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袋清单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档案袋清单(精选7篇)

档案袋清单 篇1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为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改革要求,档案部门也相继开展起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设,并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开展起构建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相关的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建设。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设是一项新工作,许多问题都需要探讨。这里就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一探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内涵

1.1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内涵。有关权力清单的内涵,目前尚无统一的含义。有学者认为:“所谓‘权力清单’,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统计,并将权力的列表清单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1]也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就是对于各级政府及其各个部门权力的数量、种类、运行程序、适用条件、行使边界等予以详细统计,形成目录清单,为权力划定清晰界限。换言之,清单所涵盖的范围就是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范围,清单以外就是行政权力不能随意进入的范围。”[2]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权力清单内涵的表述不一,但笔者认为,其所含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对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基本要素作如下认识:一是清单是档案行政权力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即档案行政权力在梳理、科学归类后以清单为载体,列单明细,对外公布。二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内容应包括档案行政职权、行使依据、主体及流程等。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档案行政权力晒在阳光下,规范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档案行政权力边界,必须按照清单所列档案行政权力依法行政,不允许越权。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宣示和明确的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凡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可行使的档案行政权力均列在清单上,未列的档案行政权力,即法未授予的档案行政权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均不得行使,行使即构成违法。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法无授权不可为”就具体明确化为“权力清单上未列者不可为”。

1.2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内涵。有关责任清单的内涵,目前也尚无统一的含义。有学者认为:“责任清单是指政府采用清单的方式,列明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事项,公布责任事项的承担主体和追责情形,明确部门间的责任边界。”[3]也有学者认为:“责任清单的含义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明确了行政机关职权之下相对应的责任。”[4]依据这些认识,可以这样认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将所有法律、法规赋予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统一整理、归纳为一张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宣示和明确的是“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理念。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上列出的法定职责,必须认真履行,不履行即构成不作为,就属于违法并应承担相应的违法责任。对于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来说,“法定职责必须为”就具体明确化为“责任清单上所列职责必须为”。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区别

2.1 两者的目的不同。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目的是为了建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法治要求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角色;理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推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职责的规范化、法制化。具体来说,就是为了控制档案行政权力并使其在法治的范围内行动,按照“权力法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梳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档案行政权力,使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行使的每一项档案行政权力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这样,可以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运行,减少档案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权力寻租;可以进一步厘清层级之间的职责关系,突出不同层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管理和服务重点,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管理效能。

“‘责任清单’的目的在于建立与权力相适应的责任追究体系,减少遏制权力乱象,一旦权力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有关责任主体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5]制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目的在于通过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明确档案行政责任主体,健全问责机制,促进档案行政主体(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积极主动履行职责,避免不作为。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来说,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原则,明确档案行政行为和与之相应的法律后果,确保每一个档案行政行为都有明确的档案行政责任和责任主体,做到权责一致,权责自负。

2.2 作用不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主要解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乱作为的问题。具体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划定档案行政权力边界。以清单形式对各项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进行明确规定,可以使档案行政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有效减少档案行政权力越界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二是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有助于构建权责统一、清晰具体、密切协同且无交叉的权责体系和程序化、法制化的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杜绝乱作为;三是确立制度性授权。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对档案事务的办理流程、相关的法律依据、岗位的权责范围做出非常具体的规定,确立了一种制度性授权机制;四是强化社会监督。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监督功能贯穿于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始终,具有监督主体广泛、监督内容明确、监督途径多样、监督力度增强的监督功能优势,对权力运行构成刚性监督的高压态势。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重点是解决部门“不作为”问题。具体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推行档案行政履职规范化。通过清单列表方式明确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所承担的档案行政责任,划清档案行政责任的行使范围使档案法定职责具体化,操作规范化。二是推动档案行政追责程序标准化。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原则,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梳理追责情形和追责依据,形成档案行政责任追究机制,明确实施主体、追责方式和追责程序,使追责程序标准化,便于问责追责。三是警戒预防潜在档案违法冲动。通过梳理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目录并予以公开,使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以此划定档案行政行为的“警戒线”,使在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就事先知道那些档案行政行为可以作为,那些不可以作为,以及其行政行为导致的各种后果。同时,也使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预防其潜在档案违法冲动。3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关系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相互配套、监管制约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都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依法治档的重要举措。

3.1 相互配套。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共生的,有权必有责,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拥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负有多大的责任才赋予多大的权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要行使档案行政权力,就要承担对等的档案行政责任。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厘清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档案行政权力界限,清理了一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行政权力,明确规定了哪些行政职权事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为、哪些事项不能为,主要解决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乱作为的问题。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规范了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有效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则是明确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边界,一旦不作为、乱作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按照“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要求把“该管的事管住”,主要针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不作为的问题。两张清单,相互配套、相辅相成。

档案袋清单 篇2

一是完成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工 作。 在制定权力清单过程中,大连市档案局坚持按照“ 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要求,全面、完整、真实地梳理、界定和公开行政权力。 严格按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设定权力,对档案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进行梳理,按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类别进行重新分类。 梳理后的行政职权7项, 其中行政处罚2项、 行政强制1项、行政检查1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类别2项。 每一项职权都按照权力运行的程序、承办岗位、承办期限、监督机制、相对人的权利保护途径和方式等项目逐一编制流程图,充分保障档案相对人权利。 目前7项行政职权经市政府审核通过后已在大连市政府网站上正式公布。

二是制定责任清单。 为了保证“ 有权必有责,权责相对应”,大连市档案局在制定权力清单同时编制了责任清单。 每一项权力事项都有对应的责任事项,明确了档案部门必须承担哪些责任、必须做哪些事情,对“ 职责边界”作了严格界定。

