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权益保障(精选8篇)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残疾人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及全区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深化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紧紧围绕以残疾人“四个人人享有,两个普遍参与、两个体系建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满足十五年基础教育、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残疾人普遍参与社区活动,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取得了成效。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区残联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西城街道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先进集体,受到了省委、省级政府的表彰。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更加突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汇报。
一、我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有序
目前,我区各类残疾人3.82万人,占总人口的6.4%,其中经鉴定的持证残疾人9575人。3年来,我区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着力在提升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社会保障等能力上下功夫。
1、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一是残疾人劳动就业门路更宽。3年来,全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达到了750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3882名(其中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1862名),帮扶种养示范户112户,建成残疾人扶贫基地11个,创办省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2个,其中西城街道残疾人庇护中心获省级先进集体,受省委、省级政府表彰。二是残疾人小康工程覆盖面更广。自来,我区有2368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重度残疾人补助政策,有1742人享受康复工程和“三残”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有632名残疾人享受精神病免费服药,有1497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托(安)养服务,有9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危住房救助。三是残疾人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实行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助学政策,扶持黄岩启智学校和三残儿童康复教育基地,推进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每年有350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子女得到助学和生活补助,我区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达97.4%。四是残疾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残疾人职工按规定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农村残疾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2、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残疾人事业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区政府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摆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下半年调整了残保金征收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88元,使覆盖率和标准率分别达100%、53.06%,出台《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二是扶残助残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以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心乡镇(街道)、爱心社区(村)、爱心单位、爱心家庭”、“助残爱心企业”、“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营造扶残助残亲残的浓厚氛围。我区台州市新霸动力有限公司荣获省级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有12个乡镇(街道)成功创建“市级扶残助残爱心乡镇”,全区创建率达63.2%。三是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王义生、任春红等4名优秀残疾人被推选为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踊跃参政议政。会同区司法部门开通残疾人网上法律援助平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共建盲道60多公里,设置残疾人免费停车位60个,部分红绿灯添置了语音提示功能,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活动。
3、为残疾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康复成效更加显著。20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八项指标已经达到全国一类地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标准。建立康复训练活动室,使每个残疾人在15分钟之内都能进入到康复训练室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服务覆盖率和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95%以上。共有9000多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或功能补偿。会同台一医协办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提升我区康复服务水平。二是组织建设更加夯实。全区19个乡镇(街道)配备专(兼)职理事长。各乡镇(街道)也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569个村居(社区)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有残疾人专职委员。设立肢残人协会等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开展全区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实名制调查与登记工作。完善和及时更新小康工程数据库、第二代残疾人证数据库和持证残疾人实名制登记和调查数据库。为19个乡镇(街道)残联配备专用电脑,并实现联网服务。
4、残疾人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我区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省、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开展书画、象棋、羽毛球、游泳、演讲等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组织各类残疾人到各地开展学习交流。同时,建立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特殊艺术培训基地、盲人读书室等文化助残设施。黄岩电视台开播电视手语新闻节目,黄岩广播电台开设“残疾人风采”专栏,《今日黄岩》报开设“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专版。努力提高残疾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
二、当前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能力水平仍较低。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残疾人社会救助资金仍然不足,保障全覆盖工作难度较大。一是保障资金仍然不能满足。目前,我区由地税部门代收缴的残保基金,远不能满足对残疾人保障救助的需求。二是救助范围偏窄。我区目前救助对象仅限持证残疾人,而持证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25%。我区虽已实施了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居家安养等民生工程,但对残疾人的救助和保障主要以低保划线,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三是救助标准偏低。现行的低保救助标准,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随着物价因素以及残疾人一些特殊的开支,仅靠低保是远远不够的。如北洋镇的蒋媛患罕见的多发性肌炎,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平时的治疗费对她家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2、残疾人就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由于受客观条件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受教育的机会比健全人少,受教育的程度比健全人低,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显示,我区持证残疾人文盲和小学有6712人,占70.1%,初中2428人,占25.36%,高中311人,占3.25%,大专以上103人,仅占1.1%。)二是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多残疾人没有职业技能,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已经失去年龄优势,没有职业安全感。三是我区福利企业逐年减少,安置残疾人就业艰难。由于福利企业退税政策吸引力减弱,我区福利企业从原来的80多家下降到现在的50多家,部分福利企业出现清退或裁减残疾职工现象。
