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共10篇)
王海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的重要课题,因为作文反映的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领悟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尺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大,训练毫无序列,评改也毫无序列,毋庸讳言,不少语文教师只是站在岸上指导学生写作文,自己从来并不动笔,这样就失去了权威,有的时候,学生也会说,老师你写一篇给我们看看;学生呢?则是怕写,一提起写作文,头就疼。新课标准非常重视表达与交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我想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是解决科学训练的问题,一是作文评价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巧夫难为无米之炊”——注重材料积累,平时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习惯将作文题目一出,然后简单地谈写作思路,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写,有的时候也会给学生印一些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如何使用,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毫无指导,但是写什么,怎么写,很多学生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而有的更是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任凭时光流失,往往遇到老师的一番训斥。殊不知“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原因是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贫血症”,也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的时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一、直接积累: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 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新课改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从高一新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生活就是写什么的源泉,要求学生向生活学习,投身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思想感情的历程记录下来,提倡写随笔、日记、周记、感悟。这些都是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不受拘束,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随笔内容宽泛,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见所闻都可以是写作的内容。同时,老师要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还要让学生善于感悟,表达感悟。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让学生多感悟,多积累。
实践证明,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二、间接积累:
就是通过阅读、摘抄、背诵等手段,间接的从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得写作材料,可以让学生拟定积累材料的实施方案,可以进行“积累材料评比”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利用小组合作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 也就达到了。
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过去作文那样“无米下锅”的窘迫情况。“
科学训练是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积累材料”是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科学训练”就是为了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在审美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学习用恰当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写景文章要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学习教科书专题四,可从选文中吸收思想滋养,并借助写作技巧。可以参照“写作”提供的情境和指导,设置合适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如有条件,可以在课外组织“走进大自然”的主题活动:走访村落或社区的老人,了解家乡自然风物的变迁,倾听他们的感触;也可以组织郊游和野营活动,体验和歌颂自然之美。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拍摄一些图片,配上解说词,讲述你和自然之间的故事,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2.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1)片段练习
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中学生生活积累有限,我校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2)以说促写
对高一学生,可以采用让学生多说,以说促写的办法确有实效,具体训练办法是:先说后写,写了再改,改后工整的抄下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3.教师写下水文
“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90页)
“不写作文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写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灌输,其结果往往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造才华。“(唐巍《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为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9,第54页)
注重评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第6点:“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新课标规定:“作文评改可以采取详细评改、重点评改、当面评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教师批改作文可以点面结合,每学期全面地、细致地批改几次,有针对性地抽改几次,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对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胸中有数。无论批改哪一类学生的作文,都要坚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每改一本,都要注意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层次、结构、格式、书写等方面的问题,每次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重点纠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宜面面俱到),仔细推敲,写出具体的较为切合实际的易为学生接受的评语。对差生,只要他们有点滴长进,就要在评语中加以肯定。切忌写概念化的、空泛的评语,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无论采用给分的方式或是评等级的方式,评语一定要写具体、写清楚、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修改。要使作文批改评得准、引得巧、改得活,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较深的写作功底和较宽的知识面。
新课标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组织他们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作文教学中常存在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把本子一交就算完成了任务,把修改看成了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问题和毛病重复出现。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不辞劳苦地逐字逐句批改,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一般只念念批语,看看分数或等级,无论是老师认为好的地方还是认为不妥当的地方,都只模糊地认可,这样,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有一定主见的初中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束缚。文中老师改过的很多地方,学生也很少进行推敲琢磨,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也只不过改改错别字而已。
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作文,这种传统的做法和习惯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深深地印在学生头脑中,印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部分人的头脑中,无形中给部分学生的惰性心理形成了一种庇护,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当然,让学生批改作文,教师事先必须讲清楚有关批改必须注意的事项、批 改的具体要求。“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停留在对它们的分析讲解上,而是把学生的学习和他们自身的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欣赏成功的同时、切身体会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张爱新《激情拓思增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P99)
如果说,习作指导是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写作活动是学生实践落实的脚步,那么作文评语则是师生之间的信息纽带。好的评语能让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激起他们不断完善的欲望,能培养其浓厚的写作兴趣。所以说,作文评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评语真正有价值,称得上好评语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的五忌五宜。
第一,评语忌太抽象、太概括。学生的作文,我总是认真阅读,并一一下评语,列出不当之处,提出整改措施。有一次,我对学生说:“认真读评语,这可是我花了两个晚上写出来的。”没想到一个学生竟说:“老师,我读不懂呢。”这话让我大吃一惊。细想这方面似乎真的注意少了点儿。后来我有意识的读了一些其他老师的评语,或多或少的都有类似情况。大家常说一些诸如“生活气息不浓”、“不能围绕中心选材”、“描写不细腻”、“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等话,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是知道些意思,但由于太概括又不知从何下手。使评语失去其意义。
评语应通俗易懂,具体可操作。如:我们可将“语言优美”具体分解为“有哲理”、“有个性”、“句式工整”、“比喻形象”、“说理透彻”、“有感染力”等。总之,让学生尽可能的理解我们的话,发挥评语应有的作用。
第二,评语忌太集中,太简单。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家长的期望值高,再加上学校一些不太符合实际的硬性规定,许多教师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简单的给作文“打分”“划错别字”“下评语”。
评语宜分散旁批。如某句有语病,某句写得精彩,这段该详,那段该略,都应直接旁批,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三,评语忌太武断,太周全。有些老师轻易给作文下“病危单”:“书写差,重写!”“不真实,重写!”“题目不好”“结尾不对”。还有些老师又太周全了。错别字全改出来,病句全疏通。题目不好,帮他改一个;开头不精彩,帮他换一下;结尾没味道,帮他续一段。读着“你的文章”学生成了没事之人,再美,也体会不到成功感。
评语宜定向学生,多指方向。从学生角度考虑,尽量顺着他的思路修改,尽 可能的鼓励他们,使其每次都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激发起他们不断完善的欲望,保护好他们的写作热情
第四,作文忌打分数,宜下等级;忌一刀切,宜因人而异。作文之间的差距很难用一两分来衡量,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作文标准应因人而异。学困生只要有亮点,就应及时给他们好等级,优生如写作不认真,感触不深,就应果断的给他们低等级。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退步。
最后,评语忌公式化,宜多渗入一些教师的关爱。评语不能只注意学生的写作技巧,还应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习作可能发现他们的压力大,情绪不好,有思想障碍等。这些我们不能不闻不问,应通过评语及时传递我们的关心,给他们指引方向。
评语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架桥时一定要想想我们的目的,让它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作用。
语文是心灵的殿堂,是情感的体悟,是人生的浓缩;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要让学生随着笔下的精灵走入生活的真实,透过文学的窗口,认识历史,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塑造自我,塑造人生,铸造品格,锤炼意志,从容地微笑面对生活,懂得理性地生活。作文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试卷中的压轴题。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作文评改又直接制约着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什么是分层教学
分层,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一个整体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组别。分层教学就是老师根据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还有学习潜力,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里的学生大都处于差不多的水平,对不同的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同一组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间都是相同的,这就是分层教学。
(二)为什么进行分层教学
客观来讲,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因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会有不一样的学习进度。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但是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每个人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太符合实际的,既要进行“因材施教”,又要考虑到国情,因此分层教学是很好的。把相似的分到一组,这样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在我们看来,分层教学不仅满足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对于学生本身来说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看来,学生有时候本身的条件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学的进度、授课的快慢、还有作业的难易程度,以及量的多少都可以不同,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跟上进度,好好学习。
三、如何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对于学生的分层,不仅老师要合理评估每个学生的能力,还有充分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结合两者进行合理分层。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估时,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着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是进行暗中观察等,确保分层的合理性。
1.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教学中,分层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3.布置作业层次化。每个层次的学生对于接受学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做题的质量及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时间内考虑,有些会做几十道题目,而有些只能做几道题目。在我们看来,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难易程度还有作业的多少可以进行分层布置。对于这样的分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巩固知识,提高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这样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钱春定.浅谈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6).