档案袋清单 篇3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权力清单;非权力清单

1 “非权力清单”的提出

“非权力清单”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层面,2014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在谈到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时认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进程中,须坚持以人为本、公开透明、服务便民、权责统一等原则,同时还宜梳理并公开“非权力清单”,使得非权力行为也能与权力行为配套协调地依法行使,全面发挥出清单制度的应有功效,助推法治政府和服务性政府建设。[1]首次提出了“非权力清单”。“非权力清单”的提法首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在实践层面,同年8月,《机构与行政》上发表的《山东省部署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采访实录》一文中,滨州市编办的同志谈道:“要尽快梳理并公开‘非权力清单。例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服务、行政信息等非权力行政方式的适用范围和行使要求,使得非权力行为也能与权力行为配套协调地依法行使,全面发挥出清单制度的应有功效。”[2]“非权力清单”开始成为各地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中的工作内容之一。

那么,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时,如何区分“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现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是否包含“非权力清单”?将“非权力清单”一并列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否合理与必要?笔者谈几点个人见解。

2 “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的界分

2.1 “权力清单”与行政行为的关系。要搞清“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的划分,首先要理清“权力清单”与行政行为的关系。对此,学者罗亚苍在《权力清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张力、本质、局限及其克服》一文中有专门的论述。罗亚苍指出:行政行为承载行政权力。行政行为是行政权力的外在载体,可以通过规范行政行为达到控制行政权力的目的。[3]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在理论层面上,一是行政权力内涵界限难以清晰界定,二是行政权力与行政职能、行政职权的内涵和界限不易界分;在实践层面上,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不能剥离。[4]理论上看,行政行为、行政权力和行政职权含混夹杂在一起,都是综合性的概念,在许多情况下还可以互用或者混用。这种情况下,要对行政权力的内涵进行准确界定,并让所有人信服,不仅难度非常之大,某种程度上讲根本就难以进行,“因而直接编织关住行政权力的‘制度笼子并不可行”。[5]同时,从行政实践上看,行政权力与行政行为相伴相随,行政行为是行政权力的载体,“无形的”行政权力只有通过“有形的”行政行为来体现;静止状态的权力不具有危害的现实性,运动状态的权力才是利害并行的“双刃剑”;行政权力数量的多少和有无通过行政行为外化出来,行政行为的效力直接反映行政权力的运行效果,无权或不正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应属无效,反之行政行为无效、被撤销等意味着行政权力越位、失位、越界,因而规范行政行为是约束行政权力的最好抓手,通过规范行政行为,以间接方式达到规范行政权力的直接效果。[6]并从各地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实践中得出结论:权力清单的本质是,将行政权力置换为行政行为,按行政行为类型规范行政权力类型,名为行政权力清单实为行政行为清单。[7]

2.2 通过行政行为划分来区分“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将行政行为划分为权力行政行为和非权力行政行为,就能够将“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区分开来。

好在学界对权力行政行为和非权力行政行为已有研究与讨论,为我们划分权力行政行为和非权力行政行为提供了便利。在法学界,有学者将权力行政行为定义为:“行政机关以单方意志运用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相对人并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政活动方式”,[8]包括行政立法(如制定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如行政处罚、行政决定、行政确定、行政许可、行政裁定、行政处理、行政征收)、行政司法(如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行政仲裁)等行政行为。另有学者将非权力行政行为定义为:“由一定的行政主体依其职责权限主动发出的,不以强制行政相对人服从、接受,谋求相对人同意,以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之行为”,[9]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奖励、行政调查、行政公示、行政资助(扶助、补助)、政府采购、行政经营、行政出让(拍卖)、公共设施建设(开发)与提供服务,以及在狭义行政指导范畴之外的非拘束性行政计划,等等。[10]

按照上述权力行政行为和非权力行政行为的划分,对照各地业已公布的“权力清单”中的权力类型,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将这些权力划入“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

3 现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70%包含“非权力清单”

实际工作中,已经公开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是否包含有“非权力清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已经公开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的权力类型进行归纳梳理。鉴于全国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众多,难以将全部已经公开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一一归纳统计,仅以《档案管理》杂志发表的《部分省份省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11]《全国副省级市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12]《市县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13]三篇文章中列举的浙江省档案局、安徽省档案局、福建省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局(省地方志办、省档案馆)、河北省档案局、湖南省档案局、江苏省档案局、山东省档案局、长春市档案局、大连市档案局、杭州市档案局、南京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局、深圳市档案局、成都市档案局、济南市档案局、嘉兴市档案局、兰州市档案局、吕梁市档案局、马鞍山市档案局、南昌市档案局、沈阳市档案局、苏州市档案局、武汉市档案局、广元市档案局、烟台市档案局、岳阳市档案局、富阳市档案局、即墨市档案馆、灵山县档案局、浏阳市市志档案局、南安市市志档案局、南平市档案局、浦江县档案局、莘县档案局、万年县档案局、祥云县档案局、孝义市档案馆、永兴县档案局41个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公布的权力清单做一归纳整理。整理结果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41个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使用的权力事项有16种。其中权力类的权力事项11种;非权力类的权力事项4种;既包含权力事项,又包含非权力事项的1种。

权力类的权力事项中,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使用最少的是行政备案,只涉及2个单位;使用最多的是行政处罚,涉及39个单位;平均每个权力事项涉及13个单位。

非权力类的权力事项中,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使用最少的是行政规划和行政指导,各涉及2个单位;使用最多的是行政奖励,涉及22个单位;共有29个单位设置有非权力事项,占全部41个机构的70.73%。其中除一个单位设置2项非权力事项外,其他28个单位均只设有一项非权力事项。平均每个非权力事项涉及8个单位。

所有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均设有其他职权、其他权力或其他。由于其他职权中包含权力事项,也包括非权力事项,统计时没有计入权力清单或非权力清单两类中的任何一类。

从表-1显示出的情况可以看出:

第一,上述41个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机关已经公布的权力清单中有权力事项,也包括非权力事项。

第二,上述41个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机关中,约70%公布的权力清单中包含有非权力事项,占大多数,但有1/3左右的单位没有将非权力型行政事项纳入权力清单。

