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三资”存在问题及建议(推荐11篇)
村资产、资源、资金(以下简称“三资”)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村出现了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就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一是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二是村集体资源有的归村所有,有的归小组所有,存在村组、组组之间产权不清等问题。
(二)、是“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荒地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三)、是违规发包,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个别村干部在预留地、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发包合同不规范,书面合同少,口说为凭,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发包期限过长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
(四)、是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资金体外循环。有的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收支均不入账;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寅吃卯粮。
(五)、是财务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村主要干部自用自批,乱发福利等;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账;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六)、是财务公开欠规范,透明度不高。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上级一直高度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在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意识淡薄,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符合要求,有的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或资产处置项目没有专项公布;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有时甚至是走过场。
(七)、是强占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八)、是监管体系不健全。对农村集体“三资”的审计监督还不深入,“三资”清理工作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责任追究制度还有待完善,监督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二、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是进一步完善。为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行为,各乡镇应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管理办法,规定各行政村要做到“三统一”,即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统一使用专用票据、统一支出审核把关,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轨道,运行有序。
(二)、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定加强农村民主管理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的意见,规范、细化村务公开内容,完善农村集体民主议事规则、“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障机制,完善集体经济事务民主决策程序。
(三)、进一步规范村帐乡(镇)管制度、资产和合同管理。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实施办法,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审批、执行本村收支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各项财务开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内容完整的原始凭证,由本村集体财务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后进入民主理财程序;规范村级票据管理,坚持“分次限量、核销领新、票款同行、以票管收”管理原则,严防资金体外循环;对农村集体资产摸清底数,建立台帐,清理清查以村会计账簿为依据,坚持账内账外相结合、实物盘点同核实帐务相结合。加强农村集体货币资金的管理,严格审批农村集体的大额开支,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库存现金限额标准,杜绝库存现金超额、白条抵库和公款私借行为的发生,严格履行民主决策和申报审核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管理;对已签订的合同进行梳理,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农村签订新合同时要注意的事项,明确合同效力、规范合同文本,加强对农村集体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乡(镇)班子讨论通过”等有效形式严格审定集体合同,并将审定结果以书面意见向村级发放。
(四)建立健全监管机构,设立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事事时时监督。村级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设立驻村廉政监督员,每一项支出要有村委会提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重大支出要报乡镇批准,村书记、村长、民主理财小组组长、驻村廉政监督员和乡镇有关人员签字后方可支出。乡镇要依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立监管平台,对村级每一笔支出进行监管。县纪委、农业局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网络建立起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管平台,对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活动进行监管。要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乡镇 和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资”管理台账不完善
在调查中, 很多村干部对本村的三资家底不清, 一笔糊涂账, 连基本的台账都没有。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 特别是对土地 (机动地) 、“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有的要求村里做好三资的台账, 但村里故意敷衍, 不让镇里知道实情。
2. 合同不规范, 损害了村集体利益
一是对于合同的签订随意性大, 有些合同要素不全, 条款不明, 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等, 不全面, 造成群众利益损失。二是村干部违规发包, 搞暗箱操作,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 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 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少数村对合同签订后不按照要求履行, 合同变更随意, 变更的内容和承包时间群众根本不知道。
3. 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的村以其他费用支出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 收支均不入账;有的村收款后, 干部私自保管、挪用, 长期不报账;有的村资产收益使用无计划, 寅吃卯粮。
4. 村干部重视程度不够, 在思想上存在误区
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 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 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 不好管理。
5. 强占强霸集体资产
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 随意侵占集体资产, 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 不愿惹事;群众敢怒不敢言, 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 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农村“三资”情况复杂, 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 既有现金的, 又有实物财产的, 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 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 又有集体收入, 还有筹资、捐资等, 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 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二、对策及建议
1. 强化农经职能, 改进方法, 强化监督
由于长期以来农经机构受体制因素制约, 尽管县、乡农经部门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却难以发挥出村级财务监管作用, 建议尽快理顺农经体制, 强化农经职能建设, 确保其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特别是在财务违纪和审计监督方面, 制定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明确农经部门的执法地位, 形成有权威的行政监管体系。过去实行“村账乡管”存在思想障碍: (1) 是法律障碍, 如“村民自治”; (2) 是财力障碍, 现在随着情况的变化, 这种障碍发生了变化, 村级资金主体部分由过去自己收, 变为了上级转移支付, 为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进一步提供了制度和财力保障。
2.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有效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 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 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 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 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因此, 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村干部财经法规、法纪的教育力度,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 增强村民的参政意识, 发挥村民民主监督作用, 以堵塞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3. 强化资源管理, 堵塞交易漏洞
