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幼儿健康教育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冬季幼儿健康教育(推荐14篇)

冬季幼儿健康教育 篇1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家长可带领孩子做做如“红灯停、绿灯行”等游戏,教育幼儿过马路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行,不要马路上踢球、玩滑板车、奔跑、不横穿马路的知识。

消防安全教育

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要让幼儿懂得玩火的危险性;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教育幼儿及家长自觉遵守烟花爆竹购买、燃放规定,做到依法、文明、安全地燃放烟花爆竹。

食品安全教育

幼儿大多爱吃零食,也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因而容易引发食物中毒。教育幼儿不吃腐烂的、有异味的食物。

防触电教育

触电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对幼儿进行防触电教育,首先要告诉幼儿,不能随便玩电器,不拉电线,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等。其次,要告诉幼儿,一旦发生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触电的孩子,而应及时切断电源,或者用于燥的竹竿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电线。

玩具安全教育

冬季幼儿健康教育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院儿科自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秋冬季腹泻患儿142例, 发病年龄5~30个月, 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 其中男42例, 女30例;对照组70例, 男38例, 女32例。诊断标准:患儿排蛋花汤样便或黄绿色稀水样便, 无黏液及脓血, 约5~6次/d, 个别重症患儿大便次数多达10次以上, 伴有发热呕吐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且多伴有轻中度脱水, 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少许或脂肪球 (+~+++) , 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或阴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输液预防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支持对症治疗。无呕吐患儿或呕吐好转后给予蒙脱石散及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喜炎平注射液 ( 规格: 50 mg/2 m L) 剂量为5 ~ 10 mg/kg/d加入10 % 葡萄糖液中静滴1 次/ 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10 ~ 15 mg/kg/d加入10 % 葡萄糖液中静滴1 次/ d。疗程一般为3 ~ 5 d。

1. 3 疗效判断显效: 用药24 ~ 48 h, 粪便性状恢复正常, 发热呕吐症状消失。有效: 用药48 ~ 72 h, 大便次数≤3 次/d。无效: 用药72 h后, 腹泻次数仍> 3 次以上, 或粪便性状无好转。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经统计分析对照组显效例数为32 例, 有效例数为22 例, 无效例数为16 例, 总有效率为77. 1 % ; 观察组显效例数为60 例, 有效例数为11 例, 无效例数为1 例, 总有效率为98. 6 % ,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 无效率低于利巴韦林对照组 ( P < 0. 05) 。见表1。

3 讨论

婴幼儿腹泻为由多种病原和因素引起的主要以大便性状改变及次数增多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年龄为6 个月~ 24 个月的婴幼儿发病率比较高, 在我国婴幼儿疾病中属于最常见的种类之一。婴幼儿腹泻是造成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婴幼儿腹泻会出现以下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脱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 如为感染性腹泻, 表现特点为: 诺沃克病毒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大肠埃希杆菌肠炎、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假膜性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及白色念珠菌肠炎。80 % 以上的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毒为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RV属; 其次有肠道病毒, 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1]。各种病毒通过侵入肠道而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进行复制, 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甚至坏死的现象, 其微绒毛肿胀, 变短, 排列紊乱, 导致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 遗留下不规则的裸露病变, 致使小肠黏膜回收电解质和水分的能力受到损伤, 肠腔内肠液大量聚集而最终导致腹泻。产生病变的肠粘膜细胞由于分泌的双糖酶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活性也有所降低, 导致食物中糖类因消化不良而积滞在肠腔内, 进而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微绒毛破坏也会导致载体数量的减少, 是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发生障碍, 电解质和水发生进一步的丧失[2]。

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 能抑制肌苷酸- 5 - 磷酸脱氢酶, 但由于病毒唑对病毒腺苷激酶有较强的依赖性, 易产生耐药性, 使其临床疗效受到很大的限制[3]。喜炎平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 水溶性穿心莲总酯磺化物是其主要成分, 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抗致病性真菌、细菌等药理作用, 主要用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支气管炎等功能主治。因喜炎平注射液抗炎退热疗效较为显著, 副作用较小, 以及安全性良好, 在儿科得到一致的好评和广泛的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儿科以下疾病的治疗: 小儿支气管炎、小儿病毒性肺炎、小儿风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小儿疱疹性咽炎及小儿秋季腹泻。其对肠道内环境影响较小, 不会使肠道菌群产生紊乱, 并能及时使肠道恢复正常的功能, 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

本研究结果: 利巴韦林组显效例数为32 例, 有效例数为22 例, 无效例数为16 例, 总有效率为77. 1 % ; 喜炎平组显效例数为60 例, 有效例数为11 例, 无效例数为1 例, 总有效率为98. 6 % , 喜炎平观察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表明使用喜炎平治疗秋冬季腹泻可以明显缩短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病程及减少腹泻并发症, 并避免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发生。因而喜炎平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治疗秋冬季腹泻的纯中药物制剂,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郑玉强, 张鹏辉, 刘岚, 等.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39 (7) :844-846.

[2]吕霜, 杨燕, 盛燕, 等.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类文献的相关研究[J].北京中医药, 2010, 29 (9) :657-659.

小心6种冬季幼儿易发病 篇3

省人民医院小儿科人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儿科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小儿血液病的诊治。 气喘、感冒、咳嗽……各种冬季常见疾病虎视眈眈窥伺着宝宝的健康。只有对这些疾病知己知彼,妈妈才能更好地预防,保护宝宝快乐健康地过冬天。

易发病症1:气喘

甜甜去爷爷家逗小狗玩,回家后有点咳嗽,甜甜妈以为她着凉了。接下来的几天甜甜呼吸不顺还夹杂着喘鸣声,早晨和夜间更明显。妈妈很着急,甜甜这是怎么了?

高发时间:支气管哮喘每年春季高发。

表现症状:呼吸不顺,咳嗽并有喘鸣声,清晨和夜间可能比较明显。有些宝宝则是出现长期慢性咳嗽的症状。

多发人群:各年龄均可发病,大部分成人哮喘起源于婴幼儿。

病因:春季较潮湿,尘螨大量繁殖,气候变化大,植物花粉多,环境中的过敏源增加,病人接触到引发过敏反应的刺激物,触发呼吸道慢性发炎而引发过敏性气喘。

预防:1.用吸尘器或者湿的毛巾去除室内灰尘,减少空气中的尘螨、花粉和动物毛屑等过敏源。

2.注意宝宝的保暖,宝宝运动前要热身,否则突然吸进去的冷空气也可能诱发气喘。

3.经医生确诊的哮喘需每日吸入糖皮质激素等预防气喘发作。

治疗:过敏性问题要耐心地长期治疗,发病时根据情况可用医生确认的类固醇等药物与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

Tip: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时,最好带宝宝去医院进行过敏源指数和呼吸道功能的检测,确认是过敏还是感冒。

