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企业老板讲话稿(共9篇)
大家好!
首先感谢上级领导、荔浦职校搭建了“送教入企”这个平台,作为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的老总,能和各位领导及职业教育行家共同开展“校企合作”这个工程,这对我们企业及荔浦职校来说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期待着这次深入的合作。
俏天下公司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壮大,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公司拥有三个核心工厂、总资产超8000万元、年产销超亿元、年税收上千万,员工近1300人。作为衣架制造龙头企业,不仅成功构建中国知名品牌和广西名牌产品,还是广西衣架行业著名的优秀企业和“全国工业旅游”示范企业。俏天下衣架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还畅销亚、欧、美、澳四大洲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企业深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每年对各类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却可遇而不可求。招聘来的人才,需要很长一部分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企业的文化及先进的技术,导致人才上岗时间与人才需求形成了极大的“时间差”。
对这次荔浦职校“送教入企”计划,可以说是为我公司搭建了人才培养“直通车”。这件事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使企业和员工体会到了政府和学校对我们的重视和关怀。这次在职学历教育对于增强我们俏天下公司员工的归属感,塑造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打造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员工职业道德,使员工更适应工作岗位,更胜任本职工作等,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始终相信荔浦职校有一支富于改革探索精神的领导和教师组成的优秀队伍,将会派遣优秀教师到我公司传授知识和技能。我们会尽可能的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把荔浦职校的在职学历教育作为我们俏天下公司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把这次合作做实、做强、做大,实现学员、学校、企业三方共赢,为振兴荔浦地方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希望所有的学员积极利用荔浦职校为我们打造的这个平台,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荔浦职校成人在职学历教育取得圆满成功!
1 我国企业冠名模式的发展情况
学校接受企业和私人捐赠, 并回赠冠名, 实际上是国际大学的普遍做法。近五年来, 我国校企合作冠名有日益增长的势头, 从冠名班级到建筑冠名, 开发的范围和层次更加深化。根据冠名之处的不同, 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企业冠名班
企业冠名班是各类院校在探索国家教育部提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职教办学精神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 是院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 比如鲁东大学软件学院, 有几个企业的“冠名班”, 这些班冠以企业之名, 由企业派出专家担任老师, 而学生毕业后也由该企业“包办”。[1]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丽岛物业班, 80%的实践课程由丽岛物业管理公司资深高管授课, 实行学校与公司二元制管理, 由学校老师任辅导员, 公司老总当班主任, 实行学校辅导员和公司班主任双责任制。[2]
1.2 企业冠名学院
企业冠名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并不少见, 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是北京大学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合作产物。汇丰银行慈善基金向北京大学捐赠若干元人民币, 支持北大深圳商学院的发展, 作为回报, 北大深圳商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另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思科信息学院等等数不胜数。
1.3 企业冠名建筑物
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资助学的通行做法, 暨南大学主教学楼被冠上了著名地产商富力公司的名字, 挂在楼前的“教学大楼”改为“富力教学大楼”。2003年, 台湾裕元集团捐助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 因此第六教学楼也叫裕元楼。2011年, 清华大学接受真维斯服饰 (中国) 有限公司捐助, 将第四教学楼冠名为真维斯楼, 引起轩然大波, 社会一片讨论之声, 褒贬不一。
1.4 企业冠名奖学金
企业冠名奖学金即企业在校内设立奖学金, 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困难同学。例如浙江军联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和杭州九龙厨具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在浙江萧山技工学校设立100万元冠名奖学金。豪雅 (上海) 光学有限公司依据学生成绩及相关资料, 经严格评审, 每年向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提供2万元豪雅奖学金。除了以上典型的冠名方式, 宿舍、课室、体育馆等被冠名也是屡见不鲜。甚至是在教学过程发展的各项实训活动中, 也有企业的身影存在。
2 企业冠名模式的现状分析
冠名, 作为一种商业性质的广告形式, 存在较久。比如城市地名有偿命名制度, 通过拍卖或协议的方式, 将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以及住宅区的命名权进行出售。冠名和教育相关是近几年的事情, 在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 高教改革的经济性也初露端倪。
2.1“多赢”的受益主体
校企合作的基石就是实现双方的共赢, 即企业和学校以及相关主体的利益共赢。企业方面, 通过冠名, 无形中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 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同时, 学校也可以为合作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方面作为受益主体, 可以缓解办学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直接成为受益人, 例如南山集团在烟台南山学院设立的奖学金, 奖学金受益幅度为班级人数的30%, 每学年每名优秀学生可获得5千元的奖学金资助。
2.2 价格不菲的金额额度
企业冠名向学校投入的资金数量多少不等, 通常冠名的金额额度和学校的知名度、冠名的场所相关性较大。
最具有代表性、金额较高的当属清华大学, 其中14个为院所、中心或者博物馆、实验楼等, 冠名捐赠金额共7.5亿余元。由于具体的院所、楼宇不同, 冠名接受的捐款价位也不同。
通常教学楼冠名金额远远高于广场、道路, 富力地产冠名暨南大学教学楼资金高达1400万元。相比之下, 其他场所冠名金额少得多, 一般广场冠名不低于10万元, 道路冠名5万元-10万元。
2.3 广泛的角色参与
校企合作, 看似包含学校、企业两种角色。研究发现, 虽然没有法律政策的规定, 但是较大的合作项目都是在政府、行业的推动下建立合作的。在政府、行业的支持基础上, 企业冠名的做法通常是特定行业冠名特定专业:比如清华新闻学院院楼是宏盟楼, 宏盟是一个广告传播集团。
3 关于校企合作冠名模式的思考
为了突破传统高教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 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校企合作应运而生。改变一元到双元、甚至多元的办学模式, 是德国的“双元制”在我国的发展和延续, 其不同表现形态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
3.1 冠名的法律政策依据
国家教育部门1997年曾有过相关的规定, 原则上不允许以企业或者个人名字冠名, 特殊情况要报经上级部门批准。2004年, 国务院取消了一批行政许可权, 其中包括对于学校校舍和教室命名的审批权, 也就是说教育部门不再具有审批的权力。
目前如果高校对捐赠的一些建筑物, 如校舍或教室命名,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捐赠法》中规定, 捐赠方对其捐赠的一些工程或者项目有享受命名的权利。至于如何冠名, 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冠名, 捐赠方和受赠方可以进行商量。
根据对以上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解读, 校企合作, 企业冠名, 并没有违背当前的法律法规。
3.2 高校出让冠名, 缺经费是主因之一
教育经费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 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长期严重偏低, 投入一直排在世界末尾。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不争的事实。
在教育经费政策上, 国家明确了政府出资办学与其它渠道筹资办学的关系, 逐步实现由过去单纯的政府投资, 向由国家、社会、外商、学校、集体与个人多元投资方向的转变。
由此可见, 高校出让冠名以谋取一定额度的教育经费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 学校出让冠名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3.3 冠名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
我们现在的校企合作, 还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 并没达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 而冠名模式其易操作的“双赢”特点自然成为校企合作一种最为简单、实用、快捷的合作方式。冠名方获得了可以转化为利的更高知名度, 而被冠名方则功利地获得了更多真金白银。
3.4 冠名模式的“双刃”之把握
在美国, 高校以名人或企业命名一座教学楼、一个学院甚至整座大学的做法可谓历史悠久, 是院校、特别是私立大学募集教育资金的广泛被认可的惯常做法, 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国, 高校冠名的成功案例不少。“冠名模式”为学校和企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为学生搭建了了一个全新的教学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的弊端等等优势, 被广大院校、企业、家长、学生所欢迎。
