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名人贝多芬作文(精选6篇)
名人,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词,只要被人熟知,就可以称为名人吧,比如为伟人、科学者或者专家学者之类的。每个人的心中都会那么一两个尊敬甚至崇拜的名人,我也是,我心中的名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
17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虽然他失聪,但是他于18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说明他没有放弃他深爱着的音乐事业,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崇敬他的原因。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他的九首交响曲像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我崇敬他的叛逆气质,崇敬他的坚强性格,崇敬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崇敬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已故社会语言学家陈原是我住前门东旧居时楼上的邻居。这位一生伏居斗室、笔耕不辍、熟谙音乐且有专著的老学者所写的上述短论,是对我那本专书一篇难得的书评。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细阅了两三遍。陈文语出惊人,有些过奖,使我读来既感奋又汗颜。当初没向他赠书求教,成了我难以补救的一桩大憾事。
其前,在《贝多芬论》见书不久,《音乐研究》双月刊发表过该刊主编、音乐理论家李业道的另一篇专评《贝多芬的启示——谈〈贝多芬〉》,其中称这本文集“主要是欧洲音乐历史文献、音乐历史问题的文集”,认为“当前中国音乐现实有许多新问题,还可以从贝多芬的启示中得到一些答案”。天津外国语学院《文化译丛》前主编陆家齐来信称,这本“难得的好书”他越读越喜欢。他在结语中说:“贝多芬是‘长江大河,地球上只要还有人类存在,他的音乐就永远不会失传。他的为人永远为后世所敬仰。”
令我永志不忘的是:在《贝多芬论》成书的过程中,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陈浩教授(1998年病故)与我频通音讯,得他热心支持。这位“皓首丹心老园丁”的高龄学者,为本书提供了多篇译稿,称《贝多芬论》是“我们的书”,“越读越觉得是本好书”。他来信说:“我以为我们仍应提倡学习贝多芬,学习他的为人、气质、艺术和技术……唯独对于贝多芬,我始终愿意拜倒在他的足下。”书中某页文末的空白处我补插了一句瓦格纳语:“我信仰上帝与贝多芬”,也是遵他意所加。《贝多芬论》初版印数仅一千多,重印四版至今近八千册。尽管存在不足,但已聊足告慰陈老在天之灵,不负他当日的期许。
临近上世纪末,《贝多芬论》已由我寄送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贝多芬研究中心,并得他们复信接纳入藏。
由于书坊间贝多芬传记还比较容易到手,而从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影响到认识作曲家的创作思维、风格与表现手法等方面提供研究资料的书却不多见。我兴味盎然地编出《贝多芬论》译文集,出发点便在于此,虽然说不上有长足的构思。当初曾考虑过作为音乐人物系列书第一册着手,并曾去信音乐院校一些同行征求意见得到赞同。我对存稿(主要是我主编《音乐译文》时出的一个《贝多芬专辑》)和已有资料反复比较分析,逐步确定内容后即策划选题、约稿审读(部分校译),并自任“特约编辑”加工整理,到1989年才基本完工。编该译文集时我已接近卸下“人音社”社长兼总编辑的职务。