易发病症2:毛细支气管炎

半岁的小囡突然咳嗽、发烧,接下来的几天因为呼吸不顺小脸憋得通红,除了咳嗽加剧还开始吐奶,爸爸妈妈急得团团转。

高发时间:冬春两季。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病人分泌物传播。

表现症状:咳嗽、流鼻水、喘憋症状。

多发人群: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易感人群,尤其2-8个月大的宝宝最多见。

病因:这种病症以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较为常见,其他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也有可能。

预防:1.尽量不带宝宝去公共场合。

2.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爸爸妈妈回家后要先洗手再接触宝宝。

治疗:医师会根据症状给予祛痰剂等药物,并请家长多帮小宝宝拍背,以利排痰;多给患病宝宝补充水分、多休息;出现呼吸困难的病儿需要积极住院治疗。

易发病症3:喉炎

在外面玩了一天的辰轩感冒了,爸爸认为是着了凉,就只给他吃了点儿童感冒药。可是辰轩却开始发烧,声音也沙哑了,因为呼吸不畅还发生了喘息,爸爸这下子傻眼了。

高发时间:早冬。

传播途径:飞沫传染。

表现症状:初期是一般的感冒症状,之后声音开始沙哑,咳嗽时会有破竹音,吸气时费力等表现。患儿晚上病情更加重,重者可致死。

多发人群:两岁以下宝宝感染率高。

病因: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进一步发展就会引发哮吼。秋冬季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来势汹汹,它引发的哮吼比较严重,又叫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预防:1.爸爸妈妈尽量避免让孩子出入公共场所。

2.要让宝宝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已经生病的宝宝要和别的小朋友隔离,避免传染面扩大。

治疗:根据症状给予适当的支持性治疗,例如:缓解咳嗽、流鼻水、改善咽喉肿胀等症状。严重病儿需要住院给予氧气治疗,必要时需使用类固醇,如果控制得宜,通常几天后状况就会好转。除了药物治疗,一定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安静。

易发病症4:肺炎

平时在奶奶家住的依依周末回到家显得很烦躁,一直喊冷。妈妈发现依依总是咳嗽,摸摸她的额头还很烫,就立即带依依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肺炎,依依妈妈惊出一身冷汗。

高发时间:冬末春初。

传播途径:通过带菌者传染。

表现症状:高烧、咳嗽,呼吸困难、烦躁,肋间或肋下凹陷。

多发人群:两岁以下的宝宝:

病因: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引起。合并症状有鼻窦炎、中耳炎、败血症、脑膜炎等。

预防:1.高发期尽量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地方。

2.宝宝一旦感冒爸爸妈妈要多留意病情发展。

3.自费施打疫苗是预防肺炎的有效方法。

治疗:一般病毒性肺炎,通常给予缓解症状的药物加上胸部物理治疗(拍痰)即可;细菌性肺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7-10天左右;严重的患者需住院,以蒸气喷雾治疗及拍痰法来排痰。

易发病症5:流行性感冒

豆宝爸爸出差回来了,一进门抱着儿子亲了又亲。晚上豆宝突然高烧、咳嗽,襄着厚被子还冷。原来最近流行性感冒病毒爆发,爸爸回家后没有洗手换衣服去亲豆宝,豆宝就被传染了。

高发时间:每年12月——次年3月。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表现症状:与普通感冒最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其发病较急,病儿短时间内就显得不舒服、全身酸痛、高烧、发冷。

多发人群:各个年龄层都有可能感染。

病因: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合并症状有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并能造成细菌感染导致黏膜损伤。

预防:1.病毒发作期间不要带宝宝去人多的场所,尤其是密闭的公共场合。

2.爸爸妈妈外出回家后要先洗手再抱宝宝。

3.感冒的家长要戴口罩,尽量不要接触宝宝。

4.由于每年流行感冒的病毒类型都不太相同,建议6个月以上的婴儿每年10月份开始施打流感疫苗。

医师会依据症状给予缓解的药物,例如:退热镇痛药、止咳剂与化痰剂等,或在发病初期给予抗流感药物;婴幼儿因为抵抗力较差,家长要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发生,要随时注意病情的转变。

易发病症6:异位性皮肤炎

米米妈妈向来以女儿白嫩的皮肤为骄傲。可以今年冬天米米脸上出了红红的疹子,米米痒得忍不住去挠,抓出了好多伤口。眼看白雪公主变成小花猫,米米妈真是又着急又心疼。

高发时间:秋冬换季之时。

表现症状:多半会在额头、两颊出现脱屑、红疹的现象;全身痒感明显,容易抓出一身红肿,甚至是抓破皮而有渗出物或结痂;病灶会随年龄增长延伸到躯干、四肢等部位。

多发人群:皮肤敏感或已有异位性皮肤炎的宝宝。

病因: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皮肤中的水分流失造成此病多发。这种病有反复、慢性发作的特点,合并症状有过敏性气喘和过敏性鼻炎。

预防:1.使用专用的乳液,给宝宝做好全身的保湿。

2.给宝宝穿吸汗,透气的纯棉衣物。

3.洗澡水不要太热,选择不刺激、敏感肌肤专用的沐浴清洁用品。

4.身上有汗水时,要尽快擦干并更换衣服。

冬季幼儿保健常识 篇4

一年一度,四季更替,秋去冬来,在寒冷得冬季,家长和校园更要注意保持幼儿的身体健康。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流行型感冒。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小儿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

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夜间盖好被褥,家长或保育员应勤查看,幼儿登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不然,常会引起其它大病发生,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

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

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每节课后都应组织幼儿喝水,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冬季幼儿也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蚀。

1、避免着凉: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

2、保护皮肤: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

冬季幼儿保健常识

3、注意室温: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18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易感冒。

4、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5、不坐凉地:冬季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冬天到了,不要因为怕孩子冻着就不带他到户外去。遇上好天气,就要多出去玩,只要有太阳就带他到公园去晒晒。一方面是促进钙吸收,另一方面是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冬天有太阳无风的正午前后,可在户外散步,时间约20~30分钟。

冬季气温低,孩子户外玩耍的机会少了,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要给孩子吃鱼肝油,增加饮食营养以提高抵抗力。如果已经上火,可以吃去火的药,如板蓝根、太极丸,也可以用鲜百合熬粥,加点冰糖,美味又败火。要多喝排骨汤、鸡汤、鱼汤等汤水,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要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宝宝健康很有好处。

冬天气候干燥,而宝宝的肌肤很娇嫩,除了多给孩子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外,合适的护肤品也很重要。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

耳冻疮:诱发耳冻疮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对寒冷的异常反应,还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有关。耳朵的血液供应比其它部位少,天冷时,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而收缩,流到耳朵的血液就更少了。而整个耳廓,除了耳垂有一些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脚跛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很细微,保温能力较差,因而很容易受冻发生冻疮。

冬季幼儿保健温馨提示 篇5

一、合理穿衣 不少家长就怕冻着孩子,其实“捂”是捂不出健康的。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出门时,可以给孩子穿上一件大些的外套挡挡风;活动中要注意多带一件便于穿脱的衣服,活动后及时添加。

二、适应寒冷环境 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穿得厚实,不暴露于寒冷环境,就不会受凉生病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人体多次反复接触冷空气后,其调节反应的灵敏度可得到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从而起到保护机体,免受寒冷损伤、预防疾病的作用。每天让孩子准时入园参加幼儿园的冬季户外体育锻炼,在阳光充足的户外活动,能使孩子娇嫩的鼻腔、口腔、皮肤等器官逐渐适应低温。这样孩子不仅不易感冒!

