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观小学作文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钱观小学作文(通用12篇)

金钱观小学作文 篇1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说有了钱,什么事都能办到,可我不这么认为。

首先,我认为金钱买不到信誉。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的酒酿的很好于是就开了一家酒店。人们都去他们那喝酒,他们的生意非常兴隆。有一天,妻子告诉丈夫,我把一壶酒里加了一点水,多买了五元钱。丈夫一听说,你把我们的信誉只五块钱就卖掉了。渐渐地,他们的生意一天不如一日,最后破产了。妻子临死前对丈夫说,我真不应该加那点水,现在多花五块钱也买不回原来的新兴旺啊。

我还认为金钱买不到健康。大家一定还记得均瑶集团的董事长王均瑶吧。同志早就在医院查出了癌症,可他还在岗位上坚持工作着对自己的治疗一拖再拖,年仅38岁的他英年早逝。他死了,纵然留下了亿万家产,可是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的“金钱观” 篇2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纵然太绝对,但联系现实生活却也很实际。钱能使许多事情变得容易,会给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众人为生活奔波劳累而追求的结果。“爱钱之心,人皆有之”。然而有人却认为谈钱是件很庸俗的事儿,甚至违心不愿承认自己爱钱。可我想说的是:金钱本身并非庸俗之物,它只是我们人类谋生的一种方式。谈钱庸俗吗?除非你用钱做一些龌龊的事儿,否则你不会这样想。人爱钱没有错,关键在于人怎样使用钱。

一些没有正确“金钱观”的人,将钱做为支配自己行为的指南。这些人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财大气粗的人,依仗自己有钱或有权,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二、为金钱而违法犯罪的人,他们把金钱看得太重,最终亲手毁了自己;三、占有足够的钱却不舍得花的人,他们不懂得钱是为人服务的,往往为钱所困。以上三种人都是金钱的俘虏。

什么样的人才是金钱的主人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近五年里为慈善事业捐款超过百亿美元,相当于他资产的60%。不仅如此,他还捐款供做艾滋病研究,出钱赞助学校等,这些行为无不证明:比尔·盖茨不仅是个会挣钱的人,更是会花钱的人。他的钱花得有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金钱”。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像曾宪梓、陈光标、黄如论等,他们把自己的钱毅然投入福利、教育、科技、体育等爱国事业。他们让我明白了:金钱的价值不在于金钱本身,而在于它是否为大众谋福利,为人类做贡献。

记住:当我们有钱的时候,多行善事,这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关于金钱的小学作文600字 篇3

一直让同事帮我查一下具体数字,但他就是一天拖一天,十点,他才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不收预付款了,明天升价!”我忙问我在C公司还有多少钱,他说还有十四万多点,我听了这数字就想晕,昨天问他,他都还说还有二十多万的,怎么少了几万元的?谁又在我这拿了货?如只有十四多万的话,我只能拿一万三千五百元的货,因为有十三万我是收客户的,不是我的钱!

现在我头痛的是:我不知怎样向进出口公司的黄_交差,因为我们的价格已在上星期五口头上谈好的,手头上只能拿一万多元的货,余下的呢?如我告诉他我只能给一万多元的货他,其余的要升三百元一吨,他会怎样想?他一定会认为我想坐地起价!老天啊,我是这样的人吗?但我能摆脱得了不给他怀疑的嫌疑吗?我即使现在跳下黄河也洗不清这嫌疑啊!天啊,我好烦!

我脑袋在急速地转着,我在想一个万全之策,我不想给人说我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啊!如这样的话,我这一辈子就完了!我这几年辛辛苦苦拼下的信义口碑全就给这件事毁了!怎么办?怎么办?

这事我唯有选择做亏本生意了!我情愿亏一万二千元也不能给他说我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因为这时期太敏感了,我真的洗脱不了我的嫌疑!我唯有按旧价给这批钢板他!要不我只有选择不做这生意!但我能不做吗?我不做我又能洗脱得了关系吗?

下午,我打通了黄_的电话,我说那四十吨钢板我按旧价给你,但你要等我四天时间,因为我的预付款是真的只有一万三千五百元了,我要筹钱给预付款才能发得货给你!

黄_见我说得这么诚恳,他才相信我确实没有骗他。但他的产品全是出口到非洲的,全是平宜货,他能做的`只能说下一批货再给我升价吧,因为他也是和非洲那边的客户谈好了价钱的,这批货是真的不能给我升价了。

我说没关系,只要你黄总能相信我没有骗你就行了,一两万元我还蚀得起!生意不成仁义在嘛,我的信誉是比金钱重的!

说完后我们都很有礼貌地挂了电话,之后我就到_车行洗车,无意中看到车行新进了一辆华晨宝马530LI回来卖,我一问价格,七十万,哗,真的抵买!我叫销售票员打开车门,之后还试开了一下,啧啧!宝马就是宝马啊,开起来的感觉就是不同!超爽!原本心情还为钢板升价的事有点消沉及不高兴的,但见到我心爱的宝马后,我的激情及自信又“噔”声上来了,为了我的宝马,我一定更加努力地做好生意!挫折算得了什么?做人就是要有吃亏精神!

是的,这次为了保全我的信誉及洗脱我的嫌疑,我是亏了一万二千元,并且这钱是我自己一个人来垫付的,但做人如不打响自己的金字信誉品牌,拥有几多金钱又怎样呢?除了钱就是大粪的俗人我是不做的!我做,就要做一个能令别人对我竖起大姆指的男人!

所以,金钱与信誉让我选择,我情愿选择信誉!信誉对于我来说,它的价值是和我的生命连在一起的!没有了信誉,我就是死人一个了!这样的人做起来已没有人生的意义了!

都是金钱惹的祸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4

贪婪的人们把金钱放在第一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地球家园就这样被他们一点一点的破坏。

生活在父母的疼爱中的我们可能感受不到。当我们舒舒服服的享受一个个方便的生活用品时,我们可能从没想过,这些东西可能牺牲了很多生命,因为,这些东西生产时会产生废水,致命的废水!