[2]徐学金.新课标下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3).
关键词:学习兴趣;审美能力;高尚情操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及进步。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普及,更是为其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从事初中音乐教育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感悟,试就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展开细致的分析与归纳。
一、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更是维持学生与音乐学习密切联系的关键力量。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让学生在亲身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之情。例如,在教学“化蝶”这章内容之前,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片段。多媒体本身就兼具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等特点,因此通过观看视频短片,学生仿佛成为电影中的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甚至等视频播放完,还有部分学生沉醉其中。这时,我趁势导入新课:“梁山伯与祝英台用生命来歌颂自己的爱情,因此,他们的爱情流芳百世,化为经典,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十八相送》,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曲段,让我们一起用悠悠的歌声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永垂不朽的爱情……”
利用多媒体视频导入新课的方式既新颖别致、又活泼形象,充分适应了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独特的审美特征,有效激发了其对这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也为当节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之一,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伴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是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与音乐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等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与评鉴能力,力求使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与陶冶。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如,“祖国情”这一单元,无论是《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啊!中国的土地》还是《沃尔塔瓦河》都是经典的爱国经典曲目。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除了教会学生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之外,更加侧重于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及自豪感,以此激发爱国情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
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音乐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有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乐观高尚的生活态度,并进一步为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等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优秀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相信这既是搞好初中音乐教学、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必要措施,更是全面提高当代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补充,有利于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及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袁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1(14).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县芦林学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焦点。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积累是起点
写作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
1.重语言材料的积累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材料词典(如剪报本、摘录本等),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反复阅读品析。有时不妨可写上一点感想或模仿写上一段习作片段。另外还应时时翻阅品读、赏析感悟。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的这句诗也说明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可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2.重生活感悟的积累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宋朝著名诗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学诗这样,学文何尝不是?没有过往客人前来饮茶休息,畅谈奇闻轶事,蒲松龄怎能写出《聊斋志异》?没有自身曲折生活感悟,奥斯特洛夫斯基怎能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生活中的细节是写作素材的宝库,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要投身大自然,捕捉大千世界的珍奇,陶冶美的性情;引导学生要了解社会,关注热门话题,善于发现人生社会中的动情点,体味生活中的哲理。因为这些都可以丰富自己感受,提高自己认识,帮助自己积累材料,从而为写作注入灵感。
二、求真是关键
“求真”是大语文作文教学观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健全学生人格的终极需要,是提高作文水平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1.倡导求真思想,激发健康情趣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
无从谈起。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贯策落实“以真实为贵”的作文理念,提倡写人记事,说自己的心里话;提倡为真情而写。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健康情趣,引导学生忠于自己、留心生活,搜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表现真善美假丑恶的话题,以自己淳朴真实的情感述说身边的人和事,写出弘扬正气,歌颂美好,表达积极向上的健康情趣之文。平时碰到班内的真情作文,教师要予以大力表扬,并努力倡导向其学习。尊重不抹杀学生的健康情趣,反对虚情假意,胡编乱造。我想久而久之生活的源头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在学生的笔端。
2.张扬独特个性,抒写真情实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的体验中提炼出独到的见解和感受,独有的情感和认识,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个性,作文才有生命力。教师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放开学生的手脚,松绑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给他们提供“我手写我口”、“我手说我情”学生喜爱的开放题目。让他们尽情地挥洒自己真切的体验与感受;让他们把内心深处最真最美的东西展现在大家面前。惟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其次,要开放写作形式,如不命题的周记、日记、书信或随笔练笔等,这类形式比全命题作文更能打开学生的真实心灵,他们会感到写作不再是一种折磨人的苦差使,不再为作文而无病呻吟,渐渐会把它视为宣泄情感的窗口,抒写心灵的美好园地。
三、创新是亮点
古人云:“文章切忌随人后。”又道是:“文若春华贵出新。”作文,只有创新,才会充满艺术灵性。
1.角度构思力求独到
新颖独特的创意,总是会引起读者的关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敢于突破常规,不落俗套的独立思考、养成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曹植写过《七不诗》,郭沫若反其意而用之,显得颇有新意。古代文人多悲秋之作,而唐代刘禹锡却用“我言秋日胜春朝”抒发豪迈的颂秋之情。巧取角度,或发现别人未察觉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比如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我是黄老师的“小拐杖”》的作文,角度新颖巧妙,把自己比作大肚子黄老师的行动的一根“小拐杖”,撷取了下雨天路滑、上楼梯不便等生活点滴,体现了“小拐杖”的可爱作用、对“大肚子”老师的小心呵护,字里行间流露热爱关心老师的纯真心理。读来耳目一新。
2.语言材料力求鲜活
语言材料本身的魅力无疑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平时练笔之作,我们主张学生选用新鲜活泼有时代气息的材料,选用一般人熟视忽视的材料。别人写滥的事不写,多数人要选的材料尽量避免;用语别致、鲜活、句式结构长短错落有致,富有张力和生活色彩,语言风趣幽默、清新明丽、或委婉动人、或朴素真切,力求使用自己擅长的风格语言,便于抒发自己的真情,从而更
能取胜。如我班内一位女生的《瞧,我班的顽皮男生》一文,语言生动活泼,材料细小鲜活,描摹了一群刚入中学男孩稚气未脱,淘气不已:抓飞虫、看蚂蚁、扮小丑、逗女生、„„一群热爱自然,顽皮机灵的男生形象跃然,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点评讲艺术
作文评语往往是师生间心与心交流、情与情的交融的窗口。评语写得是否恰当,评价是否准确,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讲究情感激励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都渴望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在作文评语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功,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了作文的兴趣和动力。如,精彩的作文,老师可在评语里说:你是个灵气有才气的孩子,读你的文章给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它驱散了我身上的疲劳;立意出色的文章,可这样点评“你的立意与众不同,想法独到深刻,有味”!;哪怕面对写作能力差,文章糟糕的学生,老师也要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滴:哪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并加以情感性地鼓励点评“你此句的运用真是太棒了,妙用修辞,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自己独特复杂的内心感受。坚持吧,你会写得更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用欣赏的评语给予学生信任、期待,能使他们产生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写作热情。
2.注重启发引导
