相应的经费补贴,并对接受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实行监管。
无论是新建公办学校,“积分制”读公校,还是向民校购买学位,政府部门在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都需要投入教育经费,只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惠,才是问题的关键。
建议如下:
1、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让孩子跟随父母生活,使农民工子女能在父母打工所在地稳定居住和生活。
2、应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尽量满足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读书的需要。农村中小学要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3、要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
【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06-19
关于我县返乡农民工情况的调查报告09-21
关爱农民工子女社会实践调查09-27
农民工子女教育06-04
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的大学生调查报告09-30
京津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06-02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的感想07-02
关于确保农民增收安全性的调查与思考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