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精选10篇)
农村基层干部与大众接触最多,是大众眼中的政府,是贯彻履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大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管理,是落实党的惠农政策、保护农村和谐稳定、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根本保障。近期,我们组织气力,围绕基层干部管理这 1 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构成了 1 些粗浅的认识。
1、基本情况 ?
全县 xxx 个村,定补干部 xxx 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 xxx 名,村委会主任 xxx 名,“1 肩挑”xx 名。村党支部方面,共有村级党组织委员 xxx 名,支部书记 xxx 名,平均年龄 xx.xx 岁,副支书 xx 名。从年龄结构来看,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 xx.xx 岁,xx 岁以下 xxx名,占 xx.xx%;xx 岁至 xx 岁 xxx 名,占 xx%;xx 岁至 xx 岁 xxx 名,占 xx.xx%;xx 岁以上 xxx 名,占 xx.xx%。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学历 xx 名,占 x.xx%;大专学历 xx 名,占 x%;高中、中专学历 xxx 名,占 xx.xx%;初中学历 xxx 名,占 xx.xx%,小学及以下 xx 名,占 x.x%。从性别结构来看,妇女干部 xxx 名,占 xx.xx%,女支部书记 x 名,女副书记 xx 名。村委会方面,共有村委会委员 xxx 名,村委会主任 xxx名,副主任 xxx 名。从性别结构来看,女委员 xxx 名,占 xx.x%,其中女村主任 xx 名,占 x.x%。从学历结构来看,小学文化程度 xxx 人,占 xx%;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xxx 人,占 xx.x%;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xx 人,占 x.x%。从年龄结构来看,xx 岁至 xx 岁 xxx 人,占 xx.x%,平均年龄 xx 岁。
最近几年来,县委着眼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出台了《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村定补干部考核办法(试行)》等系
列管理制度,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推动干部风格得到了明显转变。从调研的两个镇具体情况来看,有以下 3 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管理制度完善。从调研情况来看,两镇均依照《xx 县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相应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彭公镇制定了《村干部管理实行细则》,从村任职条件、选任程序、职数设置、工作职责、教育培训、平常监督、考核管理、补贴发放、后备干部培养、背纪处理等 xx 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管理制度较为严格。相公镇建立《村级事务管理“10 有”制度》,从平常工作、村址布置、3 务公然、重大活动宣扬、财务账务审核、便民服务记载、档案资料搜集、组织生活展开、矛盾纠纷调解等 xx 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村级事务规范有序。是考核赏罚规范。相公镇制定了《“双述互评联考”制度》,实行村干部与包村干部双向选择,工作情况相互评议,考核结果相互挂钩,从德勤绩能多方面进行考核,提高了村干部找事创业的热忱。目前,该制度已在全县推行实行。彭公镇结合本镇实际,制定完善了《村干部考核实行细则》,加强平常管理,突出进程考核,按月小结、季度通报、半年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补贴相挂钩,奖优罚劣,提高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是大众普遍认可。从调研访问的情况来看,大众对村干部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大多数大众认为,最近几年来村干部工作风格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愈来愈强,大吃大喝现象逐渐减少,村级事务透明度愈来愈高,优亲厚友、以权压人、假公济私等背法背游记为逐渐减少。有的大众反应,过去到村委会办个事得跑好几趟,现在随时有人值班坐班,少跑了很多冤枉路。
2、存在问题
?是文化素质偏低,工作能力不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干部提拔范围极为有限,现任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普遍偏大的问题,在 1 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惟的能力。有的村干部不善于宣扬大众、动员大众,使大众对党的 1 些惠民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深,导致个别大众捕风捉影、胡乱揣测、到处宣扬,引发矛盾纠纷。有的村干部在帮助大众办理户口登记等简单业务进程中,业务不精,让大众多跑两 3 趟路。有的村干部思想观念守旧,角色转变不明显,仍以管理者自居,缺少服务意识,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工作循序渐进,缺少创新精神,大众意见较大。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缺少创新精神,担负干部好几年,没有办成 1 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带领大众致富能力不强。有的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象,缺少理性思考,处理问题简单粗鲁,致使矛盾积累。是法制意识淡漠,制度落实不力。村干部普遍法制意识不强,村级事务决策权常常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部份村干部习惯于“1 言堂”或个人说了算,不善于发挥大众的能力和智慧。大多数村民忙于自家生产,对不触及自己贴身利益的村级事务漠不关心,大众监督难以落实;监督委员会主任不掌握工作方法,对村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了解甚少,出现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善监督的情况。部份村干部法律知识欠缺,对腐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个别村干部认为自己为大众做事情,拿点贪点是理所应当,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贪腐手段高明,疏忽法律规定,谋取私利、为所欲为,导致村干部背纪背法案件仍然存在。加上,个别触及村干部背法背游记为的案件,在调查处理进程中不够严格、1 拖再拖,终究以纪律处罚代替法律制裁、以证据不足草草了事,没有构成震慑作用,无形中助长
了作奸犯科现象。另外,村干部值班坐班、村级事务公然、村党支部“3 会 1 课”制度等硬性规定落实还不够到位。是工作头绪过量,工作压力过大。“上面千根线,下面 1 根针”是对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形象概括。在各级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转向服务的大背景下,各级各部门把服务末梢延伸至村,安排村干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村成了责任很大、权利很小的机构,新农合、新农保、高龄补贴、农村低保、贫困户辨认管理、临时社会救助、食粮直补、良种补贴、地膜玉米补贴等各类支农惠农政策相对较多,村干部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众的不满与谴责,致使村干部工作压力愈来愈大。村级干部补贴相对较低,且补贴差距相对较大。正职干部补贴每个月为 xxxx 元,其他每个月为 xxxx 元。补贴较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身份依然是农民,收入水平还不够高,导致村干部没法脱离农业生产,全身心投入村级事务。大多数村没有集体收入,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欠缺,个别村村级债务至今没法清算,致使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降落。1 些村干部风格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出现给工作经费办多少事,不给工作经费就拖着不办的情况。
一、帐据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 我县村组财务帐据管理混乱的现象比较突出。据检查情况看:村级, 帐据按规定要求使用的有50个村, 占受检村数150个的33%;未按规定要求使用的100个村, 占受检村的67%。组级, 有据有帐使用规范的30个组, 占抽检组数300个的10%;有据有帐使用不规范的255个组, 占抽检组数的85%;无据无帐的15个组, 占抽检组数的5%。从整体情况看, 村级帐据使用好于组级;单据使用好于账簿记录;近年份使用不如前些年份。
在财务管理上, 由于领导重视, 管理办法作了一些改革, 但在帐据管理上没有什么改观。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目设置不全。村组应按《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设置账目, 可是村级财务实行财政代管后, 部分乡镇未按要求操作使用, 账目不清;组级成了账目管理盲区, 90%的组没有设置往来明细帐, 5%的组没有使用帐薄核算。二是票据管理使用不规范。没有按照有关规定, 使用由县农经站设计监制的统一票据。检查中发现, 在村级取得的报账票据中, 33%的票据不合法或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在组级报销的票据中, 不符合规定与要求的票据, 达85%;个别组甚至不索取票据, 单凭所列支出附件白条入账。三是收款不开收据。绝大多数村组收入款项, 不向收款对象出具收据, 多采用捏疙瘩办法填制一张或几张收据入账;有的组收款, 甚至从来就不填制收据, 而是用收款花名册或自制白条代替收据。四是凭证使用极为随便。在凭证的使用上, 尤其是付出凭证基本没有使用。
二、产生帐据管理混乱问题的根源
1、事权不分。
农业部多次发文, 明确规定“农村财务管理”由各级农经部门管理, 可是河南省把这项工作交财政部门代管, 其结果使该工作处于“两不管”的境地。财政代管, 在县财政局没有明确具体股室管理此事, 乡镇财所大多只管了转移支付与财政资金部分。而农经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既未与财政合并也未撤销, 无法管理, 从而形成帐据管理的“盲区”。
2、认识不足。
由于缺乏上级指导与业务培训, 一些村组干部在思想上对帐据管理的重要性和混乱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工作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欺上瞒下、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在监督上, 由于事权不分, 对帐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无人问津, 很少追究。
3、有章不循。
中央、省、市多次下文, 提出农村财务管理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然而有的村组我行我素, 置若罔闻, 没有把农村财务帐据管理当成一回事。对发生的财务事项, 不是主动索取票据, 而是采取简单应付了事。究其原因是, 有章不循。
4、责任心不强。
部分组财务人员调换过于频繁, 造成财务队伍不稳定, 再加之待遇低, 个别财务人员存在着干业务不如出外打工挣钱等杂念。为此, 部分人员把财务管理工作当成附带事情来做。在村组, 核算不认真、结帐不及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有的半年一核一结, 有的甚至一年一核一结。
5、业务水平低。