凡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滩涂、水面等资源实施承包、租赁、出让等开发利用, 未进入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项目, 一律要进入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招标、拍卖, 规范交易行为, 堵塞各种交易漏洞。建立健全“三资”台账, 加强档案管理。
4. 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 规范操作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要鉴证, 统一使用规范文本) 、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在落实原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财务公开等相关制度的同时, 建议乡镇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本乡镇的细则。
5. 重拳出击, 严肃查处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 处理建议
1.第二轮土地调整期间大中专在校学生承包土地问题
《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发[1997]20号)第三十六条规定:“在校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分给土地。毕业参加工作,有固定工资收入后,再由包转租。”《中共伊通满族自治县委、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伊发[1997]25号)第1条规定:“计划外不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地分给土地,参加工作后由包转租。”根据这一规定,我县在校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均分得土地,并签入了延长30年承包合同。但承包地由包转租的规定与相关政策不符。
处理建议:对第二轮土地调整期间给在校读书的大、中专学生分给的土地,其承包经营权全部延至30年,不再由包转租;对已经实行由包转租收取的租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生效为界,2003年3月1日以前收取的租金不再退回,2003年3月1日以后收取的租金要全部退还农户。
2.独生子女享有的土地优惠政策问题
《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发[1997]20号)第二十二条第四款规定:“独生子女18周岁以下的(含18周岁)增加半份土地。”《侯貴新同志在全县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1月17日)在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有关政策问题中指出:“关于独生子女问题,农村独生子女很多,有的持有独生子女证,有的没有,因此,申报独生子女的期限规定到11月20日零时前。只要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可分给一份半土地,独生子女多享受的半份土地,在年满18周岁后由包转租。”
处理建议:在第二轮土地调整期间,市、县两级在文件中都没有规定独生子女多享受的半份土地,在年满18周岁后由包转租,仅仅是领导讲话中提出。对独生子女多享受的半份土地实行由包转租,不仅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所以独生子女多享受的半份土地只要签入30年延包合同,就属于农户家庭承包面积,不应实行由包转租而收取租金。
3.婚后人口未将户口迁入婚入地的土地承包权问题
《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发[1997]20号)第二十一条规定:“承包资格的确认以户籍为依据。原则上在籍农业人口,承担应尽义务,均可在户籍所在地承包一份土地。”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又规定:“婚后人口应将户籍迁到婚入地,由婚入地分给土地。嫁给非农业人口或近郊农民,户口落不下的要单立户头,由户籍所在地给地。”鉴于上述政策规定,各乡镇在第二轮土地延包时,对婚后人口户籍应迁未迁的部分农民没有分给土地,这种做法客观上剥夺了这部分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意见》(吉政发[2005]11号)在妥善处理婚出婚入人口承包地问题时规定:“土地延包前结婚的妇女,户籍在土地延包前迁入的,由迁入地分给承包地;未分给承包地的,从机动地、复垦地、退包地中解决;暂无力解决的,可通过候地解决。户籍在土地延包前未迁出的,由原户籍所在地分给承包地;未分给承包地或分给后收回的,在机动地、复垦地、退包地中解决,暂无力解决的,可通过候地解决。由于地域间土地延包实施时间不一而导致婚嫁妇女无地的,原则上由户籍迁入地解决承包地,无力解决的,可通过候地解决。有女无儿、儿子没有赡养能力或女儿尽主要赡养义务的家庭,男到女家生产生活的,在土地承包上与婚出婚入妇女同等对待。”
一、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笔者调查,自20xx年以来,**县县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幅达12.86%,到20xx年末预计达到5128元,且从近几年的县域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农民手中的可支配现金收入越来越多,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农村市场逐步细分,农业产品商品率逐步提高,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二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增强;三是农村中各种专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组织协调能力逐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畅通。
3、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一是城区、乡镇规模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延升至农村;二是县域人口准入条件放宽,外来户不断增多,资金、物资投入也随之向城区转移,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三是乡镇发展迅速,进一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4、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20xx年,伴随中央十项举措之一的“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县农民住房改造和新居建设将逐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5、县域附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前途广阔。近年来,在县域附近的各乡镇非常重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当前农村信贷供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问题
1、农村信贷结构不适应农村资金需求结构
近年来,信用社个人贷款逐步转向以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为主,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虽然能解决部分农民生产生活小额资金的需求,但随着农村经济规模化和工业化,从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上讲,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并不是主要需求,往往忽视农村非农产业的信贷发展战略,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农村信用社信贷方式不适应农村信贷市场
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信贷中,贷款方面主要以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为主。担保贷款中又以质押贷款为主,并且质押贷款额不能高于存单面额80%,抵押贷款是抵押房产的,又要求借款人必须拥有两套以上房产,这对于居住地在农村的借款人来说,由于没有信用社所认可的相关房产权利证明,自然不能得到贷款。抵押信贷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农村信贷需求市场。
3、农村信贷投入方向不适应农村经济的要求
在客户选择上,迫于不良资产的压力,形成了向企业放贷不如向个人放贷的倾向,压制了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意愿,妨碍了企业的成长;在投入方向的选择上,重农业轻非农产业,农业中信贷投入集中在生产领域,对消费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生产领域又集中在周转领域,对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
(二)外部问题
1、农村资金流动呈多渠道、加速化趋势,外流问题非常突出。一是转移式外流,主要表现在邮政储蓄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转存款。二是投资性外流,表现为在外经商办企业。
2、农村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传统农业呈逐步萎缩趋势。一是农业效益仍然较低,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二是传统农业,特别是粮油种植业逐步萎缩,发展态势走弱。
3、县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管理缺位,缺乏拳头产品和尖端技术,市场占有率低,难于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数据信息传递失真造成风险;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4、农村民间借贷活跃,利率逐年攀高。据调查,由于农村资金增长较快,加之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额度较小,难于满足农村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需要,农村民间借贷进一步活跃,利率逐年攀高。
三、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大力组织资金,努力提高信用社在市场的占有份额
2008-12-22 10:53
随着党的惠民政策不断落实,农村道路建设“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村道路条件逐渐改善,农民逐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越来越多,究其原因近年来,一方面农民富裕起来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了,要求改善居住条件,需要新建房屋;另一方面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农民违法建房几乎无人管理,致使农民建房无序现象十分严重,每个乡镇每个村几乎都有农民擅自在自己承包地建房的违法现象发生。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逐渐沿路占用耕地建起了新房,老村庄形成了“空心村”,土地利用率极低,造成了大量土地闲置。老的村庄没有得到复垦,新的占地违法事实形成,且占用的又是基本农田,造成土地违法案件、土地纠纷信访案件不断上升。很多问题引起的土地矛盾纠纷在农村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给和谐社会带来了多种不和谐的因素。当前,农村违法占地建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违法占地。
