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部控制(推荐8篇)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杨晓莲、张沛渠在《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5.6)中指出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淡薄,缺乏建立和完善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吴明在《谈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2011.2)中认为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对企业实行粗放式管理,没有指定成文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对内控的理解偏颇,认识不足或不全面,缺乏主动性。张劲松在《浅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6.11)中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对内控根本不了解。张锦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症结与对策》(2006.10)中则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犯以内部会计控制代替全面内部控制,以控制活动代替控制五要素的错误。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合理 马艳秋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2007.3)中提出有些中小企业虽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总体来看仍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解决,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重视钱财等有形资产的控制,而忽视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使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发挥控制作用。职责为划分不明确,导致不能及时准确地追究责任以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影响会计控制的执行效果。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张劲松(2006.11)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在执行,可是有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应付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是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同时吴明(2011.2)指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包括财务信息的处理、各控制环节的落实及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三方面。然而,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设置不符合会计规范;
建账不规范,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不懂核算。
4.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曾玲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2009.9)中指出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我国虽已形成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而中小企业因考虑成本费用等因素,极少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导致内部监管不力。郭晓艳在《论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2011.12)中提出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最关键还在于监管工作的开展,这主要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并协助企业营造利于进行“软控制”的环境。
5.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胡敏在《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2006.8)中指出当前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同时刘艳《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2012.1)中阐述了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
目录 摘要..............................................................3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2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3(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合理..................................3(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不力................................3(四)内部会计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3(五)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3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二)合理设置控制内控制度并加以优化..........(三)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4(四)设立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并确保实施...........................4(五)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升和业务知识的培训..............4 参考文献...........................................................5 致谢..............................................................6 参考文献:
文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下滑, 已日渐成为舆论诟病的对象。究其原因, 硕博论文的源头———开题报告及答辩的把关不严恐怕难逃干系。有学者已注意到这个问题, 指出目下研究生开题答辩存在着问题意识不清楚、研究方法的误用、研究缺乏创新性、写作能力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1]。笔者每年参加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答辩会, 答辩虽也能按照校研究生院的规定走完程序, 但其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就实在不敢恭维了。通常开题答辩会因为有开题人的导师坐镇, 到会的其他“专家委员会”成员虽也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但还从来没见过开题报告被完全否定者。即使是某个开题报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急就章, 根本不能通过, “专家”们也都碍于情面最多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会或者不敢贸然让其“不通过”。不仅如此, 这些年即使是“修改后通过”的开题报告也难见其踪影了。
据笔者近年的观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类是研究生主观上不努力、不认真。由于学生已预知开题报告不可能不通过, 于是便临时想一个题目搭个开题报告的架子“撞大运”。更有甚者, 在一夜之间就能编出一个开题报告。这类开题报告大都是只为开题而开题。开题人最终的学位论文往往与开题无干而另起炉灶。另一类是属于不明就里者。这里存在对于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基本要求了解不多或不全面, 其主要问题是:对论文选题意义的论证, 过多地强调其宣传和时政的作用, 而忽略或干脆不论证其学术和理论价值;文献综述基本上是该项研究的流水账, 几乎见不到开题人对既有研究成果独到的学术见解和学理性分析;把论题的新颖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 在开题报告中提不出一个贯穿论文始终的、统领全篇的独创性观点, 也即没有命题;参考文献更是一个多多益善的大杂烩, 把自己从未读过但与论题看上去有点关联的著述统统纳入其中, 同时却遗漏了虽书名与论题无关但其学理却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著述;研究方法同样也是想当然地列举若干与论题表面上有关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在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 以充门面。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上述在开题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其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负面影响, 不言而喻。窃以为, 开题报告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应该迅速扭转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开题报告的倾向, 在完善开题报告文本规定的同时, 重新确立并明确开题报告在学位论文中的作用。
