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运动员喝彩作文

2025-0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中国运动员喝彩作文(精选7篇)

为中国运动员喝彩作文 篇1

提到中国运动员这个词,我就想起中国的一位跆拳道女运动员,虽然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是她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那是一次奥运会,女子跆拳道半决赛开始了,观众席上的观众在不停的呼喊:“加油!加油!……”这是,一个高大的`身影走到了擂台上,噢!是中国的女运动员!她上场了。

裁判走上了擂台,走到了台中间,把手一举,“呜……”比赛开始了。中国女选手左一脚,右一脚,以猛烈的攻势压制对方,不久,她就轻而易举地拿下了第一局,场上的人都在不停地欢呼:“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中国女选手向观众席挥挥手,进入到了下一局比赛。

到了下一场比赛,中国女选手继续以猛烈的攻势压制对方,可就在比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的时候,突然,中国女选手受伤了,全场顿时大惊失色,裁判问中国女选手要不要继续比赛,全场鸦雀无声,都在等待中国女选手的答复,只听中国女选手呐喊:“要!”全场一阵欢呼,观众们都在呐喊:“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加油!”中国女选手又继续开始比赛了。

中国女选手继续以猛烈的攻势来攻击对方,可是脚毕竟有伤,不能使用猛烈的攻击,所以,不久之后,中国女选手就以1:2的成绩,输给了对方,输了这一场比赛。

为中国运动员喝彩作文 篇2

关键词:黄英,歌剧

1993年, 法国导演弗莱德瑞克密特朗准备将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搬上荧幕, 电影剧组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了200多位出色的女高音演员后, 女主角巧巧桑的人选还没能定下来, 最后一名参加面试的是中国女孩黄英, 那个幸运的机会就这样悄然的落在了她的头上...

黄英, 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她是活跃在当今世界乐坛的杰出华人歌唱家。和大多数具有天赋异禀的家世的歌唱家们不同, 黄英拥有的只是一副好嗓子和不懈的追求。黄英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是普通的职员, 从小没有受过任何的艺术熏陶, 但小黄英从小便酷爱音乐, 喜欢在弄堂里给街坊四邻们唱歌, 并在当时的少年宫小伙伴合唱团担任合唱队员。

依黄英的话说, 自己走上艺术这条道路, 是因为一路上遇到伯乐。第一个便是当时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的校长, 吴伯君老师。吴老师最早用敏锐的耳朵发现, 在这一群小朋友们中间, 有一个女孩会用自然地意大利式发声方法唱歌, 即声音是“竖”着的。在此之后, 每当合唱练习结束以后, 吴老师便会把小黄英单独留下来, 教他一些乐理知识及歌唱方法, 为黄英日后的艺术成长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并最终劝服黄英的父母改变方向, 报考音乐学院。在报考音乐学院之前, 她遇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卞敬祖老师, 在卞老师的精心教导下, 黄英以上海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进入了音乐学院, 又是葛朝祉教授将黄英从一名声乐的好苗变成一位基础扎实, 能与世界一流歌剧选手一比高低的花腔女高音。正是这些无私奉献的好老师, 好伯乐们, 造就了今天的黄英。

1992年, 刚刚走出音乐学院大门的黄英, 便只身一人远赴重洋来到了巴黎, 参加世界级的声乐大赛———第十九届巴黎国际声乐大赛, 并一举获得第二名。正是这个傲人的成绩奠定了她日后的歌剧道路, 接下来《蝴蝶夫人》巧巧桑的出色表演, 带着黄英似破茧的蝴蝶, 乘着歌声的翅膀从东方飞到西方, 索尼公司为她灌唱片,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邀请她与多明戈、麦克波顿同台演出, 与世界各大歌剧院合作, 世界最重要的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纪念庆典, 也将黄英的画像作为各历史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挂在展板中。而要成就一位风光的歌剧演员靠的绝不是追捧, 黄英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得到的。