第三,权力事项远多于非权力事项。这表明省、市、县三级档案行政机关,普遍更关注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的梳理。

第四,各类权力涉及的档案行政机关数量多少不一。说明各地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自己拥有什么权力,负有什么责任,并无明确、统一的认识。

第五,其他职权中包含权力事项,也包括非权力事项。其中多数明显可以划入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列出的26种明确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划拨、行政规划、行政救助、行政协助、行政允诺、行政监督),却被笼统地划入“其他”权力事项。表明一些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在制定权力工作中,对档案行政管理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档案行政行为并不十分清楚,或者是不清楚如何将具体的档案行政行为与当地设定的权力类型对接和归类。

4 “非权力清单”列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将“非权力清单”一并列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否合理与必要呢?笔者认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4.1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实质是档案行政行为清单。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厘清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约束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通过约束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达到约束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权力扩张与滥用的目的。从这一点出发,无论是权力型档案行政行为,还是非权力型档案行政行为,都在约束的范围之内;无论是权力型事项,还是非权力型事项,都应当列入“清单”。

4.2 一切行政行为均具有权力性。一切行政行为不论是否具有强制性,都来自国家法律的授权,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虽然,非权力行政行为与权力行政行为相比,不具有强制性,但这种行政行为实质上仍然具有权力性。只是这种权力性体现的是该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不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强制性。

4.3 “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是为了划清档案行政行为的边界。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为的是明确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有权做什么。因此,将所有我们有权做的事项,不论是“权力事项”与“非权力事项”一并列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必要的。

4.4 “非权力清单”,重在明晰档案行政行为的属性。提出“非权力清单”,更多是一个理论和观念问题,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清楚地明白,档案行政行为分为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两种,不是所有档案行政行为都具有强制性。更不能误认为只要列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事项,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就必须遵从。提出“非权力清单”也是必要的。

4.5 “权力清单”与“非权力清单”两单合一,更为可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建立“权力清单”,还是建立“非权力清单”,都需要花费精力、物力、人力和财力,按照节简、高效的要求,没必要在建立“权力清单”的同时,再另行制定“非权力清单”。只需将“非权力事项”一并列入“权力清单”,并同时公布即可。这样做更为可行。

5 结语

2016年,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县两级政府要在年底完成权力清单工作。

对于没开始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当注意防止只注重权力型权力事项的梳理,不重视非权力型权力事项梳理的倾向,将“权力清单”和“非权力清单”两单一并梳理,同步建立,同时公布。

对于那些已经完成“权力清单”制度建立,已经公布“权力清单”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应当尽快梳理“非权力清单”,修改补充到已经公开的“权力清单”之中,“使得非权力行为也能与权力行为配套协调地依法行使,全面发挥出清单制度的应有功效”。[14]

参考文献:

[1]学者观点摘编[J].中国老区建设,2014,06:21.

[2][14]樊庆军.山东省部署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采访实录[J].机构与行政,2014,08:7~14.

[3][4][5][6][7]罗亚苍. 权力清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张力、本质、局限及其克服[J].中国行政管理,2015,06:29~33+45.

[8][10]莫于川.非权力行政方式及其法治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2:83~89.

[9]胡振标.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汕头大学,2010.

[11]刘东斌.部分省份省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J].档案管理,2015(6).

[12]吴雁平.全国副省级市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J].档案管理,2016(1).

[13]吴雁平.市县级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实证分析[J].档案管理,2016(2).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 篇4

关于责任清单的概念,目前,政府文件未有明确的解释,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权威定义。

陈国权、李院林认为:“责任清单是指这样一个事实,即政府承担的行政责任的具体内容必须有确定的任务清单并事先予以严格的规定,而不得以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好恶而随意变动。”[2]

陈向芳认为:“责任清单是指政府采用清单的方式,列明政府部门承担的责任事项,公布责任事项的承担主体和追责情形,明确部门间的责任边界。”[3]

黄宇宸认为:“责任清单的含义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明确了行政机关职权之下相对应的责任。”[4]

根据这些认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授予的行政权力与职责,而列出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事项,并以清单的方式予以确定,以便于履责与追责。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有以下含义:其一,体现法定的权责对应。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必须是法定的,根据权责一致的行政权力行使原则,也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行政责任,而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所列的这些行政责任也有法定之意。因为,履行行政责任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基础,一定的行政权力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不然行政权力就很难落实。同时,行政权力的授予必须以行政责任为约束,否则,有权无责必然会使行政权力滥用;其二,明确“法定职责必须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就是为履行法定的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而生,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体现了有权必有责、有权必须为。虽然,法定的档案行政权力不能滥用,但也不能不用,不行使档案行政权力就是不作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规定了行使档案行政权力与职责必须履行的档案行政责任,它要求必须有所作为。同时,也为杜绝懒政怠政不作为现象提供了保障。其三,不履责要依法追责。“从根本上讲,责任清单就是要从制度上约束逃避责任的冲动。”[5]凡是不按照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档案行政责任造成行政过错行为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不按照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履行责任造成行政过错的行为是指影响档案行政秩序和档案行政效率,贻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档案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行为。具体的包括拒绝、放弃、推诿、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其中放弃、推诿、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均属行政不作为行为。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行政责任的含义与性质

2.1 行政责任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责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份内应做之事,对应的是“职责”与“义务”。第二层是因不履行所负义务而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一般而言,责任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行为主体所应尽的义务或因违反义务而应承担的一定的否定性后果。

