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精选17篇)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1

徐守佳

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校由校长牵头,号召全校教师在暑假中自学了《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在学习中我受益匪浅,现就说几点感悟。

一、学科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青少年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危害程度严峻。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情境教学法

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在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法律知识的能力。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有智慧。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名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三、在学科中寻找法制教育的契机

法制教育的渗透,不应只局限在课堂里或书本上,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思想教育任务。我们都知道在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教学内容中,存在许多与法制问题有关的事件、人物、也有乏凶杀、抢劫、复仇等情节。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也是各个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引进源水,或课内、或课外,或请进来、或带出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体育课、信息技术课、科学实验课、美术课,其实也存在很多的契机。有时喾珠一个不恰当行为(如不守体育规则、偷拿实验药品、网上乱必贴子等)即成为法制教育的契机。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即是法制行为养成。所以这类课程其实有许多优势。

四、法制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学生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有能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法制教育也必需因材施教,必须掌握好度。更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五、学科教学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的要求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2

一、教师树立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学科教师, 我们不仅应该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而且应树立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研究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 在形式中去发现渗透法制教育的契机, 找准渗透的点, 而不必刻意的去朗读法律法规条文。

二、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 找准切入点

在教学中,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什么法律, 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 要用心学习, 努力思考和研究, 创设一个合理的情景进行渗透, 如在学习鲁讯先生的《故乡》时, 在“我”离开故乡时, 与母亲的一番谈话, 引出了一桩悬案。请同学们合作讨论, 杨二嫂说碗碟是闰土埋的, 这是真的吗?倘若不是闰土埋的么, 碗碟到底会是谁埋的呢?同学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吗?假如在现代中国法制条件下, 闰土要状告杨二嫂, 请问根据现行法律, 他应该告杨二嫂什么罪名呢?如果情况属实, 法院又会做出怎样的裁决?如果你们是律师, 闰土和杨二嫂请你们为他们辩护, 你们又该如何辩护呢?

在这里, 我们就创设了一个情景, 让学生在课文中收集证据。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进行辩护, 因为杨二嫂对闰土进行了诬陷, 因此, 杨二嫂要为闰土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让学生明白, 在生活中毫无根据的乱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留意现实生活, 对身边的法制现象和法制案例要多积累备用

大家都知道, 法律法规都是很枯燥的, 如果我们将平时积累的法制案例在教学中与学生分享,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现实生活中的法制案例, 学生可以对其与生活进行联系, 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一穿就破的鞋子》中, 吴女士的女儿在某单位办公室上班, 第二天穿着凉鞋去上班才两个小时, 就打电话回家, 说是凉鞋破了, 让家人送双鞋子过去。

“一穿就破的鞋子, 一定是质量有问题, 我想才一天时间, 拿回去换应该没问题, 谁知道摊主翻脸不认人, 竟然不承认凉鞋是从她那里买的。”吴女士说, 她家在市区, 振兴路也经常去逛, 而买凉鞋的地方就在振兴路与青春路交叉处, 她不可能记不清楚是从哪个摊位买的。更让她气愤的是, 摊主竟然还拨打了110。吴女士说:“一双凉鞋才30多元, 钱不多, 但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民警来了后, 仔细询问了情况, 因吴女士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证明凉鞋是从那个摊位买的, 事情也就没法解决。“一般到夜市买点东西, 根本就不会想到要发票什么的, 没想到吃了亏, 民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法处理。”吴女士说, 她希望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给其他市民提个醒, 买东西最好讨要发票, 以免出现问题时有理说不清。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案例教育学生在购买物品的时候要索要发票之类的凭证, 万一有什么质量问题可以维权。

四、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法制渗透点

要在教学中根教学内容创设法制渗透点, 就要求教师要丰富法律法规知识,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将法制内容进行合理的渗透。同时, 要善于创设话题。如《孔乙已》中, 教师在分析孔乙已“窃书不算偷”这句话时, 学生会笑, 因为“窃”与“偷”的实质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话题。孔乙已观点正确吗?如果按今天的法制观念, 那孔乙已违犯了什么法律的呢?学生就会很有把握的说犯了“盗窃罪”, 事实上也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中对“盗窃罪”的解释是,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未经别人允许私自占有就是盗窃他人财物。

