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发展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村经济发展(推荐8篇)

乡村经济发展 篇1

王建华

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发挥农村的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形式和途径,有利于促使农民就地转向非农领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创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信息、资金和技术等社会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实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我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较好,要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从业农民素质,不断优化乡村旅游大环境,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具体可采取如下一些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开发增值,有利于旅游产业的拓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是一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好路子。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一是要加强示范引导,在有条件的村(镇)建立乡村旅游示范点,并从人、财、物等方面帮扶示范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沼气、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项目要向乡村旅游点倾斜,尽快建设和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旅游村(镇)。二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镇)建设旅游专业村(镇),充分调动各地和农民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强化规划,扶持发展

一要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科学布局,有序发展。二要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对古村民居、古树名木、名胜古迹等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保持乡村旅游的乡土特性,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三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导向性投入,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优先解决从交通干道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建设问题,并适时开通从区域性中心城镇到乡村旅游点的交通班车线路。

三、广筹资金,加大投入

一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或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乡村旅游的投资和开发经营。二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等更要加大面向农户和中小旅游企业等乡村旅游发展项目的小额贷款或联保贷款规模。三是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用地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可专项用于该项目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办的乡村旅游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四、开发产品、增强效益

一是充分整理和挖掘乡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乡村旅游商品与乡土特色餐饮的开发经营,大力倡导和推进实施“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区域乡土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购物定点推荐商店,不断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的附加值,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五、加强促销,拓展市场

一是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重点是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与包装,帮助乡村旅游企业设计和提升产品形象,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会展、节庆活动等宣传手段,将乡村旅游产品推向市场。二是加强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拓宽乡村旅游的客源渠道。三是加大乡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各级各类主流媒体都要开辟乡村旅游宣传专栏,并在中心城镇通往乡村旅游区(点)的主要交通干线设立明确的标识、标牌。四是积极指导和扶持乡村旅游企业推进网上预订服务系统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化程度。

六、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乡村经济发展 篇2

从当前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 这两者的关联性极强, 从定义上来看,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场所, 以旅游为目的, 针对乡村内部一切原生态事务的观赏、参与以及感知, 包括民情、民俗、乡村风味等。相比来看, 休闲农业则主要是侧重于让旅游者体验农村生活, 品尝农村风味, 例如当前最令人熟知的“农家乐”就是休闲农业的典型之一。两者从内容上来看有一定的交叉性, 但是从整体涵盖情况来看, 休闲农业更倾向于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子集。现如今, 虽然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极为迅速, 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具体而言:

1.1 产业多而杂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为了发展地区经济, 提高农村经济收入, 开始重点扶持乡村地区发展旅游经济, 但是受市场波动及群众发展盲目性等问题的影响, 导致农村地区休闲农业及旅游产业多而杂, 但却很难发展出一个主导性产业, 多数农产品依然只是初级产品, 商品化率低, 特色化不足。

1.2 同质化问题严重

现如今, 我国乡村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的发展项目多以观赏自然山水风光、品尝农家乐、乡村表演等, 个性化、互动性的休闲娱乐项目较少, 且很难形成体系化的旅游产业链。不仅娱乐项目定位同质化严重, 就连农家乐提供的菜品都极为相似。

1.3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情况来看, 多数劳动力外出谋生, 往往在农村生活的多数为留守老人、妇女及儿童, 这部分人群对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有限, 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足, 也正是因此使得该产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从而使得产业发展受限。

2 乡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2.1 强化引导规划, 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虽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注重原汁原味的生态化, 但要避免发展的盲目性, 以专业性、精准性发展代替“多而杂”的现象, 尤其各城市要针对下属区县的产业规划要有特色化、前瞻性, 对于重点乡村旅游路线 (包含自驾游) 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及串联, 从而形成乡村旅游产业链, 并实现“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的目标。

2.2 以“旅游+”引领产业特色化发展

第一, 通过“旅游+”实现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尤其应通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入与嫁接来提高农村物产的增值, 例如“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乡村生活”等, 从而形成新型乡村旅游特色产品, 以提高农村收入来源;第二, 强化宣传及市场营销。当前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有很多, 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业发展理念已经落后。对此, 各乡镇部门应将市场营销理念融入到乡村旅游及休闲农业的发展中, 尤其要注重对旅游产品、特色美食、乡村特色风景等进行强化宣传。与此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有关部门还应注重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重点选取发展潜力大的旅游项目, 扶持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 并利用这些产品辐射带动作用来延伸产业链条。

2.3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需要专业化人才。对此, 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强化政策引导, 改革各高校及职业院校的教育方向, 以提高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充实该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及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队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严格该产业从业人员准入机制。由于当前农村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针对景区庄园内的各个服务人员 (包括接待人员、讲解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等) 要设置相应的资格准入门槛, 例如讲解人员必须要有导游证等。与此同时, 景区也应定期针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学习工作, 以保证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不断完善。

2.4 保护乡村农业资源, 完善基础设施

第一, 政府要着力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当前许多城市所谓的乡村旅游往往只是伪生态, 这样并不能真正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对此, 政府部门要注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 针对乡村地区要设定严格的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以及禁止开发项目, 构建乡村地区生态安全格局;第二,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乡村特色积极培育龙头产业、龙头企业, 并着重对古镇、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古建筑等进行升级改造, 并提升特色农家乐、特色饭店、特色住宿等服务软实力;第三, 发掘地区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应进行特色化包装, 包括乡村旅游体验、绿色养生、奇特地貌等, 以丰富和完善景区业态, 尤其要注重从地区特色出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重点开辟周边市场, 加大旅游吸引力。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压力的逐步加大, 许多城市居民都极为向往乡村旅行, 当前我国许多乡村地区自然及人文景观极为丰富, 能够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的资源也较多。但是随着旅游业竞争压力逐步加大, 这些地区在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上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转型升级, 本文着重从此方面予以分析研究, 希望能够为增进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和谐共进提供一定的对策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建设,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张晓亮.陕西凤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乡村经济发展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农民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远远不及城市居民的收入,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农村地区的富裕。农村的经济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地区经济,促进农村全面综合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乡村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强的产业,包含“食、住、行、游、娱、购”,能带动很多部门的发展,具有一系列的综合效应和作用。2005年10月,中共《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借着这个机遇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也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村经济活力

乡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自第一产业,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丰富农村经济的多样性,改变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乡村旅游涉及到“吃、住、行、游、娱、购”,包括很多部门企业,能带动农副产品、交通运输业、手工业、酒店业、商品服务业、娱乐文化事业等等的发展,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效应,能拉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乡村旅游能直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水果、蔬菜、禽蛋、肉等农副产品可以实现在当地销售,节约了成本运费。乡村旅游能拓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农产品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乡村旅游消费者手中,而且因为在旅游区,农副产品价格也有保障和提高。

(二)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增收困难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很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低,这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农村劳动力过剩,就业不充分是个突出问题。乡村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扩大就业方面远超其他行业。旅游业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能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有很大的乘数效应。乡村旅游会带来个行业的发展,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特色手工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会加大,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实现零距离就业,充分就业,既能保持传统农业的收入,也能增加额外的副业收入。

(三)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基础性要素,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当地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状况,但是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旅游地居民为了吸引游客,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长久发展,会自发的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通过治理排水排污系统,垃圾定点处理,翻新农居,厕所改造等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环境好了,游客就更加愿意来乡村旅游,旅游地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当地农民会更加自发的,有意识的保护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四)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农民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要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会使旅游地农民意识到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不仅那些有形有体的风景,建筑等是一种资源,同样这无形的乡村文化同样也是一种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乡村旅游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这样必然促使农民要学习很多的知识来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素质,同时乡村旅游把大量的旅游者带到农村,实现了城乡互动,乡村旅游者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新的观念带到了农村,农民通过和游客交流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丰富了业余精神生活,形成文明的乡风。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科学合理规划乡村旅游发展

