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推荐10篇)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1

自铁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铁西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整治动员大会”后,我院积极参与配合,立即组织成立自查小组,对全院的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1.人员管理:我院药品药械工作都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定期进行医药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药械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健康档案。

2.职责管理:我院已建立的管理制度包括:药品药械采购验收制度;药品药械出入库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药品调配和复核制度;药品药械保管和养护制度;医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上述各项制度完备、合理、可行,且有相应的执行记录。

3.药品药械购销管理:我院由专业人员分任采购、质量验收等工作;能够从合法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并与供货企业签定质量协议,具有合法票据;验收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制定的出入库验收制度和操作程序验收药品药械,保存有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

4.药局管理:我院设有综合药局,安全卫生,标志醒目;药局划分有相应功能区域,做到药品按剂型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局内设有防鼠及防蚊虫设施;药剂人员在调剂处方时能严格审核,按照调剂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调配,并按要求每日检查药品,如遇破损或过期药品报由专人统一处理,并仔细登记。

5.药库管理:我院药库分区鲜明合理,药品存放距离适宜,能按要求分类、分剂型在常温下存放药品;管理人员能严格按要求保管药品;药品出库时遵循“先入先出”原则,记录完整。

以上即为我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工作的现有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2

关键词:患者满意,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

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医疗市场逐步放开, 医院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开始进入“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为管理理念的新阶段。对医院管理层而言, 最大的挑战将是如何适应新的改革形势,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为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新医改背景下基于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模式及结构、管理机制的演变与趋势进行探讨。

1 研究背景

新医改给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模式带来深刻的变化, 给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带来崭新的机遇。随着居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患者付费方式将大部分由直接付费转变为医保付费。患者的就医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由完全“从属型”角色向“参与型”转变, 患者将有更多的就医选择权, “治好我的病”不再是选择和评价医院的重要指标。因此, 医院如何把握新医改的机遇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服务, 促进医院发展[1,2,3]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改革及结构状况

2.1 法人治理结构的治理模式

新医改前后, 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变革进入深层次, 先后出现了山东泰安、浙江东阳、上海申康、江苏无锡、山东潍坊、深圳北大医院、成都武侯、深圳南山等由公立医院自主化转向法人化治理模式[4]的实践探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以院长负责制为中心的经营层是这些管理模式最大的共同点。由国家、境外投资者、捐赠方出资的合资型医院——浙江东阳采用以董事会为决策机关和监督机关的法人化治理模式, 医院董事会改变了由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任命院长的长期做法, 选任有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优秀管理人才为院长。北大深圳医院、上海申康模式是托管契约的治理模式, 以民事合同取代目标责任制的行政合同, 这种托管制比目标责任制更先进, 体现在于对院长可有效地激励和监督。山东泰安、江苏无锡、深圳南山、成都武侯模式采用的是理事会或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治理模式, 山东泰安实行医院内部股份制模式是在医院治理结构中引入利益相关者, 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兼顾, 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有助于长远的治理效果的提升。然而, 学者们研究发现有些改革模式的实际操作中仍然依赖传统管理体制;有些改革模式不是以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为目标, 或难以真正履行其职责、权利和义务。以上改革的历程表明, 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是实际操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设计合理的治理结构是公立医院改革治理模式的一大要素。

2.2 城市区域卫生集团化模式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增加, 作为区域医疗、科研和教学中心的大医院, 医疗实力与规模迅速扩张, 中型医院也由于品牌和技术优势不断发展。而以全科医疗为主要任务的小医院缺少特色, 缺乏影响力, 发展能力较差。针对区域人口、经济、医疗需求情况, 将大型医院设为医疗中心, 在空间层面以一定半径辐射状发散设置下层医疗机构, 包括二级和基层医院, 组成区域医疗集团。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区已经筹建了大型医疗集团, 发挥大型医院的品牌优势, 建立集团帮带体系, 高级别医院对下层医院“以大带小”, 实施帮带、互动和集团统一管理[5]。有些集团化模式提升了小型医院的竞争力, 将患者向小医院合理分流, 化解了大医院拥挤、就医难的矛盾。有些集团化模式仍以拓展大型医院的医疗市场为目的, 结果还是无法将病源合理分流, 卫生资源配置仍显不合理。

3 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理念及机制的演变与趋势

3.1 更新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质量管理理念的变革, 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极大优化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文献研究显示, 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质量及其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有更深刻的认识: (1)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 “医疗服务质量”是医学技术与非医学技术的综合质量体, 质量的核心是满足患者要求, 即医院的所有影响患者满意的工作都属于质量管理工作的范畴; (2) “持续质量改进”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 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 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 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的重点。“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 是国际化标准组织提出的新概念, 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是强化质量监督作用, 保证持续质量改进、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关键[6,7]。 (3) “临床路径”是一种针对患者管理无序状况进行的优化、简化、增效的管理模式, 其临床过程是预先计划的、针对性地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对于节约费用、提高疗效都有很大的帮助[8]。此外, 循证医学、精益管理、人本管理的应用, ISO9000族质量认证体系的发展, 成为全新的正确评价医院质量与合理组织医疗活动的指导准则。

