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总结(通用8篇)
初一地理教学总结
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
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
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
答案不胜其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回答了。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在我们学校,初
一、初二年段均参加了新的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
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
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
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 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发展。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占25%,;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
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答案
不胜其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回答了。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在我们学校,初
一、初二年段均参加了新的课程改革,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
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习,热心教育,边学边教”的想法来工作,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
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择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
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习经纬线效果都不是特别突出。于是讲完这些内容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习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终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占25%,;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
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一定的评语。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
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谈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有的说:给汽车换太阳能为动力的、电池的、风能的、天然气的,甚至还有特殊饮料的;有的说:给所有冒烟的地方设计一个空气净化装置,安在排烟排气口处;有的说:农村的秸秆用做制沼气、造纸、手工艺品、埋在地下肥田……学生答案不胜其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都踊跃回答了。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内容查找资料,学习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
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初一上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转眼之间,半年又结束了,一学期又匆匆结束了。
本期我担任初一的三、四、五、六班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本期,我继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事,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特别是对于初一新教材,在8月份就大致读完教材,并初步完成教材的各个问题。然后在每节课前,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
出总结。
二、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课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些需要读图,有些需要相互讨论,有些需要教师讲解为主。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我在教学工作中,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起到初步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进一步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
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五、非常注意监督和管理学生的课堂纪律,注意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于学生的纪律,鉴于以往经验教训,在各位领导的无数次帮助下,我意识到非常重要的两点:一是,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是长期学习效果的保障;二是,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意识的教育,要防微杜渐,不能一味迁就容忍,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持久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方法。在这两点精神的指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本期初三的纪律有一定好转,初一的纪律暂时也没出现什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项工作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有丝毫松懈。
六、积极认真组织和参加集体备课
活动。每周五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不足的方面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初一方面,对于个别后进生学生的辅导还要加强;本期教学进度比较拖沓,以至于期末的复习时间很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保证正常进度。
二、课后分层辅导学生的工作还不够。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思想的教育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2014-01-09
2014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地理教学总结
黄小连
由于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七
