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登记申请书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约登记申请书(精选7篇)

预约登记申请书 篇1

为了保证模拟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此制度,预约的学生团体需严格遵守本制度,制度内容如下:

一、预约地点:实验楼模拟医院205教室,205教室周一至周六全天8节课开放。

二、预约要求:

(1)预约团队人数为3-5人,可以跨班组合,要求有固定的队名和队员,一经组合禁止变动,每队推荐一名组长,组长需维护组员的日常联系情况,包括按时练习,禁止迟到早退,做好实验用物的检查工作、监督组员练习情况和实验室卫生的安排情况。

(2)预约时间:提前一周预约下周的时间和项目,需认真填写,按时参加预约的实验练习。

(3)预约需持学生证进行预约。

(4)请假制度:如有特殊情况需取消预约,需向205教室值班人员提前通知。

三、对每周练习优秀的队伍,将予以奖励。

四、如有出现迟到、旷课情况的团队,视情节严重者进行惩罚。累计三次者,取消预约资格。

五、本学期五年制10级护理、五年制11级护理、三年制12级护理的各班全体同学需在模拟医院进行考试,成绩将作为本学期《基础护理学》成绩的实验成绩,希望同学踊跃参加,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文明预约和练习。

医学系模拟医院

预约登记申请书 篇2

一、私法自治下的私权的可处分性使夫妻存续期间的房产不一定为夫妻共有财产

民法为私法, 这是民法的本质属性之一。民法是调整民事生活的法律, 民法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为私法自治。所谓私法自治, 亦即意思自治, 指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一切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立、变更和消灭, 均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 原则上国家不作干预。1故作为民事主体的夫妻一方完全可以对其房地产共有权进行自由处分。民事主体既然已放弃了自身的权利, 登记机构再要求申请房地产登记的配偶一方提供婚姻证明, 审核登记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以确定房产共有与否, 有越俎代庖之嫌。

二、新《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绝对共有的排除

按照传统观念,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应为夫妻共有, 即使购买的房屋产权登记在其中一人名下, 办理转移登记时, 也应作为共有产, 由夫妻双方作为共同申请人。但现在这一观念已发生变化。新《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归夫妻共同共有, 此为原则。第十八条规定的夫妻一方的财产和第十九条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为夫妻共有的例外。既然法律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的房屋的权利可以约定, 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完全是正当的。新《婚姻法》的规定让夫妻之间的财产不一定是共有财产, 故登记机构没有必要审核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三、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公信原则使产权人申请转移登记时不必征得隐性共有人的同意, 登记机构不必审核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依公示公信原则,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登记行为所表现的物权内容即便与真实情况有异议之处, 但对于信赖公示方法所表征的物权, 而做出物权交易的人, 法律仍承认其拥有和真实物权相同的法律效力。善意第三人信赖房地产登记簿公示内容而与登记产权人进行交易并登记后, 其所得物权受法律保护, 而不动产隐性共有人不得以其为共有人而主张该交易无效和登记违法。此时, 他可以依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之规定“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故依据《物权法》第十六条之规定:“不动产登记薄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产权人处分和申请转移登记时不必征得隐性共有人的同意, 登记机构不必审核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如果登记机构应审核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以确定房产共有与否, 那么, 就不符合公示公信原则。并造成如下的缺陷, 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1. 不利于鼓励交易

公示公信原则有利于鼓励交易, 不动产买受人只需知道产权人是谁, 并与该产权人签订合同和申请登记就符合法律规定, 而不需要征求其他任何人的同意。

2. 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买受人的合法权利

如果善意第三人的购买房产的行为符合《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 取得了房地产物权后, 隐性共有人再跳出来主张登记产权人处分行为须经其同意, 那么交易安全将受到很大挑战, 不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利。