由于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黄英从小并没有受过艺术上的熏染, 然而对音乐的那份最本初的爱, 让她从小就成为了班里的文艺尖子, 然而, 事与愿违, 在报考少年宫合唱队的时候竟然被刷了下来, 对于自尊心强的小黄英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打击,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她喜爱的唱歌, 第二年又报考了一次, 这次终于考上了。正是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才使小黄英更懂得珍惜眼前, 快乐的歌唱。还有一次使黄英印象深刻的是, 在赴巴黎参加完国际声乐大赛后, 归来时, 机场堆满了鲜花和掌声, 但这满满的鲜花与掌声却不是为她, 而是为了和她同一航班抵达的获奖运动员。黄英默默地从这一簇簇的鲜花与人群中走过, 心里满是辛酸与不平衡, 为什么同样是政府派出国获了奖的, 差距竟如此大。随即黄英被安排为这位获奖运动员的生日宴会做表演, 黄英拒绝了, 不是对这位运动员的不满, 而是对主办方无言的抗诉。通过这件事, 黄英深知, 自己热爱并执着追求的古典艺术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高雅艺术在中国还有一条曲折而漫长的路要走。

在出演完《蝴蝶夫人》之后, 一时的声名鹊起, 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平静, 黄英作为一个新人在偌大的欧洲古典艺术市场开始打拼, 在足足有三年的时间里, 黄英的演出机会是非常少的, 因为她要清楚的了解自己要什么, 为什么。同时, 对于一个几乎没有歌剧舞台经验的新人来说, 学习表演艺术, 精进自己的演唱技巧是需要攻克的难关。刚开始对于她来说真的很难, 因为在实践的舞台上, 书本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不被人挡, 如何不挡别人, 如何把握歌唱与动作的协调等等, 在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摸索中, 黄英渐渐的成长了。成长后的她音色是那么柔美, 像丝绒一样缠绕着我们柔软的心灵, 情感是那么丰富, 饱含着激情带我们去探索每一个戏剧人物的内心深处。她说, 声音只是一个工具, 一个基础, 歌唱要同时加上整个身体的运用, 用你的眼睛, 肢体, 灵魂共同组成一个乐器去表达音乐作品。她还说, 作为表演艺术工作者, 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够给予观众, 你的演唱应该从你真正的内心出发, 从你的灵魂出发。这样才能打动观众, 同时你也会得到观众真挚的反馈, 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良性循环。黄英就是这样毫无顾忌地付出着自己的艺术生命, 每一滴鲜血都流淌着对每一个戏剧人物的爱恨悲喜。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 黄英总是异常兴奋。落幕了, 演出结束了, 掌声和欢呼声似乎还萦绕在耳边, 笑容仿佛还凝固在脸旁, 但是渐渐地, 鲜花已经开始凋零, 曼妙的身影后, 是她独在异乡得孤寂。正是剧场中的热闹非凡, 才显得独自一人更为寂寥, 年复一年的奔波, 仿佛酒店就是家了, 这就是生活, 鲜花和掌声背后的生活。黄英曾说, 生活是公平的, 一个人在选择一条道路的时候, 就意味着对某一事物的放弃。艺术家是人, 但又不是常人。他需要很多时间独处, 来创作艺术作品。对于表演者来说, 在舞台上就是一种当众孤独, 他又知道观众的存在, 又忘记观众, 自己进入另一种精神状态。也许, 黄英就是这样承受着艺术家的孤独, 与其说承受, 不如说享受, 因为这是一份源于对古典艺术对歌剧的爱而产生的“孤独”, 这一份“孤独”, 黄英乐在其中。