3.2 创新管理机制

3.2.1 构建激励、问责和监管机制。

现阶段的医疗体制改革中, 一些公立医院创新管理机制,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问责机制和监管机制等, 让各类主体具有实现改革目标的内在动力[9,10]。在激励机制下, 加强绩效考核与问责, 考核结果与院长和医生的利益挂钩, 达到激励院长的积极性, 实现有效治理医院的目标;达到激励医生的积极性, 让努力提供更多更好医疗服务的医生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 设计的激励机制又要监管其选择过度供应的医疗方案, 特别是约束其不当获利的动机。通过这些机制使执行制度与医务人员的创造劳动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产生医务人员智能最大化的发挥和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双重绩效。

3.2.2 构建区域管理机制。

医院管理的核心除取决于硬件优势, 更取决于医院的品牌形象、医生的技术水平、知名度和服务水平。一些学者对现有国情下的城市区域卫生集团化模式提出构建区域管理机制[11], 在区域内实施纵向分级转诊和横向协调互动机制、院落纳入机制、机构运行机制, 对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和医疗机构的产权等统一管理。设置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各机构的医疗质量实施统一标准, 定期检查;形成完善的轮转网络, 建立分级人才培养链, 有助于人员进修培养, 提高技术水平, 以提升患者的认同度和医院的知名度。建立统一的网络医疗引导系统, 促进信息互通共享, 提高便捷的转诊、会诊方案, 引导患者就医,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3.2.3 优化医疗服务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公立医院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优化服务流程”, 努力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包括服务目的、服务架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成本等要素, 包含核心业务流程、行管增强流程和后勤支持流程。核心业务流程指医护、医技等完成医院服务功能的流程;行管增强流程指医院战略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提高核心业务流程性能的流程;后勤支持流程指信息系统、设备、后勤保障等为其他流程提供支持的流程[12]。“优化服务流程, 改善服务质量”是服务医改大局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13]。文献研究显示, “以人为本”的服务流程改变了以往就医时让患者适应医院流程的各个环节, 首先是为患者提供最便捷、最准确的医疗服务。其次是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基石, 建立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有效的医疗质量过程实时监控, 为操作人员提高效率, 减少无效工作。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从接诊到治疗都有完善的路径, 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最优化的诊疗流程,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14,15], 确保患者获益最大化, 深受客户好评, 吸引更多客户就医。如运用精益管理[16,17,18]的医院实施精益管理工具于门诊、住院、药房取药、出院带药流程, B超室分诊预约流程, 手术室开台、接台流程以及各科室业务工作流程等, 采取多项措施搭建形式多样的医患互动平台, 通过医患沟通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 再从客户角度审视和改善每一个服务流程。不仅克服了目前质量管理只重“治”的缺点, 还能建立一个对病例质量、医疗费用、医疗质量有效的“防治结合”的质控系统, 实现循环往复的改善, 有力地促进服务机制优化, 有效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安全、高效、适当的医疗服务。

4 结语

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篇3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创建“平安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我院开展了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活动,执行领导班子的管理理念和要求,强调医疗质量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要从根本上解决,不断查找存在的问题隐患,严格把守医疗质量关,保证医疗安全,此理念是我院今后工作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重视,并且具体落实到临床的每项工作中。

一、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按照专科疾病的诊治流程,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并需要在病情记录上进行详细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医疗处理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记录等。

3、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医生值班制度,做好交接班工作,危重患者必须做到床边交班

5、做好“晚查房”的工作。“晚查房”包括对新收患者、危重患者、白天的医疗处理后的结果跟进、化验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特殊检查结果、知情同意的沟通、明天将要出院的患者安排、会诊患者的处理等,并跟值班医师进行交接班工作。

6、落实会诊制度的执行。

7、各科室质控医师要加强指控力度,提高病案质量。

8、专科的有创检查和治疗,如介入性的诊断和治疗,必须由专科主治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把关,严格掌握该类治疗的适应症。

9、针对医院查房的各项回馈信息,业务办要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发现问题,及时传达到相应科室,做好整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0、每月由科主任牵头,进行专科的业务学习,更新诊治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进展。每季度前一个月上报季度学习计划,并检查上季度学习计划落实情况。

11、落实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制度,目的是在解决疑难病例诊疗的同时,提高大内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并同时对下级医师进行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临床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做好入院时的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患者要由经治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必要时由科主任交待病情,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的名字,并知道病情沟通的时间。

