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四级听力类别词汇(精选8篇)
【导语】你想有拥有你没有过的能力,就要去做自己没有做过的努力。以下为东星资源网准备的“英语四级听力类别词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英语四级听力类别词汇
inquire about 询问
furnished(公寓)带家具的apartment 公寓(美国英语)
double-bedroom 两室的flat 公寓(英国英语)
brochure 册子 house developer 房产开发商
Italian restaurant 意大利餐馆
popular 受人喜爱的environment 环境
crowded 拥挤的on diet 节食
dessert 甜点
contain 含有
salad 沙拉
steak 牛排
【篇二】英语四级听力类别词汇
circus act 马戏节目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典文学
classicism 古典主义,古典风格
collection 收藏
comedy 喜剧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现代文学
copyright 版权,著作权
costume 服装
critic 批评家
criticism 评论
dialogue 对白
drama 话剧
edition/printing 版
episode 轶事
essay 随笔
exhibition 展览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
figure 塑像
film festival 电影节
film industry 电影工业
film society/film club 电影协会
film star/movie star 电影明星
firework display 焰火
first-run cinema 首轮影院
float 彩车
folklore 民间文学
futurism 未来主义
Gothic 哥特式
hymn/anthem 颂歌,国歌
impressionism 印象派;印象主义
inspiration 灵感,启发
light literature 通俗文学
masterpiece 杰作
naturalism 自然主义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
novel 长篇小说
original version 原著
paper lantern 纸灯
parade列队行进
play 剧本
popular literature 大众文学
premiere 首映式
psalm 赞美诗
【篇三】英语四级听力类别词汇
Global theatre 环球剧院
drama 戏剧
Grand theatre 大剧院
impressive 令人印象深刻的too dramatic to be true 太假了
audience 观众
play the boss 扮演老板
out of the way 太远了
the greatest hit 大片
a long queue 长队
appreciate 欣赏
sold out 卖完了
basketball season 篮球赛季
tennis 网球
camping 野营
badminton 羽毛球
jogging 慢跑
performance 表现
fishing 钓鱼
keep fit 保持健康
scenery 风景
Greek style 希腊风格
lawn 草地
museum 博物馆
column 柱子
英语构词法有多种, 在此, 我们仅对陶瓷英语中遇到的专业词汇及构成做些初步的探讨。
在陶瓷专业英语词汇中, 含有大量科技英语词汇中常有的 (1) 派生词 (Derivation) , ——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使得单词发生词意或词性上的变化。如:
sub-subsalt (碱式盐) 、subvitreous (光泽不如玻璃的) 、substrate (基片) 、substitution ti tration (取代滴定) 。
non-non-corrodible (抗腐蚀的) 、nonc rystalline (非晶态) 、nonconductor (非导电体) 、non-adiabatic (非绝热的) 。
multi-multi-knife turning machine (多刀修坯机) 、multi-passage kiln (多隧道窑) 、m ulti-reaction (多反应) 、multiphase (多相) 。
inter-inter-mittent kiln (间歇窑) 、inter reaction (相互反应) 、intermediatte-duty fir eciay (中级耐火粘土砖) 。
hydro-hydropress (液压机) 、hydroscopi cty (吸水性) 、hydromica (水云母) 、hydro-end ellite (多水高岭土) 、hydrostatics (流体静力学) 。
专业英语中还有许多其它前缀和后缀, 如果懂得这些前缀或后缀的意义, 对我们理解单词意义有很大帮助, 这些词缀在我们阅读外文资料时, 陆续都能碰见, 在此, 不一一赘述。
(2) 合成词 (Blending)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如:
dry pressing (干压法)
terra cotta (陶瓦、陶砖)
sprung-arch (起拱点)
underglaze (釉下)
withstand (耐受、承受)
wire-type cutter (钢丝切坯刀)
sun-dried brick (风干砖)
egg-shell porcelain (薄胎瓷) 等等。
(3) 缩写词 (Abbreviation) :
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耗氧量。
PVC (polyvinyl chloride) 聚氯乙烯。
除了以上科技英语中常见的构词方式之外, 陶瓷英语中还有一些其独有的词汇群如下。
(1) 陶瓷化工领域独有的一些专业词汇:如:feldspar (长石) 、crystalline phrase (晶相) 、quartz (石英) 、asbestos (石棉) 、silicate (硅酸盐) 、ferric oxide (三氧化二铁) 、silicon carbide (碳化硅、金刚砂) 、molybdenum dislicide (二硅化钼) 、potassium aluminosilicate (硅酸铝钾) 等等。这类词汇领域性强, 数量多, 但重复率高, 相互组合, 借助词典, 查找并不难。
(2) 与陶瓷本身相关的词汇:如:cermel (金属陶瓷) 、fire clay (耐火粘土) 、china clay (高岭土) 、official kiln (官窑) 、glost firing (釉烧) 、raw glaze (生釉) 、enamel firing (烤花) 、sagga r (匣钵) 、slip cast (注浆成型) 、tile (瓷砖) 、a ttrition mill (磨碎机) 、famille-rose porcela in (粉彩瓷) 、flambe (窑变、铜红釉) stupalox (陶瓷刀) 等。这类词汇中, 有些用途狭窄, 只能在专业词汇册里才能查找到准确的意思。
