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政治复习题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下册政治复习题(推荐4篇)

初一下册政治复习题 篇1

1.进入初中,我们结识了一些新同学、新老师。在与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下面交往方式有利于和同学、老师建立融洽关系的有

①坦诚地对待老师和同学们

②与所有同学都无话不谈、亲密无间

③交流时注意力集中

④每次发生矛盾都请老师来处理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俗话说:“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要建设一个团结的集体,需要我们

①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②拧成一股绳,互帮互助

③融入集体,奉献集体 ④张扬个性,以我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

①学会自主学习

②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③科学安排时间

④套用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说明

A. 学习是失学者的一种快乐 B.学习是个人的自愿、不应该强迫

C. 学习是我们享有的权利和机会 D.学习是法律规定的任务

5.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多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下列想法或做 法体现这种观点的有

①班上同学给学校草坪放置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②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③人类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可以暂时破坏自然,经济发达后再治理

④看到有人在街上卖穿山甲,学生小林拨打了举报电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我们每一个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真正的个性应该是

A、装扮上的标新立异 B、观点上一定要与别人 不同

C、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与众不同 D、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

7.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全国多地遭到严重“霾伏”,早晚空气最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按时晨练,不用顾忌雾霾的影响 ②傍晚天气看起来较好,所以适合高强度锻炼

③外出时最好带上口罩 ④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8.青春是美丽的,也是易逝的。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诗句是

A.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这是因为

①青春时节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 时期

②青春时节,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

③青春时节,朝气蓬勃,斗志昂扬,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

④青春是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小林看完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之后,心灵上震动很大,也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他这种了解自己的方法是

A.通过他人的评价了解自己 B.通过心理水平的测试了解自己

C.通过比较了解自己 D.通过他人的态度了解自己

11. 下列关于人的潜能认识错误的有

A.人的潜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巨大金矿,蕴藏丰富

B.潜能不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有那些科学家才具有巨大的潜力

C.人的潜能是多方而的

D.人的特长往往是人某个方面潜能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

12.有的同学喜欢歌手李宇春,有的同学喜欢篮球明星姚明,有的喜欢演员林心如,有的……对于同学们喜欢明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喜欢明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②明星都是完美无缺的

③明星高超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人格更值得我们学习

④喜爱明星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不可失去理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 树立自我新形象,就要

①像喜欢的明星一样,完全效仿他们 ②以客观的自我认识、全面的自我评价为基础

③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④重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品德培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4.“哀民生之多 艰”“漫卷诗书喜欲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怒发冲冠”所表达的情绪分别是

A.喜、怒、哀、惧 B.喜、怒、哀、恐

C.哀、喜、怒、惧 D.哀、喜、惧、怒

我国发生过地震的地区极多,地震发生的地区有24个省市几乎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x疆、甘肃、广东等地。四川雅安地震后,灾民普遍情绪悲观,但情绪极端者只有极少数,卫生部调集大批心理医生奔赴灾区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怀,重燃对生活的信心是当务之急。据此,回答15-16题.

15.从材料可以得出

①消极情绪需要及时疏导调节 ②只要有心理医生的帮助,不良情绪就立即可以消除 ③情绪是个人的事,别人无法提供帮助 ④国家和社会重视灾区群众心理的稳定和疏导

A.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①③④

16.若你是其中的一名心理医生,你会帮助灾民

①引导他们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②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告诉他们不要只想着悲伤的事 ③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自己的态度 ④每天大哭一场,心情就会好起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17. 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是

A.兴趣是通过情趣表现出来的 B.兴趣是以情趣为基础产生的

C.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 D.二者之间无必然联系

18.观看爱国电影《钱学森》后,增加了同学们对钱学森的了解。他不仅对空气动力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机械工程、物理力学也有研究。同时还爱好音乐,学过绘画、小提琴。钱学森曾说过,音乐等艺术对他在人生理解、思维方式等方面影响很大。材料体现了培养高雅情趣的一个途径是

A.多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其他活动可以不参加 B.正确对待好奇心和从众心理

C.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 D.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19.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如下规定: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A.吸烟、酗酒、赌博是成年人的需要

B.学生年龄尚小,自我约束能力低下

C.吸烟等行为是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D.中学生是一个纯消费群体,没有经济实力

20.据报道,某市一名14 岁中学生,在“春节”长假期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吃不喝,结果猝死在电脑桌前。这告诉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

①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潜能 ②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③要勇于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 ④要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虚度光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 周五晚上,七年级学生小冬接到好朋友小李的电话:“趁你爸妈出差,今晚我们去网吧玩通宵游戏吧。”小冬婉言谢绝,并劝小李也别去。你认为小冬的做法( )

A、正确,这是拒绝不良诱惑的表现

B、错误,这是不重视友情的表现

C、正确,中学生应该自觉抵制网络,远离游戏

D、错误,中学生多玩通宵游戏有利于开发智力

22.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良诱惑。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必须

①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它 ②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它

③用正确的方法摆脱它 ④用清醒的头脑拒绝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 七年级学生小松(13岁)的做法中,属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的是( )

