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精选7篇)
立项号 XKT-ZXWY083 课题名称 浅谈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负责人 刘艳 所在单位 西安市东方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词汇,阅读教学,衔接 结题 报告 摘要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很关注的话题。本学期正好任教新高一年级,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许多心得和感受对于课题的完成有极大帮助。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整改,使得课题研究真正的服务于教学实践,同时教学实践也补充完善了课题研究。对于衔接阶段的词汇和阅读教学,相信会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课题背景及界定: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总会听学生说,初中时候很轻松的就可以考八九十分,就算平时不学,考试前背一背也是很有效果的`,考试时候至少不会太差。但是上高中以后,高一第一次英语考试往往非常受打击,因为考好一点也就六七十分,想要得高分太难了。最主要的是,好像不会考试了,因为考的并不是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知道应该如何应考。这个困惑,几乎是所有高中生的困惑,也是所有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教育衔接的问题,因为只有尊重教学实际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教学。只有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才会收到更佳效果。因此也是带着这个问题,同时结合自己即将进入高一英语教学的实际,我选定了本课题。
课题研究过程当中,始终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学实际为依据,通过多次听课,参与课堂评议,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理论成果和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并最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同时,参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的切合实际。
研究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搜集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听课,与初中英语任课教师交流,总结自己的教学体会,发现并总结初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的差异,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确定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及要求,总结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并且将其付诸实践。
然后进入最关键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具体过程如下:
开学初期,使学生明确初高中英语教与学的差异,明确高中英语课标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渐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然后再教学中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及总结:词汇与阅读。词汇方面,让学生从最基本的语音学起,知道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此阶段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可行的方法。阅读理解方面,从每一篇课文讲起,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正确的进行阅读。然后针对高考要求,认真讲解每一篇阅读理解,方法先行。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坚持每天做阅读练习。在此过程中通过跟踪调查,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结果与成效:本课题最终的研究结果,以最终论文《浅谈如何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语词汇与阅读教学的衔接》论文为主要研究成果,辅以查阅的相关资料,通过听课和与初中英语任课教师交流等方式总结完成的《初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探索》随笔,借鉴他人研究结果并结合自己看法初步得出的《如何在常规教学中做好初高中阶段教学的衔接》小论文,辅以高一英语教学实践当中的课件及教学设计,最终使得课题圆满完成,达到了自己最初的设想目的及要求。
存在问题及改进:通过课题研究,我对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是觉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例如词汇教学中,我从一开学就教给学生并反复强调的音标知识,学生仍然存在极大的困惑。我反复给学生强调的阅读理解的做题方法,学生需要在整个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去慢慢掌握。今后仍需继续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努力探讨更加适合的衔接段的教学方法,争取自己专业进步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搞好英语学习。
,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M].(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汪锦芝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J]; 安徽教育
“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这一课题, 是针对河源市卫生学校在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1]结束后所遇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
2009 年3 月17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1 年2 月12 日, 卫生部颁发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等文件。这意味着国家对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要求。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对于卫生职业教育的新期许, 也为解答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底从哪里来, 有哪几种渠道, 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应是什么样的, 应该有怎样的管理考核制度和保障措施系列提问, 特别是为了解答双师型教师遇到的新疑问, 河源市卫生学校适时启动新课题立项工作, 并结合刚入选国家第一批中职示范校创建单位契机, 紧紧围绕新问题, 锁定新思路, 深入探索、精心设计、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课题探索者还注意到教育部2013 年9月20 日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增加了对课题研究的动力和信心, 加快了课题研究的工作步伐,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2 课题涵义
2.1 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
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是根据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与类别理论, 结合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行业的习惯分类, 对医药和卫生两大职业体系进行归纳分类的名称。但在我国各级各类卫生职业院校, 通常将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称为卫生职业教育。
2.2 双师型教师
目前, 由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部门提出和整理出的双师型教师定义有10 种以上, 而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上是引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定义而展开的, 极少联系卫生职业教育实际, 以致经常出现片面的教条理解而导致实际工作应用中的缺项、漏项或误项。
本课题探索者提出的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定义是:拥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和职称证书、卫生专业技术执业或职称资格证书、卫生专业技术临床注册证书或卫生专业技术临床定期考核证书, 并在卫生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同时还在医药卫生单位临床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医务人员。即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双证”, 还要有“双岗、双过程”, 要名副其实。
2.3 卫生职业教育医学专业思想
卫生职业教育医学专业思想, 是指在卫生职业院校从事医、教、研工作的专业教师所拥有的医学科学思想。具体是指卫生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对基础医学、应用医学、技术医学和人文医学等学科的认识及思考程度、重视程度、参与程度、使命感等。
2.4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是指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对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专业实践 (临床) 、临床进修、继续职业发展 (继续医学教育) 、科研、医学学术活动、院校领导和专家团队医学专业传播等活动的参与及思考程度。
2.5 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
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 就是课题探索者在广东省区域内,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 选取一定数量的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所在院校开展的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临床工作、临床进修、继续职业发展、科研活动、学术活动、院校领导和专家团队医学专业传播活动等基本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同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 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从中获取课题研究成果或若干新理念、新观点、新答案, 也可以提出推广研究成果的若干建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收集与医学专业思想、实践活动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获取相关参考信息、研究素材和理论指引。
3.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随机抽样, 深入相关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中, 展开无记名现场问卷填写、非正式座谈会、个别交流沟通等调研活动, 获取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参与各种医学专业活动的真实情况、对卫生职业教育工作的真实感受、对教学岗位和临床岗位的真实想法以及其他有关卫生职业教育的真实信息。