三、增强机体抗病力 增加机体抗病力主要可通过合理调配饮食及预防接种两种途径。冬天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此外,大白菜、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的。应及时补充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

四、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大商场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及时打扫房间,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家中若有成员患感冒等传染病,也应尽量将其与幼儿隔离。患者要戴上口罩,并勤洗双手,以防通过接触传播。

冬季如何预防幼儿水痘? 篇6

水痘是常见的幼儿传染病,一般由水痘病毒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传染,起病时可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经过数小时至1天,皮肤上可见皮疹,有的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时为红色小丘疹,1天-2天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疱,水疱周围呈淡红色。3天-4天疱疹干缩结痂,1周-3周痂皮脱落,不留疤痕。因皮疹是在发病后一批批陆续出现的,所以在患儿皮肤上可见到丘疹、疱疹、痂皮同时存在。

医师介绍,水痘患儿的疱疹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中,有病毒存在,故与患儿接触或吸入患儿咳嗽、说话时喷出的飞沫后,易感儿童或成人可被传染。在小儿的集体单位中(幼儿园、学校等),如未及时发现、隔离水痘患儿,可导致易感儿童中水痘流行,发病率达80%-90%。但发生水痘是初次感染水痘病毒的临床表现,此后,患儿获得免疫力,一般终生不会再出水痘。

家有水痘患儿,家长的护理特别重要,患了水痘的患儿一经确诊,应立即在家隔离直至全部结痂。上学或入托的患儿,一般可在家中隔离,家中如还有其他未患过水痘的小孩,有条件时应另择居住处或不与患者同住一房间。发热时要让患儿休息,饮食要清淡,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喝开水和果汁。病情好转时,给予半流食。为了避免继发感染,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双手保持清洁,可以用纱布包裹婴儿双手,避免抓破疱疹。另外,患儿皮肤、衣服、床具要保持清洁,衣被不要过厚过热,以免发痒加剧,不利于病情好转。

水痘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在冬春季,因为室外温度低,人们通常将门窗紧闭,这就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外,冬季人的抵抗力较低,特别是儿童更易感染水痘病毒。

冬季幼儿健康教育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穴位注射组100例, 男60例, 女40例, 年龄6个月以下12例, 6个月~12个月40例, 1岁~1.5岁48例。对照组100例, 性别和年龄分布与穴位注射组相似。2组均选用症状和体征大致相同的病例, 全部患儿除有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每日5~20次不等外, 穴位注射组呕吐者68例, 对照组50例;发热者穴位注射组30例, 对照组6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穴位注射组48例, 对照组32例;全部病例大便镜检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或强阳性, 亦可见脂肪球 (+~+++) , 其中穴位注射组8例、对照组6例可见少量白细胞;穴位注射组轻度脱水者60例, 对照组49例。2组患儿病程均在1 d~5 d.

1.2 治疗方法

穴位注射组以病毒唑注射液25~50 mg/次, 取足三里, 常规消毒, 针刺入1 cm左右注药, 每日1次, 两侧交替。有脱水者经口服补盐液 (ORS) , 发热在腋温38℃以上者予对症治疗 (高热或中重度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 。对照组均给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卡那霉素治疗, 对症处理和补液与穴位组相同。

1.3 疗效标准

3 d内症状消失, 大便成形, 大便次数1~3次/d为痊愈;症状改善, 便次明显减少, 大便时稠时稀为好转;3 d内症状无改善, 大便性状、次数同前为无效。

2 结果

穴位注射组痊愈80例, 占80%, 好转16例, 占16%, 无效4例, 占4%, 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50例, 占50%, 好转24例, 占24%, 无效26例占26%, 总有效率为74%.

3体会

冬季全家“健康宝典” 篇8

让自己和家人少生病,你可以这么做—

1.保持室内好空气

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天气骤变时,尤其不适合带孩子在户外待太长时间。同时也别忽视室内的细菌和病毒。在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气里,须开窗通风,可以不同的房间轮流开窗通风的方式进行,既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能避免让孩子直接吹到冷风。

2.盖厚被,穿单衣,少出汗

如果因为降温,想给家人盖厚被子,那入睡时别穿太厚的睡衣,可以穿单衣。否则热量不能散发,大量出汗后,内衣又湿又冷,反而容易生病。

3.多喝水,增加抵抗力

多喝水,而且最好是少量、多次。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滋润,可以增加呼吸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多喝水不仅是为了补充体内的水分,更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户外耐寒锻炼不可少

在整个冬季,要有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适当地进行耐寒锻炼,接触冷空气,适应气温变化,增强免疫力。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体内生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于维持人体免疫功能十分重要。因而户外锻炼必不可少。

风干物燥的环境里,保护好你的呼吸道—

大风易带起地上的灰尘、空气中的微粒,导致空气中灰尘、花粉、细菌及病毒等致病物质增多,这些可吸入的颗粒物首先要经过鼻腔和咽喉部,易造成过敏性鼻炎、咽喉炎、长期干咳不愈,也很容易导致下呼吸道疾病,如咽炎、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等。

1.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是冬季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咳嗽并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可以将病毒、细菌或灰尘等附着于口腔、咽喉和支气管粘膜的异物排出来,就好像是人体内的“空气过滤器”。因此不要过于害怕担心,也不要乱用药,而要找到咳嗽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调理和治疗。否则,如果一咳嗽就用大剂量或高级别的抗生素,或者使用清肺泻热的中药,就会出现虽然病好了却咳嗽不停的现象,这是因为在消除病灶炎症的同时,机体正气也被伤及,使脏腑受伤,余邪被留在了体内。

2.鼻子不通气有办法

很多时候鼻子不通是受凉造成的。因此,用热毛巾在鼻子上敷一会儿,会舒服些,鼻塞的现象有好转;用棉花棒蘸一点儿金霉素眼膏,轻轻涂抹在鼻腔里,可以软化鼻垢,也能起到一些消炎的功效;不要强行擤鼻子,也不要手抠鼻子。如果鼻子堵,是因为感冒,鼻腔黏膜发炎,鼻腔充血所致。感冒康复,才是缓解鼻子堵的根本。

