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加拿大上小学(精选11篇)
家长的烦恼
这两天,徐先生特别烦,为了孩子上学这点事,他伤透了脑筋。儿子是11月出生的,今年6月幼儿园大班毕业,按道理9月份孩子就该进小学读书了。可是按学区所在小学规定,今年招收的新生必须是在209月1日前出生,徐先生的`孩子差了两个月,到学区小学和热点民办小学一问,学校今年的生源已很紧张,像徐先生这样的情况,只有等到明年才能让孩子入学了。
“那时候,我和爱人都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就让孩子提早一年上了幼儿园,没想到到了上学年纪就衔接不上了。”徐先生很懊悔,“早知道这样,也不会提早让孩子上幼儿园了。”
培训班吃香
这段时间,其实有徐先生这种情况的家长还不在少数。某幼儿园大班的蔡老师告诉记者,许多有这样困惑的家长大多会把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对此,许多培训班也开设了从周一到周五的“白托班”,吸引家长送孩子来。
据记者了解,学前班,在上世纪80―90年代盛行一时,那时候幼儿园教育还未全面普及,城乡依托小学开出了学前班。现在学前3年幼教已经很完备,学前班就取消了。而如今,各类培训班看准了这个空缺。记者通过走访家长和专家,了解到“望子成龙的抢跑心态”催生了培训班周一到周五“白托班”的增加。
家长抱希望
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已经到了上小学年纪,因为他是早产儿,还是感觉他比同龄人嫩一点,再读一年大班吧,学不到什么东西,学外语很好,希望通过这一年时间让孩子到培训班学点才艺。”大部分家长都有这类想法,想让孩子在读小学前上培训班,多学知识。
前阵子和加拿大的朋友聊过秋季赏枫,他们说,其实每年9月中旬到12月中旬,枫红在加拿大各处都能看到。尽管房前屋后,街旁路边,还有城内的公园,都有成片成片的枫树,甚至都无须出门,但这不叫赏枫,充其量只能说是看枫,真正的“赏”枫是要开车出城,远离喧闹的市区,上山登高或者下湖泛舟才能“赏”到的。所以位于加东跨越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枫叶大道才会这么受到加拿大人的欢迎,这条从尼亚加拉瀑布沿着圣劳伦斯河到魁北克省,连着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等大城市,800公里左右的枫叶大道,经过无数山丘、湖泊及古迹,风景绝佳。
不过还要提出一个大家认知上的误区,所谓“大道”并不只是一条路,而是整个地区。大道旁边有许多风光秀丽的度假区和风情各异的小镇,你随时可以溜边休息,甚至住上几晚,打打高尔夫、溪钓、徒步、玩帆船等,加拿大人爱当自然之子,这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法,我们可能一下子还不习惯,但至少要学会放慢脚步,从从容容地走完这条大道,那是非常好的一种享受。
住在枫景里看枫叶
枫叶大道上有很多不可错过的赏枫点,你必须花些时间去看。比如作为大道起点的尼亚加拉瀑布,秋天时别具一番情趣,游客可安排一趟直升机之旅,从空中观赏红叶掩映的瀑布景观。再比如大道中间附近的阿冈昆省立公园。它是安大略省最大的省立公园,自然条件相当好。1200公里长的河流贯穿公园,数不清的大小池塘和水洼,还有茂密的森林,而枫叶又占到其中很大部分。安大略省本来就号称处处可见的“湖光山色”,而阿冈昆则是这“湖光山色”的极致。加拿大的朋友告诉我,这里除了生态,公园提供游客的休闲活动也很丰富。他的孩子是骑自行车的顶级高手,在这里总能找到有同样兴趣的朋友。他们一家还喜欢在湖上泛舟,小舟缓缓飘荡,看红叶遍染湖边山林,映得湖面也色彩缤纷。由于秋天是麋鹿出没的季节,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一群头顶着美丽头角的麋鹿在水边觅食喝水。大道尾端还有这几年很出名的圣安妮峡谷,它以峡谷枫景著称,这里的枫叶因生长在谷底、山腰和山巅不同的地方,转红时间不一致,因而呈现丰富绚烂的层次感,可以在山顶或峡谷间的吊桥上饱览这一切。
另外在枫叶大道上还有一些风光秀丽的景区,平日里加拿大人爱去那里度假,到了枫叶季,当地人更是趋之若鹜。在加拿大,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有两套以上的房子,平时在市里住公寓,周末到郊区住别墅或村舍。所以一到周五下午,就会看见高速公路上大多数私家车顶上扛着小船、快艇、自行车;吉普或者卡车后面拖着组装的房车,赶着到山间湖畔度周末去了。坐落于山间湖畔的度假区在枫叶大道附近就有好几个。所以如果你要彻底享受枫景,倒不如向加拿大人学习,不仅仅是路过这些山水风光,还要住在这“枫”景中。
如果是住在多伦多的人,通常会在枫叶大道附近选择穆苏科卡度假区。穆苏科卡是从乔治亚湾到阿冈昆省立公园之间的广大区域,包括汉斯维尔等六个村落,是著名的湖泊之都。秋天那里格外迷人,树叶呈现五彩斑斓的颜色,倒映在成千上万个波光粼粼的湖中。因为有一种生活在明信片的感觉,所以当地的有钱人都爱在这里买别墅。在这里,最普通的游玩方式就是乘坐百年古老蒸气游轮游湖赏枫。缓慢的游轮会穿过沿岸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还能看到百万富翁居住的豪宅深院群。
如果有时间住下来,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这个区域,我们的一位加拿大朋友就在这里发生过有趣的故事。某次随意闲逛中,他进入了一条林间小道了,小道边是一栋临湖的私人别墅。终于他看到一个开阔的入口,有几辆车停在那里。他以为这大概是个湖边小公园,就停下了车。拾级而上,石阶边上有一座建得相当漂亮的房子。再往前,是一个用木料搭的非常讲究的临湖露台,景色绝佳,湖水的对岸是秋叶如画。他正打算拍照,露台下就有人询问来意。一问,原来这里也是私人产业。沿湖岸一侧继续前行,相邻的另一栋别墅也建得非常精致。放眼望去,湖天一色,树岛相连,在这里度假真能享尽加拿大的美色。他说,如果是外来的游客无法在这里租别墅,倒是可以选择住庄园,那里经常会有一些聚会,想想看除了白日划船看景,夜晚观星之外,还可以享受到艺术表演,这真是莫大的享受。