冠名虽说是世界校企合作惯常做法, 但在给教学楼命名特别是由企业冠名的实际操作上, 高校都应持谨慎态度遵循既定原则和程序规范, 以防一不小心陷入“雷区”, 引起非议或者沦为笑柄。S
参考文献
[1]http://news.sina.com.cn/c/2010-06-21/112417685271s.shtml.
[2]http://www.wtc.edu.cn/index.php todo=content&do=show&a=1811.
“企业学院”落地生根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是学校与企业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自愿结合”,参照股份制方式运作的一种办学模式。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目前建立的三个企业学院特色独具,成为“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的成功案例。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普天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圣雅菲形象设计学院通过引入“项目股份制合作”模式,学校负责提供教学、办公场地,以及食宿、水电和医疗等基本配套设施;重庆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协议约定,分别投入200万元、300万元资金,承担校内专业实训室建设,包括实训室装修装饰、设施设备的投入等。
金夫人摄影学院采取“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结余转留、滚动发展”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出资400万元,形成学校资产。其中,学校出资200万元,以教学、办公场地,以及学生各种活动场所作为投入;重庆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以学校实训室装修装饰、设施设备购置等作为投入。
在双方合作中,按照协议规定,学校承担的主要责任有:向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企业学院项目资料,并完成申报工作;提供企业学院所需教学、办公场地,以及食宿、水电、医疗等基本配套设施;负责企业学院全日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及企业学院大专学历教育的宣传,招生计划的申报和录取工作。
按协议规定,企业在合作中承担的主要责任有:配合校方完成企业学院项目申报工作;负责企业学院全日制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相关教学培训任务,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和安全事宜;提供企业学院短期培训教育的学习方案、课程计划和教学教材;负责短期培训教育的课程教学;负责安排全日制学生的实习教学,并推荐学生就业等。
实践证明,企业院校合作的框架,有规章、有制度,明晰了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校企之间因为缺乏制度约束、责权利不明而导致的相互“扯皮”,关系“松散”的状态。共同的利益和制度的规范,不仅将校企双方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也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深度合作成效凸显
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学院是否有效,还需要由教育教学效果来“说话”。从目前情况看,因为设置了科学的制度设计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企业流程呈现出了良好的运行状态。目前,三个企业学院运行良好,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全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真正体现了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实质,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风险责任共担,共商学校改革发展大计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把学校和企业紧紧地连一起,形成了风险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新专业申报调研、招生宣传策划,特别是在单独招生工作中,三个企业学院的合作企业都组织了相关专业人员直接参与了考生的面试考核、专业咨询以及学生的专业教育。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三个企业学院所辖专业的招生规模、生源质量等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让企业也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同时,三个企业学院的合作单位都是理事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公司董事长、总裁亲自担任理事会的副理事长,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为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基地建设、内部管理、资金筹措等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关心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三家合作企业都是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企业专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开展的专业调研,及时向学校反馈行业前沿信息、最新行业动态、企业用人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等,校企双方针对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共同研究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等。
在此基础上,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根据行业职业能力要求和企业职业素质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联合进行课程开发(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共同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做一体,真实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要。
借力合作企业,学校在资源拓展中迈出了更大的步子。学校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009年,圣雅菲形象设计学院学生参加第三届中国(重庆)美博会,取得了优异成绩。2010年,学校与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中国(重庆)美博会,与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策划筹办了重庆市“金夫人杯”摄影与视觉设计大赛。在一系列活动中,学校的专业品牌影响力得以彰显,社会影响力扩大。
校企文化互融,加强科研合作与技术服务,促进共同发展 学校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举办企业文化校园讲坛、播放企业宣传片、师生到企业参观访问、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校企联谊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优秀企业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头脑,实现校企文化有效对接,产学良性互动。学校鼓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区域经济服务,到生产第一线参与技术攻关、新技术推广及科研开发试验,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结合企业产品改造和技术提升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开发。学校利用专业师资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积极承接企业生产加工项目。
关心学生成长成才,关注学生就业和发展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立志成才,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天使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企业奖助学金。此外,学校还设立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基金,接受校企合作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捐助,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和学生;奖励对理事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理事和工作人员;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等。
学校、企业和学生签订了“订单培养”三方就业协议,企业负责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吸纳毕业生就业。同时,通过校企联合举办职业生涯设计比赛、就业讲座、模拟招聘会等活动,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合作中的“心得”