在化工厂旁的河流小溪我曾经见识过,我们老家就有,那成群的.鱼儿尸体在河上漂浮着,有些侥幸活下来的鱼儿都显得像无力的老人似的一口一口的喝着早已臭气冲天、漆黑油黄的有毒的水,看着它们垂头丧气、全身无力的样子,我很清楚的感觉到,他们随时都可能死去!我曾今想救他们,可是我发现,那里面有化学物质,有些还有酸性物质,我还是小学生,根本没有用。我憎恨这些排放废水的人,希望他们知道,假如这些废水污染到我们人类的生活用水了的话,我们也会像那些可怜兮兮的鱼一般,一个一个生病,如果有的人得多的话,甚至有可能像鱼儿一般死去。现在,我想提醒那些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残害生命的人们,停下你那被金钱给腐蚀的手,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跟美好吧!

我的金钱观作文 篇5

的确,有钱你可以买豪车、买大房、买所有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可以每天都出去玩。但是这只能代表你有钱,并不能代表你有知识,不能代表你有自己的朋友圈。现在,钱对于我们来说是次要的,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能考上好的初中才是主要的。有知识,能带给我们钱,但是你花再多的钱也换不会来半点知识。所以说:智慧是无价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

虽然说钱乃身外之物,但是没有钱却什么时都做不了。所以,我们花钱不能大手大脚,要节俭一点。比如说要买一个东西,我们不一定要最贵,只要实用就行。我们也要学会存钱,如果在小的时候没有形成这样的理财思维,养成习惯,长大之后通常就会变成“月光族”。我们也不一定要跟别人攀比。你赢了,这又没什么用;你输了,也没什么好丢脸的。

荷兰宝宝的金钱观 篇6

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办一张银行卡

在荷兰的家家户户,不难见到父母孩子一起坐在电脑前梳理账目、讲解计划、探讨方案的情景。因为荷兰孩子出生后,父母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办张银行卡,制定一些长期理财的基金计划;到孩子五六岁,父母就会教他们使用网络银行,和他们共同探讨理财的计划;等到了十二三岁,出生时办的那张卡,基本上就能交给他们管理了——不过别担心,荷兰的银行卡都是一卡两用,活期账户和储蓄理财账户捆绑在一起,孩子只能自由使用活期账户提款或刷卡,储蓄理财账户却无法擅用,这样既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一些钱,又保证了理财的延续性。

父母去银行咨询理财计划,有时也会带上孩子。孩子们在银行会不会无聊呢?当然不会。荷蘭银行那种约见客户的小会议室里,放着很多让孩子一目了然的理财玩具和工具,比如很萌的分类存钱罐、卡通图解的理财玩具等,孩子可以像下棋一样玩一些排列组合,最后还会得出一个或盈或亏、或赔或赚的结果呢!

就连家人的时间投入,也被做进预算

荷兰小孩从不会把从家人处取得经济支持当成理所应当。

比如,荷兰孩子的校庆活动都是在大人的协助下由孩子自己组织,一般模式是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经费预算由孩子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自己制定。

老师一般会指定3个小组来做预算,一个小组2~3个孩子,然后PK性价比。为了被选上,孩子会严格根据活动流程制定一个最划算的计划。活动如果需要请人编排舞蹈、搬运东西,孩子一般会找亲友帮忙,但他们不会把家人给的钱当成“零成本”,包括亲友投入的时间和车马费等,都会算成基本的成本投入。

有一回,因为我任职的营养公司有很多办展会留下的饮料,我就赞助了老公侄儿校庆活动的所有饮品。后来我看到孩子在预算上清楚注明:“所有饮品为×××赞助,市值××欧元,请明年作预算的同学把这笔费用考虑在内。”

这种做法很理智、很现实,可想而知,孩子们做预算的态度是多么专业和明晰。如果把亲人的投入完全当成无偿,在经费预算上就会有偏颇;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和思维,到了成年后的职场上,非常不利于实际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想买礼物?先自问拥有它的三个理由

如果中国孩子看到一个很贵的东西想买,有些父母可能就会生硬拒绝:“那么贵,没钱买。”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孩子很小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的原因是“没钱”,这心态对以后的生活态度很不利。

荷兰父母并不把金钱和物质占有进行直接关联,而是更多地和孩子探讨对这件东西(如玩具,衣服)拥有的原因和必要性。他们会问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啊?”“你给我三个想拥有它的理由。”

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分析交流中,孩子会更理性地对待这个事物,对购买它的必要性也会有更明确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和逻辑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和审视、分析和考量,对日后做任何决定都有帮助。

一些孩子童言无忌,看到广告会说:“我以后要送我女朋友钻石戒指!”中国的父母可能会说:“你要送女朋友钻石戒指?那你就要有钱!想挣钱,你就要好好读书……”完全没有分析该愿望的实质和必要性,而是直接就把愿望和钱、学习成绩简单地挂钩了,会给孩子误导和压力。

荷兰的父母一般会这样说:“为什么是钻石呢?她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钻石呀。送女朋友东西,最重要的是送她喜欢的。你要花时间和心思去了解她,发现她喜欢什么再送。”

以谈判契约的方式来获取、分配和管理金钱,是荷兰人的强项,也影响着荷兰人的日常生活模式、思维习惯和对孩子的教育。荷兰的大人看重钱,但不滥用钱,不夸大钱的力量,那么他们的孩子,对对金钱的态度自然就能平和、理性。

我的金钱观作文 篇7

在我的眼中金钱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符号,它本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可是它背后的价值却远远不止于此。到底是谁赋予了它如此高的价值?是我们自己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政治课本。

金钱很重要,如果没有了金钱,整个社会将会陷入一片混乱。因此首先我们要重视金钱,要重视其内在的价值,不要只是简单的把它当作是一种工具而不加以爱护,肆意损坏,甚至是鄙夷不屑。有这么一种人,自以为很清高,整天将“我视金钱如粪土”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好像从内心里鄙视金钱一样。对于这种人,我只能送给他三个字:假清高。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必定得和钱打交道。你说等你快饿死的时候你还会张着嘴巴嚷嚷诸如“视金钱如粪土”之类的话吗?肯定早就求人家给你饭吃了。所以不要过分鄙视金钱。

相反,另一种人,将金钱看的太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葛朗苔,临死了还舍不得点两根蜡烛。这或许是个极端的例子,但也反映出有人将金钱看的太重。金钱固然好,可太多的金钱就是负担,就是烦恼。你说你整天背负着金钱的枷锁生活,还能快乐吗?还能幸福吗?