检查中发现, 部分组财务人员由于文化低, 上岗时又未受到系统的业务培训, 有的不会使用会计科目;有的借贷方向颠倒;有的从未使用过记账凭证。这些问题, 一是直接影响了会计反映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是使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应用作用。
三、意见与建议
1、要重新划分事权, 终结“两不管”局面。
省市县要重新赋予农经部门农村财务管理职权, 取消财政代管行为。要给农经部门重新定编, 定人, 定经费, 使其尽快负起农村财务管理重任。
2、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农村财务帐据管理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基层党组织与干部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各级党政组织要报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 把财务帐据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研究财务管理工作, 要针对出现的问题, 认真加以解决。在工作上, 要多给予财会人员以关心和帮助, 支持他们依法办事, 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确保农村财务管理上轨道。
3、稳定队伍, 提高素质。
农村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肩负着管理与监督的职责, 保持财会队伍的稳定, 对于规范农村财务帐据管理十分必要。今后调任、更换村组会计, 应报经乡镇农经站同意, 挂帅领导批准, 并报县农经站备案, 否则, 不能随意调动或更换财务人员。与此同时, 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县财政每年要拨出专款, 支持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县乡农经部门每年要抽出一定时间集中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培训, 确保财会人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管好家理好财。
4、强化业务督导。
针对目前村组财务帐据管理存在的问题, 县乡农经部门, 要切实履行指导和监督职责。县级工作重点应放在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上, 乡级工作重点应放在日常管理和具体问题的落实上, 要把规范帐簿、凭证和会计档案作为财务检查和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通过上下结合齐抓共管, 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5、依法依规, 加强管理。
县乡农经管理部门作为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机构, 对明显违反财务帐据管理的单位或个人, 缺乏有效的处罚手段, 影响和制约了农村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为此, 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农村财务帐据管理办法, 并赋予县级农经部门行政执罚权, 以制止帐据管理的混乱局面。
摘要:为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我们对内乡县农村财务帐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 分析了问题的根源, 提出了粗浅的改进意见。
近年来,陕西省延长县民政局针对全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结合实际,创新改革,夯实责任,全力抓好农村低保核查和重新评定工作,保障了群众的基本生活,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深入基层调研确定工作方案
延长县农村低保自2004年实施以来,一直未做较大调整,矛盾和问题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延长县民政局开展了细致的调研工作。民政局成立了3个工作组,由局长高锦鹏、副局长严相安、低保办主任常胜莲亲自带队,从2010年10月开始,历时半个月,深入基层,走村入户,听取汇报,查看台账,征求群众意见,对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
调研中发现,个别行政村存在如死亡不去报、户口迁出的不停保、生活条件好转的仍在保等问题;低保对象确定存在执行政策不严,保障对象不准,关系保、人情保、权力保等问题;少数行政村不按程序申报,导致村级民主评议、公示流于形式等问题。
为此,延长县民政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讨论,制定了《延长县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同时还配套制定了《延长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算暂行办法》,统一了统计范围和方法。两个文件的出台为重新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精心组织安排落实工作责任
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量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工作稍有不细,就会酿成新的矛盾,为此,延长县民政局高度重视,于2010年4月15日报请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政工作会议,各乡镇乡镇长、民政工作站站长、民政助理员、以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副县长李金涛、民政局局长高锦鹏分别就开展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上同时还成立了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局局长高锦鹏任组长,主管副局长和低保办主任任副组长,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机构。
会后,各乡镇相继召开了三级干部会,就农村低保重新评定工作进行了动员和安排,夯实了责任,明确了要求,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农村低保重新評定工作方案,教育群众正确对待农村低保,端正对农村低保救助政策的认识,纠正了“关系保”、“人情保”、“一户保一人”等问题,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坚持政策原则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求每个行政村召开村民大会公开评议,凡未召开村民大会,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擅自确定的一律重新评定。为了避免行政村评议流于形式,要求每个村组上报低保户档案的必须附行政村全体村民评议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需由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村监委会、村民代表签字。
二是坚持农村低保责任追究制,推行谁调查,谁签字负责,凡被群众举报有意错保的追纠其行政责任,有效遏制了腐败事件的发生。
若干规定(试行)》督导检查情况报告
xx镇位于xx龙高半岛东南末端,全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2.6万亩,海岸线长70公里,浅海滩涂3.6万亩,垦区1.48万亩。辖22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10123户、4.8万人。全镇下设1个村级党委、3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69名。为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廉洁履职意识和能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按照xx市纪委《关于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融纪综[2012]28号)文件的有关要求,我镇结合实际,按照制定的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了督导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为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镇党政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进行工作部署。首先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政学习。镇党委对贯彻落实《规定》高度重视,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镇党委、政府将学习贯彻《规定》做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明确了责任主体,镇党委书记陈代祥是学习贯彻《规定》的第一责任人,纪委书记陈静为具体责任人,并成立了学习领导小组,要求镇领导班子带头学,切实作好学习的表率、接受监督
1的表率,增强班子的团结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其次是抓好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纪条例,参加“讲正气,树新风”,“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集中整顿干部工作作风”等学教活动。通过学文件、听报告、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写体会等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今年以来,各村每周定期组织党员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做好收看记录,并及时上交收看记录。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第三是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在镇和部分村委先后制作了墙体宣传栏、不锈钢宣传栏22个,党建及廉政宣传板面30块,廉政格言45条,10幅固定标语。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廉政氛围。
二、完善制度建设,积极构建惩防体系
xx镇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减少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在干部作风方面,出台了廉政诫勉谈话、信访接待、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在经济方面,出台了财务开支审批,资金使用管理、离任审计等制度;在监督制约方面,出台了党员议事、民主监督、责任追究等制度。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我镇22个村都较好地结合换届选举工作及时开展自查活动,包括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三资”工作等情况,新上任村级党委、党支部书记均第一
时间学习《规定》、签订《廉政承诺书》并及时进行公示,支委换届结束后全体新任书记如数参加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新任党组织书记培训,使全镇惩防体系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三、强化监督检查,推进党风政风建设
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的落实,立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为全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促进作风转变。在镇、村开展“个人廉洁自律自查自纠”活动,自查面达到100%,我镇领导班子成员、基层站所负责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民委员会成员通过自查自纠活动,收到自查自纠报告140余份,清查摆出问题50余条,每个人都制定出整改措施,明确了目标任务。从而为打造勤廉高效机关,树立清廉勤政干部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做好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全面推行公开制度。在福州市农村党风网中,我镇前三个季度平均上传数据都达到了600条以上,涵盖了乡镇党务、乡镇政务、村党务、村务及村“集体三资”,做到了按时按要求规范公开。逐步探索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的模式,方便群众监督。