评语中注重情感鼓励旨在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写作积极性,那么注重启发引导则帮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健康文风。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然后形成教师所期望的正确认识。面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教师要做到“投石水中,涟漪片片”,循循善诱,不伤自尊,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悟出修改方法。如针对学生写一个人发怒。(勃然大怒)不具体之病。我没简单地写上“描写不具体”的评语,而是这样写的:“他发怒时会有些什么反应?他脸色、眼神、眉毛怎样?说什么话?声调怎样?是否用手势来表示心头的无名之火?什么东西倒了霉„„旁人的反应如何?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捕捉细节,横向铺陈、扩展、多方刻画,就容易写生动、写具体。又如学生在作文中流露消极情绪、压力烦恼等,此时老师的评语可这样:“不要让哀愁与消沉锁住自己的心,用微笑面对,晴朗的天空就是你无比辉煌的前程”、“心还在梦就在,你就可以从头再来,从头再来是一种人生的豪迈。” 这类评语,主要是起到心灵引导的作用。尽管超出了传统作文评点的范畴,但也意义非凡,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
五、下水起示范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下水”,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能更多地了解情况,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
1.下水示范,有利于直观形象指导,沟通师生心灵
教师下水同游,能给学生范本学习的机会,自己老师的范文比起书本上来的范文更令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更易接受。老师通过自身体验,更能身体力行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写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文章应如何选材、行文思路、布局谋篇的技巧应如何把握。针对我班学生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事值得回顾,就算有,也不知道怎样把它写下来的现状。于是我就把自己学生时代住宿在校的某个雨夜,因无知在被窝里点烛夜读违纪而遭值班老师严惩,班主任赵老师却艺术开启心扉并削苹果安慰教育的刻骨往事说给学生听,把自己写的“下水文”《那夜雨蒙蒙》读给学生听。为教会学生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去提炼一个较为深刻的主题,运用蓄势铺垫,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我把自己的“下水文”《心扉深处的一座桥》及创作体会与学生们一起分享体味。我觉得这既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了习作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渐渐消除对作文的厌畏感和神秘感,极大激发了写作积极性;同时教师的威望也随文而生,与日而增。
2.下水示范,有利于提升自身素养,丰厚文学功底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刻苦钻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专业能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从而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再有写作本是语文老师才华的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准。“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教师只有多读多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叶圣陶云:“唯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一个语文老师自己不能写,却怎能娴熟指导学生作文?自己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却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下水作文的创作让我们老师有了久违了的激情,同时更是一种挑战。在下水作文里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我觉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很有必要的。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涵义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 1.特殊意义
(1)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3)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 2.重要作用
(1)更好地凝练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2)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3)加速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 1.写课堂上的灵动 2.写学生的独特见解 3.写教学中的成功 4.写教学中的失误 5.写“再教设计”
(四)课堂教学反思的常用方法 1.教后记反思法 2.日记反思法 3.案例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对话反思法 6.录像反思法
(五)课堂教学反思的基本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分析——重新设计——实践验证
(六)提高课堂教学反思能力之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2.注重案例剖析,提升教学水平3.增强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 4.实施学生反馈,拓宽反思渠道
三、结论
王玉苗
Book 5 Module 3 At the weekend.(Unit 1 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一.教材分析; 1.语言知识目标:
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the British Museum, the London Eye, wheel, wonderful, understand, postcard;能正确使用动词过去式;能利用What did you do? Where did you go? 询问别人过去做过的事情。
2,语言能力目标
能根据图片听、说相应的单词,能运用What did you do? Where did you go ? 询问过去的事情,并能利用动词过去式熟练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3.情感、策略和文化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名胜古迹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4.教学重点:本课中目标句型的运用和单词
5.教学难点:单词The British Museum.的发音和目标句型
6,.教学准备:简单的PPT课件、单词卡片、录音机、学生准备旅游的照片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次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环境出发多方面考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是在自由表达方面存在困难,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为此我有效将评价及时运用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 1 greeting: T: Hello, everyone!My English name is Amy, nice to meet you.Ss: Nice to meet you, too.T: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s ? Let’s sing a song “where did you go ?(设计意图:与学生口语的对话,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利用歌曲中的问句where did you go ? What did you do? 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语言知识结构做好铺垫。)
二、presentation 1 lead in
T: where did I go at the weekend ? let’s play a game ? Guess ,look at the screen(看图读句子)Write down a title: Module 3 At the weekend(设计意图:结合猜的游戏,引出要学习的句型和本模块的主题,并解释周末在中国和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
T: I had a dream yesterday: I visited lots of places with my friend.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 为了将课文很好的串起来,我把自己变为对话中的人物Amy。巧妙把课文内容用做梦的形式体现。),Teaching new words
(1)The British Museum(呈现单词卡片)反复纠正发音(板书句子,where did you go ?)反复回答: We w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We went to …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英语课程标准中,“听说先行,读写跟上的原则”。我在单词的教学中时刻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目标句型,紧密与教学内容结合。)(2)The London Eye(呈现单词卡片)T: who can read it ? Ss: the London Eye.T: We visited the London Eye.(课件呈现句子,The London Eye is a big wheel ,单词卡片: wheel
(3)wonderful(呈现单词卡片): T: I think the London Eye is wonderful.do you know about the great wall ? How about the great wall ?(the great wall is wonderful)How about the yellow river ?(the yellow river is wonderful , too)(设计意图:英语教学同时也是语言教学,因此,语言是一种活的知识,它需要不断的去在现实中应用。我把wonderful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场景中,让学生感知wonderful的意义。)(4)呈现三组图片,I liked the British Museum best, How about you ?(5)直观呈现单词: postcard, understand 3,Teaching text :(1)This morning ,I phoned Damming told my dream ,please listen(2)the first ,look at the screen(呈现问题,依次用汉语解释。(3)The second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ink over).(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利用dream这条线,将所有内容串起来,给学生以完整的故事。所以把教学的对话以打电话的形式给予学生,并结合教学的目标句型。首先给予问题,并解释问题,其次,播放教学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做到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指令一定要明确,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听。)(4)Answer the question(5)Now listen and repeat(6)The teacher teach the dialogue(7)Read by yourself(8)check up reading: I speak Chinese ,you speak English(设计意图:英语教学的语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要体验文本,最后,要将文本的训练项目得以体现。教学中我打开课本带着问题题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接着结合问题说出自己对内容的了解。紧跟着教师让学生通过两边的读来感悟文本。当有一定基础后,学生自己读。三遍的读后,为了监测读的效果,我采用I speak Chinese ,your speak English的方法。这样做是一举多得:其一,把本文的重点句子,提出引起学生的注意;其二,将课文内容给学生翻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其三,听一听学生读的情况,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随时调整教学步骤。)三,practice(1)Talk about your trip 呈现图片:In this summer holiday , I went to Beijing ,I visited the great wall ,It is very old ,It’s very famous I visited the summer places.(2)talk about your trip(采用百零八塔,鸟岛,青秀园,黄河公园,拦河大坝)(3)教师巡视辅导。(4)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训练目标句型。图片呈现我们周围学生知道并亲身游览过的图片,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做示范,单词教学中大量的句型练习为这一阶段已经做好铺垫。老师适时的评价,相信这一步骤会是本课的亮点。)