A.在十字路口小松看到没车通过,便闯红灯过了马路

B.小松路过某营业性歌舞厅时,有人邀请小松去歌舞厅跳舞,小松予以拒绝

C.小松在马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人,自称是小松爸爸单 位的,要带小松去吃饭,小松没理睬他

D.走到家门口,小松发现家里有窃贼,便迅速向邻居求救

24. 放学后,在离校门口不远的地方,小明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人把本班同学张刚四面围住,准备动手打人。面对这种情况,小明的最佳做法应是( )

A、不予理睬,少管闲事

B、及时报告老师或拨打“110”报警

C、迅速召集本班男生,与这几个青年搏斗

D、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同这些不法青年拼死到底

25. 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判断分析题

26.(12分)如果遇到下列情境,你会选择怎么做?并说明理由

编号 情景 选择

放学途中,你拾获一个钱包,内有几百元,你会________? A.据为己有 B.与同学一起拿去花掉

C.等待失主或直接交给警察

② 同学约你明天一起逃课到网吧玩电子游戏,你会________? A.与同学一起去 B.怕老师知道不想去,但不好意思制止同学,自己当作没事发生

C.坚决不去,并极力劝阻同学也不去

③ 一起玩的朋友递过来一支香烟,你会________? A.吸上一支 B.坚决不吸,并劝阻朋友也不要吸烟

C.自己不吸,但是先收起来

④ 同学告知你一个色情网站的网址,你会________? A.上该网站 B.把该网站介绍给其他人

C.马上告知老师,并劝阻同学别看

⑤ 母亲对你说,“黄阿姨今天临时有事不能来,待会打麻将三缺一,你也来玩吧。” 输了不要紧你会________? A.主动跟着母亲一起打麻将

B.不好意思拒绝,只能陪着母亲打

C.坚决不打,跟母亲说清楚

例如: 情景①:我的选择:__C_ 。

理由:对待金钱,我们一定要取之有道,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

情景②:我的选择:___ 。

理由: 。

情景③:我的选择:___ 。

理由: 。

情景④:我的选择:___ 。

理由: 。

情景⑤:我的选择:___ 。

理由: 。

三、材料分析题

27、读莫言小时候的故事,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故事一:十几岁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 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 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会去的。”

故事二:小时候相貌丑陋遭到村子里的人嘲笑,甚至挨打。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1)故事一告诉我们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6分)

(2)故事二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认识自己?(6分)

28、下面选取的是我县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十一国庆长假期间的一些生活片段;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小宇随爸爸妈妈去旅游,通过观光游览,他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的迷人。他照了许多风景照,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发到自己的QQ空间。

②闲着无聊,小强到小区附近的游戏厅玩了一天的电子游戏,连吃饭都忘记了,觉得很过瘾。

③小亮和小时候的朋友一起玩,学会了抽烟和喝酒。

④做完了作业,小丽在家休息,上午听听音乐,和妈妈打一会儿羽毛球,下午读读报纸,陪爷爷练练书法 ,一天都觉得心旷神怡。

(1)多种多样的生活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别,请你对上述材料中4位同学的生活情趣进行分类。(4分)

(2)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对你有何启示?(6分)

四、探究与实践题(16分)

29.新闻背景:河南一男子因受邪教“全能教”的蛊惑,持刀闯入校园砍伤22名学生和一名送孩子的家长。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控制。针对这一事件,同学们就“如何做好自我安全防护”这一话题开展了讨论。同学甲:“不轻易与陌生人交流” 同学乙:“如果遇到歹徒,我会用携带的防身武器与他搏斗。”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两位同学的回答,说说中学生应如何有效实施自我保护?(10分)

初一下册政治复习题 篇2

鲁教版初一政治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教案(2)

八单元 分辨是非 对自己负责

内容标准

一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2.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能 力

(1)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3、知 识

(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造成不同影响。

(2)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悦考网 悦考网

(3)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课时安排:

本单元包括第十七、十八课内容,计划用7课时授完。

第十七课 看社会 辨是非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第二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教学重点: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三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辅导练习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20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又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怎样判断、辨别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又应怎样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当我们学完了本单元后,将会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的答案。

2、板书课题: 第十七课 看社会 辨是非

悦考网 悦考网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 第一框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1、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1)感受体验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情境活动一:感知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见教材P80、81页)(大屏幕展示)

※ 请你来分辨:

①上述行为,属于真、善、美的是:镜头

一、镜头四

②属于假、恶、丑的是:镜头

二、镜头三

※ 观察周围的社会,列举:(见教材P81页材料)

体现真、善、美的现象:护送过马路的老人、孩子;义务献血;拾金不昧;捐助贫困地区;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助残扶贫等,奉公守法、主动缴纳税款、爱护公共财物等。

体现假、恶、丑的现象:仗势欺人、以大欺小;肆意践踏草坪,故意损毁公共设施、污损洁净的墙壁、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留言;非法侵占他人财物、偷逃税款;假公济私、收受贿赂;损公肥私等。

教师赠言: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2)真、善、美的关系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材料后教师讲述)

教师赠言:

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

“美”与“真”和“善”是联系在一起的,美以真为前提,以善为基础。只有与真和善连在一起的事物才是美的。

2、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悦考网 悦考网

(1)真、善、美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情境活动二:感悟真善美(见教材批82页材料)(大屏幕展示)

☆ 回想一下,自己有过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经历吗?感受如何?