3.3 分析资料法
认真、详细、全面、科学地分析所得到的各方面原始数据和信息资料, 客观地进行呈现和解释, 保证统计数据和调研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
4 理论支撑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规律的理论; (2)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实践规律的理论; (3)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4)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教育部、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医学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5 研究目标
(1)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双证、双岗、双过程”之间的关系。
(2)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卫生职业教育医、教、研各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卫生职业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4)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
(5)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临床岗位与医疗卫生行业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
(6) 探索从卫生职业教育合格双师型教师、骨干双师型教师到双师型教师带头人的成长路径和成长规律等问题。
(7)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如何成为临床岗位的名师、教学岗位的名医等问题。
(8) 探索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双使命、双责任、双权威”与“双收入、双利益、双回报”之间的关系。
6 研究步骤
(1) 前期阶段 (2013 年11 月至2014 年9 月) 。
(1) 2013 年11 月, 做好课题正式批准立项文件签收和学习理解等工作。
(2) 2014 年1 月,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重新报送课题项目正式申请书和课题研究方案;培训课题组成员。
(3) 2014 年2—5 月, 开展课题调查问卷起草、内容讨论、修改、征求意见等工作。
(4) 2014 年6—8 月, 开展问卷试调查、试检测以及再设计、再修改工作。
(5) 2014 年9 月, 前往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 征求我省卫生职业教育领域老领导、老专家对调查问卷的修改意见;请广东省卫生职业教育协会领导和专家按随机抽样方法, 确定课题研究对象数量及分布区域, 确定调研行动路线和具体方法。
(6) 2014 年9 月, 撰写并发表课题项目第一篇学术论文《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探讨》。
(2) 中期阶段 (2014 年10 月至2015 年7 月)
(1) 2014 年10 月, 开展全省12 所卫生职业院校抽样单位的现场问卷填写、非正式座谈会、个别交流沟通等调研活动。
(2) 2014 年11 月, 进行课题研究中期各项总结工作, 撰写和报送中期工作报告, 填报相关中期工作报表。
(3) 2014 年12 月至2015 年6 月, 进行调研资料的整理、录入、校对、再录入、再核对、再录入, 确保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原始性。做好录入后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整理工作。
(4) 2015 年7 月, 撰写并发表中期阶段工作论文《“广东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课题调研与思索》。
(3) 后期阶段 (2015 年8 月至11 月)
(1) 2015 年8—9 月, 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分析并撰写课题科研论文《广东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抽样研究》。
(2) 2015 年10 月, 做好课题结题各项准备工作, 进行课题成果鉴定。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报告、课题成果公报、课题成果网上发布词, 进行鉴定结题申请书填报和课题鉴定材料装订工作。
(3) 2015 年11 月, 完成其他各项课题结题工作。
7 课题研究内容
(1) 开展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等五大新概念及相关理论的探索研究。
(2) 开展能够基本反映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活动的调查问卷设计工作。
(3) 开展广东省卫生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4) 开展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双证、双岗、双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
(5) 开展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提高卫生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之间关系的研究。
(6) 开展提高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待遇可行性的理论研究。
8 研究成果
(1) 本课题探索者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提出了卫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思想与医学专业思想、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思想与医学专业思想五大概念, 完善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理论体系[2]。
(2) 本课题探索者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提出并论证了双师型教师只有先具备临床岗位职务和持续临床实践, 才能具备教学资格, 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的新观点, 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供工作思路[3]。
(3) 本课题探索者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提出并论证了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思想和医学专业思想, 比拥有双师型教师称号意义更重大的新观点, 为各卫生职业院校加强医学专业思想建设提供了若干理论根据[2]。
(4) 本课题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 围绕双师型教师基本情况、医学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临床进修、继续医学教育、科研、学术和接受卫生职业院校专家团队与领导医学专业思想传播等活动内容, 深入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非正式座谈会等, 从而掀开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新路径的序幕。概括和总结与双师型教师成长、与医学专业思想积累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况。同时, 总结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与“双证、双岗、双过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卫生职业教育毕业生群体质量、国家新一轮医改成败之间的关系等[4]。
(5) 首次在全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和论证了要建立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建设机制, 建立双师型教师“双岗、双过程”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成为临床岗位名师、教学岗位名医, 让更多的“名医名师式”双师型教师名正言顺地收获体现自己劳动价值的分配成果等新观点[3]。
9 应用前景
(1) 如果全省卫生职业院校普遍落实“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先具备临床岗位职务和持续临床实践”这一新观点, 将极大地提高全省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临床岗位能力, 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同时, 通过医学专业教师参与临床岗位工作, 也部分改变我省相关医疗卫生岗位存在的医务人员隐性比例问题。
(2) 如果全省卫生职业院校普遍建立双师型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教师带头人培养、使用、考核制度, 普遍建立双师型教师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对接平台, 普遍建立包括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临床岗位发展计划、教学岗位发展计划在内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将迅速改变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师资质量不高的局面。
(3)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接受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双岗、双过程、双责任、双使命”理念, 接受其“双权威、双奉献”地位以及必须名正言顺地获得从教、从医“双分量”技术劳务收入这一新观点, 将可能迅速改变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 进而改变全省卫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的局面。
摘要: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如何?双师型教师“传医”资格如何确定?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为此提供了客观的表述。研究人员发现, 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虽然被多份国家级文件反复强调, 但双师型教师“双岗、双过程”的重要性很少被提及;双师型教师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医学继续教育对接平台至今仍未搭建, 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培养主阵地鲜为人知。为期两年的广东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研究工作, 探讨了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异同点, 揭示了卫生职业院校附属医药卫生机构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提出了卫生职教双师型教师“医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卫生职教梦”理念。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让更多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临床岗位的名师、教学岗位的名医;让“名医名师式”双师型教师名正言顺地品尝体现自己从医、从教“双权威”价值的劳动成果。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
参考文献
[1]钟冬民.河源市卫生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1 (6) :13-15.