然而, 对古典艺术的爱不能固步自封, 要使它前进起来, 为更多的人所喜爱与追求。因为在中国, 歌剧的形式还不能被广大的人们所接受, 黄英在秉承古典艺术精髓的情况下, 求变求新, 力图在不降低艺术格调的情况下, 适应现代大众的口味。1998年~1999年, 世界级前卫派导演彼得谢勒斯和著名华人作曲家谭盾共同打造了汤显祖名著《牡丹亭》。黄英便成功的塑造了“杜丽娘”, 此间, 谭盾为她写了许多艰难却足以表现她优美花腔演唱技巧的乐段, 揉合了京剧、西藏音乐、摇滚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素材, 黄英演绎得十分完美, 力求达到了中西歌剧的交融。2010年2月底, 根据中国古典民间传说创作、由著名华人作家周龙作曲的英文版新歌剧《白蛇传》在美国波士顿歌剧院世界首演, 黄英摇身一变又成了敢爱敢恨的白娘子。此间的种种都说明了, 黄英不仅要变, 使歌剧这种西洋形式为更多的中国大众所接受, 而且要用自己的力量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国, 我们文化丰富而绚丽的中国。

为中国喝彩 篇3

5月23日下午2点半,陆家嘴上海水族馆前,奥运火炬手、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总经理郑杰正在跑第198棒的火炬接力,人们惊奇地发现,来自上海的拉拉队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拉起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助威团的横幅,一齐振臂高呼“奥运,加油!”场面振奋而感人。

原来,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为圆癌症患者去北京看奥运的梦想,主动伸出援手,千方百计筹措到200张门票,捐助给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同时,还组成200名志愿者与患者结对。此次为火炬跑加油助威,更是上海移动作为与癌症患者共同走近奥运,传递关爱的重要行动。

赈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上海移动不但与癌症俱乐部奥运助威团谱写了“生命奥运”的故事,更牵挂四川的灾情。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灾区伸出援手。

一場与生命赛跑的抗震救灾爱心长跑,在上海移动正式拉开序幕。

12日,第一时间携手5大运营商签署“网间应急通道”协议,保证上海与四川之间的通信畅通;启动通信应急预案,进行2 4小时人力储备、网络配置;与新华社联合发送“彩信报”灾情特刊;与红十字会合作,当天开通短信捐款方式支援灾区。

13日,联手解放日报推出汶川灾情特刊《关注》,向上海移动客户免费发送短信、彩信的灾情信息。

14日,召开赈灾专题办公会议,倡议全公司募捐并研究制定赈灾举措;15名通信技术服务人员组成的应急抢修队整装待发。

15日,在上海移动公司内部发起倡议,迅速筹集善款超过100万元;第一时间赶往西区汽车站、桃浦、宝山上海大学等地设立情系灾区服务点,免费提供IP电话服务,方便川籍客户联系灾区。

16日,上海移动领导走访赴川抗震救灾的长征医院送慰问;开通赈灾队伍移动服务热线13501710086;发布上海移动赈灾10大义举;启动捐积分赈灾行动。

17日,启动充值献爱心行动。

18日,准备第一批救援物资,包括通信设备、生活物资(行军床200个、大衣200件、安全帽100顶等)。

19日,第一批救援物资运往甘肃兰州。

20日,再次向慈善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在得知灾区缺帐篷后,紧急联系购置帐篷213顶及200把室外大伞。

21日,第二批救援物资分别运往四川和甘肃。……

手机电视为奥运中国加油

抗震救灾,传递圣火。上海移动的爱心传递在两个战场同时继续,他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是如何挺住、如何雄起的。

随着圣火传入申城,上海移动“为奥运加油”主题活动渐入高潮,手机电视为奥运加油、用音乐为奥运加油、“奥运喜充天”充值抽奖活动等,让人们领略到科技奥运的魅力。

为中国喝彩作文 篇4

1949年10月1日一个举国上下欢腾的日子,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全国人民沸腾了,那响亮的声音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彻底解放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开始了。

7月1日,一个全国上下再次欢腾的日子,香港回归祖国了,那一刻起,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民族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了,它成了一个脱离了依托,能够自食其力,屹立在东方亚洲的雄鸡。