☆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讨论他们的事迹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指导学生初步总结出真、善、美对社会和个人的积极影响)

教师讲述: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们对高尚的人格有着积极的向往和追求,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先进人物和集体的事迹表现为倾慕和赞扬,因而这些先进模范们的先进事迹就会对人们产生较强的感染力个影响力,促使人们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对个人的积极影响)

社会是由它所包括的各个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而每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状况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各个社会成员的道德品质状况得到了改善,就会逐步形成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风气,有利于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教师赠言:

生活中的真、善、美能够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么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

写一写:

自己还知道哪些颂扬真、善、美的名言警句?把它们写出来。

(2)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情境活动三:曝光假、恶、丑(见教材P83页材料)(大屏幕展示)

◎分析漫画中的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师讲述:

悦考网 悦考网

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些现象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更是给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它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教师赠言:

假、恶、丑现象对社会和个人特别是未成年人都会带来消极影响。

案例分析:(见教材P84页材料)

想一想:王宾是怎样走上“绝路”的?

(受社会生活中假、恶、丑现象的侵蚀,王宾的心理失衡,价值观发生扭曲,在“大款”梦的诱惑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正是社会生活中假、恶、丑现象消极影响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例证。)

三、课堂小结:(略)(按板书小结本课)

四、作业

(详见《课时新突破》)第二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而假、恶、丑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会给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这就要求未成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时,善于辨别是非善恶。

2、板书框题: 第二框——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悦考网 悦考网

二、讲授新课

1、要明辨是非善恶

情境活动一:

一位社会学家说:“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门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

想一想:这句名言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句话告诉我们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意义。)

明辨是非善恶有何重要意义呢?

(1)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读一读:(见教材P85页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教师讲述:

材料介绍了马克思在生活上遇到极端困难时面对反动政府的诱惑毫不动摇的事例。材料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来说明明辨是非善恶对把握生活方向的重要意义。马克思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因为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我不允许资产阶级把我变成造钱的机器。”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马克思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对他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并需要做出各种选择。如果是非不清、善恶不明,就有可能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因此,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情境活动二:李帅的教训(见教材P85页材料)

议一议:

①李帅走进少年犯管教所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悦考网 悦考网

教师讲述:

李帅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人的影响,逐步形成了错误的是非观念,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他欺负弱小,顶撞老师,无故旷课,进游戏厅,最后发展到打群架伤人,被送进少年犯管教所。

从李帅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人是非观念是否正确对自我行为的影响。一个人如果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就会善恶不分,是非不明,就不可能正确地评判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更谈不上进行自我保护,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教师赠言:

可见,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加强自我约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板书)

(2)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加强自我约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相关链接:(见教材P86页链接材料)

教师讲述:

链接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正直的形象,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仗义执言,坚持正义,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明辨是非善恶的道理。

教师赠言:

明辨是非善恶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板书)

(3)明辨是非善恶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社会需要坚持正义、为人正直的人,我们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2、访谈: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但在判断是非善恶时是比较困难的,要想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标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正确的判断标准呢?

(1)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是非善恶标准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就是要有争取把握是非善恶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

悦考网 悦考网

事实上,在每一个人的子女中都有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就是心中都有一把“尺”。面对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这把“尺”去衡量,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能否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是否正确就是一个前提,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判断标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判断是非的标准本身就是错误的,那就只能作出错误是非颠倒的判断。

读图:“任长霞在执行任务”;“徐洪刚为群众签名”

想一想: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是怎么做的?

名言: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就是他们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

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都是不同的,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们社会中每一个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

不论人们以什么标准来判断是非善恶,只要不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就不符合真、善、美的要求,就是错误的,是必须加以谴责的和唾(tuo qi)弃的。因此,我们的言行要符合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我们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记者:明确了判断的标准,是否就一定能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判断呢?

(2)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除了要提具有正确的判断标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是十分复杂的,对简单的事物比较容易做出判断,而比较复杂的事物就比较难以判断,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识别真假、善恶与美丑的能力。

情境活动三:辨一辨 说一说(见教材P88页材料)悦考网 悦考网

①上述表现反映的是非善恶标准有什么不同?

②如果当时自己在场,会怎样做?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不同,在同一件事情面前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我们要学会在这些行为面前判断出其正确与错误,就要提高自己的恶识别能力。

小记者:生活中,有的人不是不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也不是没有辨别能力,为什么还会

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村的事情呢?