那究竟该怎样看待金钱?我们先来看看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总统孙中山一生与无数金钱打交道,他的遗产只有价值两千元的书和一所五间房的住宅;为支持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恩格斯长期忍受“鬼商业”的折磨,几十年间,他对马克思的资助不下拾万英镑,书写了一个伟大的友情神话;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家道几起几落。死后,他以千万美圆的家资奖励那些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精英们。与诺贝尔精神相比,不菲的奖金又算得了什么?当代首富比尔·盖茨,拥有数百亿美元巨资,却从不乱花钱。为了少付几美元的停车费,他宁肯绕道而行。他直言“要物有所值”,并宣称:六十岁以后把全部财产捐给社会,开始新的生活。

金钱,爱恨交加金钱作文 篇8

有一样东西,每个人都喜欢它,可是呢,拥有它之后,人心却变了,变得贪婪。我说的这么清晰明了,想必大家都猜到是什么了,没错,就是――money。

钱,很伟大,它可以买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酷炫的跑车,民间的一句俗语更是反映了钱的伟大:“有钱能使鬼推磨。”连“鬼”都为了钱来推磨,钱能不伟大吗?

可是,钱虽然能使我们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可以有很多朋友,甚至成为一方权霸。那么,请你想一想,你交的朋友有几个是真心对待你的,甚至可以称他们为“狐朋狗友”,如果你没了钱,他们还会巴结你、奉承你、始终以你为中心吗?恐怕,他们只会唾弃你、嘲讽你、羞辱你,见了你就躲得远远的吧!

以前,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女孩,他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妈妈嫁给了一个老总,有一天,她的继父面临破产,她的妈妈带着她逃跑了,甚至,为了金钱,让自己的女儿攀上一个“高富帅”的`大树。由此可见,金钱让人心变得贪婪,变得自私自利,眼里没有一丝亲情、友情,整个世界充斥着黑暗。所以,金钱有时候是可憎的。

但是,并不是说钱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可以把钱捐给福利院,捐给红十字会,让他们用这些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钱真正发挥它的用处。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金钱,熟话说得好:“钱财乃身外之物”。所以,不必心疼钱,钱没有了还可以再赚,若精神没了,那就很难“赚”回来了。其实,比钱珍贵的比比皆是,像亲情、友情、爱情……

金钱观教育,从现在开始 篇9

新年到了,图图也3岁了,长辈给了他不少压岁钱,妈妈想趁机教育图图不要乱花钱,就有意识地问他:“图图,你知道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吗?”

图图看了妈妈一眼说。“有些是妈妈给的,有些是爷爷奶奶给的,妈妈知道的呀。”

妈妈耐心地说:“我知道。但爷爷奶奶的钱是怎么来的,妈妈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

图图说:“妈妈的钱不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吗?”

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认识具体事物的能力。如能辨认硬币和纸币。但对于金钱从何而来。幼儿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他们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时会找家长要,不会考虑家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孩子会像图图那样认为钱是从银行里取来的。

因为孩子并不知道钱是父母辛苦工作挣来的,所以,他们花起钱来不知道珍惜,很容易养成挥霍浪费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应尽早让孩子知道钱是大人通过辛苦工作换来的,是付出劳动后的报酬,即便是从银行里取出的钱,也是以前辛勤劳动得来的。

4岁阶段:“妈妈有钱,为什么不能买?”

成成的生日就要到了,妈妈带他去购买生日礼物。成成一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就往购物筐里放,一会儿,购物筐就放得满满的。妈妈说:“成成,太多了,不能再拿了。”

成成说:“妈妈包包里有钱!”

妈妈说:“妈妈包包里的钱除了在超市买东西,还有别的用途呢,我们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钱都用光的。”

成成不乐意了,他理直气壮地说:“妈妈有钱,为什么不能买?”

妈妈说服不了成成,最后只好将所有的东西都付了钱。

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知道用金钱可以换来他们喜欢的玩具、想吃的东西,然而他们还不能认识到金钱是有限的,应该有安排、有计划地用钱。所以,他们经常因为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和家长发生冲突,

虽然现在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高了,做家长的能够满足孩子提出的大部分要求。但是,学会如何分配需要对孩子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长要引导孩子有计划地用钱,让孩子认识到一个人的财富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分配,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还要逐渐让孩子意识到,钱可以换取许多自己想要的东西,但钱并不是万能的,世界上还有好多事物是不能用钱未衡量的,比如钱买不来好朋友,买不来时间,爸爸妈妈的爱和付出也是不能以钱来计算的。在平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些公益事情,如捐助灾区小朋友、领养一棵小树等,以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5—6岁阶段:“我的钱不够,差2元!”

田田5岁,他很喜欢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浇花、摆碗筷等,因为每次妈妈都会给田田1元作为奖励,田田把这些钱都放进储蓄罐里。一天,田田发现蜡笔用完了,便要妈妈买一盒新的。妈妈觉得这是培养田田责任心的好机会,就说蜡笔是田田要用,所以应该田田自己买。于是,田田拿出了储蓄罐里的钱,和妈妈一起到超市买蜡笔。田田看中了一盒24色的蜡笔,标价是14元,田田算了半天,发现自己的钱不够,便去找妈妈:“妈妈,我的钱不够,差2元。”妈妈看了一下蜡笔说:“妈妈借你2元,等你存了钱再还给妈妈好了。”最后田田向妈妈借了2元,买来了喜欢的蜡笔。

这一阶段的幼儿已经能够区分出大钱、小钱,准确地说出每枚硬币的币值,此时正是增加幼儿理财教育内容的好时机。理财教育的关键不在于让他们去支配多少钱,而是让他们懂得自己可以分配和使用钱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地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这样做不仅使孩子明白金钱是从哪里来的,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学会储蓄,珍惜金钱。