[2]钟冬民.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4 (5) :8-11.
[3]钟冬民.广东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医学专业思想现状抽样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 (5) :5-25.
一、 结题的意义与方式
结题是指教育研究即将结束时,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研讨、理论阐释及提出新问题的过程。
1.结题意义
(1)课题研究的需要。当前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课题研究,其过程受到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共同约束。以正式结题方式呈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课题管理部门与研究者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
(2)课题管理的需要。经同行专家指导或推广,发现好的或潜在的研究成果;从结题中了解到研究者的能力及研究方向;课题管理部门通过听取研究者、结题鉴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从而改进工作。
(3)研究者的需要。结题为研究者提供了听取同行评议、反思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的机会,有利于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更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
2.课题文档
包括申报书、主体报告、工作总结、附件以及结题申请表等,是按一定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所生成的原始资料进行有目的地整合而成。它反映了课题研究所有过程及结果,包括文字、图表、音像等。
(1)主体报告。指能集中、概括地反映整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成果,包括课题提出、课题实施、研究成效和研究后反思。
(2)工作总结。是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计划执行情况和研究过程简略的事务性总结,包括课题组的协作、课题的调整与变化、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3)附件。是指正文中无法纳入,但又对文章观点、结论可作必要补充的材料汇集。
(4)申报书。指申报立项时的研究方案或立项后的开题论证,作为结题鉴定时的对照标准。
一般地,需要提交的结题材料是将主体报告与工作总结合二为一的课题研究报告以及附件。根据课题研究报告可以对研究水平、价值、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也要凭借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3.结题方式
本质是同行专家评议。
(1)成果认定。通过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的审定和认可,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获政府奖励等来表示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从而认定结题。这种方式,需要研究者提交评价机构的证明,提交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性的说明,由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判断和认定。
(2)会议鉴定。以召开同行专家会议的方式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鉴定,以确定课题是否按立项的目标、计划开展,是否完成预期研究成果。会议鉴定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也最大。会议鉴定使研究者面对面与专家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有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3)通讯鉴定。以通讯方式把评议材料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审评完成鉴定。通讯鉴定相对会议鉴定而言,鉴定成本较低。但研究者与专家及专家之间缺少交流,专家对课题研究了解不一定全面充分,所做的鉴定可能存在偏差,不利于进一步总结和提升研究成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的评定要从学术性、科学性角度来判断。为提高结题质量,我们采用二轮评审制与结题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评审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老师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的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老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课题报告进行第二次审定。结题现场会是先由老师汇报研究情况,展示其研究成果(课件),然后是听讲老师提问--报告人解释--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研究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结题评审。
二、 研究报告及其结构
1.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撰写要求
研究报告要描述和解释研究结果是如何获得的,并要对其获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和说明。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形成的研究报告也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哲理型论文、实证型报告(调查或实验报告)、经验型报告、个案型报告等。研究报告因课题研究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各异,其结构和表述形式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其总体要求是一致的:⑴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⑵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
2.研究报告的正文结构
研究报告可分为前置(含标题、署名、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三部分。其中正文是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引论:包括研究问题概述、研究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等。要求根据原有方案和情报资料,实事求是介绍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用“问题的提出”等提法。要求交待清楚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即课题研究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意义;要研究什么,即课题研究的假设、研究目标及关键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即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情况,包括前人研究成果与观点的综述、研究现状的诠释性概要(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总之,选用恰当的措词,开门见山地把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交待清楚,使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中的有关内容。
(2)主论:要求充分反映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①交待研究方法:主要指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与材料、测量方法与程序等。要求交待清楚研究的操作定义;研究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和方法手段;研究对象的确定(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调查的方法与项目;实验因素的操作、无关因素的控制;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等。研究方法交待要具体,条理要清楚。有些材料可用附件形式附在报告后面。
②分析研究成果:主要指概述研究发现与结果,对假设、问题、目标的结果描述,统计检验的结果等。要求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数量统计,做出定量分析;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开展逻辑推理,用文字进行定性分析。数据可用直方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研究结果最好用一般与典型、数据与事例相结合来表示表述。
③讨论相关问题:主要指对结果的诠释,研究的局限性,对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对未来的启示等。要讨论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对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包括提出质问;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论证和分析。还要讨论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便为同行进行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还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3)结论:包括对结果的概括和推论,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等。要求简明归纳研究成果的基本要点,即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同时要根据研究情况得出下一步应深入研究的问题。要求客观真实,简洁明确,鲜明集中,让人们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三、 研究报告的生成路径
1.明确主题