在乡村旅游开发前,首先要组织专家、学者、有关人士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分析、明了当地旅游资源状况,为旅游开发作好准备。要明了当地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避免雷同,避免重复建设。农村各个地区的优势不一样,有的地区有资源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明白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明了当地环境的可承载性,保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保持乡村的原生态,保持乡土特色,因为乡土特色正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因素。要保持乡村风土人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协调,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树立品牌,打造精品,加速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要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如下地干农活,采摘水果,让游客体会乡村的气息,感受乡村文化。

(二)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关键。政府要对乡村旅游积极宣传,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对乡村旅游的投资者提供政策支持,资金,税收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农村信贷、土地流转、税收减免等提供支持。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乡村旅游管理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维护管理,如保持村容村貌清洁卫生,对房屋和厕所的改造,使乡村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为乡村旅游服务。应当注意的是,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并不是政府包揽一切,而是政府发挥着引导,指导的作用,农民是否参与乡村旅游以及如何参与乡村旅游是农民自己的权利,政府要尊重农民的选择,发挥农民的智慧,积极性,发展乡村旅游。

(三)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到科学管理

旅游从业人员是直接面对旅游消费者的,他们的精神面貌,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感受和旅游地区的口碑。一般来说,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旅游地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和文化历史内涵,接待流程规范,基本礼仪等内容。除此之外,对旅游地区的接待设施,接待条件,环境卫生条件要进行规范,提高服务的硬件和水平。要加强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宣传,使旅游服务人员面对旅游者能够把当地的特色生动鲜活的表达展现出来,提升旅游地区的质量和口碑。旅游从业人员中包含了很大部分是当地的村民,通过培训使他们意识到乡村旅游与他们的关系,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只有好的环境才能够吸引游客,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改变不讲卫生的陈规陋习,提升服务意识,改变自由散漫的坏习惯。除了培训之外,要科学管理,建立規范与制度。对当地旅游存在的客观具体问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先例经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旅游管理经验,借鉴旅游管理的学术研究成果,做好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三、结束语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农村文化的繁荣,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得到普遍的提升,农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对我过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保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要大力引导推动,要保护好乡村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者,农民的素质,做好宣传培训,采取种种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琪伟.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旅游调研,2007(1).

2.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J].旅游学刊,2006(4).

3.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3(3).

4.邱云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05(12).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现状与建议 篇4

藏英豪

一、乡村旅游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

(一)国外发展状况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开展得比较成功的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装修改造成饭店,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为“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规划建设大农场、庄园,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乡村旅游尽管在欧洲发达国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但大规模地开展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可以说是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乡村旅游得到倡导和较大发展,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对当地的乡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迅猛,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新兴的“绿色度假”旅游活动每年给法国农民带来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大都市郊区的一些著名景点附近产生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萌芽形态,主要以提供当地特色餐饮和兜售乡村土产特产为主要表现形式,此时的乡村旅游基本处于依托著名景区景点的自发和粗放式经营的阶段。第二阶段是1997年以后,乡村开始出现游客采摘等简易的体验类乡村旅游产品,逐渐开始有观光果园、观光花园和观光农场出现。采摘活动是这种经营方式的代表,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都市区旁的乡村地区也开始出现休闲度假的旅游度假村等乡村旅游经营业态。但整体上还缺乏有规模、规划好的乡村旅游形式。第三阶段是在2005年以后,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同时,“十一五”规划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重要内容,乡村旅游开始高速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介入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发较大规模的农场,或者综合利用农村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等资源,提供较多样化的服务。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小了城乡差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京郊很多经营农家乐的农户不用到城市打工,利用所在农村的绿色环境,农家的特色餐饮吸引城市消费者,就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收益

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化了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以往的农村经济形式更多的是以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主导,间或夹杂蔬菜及水果的种植,还有一些地区从事家禽家畜的养殖。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丰富提供了发展契机,农家特色餐饮、民居住宿、土特产品销售、体验式农庄、农村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创造了比原来的农村种植和养殖产业更好的经济效益,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

第三,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北京为例,北京周边的郊区山地分布密集,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都具有较多的山地资源。过去,山区意味着交通不便、农民收入低、文化水平落后,而且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和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的便利为山区乡村旅游的落地生根创造了条件。北京近年创新了一种崭新的山区发展模式——“沟域经济”。这些对京郊沟峪的区域规划促进了京郊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针对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客源需求,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和形式,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近几年,北京乡村旅游业界通过不懈努力,在“农家乐”基础上,开发、培养了一系列差异化、有特色、受到游客喜爱的乡村旅游产品。而北京市旅游局也针对到北京郊区的自驾车旅游者和徒步旅游者呈迅猛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完善这些消费者所要求的服务范围和内容。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同化

以北京周边农家乐旅游方式为例,这些经营者的思维特征是实用理性,他们重模仿、缺创新,所以经营理念雷同。主要体现在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室内陈设、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都比较趋同,缺乏个性化色彩。

(二)乡村旅游经济的过度商业化 过度商业化造成有的农户为了从事农家乐经营,在自家院子旁私搭乱建许多简易设施,然后把这些违建设施承包给其他人经营。有的则是由开发企业投资,在乡村建立大型度假村、豪华酒店以及休闲或娱乐中心,走商业化经营的路子。还有的在景区或乡村附近建造所谓的民俗村,走所谓的民俗表演路数,借机强迫客人消费。商业化运作可以促进农家乐的发展,完善农家乐的产品,增加农家乐的宣传力度,提高乡村农户的经济收入。但过度的商业化运作将会使农家乐乡村旅游变味,丢掉传统和淳朴的乡情,同时也丢掉了农家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乡村文化特色。

(三)乡村旅游经营的管理缺失

各种经营组织对乡村旅游地跑马圈地,由于没有规划、各自为战,造成整体环境发展不协调,各家自扫门前雪使农家乐的周边环境无人关心,各家各户密集发展,导致旅游地往日舒缓、错落有致的院落变得繁杂混乱,非常像城市中拥挤的建筑,所不同的只是院子与高楼的区别。占地经营造成植被减少,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长此以往,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将逐渐减小,乡村经济的发展将不可持续。

(四)乡村旅游环境破坏严重

乡村环境包括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农家乐旅游所倡导的是保护自然、享受自然,但一些地方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却脱离自然、大兴土木、贪大求洋,不仅与农家乐乡村旅游朴素、本土的内涵相脱离,而且还破坏了农村环境。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使乡村旅游成为弘扬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将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庸俗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在保持乡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乡村旅游的魅力

中国众多的乡村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传承着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积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中国的城市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西方文化因子,难以保存中国最为原始真实的传统文化面貌。故而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文化差异,而这正是促使乡村旅游流行和快速发展的根本。

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静态互动使乡村旅游产品蕴涵深厚的传统文化,乡村旅游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乡村旅游促进传统乡村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支持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并且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乡村旅游促进传统艺术发展,而旅游艺术品又可促进传统文化复兴。但是,目前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动态互动除极少数是良性互动外,绝大多数却是恶性互动。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首先,根据乡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特点统一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制定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规划必须体现乡村文化,杜绝城市文化的简单复制,杜绝出现乡村中的城市。按照村一级或镇一级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机构,按照旅游主管部门制定的发展建设规划,规范项目的管理,确保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促进乡村旅游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乡村旅游统一经营管理。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乡镇一级或村一级应该制定统一的规范和章程,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由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从申办环节到经营管理环节严格控制和监督,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不符合要求、不达标准的经营户进行摘牌并停止营业。保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和经营的规范性,使其良性发展。

第三,由政府主导,配合乡村旅游经营实体,统一乡村旅游的对外宣传,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开发核心景区景点,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采取公司推动的形式,即“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农民开展地方风情、渔耕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活动,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城市游客了解乡村旅游和乡村传统文化。

(二)积极寻找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合点: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多元化