另外, 我还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 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学生如果那一天无意之间违犯了国家法律的某条规定, 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妥善解决而不是逃避责任和处罚。

实践证明, 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 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 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实现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突破了靠每期一次法制教育的尴尬, 让学生在这些鲜活的案例中知法、学法、懂法和守法。

数学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篇3

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北安市是一个仅有42万人口的县级市,2007年审结刑事案件121件132人,其中青少年犯罪24件3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5.7%;2008年审结案件119件124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27件3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9%。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了解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比例,从而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再如“王叔叔平均每小时能检测15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6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在解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对六年级的学生讲《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的教育。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集中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如:父母虐待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附近非法开办的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就渗透了法制教育。

教学内容针对法制教育

在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节“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有意讲有些官员用手中的权利狸猫换太子,用“替换”的方法,让自己的子女替换别人上大学,自己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教育学生要把学到的内容用到正道上,用到歪门邪道上就会犯罪。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做诚实的人,以培养学生诚实的品德。在进行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创造不同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再如:学习《认识分数》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钟要白白流掉56克水,1小时要浪费掉多少水?”时,针对我国云南、贵州等省的严重干旱,我教育学生浪费就是犯罪。通过教育,学生明白了:涓涓细流汇成河,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一滴水,节约是美德,是责任,更是社会公德的体现,我们要行动起来,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数学游戏涉及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盲目抢答,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数学实践践行法制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效果才会变得显著。为此,我认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融入法制教育效果会更好,这样法制渗透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后,我上了一节“有关概率的基本性质与生活”的实践课,在讲了“概率的加法定律”和“概率的乘法定律”后,引导学生通过抽扑克牌来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让学生明白,不论是赌博,还是买彩票,赢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上隐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就有可能走上犯罪之路。我教育学生应远离博彩,同时希望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教育身边的人也要注意。

总之,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需要每一个人共同的努力,法制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还需要教师们秉承矢志不渝的信念。■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4

敏洞中学雷晓晨

在学习了《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之后,感受很深。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上好课,更要教会学生做好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自2006年以来,我省发生的一些重大群性事件,都不同程度有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参与,表明青少年学生思想首先教育仍在薄弱环节,进一步凸显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就个人而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渗透中要注意时机与度

许多老师们在上课时不知道该何时渗透,找不到渗透的切入点,总感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脱节的。教师应科学地、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合法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性、自然性。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内容,渗透应当是多少,教师们应把握好,如果量过多学生就会觉得很乏味,如果渗透的法制内容太少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把握好渗透的度。

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越这个界限。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他们对法律知识只是持懵懂的态度。如果把一些较深的法律常识灌输给学生,结果学生会抵触。

三、《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该书中没有提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载体渗透法制教育。本人认为整个初中13门学科都涉及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只能适当地利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四、渗透的法制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无论什么学科在教学中都应适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心得体会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篇5

从2008年开始,我省大范围在提倡新课程,新课程谈到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计划生育等内容都与法制有关,如能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将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法制教育不光是空洞的理论教育,也不应该是触犯了以后的惩罚教育,而是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我们在一线的教师师多注意平时的教育,在你的课堂中渗透法制,让你的学生在不自不觉中接受这样的教育,但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一定的方法。引导他们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这是我一直在摸索思考的问题,现将法制教育融入生物课堂的一点看法和做法小结如下:

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与法制教育有关联的内容,教师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点提炼出来。教师还要借助生物学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开展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有效地开展好包含法制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生物教师更应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生物学主要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科学。生物学的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看似散乱无章,其实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这些生物学上的内在规律是生物繁衍不息的保证,也可以看成是生物生存于自然界的“法律”。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号称万物之首,可身边却有很多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不应该是很惭愧的吗?学生在反思中,自然就会对遵纪守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我们在学习《生物圈》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看看你们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再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我们在学习《人类遗传病》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举出血友病的这样的事实说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小孩,表面上和别人看上去一样,没什么差别,但是一到这个小孩流血的时候,血流就会不止,非要到医院才能止住。这样这对夫妇很是头疼,就请教了医生,医生经过检查告诉他们。他们有血友病,使得小孩遗传了,而之前他们并没有做婚前检查,这样就让让学生理解如果夫妻双方不做婚前检查,会造成小孩很大的后遗症,这样是对下一代不很大不公平。学生就能自然地想到社会上为什么要求夫妻做婚检的重要性,也就理解了《婚姻法》为什么有那些条目了,让学生在事实中理解更具有说服力,比我们空洞的说教效果好。

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如何让普法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在上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一节时,同学们各尽所能地整合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有的拍摄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的照片,有的从网络上搜集了乱砍乱伐、森林破坏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借此呼吁同学们应该保护我们居住的环境,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为了保护环境,若是破坏人类居住的环境,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6

培训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的规范显得愈加重要。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正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法制的力量,规范人、社会团体等的行为,为社会的运转创造良好的环境。

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是进程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治本之策,是社会治安综合治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对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宣导,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老师如果带不好这个头,自身法制观念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遵守法律贯穿于教学实践与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班里的学生出现问题,必须严格按

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三、注意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学生出现违法犯罪现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其增长速度很是让人担心。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四、注重挖掘教材蕴含的法制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参与到法制宣传活动中,从而接受“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法制渗透容易流于形式的缺陷。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7

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 探讨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具体途径和做法。

一、把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 以教材为依据, 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既不要把政治课上成法制课, 又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如果像专业法律人士开法律讲座一样, 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 甚至会听得打瞌睡。这要求教师遵循政治学科教学规律及特点,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 对学生因势利导, 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使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统一。

例如, 教材中《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一节, 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 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 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 政治学科教材中有得天独厚的法制教育的素材。教师不能把这些重要的法制教育资源浪费掉, 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 恰当地把握尺寸, 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 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可接受程度, 综合考虑并选择法制的内容。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有, 绝不能牵强附会。

二、引入法制案例,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想学、爱学, 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 进而产生满足感, 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讲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时, 问学生:“中学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哪些权利被侵犯过?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他们利益的事情, 他们当然很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讨论分析, 明辨是非, 掌握法律知识。如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低价出售, 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 买还是不买?学生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教师等时机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对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学生立刻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 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 而且表示如果发现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法律知识深入学生内心, 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联系实际,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法制教育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法制。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体现“法制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如讲《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 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小方圆5岁时, 父母离婚, 小方圆被判给了爸爸。可是不负责任的爸爸将她推给了奶奶, 对她不闻不问, 也不给抚养费妈妈开始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 两年后, 妈妈下岗了, 没有生活来源。小方圆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几年后, 小方圆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可是没有钱交学费, 无奈之下, 小方圆将父亲告上法庭, 追索抚养费和教育费……经法院调解, 小方圆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高中课堂, 她依据的正是《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 未成年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四、创设情境, 在学生的参与中进行法制教育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之中, 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教学中, 情境导入播放了一个录像片段:一个两周岁的小男孩, 生病去医院打针, 被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 导致药物性耳聋……看完录像, 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再如, 讲《经济学》“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时, 笔者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模拟招聘会。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掌握一些面试的经验和技巧。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所以他们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在活动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渗透有关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内容,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政治课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及时、广泛了解各种信息,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节时, 笔者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收集了正反两方面内容的大量图片、视频, 如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走私案的厦门远华走私案庭审图片等学生面对大量的感性材料, 如同身临其境。个个义愤填膺, 心潮澎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进行了税法知识的教育。

六、动之以情, 在情感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

情感是教育实施的特殊载体, 是感化人的心灵的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 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 这种交流对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晓情, 达到“内化”的效果。在教学中常结合周围发生的案例与学生交谈, 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谈的过程中渗透法律知识, 但这需要政治教师像记者一样多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篇8