年级初一班的地理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所以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
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一、重视语音, 倡导模仿
1. 打好语音基础
打好语音基础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26个字母和48个国际音标, 为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基础。字母教学以五个元音字母为主线, 按照字母的顺序逐个教、逐个学。首先介绍元音字母的发音要领、口型舌位、发音方法和技巧等;其次引导学生寻找含有元音字母读音的其他辅音字母。音标教学按元音和辅音进行分类教, 内容包括: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常见的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 辅音连缀的读音以及成节音的读音。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听清教师的发音或听清录音的基础上, 进行反复的模仿, 必要时, 教师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语音和语调做适当的规则讲解与对比, 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语调的要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很多情况下, 学生对语音语调掌握得不好, 是由于听得不够、未仔细听或没有听清就模仿所致。所以要先让学生听清楚、听准确, 了解了语音的特点后再模仿。模仿时, 可以先集体模仿, 使胆小、内向的学生也敢于与大家一起大声操练;后个别单独模仿, 便于教师检查学生模仿的质量, 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纠正。
2. 探究拼读规则
探究拼读规则是教学字母、音标之后最重要、最关键的教学内容。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拼读能力, 只靠机械记忆按字母顺序死记硬背单词。这种做法在开始记字母较少的单词时还有效, 但是随着单词逐渐增多、拼写逐渐复杂, 学生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英语水平的两极分化就此开始。因此, 在教字母、音标时就开始拼读练习, 可以采取“教者有心, 学者无意”的办法, 让学生探究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 获得自主发音和拼读的初步技能。教师适时简述音节知识, 教给学生音节的划分及单词重音的读法, 逐步教学双音节词、多音节词。结合所教单词,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归纳读音规则。
3. 模仿语音语调
学生通过跟读单词、句子、对话或短文, 听录音模仿句子的重音、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技巧, 初步获得语音语调的感性认识。比如教师在领读某个较长的单词、短语或句子时, 可以先慢速领读一两遍, 让全体学生听清、听懂、模仿得准;再快速领读, 给他们一些时间, 让他们反复操练、大声模仿;最后请学生们按座位以纵排或横排方式进行大声领读。可以先按从前到后的次序, 让前面第一个学生朗读某个单词, 再朗读用该词所造的句子, 然后第二位同学跟读该单词和句子, 但句子要有所不同。为了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 也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请左边第一位学生朗读, 接着第二位学生跟读。这样五六个单词领读结束, 全班学生都获得了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机会。当轮到有困难的学生时, 教师或同学帮他 (她) 一起读, 以免个别学困生心理受挫。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看动画学唱英文儿歌、模仿英文趣味小品等等, 以此来激发学生模仿语音语调的兴趣与热情。在生动活泼的语言情境中,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调的魅力。也只有这样, 才能使语音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让学生最终在语流中模仿并掌握英语地道的语音和语调。
二、有效朗读, 促进记忆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一方面可以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 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 表明学生不仅在读, 同时也在听自己读, 经过反复不断的朗读操练, 学生的听觉神经也就习惯了这种信号, 当别人发出同样的信号时, 他就能产生“共鸣”, 听得明白。另一方面, 朗读还能促进记忆力的提高。学生大声朗读时, 注意力容易集中, 使读过的语言材料在大脑中产生较深的印象。可以说, 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 即“内化”。大量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效的朗读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一般来讲, 朗读训练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 模仿录音
通过听磁带录音的示范朗读, 学生可以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模仿标准读音、分析朗读特点, 同时感知朗读内容在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色。然后, 利用录音机的暂停功能, 让学生边听边跟读, 快速掌握正确朗读的方法、技巧和要领。最后, 组织学生同步跟读, 进一步提高朗读的熟练程度。
2. 跟读教师
领读时, 教师最好整句领读, 体现出句子的整体感, 让学生在静听的基础上模仿跟读。领读时, 如果遇到长句或难句, 教师可按意群领读, 并注意语调的转折。领读课文时, 最好采用学生看书跟读和不看书跟读交替的方式进行。领读一般先慢后快, 让学生在准确的基础上, 达到熟练地跟读。
3. 多样朗读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对于初一新生, 可以将英语朗读较准确、胆子较大的学生树为“小老师”, 请他 (她) 领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一旁监听, 等学生领读完之后, 再和全体学生通过重复来指错和纠错。在确保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 帮助学生纠正语音或语调,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畅、自然、正确地读好每一个句子。有时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组织朗读比赛, 鼓励学生朗读时做到大声、大胆、大方。比赛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男生与女生比、分组比、单个比;除了朗读比赛, 小品表演、英文儿歌PK等形式的比赛既可以促进学生有效朗读, 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只要持之以恒, 英语朗读必定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必定会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成绩, 形成良性循环, 有利于后续教学。
三、加强背诵, 培养语感
