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基本模式1(推荐8篇)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
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可以转变为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精选示范知识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特点,要为儿童所喜爱,容易进入儿童视界。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学生领受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就已开始,这样学生才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课前社会化的准备。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二)领悟
领悟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题和核心环节或阶段。阅读、讨论和相应的必要练习是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阅读、讨论或相关练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部,领会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的规律,拓展知识的生命。同时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学生的领悟有显性水平和隐性水平两个层次。显性水平是学生对知识领悟透彻,既能意会又能言传;隐性水平则处于领悟的朦胧状态,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在领悟层次上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如生本教育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死海》的教学,文中有“比重”一词,小学三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弄清“比重”的科学概念,只要懂得“由于死海含盐量很高,人在海里就像木头漂在水上一样”即可。
(三)提升
提升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生命的拓展。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罗华老师,在生本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打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在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这一历史事实领悟的基础上,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对二战后“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与弊端展开争辩,使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发现知识变化的规律后,其领悟水平是可以再提升的,提升的速度和广度常常是令人震惊的。在提升阶段的常规化讨论中,学生之间智慧和知识的“广博性”相互感染,在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心里又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求和内化的强大动力,课堂就成为一种引力巨大的学习场。我们在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上常常会发现无法预知的令人心灵震撼的场面,这就是生态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预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认识。人具有学习的天性。郭思乐教授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是生命演化的结果。人是天生的学习者、感悟者、阅读者、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第二,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者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的学习最后发生在学习者自己的头脑中,教育建筑在人的潜能发挥的基础之上。因此,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其深层意义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保护和依托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第三,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三个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郭教授称,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是师本教育。
第四,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要把“主要依靠教”的教学转变为“在教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郭教授提出生本教学的十六字方针: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
生本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个人先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的四流程
1.个人先学。郭教授认为,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
这里的“个人先学”,指的是教师把明天要讲的教学目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当然,布置“前置性作业”也非常有技巧,同样考验教师的教学规划能力。
生本教育认为,常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起点,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感到这个知识是我探究出来的,是我自己学会的,从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2.4人小组交流。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炫耀”,此时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这样的展示机会。有人提出,小组中有学生不学怎么办?瞎学怎么办?调皮捣蛋怎么办?生本教育实践者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其实在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课堂文化氛围。即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同时,教师的教学管理、评价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教师通过评选“优秀小组”的方式,促进4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相帮助,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获得“优秀小组”。如此的评价坚持两周,这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气氛一定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3.班级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无论是学会的还是没有学会的小组都要在班级层面进行交流。生本教学的课堂实践表明,经过小组的初步研讨,学生提高了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会大大提高班级研讨的质量。班级研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交流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不同小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全班学生加深、补充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文化。虽然学生的经验有限,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点不比成人差。由于学生的讲解使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对知识的理解溶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讲解既生动,又易于其他学生理解。
4.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被称为课堂教学最后的安全系数保障。万一学生还是没有学会,老师在这个时候才出现,进行适当点拨。
至此,一节课的知识经历了如下的“四重唱”:在个人先学阶段,估计有20%-30%的学生掌握;经过小组交流,可以使40%-50%的学生掌握;经过全班交流,可以使70%-80%的学生掌握;经过教师点拨,可以使90%-95%的学生掌握。并且,经过以上四轮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生本实验学校的教师普遍反映,尽管生本教学和传统教学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一样,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截然不同。生本实验班的学生更加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学习的领悟能力强。正如生本实验学校的一位学生说的:“别的班的同学是靠老师教的,我们是在老师帮助下靠自己学的”。
(二)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关于“前置性学习”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我们看到,实验班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体现出以下特点:
(1)生本教育对现有教材进行改革,编写了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学科教材。(2)前置性作业有知识的层次性,“差生可以跳舞,好生可以跳高”。
