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5-0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6篇)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网络交友(最熟悉的陌生人)* 理论分析

网络上人与人的交往表现为符号和符号的互动,缺乏声音、表情等较能表达隐含意义的沟通方式,面对信息不足的人际互动情境,互动者往往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信息,非常容易因为对于情境概念的模糊、抽象,而以一种独断的刻板印象来简化,了解知觉对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以至认识往往过度理想化,或者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因此通过网络交友需谨慎。* 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知识目标:懂得仅通过网络沟通了解他人,由于沟通信息不足,带有主观性

能力目标:懂得如何理智网络交友 *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通过活动感悟到网络中对知觉对象的认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网络交友需谨慎 教学方式

网络活动体验,讨论 * 教学主要思路

网络交友在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导入)

网友在网上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发展)

网络信息的不完整导致对网友的认识有很强的主观性(深入)

网上交友注意事项(总结)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看看网络语言

展示几组网络语言,请学生回答它们分别是什么含义

(此活动主要表明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普遍接受的沟通方式,引出本课主题)

二、发展

网络互动活动:最熟悉的“陌生人”

课前请一位该班任课教师在msn上,请学生通过网上聊天的方式猜猜这个老师是哪一位。

(此活动旨在让学生感悟到即使是我们平常熟悉的人,或许在网络的环境中就有可能成为陌生人,可见网络是个复杂的环境,网友给我们的信息很多情况下是不完整的)

三、深入

互动活动:看图说话

请学生用一到两句话描述一幅图片,并且同时写下来。然后展示学生的描述语言,并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图片,会有不同的描述?

(本活动主要使学生感悟到人际互动过程中,如果信息不足,人们往往通过自己主观的想象去认识知觉对象。而网络信息的不完整会导致我们在分析这些信息时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完美的网友有时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虽然似乎在网上很“熟悉”,但实际上却完全是一个陌生人)

四、总结

(一)视频片断讨论:你会与网友见面吗?

(本活动主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同学们对于网友见面的想法)

(二)视频片断:交网友导致犯罪

(本活动主要通过一个案例,警示学生要谨慎网上交友,网友见面)

(三)各小组借助网络工具编写《学生网络交友注意事项》

(本活动主要使学生以亲身参与的方式,深化本课主题,并能对学生以后的上网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教学反思

1、选题较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因此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发表。

2、通过网络来讲述网络交友,教学方式较为新颖,引起学生兴趣,学生课堂参与积极,参与面较广。

3、课堂中教学重点较为突出,学生通过活动基本能认识到网络信息的不完整性,对信息的分析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4、课程中由于安排的活动较多,学生的讨论不太充分,对学生的想法挖的不够深,使本课主题不够深入。

5、课前对学生的分析还不够充分,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已经认识一致的问题安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设计】

1.导入:××、××两位同学就在这两天过生日了, 我们一起来为他们庆贺, 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生日礼物, 谁来统计一下, 有些什么?

(完成表格)

2.新授:认识1/2, 强调平均分。

师:把这些礼物平均分给他们, 每人能得到多少?蛋糕该怎样分呢? (用圆形纸片折一折, 出示, 贴到黑板上) 每人得到多少蛋糕?你准备怎样表示出他们各拿半个蛋糕?你在哪里见过二分之一?你能告诉大家它叫什么名字吗? (在图上示范写一个1/2) 结合图说说1/2的意义。

(1) 折一折:你能折出其他图形的1/2吗?

(动手操作, 到台前展示。平均分成两份, 形状不一)

师:除了能折出这些图形的1/2以外, 你还能折出这些图形的几分之一?动手操作, 告诉同桌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

(2) 贴一贴:将得到的新的分数贴到黑板上, 说说含义, 师帮助写出分数。提问:像这样贴得完吗? (有无数个分数)

3.判断。下图中表示1/4的方法对吗? (图略)

比较分数大小。

师:你们愿意请好朋友来共同分享这块蛋糕吗?每人能拿到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折、贴) 每人1/2个蛋糕和每人1/4个蛋糕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看出的?全班的同学都来分享, 行吗?每人分到多少?与每人1/4比多了少了?让客人老师也来分享这块蛋糕, 愿意吗?每人分到多少?人越多每人分到就越——

4.小结。练习判断分数的大小。

5.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6.介绍分数的发展史。

(写分数)

师:今天, 我们认识了分数, 你能用分数表示出这些图形中涂色的部分吗?

7.升华认识。找生活中的分数。

8.读报。

9.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事物的多少或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0.用分数说一句话。

11.课堂总结:这节课, 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 对于分数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过程】

终于到了上课的这一天, 教案及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已熟记在心。笔者检查了每件教具和学具, 乃至上课用的那几支粉笔, 总之一切的一切, “万事具备, 只欠东风”, 就看学生的反应了。课一开始, 按照笔者设想的进行得很顺利,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折分数这个环节时, 笔者发现学生折二分之一速度还挺快, 在折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时候, 慢多了。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分成三份、四份?学生边尝试边总结, 失败、尝试, 会折的同学不停地在指导同一小组里的那些不会折的同学, 笔者看了看时间, 糟了!已经超过预定时间五分钟了!这时, 脑海中出现两种想法:

(甲) :完了!学生这样慢吞吞的, 肯定是会拖延时间, 四十分钟的设计任务肯定完成不了, 那不就出丑了, 按原定计划我不能等了, 赶快结束这个折分数的游戏, (管他们会不会折呢!) 进入下一个环节, 请几个折的快的学生回答一下就行了 (谁知道我请的是好是差!) , 要是影响这节课的速度, 不能按时结束, 那可就惨了, 就等着挨批吧!

(乙) :草草收兵能让这个环节糊过去, 快抢时间能让课完整的结束了, 可是这样做, 会有许多学生丧失应有的体验, 这个环节不就浮于表面了。平时也听过一些公开课, 自己不支持那些惟恐教学进程偏离了教案而无法控制、无法收场, 就指派优等生回答的做法。这会儿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应该给些时间让他们去动手折一折, 掌握“平均分”, 也许一两分钟就可以了。试一试吧!

课上遇到这种情况, 笔者抱着课可能不能按时完成的想法, 采用了后一种应急措施。待到下课铃声响的时候, 预案上还有两个环节没有结束, 不过比预料最差的情况好多了。走出教室, 笔者想的最多就是大家该怎样对自己的这节课评价了。对比, 笔者也有两种想法:

(甲) :肯定不行了, 大家都知道教案上还有两个环节没完成, 肯定会指出学生在折分数时浪费了时间, 肯定会认为自己不会把握时间, 课上还有一些任务没能完成, 这节课肯定会成为反面教材。

(乙) :没关系!即使得不到肯定, 得不到好评!但是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 谁不知道各个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但能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承认这种差异带来的速度上的快慢、并给予一定的时间, 就是尊重了学生学知识的权利。课堂应该是学生的, 它并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扪心自问, 给予学生时间、提供帮助的机会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行了, 这节课有了这样一个实践上的收获就行了。

【教学反思】

一段时间后, 笔者再就教学预案与课堂实际时间分布产生差异的关键进行了反思:

1.对学生的解读应重于对教材理解。本节课笔者从贴近学生的“现实”入手, 以常见的分蛋糕引出分数的认识;以折纸的游戏形式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 了解分数是由何而来;结合所给图形, 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写分数;通过“读报”,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和现象是可以用分数来描述、展示的, 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途径。的确, 在教案设计时, 笔者尽可能地发挥教材的教学功能, 却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 高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上要留有学生个体差异的空间。就“折分数”这个细节, 能轻松地折出分数的同学本身就有一种优越感, 在指导他人学会折分数的时候, 他不仅仅停留在优越感上了, 还上升为成功感, 这样的体验会促进他积极思维;不能很熟练折出分数的同学在会折的同学的影响下, 也能以一种追赶的信念、积极的态度接受同伴的帮助。教师要尊重和保护这类的自助行为, 并给予宽松的时间和思维的空间。

3.课堂非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新课程的精髓在于呼唤一种人性化的一种生命化的温暖的人的教育。在课堂活动中, 我们往往能看到比知识更重要更精彩的“风景”:爱, 自由, 思想……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获取的过程, 而是知、情、意所有心理因素全部激活的活动。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被预定的教学设计“禁锢”, 盲目追求课堂结构形式的完美, 忽视学生的实际基础;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反映, 适时调控课堂。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被人欣赏和赞美;善于欣赏和赞美别人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寻觅知心朋友的一个重要条件。

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活动准备

大拇指(不干胶)、班级能量树。

三、活动对象

高年级学生。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搭大拇指塔

这节课,老师先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作:搭大拇指塔。请看游戏规则:仔细听老师说话,老师说几个字,各小组就用几个大拇指搭成一座塔,每个同学只能用一个大拇指。明白了吗?好,游戏开始。

“你真行”预设评价:这组搭得最快,我看到了某位同学听到老师说完三个字后,马上提示组内的同学,三个字,这三位同学很快就搭好了拇指塔,为你们小组的默契点个赞。

“你真了不起”预设评价:我注意到这组开始六个人都出了大拇指,后来发现多了一个人时,某位同学主动退出了,为你的团队意识点个赞。

“我要为你点赞”小结导入:你看,刚才小组所有同学都伸出了大拇指,所以我们的拇指塔搭得最高。可别小看这个大拇指的作用,它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有着神奇的力量,所以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我要为你点赞!

2.面对面点赞

我想为64班所有的同学点个赞,因为在刚才的游戏中,各小组很有秩序,也很团结。哪位同学能为唐老师点个赞呢?能不能请你上来面对面为老师点个赞?

谢谢你!听到某同学为我点赞的话,我很高兴!特别是他面对面为我点赞的时候,他的眼睛看着我,还面带微笑,我觉得特别真诚。

面对面点赞的感觉真好,同学们,你们也和周围的同学面对面点个赞吧!

采访两个同学:你是跟谁面对面点赞的?怎么点赞的呢?听到他为你点赞的时候,感觉怎样?你怎样表达你的谢意呢?表达谢意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握个手,也可以说声谢谢,还可以来个拥抱。

小结:是啊,一句点赞的话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为什么呢?因为,你为别人点赞传达的是你对别人的欣赏,学会欣赏别人,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快乐。那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别人呢?接下来,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这其中也许会有你欣赏的人物,看看他们都是谁呢?

3.怎样欣赏

出示卡通人物:小黄人。教师提问:你最欣赏他什么?

明确:乐观、开朗。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性格特点这个方面去欣赏别人。(板书:性格)

出示柯南:猜猜他是谁?他的什么最值得你去欣赏?善于思考。(板书:习惯)

出示游泳冠军宁泽涛:他有什么值得你去欣赏的地方?(补充:2015年8月6日,宁泽涛在第1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47秒84夺得冠军,创造了亚洲游泳的历史)

小结:原来还可以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去欣赏别人。(板书:品质)

出示雷锋资料:他的什么值得我们去欣赏呢?(板书:乐于助人)

你接受过班上谁的帮助?面对面点个赞。

总结:原来,欣赏别人不但可以通过外在的声音、容貌,还可以发现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乐于助人、顽强拼搏、勤奋刻苦、自信坚持、爱好广泛有专长等等,虽然有些是与生俱来的,但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养成的。

4.传递欣赏

放轻音乐:同学们是不是想起了自己呢?静下心来想一想:你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很好,你最欣赏自己什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的我虽然有些不足,但一定会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许,你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但你有着健康的体魄,所以,你可以欣赏自己的健康;也许,你的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你很有爱心,同学们都愿意和你交朋友,所以,你可以欣赏自己的友爱;再或许,你虽然有点小调皮,但是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却毫不退缩,勇往直前,所以,你可以欣赏自己的勇气。好,现在让我们把第一个欣赏送给自己。请在拇指贴上写下欣赏自己的话,小组长开始分发第一个拇指贴。

我觉得我 ,所以我很欣赏我自己!

谁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你对自己的欣赏。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欣赏自己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欣赏别人可以给人鼓励,让我们把第二个欣赏送给小组内的同学。

请看大屏幕上的提示,课件出示:可以从声音、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其他优点等方面找出你所欣赏的地方写下来,并让被欣赏者知道。(提示:怎么让被欣赏者知道呢?)小组长开始分发第二个拇指贴。

采访:你收到了谁的欣赏?感受怎样?

采访没收到欣赏的孩子:

假如你能收到别人的欣赏,你最希望别人欣赏你的什么?虽然暂时还没有收到别人的欣赏,但还是不要难过,可能是你还没有充分地展示出你的优点。

你把欣赏送给了谁?欣赏他人,会更好地完善自己,相信自己,通过你的努力,你一定能收到别人的欣赏。

通过刚才小组内同学的互相欣赏,老师和很多同学一样,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看,这是咱们64班的能量树,只不过由于最近能量有些不足,叶子都掉光了,今天就让我们把她变个样子。请每个同学在便利贴上写下你还欣赏谁?你欣赏他的什么?写好后贴在小组长的树叶上。时间:两分钟。

哇,你们看,由于同学们之间的互相欣赏,互相鼓励,这颗能量树已经变得非常茂盛,富有生机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写了些什么?

5.总结

被人欣赏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欣赏他人是自己取得进步的途径,我们都需要彼此欣赏,就让我们在欣赏与被欣赏中找到力量的源泉吧!

6.作业

为你的家人点个赞。

7.教学反思

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课堂,心理健康课和班会课相结合,有“心育活动课”的说法,也有“心理辅导课”的说法,我更喜欢把他称作“心育辅导课”。

到今天为止,这堂课已经教出四遍,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感觉。第一次在自己班上心理健康课,孩子们很好奇,还因为我第一次使用无线鼠标引起了孩子们的议论,所以课堂上有些不安静。在分享欣赏自己的话时,孩子们不够主动,王风翎居然说出了不愿分享是不愿出风头的想法。六年级孩子开始逐渐步入青春期,敏感、害羞,在这种需要他们充分表达的课堂上表现出他们的拘谨。即使这样,还是有几个孩子带给我很多感动,李扬俊第一个为我点赞,感谢我陪伴他们六年,他的话让我的眼睛一热,明年这时候就要和这帮孩子们分开了,还是有些不舍。张浩然听到李华为他点赞后,很激动,也很感动,对于这样一个曾经不受组长欢迎的问题生来说,组长李华为他的点赞难能可贵。谢威因为没收到一张大拇指贴而流下了眼泪,对于这样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来说,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欣赏又是多么重要!