语感是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核心, 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只要获得了语感, 就能顺利地掌握英语知识, 就能熟练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技能。但是, 语感的获得必须通过持久的语言实践练习而逐步获得。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 由于缺乏英语习得的语言环境, 通过背诵典型的对话或者短文便成为学习英语、接受英语、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便捷的途径。
1. 透彻理解
首先, 透彻地理解要背诵的材料。我们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识记, 切忌生吞活剥的死记硬背。实验表明, 受试者在记忆句子时, 开始保留的是句子原话的信息, 但他们很快就忘掉这些信息, 保存下来的只是句子的意义信息。[1]可见, 储存在记忆中的不是语言的形式, 而是语言的意思。所以, 只有对材料有充分的理解, 才能很好地背诵, 才能增加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
2. 尝试回忆
在背诵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不停地朗读是很难记住材料的, 因为这是一种较浅水平的信息处理。然而, 如果把段落和篇章化整为零, 先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背诵, 再合成整篇背诵, 直到成诵为止, 就会事半功倍。因为对信息加工的水平越深, 信息就越长久地保留在记忆中。曹日昌教授指出, “试图背诵, 一方面由于学习者的积极活动, 可以提高更多的建立联系的机会, 有利于记忆;另一方面由于试图背诵时更清楚地了解材料的特点与难点, 可以更好地分配复习, 在难点上多进行诵读”[2]。
3. 循环巩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 暂时记住的信息很快就开始遗忘, 且起初遗忘的速度特别快, 因此需要及时复习。若等到记忆中的信息大部分或者完全消失之后再复习, 就需要比及时复习多花时间。正所谓“及时一针顶九针”。不仅需要及时复习, 还需经常巩固, 因为“我们学过的东西, 如果经常复习, 就可以长期不会忘记”[2]。
总之, 朗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大声、大胆、大方的朗读习惯, 提高他们自主朗读英语的能力并形成有效的朗读策略,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言道:“教有方法, 但教无定法。”在日常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 只要经常反思和总结, 必将摸索出更多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症状一:生活平淡少激情,偷梁换柱文章成。由于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生活在一个较为安逸的环境中,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放在了首位。孩子可以说是“万般事不做,唯有读书活”。此种状况致使孩子只顾书本,缺少实践,对生活思考得少。一成不变的生活,一帆风顺的成长,造成学生写作时,感觉生活是那么的平平淡淡,没有挫折,没有忧愁,没有激动。所以完成作文时,就抄袭或者把人家的作文偷梁换柱了。
症状二:粗心大意少思考,三言两语文章成。这样的学生当中,男生占的比例大些。现在孩子上学年龄偏早,男孩子成熟的也较晚,刚进入初中的他们还未摆脱孩子的特点,注意力时间短,粗心大意。因此作文写得就像雕像的坯子,只具有轮廓而不辨其具体。文章多用概括性语言,三四百字就完成了作文。
症状三:感情丰富难收笔,下笔千言旨未明。这样的作文多数是女生写的。进入初中后,女同学发育要比男同学快得多,她们的感情越来越丰富,想的事情也比较多。遇到有感触的题目,感情就会一泻千里,出现下笔千言的情况。她们写的都是心里话,可是你读完后却如同进入迷宫,找不到方向。她们想把所有的经历和想法都讲出来,于是就没有了重点,没有了主旨,结果就是令读文章的人糊涂。
知其症,思其因。我们便可对症下药。
症状一产生的原因:一是他们对生活缺少观察与思考,思想懒惰,抄借别人的省事。二是他们缺乏自信心,认为别人的文章写得好,自己的生活不值一提,怕写自己的真实的生活被人取笑。为此,教师首先要打一场心理战。先以言动之,再用法规之。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啊?是能够真诚相待的还是虚情假意的?”他们回答:“当然是真诚相待的。”我说:“回答得好。我们都希望朋友之间能真诚相待,这是我们交往的标准。那么你们知道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什么吗?其实写文章就是为了和朋友、亲人还有不了解我们的人交流啊。那么你们想想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样文章?所以同学们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大胆地最好地完成自己的文章,和朋友真诚地交流。是不是你自己的创作,将作为我衡量你们作文的首要标准。其实,看似平淡的生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善于发现,也会找到可写的材料。只要大家有信心和决心,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一定会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
用法规之。为了引导他们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我布置了定量任务。要求在初一上学期,完成写人物的作文2篇,写自己经历的事情2篇,写2篇景物描写的文章。指导他们先确定描写对象,然后写观察日记,最后成文。经历的事情,只要是能引起内心情绪改变的事情都可。景物描写的文章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均可,大到季节小到落日。每周完成一篇,内容自定。教师每周检查,以文章的真实性为主要评价标准,给予鼓励和有效的指导,并且每月教师集中总结一次,鼓励督促。下学期,以上学期积累的材料,从布局谋篇指导,完成8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改变学生的抄袭习惯,养成写日记表达自己的习惯。
症状二产生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不了解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二是词语积累少,不能生动地表达。为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中观察的重要性和如何观察”的指导。教师可提供精彩的描写片段,让学生阅读体验,并且进行仿写。如屠格涅夫的《乞丐》中传神的肖像和神态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物描写和捕鸟的动作描写,《红楼梦》中对黛玉形神兼备的描写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每周布置一篇,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进行仿写创作,领会观察的意义,学会观察。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此类学生作文大有改观。如学生写的拔河片段:“体育课老师别出心裁让我们一班和二班进行拔河比赛。听完这个消息,体委马上把我们集中到一起,商量战术。大家七嘴八舌,定下方案。一声哨响,进入预备,我们胖哥在最后身体后倾,呈半蹲式。其他同学,前脚顶后脚,呈顺风倒式,一个个牙关紧咬,紧握大绳。体委在前面,摆好架势,就等老师一声令下——”
症状三产生的原因:学生对写作材料缺乏分析整合的能力,概括能力不足,思考不深入。据此,我提出让她们写作前列提纲的要求。这样势必会让学生加强思考,可以把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删掉,并且布置此类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作为训练,领悟好文章的主旨和选材。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她们对文章的中心和选材做到了心里有数。