3、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建设进展较慢。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经相关部门通过立项,但土地规划农转用报批较慢,严重影响建设进度。二是目前城区部分建筑物以及公共场所没有设计、安装、建设无障碍设施。一些商业场所缺少无障碍通道。三是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没有得到很好地管理、有效地发挥作用。部分道路两旁的盲道被机动车、摊位侵占、挤占,有的盲道甚至遭到破坏,导致这些无障碍设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形同虚设。
三、下阶段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目标措施
1、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残疾人生活无忧。要严格落实中央坚持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切实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一是集中各种救助资金,建立和完善救助网络,避免出现重救、漏救现象。建立统一救助标准,实现公平公正。二是要求相关部门对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于低保标准边缘、生活存在严重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一律纳入低保,并给予专项救助,使低保边缘户摆脱生活困境,实行动态增长机制。三是完善和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五险”。充分发挥残疾人保障金作用,帮助农村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0元)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使城乡残疾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四是积极探索残疾人生活保障新路子。建立无固定收入残疾人月生活津贴制度和特困残疾人家庭救助等长效机制。如媒体播报上郑乡干坑村傅学鹏的“山寨呼吸机”新闻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建立特困残疾人家庭“一对一”联系卡制度,筹建特困家庭救助基金等举措,保障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
2、加大教育就业工作力度,让残疾人“学业有成”。教育、就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渠道,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特别要在盲、聋和弱智儿童的义务教育方面下大力气,推进高中以上特殊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残疾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同时,加大残疾人技能培训救助力度。建立由政府补助一定的启动资金培训服务机制,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努力使其自食其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出台激励措施,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此外,以“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开辟公益性岗位(如社区工作者等),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对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监察,及时纠正用人单位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违法行为。
中国人口中8500万人是残疾人, 约占中国人口的6.21%。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 我国先后建立的50多部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与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五个层次。1982年宪法规定残疾人享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法律层面《残疾人保障法》、《教育法》、《体育法》、《妇女权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诸多法律中都涉及到残疾人体育权益保障, 其中《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行政法规层面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 部门与地方规章较多因地制宜对地方残疾人权益保障做出相关规定, 规范性文件是各基层落实扶残、助残的各种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及规章对实现残疾人体育权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存在各种问题。例如, 各种法律都没有详细明确规定残疾人具体的体育权益, 侵害后很难进行保障,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益保障任重而道远。
2、河北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和法律保障现状
竞技体育方面:2015年组织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 夺45金43银42铜, 7次打破世界纪录, 16次打破全国纪录, 位全国第6名。
群众体育方面:各地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截止2015年底, 建立省级体育活动示范点163个, 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250个;市级示范点187个, 市级村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2319人;组织省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4394次、46279人次;组织省级比赛8次, 建立省级训练基地8个。
康复工作方面:2015年41市管辖区开展了康复工作, 接受服务有41.9万人, 开设视力康复机构22个, 对5992人进行康复训练。肢体康复训练机构138个, 11062人进行康复训练。开设智力康复机构102个, 4072人进行系统训练。听力康复机构2546人进行康复训练。
制定保障残疾人体育权益的专门法规、规章市级1件, 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省级2件、市级7件、县级16件。县级以上进行《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47次、政协视察专题调查45次、普法宣传231次、培训班59次, 2008人参加。成立了147个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协调机构。
无障碍建设是保障残疾人体育权益的新举措, 增设无障碍建设进一步加强。183个市县区开展无障碍建设, 为2320个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为14607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料补贴。
2016年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年) 》, 2016年8月组织开展河北省第六届“残疾人健身周”活动, 为加快残疾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增进残疾人健康水平做出一定贡献。
3、存在问题
3、1法律不够完善
《体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哪些特殊的体育权利, 若受侵害如何保护很难保障, 法律各项规定都不够细化, 不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只有建立健全的社会权益保障体系,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才能真正实现。
3、2宣传需进一步加强
残疾人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根本不懂得维权, 当遇到侵害不懂诉诸法律, 体育权益保障无从谈起, 虽然政府付出一定努力, 但力度不够, 需进一步加强。
3、3缺乏监管机制
没有有效的监管督查制度, 运行就会缺乏力度, 体育权益就难以实现。中国法制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 体育权益保障是一种趋势, 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专门法院处理残疾人权益侵害案件, 效果较为理想。
3、4政府重竞技轻群体
