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之行散文
向往以久的三亚,结果是酷热不能熬,还真就让我感受了一次太阳的火辣,站在太阳下,人仿佛就象冬天里雪人,会被阳光瞬间融化。可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当地的妇女,在那么炎热的天气下面,头戴草帽[这还能理解],竟然用我们冬天才会戴的毛线围巾把下半个脸和脖子围得严严实实。刚开始我想,白天如此,可能是因为惧怕紫外线的侵袭吧?可让我费解的是,晚上也同样如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向一个不地道的地道人打听了这一奇怪的现象。。。。。。
司机徐大哥是个东北人,可因全家牵来三亚多年了,早已落户三亚,把这儿当成了自己另一个故乡。他不是专业出租车司机,可他比专业的还专业。我们在三亚的三天旅程他还充当了导游,一路为我们解说,为我们安排日程。也是有了他精心的安排,我们开心的玩了三天。这三天,徐大哥功不可抹,也让我们对三亚之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徐大哥告诉我们,三亚因为烈日当空,十分的炎热,又是四面环海的岛屿,紫外线和海风就成了妇女们的天敌。再加上当地还有一种习俗,那就是当地的女人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而海南的男人却很幸福,一般男人是不出外干活的,一切生计全靠女人。女人要赚钱养家,忙里忙外的直到老死。要外出干活,又不能抛头露脸,久儿久之,这围巾围脸就成了一个习俗,不管白天黑夜,女人的围巾从不随便摘下的。听完徐大哥的解说,我心里不免一沉,很替海南的女子愤愤不平,她们好苦!
话说间,我们来到了黎家山寨的槟榔园,到了这里,徐大哥没有再跟随我们进去了。因为徐大哥是义务的。另一个专业导游带领我们走完整个山寨。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身穿着一身黎族的服装,门口一年轻女子告诉我们,这个导游是村长的儿子。
一路上,我们没有打听他叫什么名字,一直管他叫村长儿子。他告诉我们,在黎族,身为黎家男子,个个都会爬树,爬的都是很高很滑的槟榔树。在这一片黎家山寨,就有很多的槟榔树。在我们上山的路上,真的见到了黎家小伙子爬树的技巧,非常的迅速。村长儿子说,这爬树的技巧是他们小时候就练就的本事。呵呵!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首歌,《采槟榔》。
海南女子还有一个习俗,不过现在这习俗已经不再流传了。就是黎族的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必须纹身,用来纹身的是黎族山寨里独有的一种植物的刺。村长儿子边走边说:“我们这里的女孩,所谓的纹身不是像电影、电视里那些黑道大哥那样的纹身,而是在女子身上纹上像迷宫一样的线条,从脸上一直到脖子,到四肢,到全身,纹的越多,这女孩就越美,越嫁得出去。”天啊!那不是很疼吗?每个女孩子都一定要有这样的纹身吗?我吃惊的问。“怎么不痛,以前的黎族女子,小时候每个人都必须如此,无一列外。你们看,这几位老人便是很明显的纹身。”他笑着指了指我面前的几个老人。老人们坐在草席上,腿上放着她们未织完的布条,脸上,脖子上,手上,腿上,都有暗青色的刺身。这情行一下子让我想到了中医用来观察穴位的人体模特。如此的习俗,大概与汉家女子裹脚的意义大致相同。可是如果让我做出选择的.话,我会有怎样选择呢?念头就这么一闪而过,不敢想下去了,同样的残忍让我不寒而立。
“吧,我们继续上山。”村长儿子看了看我们,笑着说到。我们也就在这样炎热的气候下,跟着他很艰难的走着。
“在我们黎族,村长最大,他有很多个老婆,也有很多个儿子和女儿,“他感叹道!我瞄了他一眼,似乎觉得他,村长的儿子也有那么一丝丝的,说不清的感慨。
“不要再上去了吧!”格外的疲惫已经让我们走不动了。”好的,那我们下山吧!要走完整个山寨对你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我带你们下山,去看看黎族的竹杆舞吧,你们也可以跟我们黎家小伙子和黎家姑娘一起跳跳。”
一听说跳舞,身上的疲劳一扫而光,也不觉得热了。
其实,这里也不算太热,比起山寨外面,那是凉爽多了,整个山寨里,都是高大的槟榔树,如同一把把大的太阳伞。
我们跟随村长的儿子来到了一个半山凹,独有的山寨音乐装扮了整个槟榔园。姑娘,小伙子们,穿着黎族的服装,唱着黎家情歌跳着黎家族舞,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美好!姑娘和小伙的情歌对唱让我陶醉在那独有的山寨情缘中,所有的游客都融入了这样的氛围,竹桶的敲打声;姑娘小伙的歌唱声;游客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漾满了山寨。
我出生在黑龙江东北部的城市,看惯了冰天雪地,黑土白桦,好渴望看一看大海,看一看椰树菩提。没想到一个玩笑,竟圆了我的三亚梦!