(3) 陶瓷类的专有名词:Song Ware (宋瓷) 、Tang Ware (唐瓷) 、Gaoling (高岭) 、Ti ng Kiln (定窑) 、Tang Tricolor (唐三彩) 等等。
(4) 借用词 (loanword) :不少普通词汇, 被借用到陶瓷英语中后, 发生歧义, 赋予了新的意义, 如:
stain (染色、污点) →色料、颜料
press (挤, 压) →压机
body (身体、躯体) →坯体
setting (设置、安装) →装窑、码坯
parison (半成品、雏形) →型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汇, 由于翻译者选词不同, 或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或音译或意译, 或引进外来词, 同一名称会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 如:
耐火材料:grog, refractory和fireproofing
新彩:new colors和new enamels;
釉上:over glaze和on glaze
球磨机:ball crusher, ball grinder和ball mill
郎窑红:Lang-ware red Langyao red
青花:under-glaze, blue-white和blue and white
泥浆:slip和slurry
粉彩:famille-rose, famille-verte和pow der decoration
唐三彩:Tang tricolors和Tang Sancai
真空注浆:suction mould和suction cast ing
影青瓷:shadowy blue glaze porcelai n、shadowy blue ware和yingqing等等。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载体, 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阅读质量的高低。如果对以上各类词汇群有所认识和了解, 相信读者在今后的阅读中, 对出现的生词和新词, 就能初步确定其所在的类别, 针对性地查询, 从容应对。
摘要:本文分析了陶瓷专业英语中词汇的构成, 并举例对各类词汇做了初步探讨和说明, 指在帮助读者克服阅读中因生词太多而带来的困难, 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原文。
关键词:陶瓷英语,专业词汇,词汇类别和构成
参考文献
[1]胡守真、张锡秋.英汉陶瓷技术词汇.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英国心理语言学家Paul Meara 刊登在《Language Teaching&Linguistics Abstracts》上的题为Vocabulary acquisition: A neglected aspect of language learning 一文开启了现代语言学对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十年后,新西兰语言学家Paul Nation在《Teaching & Learning Vocabulary 》一书中,根据词汇在听、说、读、写中的应用将其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并指出相对于阅读词汇,二语习得者的听力词汇较为匮乏。这一理论,恰恰符合我国现阶段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现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因满足应试阅读需要,更注重词汇的拼写与意义,常常忽略了词汇的发音,导致大量“聋哑英语学习者”的出现。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逐步重视对中国学生听力词汇习得的研究:刘思(1995)从海南大学5个学院12个专业的558名学生中,随机抽样168人测试得出结论:听力词汇量不等于阅读词汇量,听力词汇量较小;听力词汇量与听力理解有密切关系。李庆燊(1999)指出听力词汇量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盲点,应该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在以上研究中,作者将重点多放在探讨听力词汇习得的必要和重要性,而没有或较少涉及听力词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对听力课中学生听力词汇习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心里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多视角探讨听力词汇的教学策略,希望听力词汇习得能引起广大高校教师的重视。
二、听力词汇教学初探
笔者在几年的听力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听力词汇不足主要分为两类:1.学生大部分词汇为阅读词汇,即能看懂读不出和能看懂读音错误的词汇。2.学生阅读和听力词汇量均不足。第一种情况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将阅读词汇转换为听力词汇。第二种情况需运用听力材料本身,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即在听力中附带词汇习得。
1.阅读词汇转换成听力词汇
学生掌握的阅读词汇可以细致分两类:一类为学生完全读不出单词而导致的听不懂,另一类为学生自身的单词发音不准导致的听不懂。一个学生的阅读词汇中,可以单独也可以同时存在这两类问题。针对此两大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探究。
(1)矫正语音