住在蒙特利尔的人则通常会选择在蒙特朗布朗度假。蒙特朗布朗位于是魁北克省内最高峰,度假区就位于山中。加拿大的朋友曾经形容,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这里,感觉会相当好,因为你首先会看到一座满是枫树的山,山下有湖,湖面有舟,山上在枫树之间的仿佛度假村布局一样的是颜色各异的别墅群。其实与其说这里是度假区,不如说这里就是一个山中小镇。一条石板路两旁的法式建筑物皆背山面水,商店、餐馆、酒店林立。中心广场内聚集了各式各样的街头卖艺表演、小丑把戏、路边画廊,及街头乐队演奏等。秋季,是这里游客最多的季节。初秋,山峦上赤橙黄绿的树叶婉若彩虹,但多了些层次;深秋,红叶尽染山林。著名的外交官许祥林曾在《枫叶之国加拿大》中这样描写道:“这是一个境内多枫树的国度,每年一到深秋,漫山遍野的枫叶或呈橘黄,或显嫣红,宛如一堆堆燃烧的篝火。”
加拿大的朋友强力推荐一定要在这里住下来,因为可以做太多的事情,首先你可以乘坐缆车登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漫山的红叶在远方融入天际线。平静的湖泊,再过去是各色相间的度假村建筑,有再大的压力、沮丧的心情都会在这样的极目远眺中烟消云散。接着可以去品尝美食,特色餐馆、酒吧和咖啡屋等主要分布在以步行街为轴线的上部中心广场和下部的老区,尽管室内座位不少,但除非天气原因,游客们似乎更喜欢围坐在户外露台的餐桌上谈天说地开怀畅饮。这些餐馆里尤其值得推荐的是一家叫creperie catherine的餐馆,这家餐馆是度假区内保留下来的几个老建筑物之一,过去以出租滑雪器材为营生,女老板接手后才转型的。让我们记忆最深的是店内陈列的五、六百件“小厨师”饰品,将这里称为一个微型厨师饰品的古玩专卖店或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另外,你还可以去活动,这里的户外活动项目还有很多,如打高尔夫球,打网球,湖泊观光游,自行车越野,骑马钓鱼,还有公里数不等的徒步健行道。酒店的住客可以憑住房卡去湖滨的公园租独木舟、皮划艇,或者下湖畅游。
nlc202309090557
还要说一下这里的住宿,山庄中及毗邻区域的酒店也不少,大多位于步行街两侧。星级宾馆、豪华套房、全装备公寓、山中小屋,想住什么样的房屋在这里都能找到。不过如果要住的话,还是推荐全装备公寓。可以自己动手准备晚餐,鸡鸭虾兔,烤夫蔬菜应有尽有。饱餐后,老人们在室内搓起麻将牌,大人带着孩子们去俱乐部泡室外温泉、蒸桑拿。一浸入室外雾气蒸腾的温泉池水中,顿觉舒展轻盈,不时地还浮出水面坐在池边让肌肤感受一会儿冰爽的秋风,心灵也似乎被涤荡。
体验特色小镇
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中有许多特色小镇,有的离枫叶大道也不远,如果能抽空去看一下,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其中有一个小镇你绝对不能错过,就是枫叶大道起点临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尼亚加拉湖边小镇。
关于这个小镇,我们也询问了去过的朋友,朋友这样介绍道,这个小镇离尼亚加拉大瀑布并不远,瀑布气势雄伟,而尼亚加拉湖小鎮却秀美小巧,看完瀑布再看小镇,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据说,这个小镇曾被推选为加拿大最漂亮的小镇之一,处处弥漫着19世纪的英式风情。整个小镇掩藏在树林中,街道旁一幢幢颜色鲜艳的房子像羞于见人似的,躲在林中。一条主要的街道两边,店铺一家紧挨一家,除了树木,就是鲜花。商店门前都有长长的花槽,长满鲜花。路边灯柱上也挂了两个花篮,花篮中各色鲜花盛开,交相辉映,道路上方还架有葡萄棚,绿色藤蔓下垂一米多,青翠欲滴。这些店铺有很多别具特色的家庭作坊,朋友告诉我们,她特别喜欢一个名为“水果屋”的小店,出售自家和当地精心种植的优质水果,有草莓、樱桃、糖李、梨子、苹果等。小店每天还现场烘培一些娇艳欲滴的水果派和远近闻名的黄油水果馅饼。还有一家“苹果糖店”,大粒可爱的苹果糖放满货架。店里的服务员说,这种糖通常的做法是将整个苹果浸入巧克力浆或其它糖浆中,再点缀上一些花生之类,好看又美味。在这条街上走走,尝尝各种口味的果酱和冰淇淋,再喝上一杯冰酒咖啡,走到湖边,安安静静地吹着湖风,默默地静坐,也是很好的享受。
另外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尼亚加拉湖小镇是加拿大著名的冰酒产地,周围成了顶级酿酒葡萄种植的乐园。大大小小的酿酒坊沿着地形起伏的葡萄园伸延开去,每一家都显得独一无二,很有特色。有的可以从建在悬崖边上的小屋中俯瞰安大略湖的美景,有的酿酒厂则藏在花园、树林丛中,唯有小屋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尼亚加拉河的路旁。这位朋友试过在这里骑着自行车去一间间酿酒厂试酒,试完后就停在这个小镇继续喝,感觉真是畅快。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这里住下,这里有不少精品民宿。朋友为我们推荐了一家她个人认为小镇上最佳的民宿,甚至超越了民宿的概念,可以媲美庄园。它的建筑属殖民地风格,右对面是高尔夫球场和一个美丽的湖泊。客房有不同的主题,但都摆设着古董家具和舒服得不得了的大床。这里还会提供自行车,住客可以自由自在地去闲逛葡萄园酒庄。
当然,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稍微远离枫叶大道,去更多的小镇,比如多伦多附近有个叫st.Jacobs的小镇。有很多的德裔居民。德国人的猪肘子是名菜。小镇上有家饭店就是以肘子出名的。在华人的论坛上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驾车来回两百多公里去啃猪肘子。据说现在德裔老板开口打招呼改为“哟,您来啦……”再比如渥太华附近的梅里克维尔镇,类似北京宋庄、上海莫干山的画家村,约有30多位艺术家定居,通过画廊展示、出售作品。在那里可以淘到精巧的蕾丝缎带,古老的中国瓷器,典籍等有年头和来头的物什。当然,也不全是古物。譬如当地的一种辛烈的混合芥末是加利福尼亚世界芥末大赛的冠军产品,大可一试。