新农村建设应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逐步推进。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集中居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拆旧建新、整理旧村空闲地的前提下逐步实施。一些干部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上认识不足。另外有些乡村干部法制观念淡簿和部分群众曲解党和政府一系列惠民政策,认为分给自己的承包地可以任意使用,一些村民擅自将自己的承包的土地改变用途,进行非农建设。简单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建新房”,可以随意占地,不顾当地的整体发展水平、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不进行合法规划,盲目占用耕地,随心所欲搞形象工程,造成新一轮的大量违法占地。
二、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滞后。
目前正在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始编于1997年,批准实施于1999年,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更是乡镇、城建、国土多头管理,致使实际形成有人管理、无人牵头的现象。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也与农民当前的经济承受能力、思想观念多种因素形成一定差距。例如按目前新农村规划实施要求,几个自然村要合并成一个中心村,农户建房规划新址就与原承包田地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给原承包户农田的耕种管理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再者,张姓小庄不愿进李姓大庄,造成很多农民宁愿在自己可耕地上建房,也不愿在中心村规划新址选址建房。农村道路的修建给群众生活带来了方便,沿路、沿线交通的便利,少部分农民于是就在自己所承包的耕地上建起了房子,拉上了院子。更有甚者占用耕地做起了生意,造起了厂房。严重侵占了集体利益,改变了土地使用用途,占用了基本农田,引起大部分群众的不满和抵制。
三、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不顺,执法监察难以实施。
由于前几年乡镇机构改革,原隶属县局管理的土地所下放到乡镇管理,成立“土地村镇建管所”,人员减少到三人,但却肩负着国土、建委、环保三家管理职责。乡镇党委、政府还要抽调土地管理人员从事乡镇一些中心工作,诸如包村包点,抽调其它工作等,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本职工作,致使这些年农村违法占地建房失控。即使土地管理人员发现违法占地建房户土地管理人员想管,但毕竟人少势单,只能口头通知停工。土地管理人员一走开,违法占地建房又开始了,这种违法占地游击战农村十分多见。今天看见违法用地及时制止并发出停建通知书,要求恢复原状后,几天后土地管理人员再次来看,房子已经建好,甚至人都搬进去了,造成土地违法占地建房事实形成,土地管理人员再进行处理就很难下手。
四、法律和政策上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但对如何制止,法律没有规定强制措施,没有赋予土地行政执法部门强制措施。国土资源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虽然规定可以查封施工设备,但在实际工作中作用不大,土地管理人员你前脚走,违法占用土地、违法占地建房他后脚又进行。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农民违法建房的处罚只有拆除违法建筑,恢复土地原貌。面对众多的违法建房户,即使都进行了依法处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也是很难执行到位,只能无助地看着耕地一点点地被乱占滥用。法律对有些方面虽有禁止条款,却没有责任条款。如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 ”
1、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2、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耕件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
3、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
4、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
5、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但违反规定的应追究什么责任,法律没有规定。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扶持资金等。一些单位和个人就打着新农村建设的幌子钻政策的空子,进行违法用地,甚至进行房地产开发,形成新一轮的违法占地不断发生。
五、建房审批手续形同虚设
农民建房的正常审批程序,由农民向村民小组提出申请,村组召开村民(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行政村签署意见送到乡镇国土所,乡镇国土所现场勘察后符合建房条件的再由乡镇政府审查后送到县国土局审核,县国土局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从建房用地申请到审批,需要很长时间。由于条件严,程序繁,时间长,审批难,致使一些农民不愿按照要求办事。尽管目前对农民建房不准乱收费,实行零收费的政策,但建房不报批现象屡见不鲜,违法建房多有发生。按省政府政策规定,每办理一宗农民建房只收5元钱工本费,这些钱只够从省里购买土地证的钱。而实际上从审批到发证乡镇国土所工作人员至少要跑两趟,涉及建房用地审批还要上报审批,这样算下来,平均成本价要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而这部分办理手续补贴,乡镇政府没有,土地所更没有。对于土地所来说与其农民找到办理审批手续,不如不办,办一份贴一份,办得越多贴得越多。造成这些年来,农民违法建房只要没有人举报、没有人上访,就没有人过问的不正常现象。
面对日益增多的土地纠纷案件和农村违法占地建房不断发生,造成土地违法案件增多的现象。如何及时解决土地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引导群众健康有序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坚守保护耕地的红线,遏制违法用地,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人员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土地的路子,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探索土地管理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完善各项保护制度。
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做到帐、表、卡、簿、册、田块完全一致。树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加强对保护碑、牌的管理,对界桩、保护牌损毁的及时恢复。层层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签到农户手中,让农户感到自己也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和责任。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的检查和执法监察措施,重点检查基本农田是否被乱占滥用,各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实等。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土地执法监察的威慑作用,运用法律赋予的执法手段,及时查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非法占用土地、非法买卖土地的违法占用土地案件。
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农民的风俗人情、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按照“撤并小型村、拆迁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方针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建设新农村,消灭“空心村”,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农村规划必须结合旧村治理,通过对“空心村”的复垦整理,不断增加耕地数量。同时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我们要抓住本轮规划修编契机,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要有专人负责,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新农村建设,进一步细化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对每一个村庄和集镇的建设用地(包括旧村整理、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划定。前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暴露出问题,要抓住机遇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予以修编,并做好前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修编要符合当地农民意愿,要符合当地农民的风俗人情、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要结合建设新农村实施。做到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根据农民财力量力而行,房屋模式要实用美观,个性鲜明。不要贪大求洋,不切实际。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采取逐步实施的政策。
三、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违法用地的问责制。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深入农村广泛进行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的实施给农民、集体、国家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农民了解规划的实施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改变农村陈旧、落后的面貌具有的重大意义,使新村建设规划深入人心。另外,要大力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农民法制观念,预防和遏制违章建房的现象。简化建房审批手续,严格建房审批条件,适当调整农民建房收费或者政府予以补贴。提高建房审批流程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在建房审批过程中要严格建房审批条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拆旧建新制度,把好审批关。另外,建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列出专款,对农民建房用地审批予以补贴,提高乡镇审查农民建设用地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农村宅基地超标有偿使用政策。制止农民违法建房不仅要用法律手段,还要用经济手段。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一户多宅和超标准建房的纳入有偿使用。超占的少,收费标准低,超占的多,收费标准高。超占的越多,交的钱越多。