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精选12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1

(2)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熟练掌控档案管理的流程,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纸质档案,在要做好文档的保存和维护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其具有科学合理的排序。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档案,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做好备份工作。除此之外,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3)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管理,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全面覆盖,要对老年人的信息进行补充完善。而且我国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资料不断的进行补充和修正,切实落实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生活状况,做到对参保人员的信息随时可查询,信息随时可归档的系统化管理。

(4)增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任何工作的操作者都是人,只有人才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资源,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人才培训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做到与实际相结合。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培训人员之间的交流,加强培训人员对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使其将其所学熟练的应用到管理中,充分利用所学所见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5)加大投入,注重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善的设备是做好工作的先前条件安。各城乡养老保险部门要克服困难,购置先进设备,完善档案室的设备安装。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对城乡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后总要求。

4.结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2

2009年以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本着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 其覆盖面不断扩大, 参保人数不断增多,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2年末, 国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基金收入1829.2亿元, 支出1149.7亿元, 基金累计结余2302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加1100多亿元, 并且还会以每年1000多亿的速度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巨大成绩, 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于此同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也面临着巨大的保值增值压力。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主要问题

阻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健康、稳定运行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包括个人账户运作不良、基金管理层次低、基金投资渠道单一等。

(一) 个人账户运作不良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运作不良主要体现在:首先, 个人缴费环节过多, 且各地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缴费环节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部分经办人员未具体记录缴费时间, 从而加大了其上缴保费在时间上的随意性和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计息起始时间的不确定性, 也影响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其次, 养老保险档案已按市乡两级建档、存储和管理, 但一直没有建立个人缴费记录卡, 给投保人缴费查询、办理养老金领取及退保手续带来一定的难度[1]。再次,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增速有待提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采用多档次自由选择的缴费方式, 在运行过程中绝大多数居民偏爱最低缴费档次, 不利于基金规模扩大, 同时, 该缴费形式给预期现金流量以及基金规模估计带来难度, 从而不能进行高效的现金流量管理与资产配置。

(二) 基金管理层次低

当前阶段,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暂行县级管理, 参保人缴纳的保费在县一级归集, 投资管理由县一级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而县级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投资主体资格和风险控制体系, 县级政府只能选择风险最小的银行存款与国债进行投资运营。

(三) 基金投资渠道单一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是居民的养命钱, 其保值增值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渠道过于单一, 局限于银行存款与购买国债。银行存款、国债都属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只能用于这两种投资, 主要面临的问题有:首先, 投资国债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 在通货膨胀的年份里很难保值。其次, 国债与存款的信用风险虽然较小, 但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仍然存在。因此, 将农保资金全部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 实际上是不利于风险分散。2004-2011年八年间, 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为2.69%, 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为3.64%, 一年期存款利率远低于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幅度。换言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压力巨大, 更何谈增值。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层次

以县为中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中, 县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际上担当了基金受托管理人的角色, 但县级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人才、投资主体资格和风险控制体系, 且易于受到当地行政干涉。我国应尽快提升管理层次, 由县级管理向省级管理推进, 并最终实现全国统筹管理。可借鉴国外经验, 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逐步从财政部门转移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主管部门, 建立相对独立的机构承担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保值增值责任。

(二) 建立“四位一体”监管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至今, 尚未发生重大挪用与贪污事件, 但是我们应警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上发生的挪用和贪污现象, 防患于未然, 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所谓四位一体是指, 政府部门、国家权力机关、法律法规、社会公众四大主体, 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其中, 政府部门监管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与支付、投资与运营等进行全面监管;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是指在人大常委会内部设立专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委员会, 专门对农保相关事项进行监督;法律监督是指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法律, 并依法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行监督;社会公众监督是指由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中介机构, 直接利害相关者或组织, 利用社会舆论等方式, 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支付、运营等进行的监督。

(三) 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从严格意义上讲, 到目前为止, 我国没有一部从整体上专门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我国应尽快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体系:首先, 制定基本法, 制定专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其次, 完善现有的居民养老保险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这一层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律规范将是主体。具体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条例》、《城乡居民养老基金运营条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督条例》等[2]。

(四) 拓宽投资渠道与多元化投资

根据马可维茨组合投资理论, 进行多元化投资, 有利于规避非系统性风险, 做到风险最小时收益最大化。[3]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效益性出发, 结合国内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程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渠道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低风险与收益双低类, 如国债、银行存款以及中央银行票据等;其次是风险与收益双高类, 如股票、企业债券、期权期货、境外投资等;最后是中风险中收益类, 如金融债券、基金等。我国应尽快出台明确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办法, 拓宽投资渠道,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状况, 权衡风险性与收益性, 选择适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 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增值。

摘要:本文主要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与运作角度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尚存在一些缺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层次低且投资渠道单一, 不利于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着重提出了完善监管机制、进行多元化投资等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汤晓阳.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问题探讨[J].政府管理研究, 2010.5.