初一是学生的写作打牢地基的阶段,我们教师要多下功夫,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改变过去的集中命题指导和泛泛的讲评。初二阶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我们要更大地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写作的主动性,为此我尝试分组办作文报的方法,半个月出一期报纸,可以多种文体进行创作,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此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张波.初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5).
郭永艳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四个班(145-147、150)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就一个学期以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
(一)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学更有说服力,更胜任历史科教学。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学大纲;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细致批改学生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使教学更有说服力,教学效果良好。
2.紧扣历史科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效显著。
3.充分联系现实生活事例作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利用奖分积分制作为衡量学生的平时表现分,效果很好,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市的历史教研活动,吸取了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本期听课达15节;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及教研能力。
6.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集讲授、自学、练习于一体,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7.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
(二)向学生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初一四个班的历史教学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全部的内容,总课时40课时。教学突出了重点、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人物,理清了历史发展线索。还分门分类进行了归纳,学生掌握了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1.进行了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突出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
2.教会学生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评价能力同时,学会运用辩证法。
3.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向历史无数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学习,培养高尚品德和情操。使学生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
二、今后努力方向
1、本人教学经验不够,今后将继续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形式多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导入新课的时候,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进入语文的学习。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或者设计悬念等方式引入新课,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重视朗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首先,本学期,我在两个教学班都开展了课前3分钟朗读活动。按照学号轮流,每节课一开始请一个同学上台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前的指导和训练,注意仪态、声音、动作、停顿和感情,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和老师交流,让他们尝试小小的成功。许多同学都反映上台前很紧张,但朗读后同学们给予的掌声和评价让他们倍受鼓舞,第二次上台就更起劲,更期待了。由此,课前的朗读为整一节课的课堂气氛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学生听课也更加集中精神,回答问题也更加的大胆了。
其次,抓住课文重点语段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内容及感情的理解。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二、重视课外阅读和积累。
本学期,在两个教学班都设置了图书角,首先我给学生列出一张《初中生阅读书目100种》,然后动员全班同学买书捐书,并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学期末评出读书“四最”,即“读书最多”、“献书最多”、“笔记最多”、“作品最好”四个同学。通过教师导读、课堂阅读、读后讨论、笔记展览四个环节,有效推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另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有限资源作好积累,如课本,优秀作文刊物,名著书籍,互联网,电视,广播只要有益于我们的学习都可以记录下来,教师要定期加以指导学生对积累资料的运用.材料要广博而新颖,时代感强,力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孩子的头脑.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此学期我指导学生主要做了下面的积累:
1、积累名人名言若干(不少于20)条。
2、积累公益广告若干(不少于15)个。
3、积累优秀期刊
三、作文教学
1、完成了一学期6篇的作文教学任务。
所选习作作文要与学生写作水平相近,要选学生感兴趣的题目,立足于初一年级作文的“主流”训练记叙文。本学期我结合学生实际想法,主要训练了一些“半命题作文”,如:我品尝到的滋味(成功,冤枉,挫折),当我面对的时候(困难,失败),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心”,鼓励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让他们明白只有用“心”写的文章才最具有生命力。
2、结合所讲课文,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有话可说。