行政责任在含义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规范要求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和相对人)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履行承担的义务。这种义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行政法主体必须按行政法要求进行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另一部分是指行政法主体由于不履行前一种义务而引起的法律后果,即依法形成了一种新的义务,而且当事人必须承担。前者可称为‘积极行政行为’,后者为‘消极行政行为’”。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公务人员因为行使行政权的行为或由于其管理的公有财产致人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6]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因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要求而产生,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行政机关既是一个权力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责任主体。行政机关要为自己做出的任何行政行为负责,也就是要承担行政责任。”[7]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其作出的任何档案行政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的行政责任含义是广义的,但其履行行政责任的主体仅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包括档案行政相对人。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的“部门职责”“责任事项”“责任边界”等,即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它是积极意义上的档案行政责任,也就是“积极行政行为”,它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与义务相对应;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的“追责”情况指的是消极意义上的档案行政责任,也就是“消极行政行为”,即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者不当行政,需要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

2.2 行政责任的性质。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行政责任性质主要体现在责任性、义务性、制度性、监督性等几个方面。

2.2.1 责任性。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中行政责任的责任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政治责任。“政治主导行政,行政从属于政治,行政的目标、职能、行为和活动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从属于政治”。[8]行政是政治在具体行政管理中的执行,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贯彻执政者的政治主张,通过履行行政职责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要对全民负责,要承担政治责任。其二,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性的肯定和保障,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发生约束力。法律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责任的履行,并对不履行责任的行为进行追究。其三,积极行政责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其承担的行政责任必须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应当积极履行档案行政职责,不得推诿扯皮,对不正当行使档案行政职责、消极履行行政职责、不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应当问责追责。

2.2.2 义务性。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承担档案行政责任的过程,其实就是承担为档案行政相对人服务的义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档案行政责任就是一种义务。这种义务是由法律、法规所规定,是由社会公德和社会舆论所约束的。2.2.3 制度性。档案行政责任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在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内部,档案行政管理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受到国家法律、政策等的规定与约束。当其违反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时,其档案行政行为将被追究行政责任。

2.2.4 监督性。档案行政责任的核心在于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行政管理行为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为了确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根据公民的意志和法律的规定开展档案行政活动,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来防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越权和不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档案行政责任实际上就是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起监控作用的一种监督机制。凡违反法律或失职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是违背档案行政责任的,理应受到法律制裁或行政惩处。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功能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特别是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实施依法行政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改革措施。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功能主要有定责、划界、规范、预防四个方面。

3.1 定责功能。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定责功能,就是确定了档案行政责任范围,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要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确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通过制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责任主体、责任事项、责任边界、追责情况等进行梳理、归类和集中,将隐含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责任直观地显露出来。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公开,客观上起到确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责任范围和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角色定位的作用,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责任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3.2 划界功能。划界即明确划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边界,使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清楚各自的职责所在,促使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责。具体包括:其一,档案行政责任的边界,即在合法行政行为与违法、不当行政行为之间划出界限;其二,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界限,有利于从制度上解决职能不清、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等弊端;其三,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有利于从制度上解决推诿扯皮、懒政怠政不作为等现象。

3.3 规范功能。规范功能在于通过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规定来控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档案行政行为,使之符合法律法规规范所设定的行政行为模式。在档案行政管理中,第一,规范的功能可以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授予的档案行政权力去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其功能就在于组织人们按照规范的授权去活动,即法无授权不可为,要依法行政。第二,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作为一种规范,可以塑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模式。它不仅可以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公民至上的政治价值观,也可将这一价值观内化到行政行为上,在档案行政管理中更好地为档案行政相对人服务,以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的目标。

3.4 预防功能。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一种制度化的和预期性的规定。作为制度规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给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行为准则;而作为预期性规定,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告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及其后果。因此,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就事先知道那些行政行为可以作为,那些行政行为不可以作为;可以作为的行政行为不作为及不可以作为的行政行为作为而导致的各种后果。由于档案行政责任清单是公开的、透明的,一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有不当行政行为,触犯了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规定,不仅会受到问责追责,而且还会影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信誉。所以,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不仅可以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必须为其行为负责的理念,同时也可预防其在工作中犯错误。

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的建构

建构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制度应当坚持责任法定、责任健全、责任公开的原则,遵循以下路径:

4.1 全面梳理档案行政责任依据。为了将所有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事项全都纳入档案行政责任清单,在制定清单之前,必须全面、彻底地梳理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任的所有依据。应当以职责法定为原则,以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的规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认真梳理。首先,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凡是规定档案行政权力的事项,必须有对等责任。其次,对于一些规定的不是档案行政权力的事项而又需要履行的职责事项,也必须作为梳理的档案行政责任事项。再次,没有合法依据的事项,不应当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责任范围。

4.2 详细厘清档案行政责任的边界。首先,厘清档案行政责任的边界,明确档案行政管理的责任范围与界限。划清档案行政管理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不该管什么。其次,理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重叠,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履行行政职责的界限。依据现有的规定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职责进行科学分工,做到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责无缝衔接,建立健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再次,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机构与工作人员的职责界限,建立完善的内部机构责任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切实提高档案行政管理效力。

4.3 明确标准,依法追究失职责任。档案行政责任追责是我国行政责任追责的一部分,档案行政责任追责要遵循行政责任追责的有关规定。我国目前还没有行政责任的专门立法,有关行政责任追责的情形大都分散在《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等众多的行政单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公务员法》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和公务员的问责情形也有具体规定,但是这并不便于操作。因此,要依据这些法规并根据档案行政责任的实际,建立一套客观的、可量化的追责衡量标准体系,依此对不正当履行档案行政职责的行政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量化追究。而对于档案行政问责的程序与方式,则要严格依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4.4 充分公开信息,加大宣传力度。档案行政责任清单事关档案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根据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要将档案行政责任清单的有关内容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既包括档案行政责任事项、法律依据、责任主体、责任追究机制等静态信息,也要公开档案行政责任事项的落实情况等动态信息。公开方式既要通过平面媒体、门户网站公开,也要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办事机构所在地公开。同时,还要大立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提高社会的责任行政意识,使档案行政责任的履行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以外部监督促进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责任的透明度,同时,对档案行政责任的履行者起到监督和警戒制裁的威慑作用。

