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的寓言故事3个(精选10篇)
可是廖丹自己说得实在:“说啥爱情,不就是家里这点事!”
家里这点事,就是让老婆活下去!
年前整理老屋时,发现一个放大镜。那是一个用硬板纸制作的夹眼式放大镜,表面已经有些“包浆”了,如同现在修表匠还戴的那种,所不同的是,这个放大镜是老爸30年前自制的。
““””后期,生活资料高度匮乏。母亲的肝硬化已相当严重,为严控体内“氨”的生成,医嘱严限动物性蛋白的摄入,而最理想的蛋白来源,就是豆制品。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豆制品在那时是严控的奢侈品,每户的“豆制品卡”限定每月上、中、下旬的love.heima.com购买量,一个人的购买额度仅4分钱。于是全家的豆制品都供应给母亲,但母亲哪里忍心独享,总偷偷地让我们吃一些。而向亲友借卡比借钱还难,无路可走的老爸只好铤而走险。
某晚突然看见父亲在灯下聚精会神地制作一物,想凑上前看看,却被他狠狠白了一眼。如是者三夜,终于大功告成。那是一个单筒的放大镜,直径如啤酒瓶口,上缀一根宽带,可以戴在头上,凸透镜则被固定在塑料圈上,塑料圈又被丝线固定在硬板纸做成的筒上。硬板纸当然很硬,我们看着父亲戴好母亲做针线活用的顶针,先用锥子钻孔,然后一针针地顶进去。针多次滑脱,鲜血每每沾满手指。
我们不知他要干什么,母亲似乎总激烈地反对着他。但这一天终于来了,那天他把我们叫过去,极其严厉地说:“为了你们母亲的病,我只好做一件违法的事,你们谁要走漏风声,我就不客气!”
门窗都被严严实实地捂紧了,屋内顿成密室。父亲拿过一张已经作废的豆制品卡,像钟表匠一样戴上放大镜,手持极薄的“飞鹰”牌刮胡刀片,细细“修刮”起来。如同廖丹的“私刻”一样,老爸的“私刮”是要把卡面用圆珠笔书写的购买记录,用最锋利的刃口刮掉而又不破坏卡片的表面,使之可以循环使用。为什么不使用橡皮呢?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橡皮和“褪色灵”都是对纸质粗放的“狂轰滥炸”,在去掉笔迹的同时,纸质原貌也被破坏了,一看就是涂改过的。
父亲的“活儿”缜密而且颇耗时间,每当结束时,他总是汗流满面,甚至面色青白。最初他根本不让我们接近,时间久了也就对我们松懈了。我们发现,在放大镜的视野里,纸面像绒布,刀刃顺着笔势走,印痕只是被薄刃极其精确地削去了几微米纤维,也就是极薄的一层,再用钢笔杆一滚一揉,就是一张没用过的新卡了。
那是一种真正的功夫活儿。““””时有人说我父亲有“特务嫌疑”,我相信他不是,但并不怀疑他受过一定的“训练”,倘是自学,那就更了不起。
母亲的病一天天地缓解了,心事却越来越重,怕东窗事发,40多岁的人倒像偷吃禁果的大姑娘,一边责怪父亲的妄为,一边接受他的馈赠。
对于医院建筑而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大多数医院对于传染性的控制要求逐步降低, 它也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治疗疾病的机器”, 而是在功能、空间等方面与城市形成良好的互动, 逐渐融入城市公共生活, 成为城市生活网络中的一个积极节点。同时, 由于医院中人员密集、功能复合, 各种人流、物流动线复杂, 通过对过渡空间的节点、界面、形态等方面的处理, 可增加空间体验的层次性, 并可以对人流及各类活动形成良好的暗示与引导作用。
1.长庚林口医院建筑底层以入口大厅为枢纽, 设置了数条公共性的“街道”, 布置了大量的公共服务设施
医院的过渡空间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进行分析:医院与城市的过渡空间、医院主要功能区的过渡空间、医院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
医院与城市的过渡空间
医院作为公共服务设施, 其功能与城市有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在与城市空间过渡的建筑底层, 很多医院设置了各类生活服务设施, 通过这些公共功能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自然过渡衔接。
以台湾长庚医院林口总院为例, 林口总院建于上世纪70年代, 建筑底层以入口大厅为枢纽, 设置了数条公共性的“街道” (图1) , 布置了大量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如画廊、银行、邮局、便利店、水果鲜花店、医疗用品店、书店, 以及风味美食街、茶室、连锁咖啡馆、快餐店, 成为许多市民消费、休憩的场所。医院侧厅还设有候车室, 就诊者和普通民众均可以在此搭乘长庚医院所属班车, 往返台北、桃园车站及台北市主要的城市节点 (图2) 。
医院主要功能区的过渡空间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容器, 需要适应复杂的社会活动, 功能分区的做法就是试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以形成一个简明、高效的空间环境, 但是往往也排除了生活中的偶然性的、复合性的活动。因此, 可以在建筑的主要功能区之间设置一些“非正式”的过渡空间, 即一些没有明确属性的公共空间, 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医院的主要功能空间可分为诊疗空间、辅助空间和公共空间, 其中公共空间提供交通、商业、休闲等复合性服务, 既是医院主要诊疗空间的过渡空间、不同空间的转换枢纽, 也是主要的公共交往活动空间 (图3) 。在这个过渡空间里, 设有商业服务设施、咨询区、挂号/收费/取药处、一次候诊区、家属等候区等公共活动休息空间, 中央通廊、上下扶梯、电梯等主要水平/垂直交通空间, 从而整合门诊、医技、住院三大主体功能区, 构成具有高度识别性的空间形态, 以一个多元复合的空间来适应医院内部复杂的活动与流线。公共空间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以亲切的尺度营造浓厚的生活气息 (图4) 。
医院与自然环境的过渡空间
医院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医院空间面向自然环境的开放性要求, 将自然引入室内空间, 将医院建筑融入自然, 在院区内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这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
长庚林口总院与自然环境有良好的衔接与融合, 院区的西北侧是以长庚湖为中心的大片绿地, 公众可以通过林荫道步入院区。而桃园分院则是依山而建, 建筑群利用地形的高差, 分布在不同的标高上, 形成对应不同功能的入口空间, 通过入口广场的下沉庭院也可以进入地下一层的休闲服务空间 (图5) 。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认识了棒球圈的一位帅哥马腾,在被他带入这个圈子之后,又相继结识了另外两位帅哥杨国楚和彭浬,三个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爱做梦”,他们的梦中情人就是棒球,棒球给他们带来了健身的快乐,也给他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3位“爱做梦”的棒球人的故事。
北京人马腾 28岁
把“爱好”当个事儿做
28岁的马腾是北京人,典型的80后,一口京片子。见到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走啊,吃烤串去,再喝点!”当然,让记者最感兴趣的还是他和我提到多次的要成立媒体记者棒球队,我只要见到他就一个劲儿地催他,“棒球队还没成立啊!”他总说忙忙忙,他都忙什么呢?——还是棒球。