超标准建房占用费主要用于旧村改造、土地复垦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违法用地的问责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共同制止违法占用行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系统内的依法用地意识,强化内部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完善土地的动态巡查制度。发现违法用土地情况要及时报告、及时缺止,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大打击力度,多部门联动配合国土资源执法。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是全社会的事情打击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非法占用土地、非法买卖土地的违法占用土地案件的行动,更需要多部门联动,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发挥作用,建立统一思想的执法机制,共同打击土地犯罪行为。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为。”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更有直接保护耕地、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职责。县政府要把这一责任落实现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中去加以管理,要像计划生育一样,抓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要实行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离任审计基本农田保护制。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目标保护责任、考核责任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分级负责,抓好落实。加大国土监察巡查执法力度,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保护碑设立制度》。加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的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监察网络,配齐村级土地协管人员,形成一支强大的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制度,做到执法巡查制度化、经常化,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最大程度减少农民损失。对于以谋利为目的的违法占地、违法交易集体土地、占用基本农田的非法占用土地、非法买卖土地的违法案件,给予重力打击,使其钱空房无,未获利先破产,打击一个,震慑一方。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配合,严格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特别要严格执行现行《刑法》有关土地犯罪的条款,“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都按照法律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信息来源:安徽省利辛县国土资源局
作者: 戴献忠
衢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农村违法占地建房专项整治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现对我区范围内(东港街道办事处范围除外)农村违法占地建房专项整治有关问题制定如下处理意见:
一、处理原则
(一)衢江区分区规划范围(8.89平方公里)内的违法占地建房,一律予以拆除;
(二)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用于非农业建设的,一律予以拆除;
(三)违法占用耕地,一户多宅,又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原则上予以拆除;
(四)占用农用地的从严,其他土地的从宽;建住宅的从严,生产性用房的从宽;住宅面积超限额的从严,未超限额的从宽;规划区内的从严,规划区外的从宽;发生在1999年1月1日以后的从严,以前的从宽;整治期间主动接受处理的从宽,反之从严。
二、实施办法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违法占地建房行为,没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并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元以上15元以下的罚款:
1、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
2、实施村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的;
3、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但经乡镇人民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和区国土、规划等部门审核确认,在近两年内通过修编调整后,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
4、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违反村镇规划,一年内无实施规划建设计划的;
5、不符合上述情形,但违法占地建房行为发生在1999年1月1日以前的。
上述没收的建筑物按照作价标准作价给建房的村民,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用地和登记等手续。
除上述情形之外的,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未经乡镇、村认可的;或者城镇居民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未经区、乡镇、村认可的,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三)农村村民因遭受灾害原因,虽未依照法定程序审批建房的,可由建房户提出申请,经村、乡镇审核,并公示无异议后,按照受灾时的政策规定进行处理。
(四)农村村民一户建有多处住房,现有违法建房按本意见可不作拆除处理,且原住房确实难以拆除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1、经乡镇、村审核确认两年内不影响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如果没有编制村庄、集镇规划的,由乡镇、村出具书面意见),又与主屋邻近的,允许其保留。但要注销原土地登记并按非法占地处理,在30平方米范围内或单间50平方米以下的,没收原住房,按同类地区、地类作价标准的150%作价处理,不另行发证,直接在主屋土地使用权证备注栏上注明,加盖国土部门印章。
2、超过以上规定面积或者虽不超过以上规定面积但不同意没收作价处理的,则没收原住房并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元以上15元以下的罚款,注销原土地登记,责令违建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补办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五)面积计算:
1、占地面积计算。一律按照建(构)筑物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2、建筑面积计算。建筑物高度在1.7米以下的,按30%计算建筑面积;建筑物高度在1.7米以上2.2米以下的,按50%计算建筑面积;建筑物高度在2.2米以上的,按100%计算建筑面积。
(六)农村村民违法占地建房按地区分布划分为三类:
一类地区包括衢州市城市规划控制区(140平方公里)衢江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的行政村(樟潭镇沈家村、茶园村、上埠头村、中埠头村、下埠头村、卢家村等6个行政村除外),具体见附件1。
二类地区包括大洲镇(不含石屏片)、杜泽镇、安仁镇、高家镇、廿里镇、后溪镇、峡川镇(不含李泽片)、上方镇(集镇所在地)、莲花镇、全旺镇、周家乡、云溪乡(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外)、横路乡、浮石乡(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外)、樟潭镇(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外)、下张街道办事处(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外)的行政村。
三类地区包括湖南镇、长柱乡、坑口乡、举村乡、洋口乡、岭头乡、太真乡、灰坪乡、双桥乡、庙前乡、大洲镇石屏片、峡川镇李泽片、上方镇(集镇范围外)的行政村。
(七)对于以上第(一)、(四)条的罚款,根据占用土地类别不同,分别处以未利用地3元/m2、山坡地5元/m2、园地10元/m2、耕地15元/m2的罚款。
(八)农村村民违法占地建房用于种植业、养殖业等,按以下办法处理:
1、没收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2元以上5元以下的罚款,其中:占用农用地的处5元/m2的罚款;占用其他土地的处2元/m2的罚款,同时责令违建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补办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2、严重影响交通、环境、水利等公共利益的,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九)农村村民违法占地建房,在告知书送达之日起20天内接受处理的,罚款和没收作价按标准的50%收取;自第21天起,5天内接受处理的按60%收取;自第26天起,5天内接受处理的按70%收取。超过上述期限的按标准全额收取。
(十)在合法建筑上加高加层,不影响房屋安全性能的,予以没收作价;影响房屋安全性能的,予以拆除。
(十一)对各级党员、干部等非法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房,在自查自纠期限内不主动接受处理的,要从严处理。
(十二)对不服从处理、聚众闹事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作价标准
(一)1999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违法占地建房,第一层建(构)筑物按照占地类别的不同,按占地面积每平方米作价:
1、耕地50-80元;
2、山坡地30-50元;
3、未利用地10-30元;
4、拆建10元。
第二层及以上的建筑物,按建筑面积10元 /m2作价处理。
(二)1999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占地建房,第一层建(构)筑物按照占地类别不同,以占地面积进行作价处理,第二层及以上的建筑物按建筑面积作价处理。
1、一类地区的,每平方米作价:
(1)耕地220-250元;
(2)园地180-220元;
(3)山坡地130-150元;
(4)未利用地70-100元;
(5)拆建20-30元。
第二层及以上的建筑物,按建筑造价(见附件2,下同)的30%处理。
2、二类地区集镇(城镇)所在地范围、县级以上公路两侧的每平方米作价:
(1)耕地220-250元;
(2)园地180-220元;
(3)山坡地130-150元;
(4)未利用地70-100元;
(5)拆建20-30元。
第二层及以上的建筑物,按建筑造价的20%作价处理。
除上述以外的二类地区,每平方米作价:
(1)耕地150-180元;
(2)园地130-150元;
(3)山坡地100-130元;
(4)未利用地40-70元;
(5)拆建5-20元。
第二层及以上的建筑物,按建筑面积35元/m2作价处理。
3、三类地区的,每平方米作价:
(1)耕地120-150元;
(2)园地90-120元;
(3)山坡地60-90元;
(4)未利用地30-60元;
(5)拆建5-10元。
第二层及以上的建筑物,按建筑面积20元/m2作价处理。
四、处理程序
1、由土地使用者如实申报,公示无异议后填写审查表,经村组织盖章确认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2、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无异议,报区有关部门审定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与区国土局、综合执法局共同出具告知书。