[2]靳鑫.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制度完善[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10, (2)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要点

档案是各个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针对档案实施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自身利益,同时也使得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采取相适应的措施,来对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行提升,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保障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意义

1、事关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

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采集个人信息,并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等。当新老农保制度进行衔接及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进行流动时,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等手续,这些详细资料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2、事关经办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个别基层领导对档案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认为档案管理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对居民保险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的情况,在各地普遍存在。有些乡镇社区没有专门的档案室,该归档的档案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防范措施缺失,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部分经办业务人员也存在概念不清,认识不高的问题,认为当前的工作都忙不过来,没有时间去整理那些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

2、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

基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兼职,即使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也是从其它专业改行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档案管理技能,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档案工作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3、缺乏专业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由于刚刚起步,且因管理的对象不同与其它社会保险档案,所以管理上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各地管理办法不统一,管理的规范和水平也不一致。哪些资料需要整理归档,如何进行整理归档;哪些资料不需要归档,如何销毁;哪些资料需要分类、分级管理;哪些资料需要集中统一管理,如何管理;客观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秩序,亟需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4、手段落后,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和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经办机构实施了档案的微机化管理,但由于软件、硬件、人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大部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仍然延用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模式,效率十分低下,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搞数据统计更为艰难,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三、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建议

1、广泛宣传,强化管理意识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提高每一位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经办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处理,将其中的内容进行细化,并确定档案存档管理的基础方针,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档案均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机制,然后将这些机制集中在一起,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依据这一管理体制来对养老保险档案进行存档管理,使得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满足现今档案管理的要求。针对平常工作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文件,均要进行存档保管。

3、加大投入,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不同级别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均要加大投入的力度,相关的档案存档管理部门也要尽可能的融合各个方面的资金,确保管理资金的充足性。利用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先进设备和装备的采购,以实现档案存档管理的自动化。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有效的实现养老保险档案数据的高效共享。另外,应该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利用该管理软件来实现对档案的快速查找和自动检索,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4、增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管理人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实施者,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水平的高低,所以,要想能够保障档案存档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就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养,有效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其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能够掌握必要的管理技能,并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可以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是城乡居民实现养老保险的重要凭据,如果该档案存在任何管理上的问题,那么就会使得城乡居民无法实现有效的投保,从而使得居民的自身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就需要合理的对档案实施管理,加强宣传力度,建构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构公平的管理平台,从而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存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卜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经验与探索[J].才智.2015(14)

[2]苏本超.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4

操作注意事项备忘

在前面三期的信息系统培训结束时,孟科长让我根据工程师在培训中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整理出一份书面的东西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一下,于是有了这篇备忘。在这里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让我总结这个东西,就有点像让一个从来没真正下过水的给天天泡在水里的总结游泳注意事项,所以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还是那句话: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切都是为了工作。

1.在人员新参保(单个新参保)时,“参保险种”不要选错,“村(居民)小组”和“居住地址”这两个输入框前面虽然没有红色*表示必填项,但大家在操作是一定要把它当作带红色*的必填项来输入(在利用“人员批量新参保”模板批量导入新参保人员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对参保人第二年起的续保工作会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在前期工作中对这个选填内容没有进行填写和规范的,也可以利用续保的机会对这个项目进行规范和整理(要以乡镇为单位对所辖各村(居)委会的各个村(居)民小组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并固定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使用)。

2.“是否享受待遇”下拉选择框,在操作中一定要严格的对参保人的年龄进行准确判断后进行选择相应的“是”或“否”。在操作中系统会根据参保人的身份证中的出生年

么入库时就根本没有,要么工程师让我们统一输入几个数字“444”或“666”进去(在单个新参保时这里还可以空着,但在批量导入的模板中这是个标红标题栏的必填内容,如果不填,导入时可能会报错,工程师给的也是个临时折衷的办法),在进行“金融机构缴费到账”处理或“待遇社发实付确认”时系统会根据银行回盘文件中参保人对应的账号自动更新系统中的账号信息。

5.如果在“人员基本信息变更”中变更过参保人的“姓名”,那同步地就应该在“人员参保信息修改”中变更其“户名”。因为银行文件出盘时的姓名就来源于这里的“户名”信息,如果此处不作同步的变更,到时候就会出现缴费清册中的姓名与参保人的姓名对不上的情况。

6.参保人因为某种原因由原来的普通身份转变为了特殊人群,在续保前应该先对其进行“特殊人群身份认定”,并同步修改其“人员参保信息修改”中“缴费档次”为对应的特殊人群缴费档次。(如果采用“批量缴费申报”方式续保时在模板表格中还应该在“特殊人群类别”和“残疾等级”中填写好对应身份和缴费档次。)如果在前期新参保时不小心把普通人弄成了特殊人群身份,也可以通过本模块把其特殊身份取消。关于重症残疾人的缴费档次,特别强调一点:如果参保人没掏一分钱,只是由省政府按最低档次100元代为缴费,这种情况,“缴费档次”应选择“重症残疾人-0”,确定缴费档次。

9.在利用“人员批量新参保导入”进行批量人员新参保时应特别注意:导入时默认是从第三行开始导入有效数据,从系统里下载的模板表格不能随意修改其表头,不能随意增加列或调整各列的位臵。模板中标题标红栏为必填内容,各栏内容应细心核对(对于今年新启动的4个县区,“村(居民)小组”栏一定使用整理规范了并固定下来长期使用的村(居民)小组名称;对2012年前启动试点的7个县区,可以利用续保的机会对以前没有整理好的村(居民)小组整理好集中发到市局农保科汇总后请工程师在后台统一更新参保人的“村(居民)小组”信息),“缴费银行名称”和“村(社区)名称”一定要与系统里维护进去的金融机构的名称和村(社区)名称保持一致才能正确导入。如果在“导入的数据”中发现没有有效信息的空行时,不要急着点击“保存”按钮,应先把导入时使用的模板中的有效数据全部选中并复制到同一工作薄下的另一张工作中表(比如sheet2)中,再用鼠标把这张工作表拖拽到几张并排工作表最左边的位臵,然后重新进行导入。每次导入后应把“成功信息”和“失败信息”通过导出当前可见数据为EXCLE文件(单击