意义和作用

谈到金钱,一些家长自然地认为钱财是大人的事,孩子不懂。其实不然,金钱教育与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息息相关。正确的金钱观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金钱教育中包含着品德教育。通过了解金钱的来历,知道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进而产生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在金钱的获取中,了解劳动的艰辛和光荣,学会珍惜金钱,养成节省的好习惯;在金钱的使用中,明白金钱不能换来一切,父母的爱、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在幼儿阶段形成的金钱观,将对其今后的金钱观以及相应的行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爸爸妈妈的功课

首先,让幼儿熟悉各种硬币和纸币的图案和数字,知道金钱长什么模样,对幼儿进行金钱理念教育:金钱是从哪里来的?金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其次,当孩子正确认识金钱,懂得金钱的由来之后,可以尝试初步的理财教育。如在生活中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也可以让孩子收集家里的废纸、喝完的饮料瓶去换取钱,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金钱,并懂得储蓄,珍惜金钱。另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让超市变成一个寓教于乐的课堂,买好东西后让孩子付款,拿收据,把东西放进包装袋里,然后把找回的零钱收起来,培养孩子合理支配金钱的能力。

最后,有意识地让孩子学着将个人的需要与整个家庭联系起来,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懂得对家庭经济付出一份力,进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行动起来

认识金钱——小故事

故事是孩子最贴心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古今中外很多故事和金钱有关,如:摇钱树、金银岛、所罗门王的宝藏、吝啬鬼等。这些故事可以告诉孩子金钱的由来,金钱的作用等。

认识金钱——拓印硬币

收集硬币:1角、5角、1元。

请幼儿将纸覆盖在硬币上,用笔在硬币的范围内反复涂擦,硬币上的图案就会像变魔术一样的跑出来;将三个硬币的正反面都涂擦一下,并借机告诉幼儿钱币的单位帮助幼儿认识不同面额的硬币。

储蓄金钱——大小存钱罐

为孩子准备储蓄罐,让孩子把多余的零用钱和父母奖励的钱存起来。同时,为了加深孩子对“小钱”、“大钱”的形象认识,为孩子准备两个储蓄罐,让他学会辨别钱币的大小。如用一个绿色的储蓄罐用来放一角、五角的硬币,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把这些硬币取出来,跟父母换一元的硬币,然后放到红色储蓄罐里。告诉孩子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买想要的玩具或其他东西,培养孩子储蓄、合理使用金钱的意识。

使用金钱——过家家

金钱观小学作文 篇10

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中心小学 罗圣梅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魔力、通融、刻薄、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托德和老板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马克土温的相关资料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前段时间老师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奶奶在一家电器商店选电冰箱,当她向服务员咨询时,却遭到白眼。后来这个老奶奶到旁边的一家百货商店去为她的儿女买了两台电冰箱,先前那家商店的服务员看到后瞠目结舌,不后悔莫及。

听了这件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2.嗯,刚才孩子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克吐温笔下的人物在金钱面前是怎样的反应,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生字读音,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蹩脚、刻薄、武断、窘况、兴致勃勃、撵跑、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3.根据词语理解再读课文,同桌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要讲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自学提示:

(1)在“我”拿出钞票前后,托德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老板看到钞票后又是怎样的态度?

(3)从他们俩的态度,你体会到他们俩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2.汇报讨论结果,相机理解重点语句。

(1)“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这话说得很刻薄,充满了歧视与轻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只会带大票子”,说的是反话,意即你根本没有钱,挖苦、讽刺至极。透过这句话,一个藐视穷人,在穷人面前傲慢无礼的形象跃然纸上。)

(2)“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作家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先写托德见钱后的笑容,笑容遍布满脸,里面还有“纹”——折纹、皱纹、螺旋纹。一个见钱眼开的家伙,托德见是大钱后的笑容,牢牢地凝结起来,像一片一片的熔岩。这“凝结起来的笑容里”有难堪,有窘迫,更多的还是对钱的贪恋,可能托德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钞票,已呆若木鸡,不知所措。)

马克·吐温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简单几笔,则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托德这个势利的拜金主义者令人作呕的丑态。

(3)“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再见,先生,再见。”(此时站在老板面前的是位百万富翁,见钱眼开的老板已语无伦次,极尽奉承之能事,反反复复,啰啰唆唆,透过这言语,不难看出老板那副奴才相。)

3.请孩子们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受到的待遇怎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四、总结写作特点

作者通过了哪些描写,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写得如此鲜明?

(语言、动作、神态的前后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业设计:

1.看《百万英磅》全文。

谈金钱作文引导 篇11

——“金钱”话题写作导引

【导语】

曹雪芹在《红楼梦》写过一首著名的《好了歌》,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小沈阳在春节晚会上的那句台词:“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我们常说,钱乃身外之物,可是没有金钱却又万万不能。面对金钱,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技法指导】

自从金钱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对它评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说“钱乃万恶之源”;有人则说:“拥有金钱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面对金钱这一话题,我们该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呢?

首先,要确定文题。

就“金钱”这一话题而言,多数同学可能会选择写成议论文,围绕金钱,谈自己的看法,这当然可行。比如下面佳作展示中的《一张纸》,就从“人类被金钱迷失方向”的角度入手,写成了一篇精彩的议论文。但对于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来说,此话题亦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比如下文名作链接中的《钱不会走错路》一文,作者就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叙述了自己对金钱的认识,表达了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叙议结合,以叙为主,效果也十分理想。

其次,观点要明确。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立意,即在文中表达出自己对金钱的观点。相信,“金钱迷失了人性”,“钱会使人堕落”等观点必定会得到多数同学的认可。确实,我国自古就有“视金钱如粪土”的看法,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中国人,这样的观点写成作文未尝不可。但是我们也可以反向立意,比如某同学写了一篇题为《钱是个好东西》的作文,乍一看,似乎有过分崇尚金钱的观点,仔细一读才明白,这位同学想表达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现状的志向,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感动,相信这样的习作也一定会博得读者的青睐的。

再次,语言要清新、有力。

语言是否清新流畅是评价一篇作文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所以,同学们在写作时,要力争是自己的语言有特色,要么清新、要么幽默,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作家周涛在《金钱》一文中幽默的将钱比作鞋子,他这样写道:“人在不断地追赶自己脚上穿的鞋子,却永远也追不上。因为鞋子总是要比脚大一点,脚在鞋中追赶鞋,鞋随脚动,鞋总在前面。诚如一个追逐自己的影子,影随人动,只要日光在后面,影子是追不到的。”此句就十分形象,将人追求金钱却永无终点的贪婪本性表露无疑,读后令人忍俊不禁。

【我来练笔】

老百姓说:“金钱是衣,是饭,是房,是车。”哲人说:“金钱是一位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乐,会让你付出一生的艰辛与不幸。”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人们鄙视金钱,古代的清高之士视金钱如粪土。今天,人类已进入21世纪,金钱的力量似乎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金钱呢?