1995年5月,那时的马腾还在北京市民族学校上学,有一天,中国棒球元老之一王占元先生在他们学校组建了第一支棒球队。当时的班主任告诉很多同学,放学后在操场集合,要选拔棒球队员,愿意学的留下来。马腾事后跟记者说:“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棒球,但我喜欢体育,就去操场报名去了。”正是这次无意之举,马腾的棒球生涯从此开始了。
刚开始,马腾只是把棒球当个爱好,后来渐渐地愈发喜欢上了棒球。2000年2月,马腾进入了北京棒球队,“当时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终于可以把这个‘爱好’当个事儿做了!”马腾如是说。可是,兴奋总是短暂的,艰苦的训练占据了马腾全部时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力量训练竟然把自己累得直哭。但是,话虽然这样说,出于对棒球的执着和热爱,马腾还是咬牙挺过来了。最终,他代表福建队参加了2005年在江苏举行的全运会,取得了第8名的成绩。在那之后,马腾选择告别自己职业棒球生涯,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
如今的马腾从事的是体育推广与营销工作,同时,也是达阵棒球庄园的一名普通员工。用马腾自己的话说,少年时代,棒球给了我快乐;青年时代,棒球同样给了我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棒球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呢?”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提给马腾时,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两个字:“快乐。”马腾解释说:“棒球首先给了我一个好身体,打棒球的人反应都很快,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很强,再有一点,团队的配合得分之后那种快乐是不打棒球的人体会不到的。”
记者如今在清华、理工大学以及北师大附中的校园里也多次看到学生打棒球的情景,对此,马腾很高兴,“如今喜欢棒球的人越来越多,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接触棒球,这是一项让你终身受益的运动!”
湖南人彭浬 25岁
边学边玩玩出精彩
作为湖南人的彭浬,比马腾小了3岁,进入棒球圈也比较晚,那是4年前的事情。
2008年,还在上海海事大学读三年级的彭浬看到同班两个同学买了手套和球在那儿传接球,“我看着觉得挺新奇的,就试了试,结果完全不行,接不到球,传不准球,但我较劲了,一定要学这个。”从此,以海大为基地,聚集起了一批在上海浦东的棒球爱好者,固定每周六活动。一年之后,这个小俱乐部已经有近30个成员了,并且还做了自己的队服。
因为女友在北京,彭浬想考研,又准备以后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于是就选择了报考北京体育大学。后来用彭浬自己的话说:“边打球边复习,我居然考上了,哈。”于是本科剩下的时间除了写论文、修满学分就是打球了。本科毕业的那个暑假还在老家长沙拉了一帮打球的朋友在三伏天连打了一星期球,每一天都累得不行,以至于合练结束的时候体重掉了整10公斤。
在北京打了大半年软球之后,因为要准备带北体大的球队参加北京市高校棒球锦标赛,于是,彭浬就转回硬球了。在高校比赛开始之前,彭浬的队伍参加了达阵棒球庄园举办的CBO(中国棒球公开赛),彭浬说:“那是我第一次在比赛中站在正规场的投手丘。除了激动,还是激动……”
4年的棒球生涯带给了彭浬什么?彭浬的回答让记者有些意外:“理性。”彭浬进一步和记者解释说:“瞬息万变的赛场,你的精力必须高度集中,这项运动有无限的激情,但是,在瞬间要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却需要我们的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玩棒球好的人,走向社会适应能力都不差。呵呵,这也算是我的感悟吧,呵呵!”
台湾人杨国楚 34岁
无法自拔的“棒球瘾”
棒球在台湾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每当重要比赛开打的时候,总是有许多球迷守在电视机前,甚至亲自去现场观看,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下,1978年在台湾出生的杨国楚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这项运动。
2004年,杨国楚来到北京上学,来之前就知道这里并不流行棒球,没有多少人玩,心里一边想着“以后大概没机会打球了”,一边似乎是本能地把棒球手套塞进了行李里面。后来来到北大,偶然的机会听到学长说,原来北大是有棒垒球协会的,也有校队,只是在当时知道的人不多。杨国楚一听这消息,无比兴奋,立刻就去找队长报名去了。
不过,大陆的棒球氛围确实和台湾没法比,这一点初来北京的杨国楚深有感触。他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当时的比赛少得可怜,大学一年才一次高校比赛,前两名再代表北京去参加全国赛,就算每场都赢不被淘汰,最多一年也只能打10场左右的正式比赛。”
尽管正式比赛少,但一点都不能阻挡这群喜爱棒球“成瘾”的年轻人,只要没课的时候,就会出现在北大的操场上,只是简单地传接球、抛击、接地滚球、投捕……都能稍稍治疗这群年轻人对棒球无法自拔的“瘾”。每年暑假有全国赛,杨国楚的球队每年要搞三周的集训。每到十一五一长假,同学不是回家就是出去旅游,我们则是组织一个小集训。在北京的盛夏,刺眼的阳光照在北大的操场上,干热的空气让人喘着粗气,稍微一动就足以汗流浃背,休息时大口大口喝水的杨国楚和队员们,仍然斗志高昂地传接每一个球、打每一棒,让自己在短时间之内变成黑炭一样的肤色,手掌因为挥棒磨破了,膝盖因为滑垒受伤了,身体因为练体能吐了好几回。杨国楚和队员们唯一做的就是把伤口缠上胶布,接着大叫一声:“再来一个。”如今,伤口早已愈合,但疤痕却还在,这是曾经奋斗过的痕迹,当时觉得辛苦,现在回想满是幸福,那是青春、热血、友情的年轻记忆。
马腾、彭浬和杨国楚,3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因为棒球、因为参加CBO(中国棒球公开赛)走到一起,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他们在工作之余,通过健身锻炼,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个舞台。棒球的独特魅力让他们为之疯狂,套用一句NBA的广告词:“无兄弟,不篮球!”北京的这群阳光青年们也是“无兄弟,不棒球”!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蒋介石上台后不久,到安徽巡视,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蒋到安庆前,曾表示要到安徽大学视察,并发表演讲,但被校长刘文典断然拒绝,并称:“大学不是衙门。”不过蒋介石还是按计划到安大视察,可当他进入校园后,到处冷冷清清,没有预料中的“欢迎如仪”的隆重场面,甚至连学生都没碰到几个。刘文典更是连面都不露,只是派了几个人来接待。蒋介石心中极为不快,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强撑着视察完毕。
据说,蒋介石到安大视察前,省政府通知刘文典安排学生夹道欢迎“北伐名将”蒋主席。刘文典当时正在打麻将,看完通知后直接扔进痰盂里,继续他的牌局,并说:“我手中‘将’这么多,还稀罕他那个‘将’?”