关键词:学科教学;法制教育;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55-01

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则是毋庸置疑的。

一、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

普法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当然,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适时在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我们还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让学生感受到“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把遵守法律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班里的学生出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问题出现,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不搞“土政策”,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三、形式多样,抓住机会

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开展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有效地开展好包含法制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生物教师更应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环境保护时,结合社会不良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人类号称万物之首,可身边却有很多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不应该是很惭愧的吗?学生在反思中,自然就会对遵纪守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我们在学习《生物圈》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看看你们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再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如何让普法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本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在上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一节时,同学们各尽所能地整合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有的拍摄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的照片,有的从网络上搜集了乱砍乱伐、森林破坏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借此呼吁同学们应该保护我们居住的环境,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为了保护环境,若是破坏人类居住的环境,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只有通过知识反馈才能检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班会课就成了同学们展示自己所学知识的舞台。作为生物教师,我及时和自己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沟通,主动请缨,给同学们上一节班会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针对少数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学习,不利健康成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远离网吧,健康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课堂上,教师讲演,结合制作案例或法制漫画幻灯片,观看有代表型的案例短片,同学们畅所欲言,许多同学认为进网吧有一定的益处,如通过玩游戏可以松弛神经,获得乐趣;通过上网可以查询资料,开拓视野等,但沉迷网吧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弊端更多。最后通过总结,同学们正确地认识了网络的利弊,同时也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法制观念。

总之,在教学中方法是多样的,教法是灵活的,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廷魁.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 文学教育(下). 2015(09)

[2]符影.增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J]. 新教育. 2016(01)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计划 篇9

平塘县甘寨小学 王兴峦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 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根据省、地、县 “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老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因此,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利用每周三下午学习《法制教育与学科渗透》。认真做好笔记,按时完成培训作业。

二、通过自学和上网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与具体操

作方法。

三、通过课堂渗透法制教育。

四、在教案中体现法制内容。

五、期末写好总结和心得。

本学期,我将严格按照此计划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杨友稀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通过这个学期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以及在课堂下的反思让我颇有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通过教学和反思,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制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一要求,阐明了今后学校的法制教育实施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

二、通过教学和反思,使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其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达到双赢目的

论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法治;意义 法制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熟和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社会制度是否公平、公正,是用人制来解决问题,还是靠法制来处理,这些都源于这个国家是法制是否完善,司法是否独立,公正。对于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笔者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法制在我国的地位及变化

1997年9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关于“依法治国”的要求和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升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空间上提出了要求。推进“依法治国”是涉及中国各领域,各方面的一项政治任务。“全面性”表现在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制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从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已经从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法制在我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地位是不断上升的,因此作为一个公民知法,守法,用法就变得刻不容缓,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就向孩子讲授一些法律常识,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利于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及生活实际,了解并掌握法律常识,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制教育的作用

《学记》中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颜元也曾说:“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当今社会由于科学文化发展,政治,经济逐渐复杂,国家所需是人才就必须得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就需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培养,而其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又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民众必须具备的品质。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学生是很少有机会学习到法律知识的,尤其是中小学生接触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回想我们十八年的学海生涯,在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是的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到的法律知识真是屈指可数!直到高中时对法律知识才有点了解,大学才真正意义上接触了像《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比较专业的法律知识!然而现实中有不少人是没机会进入到大学学习的,于是这些人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法律知识了!但不接触,并不代表他们这辈子就不会和法律打交道,一旦他们利益受损,或因无知而触犯法律,再去了解,学习法律知识,就来不及,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再去学习了!那时他们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怨恨,是谁导致他们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是什么导致他们利益受损,或触犯法律。因此,我们是不是该在学科教学中穿插法律知识,它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三、为什么学科教育要渗透法制教育