党建工作档案资料建档清单 篇5

党建档案资料建档分为18大类,应按照一组一盒、一类一盒的原则,合理分类装盒,档案盒侧面应贴上统一打印的标签。各类文字记录、图表、图片等档案资料不仅要反映工作结果,而且要反映工作动态过程。

1、上级文件:上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文件。(上级党委文件、上级政府文件)

2、各类花名册:包括党组织设置情况一览表、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花名册、户籍人口、计生档案、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退伍军人及优抚对象花名册。(党员发展资料、各类花名册)

3、各种会议记录及培训资料:包含乡镇党委研究党建工作会议记录、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相关会议记录;村支委会会议录、村委会会议录、“两委”会议录、党员大会会议录、村民代表大会会议录、党员议事会会议录、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录、培训记录等。各种会议记录要准确、详细、工整;培训资料包括镇村培训计划、方案及内容、“三会一课”档案资料、远程电化教育签到表、学习内容、主要成效等。(各类会议记录、各类培训资料、“三会一课”资料、远程教育资料)

4、各项工作计划、总结、评优资料:村党组织、村委会工作计划、总结、新农村发展规划;结对共建协议书、活动记录表;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一诺两评两考”资料;各类表彰结果等。(工作计划与总结、“一诺两评两考”资料)

5、各村及村民组简介:各村简介包含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村民组简介包含各村民组面积、人口、资源等概况。(各村民组资料)

6、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资料:包含村动员会会议记录,活动方案,活动载体,党组织书记上党课资料,学习培训情况,走访调研及慰问情况,征求意见表,座谈记录,活动总结,有关活动 图片及影像资料,上级下发文件及活动简报等。(农村主题教育资料。2016年2月-4月,“学党章、上党课、用党旗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三学三问三推进”为主要内容。三学:学习党章、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三问:问发展良策、问群众冷暖、问服务需求;三推进:推进组织生活规范、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7、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资料:包含村按省市县要求规范建立台账等。

8、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资料:包含 “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情况(村级重大事务、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的原始会议记录),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情况(全年党务、村务公开不少于4期,其中财务公开至少1期以上。有公开内容底稿,公开封面统一印制,封面上要注明公开期数和日期,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要签字盖章)。(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要有照片留存,公示时间7天)

9、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资料:服务平台建设(包括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党群活动中心);两个体系建设(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组织等各类组织于一体的“1+N”服务组织体系;构建以基层干部为骨干,党员、志愿者、义工、村居民于一体的“1+N”服务队伍体系);村组织生活记录;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党代表队伍建设(党代表工作室、党代会年会制);各类上级需要完成的和各地特色的服务载体建设;为群众代办的事项登记表;开展送服务下村活动记录等。

10、载体建设资料(按设岗创星、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向承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双培双带、党员议事会六大类分类建档):①设岗创星:活动开展情况、评星记录、结果。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承办单填写规范、详细、真实。③双培双带: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台账,党员联系户名单、发展能手登记表,双培双带计划、措施等。④流动党员管理:流动党组织组建情况,流动党员台账记录详细(流动去向和联系方式具体真实),更新及时。⑤ 双向承诺制:村党组织及党员承诺书(含承诺时间、承诺内容、践诺情况)、承诺内容公示上墙。⑥党员议事会:会议记录、征求意见建议收集记录、议案落实情况、民主评议党员会议记录、原始测评表、测评结果等。(设岗创星、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向承诺、流动党员资料、双培双带、党员议事会资料)

11、村级换届选举资料:实施方案、会议记录、请示、批复、公示,村两委成员花名册、离任村干部花名册、后备干部花名册(应培养2人以上)、村民代表花名册、村级配套组织成员花名册及乡镇党委文件批复等。

12、选派干部工作资料:包括党委会研究选派工作记录,花名册,任职文件,查岗记录,工作例会记录等。

13、值班日志记录:每日填写,含日期、工作内容、群众来访情况、值班人员、考勤情况。(值班日志)

14、群众来信来访及处理资料:群众办事有关报告、合同、协议,民事调解记录、其他重大事件处理情况。(可放入综治资料里)

15、发展党员工作资料:分年装订发展党员计划、发展党员工作台帐、会议记录、公示和年终总结。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培训和发展党员业务培训相关会议记录,处置不合格党员情况等。

16、党费收缴使用工作资料:包括党费核定表,上缴凭证,使用凭证,党费收缴公示表。(党费收缴使用工作资料)

17、党代表工作室和党代会年会资料:设立情况一览表,各工作室所含党代表名单,党代表工作室开展活动图片,文书资料,以及《党代表接待党员和群众工作记录卡》和《党代表接待党员和群众工作回复函》,每年会议记录等。

18、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及社区党建资料:详细台帐资料(参照下发表格全部填写规范),上级党组织相关文件,乡镇党委相关文件或支持政策(会议研究内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名册,相关会议记录,接转组织关系记录,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重点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计划书、党员承诺书、志愿者服务 队伍,开展培训工作的相关资料,建立示范点基本情况及相关资料。

权力清单制度探析 篇6

关键词:权力清单,确权,晒权,控权

自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以来, 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推进速度很快。如今权力清单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对行政权力进行规制的热点探索和实践, 在全国各地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 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只是制度的构建尚在起步阶段, 还远未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而当前学术理论界对政府权力清单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也还远不够广泛、深入和系统化。在此背景下, 笔者对权力清单制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与分析, 以期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一、权力清单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权力清单制度是指依法将各级各类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力分门别类进行明确界定, 制成权力清单予以公布, 从而为行政权力划定清晰界限的制度。在该项制度下, 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按照依法制定的权力清单行使权力, 只有清单中所列的权力项目相应的行政主体才能依法享有, 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行使任何清单中所未列的权力。权力清单制度是为确保各级政府实现依法行政而进行的以“确权”、“晒权”、“控权”为核心内容的一次行政权力革命[1], 本质上就是要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使任何行政主体在任何时候行使任何行政权力均须于法有据, 公开透明, 不能肆意妄为。