1928年,安徽大学发生**,蒋介石召见刘文典问话。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非常不满。蒋要刘交出在**中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严惩罢课的学生。刘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说着,二人火气都上来了,相互拍桌大骂,蒋骂刘“你是学阀”,刘则骂蒋“你是新军阀”。蒋介石恼羞成怒,当场打了刘文典两记耳光,并给他定了个“治学不严”的罪名,把他关进了监狱。也有说法称,刘文典在蒋介石打其耳光后,不甘示弱,一脚飞踹向蒋介石的肚子。
刘文典见蒋介石之前曾扬言:“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使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之而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声讨过袁世凯,革命有功。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1928年12月3日,《申报》登载《蒋主席严斥安大生捣乱女中》一文,文中这样描述刘、蒋冲突:
蒋介石气得“腾”地站起身,拍着桌子,勃然发怒:“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夜毁女校,破坏北伐秩序,是你这新学阀横行,不对你撤职查办,对不起在天之灵!”
刘文典也毫不含糊,“嗖”地站了起来:“提起,我和他在东京闹革命时,还不晓得你的名字呢。青年学生虽说风华正茂,但不等于理性成熟,些微细事,不要用小题目作大文章。如果说我是新学阀的话,那你就一定是新军阀!”
但是,根据刘文典本人的叙述,蒋介石并没有动手打他,他说:“我一生除被一位老和尚打过,没有谁敢打我,蒋介石虽然把我关进了牢房,并不敢动手打我。”
刘文典被羁押后,安庆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保障人权”,要求释放刘文典。听说刘文典被蒋关押后,刘夫人张秋华赶到安庆,痛斥政府昏聩:“叔雅要到安徽来,我反对,不要他来。安徽的教育不是学者办的,是政客办的,所以现在吃亏了。”一个月后,在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的多方营救下,经陈立夫从中斡旋,蒋介石释放了刘文典,但要求他“即日离皖”。
1928年12月5日,刘文典被释放。据说,当来人打开关押刘文典的后乐轩的楼门,恳请刘文典下楼时,刘死活不肯出来:“我刘文典岂是说关就关、说放就放的!要想请我出去,请先还我清白!”来人哭笑不得,只得好言相劝,刘文典这才罢休。
刘文典的老师章太炎听说此事后,特于病中作联相赠,将刘比作敢于顶撞权贵的“祢衡”,称赞弟子的气节,联云:“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弥正平。”
刘文典后来告诉冯友兰,当被蒋介石囚禁时,他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心理准备:“我若为祢正平,可惜安庆没有鹦鹉洲。我若为谢康乐,可惜我没有好胡子。”
刘文典获释后,因蒋命其“即日离皖”,他只能离开安徽大学。离开安大时,他特意留函劝诫全校师生,“安心向学,努力教务”。
大师的故事 喜剧大师收到的信
有一次,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英国首都伦敦。消息传出后。不到3天时间。他竟收到了超过7万封信。
卓别林找来6个打字员,经过几天的忙碌,终于将这些信件作了分类。其中,有2。8万封来信是向卓别林请求借款和援助的,所借,的款项从20先令到1万英镑。有671人是跟卓别林攀亲的,其中有9个女人宣称是他的母亲,她们还颇为细致地描写了卓别林小时候被人拐骗的经过。有700人说是卓别林的叔伯、姑婶和堂兄弟。这些攀亲的写信者都请求喜剧大师能慷慨解囊,资助他们。还有几千个女子倾诉了她们对卓别林的爱慕之情,有的约他相会,并且还附上了自己的照片。另外,有许多发明家、商人都写信要求卓别林入股,有一些学校写信请卓别林做董事长。
还有人写信要把自己的双胞胎孩子送给卓别林,说这将是喜剧太师事业的继承人。有一个人更寄来一张当票,要求卓别林出钱帮他把祖母的假牙从当铺里赎出来。
这条龙画得可真像啊!它张牙舞爪,就像要飞起来一样。只是,这条龙没有眼睛。
大家都很奇怪地问画家:“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画家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了。”
大家都不相信。画家只好拿起笔给龙点上了两只眼睛。刚点完,墙上的龙就真的活了起来。它摇摇头、摆摆尾,“呼”的一下飞到天上去啦!
日子一久,大气球渐渐地瘪掉了。
大气球给爬上树的一条鱼看见了。啊,鱼会爬树?是的,这是一种有趣的鱼,名字叫攀鲈。他能够从河里爬到岸上,靠着鳃盖上的刺爬上棕榈树。
攀鲈很想把大气球吹大,可是鱼只有鳃,没有肺,吹不出气来。
“呱、呱、呱!”小青蛙在树下看得笑了。当他还是个小蝌蚪的时候,是靠鳃呼吸的;可是自从变成青蛙上陆后,就用肺代替鳃了。
攀鲈说:“请你吹大它吧。”
小青蛙连忙摇摇头:“我的肺太小,吹不大呀。”
“我来吹!”一条大蛇突然出现在攀鲈身边,吓得攀鲈从树上掉了下来。
大蛇开始吹气球了。“呼—”吹得蛇眼都瞪了出来。唉,大气球还是瘪塌塌的。原来蛇的身体又细又长,只有一只肺呀。
一只肺自然气太少,吹不大呀,蛇悻悻地游走了。
这时候,飞来了一只漂亮的大喜鹊,唱着动听的歌:“喳喳,喳喳喳,喳喳……”她多么喜欢这只大气球啊,啧啧地赞美不已。她用翅膀抱住它,吹啊吹,气球只鼓起了一点儿。
虽然鸟类的呼吸道已经明显地分成喉、气管、支气管和肺了,比刚才讲的攀鲈(鱼类)、青蛙(两栖类)、蛇(爬行类)要完善得多,可是他们的肺还很小,吹不出多少气。
“我来吹吧!”嗬,金丝猴是哺乳类,肺更发达了。
金丝猴把气球摘了下来,用足了力气吹啊吹,吹红了脖子,吹胖了脸,唉,只吹大了一点点……
究竟谁能把气球吹起来呢?