为什么学科教育要渗透法制教育在尹正安老师的讲授中主要有三点:1.为了强化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2.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法制意识的重要基础。3.为了实现德治法制的并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青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在将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建立公平,公正,法制社会,实现依法治国这些大政方针,都必将靠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儿童、未来国家的主人们来实现,因此从现在开始,从青少年儿童开始,从我们所教的学科开始渗透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不但可以教会学生从小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在将来的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也会运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祖国的主权和尊言,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小公民。

正如最近,菲律宾和越南,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菲律宾还打算提请国际仲裁,甚至准备将我国对岛屿的主权提交国际法庭,准备通过打官司,将我们的岛屿合法化成为他们国家的领土!对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和他们动武器而是要找出法律依据,法律推断,历史遗留证据等来证明这些岛屿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我们拥有无可非议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学生从小开始学法,知法,懂法,将来在需要时能够用法,用法来维护及捍卫我们祖国的主权和尊言。

当然我们渗透法制教育要结合实际,不牵强附会,不浮夸乱说,不乱讲胡编,不空谈瞎讲,同时要做到恰当适度的深入浅出,讲学生能听懂,该知道的法律知识,法制渗透要与学科紧密联系。在进行法制渗透的同时不影响学科教学,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争取早日结束存在着我国人民头脑中几千年的人质思想。结束那些有关公平正义的人治思想,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公平公正的法制制度。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人制思想重于法制思想的国家,但近年来,“法制”一词在我们生活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法制慢慢从配角,变成主角,直至今天写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因此中小学生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是非常有意义也有必要且刻不容缓的,作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自觉,主动的去做好,做实这件事,为祖国富强,文明及法治作出我们该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学习问答[J]新华出版社,2012(11).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学科德育渗透 篇12

一、数学知识的自然流露融入德育教育

数学见面课教学实情再现:上课铃声终结, 我信步走进教室。室内桌椅星罗棋布, 学生坐着的东倒西歪, 站着的两三个一堆、三五个成群议论着什么, 更有甚者几位学生正在相互追打……时间过了五分钟, 前排坐着的学生吵闹声渐渐小了, 大概又过了五分钟教室恢复了平静。我强压着心中的不满与无赖, 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说:同学们!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 请你们观察一下教室, 这样的环境能上好课吗?不, 那么下面我们的任务是照着自己的意图把桌椅排队、按照排队的方式分组, 然后把我们这个学习环境打扫干净, 希望大家认真完成, 谢谢!老师, 我刚过生日, 这条裙子是姥姥给我的生日礼物, 今天穿第一次, 打扫这么脏的教室、白裙子会变成花裙子的。教室里一阵哄闹, 我耐着性子说:同学, 你想好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老师你不是没有任务吗, 你替我完成好了。教室里安静极了, 我稍思片刻答应了这位同学的要求。

应对措施:根据教学实情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

第二天课前我特意穿上同事们认为漂亮、得体、体现气质的套裙走进教室, oh!好美呀!学生们嚷道。我装着不理会直奔授课主题。同学们:我看过你们的档案材料, 数学成绩不好, 数学让你们付出了三年、头痛了三年, 今天我们谈一谈与数学有关又是你们感兴趣的话题“数学美”。有同学见过世界画坛巨匠达分奇的经典之作《蒙娜丽莎》画像吗?看过、听说过、不知道, 学生低声的说。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 请欣赏后作点评。甲说:她的眼睛蓝如海, 美!乙说:她的鼻梁挺拔如松, 太美了!丙说:嘴不大又不小、嘴皮不厚又不薄, 五官搭配恰如其分, 美极了!丁说:……议论声渐渐停止下来。我接过话题大声的说:这幅画从美的角度看可以说无与伦比, 过硬的绘画功底与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把人体部件合理搭配, 刻画出人体美、人性美。接着引导学生从已学数学知识:乘方表示相同几个数的乘积;对数求出十三亿中华儿女对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个祝福;用柱、锥、面等几何体打扮泱泱华夏、装点美丽家园, 向学生展示数学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统一美。随着知识的流动, 彩色粉笔在飞舞, 粉尘纷纷扬扬散落其下, 数学美最自然、最直接的展示让学生激动惊奇, 回肠荡气。忽然一位同学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你的衣服弄脏了。一束束目光向我投来, 那现在的老师美吗?一位同学回答说:不美, 粉尘在上面不协调。另一位同学说:美, 但没有先前美。第三位同学说:老师, 站在讲台上的你就象站在戏台上的小丑, 但我认为你是美的, 是你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美、领悟人生真正的美。穿白裙子女孩低下了头。