让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反观自身的生活体验,写出类似的文章或将原文拓展开来写。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让学生写“从到”的文章;讲《丑小鸭》一课,让学生续写一篇短文《当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讲《猫》一课,布置作业《假如我是第三只猫》。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加深对原文主旨的理解。
3、突破作文由教师评改、评讲的单一模式,增加学生互评互改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往往在评改别人的作品时能触类旁通,得知自己的习作有和毛病。
四、做好分层次辅导工作.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同学。
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针对基础好又自觉勤奋的同学,平时布置给他们的任务多为阅读积累和写作训练;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第三组是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四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静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成绩也会相应提高的。
期末考试就快到了,又是一次检验教学成果的机会。但我明白成绩的高低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以期在两年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这半学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进步。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本人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天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贯穿课改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自己能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假期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实现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升华,尤其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了深刻理解: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起到主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所谓“信息作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自身的智慧有计划、有动机的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的作品。让学生沿着这样一个正确的标准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Excel表格处理软件,所以我就从信息作品入手来完成这两个软件的学习。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信息作品。比如说文字处理软件有许多,为什么我们选择学习
Word,这就在于我们的目标信息作品是一个电子板报,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录入,还有排版、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手绘图形的制作等等。
2、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分层施教法。现代教育承认个体差异。我们学校学生来自全市各个区域。由于地方差异,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对鼠标的操作都还不熟。为此,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尽量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过高形成心理压力。同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扬协作精神,水平高的同学要帮助水平低的同学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
3、培养学生创造力、竞争力以及实践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工具,实践是根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目标。为此,我在教学中时刻注意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而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内容我只提要求,不讲方法,让学生分成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把讨论的结果上来演示给大家看,最后还评出最佳方法、最佳作品、最具创意奖等。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素养环境。为此,我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习、实践工作,搞好集体备课,使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提高。
本学期结束了,新的旅程即将开始,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一、注重词汇句子的积累, 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一篇作文, 就像一幢高楼, 它需要千千万万块砖才能砌成。文章也是如此。单词、短语便是这文章的砖瓦, 学生要写出好的作文来, 必须要重视词汇的记忆及一些优秀范文的段落背诵。恰当地运用一些地道的英语会使文章增色许多, 还可防止一些学生写出中国式的英语句子来, 教会学生正确地“为我所用”, 这样就形成了知识的正迁移, 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了。如7Bunit2《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在教完main task的环节后, 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家乡与John的家乡进行对比, 让学生找出两个真的共同点和区别, 然后指导学生练习“My home town”时, 有的放矢地把课本上的句子用上去。如:I like going into town on my bicycle, I thinkit’s a wond e rful p la c e to live, I hop e you c a n vis it he re, I’ll s how you a round my home town.看似简单普通的句子, 如果学生用得好, 那作文的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所以, 我很注重学生对词汇句子的背诵, 他们只有通过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才能厚积薄发, 在作文的质量上有所提高。
二、既要注重对写作内容的指导, 又要关注对学生文章的修改和评论