学校办学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追求办学育人的社会效益;企业的经营目标在于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大数量的产品,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学校和企业的目标取向基本属于平行线。在企业学院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只要设计科学、运行规范,就能实现双方共赢,从而达成双方合作的基础。问题的有效解决,无疑是经验的习得,对于校企合作,都是十分有益的。总体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要以互惠双赢为基础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成功的关键在于合作双方能否找到各自的利益点和最佳结合点,形成合作“磁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深入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反之,合作就会很难深入甚至可能中止。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企业学院是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参照股份制方式运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因此,校企双方必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这既是保障双方各自利益的需要,也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前提。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双方还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让双方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要防止办学行为的功利化 企业以赢利为根本目的,趋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它的本性;而教育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具有公益性,两者追求的目标有很大的区别。在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学院中,作为职业院校,绝不能因为企业资金的注入而改变其职业教育的特性,不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学校,要防止办学行为的功利化,不能违背教育的根本宗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探索出的校企共建企业学院,这种由双方共同投资、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方式,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创新了开放合作办学的模式,即逐步实现由企业需求定招生计划、由职业标准定课程内容、由技能要求定教学方式、由学习者能力定就业岗位和薪酬待遇的企业全程参与的模式。
校企合作讲话稿三分钟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人间四月,春色宜人,万物勃发!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石家庄市第三职业中专学校“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隆重召开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指导学校工作的领导、企业家和学生家长致以衷心的感谢!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当前,中职教育的重点是深化教育改革,而改革的根本点就在于校企合作,可以说,没有校企合作就没有职业教育的未来和发展。作为省会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我们一直重视开放办学,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先有依托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养;后有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我们还大胆尝试校企合一,自办实体。今年,学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遍访企业”的号召,开展了企业大回访活动,共计有126位老师深入到185个企业,去聆听企业声音,探寻企业需求,以兹改善自身工作。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坚强后盾,也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今天,我们把企业家请进来,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目的就是向企业问计,请企业家指导,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找准定位,办出特色,革故鼎新,提升质量。我衷心希望,各位企业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经常到学校来,让我们的师生时常听到你们的声音,实现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使我们的学校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天道酬勤,汗水凝金!我相信,随着校企合作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拓展,校企合作必将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互利与共赢,也必将为石家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各位企业家,让我们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共担重任,再创辉煌。
最后,祝各位领导、企业家和学生家长身体健康,事业有成!谢谢大家!
校企合作讲话稿三分钟2
尊敬的铜冠物流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铜陵学院工商系物流二班的朱敏,今天十分有幸的能够成为工商系物流专业的学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谨代表物流专业所有同学,感谢铜陵学院和铜冠物流共同提供这个完美的合作平台。其次,今天我们隆重的迎来了铜冠物流与铜陵学院校企合作的大好日子,在这里,我再次代表所有同学,对出席“铜冠物流与铜陵学院校企合作仪式”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努力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锻炼平台,教育培养我们,更要感谢我们工商系领导、老师对我们的关心、鼓励与支持!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及高等教育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多空间。铜陵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领导及系领导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倾力与铜陵本地特色企业铜冠物流合作,为铜陵学院物流专业的学子提供了锻炼平台。我们铜陵学院为了成为一优秀且成功的应用型高校,始终抓住四个相互衔接:一是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二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三是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四是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而今天铜冠物流与铜陵学院工商系物流合作平台的诞生,正是完美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理念。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物流有限公司,98年成立,有着9个分公司,三个子公司,年货物运输能力达700万吨,作为安徽省十强企业,国家AAA级物流企业,自03年至今,已连续九年获得安徽道路运输先进单位,10年更是获得“安徽省质量奖”称号。这样优秀的企业为我们提供这样优秀的平台,我作为铜陵学院10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在这里说出所有同学的心声:不甚感激。我们在座的全体学生,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收益者,受到各方各级领导的如此重视与厚待,不胜感激,真可谓机遇难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物流实际运作相结合,以便将来我们更加迅速的融入物流的工作环境。当然,也可以在未来的企业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作为铜陵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学子的魅力与风采。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校企联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反哺高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举措。通过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而企业则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只要校企真诚的合作,必能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而铜陵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相信我们学校的参与合作的有志学子必能为铜冠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出自身的一份力量。
当然,完善的合作体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最终的目标是促进人才培养从“技能型”向“应用型”转变,通过这一转变来加速企业的发展。请领导和老师们放心,我们一定把今天的仪式作为新的起点,牢记教诲,担当责任,学以致用,不辱使命,努力提高完善自己,以将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职业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在此,我代表物流专业全体同学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宣誓: 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风华正茂,俊秀少年。
我们憧憬未来,渴望遨游蓝天,立志搏击沧海。
我们深知累积涓涓之细流可成恢恢之江海
我们决不负父母养育之恩,师友规劝之德
我们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观念自强不息生生奋斗
我们携手同心,互帮互助,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属于我们美好的明天。
不做怯懦的退缩,不做无益的彷徨
我们将带着顽强的微笑,去赢的志在必得的辉煌
我们将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学校添彩,为老师增光
更为铜冠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热量与能量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祝愿我校与铜冠物流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创造新辉煌!