事实上, 相关法规已经对隐性共有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规定了前期保护规定。例如, 《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技术规定》把配偶之间变更房地产登记权利人的登记类型归到“变更登记”大类, 隐性共有人可随时申请变更登记, 并免收契税。而且实践中配偶之间的变更登记, 并不限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房地产, 保护的范围不可谓不宽泛。而隐性共有人不及时保护其共有权, 属其本人怠于行使。

专家点评:作者首先树立登记机构不审核申请人的婚姻状况, 依申请登记为申请人所有的观点, 然后从私法自治下的私权的可处分性、2001年新修改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的绝对共有的排除、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效用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证, 分析了《物权法》、《婚姻法》的立法内涵, 强调了房屋依申请登记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着重论述了在不动产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前提下, 实行依申请登记更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同时, 作者在此强化自身观点的基础上, 还反击了对方观点, 认为反方观点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和善意买受人的合法权利。整篇文章论证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流畅、较有说服力。

预约登记申请书 篇3

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中外双边领事条约(协定)以及中国国内法律规章,中国领事对中国公民的结婚登记申请,有的可以办理,有的不宜办理,有的不可办理。因此,必然会出现当事人“同样申请‘领事结婚登记’但结果有别”的情形。

例一:中国领事为中国公民阿明和阿秀办理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阿明(男,25周岁)与阿秀(女,22周岁)在D国的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几年的同窗生活使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友谊慢慢地变成了爱情,再后来两人决定就近办理结婚手续并领取中国结婚证书。

于是,他们共同向中国驻D国大使馆领事提出了结婚申请。

中国与D国虽尚无现行有效的双边领事条约或协定,但两国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成员国。根据公约及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经审查,阿明和阿秀符合中国领事办理结婚登记的基本条件,即:

1、D国法律承认领事办理结婚的效力;

2、男女均为居住于驻在国的中国公民;

3、男女双方符合中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要件,双方当事人均未婚且已达法定婚龄,同时他们非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并且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男女双方共同向中国领事自愿提出申请。

所以,中国驻D国大使馆应阿明和阿秀的申请,依照中国法律规定的要件和程序,为他们办理了结婚登记并颁发中国结婚证书。

例二:中国领事未为中国公民阿海和阿真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阿海(男,27周岁)与阿真(女,25周岁)在M国的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同阿明、阿秀一样,老乡兼同学的情谊同样使阿海和阿真的感情不断升华,并且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得悉阿明和阿秀通过中国领事办理结婚登记并领取中国结婚证书的消息,阿海和阿真为不必专门回国办理结婚手续而兴奋不已。

于是,他们共同向中国驻M国大使馆领事提出了结婚申请。

中国与M国间既有现行有效的双边领事条约,也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成员国。尽管为阿海和阿真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符合中国国内法律规章,但由于M国法律不承认领事办理结婚登记的效力,中国领事没有受理他们的结婚登记申请。

中国领事耐心地向阿海和阿真解释:如果中国领事为他们办理结婚登记,其夫妻关系虽在中国境内能够被法律所承认,但中国领事难以保护他们在M国因夫妻关系所产生的权利和利益。建议他们依法向M国主管机关申办结婚登记,或者回国向民政部门申办结婚登记。同时说明:如他们在居住国办理的结婚证明或文件需送至中国内地使用,可在办妥当地主管机关公证认证手续后,向中国领事申请办理领事认证;反之,如他们在中国内地办理的结婚证明或文件需送往居住国使用,亦应办妥中国内地主管机关公证认证手续后,向文书使用国驻华使领馆申请办理领事认证。

最后,阿海和阿真对中国领事的解释、建议和说明表示感谢,并决定利用假期回国办理结婚手续。

例三:中国领事不为中国公民阿民和阿芳办理结婚登记

中国公民阿民(男,30周岁)与阿芳(女,28周岁)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又同在中国内地的一所大学任教。经过多年的相识与相知,他们决定实施一次“说走就走”的出国浪漫旅行,并大胆设想在国外向中国领事申请办理结婚登记以作纪念。