在内容上,我精心为全书开篇的画页和文辞从各类音乐辞书中选出介绍作曲家艺术生涯的图片向读者展示,辑译了若干名作曲家对贝多芬的部分评述和《贝多芬的编年记事》(主要据《贝多芬纪念文集1770—1970)》;还辑译了几页“贝多芬语丝”作为文终插白,供读者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个性风貌。《贝多芬论》编后记下笔比较浓重,首段述评如下:贝多芬是继海顿、莫扎特之后西方古典音乐的杰出大师和最后完成者。这位为自由、正义与进步而战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主张“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他的音乐代表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期的一个时代(英国的《新编牛津音乐史》以1790至1830年为“贝多芬时代”),宏伟壮丽的交响曲、富于创造性想象的奏鸣曲和其他器乐曲等众多体裁的全新视野。这音乐在完全成熟的古典音乐传统形式与技巧手法的基础上做出了最有艺术独创性的发展。他的作品不但具有戏剧性的进步内容,而且有动力性的清新旋律,从而使古典乐汇的和声与旋律在幅度上大为扩充,更直接而真实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斗争理想,对整个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给予了强大影响。在贝多芬以后出现的欧洲(某些方面还远远越出这个地域的局限)作曲家,可以说都生活在贝多芬的身影下,从他的创作那里汲取富于启发的丰盛养料,以至有人甚至称誉他为“胸怀宇宙的音乐家”。
《贝多芬论》全书600多页,45万字。其前是卢那察尔斯基、瓦格纳、朗格、西格蒙-舒尔泽、康津斯基、马尔克斯、朗多尔美、克涅普勒、奥尔加、奈特等的综合理论述评,供人了解贝多芬创作的历史意义、创作原则与表现特征,他的承传与独创、他的身后哀荣及巨大影响等;其后则是对贝多芬多种作品的评介分析,还有梅耶尔的《贝多芬与民间音乐》、普拉滕的《关于贝多芬研究的现况》以及其他一些散论,如格里尔帕策的《贝多芬墓前演说》等。《贝多芬札记》与《贝多芬书简》大多由我社李季芳译出。李教授在莫干山养病中精心完成的贝氏原著,文笔精练、简洁,可读性强。此外,《贝多芬论》还选载有贝氏所作《火的色彩》、《自由神的赞美》等几首歌曲作品(廖乃雄译配)和两篇音乐文学稿——瓦格纳的《朝拜贝多芬》与廖尚果译的托马斯·曼一文。
《贝多芬论》末栏为附录,其中选载了国内音乐界人士写的几篇评论——中央音乐学院张洪岛编《欧洲音乐史》中所载《贝多芬的创作特征》、于润洋的《贝多芬思想、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内涵》、北大严宝瑜的《席勒的〈欢乐颂〉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合唱乐章》、《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等。我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前为《读书》杂志所写的《贝多芬在我们中间》也收入其内。当年昆明国立西南联大校办严宝瑜是我交谊甚笃的挚友,我俩都是贝多芬的竭诚崇拜者。他对贝多芬情有独钟,深有研究,其近年在北大校内举办多年的西方音乐讲座中(听众先后达万人)曾设贝多芬的专题讲座,不时向学生推荐《贝多芬论》作参考;他还博览中外群书,写出独具见解的《贝多芬在中国接受史初探》供《音乐研究》发表。
《贝多芬论》的编成,有一段难忘的因由,成书前后一些不无耦合的文字活动,都可说进一步加深了我这样一个生平际遇平凡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对这位西方古典音乐巨人之间的情缘。我小时唱圣诗,中学、大学时代组织和指挥过学生歌咏团,在香港学过作曲理论,解放初在(天津)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室给学生编发过听赏古典音乐的教材;到中国音协编《人民音乐》和在音乐出版社主管外国音乐编辑室出过不少贝多芬作品总谱,有机会听赏过一些管弦乐的录音。三十多年做编辑出版工作,出于偏好收集了不少贝多芬生平的图片,编辑出版过贝多芬的《音乐译文》专辑与纪念图片集;1985年去联邦德国与彼得斯音乐出版社洽谈业务时参观过波恩贝多芬纪念馆,个人自编过贝多芬彩色书签;离休后还想进一步对乐圣音乐的不凡事迹有所译述介绍。凡此种种,一再凝聚了我对这位伟大作曲家所倾注的心血。