谢谢大家!
校企合作讲话稿三分钟3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之情,在这里隆重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这次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和企业界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校办学发展的社会各界、媒体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签约仪式,是我校和在座企业反复协商共同决定举行的。校企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校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我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企业领先一步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是学校与企业实现共赢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这次签约仪式,标志着我校与企业在合作办学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提出了“扩大办学规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学校形象”的办学目标,并提出了“灵活开放办学,校企合作办学,多种形式办学”的具体要求。今天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启动校企协作、供需见面,就是我校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行动。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它是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继承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是教育根据企业的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对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学生,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最后,让我们以签约挂牌为新的契机,努力实现学校参与、企业参与、社会参与和学生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校企合作讲话稿三分钟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和400万老区人民,向出席今天会议的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同志和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和支持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教育界、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处于成都、重庆、西安金三角的腹心地带和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的粘合地带,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万,是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巴中古属巴国,东汉末年置县,迄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巴中北捍秦关,南控巴蜀,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曾有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万人献出宝贵生命。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446位将军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巴中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厚重的巴人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涌现出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近代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坚和新时期时代先锋王瑛等杰出人物。在这片绿色生态的土地上,还有着光雾山、诺水河、米仓山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巴中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为指引,以统筹城乡、两化互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总体取向,着力五统筹、五促进,突出工业向园区聚集、农民向城镇聚集、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聚集,着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快培育产业园区、重点镇、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区等多层次增长点,跨越式推进全域扶贫,努力走出贫困地区统筹城乡、扶贫攻坚、追赶跨越、全面小康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把巴中建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
伴随着全域开放的改革态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巴中的后发优势日益凸显: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两地两区一中心的启动建设,既蕴含着数以千亿级的战略商机,又呈现出数10万之巨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在全国所有的地级市革命老区之中,只有巴中没有高等院校;四川省二十一个市(州)之中,只有巴中和资阳未办大学。巴中每年向全国各高等院校输送2万多名大学生,而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巴中工作的仅2千余人。内没有本地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外没有优秀人才输入,导致巴中人才严重不足,巴中急需建成一所地方大学,为老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巴中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引资建设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的重大决策。学院开工以来,刘奇葆、王东明、李崇禧、黄彦蓉、刘捷、甘霖等领导先后视察了筹建中的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要求进一步加快学院建设,早日结束巴中没有高校的历史。中宣部部长、原省委书记刘奇葆曾在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亲自过问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情况,并作出了要加快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今年2月1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视察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时指出: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智力扶贫、技能培训的模式很好,非常具有创新性,巴中通过这种办法结束了没有大学的历史,做得很好。要求:一定要把学院建设好,建成巴中老百姓技能致富的一个基地。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20--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立,巴中由此结束了没有高校的历史,这既是巴中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巴中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巴中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按照加快两个转变、构建四级职教体系、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明确提出了力争把我市建成中国西部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的宏伟目标。尤其是在市级层面着力打造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其龙头示范作用,引领带动发展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向大规模、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集约型发展。
今天,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与各企业就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正式举行签约仪式,校企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有利于高校与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这里,我代表巴中市委、市政府真诚希望合作双方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精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为推动校企合作提供一个新的典范。希望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以此为契机,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加快巴中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再立新功。谢谢大家!
校企合作讲话稿三分钟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首先感谢----学院为我公司搭建了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作为华兴公司的代表,能和------学院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这对我们企业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企业深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公司每年对各类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却可遇而不可求。招聘来的人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和学习企业的文化及先进的技术,导致人员上岗时间与人才需求形成了极大的时间差。因此,这次与-----学院合作办学,可以说是为我公司搭建了人才培养直通车,我们期待着更深入的合作。
我们将把校企合作作为我们----公司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可能地参与到学校的实操教学中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共同把这次合作做实、做强、做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双赢。
最后,祝愿我们合作办学圆满成功,祝愿------学院越办越好!
谢谢!
黄建军
尊敬的简部长、魏厂长、东风裕隆的各位领导以及在座的嘉宾: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与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挂牌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总支、学校行政以及6500余名师生,对前来参加挂牌仪式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我校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功挂牌表示衷心的祝贺!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体系,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先后与东风裕隆等企业广泛开展了“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校企合作挂牌仪式,这标志着我校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方面走进了新时代,并将为双方共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筑一个更好的平台。
我校创办于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首批“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永州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和永州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基地,为永州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200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通过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验收;2014年学校“机械加工制造专业群”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2015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资助研究先进单位,零陵区“创国卫”、“综合治理”双项先进单位;2016年在全市中职学 校中唯一荣获首届“永州名校”和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荣誉称号,并以序列第二的成绩入选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单位,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省检察院、省教育厅联合授牌为永州市首个“全省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我校取得的诸多成绩和荣誉,与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此次挂牌仪式开启了东风裕隆与我校合作的新的里程碑,不仅给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缓解了专业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汽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可以说,东风裕隆与我校合作是强强联合,利用习主席的话说是“千年潮未落,风起扬帆时。”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和交往,塔建友谊桥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我相信,有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加盟,我校的校企合作将走得更远、更广,校企合作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在此,我有个不请之愿,希望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能够为我校建设汽车发动机实训基地和钣金基地。