四、Extent :(1)T: ok ,your trip are interesting ,Amy wrote a journey about her dream ,but she didn’t finished ,who can help her ?(呈现journey)(2)Ss: fill in the blanks(3)请学生交流(4)朗读journey(设计意图: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指出: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听、说、读、写四条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同时也为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我利用补充填空的形式,将对话的梗概以日记的形式体现。既巩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落实了英语教学中写的训练项目。)
五、summary 评价(结合内容和学生课堂的表现给予合适的评价)
六、homework 1.假设你是玲玲,给大明写一张明信片,告诉他你在伦敦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
2.与朋友进行分角色对话朗读对话,并抄写单词。七,板书设计:
..Unit 1 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A: 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 B: 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A: Where did you go ?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的推行带来的是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变化, 更为根本的是教学理念的变革, 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态度, 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验相联系, 强调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音乐教师在职业形象上应由经验性向研究型转变;在角色上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在课程实施中, 由命令的接受者和执行者向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研究者转变。
二、改革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新体制下, 在重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 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树立自信、激发兴趣、传授知识、指导观察、引导质疑、启发想象等环节,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 体验学习乐趣, 增强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多鼓励学生, 淡化创造的结果, 保护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积累的点滴信心和勇气。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环节、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仔细斟酌, 反复推敲是否有效可行。创设与课题相关的场景和音乐情境, 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 挖掘音乐本体, 提高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反应。
三、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专长被及时发现、挖掘, 并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校课外音乐活动应做到经常性与普及性相结合。举办声乐、钢琴、舞蹈等不同类别的音乐比赛,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 给学生提供音乐才能展示的舞台, 还可配合一些节日组织师生间的综合文艺演出, 面向全体师生, 促进师生间的音乐文化交流,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 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四、加大课程资源开发
要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场地和设施设备, 发挥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的作用。另外, 还可以建立音乐教育网站。网络的建立, 可以缩短地区间的距离, 同样音乐教育网络的建立也会缩短各地音乐教师间的距离。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 可以借助它获取先进知识和前沿信息, 有利于音乐教育资源的共享, 有力于推进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
五、改革评价体系
评价过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运用好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课堂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学得轻松、自主和是否学会。首先, 要把握评价标准, 使教学评价努力达到准确、客观、公正, 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应予以鼓励并加以引导。其次, 创新评价形式。承认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简单的量化评价, 单调的考试形式, 无法体现音乐课程的评价思想、观念和方法手段。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讲评、师生共评等评价方式, 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音乐新课标倡导新的教学理念, 确定新的培养目标, 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深入分析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冯季清.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出版社, 2004
一、新课标英语阅读的理念和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改的重点即主要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语法等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作出这样的描述:高中英语课程应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对高中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提高高中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阅读既是高中英语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在英语的各项语言技能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英语教师在教学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更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
二、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过分偏重知识点的讲授。在大多数的英语阅读课上,教师习惯将文章拆分成若干部分,挑出重点单词讲解用法,挑出重点句子讲解语法,把一篇文章割裂得零零散散,导致学生在做阅读练习的过程中,一遇到生词、长难句,就束手无策,进而丧失信心。其次,教师自身对教学策略认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因为许多高中英语教师自身对语言策略不太了解,导致他们对学习策略教学无意识、无目标,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效果不明显。再次,教师只关注题目的对错,忽视教学理论。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阅读基础较差。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有困扰是因为词汇量不够,掌握的语法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少,阅读时间欠缺。高中学业相对繁重,学生没有太多时间阅读课外读物,用“题海战术”提高成绩,只注重“量”,而不关心“质”。我们要培养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阅读中包括大量的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若缺乏这些知识,则很难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最后,学生阅读速度慢,只读不思考。还有的在阅读过程中不思考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上下句不衔接。这些不正确的阅读方式都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效率。
三、传统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培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空谈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从而缺乏主动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改变这种做法,把这种精讲为主变成一种任务型教学模式,先让学生围绕第二天要进行的阅读内容进行分组准备,每个小组获得不同的任务,再把每件具体的任务分派给每一个组员,没有谁会愿意拖小组的后腿,都会很积极地准备,这就具备主动性。
2.高中英语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独立学习的环境,将自己作为英语教学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其次,教师还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内容进行辩论。
3.帮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课堂上老师教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也是培育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会自发的去阅读一些其他的作品,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更加强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
4.结合多种阅读方式