像这样的小镇,还有不少,它们虽小,却都五脏俱全,商业区、教堂甚至歌剧院,应有尽有,与大都市相比,加拿大小镇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远离都市而需要牺牲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需求,反倒在宁静中更能享受生活之美。
赏枫之外的精彩
红枫期在加东走枫叶大道赏枫固然是行程中的重点,不过也有很多朋友提出在赏枫的同时也想去加西看看,尤其是想去玩落基山脉。但根据我们了解,落基山脉在9月底10月初枫叶飘红的时候加西已经是冰雪封路,不太适合走了。这里倒是有个建议,如果你真的要去加西,不如选择加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以及维多利亚比较合适,那里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
据加拿大朋友的介绍,维多利亚是一个极富欧洲风情的城市。那里从城市景观、街道建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全都延续着英国的传统,一百多年来,仍然洋溢着浓郁的英国风,在加拿大众多国际城市中自成一格。到了维多利亚,绝对不能错过地道的英式下午茶。享受完下午茶,到港口散步,平静的湖面上停了很多船。有的常年停泊的船坞,主人把它打理得非常漂亮,窗口放满鲜花。港口还有很多流浪的艺人,边唱边跳,常常会聚集起很多路人围观,兴之所至,大家就一起跳起舞来。
维多利亚还有全世界闻名的美丽大花园——布查特花园,那里汇集了世界上所有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花朵,走在里面,就象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当夜幕降临,四周暗下来的时候,花园里的灯会陆续亮起来,这不是路灯,而是在每株植物花草旁设置的小灯,在夜花园里行走,只有花影在闪烁,迷人得无以复加。(资料来源:旅游情报)
加拿大秀丽的风光、宽松的移民政策、高水准的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申请赴加留学。进入,许多人都在关心:去年,加拿大留学的签证率如何?新的一年里赴加拿大留学在政策上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很多申请者遭到拒签?怎样才能保证申请签证的成功?去年前9个月学生签证的通过率是64.85%。 据在通过的案例中,进入小学及中学的通过率是46.4%(其中大部分在中国均已高中毕业);申请读大学学位的通过率是78.5%(各年级均有);申请大专、预科及类似学院者的通过率是65.6%。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加拿大大使馆对小留学生(高中未毕业者)的签证把关特严,大量拒签。除了小留学生申请的成功率很低之外,加拿大大使馆对以下三个方面的申请者也往往予以拒签:
1.缺少可靠的资金来源来维持其海外学习及生活,银行存款有问题;
2.申请者不能使人相信其和中国联系之深,定会保证离开加拿大,签证官怀疑其有移民倾向;
3.所递交的材料包含错误或误导的信息。
展望未来,加拿大政府将继续推行其吸引外国留学生和移民的政策,这对保持加拿大在21世纪的经济领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留学加拿大在今年会持续升温。
那么,获得签证成功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首先,签证官将首先考虑申请人预备在加拿大学习的课程是否与其在中国所学课程相衔接,是否与其未来职业目标相符合。
其次,申请人需显示足够证据表明返回祖国的积极性而且绝无滞留加拿大的企图,签证官需确认申请人将来不会成为非法移民。
另外,申请人的家庭情况也是签证官考虑的因素之一,即其家庭在某一特定地方居住的持续性。
去加拿大留学的人,获得了加拿大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还需要获得加拿大留学签证,这样才算是功德圆满。那么,对于中国申请者而言,获得签证成功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留学专业的咨询师告知我们一下几点:
其一,签证官将首先考虑申请人预备在加拿大学习的课程是否与其在中国所学课程相衔接,是否与其未来职业目标相符合。
其二,申请人需显示足够证据表明返回祖国的积极性而且绝无滞留加拿大的`企图,签证官需确认申请人将来不会成为非法移民。在这点上,我们有专业的文案团体,与顾问共同完成相应材料的。
其三,申请人的家庭情况也是签证官考虑的因素之一,即其家庭在某一特定地方居住的持续性。
其四,申请人必需出具与父母或经济担保人收入相符合的资金证明,另外,须提供银行存款的12个月历史记录。如果历史不足12个月,的专业顾问也将帮助您向使馆解释清楚。如果申请者的条件被确认属实,一般在1至2个月内可获签。
近来,加拿大社区学院逐渐被国内学生熟悉,且申请人数逐年增多。 根据加拿大教育项目的数据显示,国内学生申请社区学院的人数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广东地区增长最为明显,约为20%。留学专家表示,广东地区留学家庭的选择较为实在,他们较为注重孩子留学后的职业发展。当了解到加拿大社区学院的高就业率之后,很多家长就希望孩子能通过留学,实现在当地快速就业、移民,这可能是较多广东学生申请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原因。
优势一:申请门槛低
留学专家介绍,加拿大社区学院的录取要求比较低,一般来讲,雅思6.5分以上,平时成绩75分以上,就可以申请。如果是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申请 SPP计划中的学院,只要雅思达到5.5分,无需提供12个月的银行历史证明,银行存款只需证明能够支付一年的学费即可。此外,读社区学院的学费更便宜,一般为1.2万 ~1.3万加币/年,而大学的学费通常为1.5万~2.2万加币/年。建议学生可先读社区学院再申请经验类移民,等拿到永久居留身份后再申请继续读大学,这样的途径比一开始就读大学学费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优势二:课程接地气