最后,再次感谢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举行校企合作挂牌仪式。感谢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的领导对我校的信任与支持。祝愿我们的合作更成功、更愉快!祝愿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祝愿大家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培训学院院长叶银生
2011年11月13日
尊敬的阮敏智总监、各位领导、各位学员: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白云教育集团对广州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支持我校办学的广州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借开学典礼之机与各位学员沟通几个问题:
一、白云教育集团的基本情况
白云教育集团是由谢可滔董事长于1989年投资创办职业教育集团,现有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白云后勤服务公司和广东蓝天大学生人才公司4个事业部。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是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是全国著名的品牌技工院校,是广东省技工教育20强的第一名,是广州市技工教育的金字招牌,现开设有25个中级技工专业、63个高级技工+成人大专专业和5个预备技师+成人本科专业,常年开设200多个职业培训课程,在校生12000多人。白云技师学院具有9大办学特色,分别是专业开发市场化、课程体系职业化、理论实训一体化、职业指导全程化、技能鉴定国际化、主题班会系列化、德育活动系统化、学生社会团多元化、综合服务人本化。
广东白云学院是全国著名的民办本科高等院校,是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20强,是广东省民办高校综合竞争力10强第一名,现开设理工类本科专业44个、文科类本科专业31个、艺术类本科专业8个,还开设了51个专科层次的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8000余人,白云教育集团在校生总人数超过30000万人。广东白云后勤服务公司是一家主要对白云教育集团师生员工提供后勤服务的公司。广东蓝天大
1学生人才公司是白云教育集团与广东教育厅合办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公司。
二、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不要成为最容易下岗的七种员工
1、无一技之长的“幼婴型员工”;
2、推辞、找借口的“泥鳅型员工”;
3、缺乏团队精神的“鲨鱼型员工”;
4、故步自封的“贝壳型员工”;
5、循规蹈矩的“机器型员工”;
6、只说不做的“喇叭型员工”;
7、办事效率低的“乌龟型员工”。
三、树立十二种意识,做最优秀的企业员工
1、责任意识;
2、规范意识;
3、质量意识;
4、服务意识;
5、合作意识;
6、服从意识;
7、学习意识;
8、自我意识;
9、快乐意识;
10、主动意识;
11、创新意识;
12、危机意识。
四、把握决定人生成败的七大要素,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成功!
1、方向决定人生成败;
2、知识与技能决定人生成败;
3、思维决定人生成败;
4、行动决定人生成败;
5、心态决定人生成败;
6、人脉决定人生成败;
7、品德决定人生成败。
校企合作的模式
1. 定制化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以企业需求为主导, 校方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储备计划, 设置完全切合的专业和课程。企业负责提供教学相关资金、设备或培训师。毕业生毕业即可进入协议企业从事计划内岗位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参与项目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去向, 企业能够以最小风险获得需要的人才;弊端在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偏窄, 选择权利较小。
2. 双主体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些文献中被称为”2+1”模式或工学交替模式。它是将学生的培养期间进行划分, 一部分时间在校学习, 另一部分进入企业实践学习和工作, 最后毕业成果及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
这种模式的目标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际工作能力, 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较好结合。其弊端在于难以为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找到足够数量的优质企业。最终企业实践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较大提升。
3.项目合作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企业以具体项目为平台, 选择和组织项目组进行实践。在产出项目成果的同时, 项目组成员也有获得进入合作企业工作的机会。该模式是用于大型科技型等对好水平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的企业。因此, 该模式的适用范围也较小。
4.全面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校方和企业。地方企业主导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在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引导校方与企业的合作。这种模式的优势是辐射范围广, 平台支撑作用强;弊端在于存在沟通成本高, 企业与校方自主性差等问题。
校企合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普通高等院校, 校企合作的在理论上已经毋庸置疑, 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主要的问题有:一是校企双方的权责不明确, 对资金及义务的争论往往破坏了良好的合作初衷。二是双赢价值创造不足, 各自为战, 最终合作项目无法为双方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三是对企业需求不明确。企业自身无法遇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而校方没有深入理解合作企业的业务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四是学生个人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影响了就业选择。
企业需求变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1.企业需求
企业需求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预算期间内对内部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对于特定岗位, 企业需要的是适合该岗位的人才。所谓合适, 首先是招聘的员工必须认同企业的文化和理念, 并且规划在该岗位和行业长期发展;其次, 必须具备完成该岗位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最后, 具备上升的能力, 能胜任更重要工作的素质。另外, 企业的需求必须是有效的。只有与应聘者期望或职业规划匹配的需求才能被实现。
2.企业需求变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1) 企业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高校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而企业需求往往变化迅速, 但高校学生的专业定型时间较长。因此往往在毕业时很可能出现专业及职业规划无法与企业需求匹配。
(2) 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有灵活实际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加强专业应用的训练, 同时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3) 从学生个人角度, 要求学生在早期就做好职业规划, 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和岗位。而目前, 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方法都很欠缺。
基于企业需求变化的校企合作创新途径
1.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
特定的学校和特定的企业, 所适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从学校的角度看, 首先分为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大类, 两者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存在差异。从知识结构看, 普通高等院校偏向于专业理论化, 而职业高校偏向于实践技能化。例如, 对于大多数职业高校而言, 定制化培养、双主体培养模式更加适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 项目合作培养模式较为适合。
另外, 在同一类学校内部, 由于存在不同专业及不同层次的学生, 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模式。例如在普通高校内部, 相对企业经管文理专业、工科专业更加适合开发项目合作培养。而同时, 对于非工科专业, 高校可以采用全面合作方式, 由企业牵头组建校企合作平台, 吸收不同类型优质企业和院校为会员。通过实践小组、定制培养或多主体共同培养等小规模应用, 以适应各种企业和学生的需求, 进而扩大可选择的空间。
2. 提前做好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立足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 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是学生。校企合作能够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学生具有确定的职业目标和成长计划, 并同时有较大概率进入目标企业工作。因此需要学生在进入学校的初期便基本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然而, 目前高校职业规划只是简单的一门理论课程。学生进入学校后与社会、企业严重脱离, 不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不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 不了解特定岗位的职能和具体工作内容。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理想, 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缺乏指引和动力, 往往在毕业时才发现自身需要在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和提高, 例如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等。学校内部的社团等实践活动, 尽管可以起到一定锻炼综合素质的作用, 但与社会实际而言相差甚远, 何况有大量的学生并没有参与社团。
基于企业的需求, 提前做好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不仅能够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便有了发展的方向, 清楚如何锻炼提升自己的哪些能力。同时, 还让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能够得到综合能力较强而又各具特色的优秀毕业生。
提前做好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最适宜的时期在一年级的下半段。因为进入二年级后, 即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 同时也是基础公共课程完成的时期。学校应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的研讨和规划,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首先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定位和规划, 并将具有类似规划的同学分成一组, 进而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分析企业和行业的信息, 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关系进行论述;或者可以组织模拟招聘, 邀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学校进行模拟招聘, 让学生提前体验走入社会的过程, 从而对自身的发展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3. 建立风险分散机制