即可)功能,把成功导入和导入失败的人员名单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以便于以后作为核对参保人员信息的依据。

10.“个人账户结息”每年年底(如果有需要,也可以

在这里如果真的不小心把不符合领取待遇或养老补助金条件的人进行了申请核定,甚至在“人员领取待遇复核”中已经让其复核通过了,在还没有做“应付核定”前都是可以通过“人员领取待遇复核回退”来进行回退的。系统里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回退,但强烈建议大家在操作时最好对每步操作都想好了再动手,“三思而行”永远是句不错的忠告。最好少用或不用回退(有些回退可能你想用也是用不成的,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权限进行操作),回退毕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12.“人员领取待遇申请核定”时一定要先查询该参保人有没有还没有做到账处理的当年缴费申报,如果有,系统便会报错如下:

这时要先对此人做了“金融机构缴费到账处理”后,才能为其重新做“人员领取待遇申请核定”。

13.“制度实施前待遇享受人员入库”的相关操作请参照前面“人员批量新参保”中的注意事项,不同的是这里的导入,系统是从模板的第4行开始读入有效数据的。

14.对参保人进行“待遇终止支付”操作时,一定要确保该参保人最后一次已了拔付待遇已经做过“待遇社发实付确认”,否则系统会报如下错误:

据进行处理,会长时间显示,甚至会因时间过长而被弹出到系统登录界面(系统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有效的操作就会自动弹出到登录界面,被多弹出几次你就会渐渐麻木了)。如果重新登录进系统后,不要急着又去反复N次点击“应付核定”按钮,(如果你真的忍不住这样做了,你会发现查询出来的同一期核定信息中会出现好几个一模一样的信用社名称和乡镇名称。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这不是你看花眼了,这一切就是真的),这将会给你带来大麻烦,并且出现了这种情况在系统前台是不能通过“应付核定回退”来进行回退的。虽然你被无情地弹出系统了,但远程的服务器上有可能还在进行“应付核定”的大量计算工作,这时你可以整杯茶(什么,要咖啡,可以的,只要不是酒就行)喝喝,人毕竟不是机器,不要跟服务器一般见识。茶喝得差不多时,可以先进系统里查询一下刚才做的这一期“应付核定”做成功没有,如果能查出相关核定好的分乡镇人数、金额信息,说明本次应付核定已经成功;如果看到的是

这种情形,很不幸,本次“应付核定”没有成功,你可

计的模块中才会有相关数据生成出来,为了能在系统里提取出相关的征收和发放的统计数据,大家还是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季度末或年末)进这个模块去进行一下相关操作,走走系统内设的过程吧。

19.“综合查询与统计”里的功能,大家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进去把自己需要的数据导出来用于核对参保人员情况和填写报表。(在系统内所有数据和真实的工作情况完全一致的时候,提取出来数据才有意义,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同志们,努力吧,争取早日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我们经办工作的春天!)

给各县区管理员的几点建议:

1.对于新启动试点的县区,系统管理员第一步要先把乡镇信息维护进去;第二步是要在县(区)中心下面为每一个乡镇创建一个子部门;第三步是在每个部门下面增加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并针对工作岗位授予相关操作权限;第四步是根据工作分工需要把工作人员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第五步是把登录账号分配到个人。这时也就可以正式开工干活了。

2.每个部门下面新增工作人员时,对工作人员的“登录账号”的构造要有一定的规律,过于随意既不方便使用者记忆,在系统里又容易出现重复(每个登录账号一旦分配使用后,即使删除了,在系统后台数据库里也是还是有保留的,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5

[摘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问题。基于阐述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一体化现状,提出其存在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存在差异、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不高、城居保与新农保政策衔接存在障碍以及管理机构整合过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加强政策衔接和部门沟通、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水平、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探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客观规律,使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促进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76-03

[作者简介]陈建梅(1975-),女,黑龙江萝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劳动保障;鲁秋石(199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方锡悦(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 哈尔滨商业大学重点学科、高水平大学项目资助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项目编号:LBH-Z10229);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3-282HSD);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HLJ-2014071)。

一、问题的提出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这项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使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化制度的禁锢,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目前学术界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问题有许多研究,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的研究;二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研究。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郑功成(2010)提出制度建设要基于统筹,他认为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一定要基于城乡统筹,逐渐缩小差距,促进公平,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要实行城乡统筹。刘中海,王双喜(2012)[2]认为,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农村居民和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制度范畴之内,可以弥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缺陷,加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发展提供路径,有利于促进社会分配更加公平[3]。

黑龙江省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开始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这两项制度,所覆盖的对象包括农村居民和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城镇居民,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生活来源没有可靠制度保障的城乡老年居民。近几年黑龙江省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省份相比,一体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养老保险方面,全国有16个省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质性合并,目前黑龙江省仅做到制度框架基本一致,管理模式逐渐靠拢。要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解决更多现实问题。