词汇发音的错误是导致听力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初、中级英语教育,更注重词汇的形和义以及语法句法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对学生纯正语音语调的培养。学生们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认识某个单词,并能不费力的将其读出,但读音较正确发音却相差甚远。美国认知语言学家David Ausubel认为,人类的听力过程正是一个对语音解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听辨和理解。听辨是指人类对所听到的语音物理信息的识别,理解是人类大脑通过已知信息或经验来处理接收到的语音。听力过程中,当接收到的词汇语音信息与大脑中储存的已知信息经验不一致或没有匹配时,该词汇就不会被识别。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听识不出这个自认为已知的词汇,因此听力能力水平也就随之低下。可见,正确的发音是学习词汇的重要因素。在初级听力课阶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标准英语的听读模仿材料。最初只提供学生语音材料。要求学生反复听练后自己写出文本。然后再提供文本让学生修改自己的错误。最后完整模仿跟读所给材料。材料应逐步增加难度,从词汇、语句再到篇章,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词汇语音,句子连贯和语调。
(2)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学习词汇
对于一个二语习得者来说,听力词汇量的相对匮乏主要是由于听力语言环境少而造成的。在中国中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缺少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而课堂以外更极少可能有英语听力语言环境,学生无法反复练习听力词汇,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能阅读大量文章,却无法听懂一段对话。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阅读词汇量来提高听力词汇量,从而提高学生听力能力,便成为听力教学的一个重点。从人脑组织来看,听信息是通过传音神经输入,产生“听觉刺激”(auditory),读的信息是从视觉神经输入,产生“视觉刺激”(visual),输入的方式不同,信息记忆的部位也不同。我们所学到的一个单词如果在认知结构中既储存有形和义的部分又储存有音和义的部分,或在信息记忆的两个部位都存在,那么这个单词既是阅读词汇同时又是听力词汇;但如果某个单词在认知结构中只储存有形和义的部分,或只储存有音和义的部分,或者只在信息记忆的两个部位中的一个存在,那么这个单词就只能是阅读词汇或只能是听力词汇。在大学听力课堂上以及课下,教师可以采取听写以及复述的方式让学生延伸阅读词汇到听力词汇。在听写材料之前教师先阅读重点词汇给学生听(词汇为学生的阅读词汇),给学生以“听觉刺激”(auditory),再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词汇,产生“视觉刺激”(visual)来唤醒大脑中对阅读词汇的已知形、意信息,两者进行整合互动。然后再播放材料听写,再反复的听觉刺激下,给阅读词汇信息中强化加入语音信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阅读词汇转化为听力词汇,即完整的掌握词汇的音形意。
2.扩大听力词汇量
前两小节探讨的是通过学习已有阅读词汇的语音来扩大听力词汇,本节中笔者将探究如何夸大听力词汇量。传统意义上认为,一个词语的完整学习包括它的音、形、意的掌握。Paul Nation(1990)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听力词汇量要大于阅读词汇量。人们日常生活听力内容包罗万象,这就要求英语学习者尽可能地掌握大量听力词汇。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外语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习者感兴趣的,并不会使其感到焦虑的内容,这些内容中可以存在一些未知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材料上把握好难易程度,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时事新闻、英美剧目,以及娱乐选修节目等。材料所包含的词汇量应该在学生现有词汇量上有所增加。让学生在巩固现有词汇的同时,能接触一定量的新词汇。用现有的词汇来解释并简化新内容,使学生乐于接受。此外,认知心理学的图示效应理论即语境效应理论同样能给予听力词汇教学以启示。同一图式中的词汇可以相互启动及激活。在交际语篇中,围绕一定的话题,一些词汇会出现同现效应,即意义上相互关联的词汇同时出现在某个语篇中形成词汇链。如在university场景中时,词汇链中的campus,dormitory,dining hall,compulsory class,student union等词就应该被及,提及次数越多,学生对词汇链记忆得越牢固,并将其储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形成心理词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分具体场景资料为学生设计专项练习来帮助学生扩大和巩固听力词汇。
三、结论
学生的听力词汇量直接影响其听力理解能力。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于词汇语音的习得,遵循先“听觉刺激”,后“视觉刺激”的原则,并充分利用于学生已掌握的阅读词汇,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把其转换成听力词汇。此外,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取难度适当和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图示效应”理论,重复创设听力情景,不断扩展学生听力词汇量。
参考文献
〔1〕PaulMeara. Vocabularyacquisition: A neglected aspect of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andLinguistics: Abstracts 13.4 (1980),221–246.
〔2〕Nation,I. S. P. (1990). Teaching andlearning vocabulary.New York:Newbury House.21-59.
〔3〕刘思 英语听力词汇量与阅读词汇量——词汇研究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4〕李庆.听力词汇量——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盲点[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
〔5〕Ausubel,D,Novak,J,&Hanesian,H.(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2nd Ed.).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210-272.