高考结束,如火如荼地填报志愿开始了,我跟女儿说报海大吧,借你的光去天涯海角看看。女儿笑着说:“随意!”不想真就被海南大学录取!虽然这也是个211大学,但是,是第三志愿了,姑娘的一句随意也是满以为不可能落到第三志愿的。我心情沉重,太远了,从最北边到最南边,把从没离开过我的女儿放到那么远,当妈的实实在在是放心不下啊!后悔莫及!“现在距离不是问题,是小鹰一定要离开妈妈,飞向天空的。你不是说去看看大海吗?这不就能去了,要不这辈子你都舍不得去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儿成了我的主心骨,什么事情反过来都听她的了。
转眼开学在即,行装早已准备停当,东北的东西海口也用不上,我和女儿简装出发了。
九月中旬,东北稍稍有点冷,我下身牛仔裤,上身长袖外搭,女儿哈哈笑着说:“你穿的肯定热。”我坚持这样穿。顺利登上火车,一声汽笛响起,列车飞快地向目的`地行驶,我心情越来越沉重,真的好远啊,你看走出了黑土地,现在满目是红土地,热带植物也越来越多。看到这些只是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热带植物,心情有了一丝丝舒缓,心里有了一丝丝期盼!火车在徐闻上了船,要过海了,我们坐在火车里,火车坐在渡轮上,呼呼,呼呼,只能透过车窗看到外面有限的视野,海水不是很蓝,淡淡的发白。近处看到渡轮行驶中激起的浪花,哄鸣的向后退去,远处的灯塔,像卫士一样守护着来往船只的安全。是啊,火车轰隆隆在广阔的田野上飞奔,你是司空见惯的,可是像这样火车乘着船劈浪前进是不常见了。其壮观,其震撼,只有亲自坐了才能体会!
火车过了琼海就到了海口,我和女儿走出车厢,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我毫无准备,立时仿佛处身在热腾腾的蒸笼里。我什么也顾不上看了,飞快地打车,天哪,太热太闷了!这时我才理解东北的空气那是透心爽啊!
车子所过之处,高高的椰树一排排的,或妖娆,或可爱,或威武,矮一点的糖棕树像极了我们东北的鸡毛掸子,看到了树叶可以做成扇子的老人葵,还有旅人蕉,槟榔树,在我眼里都是那么稀奇,图片上的植物终于和实物对上了。我贪婪的盯着车外的景色,生怕漏掉什么!
安顿好女儿,我已经不知道流了多少汗了!姑娘说:“妈,我给你报好了团,你去玩玩吧。”分别还是来了,千叮咛万嘱咐后,我无奈地走出宿舍,女儿在我身后突然关上门,我吃了一惊,猛回头,在即将关合的门缝,我还是看到女儿流泪了。我没有勇气再让孩子送我下楼,一路泪飞着走出学校。默默地祝女儿一切都好!
接我的旅游车还没来,我静静地坐在一棵榕树下,这棵榕树枝干不高,粗粗的,枝叶繁茂,向外伸展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大伞,替人遮阳纳凉!像这样的榕树比比皆是,它们五六棵长在一堆,形成巨大的植物伞,好像榕树们知道远方的客气怕热,特意组合一起,接纳更多的朋友休憩乘凉!
第一站到南山,观音菩萨的家,一体三尊的菩萨塑像高108米,威严地立在南海上,观音底座是金碧辉煌的圆通殿,四面环海,海水碧蓝碧蓝,平静无波,与天空一色,若不是天空飘着悠悠的白云,远远望去真是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海。每架经过的飞机都要围着菩萨塑像绕行一圈。通往圆通大殿的路只有一条,拜佛的人分走两边。中间留给僧人,刚好遇到一位苦行僧,穿着补丁连补丁的破烂袈裟,打着赤脚,三步一叩首一匍匐地向观音菩萨顶礼膜拜!我没有入殿,也没有去抱佛脚,因为这些都是要钱的,很煞风景!商业文化太浓!不过省了钱买了些手链,带回来给好友分分,也算是沾了菩萨的边了。我围着防晒丝巾慢慢地观赏着,摸摸木棉树,摸摸菩提树,在绿树掩映中,有许多石象,有的站着,有的跪着,有的扬鼻似鸣,有的俯卧似酣睡,神态各异,着实的可爱!中午在禅悦苑吃了素斋,主食,付食,汤,水,应有尽有,品种之多,令我瞠目结舌,也不知道都是什么菜,反正吃得那叫一个香,要不是怕别人笑话,真想大口大口朵颐,吃素斋的人很多,没有浪费的,大家都安安静静地用餐,好像怕吵到观音菩萨,扰了菩萨的修行!