情境活动:你会怎么做(见教材P88页)

议一议:

李峰应该怎么做办

教师赠言:

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板书)

(3)要坚持正确的行为,摒弃错误的行为。

我们既要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又要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恶行为,坚决摈弃。

三、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略)

四、作业:

(见《课时新突破》)

期中考试复习课

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第五单元——第十一、第十二课。

悦考网 悦考网

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授完

复习过程:

(一)第十一课——“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2、悦纳自己的心理变化(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3、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4、弹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见《课时新突破》P3页)

二、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 4页:“典例精析”题

三、本课自测(见p5-7)

(二)第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把握青春 珍惜友谊

1、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和友谊(见《课时新突破》P9页)

第二框——荡起友谊的双桨

2、与异性同学交往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时新突破》P9页)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9页:“跟踪训练”

悦考网 悦考网

(三)课堂练习

1、熟读《课时新突破》各课“跟踪训练”

2、完成《课时新突破》

十一、十二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总第17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第六单元——第十三、第十四、以及第十五课。

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授完

复习过程:

(一)第十三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详见《课时新突破》P18)

1、丰富多彩的情绪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3、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详见《课时新突破》P20)

4、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5、合理宣泄情绪

二、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0-21页:“本课自测”p22---24页

(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详见《课时新突破》P26、27页)悦考网 悦考网

1、情趣又高雅和庸俗之分

2、要培养高雅情趣

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详见《课时新突破》P28-29页)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8页:“本课自测”p30-33

二)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见《课时新突破》P35页)

1、不良诱惑的危害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见《课时新突破》P37页)

3、法律的基本特征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5、青少年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38页:“本课自测”

(三)课堂练习

1、熟读《课时新突破》各课后“我的收获”

2、完成各课后练习题。

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讲评课

悦考网 悦考网

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讲评内容:初一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卷——选择题部分。

讲评重点:出错较多的试题,答题方法指导。

讲评过程:

一、期中考试各班基本情况介绍

人数 总分 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及格人 及格率 优秀率 年级名次

初一1班

初一2班

初一3班

初一4班

二、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同学们答卷情况的分析,感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 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上课参与活动较少。

⑵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开卷考试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学习自觉性和进取精神。

⑶ 多数学生忽视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答卷情况分析:

⑴ 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上次好些,答对率有所提高。

⑵ 非选择题解答不够理想,缺乏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讲评——选择题部分(详见期中考试试卷)

悦考网 悦考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C B A C A A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A D D A C C D

五、试卷讲评:

第一卷:判断选择

(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 分)

1、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看一次淫秽录像、打一次架、偷拿别人一次东西等开始的。这告诉人们(C)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社会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恶丑

C、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D、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2、人类的情绪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是(B)

A、喜、怒、哀、乐 B、喜、怒、哀、惧

C、兴奋、激动、惊喜、厌恶 D、悲愤、痛苦、忧愁、恐惧

3、生活处处有情趣,但有人喜好高雅的,而有的人却喜好庸俗的。一个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A)

A、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 B、天生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

C、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 D、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景观

4、与异性交往的前提是(C)

A、自然适度 B、宽容大度 C、尊重真诚 D、广泛交往

5、一般来说,男生比较开朗、勇敢、动手能力强,女生比较温柔、细心周到、尊重他人这说明(A)

A、男女同学互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促进个性的发展 B、男女同学交往没有必悦考网 悦考网

C、男女同学交往会阻碍个性的发展 D、男女同学交往会遇到很多麻烦

6、青春期是人一生中(A)

A、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B、参加劳动的关键时期

C、为社会做贡献的最好时期 D、情绪最稳定的时期

7、面对进入青春后的生理变化,应该采取的心态是(D)

A、觉得羞耻,感到烦躁 B、当成话题,大谈特谈

C、积极回避,讳莫如深 D、正确认识,坦然接受

8、列夫?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相貌曾经绝望过,但他最终将全部的精力转移到文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告诉我们(D)

A、一个人的相貌决定他的才能 B、每个人必须丑陋才能有成就

C、有才能的人相貌都很丑陋 D、只要不断追求就能创造美

9、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对待成长的烦恼,我们不应该(A)

①闷在心里任其发展 ②与同学交谈 ③ 向老师、家长亲友诉说

④瞒着父母,自己事情自己解决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我们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D)

①能使我们步入青春期的大门 ②能使我们的人格独立,与众不同 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④能使二者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高翔同学在课堂上因违纪受到老师批评。下课后,他拿起黑板擦对着玻璃窗仍去,玻璃被击碎。高翔同学的做法(D)

①合理的宣泄了情绪 ②维护了自身的权利 ③损害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悦考网 悦考网

④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你们班确定下星期一举行演讲会,大家推举你的同桌主持。为此他(她)心事重重。作为同学,请你为他(她)选择一种方法来控制不良情绪,主持好这次演讲会(A)

A、要充满信心,改变注意焦点 B、反复不停的背诵演讲稿

C、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 D、把主持演讲会的事告诉亲朋好友

13、张波同学现在经常因一些小事而冲动。就在昨天,因一句玩笑,差一点和同学打起架来。现在他也十分烦恼,需要得到你的帮助。请你告诉他,出现心理冲动时应该(C)

A、随心所欲,释放冲动 B、不管对方是否接受,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C、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冲动 D、要将自己的烦恼闷在心里,不给任何人讲

14、杨玲和李梅是好朋友。现在,杨玲发现李梅越来越漂亮,和好朋友比起来,自己有黑有小,因此十分烦恼。面对这种情况,杨玲排解烦恼应该(C)

A、疏远李梅,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B、张扬个性,事事超过李梅

C、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 D、自叹不如,怨天尤人

15、张扬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课余时间许多同学找他问问题。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张扬同学都一视同仁。后来,不知是谁造谣生事,说张扬特别关照某个女同学。他应该(D)