(2)住院时的沟通:病情的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特别是诊断和治疗出现重大变化时,更要及时沟通。对于白天不能及时来院了解病情的患者,必须把病情交班给值班医师,让患者家属跟值班医师了解病情。

(3)出院前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门诊随诊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时的处理方法,需要复 查的检查项目等。

(4)门诊患者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随诊的时间等。

(5)医护之间的沟通:落实医疗行为的及时到位,各种检查是否及时进行,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医疗隐患或者纠纷。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专科的有创检查和治疗,必须由经治医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有创性或介入性操作和治疗,必须做好术前的准备。

4、进行有创性或介入性操作和治疗后,必须设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

5、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现将医疗质量安全检查结果向各科室传达,各科室要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医疗安全。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4

为进一步落实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配合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护理部开展了护理质量安全专项整顿自查梳理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一)依据《护理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执行标准WS/T431-2013)、《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北京市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要求。2015年医院对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以及护理系统应急管理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内容涵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医院重点部门管理以及护理系统应急预案等80余项内容。同时还修订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等100余项。

(二)规范使用护理管理手册。为了加强对科室级对护理质量督导,落实规范管理。制定下发护理管理手册,并制定书写记录标准,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通过多年的实践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责任落实和管理目标实现能力显著增强。

二、规范建立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一)建立了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强调护理人员按能级和职称进行分层培训,同时根据人员职称和能级制定严格的分层培训计划。每个层级均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考核重点;培训时以提升护理人员应急应对能力、临床带教能力以及出入院、转科等关键环节流程执行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将案例分析、现场演练以及授课讲座等内容贯穿于实际考核中,考量的是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

(二)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贯,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院内组织对《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每年2-3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护理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培训、演练及考核每季度1次,使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知风险应对流程。

(三)建立了院内“护理技能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并已完成了17人次的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提升了护理技能师的急诊急救技能和危重症救护技术,也为促进院内护理人才培养和培养专科师资力量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质量督查、跟踪、应对及管理。

(一)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制度。医院制定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严禁瞒报、漏报现象发生。同时按照卫计委要求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实时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护理部有专人负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统计汇总和网络直报工作。

(二)规范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建立了由“皮肤问题管理小组”负责的分区管理责任制,落实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的现场跟踪、监督指导工作,同时负责核查所报案例的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分析整改的及时性等工作;院内定期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每季度一次,选择院内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措施,以实现相互学习、经验分享、警钟长鸣的作用。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纳入医院缺陷考核内容,对于上报不及时、发生事件改进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科室进行考核;同时组织院级相关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护理质量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保证患者就医安全必须从细节管理入手,从每个服务环节做起。多年来护理部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认真履行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落实护理质量监察制度,规范人员职业行为,建全护理安全警示制度等,把控环节质量、落实和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形成了各级护士、科室、护理部逐级负责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标准、考核机制运行正常,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1.加强关键制度及流程的落实情况督导。护理关键制度包括入院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巡视制度、告知制度、护理计划执行制度和健康教育制度等,护理部将关键制度落实检查列入月控考核重点,每月进行不定期检查3-4次,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实现100%复合,一级护理病人每月抽查30-50人次,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2.在输血、输液、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等环节质量检查中,加强对医嘱执行、查对制度、腕标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环节质量的督导,加强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监管,最大限度的保证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3.加强重点病历的终末质量监管,实现100%复核。对患者年龄≥60岁、ADL≤40分、住院时间≥7天、出院时一级护理病重的病历、输血病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病历实现100%复核。

4.加强护理交接班环节质量督导。护理部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3-4科次,每年组织护理交接班观摩考评3-4次,通过督导交接班全过程,不断加强护理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在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的同时,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5.定期组织护理夜查房每周2次。加强对非正常工作时间段护理工作质量的督导,保证夜间护理质量。

(二)规范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保证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管理要求,针对高危药品科室要有专人管理和定期清点制度,护理部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质量考核红线项目,每月检查3-4次,以保证用药安全。

(三)努力构建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1.加强对输液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成立院内“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静疗小组活动发挥监管作用。结合静脉输液实践指南标准,定期组织小组及院内培训,培训重点是静脉输液实践指南、静脉治疗药物配伍方法、静脉输液用具的正确选择、静脉输血规范标准等;通过小组成员定期对临床静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开展静脉治疗问题调查和循证护理学研究,帮助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院内用药动态,在院内局域网建立了安全用药荟萃提示栏目,将临床用药的护理注意事项、常用药品配伍禁忌以及易发静脉炎的药品等进行提示,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加强对皮肤问题、复杂、难治伤口的处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成立了“皮肤问题管理小组”,对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统一管理,并在全院实施质量监控;定期组织相关院内培训,每年2-3次,并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糖尿病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南等,规范了院内皮肤问题护理管理程序;通过小组成员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管,对院内压疮、失禁、伤口等复杂的护理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和专业指导,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能力。