〔6〕Krashen,S. D. (1981). The’fundamental pedagogical Principle' in secondlanguage teaching.StudiaLinguistica35,1-2:5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课堂环境下英语学习者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12522130。
1.ai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2.life-span n.寿命 3.mortality n.死亡率 4.chronic adj.慢性的 5.non-infection n.非传染 6.avian influenza n.禽流感 7.taint v.感染
8.venom n.毒,毒物 9.noxious adj.有害的 10.immunize v.使免疫 11.fungus n.真菌
12.remedy n.药物,治疗法 13.sanitary adj.(有关)卫生的,(保持)清洁的,清洁卫生的
14.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 15.thermal pollution 热污染
16.tropical island effect 热岛效应 17.acid rain 酸雨
18.desertification n.(土壤)荒漠化,沙漠化 19.soil erosion 水土流失 20.curriculum n.课程
21.academy n.(高等)专科院校,研究所,学会,学术团体,学院 22.semester n.学期 23.president n.校长
24.guest professor 客座教授 25.ethics n.伦理学 26.statistics n.统计学
27.plagiarism n.剽窃,剽窃物 28.van n.有篷货车 29.lorry n.铁路货车
30.vehicular adj.车的,用车辆运载的 31.shuttle n.往返汽车(列车,飞机),航天飞机 32.unleaded adj.无铅的 33.solar energy 太阳能 34.nuclear adj.原子能的 35.heat energy 热能 36.petroleum n.石油 恐怖主义 I.Vocabulary
1.explode v.爆炸
2.terrorism’s financer 恐怖主义资助者 3.sponsor terrorism 赞助恐怖主义 4.assassination n.暗杀 5.body bomb 人体炸弹
6.casualty n.伤亡
7.suicide attacks 自杀性袭击
8.terrorist suspects 恐怖主义嫌疑犯
9.sympathizer of AI Qaeda 基地组织的支持者 10.hostage n.人质 11.abduct v.绑架 12.loot n.抢劫
13.ransom n.敲诈,勒索 14.ten bomb squad 防爆小组 15.anti-terrorism 反恐
16.Britain’s 2000 Terrorism Act 英国《2000年反恐主义法案》 17.bulletproof adj.防弹的 18.convoy v.&n.护航 政治新闻 I.Vocabulary
1.consulate n.领事,领事馆 2.ally n.同盟 3.cabinet n.内阁
4.demonstration n.示威游行 5.removal n.免职 6.protest v.抗议 7.dignitary n.高官
8.chancellor n.长官,大臣 9.poll n.投票选举,民意测验 10.rally v.集会
11.rebel v.造反,反叛
12.stump v.在(某地)做政治性巡回演说 13.bureaucracy n.官僚作风,官僚机构 14.despotism n.专制
15.containment n.围堵政策,牵制政策 16.impeach v.弹劾,怀疑 17.summitry n.高峰会 18.campaign n.竞选活动
19.enfranchise v.给予选举权,给予自治权 20.multi-party elections 多党选举 科技新闻 I.Vocabulary
1.online service 在线服务 2.searching engine 搜索引擎 3.digital divide 数字鸿沟
4.Internet-based 以网络为基础的 5.e-commerce 电子商务
6.cyber phobia 计算机恐惧症
7.online transaction 网上交易BBS电子布告栏系统 8.browser 浏览器
9.electronic platform 电子化平台 10.community portal 社区门户 11.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12.electronic banking 电子银行 13.e-government 电子政务 14.junk-e-mail 垃圾电子邮件 15.interface 界面
16.unmanned probe 无人探测 17.the launch tower 发射塔 18.shuttle n.航天飞机
19.definitive orbit 既定轨道 20.external tank 外壳 21.lunar module 登月舱
22.manned spacecraft 载人宇宙飞船 23.emergency landing 紧急降落 24.Telstar 通讯卫星 25.fossil n.化石 26.dinosaur n.恐龙 27.relic n.遗物,遗迹 28.lution n.演变,进化
29.origin n.breakthrough n.突破 30.evo 起源,由来
31.voice recognition system 语音识别系统 32.semiconductor n.半导体
33.mechanistic adj.机械论学说的,机械论的 34.radiation n.放射线,放射物 35.videophone n.电视电话 36.handset n.手机,手持机 经济新闻 I.Vocabulary
1.an economic forum 经济论坛 2.venture v.&n.投机 3.trade disputes 贸易争端 4.deficit n.赤字
5.depreciation n.贬值
6.devaluation n.(货币)贬值 7.budget n.预算 8.launch v.投放市场 9.brand n.商标,牌子 10.deflate v.紧缩(通货)11.depression n.萧条,不景气 12.bankroll n.资金
13.antitrust adj.反托拉斯的,反垄断的 14.a bull market 牛市
15.a bear market 熊市 16.bonus share 红股 17.blue chip 绩优股
18.DOW: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道琼斯工业指数 19.Tokyo’s Nikkei average 东京日经平均指数 20.the standard and Poor’s 500 标准普尔500指数 21.NYS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纽约证券交易所
22.NASDAQ: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 Automated Quotations 纳斯达克指数 灾难新闻
1.rescue official n.援救人员
2.capsize v.(特指船)倾覆
3.volcano eruption 火山爆发
4.flood n.洪水
5.tsunami n.海啸
6.sandstorm n.沙尘暴
7.mudslide n 泥石流
8.earthquake n.地震
9.tornado n.龙卷风
10.drought n.干旱
11.snowstorm n.暴风雪
12.plague n.瘟疫,麻烦,灾祸
13.depredate v..掠夺,毁坏
14.fatality n.不幸,灾祸,天命