(3)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教学,生本教学要求知识学习一定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上尤为突出。例如,一般的概念学习,学生可以从书上找、或照抄书上的语言。但是,知识的应用一定要有“我的例子”“我的理解”。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也一定要谈“我的感受”。
(4)前置性作业不等同于课前预习。郭教授说,课前预习是为了教师顺利地教,教师仍然是“纤夫”,而生本教育提倡教育者是学生生命的“牧者”,提倡“以学定教”,前置性作业不是解决课上45分钟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
(三)语文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语文的“前置性作业”不仅是课文学习的要点,而且以课文阅读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以读引读”。比如,我们听课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脱稿讲一个感人的父爱故事,不超过一分钟,并将你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一般来说,语文的“前置性作业”都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等,去课外寻找自己喜欢的类似文章阅读。在高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写,然后在小组中与同学分享。通过大量阅读,带动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发展。郭教授说,阅读、积累、思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四)用评研代替考试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及职业素养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我校体育选项课的开展情况, 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重点强调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素质, 培养职业意识,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 试图建立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情况、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用的中职体育评价方式。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从笔者任教的2007级男子篮球选项教学班中随机抽取1班和2班, 其中1班50人, 2班52人, 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查阅大量体育评价、成绩评价有关文献资料。 (2) 实验法:实验实施时间为一学期36学时, 教学内容以篮球基本技术、身体素质训练和教学比赛为主, 身体素质达标测试项目 (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 作为最后考试项目, 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调查。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验的可信度, 两班的教学内容、课时数、场地、器材都一样。实验组采用生本的综合体育成绩评价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终极性评价方法。 (3) 对比论证法:将查取资料和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论证实验效果。
结果与分析
两个年级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 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1000米跑、坐位体前屈六个项目的再次测试, 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的变化见表1, 学生学期总评成绩情况见表2, 学生的调查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用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评定学生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教学之后, 相对于对照班, 实验班的学生健康达标率、学期总评成绩的优秀率增多了, 不及格人数减少了, 课堂更加活跃了, 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学生自信心增强了。
在制定和实施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的过程中, 笔者根据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人为本, 关注个体差异, 重视学习过程评定,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识、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 力求使评价更加科学、准确, 更加具有发展性、有效性、反馈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并采用了如下评价方式和手段。
(一)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 运用具体、可操作的手段, 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短暂、瞬时情况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课堂中运用即时评价有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体育学习的潜能, 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要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倾听, 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 在评价过程中, 以生为本, 以激励为主, 尊重学生个性。在纠错的过程中, 绝对不能板起面孔呵斥或者挖苦学生, 而应运用艺术的批评、智慧的批评, 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和纠错功能, 从而形成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气氛。
(二) 以生为本, 淡化终结性评价, 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学生成绩评定的过程中, 笔者并不看中学生运动技能多么出色, 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重视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在实际操作中,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来评定学生成绩, 并有意识地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权重。这样才使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重视运用体育学习的过程评价,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过程,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三) 以学生为中心, 进行分组合作教学, 倡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体育课是为学生服务的, 教师安排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以增强学生体魄为出发点的。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切身体验才能正确评价, 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 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 都是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 只有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 才能真实地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习的时效性, 主要采用分组的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 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学习, 每一节课都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进行评定, 形成激励和监督机制。学生根据要求自觉做好考勤、仪容仪表, 教师把考试标准告诉学生, 让组长组织考试。这样, 不但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效果, 而且考试不限次数, 让学生在考中练, 练中考, 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加强自评、互评、师评,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定学生成绩
在体育教学中, 为了增强评价的科学性, 笔者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改变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 并适当增加了定量评价的比重, 使定量评价占据主要地位。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 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 而这些人文因素如体育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具有明显的定性特征, 是难以量化的。忽视这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教育评价是不全面的, 是缺乏科学性的。因此, 在实际操作中应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评价学生成绩, 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 体育成绩评定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 应严格贯彻科学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真正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我校是职业学校, 体育课实行生本体育分项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 因此在评定标准中应把学生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等方面纳入了评价体系中。