在结束此文时,谨以《儿童音乐》(1980年第6期)上发表的《解放音乐的巨人——贝多芬》一文中的几段话向读者奉献:德国古典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受到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崇敬。他的创作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命运在叩门,但贝多芬无所畏惧。他声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反映了作曲家以一种英雄的个人心理来描写社会运动,同时是作曲家灵魂深处的独特自白?押摆脱封建黑暗势力的羁绊和人间一切苦难。通过斗争必将达到最后胜利。这里他所关怀的是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的东西。……从作曲家创作的丰硕成果中可看出作者的构思是如何广阔,形象又是如何丰富。……贝多芬解放了音乐,写下了不同凡响的、最深刻感人的乐曲,为欧洲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广大前途。……他战胜苦难,保持住其全部创作的完整性,并取得了特别重大的成就。……贝多芬认为,“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他的创作就是以此为其信条,在作品中凝聚着他一生的理想。……在艺术上,贝多芬吸取了民族文化的先进成就,但始终在摸索新道路,钻研新技巧,在保持古典的严整与平衡上实现了重大的革新,使音乐更具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变化,并架起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坚实桥梁。罗曼·罗兰说贝多芬的音乐是“征服了世界的音乐语言”……
我爱上了贝多芬。这位以坚强毅力超脱人间苦难、评论说是用心中的音乐烈火烧掉一次次精神危机(无怪有人着意译他的本名为“悲多愤”)的“宇宙音乐家”、“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见《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一生写下了大小作品编号为134的无尽宝藏,而且他的许多作品都写于自己无法验证其音响效果的全聋时期,为欧洲音乐史增添了最光辉的篇章。他的三、五、六、九(《英雄》、《命运》、《田园》、《合唱》)交响曲,他的《热情》、《目光》、《悲怆》钢琴奏鸣曲,他的协奏曲、室内乐曲(如著名的《弦乐四重奏曲》等)以及《庄严弥撒曲》、歌剧《菲德利奥》,无一不是感人肺腑、盛演不衰的艺术珍品。他那《合唱交响曲》终篇的《欢乐颂》声声在耳,《献给爱丽丝》珍贵乐段的琴音四处传扬。贝多芬的个性奔放不羁,是位具有强烈民主思想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旋律感情奔涌充沛,和声与节奏自由新颖,艺术手法极为精湛。S.萨迪所编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1980年版)中用了整整60页的篇幅,详尽地刻画了这位音乐家,可谓“无独有偶”。
我爱上了贝多芬。与我成了忘年之交的广东乡亲陈洪老人(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戏剧卷写了贝多芬词条)称我为“贝多芬的信徒”,与他是同道,我受之有愧,但也乐于倾诚接受。我认为自己对“乐圣”许多作品的精辟内涵尚未能探幽求索去加深理解,也未得都去亲聆享用。
我爱上了贝多芬!案桌上的贝多芬石膏头像不时在向我柔情俯视,从他的乐音倾流不息地激荡和震撼着我那渺小无知的灵魂。在他无比博大深刻、征服世界听众的音乐语言中,我好像永远在流连徜徉、心醉神迷而不知回返!
我爱上了贝多芬!但愿在贝多芬的音乐下,有更多的人团结成兄弟!
黎章民 原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项羽,你的人生太霸道了,霸道的就像绽放出万道霞光的太阳,让人不能直视。
渐渐的我才发现,其实你也是一个有柔情的人,只是你太过豪放,掩饰住了你的柔情。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啊,如果当年你能渡回江东,重整旗鼓,是否如今的汉朝就要更名为“西楚”了。
你总是说“英雄造时势”却还是被“时势造英雄”的刘邦所败。其实英雄真的是可以造时势的,只是你没有把握好机遇。在那谷中错趋了韩信,在那营中错放了刘邦,在那江边做错了决定。或许你的决定没有错,正所谓“英雄末路豪气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啊!你便是那人中的豪杰,鬼中的英雄。只因无脸面对江东父老,便毅然地选择放弃,回身苦战虽战败,但败的光荣,你绝不失为一个英雄!