从企业角度看, 企业最大的顾虑在于, 对企业的投资无法得到合理的回报, 包括培养的毕业生没有达到自己的岗位要求, 相比其他应聘者差距较大;或者优秀毕业生培养以后, 没有按照协议选择目标企业, 或者离开企业所在区域就业。因此, 必须建立保障企业投资的机制。学生和企业在最终“人岗匹配”时都应当具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
一种分散风险的方法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或选择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联盟作为一个平台, 包含了众多匹配度较高的企业和高校, 并具有区域性。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可以交叉合作, 资源共享。对于合作培养的毕业生, 可以在联盟企业内自由选择就业, 同时企业招聘时也可以招聘非合作企业的优秀毕业生;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多层次多模式地合作, 就特定的学校而言,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及企业需求, 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可做项目, 合作深度可深可浅。综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合作形式的灵活度, 同时也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从而降低不确定性。该方法要求企业和高校的匹配度较高, 同时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和应聘意向也应较强。
参考文献
[1]邓志新.中国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 2012 (1) .
[2]吴红宇, 杨群祥.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研究——基于91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6) .
[3]储志鹏.基于需求导向的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思考[J].科教导刊, 2011 (6) .
[4]王少华.深层融合与零对接——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 .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基本途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首先是要提高校企双方的认识,并建立好相应的机制,其次是根据企业和就业需要,灵活合作形式,再是加强双向沟通,充实合作内涵。调查中,我们发现,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模糊,操作不规范,双方缺少书面协议,很多是通过中介进行沟通,校企双方只要有一方不满意,合作就会中止。由于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学生实习很难落实。目前进行的校企合作,多数是学校定向为企业输送毕业生,企业承担毕业生实习,然后,企业根据需要选择毕业生就业。大多数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是效益较好的企业。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管理上缺少沟通互动,彼此平时往来较少,相互影响有限,当然,更谈不上校企一体化办学。
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原因,客观上,欠发达农村地区职校与发达地区的企业合作,由于受地理、交通等诸多因素限制,带来互相参与的诸多困难。主观上,校企双方对合作中的利益,考虑眼前的短期利益多,缺少长远眼光。不可否认,学校往往把校企合作当做解决就业“出口”的手段,目的是增加生源“进口”。企业往往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困难的手段,当用工市场供大于求时,就失去了参与合作的动力。
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形势下,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亟需实现新的突破,校企双方只有通过全方位、卓有成效的合作,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等职业学校要真正树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并切实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要成立实习与就业管理机构,负责建立与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学生实习和就业管理;从制度上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建立校企合作奖励机制,对进行校企合作贡献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并与评职评优挂勾。学校还应成立课题组,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问题和对策。同时,通过广泛宣传,促使全校形成了“校企合作,人人有责”的氛围。
中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要紧紧围绕“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这一主题做文章,因“地”制宜,弹性安排,在合作模式上,形式要多样化。要求学校实训设备基本完善和充足,学校有能力进行必须的实训。其优点是既能扩大在校生规模,又能有效管理学生。同时,学生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旺季,学生实习就业安排容易,也不存在实习时间短,学生不适应岗位工作的情况,因为企业是流水线生产,对每一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是很高,通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培训学习就能胜任岗位工作,不会影响就业。
总的来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合作模式,都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量不减少,要让学生在学校学到能让其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尽量满足企业需求。一方面,中职学校要走出去,教师要到企业考察调研、蹲点实践。一是在每年的春季,拟定新生招生计划前,学校应安排相关人员到有意向合作企业实地考查,弄清企业规模、性质、业务、状况、岗位、技能、待遇等情况,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合作愿景,形成校企合作可研报告,为签定联合办学协议奠定基础。二是在学生实习和就业初期,学校领导到各合作企业进行学生实习和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学校、学生的意见,解决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初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专业实习和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三是学生实习和就业初期,实习专业所在班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到企业“蹲点”,一方面管理学生,另一方面到车间学习现代生产技术,提高技能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中职学校也要请企业进来,就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调研、讲课。让企业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表达学校合作诚意,增强企业合作信心。在此基础,共同商定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训方案,举行协议签字仪式。协议的内容应该详实而具体,它至少应包括:组班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实习方式、实习待遇、就业安排、工资福利、违约责任等,要照顾学生利益,双方权利与义务明晰,具有操作性。每个新学年之前,中职学校都应按照企业用人计划与标准,与企业一起商定招生专业和数量。如利川职校与深圳闳晖集团合作,深圳闳晖集团还参与考核录取新生,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闳晖电子班”。
创新教育内容,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一是中职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融入企业内容。中职学校要主动征求企业意见,教学内容除安排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安排一定课时的企业岗位技能知识和企业管理文化知识,同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沟通能力、职业精神。为使学生认真学习各门知识,企业可与学校商定,对有不及格科目学生,学校不推荐就业,企业也不接收。二是校企双方互派教师,相互渗透。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训练课由学校负责,企业岗位专业理论课和顶岗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从调查的情况看,参与实习管理和就业指导的老师普遍反映,顶岗实习学生存在角色转换慢。有的责任心不强,纪律观念较差;有的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较弱;这些现象的出现,给校企合作蒙上阴影,处理不好,会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因此,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顶岗实习和就业初期的引导和管理。
中职学校应与企业共同拟定实习方案,既分工又合作。学校主要承担管理责任,企业主要承担技术培训责任。班主任“全天候”跟踪管理,企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共同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学生鉴定不合格,企业不安排就业。实习完毕,学校建立实习档案,进行实习总结评比,表彰优秀实习生。学生就业初期,与其它员工同等要求,且远离家长和老师,有一个不适应期。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以提高就业稳定性,进而密切校企关系。同时,敦促企业严格履行协议,按劳动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杨向群
(2006年7月1日)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学院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紧凑,效果较好,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交流的经验和作法好。会上我们分别听取了无锡机电分院等10所学校的交流发言,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就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机制、成效及体会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重点的阐述,经验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4个企业代表分别从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层面,就企业为何与学校合作、如何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怎样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作了专题介绍,实话实说,言 真意切。二是参观的现场好。我们分别参观了无锡机电分院,是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学校建设及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参观的两个企业,使我们大家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二者互动,相得益彰。三是领导的讲话好。周厅长从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属性的角度、从学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深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和思考的问题好。会议期间,大家想得多和谈得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如何”,即如何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如何把校企合作工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如何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能受益等,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五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好。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意识,增强了信心,为搞好校企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看,整个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借此机会,下面我就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校能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通过校 企合作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校企合作数量有了较快增加。