3.嘴唇干燥脱皮不用急

嘴唇属于黏膜组织,和皮肤相比,其角质层相对较薄,分泌的皮脂也较少,所以在多风、天气干燥而寒冷的冬天,它比皮肤更加“娇气”,更容易脱皮、裂口。所以我们要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吃肉要适量,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B 族维生素;可以用一点儿金霉素眼膏,不过症状一旦缓解就要停止使用,因为其中也含有抗生素。

4.雾霾天的室内净化

当雾霾天比较严重时,必须紧闭门窗,以减少有害颗粒的入侵。但是也需要在雾霾减轻时,或清晨、中午雾霾较少的时段,略微开窗换气。另外,在家里吸烟以及在厨房里煎、炒、炸时产生的油烟,都含有PM2.5,所以緊闭门窗也无法杜绝PM2.5。不吸烟和减少下厨时的油烟也是必须的,也可以用养绿植或加湿器来增加居室的湿度,使小颗粒物沉淀,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生了冻疮,活血化淤是关键—

相对北方而言,南方冬季的降温并不明显,但是经常阴雨绵绵,潮湿阴冷,很容易长冻疮。这是因为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的刺激时,体表血管会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以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尤甚。

1.别忽略末梢的保暖

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背、耳廓、耳垂都是容易长冻疮的地方。尤其是耳朵的皮肤很薄,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耳廓的血管表浅,遇到湿冷刺激时,血管收缩易发生缺血、缺氧,导致耳廓生冻疮。脚上生冻疮,往往是因为鞋子穿得不合适。太小、太紧的鞋子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伤;鞋子太厚、不透气也会因为潮湿而冻伤脚。

2.冻疮的护理要精心

如果皮肤已经被冻伤,应先将冻伤部位清洗干净、擦干,然后涂上一些甘油或多种维生素的软膏加以防护。治疗冻疮以活血化淤为主,所以也可以用中药红花、桑叶、甘草各12克煎水外洗,每天2次,然后再外用冻疮膏。当有水泡和水泡破了形成溃疡面时,最好请医生处理。不过冻疮通常愈合得很慢,可能一直要等到天气转暖才会有好转,不要心急。第二年冬天要特别注意防护,因为冻疮很容易复发。

冬天,是一个储存能量季节—

中国有俗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也一样,冬天要贮藏能量,如果储备不够,会影响到春夏的生长,而且容易生病。

1.好睡眠,储能量

睡眠对于人的健康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人体养精蓄锐的过程。在冬天,睡眠是一种很好的“藏”。所以,尽可能地早早睡下,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睡得足足的。这可不是犯懒,这是在为春生、夏长储存能量。

2.选食物,要应季

冬季气候寒冷,在饮食上要增加热量,以抵抗寒冷,储藏能量,为“春生夏长”作准备。所以,冬天可以适当吃些温性食物,如羊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时令进食,也就是说要吃应季的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

3.吃坚果,促均衡

小核桃、胡桃、栗子、松子仁等坚果类食物都属于种子,蕴含着植物萌发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以及帮助坚果过冬所需的抗氧化成分,营养价值非常高,可在冬天适量食用,“藏”住能量。坚果含有的维生素E、B族维生素,也有利于补充冬天维生素摄取的不均衡。

4.暖冬汤,加营养

让我们在阴雨寒冷冬天里,煲一锅暖暖的汤,让全家人增加营养,抵御严寒,围坐在一起,美美地一起享用!

山药玉米猪骨汤

食材:小排骨,水果玉米,胡萝卜,山药,盐,姜片。

做法:

小排骨洗净,飞水;

锅中放多量水,小排骨,姜片,烧开后转小火;

焖煮45分钟后,加入胡萝卜,玉米续煮10分钟;

加入山药,继续焖煮5分钟;

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白萝卜鲫鱼汤

食材:白萝卜,鲫鱼,盐,葱,姜。

做法:

白萝卜切薄片,鲫鱼处理干净,备葱、姜切片;

葱姜入锅爆香,将鲫鱼放入锅中两面煎至发黄;

添入汤碗容量1.5倍的水;

大火煮开鱼汤直至鱼汤变成奶白色,转中火煮至水量减少至2/3左右;

加入薄白萝卜片;

接着煮至萝卜到软硬适度,加入少量盐,一点醋去腥。

红枣银耳土鸡汤

食材:土鸡500克,银耳1朵,红枣5~8颗,生姜2片。

做法:

银耳用冷水泡软,红枣泡软去核,生姜去皮切片;

土鸡切块,用滚水氽过;

将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砂锅里,加入冷水,水量以稍稍没过所有食材为准。加热至水开,改用文火煲3~4小时。其间不可频繁开盖,以免香气流失;

幼儿冬季安全责任书 篇9

为了认真落实冬季取暖期间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做好冬季师生取暖、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消除各类隐患,严防危及师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全园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师生人身和幼儿园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责任书:

1.接送幼儿交通安全

各家长要高度重视,时刻保持警惕,幼儿接送过程中,注意防滑,不要乘坐没有牌照的摩托车或三轮车,坚决杜绝超员、超速、违规行驶等违法运营行为,如遇下雪、道路结冰等特殊情况,家长可步行接送幼儿,保证交通安全。2.防火、防煤气中毒

幼儿园不允许幼儿带玩具,家长每天送幼儿时要检查幼儿是否携带火源(如火柴、打火机、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是否带有尖锐的小玩具,园内也要定期进行园舍电路、用电器等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在家时家长要关好煤气,火炉取暖的要适当通风换气,坚决消除煤气中毒以及因采暖方式不当造成的煤烟中毒、烧伤或触电隐患。3.防冻伤

冬季到了,天气寒冷,家长要给幼儿适当的添衣,记得戴手套帽子,围围巾,防止幼儿在接送过程中冻伤。在幼儿园内,要确保教室暖和,防止幼儿冻伤。

4.校门口接送幼儿安全

幼儿园有严格的接送制度,教学时间,坚决禁止外人入园,放学要落实家长接送换卡制度,实行一人一卡制度,做到有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安全的交到家长手中,坚决杜绝一窝蜂或幼儿自行回家的现象,家长和教师要严格遵守制度,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5.食品卫生、传染病预防

家长要有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坚决不允许给幼儿拿三无食品、过期食品。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坚决不能给幼儿不卫生的食品。教师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晨检登记,对于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进行治疗,尤其要做好流行感冒的预防。

以上几条望家长严格执行实施,如因家长个人失误,造成不安全事故发生,家长要承担一切责任和后果,幼儿园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幼儿姓名 家长签字:

联系电话:

义岗幼儿园

幼儿园冬季育儿知识 篇10

冬天的寒冷是幼儿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从衣着,环境,饮食等多方面对幼儿做出保护,希望家长也能及时调整您的过冬方案。

在穿衣保暖方面,我们希望家长遵循合理穿衣,随时增减的原则。有的家长给幼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幼儿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

对于日常的饮食,希望家长做出适当的改变,冬季天气寒冷,儿童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乳类、鱼类、家禽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