于是,他们共同向中国驻A国大使馆领事提出了结婚申请。

中国与A国间既有现行有效的双边领事条约,也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成员国,并且A国法律承认领事结婚登记的效力。然而,中国的《婚姻登记条例》第1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可以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为男女双方均居住于驻在国的中国公民办理婚姻登记”。据此,中国领事不可为临时出国旅游的中国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同时,A国主管机关也不为临时入境本国的外国游客办理结婚手续。

鉴此,中国领事告诉阿民和阿芳:他们依法只可回国向民政部门申办结婚登记。

综上所述,针对中国公民申请“领事结婚登记”一事,无论中国领事为其办理、还是没为或不为其办理结婚登记,都是为了依法保护当事人因夫妻关系所产生的权利和利益。可以说,中国公民同样申请“领事结婚登记”而结果有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领事对“依法行政,外交为民”指导思想的具体落实。

留学美国签证加急预约申请详解 篇4

美国留学生如果开学日期比较早,或者有其他原因需要尽早去往美国,可以申请美国签证加急预约。美国签证加急预约是指针对美国非移民类签证申请人包括F1学生签证B1/B2探亲或商务签证的申请者等,因为某些特殊情况无法等待正常的.预约时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提前的签证面谈。这类申请人可以向美国领事馆提出美国签证加急预约的申请。

Dear Consul General, 尊敬的领事

Ugent Interview Application for Non-Immigrant Visa

Name: 姓名

Date of birth: 出生日期

Passport Number: 护照

ID: 身份证

Date of Interview: 已预约的时间

Interview Number: 预约号

Mobile Phone No.: 手机号

E-mail: or 电子邮箱

This is the fisrt time I apply for the Non-Immigrant Visa. 是否为第一次申请

加急理由说明

Dear Sir/Madam,

I plan to go to the U.S. on计划出发日期 to 赴美目的 , the invitation and the schedule also were arranged on 计划会议日期to leave. However, due to the crowds awaiting interview at BEIJING, I‘afraid I can’t get my visa on time. If that I cannot attend the meetings with my colleagues as scheduled, I hereby, sincerely request that you adjust the date of interview to before申请者希望的面谈日期。

The following pages are the invitation letter from,

it may explain the urgency of my request.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and help.

Best wishes.

Yours sincerely

申请者姓名

注意:

英文顶格写,字体,times new roman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签证加急预约的申请函一定要将加急理由阐述清楚,并且说明自己希望的面谈日期,只要理由合理,美国签证加急预约是比较容易通过的。

结婚登记申请书 篇5

我俩自愿结为夫妻,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法》

双方申请人签字或 盖章、按指印:

年月日

婚姻状况证明

()字第号

我单位与单位 的申请结婚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和《婚姻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证明如下:

说明:

1、不在本人户口所在地结婚登记机关履行结婚登记时,村

(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应加盖乡(城市区或街道办事处)级婚姻登记机关印章。

2、此证明有效期两个月;涂改无效。

填证机关印章

预约登记申请书 篇6

一、单方申请登记的概念

申请登记是当事人向登记机构作出请求登记的表示行为。申请登记是最主要的登记启动方式, 它将引发登记机构的职权行为, 导致不动产物权变动。单方申请, 即由登记权利人或登记义务人一方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这是申请的特殊方式, 主要适用于非基于法律行为产生的物权变动的情形, 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基于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二是经过国家公权力确认的物权变动;三是因继承或受遗赠取得房屋权利;四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单方申请登记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

根据《房屋登记办法》第12条规定, 作为当事人单方申请登记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是那些能使当事人取得房屋权利的生效法律文书, 这些文书实际上是《物权法》第28条规定的生效法律文书。《物权法》第28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 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 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作出的法律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裁决书、调解书等, 这些法律文书又分为不同的类型, 是否所有的判决书、裁定书、裁决书、调解书都可以引起物权的变动呢?其实不然, 该条所涉及的仅仅是那些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判决书、裁定书、裁决书、调解书。