A、查清楚是谁造谣生事,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B、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再也不与女同学交往了

C、让那个女同学别再来问问题 D、不受谣言影响,仍然热情大方的对待男女同学

六、作业

悦考网 悦考网

将非选择题部分在作业本上完成。

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

讲评内容:初二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卷——非选择题部分。

讲评重点:讲解答对率较低的试题,以及答题方法指导。

讲评过程: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

2、存在着明显的抄答案的情况

3、动手、动脑能力较差

(二)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试题讲评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收获与进步(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每题8分,共16 分)

16、本学期以来,我们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六两个单元内容,请将你掌握的 以下内容写出来。(8分)

消除烦恼的方法: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沟通;自我暗示、目标转移、换位思考、幽默化解等;

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方式:自然、适度,尊重、真诚、广泛交往等;

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式方法:幽默化解,注意力转移,积极暗示、哭泣宣泄、倾诉宣泄、运动宣泄、书写宣泄等;悦考网 悦考网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要求和途径: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的兴趣;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等。

17、真实再现。

高雅的生活情趣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生活本身充满欢乐,处处有情趣。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8分)

(1)星期一至星期五,在完成学习之余,你是怎样使生活充满情趣?(2分)

做法一:(只要实事求是地填写即可。)

做法二:(只要实事求是地填写即可。)

星期

六、星期天,除了休息、看电视做作业以外,你是怎样休闲、享受生活情趣的?(2分)

做法一:(只要实事求是地填写即可。)

做法二:(只要实事求是地填写即可。)

(2)通过学习“追求高雅情趣”一课后,自己对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有何新的打算?(4分)

(培养高雅情趣的打算,要符合自身的条件和实际,要符合培养高雅情趣的要求。)

三、理解与认识(五道大题,共54分)

评析行为(共6 分)

18、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形象,更爱漂亮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有的中学生太过于注重外表美,如做美容、染发烫发等,着装也过于成人化,觉得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魅力。你觉得他们做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青少年努力追求美,是无可厚非的。但人的美,既包括外表,又包括心灵。因此同学们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美,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悦考网 悦考网

19、中学生小黄做作业遇到了一道难题,不想多费脑筋,就找要好的同学抄一遍现成的答案,说是:“小意思”;小张爱玩游戏 而耽误了学习,也说这是“小意思,不要紧”;有几个同学常常在一起偷偷抽烟,还说这是“小意思,好玩”;另有一位同学跟邻居玩扑克赌钱,竟然说:“钱不多,小意思,何必大惊小怪”。

你认为这类“小意思”是小意思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这都是些不良诱惑,绝不是什么“小意思”。不良诱惑会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会伤害人的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去,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故事感悟(三个故事 共28 分)

20、故事一:冰心是蜚声海内外的文学大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经历过苦难生活的考验,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他一生活到99岁,成为世纪老人。他在谈到自己健康之道是说:“对我来说,保持健康的方法不是高营养、吃补药,而是一句话在微笑中写作”。我写了一辈子,虽然年纪大了但未停笔,心情总是乐观的。

冰心老人“在微笑中写作”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答:这告诉我们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

21、故事二:晶晶 喜欢摄影。暑假中,晶晶一家去旅游,他一路上拍了不少照片。回家后他整理照片,在照片的背后写上旅游时的感受,并注明时间、地点。她把这册照片称为《暑期生活情趣》,时常与爸妈翻看,重温暑期生活。

丽丽热衷于化妆打扮,追求时尚。她很喜欢穿一些奇装异服,有时甚至打扮的不像中学生得样子。为此,她几次受到学校的批评。由于她把心思都花费在穿着打扮上,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些社会上得人总爱找她麻烦。

(1)晶晶和 丽丽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有什么不同?(4分)答:晶晶追求的生活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既高雅的生活情趣,而丽丽追求的生活趣则是平庸鄙俗、不高雅的生活情趣。

(2)两种不同的生活情趣,对她们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影响?(4分)

答:晶晶追求的高雅情趣能使晶晶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修身养性,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拓宽晶晶学习和活动的领域,有助于悦考网 悦考网

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能催晶晶上进,改变精神面貌,提高文化修养,道德高尚,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丽丽追求的生活情趣会使丽丽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3)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高雅情趣?(4分)答:中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②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③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④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

22、故事三:16岁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父母夸他有出息,老师为他高兴,同学羡慕他。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就渐渐变了。他学会了抽烟,并开始喝酒。由于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和朋友的逼迫,他还经常去营业性舞厅。由于花钱越来越多,家里给他的零花钱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于是他开始小偷小摸。他多次到超市‘拿’几罐饮料,偷几件文具,然后卖给一些小同学。为此,魏某曾被公安机关拘留。

小偷小摸仍满足不了魏某的高消费,于是他开始撬们破锁,盗窃钱物。他先后7次到同学家行窃,窃得现金4000余元和价值2000余元的财物。一次当他潜入一同学家中行窃时,被该同学的父亲当场抓获并扭送到派出所。最后,人民法院依法以盗窃罪判处魏某有期徒刑。

(1)魏某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4分)

答:结交朋友不慎,不能杜绝不良诱惑,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淡漠,自律和自控能力差,知错不改,不能防微杜渐,等等。

(2)魏某走上违法犯罪的过程说明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答: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3)我们中学生应该从魏某身上吸取什么教训?(4分)

答: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23、指点迷津(共4分)

情景一:如今,我经常为一点儿小 事而冲动,为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烦恼。

悦考网 悦考网

情景二:近来,我常常喜欢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想引起她门的注意,对我产生好感,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分心。我想努力控制好自己,却又做不到。不知这是怎么了!