15.doom n.厄运,毁灭,死亡
16.death toll 死亡人数
17.humanitarian n.人道主义者
18.natural calamity 自然灾害 19.refugee n.难民
20.afflicted district 受灾地区 国际关系 I.Vocabulary 1.Jewish settler 犹太定居者 2.assassination n.暗杀 3.cease-fire n.停火 4.Gaza Strip 加沙地带 5.conflict n.冲突 6.evacuate v.疏散 7.withdrawal n.撤退
8.P.L.O.(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9.Middle East 中东
【篇一】英语四级新闻听力高频词汇
1.suicide bombing 自 杀式炸弹袭击
2.detonate [ˈdetəneɪt] v.(使某物)爆炸;引爆
3.explosive vest 炸弹背心
4.troop [ tru:p] n.军队;
5.bomber [ˈbɔmə(r)]n.投掷或安放炸弹的人
6.police patrol [ pəˈtrəul] 巡警队
7.civilian [sɪˈvɪlɪən]平民,百姓
8.shatter [ ˈʃætə(r)] v.粉碎(某事物)
9.explode [ɪkˈspləud]v.(使某物)爆炸
10.terrorist group 恐怖分子组织
11.claim responsibility for 声称对…负责
12.bombing [ˈbɒmɪŋ]n.轰炸,投弹
【篇二】英语四级新闻听力高频词汇
64.intensive [ɪnˈtensɪv] adj.集约型;密集的65.livestock[ˈlaɪvstɔk] n 家畜,牲畜(如牛羊)
66.ecological [ˏi:kəˈlɔdʒɪkl] adj.生态的;生态学的67.already-stressedadj.已经不堪重负的
68.fragile adj.易受伤害的;脆弱的69.resource base 资源基础
70.greenhouse gas 温室气体
71.wreck [rek] v 毁坏或毁灭(某物)
72.pollutionsource 污染源
73.deterioration [dɪˏtɪərɪəˈreɪʃn] n 恶化
74.residential [ˏrezɪˈdenʃl] adj.住宅的75.industrialwaste 工业废料
76.clean-upn 净化;清除
【篇三】英语四级新闻听力高频词汇
1.flame [fleɪm] n.火焰
2.ash [æʃ] n.灰烬
3.burn [bɜ:n] v.燃烧
4.consume [kənˈsju:m] v.烧毁,毁灭
5.authority [ɔ:ˈθɒrəti] n.*;官方
6.emergency worker 应急人员
7.site [saɪt] n.现场;发生地;场所
8.explosion [ɪkˈspləʊʒn] n.爆炸
9.rubble [ˈrʌbl]n.碎石;碎砖
10.blast [blɑ:st] n 爆炸;(爆炸引起的)气浪
11.oxygen canister [ˈɒksɪdʒən][ˈkænɪstə(r)] 氧气罐
12.footage [ˈfʊtɪdʒ] n.视频片段
leaflet n. 传单,小册子
lease n. 租约,租契,出租
legislation n. 法律,法规;立法
liability n.不利条件,负债,债务;责任
linear a. 成一直线,线性的
literal a. 字面上的,逐字的
magnify vt. 放大,夸大
manifest a. 显然 vt.使显现
manipulate vt. 操纵,控制
massive a. 大而重的,大规模
mechanism n. 机械装置,机制
mediate v. 调动,斡旋
merge v. 结合,合为一体
mess n. 凌乱,乱七八糟 v. 弄乱
migrate v. 移居,迁移
mingle vt. 使混合,使相混
miniature a. 小型的,微小的 n.缩影
minimize vt. 使减少到最低限度
misfortune n. 不幸,灾难
morality n. 道德,品行
nasty a. 令人讨厌的,难弄的
negligible a. 可忽略不计的
notify vt. 通知,告知
notorious a. 臭名昭著的
nutrition n. 营养
1.年6月英语六级高频听力词汇
2.英语六级听力必备短语高频词汇
3.英语六级听力高频词汇
4.20英语六级听力长对话高频词汇
5.2017年英语六级高频听力词汇
6.英语六级考试高频词汇整理(1)
7.英语六级听力部分答题技巧
8.英语六级考试听力高频词汇总
9.年12月英语六级备考听力高频词汇大全
听力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 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交际活动中。如果离开了听说, 人们的日常交际就很难得以实现。人类首先是通过听来接触和学习语言的。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学习者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的重要一环。听力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听力教学把听力理解作为一个被动的, 一成不变的过程, 注重个别单词, 短语的理解。忽略了听力理解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解码过程, 它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比如上下文语境, 文化语境, 语言和认知心理等。它要求听者在接受到听力信息后, 能够对信息的整体得以把握, 而不是只听到孤立的句子和单词。培养学生对语篇全局性和整体性的认识, 可以提高学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
二、词汇衔接理论概述
1.衔接的定义。Halliday在1962年首次提出衔接这个概念, 之后Halliday和Has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 (1976) 详细解释了这个概念。他们提出衔接是一个语义学概念, 它的功能是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Halliday & Hassan, 1976) 。Halliday和Hassan的衔接理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个是语法衔接, 另一个是词汇衔接。
英国语言学家Mona Baker这样定义衔接:语篇中的各个部分都是通过语法, 词汇以及其它方面相互连接的 (Mona Baker, 1992) 。因此, 正是各个部分的语法和词汇的衔接才创造了语篇。中国语言学家胡壮麟提出衔接是语篇各部分的语义关系或者是能够表达语篇意义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胡壮麟, 1994) 。他同时指出衔接是一个语义学概念, 而词汇, 短语, 从句和句子属于语法范畴, 它们都是衔接的具体表现 (胡壮麟, 1994) 。
2.衔接理论。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语义关系, 衔接在具体的语篇中体现为指称, 省略, 替代, 连接等语法手段以及重现, 搭配等词汇手段。语篇中的各个衔接手段借助意义把语篇中的语言成分连接在一起。Halliday和Hassan认为, 衔接是指将语篇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 他们指出, 衔接通过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实现 (Halliday & Hassan, 1989) 。Hoey认为词汇衔接比语法衔接更重要, 在他看来词汇衔接是“衔接纽带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 Hoey, 2000) 。