轰鸣的岁月虽过去,火焰映红的时辰虽也过去,但人们依然记得你的存在,这就是不朽。是啊!辉煌的宫殿都变成了秦砖汉瓦,不可一世的铁骑都变成了兵马俑。而你,却站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你的失败,你的悲剧,恰恰是你的自豪。
因为,你一直是你自己,没有可以模仿和复制的自己。
浅薄的后人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情感和思维逻辑解释你,但你的内心除了虞姬又有谁能破解,你的残忍,你的柔情,你的英勇,你的怯懦……无法想象地统一在你的身上。
我喜欢她的羁放与无拘无束,我惊叹她对于苦难是那种坚定与毅然决然。她是永久的美神,是无法取代的。
虽然没有留下你的一张照片,但你的美却胜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高过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你的美无人可替。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你犹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1)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
A
(1)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而仅仅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正如他们中最伟大的一个,亦即我们将叙述其生平的那个人所说:“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只有一些为群氓而立的腹中空空的偶像,时间会将它们统统摧毁。成败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伟大,而不是显得伟大。
(2)我们试图在此为之立传的这些人,他们的人生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剧性的命运使他们的灵魂在肉体和精神、贫困和疾病的磨难中经受锤炼;或是目击同胞遭受不可名状的苦难和羞辱的折磨,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受到摧残,心灵为之撕裂,使他们每《名人传》阅读答案日都在痛苦中受煎熬。他们的伟大固然来自坚强的`毅力,同时也来自所经历的忧患。不幸的人们啊,切勿过分怨天尤人!人类中最优秀的人物与你们同在。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如果我们太虚弱,就把头枕在他们膝上稍事休息。他们会抚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涌流着公正之边和强大之善的激流。甚至无须询问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声音,仅从他们的眼睛、从有关他们生活的记述中,我们就能读懂:生活从来不曾像在患难中那样伟大、丰盈和幸福。
B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中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2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A(2)段、B段的内容。(4分)
答:
22.A(1)段关于伟大论述,出现了两个概念:“伟大”、“显得伟大”,你认为贝多芬属于哪一种?为什么?请在B段中选取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
23.A(2)段中说“从他们的勇气中汲取营养吧”,读了《贝多芬传》,你从贝多芬身上汲取了什么营养?请结合贝多芬的事迹,谈谈你的体验。(3分)
答:
参考答案:
21. (4分)号召不增的人们汲取英雄的勇气(2分);概括了贝多芬的音乐的本质(2分)。
22. (3分)示例一: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
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是最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因为他的音乐是为受难的人们而写的。
示例二: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
“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虽历经磨难《名人传》阅读答案,但他却隐忍自己的痛苦,用他以痛苦换来的欢乐来安慰人们。(世界没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增加人们的勇气。)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句告诉我们,贝多芬在生活窘迫和精神受到折磨的情况下还以巨人般的毅力进行创作给人们勇气和力量(安慰人们,鼓励人们)。
示例三:贝多芬属于“伟大”。“伟大”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显得伟大”则是取得成就。“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控艺术的最英勇的力”一句告诉我们,面对苦难,贝多芬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去反抗,去征服。
(评分说明:判断及解释1分;例句1分,分析1分。)
1940年,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农家里,195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1月8日入伍到部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生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干什么都非常出色。在农业战线上他是优秀的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上,他18次被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是鞍山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