在您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时候,周边的环境也对孩子构成威胁。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夜间盖好被褥,家长应勤查看,儿童登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

寒冷的冬季,家长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幼儿的健康,请您务必对幼儿冬季的高发疾病有个认识,在此同时,希望您注意孩子饮食能够摄入充足热量,穿衣要随时添减,室内室外的环境都要做充足准备,当然,想冬季科学育儿,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毕竟增强孩子的抵抗力,才能抵御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蚀。

育儿知识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流行型感冒。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小儿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

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

冬季如何锻炼才健康 篇11

冬季让孩子在室外进行锻炼,身体经常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对感冒、气管炎等冬季常见疾病的抵抗力。冬季在室外接受阳光的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促进人体的造血机能,对治疗和预防贫血有积极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冬季锻炼不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成长,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锻炼意志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

让孩子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准备活动,预防运动创伤

冬季气温低,身体发僵,人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即收缩,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的代谢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若立即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而且由于心跳加快,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应症状。因此,应做好准备活动,使浑身的肌肉、关节活动开,体内器官,尤其是心脏进入适应运动的状态。准备活动要做到浑身发热,这样开始活动,便会觉得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冷也不足惧了。

穿着要适当,保护好外露皮肤

冬季在室外锻炼时,要让孩子适当穿得暖和些,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太大,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要穿得太厚、太臃肿,以免妨碍身体的运动,加重身体的负担,乃至出汗太多,反而招致感冒。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因为我们在运动时浑身的毛孔处于扩张状态,风寒很容易侵入体内使人生病。对暴露在外的手、脸、鼻和耳朵等部位,除了经常搓、擦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还应抹上适量的防冻膏、抗寒霜等以防皮肤冻伤。

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大雾天气不宜长跑,因为运动时呼吸会加深加快,雾天空气中的灰尘杂质、细菌病毒含量较多,造成室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常会引起呼吸道及其他疾病发生。这时在室外运动就不如在室内活动了。

要选择良好的活动场地,场地上不应有坑凹或乱石,不能在靠近马路的地方进行锻炼。另外,要注意不要在冻实的河、池、坑、渠内滑冰,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呼吸方法须得当

冬季气候寒冷,有时还会有风沙,因此,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以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避免冷空气刺激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

冬季锻炼应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合理安排运动量。锻炼中,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小学生的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50次/分以下。

冬季幼儿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12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幼儿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幼儿的冬季保健是家长注意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家长应当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

一:合理穿衣,及时增减衣服: 幼儿衣服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如果外出时要进行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则不要给孩子过多地穿衣,因为剧烈运动定会带来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她加一件衣服。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二: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 冬季幼儿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可以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能量高的热性食物也应增加些。此外还要保证幼儿的 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 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三: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内空气流通: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内空气的流通。做到了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再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的话,对幼儿的健康有很多好处的。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

四: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冬天最适合户外运动,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五:保护皮肤,避免干燥、干裂: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六: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

冬季十大幼儿皮肤疾病杀手 篇13

一、细菌类

猩红热

症状:患儿会有发热、咽痛症状,起病一天内全身皮肤会出现弥漫充血,并且出现针尖大小的鲜红色皮疹,疹子和疹子之间都是红色充血皮肤,疹子会于颈、胸、躯干、四肢依次出现,一两天就会遍布全身达到高峰,小患者会出现“杨梅舌”和“柏氏线”,这种病在2—8岁的孩子中相对较多见。

专家解读:徐志强主任说,因为猩红热与感冒都是冬春季常见病,早期症状又很相似,所以容易混淆。但猩红热发病后,咽部明显红肿疼痛,一昼夜内出现典型皮疹,舌鲜红无苔如杨梅,这些症状与感冒有明显不同。另外,因为猩红热可能引起扁桃体炎、丹毒、风湿热、心内膜炎等,所以需要治疗彻底。

二、接触性皮炎类

尿布疹皮炎

症状:大部分宝宝都得过尿布疹皮炎,所以当家长发现宝宝小屁屁出现红肿,有时还伴有粉红色小包时,也不要太自责。除了没有及时更换尿布、尿不湿外,如果尿布没洗干净,上面的洗涤剂、柔顺剂也可能刺激宝宝皮肤,造成尿布疹。

专家解读:徐主任说,无论使用传统棉尿布还是新式纸尿裤,冬天的婴幼儿都会穿上好几条裤子,这就创造了最容易滋生尿布疹的不透气环境。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观察宝宝的大小便,一旦有“状况”,应该立即用温水把小屁屁洗干净,但不要用香皂洗,而应该使用无刺激的婴幼儿专用清洁用品,洗完之后在空调房内稍微晾一下小屁屁,并且涂上不含刺激物的温和护肤品。此外,尽量给宝宝勤换尿布,保持小屁股通气干燥。

冻疮

症状:宝宝手背、耳背又红又肿,像个小馒头,伴有红斑和皲裂,宝宝拼命抓挠,因为有瘙痒、灼热、疼痛的感觉,抓得厉害会出现溃烂。天气转暧后可自愈,但来年会复发。

专家解读:婴幼儿的.皮肤薄,比成人更容易散热,防御能力较弱,宝宝局部血管容易发生收缩,导致局部组织出现缺氧损伤,所以相比成人更加容易被冻伤,造成冻疮。如果能够加强运动,促进宝宝的末梢血液循环,注意恰当保暖和手足干燥,并多吃高热量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资料

手脚和耳朵往往是是最容易发生冻伤的地方,一方面因为手足位于血液循环末端,血循环较差、供血量少,再加上宝宝皮肤较薄,防御能力不强,所以手足方面一定要采取一些防冻措施。特别要提醒的是,衣服裤子不要太紧,否则不利于血液循环。

白色糠疹

症状:也叫单纯性糠疹,会导致患儿脸上出现白色斑块。目前为止病因不明,多见于儿童及十几岁的青少年,但以冬、春季较为明显。

专家解读:中医往往对该病的诊断是患儿体内有蛔虫,而西医更常把这一疾病归因为缺少维生素B和锌有关,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因人而异。

三、病毒感染类

水痘

症状:水痘因为其通常在发烧24小时内就会出现皮肤病的四大症状而被儿童皮肤科医生称为 “四世同堂”——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子以躯干为主,呈向心性分部,四肢相对较少。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冬春季发病多见。潜伏期1~2天。

专家解读:徐志强主任表示,水痘是病毒传染性皮肤疾病,因为冬季幼儿室内活动比春夏秋三季都多,有的公共场所不通风,孩子容易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渠道被传染。前段时间沪上出现不少水痘患儿,其中一部分就是在幼儿园感染的,因为幼儿集中玩耍,一个班里如果有一个孩子发水痘,很快就会蔓延到其他孩子,所以一旦发现病例,必须马上隔离治疗,并且对与其接触的其他孩子进行观察隔离,以免波及更多幼儿。目前针对水痘的有效药物不是很多,建议家长和幼儿园提前预防,如每天通风换气等,沪上一些幼儿园要求孩子在入园前必须注射水痘疫苗。

麻疹

症状:和水痘不同的是,麻疹患儿一般前3天发烧,第4天才开始出皮疹,往往是从耳后开始,经由头面部逐渐发出红色斑丘疹和麻疹粘膜斑,最后蔓延到全身甚至手脚心。皮疹发出后,烧不退反升。

关注健康 远离冬季抑郁 篇14

在抑郁症患者眼中,整个世界就像是蒙上了一层黑纱,灰暗而压抑。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大约为3.4亿,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

为了帮助在冬季严寒中有阴霾的朋友走出不适应的时期,重新迎接新年的灿烂阳光,本刊特邀我国两位著名的精神卫生与心理领域专家: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周东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郑毅主任为大家介绍什么是冬季抑郁和如何应对冬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为什么冬季会抑郁?