3.成立院内气道护理管理小组。为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的气道管理技术、氧疗护理技术提供保证。

五、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队伍结构还需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有待提升。2.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滞后。医院对护理人员动态、护理工作量报告、护理排班、护理质控以及护士长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难以实时监控。

3.在日常质控管理过程中还有制度落实不严格,细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5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我院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检查,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规范药品使用和管理。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自查小组,按照西乌旗卫生局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药品管理法》《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规范药房的标准》逐一自查,逐一对照,自查小组做了大量细致的自查工作,自查报告如下:

一、机构、人员与制度:

我院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合法资质。设立了药品质量管理机构,由分管院长、药械科负责人、药房负责人、质量负责人、采购员组成,明确各级人员和机构的职责。同时,已制定的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建立健全了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指导小组等。

我院害建立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培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法律法规、民族药品及医疗基本理论和旗卫生局印发的关于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存放保存、使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等来提高人员素质,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医疗器械从采购、验收入库以及存放保管到使用等所有环节,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对从事药品工作的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每年都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确保药品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

二、采购与验收:

严格按照上级卫生局制定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进行药品采购。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药品入库验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严格按法定质量标准和合同质量条款对购进药品、售后退回药品的质量进行逐批验收。

三、落实规范药房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规范药房的标准,对全院的蒙西药房、药库进行管理。

四、药品储存与养护:

仓库分为药品库、医疗器械库,各库均分合格区、待验区、不合格区,各区按规定实行色标管理,即合格区为绿色,待验、退货区为黄色,不合格区为红色。在验收合格后,严格按照药品储存、养护制度对药品专库,分类存放,根据药品储存条件和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区,药品按批号、有效期集中堆放,按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码,对近效期药品每月填报效期表。

五、药品的调配:

药剂人员调配药品时,必须凭注册的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非经医师开具处方不得调配药品,药品调配工作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要求进行调配,发放应当遵循“先产先出”,“近效期先出”和按批号发放的原则。

六、不良反应监测: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小组,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建立和保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档案,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

七、特殊药品:

特殊管理药品具有符合规定的安全储存措施,实行双人双锁,帐物相符等五专管理。购入特殊药品应实行货到即验、双人开箱、清点到最小包装,并有专用验收记录,退回、过期失效、不合格的特殊管理药品及按规定收回的废弃物等应在卫生部门监督下销毁,销毁记录应符合要。

八、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自查小组对医院使用药品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自查,从人员机构、管理制度、硬件设施、管理记录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自查,基本上能达到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要求,但也发现了些不足之处,药库、药房、门诊部药房等涉及药械的个别地方,卫生较差,药品排列不整齐,排序不够规范,分区不够明显,书写记录不够详细等不足之处。责令各科室相关人员务必按制度认真整改,并落实到人。

九、整改情况:

我院在自查与互查的基础上分别整改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制订了易混淆药品的制度与标识,并贴在了分类出来的易混淆药品旁边。

2、制订了以民族医药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及培训计划。

3、制订了医疗器械进货检验记录制度。

4、制订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

5、加强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养护与保养。补写了医疗器械检查、养护及相关记录,并且将长期执行。

6、加强了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在实际工作与实施中,可能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微方面的问题,望上级领导对我院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再接再厉,把我院的药事工作做得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西乌旗蒙医医院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先进的医疗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快速进步与发展,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多年来国家缺少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缺乏科学规范的规章与法规,导致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不严,使用不规范,滥用、错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用过期失效器械以及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的现象在一些医疗管理体制不严格的偏远地区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如何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管理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器械设备服务于医生诊察、治疗的功能,加强现代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 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概念

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是指运用管理和医学工程技术等手段,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及安全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确保患者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对其进行质量控制需要从控制对象的确立、控制标准的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检验方法的编制及明确等几个方面全面进行。

2 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背景及原因

2.1 医疗器械管理法规体系不完整

多年来,在我国医疗器械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一直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直到我国第一部关于医疗器械的法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在2000年出台,才结束了我国医疗器械长期无法可依的状况。但是,这部法规监管存在盲区,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切合实际,对医疗器械安全可靠的使用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医疗设备多年来在医疗机构中形成了层层下放的现象,由于农村卫生室处于最下层,失效的医疗设备最后流入其中,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并未对这种现象做出制止,也没有制定合理的设备再使用的方案。而针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该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其使用期限,造成了过期的医疗设备仍在使用的局面,给患广大就诊群众造成安全隐患。