吃过饭,去了我做梦都想去的地方――天涯海角!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海茫茫中的一对“连心石”,只见他们相依相偎,缠缠绵绵,任海浪冲击,任日晒雨淋,真有海枯石烂,永不分开的架势!听说情人不要一起来天涯海角,有爱情缘分到头的危险。各信各说吧!这里的海水没有南山的海水蓝,但是清澈干净,我光着脚,踩着暖暖的沙滩哼着歌向天涯海角走去,岸上的椰树摇曳多姿,有一棵椰子树可能是太累了,居然把身子成直角躺在石头上睡大觉,惹得很多年轻人跟它拍照。还有两棵椰树更神奇,树根离得很远,树干却在半空搂抱在一起,仿佛多年未见的朋友再次相聚!令我唏嘘不止!越往前走沙滩上的石头逐渐多了起来,奇形怪状,“海判南天”“南天一柱”,终于到了“天涯”!我站在海边,驻足小憩,任海浪冲来打湿长裙,任海风吹乱长长头发,远眺湛蓝碧海,听海浪哄鸣,看巨石雄峙海滨,看椰林婆娑起舞!心灵深深地被激荡,被冲刷!我忘记了酷热,忘记了暴晒,沉醉在烟波浩瀚,浪漫神奇的天涯海角!流连!流连!我带着离别的伤痛来到三亚,带着重新振奋的心灵离开三亚,我要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宽阔的大海装在了心中,带回东北,写进日记!
先前只在京剧《智斗》里面听到过沙家浜这个地方,一直以为只有铿锵山水才能孕育出阿庆嫂那样不卑不亢的人物。不曾想开春后,我有幸可以亲眼目睹位于常熟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之姿,不料却是如此柔婉明净,如清丽伊人,敛一切狂**澜于安静水眸,不见丝毫端倪。
那一日骄阳带着初春微朦的色彩,绿水幽幽清风依依时,心底升翠处,恰见一曲红廊绕着澄净的湖水横波而过,颇为古朴典雅。顿时驻足,但见其侧天空湛蓝,芦苇丛生。时值三月,苇叶不免枯黄。但黄叶纤长,入目苍劲。参差交织,虚实相错。层次映衬间有盈光拂动,飞虫明灭。始觉岁月源远流长,而“智者乐水”之志久恒也。偶有淘气的白鸟忽然展翅,惹得众鸟飞鸣不已,四散于淡蓝天幕中。碧波涟漪中倒影和谐,融贯天地人之间的唯美。此景此情,不似茂林修竹繁盛,却自有一番细水绵长的沉淀之美。
曾经看过一个无声视频,名字叫《忧郁河上的桥》。大概是落日黄昏里的康桥吧!那座桥因为一个人,一段往事而成为佳话中的音符。乘着乌篷小船在芦苇迷宫中游荡至蒹葭桥,我不免想到了另一本书。《诗经》里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多想在漂流的时光深处掬一捧绿,放在手中,轻轻地畅想!虽然那千年前的故事和这座桥并无瓜葛。可摇着木筏,轻巧而过时,我似乎还是看到了蒹葭苍苍,晚霞为装,秋水碧影,一捻馨香!遥想碧波之上,月亮之下的伊人,是否曾与我有过同样的心结,是否曾与我共有同一片天堂。
走到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深处,忽然发现暗合了心灵的节拍。瞳孔边影,一抹幽蓝泛着微微的宁静。抬眼,墨绿的叶子点缀着天空,同时也在生活的边缘勾勒出淡然的印痕,反射出点点明朗的光。既无风雨也无晴的日子,水天相接的远景近景都一起默然。那些凉亭建筑也开始悄然地退后,殒落成纤巧的想象。徒留那茫茫芦苇一簇簇一丛丛铺排成苍翠的记忆,连那倒影都一并苍劲地耸立着。终有一天狂风会卷起层叠玉浪,但是我依然记得那一天——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依然记得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柳丝低垂,百鸟纷飞,悄悄将沉睡多时的`春天唤醒,将海子的期盼点亮。有句话曾穿过乱红秋千,穿过杏花春雨,穿越喧嚣的人生百态,终于在这个宁静的所在开成一片安然。这里有一湖清幽荡着微不可见的涟漪。黛青色的屋顶,纯净的白璧,整齐又庄严的肃立。掩映在芦苇半遮半露的梦境里,以一种守望的姿势清晰着。而那大片漫卷的芦苇俨然成了辅助的节点。盘根错节低诉着生命偶尔的荒芜与无力。那苍松碧柏的倒影亦像翡翠丝带,环环绕绕若隐若现,尽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见过此景,有了此情,懂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玉树临风剪剪,小桥流水细细,雕廊画壁无泥。这一路处处皆是干净细致清灵透彻的自然泼墨。究竟有多美?我真的写不出!不能长时间停留,更不敢轻易驻足。害怕轻轻的一呼一吸都会将她宁静的梦惊醒。也只有那朝阳明月才可以拂慰她的颦笑。因为这里不需要太多的人声。我只是这样在心底痴念着,这才是真正的江南,真正的灵魂栖息之地!当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怕是也没有如此的钟灵毓秀之气吧。都说远离尘埃的陈旧之地才能抗拒时间的流逝。那么我相信,我的心底已种下了古老的精灵。任地老天荒,任斗转星移,心灵一隅 ,不灭灵犀。