记者:到了冬天,很多人感觉烦燥、焦虑、胸口闷、不舒服,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冬季抑郁吗?

周东丰:我们有一个诊断名词叫“季节性抑郁”。“季节性抑郁”是美国的学者最先提出来的。一般人们感觉在冬季比较抑郁,所以美国的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开始做一些调查,用电话咨询在美国不同纬度的人群,比如阿拉斯加、纽约一带,中南部以及南部的迈阿密等比较热的地区,发现应答这些电话询问的人们,居住在越往北,纬度越高的地方,应答有抑郁的比例越高。后来进一步调查,生活在高纬度的人到南部了,就没有这种抑郁情况发生。因此提出来一个诊断名词,叫做“季节性抑郁”,主要指秋冬季节出现的抑郁。

秋冬季出现的抑郁一般的症状与平常比较经典的抑郁症略微有些不同,比如抑郁症失眠、食欲不振、消瘦在季节性抑郁症中不太出现,例如北极圈一个冬季也没有几天是白昼,人们大部分时间是窝在沙发里面看电视、吃东西、睡觉,情绪也伴随着非常低落,这是秋冬季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旦季节转暖以后,人们的情绪就会好转。

同时还发现季节性抑郁还有其生物学特点。日照自然光减少以后,体内合成的物质减少,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物质合成减少;一般人在冬季的时候,五胫色胺的浓度是下降的,而季节性抑郁的人比一般人下降的幅度还要大。而专家发现日照能够促成这些物质的合成。冬季平常日照少,而且人们不愿意到室外去,所以接受日照自然光的机会就很少,这也是季节性抑郁症好发的一些因素。

郑毅:我在美国时看到,西雅图华盛顿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特别多,而且冬天允许顾客买一个太阳灯,医疗保险可以报销。说明当地政府对季节性抑郁症很重视。

华盛顿州冬季的阴雨天确实很长。我们平时也有这个印象,阴雨天连着一个礼拜,大家觉得心情都不好。太阳一出来,阳光明媚的时候,一下就觉得好多了。可见日照光影响着我们体内松果体这样调节季节的中枢变化,从生物学到心理都有相关的影响。因此,到了冬天这样的季节,大家就应该注意调节情绪,这是很重要的。

“郁闷”是不是抑郁症呢?

记者:很多人平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比如天气不好,阴天、下雨或者工作当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觉得心情不好,那么,我们常说的“郁闷”是不是就是抑郁症呢?

周东丰:郁闷和抑郁症比较,郁闷是一般人描述自己情绪的使用率非常高的网络流行语。抑郁症是医学名词,在精神病学分类中有这样的分类。

抑郁症有一定的诊断标准。一般来说,它的核心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反应速度减慢,还有身体的疲劳和衰弱。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并且持续的低落影响到社会功能的时间要超过两周,短暂的、暂时的心情不好,只能算郁闷。

郑毅:抑郁不等于抑郁症。从整个周围环境状态来说,如果没有任何使一个人郁闷的事情,但是他出现了很严重的持续时间很长的抑郁,心情低落、思维迟缓、行动减少、甚至无望、无助,这样的情绪持续一段时间就是抑郁症。

记者:医学上临床上有几条诊断标准吗?自测的量表可以用来检测抑郁症的?

郑毅:不管是什么标准,都基本一样,都有一套自己的诊断标准。比如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时间的标准,还有排除掉其他原因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而且精神科医生要把握住严格的诊断标准。同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量表,比如哈密尔顿的抑郁量表等很多评判抑郁的,还有抑郁焦虑的量表,可以辅助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筛查,但是绝对不能用一个量表代替医生诊断。

周东丰:一般哈密尔顿量表是供医生评价病人的状态、严重程度,以及评价一个药物治疗的疗效的。对于一些自评量表测评出来的分数,根据个人对表的理解和评量的把握,有时候会偏高或偏低。所以自评只是给你一个提示,只说明你可能是。所以我认为个人拿自评量表诊断抑郁,可靠性差一点。

记者:还是要有经验的医生来诊断。

周东丰:还是要医生根据临床来诊断,医生也不是靠量表,够了分就诊断。我觉得这样的话,医生的工作太简单化了。

郑毅:另外要注意现在量表有些地方用得比较乱。

要尽早发现“精神科的感冒”

郑毅:自评量表是一种线索。我觉得最后确诊还是找精神科医生诊断,这样比较准确。比如隐匿性抑郁,以及一些初期的不典型的抑郁,用量表测就可能测不出来。但是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和病人的谈话等,就会发现有隐匿性的抑郁或者有其他的抑郁。还有抑郁的早期症状,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家族史等诊断他是初期的抑郁。在早期,他自己没有觉察到的时候,医生就帮助他发现了。

记者:这种病例多不多?

周东丰:这种病例有。也不一定是早期。现在抑郁症的诊断往往过于延迟了,甚至延迟好几年。我们最近所做的调查,即从出现抑郁到去医院治疗,有的人推迟了五年,我觉得都耽误治疗了。

有两种问题:第一种问题,抑郁症病人主要的表现除了情绪不好以外,可能还有身体的很多不舒服的症状,所以他一般会到医院的内科去检查,但是往往是检查不出什么病的。比如胃肠的症状,有的病人一年做两次胃镜,还是查不出来,吃药也不管事;有的人头疼头晕,从血压方面观察却没有问题;有的人感觉胸闷、心悸,所以常常觉得是心脏病,心脏功能检查得很多。这样的病人实际上没有按照抑郁症来治疗,在这段时期他已经耽误治疗很长时间了。

有些隐匿性抑郁,确实是患者对情绪的体验不太明显或者不善表达。比如,患者觉得身体不好,还觉得自己的脑力活动能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他就希望用补药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通过什么克服自己疲劳衰弱的状态,所以自己找一些中药或者一些补药来解决,可是如果是抑郁症导致思维反应慢,这些补药就没有效果。