据加拿大亚岗昆学院亚太区国际项目经理王政介绍,加拿大配备课程设计委员会,社区学院与企业都要参与其中,对社区学院的`课程进行设计、调整。
每年,社区学院都会根据企业情况进行相应课程搭配,例如企业表示近期存在哪些职业空缺,这些空缺又需要什么技能的人,社区学院就会根据这些需求进行课程调整,增加那些经过企业评估的技能课程给学生,这也是社区学院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的原因。以读会计专业为例,社区学院会计专业会更偏向实操型,教学生如何做报表等;而大学会计专业则注重理论多一些,例如会计制度的产生以及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留学专家介绍,在加拿大,社区学院每开设一个专业,都是要保证学生能适应企业需求,实现快速就业的。以著名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理工学院(BCIT)为例,每年各科教材内容的更新项目多达百余个,更新率约为6%。
优势三:就业机会多
我叫黄梅花,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双腿时,我只有11岁。那时因为担架不够,我被人救出来后,和另一个受伤的同学共同躺在一张门板上。当时那个同学很激动,一直拍打着我的腿,而我的腿已经没有了知觉。几天后,我被直升机转移到北川,做了截肢手术,那个同学却没能活下来。那个时候,我很庆幸自己能活下来。
半年后,我坐着轮椅出院了。年幼的我根本不明白没有腿对我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只知道从前易如反掌的小事,如今都变得很艰难了。刚回到家,我就因为自己进不了房间,发火把水瓶摔碎了。妈妈一边收拾残局,一边悲伤地自言自语:“你发脾气有什么用?要知道,你还有一辈子的路要走。”我听见了,天真地敲着轮椅大声说:“妈妈,我都没有脚,你叫我怎么走路嘛?”顿时,妈妈哽咽不止……
地震第二年,我入读九州板房学校。在一节共享课上,老师让我们轮流上台讲地震中的经历和成长。轮到我时,我回忆与家人团聚的难忘时刻:“地震发生后,所有人都想办法往安全的地方跑,我的爸爸妈妈和姐姐在黑水县打工,原本很安全,但他们却逆人群而行,走了3天3夜回到老家重灾区,脚底全是水泡,才在医院找到了我……”说到这里我突然异常难过,趴在轮椅上失声痛哭。那一刻我才发觉,我的家人为我付出了太多。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无论你有再多想法,都必须先把自己照顾好,然后你才能回报家人!”放学后,我托妈妈帮我买一对哑铃和一本厚日记本,面对妈妈疑惑的目光,我说:“妈妈,您放心吧,我以后不但要照顾自己,我还要照顾你们!”
第二天起床后,我没让妈妈抱我到轮椅上,而是自己用两手撑着慢慢向床边挪移,一点点往轮椅上靠。由于缺乏锻炼,我的臂力不能支撑我身体的重量,因此每一次移动都十分艰难。妈妈很心疼,几次想帮我,都被我阻止了。当我终于成功坐到轮椅上时,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尽管如此,我仍然举完哑铃100下,才去洗漱。我还重新学习“走路”、倒水、上厕所、洗澡、上床下床、晾衣服……半年后,我终于可以自主地去上课、散步、购物了,妈妈也能放心地离家几天,无需再对我寸步不离。与此同时,我的两只手掌也结满了茧,我却用稚拙的语言为它们写了一首小诗:“茧是通往梦想的方向|梦想可以飞翔|飞向蓝天|蓝天下面是故乡……”
当时,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 All Things Considered)来学校采访,他们让学校找一个“成绩优异又乐观坚强”的孩子做典范,于是学校推荐了我。当记者问我“最大的担忧和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时,我回答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可以开飞机,因为我不能走路,所以我只能飞翔。”那位美国记者听后很感动,后来当他采访都江堰光亚国际学校时,对校长卿光亚说了我的担忧,卿校长立即表示,可以免费让我去他们学校念书。收到通知的那天晚上,我们全家都很高兴。2009年秋天,我入读光亚国际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开始了我的寄宿生活。后来的初中、高中,我都在那里度过。
刚到新环境,我除了生活上需要各种适应,最大的问题是语言不通。之前,我们在山里念书基本用家乡话,所以首先我的普通话就不过关,何况还有我从未接触过的英语。我拼了全力学习英语,期中考试时仍然只拿了66分。班主任李媛媛老师对我说:“语言课跟不上,会影响所有科目的成绩,所以你一定要过语言这一关!”我非常焦急,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普通话和英语练习好。为了背诵英语单词,我每天早晨边举哑铃边背诵(当时举哑铃已经增加到每天200个),甚至连吃饭、上厕所、洗衣服的时间都用上了。到期末时,我的英语拿到了98分的好成绩!到初一下半学期,我的全科总成绩蹿到全班前三名,所有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妈妈喜极而泣,她摸着我的头说:“女儿,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
初二,学校组织每位同学报兴趣班,我选择了古筝。当时,班主任马康兰老师建议我不要选古筝,她说:“还是选钢琴吧,刚开始练古筝手指都会受伤,你行动不便,手指受伤会影响生活。”其实我个人并不喜欢古筝,但我坚持说:“我已经决定了!”我之所以那样做,是想以此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就这样,除了课堂练习,我还利用中午和傍晚的时间练弹古筝,弹到手指头破皮,常常一碰就刺骨一般疼。但我已经无惧这种肉体上的疼痛。从初学到过六级,我只用了半年时间。随后,我还学习画油画,我花了半个学期时间,画了一个女孩开着一架小巧的救援机,那个女孩没有腿……班主任马老师看到那幅画后,眼睛湿润了。她对我说:“梅花,我很肯定你将来真的会开飞机,我相信你能够做到!”