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针对不同的文本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略读,略读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进行快速浏览,找出关键词、句与段,以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的目标;查读,查读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寻求特定的信息,与略读不同的是,查读要求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文本中进行查找,研读,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思考,理解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与内在涵义,表达阅读体验,以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创新精神。
四、小结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阅读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培养,不可能一一蹴而就,学习过程中,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心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英语阅读的学习,提高英语能力。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前进,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思想,遵循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学习语文重在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阅读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与不断付出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善于指导学生平时在阅读中要有足够的重视,在注意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同时又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大纲、新教材对高中阶段阅读课的总体指导思想。这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精辟概括。而每学期阅读、背诵的篇目有几十篇,高中三年可背得二百多篇,如果都要求精读,篇篇能够深刻理解,篇篇能够倒背如流,那么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因此,语文教学重视指导学生培养阅读观是多么的重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兴趣去学习,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从而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如在高中必修一课程古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的教学中,基于这首诗歌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关系,可以让学生上课时进行课本剧表演。那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话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编演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该长篇叙事诗的学习兴趣,我特设计了如下表演安排:演出前对欣赏表演的同学提出要求,不能光看“热闹”,而应看出“门道”,进一步对原诗进行思考,同时对诗歌、话剧这两种不同艺术手段在表现同一内容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1)演出设主持人一人,负责演出进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学负责朗读舞台说明。(2)剧本分为两幕四场。兰芝在焦府为第一幕,回到刘家为第二幕。按剧情分组表演。(3)结尾部分的处理:配乐朗诵。诗歌原作中兰芝举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由于舞台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做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这一部分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又不能做草率处理,因而采用二胡演奏《化蝶》乐曲为背景音乐,表演殉情的刘、焦二人采用虚拟的表演动作来象征。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部分,由一位朗读富有感情的同学在背景音乐中用低缓、压抑的语调来朗诵改编过的诗句:“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飞天去不回,诚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用《化蝶》乐曲来移花木,使这首诗很难在舞台上表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结尾,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如泣如诉的配乐朗诵,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学生沉浸在音乐里,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课堂艺术效果。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多搞一些课内外的阅读竞赛,教师在平时教学以及竞赛中要注意发现、培养阅读能力强的苗子,鼓励并公开表扬他们,让他们经常在班上朗读,推荐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会、演讲会及征文比赛等,使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例如这学期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在参加学校“八荣八耻”主题活动征文比赛中,有多名同学 1 分别获一、二等奖;在南海区宣传标语征集比赛中,204班的李艺诗同学获三等奖;在全国第七届“新世纪”杯征文比赛中,205班的刘思敏同学获三等奖;在学校飞翔文学社组织的“我爱我家(校)(国)”即时作文比赛中,205班的刘思敏、冯丽娟同学分别获一、二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水平的阅读,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阅读效应也会逐步形成的。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叶圣陶先生所提倡与追求的“不待老师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二、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如在对高中语文必修四课程《宝玉挨打》一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设计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语:“《红楼梦》不以惊险情节见长,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我们这两节课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其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然后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该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就得给他们理清思路。记得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因此我上课时给学生抛出此“三态”,并指出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通过老师点拨和速读,学生依据“三态”理论快速而准确的理清了全文的情节层次。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注重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同时,老师还应在阅读中逐步发掘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我告诉学生:“美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书人分四类: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好象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比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第三类,象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漏了留下的只有豆渣。第四类,象是石床的矿工,把渣甩一旁,只拣些纯净的宝石。你是属于哪一类的呢?”学生都有共识:只有第四类读书人在阅读过程中才完成了“矿石”到“宝石”的升华过程!具有创造式阅读能力,是现阶段社会新课标理念下所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这便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0-07-12 01:06:14| 分类: 专家思想 |举报|字号 订阅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518052)
内容提要: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根据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建构以“思考与积累、指导与训练、评价与提升”三个环节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段)的序列化训练体系,对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顺序练,如何评价学生的写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寻找“教、练、评”的最佳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
高中作文
序列化训练
实践与思考
作文水平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遗憾的是,作文教学多年以来存在的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再者,苦于应试的压力,学生每天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奔波,课外阅读面过窄,对生活的关注度不够。不用说看新闻、关注社会问题,就连路边发生的事也懒得去看、去想,变得麻木不仁,如同冷血动物。长此以往,写作活动逐步演变为纯章法、纯技巧、模式化、八股化的授受和“考场作文”的反复操练。很多学生不爱写作文,甚至惧怕写作文,抄袭、拼凑、杜撰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主要途径。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个性特长、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要求,还提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对写作还作了这样的评价建议:“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融合循序渐进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融入生活,使学生不再为写而写,而是把写作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将单纯强调对生活的关注、对作文材料的积累、对写作技法的指导,转变为以培养写作能力为主线,将丰富的生活积累、文章的写作技巧的指导统一在科学的写作过程之中,将“写什么”和“怎么写”通过教学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将新课标提出的各种要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因此就需要一个能承载这一任务的新的科学的写作序列。
鉴于此,我们2002年开始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实验,拟通过该项研究,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从高一至高三作文实行科学有序的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训练层次。以期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在充满真诚与爱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大胆表达、大胆追求、大胆创新、大胆批判,抒真情,说真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依托语言或话语进行生存、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一、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的特色与创新点