体能评定发展体能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根据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的精神, 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根据我校学生所学专业所需体能的特点, 笔者选用了立定跳远、耐力项目 (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 、坐位体前屈三个项目作为体能测试的内容, 而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指标由学校校医室提供, 参照测试标准和学生进步幅度进行评定, 并制定了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见表4)
知识与技能评定由于各个项目的测试内容不同, 因此我们对每个运动项目分别制定了评定项目和评分标准。评价也充分参照学生的基础成绩和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 笔者制定了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如表4所示 (具体操作和计算方法略) , 具体的每个学期知识与技能测试项目由该项目任课教师决定。
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的评定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的评定,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 (见表5) , 由小组长对本组学生每堂课表现进行评价, 而组长从各组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对组长进行评价, 最后评价出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职业意识的成绩。 (评分标准和具体实施操作方法略)
学生最后体育成绩的评定在实际成绩评价过程中, 笔者制定了班级学习成绩总表, 学期总分由体能评价得分, 知识与技能评定得分, 学习态度、情意合作、健康行为的评定得分构成, 并各自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到。具体计算方法是:学期成绩=健康知识和技能综合评分×30%+体能综合评分×30%+ (学习态度得分+情意合作得分+健康行为得分+职业意识得分) ×10%。
结论与建议
采用生本选项体育课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绩,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高, 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 和谐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自信心, 促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制定学生的评价标准时, 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角度, 采用与实际相结合的评价类型, 合理地运用即时评价, 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要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个体差异,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监督作用, 不断让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让学生转变学习行为,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大春.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 再论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就是让学生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它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练在讲之前”,即先学。它的原则是:低入、多做、深入、高出。其基本思路是还教于学、化教于学、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数学课的前置性作业大多是生活中的例子。例子相当于“思维胚胎”作业,它包含了相关知识的所有信息。所以,教学例子的选择要抓住那些最能体现该内容的例子。因此,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上要下功夫,利用集体备课的优势,集结教师团队的力量与经验,设计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符合学生教学需求的教学案例,针对教学内容来建立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上课伊始,教师应及时把前置性作业交给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探究重点在下一个环节中解决。因此,在合作交流中,小组长要起好带头作用,号召组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小组的荣誉团结一致,兼顾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开展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关注不积极参与的学生,鼓励引导其踊跃发言,使得其能够有信心回答问题,参与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要落到实处,要对某个或几个问题深入研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哪些组对哪个问题的研究情况,对研究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予以指导,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我
展示成果,分享快乐,是一节课的重点,也是课堂最精彩的部分。课堂上针对前置性作业中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梳理,然后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简单问题迅速解决,重点问题或学生有困惑的问题可由若干个小组按照顺序交流成果,其他合作小组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更加高效的办法可以进行补充或纠正。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会仔细聆听同学的成果展示,然后针对他人的展示成果来进行补充或纠正。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阻碍时,当一题还有多解时,当所有人都走入误区时,教师应及时点拨。新课程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挖掘到了问题;并不是让学生能够立即解决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挖掘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并不是要提升学生提问的准确性,而是要提升学生提问的独特性与见解性。
四、实验反思
这里的反思与小结包括课内和课后两方面。每节课最好能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谈感悟,谈疑惑,归纳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等。教师要对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能用精练的语言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予以回顾,对学生困惑的地方回头看,加深学习印象。参与生本实验,教师要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师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实验是否取得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目前,本人的实验还处在摸索阶段,上完每节课后,我都会认真将这节课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并与备课组成员进行交流,重新审视课堂的哪个环节没有组织好,对学生的估计是否充分,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准,学生为什么缺少置疑等。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会有惊喜出现的。
推行生本教育,走符合我校特色的生本之路,是学校教学发展的根本。作为茂华中学的一员,我应义不容辞,甘当探路者,在生本实践中困难会很多,但我相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全体同仁的精诚合作,哪怕一路坎坷,我亦坚定信念,不断在生本的实验道路中前行。
作者简介:杨文彬(1973—),汉,男,湖北十堰人,本科,中教一级,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茂华中学,研究方向:生本教育研究。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
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一、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一般是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通过前置学习,鼓励学生先学。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郭教授提出了低入-多做-深思-高出的设计原则。
低入的含义是:简单,根本,开放(可拓展)。起点要低,要求简单,形式开放。
多做的含义是:人人可做,人人多做。
深思的含义是:通过学生自学,使知识扎根心灵,提高学生的智慧。
高出的含义是:例题自己做,难题自己想。
1、“低入” 是指教学的起点要尽量低一些,即教师的设计简单化,让学生的活动容易化。抓住“简单、根本”形成开放空间,容纳学生最广大的活动,是整个生本教学的关键。“低入”,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学习时找到成就感。
2、“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或者难度较小,而是设计的环节简单,要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他们去发挥。
3、“根本”就是核心,即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或问题。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理科学习注重学生的探究,文科学习注重学生的大量阅读。
对语文教学,要问“阅读推进了没有”?对数学或理科教学,要问“根本抓住了没有”?对英语教学,要问“活动形成了没有”?