第二次试教我选择了五年级61班,五年级孩子比六年级孩子放得开些,课堂上孩子们都很想和大家分享,也很乐意跟同学分享,虽然耽误了时间导致最后一个环节没有完成,但孩子们那种大方、自信以及乐于分享的精神让我觉得很舒服。一个男孩在为丁老师点赞,感谢丁老师曾经带他看病。还有一个特殊的女生真诚地为一个每天扶她上楼的同学点赞,也很真诚。

第三次在64班,作为开放周启动仪式的特色课堂展示,听课的是各校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这是我最紧张的一次,不仅仅是因为听课的是领导,还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和儿子在课堂中相遇。上课的前一天儿子就要我把课堂的流程跟他说一遍,说要提醒我注意时间什么的。晚上回来他又告诉我,下午他为了打扫上课的多媒体教室电脑课都没上,我开玩笑地说了句:“你不去打扫也没关系啊!”没想到他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谁说没关系,你第一次上心理课,一定要上好!”我这操心的儿子,他应该是想用自己的行动为妈妈加油吧!儿子的过于在意反而让我有点压力了。一开始,我和孩子们都有些紧张,放不开,以至于引出课题时都有些忘了。不过,64班的孩子们还是很会表达,每一个分享的孩子说得都很精彩,也不用我去过多地引导。所以,很快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为同学或老师写欣赏贴后贴在能量树上,这也让我有足够充裕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特意先选了儿子写的纸条,原来他写下的是欣赏李老师的话。当他面对面为李老师点赞时,李老师有些惊讶,也有些感动,在她说完“谢谢”后,教室里想起了孩子们自发的掌声,多么温馨的场面!我还看到好多孩子将拇指贴送给了童心老师,欣赏童老师渊博的知识,欣赏童老师温和的态度。看来,童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第四次教是因为有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来听课,初步定在67班,听到有老师说这个班的孩子发言不太积极时我有些担心,但在与孩子们课前交流时发现他们挺喜欢我的,我一说希望他们把我当朋友介绍自己的优点时,孩子们都说开了,于是果断决定就在67班上。这应该是我最放松的一次。上课没多久,高瑜曼就为我点赞,因为我的衣服很漂亮,这个会说话的女孩,一下子就让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也越来越放松。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同学时,看到一个笑眯眯的男孩,我问他收到了几张拇指贴,他笑着告诉我没有收到一张,于是我问他:“假如你能收到别人的欣赏,你希望别人欣赏你什么?”他想了一阵还是没说,但仍旧笑眯眯地望着我。这时我开始问其他同学,你欣赏他吗?欣赏他的什么?一个男孩说欣赏他的敢于面对现实,说得多好!谁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这个孩子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没有收到一张拇指贴的事实,还给别人送去了自己对他的欣赏,确实值得欣赏!

尽管每一次教都有些小小的遗憾,但孩子们在欣赏自己时表现出的自信,欣赏别人时表现出的真诚都让我有很大的触动,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彼此互相欣赏,我们就是在这种欣赏与被欣赏中找到力量的源泉!我要为自己点赞!为孩子们点赞!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蔬菜及种子。

2.尝试对蔬菜种子进行比较、归类。

3.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的蔬菜。

2.准备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收集的蔬菜种子。

3.准备可让幼儿画蔬菜图标的小快纸张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说蔬菜比赛

教室里摆放西红柿、青椒、四季豆、南瓜等有籽蔬菜实物若干份。要求幼儿用完整语言说出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和名称、说对的小组领走一份蔬菜。

二、观察蔬菜

1.引导幼儿把领回的蔬菜切开,看看横切面是什么样的,纵切面又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把蔬菜籽剥下来了,放在盘子里,看看这些蔬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三、认识种子

看一看带来的蔬菜种子标本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摸一摸,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四、种子分类

1.请幼儿制作蔬菜小标签,贴在塑料袋上,制成种子标本。

活动延伸:

将学习包《主题活动、蔬菜拼图》中的图片放到操作区让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中幼儿已积累了一些对蔬菜认识的经验,因此孩子们都能说出常见的蔬菜,通过观察蔬菜的形,了解其名称和特征,教学中,我采用了图片和蔬菜结合的方式,让小朋友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出自:快思老.师!对颗粒较大的菜籽认识较清晰如:南瓜、蒜、小青豆等,对哪些形状、颜色都差不多的菜籽孩子们要分他们辨别难度较大,所以我只挑选一些较大颗粒的菜籽让幼儿分类。活动结束后我带幼儿将小菜籽种在花盆里放在植物角,供幼儿观察。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5

设计意图:

新的学期一开始,我们发现经过一个月的假期,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的变化很大,我们高兴地对有的小朋友说:“恭喜你,你长胖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我们则皱皱眉头说:“你怎么又胖了,你怎么又瘦了?”于是,到底是胖好还是瘦好成为近期孩子们关注的话题。分析我班幼儿的身体成长状况,就能发现存在许多“参差不齐”,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儿在饮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现象,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并且到了晚上或双休日还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来填饱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麦当劳、饮料、冰淇淋等。家长也常因娇惯而满足幼儿的各种要求。

大班幼儿需要了解自身的的身体状况、关注自己的成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意识到太胖和太瘦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学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初步了解自身成长的需要,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活动前根据“学前幼儿体重标准表”为本班幼儿测量体重。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表格各一,并根据幼儿体重情况制作三种颜色的圆点卡片。活动前发给幼儿。

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

“健康棋”六套,各种食品的卡片若干(活动前请幼儿画好)

活动重点:

通过幼儿自由辩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胖和瘦的概念。

活动难点:

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有利于健康。突破方法:利用不同颜色的圆点来表示幼儿的健康状况,并请幼儿自己贴到相应的表格中使幼儿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集体讨论、多媒体课课件和“自助餐”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育意识。

活动过程:

(一)大胆表达,各抒己见

幼儿将自己有关胖好还是瘦好的想法在集体中展示、扩散,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实例说服同伴。

过程:幼儿各抒己见,运用实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在幼儿的意见无法统一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学前幼儿体重标准测量表”,知道胖瘦有一定的标准,太胖和太瘦都不健康。

(二)了解自身,对症下药

(1)出示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表格,请幼儿根据手中圆点的颜色寻找自己在表中的位置,(红色表示偏瘦,黄色表示偏胖,绿色表示正常)从而了解自身以及本班幼儿成长的状况。

(2)集体讨论怎样才能使自己既不胖也不瘦,身体更健康。

(3)“对症下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当营养师”为不同情况的孩子“开处方”。

(三)分组游戏活动,经验梳理

(1)棋盘竞赛:幼儿通过竞赛性游戏,在下棋过程中获得有关健康生活的经验。

(2)自助餐 :幼儿根据自身情况为自己挑选一份营养合理的美餐。

活动延续:

幼儿将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特点,坚持健康饮食和锻炼,并把有关的信息带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继续鼓励幼儿搜集资料,研究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

教学反思:

互动是本次活动的特色,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动力。幼儿之间的互动有情感的交流,也有知识经验的分享,更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提升。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被他人接受和认同。他们通过互动,一一展示胖、瘦的优缺点,从正反两方面讨论、思考健康的意义,懂得了日常生活与健康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活动中从“台前”退到了“幕后”,但这种“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进”。教师借助主持人身份不仅可以灵活调控活动节奏和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并能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行动,会快速做出反应。

2、复习数的概念。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做动物模仿操吧!引导幼儿活动身体各环节。

2、出示皮球,学习儿歌。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皮球今天想教我们玩一个新游戏,首先我们得把游戏要用到的儿歌学会。“大皮球,小皮球,皮球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我们也要造皮球。”幼儿边拍手边学说儿歌。