2013年秋天,在慈善机构的资助下,我拥有了一对义肢。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迫不及待穿上它想要走路。但是,因为我失去双腿太久,难以保持平衡。后来,我从练习站立开始,慢慢学习行走。起初只能横着走,而每走一步,都像有几百根针扎着我的腿!旁边的妈妈心疼极了,一个劲地说:“慢慢来,不能急啊!”我怎能不急?我太渴望走路了,我撑着家具不停地走啊走,直到疼得倒下时,腿已经肿得取不下义肢了!就这样,我残缺的大腿历经了起泡、化脓、愈合、长茧后,终于可以借助肘杖缓缓行走了。然而,穿义肢并不如我想象中那么方便,冬天每次穿就像掉进了冰窟窿,只能不停地取下来,用吹风机吹热,再穿上去;夏天每隔几小时也要取下来,因为腔底全是汗水……终于,我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义肢终究不能替代我失去的双腿。认识到真正能让我变强大的,不可能是义肢,只能是我的内心!
2014年高二上学期,正处青春期的我突然颓废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动力。尽管我的成绩始终优异,但我的情绪却很低落。老师们轮流找我谈话,妈妈也很焦急。有一天,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当初和我一起躺在门板上的那个同学。如果他还能思考,应该会羡慕现在的我,而不会把时间白白浪费在颓废上吧?想到这里,我感觉心里有股热情在悄悄复活、涌动,身体也有了一些新的力量。但我知道,这份热情可能很快就会退去,所以我得找点事情做,让自己像一根紧绷的弦保持紧张状态。于是,我想到了跳舞。听说我想学跳舞,妈妈说:“你身体不方便,学点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妈妈说得比较隐晦,但我知道她是在怪我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想坚持我的想法,因为我开始懂得,不断挑战自己,就是我的隐形的翅膀。我不能停留,我必须不停地去走、去追、去拼,唯有轮椅匆匆,才能让我感觉到我没有浪费大家对我的照顾。恰逢圣诞节,学校将要举行汇演,我就组织了一帮同学排练一场有关战争的舞台剧。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除了每天中午的集体排练,晚上我又抽出一小时单独练。我主要练轮椅连续旋转、忽前忽后定位、快速漂移……有好几次因为失误冲向墙壁,我被撞得鼻血直流。同学劝我意思一下就行了,我往鼻孔里塞上两团纸巾,笑着说:“反正我演的是战死的warrior,如果上台还撞出鼻血,就太完美了!”汇演那天,当电影《斯巴达克斯》的主题曲《gladiator》响起时,我滑动轮椅缓缓旋转登场,和同学们一起深情起舞。背景音乐盛大而且雄壮,非常激励人心。我不停地控制着轮椅,让它划出一道又一道流畅的轨迹,与此同时我舒展着我的上半身,投入地演出。那一刻,古罗马奴隶制时代那种命如草芥的悲凉及人们在生命面前的顽强抗争,与地震后我的各种心路历程完美重叠,我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在人生战场上拼搏奋战的勇士……当“我”战死,“战友们”将“我”高高举起送出场外时,千人大礼堂的全场师生都站起来为我鼓掌,我朝天仰头,居高临下倒视着全场,热泪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精神获得了一次重生!
2015年10月,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对汶川地震进行回访报道期间,他们再次找到了我。那位美国记者对我问了当年的同一个问题:“你最大的担忧和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回答说:“光亚学校是国际学校,所以我即将面临出国读书的问题,我最大的担忧是将来出国念书的费用。最大的梦想是做一名会开飞机的医生,我不仅要飞翔,同时我也想为社会救死扶伤!”两次采访时隔7年,当年我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如今我已经长大了,我真正明白了梦想的真谛,当我再次说出自己的梦想时,一股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
生活就像巧克力,下一盒总是充满惊喜。有一天,我刚上完油画课,就接到班主任叶子老师的电话,她兴冲冲告诉我说,加拿大有一所飞行学校愿意破格录取我。当时我不太敢相信,直到老师找到我,打开邮件给我看学校发来的邀请函,我才意识到事情是真实的。事后我了解到,赞助我学飞行的是加拿大皇家飞行学院,对于为期3周的体验课程,我异常珍惜。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飞行经历,更是我对于梦想变成现实的执念回报!那一刻,我好想手中有一个大喇叭,可以喊出全世界都能听见的话。我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曾经感到绝望的人,对于梦想,我们一定要无惧遥远,只要坚持,终究会实现。12月15日,加拿大皇家飞行学院运营总监James Wu与飞行教练Christopher亲临光亚学校,给我发放了航空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并表示将赞助我在加拿大学飞期间的学费和食宿。当晚,我和妈妈紧紧相拥,一起感谢命运的眷顾。那天夜里,我对着日记本久久不动笔,因为我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最后,我写下了《百年孤独》里的一句话:“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我想,我将铭记我失去双腿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一路走来的艰辛,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艳丽花朵儿,还有这个善待生命的可爱世界!