4、如何寻找简单和根本,就是把它灵魂化,使学生浅池戏水,深池激浪,达到深思高出,是整个备课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才产生巨大的学生学习的空间。
▲太阳升起的地方 ▲思想发生的地方
▲新旧结合的地方 ▲引而不发的地方
5、如何做到简单根本:抓住核心。核心指的是:核心内容、核心环节、核心思想、核心技术以及内容、环节、技术、思想的核心——感悟
6、“多做” 多做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人可做,即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二是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即通过更多、更有效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中领悟知识,提升思想。
7、“深思”就是在“多做”中,实现思维的积累和深化。是指学生在多做的基础上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把知识深化,构建成认知结构。
8、“高出”就是有收获,是前置性学习的质量要求。
二、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三、班级交流,交流形式比较灵活,人人参与。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四、总结和巩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教他们怎么学,学不会的老师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汇报、质疑、讨论常规化”。
v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v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活动的机会。
v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
v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v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或者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展示汇报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拓展延伸。
v5、注意:①异质分组:好、中、差搭配;②选好组长、明确职责;③培训组员:学会分工,学会表达;④给小组个性化命名;⑤最好语、数、英等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学习习惯培养
1、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
2、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
3、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5、学生会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说话。即组内声音,15cm以内能听到的声音,称为图书馆声音,保证组内成员听清;再就是全班都能听到的声音(全班声音)。
6、职责轮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培养责任意识,体验多种角色,从而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小组合作。
7、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要求人人参与,对发言多的进行次数限制,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8、合作学习的调控应当注意:抓好常规,树立榜样;充分利用示范效应;健全小组奖励机制(遵循激励性、共同提高、小组奖励的原则);课堂上应该注意恰当运用鼓励语言;让学生学会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的几个重要环节:
课前:
1、以课标为基准,以教材为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案一体设计(即前置性作业)。
2、选择承担研究任务并主讲的学生小组,必要时先培训主讲学生。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又不能捆绑住教师的手脚,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时刻牢记在心,要做好了一个帮助者、引导者。
3、预设学生可能出现或提出的问题,找到相应解决方案。对于生成性的新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不但是学生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4、估计引领学生继续思考的切入点可能有哪些,以便在课堂上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5、准备练习应用或反馈评价所需要的问题,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发展评价项目。
课中:
1、仔细倾听研究小组的讲解思路,观察提问同学的动机情况,仔细做好记录,及时点评。点评要注意即时性,否则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展示思路的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错讲、漏讲、讲解不透、概念出现模糊的地方,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3、要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感受挫折,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课后:
1、反思、整理、记录教学反思。对课堂上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查阅资料、寻找思路。
2、准备练习应用专题训练资料;解答学生的质疑或单独培训主讲学生。
课后
1、反思、整理、补充课堂笔记或是错题集。
2、小组内交流心得,完成有关巩固练习并自己批改 生本评研:以学养学,以学养考
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评”是评价,“研”是研讨。“评”要评得实在,评得生动,评出孩子的自信。“研”要研得深刻,研得透彻,研出孩子思维的火花。评研的操作方法
1、教师编制制试题---学生做题---互评研讨(互对答案,研究错题)
2、学生编制试题---同学互考---互评研讨
3、教师再编制制试题---学生再做题---再互评研讨
4、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比,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参与评研过程
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颂扬伟大母爱,增进学生与老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尊敬老师和父母、孝敬长辈的意识,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临城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以“感谢母亲,感恩亲情”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教育学生利用实际行动向母亲献上最特别的节日礼物:比如给妈妈做一顿饭、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揉揉肩、洗洗脚等,体会母亲或长辈对自己的艰辛付出;送妈妈一张贺卡、给妈妈一个拥抱、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向妈妈大声说一句“妈妈,我爱您!”,并把活动后的感受以书信形式写给妈妈。
本次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感恩母亲、关爱母亲,还使学生意识到了自己在接受爱的同时,要学会关爱,学会付出,学会给予,懂得孝顺,懂得体谅长辈的良苦用心,培养了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生本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模式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科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基本思想主要有:
(1)人具有发展的无限的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不是压抑人的潜能。