2.2 医疗器械在医疗服务中日益重要

医疗机构是使用医疗器械最多最频繁,先进精确的医疗器械可以快速准确的发现并分析患者的病情,为人民群众防治疾病贡献较大力量。目前的现代社会中,医疗器械已成为医生诊察患者病情的主要辅助工具与手段。依靠高新科学技术水平,医生对患者的诊断检查主要是借助于先进的医疗器械和高端的诊断设备,快速准确地取得诊断数据,医生主要对诊断数据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可靠全面的诊断结论。其次,医疗器械在治疗患者病情方面也是发挥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目前在医学临床上,没有高端精密的医疗设备手术便无法精确地实施,并且,部分医疗设备还可针对部分病症药物无法直达病灶部位的情况起到辅助作用,借助医疗器械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提高疗效。最后,医疗器械还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高人民群众体能素质。部分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不仅需要药物的治疗,还需要现代医疗器械的辅助,只有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做那个。医疗器械目前也已成为药物无法代替的一种治疗手段,在医疗服务业医疗器械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 不合格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器械重复使用的危害较大

近年来,由于医疗设备的使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规范使用医疗器械的事件时有发生,违法销售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案件不断涌现,不合格医疗器械及一次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引起了较多的医疗纠纷,给广大患者带来了身体和财产的双重损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到目前为止,仍有较多乡镇卫生院使用一些陈旧的仪器和设备,当患者使用其进行诊断时,由于这些设备、仪器治疗效果已发生大程度的下降,检查诊断数据的也可能存在失真情况,这就导致了广大农村患者诊察结果的不准确,可能造成误诊、漏诊等现象,给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为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及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已刻不容缓。

3 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途径

3.1 对医疗器械的采购过程进行质量评估控制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大部分决定于其生产质量是否达标。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对医疗器械的采购过程的质量评估控制,从源头上把关,严格控制其质量水平。首先,要选择信誉度好、品质优良的生产厂家。一个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有保障,质量水平较高。其次,在医疗器械采购过程中可增加对供应方的评定和筛选工作。从产品和供应方的资质审查开始,对供应方进行评定,采取对样品进行评价和试用,调查供应方基本情况及信誉度,并进行现场考察等方式,对供应方进行评定记录,并整理出合格的供应方名录,建立合格供应方档案,筛选合适的供应方建立供求关系,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严格控制购买产品的质量,必要时需供应方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杜绝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

3.2 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进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对医疗服务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合理规范的使用方法会导致设备的损坏,造成诊断结构不准确等现象,产生不良影响。首先,设备使用科室及器械使用人员需要认真研读医疗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书和维修手册,了解国家的有关标准和临床使用要求,明确基本操作步骤和正确使用方法,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正确合理地使用医疗器械。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只有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操作人员才可以上岗操作设备。我们要在医疗设备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用前检查,保证设备的性能可以满足医疗机构的正常诊断及治疗质量的需求。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记录,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使用者应尽可能熟悉设备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掌握设备的故障规律,及时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工作。

4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4.1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原则

医疗器械设备在现代医疗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目前,离开医疗器械设备医院将无法正常运行。医疗器械设备作为一种医疗辅助手段,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对医院的形象与声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当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时,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维修人员有高超的维修技能,还要求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敬业心及全心全意为医疗事业服务的品德。医疗器械的质量是否达标关系到千万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维修人员需要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发挥创新思维,适应现代高科技水平,尽职尽责地做好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因此,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中应树立并把握如下原则:(1)建立或完善医疗器械运作规则及管理制度;(2)对医疗机构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素养能力;(3)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提高人才的总体素质;(4)树立为医疗事业服务的思想,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4.2 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目标

(1)提高人员的专业维修水平与技能,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维修速度;(2)不断更新及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维修水平;(3)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各尽其长,并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严格管理,全方位为医疗事业服务;(4)重视器械的日常养护和预防性维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4.3 建立新型管理机制,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水平

4.3.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

医疗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建立主观领导负责制,组织制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对其贯彻执行,并对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进行规划与实施。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管理工作,全面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功能,提搞维修质量与速度,降低故障发生率。

4.3.2 制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制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可规范医疗器械的使用,使其有章可循。该管理制度应包括对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及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明确领导者与维修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规定事故责任细则处理方法,并定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等内容。在医院日常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时,由于一般的医务人员不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监督管理的规范性。

4.3.3 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继续教育机制

现代工程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我们要及时将其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医疗器械设备作为服务于患者的工具,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从业资格,并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对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应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和充实自我,提高维修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器械的作用。

5 结束语

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院必不可缺的医疗手段与装备,在医疗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医疗器械在临床上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亟待解决,它关系到万千病患的身体健康及安全问题,一旦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问题,不仅患者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都会受到阻碍。因此,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迫在眉睫,这需要我们全体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摘要:医疗器械在现代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若在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对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亟待解决。本文就我国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原因及背景作简单分析,提出构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新想法,并针对医疗器械维修与管理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加强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医疗器械,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石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04).