3、游戏“造皮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游戏人数为单数,游戏时,教师敲铃鼓,幼儿随节奏边拍手念儿歌,边在场地四散走动,儿歌念完鼓声停止,教师发出口令“四个小朋友造皮球。”幼儿立即自找同伴,四人拉手围成圆圈。找不到同伴的幼儿就要表演节目。鼓声响起游戏继续,教师可以发出不同的口令,幼儿根据口令数组合成一组,找不到同伴的表演节目。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

为提高游戏兴趣,教师可以对幼儿作不同要求,如让幼儿边拍手边跑或者学小兔跳等。

4、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7

一、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

我们对于幼儿健康集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遵循:一适宜性、二兴趣性、三挑战性、四整合性。

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是本学期大班教研组“三人同课多研”的课例, 源于市教研室本学期教研重点 (健康领域的平衡主题) 以及直属片同题研讨序列 (大班年段) 。

(一) “平衡”教育点的搜索

针对“平衡”主题, 纵观日常集体健康教学活动, 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内容有很多:单纯性的平衡练习、持物平衡练习、在器械上保持身体平衡、利用器械移动保持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

鉴于我园健康教育中对现有环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意识正逐步走向自觉行为, 如晨间锻炼中的花样跳台阶、走花坛、跨护栏、穿石榴林、爬竹竿, 赤足走鹅卵石小路、走沙池等, 由此我们思考:利用感统室幼儿普遍喜欢但不能充分玩起来的“平衡台”, 作为教学活动载体, 支撑并生成富有挑战的教学活动, 既支持幼儿平衡练习, 也打开了专用室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融合通道。

(二) “平衡台”价值点的捕捉

选取了“平衡台”这一活动载体后, 我们根据其构造特点展开价值点的大捕捉:可以让幼儿保持身体平衡上、下平衡台, 也可以站在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 还可以在平衡台上做摇晃运动, 保持身体平衡;可以一个人, 也可以两人合作甚至多人合作一起玩。

在后来的实践操作中, 还发现因为“平衡台”的面是长方形的, 横 (长) 连接或竖 (宽) 连接会出现不同长度的两种桥, 保持身体平稳过这两种桥的难度也不同。如果将平衡台反过来横 (长) 连接, 很窄 (约1厘米) 的纵横支架上也可以练习走平衡。

感悟:一个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基础上的, 首先是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切合度 (关注幼儿发展需求) , 其次需要综合幼儿发展与载体的价值, 进行取舍、创造。

二、创设愉悦的活动环境

(一) 精神环境的支撑

1. 教师的语言与行为塑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如导入环节, 教师说:“今天我们要去平衡岛玩, 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让幼儿随教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综合练习跳、跑、单腿站立等基本动作, 轻松自然进入活动。

在导入环节与基本环节, 教师主动融入幼儿的活动, 与他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 跟他们一样“学”着在平衡台上晃起来, 以自身的热情带动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2. 播放适宜的音乐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 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活动背景, 能烘托相应的活动氛围。如基本环节 (2) “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 播放《蓝精灵》音乐, 缓解了幼儿在平衡台上因摇晃而产生的失重恐惧感, 以及造成的心理紧张。其中对长鸣音进行了重新剪辑, 乐曲第一遍长鸣音时值为4拍, 正好可以让幼儿在运动中有定格的亮相动作, 即保持一定时间的身体平衡, 同时也得以片刻的休息。乐曲第二遍长鸣音时值为8拍, 定格亮相动作保持时间延长。乐曲第三遍长鸣音时值为12拍, 鼓励幼儿交换平衡台练习, 逐步增加难度。

(二) 运动环境的架构

1. 自然环境的有效利用

教学实施过程中, 对于各环节幼儿站位、队形变换、平衡台的摆放等, 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空间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如当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情景中的“平衡岛”时, 呈大半圆型摆放的平衡台给人以鲜亮、开放的感觉, 一下子抓住了幼儿注意力。当教师鼓励幼儿4人合作拼接平衡桥时, 建议幼儿在大半圆内找空地方进行, 既明确了空间要求, 又保证了幼儿小组间相互启发学习的可能。

2. 幼儿自建运动环境

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让他们参与到运动环境的构建中来。如基本环节 (4) “修桥”活动中, 幼儿按照标记 (横、竖、反拼接) 将“平衡台”与现有的平衡木连接, 自建了综合练习过桥的运动场景。

感悟:一个快乐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平等和谐、轻松自然的活动环境。教师的语言、行为是一种隐性环境, 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背景音乐既能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 也是教师掌握节奏的重要工具。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 并让幼儿与教师参与到对环境的改造中来。

三、探索有效的活动策略

(一) “分散→集合→分散”的组织形式

活动实施过程中, 采取“分散→集合→分散”教学组织形式, 保证了幼儿活动密度以及有限时间内的活动效度, 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基本环节 (1) :幼儿自由分散尝试上平衡台、在平衡台上保持身体平衡→幼儿集合, 通过个别幼儿表演示范, 教师梳理上平衡台的动作要领 (踩中间) →幼儿第二次分散练习, 用新方法上、下平衡台。“分散→集合→分散”教学组织方式, 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让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有了短暂的休息, 符合动静交替的原则。

(二) 多样化的幼儿练习形式

幼儿练习过程中采取了多样化的练习手段, 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分配:

1. 个人自由练习 (用时比例最大) :

基本环节 (1) “我上平衡台”、基本环节 (2) “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中第一次分散尝试、第二次按动作要点进一步体验, 每人一个平衡台自主练习、充分体验。

2. 两人合作练习 (用时比例较小) :

基本环节 (3) “两人一起上平衡台”环节, 让幼儿找朋友合作上、下平衡台并在平衡台上保持一定的时间。

3. 多人合作练习 (用时比例较大) :

基本环节 (4) 4人小组拼接平衡桥, 自由练习走过不同难度的桥。

4. 分组轮流练习 (用时比例较小) :

基本环节 (4) 中的集合部分, 4组幼儿依次演示过桥方法。

5. 集体鱼贯练习 (用时比例较大) :

基本环节 (4) 中的第二部分综合练习走平衡台与平衡桥。

以上5种练习方式的依次运用, 实质是从相对静态到动态的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感悟:一节有效的健康活动, 重要标志是教师能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 在愉悦的活动环境中, 通过适当的活动策略, 真正推动幼儿“身体、精神、社会”三维和谐发展。

附:大班健康“有趣的平衡台”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掌握单人站平衡台的方法, 能平稳地上下平衡台并在平衡台上动起来。

2.尝试将平衡台进行组合, 探索走平衡的动作要领。

3.乐意挑战, 发展平衡能力。

二、活动准备:平衡台每人一个, 平衡桥2组, 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情境创设) 师:今天我们要去平衡岛玩, 准备好了一起出发吧! (幼儿随教师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练习跳、跑、单腿站立等基本动作, 轻松自然进入活动。)

(二) 基本环节

1.“我上平衡台”:探索单人上下平衡台的方法, 并能在平衡台上站稳

(1) 第一次探索

师:平衡岛上有许多平衡台, 你能稳稳地站上去, 保持平衡, 再稳稳地走下来吗?每人找个平衡台试试吧! (幼儿分散探索, 教师鼓励幼儿多试几次。)