我们国家对抑郁症这种疾病,从医学知识的普及来说,做的还比较少。可能一般来说,公众不太了解这种病,所以一旦有这些症状以后,患者想不到到专科医院治疗,请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处诊断,而是到综合医院的普通科室去诊断。患者和医生谈的时候,主要谈他的病,比如心慌,头晕,腹胀、消化不良等,导致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高,医生按照患者描述进行相关的检查,经常得不到正确的诊断治疗。

另一方面,人们觉得抑郁症是一个精神障碍,还有人认为这是意志薄弱、性格不好或者人际关系不好等,是一种负面的东西,所以患者往往羞于把自己这些问题说出来。很多人觉得,如果是得了高血压,那么理所当然应该去看病,但要是心情不好,那就是自己调整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或者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所以患者不会积极的找医生治疗。还有一些单位,面试时一看是抑郁症,就不录取了。这些都会影响患者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耽误了很长时间,其实应该早治,越晚越不好。

郑毅:抑郁症称为“精神科的感冒”:一是很普遍;二是如果及时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耽误治疗了,后果会很严重。自杀人中70%左右都是由抑郁造成的。有的患者反复到医院看病,比如胃炎、心率不齐这些病人中60%其实都是心理问题,而且主要是抑郁。

抑郁症规范治疗的不到10%

郑毅:有的人对精神科长期形成了一种误解,觉得精神病就是疯子,非得疯打疯闹才是精神病。所以病人都怕去,我们通过调查得知,患者中厌恶诊断的占60%~70%,得到治疗的只有20%。

周东丰:上海有项调查表明,抑郁症的检出率是21%,而在这21%中,按抑郁症治疗的只有10%,而且治疗不规范。治疗不规范包括:治疗剂量小、治疗时间短。没有按照抑郁症慢性疾病进行长期的治疗,通常是看一次治一次。所以现在抑郁症愈后情况不是很好。正确的做法是早期发现了以后,及时治疗,按照规范的疗程去治,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记者:那么,这是不是有医学教育的问题?作为一个内科医生,一旦有病人总是查不出病因,医生就应该想到可能是抑郁症。

郑毅:我们正在加强医学教育,我们也引进了很多精神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我翻译美国的第六版全科医学的书,其中有很多都是精神科的东西,抑郁症占很大的篇幅。如果按那个教材培训医生的话,我相信医生们对抑郁症的知识会掌握的很深,包括抑郁症的诊断、特点、量表以及抑郁症的治疗药物。现在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精神科的知识要求很多,所以新的全科医生也好,内科医生也好,应该懂得精神卫生的知识,特别是抑郁症的知识。

记者:这些知识不是应该在5年、8年大学教育期间解决的吗?

周东丰:大学教育的5年制,精神科的课程是30多个学时。

郑毅:加上实习两周。

周东丰:30个学时讲明白精神病差得很远,它不仅是讲抑郁症这一个病症,精神科好几十种呢;而且实习期间,重点还是看重型精神病。我觉得对全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强化精神科里的常见病抑郁症。抑郁症是一个发病率很高,非常广泛的病,而且它完全可以放到全科医生那里去治疗,也可以放到社区医生那里去维持,随时观察,给予药物和其他心理支持,因此抑郁症应该在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教材中给予比较大的篇幅。现在很多抑郁症,一是病人没有及时治病,一是非精神科的医生们也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双方都在耽误治疗时间。

记者:30个学时太少了。

郑毅:现在增加了一部分也不够。大概两周里面有50个学时,一共是5天,也不够。现在精神病在疾病负担上已经上升到前5位了,而且还有可能继续上升。

周东丰:世界银行估计,到2020年中国疾病负担中精神科将是疾病负担的第一位,抑郁症是所有疾病的第二位。现在不重视,将来社会就要为抑郁症“埋单”,不光是花钱治病,还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记者:但是老百姓为什么没有感到好像它要变成第一位、第二位,我们感受到的还是癌症、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

郑毅:有些病是抑郁症造成的,比如明星自杀,这种损失很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70%都是抑郁症造成的。

周东丰:在国际范围里调查结果是这样的,中国的调查是40%的自杀由抑郁症引起的。中国关于自杀率的调查是政府卫生部统计在1万名抑郁症的患者中,就有3人自杀。在世界范围内,它是比较高的。

郑毅:属于危险的那几个国家之一。

周东丰:中国抑郁症真的是不能忽视。现在不普及这方面的教育,不重视诊断和治疗,将来全社会要为它“埋单”,不仅是医疗费用,造成的还有人才的损失,误工、误时。一个人的抑郁症如果不治疗,最终他会走向半残疾的状态,缺乏工作能力,没有社会功能,这就是社会的损失。如果一大批一大批的人都这样的话,那社会会怎么样?人们比较重视心脏病、癌症等,我认为应该重视。过去,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流行的传染病是非常厉害的,还有母婴保健、营养不良、小孩出生死亡率高等这些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慢性疾病已成为主流,比如心脏病、高血压、血糖、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病。这一类疾病我们还归为心生疾病,就是这类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是和心理因素有关的,比如心理压力,也包括抑郁,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能纯粹的从生物学的基础上,诊断患者是不是冠心病或心梗,也要看到心理因素对他们发病的影响。如果我们及早干预心理因素,也许好多人就可以不得此病。提倡全民健康的时候,除了动员大家注意营养学、锻炼身体,还有要注意减少心理压力。

郑毅:刚才周教授讲了,最著名的实验叫“sadheart”,就是在心脏病发作的人群中,专家推测有很多人有抑郁症,通过服用抗抑郁药,患者治愈非常好,改善了很多功能。有很多心脏病是由抑郁引起的,通过抑郁治疗能够获益,说明抑郁已经融入到各个学科当中。

周东丰:比如肿瘤,抑郁症患肿瘤早就发现了,还有消化性溃疡等都和抑郁有关。现在我们重视的是内科的慢性病,这些慢性病,心理因素非常重要。从更大的医学观点来说,人的躯体和心理应该是同样重要的,要把它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上。现在只重身体,哪坏了修补哪,起主要作用的心理却不管是不行的。

哪些人容易抑郁?

记者:作为普通人,我们不是心理专家,应该怎么做?

周东丰:从社会群体来说,我觉得,突发性大的事件,应该有危机干预系统。比如 “911”事件以后美国建立了专门的应急干预组,不但美国自己干预的很成功,而且也到国际上去宣讲他们的经验。我们所以就请他们过来给我们做讲习班,怎么样对遭受灾难的人进行心理干预,当然这是针对特殊时期。平常的心理干预也应该包括化解矛盾、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个人的社会知识系统等。

我觉得一个善于调动各种社会能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一个具有良好应急技巧的人。如果不善于这些,什么事都自己扛,往自己心里压,自己闷着,那么这种人就不善于调动社会的因素来解决问题,就是属于心理素质或者个性不太好的人,这种人是易感人群。我认为这种心理教育应该尽快在中小学教育里面出现,因为心理健康和体魄健康同样重要。

记者:刚才您说了一个词叫“易感人群”,什么样的人是易感人群?有没有易感因素?