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要表现出研究报告中不同层次内容的深度、上下位的连接关系和并列标题之间的相互对应的统一整体关系。通常只阐明一个主题(中心论点)。提炼方法有:⑴头脑风暴法。反复阅读所得的材料,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直觉进行梳理,使用不同的概念将材料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用图画出来,设想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⑵逐级归纳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明确研究的类型,借助于相应的文本框架把所得的材料进行排列组合。从事实资料出发逐级归纳出基本论点,甚至中心论点,完成通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过程。
2.草拟提纲
围绕梳理所得的逻辑顺序,构建研究报告大致框架结构(即拟定大小标题),显示论证层次以及论证方法。先是搭起研究报告的大框架,再考虑每部分层次结构,然后列出每个层次的段落要点和事例,最后将一些相关材料及索引分配在各标题下以备用。形式上是使通篇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是对各部分材料的概括。提纲有句子式、标题式、图表式和段落式。拟制提纲的程序同逐级归纳法正好相反,即从中心论点出发到基本论点再到下位论点最后到资料。
3.形成初稿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巧妙的构思和拟定完整提纲基础上,大胆地、尽情地把自己最初的感受、意念及有价值的东西先写下来。初稿写法有:⑴循序渐进法(按自然顺序)。⑵分题单写法(化整为零法)。将全文截开来写,各部分写完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协调。⑶先易后难法。根据思维的活动展开写,思考成熟什么,就先写什么。
若一时觉得写不下去,可通过“忘、回、跳”策略走出困境。⑴忘:即暂时封存相关材料,暂时忘掉这些材料的种种观点和思想,腾出“空间”独立思考,避免自己的头脑成为人家的“跑马场”。⑵回:即回到教育教学的现实中去,再去做观察调查工作,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自己原有的思维方法进行“元研究”。⑶跳:即改变思维角度、分析策略,从其他学科或领域用其他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换位思考。
4.修改定稿
从斟酌观点、增删材料、梳理结构、润色语言和核实附注等方面,用趁热打铁法(边写边改一气呵成)、诵读修改法、冷处理法(存放-冷却-补正修改)或以文会友法(同行交流-专家点评-自我修改)等方法,对形成的初稿要进行精雕细刻。写作中的最新灵感又促使我们不断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研究意图和写作焦点,可重新考虑并改变既定的写法,直至修改写作提纲,扩大与容纳一些新的观念和认识。一篇合格的研究报告至少应满足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的要求,而真正能打动、启迪读者的,是作者对问题深邃的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全文自圆其说,结构严谨,意思贯通,脉络分明,浑然一体。
四、 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研究报告与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照着写
作为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验证和总结的研究报告,在以下方面要与实施方案对照着写。⑴研究内容。研究内容若是策略,研究报告中就要总结形成了哪些策略;研究内容若是教学模式,就要总结形成的教学模式;研究内容若是解决某一具体问题,那就要总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⑵研究方法。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问卷调查,那对应的研究报告是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形成了什么结论;如在研究实施方案中设计了行动研究法,则研究报告中就要陈述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问题解决中做了哪些工作,对原研究设计做了哪些修改,结果怎样,产生了什么新问题。如设计了文献研究法,就要明确文献的名称,主要观点,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等。⑶研究成果。课题实施方案中预设的成果要与研究报告中的成果分析保持对应。
2.依据研究材料来提炼研究成果
要全面掌握和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撰写时要重新熟悉课题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情况,他人研究的理论观点、成果、动态和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际后的问题和建议等,均可作参考。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但不可受其束缚,被其左右,照搬他人研究的观点,人云亦云。对照课题实施方案,尽量搜集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并注意对材料的检验和筛选,对具体材料作中肯的理论分析。要结合课题研究实际,为我所用。
提炼就是要把感性材料进行反复分析,进行筛选和改造制作,透过现象抓本质,透过局部看整体,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在提炼中经常会遭遇资料庞杂、茫无头绪的困扰,我们可以像旅行者收拾自己的箱子那样,采取如下办法加以解决:⑴重新安排其中的物品;⑵找一个更大的箱子;⑶把不必要的东西挑出来。第一和第二个办法促使我们考虑自己的归类标准,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包装”方式或更合适的容器。第三个办法揭示我们:研究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而聚焦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要提炼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在原有基础上有何发展,有没有新的发现,研究过程中质疑和完善的地方有哪些。要阐述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怎样操作,效果怎样。成果要概括、精要、利于推广。有的教师在研究报告中只交代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方法程序和结果,缺少理性思考和对结论的陈述,缺乏操作性的概括和提炼,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如只罗列材料,对研究过程做镜子式的实录;只简述论点,把大量的材料放在附件里等。
3.紧扣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体现过程性
一般课题研究都以研究问题为切入点,在课题实施方案中围绕研究主题确定研究内容和子课题。因此在研究报告中首先要明确研究内容落实了没有,与子课题相对应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如《xx策略研究》,首先要陈述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形成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怎样界定,如何操作,有没有理论支撑,运用这些策略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需要怎样的教育教学环境,需要提供哪些保障,运用的效果如何。陈述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抓住问题,阐述观点。事例是实,议论是虚,唯有因实生虚,虚实相应,文章才能生辉。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的过程中去体验、去发现,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理性思考,提炼自己的观点。因此研究报告要以实践为基础,体现过程性。缺少引文及附件,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等现象,都会使研究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
进行定量分析是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数据本身具有很强的确定性,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它比语言描述更客观、准确,有说服力。在科学研究目的中,描述、解释是基础,预测和控制才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用数理统计等量化分析,甚至可以结合计算机量化模型,建立事物发展的数学模型。量化是教育科研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缺乏量的分析,只有质的描述,这样的研究是不完善的。要收集数据资料,并作初步处理,用作分析、推理和判断,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因此撰写研究报告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这样,才能提高研究报告的实证性。有些课题明为实验研究,且设计了对照班,但在成果分析中,多运用模糊语言,进行定性分析,没能根据事实材料和数据提出结论,印证成果,严重削弱了课题研究的可信度。
5.结论分析要实事求是
在文章结尾时,可以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做一个比较中肯的总结,同时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尚未澄清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今后继续研究的方面和初步的打算。课题研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研究报告中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切忌一味地唱赞歌。按照预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发现了新问题也是成果。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重在体验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的隐性成果比显性成果更多更有价值。因此,在结论分析上要尊重事实;对于效果不明显的,不妨讨论一下原因,明确下一步研究的问题。结论是正文内容的归纳和深化,如对正文的主要内容仅作简单重复,或谈几点体会、喊几句口号就草率收兵,会使结论空泛笼统,使成果缺乏说服力。不要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尚无研究”;也不可闭门造车,忽视前提和条件,任意夸大成绩缩小问题,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以免影响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6.附件是报告的补充材料
附件包括:⑴对概括性成果的具体展示,如专著、系列论文等;⑵表明所依靠的方法与工具,如研究工具(问卷等)、原始数据与统计、观察记录等;⑶研究效果证明,如实验学校教师总结、典型案例等。凡撰写者认为必须向读者提供的一些原始记录、工作表格、可供借鉴的资料等,都可作附件内容,并按推出的内容分成若干条目陈述。千万别把附件当成垃圾箱或档案袋。
参考文献
[1] 李政.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及实际操作.教育科学研究,2001⑸.