在部队,他人伍不到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是部队第一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被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授予“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等光荣称号,并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过沈阳军区部队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并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61年8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出席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在他参加社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雷锋同志都体现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例如:1960年春,我们部队住在抚顺市望花区,有一天望花人民公社成立了,这天是星期天,雷锋上街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欢呼人民公社的诞生,他想我是个革命战士,应该坚决支持,于是他跑到储蓄所,取出平时节省的二百元钱,献给了望花区人民公社。公社的同志感动地对雷锋说:“解放军同志,您热爱集体的一片心意我们收下,这钱我们不能收,你还是把它寄回家去给父母吧。”这句话引起了雷锋的回忆。他的父母、哥哥和弟弟在两年多里相继被夺走了生命,他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他把自己的苦难家史告诉了公社的同志,他说:“公社就是我的家,我是苦里生,苦里长,这钱是党和人民给的,还是想把它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吧。”经过雷锋的苦苦要求,公社只好收下一半。这一百元钱,虽然不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但是雷锋热爱集体的高贵品质,却成了一股鼓舞广大社员和群众的巨大精神力量。
事隔不久,辽阳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水灾,雷锋得知后,便把望花人民公社没有收下的另一百元钱和写好的慰问信寄给了辽阳市委。市委回信感谢雷锋热爱人民,关心集体的深情厚意,并告诉他“党中央对灾区人民非常关心,已经派司机运来了大批物资,灾区人民有信心战胜灾荒,重建家园,同时把钱退了回来。”雷锋热爱集体的光辉事迹传开后,人人赞扬,个个钦佩。
雷锋出门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雷锋同志的赞扬。雷锋无论出差到哪里,一上车他就成了义务列车员,扫地、送开水、读报、拖地板、擦玻璃、上下车时扶老携幼,一刻也不休息。
1961年中秋节,连队给每人发两个月饼,四个苹果,别的同志拿到月饼后很快就吃了,雷锋一口也没吃,把苹果、月饼放在挂包里,送到望花区西布医院给住院的煤矿工人吃。这充分体现了他热爱人民的一片真心。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因此,他随时随地注意节约,看到哪个地方有一点浪费,他都感到很痛心,为了节省每一分钱,他钉了一个节约箱,把平时拣来的螺丝钉、铁丝、牙膏皮等都放在节约箱里,能将就用的就把它用起来,不能用的卖破烂,卖得的钱交给了炊事班,或买学习书籍放到阅读室,供大家学习。他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套理发工具,星期天帮助战友理发,成了连队的义务理发员。平常,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月领的津贴除了买牙膏、肥皂外,剩余的全部存入储蓄所,当战友及国家遇到困难时,他就全部拿出来支援和捐献。
1961年部队执行施工任务,修建抚顺钢厂,我们连承担运输建材的任务,运水泥时,撒在车厢里不少,回场洗车时。把水泥全冲掉了,雷锋看了很可惜。他便找来两个大汽油桶,把水泥一点一点的扫起来,放在桶里,存满后送给工地使用,一年多里他打扫了几千公斤水泥。在雷锋的带动下,全连都开展了节约活动。
毛泽东思想是雷锋成长的精神食粮。他一踏人部队就学习毛主席著作,不仅自己学,还买了不少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供战友们和少先队员学习,他每天还把报纸上刊登的毛主席语录摘抄下来,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学习。他的学习毅力是惊人的,时刻书不离身,有空就学,晚上经常学到半夜,对重点文章反复学,并写下心得笔记。在入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读完了毛泽东选集1-4卷和许多英雄人物的书籍,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
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与学习英雄人物结合起来学习,自觉的从革命英雄身上吸取营养。他多次表示:向张思德、白求恩、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事事大公无私,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不让有一点肮脏的个人利益和低级趣味的东西来沾污自己,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还把黄继光的照片剪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在两旁写下自己的誓言:“英雄的战友黄继光,我要永远向你学习。”
雷锋同志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以英雄为榜样,用英雄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走英雄成长的道路,创英雄的业迹。
我在部队工作了22年,在地方也工作了20年,不管工作多么艰苦和困难,在雷锋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我都顺利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战友和领导的好评。党组织给了我许多荣誉,在部队,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当选为全军工程兵第二届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的亲切接见;在地方,1986年被评为省军队转业干部先进代表。
【我心中的名人贝多芬作文】推荐阅读:
贝多芬的名人故事07-21
我心中的莲藕作文06-10
我心中的灯光作文06-18
我心中的房子作文07-09
作文我心中的英雄07-16
我心中的隐士作文07-18
我心中的霸主作文10-02
我心中的美好城市作文06-03
我心中的最美教师作文06-04
留住的我心中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