实践证明,一般的城市游客对乡村原生态文化的要求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游客希望体验真实的乡村文化和景观,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无法忍受基础设施、卫生状态、舒适程度等方面的落后。为此,可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在尽可能使乡村整体景观和氛围保持浓郁乡村性的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以适应城市居民的需求。人们的旅游需求日趋多样化,出游时往往有观光、休闲度假、品尝美食、增长知识、寻幽访古等多重目的。农民通过文艺表演、旅游服务、生产旅游纪念品、直销农副产品等方式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由此可以扩大旅游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旅游收入有利于农村经济、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减轻农村经济因旅游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而产生波动。

(三)保护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和乡村生态环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优越的乡村性生态环境,乡村旅游自然难以启动。启动了乡村旅游后如果不对生态环境进行有力保护和建设,乡村旅游必定难以持续发展。要保证乡村旅游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定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我们要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乡村环境规划,就地取势、借山用水、和谐发展,建筑布局要充分体现山区、丘陵、城郊的特色,严禁私搭乱建,以及对植被的乱砍乱伐。二要全面规范管理,着力美化村容村貌,所有村庄都要尽快改变环境脏乱差的局面,严禁乱丢垃圾,乱倒污水,尤其要重点抓好名胜景区、城镇周边的村庄环境整治,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三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加大公路、电路、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建设投入,让每个村庄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四要深化村镇生态创建活动,强化理念、强化机制,实行生态保护和建设一票否决制,推动村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互促共进是我们的根本目标,继而保证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 篇5

当日下午,市政协副主席王全兴在达州宾馆会议室主持召开了农家乐业主座谈会,会上调研组一行认真仔细听取了我区莲花湖、王家山、北外朱家沟、徐家坝和达县火峰山、翠屏山等10余位农家乐业主的发言,业主们激情高昂、勇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以及个自今后的发展思路。省政协调研组在对我区乡村旅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认为达城周边的农家乐尚处于粗放式的起步阶段,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型战略,加强政府引导、指导、扶持力度,充分用足用好新农村建设优惠政策,打捆使用各项惠农资金,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惠及到乡村旅游。二是要科学制定本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明确开发重点和推进步骤,突出乡村景观特色,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三要坚持瞄住市场、依托资源、农民自愿的原则,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对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要积极做好动员、引导和示范工作,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四要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抓手,积极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加强烹饪技术、旅游管理、服务技能、卫生知识、消防常识的培训,稳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五要加强管理,明确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制定旅游设施、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收费价格,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统一,加强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加强卫生和保洁工作,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我区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

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和农民创收形式,从上个世纪至今,经历了繁华又趋于平静的曲折过程,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达州市通川区旅游农家乐起源于1998年,当时共有200余家,但是近几年内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昔日乱搭乱建、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农家乐逐渐被淘汰、取缔或撤除,目前城郊大约有100家左右,它们主要分布在莲花湖、鹿鼎寨、凤凰山(王家山)、石龙溪、高家坝等地,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农家乐30余家,被授予星级的有16家,十年来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创直接经济收入达2000余万元。如今星级农家乐不仅管理规范,注重上档升级,还在娱乐、体育健身和特色创新上下功夫,红红火火的旅游农家乐,以其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特色令游人纷纷前往游览观光,不仅活跃了全区的旅游市场,同时也为达州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基础,促进发展

通川区地处达州市腹心地带,发展城郊型假日休闲旅游业具有交通通讯方便,农家环境幽雅,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农家乐作为通川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加强引导,促进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农家乐创建之初,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组织文化、旅游、建设、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成都郊区郫县、锦江区实地考察、调研,参观学习。随即相关乡镇迅速行动,深入农家,铲草除杂,整治环境卫生,区级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为通川区旅游农家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范管理,提档升位

为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全区农家乐健康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通川区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通川区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管理,促进全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颁布了《通川区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标准》和《管理暂行办法》,截止目前全区评选了16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一星级11家,二星级1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狠抓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确保给游客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度假娱乐环境。

三、注重特色,发挥作用

独具魅力的休闲旅游“农家乐”因其美丽的田园风光、合理的旅游价格、独特的农家风味被人们公认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城郊农民致富奔小康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通川区农家乐其特点可概括为“四化”即:消费水平大众化、经营设施简易化、消费形式多样化、经营管理家庭化,其作用可归纳为“三新” 即:

1、农家乐是发展第三产业,活跃假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通川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得先天优势,周边有山、有水,假日里市民又有出游习惯。农家乐正是适应了市民消费潮流要求,应运而生。以前市民在家请客,往往自己既要买菜又要招待服务,整天弄得疲惫不堪,既费力又费神。现在好了,朋友生日聚会或联络感情,招呼亲朋好友也好,到农家乐休闲娱乐,空气新鲜,消费不高,人多又热闹,既省事又快乐。农家乐业主赚了钱,市民满意,皆大欢喜。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结构新变化。

农家乐兴起后,随着游客的增多,大部分农民转而从事餐饮服务业、花木种植业、运输业等,使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和转型,“农家乐”实现了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一方面农家乐旅游以农业为基础,种菜、种花、种果、养殖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农家乐旅游带动的相关产业,如旅游接待服务、作坊加工、商品销售、运输管理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造就出了一批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

城市游客把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带到了农村,推动了乡村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多数农家乐添置了台球桌、乒乓球台,有的还有羽毛球场、篮球场,被授予四星级农家乐的雅苑山庄还培植了高尔夫训练场,极大地推动了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有的农民还主动外出观摩学习,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随着农家乐的发展也促使农民加大对自身周边环境的改善,改造农房,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政府也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关于翠屏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翠屏区旅游局课题组

一、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区乡村旅游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主要是市民在城市周边风光秀美、环境幽静的农家小院去休闲、游览,吃农家饭,伴以棋牌、垂钓等娱乐。自九十年代末期逐渐兴盛,也带动了农家乐餐饮的繁荣,据统计,农家乐最多时,全区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年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随后,乡村旅游也逐渐从近郊延伸到较远乡镇,其中凉姜乡九里村举办“桃花节”和赵场镇佛现山举办“栀子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逐渐形成规模,并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2008年,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173万人次,占全年旅游人数的46%,旅游收入达1.34亿元。

乡村旅游主要依托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等乡村旅游资源。经调研,目前我区发展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资源:白塔山景区,比邻三江汇合处,居高临下,林木茂盛,距城区仅一江之隔;七星湖景区,环境清幽,水绕山环,是理想的休闲之所;佛现山景区,为全城的高峰,森林覆盖非常好,宜于夏季避暑度假;南广镇红岩山景区,未开发的森林氧吧,植物茂盛,且生长着较多的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树;凉姜乡九里村桃花潭景区,有百亩两岔河水面,伴以桃花及各类水果供游客观赏;金坪镇和邱场乡之间蜿蜒曲折的金秋湖,湖光山色,伴以茶园风光,可体验采茶制茶之乐;另有宗场乡绿色环抱中的双龙湖和思坡乡古代名人流连的会诗沟;还有待开发的明威乡森林河谷、李庄镇的帅家沟水库、宋家乡的卫星湖、牟坪镇的金银湖、菜坝镇的防洪堤等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家乐。十多年来,农家乐发展经历了自然兴起、遍地开花、竞争淘汰几个阶段,目前全区生存下来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10余家,数量上有所减少,但规模和档次上得到了提升,而且部分农家乐除了餐饮娱乐还能提供比较标准的住宿。按照市农家乐的星级评定标准,目前我区已评出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以下10家。近几年来,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较快,收入也在迅速增长,也给景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初步统计,平均每户农家乐年收入达7万元。但全区仍然还有很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仍然很大,全区乡村旅游发展仍然有很大潜力。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目前,乡村旅游作为对传统农业的一种补充,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相对贫困的农村,也可以看作是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我区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一些乡镇发展迅速,但很大一部分乡镇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开发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很不平衡。如发展较好的凉姜乡九里村桃花节和赵场栀子花节,近一个月农家乐收入即可达到50万元左右,而多数乡镇乡村旅游几乎是空白。

(二)缺乏规划意识。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个别地方甚至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缺乏自身特色,档次低,使旅游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全区乡村旅游中仅凉姜乡桃花潭风景区做了一个规划,其余乡镇没有作出较专业的乡村旅游规划,表现出各景区没有自身的统一形象和建筑风格,特色不明显,主题不突出。