(2)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使人在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3)人有发展的需要,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内在动力。
(4)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这些思想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认为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精神生命是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提出了教育要全面依靠学生等观点,并在真正意义上解决教育的本体和教育实现的主体的问题。这一理念在与我国教育实际密切结合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其最可贵之处在于它能结合我们当前的实际,提出适合本土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
二、“生本”与“师本”教育模式的对比
1.角色不同。“师本”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学生的活动为完成知识传授服务。而在“生本”教育模式中,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人物,教师则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引导服务。
2.师生关系不同。“师本”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自我、自主、主动的权益和能力,必然强调教师职能与学生本性的对立,导致双方成为控制与被控制的基本关系。而“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主动的`尊重,对学生精神生命独立性的肯定,强调教师职能和学生本性两者的统一,导致双主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相互合作的基本关系。
3.教育方法不同。“师本”教育模式中,教育呈现为以教师教授活动为主的过程。“生本”教育模式中,教育呈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活动为主的过程。 4.评价管理体系不同。“师本”教育模式把短期内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视作管理成功的标志,还把这类短期管理和学生长期发展看成是一致的,进而演化为以短期管理效益(如某项评比、升学率)为中心的相关利益原则。而“生本”教育模式以受教育者的主动发展为管理成功的标志,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注重长期的管理效益。“师本”教育的管理类似细密的类企业管理,它强调的是严格,而缺少教师及学生的自主空间。“生本”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管理,它强调宽松和严格的结合,注重教者和学者的自主空间和活动余地,追求学校成为一个奋发向上的“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的理想目标。
5.功效不同。从短期看(例如逐课观察),“师本”教育能有效地传授人类既有的结论性知识。但从中长期来看,在自身能力与心理素质对人类发展的决定作用日益被发掘出来的今天, “师本”教育模式束缚人的发展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与之相反,“生本”教育模式体现了教育的根本意义,可以激发人的学习与发展的能量,具有巨大的功能优势。
“师本”教育模式以其表面上的、短期的高效率,掩盖了它长期和实质上的低效率。而“生本”教育模式恰恰相反,它在短期和表面的观察中可能被认为是效率不太高的,但从长期和实质上来说,则是高效的。
三、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在班级这样一个以人为主体的教育环境中,只能充分发掘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使其自觉寻找自我意识并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才能实现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生本”因其人性化管理的优势而会使班级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
1.竞选班委、人人有份
班级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班干部,但班干部的选举不能继续按照“师本”模式下的老师任命或同学选举再分工,而是应充分信任学生,采用自由竞选方式产生。每个同学都有权竞争职位,先选定自己所竞选的职位,再在指定时间向全体同学作精彩的竞选演说,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委。此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但是作为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初中学生,大多依赖性强,胆小内向,没有当班干部的经验,缺乏自信心。所以班主任不仅要鼓励他们积能参与,让他们在实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之前,更要做好一系列的铺垫工作。首先要大造声势,在班会课上由学生自己介绍从网上查到的有关竞选制度的资料,老师侧重引导学生注意失败者坚忍不拨的精神,暗示他们丢掉畏惧心理大胆竞选,即使失败也是正常的。然后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向他们暗示班干部应具备的品质,并对某些有潜质但没胆量的同学进行点拨;同时利用初一新生军训这一有利时机,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相互之间的优良品质;最后正式实施竞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竞选活动就可以开展得顺利有效,非常成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初次感受到:其实,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做主人的感觉真好。
2.班级工作,人人有责
选定了班委并不表明班级事务仅仅完全是班委的事情。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娇生惯养、自制能力差,但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很有必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供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班会中,一般先由班委成员依次总结上周班级情况,充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接下来一定要安排足够时间,就某议题(如“班级卫生打扫应如何安排”、“纪律方面应如何管理”、“我班英语成绩应如何提高”等),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意识、精彩的见解,时常让教师惊叹不已。
3.自主管理,引发兴趣
学生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集体意识大大增强。在班级管理中人人参与,献计献策,许多办法很有创意。例如,正当老师为班上学生乱扔粉笔头烦恼时,就有学生主动请缨做“粉笔管理员”,负责粉笔的领取、保管、卫生等全部事宜,效果良好。还有如专门负责多媒体教学时教室灯光、窗帘等的“电教协助管理员”等等,也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
4.生本管理,初尝胜果
“生本教育”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教师此时应该顺势教育他们凡事尽力,做到最好。于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人严格要求,骄人成绩也接踵而来,如频频地被评为“校文明标兵班”、“精神文明班级”等等。
“班级是我家”,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还能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六学年组
一 出示文题、审题立意
1.出示习作内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2.明确习作范围、对象、人称及要求。二 选择材料
1.自主思考,选择材料。
2..小组交流自己的写作材料,组长初步把关。
3.教师巡视,以获得准确信息,待组长面向全班发言后,能有的放矢地点拨、引导。