四、注重查信办案,加大惩治工作力度
镇纪委严格按照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在纪检信访和案件查办工作中,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理恰当、程序合法”的办案方针坚持做到不瞒案,不压案,有案必查。从去年到现在,我镇一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件25件,办结25件。先后
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2起,处理党员干部2人,分别给予他们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党内警告的处分。这些举措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内部监督制约,进一步保持党的纯洁性。
五、深化创先争优,加强纪检队伍建设
以市纪委《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活动为契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提升纪检队伍素质。组织全镇纪检干部、纪检委员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参加镇纪委组织的座谈会和业务培训,结合“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活动,学习《廉政准则》、《规定》有关内容,学习李林森、郭明义等先进事迹等,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发展本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干部队伍。
六、取得的效果
通过学习贯彻落实《规定》,加深了对《规定》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全镇党员的党性意识、角色意识和服务意识。对照《规定》文件中的要求,全镇党员干部对在廉洁履职方面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加以了整改,并将学习的成果用于实践,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通过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内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权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切实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有效促进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能力,为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奠实了基础。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上半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差距,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对反腐败认识不足,态度不够坚决,行动不力;二是对一些制度的落实,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三是队伍人员少、兼职多,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四是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少;五是有的单位只行动在口头上,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规定》文件精神
2、以开展专项治理为抓手,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3、以深化重点领域截住风险,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4、以深化基层工作整合创新为手段,着力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三资”管理力度
5、认真抓好政务、村务、党务公开工作,确保内容全面真实
6、进一步做好镇纪检监察各项工作,从而为我镇经济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建设和谐xx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中共xx市渔溪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一、全镇农村建设现状
XX镇现共有21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党员1875人,其中农村党员1429人。村级党组织设置14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
二、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为现阶段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成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紧迫而全新的课题。
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上级组织哪些政策、要求、办法不符合基层实际、难以落实、原因是什么
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使农村党组织的工作职能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我们调研过程中的情况来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素质不高。当前,我镇农村村两委班子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他们不能在城镇化这个新背景下迅速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难以及时转变角色,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认识不足。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加强组织建设的关系,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不注意自我教育管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下降,不能很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个别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简单,在农村党建工作没有特色和创新,不能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上。近年来,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镇农村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识,工作作风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个别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共产主义信念不是很坚定,思想上不思进取;二是个别农村老党员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大局意识,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起到应有的带头作用;三是个别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不强。一些农村党员,特别是部分党员,缺少发展思路、缺少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上。一些党组织对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上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一是群众自主意识增强与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弱化的矛盾。如果农村基层干部仍然沿用过去那种传统的、简单的工作方法来管理和服务,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二是农民群众要求提供服务与农村基层组织实际服务功能弱化的矛盾。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他们干事、办事创造条件,而实际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因种种因素,在这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十分有限的。
上级组织哪些政策、要求、办法不符合基层实际、难以落实及原因:
(一)农村财务“四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些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财务“四监管”比较麻烦,村级经济支出往来于本村与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之间,既费时又手续麻烦,存在少报收入坐收坐支现象。
(二)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存在应付现象。个别村对远教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农村农活忙,外出党员比例大,人员不好集中,远教节目可看可不看。
(三)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于形式。对于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疏于监督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多数相对薄弱,对于设岗定责的无职党员要求的多,给于的少,甚至无报酬,无职党员工作积极性低。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我镇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不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才能在农村基层党建这个领域取得新的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保证。
(一)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明确农村党组织的地位、功能和任务是关键。科学定位党组织的地位,要从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农村社区健康发展等角度,旗帜鲜明地明确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挥着领导功能,管理着农村社区内各种组织。
(二)加强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镇不断创新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教育、农村稳定和科技兴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开展党建工作。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农村财务“四监管”工作,扎实推进以财务、政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规范公开时间、地点、程序和内容,做到公开透明;通过完善和深化村务办事制度,在长期坚持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求实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村干部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工作环境,为加强农村社区工作奠定基础。