(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乡村旅游,交通是首要条件,当前待开发的景区多是受交通条件的限制,如南广镇红岩山、宋家乡卫星湖、明威森林河谷等,道路可进入性差,游客想前往游览,但受交通限制。景区旅游设施简陋,有的地方缺乏停车场、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部分农家乐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设施未按要求设置。

(四)旅游产品的水平和综合效益低。我区目前乡村旅游的产品单一,新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餐饮和棋牌等娱乐的低层次水平上,有特色的农事体验活动很少,具有条件较舒适档次较高的度假型较少,能让游客玩后带走的农产品也很少。乡村游的收费仅停留在吃、垂钓、少量住宿上,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的“行、游、购、娱”基本没有收费,致使乡村旅游综合效益较低。

(五)宣传促销不够。由于受财力的限制,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的乡镇较少,全区仅有凉姜乡举办桃花节、赵场举办栀子花节时进行了宣传促销,此外很少有乡镇印制宣传图册、资料。全区大部分农家乐缺乏宣传促销意识,没有进行有效的宣传促销。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和对策

(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是一项以生态为基础的绿色产业,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乡镇政府要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抛开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有为,积极引进、扶持乡村旅游开发业主,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同时,要根据自身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保护型社会的要求,走生态文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要科学规划,与专业部门及规划单位加强协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如:佛现山、红岩山可规划为高山避暑乡村旅游区,凉姜九里规划为采摘体验乡村旅游区,宗场双龙湖可规划为湖景垂钓区,李庄古镇周边也可规划为古镇休闲游览区。规划中要体现“一村一品,特色突出”,在同一景区内统一形象和建筑风格。

(二)多渠道加大投入,部门乡镇联合行动。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首先要将通往景区的公路贯通,并不断提高等级,可采用各种补助资金、列入项目工程、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解决道路问题。其次是兴建一些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对景区及旅游设施也可采取多渠道融资、招商引资、合股合资等方式加以解决。各乡镇在引导旅游景区景点的投入上,可进一步放开政策,开放市场,积极吸引企业、个人等外来资金,投资开发乡村旅游景点,开办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以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上规模、上档次。如:思坡乡吸引业主投资1000余万元开发会诗沟,成为了乡村旅游吸引投资的很好的示范。同时,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明间资本投入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招商引资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的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来投资,乡镇政府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旅游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并将乡村旅游产品列入景点、景区旅游线路推介名录,加大宣传营销。通过部门乡镇联合行动,加大投入与扶持, 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三)拉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一是要积极引导,改变过去单纯从“吃、游”两个方面的乡村旅游消费模式,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做文章,延长乡村旅游的消费链。要积极增加娱乐、购物、体验等项目,如菜地、瓜果采摘、水上娱乐、垂钓、品尝、体验做茶、购买农家绿色特色产品、参与农俗民事节目活动等,延长休闲时间,增加游客住宿,让游客乐于“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游玩在农家”,走时还能购买农家土特产品及纪念品。二是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各乡镇对乡村旅游采取成片开发,规模经营。如宗场乡可围绕双龙湖规划布局,进行成片开发,赵场佛现山可集中发展一些档次较高的度假山庄。要扶持一批农家乐上规模、上档次,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体验”内涵,提高农家乐的品味,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

(四)打造品牌,加强乡村旅游的营销。旅游品牌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打造品牌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的重要意义。如成都三圣乡的五朵金花就是很好的乡村旅游品牌。我区目前仅凉姜乡“桃花节”和赵场佛现山“栀子花节”形成了初步品牌,但影响也很有限,其余乡镇基本不知名。因此,要加大力度打造一批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如宗场的双龙湖、思坡的会诗沟、南广的陈塘关、邱场的金秋湖等。乡镇政府要科学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民俗、节庆、花卉等活动促销品牌,各农家乐经营业主也要联合行动,借助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册等手段,大力宣传促销乡村旅游品牌,扩大影响,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五)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既要借助“外脑”,又要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特别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要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强化培训。一是对经营管理人员要提高素质。乡村旅游业主多是农村人员,知识水平、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旅游部门要多组织培训、学习、交流,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二是对乡村旅游服务人员要提高技能,通过举办接待、服务技能学习、培训,增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旅游等相关部门要规范乡村旅游的监管,制定相应的《乡村旅游及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办法》。旅游、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督查,重点检查经营业主“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及各项卫生设施。要开展好农家乐星级评定,严格按照《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评定标准》进行评审,对农家乐授予相应的“星级农家乐”称号,切实规范农家乐的管理。

发展中的通川区乡村旅游—农家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通川区旅游局 点击数:6481 更新时间:2008/11/19

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和农民创收形式,从上个世纪至今,经历了繁华又趋于平静的曲折过程,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达州市通川区旅游农家乐起源于1998年,当时共有200余家,但是近几年内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昔日乱搭乱建、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农家乐逐渐被淘汰、取缔或撤除,目前城郊大约有100家左右,它们主要分布在莲花湖、鹿鼎寨、凤凰山(王家山)、石龙溪、高家坝等地,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农家乐30余家,被授予星级的有16家,十年来共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创直接经济收入达2000余万元。如今星级农家乐不仅管理规范,注重上档升级,还在娱乐、体育健身和特色创新上下功夫,红红火火的旅游农家乐,以其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特色令游人纷纷前往游览观光,不仅活跃了全区的旅游市场,同时也为达州的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在“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基础,促进发展

通川区地处达州市腹心地带,发展城郊型假日休闲旅游业具有交通通讯方便,农家环境幽雅,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农家乐作为通川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为加强引导,促进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农家乐创建之初,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先后组织文化、旅游、建设、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成都郊区郫县、锦江区实地考察、调研,参观学习。随即相关乡镇迅速行动,深入农家,铲草除杂,整治环境卫生,区级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为通川区旅游农家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规范管理,提档升位

为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全区农家乐健康快速发展,先后出台了《通川区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通川区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农家乐管理,促进全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颁布了《通川区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标准》和《管理暂行办法》,截止目前全区评选了16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一星级11家,二星级1家,三星级3家,四星级1家。狠抓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确保给游客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度假娱乐环境。

三、注重特色,发挥作用

独具魅力的休闲旅游“农家乐”因其美丽的田园风光、合理的旅游价格、独特的农家风味被人们公认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城郊农民致富奔小康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通川区农家乐其特点可概括为“四化”即:消费水平大众化、经营设施简易化、消费形式多样化、经营管理家庭化,其作用可归纳为“三新” 即:

1、农家乐是发展第三产业,活跃假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通川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得先天优势,周边有山、有水,假日里市民又有出游习惯。农家乐正是适应了市民消费潮流要求,应运而生。以前市民在家请客,往往自己既要买菜又要招待服务,整天弄得疲惫不堪,既费力又费神。现在好了,朋友生日聚会或联络感情,招呼亲朋好友也好,到农家乐休闲娱乐,空气新鲜,消费不高,人多又热闹,既省事又快乐。农家乐业主赚了钱,市民满意,皆大欢喜。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结构新变化。

农家乐兴起后,随着游客的增多,大部分农民转而从事餐饮服务业、花木种植业、运输业等,使农业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和转型,“农家乐”实现了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一方面农家乐旅游以农业为基础,种菜、种花、种果、养殖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农家乐旅游带动的相关产业,如旅游接待服务、作坊加工、商品销售、运输管理等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3、促进农村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造就出了一批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