[2] 吴建深.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⑸.
[3] 冯永熙.如何做好课题研究及撰写结题报告.基础教育,2003⑺.
[4] 王少元.中小学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问题和对策.宁夏教育科研,2006⑵.
[5] 张建.研究报告撰写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 池方浩,池哲萍.教育研究文稿的写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了人地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新教材在开篇中就提出了“怎样学好地理”的问题。首先要多动脑筋,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对于所学的对象、地名、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以及地理事物同人类的关系等问题,都要认真“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为什么”,再“做一做”。这样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二是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地理必须“左图右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地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因此有人认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缺少读图意识,没有用图习惯。这需要地理教师从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刻意对学生进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怎样才能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让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应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我是这样认为的: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的示范外,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图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其次,学生有了读图愿望后就要培养他们读图的基本知识。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手脑并用,把“听、看、动手、记忆”结合在一起,做到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有机统一。在地理教学中,我初步地总结了一套不成熟的经验,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在看图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许多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
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地势哪边高、哪边低、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在上课时,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挂图、板图或多媒体地图,进行细致地讲图
在教学中,注重地图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结合图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地图信息,通过地图信息让学生发现问题,养成读图思考的习惯,通过师生双边共同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和理顺学生读图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去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更能使学生直观地记住各种地形名称及具体位置,避免张冠李戴。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我力求把教学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把“东西半球图”制作成flash动画,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在教师讲图基础上进行填图、绘图
当图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可通过填充图册练习填图,也可以让学生在纸上描绘出相应的地图轮廓,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以巩固所学,接着教师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纸上模仿并独立填图,最后通过投影展示效果,通过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提高小学生硬笔书法能力探究结题报告
六道小学 李娟
一、小课题的提出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写字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然而,从时下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非常不容乐观。大多数的学生只满足于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对自己写字的要求不高,在课余时间自学练贴者更是几乎无人。那么,我们参与写字实验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根据调查所得,有92%的同学很希望能把字体写端正;63%的同学认为练不好字的原因是平时不知道怎么练字;38%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71%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就能得高分;69%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以恒,还要经常组织一些与写字有关的活动竞赛;22%的学生认为靠自学练习较好。而且通过调查访问,我们还发现了全班19人,其中有9人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不正确。大部分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简直不成样子。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影响身体健康,更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在经过反复的调查分析和不断的深入反思之后,我认为:积极研究一整套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产生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的评价方案和策略,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本班学生的写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小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班级内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与写字品质,形成写字技能。
2、通过加强写字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指导学生学会把汉字写正确、端正、整洁、美观。
3、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鼓励自主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练字,从而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小课题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四年一班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比较实验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四、小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研究的内容:
1、我校小学生写字现状及原有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状况的调查分析;
2、研究如何让学生按照书写要求规范地在方格中写字,将写字姿势,书写习惯与写字技能三者都作为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3、以写字课为主,自习课等为辅、指导四年级学生按照在方格中写字的要求,认真写字,形成一整套指导学生规范写字的做法,并进行科学地归纳整理,为写字教学提供参考;
4、研究如何实现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环境的整体化,使得小学写字教学活动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
(二)具体措施
该小课题设在本校四年级(2)班作为重点开展研究,研究时间自2012年7月至 2013年7月,为时一年,分三个阶段展开: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
(1)、确定小课题题目和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制定详细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以便更有利于研究的顺序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将修正后的小课题研究方案提交镇、区教研室有关专家指
导,并对该课题研究具体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参与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研讨会,听取领导及科研骨干对课题组教
师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
2.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1)在家长群中开展关于写字情况的调查研究,充分让家长了解对自己孩子在 参与学习的看法和期望,并对猎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争取开展实验活动时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完成调查报告。
(2)在实验班中尽快完成各等级标准字样的提取工作,以便形成纵向比照,并确 定学生书写训练的内容。
(3)积极与科组或有指导写字经验的老师探讨开展写字课的有效教学模式,通过 写字课的开设与落实,确立写字素养的培养目标。(4)以每天的午读课和每周一次的写字课为主要抓手,对学生的书写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加强平日语文课对学生书写的重视,同时注意积累广大教师中的经验,尽量争取与各学科老师齐抓共管,改变学生以往不良的书写习惯。平时注意小结,做到每周一反思,每月一总结。
(5)关注对班级学生写字过程中的评价,将写字兴趣、写字习惯、写字姿势和写
字技能都有机地纳入到评价中来,实现写字评价的全面化、全程化。
(6)开展形式多种的写字展示和写字交流活动,开展自我纵向评比,评比的目的