二
应该承认, 近年开题报告及其答辩在程序的完善和制度建设上已有了相当的改进。但开题报告目前尚无一个权威性的成熟的文本设计, 即使是这些有关开题报告尚不完备的规定,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基本上是走过场, 并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国内某著名高校2009年8月颁行的《研究生手册》, 其中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包括开题报告的目的、时间安排、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内容与字数要求、程序、成绩评定、材料的备案与管理等7条。其中的内容要求部分全文如下:“内容主要包括5部分:选题, 文献综述, 对本学科发展的理论、知识、研究视角或其他方面的贡献, 论文工作大纲, 参考书目。”这个内容要求全文仅50余字, 规定得相当笼统和模糊, 这就使各院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规范、审核答辩和确定是否通过开题报告了。
事实上, 仅仅有文本的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关键主要还是在具体的各个环节的执行之中。笔者不才, 愿就如何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开题报告的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而言, 研究生的开题答辩应该有明确的成绩考核, 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让“实现开题报告会作为重要培养环节应有的淘汰功能, 原则上保证一定的重开题比率”[2]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重开题比率最好有一个明确的百分比, 这样就能迫使研究生乃至部分导师, 像对待毕业论文答辩那样重视开题报告。再者, 答辩人的导师应该回避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是否通过最好由专家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来决定。这样无疑会减轻专家委员会的压力, 同时提高答辩人及其导师的责任心。
就开题报告的内容而言, 应该完善并明确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就我接触到的开题报告来说, 在形式上均没有太大的缺漏, 但在内容上缺少学理和一手材料的支撑, 没有达到开题报告所要求的学术水准者的确不在少数。余以为, 开题报告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主要内容上来看, 其实就是学位论文的“导言”。一般而言, 开题报告应该回答这几个问题:其一, 阐明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其二, 文献综述;其三, 预计本选题的学术贡献;其四, 学位论文的结构及工作计划;其五, 参考文献及第一手材料的来源;最后, 阐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当下研究生论文的开题报告虽然大都具备了上述要素, 但真正能够把每一部分都做到位的却不是很多。
三
好的选题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我国每年毕业30多万硕士生, 博士毕业生也达五六万之多, 找一个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同时研究生又能胜任的选题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 现在学位论文的选题越来越具有重复性和非学术性的特质。有的学人把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归结为:将学术论文与宣传论文混淆;将学术论文与经验总结混淆;将学术论文与教案或普及读物混淆等[3]。现在学位论文选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误将宣传性文章认作学术研究。其实真正的学术研究应该是“无顶峰、无禁区、无权威”的, 开题报告中的选题及结论仅仅是也只能是一个假设, 学位论文的中心任务就是去证明或证伪这个假设。如果结论已经预设, 只能证明不能证伪, 这样的学位论文就沦为“喜鹊的媚鸣”了。法学家梁慧星认为, 非学术论文其基本见解早就存在, 论文的写作过程, 不是研究过程, 而是表达过程。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基本学术见解, 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 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 才最终形成[4]6。
对于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生来说, 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最好考虑以下几个原则。其一, 从微观题目做起, 力争小题大做。一般来说, 只有从事微观研究, 研究者才能得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完整的训练, 比如原始材料的搜集、整理、甄别与使用等等。初学者若一上来就做大题目, 由于没有微观研究作基础, 一般不能很好地驾驭宏观课题, 往往流于浮泛空疏, 易于凌空蹈虚。语言学家王力指出:应该写小题目, 不要搞大题目, 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 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 没有价值[5]。其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这易于学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握研究对象, 少走弯路。某些学生为开拓创新, 专门选择前人从未涉足的研究课题, 其精神当然可嘉;但这些从未有人涉足的研究领域, 可能仅收集资料就需要数年的时间, 这对于学制仅有两三年的研究生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其三, 资料的收集成本要相对较低, 最好是本课题已经出版了较完整的资料集。比如关于新中国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研究, 坊间就有两套相对权威和完整的史料集[6,7]。最后, 由导师代学生选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 学位论文题目的寻找与确定, 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导师代劳, 研究生因此“没有学会如何选题, 其学术研究能力不完整, 缺乏选题的能力”[4]11。
当下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的主要问题, 是对相关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流水账式的铺陈, 且唯恐有所遗漏因此追求面面俱到;但惟独缺乏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理性理解和学术性分析。事实上, 真正的文献综述或曰学术史的梳理, 很大程度上是透彻地理解前人的研究理路和独创性结论;在此基础上, 指出既有著述的哪些思路和结论对开题人当下的研究有明确的启迪与指导, 同时指出哪些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 还有进一步深入研讨的空间。这样的文献综述既能体现开题人对本研究领域的理解与把握, 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学位论文的创新点及学术价值凸显了出来[8]。由此看出, 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真正学术研究的前提;文献综述的质量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
做好文献综述还应该注意:其一, 收集既有成果要相对全面, 不仅应注意已经发表的科研成果, 不仅要注意国内的研究成果, 更要重视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比如国内近年关于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的研究, 大都集中于饥荒的原因和非正常死亡人数等问题上。其实饥荒问题在国外也是热门课题, 不仅史学家钟情于此,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参与其间。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指出:“饥饿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而非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足够的食物。”[9]这就把饥荒成因的解读引向了粮食的分配制度。他进一步分析说:“当饥荒构成威胁时, 中国所缺少的是一种存在对抗性新闻界与反对势力的政治体制。”[10]这样的见识对“大跃进”的研究的确是别有洞天。其二,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理解透彻而准确的基础上, 对其的表述要尽量中性和客观。其三, 开题人不能为拔高自己就对既有成果进行无的放矢的贬低。这种情况在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中并不罕见。如, 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这样判断道:“第一, 研究范围不够全面, 缺乏系统专题性研究。第二, 研究内容不够深入, 浅尝辄止。第三, 研究视野不够开阔。”[11]这样的指责不仅过于宽泛, 对前人的成果也不够尊重, 同时显示作者对既有成果的理解相当肤浅。