3、罚没票据由区国土局统一向区财政局申领并专门负责管理,回执由区国土局指定专人登记保管。
4、区国土局、建设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及村级组织凭当事人罚没正式票据及相关材料为其办理用地、登记和房产登记业务。对符合一户一宅,占地面积在规定标准范围内的予以确权;对不符合一户一宅或占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范围、违法加高加层的,不予确权,不作为以后国家建设需要拆迁和安置的依据,并在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备注栏中注明,加盖印章。
5、乡镇人民政府将所有罚没收入复核后,全额汇到区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五、在专项整治期间自查自纠的,按本处理意见处理。对不主动接受处理的,由区国土部门或综合执法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规定,从重处罚;对专项整治结束后出现的违法占地建房行为,由有关执法机关按照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严查处,并追究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本处理意见由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五年十二月六日
附
存在的问题:=、宣传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内容缺乏、形式单调、覆盖面窄、资料有限,有些固有的如“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已经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资金投入问题。各乡镇村由于资金紧张,对这方面的的资金投入就越发减少,造成了开展教育活动时没有必要的资金作为保障,使活动难以开展。=、组织领导问题。还存在有些农村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领导对乡风民风的宣传教育工作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认识上缺乏远见,不重视、不作为,是制约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活动阵地问题。相当一部分村镇没有一个固定的或完善的村民业余文化活动阵地,导致活动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建设问题。一些乡镇、村在乡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奖励处罚制度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在乡风建设上难以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性约束,制约了乡风建设的发展。对策:=、必须提高重视程度。俗话说,领导抓什么就成什么。领导重视不重视、抓不抓,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开展和成效。为此,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一整套的领导组织体系,才能保证乡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卓有成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乡风文明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对此,各级财政和村屯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保证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强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各乡镇、村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问题,二是存在着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宣传教育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起相关的教育和活动的组织开展。=、切实加强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各方面素质,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加以认真的对待。并把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考核乡镇班子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存在问题
㈠日常监管不到位对内容不真实、票据不符合规定、报销手续不齐全的开支进行审批入账;未按规定办理银行转账结算而采用现金支付;应使用而未使用原始凭证, 采用村自制付款凭证的;库存现金超过规定限额;基建工程项目、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发包及租赁项目未经民主决策实施的, 或需招投标, 而未经招投标的。
㈡合同签订不规范有些村的经济合同在签订之前没有履行法定的民主决策程序;有些村的经济合同内容条款不全面, 标的数量、质量不真实、不准确, 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不明确, 合同有效期限不明确;有些村对经济合同疏于管理, 致使合同不能履约, 造成不良债务增加和集体资产流失。
㈢台账管理不完善“三资”台账涉及面广、项目繁多, 复杂而多样。部分村对属于集体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家底不清、管理混乱, “三资”台账没有健全完善。特别是对集体山地、池塘、水面、果园等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资源的收益情况等重要项目登记不全、不细甚至没有登记。由于台账管理不完善, 导致“三资”存在产权不清晰、长期闲置浪费、流失严重、被挪用占用等诸多问题。
㈣财务公开走过场一些村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透明;有的村应付性公开, 逢检查才公开;个别村甚至不公开。
二、成因
㈠思想认识不到位乡镇对“三资”监管不重视, 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 村财政收入少, 债务多, “三资”监管意义不大;重发展轻管理, 重点抓项目攻坚, 着重抓计生考评, 忽视“三资”监管。
㈡监督管理不到位首先是人员不到位。“三资”监管是乡镇经管站承担的基本职能之一, 但因乡镇领导对“三资”监管重视不够, 把经管站干部全部抽去开展乡镇中心工作, 致使经管干部无暇顾及本职工作;村级报账队伍不稳定, 村主干随意更换报账员现象仍然存在。其次是监管不到位。乡镇代理会计重核算, 轻监督;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 参政议政流于形式。
㈢制度落实不到位“三资”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三、对策
㈠加强组织领导“三资”监管无小事。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加强“三资”监管。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两名专职农经工作人员, 乡镇工作经费要有保障。推行代理会计绩效考核管理。对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的, 给予绩效工资奖励;对考核不称职的, 坚决给予撤换。要稳定报账员队伍, 加强报账员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理财水平。同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小组, 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
㈡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全面清理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对近年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法人以及其他组织订立的, 正在履行和还未完全履行义务的各类经济合同 (含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 进行全面清理和规范;二是全面摸清家底,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台账, 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重点围绕资金管理、资产运营、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 制作村级资产、资源处置、工程建设、采购处置流程图, 实现“三资”监管流程化管理;四是提升财务公开水平。进一步完善村集体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强化财务公开工作, 按时、全面、透明公开村级财务。
㈢强化督查力度开展“三资”监管检查, 重点查处贪污、挪用、私分集体资产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 以及严重违反财经纪律, 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的行为。同时, 要对“三资”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认真对照问题, 逐项逐条抓整改, 确保彻底整改到位。实行“三资”监管工作考评办法, 结合日常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情况, 进行量化考评, 并排出名次, 考评结果将在当年度对乡镇的绩效评估中予以应用。
㈣落实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违反“三资”监管制度的行为, 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个农民反映强烈、“三资”监管制度不落实、玩忽职守或截留、侵占、贪污、挪用、平调村集体“三资”的违法违纪行为, 按照《莆田市违反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规定, 严肃查处, 并给予责任追究, 以点带面, 起到警示的作用。
摘要:介绍了莆田市秀屿区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以期为农村“三资”的有效监管提供指导。
徐 毅
廣西玉林农业学校 广西 玉林 537000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给予较大力度的扶持,畜牧业迅速发展,对畜牧业人才的需求也剧增。畜牧兽医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适应性较广,且学生就业率高,因此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现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分析畜牧兽医专业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进而从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双师型”师资、改善教学方式、和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畜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已经成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这方面的高端科技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非常缺乏,农民的素质也不高,这些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职业教育正在走向新的崛起,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但种种原因导致发展中仍存在着问题,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依然面临就业难、升学难、生源减少的困境,要走出这些困境就必须深入分析现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教学上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应时有效的改革措施,力求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使畜牧兽医专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课程体系构建方法不当、课程内容陈旧与重复交叉、课程名称不能体现职教特色等方面。传统的课程体系注重畜禽生产与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及宠物驯养与保健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