(四)围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建工作。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关键在人、在党员。具体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解决目前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作为今后党建工作的重点,以党员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以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农村各项建设。
按
照市局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8日深入XX区铁锋乡的边远农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共谋发展思路,深切地感到广大农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缺的无奈和迫切需要。
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各地也相继取消了“三提五统”,基层组织运行经费问题随之凸显,成为制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职能职责,但没有明确确保其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根据第八条“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和第三十七条“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需要经费的,由委托部门承担”,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益事业所需的经费,由村民会议通过筹资筹劳解决;经费确有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适当支持”等规定,法律允许的资金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提留,二是政府补助,三是接受政府委托而获得的经费资助,四是筹资。但是,在绝大部分地区,除乡镇政府可能给予有限的资助(铁锋乡每年给予每个村资助3000元)外,其他三个方面的规定基本属于虚设。
首先,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集体企业。由于效率和管理问题,曾经存在的集体企业要么通过摘“红帽子”而还原为私营企业,要么因为管理不善、破坏环境而改制或关闭。如我所驻的桐元村,先前曾经有一家小煤窑,在市政府关闭整顿小煤窑的过程中第一批被关闭。至于集体土地,牵涉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在拆迁中矛盾十分突出,村委会如要“染指”,势必导致稳定问题;其次除了大型公共工程外,一般的村社难以获得政府委托。即便获得委托,也只能是“一过性”的,难以持续。第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筹资筹劳,只限于特定的公益事业,不能用于日常运作。
基层组织运行经费缺乏,首先导致基层组织公共服务
功能弱化。我们在铁锋乡看到,一些先富起来的村虽然建起了居民新村,户户别墅,宽大敞亮,但周边垃圾遍地,水电气基础设施薄弱。据铁锋乡陶荣乡长介绍,铁锋民风淳朴,治安尚好。但在周边乡镇,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强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风头一过,又有抬头的趋向。正气不昌,老百姓意见大。而导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常经费欠缺,基层组织可支配资源少。
运行经费缺乏,也迫使部分基层组织在国家的“三农”扶持资金上打主意,使国家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国家每年安排了巨额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水改厕、水利设施和道桥建设、种养殖业扶持、扶贫济困等。这些资金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不仅不会考虑基层组织的运行成本,并且往往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拿出配套资金。而区乡财力有限,基层组织向村民筹资极为困难,只能在国家拨付的资金上做文章。因此,这些资金普遍在使用过程中被不同程度的挤占。据陶乡长估计,相当一部分资金根本没有用于项目,直接变成了基层组织的运行经费。
运行经费缺乏,也导致部分基层组织公共性弱化甚至异化。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本属公权机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全体村民提供公共服务。而由于缺乏运行经费,村委会往往仰仗本村的“大户”、“望族”。如“新农合”制度规定村民参加“农合”,需每年缴费20元。由于医疗定价不合理,农民对“新农合”认同度不高,催缴成为村干部十分头疼的事。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只好想法筹款垫付。长此以往,村委会在发生纠纷或利益冲突时难以秉持公正,压抑弱势群体,成为乡村治安恶化、恶性案件上升重要原因。
1. 团员青年和团干部基本情况
察雅县共有13个乡 (镇) , 村级建制整合后全县共有138个村 (居) 委会, 其中135个村委会, 3个居委会;一类村 (居) 有9个, 二类村 (居) 有20个, 三类村有109个。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基本情况有如下几点:一是团员青年分布不均, 团青比例失调;二是团干部配备情况也不理想, 13个乡 (镇) 中, 专职团干部数量为零, 大部分基层团干部由乡 (镇) 负责人兼任, 部分乡 (镇) 因团干部工作调动, 至今没有配备团干部。
2. 基层团组织现状
察雅县没有独立的团组织, 为工青妇合署办公, 共青团基本组织不健全, 基本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层团组织基本呈现出“有组织有团员”、“有组织无团员”、“有团员无组织”等三大特点。同时, 由于客观原因, 地方党政部门对基层团组织的根本职能缺乏必要了解, 通过调查发现, 近80%的党政部门认为团组织对社会稳定的推动作用一般, 近60%的乡 (镇) 负责人认为没有必要成立基层团组织。
3. 基层团工作开展情况
在针对“基层团工作开展情况”而进行的调研中, 通过紧密围绕“基层团工作开展难度”及其原因, 基层团工作开展频率以及主题, 基层团工作开展过程中地方领导重视程度、群众支持程度, 详细地调查了地方开展基层团工作的出发点和重视程度。
二、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调研中, 发现察雅县基层团干部综合素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综合素质较好, 思想政治意识过硬, 文化知识水平较高, 基本业务能力扎实, 在当地干群中有着很好的威望, 但这部分干部所占的比例较少, 大约为15%左右 (以13个乡镇为统计单位, 下同) ;第二层次有着一定的政治觉悟, 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能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较好地开展基层团工作, 这部分团干部综合素质一般, 所占的比例较大, 约为65%;第三层次的基层团干部综合素质存在很大问题, 这部分团干部政治意识淡薄, 文化知识水平较差, 对基本业务不熟悉, 缺乏自主开展团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达不到团干部的基本要求。
同时, 在察雅县基层团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对团组织认识不足, 对团工作热情不高, 认为团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 是空的、虚的, 干不干都无所谓, 干好干坏都一个样, 在开展基层工作时, 照葫芦画瓢, 缺少主见, 思路狭窄, 创新意识不足。
2. 基层青年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科学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发现, 农牧民青年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 不懂汉文, 文盲比例较高, 不看书、不读报, 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国内大事不关心、不了解, 思想观念陈旧。同时, 由于信息化建设力度还不到位, 上不了网络、看不到电视、听不到新闻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农牧区青年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和旧思想观念的束缚, 宗教的消极影响较深。依赖心强, 进取心弱, 容易满足现状是基层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
3. 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不到位
组织建设不到位、思想引领不显现, 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不完善, 这是察雅县各级团组织所共同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察雅县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不到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客观原因, 团区委、团地委缺乏对基层团组织的业务指导, 缺乏对基层团干部的业务培训, 上级部门在深入基层了解工作时, 只限于听汇报、看简报, 平时只注重安排工作, 缺乏监督指导, 无法有效地为基层团组织解决实际难题。
县、乡 (镇) 、村 (居) 团组织不健全, 基层团干部业务不熟悉, 基层团工作开展不及时, 基本活动经费不到位, 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团员青年感受不到团组织带来的温暖和福祉, 对团组织不认可、对参与活动不积极, 基层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对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开展的思考
1. 加大培训, 做到“一个提高, 两个正确引导”
⑴加大对基层团干部培训教育力度, 提高业务技能及为团员青年服务的能力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由于特殊的区情、县情和乡情, 在西藏, 各级团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 这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基础, 也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政治保障。
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掌握基本业务技能, 了解团历史, 掌握团工作理论, 学会团工作的方法, 教育基层团干部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共青团工作, 这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前提。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向心力尤为重要, 致富带头人, 有号召力的干部更能团结和凝聚广大团员青年。加强经济、科技、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 拓展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做好基层团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 逐步增长本领,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 才能更好地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认可。