需要强调的是, 在开题报告中对本项研究学术贡献做介绍时, 不能把题目的新颖、材料的原始与观点的独创混为一谈, 即学位论文应该有命题 (Thesis) 。命题是贯穿整个学位论文的中心论点, 是作者试图在论文中探讨或论证的一个基本问题 (general issue) 或基本观点 (general position) , 应该具有独创性。开题人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论文大纲的章节安排、材料取舍及方法的选用等都应以阐明命题为圭臬[12]。如有篇题为“社会转型视野中的中共农村基础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 其大纲是这样的:导论, 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第一章, 转型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三章, 农村政治结构变迁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四章, 农民分化流动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五章, 农村宗族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第六章, 农村文化结构嬗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语,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论文大纲最大的问题是似乎只有研究对象, 而没有归纳总结出一个独创性观点即命题。再有博士学位论文, 题目为“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大纲为:导言;第一章,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的建立;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章,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改革;第四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第五章,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成就和问题;结语[13]。这个论文大纲眼熟如同教科书的章节安排, 而没有学位论文应该具有的提炼的命题, 也没有反映论文主题———个人收入分配。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除了上述追求多多益善之外, 更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开题人没有搜集、使用第一手资料的自觉, 大都填以其他学术作品已经使用过的第二手资料作为主要的参考文献。严格说来, 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若不主要以第一手资料作支撑, 其开题报告是不能通过的。例如以河南人民公社运动为题的博士生开题报告, 其参考文献中绝大部分是第二手资料。关于第一手资料, 该开题报告只是笼统地说将使用河南省档案馆有关档案。可到论文答辩时, 该博士学位论文中仅有一两处使用了一手资料, 结果整篇文章毫无河南人民公社的特点, 写成了“全国人民公社运动研究” (一位答辩委员的评语) [14]。学位论文之所以要求以使用第一手资料为主, 是因为第二手资料已经被他人“断章取义”, 已包含了引用者的主观理解, 其客观性、完整性、真实性等都大打折扣。史学家韦庆远在“利用明清档案进行历史研究的体会”一文中, 对懒于使用第一手资料的学风给予了无情的批评:“史学界存在一股不正之风, 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拒绝在反映历史事实的原始资料上下苦功, 到写文章时现找几条二手、三手的资料点缀一下, 于是便放言高论, 好像煞有介事。其实, 不论犹可, 愈论愈加深混乱, 离开历史真实愈来愈远。人们戏称这种学风为‘回锅肉史学’, 因为它不过是在别人的成果上再加点佐料, 回一下锅而已。”[15]
犹如程序民主只关注程序的透明与执行,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也应该进一步明确“程序”并严格贯彻执行之。惟此, 学位论文质量之提高有望矣。
摘要:开题报告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与品质。当下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存在着文本规定不统一、不明确, 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走过场等诸多问题。要提升开题报告的质量, 必须加强具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加强文本规定和制度建设。开题报告应具备以下要素原则:其文献综述应该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为圭臬;其学术贡献则应以阐明学位论文的独创性观点为中心;其参考文献应该以第一手资料为主体。
恰当选择科研课题
科研课题一般包括自选课题、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委托课题四大类,无论哪一类课题,在选题上都要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结果,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或护理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在护理学术界要有新的见解。③成果的实效性:所选课题要有需要背景、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要针对实际和护理发展的需要。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如人力资源、社会关系,尤其实验性课题需要的设备条件、技术力量、研究对象来源,特别要考虑在一定时间和经费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1]。⑤要在护理学科范围内选题。
拟定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字斟句酌。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对象交代清楚,必要时可以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所用的词语、句型要科学、规范,似是而非的词语、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课题名称必须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实验性研究要反映其基本要求,如处理因素和受试对象等。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需深入
立论依据:课题的研究现状是其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依据[2],只有广泛查阅文献,深入理解其内容,才能充分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新进展和研究现状,进而解析出课题的科学依据和提出创新性思维。查阅文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尤其是文献中的重要论点、中心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②阅读原始文献,正确认识图书、教材、期刊与网上资料的不同点;③瞄准主流,查阅护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护理专家的观点和评述,选取与课题较密切的内容;④查阅书籍时,宜先看序言、目录,再确定浏览或精读范围,要先看论文摘要,再筛选和精读有价值的文章;⑤复习文献要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不断汲取新进展、新知识,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课题内容。经过对现状的研究和提取,选题的意义和目的便呼之而出。开题报告的选题意义与目的实际上就是一篇有关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而短小的评述,其中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再谈专业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研究方案:①研究目标:需明确,重点突出,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但不宜设定过高使研究过程失去重心,难以攀登。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②研究内容:是科研课题的核心,既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研究质量起着直接作用,要依据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具体而翔实,避免笼统、模糊,使研究进展陷于被动。③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论文的主攻方向。一个课题只有一个中心,一個重点,只有集中一个主题,才能研究深刻,开题报告中要清晰体现这一点。如果一个课题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要问题,就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研究论述过程中出现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而发生种种困难。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一两句话写出来。④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是达到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可能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汇合,在开题报告中应是论述的重点,因其是评审专家判断课题研究前景的依据,也是专家对科研课题研究方法给予切实指导和建议的途径。确定研究方法时要阐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对研究对象也应说明所选人群的来源、标准及基本情况。研究中的资料采集及结果判断、研究过程,处置方法及关键步骤等均应说明其理论依据。
总之,护理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基础,开题报告是保证和提高护理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研究起到定位作用,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红.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78-79.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含义;
形成;
防范;
控制 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在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
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