城市游客把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带到了农村,推动了乡村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多数农家乐添置了台球桌、乒乓球台,有的还有羽毛球场、篮球场,被授予四星级农家乐的雅苑山庄还培植了高尔夫训练场,极大地推动了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有的农民还主动外出观摩学习,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随着农家乐的发展也促使农民加大对自身周边环境的改善,改造农房,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政府也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犀牛山风景区位于通川区北外镇、罗江镇、磐石乡交界处,距城区6公里,面积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8%,整个景区林海浩瀚,峰峦叠嶂,植被原始,是达州城区近郊最具规模的城市生态公园。去年起,通川区把犀牛山按照国家4A级景区规划进行开发打造,沉睡千年的犀牛山终于撩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犀牛山之美,美在林、树、路、崖、洞、石仿若仙境。长满青苔的石阶蛇一般游进大山深处。山间树木参天,松针、香樟、山花、野草盈地,蝶飞鸟鸣,山石奇崛,崖洞深邃,尽显世外桃源的美景。

犀牛山自然景观众多,除了巨石裂缝形成的月牙岩,还有栩栩如生的寿龟问天,惟妙惟肖的佛头,以及蛮子洞、千仞壁、野象石、恐龙蛋、千尺梯等景点。

在犀牛山的打造中,通川区摒弃了简单的修桥铺路,完善了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新建了接待中心、游步道、休闲亭、卫生间等辅助性设施,精雕细琢了少许人工景点。映月湖是犀牛山森林公园最大的湖泊,库容42万立方米,这里水平如镜,清澈透明,是游山戏水的好地方。

一、赤壁市乡村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急功近利,随意性开发现象严重。乡村旅游景区开发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的观念淡薄,随意性开发现象严重。

2.乡村旅游景区规划滞后,建设没有特色。由于缺乏对乡村旅游景区的统一发展规划,导致当前一些农家乐的旅游项目定位不准,建筑装饰城市化,乡土氛围不浓,游客吃的是城里买的菜,住的是与城里装饰、价格一样的标准间,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农家乐活动存在“低层次化”倾向,让人感觉到乡村旅游活动内容与城里没有什么不同,游客只是住宿在农村而已。

3.地方风土人情突出不够,缺乏乡土特色。鄂南风土人情有鄂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赤壁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忽视对乡土风情、民间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缺乏对三国赤壁文化、鄂南文化、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一些农家乐经营户一味弃“土”从“洋”,破坏了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环境,脱离了乡村旅游的本质。

4、保护与管理措施缺位,品位普遍不高。赤壁市至今缺少对乡村旅游景区统一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开发监管机制,政府引导乏力,导致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致使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开发的许多项目雷同,模拟照搬别人的项目较多,人工低品位的景点较多,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还有一些农家乐景区虽然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只停留在规划文本上,落实不力。

二、对赤壁市乡村旅游景点的思考与建议

1.要与集约化经营相结合

乡村旅游景区发展要与实行集约化经营相结合。应彻底改变赤壁市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单打一”的作法,即划定一个区域,配套一些基础设施,农民单家独户地搞旅游的原始作法。走集约化的经营道路,是旅游业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壮大赤壁市乡村旅游景区的重要举措,即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突出三国战争文化、突出赤壁国家级山水景观、突出乡村特色、突出田园风光是赤壁市未来乡村旅游景区发展的方向。

2.要与体验乡村休闲生活相结合

乡村旅游景区发展要与体验乡村休闲生活相结合。乡村旅游景区的形式和内容不再局限于农业观光,更重要的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与乡村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景区依托其优美的田园风光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生态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实践体验活动。未来乡村旅游景区发展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开发利用优美的乡村田园环境与鄂南的乡村文化、赤壁三国文化,下大力气打造好赤壁乡村旅游景区的休闲体验空间。3.要与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

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要与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推进游居环境一体化。要努力营造以中心城区、主要景点、中心乡镇、中心村为构架的网络体系;逐步形成村、居民社区、旅游设施、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人文、生态旅游景区新格局。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农村居民社区,美化乡村环境,丰富居民生活。依托陆水湖、沧湖、柳山湖、随阳万亩林海、万亩茶园等得天独厚的山水园林资源,高标准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园林景观,并向农村延伸,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形成城乡一体,宜居、宜游、宜业的优美城乡环境。4.要与优化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相结合

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要与优化城乡人力资源配置相结合。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将优化城乡人力资源配置,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有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起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导作用。乡村旅游景区应该将把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作为调整农村人力资源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旅游景区要切实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有稳定职业的工人和有稳定居所的城镇居民。

5.要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乡村旅游景区为建立和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要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大力推动城市先进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同时以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6.要与推动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相结合

乡村发展规划参考 篇6

乡村发展规划参考一

20xx年我镇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创先争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以美丽乡镇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镇容镇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社会治安治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推动我镇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1、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一,强化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一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学习终身、终身学习已成为跟进时代步伐的必然要求。二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发展第一需要的理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三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升华自己。四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围绕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战斗力;加强基层组

织建设,打牢执政基础。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切实提高全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2、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三农“位置夯实经济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农业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安全饮水、水利水务等项目建设。继续改善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营造优美的镇村环境。

二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各项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救灾救济粮发放、计生补贴等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扶贫开发进程,鼓励农民致富创业奔小康。大力加强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市场信息配套服务平台,加大对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的投资。

3、围绕争创平安乡镇,突出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在乡镇,我们要牢固树立扩大基层民主推动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发展、增强文明意识促进发展的理念,围绕创建平安乡镇这一目标,着力打造和谐乡镇。一是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提高村级组织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时刻掌握工作主动权,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秘书部工作计划)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和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公民法制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二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管理服务能力,保持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抓好特困群众、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安全工作;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过去的一年,是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时期;是排除一切干扰,战胜各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时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镇域产业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培植群众致富产业不多不强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需进一步改善。三是对特色农业产品市场了解不够没有针对本镇的经济种植物进行大力扶持。这些问题,是我镇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必将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为加快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对县委的意见和建议

自马圩镇开展集镇建设工作以来,县委领导对我镇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各方面的帮助与指导,为我镇的现代化集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我镇集镇化建设相比其他兄弟乡镇落后较多,各方面基础都差。希望各位领导能更多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方面给予帮助。

乡村发展规划参考二

今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保稳促增,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

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明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打造农业经济龙头

一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明年我镇将全力做好光明水利灌区改造工程,总投资250万元,目前正在招标过程中;对阳荣沟、新沟、干沟进行维修;加强三大水库管理工作。做好我镇小五型水利申报工作。

二是稳妥推进扶贫双到工作。

(1)多方筹集,落实帮扶资金,加大力度开展贫困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产业项目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2)投资锦电入股,增加村集体收入。

(3)加强劳力培训包括农技和从业技能培训;发展农产业,带动脱贫。

(4)加强贫困村社会保障力度,确保贫困户生活稳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助”。

(5)帮扶有意愿的住房困难户完成住房改建。

三是继续加强林政管理。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封山育林和森林防火工作。明年春季计划造林610亩,封山育林2万多亩;合理调控伐区,及时妥善处理林业纠纷,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旅游软件开发

将石塘古村旅游开发工作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机构,组建队伍,从领导、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加大古村旅游开发进程。加强和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有效保护。制定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计划办法,加强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加紧修缮整治、风貌改造工作进度,切实做好古村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村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开发环境,加快3a级景区建设。着力抓好古村旅游规划,分期分步抓好核心区域改造维修,突出亮点,为实施旅游开发战略奠定基础。发挥老区优势,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做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工作,实施旅游强镇战略。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员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建设基层组织,切实加强镇村党建。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丰富完善活动内容和活动载体,以群众、基层的需求为导向,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考评方式,促进镇村互动,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培训力度,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大力宣传中央、省、市XX县党代会精神、加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农村群众思想政治觉悟,让广大群众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推动镇域内各类项目顺利推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严格执行换届纪律,确保换届风清气正

村(社区)“两委”换届是明年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把关,把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情况。镇党委将精心部署,召开村(居)“两委”动员大会。二是制订出台换届文件情况。我镇将制定《石塘镇今年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日程安排、工作流程和具体包干责任人。三是成立换届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情况。镇党委成立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镇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成员由镇班子成员及各村

(居)党支部书记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纪检、组织和民政办工作人员组成。三是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基层换届选举工作情况。

动员会召开后,各班子成员组织工作指导小组成员深入到各村(居)委会,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并会同村委会干部共同学习有关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着重指导挂钩联系点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依法依规指导换届选举工作实施。