二、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一体化现状

随着城乡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2009年12月,黑龙江省15个县作为试点县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居民社会保险,2010年实际参保人数为13122万人,收缴保费724亿元,共为试点地区近27万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发放2亿多元基础养老金[4]。第二批新农保参保人数为2546万人,参保率为845%。2011年,黑龙江省59个县区启动第三批新农保试点,覆盖农村居民70%以上,同时在89个县(市、区)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与2010年相比,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详见表1。2012年末,黑龙江省已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新农保和城居保参保人数已突破500万大关,全省共有13502万老年居民不缴费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累计发放基础养老金1295亿元。

表12010―2011年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居民

养老保险以及基金收入和支出情况2010年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万人)131222790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参保人数(万人)2772747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金收入(亿元)724143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金累计结余(亿元)390122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金支出(亿元)206522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2014年,黑龙江省在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的制度设计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决定,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的基金来自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基金的个人缴费标准目前有12个档次,分别为每年缴费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014年7月1日起,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相互转换,这是新农保、城居保二险合二为一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新举措。但是,这一政策实施时间不长,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三、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标准存在差别

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的基金来自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的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的补贴具体标准和办法也是自主确定。从目前的情况看,财政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主要表现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基本投入,县级财政的补贴只占一小部分比例。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金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这就会使得不同地区的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存在较大差异,弱化了一部分群体的参保积极性。从目前的体制看,黑龙江省部分县级政府,存在严重的财政困难,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力度小,且资金来源不稳定。以哈尔滨市为例,市区城居保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65元,比中央统一规定的最低标准多10元,10县(市)的城居保和全市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均为每人每月55元。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不高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展开,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将会越积越多,规模不断扩大,应做好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目前,黑龙江省养老金投资渠道窄,运营模式单一。为了规避运营风险,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债券和存入银行,虽然这些投资方式的安全系数较高但是获得的收益较少,并且缺乏合理的投资运营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监督,仍然存在挪用和贪污的现象。

(三)城居保与新农保政策衔接存在障碍

社会保障制度依托于良好的法律法规,对于新农保与城居保的并轨,目前黑龙江省仍缺乏具体的实施条例,许多规定尚不明确,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在两种制度的融合上各自为政、地方特色鲜明。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执法机关在处理养老保险方面的争议时无法可依,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致使制度规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欠缺,严重制约着推进和健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进度。同时,并轨工作在具体责任划分上较为模糊,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计划性和可预见性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四)管理机构整合过程难度大

第一,并轨工作较为复杂。《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要进行全国统一、每年核对待遇领取人员和领取记录、转移跨地区城乡居民养老关系等。以2012年为例,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00万人,并且每年参保人数急速增长,大大增加了信息录入和核对的工作量,但是经办人员总数增长速度较慢,基层经办机构业务繁重,导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服务需求量大但是服务供给能力差的现象。第二,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一方面,基层社会保障经办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不高。同时,还存在经办主体多元问题,管理呈现 “多龙治水”局面,影响经办效率[5]。另一方面,独立分割的地方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技术比较落后,难以进行信息共享。由于统一接口缺失,无法同相关业务系统进行对接。而且,专业技术性人员的缺乏导致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滞后,也阻碍了经办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推进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建议

(一)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

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首先应当做好宣传工作,规避制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消除大部分参保人员由于对保险的作用、政府补贴以及制度运行等不甚清楚而产生的抵触意识。首先,应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进行整体的普及,从根本上转变参保人员的参保意识,逐渐引导他们实现由强制参保转变为积极参保。其次,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反馈机制,对参保人员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积累信息,并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对工作进行及时改善。最后,要将走访群众的工作常态化,有专门的社会保障经办人员对城乡居民进行实地走访,认真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强化参保人员的参保意识,不断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服务的均等化。

(二)加强政策衔接和部门沟通

在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同时逐渐实现一体化管理,立足当前,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对相关政策进行细化,保障异地迁移等相关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做到统筹兼顾,保障在转移过程参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为了保证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顺利进行,应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提高工作的经办效率。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牵连到许多部门,所以必须在统一的领导部门下协调沟通,形成联动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办事效率。

(三)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水平

根据马可维茨组合投资理论,多元化的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的投资风险系数,以最低的风险获得最高的收益。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多元化投资:第一种方式风险小、收益低,例如国债、银行存款以及中央银行票据等投资方式;第二种方式风险适中、收益也适中,典型的形式一般包括金融债券、基金等;第三种方式风险大、收益高,例如股票、企业债券、期权期货、境外投资等投资渠道。目前,黑龙江省养老保险投资渠道单一,应尽快出台明确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办法,以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提高其效益性为目标,丰富投资方式,在做收益性与风险性的权衡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现实情况和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在多元化投资渠道中选择适合当前形势的投资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力度