竞技体育数量小、成效快, 群众体育数量大、成效慢, 政法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竞技体育上, 竞体、群体发展极不平衡, 相关群体研究也较少, 势必影响残疾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4、建议
4、1加强完善法律保障
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使其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体育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
4、2强化政府在保障残疾人体育权益方面的职能
强化权益, 政府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多方面的资助和加强监管, 为我国残疾人体育权益的实现提供保障。
4、3加强宣传, 鼓励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
地方残联应加强宣传, 积极鼓励残疾人走出家门, 培养运动兴趣, 使之成为运动习惯, 对终身体育的形成做出举措。积极创造条件, 丰富残疾人体育运动生活。
4、4加强交流合作, 健全保障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积累大量经验, 我们应积极交流引入新经验, 为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体育权益保障的实现做出一定贡献。
4、5加大资助力度, 多渠道助残
加大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学的资助力度, 提供场地、器材、体育健身指导;开发研究体育项目;培养体育兴趣;建立各种社团;组织各种体育健身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政府扶残助残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谢佑平.司法公正的建构[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6.
[2]于善旭.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时代内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 21 (4) :10~13.
[3]刘永风, 汤卫东, 何金.对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 2008, 8 (5) :144~146.
[4]于善旭.再论公民的体育权利[J].体育文史, 1998 (1.2) :31~33, 35~36.
[5]百度网.体育人口[EL/OB].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50.htm.
关键词:残疾人;保障性住房;法律权益
衣食住行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要求,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又以住房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高房价低收入,现在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把保障性住房当作拥有住房的唯一希望,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中最困难的部分,对保障性住房有着极为强烈的期望。需要通过保障性住房,来改善他们简陋的生活居所,脱离危房的恐惧。
1、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1.1法律和政策保障
保障性住房作为社会福利的一种形式,在立法时就应该考虑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考虑这种社会福利的适用范围,突出残疾人在住房困难群体中的地位,做到科学立法。残疾人作为一种特殊群体,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更应出台特殊的照顾政策,党中央国务院也下发文件精神,解决低收入残疾人的住房问题,住房是民之根本,有了住房残疾人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在党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全国各地已就残疾人保障性住房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1.2典型实例:临夏和政县“交钥匙”工程
临夏和政县的“交钥匙”工程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做出的相关措施极大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走在了全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前列。由于许多特困户都是单身或残疾,存在着智力劳力等方面的问题,一般的扶助手段难以从肯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和政县对缺乏智力劳力的特困危居人群,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交钥匙”工程,使这部分特困群众圆了“住房梦”。为了解决当地残疾人的住房问题,从2010年到2013年,和政县整合残联、城建、民政等部门危房改造资金,在全县共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1336户,户均补助资金达3.1万元,总投入资金达4000多万元。到2014年底,全县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告别土坯房、危房的历史,提前6年实现全县残疾人危房改造规划,为广大残疾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交钥匙”工程,很多贫困的危居残疾人,住上了梦寐以求的新房,重新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1.3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如此,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问题仍很严重,在省内的一些偏远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特困残疾人居住在危房土房中,城市的残疾人还有大量居住在棚户区、待拆迁等老房子中,居住环境不容乐观。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对残疾人保障房的建设不够重视,依然热衷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建设,不能好好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往往以资金不足为由延缓搁置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
2、阻碍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因素分析
2.1残疾人保障房准入标准高
在保障房的分配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关注残疾人群体,放宽残疾人保障房准入标准。残疾人是社会特殊群体,基于其自身的残障智障,我们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中,应对其降低标准①。残疾人创造财富能力较差,在与正常人获取相同财富是他们要付出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而且残疾人在普通生活中所要担负的医疗费用是健全人的两倍。所以在此建议降低残疾人参加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标准,努力调查排查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做到不漏一人一户,扩大残疾人进入保障性住房的范围。
2.2各部门配合不协调
各级残联将调查统计结果向当地政府汇报,协调保障房实施部门把残疾人危房户纳入本地扶持对象并参与组织实施。及时掌握本地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土地、财政、建设等部门联合,积极吸取临夏和政县保障房建设经验。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应纳入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项目,确保每年有固定资金投入在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04年国家实施了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这样就实现了对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项目的专款专用,保证了建设资金的常态化。
2.3残疾人保障房分配退出机制不健全
对于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残疾人拥有安全住房要达到相应的比例、每年要确保改善多少户残疾人的住房环境,这样可以保证残疾人住房的开工建设率。在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把好严格关,特困残疾人、居无定所、生活环境实在不宜居住的残疾人要优先住上保障房,用法律进行保障。残疾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退出严格用法律进行规范和保障,做到有序建设,公平公开分配。
3.优化和改善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房建设的对策