(2) 集合交流

师:刚才你成功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 (师幼提取动作要领:上平衡台的时, 一只脚先踩在平衡台的中间, 另一只脚快快踩上去, 调节两只脚之间的距离, 保持平衡。)

(3) 第二次用新方法体验练习

师: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幼儿再次练习。)

2.“我在平衡台上晃起来”:探索在平衡台上摇晃的方法

(1) 自由探索

(2) 集合交流

师:刚才你晃起来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 (师幼提炼:要在平衡台上晃起来, 要把两脚分开才行, 左右左右摇起来, 先慢一点, 熟练了, 还可以加上手的动作。)

(3) 第二次用新方法体验练习

播放《蓝精灵》音乐, 教师提醒幼儿摆造型、下台与上台练习;逐步熟练的基础上鼓励幼儿根据音乐中长鸣音的长短变化进行调控造型动作或换平衡台练习。

3.“我和朋友一起站平衡台”:探索两人同时站在平衡台保持平衡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玩平衡台, 那两个人可以站在一个平衡台上玩吗? (请两组幼儿上来尝试, 然后幼儿自由组合尝试, 教师巡回指导。)

4.“我们一起走过平衡桥”:体验鱼贯走过平衡台连接而成的平衡桥

(1) 4人小组拼接平衡台、走过平衡桥

师:4个人一起来玩平衡台, 试试吧! (关注各组平衡台横、竖或反拼接而形成的不同难度的平衡桥, 鼓励幼儿依次练习走过平衡桥, 小组轮流练习, 相互观摩学习。)

(2) 集体鱼贯走过平衡桥

引导幼儿将平衡台与场景中的平衡板连接成平衡长桥, 鱼贯练习走平衡桥, 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根据标记将平衡台进行横、竖、反拼接, 组成长长的平衡桥;全体幼儿依次鱼贯过桥, 关注幼儿过桥的熟练度与身体平衡状况。)

(三) 结束环节

健康教育教学评优活动的反思 篇8

关键词:教学评优;结合程度;水平定位

一、教学目标的可行性程度

1.教学目标过大、过空

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重点突出,而不能够照搬课程目标或者以学习内容代替教学目标。针对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发展的目标要明确学生学得是什么,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是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可达成的,从而保证目标、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2.教学目标要符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水平目标的要求

二、健康知识传授和健康技能传授结合程度

教学应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健康教育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游戏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健康知识、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有几位参赛教师将“高效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用于本次优质课的教学,很好,但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还要特别注重健康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拓展活动,达到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水平定位,教学容量的适当程度

本次评优活动课题的选择、教材的整合基本符合《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要求,但课题涵盖量大,比如“运动与营养”“运动与学习的关系”“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运动安全”等。课题大,不能根据合适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合理的教学发展目标,就没有相应的教学策略来达成教学目标。还有的课教学容量大,导致课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本次课的教學目标也难达成。

面对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立足于能力的培养,而健康教育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保健能力、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充实知识、提高水平。而现行健康教育教材还不太完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知识,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把握教材,透彻地理解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

调整教材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让健康教育真正登上学校教育的

舞台。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想象,情感迁移,感受小老鼠漫长的不安心情。

2.了解一些帮助睡眠的好方法,并愿意尝试自己睡觉。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二、活动准备:

课件、画笔、画纸、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课件。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有星星、有月亮)就在这么安静的夜晚,小老鼠要独自一个人睡觉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幼讨论,回答)

师小结:小老鼠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小床,想自己睡觉了。

(二)故事欣赏

播放课件,听故事。

师:小老师到底有没有睡着呢?为什么?(没睡着,因为有声音)师: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侦探来帮小老鼠找找到底是什么声音?(幼:想)

再次播放声音,师一段一段播放,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再点击出相应图片。(如:风声,教师点击风声图片。请幼儿大声对小老鼠说:别紧张、别害怕,这是风的声音。一次类推)

(三)联系生活、讨论

问:你睡觉的时候听过什么声音?有了小朋友的帮助,小老鼠这回睡着了吗?(没)这又是为什么呢?

师:原来是房间的玩具在发出声音,是卫生间里在发出滴水声,是橱柜里的玩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啊。

问:你睡觉的时候听过什么声音?有了小朋友的帮助,小老鼠这回睡着了吗?(没)这又是为什么呢?

师:原来是房间的玩具在发出声音,是卫生间里在发出滴水声,是橱柜里的玩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啊。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让这些声音不影响到小老鼠呢?(幼讨论、回答)

师小结:把玩具收好、锁好,把水龙头关掉;把柜子里的东西整理好。

(四)操作、讨论。

现在来听听小老鼠睡着了吗?(播放课件)他又说了什么呢?

幼:没睡着,它说“太黑了”。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老鼠解决黑的问题呢?请你把好方法画在纸上。

幼操作,上前介绍。

(五)结束部分。

师:你们的方法真好,听听小老鼠的爸爸想的方法吧,有什么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

播放小老鼠打呼的照片。师:现在我们再来问问小老鼠:小老鼠,你睡着了吗?睡着了。

出示记录表,师介绍记录表。问:你们是怎么睡觉的?你觉得能你能打几分?请你来说一说。

离场:小老鼠睡着了,我闷酒轻轻地离开,不要打扰它了。

教学反思: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在这个活动的一开始,直接将黑夜的幻灯片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并配上一段静谧的背景音乐,以此来营造黑夜的氛围。接下来导入这样一段文字:“夜深了,星星和月亮也悄悄的升起来了,四周围静悄悄的,在这么安静的夜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很好的激发孩子学习与探索的欲望。

二、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要经历许许多多烦恼的事情,也免不了要经历由这些烦恼的事情所带来的种种情感体验。故事中的`小老鼠,由于弱小而无知,他不敢在黑夜里独自睡觉。于是,那一夜对于小老鼠来说,就变得格外的漫长,刮风的声音、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猫头鹰的叫声、没关紧的水龙头的滴水声……这所有生活中很正常的声音,都被他的恐惧心幻化为各种古怪吓人的声音。细细研读后,发现它追求的是儿童本色的真实,是童年生活的再现。第二部分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课件的辅助、音效、角色表演等展开阅读材料,逐页带领幼儿积极大胆的表述观察所得,体验小老鼠一夜中不安的心情。当再现刮风声音时,我问孩子们你听到刮风声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回答是:“呼啦呼啦”的、“哗啦啦”、“呜——呜——”很多声音是我不曾想到的。然后引导孩子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声音来表示时,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三、设置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最后一个环节我导入这么一段话:“小老鼠在这一夜会睡着吗?在小老鼠的家里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答案就藏在这本书里,等小朋友自己读这本书的时候把它找出来好吗?文本设有悬念,目的是让幼儿让后期的自主阅读在充满悬念的吸引下有效开展,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来拓宽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帮助幼儿解决和化解课堂中难点,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漫长一夜》含反思】相关文章:

1.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漫长一夜》教案

2.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爱心手语》含反思

3.大班社会领域教案《幸福一家人》含反思

4.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爱心树》含反思

5.大班主题教案《春天》含反思

6.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含反思

7.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城市美容师》含反思

8.大班健康教育《漫长一夜》教案

大班心理健康教案《漫长一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743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食物》》:大班教案《食物》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知道识别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并能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食物》教案吧。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掌握折身跑的技能,提高身体动作的连贯性和敏捷性。

2、增强幼儿跑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3、体验与同伴分角色合作游戏的欢乐氛围。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光碟、一个哨子、猫、鼠头饰若

活动设计:

一、准备活动

1、幼儿看光碟《猫和老鼠》,请他们说一说猫和老鼠的故事。

2、教师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使幼儿知道猫一见老鼠就追的原因。

3、幼儿做跑、跳、躲闪等方面的运动为游戏做准备。

二、学习折身跑

1、教师示范折身跑的过程。

2、鼓励幼儿做折身跑的练习,个别指导,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注意安全。

3、讨论: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如何迅速折身往回跑?个别幼儿做示范。

三、做游戏,熟练掌握折身跑的方法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2、分角色游戏

(1)将参加游戏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猫戴好头饰站在终点,一组幼儿扮演老鼠戴好头饰站在起点。

(2)教师吹哨子,当第一次哨子声响起,扮演老鼠的幼儿立刻跑向终点,当第二次哨子声响起,扮演老鼠的幼儿立刻跑回起点,同时扮演猫的幼儿去追老鼠。先跑回起点没有被捉到的幼儿为胜。

3、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两组幼儿进行折身跑运球PK赛,也可以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折身跑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带领幼儿学老鼠的样子进行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我创设“帮妈妈救鼠宝宝”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巩固、运用折身跑技能的基础上,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情绪情感得到释放与表达,幼儿在活动中身心都有所收获。在与同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完成身体的放松,并给予正面的引导与鼓励。

不足之处:教师向幼儿讲解折身跑的动作技能时,个别幼儿对于折身跑的要领掌握不够,造成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幼儿没有按照老师讲的要领进行折身跑。

《犟龟》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1

【关键词】教学设计;《犟龟》;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

2.认识犟龟的形象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培养学生听、说、读、想象、理解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特点;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通过角色表演深层次的体会犟龟的心理,真正把握犟龟的形象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在多层次的阅读中,弄清小乌龟在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以及他是怎样处理这些困难的;在品味、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探讨和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1)快乐导航

1.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的大地,它也曾经帮助过唐僧师徒四人,它是动物界的老寿星,并且它还跟兔子赛过跑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对,它就是“乌龟”。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它的主角也是一只小乌龟,那么它又是一只怎样的龟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米切尔·恩德的童话故事《犟龟》。

(2)学习活动一:小试牛刀

朗读活动:

1.全班同学大声地分组朗读课文。小组长搜集不认识的字词,学生相互交流或查工具书的方法学。

2.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复述课文内容。童话很有趣味,学生兴趣浓厚,要求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4.设置悬念。文章的小乌龟到底是一只怎样的龟?犟的含义是什么呢?它真的是倔强不听人劝告的龟吗?

(3)学习活动二:寸积铢累

1.字词积累。

a.采取齐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并默写。

犟 遗憾 荒漠 哀悼

期待 庆典 聚集 障碍

b.找出这些词语所在句子,读一读。在读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c.小组活动。任选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文学常识积累。

a.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语言特点。

b.了解作者米切尔·恩德。

(二)第二课时

(1)学习活动三:各抒己见

1.讨论、交流。

a.辨“犟”:犟的含义是什么呢?“犟龟”中的“犟”真的是倔强不听人劝告的意思吗?

b.析“犟”: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小乌龟面对“壁虎”“蜘蛛”“乌鸦”的劝阻,它又是如何做的?课文中的小乌龟很“犟”,认定了目标后,不听别人的劝阻,为什么却唯独听从蜗牛的意见?你如何评价这种“犟”?

c.思考: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它算是胜利者吗?

2.理解、感悟。

a.再读课文,感受犟龟形象。

b.品读课文,说说你领悟的道理。

(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小组汇报,教师小结。)

3.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童话能抓住动物自身特征进行有趣的描写,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实例加以分析。

4.联系实际、创新思维。

当小乌龟历经千辛万苦站在狮子洞洞口时,请你猜测一下它此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2)学习活动四:学以致用

a.联系学习、生活谈一谈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感受?

b.学完本文后,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编写一则童话故事。文章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

《犟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单元重点分析的课文。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多个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本课的教学,以此开发学生思维,体现合作精神,促进师生互动。

本文也是一篇童话。丰富的活动化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童话作品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领会其深层内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

在这节课里,我先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预习本课的字词。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检测,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缓解了课堂压力。然后在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并渗透思想教育。

课堂上注重抓细节。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对语言、语句的赏析,切实让学生感受“语文味”。注重引导学生从语言、语句中赏析犟龟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此外,一堂课下来,我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个别同学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程参与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在文学殿堂中徜徉的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语文,学会做人。

附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活动化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2

这次公开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八课的第一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使用的是鲁教版教材。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知识,重点学习公民享有的几种基本权利和履行的几种基本义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具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因而,这一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法律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涉及过一些,但总的来看,法律知识积累比较少,法律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会感到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有关生命的内容, 学生在七年级也涉及学过,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一、鉴于学情的本节课教学设计

[导入]用汪国真的配乐短诗《让我们把生命珍惜》和学生在七年级学过的“为什么生命是宝贵的”知识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符合学习主题的配乐短诗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珍惜生命的必要, 用已学过的知识导入,则是帮助学生由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

[环节一]交流展示:认识生命健康权

选择了一些关于侵犯生命健康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健康权,如,某校学生食物中毒图片某被伤害眼睛的六岁儿童图片。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各种侵犯生命健康的案例。如,本校某学生打架受伤、某学生邻居遭遇车祸等。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健康权的内涵;学生的搜集展示,既培养了他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学习习惯和素养,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展示能力。

[环节二]新闻直播间:为什么要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

选择电视新闻《青岛中石化爆炸》为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感受依法保护生命权、健康权的意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命健康权,理解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法律怎样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学生搜集相关法律条文,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养成学习和使用法律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

[环节三]你说我说:如何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

鼓励学生讲述听到和看到的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辩论故事中的问题,自主分析什么是生命健康权,为什么要保护生命健康权, 如何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学生谈到身边学生打架受伤害、个别老师体罚学生造成伤害、伪劣食品对人们健康的伤害、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等。 设计意图:贴近实际,自由发挥,讲述、争论和辩解,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环节四]拓展延伸: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用典型图片和问题,鼓励学生畅谈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设想,大家从日常生活、学习实践出发,从饮食起居、文体活动、 劳动实践、结伴出行等等各个方面,提出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办法和措施,强化了安全意识和法律保护意识。设计意图:把知识学习落实到情感上、行动中,真正在生活中很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珍惜生命、爱护健康。

二、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

1.准备充分,设计合理

一是反复阅读教材,不仅是这一课,不仅是这一本,而是从初中三年的全部教材内容出发,总体把握这节课内容的编排意图和教学意义,从而确立对教材的宏观把握。 二是认真研读课标,准确理解其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要求,对照教材,琢磨哪些地方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课标要求,哪些地方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存在缺陷,从而在备课准备材料时有意识地弥补这些不足。 三是进一步了解分析学生的情况,重点是寻找教材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广泛搜集、筛选、整理各种教辅材料、案例等,选择比较新颖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材料和案例,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教学设计时,对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和取舍,同时注意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和课堂各环节的自然过渡。 整体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努力用这种理念指导教学,创设各种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比如,通过让学生搜集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事例,让学生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健康权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让学生搜集法律条文,培养学生熟悉法律规范和使用法律武器的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获得所学知识。 从这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学生参与比较积极,活动充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不少学生举出的案例、解答的问题非常精彩,出乎课前预料。 比如,针对“青岛中石化爆炸”案,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一事故带来了什么后果?学生有的说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有的说环境污染,更有一位学生说到也影响中石化的声誉等等。 能多角度看待这场事故,说明学生真正是在思考中学习,这也超出我的预想。