周东丰:易感因素还得从生物学来说,生物学第一条是遗传,具有家族聚集性,比如亲属中有抑郁症的,第二个危险因素是婴儿开始的神经发育因素,一般受到的惊吓、不良的教育,比如父母的争执、被忽视、与父母分离的焦虑等,这些都会影响到个性的发展,就容易造成那种不善于交往,性格内向,不善于调动社会资源克服困难的人,这就属于易感人。

其他的不可忽视的就是躯体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人也是抑郁的易感人群,一旦得了慢性病以后,就很可能同时伴发抑郁症。如果慢性病和心脏病合并,脑病的中风合并率以及帕金森合并率都很高。还有内分泌疾病、胃肠病都是非常容易并发抑郁症的。共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从社会应急来说,生活事件也是高危人群,比如面临一个重大的灾难,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得病,所以群体的心理干预可以预防一部分人,大部分人就可以改善了。

还有长期的,比如不善于搞好人际关系,长期上下级工作关系紧张,还有家庭关系紧张等,这些人长期的心理冲突都是易发因素。这些问题都应该用积极的因素化解。在学校里都有心理辅导老师,还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都在做这些工作。

整体来说,各自都在探索。我觉得我国现在还没有系统、常规地做这方面的工作。

郑毅:北京建立了干预中心的体系,我也是干预中心的成员,遇到重大事件以后,这个体系已经启动了,但是还不够细。

怎样理解“年关抑郁”

记者:有好多白领还有外企的员工,到了年关,有一种流行的词叫“年关抑郁症”,经常焦虑、胸闷,也说不清哪难受。这是什么现象?

周东丰:我觉得白领是一个特殊人群,这是个责任比较重、压力比较大的人群。这种人群到了年关都会容易出现压力,比如开始总结、开始“秋后算帐”了。另外生活事件不全是负性的,有大悲也有大喜,按心理学讲也是不好的刺激。大喜的事同样也是心理应急,也需要你有很强的心理调解,此时应该特别注意生活事件的变化,要关注特殊人群、关注生活事件的变化。

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和日照、光线、温度有关系的可以作为一个抑郁症来诊断,至于说年关,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在此时算帐,大概年前有些总结是历行公事。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一样,这还不能作为一个诊断名词出现。

郑毅:年关的时候有一些情绪焦虑、紧张,这都是很平常的。

记者:在美国有这种现象吗?

郑毅:美国是没有的,美国年是放松年。

周东丰:我觉得这是和季节有关系。白领也好,不是白领的劳动阶层也好,都有工作突击紧张的时候,可能白领比较善于上网,呼声比较被听到,有话语权。而一般的打工者上网的机会不多,没有话语权。

体力脑力过度透支

是抑郁症的好发因素

周东丰:另一方面,我觉得体力、脑力过度地透支是抑郁症的好发因素。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额外的身体储备,如果某一天有特别要紧的事非加班加点干不可,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是如果长期的加班加点,就容易脑力或体力透支。所以不管针对蓝领还是白领,各位老板要体恤员工,要考虑员工的健康,不能过多地使用员工的体力和脑力。对于员工来说,能休息的时候,要抓紧时间休息,突击任务完成之后,要想办法放松一下。

举个例子,有的人上班特别忙,工作了一天,回去以后不赶紧睡觉休息,又开始打游戏了,这样以紧张克制紧张,以兴奋克制兴奋的做法不太可取。要让身体张弛有度,高度兴奋以后要歇息。

从老板、领导来说,要关心大家的健康;从个人来说,要有好的生活方式,工作休息要很好的协调。累了疲劳了,可以找朋友聊聊天,打个电话;有不愉快的事或者为难的事,可以找朋友帮忙。

郑毅:还有情趣爱好要广泛,比如喜欢听音乐、绘画、欣赏博物馆,要注意培养广泛的情绪爱好,关键时候可以舒缓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

实际上抑郁话题应该长谈不衰,把它当成一个大话题长期重视起来。2003年一个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就是“抑郁影响每一个人”,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抑郁对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很明显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把抑郁症当成持续的话题,呼吁全社会关注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已经被确诊为抑郁症应怎样治疗?

记者:如果已经被确诊得了抑郁症,应该怎样治疗呢?

周东丰:我觉得最重要的治疗就是药物治疗。现在社会上有一个词叫“是药三分毒”,我不赞成这样的说法。药可能有一定的毒性,它要通过肝脏代谢,给肝脏和肾脏增加点工作量,但是安全的药治疗范围里并不具有很大的毒性,最多也就是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它给人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一个抑郁症患者到了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对身体的损害和对精神的损害,与吃药的副作用相比,孰轻孰重?所以我认为药物是最主要的治疗,而且它是最便捷的办法,医生开药后,只要定期看医生调整剂量,解决不良反应就行了,非常简单。

还有心理治疗。有调查显示,单独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超不过安慰剂,所以建议可以合并抗抑郁治疗和心理治疗,比单独的抗抑郁治疗疗效有所提高。

其他的治疗有电休克、磁疗、物理治疗等。

记者:治疗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郑毅:很多人觉得精神问题都是心理问题,所以靠心理治疗。实际上抑郁也是由生物学改变的,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家庭支持的综合作用。抑郁症是慢性疾病,而且是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抑郁症要长期治疗,而且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时间的、稳定的、规律的接受治疗。

周东丰:首发病人有好多危险因素,比如有家族史、起病年龄特别小,或者是伴随精神病症状,因此对于有这些因素的强调治的时间更长一点,没有这些因素的,半年左右就可以了。

至于说复发的患者,时间要明显的延长。有这样一个统计,首发病人第二次得抑郁症的几率是50%;有第二次之后,第三次发作的几率是70%;如果三次发作以后就是90%以上。

反复发作有很多损害。比如大脑的几个好发部位是抑郁症发生时伴随发生的。如果反复发作、多次发作,脑功能就不好恢复了。有好多人认为,治疗大脑的病,就刺激大脑、损害大脑,这是不对的。抗抑郁药已经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大脑的一些神经元的损害是有修复作用的。

记者:我听有人说过“治精神疾病的药越吃越傻”。

郑毅:现在精神药物治疗已经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现在药物进展很大,很多药物有神经营养作用。特别在抗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进展是最快的。

周东丰:一是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过去的药看起来镇静作用比较强,镇静作用强,病人就处于比较困倦的状态,人们就认为有点“傻”;二是抗精神病药体显得肌肉僵硬,面部表情很木,像个面具,这个让人觉得有点“傻”。

现在的药物都克服了这些。镇静作用不强的抗抑郁药是很多的,甚至现在的药有些是没有镇定作用的。说“傻”,是因为长期的误解。

上一篇:楚辞中优美的句子下一篇:学校普法考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