棕榈树上的彩色气球还是瘪瘪的。
真巧,大狗熊“噗嗒、噗嗒”地走过来,一拍胸脯说:“我来吹!”
“呼—”嗬,气球大了,大了……
金丝猴喊着:“加油,加油!”
“噗”地一下,唉,气球又瘪了。原来大狗熊吹到后来,气不够了,嘴巴一松,气球里的气又跑掉了。
这时候,“嗒、嗒、嗒”地奔来一匹高大的枣红马,他还拖了满满的一车柴。枣红马擦了擦汗说:“熊哥,让我试试吧。”只见枣红马轻轻一吹,咦,气球马上吹大了!“加油,加油!”喜得金丝猴又蹦又跳。
气球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停!停!停!快炸了!”吓得喜鹊忙用翅膀掩住耳朵—“啪”的一声,大气球炸破了!
哈,哈,哈!大伙儿笑得直不起腰。
大狗熊觉得真奇怪,越想越不服气。论力气我比马儿大,怎么他轻轻一吹,就吹大了?枣红马的嘴巴里一定有秘密呢!
大狗熊要枣红马张大嘴,让他瞧瞧。枣红马张大嘴巴笑着说:“瞧就瞧吧!”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品种
月季是中国十大名花, 素有“花中皇后”的美誉[1]。月季由于花色多、花期长、抗寒、抗旱、适应性强、管理容易[2]等特点, 广泛应用在园林绿化和商业生产上。长期以来, 月季一般通过扦插繁殖, 但扦插繁殖需要大量的插穗, 由于基础面较少, 无法通过此法来获得大量的苗木。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其增殖周期,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该文研究3种不同品种‘黄和平’、‘莱茵黄金’、‘恩钿’月季的组织培养, 分析比较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植物激素配比对茎段快速繁殖和生根的影响, 以阐明这3个不同月季品种组培苗的繁殖过程, 为这3种月季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取自太仓现代农业园“恩钿月季公园”和太仓月季培育基地。
1.2 试验方法
1.2.1 初代培养。
(1) 外植体的取材与无菌材料的获取:于4月分别剪取当年生生长健壮的未开花枝条, 去除顶部3个芽, 其余部分去叶去刺后剪成带2~3个腋芽的小段, 先用洗洁精清洗, 再用自来水冲洗2~3 h。将冲洗干净的茎段带入超净工作台,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材料放入75%酒精溶液中浸泡30 s, 用无菌水过滤2~3遍, 然后用灭过菌的剪刀将材料剪成单芽小段, 用0.1%升汞消毒10 min, 将材料从消毒液中取出马上用无菌水冲洗4~5遍, 每次冲洗无菌水量不少于50 m L, 用无菌滤纸吸干备用。 (2) 初代培养: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0.5 mg/L 6-BA和0.1 mg/L NAA, 同时添加3%的蔗糖, 0.8%的琼脂, 调节p H值为5.8。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左右, 光照强度为2 500 lx, 光照时间为12h/d。培养方法:将消过毒的材料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 每瓶插入2段, 每个品种月季接种30瓶, 重复3次, 2~3周后进行增殖培养。
1.2.2 增殖培养。
初代培养基上接种的外植体长到1.5 cm左右时切断, 转入增殖培养基上, 每隔30 d继代1次, 试验中每一处理20瓶, 重复3次。
增殖培养仍以6-BA和NAA为生长调节剂, MS为基本培养基, 同时加入30 g蔗糖、8 g琼脂, 6-BA分别采用0.5、1.0、1.5、2.0 mg/L, NAA分别采用0.05、0.10、0.20、0.50 mg/L, 每一处理接种15瓶, 每瓶2个外植体, 连续继代3次 (约80d后) 并调查增殖率。增殖培养的培养条件与初代培养相同。
1.2.3壮苗与生根。
将分化出来的试管苗转入MS培养基内复壮, 将复壮后长势旺盛、节间伸长适度的无根小苗 (约3 cm) 转移到NAA浓度分别为0.05、0.10、0.20、0.50、1.05 mg/L的1/2MS培养基上, 同时添加300 mg/L活性炭进行试管内生根试验, 30 d后观察生根情况, 筛选最适宜生根的培养基。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
从表1可知,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恩钿’、‘黄和平’和‘莱茵黄金’分别在接种5、6、8 d后腋芽开始萌动, 3个品种在萌芽率以及芽生长情况方面存在有较显著差异。‘恩钿’月季的诱导率最高, 腋芽生长也最快, 丛生芽数也最多。
2.2 不同培养基对3个不同品种月季增殖培养的影响
从表2可知, 不同月季品种增殖能力不同, 恩钿月季的增殖系数在同等情况显著高于莱茵黄金和黄和平;当6-BA小于1.5 mg/L时, 随NAA增加, 增殖系数减少, 当6-BA为2.0 mg/L时, 增殖系数普遍较低;当NAA浓度较低时, 增殖系数随6-BA浓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6-BA和NAA的比值为2和3时, 侧芽的生长和分化受到抑制;当6-BA为1mg/L、NAA为0.1 mg/L时, 增殖系数最高, 黄和平、莱菌黄金、恩钿的增殖系数分别达4.75、4.24和6.25。
(上接第170页)
2.3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月季品种生根培养的影响
从图1可知,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品种月季生根影响不同, NA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提高对根的诱导率。但不同品种由于基因不同, 生根情况也有所不同, ‘黄和平’和‘莱茵黄金’在NAA浓度为0.1 mg/L时, 生根率最高, 分别达90.8%和88.9%, 而‘恩钿’月季则在NAA浓度为0.2 mg/L时, 生根率最高, 达91%。
3 结论与讨论
(1) 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在6-BA浓度为0.5~2.0 mg/L, NAA为0.05~0.50 mg/L时, 3种月季均有较好的增殖率, 但相比较而言, 在16种浓度组合中, 以6-BA为1 mg/L、NAA为0.1 mg/L时增殖效果最好, ‘黄和平’、‘莱茵黄金’和‘恩钿’增殖系数分别能达到4.75、4.24、6.25。而且在试验中发现, 随6-BA浓度的上升, 玻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与俞燕芳[3]、周艳[4]、周庆华[5]等研究结果一致。
(2) 生根试验表明:当NAA浓度为0.1 mg/L时, 总体生根情况较好, 3种月季生根率分别能达到达90.8%、88.9%和90.2%, 超过一定浓度后生根率则有所下降, 但‘恩钿’月季则在NAA浓度为0.2 mg/L时, 生根率最高, 达91%, 这与蔺红苹等[6]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
(3) 试验结果表明, 即使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截取相同部位的叶芽, 它们诱导萌发、增殖、生根等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该试验中, ‘恩钿’月季诱导率、叶芽萌发率、增殖系数和生根情况均显著高于‘黄和平’和‘莱茵黄金’, 这可能是由于‘恩钿’月季杂交时所用父本和母本与‘黄和平’、‘莱茵黄金’父本、母本有差异显著所致, ‘黄和平’和‘莱茵黄金’相比, 无论是增殖率还是生根情况, 差异与‘恩钿’相比要小, 可能是因为‘黄和平’和‘莱茵黄金’花色相同, 基因更为相似之故, 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VORYIAT ZI I.An assessment of the in vit ro germinayion capacity ofpollen grains five t ea hybrid rose cultivars[J].Euphytica, 1995, 83 (3) :199-204.