3.能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情感,升华为学生的行为实践

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落脚点在于引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实践行为的发展。让学生掌握知识,在思想上认识到生命健康权的重要,只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而能在行为实践中有意识地依法保护自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才是本节课的最终归宿。在课堂的拓展延伸阶段,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而且也要珍惜爱护他人的生命健康。 学生讨论了“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保护自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他们畅所欲言,谈了不少保护自己(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方法。 学生珍惜和保护生命健康的意识得到加强,相信他们在生活、学习中会越来越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三、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教学机智不足

不能灵活地调节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精彩表现还不能充分给予及时而恰如其分的鼓励。

2.细节注意不够

课堂上有些细节注意不够,如,个别图片顺序颠倒,以后要力求注意。

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3

【活动目标】

1、感知小脚的特征、用途,产生探索小脚的兴趣。

2、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踩出各种各样的脚印,并与脚印图板匹配。

3、体验玩脚印游戏的快乐。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布置“脚丫乐园”场景(小桥、相同脚印拼成的小路、海绵垫、鹅卵石小路)。

2、脚印图板(儿童泡沫板上面粘有不同的脚印)小铃、脚、丫标记各20个;神奇小路(橡皮泥制成)、脚印转盘;篮子两个。

3、活动背景音乐(三段不同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师生做开车状,进入“脚丫乐园”(音乐一)

(评析:幼儿喜欢玩游戏,教师以“去脚丫乐园玩”的口吻导入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探索脚丫的结构、用途。

1、小脚做运动。

(1)脚跟、脚尖、脚边、单脚、双脚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音乐二)

(2)走小桥、脚印小路、海绵垫、鹅卵石小路。

师:看,这儿有小桥,上去走走吧!

(评析:活动中,幼儿对光着脚丫做运动充满好奇,教师利用这个兴趣点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观察、感知、认识自己的小脚,增强了探索的欲望。)

2、认识脚背、脚心、脚跟、脚趾,重点介绍足弓。

师:看看你可爱的小脚上有什么?

幼1:有脚趾头。

幼2:脚跟。

幼3:还有脚背。

师:仔细看看老师脚底中间是什么样子?(师一脚踩在地上)

幼1:脚底中间是空的。

幼2:向里凹进去的。

师:脚底中间向里凹进去的地方叫“足弓”,有了它,脚就像有弹簧一样,走路有弹性,还不痛。

教师引导幼儿摸摸自己的足弓,挠挠脚心,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比比你的脚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

幼1:明明的脚比我的胖。

幼2:石老师的脚好大啊!

幼3:我的脚是白白的。

小结:每个人的脚都是不同的,肤色、宽窄、胖瘦及足弓的弯度都不一样,有的人脚大,有的人脚小,等到小朋友长大了,脚也会长大的。

(评析:幼儿在碰碰、摸摸、挠挠中,与小脚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倍感亲切;在看看、数数、比比中,对小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巩固了自己对脚的结构的认识。)

3、幼儿说说小脚走在草地、海绵、鹅卵石等不同材料上的感觉。

幼1:草地上软软的。

幼2:走在鹅卵石的小路上有点疼。

幼3:感觉不一样,小桥上有点硬。

小结:小脚能走、跑、跳,走在不同的地方,还会有不同的感觉,它的本领真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小脚,不让它受到伤害!

(评析:此环节在小脚做运动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幼儿有了先前感知不同材料的经验,教师启发提问时幼儿表现得相当踊跃、大胆,用词相当丰富、准确。)

【教学反思】

活动以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让孩子大胆创作。整个活动因人而异,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评价。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也就注定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对待不同的幼儿也给予了 不一样的评价。对绘画基础比较弱的幼儿,评价应重在鼓励其参与,帮助其提高。对冲动型的幼儿,评价重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为冲动型的幼儿,往往缺 乏认真思考就开始画,结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幼儿不能给予鼓励的评价,教师要劝他 认真听、仔细想后再大胆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基础好的幼儿评价应重 在激励他们创新。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4

1、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并能编成有趣的故事。

2、会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挂图《放电影》四幅。

2、PPT课件。

3、投影仪的设备。

活动过程

1、观察故事挂图,讲述其中内容。

教:夜晚的森林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幼:想。

(1) 打开第一幅图片挡住中间的小兔,引发幼儿想象,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讨论说出:这个影子是怎样出来的?

(2) 然后呈现完整的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教师总结幼儿语言,让其回答的更加完整。

(3) 打开第二幅图片挡住后面的影子,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并讨论:小兔的姿势有什么变化?这时影子会有什么变化?请幼儿模仿两只小兔子的动作,以加深对背靠背的理解。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说出完整连贯的语言,比如:背靠背坐着。

(4) 呈现完整的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讲出图片内容。教师为幼儿的回答加以补充,让讲述更加完整。

(5) 打开第三幅图片挡住中间的大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是什么影子?是谁变出来的?

(6) 呈现完整的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请幼儿表演小鸟是如何摆出水龙头开关造型的,引发幼儿更深的兴趣。

(7) 打开第四幅图片挡住后面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大象和小鸟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影子?他们是如何合作的?让幼儿从中体验小动物们合作的快乐。

(8) 呈现完整的图片内容,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2、出示完整的四幅挂图,引导幼儿看图编出完整的故事。

(1) 引导幼儿边看图边讲故事,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清楚的讲述。请一到两名幼儿逐一讲述图片内容,教师适时的加以补充,并及时的鼓励大胆发言的幼儿,以加强幼儿的自信心。

(2) 教师示范讲述《放电影》的故事,使幼儿的讲述更为完整丰富。

3、活动延伸:教:我们也来玩一玩放电影的游戏好不好?幼儿:好!打开投影仪,让幼儿自由在萤幕前摆各种影子造型,并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摆出更加漂亮的影子造型,体验和小伙伴一起合作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认真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内容。难点就是会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并能编成有趣的故事。

为了能引起幼儿认真观察图片的兴趣,我选择了以动画片PPT的形式设计图片。看图讲述故事《放电影》以PPT课件的形式,孩子非常感兴趣,用挡住部分图的形式让幼儿猜想,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并且更加引起幼儿注意。孩子们在讲述图片内容时,让幼儿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对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有些幼儿不敢举手发言,只有几个幼儿尝试举手。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孩子们想象力特别丰富,只是语言表达欠缺,我对幼儿的语言,加以完整复述,让其变的连贯明了,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渐渐地尝试发言,场面一阵激烈讨论呢!

引导幼儿讲述完整的故事时,孩子们不能一次完整的把所有图片内容讲述下来,我采取了分段讲述的形式,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认真的编着自己心中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四至五个孩子共同完成,最后我作总结来完整孩子们的语言。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5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使学生能够借助图形, 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的关系 (两端都栽) 。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的数量关系, 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游戏试探

1. 猜谜语。

2. 用手引入“间隔”与“间隔数”。感知“间隔数”与“间隔长”的区别。

二、动脑大比拼

课件出示:把一条长20厘米的线段平均分成若干段, 你打算怎样分呢?每一段多少厘米呢?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 (课件出示)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 (两端都栽) , 一共能植多少棵树呢?