⑵加大对农牧民青年尤其是农牧民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引导他们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
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 信教的农牧民青年占有很大的比例。做好农牧民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展反分裂斗争, 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牧区青年特别是农牧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尤其是结合西藏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切实把农牧民青年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帮助他们学习时政, 认清形势, 自觉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要把广大农牧民青年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增收致富, 引导到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上来, 引导农牧民青年崇尚科学、崇尚文明, 逐步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
⑶加大对寺院僧尼的教育培训力度, 正确引导他们做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公民
寺庙始终是我们的重要阵地, 基层团组织要配合地方政府深入做好寺庙僧尼工作, 在僧尼中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开展党的宗教政策、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和法律的教育培训。扩大沟通渠道, 借助我们的优势, 把党的声音及时传达到寺庙僧尼中, 教育、引导寺庙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西藏特点相适应, 引导他们做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典范。要把宣传教育同关心关爱结合起来, 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察雅县, 具有宗教思想的农牧民青年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做好爱国爱教教育, 做好寺庙工作, 对具有宗教思想的青年也有很大的正面引导作用。各级团组织要把团建和团工作延伸到各个层面的僧尼中, 将团工作战线拉长, 做到哪里有青年, 哪里就有团工作和团组织。
2. 构建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发展青年就业创业中心, 做好“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和“争取青年”三项工作
新时期, 团员青年有着新的特点, 新的诉求, 基层团组织要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必须构建利于青年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 最大程度上地吸引和引导青年。在现阶段, 构建就业创业中心, 壮大就业创业队伍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基层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为农牧区青年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 给予就业创业的扶持和服务。要引导农牧区青年从事服务业、旅游发展业, 培养服务业行家里手, 将农牧民青年从传统的、单一的经济形势中拉出来。
3. 强基固本, 进一步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深入推进基层团工作开展
基层团组织是与农牧民青年最直接、最密切联系的基层组织, 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因此,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基层团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部分, 要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要求, 深入扎实地实施强基固本工程, 巩固基层团组织体系。
村 (居) 团组织负责人进“两委”工作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团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 坚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及时了解基层团组织的工作, 关心基层团干部, 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要多鼓励、多支持, 增强基层团干部“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使基层团干部充满信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层团组织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 要结合新时期团员青年的新特点和新诉求开展好基层团工作, 要切实发挥好“组织、引领、联系、动员、宣传、维护、服务团员青年”的作用, 把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凝聚起来, 使他们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基层团组织要增强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 要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更好地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为“小康察雅、平安察雅、和谐察雅、生态察雅”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贡献青春才智。
参考文献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解决好土地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根据县、镇会议安排,我站对全镇16村委会138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
1.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及现状。长期以来,我镇土地流转主要以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为主,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镇土地承包农户为12297户,承包面积为47446亩,全镇土地流转总面积为4630.1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9.8%。农户自发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89.9%, 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6%。土地流转期限5年以下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2%, 土地流转期限5至10年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4.1%, 土地流转期限10年以上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3.7%。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农户占流转土地农户的98.9%。
1.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我镇土地流转的形式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在全镇4630.1亩承包土地流转面积中,转包396.5亩、转让4233.6亩。转包和出租分别占我镇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6%和 91.4%。按流转对象分,外地业主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5%,本地业主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5%。按土地流向分,种养大户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3.7%,农业企业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0.7%,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 5.6%。按流转用途分,用于粮食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5%,用于蔬菜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7.5%,用于花卉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5.2%,用于苗木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3.9%,用于养殖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3.7%,用于其他用途流转土地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2%。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2.1从强化宣传入手,加强了法律法规政策的普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基层宣传专栏、黑板报、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承包土地的相关法律政策,正确引导农民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土地流转并实行适度土地规模经营。
2.2从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土地流转形式多元化。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灵活选择流转形式。有的采取转让、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有的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了土地流转。
2.3从依法行政做起,开展了农村土地专项治理。根据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农经发〔2007〕14号)精神,按照省、市、县政府安排组织开展了全镇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管理机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基础。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思想认识不到位,现代农业意识不强。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土地流转不流转无所谓,与已无关。二是认为土地流转是市场行为,怕惹麻烦。三是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我们这里条件不具备。部分农民思想认识上有“三种担心”:一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一旦在外打工不行了,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二是担心自己土地长期流转后,可能会失去土地。三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拿不到种粮补贴。部分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思想认识上有“三点害怕”:一是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二是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搞开发。三是怕规模经营后涉及农户多,易产生纠纷,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