在于激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中都能被调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欣喜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让每一位学生从中能学到坚持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细、做实的良好习惯。另外在学生群中还可进一步发挥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例如进步最快的、写得最好的、帮助别人最多的、获奖最多的、作业书写最工整的等,都可以在全班学生中作为榜样和楷模,通过展示台、学习园地等的展演,形成激励机制,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宝贵的资料。
(7)班级内建立书写情况反馈表,如每科作业的书写情况、平时的预习书写、单元测验的卷面书写得分等,每周都及时向全班公布;利用校讯通平台向家长反馈并要求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让学生、其他科任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到本次实验活动中来,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评价大环境。(8)与科组、科任老师共同探讨促使学生提高书写水平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协调
各学科之间的作业量,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与评价方式,让大家共同参与到本次的实验中来。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
(1)撰写小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各项研究成果,邀请有关部门予以综合的评价和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
(2)以点带面,将本次小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心得与全校老师共同分享,积极推广研究的成果,为下一阶段更好地投入到基础小课题的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方法。
五、小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本次小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强化,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助燃,汉字的书写规范得到了强化,学生的素质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2、培养了学生对书写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极在地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自主意识进一步得到增强,平时主动进行训练的同学较实验之前的21%上升到现在的45%。
3、大部份学生的写字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由于本学期参加了这次实践活动,自觉性得到了提高,尤其表现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答题上,整份卷面清洁、工整、端正,有大部份的同学写出来的字体有笔锋、入体,写得很有味道,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每次的班级文化建设和板报设计,都离不开这些小书法家的一份贡献,每次搞活动,许多宣传标语都是学生亲手所写;教室的展示台里轮流张贴着他们自己的作品;班级文化建设的布置许多也是出自他们的手迹;我们的同学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还积极参与了各类书法竞赛,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还以点带面,通过学校的宣传广播,把我们班级的做法向全校师生作了详细、生动的介绍,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4、参与了本次实践活动,也让当中的指导老师更新了自己的认识,提高了对学生在书写方面的水平。“以人为本”,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而且老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边教书边练字,既提高了个人的书写水平,又有了更多丰富的指导经验,优化了语文、写字课的课堂教学。
5、家长的意识有了较大的转变。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写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发展,看到孩子一次次喜人的变化后,再加上老师与家长的定时沟通反馈,许多家长原先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开始动摇了,觉得写字确实对孩子的帮助很大,开始同意孩子参加学校的写字兴趣班,有的还更是自费到校外请优秀的指导老师进行辅导,这种良好的风气正在逐步养成。
六、小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调查、研究、小结,以及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不断交流、反馈,我们欣喜地发现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良好的书写对现在的语文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写字习惯,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真正做到练好字、做好人,从而让他们掌握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养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一部份的孩子能主动抽空进行书写方面的训练,大部份学生对书写训练也有了较大的兴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能更深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影响辐射到所有的学生群体,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探讨的话题。一年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1、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太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少数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然,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并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的指导、训练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相信只要我们能天天抓、堂堂抓、科科抓,一抓到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定能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的。
七、主持人:李娟 出生年月:1983.09.15 职称:超高未聘 从教年限:9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结题报告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高卫萍)
课题名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 负责人: 高卫萍 所在单位: 广东省吴川市川西中学
提要:小课题研究《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是我响应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研究而做的。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研究和实践,我把二轮复习与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分以下几个方面去总结:一.研究背景;二.课题的几个概念说明;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四.研究成效;五.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六.参考文献。关键词: 二轮复习二轮复习讲义 《考试大纲说明》 《课程标准》
阶段特征 通史 阶段史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轮复习在2、3月份左右完成,我们面对的学生此时现状是:(1)一轮复习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基础仍十分薄弱;(2)他们学习历史不得要领和方法,停留于零星的一个个事件或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未懂得综合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未懂得将知识系统化;(3)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不牢,时间观念很模糊、紊乱,要用到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相关史实去答非选择题时,经常是张冠李戴;(4)缺乏通史意识;(5)非选择题不会答。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高中新课标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这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三轮复习中,第二轮复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第一轮复习成果的巩固,又是使知识系统化,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为第三轮进行跨学科综合及模拟训练作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准备。【1】
本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是按时期(古代、近代、现代)来编排考试范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是按照先古代后近现代、先中国史后世界史的顺序编排的。因此,第二轮复习最主要的模式是分时期重组知识,复习知识,强化主干知识的时间概念,并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简单化和规律化,这是与考纲思路一致的。【2】结合“通史”的复习方法,适应《考试大纲说明》的通史体系,使备考更具针对性、连贯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模块专题体系的缺陷,使学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符合新课程高考命题立意取向。