(1) 教师指导学困生完成。

(2)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

(3) 引导学生总结。总长÷间隔长=间隔数植树棵数=间隔数+1。

2. 及时反馈 (课件出示) 。

3. 尝试应用:

课件出示:同学们在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 (两端都栽) ,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 指名板演, 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2) 师生共同评讲。

(3) 如果把题目中的“一边植树”改为“两边植树”, 该怎样解答呢?

四、巩固应用, 解决问题

1. 回归生活。

2. 小试牛刀。

3. 挑战自我。

五、

发散联想, 图片欣赏

六、畅谈收获, 全课总结

附: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原来是作为小学奥数内容安排的, 现在面向全体学生, 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 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解题, 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做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 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 经历猜想、探究、交流、归纳等数学思维过程,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数学化的过程。

1. 关于教学方式的确定。

在教学思路上尝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拓展延伸”为主要环节来实施教学过程, 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具体实施中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经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 即将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研究, 再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 渗透一种在数学上、在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这种思想要通过实例真正在学生身上得以落实。这是贯穿本课的一条主线。

二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关注学生正确表象的建立, 明确间隔数与棵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在预设中由较短的一段路入手 (20米) , 研究在间隔距离变化的情况下 (5米、4米、2米等) , 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三是如何用好线段图, 正确把握数形结合的关系。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中介, 在本课教学中, 根据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 借助线段图, 变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凭借, 也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得以落实。

2. 让学生形成数学化的思想。

游戏习作教学及反思 篇16

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 “动”起来,兴奋起来,使学生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以及整个身心,观察游戏,体验游戏,然后完成从思维到文字的转化。

设计理念:

加强生活与习作的联系,让学生言之有物,从段到篇,降低习作难度。学生边游戏边体验,先体验后习作,寓指导于游戏之中,做到指导无痕。先玩后说,先说后写,言之有趣。通过亲身参加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用笔记录生活。

教学目标:

1.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具体、写真实。

2. 学会捕捉精彩镜头,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想象,抓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抓住人物活动时的动作、周围环境等。用词准确,真实具体地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确定写作素材

1.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请你们和老师一起写板书,抬起手,准备好了吗?(板书:游戏)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想起你平时玩的哪些游戏?玩的时候心情如何?你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吗?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达出你特别想玩游戏?(渴望、盼望、期待、迫不及待、梦寐以求)

2. 这普普通通的两个字,让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想法,同学们,有想法就要及时记录下来,两三句话就行。在写的时候把第一行空出来,从第二行开始写,开头空两格。

3. 交流学生习作。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你们,短短的几分钟,你们就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很好!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二、 创设情境,抓住内心感受

1. 出示数字,展开想象。再看老师写什么?眼睛盯住了。(板书: 24)

2. 同学们,看到老师写了大大的2和4,你有什么疑问?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归纳: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心里想到的说了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的,说得非常好)

3. 老师又要写什么?请看!(板书符号:+-×÷)上面是数字,下面是符号,你又有什么疑问、想法?你能想到老师准备做什么吗? 同学们的脑海中有了大大的问号。

三、 明确游戏规则

1.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数字游戏,想玩吗?(板书:数字)

2. 从同学们的声音中,老师了解了你们的心情。告诉大家,当你听到老师说要和你们一起玩游戏时,你的心情如何?可以用哪些词语表达你此时的高兴心情?(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喜上眉梢)此时,你最想和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 老师感受到你们是迫不及待地想玩这个游戏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规则,游戏也是如此,那先来看看游戏的规则,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给出四个数字,四个数字要全部用但不能重复用,你再用上“+-×÷”运算符号中的一个或几个符号,“+-×÷”符号可以重复用,最后计算出得数为24。可以同桌互助,也可以几位同学合作完成。

4. 指名一生读游戏规则。

5. 老师还要提醒你们:一定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要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去用心体验,记住了吗?(板书:看 想 观察 体验)

6. 请各小组准备好,游戏马上开始,请看题。老师想请问一位同学:刚才教室里静悄悄的,你的心跳如何?为什么?你的眼睛在干什么?想看到什么?心里想什么?你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了吗?

四、 指导写作

1. 游戏正式开始。出示“1 2 3 4”,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说话:这么快就算出来了,想说些什么?老师数字刚一说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看到大家争着回答,在这时候,你心里怎么想?你认为这道题怎么样?太简单了,看来做这道题对你们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还可以怎么说?(易如反掌、小菜一碟、一挥而就、轻而易举、不加思索)想挑战有难度的题目吗?为什么?出示“3 8 3 8”,你认为这道题如何?你们是百思不得其解,还能怎么说?(一头雾水、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冥思苦想)难题算不出来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这道题目,你们目前还不能解决它,但是,只要努力学习,等到五年级时就会找到答案的。听了老师的话,你有话想说吗?原来数字也不是这么简单的,真是学无止境呀!

2. 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这“3 8 3 8”数字背后的故事吗?那是几年前的一个“三八”妇女节,当时,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五年级。中午,儿子放学回到家,大声喊道:“妈妈,妈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要送您一份礼物。”于是,他认真地运算着,他说:“妈妈,这道题很难,好多同学都放弃了,可我没有,我是想了好多天,才做出来的。我没钱给您买鲜花、买礼品,就用3和8组成的算式作为礼物送给您。妈妈,祝您节日快乐!”当时的我呀,真是热泪盈眶!每当看到数字3和8,我的心呀总是暖暖的!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有话想说吗?你有话对疼你爱你的妈妈说吗?

是的,孩子们,我们从简单的数字中看到了“不简单”,从开心的游戏中也能悟出一些道理。请你们用心地记录这一切吧!

3. 写一写。请你写一个片段。把刚才游戏过程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注意与上文要衔接好。

4.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不停地巡视并鼓励:“对!”“很好!”“真好!”“聪明的同学!”“头也不抬地写。”

5. 师生评析,重点点拨,朗读片段,共同赏析。

师抽取了两篇,评析:“注意,这个动作写得非常好,很细致,贴切。”“这是他内心所想的话,把自己所想的表达出来了,非常好。同学们注意观察、留心体验,把一次有趣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

五、 拟题目

1. 同学们,你们的内心呀,一定还有很多的想法、收获。这就是文章的结尾,你想为这篇文章写一个什么样的结尾呢?

2. 刚上课时老师让你们写作文空了一行,第一行准备写什么?是的,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一个好的题目,题目是管住文章的法宝,你能为这次作文取个什么题目呢?题目写在什么位置?

3. 出示教师范文。同学们,老师也写了一篇作文,想看看吗?你们可要帮助老师修改。

六、 总结完善

请大家课后把文章补充完整,并好好地修改。同学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物,或是因为它蕴含着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遐想,触动了你的情思。只要你用心地去观察、去体验,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体验,老师非常开心!孩子们,你们开心吗?你们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下课!

教后反思:

在游戏过程中,我让学生能够边看边玩边听边说。在每一个部分开始或结束时都让学生谈体会,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设计现场采访:告诉大家,你听到老师说要玩游戏时,感觉怎么样?心里想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写起作文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在愉快而又激烈的游戏过程中,我并没有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玩中,而是在玩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在玩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我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开始游戏,到结束游戏、接受老师的采访,以及老师指导学生写作,处处都是观察,处处都在留心,从而使写作水到渠成。在游戏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想有所体验。游戏体验使学生的习作有了“源头活水”。通过这节课,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而且都是有感而发。

上一篇:企业五年发展规划下一篇:坚持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