黑龙江省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社会保障监管部门,通过监管机制的运行,来防止发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贪污和挪用现象,将有损基金运营的违法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里。监管部门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环节进行监控和督查。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由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根据其应负的职责进行监督,同时接受政府部门、国家权力机关、法律法规、公民群众的全面监督。公开养老保险基金工作情况和实现业务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使养老保险办理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避免资金被挪用。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新农保与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合并最大的难点并不在政策上,而是在信息系统上。黑龙江省着力打造紧跟前沿的新农保信息管理格局,201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统一管理的社会化服务系统,发放新农保社保卡139万张,录入231万参保对象制卡的基础信息。并与6家为新农保和城居保服务的金融机构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代理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金融机构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6],保证为参保对象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并设定一个终身的社会保险号码,录入参保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而且还可以显示参保项目、参保年限、缴费特征等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各方面的利益,更好地完善黑龙江全省范围内的统筹管理工作。使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不存在漏洞,确保信息资料的安全,使功能更加全面,具体包括缴费、领取养老金、资金运营、信息发布等各方面。加强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养老保险工作和管理的科学化、公开化,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J]中国劳动,2014(3):59-60

[2]郑功成制度建设要基于城乡统筹[J]中国人大,2010(2):25

[3]陈建梅,方锡悦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的路径选择综述[J]农场经济管理,2013(10):47

[4]王吉恒,孟菲,李敏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缴费能力探析[J]地方财政研究,2012(8):51

[5]睢党臣,董莉,张朔婷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14(7):41

[6]林乐君,姜斌确保新农保基金规范运行[N]黑龙江日报,2013-08-0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6

我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社区社保站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对我社区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任务目标进行部署,将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做到齐抓共管,确保足额完成今年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

连日来,社区社保站工作人员在辖区内集中发放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要点,耐心解疑释惑,引导社区居民踊跃参保、号召居民早缴费,持续缴费,通过宣传增强了参保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社区社保站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和政策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消除居民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误解,及时把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程序、缴费档次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知晓率,让辖区广大居民都能够享受国家的好政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7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会议内容可知, 两项制度合并是经办机构和信息系统合并, 并不直接导致参保人待遇的变化。合并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仍是以个人储蓄为重要特征, 这种特征的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直接由其缴费决定。合并后缴费改变不大, 只在原基础上增设了几档, 其缴费方式仍以固定金额方式进行。贾宁、袁建华 (2010) 认为个人账户以固定金额的方式缴费, 收入增加而缴费固定不变将会导致替代率水平的下降, 因此必须建立缴费调节机制。而邓大松、薛惠元 (2010) 认为新农保替代率水平较低。薛惠元 (2012) 通过对新农保供给替代率和需求替代率的比较分析, 得出结论:现行新农保制度设计所提供的养老金不能满足“老人”、“中人”和大部分“新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由此可以看出, 无论是合并之前还是合并之后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制度本质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 按照合并后的制度进行缴费仍不能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养老需求。

本文认为,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主要原因在于按照固定金额缴费的方式, 其账户积累额没能与参保人的收入增长联系起来, 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 调整速度过慢, 未能与经济增长水平相挂钩。因此, 我们试图通过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缴费制度进行优化, 对不同水平缴费率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进行测算, 选择合意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率, 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量化的研究证据。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优化

改变缴费方式, 变固定金额缴费为固定比率缴费。贾宁、袁建华 (2010) 认为如果个人账户缴费金额固定不变, 在收入以中速或高速增长时, 参保人延长缴费年限、增加个人账户积累额并不一定能提高其养老金待遇水平, 反而有可能使养老金替代率下降, 因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应在满足参保人基本养老需求的同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固定金额的方式缴费未能在缴费和收入之间建立指数化关系。而以固定比率的方式缴费可以将个人账户缴费增长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挂钩, 使缴费变化率等于收入变化率, 个人账户缴费率保持不变。 (表1)

三、假设前提与测算模型

(一) 基本假设

1、假定所有的参保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且参保后不会退保。

2、假设集体补助的数额为零。

3、假定参保人在年初是按照年收入的百分比选择缴费标准向个人账户供款, 选择的缴费标准比例一旦确定, 以后各年均不变, 并且缴费不中断。

4、假定参保人达到领取年龄后, 在每年的年初一次性领取全年的养老金。

5、假定所有缴费人年龄均在45周岁及以下, 即缴费年限满足至少15年的限定。

6、假定每年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按照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进行调整。

(二) 测算模型。

优化后的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本文用R1表示基础养老金替代率, G1表示基础养老金领取金额, I表示参保人领取养老金时上一年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pg表示基础养老金上调系数。则参保农民在年满60岁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为:

其中, G0表示实施年份基础养老金标准, I0表示参保起始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p表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E表示领取起始年龄, S表示参保起始年龄。

本文用R2表示个人账户替代率, G2表示个人账户领取金额, 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替代率为:

其中, I0表示参保起始年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 p0表示农村居民选择的缴费比例, C=I0p0表示政府补贴金额, pc表示政府补贴金额年增长率, i表示个人账户年收益率, M表示平均计发年数。

本文用R表示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总替代率, 为个人账户替代率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之和, 即:

四、参数假设、测算结果及分析

(一) 参数假设

1、参保时间、缴费年龄和领取年龄。假定按照本文的设计参保人的参保时间均从2014年起。开始缴费的年龄的取值范围为16~45周岁, 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E为60周岁。

2、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标准。假定参保农民的缴费实行比例费率制, 缴费基础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考虑到农民不同的经济收入状况, 其缴费比例分别设为5%、8%、12%、15%和18%。政府对参保人的年缴费补贴标准与参保人所选择的缴费比例一致, 补贴标准为参保人年缴费金额的5%, 补贴金额直接打入参保人个人账户。