甘肃省残疾人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已纳入住建部项目。2014年甘肃省共帮助14750户残疾人家庭完成了危房改造,这项惠民工程从2009年开展至今6年时间里,甘肃省共有6万多户农村残疾人家庭住进新居②。笔者从残联获悉,国土部门对符合用地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宅基地,给予优先安排,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有关部门减免宅基地管理费。房产部门对符合租住公房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给予安排,并酌情减免租金。拆迁残疾人房屋时,将本着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安置的地段、楼层上予以适当照顾。拆迁者在发放临时补助费、停业补助费时,对特困残疾人则按规定标准提高20%的比例发给。乡镇人民政补贴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优先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将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减免个人应承担的相关费用。城市各级住房管理部门应当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廉租房或给予保障性住房。只有这样,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完美。
参考文献:
[1]我国保障性住房研究.法律教育网,2012,03
[2]和政:交钥匙工程圆了特困群众住房梦[N].甘肃经济日报,2015.01.28
[3]张朝霞.健全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法律规制[N].甘肃日报,2012.07.27
注释:
①应该放宽残疾人保障性的准入条件.人民政协报
②12年前四月甘肃省已建设保障性住房10.3万套.新华网
2016年5月14日
7、杜某某诉张某某、何某某财产损害赔偿案
一、典型意义:依法切实保障残疾人生产经营权利
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具体检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案原告杜某某系双眼全盲残疾人,其作为民事主体租赁门面用于经营盲人按摩,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体现,其合法经营权利更应受法律保护。而本案出租方违约侵害残疾人正常生产经营,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原告作为残疾人,由于其身体残疾、法律知识薄弱、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在依法保护其权益时处于明显弱势地位。针对本案,法院的审理工作立足保护残疾人生产经营权益,加大案件调解力度,最终通过调解方式结案,使本案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案情
原告杜某某为双眼全盲残疾人,其租赁壹某公司门面一间用于经营盲人按摩。在杜某某经营过程中,壹某公司不履行出租设施修理义务,且其员工破坏杜某某经营设施,阻碍杜某某对外经营,导致杜某某无法开展正常经营。为此,原告杜某某起诉到法院,要求张某某、何某某恢复其店内设施并赔偿相应的损失。法院在审理本案过程中查明,原告杜某某作为残疾人,法律意识淡薄,不能举示相关证据,且其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为切实依法保护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合法经营权益,减轻残疾人的诉讼负担,人民法院加大案件协调力度,最终促成原告杜某某与案外人壹某公司签订调解协议,切实保护了原告杜某某的合法经营权益。原告杜某某亦撤回了针对被告张某某、何某某的起诉。
(本案报送单位: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法院)
三、法律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保护残疾人的财产权益。而残疾人的监护人往往是残疾人的亲属,若监护人没有履行监护职责,侵犯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而私自处分残疾人的财产,从财产交易行为本身不容易判断。法院对于监护人侵犯残疾人作为被监护人的财产权利的做法不予支持,以保障残疾人财产权。
二、基本案情
残疾人王某某(案外人)的两位监护人王某甲与王某乙之间出于一己私利签订调解协议,约定出卖残疾人个人所有的房产并将所得部分房款归两位监护人所有。人民法院认为,两位监护人这种私自签订调解协议处分被监护人王某某(残疾人)的财产并侵占房款的做法有违亲人的监护职责,更是对残疾人财产权的侵害。依照法律规定,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故人民法院驳回监护人王某甲要求履行调解协议分得出售残疾人王某某房屋价款的诉讼请求。判决后,双方服判息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本案报送单位: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三、法律指引
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现状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我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和近3000万人口
郑州市52万残疾人 总人口的7.2%
节日1.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2.我国助残日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1991年5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根据《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
定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及养老保险按照正常人实行
城市残疾人参加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
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
就业办法 1).福利性企业组织(残疾人占总员工比例的50%以上)
如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 等
2).鼓励残疾人创业(贴息贷款)
如免息提供贷款,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3).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指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按比例就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不低于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河南省1.6%)
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
据国家2005年对贫困人口的统计,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全国有2365万人,其中残疾人达99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42%,即贫困人口中半数是残疾人。
低保
特惠
郑州市为500家残疾人危房改造
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
教育保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两免一补);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每一个市要求有一所大型残疾人学校
医疗康复保障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
2010年9月16日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
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环境及服务保障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
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
城市托养院(民办公助)家庭居养
三 残联
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
职能1 代表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2.服务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
3.管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2011年残联为我国助残日开展“维护残疾人权利”的主题活动,法律进社区
四 问题
(一).未形成完整体系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2010年人均GDP排名生产总值为3800美元,仅在全球
排位105位左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并没有把它单独分开来
(二).政府及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三).城乡差距大
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无论在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严重落后于城市水平
五 对策
(一).健全体系
健全保障体系
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健全起来,在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体现残疾人群体对社会保障需求的特殊性。政府面向全社会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
健全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将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政策保障
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
财政保障
