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月亮》 阅读答案(精选2篇)
①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
②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
③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由不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像的心.定然无比澄澈清明。那神异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辉,即可生出一万个月亮.
④叩问自己的心:你是不是经常犯“月亮缺乏症”?阴晦的日子,天上的月亮隐匿了.心中的月亮也跟着消亡。没有月亮的时候,光阴在身上过.竟有了鞭笞的痛感。“不是我在过日子。而是日子在过我。”我沮丧地对朋友说。回忆自己走在银辉中的模样,是那样的神清气爽。是那样的诗意盎然,是那样的海阔天空……但今天的手却是绝难伸进昨天——我够不着过去淋浴着月亮清辉的自己。行走在没有月亮的灰暗的日子里.我发现世界陡然缩小,小到只剩下了我和我的烦恼.
⑤我常常想,苦的东西每每被我们的口拒绝,苦口的药,也聪明地穿起讨好人的糖衣服。苦,攻不破我们的嘴,便来攻我们的心了。而我们的.心,是那样容易失守。疾患之苦、耕耘之苦、挫败之苦、误解之苦……苦,在我们的心里奔突,如鱼得水。尤其是夜晚来临。只有枕头知道怀揣了诸多苦情的人是怎样地辗转难眠。白天被忽略的痛,此刻被无限放大,心淹在苦海里.无可迭遁。这时候,月亮在哪里?天空没有月亮.心空呢?
⑥想没想过,剪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
⑦创造一个月亮,其实是创造一种心情。痛苦来袭,我们习惯慨叹。习惯呼救,我们不知道.其实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女孩掩埋在废墟下达八天之久,在那难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着一首一首的歌,开始是高声唱,后来是低声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终于幸存下来。她不就是那个剪纸月亮给自己照明的人吗?劝慰着自己.向自己借光,偎在自己的怀里取暖。这样的人.上帝也会殷勤地赶来成全。
⑧人的生命历程,说到底是心理历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扫除心中的阴霾。给月亮一个 升起的理由,给自己一个快乐的机缘,让我们揣着月朗月润的心情,走在生命绝佳的风景里。
1.阅读①-③段,概括“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的原因。(3分)
①
②
③
2.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的“纸月亮”分别指什么?(4分)
3.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创造月亮”。(4分)
4.作者说面对痛苦“自我的救助往往来得更为便捷,更为有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4分)
《创造月亮》答案:
1.(1)想象奇妙;(2)立意非凡 (3)心无比澄澈清明。
2.第①段中“纸月亮”指“用纸剪成月亮”;第⑥段中的“纸月亮”指“劝慰鼓励、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
3.因为“创造月亮”能让我们在失意时候,用一种精神力量来引导自己乐观面对生活,所以作者提倡要“创造月亮
4.句子理解:面对困境,自己完全可以给自己以安慰、信心、鼓励,让自己从容地面对困境。这比别人的救助更迅速方便,更加有利于自己从困境走出。
人类最初对月亮有情,大概是由月亮的“会偷看”。在静夜,在孤独的时候,一抬头,月亮在那边看着你。许多夜间的秘密,只有月亮知道。月亮慢慢成为人人的“自己人”。人类学会对月亮倾诉,有声的,无声的,月亮就成为人人的“密友”。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是“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起来,不幸的是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太不可爱了。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黄帝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着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的爱上了月亮。我们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在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图画”。那些图画,不只是画面美,而且含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来装饰才够美,最好是整座城都映着月光。这种“染月光”的意念,使李白写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有名的诗句。这种“文学上的不朽名画”,诗人李白会画,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想想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也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王维运用月亮的天然光,就像现代室内装饰艺术家运用灯光那么棒。“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不是味道全没了吗?白居易在有名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所画的壮丽大幅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文学作品上常常有“跟月亮在一起”的记述。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找月亮喝酒去,说过要到天上去找月亮玩儿的傻话:“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常常请月亮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三个知心朋友;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所以诗人张泌甚至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个纯情痴心的朋友:“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师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中国儿童都会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下面那有名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明月”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沙”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念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它跟月有关,因为它是美的。
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国人的“月亮节”。在这一天,我们应该为我们是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着历代作家和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我们的文学,使月亮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活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里。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语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并且使它不露一丝儿的“矿石味儿”。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
1 “中国的月亮”作为题目,在“月亮”前加一定语“中国”,有什么好处?
2 只有中国人,对“月亮”这个词语才有那么丰富的“语感”。这句话在文章之中的含义是什么?
3 文章引用了中国的大量诗文,其作用是什么?
4 综观全文,作者重点写了中国的月亮的哪些特点?
5 作者在文中说道:月亮慢慢成为人人的“自己人”。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月亮是“自己人”吗?
16.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靠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17.从意趣或内容上看,第③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一相似,第⑥节中有一个诗句与材料二相似,把它们找出来写在横线上。(4分)
材料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
18.你认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固人在面对明月的时候,好像躺上现代心理治疗诊所的大皮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19.读了本文后,相信你对月亮的认识会有所加深。面对明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受,课文《月迹》(贾平凹),中有这样一段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采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你一定也有过望月的经历,请你写出你当时独特的感受。如果你以前望月时没能进入境界,那就写下你此刻思月的感受。有了今天的感受,也许你今后会比贾平凹写得更好呢!(5分)
答案:
16、我们这个民族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真挚地爱上了月亮,赋予月亮一种永恒不朽的诗趣。
17、月明松下房栊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8、月亮是通人性的,月亮能关怀人,孤独的人、寂寞的人、忧伤的人,痛苦的人.而对月亮的时候,都能获得心理的慰藉。(意思对即可)
【《创造月亮》 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07-28
善行创造奇迹阅读答案11-11
创造宣言阅读10-11
阅读教学与创造性思维06-25
创造力有没有标准答案07-17
初二作文月亮05-28
月亮的灯谜06-01
我爱月亮作文07-18
努力创造成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