二 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说明 《考试大纲说明》:《考纲》是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制定的。考试大纲的性质,可以用两个有利于阐释,一是有利于推动中学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课程标准还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在过去“一纲一本”的课程体系下,教学大纲的地位与教材是平衡甚至略低于教材的,因为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已经被教材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在新课程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依据。不同的教材编写者,不同的教师对《历史课程标准》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作为《历史课程标准》其地位和作用既高于过去的教学大纲,也高于当前的任何一套教科书。因此《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理念及目标的描述,对于教学和考试评价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两者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阶段特征: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历史阶段特征教学就是通过对阶段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运用历史阶段特征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弄清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史: 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三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过程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通过阶段史归纳整理,树立牢固时间观,强化各阶段基本史实记忆,掌握阶段特征,培养通史意识;(2)“授之以渔”,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创新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4)适应高考命题趋势和命题立意取向,提高解题能力等。
总之,课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省时高效的策略初探》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是培养学生整合历史基础知识能力,让高中生有一定的通史意识。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科研文献,借鉴同行文章及研究的已有成果。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历史科学习困难所在进行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多采用写教学札记的形式。
研究步骤和过程: 第一阶段:2010-2012年,经验积累和课题酝酿阶段。这两年里,我就开始使用“阶段史加通史”这种方法和思路进行二轮复习,不过当时只是尝试,也不大成熟和完善,一些阶段史大表还是我自己手写的。
第二阶段:2012-2014年,课题准备阶段。
1每届通过对学生访谈、问卷等方法。我了解到每届学生学历史时,总说这科最大问题是时间的记忆,记了又很快忘了;知识琐碎,识记量大;大题无从下手。这几年来学校生源质量下降,这些问题就更突出了。因此我有计划有意识地,按历史时段去整理基础知识和习题,对一些做法反复论证其可行性和科学性。2013年湛江高考调研专家组来我校听课,湛师附中的张妙玲老师听了我的一节课,当时是11月份,因为一轮复习中,我刚上完中国现代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因此我临时调整一下,上具有二轮复习味道的“中国现代史阶段通史整合”(这样处理也合乎学习规律,将必修一和必修二综合),她听了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来吴川市高考调研听到的最好的课,说我的课真正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此我受到极大鼓励。4 理论学习。通过网上查阅、收集有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科研文献,借鉴同行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实践体会,我有了一种喷薄欲出的感觉,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事了。
第三阶段:2014-2015年,课题申报和完善阶段。严格来说,我们学校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按此思路和方法复习,有将近五年了。五年的实践,学生说好,老师上课也轻松。在同科组老师的协助下,今年终于编成一册了,叫《川西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下面简称为《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现在学生的二轮复习就用它。在这两年,我也尝试写写教学札记。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四 课题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能力要求“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为此,教师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
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4】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 ,“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 ,而是教他建筑。”这些提法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5】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用此思路展开二轮复习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历史二轮复习讲义》的“模块通览”和“广东高考考纲和课标集合”是学生复习和努力的方向盘。有了方向后,让学生自主归纳阶段史主干知识,填写学案版表格,可以人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学生自学展示课和交流课”,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了,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历史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筛选、提炼、凝聚和压缩,达到了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目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我语言的表达过程。学生可以把对知识的看法和见解,经过自己的思维,系统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 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把全体学生推到了学习探究的第一线,这种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造就了学生大胆向上、求异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学展示课和交流课活动中,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运用,学生答大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阶段史归纳了一次,加强了记忆。我特别强调学生,对老师归纳的阶段史大表的记忆要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只要会灵活运用,对答大题是很有帮助的。高三每届一开始时学生大多反映不会答大题,经过二轮复习,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大多学生答背景、原因类和影响类题目会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去答题;也会注意相关联国内国际,这样答题思路就开阔多了。
每一阶段史复习后,在《历史二轮复习讲义》中,配套有两三份阶段史测试题,尤其是里面的大题,都是该阶段史中十分典型的例题,学生现学现用,将归纳综合的知识就用上,非常管用。因此学生尝到甜头后更加认真记“阶段史大表”了.3、课题实验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素质,尤其是我自己。
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高三历史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备课组老师都能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如2014年刚从高二级跟上来,也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历史的秦芳弟老师成长很快。
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调查情况分析,我认识到了目前我们中学历史课堂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刻不容缓。在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积少成多,逐渐地成长。这些理论成果一直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了我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通过此次小课题研究,逼迫着我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和阅读,使我的专业知识水平大大提高;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和总结不足,这拓展了我的视野,使我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这些都对我以后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川西中学历史科的二轮复习教学特色,用“阶段史加通史”这种方法和思路进行二轮复习,配套使用《历史二轮复习讲义》。我们二轮复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高三第二学期的几次大模拟试,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都是历史科平均分最高。我五年的实践体会是,学生成绩提高快,老师上课也轻松。下面是我担任的2015届9班历史成绩:(按考试先后顺序排)湛江一模, 广州一模, 湛江二模,广州二模平均分分别是63.5,63,71.9,71.3。
我们这种教学模式在尝试过程中,得到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2013年11月份,湛江高考调研专家张妙玲老师听我的课,对我上的课“中国现代史阶段通史整合”,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来吴川市高考调研听到的最好的课,上这样的课,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有所获。2015年4月份,学校梁金生校长随堂听课,他听了我的课后给予较高的评价,说:“我虽是学理科出身的,但我听得很明白,高老师的这节课是我在川西中学听到的最好的课,课前准备充分,这二轮复习,既是复习,但又与一轮复习不同,一节课里容量足,复习到的考点,详略粗细处理得很恰如其分,很符合二轮复习要求,同时该老师的教法也非常的成熟。我听了高老师的课后,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文综的历史平均分会是最高的。”
五、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本人虽针对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一点收获,但自觉还远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表现为:
1、课题研究的形式缺乏创新。因为没有经验,课题研究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2、自身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积累的先进理论较少。在现实中,可以把具体的事例写得有血有肉,但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时,总感觉有点“囊中羞涩”,深感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