3.2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行为不规范。全镇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信息不畅,鼓励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二轮土地延包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引导服务不到位,缺乏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许多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短,双方口头约定多,绝大部分没有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有的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也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这些都是产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根源,埋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隐患。
3.3流转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属于市场行为,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流转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大多数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動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流转监管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发生流转纠纷时,没有权威的调解仲裁机构来及时处理,流转双方矛盾难以解决。
4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4.1切实提高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实施土地流转,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得到实惠。
4.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农村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信息库,做好日常监管、政策调研和信息发布工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做好登记、审批、备案、合同鉴证、档案管理和信息发布、纠纷调处等工作。及时掌握各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
4.3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发展。以加快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形成助推土地流转的强大动力。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土地的流转。目前,要着重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土地流转后续能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直接参与农村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一个劳动力都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农民转向二、三产业,为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4.4切实搞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安全、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效益,构筑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和流转成功典型,宣传土地流转产生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给农民带来的效益,帮助农户分析流转后的经济收益,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支持流转、参与流转的良好氛围。
**街道党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核心、以提升党员整体素质为主线,扎实推进各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稳步开展。
一、注重落实,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街道党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持续抓好宣传解读和督促检查,确保上级决策部署传达到位,并紧紧围绕从严治党要求,以“突出政治功能、思想引领、基础建设、作用发挥”,切实提升基层支部组织力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实处。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线,建立了自上而下、环环相扣的党建责任体系。通过党建主体责任的层层压实,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将党建工作具体化,充分发挥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作用,把各项党建工作量化到各支部。
二、补齐短板,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街道党工委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力,重点推进“健全优化基层组织班子、持续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做好基层换届准备工作”,努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落实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完善社区组织班子建设,完成社区组织班子成员缺额选举工作,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书记“三个职位一肩挑”工作,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一切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二是持续在各社区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回头看”工作,推进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有效化解群众矛盾;持续开展模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深入拓展“月观摩、互促进”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三是制定下一年基层组织换届选举计划,扎实做好调查摸底、集中整顿、宣传教育等前期准备工作,为换届选举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党建阵地建设渠道。各党支部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类制度,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
三、选优配强,深化头雁工程促实效
**街道党工委重视社区两委干部的选拔和培训,明确实施“头雁工程”,突出政治引领,抓住关键重点,强化责任担当,推动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一是强化基层干部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干部档案管理机制,通过查漏补缺,加强审核,不断完善社区干部党籍资料。通过建立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定期考核机制,加强了对社区干部的日常管理。二是建立基层后备干部队伍。通过推荐选举、民意测评储备基层组织干部人选,全面强化“选、育、培、管”环节,加强日常教育,提升基层后备干部队伍质量。三是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备案机制,深入开展基层发展党员问题排查和整改工作,全面建成“百千万”教育培训体系;持续开展“四个日子”主题党日和主题教育,引导激励党员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走在前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
四、固本强基,完善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街道党工委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建设,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使我们**街道基层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完善基层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基层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夯实基层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建立基层组织小微权力清单,进一步优化服务效能。二是健全基层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壮大基层集体经济;严格资金管理、财务预算,全面发挥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探索适合基层干部实际的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制约,切实加强对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落实。
阿瓦提县人大常委会
2005年7月3日
地区人大工委、县委:
按照地区人大工委内部明电的安排部署,6月30日—7月1日,县人大常委会会同县委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民政局、民宗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组,重点对我县4个乡镇、8个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他乡镇作了面上的了解,在肯定了近几年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好的作法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部分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开展好乡镇和村一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借鉴。
一、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情况