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监管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加大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比重
政府应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加强政府的扶持和投入,逐步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政府社会支持相互配合的立体交叉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补充:河南省“两个体系”建设
2010年9月17日 关于印发在部分市县率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目标
先建立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达到残疾人“两个体系”。
准。
在社会生活的各类困难群体中, 残疾人是困难程度最重、亟待从基本生活、基本医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的特困群体。
关注残疾人的医疗保障, 首先是因为残疾人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最迫切。据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 2007-2012年度, 城乡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是医疗救助。我国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口的75% (6225万) , 2012年度有医疗救助需求的农村残疾人达62.3%, 他们的医疗保健负担最重, 2012年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884.4元, 是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1.72倍, 是全国人均支出的2.09倍。收入低与医疗负担重的矛盾仅靠残疾人家庭自身的能力难以解决, 亟待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关注残疾人的医疗保障, 是由这个群体的人数众多和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的突出困难所决定的。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全国有残疾人口8296万, 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 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比全国家庭恩格尔系数高出8.1个百分点。残疾人的生活和医疗保障状况,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注残疾人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需求, 既是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的需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应有之义。
我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委托,现就《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倒的必要性
1993年7月,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02年6月,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省实施办法个别条款作了修改。实施办法的施行,对于加大我省312万残疾人的保障力度,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来,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残疾人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参与方式和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我省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还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协调,进—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追的任务,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用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和调整。
2008年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于2008年7月起施行。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贯彻了宪法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基本精神,强化了政府在保障残疾人权益和发展残疾人事业方面的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全社会应当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文明理念。2009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2009]3号文件,以下简称省委3号文件),对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推进我省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上位法和省委文件精神,对实施办法进行修改显得十分必要。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残疾人保障法后不久,省人大内司委就启动了修改法规工作。2008年7月21日,内司委赴省残联听取了情况介绍,支持省残联着手进行立法调研。今年初,省人大常委会将修改实施办法列入2009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后,内司委即会同省残联成立了法规修改起草小组。在立法调研过程中,省残联提出,这次修改后的法规对省实施办法的绝大多数条款都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从体例到内容,许多方面都带有创制性,有些内容超出了我省实施办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的范围,建议将法规名称定为《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内司委经过反复研究,并与法工委进行了沟通,认为将实施办法改为条例更合适。内司委在省残联提供的条例建议稿基础上,进行了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并将条例草案印发到11个设区的市人大内务司法(法制)委员会和省教育、民政、人力社保、卫生等20多个省级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同时,内司委与残联先后到台州、金华、天台、磐安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市、县、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残疾人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残疾人代表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内司委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对存疑的问题与省政府领导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也派人参加了条例草案起草工作。7月13日。内司委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责任主体。发展残疾人事业,责任主体是政府。省委3号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市、县(市、区)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要建立每年专题研究残疾人工作的制度,在组织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工作中做到残疾人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本条例草案强化了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责任。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评估考核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应当有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的内容。”(条例草案第三条)