数学知识的自然流露融入德育教育, 让学生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二、磨“三心”练“两技”搭建“几何体”

第一线工作的中职毕业生, 劳动性质决定他们干重活粗活, 工作时间与随订单的多少而定, 无规律生活与收入相对低出现付出与获取“不对等”局面。加工零部件, 重复完成同一道工序, 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细心、耐心和恒心, 数学教育中的逐步渗透磨炼“三心”。

(一) 情景创设育“细心”

数学培养人思维周密, 马虎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因:一个符号错误解题前功尽弃;一个概念错误理解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一个公式不恬当的选择导致繁琐的解答过程;一种情况未考虑使解答完美性黯然失色;一条辅助线不合理建立让解题思路进入胡同。精心构建课堂结构, 创设数学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观察数学问题, 从知识的发生、概念的界定、规律的形成、解题思路的变换中去磨练学生意志, 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如数学中的指数、对数计算问题让一批学生烦透了心, 教学时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指数式和对数式, 搞清楚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结合题设进行条件变式, 让试题形式接近给定形式引用性质特征解决数学问题。

(二) 帮破凝难练“耐心”

“学困”让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 学困让能力不足的学生望洋兴叹。化解学生学习困难, 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是磨练意志、培养耐心的有效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情分设层次目标, 让学生感受不同层次的成功喜悦, 完成培养目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要求。基础知识欠缺、思维灵活度不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等是制造“学困”的原因, 教学时即时弥补知识缺陷、多设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不厌其烦地到数学王国中去多练、巧练, 训练思维, 培养耐心。如:我在帮助学生解决三角公式的记忆问题采用:先让学生学习正弦余弦正切三种函数的象限符号, 函数特值, 诱导、和角公式;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将正割、余割、余切相关问题转化。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证明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提出中去挖掘条件即时应用, 不能直接得出的找邻近知识点, 对问题实施“外科手术”逐一分解问题,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 持之以恒磨“恒心”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教师扮演“三型”角色, 完成“保姆”“牵手”“放手”接力赛。规范的行为、娴熟的技能、良好的学习心境能持之以恒是中职学生: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终身学习有基础的保证, 是实现教师转型的关键所在。随着年级的升高, 文化课学习时间的比例下降, 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恒心教育应抓住高一高二关键时段, 结合数学学习与思维训练去造就持之以恒的那颗心。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13

长石中学:王飞

在目前客观存在的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法制教育同样不可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就不失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下面,谈谈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法制因素,让教学与法制教育互通有无。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根据地理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开发地理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地理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充分挖掘教材,把握适当的尺度,就可以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二、联系现实生活,让地理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促进。“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点上,和地理教学有很大的相通性。我经常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长江和黄河的开发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发生的水污的违法事例,长江和黄河上游的生态遭到破坏的实例等等,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地理方法研究长江黄河洪水泛滥时给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的 原因。比如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给江西造成的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向学生讲,一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心存侥幸,在长江河道内非法采沙以攫取高额利润,最终害人害已,锒铛入狱。进而教育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学法、知法、守法。

三、创新教学设计,让法制教育因地理教学而走进学生心间。

基于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形式多样的创新设计会令他们喜闻乐见。我在教学中经常把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景“请”到地理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既能学到地理知识,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如此一来,岂不一举两得。在学生们弄懂了其中的地理原理之后,不失时机的对学生们进行一些适当的法制教育,如:应该从小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要让这样的思想扎根学生心底,社会主义法制社会里,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注社会,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法制观念在课堂上并行不