阿瓦提县辖15个基层党委,其中乡镇党委8个,企业党委2个,5个县直机关党委,8个党组,15个党总支,378个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119个),党员总数为8255名,其中农村党员5629名(含乡镇机关及站所党员);农村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472名,中专(高中)文化的1110名,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4047名;有村组干部829名。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争创“五好”乡村党组织、人民满意县直部门、群众满意乡镇站所、“五好”学校党支部、“六好”社区党支部等活动。目前,全县有2个乡党委被地委命名为“五好”乡镇党委,1个村被地委命名为“红旗村”;86个村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2个村被县委命名为“红旗村”。在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命名了4个“六好”社区党支部、6个“五好”县直机关党支部、7个“五好”学校党支部。
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形成了“党委龙头活、各级班子强、乡村基础实、配套组织全、整体效能好”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为建设和谐、文明的阿瓦提县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齐心协力抓落实,形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合力。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一把手”抓党建责任制和“包扶帮带”制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考评细则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联系指导,健全和落实了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四同”工作机制,规定了县级、科级领导干部每年下乡驻村的具体目标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与农民“四同”,加强对联系点党建工作的指导。三是强化督导,县委每年召开1—2次规模较大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观摩会),每季度对乡镇党建工作进行一次考核,不定期地对基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落实了基层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
(二)选贤任能抓“龙头”、带班子,造就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一是拓宽渠道选人,着力搞好乡村班子的选配,全县8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39.8岁下降到现在的36.1岁,下降了3.7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人上升到现在的8人。通过班子换届选举和集中整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平均年龄38.7岁,比2000年下降了5.1岁。二是强化培训育人,突出抓好干部教育培训,重点抓了新提拔的乡镇领导干部、新参加工作的乡镇干部及新任村支部书记、主任的岗前培训、党校轮训、赴外培训和学历教育。目前,乡镇科级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07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70.8%;村干部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206人(其中大专11人),占村干部总数的23.5%。三是转变作风带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四同”日记、信访接待日、首问责任制等制度,1+1助学机制和扶贫共建机制,全县30多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3户贫困户,400多名副科以上干部和700多家特困户签订了扶贫帮困协议,县直90多个单位与对口村建立了扶贫帮困联系点。
(三)因地制宜抓基建,规范了乡镇“4211”工作机制。一是实施“五小”工程建设,5个乡镇都建起了机关干部宿舍、食堂、澡堂、阅览室、娱乐室,总投资446万元,总建筑面积6018平方米,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二是制定完善了《阿瓦提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汇编》,使乡镇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四)创新思路建机制,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出台了《阿瓦提县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县11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行村干部星级化管理,每年按照村干部星级化管理实施办法,对村两委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考核定等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条件对村主要干部进行授星升级。目前,全县共有五星级以上村干部43名,其中八星级村干部19名,七星级村干部4名,六星级村干部11名,五星级村干部9名;今年我们为14名八星级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交养老统筹费68544元。三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善管理的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实用技术骨干、经济带头人纳入视野,重点培养,每个村都培养选拔了5名左右的后备干部,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五)从严要求抓管理,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对党员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支部为单位,每年年初,由党支部制定党员工作目标,实行百分制,半年初评,年底总评,并与“争先创优”相结合。二是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将农民党员设岗定责纳入乡镇季度目标考核内容,指导乡镇及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岗位,引导农民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竞岗,把党员放在最合适的岗位。目前,全县有近3000名无职党员通过竞争上了岗;今年“七一”县委对20名人优秀上岗党员进行了表彰。二是严把党员“入口”,疏通“出口”,重点在青年知识分子、农村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及大中专毕业学生中发展党员,积极培养和吸收其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较好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分布和结构。近五年来,全县共发展党员1519名,平均每年发展303名;新发展的党员中女党员45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0.6%,35岁以下的1305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6%,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74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7.5%。同时加大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参加党的活动、不交纳党费、不发挥作用,且民主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给予了组织处置。近五年先后对22名不合格党员进行了劝退、除名等处理,保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全县各级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狠抓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社会形势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探索好的方法,真正夯实基层组织工作。
(一)乡镇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不够。有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发挥班子成员作用不够,往往是主要领导说干啥就干啥,班子缺乏活力,副职工作没有主动性,形不成核心力量。有的班子成员少数民族语言掌握不够,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
2、领导班子作风不够民主。主要领导缺乏民主意识,重大问题的决策不注意征求班子其它成员的意见,天长日久,导致班子成员之间不够团结,工作上相互沟通不够,不能形成整体合力。
3、乡镇债务负担沉重,财力匮乏,无钱办事。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欠有外债,多的上千万,如英艾日克乡。形成的原因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原因。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各乡镇各项经费明显少于费改税前,只能以少数量的集体土地承包费维持乡镇机关办公经费的不足。对于争取到的国家和自治区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则因为没有配套资金投入,只好负债建设。长此下去,乡镇负债势必越来越重。
4、农民群众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理解不够。由于我县是一个产棉大县,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棉花,对于发展林果业、畜牧业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林果业种植抱有抵触情绪,不愿意种植,或者白天种、晚上拨的现象时有发生。
5、乡镇人员普遍缺编,“4211”机制运转比较困难。我县大的乡有60多个编制,但实际人员只有40多个,缺编较大。除却领导干部、驾驶员、财务人员,真正分配到各科室的人员就所剩无几,每天到基层调研、视察、检查的工作组不断,基层每天都处于疲于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中,无法轮学、轮休。
6、群众上访现象困扰乡镇。目前,群众上访可以说是经常发生,有理的也上访,无理的也上访。由于大部分上访问题是涉法案件,当地乡镇无力解决,而按照信访案件属地管理的要求,乡镇还要负责将上访人员接回当地,大的乡镇每年的接送费用就达十几万,基层工作十分被动。
7、宗教管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出国朝觐人员一年比一年多,这些人员中有的是经过宗教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出国朝觐的,而有的是借经商名义通过第三国出国朝觐的。去年我县出国朝觐人员共有150人,没有经过批准的就达99人。这些出国朝觐人员中某些宗教狂热分子回国后,对基层群众的不法宣传与煽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妇女的衣饰、打扮、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非法宗教活动和地下讲经点时有发生。
8、宗教场所管理工作还比较艰巨。目前,我县清真寺建设数量超过村委会办公室和中小学的总和,全县共有清真寺367座,而中小学校为112所,村委会121个。农民群众对改善基层办公条件态度消极,但对修建和装修清真寺的热情却热情高涨,主动捐款,清真寺装修的比村委会办公室漂亮,两者之间反差较大。
9、县直机关派往基层挂职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现在,挂职干部由于没有带薪下乡,没有和乡镇的干部同考勤,乡镇管理起来难度较大。
10、土地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困扰基层群众,反映强烈。近几年,截止调研时,有些村的棉花地还没有灌上一次水,群众对此意见较大。