四是培训换届选举工作人员情况。

为切实做好本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提高全镇换届选举工作人员业务水平,镇将举办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业务培训班,培训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各村(居)委会等成员选举工作参加培训。重点学习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通过培训,使选举工作人员先学一步,学深一些,真正成为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宣传员”、“明白人”,为选举工作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是下派督查组和换届工作指导情况。镇党委将下派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督查。成立指导小组,在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业务指导的同时,全程负责跟踪驻点村(居)换届选举的进展动态。

XX年是维护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明年我镇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农民增收,切实推进经济增长

;加强财源培植,强化财政管理,促进财政增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明年要确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重点是加强全镇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巩固群防群治成果,切实完善“三级联防、四级联动”的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全镇社会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旧圃,平安旧圃奠定坚实的基础。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争取支持,努力营造思发展、谋发展,各级各部门支持我镇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导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程度提供必要的保证。

二、精心打造彝族文化旅游品牌。

我们将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修建彝族文化旅游景区牌坊、彝族文化广场和对歌台,在牛洒公路沿线进行具有彝族风格的民居改造,重新修建葡萄井与观音庙,充分再现历史和自然景观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旧圃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争取上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老化的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增产丰收。

四、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整体素质。

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我镇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对农民进行农业培训。

五、毫不动摇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是继续实行计生工作人员挂钩联系制,全体计生办人员均分配到村,任务到村,责任到人,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二是加大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逐步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三是加强台帐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村宣传员的台帐;四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办理流出、流入人口信息平台交换情况;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努力把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子孙后代造福。

六、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活动,控制发案率,提高破案率;

二是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大对刑释人员及吸毒人员的教育;三是进一步完善“三级联防、四级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继续扎实搞好信防工作,妥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群众性事件及民族宗教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七、抓好培植税源建设,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一是要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

二是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保住老税源积极培植新税源;三是对我镇的企业要积极支持,服务到位,努力拓宽财政增收的渠道;四是财政支出要精打细算,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维护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

八、努力提升集镇建设品味。

借助褐煤化工基地建设的契机,用发展的眼光和城镇化的要求高标准、高规格地规划建设新集镇,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要在我镇建成一个大型的苹果交易市场。

九、抓好文教卫生工作,推进社会事业进步。

继续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巩固扫盲成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积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从而使学校的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从整体上提高我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对镇、村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新型合作医疗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调处好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充分保障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充分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的良好局面和科学手段;积极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强化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好贡献。

总之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举发展的旗帜,唱响发展主旋律,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为实现全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稳定粮食生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为动力。抓住我镇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增加政府投入,发展城郊农业和设施农业,强化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必须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发展近郊休闲、文化、生态旅游,努力保护森林植被,改造人居环境,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乡村发展规划参考三

20xx年,石板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xx届三中、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在主动适应中创新思路,在破解难题中抢抓机遇,在统筹协调中加快发展,以发展个私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工业化和“强镇强村”建设进程,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重点发展工商业,优化二、三产业全面发展,贯彻落实xx届三中、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石板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一、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镇党委、政府将始终坚持“兴工强镇”战略,推动工业发展,努力实现三个方面新突破。一是对现有宝石工业区扩容延伸,规划建设好工业区内各种配套设施,优化好镇内经济建设软环境;二是扎实推进省道s283线道路工程建设,全镇上下高度重视,进一步选强配优工作力量,建立和完善镇、村、部门各级联动机制,真正形成合力,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营造优良的施工环境,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并尽快完工;三是继续完善发展工业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为企业的发展铺路架桥;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主动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提高吸引力,大力引进一批范围大,无污染,耗能低的项目,不断扩大我镇工业产业的范围。

二、加强农村、农业发展

加强农村、农业的发展,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运用科学技术先进设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培养和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坚持良种良法,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致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20xx年,我镇将继续大力推广该品牌大米,开拓

“贺石大米”更广阔的市场,使其成为家喻户晓“名牌米”,并着手宣传、打响我镇的凤坡森林公园品牌。创建文明村,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措施,我们要继续打造文化室、藏书楼、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让村民享受到更加多的精神食粮,充实农民的业余生活。主动引领农村青年崇尚文明,自觉抵制黄赌毒的侵害,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发展民生促发展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是我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凝聚民心,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xx年,镇政府集中精力财力,重点抓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安饮工程各村已完成测绘、选址、规划等工作,部分村已打好出水井,铺设了输水管道。20xx年要将安饮工作彻底完成,确保群众饮上放心水。二是加强水利建设。力争上级立项支持,将高雄至石板、灯龙坡至石板的河道进行修治。将高贵高排河灌溉工程进行清淤维修,消除洪涝灾害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解决生产用水困难。

三是继续抓好农村道路建设,争取建成10公里以上自然村组水泥硬底化道路。

主动申请上级支持,解决省道283线历史遗留问题。四是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遵照大清洁家乡美的思路,整治村级环境卫生,加大对村级环卫工作经费投入,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到清洁工程上来,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农村新环境。五是继续做好扶贫双到工作,加大对贫困村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选准脱贫项目,确保贫困村在规定时间内脱贫,让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六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新型农保、城居保、社保扩面工作全镇深入推进,解决群众老有所养的难题。

四、加强维稳促和谐

20xx年,我们要继续加强创建平安工作,继续深入细致做好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各项工作,对可能引起群众性事件或不安定因素的事件要即时主动介入并及时采取措施平息解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平稳,把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进一步健全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和办事机构,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形成群防群治网络并发挥作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更加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在基层全面落实,使我镇治安形势持续稳定,重特大刑事案件和多发性案件,社会丑恶现象减少,社会治安秩序优良,人民群众有安全感,为争创省、市综治先进镇村打下坚实基础。

五、务实发展守底线

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纯洁自己的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不断完善政府机构内务政务财务制度,加强干部管理。坚决落实党纪、政纪监督问责机制,提高全镇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确保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优良,坚持杜绝吃、拿、卡、要、办事拖拉现象,规范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执政公信力度,努力建成开创型、服务型、廉洁型、诚信型的政府。

20xx年,石板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完善工作措施,狠抓落实,逐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加快振xx发展、实现“脱贫摘帽”的关建之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乡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激发精准扶贫户造血功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三年全面实现736户精准扶贫户脱贫,实现xx、xx、xx、xx、xx、xx六个重点扶贫村摘帽为目标,积极向上争取一批改善我乡基础设施的项目,全力打好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把产业开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扶贫贷款贴息等方式,大力开发“企业

合作社

农户”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扶贫重点村产业建设,力争全年减少贫困人口780人以上,完成移民搬迁10户以上。

1、突出产业扶贫。一是帮助相对贫困户依托种植油茶、藿香草、蔬菜,养殖湖鸭等家庭经济项目,实现稳定增收。二是通过创新经营机制,扶持xx办能带动相对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构建相对贫困户长效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有1家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帮扶带动。三是通过开发优势资源,扶持有条件的相对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业发展,拓宽增收途径。

2、加强能力素质扶贫。认真做好相对贫困户实用农业技术、创业就业技能等培训,救助子女入学,增强发展意识,提升自我发展综合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优先让贫困户在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服务业、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就业。

3、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留守儿童的保障力度。

4、引导社会扶贫。将相对贫困户信息向社会公布,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

(二)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开发休闲旅游服务业

1、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是壮大高山油茶产业。今年全面完成新种植油茶1500亩,油茶残次林改造6000亩,实现户均10亩油茶。二是积极发展腊鸭、肉牛、山羊、蜂蜜等养殖业。在现有5000羽湖鸭养殖的基础上,新发展湖鸭养殖5000羽,实现养殖农户户均养殖湖鸭50羽。结合旅游观光,发展养殖业,鼓励新建山鸡、山羊、蜂蜜等特色养殖场。三是稳步发展高山蔬菜、烟叶等种植业。实现高山蔬菜年均种植面积1000亩,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00亩。巩固烟叶生产,实现年种植烟叶420亩。四是引导毛竹、杉树等经济产业加快开发。全乡发展杉树1000亩、毛竹120xx亩、其他经济林1000亩。