他(她)们应该怎么办?请你给他(她)们提几点建议,帮他(她)们消除青春期的烦恼?

答: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调控好心理矛盾。

当这些烦恼和苦闷出现时,我们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寻求它们的指导和帮助,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分享欢乐,调节情绪,排解烦恼。

24、发表见解(两道题,共10分)

某校初一(2)班,期中考试后要重新安排座次,男女同学都不愿意做同桌。因为这个班,平时男女同学之间说笑,会受到某些同学的议论;在学习生活上若有男同学帮助女同学,或女同学帮助男同学,也招致某些同学的嘲笑、讥讽。

请你为这个班的同学写一封公开信,帮助他们尽快改变这种现象。(5分)

答:公开信的主要观点:(1)要懂得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建立友情的重意义。男女同学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必然要进行交往。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班集体建设,又有利于增进对异性同学的了解,提高交往、沟通能力,取长补短,提高学校与,促进个性发展,增进彼此的友谊。

(2)要掌握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和表达真挚友情的正确方式。要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男女同学的交往,要相互尊重、自然大方,不要羞怯扭捏,更不要神神秘秘,这样才能和更多的同学建立真正的友情。

25、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李丽考了不及格,她生气的把铅笔盒重重的摔在地上,并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起来。同学们劝她,她却说:“滚开”,这是我自己的事,谁也管不着!”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

同学甲:喜怒哀乐虽然是个人情感,但还是应该考虑周围人的感受。

同学乙:喜怒哀乐是个人事情,何必管周围的人,该笑就笑该哭就哭。

悦考网 悦考网

请回答:情绪的宣泄是否是个人的事情?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说法?(5分)

答:同学甲的观点是对的,同学乙的观点是不对的。

李丽同学宣泄情绪的方式不合理,场合是不合适的,她的说法也是不对的。表面上,情绪似乎是个人情感,其实不然,人的情感具有相同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况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发泄自己的情绪,应该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26、畅所欲言(6分)

3月4 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请同学们就其中一个方面写出自己的体会。(字数60——80字左右)

(四)作业:

1、在试卷上改错

2、把错题在作业本上重作一次。

八单元 分辨是非 对自己负责

内容标准

一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3.1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2.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悦考网 悦考网

(1)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在社会生活中努力做到抑恶扬善,做一个正直的人。

(2)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能 力

(1)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3)学会在尊重他人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

3、知 识

(1)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会造成不同影响。

(2)懂得如何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3)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知道如何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课时安排:

初一语文下册复习计划 篇3

根据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具

体情况,积极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备战,做好周密详细的复习计划,以提高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习潜在能力,争取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复习目的:

1,巩固基本知识点,让知识点构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系统。2,认识中学语文试题的结构与试题模式,学会如何积极应对。3,训练应试的技能技巧,如阅读题答案如何措词、如何完成应试作文等。

4,在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语文复习方法。

二、复习重难点:

1、基础知识的识记不牢固,考试作答不理想。

2、课外文言失分严重,关键不能学以致用。

3、阅读理解没有做题方法,不能以课文为例灵活应用。

4、作文流水帐,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扣题。

三、复习安排:

1、复习时间:6月16日-6月18日

复习内容:课内文言古诗

古诗的背诵;重点句子的理解落实;加强对句子理解性默写的训练

2、复习时间:6月23日-6月25日

复习内容:基础知识生字词

掌握生字词的写法,字形、辨别形近字、同音字,注意书写美观,注意字的识记方法。并要求学生,读一读,写一写,书下注释中的注音、词语。

3、复习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复习内容:仿写

把握所给句子的格式;领会作者的情感;找准仿写对象;准确生动的表达。

4、复习时间:6月30日

复习内容:病句修改

认准常见病句类型;能运用语法修改病句。

5、复习时间:7月1日-7月2日

复习内容:课内文言文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意图;常用实词的意思;重点句子的翻译;课内重点实词词义,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外文言文文章基本内容。

6、复习时间:7月3日

复习内容:名著

熟悉关键的故事情节;牢记关键人物的形象,并能结合事件分析。

7、复习时间:6月16日-7月4日

复习内容:作文

训练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杜绝出现三段式作文;命题以及半命题作文要紧扣题;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8、复习时间:7月4日