2016年2月,我飞往彼岸的加拿大,开始我梦寐以求的飞翔梦。我知道,这不是终点,相反,这将是又一个发力的起点。但我始终坚信,无论我的轮椅走向哪里,被轮子辗过的痕迹,都是我应该铭记的事情。
编辑/沈永新
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开一个作品展览会。同学们排成火车队形,慢慢向前走用游戏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思,请同学们评议,哪一幅作品表现的较好、不好的地方可以怎样去改正,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并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通过课堂总结。
一是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是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渥太华市中心一家酒店的多功能大厅。我见缝插针,穿过里三层外三层的等候人群。大厅里至少有好几百人,包括从前寄宿学校的学生,他们被称为“幸存者”,一些人已经上了年纪。同时,还有许多记者小组。
这起事件将向全国各地直播。原住民为主角的故事吸引加拿大举国上下的关注,这样的事并不多见。
现场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聆听盼望已久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报告。
这一刻是长达七年的调查结出的果实,但是,许多幸存者已经等了好几十年,向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许多人对曾经遭受的欺凌深感耻辱,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包括家人、朋友,直到委员会的人来到家门口……委员会的调查至少让他们开始走上心灵愈合之旅程。
而调查本身则更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一段漫长崎岖的探索路。三位委员足迹遍布数百社区,行程达成千上万英里,他们甚至曾经亲自前往北冰洋边上加拿大最偏远的地区,倾听一段又一段受虐待、受凌辱的故事。
现在,他们收集到了证据,加拿大即将面对一个清醒时刻。
委员会主席、著名的原住民法官马里·辛克莱尔站起身来走向讲台,立刻大厅内一片沉寂。他身材高大,看上去很威严、很受人尊重。心中承载着这么多悲哀的故事,他一头白发好像更白了。
辛克莱尔作了自我介绍,房间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穿插着口哨、欢呼声。这样的欢迎通常都是留给完成艰巨任务、凯旋而归的英雄的。
辛克莱尔法官将寄宿学校时代称作加拿大历史上“最黑暗、最令人不安的一个篇章。”他开始宣读自己的调查结果,听上去其实更像是一个控罪清单。
他说,一个世纪期间,七代儿童“被剥夺了家庭之爱、自尊以及……身份认同。”辛克莱尔法官嗓音深沉、洪亮,他指控加拿大政府和教会试图“从地球表面消除一大批伟大、自豪人民的文化和历史。”
他说,(寄宿学校内)存在“歧视、剥削、各种各样的身体、性、精神和感情上的虐待与折磨。”很明显,他的一番话引发了在场一些人的童年回忆。我身边有人开始流泪、抽泣、甚至哽咽。支助人员送来纸巾、水杯。看起来,人们好像并不仅仅是聚在一起听报告,而是经历一起集体感情释放。
然后,就用两个字,辛克莱尔法官宣布了自己的判决:“文化灭绝”。
大厅里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盼望已久的确认,但是,对许许多多加拿大人来说,这却是令他们深感困惑的新闻报道。难道,加拿大人不是热爱大自然、亲切善良吗?辛克莱尔法官向他们揭露出了加拿大人曾经黑暗的那一面。
不过,更加悲剧性的一则发现,辛格莱尔法官决定留给自己的同行来宣读。在寄宿学校,有6000名儿童由于营养不良、疾病等原因丧生。这只是有据可查的数字。这位调查委员还说,许多文件都被销毁了。学校当局显然很少顾及孩子的家人,许多家庭从来没有收到女儿或是儿子去世的消息。
很多情况下,死去的孩子就被埋在学校里。调查委员形容这些学校“有公墓、没有操场”。她还说:“知道的事,就再也没法不知道了。”
辛克莱尔法官指责寄宿学校体制要为今天原住民社区混乱、贫穷负责。这样的社区犯罪率更高、瘾君子更多,失业率更高,人们受教育和健康水平都低于平均值。
真相大白天下,该谈如何和解了。辛克莱尔法官列出94条提议,其实也就是真正和解的前提条件。不过其中之一是要求罗马天主教皇正式道歉。因为许多寄宿学校都是天主教会开办的。大多数提议是敦促加拿大政治领袖承诺消除原住人和非原住人之间的鸿沟。
迄今为止,政府只同意了一条。但是,反对党已经表示,如果当选的话,将实施所有提议。很明显,大选接近了。
一项关键的要求是,历史上这一耻辱篇章将成为所有加拿大学校的必修课。毫无疑问,学生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关键日期是:今天,辛克莱尔法官让加拿大人正视过去。
去加拿大留学当然要客随主便,入乡随俗了。这一点,每一个加拿大留学生都应该努力做到或至少向这个方向靠近。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的融入当地的民俗生活中,下面,360教育集团专家与您分享关于餐桌上的礼仪常识。
加拿大留学,加拿大留学餐桌礼仪知识还是要懂一些的。毕竟,加拿大留学生们间相处,少不了各种吃吃喝喝。所以,360教育集团专家表示,用你得体的餐桌举止赢得更多的朋友,将是建立广泛社交圈的最有效方式。
加拿大留学餐桌礼仪常识
1、在加拿大留学生活如果在别人家做客,除非主人让你先坐,否则最好等主人先入坐。当然主人一般都会让客人先坐,自己张罗着厨房的事情;一定要记得感谢主人,并告知主人你很喜欢他们做的菜。因为主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食物,你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很赞赏他们所付出的劳动。
2、在别人家吃饭,除非主人同意,否则不要去帮忙厨房的事情;
3、除了婴儿和可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以外(比如:鸡翅膀,鸡大腿,比萨饼),最好用叉子叉着吃食物。
4、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支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与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餐桌上已摆好的餐具不要随意摆弄。将餐巾对折轻轻放在膝上。
5、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把过多的食物放入口中。在咀嚼食物的时候,不要开口说话,因为口中塞满了食物的话,容易把满嘴的食物喷出来,这样比较不卫生。
6、在餐厅吃饭,有时候需要预定;有些虽然不需要,但到了餐厅,要在门口等服务员领你去座位,不要自己随便找地方坐;
7、就餐时,餐巾的正确用法是打开对折放在左腿上,如果需要,可以用餐巾轻擦或轻拍你的嘴。不要用餐巾擦脸或者擦鼻子。如果实在需要擦脸的话,可以离开餐桌,上洗手间擦。吃完之后,用来擦嘴,擦完放在桌子上。如果是中途你要离开如去洗手间等,也是最好把餐巾放在桌子上。别一坐下来,就用餐巾满脸擦汗或者尘,那可是你吃完饭要用来擦嘴的,用完的餐巾不要揉作一团。
8、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没有人愿意看到你嘴巴里的食物,也不愿意听到咀嚼食物时地声音。喝汤的时候不要用嘴吸,以防止发出声音。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
9、用过的刀叉切记不要放在桌子上,一定要放在盘子里。如果没有吃完,不要把刀叉并排放在盘子里,否则服务员会误以为你吃完了而把你未用完的食物端走。不是每个服务员在拿走你盘子之前都会周到地问你一声:are you finished?只要你还想继续吃,记得把刀叉交叉放在盘子里。
10、就餐时千万别把肘放在桌子上,加拿大的家长们从小就严禁孩子吃饭把肘放在桌子上。
11、如果你在餐桌上喝汤很大声,别人会对你说:Stop slurping。
12、如果你吃东西带咂嘴声,家长会对你说:Stop smacking your food.最合适的就餐方式是吃东西时抿嘴咀嚼。
13、打隔虽然是我们控制不住的,但仍然是件很尴尬的事情。易度加拿大留学指南指出:记住要说Excuse me。
14、吃的饭菜,即使不合口味,也不要说任何没有礼貌的评论。因为这会伤害做菜人的感情。
15、餐桌上,有人帮忙递食物,一定要说谢谢。这样就能体现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16、如果不是自助式餐,一定要等到所有的人都拿到食物,落座以后,才开始吃。
17、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因为主人花了很长时间准备的食物,吃的人就应该慢慢享受,来显示对主人的尊重。
18、不要拿着整块的面包咬,而应把面包掰成小块送入口中。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19、如果你要拿的菜离你太远够不着,你也不能站起来,而可以请邻座帮你把菜递过来。
20、不要在人前剔牙。如果你觉得牙齿很不好受,你可以上洗手间,关起门了剔。
21、在加拿大留学生活,正式的晚宴上手机需调到震动模式,因为席间接听电话跟开会接电话一样被视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22、餐桌上尽量不要谈政治等令人紧张的话题,可以谈谈天气;
23、如果不喜欢别人提及的话题,可以含蓄的提议:Can we change the subject?