3、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正是因为自身的水平限制,很难将课题研究到一定的深度,或者说很难将理论提升到一定高度,很多时候,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很是惭愧。
4、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它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对新课改历史教材的疑惑及看法 杜宏建 《中学教学参考》 2012年15期
【2】《浅谈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 中学政史地 2012年12期
【3】《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王雪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0年36期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程蓓蓓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4】“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札记 张克庭 《宁夏教育》 1983年10期
长期以来, 教师对评价语言的运用把握不定, 尤其是在农村的中老教师受陈腐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举“师道尊严”的大旗, 在课堂上唯我独尊, 时有讽刺挖苦的言辞暴露于课堂,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泯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学习新课程理念, 走进新时代, 实施新课程鲜为人知。但历经了这么长时间, 究竟在课堂上怎样用语言评价学生呢?还是说法不一, 有的说重学生, 有的说重结果, 有的说重过程, 有的说重表现, 还有的说用赞美式的语言评价学生, 大多数学生会对赞美产生依赖, 会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基于此, 许多教师无所适从, 穿新鞋走老路, 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时有发生, 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些年来, 我们以教科研为先导, 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 学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课堂教学领域, 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我们选择了以《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研究》为突破口, 以人的发展为本, 以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应变的语言评价能力为重点, 力求探寻一条正确运用课堂语言评价学生的方法路子。
二、课题的界说
1.课题中的“课堂”是指进行各学科教学的场所。
2.课题中的“语言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学生行为过程给予的评论和评定的价值。
3.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方法策略和形式。
三、研究要点
1.探索“课堂语言评价运用”教学策略。
2.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评价的方法、途径。
3.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评价的最佳形式和语言表述。
四、研究过程
(一) 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首先由学校领导和课题主持人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然后在组织选读有关课堂上教师语言评价方面的文章。其次是让参加实验的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有关培训。再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交流互动, 即提出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最后是支持鼓励实验教师到先进学校拜师学习, 遇到疑难请总校或教研人员研讨解答。
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思考, 实验教师不仅认识到自己以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评价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 同时领会课堂语言评价的目的、任务和一般方法、策略等。
(二) 狠抓课堂教学, 不断磨练
1. 校内反复演练。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水平和应变能力, 我们狠抓各位教师的校内演练。一是课题组成员相互听课、切磋;二是请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三是请上级教研员来把脉会诊;四是开展教师赛课活动。逐步探究课堂语言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2.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探寻新方法、新路子, 搜集语言评价范例。
3. 点面结合、探究规律。
(1) 抓住重“点”, 以点带面。抓某个实验教师摸索到的亮点, 进行交流研讨提升, 由一点出发, 向每一个亮点进发, 以点带面, 课堂上的某一环节, 某一个步骤逐步推广铺开。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 参加实验的教师有李秀丽、孙爱英、陈丽梅、滕运胜、李君月五位教师, 他们分别担任低、中、高三各年级的语数英三个学科的课程。为了使“点”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们在方方面面突出重“点”。一是请教研员到我校重点指导实验教师并听课评课;二是派实验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指导;三是派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听讲座等;四是给实验班教师压担子, 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上两节研究课, 上一节公开课或自己悟出“亮点”的示范课。写一篇研究论文或总结, 积极投稿, 参与各类期刊杂志的征文, 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素养, 每月写一至两篇课后反思、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文章。在“点”上有明显的实验进展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一是“点”上教师去非实验班听实验学科的课并与讲课教师沟通交流;二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的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设计教案;三是经常开展同伴互动活动, 进行集体备课, 分享研讨的快乐,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每位教师要把每周自己发现的亮点和收集到、学习到的评价语言信息进行交流总结, 开展沙龙活动, 编辑语言评价锦集。
(2) 分项研究, 探寻方略。“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目的, 主要是探寻农村学校课堂语言评价的方略。为此, 我们采取以下方法。根据总课题的研究要点分列出许多小课题。每一阶段 (一般一学期为一阶段) 抓住一个重点研究, 实验教师根据要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某一个点开展研究, 这样既避免研究的无的放矢, 也避免了研究的重复浪费。原计划此课题的研究为两年时间。所以我们计划为四个阶段进行。从课题的研究至今, 我们着力于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课堂语言评价在低年级运用的研究;二是课堂语言评价在中年级运用的研究;三是课堂语言评价在高年级运用的研究。各年级段研究的重点都在课堂语言评价的方法及策略。随着实验教师的各班试验, 由低年级到高年级, 得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堂语言评价的方式方法并区分效果, 探寻出最佳方略。以后我们将依照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实施方案, 确立新的研究切入点, 进入深层的课堂语言评价运用的研究。
(3) 学习反思、总结提高。为了使我校教师尤其是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 我们着利于“三抓”, 一抓学习。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国内外关于可谈语言评价方面的有关论文和经验介绍, 同时, 鼓励他们自学有关的文献资料, 并做好积累。二抓反思、总结。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四篇反思, 三篇随笔, 两篇案例分析, 一篇论文。三抓相互交流, 我们努力为实验教师搭起相互交流的平台。每周要求实验教师及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或教学随笔, 整理出自己最满意的课堂语言评价语段, 进行交流互动、赏识运用, 以利验证效果, 积累课堂语言评价资料。
五、初步成果
1.我校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队伍。
2.提高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实力, 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带动了其他教师的科研工作, 起到了同伴互动, 骨干引领的科研作用。
3.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培养, 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逐步建构。教师从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分享到学生成功的喜悦, 收获到实验的快乐, 增强了信心。扬起师生教与学自信的风帆, 成功带来的愉快会产生强大的情感力量。
5.我们验证了描述成就式的赞美, 很容易引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激发自己继续努力。这种语言评价方式更适合高年级学生;直截了当的赞美教育合适低年级。课堂语言评价要建立在师爱的基础上,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6.通过我校实验教师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教育科研成果, 滕运胜、陈丽梅、李秀丽、李君月、孙爱英撰写的论文分别被收录在《当代学术理论探索》、《新世纪、新四围、新教法》论文集中。他们再次迈向了人生所经历的第一次。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殊荣。我们的期待是:一支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05-29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院06-08
西安敦煌考察报告11-11
研究生考试西安考点公交查询11-25
西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07
西安理工大学实习报告09-28
西安市家具买卖合同09-07
西安交通大学思源活动中心调研报告07-13
西安市买房信息网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