请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少于600字的文章。

【佳作展示】

一张纸

河北省武安市第二中学

连国辉

有人说:“钱只不过是一张纸,一张印有伟人头像的纸。”可是,随着朝代的更替,钱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五字刀币走向圆形方孔,再奔向黑字红印,直到现在的人民币、美元等。与其说是金钱的进化,智慧的结晶,毋宁说是金钱的増威,人心的利刃。

今天的金钱已经谋权篡位了。它在统治着人心,统治着人类,统治着世界。为了金钱,小人偷夺抢掠;为了金钱,各国针锋相对;为了金钱,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为非作歹,肆虐猖獗,制假贩假,以权谋私,甚至草菅人命„„金钱驾驭了人类,而人类甘为它们的坐骑。这样的例子还算少吗?

任晓峰、马向景不就是被金钱鬼迷心窍,而监守自盗,竟偷得银行五千万元吗?陈希同、赖昌星不正是被金钱迷失头脑而贪污受贿,最终将自己送进监狱大门了吗?到底是金钱出卖了他们的灵魂,还是他们的灵魂自愿被金钱腐蚀呢?

有的同学或许会说,这样的例子离我们太远了,我们也不会去贪污受贿呀!行,咱们说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吧。在学校,常听到有人喊:“连国辉,借我五元钱!?”这时,我该怎么办呢?钱倒是有,可是那却是我用来吃饭的钱,想来想去,只要抱歉地如实回答。不料对方却气愤交加地说:“好你个连国辉,有钱不借,咱们俩人真不是朋友!”为了点钱,朋友不再是朋友。钱,居然可以将珍贵的友情替代,它还有什么不能替代的呢?

人类创造出金钱,却是金钱统治了人类。在当今社会,人们总喜欢用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高低。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不择手段地去赚钱,他们真正成了“金钱的宿儒。”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有道”二字正是告诉我们不要被金钱迷失了双眼。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学会在金钱散发的五色光环下辨清是非,做金钱的主人,不要做金钱的奴仆!

【在线点评】

这篇文章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对金钱的看法——“人类创造了钱,但金钱反过来统治了人心”。围绕这一观点,作者采取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举例时,既有全国皆知的案件,又有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实,这一切让文章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使论证显得更加有力。文章的结尾处围绕金钱发出了一个倡议,这一倡议使文章的观点得以升华,引人深思。

【名作欣赏】

钱不会走错路

文/潘石屹

我出生在西北农村最贫穷的地方,我家又是村里最贫穷的一户人家。小时候,我想做医生,因为医生能够解除人们的痛苦。医生是很受尊重的,天天背着药箱,挨家挨户地转,所有的人家都杀了仅有的老母鸡请他吃。我还想过做电工,村子里那时刚刚装上电灯,这个东西多神奇啊,一拉线,灯就突然亮了。我觉得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除了医生就是电工。上了中学,我的理想又变了。那时经常被饥饿折磨,看到食堂里的馒头和发糕,想长大后当一名厨师,因为能吃饱饭。后来渐渐感到有钱太重要了,有了钱我就能去给妈妈治病,就能让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

从当医生、电工的理想,到想做一个有钱人的理想,中间有很大的转变。当医生、当电工,首先要学习技能,并且把有关技能应用于对他人的服务,这是个朴素的职业规划的萌芽,还有一些人生的设计在里面,我觉得很好。其实后来的理想根本不能叫做理想,那是为贫寒所迫,是一种对金钱的支配力的崇拜。

抱着年幼时候的贫寒记忆,怀着对金钱的强烈占有心,是改革初期大多数人的状况。那时“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将金钱放大到无比崇高的地位。到处都是财神,法国部长给当地的华人拜年时,都会说“恭喜发财”。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有信仰,信仰财神。财神取代了玉皇大帝,取代了观音菩萨,取代了释迦牟尼,在任何事中我们都唯财神马首是瞻。那些年的生存渴望,令金钱对我们施了咒语,控制了我们的灵魂。现在很多人富裕了,觉得这种想法有问题了,觉得我们的神不应该仅仅是财神,还应该有智慧之神、爱情之神、艺术之神。我们的精神应该全面发展,首先就要从单一的财神信仰中解放出来。

钞票是商品价值的度量,同时钞票只有在流通之中才能发挥其功能智慧。它状如流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流水中挖一个坑,占有某一部分,说自己是这里的“财主”。资金流,跟随信息流,代表着物流,永远在流动之中。在世界巨大的流动资金里,可能有部分划归你的名下了,那是标记你做了其中某一部分工作,是你工作的报酬。就是这部分法律保护下的私有财产放在你口袋中了,也很难说它就安静了,你还是要把它花掉。因为你生活在一个互为支持、互为服务的社会,金钱是这种服务往来的凭证。总想着占有金钱的人,事实上是挣不了多少钱的。你也许理财的才能高明,懂得将资金放到合适的水渠中去,成为组织和调动某个商业事件的力量,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财富,那你就是一个资金流动的指挥者,但你不能占有它。你一占有它,就是僵化了它,就好像把一条鱼放到冰箱里一样。一个最善于使用钱的人,终其一生,可能会留下一个优秀的企业。他死后,这个企业依然在社会中自行生存、发展,给其他人带来收益,给社会创造价值。

爱钱,不如去了解钱的力量,而钱的力量就是你不能独占它。流通是它的天性,从这点来看,它是人类发明的灵性之物。在健康、合理的社会中,金钱的流向、交易的保证都完善,钱不会走错路,它走的路永远是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满足和财富增值之路。