我们建构的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汲取了国内外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但不是其他训练体系的生搬硬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创新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具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了深圳特区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南头中学的生源特点,南头中学语文教师的群体特点,贴近深圳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深圳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紧密结合,区域特色鲜明,能收到实效。
其二,具有系统性。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中建构了以“思考与积累、指导与训练、评价与提升”三个环节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段)的有序教学,着重探讨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按什么顺序教,学生如何练、练什么、按什么顺序练,如何评价学生的写作,寻找“教、练、评”的最佳切入点,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特别一提的是,我们将习惯积累、阅读积累等纳入作文训练体系,为学生作文引入了源头活水;将作文评改纳入作文训练体系,为学生作文可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
其三,具有超前性。体现了新时期作文教学全新的理念和风貌,强调写作积极性的激发,强调写作素质熏陶积淀,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注重文道统一,以作文来促做人,以做人来促作文,强调写作过程创造能力的培养。
其四,具有可操作性。从作文主体出发,尊重写作规律及其特殊性,立足高中三年的整体作文教学,改革目前语文教材作文训练的散乱无序的现状,依据作文内在规律,广泛吸取当代身边作品的新鲜营养,对作文作出循序渐进的训练安排,建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体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作文实践能实现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的过程,便于操作。
二、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的内容(核心内容)
在编排上,我们构建的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分为三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
(一)积累与思考系统(略)
(二)作文与指导系统(略)
(三)评改与提升系统(略)
三个系统中,积累与思考系统是作文前的酝酿,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前提、保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推荐的课外读物,大多为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广泛阅读,可以揣摩范文的写法,从中学习“应该怎样写”。而随时随地把优美的语段摘录下来,及时揣摩体味、鉴赏品评,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练习与应用相统一”的原则。第二个系统作文与指导系统是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是对积累与思考成果的检阅,是在阅读与思考基础上对写作技巧的运用。前者是“十月怀胎”,后者是“一朝分娩”。第三个系统是评改与提升,是对写作水平的评价以及写作水平的再提升,是对写作实践的反馈。这三个系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使作文训练序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的实施要点
有了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可以一了百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高枕无忧,这就如一个作战指挥方案;有作战方案不意味着战争就能取得胜利,他还需要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英勇奋战。同理,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文训练序列,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一个观念——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因此构建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也必须关照作文的主体——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对每项写作目标进行评析、反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内化各项训练目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和内心情感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发展个人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写作训练和实践,写出新意,显示个性,折射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
(二)注重一个细节——积累(技法、习惯、阅读、语言等)
落实作文训练序列要创设立体多维的积累途径,特别是要增加课外阅读,充实语言库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关于读书和写作关系的经验之谈。历来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袁枚说:“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欧阳修说:“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元代程端礼也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写作的实质,就是对自身储备的一种综合调动,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释放,它的前提是积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创新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就不可能写出令人心动的佳作,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重视引导学生积蓄写作“底气”,夯实写作的根基。引导学生从“三味书屋”走向生活的“百草园”,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力。给学生一个获取信息的“工作平台”,不断“下载”和积累变化世界中的鲜活材料。我们主张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百态。鼓励、指导学生看有益的课外书籍,以大量广泛的阅读夯实写作基础。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用心灵体味古代哲人的智慧,既要体味“情”;平凡的生活表象潜载着丰富的情感特质。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又要体味“理”: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出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教给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圈点勾画、批注、摘抄等。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还有人说:“文章的语言如同人的肌肤与衣饰”,“是给读者第一印象的东西”,“拙女全靠巧打扮”,“人饰衣裳马饰鞍”无不说明了文章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文章内容的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作家赖以表现其对生活的认识、领悟和评价的媒介。作者要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丰富的内容,独特的构思,完美的布局,无不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完成,因此,紧紧抓住语言这个要素,搞摘抄,背诵,点评,赏析,仿写,改编,日积月累,语言必将会流动起来,文章必然会少一分呆板,多一点灵气,语言修养也会随之提高。一些看过的事例、背过的名言警句都是石头,在作文中若能恰当熟练的运用,就是把石头变成了金子。“腹有诗书气自华”,注重积累,透视理性,体味心灵,厚实底蕴,必将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抓好良好写作习惯的积累。和写作技巧的积累。如遣词造句的方法,修辞运用的方法,文章结构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总结,并且适当适时地进行针对性训练,而不只是讲授一些概念的内容。
(三)营造一种环境——书香校园
我们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爱读、乐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读书交流。以摘抄,以写心得体会为主,教师定期检查指导。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进行读书演讲,每周设立一节“阅读课”,可指导学生阅读,也可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为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语文教师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利用《读书活动记录卡》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读书评价。书香班级评选。主要参考项目为①图书角藏书数量多,保管好;②《读书活动记录卡》内容丰富、卷面整洁、有创意;③在读书活动的各项比赛中成绩优秀;④班级借阅图书的学生多,读书成果多。还定期评选“书香学生”。
3.读书活动。活动的形式如何安排,教师可灵活选择,如读书小报评比活动,“征集名言,制作书签”活动,优秀读书笔记、摘抄本的展览活动、读书成果展示和读书演讲活动,经典诗文吟诵活动等等。通过系列活动,在整个校园形成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有的班级进行了好书推荐,有的班级开展介绍好词句,有的班级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有些班级还开辟了“诵读园”、“我的推荐”、“读书明星”等栏目,深化了读书节活动。每年都组织“跳蚤书市”,书市交流活动现场人山人海,大家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的书与人交流,或讨价还价,或互换图书,使学生家中闲置的书籍发挥更大的效益。读书辩论赛,专家读书报告,读书讨论会,文学作品美读,书友谈读书心得,推荐新书,自办读书报,课本剧表演,读书征文活动等等,也是我们经常开展的活动。
4.“读书节”。读书节倡导“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溢满校园”,读书活动精彩分呈,以此激发学生读书欲望。
5.读书专刊。组织编印了《求索》杂志、《求索》诗刊;读书征文专刊;学校广播站开设专栏,播放、发表学生读书学习心得体会,写作稿件,给学生以创作的体验,感受成功创作的喜悦。
6.读书广场。南头中学两株百年木棉的浓荫覆盖下的半圆形的梯形室外广场,每到星期四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都会举办精彩的读书讲座。创办四年以来,读书广场有100多人次的教师或学生主讲人登台演讲,接纳听众15600多人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讲座分专题进行。一是思想系列,如老子、惠能的介绍;一是文化系列,如城市文化、儒家文化;一是文学艺术系列,如古代诗词欣赏,中外电影欣赏;一是语言艺术系列,如演讲技巧,辩论技巧„„有时由该校语文教师主讲,有时由学生主讲;有时请专家学者,有时请社区人士„„师生自由参加,充分互动。