在国内, 许多语言学家也在西方研究的基础上对衔接做了许多研究。黄国文 (1994) 把时态等其它形式也列入到语法衔接中。他提出了文本的四个特点:语法机制, 词汇衔接, 逻辑连接, 语用和语义含义。基于Halliday和Hassan的理论研究, 胡壮麟对中英文的衔接进行了对比。在他的书《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里, 他扩大了衔接的范围, 把及物性, 语音语调等也纳入了衔接纽带的范围。另外, 朱永生 (2001) 是我国第一位对中英语篇衔接进行对比研究的语言学家。另一位语言学家廖秋忠 (1992) 注重的不是衔接的分类而是强调省略, 重复和连接, 他认为这些才是衔接的手段。
自从Cohesion in English这本书面世以来, 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致力于衔接手段和连贯性的研究。词汇衔接无疑是衔接手段中的重要一环。
3.词汇衔接分类。基于Halliday和Hassan的衔接理论, 词汇衔接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复现和同现。复现包括重复, 同义词, 上下义。同现包括反义词, 互补以及搭配。
三、词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的应用
1.复现。复现指的是一个词在语篇中以重复, 同义词, 上下义词, 概括词或者以其他形式出现的词。通过复现句子在语篇中得以连贯和衔接。
(1) 重复。重复主要指的是词或者短语在语篇中反复出现词语或者短语的反复出现可以让语篇连贯, 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英语听力中词汇重复可以帮助听者在听力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语篇的中心内容。例如, 在2015年6月CET-4听力真题中, 短对话理解的第2题:
M: Do you know Shirley’s new address? She’s got some mail here and I’d like to fold it to her.
W: Well, we’ve not been in touch for quit a while. Let’s see, Mary should know it?
Q: What does the women mean?
分析:在这一对话中男士问女士Shirley的新地址, 而女士则回答她们也好久没有联系了, 说Mary应该知道, 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是疑问句的口气, 但是其实就是表达略为肯定的语气的, 正确答案“Mary probably knows Shirley’s new address.”中的 “probably knows”与原文中 “should know”是重复的, 这种词汇衔接中的重复也能帮助学生定位正确答案。
(2) 同义或近义。同义或近义指的是两个不同的词表达相同或者相近的意思, 词的意思可以指的是人, 事情, 过程或者质量等。词汇同义或近义作为词汇复现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在听力理解中为了识别信息也经常被使用到, 这一点在历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真题中可以得到证明。
在2015年12月CET-4听力真题中, 短对话理解的第3题:
M: Mike told me yesterday that he had been looking in vain for a job in the art gallery.
W: Really? If I remember right, he had a chance to work there, but he turned it down.
Q: 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Mike?
分析:由问题可知问的是女士的话, 所以我们可以主要听女士说了什么, 正确选项中“He declined a job offer from the art gallery.” 中的“decline” 与原文中女士说的“turned it down”是同义表达, 都表示“拒绝”的意思, 所以很容易锁定正确选项, 这也是听力理解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考察模式, 而利用原词同义替换的方式也是确定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2015年6月CET-4听力真题中, 短对话理解的第6题:
W:Thank you for bringing the books back.
M: I thought you need them over the weekend, many thanks for letting me use them.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分析:这一对话中, 女士说谢谢你归还了我的书, 男士则感谢女士借书给自己, 而正确答案是“The man appreciates the woman’s help”, “appreciate”和“thanks” 都表示“感谢’的含义, 所以这一题也是同义替换。
(3) 上下义词。上下义关系是由一个上义词和一个或几个下义词共同体现的, 下义词与上义词之间属于“A是B的一种“的关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在语篇中出现时, 它们之间便形成“共同下义”的关系, 这些词称为“共同下义词”。上下义词的运用有助于帮助听者对所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 从而达到由表及里的听力效果。
在2014年6月CET-4听力真题中, 短对话理解的第2题:
W: Since it’s raining so hard, let’s go and see the new exhibits.
M: That’s a good idea.Mary Johnson is one of my favorite painters.
Q: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分析:这一题的几个关键词是“exhibits”, “painters”, 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Outside an art gallery”, “gallery”, “exhibits”和“painters” 构成上下义关系。
2.同现。同现指的是在一个语篇中, 一些词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中出现, 而其他的词则不会出现。同现包括反义词, 互补词以及搭配等。分析近些年的大学英语听力试题, 出现最频繁的是词汇搭配。搭配的词汇可以在一个小句中, 也可以在不同的小句中, 这种跨句搭配, 能把分布在不同小句中的若干成分从语义中衔接起来。作为词汇衔接理论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听者可以通过对词汇搭配的识别在听力过程中建构信息间的语义联系。同时, 它也有助于帮助听者依靠语境, 展开联想, 激活自身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 最后能够理解或分析推断出所听信息的真正含义。
例如在2015年12月CET-4听力真题中, 短对话理解的第6题:
W: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visitors’parking is?I left my car there.