【写法借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呈现给读者。“有了钱我就能去给妈妈治病,就能让全家人有饭吃、有衣穿。”这一朴素的看法正是作者儿时对金钱的真正评价。下文中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金钱的正确看法——“爱钱,就应该了解钱的力量”。作者按照自己的年龄发展,叙写了自己对金钱的认识,并能够表达出正确的金钱观,这一写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素材链接】

把钱叫做水,真是耐人寻味,因为钱同水的共通之处还真不少。

你活在世上缺不得水,也缺不得钱;如今,钞票贬值得厉害,大家都说钱成了水;钱多的人花起钱来就像流水,钱少的人把钱捏在手里也能捏出水来;有手段的人赚起钱来,钱就像水一样往他口袋里流;没门路的想挣口吃饭的钱,就像走在沙漠里的人很难喝上一口水;你的钱太少,同水太少是一回事,不是渴死就是饿死;你的钱太多,钱也可能像洪水一样给你带来灭顶之灾。

有位圣明之君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时下,有人偏忘了这话,只记住那句“水涨船高”的俗语。

(选自《金钱的水性》作者:王跃文)的确,金钱是人类的创造物,然而当我们发现这一个创造物能够购买到世界上一切的物质财富,染及人类最纯洁的灵魂时,它还仅仅只是一个创造物、一个工具那么的简单吗?当我们发现金钱反过来异化人的本性,奴役人的自由时,我们还能说钱不是万恶之源吗?钱是万恶之源,然而,万恶之源本身并不是恶。只要我们发扬自身的理性和良知,在历史的天平上,钱仍然有自己应该有的位置,在这个恶之源,同样可以开放出美丽的善之花。的确,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迷失本性,那是金钱无所不能的魔力。然而,同时也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返回本心,那是我们心中永恒不灭的人性之光。

鲁迅的金钱观及消费观 篇12

与一些作家文人自恃风雅清高,称金钱为俗物有所不同,身为大作家、大文人的鲁迅,偏偏对金钱表现出了足够的理解与重视。如众所知,先生的日记多胪列生活琐事以备忘,而其中就每每写到某月某日因何人何事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可见钱在先生心目中并非无关紧要。先生的杂文、演讲、书信等,更是常常涉及与钱相关的话题,有时甚至毫不隐晦地强调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请看先生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的观点:

除了觉醒的心以外……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人们的议论是不但昨天和今天,即使饭前和饭后,也往往有些差别。凡承认饭需要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吧,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

这话是针对娜拉说的,但却分明适合社会上的每个人,也就是说,它所揭示的是人生在世无法回避的普遍难题。正因为如此,先生后来在不同的场合、向不同的对象一再表示这样的意思:“我想赠你一句话:专管自己吃饭,不要对人发感慨……并且积下几个钱来。”“处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相挤这么凶,每个月的收入应该储蓄一半,以备不虞。”“说什么都是假的,积蓄点钱要紧。”“我们有钱的时候,用几个钱不算什么;直到没有钱,一个钱都有它的意味。”应当承认,对于金钱,先生的观点和主张,毅然破除了两千多年来萦绕于知识者脑际的僵硬的“义”“利”之说,不仅睿智通达,而且坦诚实在,它足以赢得一切正视生存权者的由衷认同。

显然是因为有了观念上的对金钱的理解和重视,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鲁迅在做一些较大的人生选择时,也常常注意从生存和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譬如,先生非常憎恶官场,尤其不满北洋政府的种种劣迹,但为了“弄几文俸钱”,养家糊口,他在教育部的公务员生涯竟长达十四年。其中包含的理念庶几可用他写给李秉中信里的话作注脚:“人不能不吃饭,因此即不能不做事。但居今之世,事与愿违者往往而有,所以也只能做一件事算是活命之手段,倘有余暇,可研究自己所愿意之东西耳。自然,强所不欲,亦一苦事。然而饭碗一失,其苦更大。我看中国谋生,将日难一日也。所以只得混混。”1926年,先生应林语堂之邀离开北京至厦门,这固然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但厦门大学开出的每月四百元的高薪,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对于斯时的先生而言,金钱不仅能够偿还因购置北京住所借下的债务,而且可以为他和许广平未来的生活打下一些经济基础,即实现他和许广平的约定:先分开两年,各自埋头苦干,既是做一点工作,也为积一点钱,然后再作见面的打算。从1927年秋天起,先生决定既不担任公职,也不做教员,而是专事独立写作。这时,他选择了上海为定居地。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基于战斗的需要——殖民文化与商业文化固然不堪,但却足以造成文化专制的缝隙,进而便于以笔为旗,展开社会批判与文明批判;而另一方面则分明出于经济的筹划和生存的盘算——这里汇集了全国最多的报刊、书局以及其他经营性文化设施,只有这里才能为纸间的劳作提供丰足持续的版税与稿酬,从而去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这些都表现出先生清醒务实的经济头脑。

在具体生活和写作过程中,鲁迅也从不回避金钱和报酬的环节,而是坚持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前提下,切实维护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在这方面,某教授所谓“鲁迅跑着去领工资”云云,固然带有很大的游戏成分,但先生为讨回北新书局长期拖欠的版税,不惜聘请律师打官司,却是白纸黑字,言之凿凿,且为众人所熟知。这里,我们不妨再举一例。孔另境在《忆鲁迅先生》中转述了鲁迅亲口告诉他的一件事:“他说他曾替某书局翻译过一本书,这家书店对于作家一向是很苛刻的,计算文稿的字数完全以实字计算,标点和空格都不计算,先生探得了这个情况以后,他把自己的译稿从头到尾连接起来,不让稿纸上有一个空格,既不分章节,也不加标点符号。稿子送去以后,该书局仍把稿子退了回来,附信说,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先生于是告诉该书局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需的,那就得把标点符号和空格也算字数,该书局无可奈何照办了。”这件事里虽然包含着鲁迅式的风趣和幽默,但先生注重稿酬、反对精神劳动被剥削的一面还是呼之欲出。其实,对于这一点,先生一向直言不讳。请看他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里的夫子自道:

为了“雅”,本来不想说这些话的。后来一想,这于“雅”并无伤,不过是在证明我自己的“俗”。王夷甫口不言钱,还是一个不干不净人物,雅人打算盘,当然也无损其为雅人……

所以我恐怕只好承认“俗”,因为随手翻了一通《世说新语》,看过“娵隅跃清池”的时候,千不该万不该的竟从“养病”想到“养病费”上去了,于是一骨碌爬起来,写信讨版税,催稿酬。写完之后,觉得和魏晋人有点隔膜,自己想,假使此刻有阮嗣宗或陶渊明在面前出现,我们也一定谈不来的。

应当承认,此时此刻的先生,因为天真率性而显得异常可爱。

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鲁迅为什么会与传统观念和习惯说法拉开距离,甚至背道而驰?这自然与先生一贯秉承的独立人格和怀疑精神相关联,但更直接也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要透过先生特有的家庭境遇、生活状况以及文学与人生观念来寻找。

首先,从家庭境遇看。鲁迅出生于官宦之家,其幼年生活还算幸福,但在十三岁那年,因祖父遭刑狱,家庭迅速败落下来,他自己也由公子哥沦为“乞食者”。对此,先生的《呐喊·自序》有深情诉说:“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直到晚年,先生还在致萧军的信里诚挚写道:“契诃夫的想发财,是那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已发展了,而这时候,我正在封建社会里做少爷。看不起钱,也是那时的所谓‘读书人家子弟’的通性。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这无异于明确告诉人们,是家庭境遇由小康而困顿的急剧变化,让先生看到了金钱的冷酷无情以及它对人生的制约,从而引起了对金钱的理解与看重。

其次,从生活状况看。近年来,常有学人言及鲁迅生前的收入,其中不乏如陈明远提出的鲁迅一生总收入合人民币四百零八万元的具体数据。这些说法和数据妥当与否自可做进一步斟酌,但说鲁迅生前收入不菲却大抵可信。不过应当看到的是,对于鲁迅来说,这不菲的收入并没有带来多少生活的从容感和幸福感,事实上倒是总有一种不大不小的生存压力挥之不去。而这种压力之所以久久萦绕,则主要鉴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收入的不可知与不稳定。鲁迅供职于教育部时,月薪是三百块。这在北京市民每月两三块钱即可维持生活的当时,不可谓不高。但这很高的薪水却总是不能足额发放,一般能拿到两三折已属幸运。关于这点,先生写于1926年7月21日的《记“发薪”》一文,有生动而详尽的记述,其中有这样一段:“翻开我的简单日记一查,我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禄钱了:第一次三元;第二次六元;第三次八十二元五角,即二成五,端午节的夜里收到的;第四次三成,九十九元,就是这一次。再算欠我的薪水,是大约还有九千二百四十元,七月份还不算。”固定的薪水尚且如此,弹性的稿酬又岂敢指望?不妨一读先生写于1925年底的《并非闲话(三)》:“我所写出来东西,当初虽然很碰过许多大钉子,现在的时价是每千字一至二三元,但是不很有这样的好主顾,常常只好尽些不知何自而来的义务。有些人以为我不但用了这些稿酬或版税造屋、买米,而且还靠它吸烟卷,吃糖果。殊不知那些款子是另外骗来的……倘真要直直落落,借文字谋生,则据我的经验,卖来卖去,来回至少一个月,多则一年余,待款子寄到时,作者不但已经饿死,倘在夏天,连筋肉也都烂尽了,哪里还有吃饭的肚子。”由此可见,先生的稿酬收入、至少他在北京时的稿酬收入,并不像有些人所说是那般的轻而易举,而作者自云“另外骗来”的款子,则是指在八所学校兼课的报酬,倒是这项多劳多得、兑现迅速的收入,有效地解决了先生的不时之需。纵观鲁迅一生,真正稳定的收入,恐怕只有蔡元培执掌中央大学院时,以“特约著作员”的名义发给的每月三百元的补助费,可惜的是,这样的待遇只享受了四年,随后便因蒋介石亲掌教育部而被裁撤了资格。在这样一种收入缺乏保障的情况下,鲁迅注重金钱,实属情理之中的事情。二是家庭负担和必要开支较之常人大得多。鲁迅是孝子,也是有德之人。他对于母亲以及母亲为自己娶的媳妇,一向自觉而认真地履行着赡养的义务。先生在京时,家中一切用度自不待言,后来南下且有了新组建的家庭,仍然逐月寄回一百元作为生活费。这两个家庭的开销,自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同时,身为名作家和大文人的先生,必然还有一些无法避免的专业开支以及兴趣上的雅爱,如购置图书资料、淘选古董字画等。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先生必须赚钱,从而无形中强化着先生的金钱意识。

第三,从文学和人生观念看。鲁迅生活于中外交汇的时代,他自己又站在这一时代思想与文化的前沿,于是,开放多元的精神资源孕育了先生有别于传统的文学观念。在先生看来,文学并非都是穷而后工或不平则鸣,相反在正常情况下,它是生命“余裕”、心灵舒展的结果,是精神自由、情趣饱满的外化。用先生《革命时代的文学》里的话说,即所谓:“那时民生凋敝,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有人说:‘文学是穷苦的时候做的’,其实未必,穷苦的时候必定没有文学作品的,我在北京时,一穷,就到处借钱,不写一个字,到薪俸发放时,才坐下来做文章。忙的时候也必定没有文学作品,挑担的人必要放下担子,才能做文章;拉车的人也必要把车子放下,才能做文章。”他告诉青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处世原则;他曾经和冯雪峰谈起过的“穷并不是好”的社会观念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先生无法忽视生活中金钱的存在。

鲁迅先生对金钱的重要性有着深刻体察和充分认识,但是却没有因此就倒向观念上的金钱至上,更没有从这里陷入实际人生的拜金主义。因为一个颇显吊诡因而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先生在自己的言行中,一方面开诚布公地肯定着金钱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却又不失时机地否定和颠覆着这种力量。换种更为准确直白的表述就是,鲁迅提示人们要重视金钱的作用,但却反对人们惟钱是取,金钱挂帅,直至做金钱的奴隶。可以这样断言:在金钱面前,鲁迅不屑于故作清高,但却又始终保持着人的高傲与尊严。

如前所述,鲁迅执教于厦大是享受着较高薪酬的,无奈这丰厚的薪酬却无法抵消校风的压抑、浑浊和单调,先生不愿为薪酬而牺牲个性和理想,为此,他在写给别人的书信里一再明言:

为求生活之费,仆仆奔波,在北京固无费,尚有生活,今乃有费而失去了生活,亦殊无聊。

——致许寿裳

现在只是编讲义。为什么呢?这是你一定了然的:为吃饭。吃了饭为什么呢?倘照这样下去,就是为了编讲义。吃饭是不高尚的事,我倒并不这样想。然而编了讲义来吃饭,吃了饭来编讲义,可也觉得未免近于无聊。

——致李小峰

我想:一个人要生活必须有生活费,人生劳劳,大抵为此。但是,有生活而无“费”,固然痛苦;在此地则似乎有“费”而没有了生活,更使人没有趣味了。

——致许广平

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先生决定离开厦大去广州中山大学。他在信里告诉许广平:“我才知道在金钱下的人们是这样的,我决定走了。”“中大的薪水是二百八十元,可以不搭库卷。据朱骝仙对伏园说,另觅兼差,照我现在的收入数也可以想法的,但我却并不计较这一层,实收百余元,大概也已够用,只要不在不死不活的空气里就够了。”“在钱下呼吸,实在太苦,苦还不妨,受气却难耐……我想此后只要以工作赚得生活费,不受意外的气,又有点自己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幸福了。”引述至此,一个超越金钱、呵护人性、珍爱生活的鲁迅已是跃然之间,呼之欲出。

在生命实践中,深谙金钱作用的鲁迅,不仅自觉反抗着金钱的束缚和压迫,勇敢实现着精神对物质的突围,而且还能够暂且推开经济的纠缠与实际的利害,放出理性的眼光,对经历过金钱拮据的人性做一番打量与分析。请看先生在《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中所谈:“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什么都是自己挣来的,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什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主张人道主义的,要想替穷人想想法子,改变改变现状,在政治家眼里,倒还不如个人主义的好;所以人道主义者和政治家就有冲突。”应当承认,先生立足于金钱、人性、政治三维空间得出的见解是深刻的,具有洞穿时空的力量。

然而,不管政治家的态度如何,靠笔耕与舌耕解决了衣食之虞的鲁迅,却无疑是自愿替他人着想的人道主义者。这突出表现为,先生时常不计利害,慷慨解囊,无私资助和扶持进步的青年作家与正义的文学事业。关于这点,前人史料性的回忆中例证颇多,其中先生出资印行叶紫的《丰收》、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曹靖华译的《铁流》以及纪念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等,早已是文坛佳话,他对左联刊物、对柔石家属的捐助亦皆有案可稽。这里再举两件不太为人提及的小事。据李霁野《忆鲁迅先生》披露,他当年为筹学费,曾托韦素园设法将自己的译作《黑假面人》卖出去。鲁迅获知后,觉得此书还是未名社自己印较好。为此,他拿自己的钱垫付了李霁野所需的费用,并帮助了该书的印行。同样,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也告诉我们,当年在邮局工作的孙用,将自己的译稿《勇敢的约翰》寄给鲁迅,以求得帮助。鲁迅读后认为“译文极好,可以诵读”,于是,遂煞费苦心地代其联系出版,不仅不计奔走劳力,而且垫付了二百三十元的制版费,而当书店付还先生一部分制版费时,他又用这些钱预支了译者的版税。面对这样的历史记录,我们不能不为先生重道义而不重金钱的高尚品格感到由衷钦敬。

与通达而辩证的金钱观念相联系,鲁迅还有着属于自己的健康而合理的消费意识。这一点常常外化为生活中的两种做派、两种风度。

首先,在许多时候、很多方面,鲁迅的生活是节俭和朴素的。对此,了解先生的亲人和朋友,如许广平、周作人、许寿裳、萧红、夏丏尊等都有过真实而详细的描述。譬如,先生的衣着就向不讲究。早年如夏丏尊所写,是“一件廉价的羽纱——当年叫官纱——长衫,从端午前就着起,一直要着到重阳”。晚年则是萧红所记的:“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浑然一个贫寒的教书匠,难怪他去大饭店会见外国朋友,要被守门人拦住盘问。先生嗜烟如命,而家中常备的纸烟则有两种,一种价钱贵的白听子的用来待客,他自己平日抽的却是廉价的绿听子的。先生爱吃糖果,但买来的大都是三四角钱一磅的便宜货。先生爱惜一切有用之物,捆扎邮件的麻绳总是解开卷好,以备再用,而使用过的较大的信封则反过来制成小信封重新付邮。难怪许广平有时戏称他为“老农民”。

不过,在有些时候、有些方面,鲁迅的生活似乎又是阔绰的、讲究的,甚至多少有些铺张。围绕这个问题,从那时到今天,颇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我们还是以许广平的讲述为依据。剪辑许先生的回忆,鲁迅生活上的“不愿意节省”主要表现在三个地方:一是饮食上有一些不易通融的偏好,爱吃火腿等精美肉食,素的菜蔬和隔夜的菜是不大吃的;二是住房子要求宽敞,他们初到上海不过两个人,租一层楼就够用,而先生却要独幢的三层楼;三是喜欢看电影,而且要买价高的好座位,往返要乘汽车。统观鲁迅以上三种“阔气”,其中前一种更多属于人的天性以及由天性派生出来的“嗜好”,我们无需作过多的纠缠,而后两种情况的出现,则实有多方面的原因。许广平在写于1939年的《鲁迅先生的娱乐》中告诉我们:

开初我们看电影,也是坐“正厅”的位置的。后来因为再三的避难,怕杂在人丛中时常遭到识与不识,善意或恶意的难堪的研究,索性每次看电影都跑到“花楼”上去了。同样的理由,我们一同出去的时候也很少是坐电车的,黄包车尤其绝对不肯坐,因为遇着意外逃躲不方便,要不是步行,比较远的就坐汽车。这是他尽可能的戒备了……

他不但看电影,而且每次的座位都是最高价的呢……他的意思是:看电影是要高高兴兴,不是去寻不痛快的,如果坐到看不清的远角落里,倒不如不去了……另外一点小原因我想是,总和我一起去,我是多少有些近视的,为了方便我,更为了我的满足而引为满足,他一定这样做。

上一篇:情谊如水的散文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Flash动画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