2、加快休闲旅游服务业开发。以xx、xx、xx旅游开发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大力将旅游业发展成为xx的新xx产业。整合开发境内“xx第一山”xx、xx水库、xx等旅游景点和项目。大力宣传推介xx特色菜系,利用xx腊鸭、霉鱼、腊肉、土鸡、肉牛和高山蔬菜,加上油炸米果、擂茶,做好旅游饮食经营文章,力争发展农家乐、森林人家等类型游客接待户10家以上。

通过旅游牵动,进一步推进全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崛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就是绿色青山!积极争取项目,在xx、xx、xx、xx、xx、xx五村,在旅游公路沿线往两边延伸200米,建成旅游生态示范花果园林,进行林木补栽补植,发展梨、桃、李、毛栗子等落叶果园。致力生态建设,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实施好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全面封山育林10万亩,实行主要河流“河长制”,开展禁捕禁猎禁渔行动。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1、千方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水利建设。落实水利“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启动1个“百吨千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实施好“七小水利”项目建设。二是加快交通建设。争取“城岗-xx”公路、“崇贤-xx”县级公路和“xx-xx”乡级公路扩宽改造工程立项,力争富川河桥和角溪桥立项建设。硬化10公里以上村组公路,新修10公里以上通组公路路基。三是加快电力建设。推进农用电网改造升级,实施xx整村低压线路扩能改建,改造xx等0.4kv及以下线路工程,配变增容2台200kv台区变压器,完成xx等941户智能表改造工程。四是加快其他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今年九月顺利开学;开展xx小学、xx小学标准化建设;争取中学综合教学楼新建立项,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场所、便民服务站建设和村文化活动室、农民书屋建设。通过扩大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建设和“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发放,实现全乡电视收视的全覆盖。

2、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整合资金和项目,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力争全面启动xx、xx等10个以上新农村点建设,高标准推进xx、xx等中心村建设。提高群众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中心村和精品村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3、凝聚人气加强xx镇建设管理。要想尽办法扩xx镇规模,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完善xx镇功能,按照亮化、绿化、净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xx和xx建设,实现小乡有xx镇、xx乡有大人气目标。综合开发利用闲置土地,改造危房,淘汰老房。整治xx镇脏乱差和违规搭建、占道经营问题,解决以路代市问题。组建xx镇城管队、环卫所,发挥好管理员和保洁员的主体作用,保护xx镇环境。

(四)提高服务管理,实现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以xx农民远程教育学校为平台,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有效保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2、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巩固农村医疗体制改革成果,新建1个、完善2个村级卫生室,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水平,乡村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继续完善乡敬老院居住条件,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率

60%以上。

3、加强土地管理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工作,争取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项目,以达到全乡耕地总量占补平衡。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治理。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加大对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维护广大公民合法权益。

(五)推动政府改革创新,激发振xx发展活力

解放思想,营造创新氛围。以思想大解放推动xx大发展,着力营造敢闯敢试敢干发展氛围。创新便民服务管理,提升为民办事的效率。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问责问效,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抓好依法行政这一核心,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实行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完善行政运行机制。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认度。

内外兼修,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行政监察和重点工作监督督查,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严守纪律底线,坚决贯彻“三严三实”,全力打造廉洁政府。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苏区振xx发展的蓝图鼓舞人心,“五年决战小康”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乡人民,始终保持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敢闯敢干、知难而上、合力攻坚,为加快“绿富美”xx建设、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 篇7

1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其实质是利用我国农村剩余农业资源的过程, 当将这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后就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并且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三重完美统一。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构, 同时也是缓解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矛盾的需要。所以, 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增加农民收入

在发展旅游经济以前, 我国的农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于农业耕收。而发展旅游经济后, 农业资源可以转化为旅游产品, 农业旅游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当时当地性, 这样可以使当地农民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现金收入。农业旅游产品主要是就地取材, 因而这主要依据当地的环境开发产品, 具有独一无二性。比如延安地区, 由于本身的历史革命历史, 再加上当地的内陆高原环境, 这样就可以搞民俗旅游, 比如在夏天借助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 (夏天的气温较低) 发展“农家乐”, 来此旅游的游客可以选择此处特有的饮食特色和本身所具有的人文资源获得收益。而沿渤海黄海交界处的烟台等地则可以借助当地的渔业资源发展“渔家乐”, 让游客体会自助捕捞的旅游业, 当地还可以根据这种特点发展具有民俗风情的其他相关产业, 比如自助果园等, 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其本身的经济价值, 使其本身需要拿到市场上销售的农业产品则可以在当地销售, 这除了省去因为运输所产生的费用, 又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1.2 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的劳动力都流向了城市, 大多数的农民都远赴外地打工。当农村经济由单纯的农业耕作生产运营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则需要更多的劳动人口, 这样就解决了当地富裕劳动力的问题。

1.3 优化产业结构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相当大的产业, 它虽然是第三产业, 但是却可以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时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可以转变我国农业局限在第一产业的这种困境, 使其变活。

1.4 开拓旅游空间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旅游资源占用率高, 旅游地过分拥挤的现象。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使人们在生活之余缓解工作压力, 使城市居民在乡村体验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旅游状态。所以,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2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

2.1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文献资料可知,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源于20世纪80年代, 而自从1995年我国颁布的长假制度执行之后, 乡村旅游经济也随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 我国的乡村旅游景区目前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3亿人次, 而其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人民币400亿。现在出游的人次已经超过了全国城市居民总人数的70%, 在黄金周出游的人次更是达到了6000万, 这样就大大扩展了旅游市场。而在此基础上,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所带来的农家乐发展已经帮助许多地区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2.2 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城市的人们缓解工作压力, 可以帮助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体验淳朴的民风, 了解各种蔬果栽培生物知识, 这些都无疑对提升城市人群生活质量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起步较晚, 因而其本身的定位并不突出, 其所推出的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 使其失去了乡村旅游应有的特色。

2.2.1 思想观念的局限

乡村旅游经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边缘交叉式的产业, 这种旅游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种现代的农业发展方式, 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开发者的思想认识局限性使得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误区:第一, 我国的农业经营者把旅游业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产业, 认为更耕种是农业发展的惟一途径, 这样的思想局限造成了目前的乡村旅游经济单一化, 且发展缓慢;第二, 对于乡村旅游经济的认识不足, 比如只注重旅游业的功能, 而忽视了其本身的生产能力, 完全依靠旅游来作为其收入来源, 这样在旅游淡季, 则造成了大量的饿农民仍然处于一种无业状态。

2.2.2 粗放式的经营模式

目前,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和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 很多乡村基层政府看到好的资源, 于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就盲目的垫付资金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 很多的开发者为了节省投资资金而对其采用到的方式都是粗放式的, 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资方式使其不能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2.2.3 缺乏科学规划

我国大多数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者或者当局都对乡村旅游经济的内涵认识不是相当清楚, 对景点和项目的开发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 就会使其在开发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第一, 项目单一, 缺乏特色。对于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如果只是注重其功能, 而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 这样就会使得其内容单一。很多的乡村旅游都通过采摘瓜果的形式作为旅游的内容, 而并没有将对民俗娱乐活动作为其项目内容, 这样就使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深度不够, 许多较好的乡村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使当地乡村旅游业缺乏个性化特征。第二, 重复建设项目较多。从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创新性, 开发模式雷同, 这是因为地方对其的开发并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和消费市场调查, 所以很多的开发都不能适应消费需求。第三, “城市化”严重。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依托先辈留下的生态自然资源而进行的, 不过目前的乡村不旅游经济的开发都并没有注重这一点, 而是过分的依赖于技术手段大兴土木, 这就使得乡村旅游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乡土气息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2.2.4 服务设施不完善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现在虽然取得可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存在着以下的两个问题:首先, 景点布局分散。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受到历史的巨大影响, 因而在对其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规模等问题的制约, 其主要表现是类型虽多, 却分散而无主题。其次, 基础设施的配备不完善。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并没有建立起预期配套的餐饮、娱乐设施, 这样许多的游客到达乡村旅游景点后就以打牌和聊天作为休闲娱乐项目, 而失去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必要性。