4.组长代表发言,口述本组所采取的写作材料,其他同学必须静听、深思、质疑,为全班的共议做好准备。三 拟定提纲,确定详略 1.学生快速列好提纲。
2.教师有所侧重地点名交流提纲,要求其他学生听准其确立的写作目的,根据其写作目的,看确定的文章详略是否得当。
3.进行指导性的议论,教师对交流提纲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把优劣明显的提纲呈现于学生,以便比较、鉴别。四 限时成文,自我修改 1.学生围绕提纲快速成文。
2.初稿完成后,抓紧时间进行自我修改。五 交流评议,再次修改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批阅作文。
2.教师提出规定,批阅时要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立意是否新颖,措词是否准确,结构是否严谨。
学生在相互议论的基础上。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它既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 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 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必要性
传统的口语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讲解和陈述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 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难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单调、呆板, 通常是以跟读、模仿、复述、背诵等机械式训练 (mechanical practice) 为主, 缺乏有意义的、交际式练习 (meaningfu and communicative practice) , 学生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 并非出于愿望或需要而进行交流。另一方面, 教师过于注重交流的形式, 例如, 语法的正确, 而忽视学生交流的内容, 导致语言交际失真。没有学生积极的投入, 缺少有意义的交流, 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中要改变思路, 创新方法, 要以学生为中心、为本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生本教育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学内容设计要以“学情”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设计内容教学时, 要以学生为主,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 即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喜好。应用语言学家Jack C.Richards将口头语言划分为三种类型:talk as interaction (会话) , talk as transaction (讨论) 和talk as performance (讲演) 。这三种语言活动在形式和功能上均有很大区别, 涉及的交际能力和交际目的也不尽相同。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涵盖这三种口头表达形式。但在培养某一类型的口语交际能力时, 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及其专业特点, 有所侧重, 不必过深。例如, 以《新编英语口语教程》为例, 我院的学生大多在毕业时要参加各式各样的面试, 那么“Interview”这一单元的内容就要精讲多练;第16单元“Independence”的内容只需提及, 让学生对英语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有所了解即可;而“Housing”这一单元, 内容生僻抽象, 完全可以忽略不讲。
(二) 教学设计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巧设前置任务。
有些课适宜布置前置任务, 便于学生拓展有相关的知识, 开阔视野。不要以为每一课布置前置任务是生本课的必要阶段, 我们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 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或要略加思考才有的答案, 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喜爱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且是力所不能及去完成的问题, 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反作用。例如:以英语初级口语为例, Lesson 33 Text B“The Stolen Smell”这一课时, 笔者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每组选一名组长, 再选几名学生作为评委, 对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打分。布置的任务是把这篇课文变成戏剧, 然后表演出来。学生积极投入到这个任务中, 集思广益, 带来了精彩的表现。
(三) 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呈动态的, 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 调控自如。课堂上,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必须以学生为本, 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和运动知觉的器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轻松学好英语。教师在生本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所以离开学生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一定的深度的, 是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的。所以, 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 教师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他们去独立阅读, 独立感悟, 独立查阅有关的资料, 独立动手做笔记, 然后并进行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 教师应注意时间的控制, 同时应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 浪费了时间, 使得讨论流于形式。
(四) 生本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的转变。
在生本教育模式中, 教师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活动, 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要去干预学生的讨论, 适当的干预还是需要的。因为在学生的讨论中, 有时会偏离了讨论中心, 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 教师就应当进行干预, 给以适当的点拨, 创造一定的条件,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自己去解决疑难。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应成为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尽快完成自身的角色换位。教师对学生不能盛气凌人, 应善于倾听, 善于理解, 善于走进学生心灵, 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教师角色也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者。