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内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由此引申出来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
反之控制风险就相对较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采用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的原始审计方法,即依靠判断抽样法对查出的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权威的内控制度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科学依据。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审计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及工作经验等业务因素是制约检查风险的重要根据。在审计实践中,对审计事项的判断、认定、归纳与综合等,依赖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技能及经验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的优劣,构成了审计风险的主观性因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包括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恰当审计程序的能力。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越健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技能越娴熟、审计经验越丰富,那么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力就越强,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隐含的虚假信息及挖掘其内部存在问题的本领就越高,反映到审计主体方面的检查风险概率就越低。如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构成还无法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诸如专业水平欠佳、审计技能生疏、工作经验不足,那么对审计的客观把握能力就越低,揭示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虚假内容及深入提出相关问题的本领就越差,审计检查风险概率就越大。检查风险会随着个人知识的逐步丰富、技能不断提高、经验日益积累,做出的审计结论更趋符合事实,检查风险也会向低概率方向发展。
2.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令人堪忧。审计是一种专门技术服务,审计人员有责任做好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定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目前在我国,不仅注册会计师数量奇缺,即使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往往也只是挂靠在一个单位,独立性较差,工作责任心就可想而知了。
3.审计主体所选择的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当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电算化,而审计工作大量地采用抽样方法。抽样方法的运用使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复杂、庞大,其审计取证的难度越来越大,审计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抽样水平受到审计人员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审计经验的限制,很容易判断失误,基于这种方法本身存在遗漏问题,不可避免地潜存和增大了检查风险。这也为审计主体如何避免因技术进步及审计方法的革新而导致增大检查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审计主体来说,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进行财务造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人员即使具备了传统意义上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如果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同样面临着较高的检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要想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则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即不仅要从外部给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事务所本身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应该看到,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三)引入风险管理的模式 首先,事前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者两个方面。客户方面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
管理者方面主要有管理者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其次,事中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为以下几方面,如: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等。最后,事后对审计风险进行总结。即对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和以权谋私。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设计、修改应用程序或系统软件进行的舞弊将增加,审计人员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已是当务之急。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运用科学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电子账目进行全面审计,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已提到日程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五)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其一,签订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就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风险。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其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审计人员的人身侵害 审计的职业风险还体现在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执法部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强,必然会涉及到被审单位、个人的经济、政治利益,尤其是审计人员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将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和家属受到威胁、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增强审计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工作方法,注意工作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保护自身安全,降低审计风险。
开题报告
1.毕业论文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研究背景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不
单给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也同时面对着来自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企业为追求高增长而大量举债,这时如果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必然招致财务危机,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所以企业要寻求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以防范财务风险发生。伴随着风险的出现,要求企业经营决策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性、收益性,而且要考虑风险性,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由此产生,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则是对可能出现的主要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进行超前的控制和管理,以避免由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和生存危机,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生存和持续发展。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财务风险的基础理论出发,对风险理论中所涉及的关于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定义的不同学说、特征、分类、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阐述;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分别从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入手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并列举了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管理技术。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衡量。文章通过财务指标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从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四个环节阐述风险的识别、测量与控制,通过流动比率、负债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析说明资本结构控制是风险管理。