(二)关于经费保障。发展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至关重要。省委对此高度重视,省委3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为此,条例草案第七条第一款规定:“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增幅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为体现“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和“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的文明理念,为贯彻省委3号文件“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福利和体育彩票要按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康复、救助等福利项目和残疾人教育及体育事业”的精神,根据与省政府领导商议的意见,条例草案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彩票公益金每年度应当有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具体比例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三)关于政治权利。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省残疾人各项权益保障措施日趋完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残疾人所应当拥有的政治权利却常常被忽视,有时被边缘化。我们立法的宗旨是要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体现“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为此,条例草案单设了政治权利一章(第二章)。对残疾人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进行了明确,还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中,应当有适当比例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候选人。”“残疾人较多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比例的残疾职工代表。”(条例草案第十一条)
(四)关于权益保障。
条例草案分别就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等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
康复一着眼于提高政府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能力。
教育一重点保障适龄残疾人十五年教育与特殊教育。
劳动就业——要求社会各方都要为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出力。
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着力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五)关于法律责任。残疾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现实中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比普通人要困难得多,更需要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的关心和帮助。作为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有责任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条例草案第三十九条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规定,赋予了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督促处理权,规定:“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可以向同级有关部门发出督促处理书,有权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处,并及时答复。”“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未依法查处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另外,条例草案还规定了残疾人维权的途径;明确了违反本条例规定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法律责任(条例草案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了保障残疾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一条;•残疾人权利公约‣】
第二条【残疾人界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
第三条【权利保护】 保障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
第四条【政府及部门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应当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条】
第五条【残工委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
残疾人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供养;有条件的地方实行集中供养。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2号)“
(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第十一条【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供养待遇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贫困残疾人,应当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生活救助金,或者采取其他救助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
第十二条【基本住房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符合公共租赁房、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公共租赁房、廉租住房,在楼层分配上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给予照顾。
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依据:•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2号)“
(六)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
第十三条【基本医疗养老保险】 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承担个人缴费部分有困难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贴。残疾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承担个人缴费部分有困难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对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按照有关规定以最低缴费标准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七条;•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2号)“
(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五)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康复”】
第十四条【其他特别扶助】 鼓励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减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的水费、电费、燃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收视费。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条;•安徽省优待扶助残疾人规定‣(省政府令第202号)第二十六条】
第十五条【其他特别扶助】 残疾人搭乘各类交通工具,凭《残疾人证》优先购票、优先搭乘,并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享受减免待遇。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条;•安徽省优待扶助残疾人规定‣(省政府令第202号)第二十六条】
第十六条【家庭保障】
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的护理责任,由其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承担。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九条】
第三章 康 复
第十七条【康复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并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开展康复工作。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十六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
(五)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措施”】
第十八条【康复服务机构】 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
省、设区的市、有条件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康复需求,举办残疾人康复机构,或者依托医疗机构设立康复医学科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卫生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工作。
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2号)“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教育”】
第二十二条 【就学扶助】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倡导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普通教育机构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为其学习提供方便和帮助。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等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专门招收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学校。