目前,我院27所分院共与570多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不少办学点也与企业进行挂钩,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单位数量上看,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无锡机电分院今年就新增了10多个合作企业,徐州机电分院现已与106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合作对象数量上看,既有与企业合作,也有与相当多的行业和部门展开了合作;从合作专业数量来看,不但工科类学校、理工类专业与企业联姻,一些应用类文科学校、文科类专业也走出校门,结合实际,积极与行业、社会各有关单位开展合作,据初步统计,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已基本涵盖了学院现已开设的100多个专业,合作办学面在开设的专业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多数学校能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从这次10个学校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看出,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无锡机电分院全面介绍了创新订单培养模式,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产学结合基地,共建软件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常州刘国钧分院通过探索和实践,在订单培养上实行长短结合,上课实行日夜结合,目标实行培养与培训结合,以及合作的企业可以国有私营结合等,很有新意,别具一格。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24年,运用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就业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常州建设分院的“5+2”校企合作模式。即一周七天,有五天在校内上课,有两天在公司上班,即5天是学生,2天是员工,按“准员工”的模式进行轮岗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常州铁道分院、徐州机电分院通过订单式、委培式、超前式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信任和好评;镇江机电分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教学机器人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提供直观平台和研究开发平台。徐州医药分院等学校实现工学交替,反响很好。另外,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校企互动“七合一”模式;连云港工贸分院的厂办校模式等也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当然,这些学校的介绍仅仅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作法很多,经验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我们今后还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不管是何种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大家在实践中的创举、创造和创新,应予充分肯定,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不少学校能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如有些学校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开发、教学计划制定、指导 课程内容更新;有些学校在企业中常年聘请技术骨干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些学校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还有的学校已从借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始,把学生实习与为企业输送人才相结合,以“借鸡生蛋”开始向“返蛋孵鸡”方向探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奠定校企合作基础。大多数学校能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培训,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常州铁道分院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近6千人次,创收300多万元;有的学校利用校办工厂和教科研产品,为企业设备升级换代服务。有的学校则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益。如徐州机电分院利用校办企业和教科研产品,生产矿用电开关柜,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已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从整体上看,多数学校能注意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 到,由于受环境、资源及政策的制约,有些学校对校企合作工作仍存在着“三个不够”现象:一是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够主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 “恪守固定模式”、“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等观念上的问题,合作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必然会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学校好于苏北地区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
虽然,这些问题与不足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在困难中想办法,从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扎实推进校企工作的开展。
二、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 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有效服务。
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把好三大环节、办求五个突破。
所谓坚持一个方针:就是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实践创新,联合共享、促进发展。所谓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就是指学校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克服等政府牵头、靠政策支持、要企业上门的消极思想,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实行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以合作创新路,以合作促提高,以合作谋发展;所谓因地制宜、实践创新,就是指开展校企合作,各校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行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注意总结,注重凝练,形成经验,形成特色;所谓联合共享、促进发展,就是指各校要发挥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企业开放;企业发挥生产环境、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学校开放,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同时,学院要加强各分院与办学点之间协作,发挥联合优势,共享校企资源,提高合作成效,共同培 育人才,促进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
所谓把好三大环节:就是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校必须重点把握:一是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事业,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双方要注意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以诚相见,“心诚则灵”,努力做到校企合作双方的态度要诚恳,对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有诚意、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诚实,以诚信搞好合作。二是以互惠为核心。互惠互利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只有校企合作的各参与方都能受益,这种合作才有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学理论,合作的基石是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只有存在利益的交汇点,才能够合作,离开利益这个基点,合作就会分崩离析,要提高合作能力,关键在于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只有互惠互利,这样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才能长久。三是以合作为关键。要在合作领域上有所拓宽,合作层次上有所提升,合作内涵上不断丰富,积极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整合促进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功效。
所谓力求五个突破:就是各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力求:一是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明显增强。各校要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三个观念”,即一是“经营学校”的观念:所谓经营学校,就是指 学校要用两个轮子运行,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治校,又要按市场规律办学,前者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体现了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后者强调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体现的是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投入产出的意识。两者的结合点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经营学校的本质就是精细地管理学校,让服务的需求、就业的需求成为学校改革、教育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二是“技术立校”的观念:第一,技术立校是教育任务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有三大任务即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和知识贡献,而知识贡献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上就是技术贡献;第二,技术立校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第三,技术立校也是教育个性的追求,在泛文化科学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尤其要突出专业个性,增加技术含量,对职业学校而言,没有技术的学校是空壳,没有技术的学生是空身,是难以立足社会的,因此,技术立校是教育个性的本质彰显。而坚持技术立校,突出技术教育,显现技术效应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三是“生产育人”的观念:所谓生产育人,是指学校与生产单位相结合,以生产单位为主体,以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育人新理念,主要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 学生的职业人格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需要我们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优势,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到真本领,练就真才干。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生产育人等综合效应,达到努力培养人格完整、学有所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校企合作范围有明显拓宽。各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情况,力求实现“三个拓宽”,即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宽,由单纯安排实习向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式培养及工学结合拓宽。今后,有条件的学校主干专业至少要开拓3个紧密型企业。三是校企合作层次有明显提升。各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要从软性合作向硬性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学校设置,课程确定到投入技术和设备,直至投资办学;第二,要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第三,要从近期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即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能结合实际,在现有的合作层次上有明显提升。四是校企合作的成效有明显提高。我们想,通过校企合作,能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通过探索,各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上能有一套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第二,通过实践,要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性和 推广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内涵建设能得到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第四,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五是校企合作的研究有明显进展。各校要把校企合作的研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研究意识,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各校要加强研究工作,力争做到“五个一”,即要有一个统筹管理,具体运作的研究组织;要有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有一套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职教特征、五年制高职特点及联合学院特色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三、对搞好校企合作工作的几点要求