初一语文下册复习资料 篇4

(一)字词部分

攒cuán

拗ǎo

确凿quèzáo

菜畦càiqí

桑葚sāngshèn

轻捷qīngjié蟋蟀xīshuài

臃肿yōngzhǒng

脑髓nǎosuǐ

相宜xiāngyí

书塾shūshú方正fāngzhèng

博学bóxué

蝉蜕chántuì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

衣襟yījīn

肿胀zhǒngzhàng

花圃huāpǔ

骊歌lígē

叮嘱dīngzhǔ

恐惧kǒngjù

再接再厉学识渊博

人迹罕至

讪笑shànxiào骇人听闻

嫉妒jídù

丑陋

来势汹汹láishìxiōngxiōng

忧郁yōuyù

瞬息shunxī

伫立zhùlì

荒草萋萋huāngcǎoqīqī

幽寂yōujì

山巅shāndiān

澎湃péngpai狂澜kuánglá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

九曲连环

宛转wǎnzhuǎn

踱来踱去duóláiduóqù

哽住gěngzhù

祈祷qídǎo

郝叟hǎosǒu

懊悔àohuǐ

逼狭bī

xiá

崎岖qíqū

阻抑zǔyì回环曲折

坎坷kǎnkě

炽痛chìtòng

嗥鸣háomíng

斑斓bānlán

怪诞guàidàn

亘古gèngǔ

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ǒng蚱蜢zhàměng

污秽wūhuì

谰语lányǔ

宰割zǎigē

筹划chóuhuà

彷徨pánghuáng

仰慕yǎngmù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重荷

愁苦

深邃suì踌躇chóuchú

巴望

锁闭磐石pán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 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义愤填膺

yīng

惮dàn

踱du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撺掇cuànduo

凫水fúshuí

亢奋kàngfèn

晦暗hùiàn

羁绊jīpàn

蓦然mòrán

冗杂rǒngzá

叹为观止tànwéiguānzhǐ

戛然而止jiá烧灼zhuó

奔突bēntū

翻飞

大彻大悟dàchèdàwù

水门汀tīng

撇piě

蘸zhàn

幽暗yōuàn

惬意qiè疏密shūmì

包罗bāoluó

朱砂zhūshā

口头禅

参差不齐cēncī

本色当行hang

颦蹙píncù

粲然càn嗔视chēn

叱咤风云chìchà

尽态极妍yán

清扬

咿呀yīyā

静穆jìngmù

端凝duānyí

变幻多姿biànhuànduōzī

离合悲欢líhébeīhuān

低回婉转dīhuíwǎnzhuǎn

高视阔步gāoshīkòubù息息相通xīxīxīangtōng

有过之无不及

拽zhuài

无垠wúyín

癫狂diānkuáng

凛冽lǐnliè

吞噬tūnshì

羸弱léiruò

告罄gàoqìng

步履bùlǚ

遗孀yíshuāng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筋疲力尽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泅qiu

作践zuòjiàn

搁浅géqiàn

斫痕zhuóhén日规

抵御dǐyù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yú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砭骨biāngǔ

履践lǔjiàn

崔巍cuīwēi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腰酸背疼

勇往直前

阴霾yīnmái

余暇yúxiá

疆域jiāngyǜ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梦寐以求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眼睑yǎnjiǎn

眸子móuzi

呷yā

窝巢wōcháo

瞅瞅jiū

jiū

雏鸟chūniǎo

流泻liúxiè

进退维谷

咩咩叫

苍穹cāngqióng

悲怆bēichuàng

娴熟xiánshú

略胜一筹

肌腱jījiàn

逞能chěngnéng

恍惚huǎnghū

甜腻tiánnì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zhìxùjǐngrán

抽搐chōuchù石破天惊

不羁bùjī

铰jiǎo劝诱quànyòu

沟壑gōuhè

叽叽喳喳jījīzhāzhā

剽悍piāohàn

慷慨以赴

窥伺kuìsì羁绊jībàn

疮痍chuàngyí

阔绰kuòchuò

观瞻guānyán

项鬣xiàngliè

庇荫pìyin遒劲qiújīn

妒忌dùjì

相得益彰

觑qù

疆场jiāngchǎng

驯良xúnliáng

勇毅yǒngyì

窥伺kuìsì

迎合yínghé

疮痍chuàngyí

枉然kuángrán

观瞻guānyán

妍丽yànlì

旷野kuàngyiě

畸形jīxíng

颚骨ègǔ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

赏:鉴别欣赏。

凿:确实

嘱:再三嘱咐。徘

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骇,震惊。嫉

妒: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笑:讥笑。

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涉

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立:长时间地站立。萋

萋:形容草长的茂盛的样子。忧

郁:忧伤,愁闷。澎

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狂

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婉

转:(说话)温和而曲折。(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也做婉转。崎

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坎坷。斑

斓:灿烂多彩。谰

语:没有根据的话。污

秽:肮脏的东西。怪

诞:荒诞,离奇古怪。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悔。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都显露出来。毕,完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知己的一生,到死为止。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瘁:过度劳累。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穷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的排列着。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的远。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惹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博学多识: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形容很快取得一致。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和愤恨。荒

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行

辈:排行和辈分。絮

叨:翻来覆去的说。

掇:从旁边鼓动人做某事。亢

奋:极度兴奋。亢,过度,极,很。蓦

然:突然,猛然。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情好到了极点。叹,观赏。止,尽头。惬

意:满意;称心;舒服。参差不齐:长短高低不齐。静

穆:安静庄严。颦

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息息相通:形容关系极为密切。息息,指呼吸。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叱咤,吆喝。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神情。毋