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可以为市场主体及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并推动社会各界对行政权力的广泛监督。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 权力清单制度非常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约与监督、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合理行使, 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确保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选择。

权力清单制度必将直接革除曾经大量存在的不合理的既得利益。由于过去权力界限不清晰、权力运行不公开、权力监督不够有力, 使得既得利益者拥有大把机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进行设租寻租、操控市场, 谋取私利。如果权力清单制度能够构建得科学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 行政权力就没办法在权力清单所涵盖的范围之外随意延伸, 必将大大压缩腐败分子的寻租空间, 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也将被极大压缩, 以权谋私的机会自然相应减少[2]。

目前,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进行自身改革, 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途径和核心任务。形成科学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 将有效遏制行政权力滥用, 避免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的过度干涉, 减轻企业和公众的负担, 有助于打造有限、有为、高效的阳光、法治与服务型政府, 并推动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营造公平的经济、社会环境。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减少, 恰恰可以实现市场活力的增加, 并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腐败。

二、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

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权”, 即通过定期梳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责, 对行政权力进行明确、调整, 编制、修改权力清单, 包括权力运行流程图、时限表等;二是“晒权”, 即公开权力清单与权力运行程序;三是“控权”, 即建立健全权力监管制度。

(一) “确权”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的基础和关键

制定权力清单, 即“确权”, 是摆正政府跟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建设的是始终是市场经济, 市场才应当是左右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而市场需要的是服务型政府, 必须要明确限定政府的权力界限, 把市场的归市场, 政府的归政府, 使市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 而行政权力的实质属性则是服务。不做好“确权”工作, 政府权力的边界不清晰, 权力的运行不规范, 就无法根本解决政府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 造成政府的事前管控过多过死, 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却往往不能到位。

编制权力清单的过程是一个明确政府权限、限定政府职能的动态过程。“确权”过程中, 必须坚决落实简政放权, 真正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真正激发市场活力。要坚持只要是市场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要交给市场去解决, 只要是适宜社会力量承办的事项就要让社会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只要是基层可以处理的问题就依靠基层去处理, 这是一项重要原则。要通过简政放权, 有效改变过去政府管得过多过泛的状况, 使该减该放的行政权力一定要减到位、放到位。权力同时意味着责任,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 要保证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权力与行使权力的能力相互匹配, 做到“下放有必要、承接有能力”。同时, 要将各部门中相互交叉重叠的权力进行清理归并, 重新调整, 明确哪些权力应该减掉, 哪些则必须保留, 把该放的权力果断放掉, 该管的事情尽力管好。各级政府部门减政放权以后, 要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加强行政立法、行政服务、行政监督上来, 在提供优良服务、维护市场统一与公平竞争、确保公平正义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权力清单必须依法制定, 遵循职权法定原则, 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协调统筹机制, 统一制定标准。应确保清单里的每项权力都有法可依, 其名称、内容、主体都应有明确的说明。编制权力清单, 不能只是对各项行政权力进行简单地罗列目录, 而是要将各级行政机关所享有的权力分门别类地进行科学整合, 深层次清理, 扫除权力盲区, 规范行政裁量权, 确保权力清单的质量。“确权”过程中, 既要理清权力的总体情况, 又要摸清每一项权力的具体情况;既要看一项权力是否合法合规, 又要看其是否合时合需;既要明确权力运行的内容, 又要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既要关注权力运行的结果, 又要关注权力运行的效率;既要注重权力行使, 又要注重责任承担[3]。越到基层, 越要实事求是。要广泛听取基层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权力清单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 不能模糊笼统、含混不清, 具体来说, 应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决策、审批、执法、监督等各类权力。不仅各项行政权力的职责权限要在清单中明确, 各项权力的法律依据、权力主体、运行程序、相应责任也要在清单中明确。要充分运用权力清单, 对政府的各项行政权力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加以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法律文件以及行政主体机构职能的变动情况, 及时进行修改调整, 确保权力清单既合法又合理, 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行政权力的设立依据, 主要来自于相关组织法以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相关立法部门应当密切关注、持续研判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与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应性、配套性, 将不再符合改革形势、不再适应客观社会发展的法律规定依法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对存在立法缺失需要加强监管的领域, 则须抓紧立法, 尽早完善, 为权力清单制度的顺利实施扫除障碍。

同时, 要抓紧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相关配套制度, 完善运行程序, 按照规范、透明、高效、便利等原则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 减少权力的内部运转环节, 缩短办理时限, 降低办事成本, 实现全程公示, 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水平。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带来了电子政务的日趋普及, 今后一定会给行政权力运行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利用高级电子政务系统来设定程序,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网上服务, 既可提高行政效率, 又可确保权力行使公平公正、依规合法。

(二) “晒权”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环节

权力的公开透明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 所以“晒权”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环节。亮出权力本身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 就是警示行使权力不能任性。不仅要公开权力清单的制定、修改情况, 还有权力运行的过程、结果等都应当正确、及时地向社会发布, 以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通过对政府行政权力的公开, 揭开其神秘面纱, 打破权力运行的封闭性, 才能确保政府行政的高效和廉洁[4]。把权力运行大大方方地晒在阳光下, 摆到公众眼前, 让每个公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部门应当提供什么样的管理和服务,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务, 杜绝暗箱操作, 有利于消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权力寻租空间, 强化公务人员的规范责任意识, 从而提升行政效率, 便于公众监督, 有利于廉政建设。并且, 权力清单的公布, 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就社会生活中哪些事情政府该管、哪些事情政府不该管进行广泛讨论, 凝聚共识, 努力构建更加科学、更为先进的公共决策与民主管理体制。因此, 依法“晒权”应当是在权力清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各级行政机关的强制性要求, 凡是不会涉及到国家机密的行政权力, 都应属于强制公开范畴。