8月8日晚8时8分,一个震惊世界的时刻,奥运会在中国开幕了,北京、鸟巢、水立方、中国人成了各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名词,中国人再一次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力量证明着中国在世界的作用。

……

为中国喝彩小学生作文 篇5

中国,一个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我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为中国的奥运喝彩!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我们中国北京举办,中国北京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五大洲的朋友。在奥运会上,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女子双人三米板运动员郭晶晶、吴敏霞、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杨威等无数名运动员完全发挥出自己的特长,为中国取得了金牌51枚,银牌21枚、铜牌28枚的好成绩。

我为中国的“神舟”喝彩!从11月20日起,到现在,我国的“神舟一号”到“神州”七号屡次飞上太空,实现了我们祖先的.“飞天梦“!

我为中国的名人喝彩!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不顾外国人的嘲笑,毅然接受了建造“京张”铁路的任务。他亲自带领着工人去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在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的隧道时,他考虑到了山势,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来开凿居庸关隧道,用“中部凿井法”开凿八达岭隧道,使工期缩短了一半。这条铁路不到4年就全线竣工了,这给了藐视中国的外国人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为中国的古迹喝彩!万里长城是古代最大的防御工事,它规模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为中国喝彩的优秀作文 篇6

中国申请举办奥运会成功了,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成功的喜讯传出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世界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每个炎黄子孙的脸上都充满着骄傲和自豪。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和影响力,而且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今天的中国,不再是被人歧视的弱国,它以独有的魅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上海在20xx年举办了世博会,而且特别成功。世博会是只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国家才能举办的,这更说明了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而现在中国广州正在举办亚运会,这又是一个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亚运会的吉祥物被命名为“祥、和、如、意、乐羊羊”,志愿者带着头套在街头与游人拍照,他们这也是为亚运做了一份贡献。亚运吉祥物的名字寓意着: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富强、和谐。

哈佛,为一个中国高中生喝彩 篇7

“她穿着汗衫,卡其布裤,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哈佛科学中心的咖啡馆里,微微鞠了个躬。她向我道歉,因为她为了准备上课演讲,迟到了几分钟。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是个明星学生,你更难想象她的成就,即使用哈佛标准来衡量都算得上令人瞩目。”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安·赫尔伯特在《新教育》一文中对上海女孩、哈佛学生汤玫捷的描述。

汤玫捷要去上的课是一节议论文写作课,她在课上要演讲的主题是“追求成功”。

我们不知道她演讲的具体内容,但这样的题目,似乎就是为汤玫捷度身定制的——在中国众多的高中毕业生中,她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标本人物”!

2004年12月,汤玫捷还只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的一名普通女生,和所有高三学生一样全力以赴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高考。12月20日上午,一封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国际快递改变了这一切:哈佛大学正式提前录取她,并将为她提供每年4,5万美元的全额助学金!与此同时,中国驻美大使馆还特别给汤玫捷发来了贺电。

按照惯例,哈佛大学发放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应该在每年春季4月份,但学校会在头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给少量特别优秀的学生发放“提前录取通知书”,只有不超过8%的学生有幸获得这种机会。这一年,全亚洲只有汤玫捷和印度的一名学生被提前录取。这样的荣耀意味着,哈佛这所全,球顶尖名校,视汤玫捷为最符合哈佛精神、最需要提前抢到手的优异学生。

汤玫捷,一个普通的中国高中女生,到底优秀到了什么程度,能让哈佛如此看中她?