11、提高的三老人员养老费尚未及时兑现。2004年和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开承诺每年增加1000万元,用于提高农村三老人员养老费,但时至今日,这笔资金还没有到位,仍按我县原有标准发放。
(二)村级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对发展村级经济思路不清,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平时只是应付上面的工作,没有真正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例如,没有认识到协助好相关单位修好乡村路面、建好防渗渠就是为群众办实事,总认为是替别人做事,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于乡镇拍卖闲置的土地搞小城镇建设有意见,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村上无钱为群众办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分配到村的每年只有3000元左右的钱,这笔费用还不够上级要求订报刊杂志的钱。上级的建设项目要求村配套资金,但税费改革后,村委会根本没有足够的钱来搞配套,为民办实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特别是财务收支两条线制度基本上没有落实,造成乡村财务管理混乱。
4、改善党员结构,补充新鲜血液不够。基层农村党支部没有把有致富能手列入培养对象,把党员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致富带头人,而把培养对象放在老实、贫穷的群众身上,有的故意培养自己的亲戚朋友,形成家族势力圈。
5、村级干部待遇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补贴一年大约在3000—4000元左右,村副职领导补贴在1000—1500元之间,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乡镇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1、乡镇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仍然用计划经济管理手段指导现在市场经济工作,不适应现在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也是造成当前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2、基层工作难度加大。随着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群众越来越注重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而基层干部对农民群众管的过宽,大至种植品种、小至施多少化肥都无微不至替群众操心,群众的依赖性也由此形成。工作中为完成任务,稍不注意就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群众就此也是十分反感,造成农村基层干部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基层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干群关系紧张。
3、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和下达的任务同农村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最终必须要在基层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往往不了解实际情况,对农村工作要求过高,提出的工作标准过高,脱离农村的实际,导致农村干部疲于应付。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的基层乡村人均3亩多地,如果再强行
要求种植林果苗,农民群众当然不愿意。林果业发展这么多年了,农民们没有见到实效,也是基层群众不愿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4、政策变化和空头承诺影响基层党委的积极性。在调研中,各乡镇普遍反映在实行“4211”工程时,上级承诺划拨专项资金100万,但等到建成后仅给基层15万。上级党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和部门承诺的许多补贴事后不能兑现,特别是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有关政策,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意见较大,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在无形中也损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中的威信。
5、出国朝觐人员过多。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法宗教活动依然暗流涌动,出国朝觐人员关口较宽,1993—1994年我县出国朝觐人员仅有10—20个,1995年就达80—100个,这对1996年—1997年全县范围出现的宗教狂热潮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从1997年开始,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活动拉开帷幕,至此已经九个年头了。去年以来又出现的这股朝觐热潮,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村组织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村队干部待遇低,岗位缺乏吸引力。据了解:目前我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年平均工资为3000元左右,村副职小队长年平均工资为1000元左右,具体数额根据村队的耕地、人口数和年终考核情况而定,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这点工资还不够他们的手机、电话费和摩托车油费,还不够一次的请客招待费。
2、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重。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据了解:目前我县还有不少空壳村,但为了应付基层目标责任考核,一般都避而不谈。集体经济薄弱使村党支部兴办各项事业举步维艰。税费改革后,可用资金进一步减少。据了解,全县各村负债问题普遍存在。伴随负债的还有大量的遗留问题。比如有的村干部将土地以每亩30—40元的低价承包出动,一包就是20年、30年,在位时将承包费一次收清花完,后任村干部无钱办事,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4、村队干部收费任务重,没有精力做其它工作。在调研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反映,他们的工作精力80%以上用于清收农业税和水费,再就是完成乡镇安排的硬任务,即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5、乡镇站所履职不尽责。实行“4211”工程后,部分站所移交乡镇政府管理。但是,部分站所工作不细致,履职不尽责,造成草场移作其他用途,土地面积增加,而配额水量没有增加,必然导致土地灌溉用水紧张。乡镇土管所划分宅基地甚至不通过乡镇政府。
6、少数基层干部不愿过多管理宗教活动。由于基层干部和宗教人士大都处在一个乡村,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基层干部担心对宗教活动管理过严后对自己家庭有影响,怕报复的心理还是较重的。因此,对一些不法宗教活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地下讲经点出现时当地村干部和群众无人上报反映。
五、今后乡镇工作的几点建议
1、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改革基层干部选拔机制,不搞“一刀切”。要加大对乡镇干部培养选拔力度,积极培养和提拔优秀人才,努力从组织渠道锻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能力较强的乡镇干部队伍。
3、加强上级决策的针对性和连续性。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在制定政策、下达任务时,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利益。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引导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而不是搞新的强行摊派。要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多做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为民排忧解难工作,这样制定出的政策和下达的任务农民才乐于接受,农村基层党组织才会有威信。
4、加强对乡镇、村重大、长期决策的管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种现象,乡镇、村主要领导一换,立刻会产生许多遗留问题。原因一是上任领导决策中有短期行为,二是上任领导未执行完的决策被下任领导否定。说到底是领导的短期行为和错误的政绩观在做怪。
6、要提高乡村干部的待遇。一是能否将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年补贴工资调整到6000元左右。二是能否将其它村委会成员也纳入到养老保险中。三是能否对在乡镇工作的干部增加1—2级浮动工资,调离乡镇后不再享受。
7、完善挂职干部管理制度。挂职干部不在村上拿工资,在村上没有产业,不与民争利,他们在村上挂职有着当地人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要进一步完善这部分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将其工资转到挂职所在地,方便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管理。
8、按照新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制定相应的地方信访工作管理规定,对于哪些无理取闹重复上访的人员应该给予治安处罚,并由个人承担上访的一切费用,维护正常的上访秩序。
9、要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在调研中,有的党员反映:在农村,清真寺修的一个比一个漂亮,党支部就是没钱改善办公条件。要真正增加投入,把基层阵地建设好。
10、适当增加中央财政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为乡村办公益事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11、因地制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产业结构调整牵涉到自然环境、生物学特性、土壤面积、群众接受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一刀切。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时,要把管理作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做到既保数量,更求质量。
【农村基层干部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自查报告12-05
村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若干规定》自查自纠报告11-09
农村基层选举调研报告11-28
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方案09-07
浅谈基层干部如何做好农村工作07-14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试题(答案)10-06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11-17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报告11-14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问题的研究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