通过系列活动,让师生徜徉其间,浸润其间,让书卷气成为师生最好的品格,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书香浸染中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打造书香校园,让中国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作品牢牢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那些浓缩了世界文化与精神的经典作品构建孩子一生发展的文化根基,在孩子生命长河的源头筑起一座文化的高山,让学生一生书香相伴。
(四)拓宽一个渠道——作文实践
变单一的每两周一次大作文为,课前3至5分钟口头作文,平时的周记,全年级统一的大作文。每类作文实践类型均有具体要求,但立足点相同,即放飞学生心灵,激活学生思维。如周记,可以摘抄,可以点评;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写老师同学,可以写亲人朋友,可以写球星歌星,可以写家里的一只狗,可以写窗外的一棵树。在形式上不作硬性规定,几个片段组合亦行,长而精者更佳。让学生驰骋自由的创作天空,体验习作的轻松和快乐。再如课前的口头作文,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真实本色的空间,直陈心曲:或叩问自己的心灵,或诠释自己的情感,或回顾自己的成长,既让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又在演讲和交流中提升了思想境界。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文的第一要素。生动、丰富的思想内容需要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主要载体和媒介,语言的创新和发展,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作文实践中,我们鼓励学生解开语言的套子,引导他们在锤字炼句上既要准确贴切、生动形象、简洁精粹又要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语言的“集装箱”,全方位地积攒语言的精华。
(五)形成一套教案——训练阶梯
大作文训练我们制定了高中三年的计划,要落实好这些计划,我们注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训练点的落实。我们每个老师负责一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设计一套教案,每周集体备课时讨论教案。如,高一上学期的训练训练的第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练好记叙类文体。”训练点之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基本要求。我们根据这一计划,制定出如下教案。
主题:“用我手,写我心”
题目: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作家铁凝说:“我写作,我的灵魂在场。”“灵魂在场”,令人回味:只有灵魂在场,才能触摸大地,才能仰望高山,才能书写生活,才能抒发情感;只有灵魂在场,才能见出喜乐,见出苦悲,见出性灵,见出才情,见出风骨,见出精神。
请你正视自己的灵魂,真诚面对生活,真实记录生活,真切表达自我,以“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命题理由:这个题目符合刚上高一的学生的心理:想让大家认识自己;想展现自己的个性;想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
推荐角度:
1.用我手,写我心——与自我对话(我的姓名小考,我真棒等)
2.用真情,写亲友——与亲友沟通(我的叔叔,爸爸,妈妈,弟弟等)
3.我选择,我喜欢——审视自我(我的爱好,特长,绝活等)
4.追慕璀璨的才子——审视偶像(我的偶像,我的梦中密友等)
5.追念远逝的诗歌——回眸经典(我与诗,我与徐志摩——不得不说的情结等)
6.追忆诗样的年华——回眸往事(我的童年,我的初中生活,我的国外旅程等)
这六个角度大致分为两组:前三个为第一组,侧重“我”生活、生命的体验。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但离不开自己、亲友、学习娱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想诉,写出了真情实感;后三个为一组,侧重“我”学习、感悟的体验。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学生通过学习而丰富自己,再转化为自己的文化积淀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现学现卖”,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就感。
所有这些训练点,我们都是这样精心设计教案,力求直抵学生心灵,受到训练实效。
(六)突出一个核心——思维训练
构建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时,我们将思维能力的训练单列,目的是凸显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作文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无论是观察生活、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还是进行语言表达等,都由思维支配和决定。但长期以来,我们在写作教学问题上过分强调“文以裁道”,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麻木了,作文不再是学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嬉笑怒骂在纸上的凝结。他们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文多是些“假大空”的思想、“克隆化”的主题和虚伪的情感,文中无“我”,个性得不到张扬,缺乏生气,缺乏灵气,缺乏才气。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大力倡导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在忠于生活和自己真实心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作文规范进行反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人生,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在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给他们“松绑”。我们遵循中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力求使作文题型的设计适应中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以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用类比式、归纳式、思辩式作文题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限定时间内用分解系列题型,一卷多篇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能力——模仿“入格”;多向分析、立体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打开思路;突破常规,反弹琵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探索创新。
1.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刚跨入高中的新生,在认知过程中,求同思维起主要作用,思考问题往往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容易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表现在作文审题中往往是只囿于一孔之见、一条思路。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审题时这种大脑封闭的状况呢?我们引导学生对文题作多向分析,立体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就有比较,结论也就容易深入;同一个题目、材料,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如,以“爱”为题作文,学生常常不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就是写老师对自己的爱,结果不是雷同,就是缺少新意。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写作圈子,从新的角度去观察和感受生活、自然、社会,写自己对他人的爱,写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情„„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撇开已有的定论从反面立意,以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逆向思维通常是对现成的结论提出疑问,即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所以不仅不落俗套,反而能激活学生的思路,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有些成语,往往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尽管已形成传统的看法,意思比较固定,却并非没有可议之道,可引导学生训练。“狐假虎威”不好,但狐狸能“假”虎之威对付老虎,保全自己,有智有谋,难能可贵;人皆鄙视“看风使舵”之德,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看风焉能使舵?都说“眼见为实”,实际上“眼见的不一定为实”,“眼不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实”。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便敢于逆向思维,各抒己见了。
3.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对同一事物,如果从多种角度进行想象和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思维结果,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如,对于《毛遂自荐》这则材料,从毛遂、平原君和平原君的其他门客三个角度分析,每个角度都能提炼出多个观点。比如,从毛遂这一角度正面思考可以提炼出:毛遂有自知之明,相信自己能当大任;毛遂敢于突破陈腐观念,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毛遂自荐成功,说明只要有实力英雄就会有用武之地;毛遂能脱颖而出,客观机遇是必要条件;毛遂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值得赞扬。对材料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后,要从分析出的多个观点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去组织材料展开论述,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4.培养想象思维能力。主要通过情境想象作文进行。或者给学生提供事实、影视片断、漫画、新闻资料等,指导学生根据情境发挥想象自由写作,让学生的想象力尽情驰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七)探讨一组课型——作文指导课
主要有以下几类课型。
1.读书指导课。是以广泛阅读为主要方式,以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为重点内容,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写作指导课型。这类课主要介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圈点勾画的方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的方法等。(附件)
2.理论指导课。作文的理论指导,包括作文的要求、文法技巧的指导。要求主要有:卷面整洁,字体美观,格式规范,作文之前列提纲,消除作文时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静坐几十分钟,翻看相关作文资料等。要求必须要严,不能马虎。文法技巧主要有:如何审题,如何定中心,如何取材,如何构架,如何锤炼语言(修辞的运用,句式的使用,诗句的引用等等),如何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等)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作系统的指导。当然,作文指导的内容要有系统性,指导的方法要有可接受性。指导之后,就要学生在作文中去实践,在实际中去体会,去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