宁:不如。吞

噬:吞食。赢

若:瘦弱。语无伦次: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忧虑不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姗姗,行走缓慢的样子。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搁浅:(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冻饿之虞:受冻、挨饿的忧虑。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不可思议:形容不可想象或难于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聊,姑且。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强烈。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养精蓄锐:养息精神,蓄积力量。锐,锐气。齐心协力;形容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孜孜不倦:形容勤奋的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苍苍莽莽: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剽悍:勇猛,强健。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创痍:创伤。遒劲:雄健有力。相得意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情相互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意,更加。彰,明显。有过之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二)文言文部分

一、《伤仲永》

.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②.不至:没有达到(要求)。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二、《木兰诗》

.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叙事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鞍鞯[anjiang]辔[pei]头鸣溅溅[jian]金柝[tuo]阿姊[zi]霍霍[huo]可汗[kehan]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⑷.重点词语翻译:

①.旦:早晨。②.溅溅:流水声。③.胡骑:胡人的战马。

④.强,有余。⑤.不用:不愿做。⑥.扶将:扶持。

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三、《孙权劝学》

.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字词句: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

①.当涂:当道,当权。②.辞:推托。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④.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⑤.涉猎:粗略地阅读。

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⑥.更:更新。

⑶.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口技》

.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3.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呓[yi]语齁[hou]曳[ye]屋许许[hu]声

B.词义:

⑴.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⑵.古今异义:

①.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古义为跑,eg: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⑶.一词多义:

①.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⑥.间: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⑷.词语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少顷:一会儿。②.既而:不久,紧接着。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⑤.一时:同时。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⑩.倾侧:翻倒倾斜。⑩.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②.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⑴.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⑵.古今异义:

①.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②.汝: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③.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⑶.一词多义:

①.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②.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⑷.词语活用:

①.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②.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泯然众人矣。

3.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6.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一——。

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初

当涂 多务

B.孤

博士

c.涉猎

往事

过(到)

D.见事

及 非复(不再是)

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___________;吕蒙是____________。

5.鲁肃的话表现他_______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____;文末“___________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口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

(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

(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

(4)两股战战()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

3、本文段可分为五层,请在问中用“//”划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其一

前。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

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6.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三)文学常识部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选自《城南旧事》

《伤仲永》王安石

伤:为——哀伤

《最后一课》法国都德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乐符诗集》,这是南北朝是北方的一首乐符民歌。

《邓稼先》“两弹元勋”

作者杨振宁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藏克家

《社戏》鲁迅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安塞腰鼓》陕西刘成章《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口技》作者林嗣环,选自《虞初新志》,这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伟大的悲剧》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荒岛余生》作者笛福,选自《鲁滨孙漂流记》

《珍珠鸟》冯骥才。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斑羚飞渡》沈石溪。镰刀头羊富有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原名,我国伟大的、、。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写出两篇)。

2、《爸爸的花儿落了》是

作家

,节选自。

3、《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作者是

(国家)的,此文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吗?请你再写出他的三部作品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

,作者

国诗人

,著名诗作有

、、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

国诗人。

5、《伤仲永》选自,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

”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6、《黄河颂》选自组诗《

》,这是一部大型

作品,由

词,谱曲,由

个乐章组成。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我们在本册学过的课文

中也提到这位著名作家。

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9、《土地的誓言》作者

原名

。写于

事变十周年,本文题目的意思是。

0、《木兰诗》是我国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选自

编的。

1、《邓稼先》的作者是

籍华裔1957年“

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

”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

。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和。

3、《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

,选自

。贝多芬是

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被誉为“

巨匠”的 国作家

,代表作有

、等。

5、《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

,字

,是

代的 家、家。

6、《社戏》的作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篇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

》、《

》等。《社戏》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一种。

7、《安塞腰鼓》的作者。

8、《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

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9、《观舞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

的作品,原名,福建长乐人。我们读过她的《

》《

》、《

》等作品。

20、《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者是

。《虞初新志》是

编选的 小说。

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

(国家)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方面和

方面。

22、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

国小说家

写的《

》。“

”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课文《

》就选自于此书。

23、《登上地球之颠》选自

,作者。

24、《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 的一篇演讲,为了悼念1986年1月28日,美国“

”号航天飞机失事中牺牲的英雄们。

25、《夸父逐日》选自《

》,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

《两小儿辩日》选自《

》,是涉及我国古代大思想家

的故事。

26、《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

27、《斑羚飞渡》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动物小说家

动物小说中的精品。

28、《华南虎》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

创作的具有浓厚象征色彩的一首诗。

29、《马》的作者

,国

家、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

30、《狼》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

,字

,别号

,是

代人。“聊斋”是

名,“志”的意思是

,“异”在标题中的意思是

;这个书名的意思是。

(四)诗文默写部分、《山中杂诗》南朝(吴均)____________________,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

(王维)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

6、《滁州西涧》(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

0、《论诗》(赵翼)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诗歌默写

1、《木兰诗》(北朝民歌)

①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描写木兰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老舍草原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