3、基础养老金标准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平均计发年限。本文假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4年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 以后每年按照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进行调整, 假设GDP的增长率3%。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为了方便计算, 本文取参保人个人账户养老金平均计发年限M=139/12≈11.58。

4、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 916元, 以后每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设定为2%、4%、6%高中低三个值。

5、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收益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的收益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本文取2014年11月22日央行公布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75%。

(二) 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测算模型和参数假设, 利用excel软件可以计算出不同参保年龄、不同缴费比例及不同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下农村户籍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 (表2、表3、表4) 由测算结果可知,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替代率受参保年龄、缴费比例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的共同影响。当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一定、缴费比例一定时, 参保人的参保年龄越长则替代率越高。例如, 以人均纯收入中速增长, 缴费比例选择8%时, 当参保人45岁参保、缴费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为20.55%;当参保人35岁参保、缴费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为26.22%;当参保人26岁参保、缴费3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为30.75%。当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参保年龄一定时, 缴费比例越高则替代率越高。例如, 以人均纯收入低速增长, 35岁开始缴费为例, 当参保人选择缴费比例为5%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为27.89%, 当参保人选择缴费比例为8%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为36.51%, 当参保人选择缴费比例为12%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上升为47.99%, 当参保人选择缴费比例为15%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进一步上升为56.60%, 当参保人选择缴费比例为18%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替代率可达到65.21%。

根据基本消费支出测算,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下限为45%。本文认为如果替代率在45%左右, 对于参保人选取的缴费比例均是可取的, 即为合意。当收入低速增长时, 缴费比例为5%时, 参保人16岁开始缴费则60周岁领取的养老保险可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缴费比例为8%时, 参保人30岁开始缴费则60周岁领取的养老保险可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缴费比例为12%时, 参保人37岁开始缴费则60周岁领取的养老保险可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缴费比例为15%时, 参保人41岁开始缴费则60周岁领取的养老保险可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缴费比例为15%时, 参保人44岁开始缴费则60周岁领取的养老保险可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当收入中速增长时, 大部分的参保人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的合意缴费比例在8%~12%之间。因此本文认为, 能够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需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改变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 按照人均纯收入比例进行缴费的制度设计可以满足大部分参保人的基本养老需求。根据测算结果, 本文提出以下两项建议:

(一) 鼓励参保人尽早开始参保。

由表2、表3、表4可知, 参保人缴费的时间越长, 其替代率水平越高。因此在宣传过程中, 要让参保人了解早参保的好处。同时, 国家对较长时间缴费的参保人应实行长缴多补的激励政策, 使参保人尽早参保。

(二) 鼓励参保选择较高的缴费比例。

由表2、表3、表4可知, 在缴费时间一定时, 参保人选择的缴费比例越高, 其替代率水平越高。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具有个人储蓄性质的法定养老保险, 其个人缴费部分均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 因此可提高个人账户的收益率, 以激励参保人选择高的缴费比例。

参考文献

[1]孙博, 雍岚.养老保险替代率警戒线测算模型及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 2008.5.

[2]贾宁, 袁建华.基于精算模型的“新农保”个人账户替代率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 2010.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总额也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尤为重要。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系统的管理,有助于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效用。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不足

1.基金投资方式保守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是居民的生活希望,关系到每个人的晚年生活,其效用的发挥首先在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无非是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但是,这两种投资渠道的收益太少,一旦发生了通货膨胀,就连最基本的收益都无法保证。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的物价水平波动较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很多风险,投资渠道单一会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效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实现保值增值。

2.基金运营层次低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基金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县级机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收取的保费每月月底上缴财政专户,每月月初向财政申请拨付当月需使用的资金。这种收支两线的资金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基金的安全监督,但对于基金的保值增值却显得很无力。由于县级经办机构管理层次较低,投资管理的模式尚不成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有效控制风险的体系,县级机构不得不选择单一的投资渠道,来减小风险,这就影响了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事业的发展。

3.基金账户运行不良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账户运行不良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三:(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普遍很低,很多地区每年的最低缴费标准只有300元,而且没有按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每年适当提高最低缴费标准,导致基金规模很难增大。(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缺乏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样的增长机制,导致参保人员参保和续保的积极性不高,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前景不乐观。(3)国家每年单纯地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而没有考虑对是否应对选择较高缴费标准的参保人员按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提高基础养老金增发额度,不能调动参保人员选择高缴费档次的积极性。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完善策略

1.拓宽投资渠道,组合投资方式

要采用多元化组合投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减小投资风险,增加基金收益。多元化投资的各种渠道如下:首先是投资风险与收益都较低的渠道,比如传统的国债、银行定期存款等。其次是投资风险与收益都居中的渠道,比如债券、基金等。再次是投资风险与收益都比较高的渠道,比如期货、股票等等。拓宽投资渠道要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综合考虑市场情况,尽量在避免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收益。

2.提高管理层次,降低投资风险

由县级基金管理向省级基金管理发展,并且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式发展,尽量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更加专业和独立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部门接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3.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资金运营

一是要按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每年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扩大基金规模,同时参保人员退休后也能领到更高的养老金。二是借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增长机制,建立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金增长机制,以提高居民参保和续保的积极性,促进基金增长。三是国家每年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时,可考虑对选择较高缴费标准的参保人员进行奖励性增发,从而调动参保人员选择高缴费档次的积极性,加速基金增长速度。