3.写作训练课。写作训练就是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具体进行写作练习。就整个高中三年来看,学生的训练必须做到系统性、限时性、独立性和严格性。其中,限时性就是在每次训练时规定时间来完成,一般来说,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高一60分钟,高二50分钟,高三45分钟,这就要求学生作文时自己把握好时间,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一般来说,5分钟构思列提纲,余下时间写作文。特别要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不能“草鞋没样,边打边像”,想一句写一句,也不要一句一句地打草稿,完了之后,再去抄,因为这样时间不够。学生写30分钟左右,教师就可以来回循环走动,看看学生写的情况,掌握学生的训练信息。独立性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不要跟同学讨论,不要翻看相关方面资料,要独立完成,这才能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严格性就是在训练时,严格按照训练的要求进行。只有严格训练,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如果在规定时间提前完成,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面批。
4.思路拓展课。重点进行写作思维的训练,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拨开迷雾,看清方向,让学生达到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的目的。指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在这则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抛开既往,开创未来”。写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多向立意:①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②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③悔恨昨天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能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④让每一天都成为新的起点,把每一天当做新生命的开始,会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⑤把过去的事忘怀,做好现在的我,不浪费现在的时间,才能创造我的幸福明天。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
5.作文讲评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题评讲课。因为在一切课中想评讲好诸如章法、修辞、语法等内容是不容易的,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将这些内容化整为零,有计划地安排,每节评讲课安排好专题内容评讲,这样有的放矢,时间充足,目标集中,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二是文章赏析课。从全班学生的作文中,挑选出两三篇不同风格、内容的文章加以研读,指出这些文章美在何处,何以美,怎样写就美?在赏析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向被赏析文章的作者学习,争取在下次的评讲中,自己“脱颖而出”。三是学生作文互评课。这种课型是指学生在教师评讲的基础上,用已有的知识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可操作性强。具体的做法是,将学生的作文打乱分发给每一个学生(本人不批本人),按照老师评讲文章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评讲完毕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注意到好、中、差的结合,以好为主)在班级宣读,加深印象。这种评讲课的好处是:让学生动脑动手,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热爱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进一步锤炼了学生运用语言、掌握章法等方面的能力。当然,这种评讲课是以教师做大量的辅导工作为前提的。
四、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实验的初步结论
(一)学生作文状况、作文水平、语文成绩和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1.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被动作文,应付作文的少了,主动观察思考,直抒心灵,直陈心曲的多了,广泛的课外阅读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写作的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学生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下面是前后两个时间段学生作文状况的一个抽样调查的部分数据。
(略)
从表中反映的数据看,学生的阅读量逐渐提高,对写作感兴趣的人数越来越多,认为自己作文水平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的人数也日益增多。
2.学生文学素养不断丰厚,写作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开展多彩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丰富文化内涵,为学生作文提供广阔的文化背景,文学新人不断涌现,优秀作品及各类获奖人数越来越多。
学校文学社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文学社团”,入选为深圳市中学生文联核心成员,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文学社团百家”称号,社刊《求索》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社报刊”。学生参加深圳市中学生辩论赛,在三连冠的基础上第四次夺冠,2008年以来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区级作文竞赛中获奖75人次,在《语文报》《语文世界》《特区教育》《深圳青少年报》《深圳晚报》《深圳商报》《蛇口消息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习作400多篇。《求索》小报坚持出了328期,是深圳市文学活动开展得最持久最连续的文学刊物之一。现在有了彩印的求索杂志,求索小报变成《求索作文》《求索随笔》《求索诗刊》《求索采撷》继续活跃在学生中间。学生桑一丹等多人出版个人作品,以文学特长生的优势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
2008年,学生高磊酷爱庄子,以《梦会庄子》为题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得高中组届特等奖;在深圳市市民大讲堂主讲“我看庄子”,受到一致好评。学生董海鑫(2008年高考语文广东省第二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背诵大量文化经典名篇,深圳读书月作文竞赛(预赛)《论文化冲突》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我校高磊、陈泽滔、桑一丹同学获得特等奖,10余名同学获二、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南中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区级大奖。仅作文竞赛一项获国家级奖36人次、省市级19人次、区级20人次。
2009年,学生赵荔出版个人作品《遭遇创意队》,获得全国创意先进个人奖,并获得深圳市“文学新人奖”。学生欧芸在全国中学生语文风采大赛中,获得写作、个人全能金奖。深圳读书月作文大赛南山区预赛,我校五人获得一等奖,获奖人数全区最多。
3.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以2008年高考为例,我校学生入学时成绩为全市22名,高考语文均分高达103.5分,在全市6个区重点学校中名列第一,名列深圳市第6名,并且深圳市前10名我校有三名(第2、3、8名),广东省前前10名有2人,分别达135分,134分。学生在“我与读书”演讲比赛中,派出的两名选手连续三年都获得一等奖。2009年,被广东省评为“书香校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语文风采大赛,获得团体金牌。
(二)转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实验工作得到全组教师的认可与支持,大家踊跃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明晰了作文序列化训练的改革目标,更新了作文教学观,在实践中感悟、在总结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
2008年,欧阳孙霖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作文讲评课大赛,获得南山区一等奖,深圳市一等奖。2009年,付冬梅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作文中教学指导大赛,获得区一等奖,市特等奖,显示了课题组在作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不凡成绩。
(三)验证了“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教改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师们一致认为,“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符合高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科学的适用的训练方案。该训练序列解决了高中作文训练要求不明、重复劳动、效率偏低的问题。训练基本不重复,写作要求呈梯度提高,教师指导有方向,学生写作有重点,学生写作水平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课题组组长先后应邀到山西,广西,天津,湖北,以及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珠海市等地介绍语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方面的做法,同行们对“高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均给予高度评价。不少学校尝试用该训练序列进行了初步实验,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几点反思
(一)作文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理解、认识用书面语言外化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代替的。但作文的训练应该有一个序列,应该有一个能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让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兴趣,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难的一个序列。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读书面过窄,缺少题材。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积累生活素材,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应该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除去罩在作文批改上面的那层神秘面纱,使学生体验批改作文的滋味,从写作者的角度评判文章优劣,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推荐阅读: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07-10
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11-17
谈新课标的美术教学理念和实施原则06-15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学策略12-07
谈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10-0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浅谈07-2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10-04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06-06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