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诗歌的盛唐气象
周成芳
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个丰富而灿烂的花园里,唐诗无疑是众芳中的奇葩,而李白则是其中夺人耳目的硕果。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雄奇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记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贺知章称赞他为“谪仙人”;杜甫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代的诗坛,李白之出现,犹如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千年来后人对他的研究一直热情不减,其人其诗是一个长盛不衰、经久弥新的话题,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文化景观,这就是“李白文化现象”。现代学者用浪漫、豪放、飘逸等词语来概括李白的精神与艺术风格。本文试从盛唐气象来探究他的作品清新俊逸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盛唐是诗歌黄金时代的神话,后代往往将这一时期等同于李白和杜甫,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旦把李白和杜甫从时代里抽出去,“盛唐”这个词眼便显得空洞无力、暗淡无光了。但是,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在传到我们耳边的嘹亮的声音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为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能成其为伟大。”(丹纳《艺术哲学》)
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他的名篇《望庐山瀑布》这样写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庐山一个最典型的风景点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大手笔,描绘得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紫烟”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的风俗。
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如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与常见的送别诗不同,它一反往常送别诗常见的黯淡笔调,而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轻快的景象。再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与王维的《渭城曲》一样,同为送别友人的诗,都是给人一种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但是抛弃了传统的悲伤情调,没有沉重的感觉。盛唐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整幅画面情景交融,给人苍茫广阔的感觉。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惜别之情,对于不能同游的惋惜,以及对扬州胜景的无限神往,尽在江边送别的形象之中了。再如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一首旅人思乡的的情感诗,他乡客愁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普遍的主题,李白这首诗却有意翻新,把“兰陵”和“美酒”联系起来,“玉碗”有了“琥珀光”的感觉,这样扫除了别诗那种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一种留恋忘返,宾至如归的情绪,使他“不知何处是他乡”。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唐代的民族和文化背景,使得它比起汉代和宋代等统一的封建王朝,诗坛成批涌现脱略小节、豪荡使气、富有开拓精神的才士,发出中国诗史上音量最足的浪漫主义合唱。“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这就像植物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李白的出现与盛唐的方方面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白的《忆秦娥》曰:“太白纯以气象胜。”这亦可以用来评价他的诗歌。气象,指作品通过气势和意象所呈现出的整体风貌。所谓“纯以气象胜”,意思是完全以气象雄浑取胜。这气象不是一个人就可以造就的,是在盛唐气象的照映下才光芒万丈。严羽《答吴景仙书》中说:“盛唐诸公之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雄厚。”“笔力雄壮,气象雄厚”八个字是能够概括盛唐诗歌风貌。开元时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二句,一开始就形成开展的、向前行进的气氛,诗人眺望眼前的山水,带着欣赏的意味。颔联写出长江下游水势浩淼、风帆高举之情状。王夫之说“风正一帆悬”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指从“一帆悬”中传出阔大顺畅的景象。颈联写残夜还未消尽之际,海上一轮红日已经喷薄欲出;旧年还未过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预先进入大江。虽是一年将尽而又一夜将尽,且又在路途之中,然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光明展望、辞旧迎新的情绪。这首诗在阔大的境界中有一种和乐的气氛、雍容的气度。
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李白借旧题不单是表达相思愁苦,更借思妇之口,“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先景语后情语,将秋月、秋声、秋风织成浑然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情俨在。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他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表现的就是人们在和平岁月里的生活感受和情思。面对着浩渺的春江、海潮,面对着无边的月色、广阔的宇宙,萦绕着绵长不尽的情思,荡漾着对未来生活的柔情召唤。人们的思索、追求、期待、召唤,表面上是由春天的良辰美景惹起,被春天的旋律催动,实际上却是那个健康发展的时代生活带来的。
盛唐时诗歌作品成就巨大, 人才辈出。由于经济的大繁荣和兼收并蓄的政策所带来的气魄宏伟的文化, 带来了奋发的时代, 博大的胸怀和高涨、高昂的进取精神, 这样的时代精神下, 铸造了盛唐十人昂扬进取, 雄武健美, 矫健奔放。
