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共5篇)

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 篇1

郑月明

语言的衔接连贯,实际包括这样两项内容:一是语意的连贯,一是结构的连贯。

一、语意的连贯:“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字、词、句入手,来解答衔接题。

(一)关键词:解答衔接题的第一个突破口是关键词。句子中的观点词(中心词)、关联词、指示代词等,都可以作为关键词。

1、观点词(中心词):

观点词(中心词),就是这句话(这段话)紧紧围绕着进行论述的词。

例1:要激发深层的阅读动机,必须着力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每天再忙也要坚持读书,哪怕读几页也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定能在深层上提高每次具体阅读的效率。( )

A.使阅读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B.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资金

C.把阅读当作同吃饭一样重要的事情做

D.把阅读当作每天必须的生活内容

2、关联词

从关联词入手,也可以较容易地解答一些语言衔接题。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是发生最早或说是最原始的思维形式。皮亚杰的工作说明,儿童正是最先出现顿悟思维,此后才依次出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 )

A.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B.因为顿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思维形式

C.顿悟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D.人类的顿悟思维能力是直接从其祖先那里继承来的

二、关键句:解答衔接题的第二个突破口是一些特殊的句子,即关键句。我们可以从关键句的位置、作用来把握其应有的意义。这包括两个方面:总提句和.总结句。

1、总提句:总提句即首句,其作用为提起下文。

例3、_________________,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诗般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数学华罗庚、苏步青,常常从数学王国到文学王国来换换脑筋。( )

A.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系――文学

B.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C.文学作品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还有宝贵的科学价值

D.科学上的许多问题往往要借助想像力丰富的文学来解决,那些流芳千古的科学家,都著有具备文学性的不朽 篇章

2、.总结句:.总结句即尾句,其作用为.总结上文。

例4、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二、结构的连贯:

“结构的连贯”是指句子的语法结构上下文要互相衔接,避免表达的脱节与混乱。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句式特点(问句)、主语协调、首尾相接、语序相应和结构一致。

(一)抓句式特点,尤其是问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

例5、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二)抓主语协调一致,看叙述的话题、议论的角度是否一致。

例6、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_________,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三)抓上下文的语序相应。

语序相应,指上下文在语言的顺序上互相制约,互相照应。只有顺序恰当,才可能避免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7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_____。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四)抓句与句的结构一致。

对多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多个方面叙述时,如果几个句子或分句的主语不同,就要注意保持结构一致。

例8、

秦朝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______________,或驻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会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帅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1]

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 篇2

题目 若x, y∈R+, 且1x+1y=1, 求x+y的最小值.

这是一例传统题目, 似乎没什么新意, 但本文阐述的是其不同的解法思想问题, 有的想法体现出其新颖性, 意在使同学们读后在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1x+y= (x+y) (1x+1y) =2+yx+xy4

当且仅当yx=xy, 即x=y=2时等号成立.

评注1 这是同学们习以为常的方法, 有着传统特点, 突出了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解法2 由1x+1y=1, 得x+y=xy, 从而

(x+y) 2-4 (x+y) ≥0.

解得x+y≥4, 当且仅当x=y=2时等号成立.

评注2 借助均值不等式, 将问题转化为为求解不等式问题, 突出了化归与转化思想方法的应用.

解法3 由x, y∈R+, 且1x+1y=1, 即1x1y的等差中项为12, 设公差为d (-12d12) , 则可设1x=12-d1y=12+d.因而

x+y=21-2d+21+2d=41-4d24,

当且仅当d=0即x=y=2时等号成立.

评注3 利用等差中项, 借助等差数列的公差巧妙进行换元, 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这种方法常称做均值换元法, 突出了均值的运用技巧.

解法4 由x, y∈R+, 且1x+1y=1, 设1x=sin2θ1y=cos2θ, 其中θπ2+kπkΖ, 则

x+y=1sin2θ+1cos2θ=1sin2θcos2θ=4sin22θ4,

当且仅当sin22θ=1, 即θ=π4+kπ2kΖ时等号成立, 此时x=y=2.

评注4 三角换元是换元法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突出了正、余弦函数有界性的应用.

解法5 由已知可设1x=mm+n1y=nm+n, 从而x+y=2+mn+nm4, 当且仅当m=n, 即x=y=2时等号成立.

评注5 该方法是分式代换, 引入了两个参数, 对优化求解思路有了新的突破, 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

解法6 由已知得1x=1-1y, 即

x=yy-1=1+1y-10y-10.

x+y=1+1y-1+y=2+1y-1+y-1.

t=y-1, 由于函数f (t) =t+1t在 (0, 1) 上是减函数, 在 (1, +∞) 上是增函数, 因而当t=1, 即y=2时有最小值2, 从而x+y≥4.