二、另一种优秀

然而,当我们联系采访汤玫捷母校复旦附中的老师们,试图通过追溯她的高中成绩,还原出一个“优秀高中生汤玫捷”的模样时,得到的答案却让人很吃惊。

“她不是我们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这样评价高中时的汤玫捷。他说,在强手如林的复旦附中,全校400多名高三学生参加考试,就成绩而言汤玫捷只能算中等偏上,大概排在百名左右的位置。

“我的学习成绩只能算好,但不是最优秀的,我从来没有考过第一名第二名。”汤玫捷的自我评价也证实了谢校长的说法。

这样的成绩,按照我们习惯的评判标准,是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优秀”的。而展开汤玫捷的简历,就会明白,她的优秀和分数无关。

还在小学时,汤玫捷便在上海最为知名的电视台任少儿频道的记者:初三时获得“上海十佳好少年”奖,并独立创办网站:在高一举行的上海高中生辩论赛上,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杰出的语言能力荣获“最佳辩手”称号。此外,演讲、作文、艺术都是她擅长的领域,用她老师的话说,就是“她在这些领域获得的各种奖项难以统计”。此外,她也是上海市获得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最多的学生之一。

“汤玫捷的成绩虽然并不是最好的,但她的社会经历、沟通与领导能力无人可及,是典型的学生领袖型人才。”谢应平校长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附中有一次文艺演出,口才与表达能力堪称一流的汤玫捷无疑是最佳主持人选,老师、同学也大力推荐,她却执意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而自己却担任起最繁琐的后勤工作。在活动、工作中,她总能像一块磁铁凝聚并影响着周围的同学!”

在汤玫捷的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个人对她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就是她的父亲。

父亲汤乃林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同样的关心和教育,与其他家长不同的是,他给了汤玫捷一个十分自由的广阔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汤玫捷作为独立的个体,得到了完全的尊重,可以自主参加各种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想看的书……

这样的氛围,这样的自由和尊重,让汤玫捷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难怪在收到哈佛的录取通知书时,她自豪无比:“我的综合素质即使和美国本土录取的学生相比也毫不逊色。我是凭借自己的综合能力被哈佛大学录取的!”

三、会打曲棍球的中国女生

2003年暑假,汤玫捷的高二学年结束了。就在这年9月,汤玫捷作为复旦附中公派的国际交流学生,远赴美国华盛顿的希德威尔高中开始为期一年的留学生活,

正是这段留学经历,为汤玫捷最终“轰”开哈佛的大门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

在希德威尔这所著名的私立学校里,汤玫捷第一次引起大家注意的并不是“考试成绩的超级优秀”,而是入学一周后的一场校际曲棍球比赛。汤玫捷作为替补上场,担当后卫的她竟带球一路狂奔,在与对方守门员一米线内的近距离对峙中,击球入网。这个极富“美国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进球让汤玫捷一下子成为了校内的明星人物,因为这对一直认为中国学生只会做习题的美国学生来说,这事显得是那么“不可思议”。

而仅仅是在4天前,这个会打球的中国女生,才第一次知道“曲棍球”这个名字!

“如果你只会打球,比你会打球的美国人多了去了。”在汤玫捷看来,参与体育运动是自己能很快被接纳的第一步。

尽管去之前,几乎所有的师兄师姐都告诉她不要参加体育社团,理由是这会耽误很多时间,但是她却不只参加了,而且平均每天要花3个小时参加正规训练,周末甚至有可能花8个小时去其他州参加比赛。离开学校回国时,她已经是学校短曲棍球、长曲棍球、篮球三支球队的主力。

在这一年里,和美国同学一起学习,一样参加美国中学的考试,汤玫捷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地改变了美国同学头脑中“中国学生只会读书”、“做数学题”的刻板印象。

“在美国,体育早已超越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是一种社交,可以考察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体育同时也需要参与者的勇敢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都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很重要的品质。”这是美国归来后,汤玫捷对体育运动的深刻理解。

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虽然很有收获,但是大量的学习时间被占去了。汤玫捷不可能像美国学生那样牺牲学习时间来运动,她只有靠牺牲睡眠来弥补学习。赶论文成了汤玫捷最深刻的记忆,好几次都是第二天要交作业,头天半夜还在拼命。