1.2 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精细,不够实用
比如《家畜解剖生理学》中的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由磷脂、蛋白质、多糖等组成,物质转运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等,这些内容对于中职生来说就过于精、过于细了,他们不可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就算勉强记住了,在现实工作中也用的很少。但很多中职学校的教材却包含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而且老师也安排了很多课时去讲授这些过精、过细的内容,结果是学生听不明白、听不进去,白白浪费了时间。
1.3 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落后,理论讲授多,实践操作少
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有适当比例,应侧重专业课教学。而目前的教学安排上往往是文化课与专业课对半,甚至于在升学的情况下,文化课课时多于专业课;在教学手段上,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的问题,采用“黑板上种田”的普教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较直观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多数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操课比例一直偏低,如某中职学校的家畜病理学的教学,一共安排了80个课时,但很多教师把这80个课时几乎都用在理论的讲授上了,用来实操的不超过10个课时,结果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概念,却没有真正的认识和掌握。
1.4 师资专业技能尚不能满足专业需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我校的专业课教师虽然都是毕业于高等院校,但专业理论水平不足以适应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毕业后大多一直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实践的少,教学上难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2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措施
2.1构建“以就业岗位为依据,以生产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随着畜牧兽医行业的不断发展,职业岗位及其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目标作为内容取舍与结构组合的标准,按照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整合课程,精简课程门类,避免交叉重复,在课程整合过程中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基础性与综合性,突出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突破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与逻辑设计思路,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畜牧兽医行业主要岗位的生产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即专业核心课程加专业拓展课程两段式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同时,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邀请相关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来校举办座谈会,讨论确定专业方向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任职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认真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培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以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加以设计,避免以“知识”代替“能力”设计课程的倾向。专业拓展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扩充,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按照个人兴趣与就业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使学生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有利于学生职业、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2.2 根据中职教育的目标改革原有的教材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其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具备新、实、变的特点。其中,“新”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纠正传统教材中滞后性和理论验证性问题,与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保持高度同步,且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实”指的是教材不仅要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必须与企业、单位目前或将要使用的设备、技术相关联,不过也要注意避免过分超前技能的出现;“变”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应处于变化状态,随着技术、设备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使学生所学技能有效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另外,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自行编制教材,比如阉鸡技术、人工授精技术都是社会上比较需要的,教师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专门编写这方面的教材。
nlc202309012141
2.3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用何种教学手段历来是广大教职员工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传统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大多采用挂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手法单一,还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科技水平的进步让网络互动系统、多媒体技术走进教学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學生也容易被此吸引,进而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为此,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应尽快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将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声音和图像带入课堂,高水平完成“实景”教学环境的构建,在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将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
2.4 提高实操课的比例,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要积极开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畜牧兽医专业必须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程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考核、工种技能培训与鉴定、执业兽医师考试、毕业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使实践教学由“验证型、认识型、单一型”转变为“操作型、设计型、技能型”。
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与一些条件较好的畜牧兽医企业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以促进资源共享,从而共同发展。逐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互惠、互利、互动”的产学研运行机制,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效果。根据生产需要,相对集中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畜禽饲养、管理、防疫、生产、销售等岗位实践,产学研结合,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了解企业,毕业后就能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岗位。
2.5 师资力量建设
教学师资水平的改革目的是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可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现代化养殖场或兽医站去学习实践,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
3 结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能有更新更快的发展势头,经过一系列努力和改革之后,中职教育将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畜牧兽医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9(6):115-117.
[2]陈君辉.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2011,(26):70-70.
[3]罗永华等.产学合作教学模式使畜牧兽医专业办学步入良性循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1):341-345.