评注6 有条件的最值问题往往利用代入消元法, 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变量的函数的最值问题, 借助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求解, 突出了函数单调性应用.

解法7 设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x, y, 其概率分布列如表1所示.则=2, 2=x+y.

=2- () 2≥0, 因而x+y≥4.所以

Dξ= (2-x) 2x+ (2-y) 2y0,

当且仅当x=y=2时等号成立.

评注7 利用概率分布列求解, 其知识跨度比较大, 更进一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

拓展思考 若x, y, a, b∈R+, 且ax+by=1

例说巧解物理题的几种常见方法 篇3

一、等效法

等效法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状态或运动过程合理地转化成简单的状态或过程的一种思维方法.

图1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虚线框内的各元件的数值未知,当它的输出端a,b分别连接不同阻值的电阻时,电流表有不同的读数,

具体情况见下表,求:

(1)通过计算完成下表的空白处

(2)a,b连接电阻R的阻值为多大时,电阻R的电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

电流表示数(A)10.60.4电压表示数(V)1018118解析(1)由于虚线框内的各元件的数值未知,故我们可将该虚线框内等效成一个新的电源,假设其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E′R+r′,由表知:当R=10Ω、I=1A;和R=18Ω、I=0.6A分别代入I=E′R+r′,解出E′=12 V,r′=2Ω,由此得出:I=0.4 A时,R=28Ω;R=118Ω时,I=0.1A.

(2)根据电源有最大功率的条件得,当R=r′=2Ω时,电阻R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Pm=E′4r′=1224×2=18W,即当R为2Ω时,电阻R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18 W.

由此可知:灵活采用等效法解题,能使解题化难为易.

二、图象法

图象法是根据物体运动的规律、图象的物理意义和题中条件,通过图象的方法直观体现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一种解题方法.

例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哪一辆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图2解析由题可知这三辆汽车的初、末速度相同,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而题中并不知乙、丙两车在各阶段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我们只能分析它们的一般运动,即变速直线运动,这样,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无法求解这一问题,如果我们利用图象法,即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做出这三辆车的v-t图象,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乙车通过下一个路标的时间最短,即乙车最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由此可知:用图象法解题,能化繁为简,进而达到一目了然.当速度最大时,拉力也最大,所以小球位于A点时细线的拉力最大,在A处所受拉力满足以下条件:

F-G′=mv20/L

综合上述,对于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圆周运动,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求出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记下其合力和电场场强方向的夹角α,再在圆心上找出与电场场强方向成α角并把其延长至圆上交于两点,这两点很容易得出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在过其这两点的直径上,在其中一点其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这一点就是等效场的最高点,因为从这一点到圆上任一点合力做正功,而另一点就是等效场的最低点,速度的最大值就在此处,绳子拉力的最大值也在这里,只要找到其等效场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然后利用相关的动力学知识和能量知识就能解决这一类问题.

(收稿日期:2014-12-11)

一道力学题的几种解法 篇4

(1) 滑块经B点时的速度大小。

(2) 滑块经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 在保证A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圆弧轨道的半径 (总小于H) , 再让滑块从A点由静止滑下, A点到滑块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最大是多少?此时圆弧轨道的半径是多大?

解:

(1) 由机械能守恒:

(2) 在B点:半径方向合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轨道压力

(3) 从B点平抛:

下面给出L最大值的几种解法:

解一:导数法

对L求导:

由L=鶹0可得:

平方后可得:5R2-5HR+H2=0

判别式∆=25H2-20H2=5H2

所以:

经检验:应舍去。

因为:

所以:

解二:判别式法

整理L式为方程:

平方后整理得:5R2- (4H+2L) R+L2=0

判别式∆= (4H+2L) 2-20L2=16 (-L2+HL+H2) ≥0

所以

所以:

解三:代换变量法

因R

可令:R=Hsin2θ

带入L后整理得:

其中:

当时, L的最大值为

此时:

所以:

解四:代换变量后导数法

由解三:

对L求导:

由L'=0

可得:tan2θ=-2则:

所以:

点评:

(1) 本题是徐州市2009年至2010学年度期末考试压轴题。这是一道力学综合题, 它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向心力和平抛运动的规律就物理知识来说这道题难度并不大。它难就难在利用数学知识求解最大值L。

(2) 解一的导数法:对于常规方法难于求解的极值问题, 导数法是实用的, 也不难想到。而在利用导数为零列方程求解时, 运算依然繁琐, 还要舍去不合理的根。事实上高一学生尚未学习导数, 这种方法还是用不上。

(3) 解二的判别式法:如果想到了这种方法, 可操作性还是比较强的。根据R的存在性利用判别式时, 得到的却是关于L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怎么解不等式呢?用配方法才最终得到了L的范围。