(2)研究意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它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来达到以最小的代价使风险
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了解风险的性质以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最有效的风
险管理技术。宏观上,风险管理能够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提供保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
部经营管理中.微观上,风险管理对于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评价与控制,促进企业财务的正常化,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保持财务竞争能力,并且要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可以更好的对公司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防范和
控制,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所以如何化解公司的财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化解公司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加强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保持公司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近几年才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国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也比较晚,多数也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理论。在经过了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
我国学者和专家对财务风险理论的研究。
郭仲伟(20世纪80年代末)在《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中根据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由此,我国也才开始对了财务风险分析的研究。
张解元(1996)提出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在规划筹资结构时就不够合理,造成资金使用成本过高以至于无法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匹配,所以才导致企业资
金短缺,财务风险加大。
陈文俊(2005)
提到不仅可以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来判断财务
风险的大小,还可以利用风险矩阵的方法来判断财务风险的结构和性质。
裴卫民(2009)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类,根据财务活动的不同将其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并认为不同类别的企业所面临的这四种风险的权重也不尽相同,企业的风险管理也要从实际出发,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够一概而论。
舒凯(2010)将己有的财务风险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风险价值测度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之后,他指出将风险价值测度模型用于波动性较大的资产上具有比其他方法更好的效果。
刘琼(2016)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一步的分析得出,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自己的内控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1)研究的主要内容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客观的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有各种不确定因素,使企业财务收益日益发生偏差,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许继电气公司可以有效的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找出公司内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前面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现状,规划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更好的预防风险的发生。为了帮助管理者能够随时发现企业经营财务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方案中特别构建了风险预警体制,保障风险的及时应对和运营活动的正常展开。期望本论文能够作为企业预防财务风险工作的理论依据,进而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2)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步骤
文献资料法: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分析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许继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的数据。
总结归纳法:根据论文的整体资料,提出许继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策略。
(3)进度安排
2018年11月25日前:师生见面、确定论文选题;
2018年11月26日—2018年12月05日: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8年12月06日—2018年12月25日:文献资料查阅,提交开题报告;
2018年12月26日—2016年03月31日:毕业论文初稿撰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2019年04月01日—2019年05月10日:毕业论文修改、定稿;
2019年05月11日—2019年06月01日: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毕业生答辩资格审核;
2019年06月04日:毕业论文答辩;
2019年06月05日—2019年06月10日:成绩评定及优秀论文评选,根据答辩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形成终稿,完善相关资料、存档。
3.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课题的重点:许继电气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及成因分析。结合许继电气的具体情况分析财务风险控制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许继电气财务风险控制改进建议。结合造成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原因,给出改进建议。
课题的难点: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达到抑制不利事态的发展,减少风险损失,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形成“许继电气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研”的论文。
4.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5.所在院(系部)审查意见
院(系部)主管领导: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选煤厂集中控制系统
信息工程系 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仇晓峰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董翠英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董翠英 辅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