2.2.5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时间不长, 因而在经营管理体制上存在很多的问题, 并不健全。这主要是表现在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环境保护体制欠缺、立法机制空白。

2.2.6 季节性约束

由于农业发展本身具有季节性, 因而以此作为基础的乡村农业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旺季, 游客量大、这就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在淡季, 则游客数量稀少, 造成大部分的饿旅游资源限制。而在管理上的不健全就造成浪费严重, 效益低下。

2.2.7 环境和效益失衡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 但是却不能为了收益而破坏环境。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由于乡村旅游经济开发者并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因而常常为了经济而忽视了环境问题。

3 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策略

3.1 整合思想认识

要科学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就必须提高认识水平, 正确的理解“农游合一”的含义, 不走极端。而实践这一理念的重点是就是将旅游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 使其成为一种联动经营模式。当在旺季的时候, 以旅游业为主, 而以农业产品作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而在淡季则发展农业, 为将要到来的旺季奠定一定的基础。

摆正旅游业和农业的位置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 使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既具有观光功能, 又具有生产功能, 这样就可以使旅游活动和生产活动相互协调发展。

3.2 科学规划, 突出特色

要对当地的农业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就必须要对本地的资源进行调查,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立足于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规划;第二是创造特色文化, 这样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就能具有独一无二性而吸引大量的游客。因为自然的纯粹的、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才能吸引游客。因此, 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不能破坏乡村本身所具有的乡土气息。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的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设施建设, 这样就使其不能快速、有效的发展, 当然, 这与农村地区本身的交通环境限制有关, 但是这可以根据本身所具有的环境而尽量健全设施建设。

3.4 拓宽投资渠道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大多数都依赖的是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 大多数地区都认为旅游事业的投资是政府的事情。而要真正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则应该不断的拓宽投资渠道。比如说通过社会筹集资金、吸引外资或者通过农民投资入股的形式, 这就可以大大的减少因为资金不足而造成的对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

3.5 建设科学的管理制度

乡村旅游经济的管理必须要将经济、行政以及法律三个因素整合,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基础上不会致使破坏当地环境。比如加强立法, 建立执法队伍, 保障乡村旅游经济的秩序, 而在行政上则要加强管理监督职能。

4 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虽然是以取得经济效益作为其目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一定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因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基础就是“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中求得平衡。

乡村旅游经济秩序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建立科学的乡村旅游经济就必须首先了解乡村旅游经济的特点, 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拓宽投资渠道, 最终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摘要:乡村旅游经济属于“绿色产业”, 是一项具有强大潜力的投资项目, 随着其社会的发展而获得了巨大收益, 而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而且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 拓宽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从乡村旅游资源所面临的问题入手, 对其进行剖析, 并最终得到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聂德民.江西省农村文化小康道路的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2) .

[2]韦瑾, 薛东前.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4) .

[3]成波.黄松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J].背景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 .

[4]熊云明, 徐培.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及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5) .

[5]卓远志.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趋势[J].学理论, 2009 (11) .

乡村风情带动的经济 篇8

我的家乡,江西省都昌县,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其一品农庄就是一家独具乡村特色的农庄,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融入其间,游玩消费。

农庄成旅游新热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自驾涌入城市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不少乡村和农户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旖旎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创办了一大批以农家村居为载体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项目。

都昌县一品农庄便是这样一个乡村旅游点,农庄负责人沈先生介绍道,开办农庄是因为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对发展生态旅游比较重视,都昌许多的景区已经小有名气,以后来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自己很看好农庄未来的市场发展。

沈先生说,开办农庄和当地道路建设也有关系,2013年开办这个农庄,是因为当时一条公路改造完成,自己的老家就在公路边上,这里距离县城仅十分钟车程,距离市区上百公里,这条连接县城与乡镇的主干道,惠及当地十几个乡镇及邻县,约50万人口因此受益。

除了便利的交通,政府对农庄的扶持也很重要,一品农庄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据都昌县旅游局新闻报道,为了助推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的发展,都昌县在服务、税费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农庄作为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必定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融入青山绿水间

一品农庄,是该县首家综合性生态休闲农庄,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一条龙服务。农庄拥有鱼池、餐饮服务楼、生态养鸡场及数十亩菜地,养鱼池里饲养着黑鲩、草鱼等许多鱼种,许多垂钓爱好者经常来此休闲钓鱼,垂钓爱好者说,来农庄钓鱼,不仅能够调节身体、愉悦耳目、怡养身心,还能体验回到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垂钓的乐趣。

在农庄,能够吃到最环保的农家菜肴,吃到最具农家味的土鸡蛋,还能在农家菜园里体验采摘的乐趣,学习制作当地的农家小吃。大家都喜欢在农庄里体验制作当地特色小吃—荞麦豆折。豆折是由大米和荞麦混合加工精制而成,每到冬季,百姓们几家合在一起互相帮忙煎豆折。刚出锅的可以沾豆腐酱、辣椒酱吃,晒干后可以保存到农忙时节炒着吃,更可以像面条一样煮着吃。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偶尔来乡村住住,无疑是调节身心的最佳方法。住在农庄徽派老建筑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拥挤感,没有城市浮华的喧嚣声,宁静的夜晚里,伴着蛙声入眠,所有的疲惫和烦躁都消散而去。早上六七点钟醒来,周围的一切依旧显得那么安静,走出房屋,深吸一口饱含绿叶芳香的空气,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和狗吠声。附近村庄的村民早已在田间劳动,小狗在田埂上追逐着觅食的小鸟,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自然,让人感到轻松。

宁静的乡村,春夏秋冬都有异于城市的风景,不少市民热衷于前往乡村,在青山绿水之间舒展筋骨,洗洗肺。许多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小孩,对农村存在着陌生感,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亲近自然,便常常带着孩子来乡村旅游。农庄的负责人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便在农庄开发了一些新的旅游模式,如采摘亲子游、体验农俗文化、扳罾捕鱼等。扳罾捕鱼,一种比较古老的扑鱼方式,将一张四周用竹篾搭起来的网放在水中,在渔网上洒上一些米饭等做诱饵,待鱼群游到网的上方,及时把网拉起来,再用抄网捞取鱼的一种扑鱼方式。一些没有见过这样扑鱼的小孩,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让乡村旅游更时尚

由于各地都希望发展乡村旅游,在对乡村旅游相关审批程序上,都给予宽松政策,导致行业准入门槛低。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小、档次低,而且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经营管理问题。重庆市政协委员江绍中曾建议,各地应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保护、从业人员培训等。同时,旅游部门可设立乡村旅游指导组,制定其统一的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内容、价格体系、星级评定。

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应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拿民俗文化做文章。在瓷都景德镇,当地一些旅游景区让游客亲自体验制作陶瓷的乐趣;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景区会组织游客和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围着篝火跳舞,唱民族歌曲。这些邀请游客参与制作民间工艺品,甚至加入到玩乐队伍中的互动模式,能让游客感到趣味。

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城里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农作物,对农耕文化也十分陌生。在休闲旅游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相关知识,相信能吸引到不少城市家庭。一品农庄就将农村里用来筛选谷粒的鼓风机和碾磨米面粉的石磨作为农村文化向城市居民展示,这些东西在农庄里都受到了不少城市家庭的喜爱。一些城市居民喜欢在房顶上种蔬菜,而乡村旅游点,完全可以给市民一块“自留地”,让市民从播种、浇水、收割,都由自己完成,既能体验劳动,又能吃到纯天然的蔬菜,相信许多市民都乐意来此耕种和游乐。

当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不仅生活在都市里的人找到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让农村经济有了增长点,农民也找到了新的创发渠道,城乡居民的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强。

上一篇:资产管理信息化方案下一篇:军校四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