4.强化基金监管,保障基金安全

政府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凝聚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强化对基金管理的监督。一旦发现基金管理中出现弊端和问题,政府要及时作出调整,从根源上遏制违规行为,从而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政府应对传统的基金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中,要明确监管主体,将国家权力机关主体、政府部门主体、社会公众主体、法律法规主体等四大监管主体融为一体,采用创新型的监督办法,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进行系统性的监督。

三、结语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关乎每个人的利益,所以亟需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不足进行改善,拓宽投资渠道、提高管理层次、强化基金监管,几种措施并行,将风险收益比降到最小,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佳龙.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作问题研究[J].才智,2014(45)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并轨 篇9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已于2012年7月,提前两年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并实施。

据介绍,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我市在2012年制定出台了《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包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包府发[2012]89号),明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2013年末我市参保人数达到46.22万人(其中农牧民41.01万人),参保率达到92%,符合领取待遇人数达到11.98万人(其中农牧民10.45万人),人均养老金达到180元/月。

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个人年缴费标准在自治区确定的100元-1000元10个档次的基础上,增设了1200、1400、1600、1800、2000元5个档次。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30元至75元缴费补贴。基础养老金在自治区60-80元基础上,增加50元,即60至69周岁每人每月110元,70至79周岁为120元,80周岁及以上130元。增加了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

金期间死亡按上月平均基础养老金的20个月标准发放丧葬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通知 篇10

1月起,将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推出一系列新的惠民政策,同时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工作。

《新政策解读》

1.多缴多得,最高可缴3000元/人年---个人缴费标准在往年每年100--1000元十个档次基础上,新增1500元、元、2500元和3000元四个档次,共十四个档次。参保人可任选一个缴费档次缴费,最高可缴3000元,多缴多得。

2.待遇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75元/人月---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20元,提高幅度为36.4%,提高待遇从7月1日算起。今后基础养老金还将跟随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

3.参保死亡人员遗属可一次性领取丧葬补助金600元/人---从201月1日起,参保人员死亡的,其遗属在办理注销登记后可一次性领取丧葬补助金600元/人。

《20缴费须知》

1.请大家务必按时缴费,逾期有影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常规缴费年度为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其中我区参保居民集中缴费时间为1-6月。请不要忘记或推迟缴费,以免影响到本人缴费财政补帖金不能及时至位或养老待遇不能按时领取。

2.请大家持《绿色缴费存折》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保卡》到银行缴费,方便又快捷。(今年全市将陆续发入社会保障卡)到信用社网点打单,查询,并在100--3000十四个档次中任选一档进行缴费;新参保的居民请携带本人免冠照片和户口薄、有效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直接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街道)劳保站或村居委会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参保、缴费等手续,并及时领取缴费存折或社保卡,以便今后缴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效果

一、平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建立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背景

2011年平度市根据山东省、青岛市的要求,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平度市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城镇无保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列入为民要办的九件实事之一。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和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参入下,平度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制度设计以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政策为依据,制定平政字〔2011〕9号文件。

2.效果评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受到广泛欢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和实际领取养老金待遇人数不断增加,基金收支稳步增长,较好的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的目标。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平度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全市所有的城乡居民,并对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政府缴费补助,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从“交皇粮”到“吃皇粮”的转变,不仅让广大的农民对未来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且让农民真正开始获得相对公平的国民待遇,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同时平度市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不区分户籍。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更高,基本上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遵循基本生活保障原则,缴费补贴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提高每年30元至100元。部分参保人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2011年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允许60周岁以上人员自愿选择缴费档次缴费并可以最高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2012年统一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基础养老金也根据平度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的调整:2011年月标准55元,2012年7月为110元,2014年7月为130元。养老金收入基本上能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运行存在的问题

1.少部分人无法参加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具有平度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部分缴纳几个月或几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是不允许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直到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才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机制存在问题

平政字〔2011〕9号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政府的责任分配比例。青岛市只是通过内部另发文件的形式做了8:2的规定,平度市又根据自身情况将财政补贴规定为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青岛市:平度市:镇级按照8:1:1比例承担;丧葬补助金青岛市:平度市:镇级按照1:0.5:0.5承担。2012年1月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助改为:基础养老金:35元、65.5元、29.5元;丧葬补助金:中央不承担,青岛:平度市=1:1;政府代缴保费及财政补助:青岛:平度8:2。补贴比例并未形成统一的文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平度市级以上鼓励多参保缴费,但是因镇级需要承担一定的财补贴,部分镇产生消极抵制情绪。

3.参保范围覆盖面尚不够广泛,参保人选择缴费档次偏低

2012年4月,在全市67.8万名参保居民中,共有583778人选择了缴费,占参保总人数的86.1%;60周岁以上有72175人选择只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占参保总人数的10.65%;60周岁以下有24989人选择只参保不缴费,占总参保人数的3.69%。其中: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的人数为471368人,占参保总人数的69.52%。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

一是建立正常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虽然国家目前还没有建立居民保险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但应根据平度市经济增长情况,定额、定期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应将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结合起来,即累计缴费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所缴费档次的5‰,最高一年不超5元。即选择100元档次,缴费超过15年,每多缴一年,增加0.5元;选择1000元档次及以上的,每多缴一年,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这样可以鼓励参保群众长缴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动力选择较高档次。