[2]周丹,David.Yadin,朱晓纬.基于风险评估的设备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0,(09).

[3]郭艳,杨保新,杨永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07).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7

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管理、医疗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创建“平安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我院开展了规范住院管理、医疗行为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活动,执行领导班子的管理理念和要求,强调医疗质量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要从根本上解决,不断查找存在的问题隐患,严格把守医疗质量关,保证医疗安全,现将我院规范住院管理、医疗行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语句不通顺,分析不透彻,诊断不明确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流于形式。

3、医患沟通及知情同意书告知存在签字不规范。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医疗质量管理才能更好的开展。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晨会上通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文件精神,成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组织,严格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监控预防用药情况。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 篇8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规定,我院立即进行医疗质量大检查并作出如下总结:

一、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按照流程和诊治指南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严格执行医生查房制度,并需要在病情记录上进行详细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医疗处理和下一步的诊疗计划记录等。

3、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

4、严格执行医生值班制度,5、做好晚查房的工作。晚查房包括对新收患者、危重患者、白天的医疗处理后的结果跟进、验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特殊检查结果、知情同意的沟通(特别是将要进行手术或者有创检查患者)、明天将要出院的患者安排、会诊患者的处理等。并跟值班医师进行交接班工作。

6、做好交接班工作。上午的交班和下午的下班前的交接班特别重要,危重患者必须床边交班。每天值班的医师在接班后必须把本科的患者的验单详细查阅一次,并对异常结果进行处理和复查。

7、落实会诊制度的执行。

8、科室设立专门的病历质控检查负责医师,随机抽查病历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及时修改错漏地方。

9、针对查房的各项回馈信息,并提出的意见,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整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10、每月由科主任牵头,进行业务学习,更新诊治方面的新知识和新进展。

11、对科进行不定期、不提前通知的质量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帮助落实

12、设立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制度,目的是在解决疑难病例诊疗的同时,提高各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并同时对医师进行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临床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做好入院时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危重患者要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必要时签署病(危)重通知书。要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医师和护士的名字,并知道病情沟通的时间。

(2)住院时的沟通:病情的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特别是诊断和治疗出现重大更变化时,更要及时沟通。对于白天不能及时来院了解病情的患者,必须把病情交班给值班医师,让患者家属跟值班医师了解病情。

(3)出院前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门诊随诊的时间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时的处理方法,需要复查的检查项目等。

(4)门诊患者的沟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随诊的时间等。

(5)医护之间的沟通:落实医疗行为的及时到位,各种检查是否及时进行,患者病情的变化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是否存在医疗隐患或者纠纷。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有关治疗,必须由经治人员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合理调配科室加床,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对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xxx卫生局关于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到位

个别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等核心制度不能很好的落实。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如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的问题。

1、字迹潦草,有涂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

2、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记录内容分析少,过于形式化。

3、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二、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在全院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成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小组》组织,严格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用抗菌药。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三:

随着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维护群众利益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全县的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将医疗安全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承担高风险麻醉工作的我,医疗安全这根弦始终不敢卸下,它是麻醉工作的核心,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决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大意而让生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借助我院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本人就如何保障麻醉安全谈一点体会:

麻醉工作是高风险工作,术中安全的保障与麻醉技术、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和病人的自身情况密切相关。基层医院存在以下特点:

手术少,麻醉人员少,锻炼的机会也少,麻醉技术提高慢;

急救设备少,参与抢救人员有限;

急救药品使用率低;

交通不便,患者病情却瞬息万变,出现意外情况难以得到上级医院的救助等等。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去抱怨,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让患者平安地度过麻醉期:

提高麻醉技术水平:

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在不断更新,要想提高麻醉水平必须制定专业杂志多学习他人经验、了解新技术;

每3-5年短期进修学习一次;

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借此机会多与同行们交流和探讨,多向专家教授请教;

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总结。

预防在先:认真对待术前检查、术前访视和医患沟通,全面掌握病人情况,术中病人意外情况的预知及相关设备和药物的准备要充分,对于我院使用率非常低但又不得不准备的急救药品和物品利用一切机会向上一级医院求助:如小儿面罩、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预防芬太尼导致胸腹肌肉强直的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针,维持时间短的降压药乌拉地尔针,升压作用较强而又能减慢心率的甲氧明和去氧肾上腺素针,升压作用较强维持时间较长的间羟胺针,治疗心脏传到阻滞的异丙肾上腺素针等药物。后两种药物(间羟胺针和异丙肾上腺素针)已经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我已和药剂科沟通增加这两种药物的储备。

把握适应症及操作规范:患者的安全第一,不能让患者为了节约费用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需转院者应及时转院,与手术医生及患者做好沟通与交流。

寻求帮助:巡回护士掌握抢救药物使用方法,以便快速准确的进行抢救;有预见性地请内科医生参与麻醉;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协助抢救。