[2]刘振祥, 廖旭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3]俞艳芳, 管帮富, 毛平生, 等.月季‘卡罗拉’组培快繁研究[J].现代园艺, 2012 (7) :3-5.
[4]周艳, 任启飞, 陆叶, 等.切花月季的快速繁殖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10) :18-21.
[5]周庆华, 杨桂杰, 孙海龙.月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现代化农业, 2011 (2) :23-25.
改革开放30 周年之际,我就读的深圳大学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去走访参观深圳的三个地方,3 个“小”镜头让我感到风景背后的种种启示。
镜头一:南岭村
实践的第一站是享有中国第一村美誉的南岭村。
由过去人称“鸭屎围”到今日尊奉“第一村”,必有过人可叹之处。它的繁荣已不能用“村”的概念来称谓。进村口,就会看到江泽民和胡锦涛到访南岭时的精彩瞬间,村中绿树鲜花、商场簇立、工厂云集,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20 多年前,全村总资产仅7000 元,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而今净资产达到13 个亿,村民人均纯收入15 万,去年一年上交国家税收1.8 个亿。
由最初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南岭的建设一直稳步持续向前。因此,进南岭不是看风景,而是感受那种引以自傲的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前,南岭村是深圳最贫穷的一个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偷渡香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南岭村带来了机遇。从1982 年赚得的第一桶金开始,南岭发展了自己的村办企业,加快了外资引进速度。短短十年间,南岭村发展了50 多家企业,在工业、商业、旅游、物流等方面全面发展,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村。
富裕之后的南岭人不忘“富脑袋”,提出了四点,富而好劳,艰苦奋斗创大业;富而崇德,破旧除陋树新风;富而好学,重教求知育新人;富而思进,戒骄戒躁求创新。
现在南邻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重奖积极上学的村民。考上国内重点名牌大学的,奖励10 万,最高到50 万;出国留学的,奖励20 万以上。村里800 多个村民,大学生就有133 个,接近17%的村民是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其中有7 个学生留学海外。村里面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有藏书5 万册的图书馆,有容纳3000人的大剧院等一些文化基础设施。
南岭村从“富口袋”再到同时“富脑袋”,背后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发挥作用。上世纪80 年代初,深圳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所以南岭村才有了1982 年赚得的第一桶金。同时,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南岭村人开始“富脑袋”。
政府走在经济的前面,才有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镜头二:大芬油画村
实践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油画村。
一进村,放眼所及的便是油画,或抽象,或写实,外墙上画着的,甚至孩子手里玩具都与油画相关。随处可见“蒙娜丽莎”的微笑、“阿尔卑斯山谷”的异国情调。小的盈尺,大的丈余。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平面传递着与生活相熨帖的艺术气息。
在村子里生活的人,一种是拿着画笔挥洒自如的工匠、画家,再者便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也就是前者的房东。他们各自盘踞在不同的生活平面上,阳春白雪的风雅与下里巴人的朴实,平仄有致地散布在各个居民楼里。偶尔碰到一趿着拖鞋着装随意的人,冷不丁地递给你一张名片,上面是“某某画家”,让人不觉为之起敬,深感这里有一股卧虎藏龙的神秘气息。
据说,生活在这里的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生存下来的画工们,每天都可以以手工流水线的作业方式,“克隆”出上十幅凡高的“向日葵”或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而且每幅都不会走样。传神的临摹和低廉的价格使大芬村的油画甚至成了欧洲油画市场上的抢手货。
大芬油画村里的画无论是临摹品还是独创品,从其种类到内容,都有一种难言的拘谨。这种配合着时尚、市场、消费人群需求的油画艺术,生长在深圳这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就像仙人掌一样,收起了所有招摇的枝叶,默默地把养分贮存在肥厚的根茎里自我供给养分。
在油画村里,我还碰到了一位已经退休的旅美画家,他画了一辈子的国画,如今却转向画油画。他觉得解读一幅画,首先要熟悉画背后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破译画布上颜料无声的语言,他要把这许多年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方式表达出来,在东西方绘画艺术间找到相交界面,开辟一种让更多不同种族的人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如今的大芬村,无论是从硬件的布局上还是软件的配套上,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油画村。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油画艺术,油画同时还成长为前景可观的“经济作物”。
谁说我们深圳是移民城市没有文化?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政府的文化行为”和“市民的文化权利”的概念,认为文化权利与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并列,是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平等的权利,是市民应该拥有的一种基本权利呢!
镜头三:福田换乘中心
实践的第三站,是国内最大的“立体式”交通换乘站和亚洲最大的无缝接驳换乘中心——福田换乘中心。
换乘中心使地铁、长途、公交、的士及社会车辆换乘在一栋楼内完成,形成无缝换乘。同时,外地来车可在站内停泊,乘各种交通工具在市内办事,缓解市内交通压力。
在参观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换乘中心外墙的玻璃,据工作人员介绍,1080 片特制的玻璃每块都重达上千斤,每个玻璃的形状都是不同的,所以最终才能够形成圆弧状。换乘中心分为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地下二层主要为停车区,设计大巴车、小车位700多个,供大巴和社会车辆停车之用。公交、地铁等日换乘量将达到25 万人次;规划长途发车位51 个,长途客运日发送2000 多班次,日均发送量7 万人次,高峰期为10 万人次。规划城市公交线路22 至30 条,总体设计日均旅客换乘能力为35 万人次。
老百姓的生活能有这么方便,民生和社会事业能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与政府的变化密不可分。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试点,推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又在全国较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形成了“大工贸、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的管理格局,减少了协调成本。我们老百姓当然会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公共服务。
祝愿深圳的未来会更美好。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关于生命的故事 开在我生命里的那些花儿
一
我似笑非笑地看坐在前面的一洋被一道文学填空题弄得抓耳挠腮,冲一旁的叶子挤眉弄眼。
果然,一洋抡着笔杆转了过来:“妹妹啊,这道题怎么填啊?”