一般而言, 能够引起物权变动的判决限于确认判决和形成判决 (变更判决) 。所谓确认判决, 是指确认当事人之间的某种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决。如:法院判决确认原告对某处房屋拥有所有权。所谓形成判决, 是指变更或者消灭当事人之间原来存在的没有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判决, 如:分割共有财产的判决、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判决、继承财产分配判决等。而判令被告履行给付义务的给付判决, 则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例如, 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法院判决由出卖人继续履行合同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的判决, 即使标的物是特定物, 也不能引起物权变动, 只有在出卖人履行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后经给付或登记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同样, 能够引起物权变动的裁决书、调解书也仅限于确认类型、形成类型的裁决书、调解书。而且, 在上述确认类型和形成类型的文书中, 必须明确确定了物权变动和设定的内容。换言之, 这些文书都涉及确认物权的问题。

一般来说, 这些文书的结果表述为“某某享有某房屋的所有权”、“某房屋归某某所有”之类确认权利的话语。但是, 在实务中会看到一些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某享有某房屋的所有权”、“某房屋归某某所有”, 是否只要当事人凭这类表述有确认物权归属的生效法律文书就可以单方申请呢?也不尽然, 文书中涉及确认物权归属和内容只是一种最直接、最初步的鉴别方式, 还要进一步识别该案的纠纷是属于物权纠纷还是债权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通知》中规定:“按照物权变动原因与结果相区分的原则, 对于因物权变动的原因关系, 即债权性质的合同关系产生的纠纷, 应适用于债权纠纷部分的案由, 如物权设立原因关系方面的担保合同纠纷, 物权转移原因关系方面的买卖合同纠纷。对于因物权成立、归属、效力、使用、收益等物权关系产生的纠纷, 则应适用物权纠纷部分的案由。”因此,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属于债权纠纷, 买受人胜诉法院判决由出卖人继续履行合同, 不能引起物权变动, 只有在出卖人履行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后经登记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中判决“某某享有某房屋的所有权”、“某房屋归某某所有”等, 是法院的表述不规范, 买受人不能凭此类判决单方申请登记。能够引起房产物权变动与房产登记有关的纠纷有:物权确认纠纷、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共有纠纷、婚约财产纠纷、离婚后财产纠纷、同居关系析产纠纷、夫妻财产约定纠纷、分家析产纠纷、法定继承纠纷、遗嘱继承纠纷、遗赠纠纷、遗赠抚养协议纠纷等。因此, 当事人单方申请登记必须依据由物权纠纷而得到的明确确定了物权变动和设定的内容的确认类型、形成类型的判决书、调解书和裁决书。

至于法院制作的裁定书通常情况下也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 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29条第2款规定:“不动产、有登记的特定动产拍卖成交或者抵债裁定送达后, 该不动产、有登记的特定动产的所有权自拍卖成交或者抵债裁定送达买受人或者承受人时起转移。”只有执行程序中对不动产和有登记的特定动产拍卖时所作的拍卖成交裁定或以物抵债裁定才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裁定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必须是民事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必须是拍卖成交裁定或以物抵债裁定。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裁定, 当事人可以作为单方申请依据。

三、单方申请登记与司法协助转移登记的区别

登记的启动程序除了申请登记外, 还有两种方式, 即嘱托登记和径为登记。

嘱托登记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 在履行其职能过程中需要对不动产物权采取强制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登记机构予以协助办理的登记。嘱托登记受到法律的严格控制, 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形下, 具有嘱托权的机关才能依法进行登记嘱托。一般来说, 体现国家意志的法院判决、裁定、行政机关决定等导致不动产物权强制变动时, 登记机构既无权对这些变动原因进行合法审查, 也无权拒绝登记, 因此, 对于这些权利变动的登记启动, 应由有权机关嘱托登记, 而不能由当事人进行申请。径为登记是指登记机构依据法定职权, 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主动进行的登记, 这种登记亦称为“依职权登记”。