四、关注社会,让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法制观念在课堂上并行不悖。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淮河水污染事件”,“盐城自来水厂水源地污染事件”,做到遵纪守法。“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等,都与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已之私,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水中乱排乱放有关。教育学生一定要从小养成克己奉公,的良好习惯。这种关注社会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地理知识因法制教育而被学生乐于接受,让法制教育因为地理课堂的渗透而“深入人心”。可见,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教师只要适时,适当的加以渗透,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14

六枝一中 赵婧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来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但安其心理特征的发展他们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尤其是对性知识充满了好奇感,若不正确引导就可能会走上触犯法律的道路,因此在上课时的时候要将相关的法律渗透到我们的学科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事掌握了相关法律知识,在受到伤害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做一个懂法、知法的公民。

同时向学生介绍学科相关的药疗食疗知识以及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感知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意愿,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来改善人类生活。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强氧化性、强腐蚀性、有剧毒等物质很多,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水体水体富营养化、光化学污染、臭氧层破坏、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等;而化学教学中的学科知识涉及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漂白剂、消毒剂、防腐剂等。这些教学内容无不与生活、生产中的法制紧密相连。化学教学环节中如能正确地联系实际案例适时地切入法制教学,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二者相辅相成。

在实验的过程中,经常用到很多化学药品属于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物质,如:酒精、氢气、氯酸钾、硝酸钾、浓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燃、易爆强腐蚀物品的存放和取用,知之甚少或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应及时向学生指出:不仅用浓硫酸伤害人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且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毒害品等乘车、船、飞机都是违法的,要掌握基本安全法律常识,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遗憾终生。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和取用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物品的重要性,同时渗透《消防法》的有关知识,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灾意识和灭火能力以及在火灾或有毒坏境中学会怎样自救。

在学习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时,特别强调点燃之前一定要进行验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结合案例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事发时井下作业人员528人,共造成108人遇难。爆炸事故暴露通风系统复杂、抗灾能力弱、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反映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是一起责任事故。

学习乙醇、甲醇的性质与用途时,适时列举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制造劣质假酒,发生中毒事件屡屡发生。而食品卫生法中明确规定严禁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饮用后能使人视力降低、失明,严重的可使人中毒致死。类似的案例有酒店的地沟油食用问题、霉变的过期大米加工消售、吊白块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明矾粉丝问题,等等。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也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消费者造成极大的潜在威胁。通过图片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让学生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使学生认识到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同时,在乙醇的教学中,指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如果过度酗酒,会引起神经麻痹,反应迟钝,自制力下降,无故寻滋闹事,导致违法犯罪。尤其不能酒后驾车。适时介绍2009年南京张明宝醉酒驾车至5死4伤惨案,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联系这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遵守《道路交通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15

国际理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和扩展, 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为今后在社会的合作与竞争中理性思考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学科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共同完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过程。音乐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响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之外, 还要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音乐, 对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甚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学科中, 学生不但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还能通过音乐学习增加学生的智慧,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本文就围绕如何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展开简单分析。

一、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需要巧妙的安排教学环节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可以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课程教学主线, 逐步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弘扬国际教育理念, 首先, 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重视教育的民族化或者本土化, 民族精神是保证民族生存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 教育一旦开始走向国际化, 就必须重视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得学生以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面貌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面向世界。所以, 在音乐教学内容上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通过通过音乐教育中的歌曲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 在音乐鉴赏歌曲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 帮助他们养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类命运的全球公民意识。比如, 我和学生们共同鉴赏音乐作品后, 将每个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都分析探讨一下, 在此基础上再分析音乐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这些感受, 和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在这种分析和探索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的提高。再次, 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合作精神, 是一种习惯或者意识, 这种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指导, 所以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不是仅靠几节课程就能完成的, 需要教师能够持之以恒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和渗透。

二、更新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 运用国际的教育意识指导音乐教学

这就需要学校或者相关部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理解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通过为音乐教师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 吸收不同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 再以讲座或者观摩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和家长进行宣传, 共同普及教育国际化的知识。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音乐素质的培训力度, 激励教师唤起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自觉性, 不让国际理解教育流于形式, 让国际理解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日常音乐教学中, 在不断实践中促进音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端, 走在学生的前列, 不断突破更多的起点, 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这样的一个载体, 教师可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让这种理念渗透到音乐学科教学中, 讲理念转化为实践, 从无形的、有效的为音乐教学进行服务。