(4) 解三的代换标量法:首先是巧妙的代换变量, 要根据式子特点, 三角函数的性质来构造变量。第二要熟悉倍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等, 基本上用到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公式, 对三角函数的运用可谓独到。

(5) 解四的代换后求导:有了解一和解三作铺垫, 这种解法是水到渠成, 油然而生的。

(6) 由上面5点, 这道题真正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运用体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是数学和物理结合的典范。

以上是我对这道题的浅见, 欢迎各位指正。

注:解三借鉴了参考答案。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一道物理压轴题的解法, 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讨了一题多解, 同时渗透了学科教学的融合, 并对习题及其解法进行了评析, 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快速解化学计算题的几种“技巧” 篇5

关键词:快速 化学计算 技巧

化学计算是化学综合能力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具有信息量大、知识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的能力。解答化学计算题的思路是:第一认真审题。既挖掘试题信息,明确试题条件,弄清所求问题;第二在审题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概念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剖,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量的关系,寻找解题突破口和途径;第三仔细解题。在确定解题途径后,正确列出各步算式,认真计算求解。学生如果熟练的掌握了这几种计算技巧,那么既可以使自己的化学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更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下面就中学化学常见的计算类型,总结出如下快速解题技巧。

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物质在量(质量、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压强等)的方面常发生一些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差值——差量,必然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在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利用这种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方法即差量法。

例1:加热3.24g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剩余固体质量这2.51g。问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质量变化即差量与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成正比,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NaHCO3=Na2CO3+H20+CO2△m(固)

2×84 1062×84-106=62g

X3.24-2.51=0.73g

2×84:62=X:3.73

X=1.98g则m(Na2CO3)=3.24-1.98=1.26g

例2:一体积为V的玻璃瓶,标准状况下装满空气时质量为152.34g,装满氧气时质量为152.37g,求V的体积。

分析:质量变化即差量为152.37-152.34=0.03g,这个量与哪个量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充满不同的气体时,质量变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则:

体积空气氧气△m

22.4L  29g  32g  3g

VL  0.33g

V=0.224L

二、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故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或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这是守恒法解题的依据。化学反应中存在着许多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离子守恒、电荷守恒、物质的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等等。抓住这些守恒关系,将其用于计算,即为守恒法。

例3:将KCl与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形成溶液,通入足量的Cl2使其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1.75g,问原溶液中K+、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B)

A.1:2:3  B.3:2:1  C.1:3:2  D.2:3:1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n(k+)=n(Cl-)_+n(Br-)

例4: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B)

A.+6  B.+3   C.+2   D.0

分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0.05×24×10-3×2=0.02×20×10-3×2×(6-x)

解得:x=3

三、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就是根据两组份物质的某种平均值,来推断两物质范围的解题方法。其原理是:若MA>MB,则MA>M>MB,M代表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平均分子式等。

例5:由CO和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D)

A.N2O   B.CO2   C.NO2   D.N2

分析:CO中碳氧质量比为12:16,氧的质量分数大于50%,则另一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必然小于50%。

例6:常温下,一种烷烃A和一种单烯烃B组成混合气体,A或B分子最多含有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多。现将1L该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L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合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体积比。

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n混:n(CO2)=V混:V(CO2),所以;n混:n(C)=1:2.5,故1mol混合烃中含碳原子数的平均值为2.5mol,A烃碳原子数小于2.5,则A烃只能为CH4或C2H6。B烃只能为C3H6或C4H8。因此,满足平均碳原子数为2.5的组合为:⑴CH4、C3H6;⑵CH4、C4H8;⑶C2H6、C3H6;⑷C2H6、C4H8。再根据平均碳原子数求体积。

ACH410.51

2.5=BC3H631.53

故V(CH4):V(C3H6)=1:3同理可得:

V(CH4):V(C4H8)=1:1

V(C2H6):V(C3H6)=1:1

V(C2H6):V(C4H8)=3:1

四、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实质是求二元混合物平均值的逆运算。当一个二元组份混合物具有平均值,如平均摩尔质量、平均质量分数、平均浓度、平均密度、平均消耗量、平均生成量等时,即可使用十字交叉法。用此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平均值并确定平均值的单位。

例7:28%的NaCl溶液和10%的NaCl溶液以何比例混合,能够得到16%的NaCl溶液?

分析:两种溶液的混合浓度(平均值)为16%,符合十字交叉法的计算原理。

浓溶液:28%6%

16%

稀溶液:10%12%

m浓:m稀=6%:12%=1:2

例8: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36克,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求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比。

分析:混合气体的平均质量为36克,平均体积为22.4L,

则平均摩尔质量为:36g/mol.

CO:288

36

CO2:448

V(CO):V(CO2)=8:8

=1:1

掌握了这些方法,在进行化学计算时,就可以快速求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年夜饭优秀作文450字下一篇:校本课程教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