一、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开展的起点, 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保障, 在研究生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管理, 有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 是成功完成科研课题的前提基础。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面, 我院实施以导师制为主, 以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培养模式, 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导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 其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以及科学作风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 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在研究生教育指导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研究生作为新手, 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往往把握不住专业的方向及研究重点, 导师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特色, 及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有特色、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把握本研究领域的重点, 启发其发现提出新问题, 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着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因此,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主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一支高专业水平、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障。我院坚持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 支持奖励导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 并重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 不断提升和充实我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教育理念方面,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术背景及思维方式, 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在培养过程中, 导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尊重其思想, 鼓励其敢于怀疑, 为其尽可能地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鼓励和激发其创新激情。除了研究生本人的导师, 我院利用研究院的平台, 组织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 固定每周开放咨询时间, 保证了研究生多渠道的沟通方式, 并以此避免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及其他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时, 研究生可以向导师指导小组中的其他老师咨询和讨论, 使其在学术及科研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并且研究生通过同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 其科研思路可以得以拓展, 有助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发现。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的营造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 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 我院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每月一次知名专家大讲座, 让研究生能有机会与专家及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 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 开阔眼界, 启发科研灵感, 激发科研的热情, 学术报告中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的传递, 能有效促进学生垂直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 激发其科研创新性。针对全院研究生, 我们举行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科研学习论坛, 由研究生根据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进行学习报道, 引导学生检索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前沿发展,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 有利于研究生更快更好地熟悉把握专业方向与重点技术, 提高其科研创造性;每两周一次研究生科研课题报告进展会, 着重讨论课题中遇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这种由研究生为主题的学习论坛和科研报告, 营造了研究生之间相互监督激励的环境, 大大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了科研的热情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各种基金多角度鼓励科研创新
为了提高和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院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 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 奖励学术论文的发表。我院为各种基金的申请制定了完善的申请程序和评定标准, 保证了申请过程和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 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首先为了达到鼓励刺激科研的目的, 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的指导思想:鼓励创新、力求精品、倡导国际性。鼓励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杂志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自由探索、不限制选题范围, 对其成果不求大, 但求新、求深、求独创。在资助形式上根据课题的大小, 按重点项目1.5万元, 一般项目0.75万元的形式予于资助, 资助基金正式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方式发放。基金申请面对我院一二年级全日制所有研究生, 每年9月开展申报, 由专家委员会开展审批, 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评审标准, 以确保基金申请的公正和透明度: (1) 选题为本学科前沿,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 前期工作基础好,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特色鲜明; (3) 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 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预期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4) 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或有望成为省级 (含省级) 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需在第二年12月30日之前结题。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展完结, 在第二年5月, 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统一中期考核。以上措施在管理制度上确保了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科研基金的有效利用。自我院研究生科研基金实施4年以来, 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性, 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四、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
创新性的实现, 不仅要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还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往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视“开题报告为形式”, 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顺利毕业关键看其论文情况, 把开题报告与论文人为隔离开来, 使开题报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学生任意写、导师轻易过;管理部门注重形式有, 不管实际“有”, 事后束之高阁, 进人档案, 因而造成了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没有起到研究生开题报告真正的指导性功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 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开题报告, 规范制度化管理, 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我院规范了开题报告文本, 实施统一集中报告的方式。我们要求《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 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课题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 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或特色、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包括中英文文献。