我瞟了一眼一洋,得意洋洋地说:“你连这都不会啊,我念……”“你念学前班时就会了,对吧?”一洋不屑一顾,叶子在一旁窃笑。
“错,我念幼稚园时就会了。”我白了一洋一眼。一洋咧开嘴笑了。我刚想鄙视他,突然发现一洋笑起来是那样好看:眯着眼睛,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小牙。我定定地看了半天。后来我对叶子说,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温暖的笑容。
一洋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才生,成绩稳居年级第一,除了语文几乎每科成绩都是第一。所以语文成了我向他炫耀的唯一资本。我叫他哥,他叫我妹。我是个文科排在年级前三位、理科不及格的孩子,这一点所有的人都为之摇头叹气。
初三的上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的理科成绩依然不见丝毫起色。我依然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整天晃在学校里涂文字,看小说,鄙视数学老师,同一群所谓的差生打闹在一起。
所有人都对我失望了,父母、老师,连同我自己。
而最失望的,还是我自己。因为只有我自己能看到那个在黑夜里哭泣的我,只有我自己能看到自己左臂上用圆规划的细碎疤痕,只有我自己能看到咬着牙做数学题的我……
二
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然惨不忍睹。
我闷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做着x+y=z,一直到麻木。
猛然间我发现,喧闹的大年竟然已经过完了。
叶子打电话过来时,我还在忙活化学作业。
“今天元宵节,一起出去看烟花吧。”叶子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我数了数化学练习册,还剩5页,我说好。
广场上人很多,天异常地冷。我只穿了件牛仔服,冻得直跺脚。然后我同叶子不停地侃,讲小时候的事情。讲着讲着,我突然停住了,原来,我一直以为就发生在昨天的事,竟属于“小时候”这个遥远的词。
烟花开始在夜空中盛开。突然,叶子说:“落落,记得吗,那时候你总是班里的第一,这么长的岁月过去了,你还是我心中的第一,我一直相信你能做到我所相信的。”然后她仰头看天空烟花盛开。我偏过头去,没让她看到我滑下来的眼泪。
三
初春。风很硬、很硬。
我开始为中考体育加试的30分拼命。
我每天绕着操场不停地跑。我喜欢这样漫无目的地跑,喜欢这个没有终点的跑道,就如生活,我的生活。
我和叶子去校门口的小卖部买冰水,听冰水滑过喉咙的寂寞声音,然后相视而笑。
日子就是这样枯燥。
这一天天很阴。我莫名地开始把书本往地上扔。一洋看了看我,起身把东西捡起来放在我桌上。我不耐烦地抓起来继续扔,一洋继续捡。如此几次后,我停了下来,一洋定定地看了我半天,没有说话。
我站起来向门外走去,背后响起一洋的声音:“天冷,穿上外套,别冻感冒了。”那一刻,我突然感到阳光闪烁。
四
我狂躁的脾气随着天气的渐暖开始变得柔和起来。
我每天的生活越来越简单:跑步、跳远,扯着一洋问数学题,同叶子谈天……
我开始学着模糊地微笑,学着用吃辛辣的东西代替用圆规划伤左臂,学着取舍……
不知不觉中,日子竟在日渐炎热的太阳下慢慢融化,直至消失。
我的数学竟然考了及格分,104分。我恣意地笑着,看所有人惊讶的目光。叶子从后面抱住我,轻声地笑。我看见一洋笑容灿烂,他说:“行啊,妹妹!”我便摆出一副臭屁的模样说:“那是那是,我是何许人也?”然后我们3个人一起狂笑。
五
就好像忽然间似的,教室后面的倒计时牌竟挂上了大大的“0”,格外刺眼。
毕业典礼就在大大的阶梯教室里举行。
一洋上去告别,他一张嘴,我就哭了,眼泪稀里哗啦的,用手抹来抹去也抹不干净。身旁的叶子握着我的手,递给我一包纸巾说:“亲爱的落落,别哭啊,一会儿被林一洋看到了又要嘲笑你了……”然后叶子突然也哭了出来。
我们就这样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到吃毕业饭。我们都哭得东倒西歪,面对一张张熟悉的脸,却说不出话来。我们一起唱歌,一起放浪形骸,告别一段青春。
放榜那天,我在网上查到了成绩。可我依然骑着单车跑到校门口看成绩单。
我看见一洋的名字高居榜首,我看见我的数学成绩一栏写着:140分。
那一刻我差点掉泪,转身走出人群,眼前浮现出太多太多:我看见了一洋的笑容,他说妹妹我一直相信你,你也要相信你自己。我看见叶子明亮的眼神,她说落落,我永远支持你,一定要快乐……
我真的做到了,走出了那段灰暗岁月。我感谢曾经开在我生命里的那些花儿,你们默默地守望我,让我永生铭记。
关于生命的故事 在生命的最后25分钟
被那条巨大的眼镜蛇咬后,我想到了忍耐,想到了反击,想到了远在德克萨斯州的家乡……可就是没有想到过死。当我看到那条巨大的眼镜蛇举着它那丑陋的尖脑袋在草丛中窸 作响时,一股恐怖的感觉顿时袭向心头。它正好在我和一块大岩石之间的小路上左顾右盼地朝前挪动。
敌人的炮弹在我们的四周开花,我直挺挺地趴在那块岩石后面,那条蛇也正在寻找安全之所。它发现了那块岩石,便径直朝这边——朝我爬了过来。我一动也不敢动,希望它会很快爬过去。
它却没有。
在它的头部离我的脸不到两英尺时,它突然发现了我。它往后缩了一下,然后抬起头,准备向我发动攻击……
这是发生在1945年的事,那时我们正在为把菲律宾从日本鬼子手里夺回来而战斗,我是陆军112团的二等兵,任务是尽可能设法搞清敌人阵地的情况。
我们开始朝山顶方向爬,一个接着一个。我是队伍中的最后一个。
青草有膝盖那么高,藏在里面刚好可以不让敌人发现。我们知道怎么做——一次上去一个——动作要从容不迫。
我趴在小路边的那块大岩石后面,等着轮到我爬上去。突然,我看到第一个伙伴跳了起来,跑向一边。这样敌人肯定会发现我们的位置。我不懂他为什么要那样做。