司法协助转移登记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内容, 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登记机构按法院的要求, 协助法院进行的登记, 属于嘱托登记, 与单方申请登记属于不同的登记启动方式。嘱托与申请不同之处在于一般采用公函形式。单方申请需要当事人提交申请书, 司法协助转移登记就不能再要求当事人提交申请书, 只需要法院的协助执行文书就可以。但在实务中, 有些登记机构对司法协助转移登记还是要求当事人提交申请书, 这就混淆了申请登记和嘱托登记。《房屋登记办法》对司法协助转移登记的启动没有形式条件上的限制, 我们可以参照我国澳门《物业登记法》第34条第2款的规定, “官方实体请求登记时, 无须填写登记申请表格, 但该请求应载于公函内, 而公函中须指出请求登录之事实、作为该事实依据之文件及签署公函之人之职务”, 要求法院在协助执行通知书和裁定书中写明需要协助执行的内容, 并提供作为执行依据的文书、房屋权利承受人的身份资料以及房屋权属证明等资料后, 直接办理转移登记。

预约登记申请书 篇7

所有权人放弃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房屋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时,不少不动产登记机构都主张,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程序,将该财产判决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对此,笔者想谈谈不同的看法。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涉及的“财产无主”,是指该财产所有权人不明,或者没有所有权人。反过来,所有权人不明,或者没有所有权人的财产,被称作“无主财产”。“认定财产无主案件”认定的财产主要是有形财产,无形财产一般不能成为认定无主财产案件涉及的对象。与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无主财产”,则应当是房屋及其该房屋占有的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程序,源于上个世纪特定年代国家行政机关的“无主财产代管”制度。新中国成立后,至1982年以前,国家当时的政策规定,“无主财产”由基层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的公产、财政、房地产等管理部门公告代管。公告代管经一定期间后,由前述行政机关宣布将其收归国家所有。

1982年3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号令公布,自1982年10月1日起试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第12章“特别程序”第5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首次将原由国家行政机关处置的“无主房产”,划归由国家审判机关处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公布后,国家行政机关从此无权决定“无主房产”的所有权归属。

1991年,国家在全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基础上,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国家对该法作了局部修改,2012年又做了全面修改。1991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保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创立的“认定财产无主案件”法律制度。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章“特别程序”第5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191条规定,“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财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财产的种类、数量以及要求认定财产无主的根据”。

该法第192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该法第193条规定,“判决认定财产无主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与此同时,还有以下法律对与不动产登记相关的“无主财产”所有权归属,做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2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9条第1款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关于所有权人放弃房屋所有权申请的物权登记,笔者观点如下。

第一,所有权人放弃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房屋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时,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之前,房屋所有权人是确定的,该房屋还不是“无主财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1条的规定,向财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认定财产无主”的书面申请。

第二,所有权人放弃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房屋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时,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之后,房屋所有权灭失。房屋所有权灭失后的房屋,是确定无疑的“无主财产”。对于确定无疑的“无主财产”(即,该房屋并非所有权不明,而是该房屋根本就没有所有权人;下同),人民法院不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92条的规定,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否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无意义。

第三,所有权人放弃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房屋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时,不动产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之后,房屋所有权灭失。房屋所有权灭失后的房屋,是确定无疑的“无主财产”。对于确定无疑的“无主财产”,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对财产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不得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首次建立了“不动产登记簿”制度。“不动产登记簿”按照“物的编成主义”生成。所有权人放弃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房屋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仅仅是注销该房屋所有权,并非是注销该房屋。只要记载于“房屋登记簿”的房屋没有灭失,该“房屋登记簿”自始有效。不动产登记机构无权决定该房屋的所有权归属。

第五,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规定,不能解决所有权人放弃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房屋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形成的“无主房产”所有权归属问题。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对此另行作出规定。

上一篇:车队安全生产例会记录下一篇:《“事”说师生关系》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