为使“晒权”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必须有法可依。立法部门应加紧制定《行政公开法》, 建立健全权力公开的全国统一立法规范, 使“晒权”工作做到规范化、常态化和流程化。通过立法, 形成依法“晒权”的严格纪律。只有在立法层面制定严格、明确、统一的硬性要求和执行标准,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诸如谎报、瞒报、漏报等各种违反权力公开原则的错误做法。权力清单应是基础权力信息的集合, 包括授予该项权力的法律依据、每项权力的行使主体与行使条件以及具体的权力运行程序等详细信息。除涉及国家机密的保密事项外, 有必要依法公开每一项行政权力的具体信息及其运行过程和结果, 这就相当于公开了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数据库, 极易暴露出行政权力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极大便利了行政相对人、舆论监督人员、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对行政权力现状与存在问题的观察分析与监督评价, 从而为不断优化行政权力的结构与流程、努力改进行政服务质量、提高行政监管水平工作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三) “控权”是权力清单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首先, 统一、规范是确保权力清单制度严肃性与严格性的基本要求。应该进行统一立法, 用全国上下完全一致的标准对权力清单的编制、公开与监管进行规范, 而不宜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设计、各自为政。当然, 地方政府的探索实践是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时汲取经验、拓展思路的重要源泉。前一时期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展试点, 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相关经验。但如果任由各地单打独斗、自行摸索, 而不在全国进行统一立法规范, 将会由于各地方政府所设定的制度内容、运行程序、实施标准等各不相同, 导致全国范围内制度运行的混乱。自此之后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工作应当转向统一立法, 充分吸收各地有益的创新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全国范围, 形成全国统一的权力清单制度规范。

其次, 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实, 需要有坚实的核查监督制度作为保障。简政放权和完善监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没有完善的核查监督问责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权力清单制度不可能真正实现, 而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方面, 在充分减政放权、成功转变职能之后, 政府更多时候不再进行事前审批, 而是转为在事中、事后进行严密监管。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机制, 抓紧建立科学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明确监管事项与监管责任, 规范监管程序, 推进监管重心下移, 力求使监管过程可操作、可监督、可追溯, 确保监管到位。可以充分利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技术, 通过对高级电子政务系统的研发, 设计一套科学、实用的网络监管模式, 对行政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有效监控。未来甚至还可以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网, 打造集行政公开、行政服务、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民意征集、电子监察、信用管理、考核评估等为一体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 实现省、市、县、乡政府的多级联动, 既能提高效能、便民惠民, 又能做好监管。

另一方面, 必须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一是要落实管理职责, 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 厘清与每一项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 建立责任清单;二是要严格按照清单厘定的责任事项, 及时追责问责, 对于行政主体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坚决依法惩办, 绝不姑息。要明晰每一项行政权力所对应的具体责任是什么, 由谁负责, 出了问题向谁追究, 并完善追责程序, 公开问责过程, 增强追责问责的可操作性。同时, 还需规范、灵活、全面地运用、强化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多元监督体系, 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从而有效弥补政府自我监督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任进.权力清单制度迎难而进[J].协商论坛, 2014 (6) .

[2]程文浩, 杨诗哲.国家治理过程的“可视化”如何实现——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意义和推进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9) .

[3]李强.权力清单制度: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J].求是, 2014 (4) .

档案袋清单 篇7

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实施等提出总体要求。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我国依法行政的关键步骤。作为政府机关之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然要建立和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因此,探讨建立和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权力清单的概念

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权力清单”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定义。从权力清单及其与行政法关系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是指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对行政系统的行政权,包括机构体系的权力范畴、职能部门的职能范畴等予以明确列举并成为依据的行政法文件。权力清单与我国行政法治的完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1]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性质。从对行政权力规制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本质上是对行政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权能的细化、整合和集中,它进一步明确了行政权的范围并将政府权力置于阳光下,具有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作用和价值。”[2]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作用与目的。从行事规则与权力划分的角度,有学者认为:“权力清单类似于一种业务手册或办事指南、行政准则,目的在于厘清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方便社会公众,也便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3]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明了“权力清单”的范式与体例要求。

除了上述不同角度的表述之外,有学者认为:“从运行方式上看,权力清单就是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拥有的所有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并将这些汇总结果以网络、公开栏等载体公之于众,让权力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边界划分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边界,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晒出权力家底,实现决策公开、权力公开和责任公开。从优化方向上来看,权力清单就是让职权配置要更加优化;职权边界要更加清晰;职权运行要更加公开;职权监管要更加到位。”[4]

总之,作为一种授权与控权制度,权力清单体现的是依法行政、权责一致、阳光行政的理念与原则。

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含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权责法定”的要求,即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四中全会还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体现了法治政府对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要求。

任进认为:“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基础上,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并公之于众。”[5]田进、卓文婧、朱利平认为:“权力清单制度就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以清单公开的形式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锁定职权边界、责任及流程的一种权力制约机制。权力清单的制定主体是政府,清理对象是行政权力事项,形式是清单及公开,作用是厘清锁定已有职权的边界、责任及流程。”[6]

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通过对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权力边界的准确界定,解决好分权问题,并非简单地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梳理与公布。权力清单制度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权责边界、促进简政放权;有利于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

简言之,权力清单制度是政府及其部门或其他主体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和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其实质是给行政职权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企业、公民提供便利条件。[7]

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

按照“权责法定”的要求,“国家各层级各单位、部门的权力应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8]据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行政权力亦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也就是说,档案行政权力来自这些规定的授权。例如:《宪法》第107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近十项行政权力,如行政执行权、公务员管理权、行政规则形成权、行政预测权等。[9]这类权力属于地方行政机关的“共有”权力。再如:《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馆通则》分别规定了国家档案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国家综合档案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者所拥有的不同档案行政管理或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例如,《档案法》第六条规定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监督和指导权。《档案馆通则》第三条规定了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权力。此外,地方各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档案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制定的规章、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政府制定的“三定”方案中亦规定有“共有”权力和“专业”权力。例如,《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登记权。