24、如果你遇到那种话多的让你忍受不了的chat box,可以用家人来做借口:Excuse me, my wife wants to talk to me.25、在餐桌山上隔着别人的座位伸手取东西也是无礼的举止。
26、吃意粉不要吸出很大声音,要用叉卷起意粉,如果卷不起来,可以用勺子帮助。
27、小费一般10%-15%,只要去餐厅吃饭就要给,如果态度不好,可以少给。
这两天接连看到了36氪上的两篇文章:《Peter Thiel:我们处在一个泡沫时代,不过并不是互联网而是高等教育》和《Thiel效应:扎克伯格应该更多而且更年轻》,我个人很不以为然。美国怎么样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认为国内的青年更应该去上大学,而不是去创业。在开始正文之前声明一下:本文并不试图教育和说服别人,它只是表达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创业流行风潮”之外应该有另一种声音。糟糕的中学教育
我觉得自己的中学教育是极为失败的,不知道现在的中学生的情况有没有发生好转。但是既然还有高考在,想来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在中学的那几年,我们都是在高压之下为了升学而忙碌,学习的知识都是为了考试,没有什么时间去了解教材之外的东西,每个人几乎都被没收过课外书,课堂上的那些东西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你讨厌学习。没有人去启发你自由思考,谈恋爱被叫做“早恋”,看电影的正当理由只有“作业做完了”和“学习外语”,老师和标准答案是不容质疑的权威。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下,遇到一个好老师我们都会终生不忘,有多少人高中毕业的时候会有独立的头脑、可以承担创业的责任呢?
在那篇颇具煽动性的《你是海盗吗》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不在乎你是否腰缠万贯。如果你没有创过业,没有拿你的经历、金钱、乃至婚姻去疯狂地追求过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么你就不是海盗,你不属于这个圈子。”
请注意“自己的事业”这个词。在准备做牺牲之前请确定那真的是
你“自己的事业”,而不是对金钱和成功的欲望,不是“要比别人强”的自卑感。我并不根据年龄去判断别人,但是我很难相信在经历了那么多年填鸭式教育的人会明白事业是什么东西。
上大学的好处
现在很多人总是一再强调“在国内上大学没用”,我怀疑这些人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自己的母校。没错,国内的教育制度是很差劲,大学也越来越不像样子,但是大学绝对不是一无是处,那些没有从大学得到任何东西的人只能责怪自己。举个例子吧,我的母校黑龙江大学不是重点大学,在周边大学中的名声也很不好,别人都说我们学校的学生“爱玩”、“只会谈恋爱”。但是你如果早晨6点爬起来去实验楼看一下,你会发现每一层的走廊里都站满了晨读的学生,相信那些觉得“国内的大学没用”的同学从来都没有见过那副动人的场景,没有听过那些“喧闹”的读书声。下面我说一下大学有哪些好处:
<1> 闲暇
如果你反感现在的大学教育的话,你会发现你是在大学里开始反感大学教育的。这听上去好像是一个悖论,它说明了一个事实:大学提供给你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受了好多年糟糕的中学教育,在大学毕业之后又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这就显出大学的必要性:你有四年自由的时间,或者说比较自由的时间。我们中学的时候被灌输了那么多错误的东西,被压榨地失去了学习的乐趣,那么等你到了大学之后,你有四年的时间好好反思自己,把之前学习到的错误的东西都呕吐干净,然后重新发现自己的好奇心并找回学习的乐趣。如果你没
有上大学直接去创业或者去工作的话,可能会立刻忙得没时间考虑自己内心的想法,只是被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推着往前走。或许你以后可以成功,变得有钱和有名,但是你很难成为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企业家(entrepreneur)。企业家不是普通的只会赚钱的商人(businessman),他会创新,会创造真正的价值,也有社会责任感。我认为只有企业家做的事情才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事业”。
“闲暇”还意味着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尝试。Facebook就是Mark Zuckerberg在大学里做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第5集),Mark当初的想法是“等我有了新点子想去实践,就把这网站丢弃不管了”。如果他当初在创业的话,绝对不会有这种游戏的心态,也不会有Facebook今天的成功。所以在大学里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尝试任何你想得到的好玩的点子,管它有没有用,管它是不是有“商业价值”,反正也没有人等着你盈利,说不定你会发现某个你做的好玩的东西真的能赚钱。反观一下中国的这些创业公司,它们无一不是目标明确,一开始就想到要做大做强,最终上市或者被高价收购。这样的公司做出来的产品或许可以赚钱,但是它总是很无趣。他们只能做到“有用”,因为一开始它们就完全没有好奇心和“游戏”的心态。
从“闲暇”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很多大学的“不负责任”反而是一件好事。我个人很喜欢最后无论怎样都会让你毕业的大学,那意味着我可以支配自己所有的时间。很多大学觉得学生太自由就设定了不少硬性规定(比如有的大学有晚自习),那样很不好。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自制力的话,家长式的管理只能延迟而不能避免他的堕落,有些事
情没办法教。