开刀治病,麻醉保命,一念之差、一点疏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终身的遗憾。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每一次的麻醉顺利不能成为我沾沾自喜的理由而疏忽大意,对于麻醉过程中每一点点的异常都要认真对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追根求源,正确判断,正确处理;每一次的化险为夷不能成为我自以为是的砝码而不引起警醒,应该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及时沟通,及时引导患者转诊以确保安全。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四:

根据白水县卫生局关于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意见、措施和具体整改责任落实汇报如下:

一、我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回顾: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我们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安全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院质量控制科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纠纷隐患,找出核心问题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科长、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按照年初三基培训考核计划,各科室每季度必须考核一次,医务科、护理部每半年必须举办一次全院性的三基考核,参考率、合格率务必达95%以上。

(三)健全了防范医疗事故纠纷、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预案,建立了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

(四)护理管理方面

(1)护理管理组织

能够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组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确保做到知法、守法、依法执业。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每年制定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包括三基学习、业务讲座、护理查房等。按计划认真执行完成。

(3)临床护理管理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确保将患者知情同意落到实处。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设计了规范的计划。各科室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健康教育内容。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我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业务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得到了落实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要求,每年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总结近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解决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布置下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3)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意识

(4)认真开展了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监测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从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现象。加强了一次性使用用品的管理。各科室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由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和发放,三证齐全。各科室按需领取,做到先领先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用品用后,由专人集中回收,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二、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健全,对手术病人的风险评估,仅限于术前讨论或术前小结中,还没建立起书面的风险评估制度。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应用档次过高,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的培训。我院花大力气进行了制度建设,汇编了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要认真组织学习《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医院常用法律法规选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人员职责,2011年5月份组织一次全员法规、制度、职责等有关知识的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医务科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我院医疗质量自查报告 篇9

关于近期医疗质量自查报告

一、医疗质量月分析报告:从公共卫生、药房、护理、住院部、医院管理、控制院内感染等方面综合汇报,报告总体及时、规范,截止11月现已完善。

二、医疗质量十三项:1.首诊负责制执行合理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因我院自身条件有限,实行主治医师、医师每日查房,院长、副院长每周二、周五行政查房制度,执行较及时,记录完善。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有力4.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按章执行5.会诊制度执行及时、完善,存在部分医师会诊单未填写、填写不规范、收费项目不及时等现象。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需近一步规范和完善7.术前讨论制度不完善、明显欠缺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合理、规范记录及时9.查对制度实行“三查八对”制度较规范、10.医生交接班制度实行有力,存在部分医护人员交班不详细、迟到现象11.新技术准入制度,腹膜透析技术已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存在操作人员欠缺问题12.病历管理制度已制定相关条款和管理方案,并详细说明奖罚方式方法13.临床用血制度,暂无。

三、出院病历质量评分:每月按时考核,截至十月已完善。

四、病历书写及分析:制定并实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存在:1.部分医师病历书写不及时、不规范,存在错字、别字,病情表达不规范2.化验单粘贴不整齐、阳性结果未做标示2.医嘱书写不规范,用药剂量不合理、不详细,药品名称未写全名,医师签名未填写3.部分手术病人手术记录及术前讨论不完善4.病历书写上级医师签字不及时5.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特殊护理记录单填写不及时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改善。

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培训活动,培训试题已完成并上报归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责任状分管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已签字归档。

六“四个排队”和 “八个排队”: 1.每月按时进行“四个排队”,每月统计医师用药量(即每名医师当月治疗患者,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抗菌素使用量(即每名医师当月治疗患者,使用抗菌素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青霉素占抗生素比例(即每名医师当月接诊患者,使用的青霉素数量占抗菌素数量的比例)、患者自费药使用量(即每名医师当月治疗患者,使用自费药品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对全院医师排队,对排名前三位医师当月接诊的患者治疗、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对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医师进行处理,并上墙公示。2.每季度统计“八个排队”,并按时上报卫生监督所。抗生素使用量大于15%,视为不合格,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扣除当月工资的3%、2%、1%。住院部人均用药量大于750元,视为不合格。对不合格医师同样排出前三位,分别以扣除当月工资的3%-1%为惩罚;抗生素使用量大于22%视为不合格,排出前三位,以扣除当月工资的3%-1%为惩罚。对于长

期各项处于前三名不合理用药的医师将给予暂停处方权的惩罚。截止八月“四个排队”统计表已全部完成上报数据并进行了公示,统计分析报告按月执行,控制奖惩实施办法及数据已上报。“八个排队”第二季度已完成上报。

七、住院部临床途径:按系统进行了分类及装订已存档,组织全院医师进行了网络系统资源共享学习和培训。(群动态中可下载学习)

八、今后努力方向:一定以此次自查为契机,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强化管理措施,优化人员素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