校企合作工作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各校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校要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理念,切实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各校可结合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各系科、部门负责人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或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 问题。同时,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相关制度,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要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及时总结、不断创新。同时,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等多方资金投入,并设法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大宏观统筹,综合管理的力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参观互访等活动,加强对各校工作的检查与视导,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将校企合作成效作为今后审核专业设置、下达招生计划及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要加强探索,大胆实践。各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多形式、多途径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各校五年制高职专业,应按照专业或专业大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相关指导性组织,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组成人员中相关行业或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占50%以上;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育改革、学生职业素质培 养、实习实训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积极开发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嫁接先进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增强复合专业。同时,学院将通过已建立的数控等4大专业协作委员会,推动各分院专业教师的互聘、学分互认,促进校企结合、科研开发、设施设备等资源共享。二是推行“契约式”校企合作。由于校企合作关系具有动态性,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企业,反之,一个企业也可以对应多所学校,因此,在学校和企业相互选择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为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各校与企业要建立“契约式”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校合作。通过签订契约,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合作内容具有,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双方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做出的承诺。通过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有效规范双方合作的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各校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必须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要充分听取企业意 见,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在方案制订、设备选型、物品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上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各校高职主干专业必须建有1个综合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他专业可按大类建校内仿真模拟复合型实训基地。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各校每个专业都必须建有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学校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厂区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并要求每年都能接受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且至少连续3年能按当年毕业生的一定比例安排学生就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注重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学院将在下半年对各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四是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校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崇尚实践,不尚空谈”的氛围,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每位专业教师要至少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的一线实践经历。各校每年要争取安排10%左右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其它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真正使教师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职业技能大赛。要在教师职称评审中重视校企合作能力及 实绩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要求,“十一五”期间,各校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应达到50%以上。同时,各校要力争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各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应不少于专业教师总数的15%。五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各校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和顺利实现就业等创造条件。要加强与企业等实习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我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要将从企业了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入专业教材,使课程、教材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积极利用校企已有的技能鉴定站(所)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还要主动与劳动、人事及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参与新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今后,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原则上多要求取得行业或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
3、要加强服务,稳固支点。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要真正建立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就必须使企业感到与学校的合作是双赢的事业,学校不只是一个企业资源的“索取者”,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学校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各校要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一是要支持企业生产。在企业遇到阶段性、临时性的突击生产任务时,如果人手紧缺需要学校支持,学校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对课时安排作适当调整,派出学生支援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二是给企业以技术支持。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派出教师帮助企业做市场调研、信息咨询,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成立攻关小组、校企合作工作室、研发中心及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合作,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作为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三是为企业培训员工。各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点,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设施和场地,选派骨干教师,用学校科学正规的管理规则、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帮助企业开展各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各校为企业培训原则上每年不少于3期,或培训各类人员的数量不低于当年在校生人数的10%,为企 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以学校的实力和服务的水平稳固校企合作的支点。
4、要加强研究,深入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校企合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对现状研究及模式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更少,加之,五年制高职教育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的研究又相对滞后,更需要加快研究步伐。因此,各校要认真重视,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要强化科研意识,成立研究组织,明确研究专题,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讨。要结合行业协会、职教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针对本校工作的特色,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并划拨一定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又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意对校企合作的做法、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剖析,并着重对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途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深入探索,努力形成一批理论水平较好,实用价值较高的应用型成果。学院最近下发了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开展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们将利用省职教协会五年制高职分会的平台,组织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并开展论文评选等活动,加大理论研究的 力度,真正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
【校企合作企业老板讲话稿】推荐阅读:
校企合作企业调查表07-12
校企合作对企业的影响07-22
校企合作企业协议书11-06
校企合作学校领导讲话稿05-23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10-06
校企合作现状06-01
校企合作简报09-14
中职校企合作10-30
1.校企合作方案07-02
校企合作调研问卷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