三、通过情景创设或者实践活动, 让国际理解教育渗透到音乐学科中

国际理解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理解教育, 任何教育都是文化的传承,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与国际理解教育就是融合的, 只是有些是隐形的, 有些是显性的, 这需要音乐教师将音乐教材的内容挖掘的充分一点, 将音乐知识背后的文化通过各种形式体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材中,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洋溢着美,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歌曲, 组织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歌曲比赛等各种才艺, 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 从真实的场景中总结感悟, 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的影响学生的人生。

四、讲述国内国际著名音乐家的故事, 从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音乐发展的历史上, 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音乐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传记、音乐名人和优秀音乐作品等用故事或者演讲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自己讲, 让学生先从内心对这些人和事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分析国内国际音乐对比时,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前对国际音乐知识有所了解, 对今后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也在一定意义上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 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可以增进学生对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地区文化, 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充实自己和了解他人, 在很大意义上也促进了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会进一步挖掘音乐学科中的国际理解教育音乐, 力争将音乐教学工作和国际理解教育能够邮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红, 何妮妮.试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02) .

[2]李晶.对北京市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建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4) .

[3]姜星海, 邬晓娟.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教师, 2013 (04) .

[4]赵文旭.《品德与社会》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杨秀玉.为理解而教育为理解而对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理解教育特征解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03) .

语文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篇16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育内容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接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揭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感受心理健康教育滋润。

二、挖掘内容

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挖掘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我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通过情节、情境的深入分析,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尤其对人物语言、动作、品格的引导和分析,能够较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剖析中,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

三、巧设环节

1.品味感悟,榜样激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在“读中感悟”环节,教师抓住描写他们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产生钦佩之情,向他们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等心理品质。

2.结合事例,挖掘评价。如,小学语文第十册“螳螂捕蝉”一文主要体现了少年的聪明才智,但教师结合当时少年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加入评一评的环节,带领学生挖掘出少年勇敢面对挑战、侮辱甚至自我牺牲,在这种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中受到教育。

3.创设情景,角色扮演。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为了更好地矫治和预防学生攀比心理,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精心设计了本课。通过“看一看、选一选、小组讨论”创设情境。以角色扮演,谈感受,让学生自省自悟。最后学生总结出,“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心灵”。

4.设身处地,探究实践。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课末,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四、精选方法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我在讲授“第一次跳伞”中采用体验的方法渗透自信心教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理体验。其次,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最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结。

五、合理评价

在评价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在实施学科渗透的同时,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学习《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 篇17

(一)斗古中学 七年级(6)班 张学政

一、学科法制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青少年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危害程度 严峻。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 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二、在学科中寻找法制教育的契机 法制教育的渗透,不应只局限在课堂里或书本上,对中学生进行法 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思想教 育任务。我们都知道在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教学内容中,存在许 多与法制问题有关的事件、人物、也有乏凶杀、抢劫、复仇等情节。教育学生学法、守法、用法也是各个学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 教学过程中,应为引进源头活水,或课内、或课外,或请进来、或带出去,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体育课、信息技术课、科学实验课、美术课,其实也存在很多的契机。有时喾珠一个不恰当行为(如不守 体育规则、偷拿实验药品、网上乱必贴子等)即成为法制教育的契机。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即是法制行为养成。所以这类课程其实有许多优 势。

三、情境教学法 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身临 其境、在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法律知识 的能力。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实践活 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 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有智慧。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 制问题挂钩,三名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四、法制教育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尊重学生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 人,有能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法制教育也 必需因材施教,必须掌握好度。更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 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 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提 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五、学科教学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的要求 老师要提高思想,不断的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制 素养。知道身边更多的法律事例,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 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上一篇:中秋节致家长一封信下一篇:委托代购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