(五) 生本教育模式下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评价机制。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实施评价, 还应注意遵循教师引导下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在评价中, 学生应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也是被评价的主体。通过实施以学生自评或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 让学生参与评估规则的制定和调整, 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评估的实施标准、操作方法, 以及对他们学习所起的作用, 从而他们能积极配合, 使形成性评价得到有效进行。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填写评估表对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口语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及时地对自己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并相互学习。要达到良好的评估效果, 教师应就评估作出示范, 并事先让学生了解评估方法和参与评估标准的制定。评价表上的语言应简洁明了, 项目不宜过多, 且留有空处方便学生填写附加评语。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够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学习和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使其逐渐成为自主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表也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提供了宝贵信息。
下面是笔者生本教育模式的一则简案:
课文:Would You Like a Shave or a Haircut?
A poor farmer who had always lived in the country and had never visited a big town won a lot of money, so he decided that he could now afford a holiday in an excellent hotel by the sea.
When lunch-time came on his first day there, he decided to go and eat in the restaurant of the hotel.The head waiter showed him to his table, took his order and went away.When he looked a the farmer again he had a surprise!The farmer had tied his table napkin round his neck.
The head waiter was very annoyed at this and immediately told one of the other waiters in the restaurant to go to the man and inform him, without being in any way insulting, that people did no do such a thing in restaurants of that quality.
The waiter went to the farmer and said in a friendly voice, “Good morning, sir.Would you like a shave or a haircut?”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就餐的一些习惯。
让学生知道西方社会使用委婉语的情况。
让学生掌握饭店用语, 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进行饭店用语交流。
教学方法:Group Work (小组讨论) , Role Play (角色扮演) 。
课前任务:同学们搜索西方国家用餐的风俗习惯。
列举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委婉语。
教学步骤:Step 1:Presentation of homework.
(每组出一名同学综合陈述他们所搜索的资料信息)
Step 2:Questions on the text.
(我设计了一些题目让学生回答, 第一轮为必答题, 第二轮为抢答题,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回答完题目以后学生对基本内容就掌握了。)
Step 3:Role-play. (让每组的同学把这段课文改写成发生在饭店的对话。然后把它表演出来。)
Step 4:Discussion: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lot omoney? (假如有钱了, 你将会做什么?)
Step 5:Doing a survey:What would your best friend do if he or she had a lot of money? (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有钱了, 他/她将会做什么?)
先选出几位评委对各组所搜索的资料进行评价。然后问问题, 学生们都积极回答, 尤其是在抢答题时, 同时站起几个学生, 这说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度, 也说明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编对话表演, 更是收获不断, 惊喜不断, 有一组学生全组参与 (一组12人) , 除了四个主角以外, 其他为迎宾人员, 气势可谓庞大。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对于讨论题, 学生又是话语连连, 有的学生说要捐给希望工程, 有的学生说要去买大房子, 不管怎么样, 他们都用英语说出了他们的想法。调查时, 我要求学生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进行, 用的是虚拟语气的句型, 语法知识也得以巩固。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生都积极投入, 气氛也特别好。以学生为本的课让老师很轻松, 学生很快乐。
四、结语
现代教育的实质是开放性教育, 核心是“生本意识”, 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口语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作用。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现代教学法专家则认为, 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 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 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 他们应当是教学的出发点, 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Earl Stevick (1989) 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把‘学习原则’ (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 放在‘教学原则’之前。”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础上, 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设计者、课堂活动的指导协作者、学生学习的评判诊断者和自主学习的启发帮助者。他应当把学生带进英语学习之门,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合适的教材, 只能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文本, 而口语课能否上得成功, 上得有声有色, 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与其他课程不同, 在口语课上教师尤其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设计活动, 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机会,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本教育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以及如何应用, 并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师角色、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生本教育模式,英语口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2]Genesee, F.&Upshur, J.A.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
[3]张桂芬.如何教好英语口语课[J].山东泰安广播电视大学, 2001.