当前农村养猪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黎兆宗
安徽省定远县池河畜牧兽医站 安徽 定远 233200
【摘 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扶持生猪生产政策的出台与推行,农村生猪养殖数量在大幅度地上升,但是目前农户养猪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养猪业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养猪;问题;建议
实践证明:农民想要富,发展畜禽养殖是条路。近几年来,一些农民通过新型农民培训看到身边一些靠发展养猪致富起来的农民专业户,看到他们开起了轿车,当起了老板,受此影响而纷纷转产、改行,走上了养猪之路,但他们既没有聘请养猪专业技术人员,又没有受过系统的养猪技术培训,仅凭满腔热情和从亲戚朋友那里学到的一点养猪经验就干了起来,结果饲养过程中问题多多,有的养猪场很快就倒闭,血本无归。那么农村在养猪过程中到底存在那些问题,如何解决,笔者通过多年的深入接触和走访了解,提出如下一些存在问题和建议以供参考。
1 选址、布局
1.1 选址
有的老猪场坐落在居民生活区,多年没有更新和迁址,甚至一些新建的猪场,也建在居民区,这严重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养猪户应想方设法迁址,使规模猪场距离居民生活区、公路主干道、生活饮用水源等场所均要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特别是新建场更要做到这一点。
1.2 布局
在布局上,生产区与生活区没有隔离;净道、污道没有分开;母猪舍、育肥猪舍等设置位置不合理,这样增加了疫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了饲养员的劳动程度。对此,应在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建立一道防疫隔墙,隔墙应为实墙,高度应在2m以上;生产区入口处要设消毒通道,配备消毒设施、设备,设更衣室,配备衣、帽、鞋和防护服等;要建立污水、污物排放通道,尽量做到污水直通化粪池,排污通道越短越好;同时,要设法不让雨水流进排污通道,雨水可不经收集处理直接排放到场外池塘或农田;猪舍一律建在生产区,设置位置顺序由里往外依次是母猪舍-产房-仔培舍-育肥猪舍。
2 苗猪引进
在猪苗引进上,大部分的养猪户自己没有生产方向,多存在科学选种意识不够,使得选留种猪部分不符合种用要求,商品仔猪弄不清是什么品种、是杂交第几代。对此,养猪户应该要选定生产方向,现在地方品种因肉质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生产方向;养母猪、还是商品猪要根据市场行情而定,仔猪价格高就侧重养母猪,肥猪价格高就侧重养商品猪;另外,行情好,饲养规模就搞大点,行情不好,饲养规模就搞小点,或只养部分母猪;自繁自养生产方向较好,但若自供不足,确需从外面引进苗猪的一定要来自非疫区,且经兽医临床检查健康,同时引进后要单圈隔离观察15d以上,无异常方可并大圈饲养。
摘要: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的三资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文章认为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三资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工作;村级财务管理;三资管理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是农民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农村三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在不断壮大。资产利用多样化、资金运营多元化、资源开发产业化已成为农村三资发展的明显趋势,加强三资管理就是为了管好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和挖掘集体资源潜力,以实现集体资金、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已成为涉及农民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成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新形势下农村三资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衍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指出了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要向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的方向。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农民法制意识的增强,关于农村三资方面的信访件也在不断增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能够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是有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表现,有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巩固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农村干部对三资管理的认知不足,认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较慢,资产积累得少,可利用的资源也少,没有必要专门实行三资管理。由于历史或地域等原因,各地发展相对不平衡,有的对三资管理较为自觉,而有的则不够重视或只注重了一个方面的管理,如只注重资金的管理,而忽视了资产与资源的管理。由于缺乏对农村三资管理足够的认识及重视,使三资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也导致了一些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已制定了一些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但仍不全面,缺乏明确的资产保值增值制度,也没有明确的监督考核制度,这相应地就增加了农村三资管理难度。在管理体制方面,农村三资管理主要由经营管理站负责,但是实际上,农村经管站却没有实质上的职权,农村资金、资产、资源都另外有主管部门,经管站只具有协调作用,整个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2.3 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台账管理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现金的管理不规范,账目记录不完整,部分基层工作者直接用支出冲抵收入,支出与收入均不入账,还存在公私不分,挪用公款的现象。在农村资产、资源的登记过程中存在着记录不准确甚至漏记现象。另外,农村三资管理的财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公示的财务信息量少,公示的载体及方式较少,账务公开流于形式,这些现象的存在降低了群众对农村三资管理的信任程度,影响了干群关系,也影响了农村三资管理的顺利开展。
2.4 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处置程序不完善
农村的集体资产与资源主要有矿产、山林、土地、果园、鱼塘等,村干部在承包或出租这些集体资产时,存在严重的违规现象。在公开招投标时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情况,在合同制定上存在着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的情况,有的甚至只有口头协议,而没有书面的合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容易导致职权不明的情况发生。更有甚者,一些农村工作者利用手中的职权,往往会无视集体的共同决定,违法违规处置农村集体资产与资源,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用,导致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利益。
2.5 农村三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与资源的处置往往由村支书、村主任私自制定计划,没有通过村集体成员的共同商讨,村监委会在农村三资管理中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形同虚设,起不到监督的作用,乡镇经营管理站也仅仅履行了代理记账的职责,没有核实农村业务开支的真实性,因此使得农村三资管理中出现了漏报收入、私开单据、公款私用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感。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政府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地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和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政府还应该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考核之中,以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对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
3.2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其操作
要完善资产评估资源登记制度、村级委托招投标制度、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农村三资的民主监管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目标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化,使得三资管理有章可循,从而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中的各种操作行为。
3.3 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情况
政府要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有名无实的资产予以冲销,对漏记的资产予以补登入账,通过全面的调查盘点,确保各项数据的客观准确,真正摸清农村集体资产情况,为规范三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4 加强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水平
为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提高村干部及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通过农村财务会计制度、三资管理制度、软件操作程序的学习与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其规范操作的能力。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3.5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功能
要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健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考核奖惩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村务民主听证制度,扩大民主听证的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村监委的作用。另外要完善纪检、组织、信访、司法等部门间的工作联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司法监督的作用。
总之,农村三资管理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高认识,完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加强学习与培训,切实提高农村三资管理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应仙.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2).[2] 冯云忠.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3,(8).[3] 顾旭东,潘驰威.农村三资差异性管理的调研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2,(27).作者简介:刘钦钦(1971-),女,山东沂水人,供职于沂水县道托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研究方向:农村