2.构建精算化模型,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基金问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核心问题,收支平衡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应构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经算化模型,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1)调整养老金计发系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系数139。偏小计发系数是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出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人口预期的寿命的延长适时的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根据邓大松对农村居民60岁的平均预期余命推算,2010年60岁的农村居民平均余命为20.34岁。当计发系数为139时,个人账户收益率为6.8028%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否则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但现在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来看,已经出现收不抵支。若个人账户收益率为3%,计发系数应为186,若个人账户收益率为5%,计发系数应为159。

(2)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可学规划,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在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应进行科学规划。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实行县市级管理,县市级基金管理及投资运营的能力不高,再加上基金规模比较小,无法形成基金的规模增值保值效应。从目前的运行效果看,应实行省级统筹管理,打破目前的“碎片化”的制度设计,建立全省的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3)适时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给付的年金化改革

现行的个人账户基金过多地强调“个人产权属性”,简单地将个人账户视为储蓄型积累计划,而忽视了其附带的基本属性,没有认识到参保个人账户是未来养老保障权益的一种“对价”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继承,并且在死亡30日内报送注销材料,还有1000元的丧葬补助金。山东省2014年又规定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包括政府补贴都要由继承人继承。因此造成的基金收支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给付的年金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新农保制度内部年金化,按照“短寿者对长寿者补贴”的年金运营原理横向调节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二是要求“退休”时用个人账户基金转商业年金保险,用强制性商业年金化的形式。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经办能力

在镇(街道)党委、政府应挖掘现有行政事业编制资源,大幅度减少职能弱化部门的人员编制,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积极争取编制部门设立专门的经办机构,定编制2-3人并相对固定,人员调动和安排不能由当地党委、政府随意决定,要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意见,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村级协办员队伍建设上,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村级协办员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简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篇12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解决办法,建议

根据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文件要求, 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 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两项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在全社会形成公平公正, 更具发展潜力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针对此项工作, 国家相关部门和国务院于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以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医保整合后档案资料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资料作用问题。

随着上述工作的逐步推进, 针对每项工作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档案资料, 但如何加强档案管理、档案服务等工作要有长远的设计和可行的方式, 让档案工作不受行业、区域限制,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切实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同时, 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料, 无疑是领导决策、处理问题、布置工作、制订计划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因此档案资料在领导决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截止到目前,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档案的内涵在发生变化, 因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 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 使许多应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此外, 一小部分医院经营者和定点医疗机构只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心就诊量和业务收入等, 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缺乏认识, 无场所、无人管理, 有的干脆没设置档案管理部门, 随意的堆放在办公室或其他地方的角落, 不管不问, 有些长年无人问津, 有的发霉或几年后当作废纸卖掉。2.管理体制不健全, 且重管轻用。因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没有兼容的管理网络, 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档案的利用, 同时也给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虽然我们也进行了档案收集整理, 却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体现不出任何价值, 失去了管理的意义。

二、解决当前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提升医保整合档案管理的整体规划力度。

根据全国当前的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工作落实情况分析, 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成本投入, 减少资源浪费, 更好利用信息资料服务于民。一是在明确各责任机构自身职责的同时也应当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 对信息资料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规范档案整理标准, 确保齐全完整, 进而提升医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减少资源浪费。二是应当进一步明确整合工作的基本步骤, 积极推动三保合一工作的开展, 进而探索出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可利用性, 进而突破传统的手工操作机制存在的限制, 推动档案资料的整合, 最终实现档案资料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 有效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整合机制。

经过整合之后, 在实际档案管理过程中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因此,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商业保险之间合作, 关于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整合的沟通和交流, 积极开展相关合作, 从而加强医疗保险结算、大病医疗统筹和医疗档案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工作的落实。

三、关于推动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促使档案管理统一化。

一是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和点医疗机构, 解决在医疗过程的每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及时收集整理有效的档案资料, 以便于更好地检查落实医疗机构医保政策的执行情况;二是加强档案业务人员和医疗工作人员的统一培训, 提高档案资料的审核水平, 同时加强医疗机构医疗档案管理工作, 使之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

(二) 对所有档案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提高利用率。

根据市局工作部署, 医保相关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梳理各项经办业务资料, 排查档案资料可用性, 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市局以社商合作为依托, 委托平安保险公司开发门诊大病预受理APP软件, 完善经办环节, 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两分一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就是“分类整理”“分部门整理”“统一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升其可用性, 既可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 又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当然, 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模式运作, 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灵活运用,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档案资料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利用。如何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首先我们就要按照《档案法》的有须规定, 划分开放与控制的界限, 大力开发和利率档案信息资料。其次, 要采用先进技术建立科学的桧体系, 建立档案联机检索网络, 实现档案管理利用现代化, 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最后, 档案工作人员要在档案管理目标中责任到位, 监督管理到位, 确保档案利用工作的良性循环, 使有限的档案资料发挥无限的作用。

综合上所述,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档案管理只有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工作效率, 才能有效地将档案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发展方向, 才能实现科学化管理。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进行了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研究和探索, 以期消除体制分割, 提升日常行政工作效率, 推动社会的公平化建设。当前在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形成了初步一体化, 但是其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大量问题, 因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关爱弱势群体方案下一篇:古诗渔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