报告人:刘亚鹏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 篇10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1

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整顿工作整改要求,我科对医疗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下一步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会诊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健全,对手术病人的风险评估,仅限于术前讨论或术前小结中,还没建立起书面的风险评估制度。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应用档次过高,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过于形式化。

2、存在知情同意书告知、签字不规范、药品及一次性高低值耗材等自费项目未签知情同意书。

3、病历均为打印,复制粘贴后未及时查对,姓名、住院号不相符等情况依然存在,字迹潦草,有涂改现象。

(四)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时有“生冷硬”现象,医疗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医患沟通技巧不够,对医疗风险估计不足,造成医患沟通不够到位。

(五)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很好的满足病人的需求,急救技能尚需要进一步演练。

(六)科室管理不够,问题发现后不能经常性督促整改和落实,造成问题长期存在。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难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进一步加大科室管理及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三级医师查房和病历书写检查工作,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一周一通报,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同时对专业知识按照年初学习计划逐步学习到位,在科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培训的实效。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开展病历书写规范培训,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保证病历的规范书写,及时将住院病历归档管理。

4、根据卫生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科具体实施办法及奖惩制度,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禁止滥用抗生素情况出现。

(三)进一步加强科内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以及群教活动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根在群众,服务在一线,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老百姓尊敬的医务工作者,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四)继续加强医患沟通技巧训练,针对病人入院时,医学干预时,病人呼叫时,手术时,特殊检查时,病情变化时等情况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以增进医患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保证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医疗质量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2

根据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整顿活动的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结果及整改意见、措施和具体整改责任落实汇报如下:

一、我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回顾: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我们制定了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方案与考核标准,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管理方案和考核标准的要求,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以质量分的形式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安全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并与各科室有关人员签定安全责任书。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举办了“医疗质量安全”等培训。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院质量控制科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纠纷隐患,找出核心问题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科长、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与考核,按照年初三基培训考核计划,各科室每季度必须考核一次,医务科、护理部每半年必须举办一次全院性的三基考核,参考率、合格率务必达95%以上。

(三)健全了防范医疗事故纠纷、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预案,建立了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机制。

(四)护理管理方面

(1)护理管理组织

能够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组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确保做到知法、守法、依法执业。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每年制定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包括三基学习、业务讲座、护理查房等。按计划认真执行完成。

(3)临床护理管理

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确保将患者知情同意落到实处。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设计了规范的计划。各科室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健康教育内容。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我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小组。业务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得到了落实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要求,每年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总结近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解决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布置下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3)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意识

(4)认真开展了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监测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从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现象。加强了一次性使用用品的管理。各科室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由设备科统一购进、储存和发放,“三证”齐全。各科室按需领取,做到先领先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用品用后,由专人集中回收,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二、存在问题:

(一)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意识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不健全,对手术病人的风险评估,仅限于术前讨论或术前小结中,还没建立起书面的风险评估制度。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想象。

个别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普通感冒也使用抗生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抗生素应用档次过高,时间过长。

(三)住院病历书写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象记流水帐。

2、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三、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而轻视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意识不强,这样就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将质量要求应用与日常医疗工作中,就很难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是一门学科,要想提高医疗质量,不但要学习医学理论、医疗技术,还要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质量管理理念,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使医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方法,才能变被动的质量控制为主动的自我质量控制。因此,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质量管理知识,增强质量意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首先要加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级人员职责的培训。我院花大力气进行了制度建设,汇编了各种法律法规、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要认真组织学习《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医院常用法律法规选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医务人员务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人员职责,20xx年3月份组织一次全员医技、法规、制度、职责等有关知识的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

1、医务科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2、要加强三基训练与考核,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严肃考核纪律,注重考核的实效,不能流于形式。科室负责人要重视三基训练,要经常对医务人员讲三基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

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以制定奖惩办法,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

要进一步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监测等工作上下大功夫,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配合院感办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根据卫生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精神,制定我院具体实施办法及奖惩制度,注重监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要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门诊工作站设置处方权限,保证制度的落实。提高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率,保证合理使用抗。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1、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的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教育。让医务人员明确:“医家首在立品”,医德是医务人员从业的行为规范和自律操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傲的工作作风,立志做一个医德高尚,受人尊敬的医务人员。每位医师都要熟记《医师严格自律与诚信服务公约的内容》,要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要真正做到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谋私利。

2、院办已制定奖惩措施,保证医务人员在医院执业时要有好的服务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态度,才能认准出发点。要时时刻刻谨记我们是为了治病救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决不允许在诊疗工作中找任何借口对病人采取冷漠、推诿、粗暴等不负责任的态度。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带不良情绪与病人打交道。要善于调节自我,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上岗,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充分地展现给患者。

(四)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密切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营造和谐就诊环境。

上一篇:小学高年段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