会计。
今年我县春耕备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去冬以来,气温异常偏高,降雪极少,根据气象部门资料:去年12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2.2℃,比去年偏高1.7℃,降水较去年偏少49%,2009年1月上旬气温较去年偏高2.3℃,降水比历年偏少77%,2009年1月中旬气温较历年偏高5.0℃,较去年偏高5.6℃,降水量为0,比去年及历年偏少100%,异常的暖冬天气对我县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首先是影响冬小麦安全越冬,其次是带来严重的春旱,再就是由于暖冬天气使病虫害越冬死亡率下降,加大了病虫的发生为害程度。
二是农资价格波动较大,农民对生产资料的准备不足。从去秋以来农资市场价格由上涨过快到大幅下跌,农民的观望情绪较重。
三是由于近期各种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农民在种植方面不知道如何选择。
四是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科技之冬”宣传培训,但还有相当农民对“三模一技”、测土配方施肥等各项农业高新技术了解认识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春耕备耕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加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国家专门给予专项补助补贴的政策等进行大力宣传。
2、根据我县实际调整种植结构,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各项种植等信息对农民进行引导。
3、做好今春抗旱的准备工作,今年春季的干旱形势已定,要及早做好抗旱物资等准备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有的同志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就是鼓励外商来华投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如果采取严格的防范避税措施,对外商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予以过多的监督检查,会挫伤外商的投资积极性。他们把反避税工作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还有些地区为吸引外资,争相为外商提供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都加大了外商的避税机会。
(二)税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的税制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制约了反避税工作的开展。如没有独立的反避税法规、条款;对外商常用的避税手段如转让定价等的防范措施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内外资税负不统一,税制内部机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均为企业避税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三)难以掌握国际市场价格资料。在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方法中,最常见、最大量、最隐蔽的方式是通过转让定价来转移利润,所以,要防范避税,关键是要掌握国际市场上各种原料和产品的价格。而目前外商企业的购销大权基本上为外商垄断,且都通过其关联公司进行。税务部门在无法出国调查的情况下,其它资料来源渠道很少,反避税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四)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反避税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我国的反避税工作起步较晚,税务部门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了解,税务人员缺乏丰富的反避税经验和较强的外语能力,这些都给反避税工作带来困难。而来我国投资的外商,大部分是跨国经营者,他们有丰富的避税经验,还有专门研究我国法律的行家为其出谋划策。这更使部分税务人员产生畏难思想,反避税的信心不足。
(五)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部分人纳税意识淡薄,既不知道要缴哪种税,也不知如何纳税。加上我国各地税收执行政策不尽相同,有宽有严,造成纳税人税负不一。这样,纳税人容易相互攀比,对依法纳税产生抵触情绪。也有的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若被税务机关查着了,该调整的调整,该补缴的补缴,查不着就赚了。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税务人员对反避税工作的认识。前面我们提到有些同志怕采取严格的防范避税的措施会挫伤外商的积极性,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我国,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加上外商看中的还有我国稳定的政治环境、广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遵循国际经验,进行适当的、合理的,有节制的反避税,外商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吓跑的只是不法外商。再者,税务人员真正关心的、真正维护的应是国家的利益,不让国家的每一分税款流失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完善相关税收法律规定 。避税产生的客观原因在于税制本身的缺陷,要想尽可能地减少纳税人的避税行为就必须完善税法,做到税法条文完整,措词严谨,使税制的内在机制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反避税立法上都较先进,如最早实行转让定价税制的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美国税收法案》、《税收改革法令》等不断出台,完善的法规几乎囊括了所有需要规范的内容。在借鉴国际反避税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是要在税法中应单独制定反避税条款,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税收专门法规。二是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跨国公司的管理要求,补充、修订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及其使用条件。三是从长期发展看,建议增加对避税的罚则,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受控外国公司法。
(三)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在反避税工作中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在反避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共识。注册会计师处于公正的地位,他们不仅有为客户服务的功能,也有依法审计,维护国家合法权益的义务。充分地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不仅可以部分地弥补我国目前税务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而且能更好地收到反避税效果。一是要在税法中有明确的反避税条款或法规,使会计师查账时有法可依。我国税法虽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决算须经我国注册会计师审查”,但还没有把反避税问题列入审查范围;二是要制定会计师事务所法规,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反避税义务。三是还可由当地税务部门通过一定形式,如内部通报、行业会议等,公布各会计师事务所履行反避税义务情况,公开宣布对信得过的会计师事务所所作的查账报告不予复查,对信不过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查账报告要全面复查等,以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反避税义务。
(四)建立涉外税收信息库,提高反避税能力 。跨国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没有健全的税收情报网络及动态价格信息,很难弄清他们避税的实际情况。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组建税务情报收集和交换的专门机构,研究制定《情报交换管理规则》,规范情报交换程序,适时扩大情报交换范围。省、市建立分支机构,由国家税务总局委托我国驻外机构或直接向我驻外机构派员负责反避税情况信息的收集、分类、储存,建立国际信息库,广泛收集国际经贸税收有关资料,收集和跟踪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成本、行业利润率、贷款利率以及费用收取标准等信息资料。还应建立国际上著名跨国企业有关组织结构、管理特点以及内部交易的资料库,并及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供给有关部门,以便税务机关对转让定价企业调整定价时有可靠依据,切实提高反避税能力。
(五)提高税务征管人员素质。无论多么完善的税法,无论多么具体的反避税措施,离开了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税务人员的贯彻执行,都不过是一纸空文。因此,税务人员的素质是反避税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国家应当尽快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和业务过硬的税收队伍。
一是要严把税务人员录用关,提高招收税务人员标准。国际上,许多国家对税务人员的招收标准很高,要求很严,符合招收标准的新进成员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考核合格才能正式录用。我国目前税收人员素质不高,与把关不严有直接的关系。今后,我国的税务人员应主要应从财经院校的毕业生中产生,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后充实到征管第一线。
二是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培训。很多国家都很重视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对税务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进行培训,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以适应新情况,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目前,我们应当针对跨国纳税人的各种避税手法,为税务人员开设特别课程,教授其发现偷漏税和避税的技术方法及发现后应采取的对策。通过培训,使税务人员不仅熟悉税法,还通晓财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知识。
【当前农村“三资”存在问题及建议】推荐阅读:
法院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0-31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09-12
当前药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07-08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09-18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问题研究07-02
当前乡镇纪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29
当前税务稽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0-06
当前行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0-21
关于当前烟草品牌培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