美国的一年学习,对汤玫捷来说本是没有学分要求的,但她结束时参加学校标准化测试几乎获得了满分。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她的“美国历史课”,比所有美国同学的成绩都要优秀。

在后来希德威尔学校写给哈佛的推荐信中,汤玫捷在文科上的突出表现被浓墨重彩地提及,她在离开希德威尔的讲演中表现出的幽默也被作为第一条

推荐的品质大书特书。当然,还有那个很有名的进球。

四、成为哈佛学子

也就是在美国学习期间,汤玫捷访问了哈佛大学。“有学术精神、有领导能力、有个性”的哈佛精神以无与伦比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她,让她下定了申请的决心。

用汤玫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波士顿的明媚阳光召唤着自己向这所世界知名的学府迈进!”

与中国高考不同的是,哈佛录取学生没有统一的考试,而是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者提供的综合材料作出选择。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人平时成绩的证明、英语能力的证明、各种奖励证书、来自中学的两封推荐信、个人信息、学术背景、课外活动、社会经历、两篇小论文等内容。

2004年10月,从希德威尔高中回国后的一个多月后,汤玫捷在哈佛大学的网站上下载了20来页的申请表格,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了报名申请,然后,在“煎熬”中等待到11月13日,汤玫捷收到了哈佛大学的面试通知。

2004年11月14日,汤玫捷前往上海瑞安广场,接受由一位在麦肯锡公司工作的哈佛毕业生进行的面试,以具体了解她的英语口语和综合素质情况。

2004年12月15日,汤玫捷如愿以偿地收到了哈佛大学发来的录取电子邮件。

2005年的秋天到来时,汤玫捷进入哈佛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一个在我们的标准里并不“优秀”的中国高中女生,用自己的“另一种优秀”成功地敲开了梦想之门。

五、把“哈佛精神”推向中国

“在哈佛2005年的秋天,玫捷知道她要做什么了一一把美国教育的优点带回中国。她开始主持创办一个由学生举办、面向学生的交流夏令营一一‘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英文读作H-silk,有‘丝绸之路’之意,旨在向中国推行哈佛式教育实验。在她的问题里有些在美国看似普通,但是在中国却很不寻常,比如:‘如果你可以做一件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你会怎么做呢?’对于这个问题,玫捷的回答是:帮助改进中国教育。”这是安·赫尔伯特写在《新教育》中的一段文字,真实地记录着汤玫捷刚到哈佛时就拥有的理想——把“哈佛精神”带到中国,带给中国的高中生!

为了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汤玫捷竭尽全力游说著名的高盛基金会,并成功引进了该公司200万元的投资,由哈佛大学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和高盛基金会联合在中国主办“中美学生领袖峰会(HSYLC)”。

2006年8月6日至14日,第一届“峰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成功举行。

经过与哈佛录取学生模式完全相同的选拔方式,从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报名者中选出的300多名高中生,在上海西外与50名远道而来的哈佛大学明星学生志愿者、50名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一起,度过了9天“准哈佛”式的集体学习生活,亲身体验了一系列哈佛大学经典教学模式和校园生活氛围,包括超小型课堂课题教学、每日嘉宾讲座、专项写作课程、模拟联合国等。

2006年10月,安·赫尔伯特为了撰写《新教育》一文,专程从美国来到上海采访。许多接受采访的第一届“峰会”学生告诉他,在“峰会”上,他们看到了哈佛学长们最大的不同:经营梦想的勇气和为实现梦想而脚踏实地的努力付出,并把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作为梦想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学生领袖并不仅限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或是主宰学校各项活动的学生干部。当代中国的学生领袖应具备学术能力、创业精神、领袖气质和公民意识,这四种素质也正是哈佛大学选拔学生时重点考查的内容。”这是身为哈佛大学中美国际交流协作机构主席的汤玫捷,对“中美学生领袖峰会”意义的阐述。