【依据:参考•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三条【普通教育】 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招收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跨户籍地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子女就学由现居住地政府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负责安排。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不得拒绝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的残疾学生入学。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四条【特殊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人的数量、分布状况和残疾类别等因素,合理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等残疾人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班。
提供特殊教育的机构应当具备适合残疾人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二十五)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第二十五条【学费减免和补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助资金,用于扶持家庭贫困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的子女就学。
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残疾人家庭子女和家庭贫
7第三十二条【劳动权益保障】 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为残疾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残疾人职工生理、心理情况分配适当工种和岗位,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在福利待遇、晋职晋级、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健全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八条】
第六章 文化生活
第三十三条【政府扶持】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城乡基层组织开展有益于残疾人身心健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对残疾人文艺团体给予扶持。
【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二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文化体育活动扶助】 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适合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服务并适当减免收费。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应当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方便和照顾。
城乡公共健身场所应当配置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健身康复器材。
【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二十四条;•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1‟2号)“
(十一)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第三十五条【传播媒介扶助】 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建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为残疾人借阅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提供方便。
省和设区的市广播电视台应当创造条件,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和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并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对电视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解说。
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残疾人居家环境的无障碍改造。
禁止损坏、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无障碍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及时修复。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三条】
第四十条【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重要的或者紧急的政务信息时,应当逐步能够提供文字提示、手语、语音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网站,重大文化体育活动网站,政府公益活动网站,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的互联网网站,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四条】
第四十一条【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逐步建立语音提示、屏显字幕等系统,或者采取设立盲文简介和盲人手摸模型、无障碍专用窗口或专用通道等措施,为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创造条件。
设有无障碍设施或者提供无障碍服务的公共场所,应当在适当位置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无障碍标识。
公共停车场应当在合理位置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五条】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行政人员责任追究】 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本条例规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职责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所在单位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六十一条;参考•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六十九条】
第四十三条【残联责任追究】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申办《残疾人证》收取残疾鉴定检查费和证件工本费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依据:•安徽省优待扶助残疾人规定‣(省政府令第202号)第三十五条】
第四十四条【侵权责任追究】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督促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教育机构拒不接收残疾学生入学,或者在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以外附加条件限制残疾学生入学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残疾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未根据残疾人职工生理、心理情况分配适当工种和岗位,合理确定劳动定额的,或者在福利待遇等方面未给予残疾人职工与健全职工享受同等待遇的。
【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违反残保金征缴规定责任追究】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安排或者未按照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又未缴纳或者未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征收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依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第二十七条】
【残疾人权益保障】推荐阅读:
残疾人保障事业11-09
保障残疾人宣传标语09-25
广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11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算11-01
残疾人保障金申请书06-23
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07-15
缴纳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通知10-18
残疾人入托07-17
残疾人创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