M:Sure.It’s in Lot C.Over that way.
Q: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know?
分析:这一对话中, 由词汇“where”与“I left my car there”之间所建构的搭配关系, 不难听出女士是想问路, 问自己停车的停车场在哪, 所以可以确定正确答案是“The way to the visitor’s parking”。
四、结语
本文在概述了词汇衔接理论的同时, 通过对近年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中的真题分析, 笔者发现听力考试的例题中大量存在词汇衔接现象, 其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是重复, 近义词以及搭配。笔者认为将词汇衔接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注重听语篇中的关键词信息, 以及注重听力原文中与答案中的近义词转换, 培养全局意识, 从整体语篇角度出发, 分析和推断一个主题中一些词的搭配含义, 转变学生传统的听力思维模式,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和能力。
参考文献
[1]Baker, 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2.
[4]Hoey, 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7]廖秋忠.廖秋忠文集[A].北京语言出版社, 1992.
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文章分析了文化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在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中学英语教学所涉及的文化类别进行了界定和补充,并结合实例探讨中学英语教学中常被忽略的文化知识内容及其危害。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融入文化知识内容,并经常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达到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文化知识类别 文化呈现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历史的投射和表现,同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1]陈毅平、秦学信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语言特征之一:文化传递性。语言的文化传递性认为人类的语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语言,不是遗传而得,而是在自己所生活的文化中通过教与学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的。因此,语言学习必须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进行,而且讲授者和学习者必须具备文化意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描述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英语学习最终要让学生具备“初步的综合语言使用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全面发展。《课标》还特别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具备文化意识不仅有利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而且能够加深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2]。由此可见,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语言文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高度重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经过几轮课改,教师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认识有很大提高,对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还不是很重视,把文化意识的培养当作可有可无的技能,而且也不太清楚哪些内容属于文化知识,教材中即使有关于文化知识和文化内容的阅读篇章,教师也只把他们当作普通阅读材料处理,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词汇和阅读技巧。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积累文化知识,运用多种手段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中学英语教学应该涉及哪些文化知识?文化有没有不同的类别?教学是否关注到了所有的文化知识?对于这些以及其他与文化有关的问题,中学教师的理解和回答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长远看更会影响学生交际能力的形成。
二、中学英语教学所涉及到的文化类别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包括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赵贤洲从外语教学角度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3]。张占一在赵贤洲分类的基础上从功能角度对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出来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交际文化指的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人,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误解”[4]。这种影响交际的文化知识就是“交际文化”。吕必松对交际文化的阐述更加具体,他定义交际文化为隐含在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5]。
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3年版)》都对文化意识进行了分级描述。对这些分级描述加以归纳,可以得出中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方面所涉及的文化应该有三类,除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外,笔者认为还应包括跨文化交际文化。其中,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成就和贡献,以及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宗教传统、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节假日及庆祝方式等是要求学生拥有“知识文化”;而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手势、表情等)、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和交往习俗、了解和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昵称呼、恰当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语言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此类语言行为、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以及英语交际中常用的典故或传说等,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交际文化”。此外,关注中外文化异同、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异同以及外国人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等则是逐步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文化”。
就我国的英语教学环境而言,获取文化知识和培养文化意识最为便捷的途径应该是使用教材。在我国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无论是初中阶段的《牛津英语》或《新目标》,还是高中阶段外教版或人教版的《英语》,编者都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都输入了一定量的文化内容。以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为例。无论是对话、阅读短文、还是任务活动内容都蕴含有大量的“知识文化”。例如,八年级英语(下)第八单元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中,从英语小说《金银岛》入手,介绍了《小妇人》、《鲁滨逊漂流节》等英语文学作品;在第九单元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中能读到对新加坡的介绍以及迪斯尼乐园的相关知识。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更多的知识文化。例如,外教版的高中《英语》有Cultural Corner版块,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学家、科学家、音乐家、医疗体系、教育体系、语言、节日、城市等。
除了知识文化,初高中英语教材中还包含大量的“交际文化”。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以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依据,强调交际中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话题为线索,把语法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要求教师不仅教授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教学中更要突出语言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语用和交际能力。例如,初中教材从第一册就开始有打招呼、寒暄、感谢、道歉、表达禁止和许可、描述、问路、提建议、表达请求等功能。高中英语内容中仍然重复和强化主要的语言功能,有给建议、表达许可及禁止和关心、表述喜好和赞同、陈述理由,等等。此外,初高中英语教材中,无论是会话模式还是篇章结构,都努力地呈现英语的“思维方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主题如何表达;句子如何衔接等。这些都是英语的交际文化内容,掌握与否影响着学生交际概念的认识和交际能力的达成。