接着第二个伙伴又站了起来,冲向一边;随后第三个人也直起腰,消失在小路的左侧。紧挨着我的那个人也着了魔似的随后而去。
这立刻招来了敌人的炮弹,这些炮弹由远及近,很快就要打到我们身边。我咒骂那几个家伙不该暴露了目标。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那条眼镜蛇。它动作十分迅猛。我也由此明白了我的那些伙计们为什么要离开那条小路。
如果我趴着一动不动,那条蛇也许会从身边爬过去;如果我也跳起来逃走,那么敌人肯定会直接向我开火。
眼镜蛇沿着小路朝我爬来。我的枪靠在岩石的一侧。只要一枪我就可以把蛇打个稀巴烂。但这样等于告诉敌人我准确的位置,我肯定难逃一死。我决定赌一把,希望那条蛇会从身边无声无息地爬过去。
可偏在这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离眼镜蛇不到30英尺的地方,炸得草丛起伏,大地抖动。眼镜蛇受到极大的惊吓,便尽可能高地抬起它又黑又长的身体,左右摆动,试图找到一个可以攻击的目标。
接着它发现了那块岩石,便朝这边爬来。在离我的脸不到两英尺时,它看到了我,顿时停了下来。
我默默地向上帝祷告,希望那条蛇会继续朝前爬去。
可又一发炮弹打来,落在蛇身后几英尺处,几乎将它震得翻转身来。
一眨眼之间,眼镜蛇掉过头,向着抖动的草丛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咬一气。我希望它已被炮弹击中。
可我运气没那么好。只见它转过身直朝岩石这边爬来。
我请来上帝保佑我别动。让眼镜蛇咬上一口大半是死劫难逃。任何被这种剧毒的蛇咬过的人只能再活20到25分钟,除非他马上得到急救。
我都吓瘫了。
眼镜蛇沿着岩石滚溜过来,撞到我的右臂上。它竟然到此就停住了。
汗珠顺着我的脸颊一颗接一颗地滚落,我的心咚咚跳得山响。它抬起头,离地面大约4英寸高,就那么直直地盯着我看。
我的天,我真不如早些时候让日本鬼子给打死了好?
我想从后面一把抓住蛇的颈部,可我的枪挡了路。再说它迅猛如电,我也不敢贸然行事。不过我不能就这样静静等死,我得有所行动。
接着蛇垂下了头,开始在我的肘部和身体之间移动。只要我还能忍耐几秒钟,大概就能化险为夷了。
又一发炮弹打在了附近。蛇马上静止下来,它身体的一部分还留在我的手臂下面。我能感觉出蛇身贴在我的腿上。它好像要设法钻到我的腿下。它的尾巴在我的脸上拂来拂去。
我突然有一种危险已经过去的感觉,不知怎么地,竟想抬起腿好让它过去。我真地抬起了腿。
我一边抬腿,一边扭转头往后看,可我当即发现眼镜蛇将它的毒牙刺进了我的腿里……
我猛地翻转身,抬起左脚,狠狠地朝它踢去。蛇被我踢开后抬起身子准备再次向我进攻。我急忙抬起双腿,蛇一下子咬住了我一只鞋的厚实的鞋帮,啃了起来。
眼镜蛇有两颗大毒牙和一排小牙。它咬人时往往用那两颗大毒牙紧紧地将你咬住,之后将毒液射入你的体内。
我用尽所有的力气,抬起另一只脚,朝蛇头狠狠蹬去。它一下子被击懵了,可迅即又开始毫无目标地反击。我像螃蟹一样穿过草丛往后撤退。眼镜蛇紧跟在后面追赶。但由于它刚才遭到我的重击,它已无力穿过草丛。
我是怎样爬上山顶而没有被敌人炮火击中,对我来说至今都是个谜。当时日军一定是在不断地向我开火,但我如今记不清楚了。一定是心里的恐惧使我难有其他注意力。
到达山顶后,我连滚带爬地向另一侧山坡下面撤退。最后我逃离了日军的炮火和毒蛇的威胁。但我还能活下去的时间已经不足25分钟了。
此后发生的一切更像一场梦。巡逻队不见了,敌人的炮弹仍在我的左侧落下爆炸。
当时我走了多长时间,我至今都不知道。但我还记得,我碰到的第一个能给我急救的人是一名菲律宾人。我告诉他所发生的一切。他没有切开我的伤口,只是用绑带把我的那条被咬的腿绑紧,之后便赶紧离去,好像他有另外的事情要做。对我来说,那有点残酷。不过现在我猜想,他当时一定认为我是几乎要死的人了,救也救不了。
“德克萨斯州在哪边?”我朝他的背影大喊。他转过身来奇怪地看着我,然后用手随便指了指,说:“在那个方向——我想。”
“如果我必须死,我也得回到家里去死?”我说。
这听起来有点像是疯了,但那的确是我当时的想法。
很快,我看见了一间急救所。在我赶到那里时,我的右腿已经肿得跟身体一样粗。
他们把我搀进急救室,在我的腿上切开几个口子,让里面变黑的血块流出来。这是他们所做的全部。之后他们把我放到另一间小屋子里的一张床上,让我独自呆着。
我在屋里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有进一步的行动,却听到他们在外面小声议论,说我被眼镜蛇咬了,活不久了。我既痛苦,又恼怒。我被蛇咬了已经超过25分钟,可我还没有死呀?我开始充满生的希望。
我站起来,走进急救室。他们对我的出现大吃一惊。
“你们把我放在那里等死,我会让你们出洋相的。告诉我野战医院在哪儿?”
他们说那是没希望的事,他们也没有车子送我去。他们又试图把我拉回那个房间,但被我推开。我不想就这样死在那儿。
于是我走了出来,一瘸一拐地走着,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了。这时我听到身后传来吉普车的声音。
车子在我身边停了下来。
我颓然跌在车子的座位上。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必须保持思维,不然,我可能会死的。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我的腿痛得钻心,简直就像一场噩梦。但到目前为止,我已被蛇咬了一个多小时了,我竟仍然活着?生命真是甜美的……
车子一到达野战医院,他们就飞快地把我推进手术室,在我的腿上又切了几个口子,并给我打了麻醉药。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听得出,他们准备锯掉我的腿。我当即恳求他们千万不要那样做。
一位年轻大夫说:“如果不把腿从臀部截掉,你会死的?”