[4]戴维斯.英语教学成功之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53.
关键词:会计专业;生本教育模式;实践性教学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中职会计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专业管理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不仅要依靠理论教学,更要依靠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生本教育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师本教育模式)就是以理论切入教学,教师热衷于把专业知识、原理方法全部“塞”给学生,而学生接受不了提不起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实践和研究都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而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改变师本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选择生本教育模式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从课程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基础会计》,两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更加细化和深化。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两门课程的共性作为生本教育模式的尝试,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的“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而第一节中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概述”的内容则不适宜完全采用生本模式教学,毕竟这是对专业课程的概括,需要老师的分析对比,让学生懂得它与《基础会计》的区别及其课程的重要性。又如第二章《货币资金》适合采用师本和生本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从习惯的师本教育模式过渡到生本教育模式。
当然,由于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已普遍下降,采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上要求中职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就要求师生树立“生本教育”思想,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这种“先思考再带着问题学”的生本教学模式,与“先教学后模拟练习”的传统师本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助于形成教学互动的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讲授内容能动超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涉及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受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约,条条框框多,受到经济发展变革的影响,变动性强且变化频繁,不少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感到吃力、困惑,有畏惧心理。教师可结合当前市场热点涉及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固定资产》内容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不同行业一般采取哪些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各有什么利弊。而后再给出一个案例“飞机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如何确定”,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教师只充当导演、教练、点评的角色,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各方面信息,包括航空公司成本费用排序;财政部对飞机及发动机折旧年限的规定、调整及其背景;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事故统计资料等。通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学生体会到对于飞机折旧不能仅从会计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该航空公司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角度全面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采用会计案例教学法可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更能体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三、会计实践教学法是生本教育模式中倡导的最好方法
对于没有经历过会计实务的中职学生来说,单一地通过理论教学方式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会有一定的困难,实践中可以结合会计实践教学方式,将会计理论融于单向模拟实习中,既可分解理论知识的难点,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为毕业后尽快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也是践行生本教育体系中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如《财务会计》课程关于“货币资金”的内容进行出纳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应收及预付款项”作往来款项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内容进行财产物资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财务报表”等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而综合的模拟训练适合安排在课程内容学完后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该部分的实践教学是在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4 -5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体验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使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各个会计岗位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讨论式学习是生本教育模式中的常规环节
生本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在教育教学范畴中的事情大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自己来做。而讨论式学习,就是普遍地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中职会计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具有讨论的价值。比如就财务运作来说,是会计利润重要,还是现金流量更重要?就固定资产来说,是租赁好,还是购买好?就固定资产折旧率来说,是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就企业职工待遇来说,是发奖金好,还是股权激励好?等等。倡导讨论式教学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在讨论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和课堂上的提问,并做好讨论小组的分组。其次是讨论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倾听,并加以适当鼓励与评点,同时注意控制讨论的节奏,驾驭讨论的方向,调节气氛。第三是讨论后,要求教师要做好总结,多对学生作正面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
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辩论的课堂,也可称之为“评研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将每一章节的课后配套练习以讨论式学习的方式完成“评研课”。首先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配套的章节练习题。而后将全部练习题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后讨论,由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所分配题量的习题评讲工作,同时要求成员要应付所有答案的解疑。最后分小组安排成员上讲台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为全班同学解答。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给予适时的指导。在学生上讲台评讲中,遇到尴尬场面时要多鼓励和引导。整个课堂每个人都在思考和倾听,不是老师在“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久之,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信的树立和成功的喜悦。
【生本教育基本模式1】推荐阅读:
生本教育学习模式09-27
生本教育实践模式研究06-22
国防基本教育10-08
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01-17
幼儿教育基本常识专题06-26
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10-30
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07-27
开放教育基本知识讲座10-01
基本模式01-14
高效课堂基本模式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