他们的作品多均选材广泛, 风格旷达开放, 气势豪迈恢宏, 达到空前繁荣。盛唐诗风消新健康, 气慨豪健, 一扫以往陈词滥调, 其意境阔人精神。盛唐诗人张若虚在其《春江花月花》一诗中把我们引进了丛开着名花异卉的诗的园地:“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蔽”。[1]写出了风光明媚的春夜气象暗示诗坛一片蓬勃生机。下面仅选取部分诗词加以分析:武则天时期, 沈俭期‘被试出塞》:“十年通大漠, 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 阴云拂旆旌……。”[2]崔融《关山月》:“月生西海上, 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 苍茫非一状……。”[3]这两首边塞诗, 气势雄壮, 蕴藏盛唐气息。
开元时期, 李颀《塞下曲》:“黄云雁门郡, 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 皆称羽林子。金笳吹朔雪, 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 平生寸心是。”“们这也不失为一首气势磅礴恢宏之佳作。王维《出塞》:“居廷城外猎天娇, 白草莲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鄣, 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霍嫖姚。”[4]又如王维《燕支行》诗篇中“叠海遥翻瀚海波, 鸣笳乱动天山月”:《送平澹然判官》:“瀚海经年别交河出塞流”;《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 蓬卷入黄云”[5]这一类劲挺雄拨的辞句, 也是气势豪迈, 渗透着盛唐气魄。孟浩然《临洞庭》“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6]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 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 行到安西更向西”。《过酒泉忆杜陵别业》:“黄沙西际海, 白草北连天”[8]。这些诗词既有力量又不拘束, 展现出独特的豪迈劲挺风格。
在众多典型的诗词中, 特别是大诗人李白以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清新激越的韵调, 雄奇豪迈的风格, 生动明快的语
角色入手分析剧情, 从而细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角色定位、性格特点、思想感情的努力, 和黄梅戏满腔的热爱和敬业的精神, 成就了严凤英的黄梅戏和黄梅戏电影之路。
在2010年纪念严凤英八十诞辰的座谈会上, 黄梅戏曲作家时白林为她作诗一首:“精灵鸿六降宜城, 从此黄梅出彩虹。君留歌声处处唱, 仙姬芳魂上九重。”
注释:
1.严凤英.我演七仙女.中国电影, 1956 (3) .
言, 给人予浩大恢宏的气势。如李白曾自称“长不满七尺, 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 :“天上白玉京, 十二楼层城, 仙人抚我顶, 结发事长生”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9]李白有力地写出气魄雄伟, 风格奔放的诗词, 给人一种浩大的气势, 揽天地于怀中, 收日月为眼底的恢宏感受。
盛唐士人其它方面的作品以书画来说, 颜真卿书法的元气浑然, 道幼挺拔, 怀素草书的狂风骤雨惊蛇走虺;绘画中吴道子的气动磊落。圆转豪迈, 韩干画马的雄浑磅礴, 骁腾万里, 都体现着一种昂扬奋发, 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连雕塑中的“天王”一类形象, 也气势雄伟, 咄咄逼人, 充满着力量感。
这样诗歌作品展现出盛唐士人气势慷慨, 无拘无束, 张扬恢宏, 刚劲豪爽, 热烈活泼的特点, 其视野向外无限拓展, 全方位审视和观照社会环境, 刚壮阔, 雄浑的景象米廓建时空, 以班澜、艳丽的色彩来描绘塑造审美形象以追求宏丽.博人壮阔来满足士人们自身愉悦的需求。一个国家, 民族其文化是具有连续性, 因而早现山某种特征。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基础, 社会思潮, 时代精神一旦生成后便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 具有强火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它要对整个社会成员产生制约和影响, 从而形成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 其特点是受当时社会环境制约和影响的。唐代通过贞观之治, 武则天统治, 开元之治使唐王朝达到鼎盛, 使其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那时政治较为清明, 社会稳定-生活富足, 特别是文化方面更为繁荣。盛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统治者兴科举, 大办学校, 设集贤院, 广聚学者, 对人才破格寻用其次是国家的统一强盛, 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还有如唐朝推行开明、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 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而宽松的氛围;国内外民族交往甚密, 为文化融合增添了许多积极因素, 中国和亚洲, 欧洲甚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 文化上吸收其它国家, 民族的优秀成分, 唐代还继承和发扬了历代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背景下盛唐士人展现出一种空前的大气恢宏, 奋发进取, 并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予以寄托和表达。盛唐士人的诗歌作品特点:气势恢宏无拘无束, 张扬开放, 刚劲豪爽, 热烈活泼, 盛唐士人行为习惯:傲岸洒脱, 兼容并蓄, 丰富多彩, 还有突出偏好, 独爱牡丹, 士人们不仅生活中独爱牡丹, 而且在诗词中也有大量体现。独爱牡丹体现了盛唐士人那种恢宏进取的特点与牡丹艳丽, 富贵的特点相契合;盛唐士人面对社会环境, 他们积极进取, 把蹈厉济世, 成就功名为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沈起炜 ( (隋唐史话》第141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9月北京第1版.
【论李白诗歌的盛唐气象】推荐阅读: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01-16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11-02
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06-14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2-24
乌夜啼李白诗歌鉴赏06-21
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与漫游的关系课件01-04
论海子的诗歌11-01
论王维诗歌的特色07-05
论中国诗歌的走向11-10
论王维诗歌的特点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