此外,现在的教材编撰者们都关注到了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初中英语教材还是高中英语教材都有一些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的内容。例如,初中教材中有关于“美猴王”、“珠穆朗玛峰”等内容,高中教材中有关于中国学生对自己学校和老师的描述、有对孔子等古代圣贤以及现代中国航空人的介绍、有对三峡大坝的表述和看法等。更难得的是,当高中教材中出现有关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容时,“文化角”就会提供相应的英语国家文化内容,便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和掌握跨文化语言表达。
三、英语教学中容易被忽略的文化内容
三类文化内容相比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类别是“交际文化”。对于中学英语教师而言,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化,他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文化知识和内容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非常关注“文化”,遇到文化知识会主动介绍并提醒学生学习。但还是有很多学者和教师感觉到教学中文化意识仍然不足。从内容上看,老师们关注到的文化更多的是“知识文化”,正如刘安娜在其文章中提到的:“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对文化的重视不够。英语教学只是语言教学,只是一味地传授语音、词汇、语法,只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犯文化错误。”[6] 由于笔者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并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在大量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中也发现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知识被忽略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师就某一话题教学时,能注意到谈论这一话题的语言形式和语言信息,却往往忽略语言形式所承载的语言功能。例如,使用外研版高中英语学习“Traffic Jam”的话题时,很多老师都不注意题目底下有一行英文写着“Task: Completing a poster giving advice to visitors to your city/hometown”,即使看到这句话,很多老师也会把关键词定位在“做海报”,而不是“给建议”。因此,很多老师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本单元的阅读篇章“Getting Around in Beijing”时,除了学习词汇和关键句型结构,还能很全面地把游览北京须乘坐的各种交通工具之优劣用图表清晰列出,却独独看不到大多交通工具介绍完后,有“You should;make sure”等建议性话语。同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这样的忽略也存在。例如,Go for It七年级(下)第4单元的话题是“Dont eat in class”,其中有很多类似结构的句子“Dont...”。很多老师在处理本单元时能很清楚地给学生讲“祈使句否定”式的结构和用法,但却总是忘记告诉学生“Dont...”的功能,以至于学生学过之后还是不知道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可以使用“Dont...”结构。
第二,在学习一些交际文化知识时,往往忽略与相关的汉语语言功能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见面时的招呼语时(greetings)”,能注意到英语中相应的表达是“How are you doing?”“How is it going?”“Its a nice day,isnt it?”等话语,但不与汉语中的打招呼方式“你吃饭了吗?”“去哪里?”等进行比较,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此外,在讲授诸如“赞扬”、“表达感谢”等语言功能时容易忽略与汉语相应功能方式的对比,造成学生在听到英语的夸奖时,一时语塞,不会用“Thank you”回答,或会直接用汉语思维式的“No”来回答。
第三,忽视对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吕必松认为交际文化也包括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思维方式。这个观点提醒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无论是教授词汇、句子,还是语篇,都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它们折射出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但在我国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老师讲词汇、句子和篇章时更多关心的是意义,往往忽略掉文化内涵的解释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例如,为什么汉语说“先生们,女士们”,而英语却说“Ladies and gentlemen”?汉语中的“先男后女”和英语中“女士优先”语言表达背后的文化根源是什么?汉语为什么说“东北”,而英语要说“northeast”?此外,英语和汉语中有很多词外延意义一致,但是内涵意义差别很大,而且内涵意义多与文化有关。例如,dog一词,英语初学者刚听到自己被称为“a lucky dog”时会感到不自在,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狗”总是有贬义,例如“走狗”和“狗仗人势”等。但是在英语中,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所以有“Love me,love my dog”和“Every dog has its day.”之类的表达。英语中有很多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语不同,例如颜色词汇、动物词汇和数字等,教学中应该加以对比和说明。
句子的学习中也应通过对比句子结构来理解英汉思维差异。例如,为什么汉语句子“他进来,关上门,坐下。”是正确的,而英语句子“He came in,closed the door,sat down.”就不对呢?因为汉语的句子结构是“并置结构”,通常在两句甚至更多的话语间用逗号隔开即可,而英语是“连接结构”,话语间,特别是最后一部分与前面的句子间不使用连接词而只用逗号就是错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这种不同结构的比较,结果就是学生在写英语段落时不会使用连接词,而只会“一逗到底”。
最后一个能充分表达英语思维方式的内容是篇章结构。但是,很多英语老师在处理对话和阅读篇章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词汇和句子意义的处理上,很少能关注到整个篇章的结构以及结构特征表现出的思维方式。例如,教学中不引导学生对比汉语篇章“螺旋式”模式和英语篇章“直线式”模式的异同和特征、不观察主题句的写作方式和位置、不分析段落主题句和其他句子的关系、不欣赏句子之间的衔接方式,等等。教学中对这些文化内容的忽视只能说明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不到也输不出地道的英语,进而影响他们的交际质量。
总之,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且能清晰把握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内涵和类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教语言也是在教文化。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审视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时常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并不断促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存在和作用,英语教学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毅平,秦学信.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3).
[4] 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
[5] 吕必松.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
[6] 刘安娜.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作者:胡明珠(1964-),女,山西和顺人,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
【英语四级听力类别词汇】推荐阅读:
历年英语四级听力07-02
英语专业英语四级听力题型06-28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练习10-21
英语四级听力短篇新闻12-04
考研英语复试听力:高频考研英语听力词汇12-03
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短文应试技巧10-15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 r10-20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 q11-30
词汇训练500题大学英语四级11-03
上半年英语四级重点词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