<2> 图书馆
我是从小城镇出来的孩子,那里没有一家图书馆,可能大中城市的情况会有所不同。爱默生说过:“好的书籍胜过最好的大学”。我非常认同这句话,但是因为中学教育的糟糕和图书馆的缺乏,很多人在大学之前没有时间和条件去读很多书,就我个人来讲,大学四年读的书比其它任何时期都要多。大学里读书也很快乐,因为那个时候读的书真的都是自己想要读的。
如果你的大学里有个不错的图书馆的话,那么你不用怎么上课也可以学到非常多的东西。你可以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泡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去了解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没有目的的学习会让你学到更多东西,你会无意中就拾到很多珍宝。相信很多想要创业的人都对乔布斯的那个演讲印象深刻,他在演讲中说过一段话:
“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也不会碰巧选了那门书法课。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把当时的点向前延伸,连成一条线;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条线却无比清晰。”
如果你选择创业,那么你平时学习的东西肯定都是“创业相关”,比如商业、营销、技术等,很难想象你平时会有时间去读一些“没用”的书。你的视野会局限在某个领域,就算你想要超越也没有太多“闲暇”可以利用,那么你就没有足够的“点”去连成一条线。
<3> 青春
很多人没有上过大学也很成功,但是他们没有和大学同学一起逃过课,没有迷茫过,没有在考前熬夜复习过,没有给喜欢的姑娘写过情书或者当众表白,没有为了庆祝毕业喝酒到趴下……,可能他们早早进入了社会有了更多社会经验也更有钱,但我个人觉得这样的青春实在太荒凉了。一个人从少年直接进入成年也应该算是某种形式的拔苗助长吧,从长远来看,这样违反自然生长的方式对一个人未必就是利大于弊。
关于“创业”和“大学”就说这么多,写得很仓促,欢迎批评指正。当然,我不否认有少数人确实很早就有了创业的能力,天才的确存在。但是对于大部分国内的高中生来说,选择上大学会更好。
2003年6月22日多伦多格伦凯恩路的一座绿荫掩映的花园里,80多位加拿大和中国友人正欢聚一堂,共庆原加中友协联合会主席葛爱莉(Alice Griffiths)女士的九十大寿。
葛爱莉的生日原本在4月,推迟庆祝一是为了等她的儿子们自海外归来,更重要的是要与对外友协授予她“人民友好使者”称号的荣誉同庆。因为这不仅是她和亲人老友多年来一次难得的团聚,也是她收获一生为之努力种下的加中友谊种子的大喜事。当天在场的有和她同时生活在四川的传教士文幼章(詹姆斯·恩迪考特)的子女诺尔曼和雪莉,以及七八十年代与她一起为成立加中友协联合会辛勤奔走的积极分子。新到任的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陈小玲女士,受委托代表对外友协,向她颁发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的“人民友好使者”证章和证书。
葛爱莉是二三十年代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加拿大传教士家庭长大的。儿时同四川人一起生活的亲身经历,使她对中国的热爱和同情自小便在心底扎下了根。1972年两国建交后,她全力投入促进加中人民相互了解与友好的事业。葛爱莉是个安于做无名英雄的人,从不炫耀自己。但她为联合加拿大各地友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赢得了加拿大不同背景的对华友好人士的欢迎和支持。对外友协授予她“人民友好使者”的称号则是中国人民对她为加中人民友好的贡献所给予的崇高荣誉。
下面刊载的是葛爱莉在接受荣誉称号后的讲话,讲话深情地回顾了她从事加中友好工作期间的感受,在谈到在四川的儿时经历时,她因激动而哽咽无法继续下去,最后两段是由她的儿子代读的。
在担任加中友协联合会主席的6年期间,我得以多次率团访华。那是多么好的学习机会啊!这些访问很不寻常,真是难能可贵。我回想起我们受到的热烈欢迎和中国主人们对我们面面俱到的照顾,他们按照每个代表团的兴趣和要求认真地计划访问日程。我觉得我们从未能给访加的中国代表团安排这样高水平的接待。
我记得70年代早期两国建交后的这些访问是很有挑战性的。我们不大善于问我们感兴趣的许多问题。我们的中国主人有时被我们的问题难住,我们的探询也并非总能有想得到的答案。我们这一群好奇的加拿大人,不拘礼节,穷追不舍地要求得到回答。当然,随着时间的进展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开始,我们在相互交往中变得日益成熟,也日益放松。我们强调的是尊重彼此的观点,不管是否同意。
通过这些早期的接触,我们建立起亲密的友谊。许多朋友至今保持着联系。我特别记得段津和吕宛如,以及同他们一起工作的年代。那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感到能参与构筑加拿大和中国更好地相互了解的这一过程,真是我的一大幸事。我认为那些令人激动的、充满活力的岁月是我一生中最不寻常的经历。
回顾往事,我深信通过亲自接触和访问来互相学习,是条正确的路。多少年来,我们在西方世界的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有关中国事物的新闻报道总是有许多不实的信息和偏见。但在70年代,我们有了亲眼看到中国的大好机会。在这较早的一段时期内发展起来的不同文化的交会,通常都是通过友好活动。 它导致了大范围的思想上的相互滋养,形成在众多领域内中加关系强力发展的基础。
近来我常想到早年在四川成都长大的儿童年代,当时中国正值大动乱时期,反对外国干涉的民族主义和愤怒情绪日益高涨,这使得西方人,特别是像我父母这样的传教士们处境艰难。尽管如此,对中国的爱在我身上滋长着,我爱长江、峨嵋山和我们每年夏天度假的灌县的壮丽景色。虽然我们过的是一种封闭的、优越的生活,但不可避免地会为我们看到的周围老百姓的贫困感到震惊。我产生了一种对中国人民、对我们熟习的人家和街市生活的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