在进行开题报告时, 我院组织我院的学术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 根据我们制定的开题报告评分表, 专家们对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打分, 着重审查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性、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可行性分析及科研经费预算, 并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不足处, 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打分表分数不及60分者, 限期修改, 择期进行二次报告会, 直至通过为止。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评审, 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课题设计的水平与层次, 加强了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质量控制, 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避免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坎坷, 少走弯路。在我院对研究生开题实施规范管理, 并建立开题审查长效机制以来, 提高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重视程度, 能够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 并根据审查反馈结果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将审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等挂钩, 强化了制度约束, 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 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 显著提高了课题的研究效率、节约时间与资源。把研究生报告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 我院通过管理者、导师、研究生的齐抓共管, 养成严格遵守开题报告制度, 从而使开题报告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发挥实质性功能的指导作用, 大幅提高了近年来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 在实践中不懈的努力、动态地调整管理模式, 我院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发现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能大大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以及建立创新性基金等措举, 能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更是保证了高质量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 在制度和管理方面, 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确立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 营造适宜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 才能大大地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发[2005]第044号,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EB/OL].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2]王红玲, 曾凡义, 邓长生, 陈惠芳.临床型医学研究生优化培养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04) :548-550.
[3]周利民, 宋成文, 李明.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J].学理论, 2011, (04) :186-187.
因为传统的作文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学生讨厌作文,缺乏写作的兴趣;二是没有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中被动地去写,从而内容空乏;三是没有教材,写作的指导出现“天马行空”的局面;四是教师的批改不及时,或一天两本,或两天三四本,时间上的拖沓,不能使学生的作文得到及时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失去习作的兴趣;五是学生养成对教师和作文书的依赖。但限时作文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生的作文时间做出了限定,实际上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涉及如何进行写作积累,如何调整写作心态,如何提高写作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快速限时作文之“快”的实现不在于约束,不在于规范,而在于“放”。“工夫在诗外”,想要能在限时写出优秀篇章来,就必须长期地多读、常悟、勤写,“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是指导我们学习的金玉良言。
二、研究的意义
作文教学牵扯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限时作文它是一定时间内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写作过程中它既从语言文章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局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树立良好的文风。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身的自娱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生命成长的营养。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取知识和能力重要的因素。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限时作文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堂上精心设计的限时作文训练,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训练难度,激发学生写作训练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实现学生写作易写、乐写、善写的目标。
2.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实现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做到乐写,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体验。
2.精心设计,正确引导,积极参与。以课堂训练为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性。
3.训练过程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写作能力、情感发展、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4.运用先进的思想,灵活的方法去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习作氛围呆板,沉闷,拖沓。学生讨厌作文,两节作文课,只开个头,于是愁眉苦脸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写,把娱乐、休息、课外阅读的时间都挤占而去,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而快乐的限时作文,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灵活多样的训练过程中,促使孩子自主地扩大阅读量,去体验生活,在习作中使自己的情感得以释放,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拟定为一年。
第一阶段:2013年3月,课题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制订方案,认证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4年4月,课题实施阶段。
根据方案实施、探索、研究,并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及时调整,阅读相关文献,进行相关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2014年5月,课题验证和结题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请有关专家给予鉴定。
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相关文献及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问卷、访谈、案例研究等科学方法,收集研究素材,整理分析、修改后实践,反馈研究的成效。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的设计,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收集有关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分析。
(4)个案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备案,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不同阶段,根据研究情况使用适当方法,使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灵活合理应用,以达到最佳的研究结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吴家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