2007年8月,第二届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将在汤玫捷的母校复旦附中举行。把今年的活动地点选择在这里,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汤玫捷的刻意安排,但无法否认的是,一所中国素质教育的典范中学,一处世界领袖人才的培养摇篮,这两者的集合本身,就能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大胆地希望,勇敢地梦想!”对自己的成功,汤玫捷站在波士顿的明媚阳光下,用一句话道出了把这两地连接为一条直线的“划法”。

伟大的“哈佛帝国”

哈佛大学是一所私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主要校园区位于波士顿以西数公里的查尔斯河沿岸,占地约154公顷。围绕着古老的哈佛园,七星拱月一般,是哈佛各负盛名的学院:法学院、肯尼迪政府学院……

1636年9月8日,移民到美州的英国清教徒,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这所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建校之初,全校只有1名老师和9名学生。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汉语音译为坎布里奇)。这一时间比美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时间几乎要早一个半世纪。

1638年,清教牧师约翰·哈佛去世时,把他的图书馆和一半财产留给了学校。为了永久纪念这位学校创办人之一和办学经费的主要捐献者,1639年3月13日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马萨诸塞州议会又破格将其升为“哈佛大学”,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哈佛大学全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教职员工人数超过14000人,共设有13所学院,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不论是学校的名气、设备、教授阵容,还是学生素质方面,都堪称世界一流,常被人称为“哈佛帝国”。

哈佛的精英群体历来是美国社会最具主宰性的力量。美国人通常会说,“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这与其说是哈佛的历史早于美国,还不如说,是哈佛创造了美国,是哈佛的人文精神引导了美国的成长。

哈佛的教育设置分两个部分。大学部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和中国大学的教制基本一样。研究生教育是为了“成才”。大学部的教育侧重“成人”,通过大学的教育掌握做人的原则、知识、修养。成为一个健康的真正有社会责任、有人文关怀、有历史使命感的人。

在美国两百余年的历史中,有7位总统出自哈佛,参议员、众议员之类的政治家更是不胜计数:在经济、社会、法律、艺术、学术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哈佛培养的一流人物。仅诺贝尔奖一项,哈佛的获奖者就有30多位。

美国教育界有这么一个说法:哈佛大学可算是全美所有大学中的一顶王冠,而王冠上夺目的宝珠,就是哈佛商学院(简称HBS)。建校79年的哈佛商

学院是一个制造“职业老板”的“工厂”。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商学院是如今美国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是最有权威的管理学院。

哈佛的校训是“AmicusPlato,Amicus Aristotle,Sed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的意思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其意义在于让学生破除迷信去探求真理,鼓励学生向一切权威提出质疑的思想和行为。正是这一深入哈佛师生脑海的理念,使哈佛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

“轰开”哈佛

什么样的学生才能被哈佛看中

入读哈佛大学不是容易的事,哈佛录取新生的条件近乎苛刻,录取率一般小于1/8。2006年哈佛大学录取新生的比例创下最低历史纪录,只有约9%的申请人被选中,中国则只有7名学生幸运地被哈佛录取。

哈佛录取的标准是什么?哈佛招生主任将最重要的标准解释为:“学业能力的有力证明(这一点可以用申请人提供的成绩单、推荐信和GMAT分数作为参考):候选人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有力证明,范围涉及他们的全职工作、义工及课外兼职;未来潜在的领导能力。希望发现某种我们特别在意的个人品质和性格特征,诸如诚实、正直、成熟、守信等。”

哈佛大学录取学生时严格执行need-blind的政策。即完全不管家庭经济情况,只依据该生的学业和素质,充分体现哈佛大学唯材是用的宗旨。录取以后在考虑助学金时。只根据家庭收入来计算助学金,完全不管该生的学业和专长。也就是说哈佛大学只有助学金,没有奖学金。

如何申请哈佛大学

哈佛录取学生没有统一的考试,而是招生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综合材料作出选择。

上一篇:卡拉OK大赛主持人串台词下一篇:母爱,爱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