“政府权力合法性来源具有唯一性,就是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10]建立“权力清单”,就是要依法确定权力,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梳理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不但要理清现有档案行政行为的法源(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更要认真取消没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授权的行政权力,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档案行政权力的分类

档案行政系统行使的行政权力以及与这些权力相关的行政行为,按照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划分,可分成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划拨、行政规划、行政救助、行政协助、行政允诺、行政监督、其他行政行为27种。

如果按行政立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司法权和行政内部管理权来划分:“在行政立法权中,包括行政立法行为及制定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权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奖励、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在行政司法权中,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裁决等;在行政内部管理权中,包括行政处分、财务支配、物资采购等权力。”[11]在《通知》中虽然没有列出行政指导权力,但是,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和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行政指导越来越引起重视,大多数省区都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了《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如《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全省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依法行政领办〔2014〕85号),并专门出台了《河南省行政指导工作规范》。

不同隶属及体制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

《意见》中就权力清单实施范围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作为地方行政职权的主要实施机关,是这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重点。

全国档案机构归属不一、性质有别,有些省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有些省属于党委序列;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合一”模式,有些实行的是局馆分立的模式,亦有的是档案、党史、地方志三合一模式;有些是行政机构,有些是事业单位。这种情况下,档案机构是否应当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通知》中列举的42种行政管理范围中没有明确列入档案行政管理,但是,《意见》明确规定:依法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垂直管理部门设在地方的具有行政职权的机构等,也应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按照《意见》的这一规定,档案机构,无论其隶属、体制有什么差异,只要承担档案行政职能,就应当建立权力清单,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所不同的是,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在不同情况下,权力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各自承担行政职能的具体情况,梳理其中的档案行政权力,而不是简单类比与照搬照抄。

推行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

《意见》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主要任务归纳为: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职权;大力清理调整行政职权;依法律法规审核确认;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公布权力清单;建立健全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推进责任清单工作;强化权力监督和问责八个方面。具体来讲,“应当从权源上依法核定权力、从边界上依法界定权限范围、从流程上依法规范运行三个方面着手,实现权力合法、权限明晰、运行规范、责任到位”。 [12]

6.1  从权力的源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核定档案行政权力。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以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级地方档案机构的“三定”方案)为依据,从档案行政权力源头上正本清源,明确档案机构的权力源自何处、负有哪些职责,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与确认,切实保证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合法。在此基础上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明确各种档案行政职权的名称、类别、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法规依据,真正做到让档案行政权力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

按照《意见》的要求,行政权力清理范围应做到权力单位和权力种类全覆盖。针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所有职权,开展厘权、清权和确权工作。编制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应当遵循“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全面梳理各级档案机构目前所行使的行政职权与事权。从每一个具体行使档案行政职权的机构、部门、岗位入手,认真清理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行政权力。在重点做好档案行政审批、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备案等档案行政权力的清理工作之外,要对档案行政指导、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项目立项、档案行政资金划拨、档案接收、档案鉴定、档案开放利用等主要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进行梳理。

在初步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形成之后,要以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为依据,由各级档案政策法规机构对照、审核、梳理归类每一项档案行政职权的具有授权性质或委托性质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该项档案行政权力的来源。对具有授权性质的各级规范性文件,要进行合法性审查。明确这些文件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依据,以保证该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对违反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三定”方案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予以清理并废止,对于“法外授权”的情形,更要予以坚决清理,没有合法性依据的档案行政权力一律取消。

6.2  从范围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界定权限,就是针对一些档案行政机构的部门和岗位过大的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要依法依规制定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对各项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力的行使范围、条件、标准等进行细化和量化,分档设限,缩小档案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弹性空间。对高度概括性的档案行政授权依据进行具体细化,明确具体档案行政职权的行使范围;对于容易滥用的重要档案行政权力应当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对同类档案行政权力进行合理性界定,而后视需要合并或撤销。

6.3  从流程上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来规范运行。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是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档案行政运行流程包括档案行政权力运行的条件、程序、期限等各个方面,是对档案行政权力行使主体行为过程的规范。规范流程要按照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的原则,制定并公开本机构、本部门、本岗位的档案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一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条件。明确行使档案行政权力所应具备的主体、适用情形等条件。二要规范档案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期限。重点规范职权行使涉及公民、法人合法档案权益的程序期限设置。要重点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流程设计:

其一,完善档案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档案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档案行政执法操作流程,重点规范档案行政许可、档案行政处罚、档案行政强制、档案行政征收、档案行政检查、档案行政指导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档案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全面落实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其二,进一步健全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在档案行政审批权限明确后,对确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起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档案行政审批流程,将之纳入建立的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中。做好目录清单中档案行政审批流程的编制公布、动态管理工作,调整变动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要同步调整档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流程安排。档案行政审批权应当全部进入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审批办理,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结语

我们要实行依法治档,档案行政管理要依法行政,加快档案法治建设,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是必不可少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本身还有很多需要分析和研究的问题,推行并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更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在实施中逐步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推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良性发展,使之成为一项完善并真正能够发挥实效的重要制度。

*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依法治档研究》(项目编号:13BTQ068)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关保英.权力清单的行政法价值研究[J].江汉论坛,2015(1):114~121.

[2]王春业.论地方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其法制化[J].政法论丛,2014(6):26~33.

[3][5][7]任进.推行政府及部门权力清单制度[J].行政管理改革,2014(12):48~53.

[4]李慧艳.我国“权力清单”制度运行路径——以义乌市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3):61~65.

[6]田进,卓文婧,朱利平.权力清单制度:概念、过程及调适——以武汉市“三联”权力清单制度为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5):10~15.

[8][10][11][12]邱曼丽.职责法定化是制定权力清单的前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4):75~77.

[9]关保英.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63.

上一篇: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视频下一篇:观察小虫子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