“可两个小时以前,他们就说我只能活25分钟了。”我答道,“请别锯掉我的腿。”
一位年老些的医生走过来,坐在我的床边,说:“真的需要截下来。”
“先生,我已经下定了决心,我宁愿死,也不愿残缺不全地回家。”我说。
他真是个好人,只见他微微一笑,说那就不截了。
为了治好我的腿,他们竭尽全力。60多天来,我的腿差不多就要烂掉了。但8个月之后,我却在旧金山完好无缺地步行登岸。你决不会知道,那种感觉有多么美妙。
为什么我会死里逃生呢?也许是那条蛇在咬我之前,多次毫无目标地噬咬抖动的草丛而释放了它部分致死的毒液吧;也许是它朝我大量射进毒液之前被我狠狠地踢了一脚的原因吧。我确实无从知晓。
I would practice perseverance more often,
and never give up a thing If we want light, we must conquer darkness.
Perseverance can sometimes equal genius in its results.
“There are only two creatures,“ syas a proverb,
“who can surmount the pyramids-the eagle and the snail.”
If I were a boy again, I would school myself into a habit of attention;
I would let nothing come between me and the subject in hand.
I would remember that a good skater never tries to skate in two directions at once.
The habit of attention becomes part of our life, if we begain early enough.
I often hear grown up people say “ I could not fix my attention on the sermon or book,a
although I wished to do so” , and the reason is, the habit was not formed in youth.
If I were to live my life over again, I w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emory.
I would strengthen that faculty by every possible means, and on every possible occasion.
It takes a little hard work at first to remember things accurately;
but memory soon helps itself, and gives very little trouble.
It only needs early cultivation to become a power.
If I were a boy again
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我做事要更有毅力,决不因为事情艰难或者麻烦而撒手不干,我们要光明,就得征服黑暗。
毅力在效果上有时能同天才相比。俗话说:“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
假如我又回到了童年,我就要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有事在手,就决不让任何东西让我分心。
我要牢记:优秀的滑冰手从不试图同时滑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如果及早养成这种专心致志的习惯,它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听成年人说:“虽然我希望能集中注意力听牧师讲道理或读书,但往往做不到。”
而原因就是年轻时没有养成这种习惯。
假如我现在能重新开始我的生命,我就要更注意记忆力的培养。
我要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并且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增强记忆力。
要正确无误地记住一些东西,在开始阶段的确要作出一番小小的努力;
但要不了多久,记忆力本身就会起作用,使记忆成为轻而易举的事,只需及早培养,记忆自会成为一种才能。
3分钟英语故事 The House of 1000 Mirrors
Long ago in a small, faraway village, there was a place known as the House of 1000 Mirrors. A small, happy little dog learned of this place and decided to visit. When he arrived, he hounced happily up the stairs to the doorway of the house. He looked through the doorway with his ears lifted high and his tail wagging as fast as it could. To his great surprise, he found himself staring at 1000 other happy little dogs with their tails wagging just as fast as his. He smiled a great smile, and was answered with 1000 great smiles just as warm and firendly. As he left the House, he thought to himself, “This is a wonderful place. I will come back and visit it often.”
In this same village, another little dog, who was not quite as happy as the first one, decided to visit the house. He slowly climbed the stairs and hung his head low as he looked into the door. When he saw the 1000 unfriendly looking dogs staring back at him, he growled at them and was horrified to see 1000 little dogs growling back at him. As he left, he thought to himself, “That is a horrible place, and I will never go back there again.” All the faces in the world are mirrors. What kind of reflections do you see in the faces of the people you meet?
很久以前的一个很远的小村庄里,有一个以“千镜屋”而著名的地方。一个乐观的小狗听说了这个地方并决定去参观。当来到这个地方,他蹦蹦跳欢恰快的上了台阶,来到房门口,他高高竖起耳朵,欢快地摇着尾巴,从门口往里张望,他惊奇地看到有1000只欢乐的小狗像他一样快的摇尾巴。他灿烂地微笑着,回报他的是1000张热情,友好的灿烂笑脸。离开时他心想:“这是一个精彩的地主,我一定要经常来参观。”
在这个村里还有另一只想参观“千镜屋”的小狗,他不及第一只小狗乐观,他慢吞吞地爬上台阶,然后耷拉着脑袋往屋子里看。一看到有1000只小狗不友好地盯着他,他便开始冲他们狂吠,镜中的1000只小狗也冲着他狂吠,把他给吓坏了,他在离开时心想:“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我再也不会来了。”
3分钟英语故事 Philomela
Procne became homesick and longed to see her dear sister Philomela.At her repeated requests Tereus sailed to Athens tofetch Philomela.On the way back his evil heart took flame at the sight of Philomela who was then in her beauty of maidenhood.He seized and carried her away by force,cut out her tongue and imprisoned her in a lonely hut in the woods.To Procne he lied,saying that Philomela was dead.Philomela stayed in prison for ayear,where she had woven her painful story into the web of a robe .Then she managed to send the robe to her sister. As soon as she received the web Procne came over to the woods and to reher sister away from the keepers.
Back at the palace, the two women,hot for paying back ,killed little Itylus and served him up to his father . When Tereus learned of the terrible truth he grasped his sword and chased the sisters into the woods. There the gods turned Procne into a swallow,Philomela a nightingale and Tereus a hoopoe .
雅典国王潘底翁有两个女儿,普鲁丝妮和菲勒美拉。当雅典受到蛮人的威胁时,色雷斯国王泰诺斯伸出了援助之手。出于感激,国王潘底翁让泰诺斯从自己的女儿中任选一位作他妻子。泰诺斯选择了普鲁丝妮。他们在色雷斯生活了许多年,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意大拉斯。由于远离故土,普鲁丝妮患了思乡病,她非常想见亲爱的妹妹菲勒美拉。在她的一再要求下,泰诺斯乘船去雅典接菲勒美拉来与她姐姐团聚。在返回的途中,看到菲勒美拉浑身散发出的青春和美丽,泰诺斯非常嫉妒,顿生歹意。他强行带走了菲勒美拉,并割去了她的舌头,将她关在森林中一个偏僻的小茅屋里。在普鲁丝妮面前,他撒谎说菲勒美拉已经死了。菲勒美拉被囚禁了整整一年。在囚禁期间,她将痛苦的经历编织成了一件长袍;然后,她想方设法让长袍落到她姐姐的手中。普鲁丝妮一收到那件长袍就来到了森林,将她妹妹救了出来。
【短小的寓言故事3个】推荐阅读:
短小有哲理的故事06-23
短小的幽默故事09-11
短小的恐怖灵异故事03-22
英语幽默短小故事06-12
经典短小儿童故事01-22
短小爱情睡前故事09-17
伊索寓言故事关于兔子的故事3个06-26
关于儿童睡前短小故事05-26
古希腊神话寓言故事3个10-30
短小风趣的节气谚语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