在写作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 以及他们驾驭词汇、语法的能力, 选取适合他们的材料进行写作, 并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指导。如7A Unit3《Let’s Celebrate》,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让学生模仿写Spring festival, 教学生列好写作提纲, 介绍中国人如何庆祝春节, 让学生对除夕前、除夕夜及新春拜年的三个活动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作。这样, 能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写作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 培养学生清晰的写作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写作内容指导的同时, 我更注重学生对文章的修改。一方面, 我精心批改学生的文章, 把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错误罗列出来, 并把它们集中起来, 让他们进行单句改错。通过练习, 让学生再去找出自己文章中的问题进行修改, 这样就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 我有时让学生对作文进行互评互批, 让他们互相发现问题、找出错误, 更好地巩固知识。教育家第惠多斯曾说过:“一个真正的教师指定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 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 同他们一起来建造大厦。”写作修改也这样, 教师应该把修改作文的机会多给一些学生, 让他们在检查错误和修改作文中, 不断地吸取别人的优点, 取长补短, 积累知识, 为以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后, 能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奖励性的评价也很重要。对于好的文章, 我会给他们“excellet”“wonderful”“great”等表扬性的话语,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一些写得比较差作文的学生, 我也不会放弃或嘲笑他们, 而是认真地点评, 甚至面批, 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我认为, 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挥。
三、改变单一的写作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体
在写作教学中, 我通常采取这样的模式, 以7A Unit《Fashion》为例谈一下我具体的做法: (1) 我先让他们为自己设计一套时装, 包括面料、颜色、款式等, 并画出设计方案, 然后就设计的内容写好草稿“My fashion”; (2) 小组讨论 (4人一组) , 主要任务是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出来, 并朗读自己的文章; (3) 小组汇报, 把每组最好的文章进行全班交流; (4)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5) 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6) 誊写上交; (7) 教师批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并在同学们相互切磋交流中提升语言写作水平, 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 盲目地相信某种理论, 相反我们应该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的结论。”事实证明, 以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大。
一、抓住不同时间的景物变化
不同的时候,景物不同,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所变化。让学生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的景物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同是一种景物,由于时间的变化,它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些微妙的变化,就会给自己带来心情上的愉悦,就会进一步去留意事物的变化,从而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知识。
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组课文,就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经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秋天,“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只有抓住了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可以说,一篇好的写景作文,应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特点来写,所以学生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
二、抓住不同空间的景物变化
一篇好的写景作文,尤其是游记类的写景作文,更应注重空间的变化。因为随着空间的变化,景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例如,在参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鱼类博物馆时,博物馆内的鱼的特点与在自然环境中湖泊水流中鱼的特点肯定不一样。这时,学生就应该抓住不同生存空间下鱼生活的习性不同来写,包括游的姿势、觅食习惯等,这样才会写得准确可信。又例如,如果要描写青藏高原,就要抓住青藏高原的山脚下景色与山顶的风景大相径庭的特点。山脚下小溪流水,树木郁郁葱葱,而到了山顶,竟是雪花漫天飞舞了。所以说,如果能很好地观察,注意不同空间景物的变化,善于把握这种变化,在写作中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抓住不同天气的景物变化
生活中,不同的天气总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即使是同一片景色,在不同的天气中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天气变化景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的特点。
例如,泗洪世纪公园内有一座千禧塔,在阳光明媚的时候,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巍峨屹立在汴河边,清晨,塔顶上有无数只飞倦了的小鸟在休息,塔上的大红灯笼随风摇摆,整点报时的悠扬钟声传得很远很远;可是到了细雨霏霏的秋天,远远地,人们只可以看见千禧塔的塔尖,时隐时现,虚无缥缈,仿佛是到了如来佛祖的灵霄宝殿一般。教师要经常带学生到实地看看,让学生留心观察。所以,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写景作文应根据不同的天气,去抓住不同的景物去写,这样写才能符合景物的特征。
四、抓住写作时不同的情绪变化
作者不同的心情,看同一景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初一地理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10-24
地理初一第一学期个人教学总结12-04
初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07-19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05-27
初一地理教学案例06-29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06-25
初一地理课件巴西05-26
初一地理复习策略06-17
怎么学好初一地理07-13
初一下册地理复习提纲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