曾有朋友说心思细腻的人,对美的追求都是极致的,但我并不知道究竟怎样算是他说的极致。向着阳光的时候,我想象不出这里的每一颗芦苇都是怎样顽强地同敌人周旋过。走过青石板路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两边的特色饮食被多少文人当成过欣赏的文化。
今天结束了大连之旅,连续两日在游乐场和海边玩耍,胳膊、膝盖、肩膀都被磕碰的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心情很爽哦。
压抑了好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就像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随着嘭的一生嘎本脆的响声,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跟热闹的喧嚣,说拜拜!
第一次来大连体育场听男人海洋的演唱会,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大连,那个时候大连在我的头脑中,仅局限于“大连”这个文字的概念。
后续的两份工作,都因经常去大连出差,成了大连的常客,但是由于是超级路盲,根本没有方向感。
开始每个月都有机会来大连出差,但是却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和拥抱这个美丽的城市,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当生活一步步想扼住你的喉咙你憋闷的不能呼吸的时候,我们试图改变,挣脱一些世俗的枷锁,从阴霾中遍体鳞伤的爬出来,为此我迷上了旅行和离别的车站。
大连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女神,白衣飘飘,清新自然;也是一个强壮伟岸的男神,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耳朵里充斥了游乐场满满的聒噪以后,伴着明月清风,站在海边远眺,我并未看见希望,却看到了,不远处有一盏烛火,微微泛光,这光线忽明忽暗,延着波光粼粼亲吻着我额头的汗珠。
我双眼微闭,用力呼吸,我嗅到了大海的芬芳和潮来的波涛汹涌,顿时惊慌失措。光说,别怕,还有我在。我说,你在与不在,我从未离开。
一阵潮来,一阵海风拂过,烛火也刹那消失,只剩死一般寂静的海面。
烛火走得那样匆忙,什么也没有说,并没有来得及给我一个拥抱,因为怕再也放不下或是没有借口的莫名放下。
我感受到了他的言不由衷,他叮嘱我说,你该去追寻诗和远方,那里是你灵魂自由翱翔的天堂,我在远方等你来,等你去。
沙滩上绚丽夺目的烟花叫醒了我的眼睛,我还活着,我呼吸着大海的呼吸,张开双臂拥抱着宽厚仁慈的大海。
此刻,我放下了所有,也拥有了所有。我留着泪说,为何留下孤孤单单的我,大海说,还有我在,我带你去远处的`灯塔,那里有风和光,你将走向更远的地方!
已夜里11点,不知从何而来的勇气,我还在空空矿矿的广场游荡,寂寥的街灯也开始喧闹,因为人们离开了留下了满地的忧郁和尘埃,要用灯光来一一打扫。
生在鲁北平原,对大海和高山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
公司周年之日,经理让她的哥哥做司机,组织单位优秀员工,并带着她七十多岁的母亲,去山东最美的海边城市——青岛旅游。
单位上合作关系最融洽的宋霞,在车上和我紧挨着。
宋个子不高,小巧玲珑。相貌不是特别出众,但工作能力强,人缘也好,深受领导器重,同事们有话也愿意和她说。今天她特意穿了一身粉色套裙,和单位上那身一成不变的工作服比起来,平添了一种靓丽和妩媚。
我和宋路上一点睡意也没有,互谈各自的过去和成长过程。
宋姐俩,上面一个姐姐。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母亲在家里地位一直不佳,忍气吞声中落下一身的病。父亲脾气暴躁,一有不顺心就拿母亲出气。姐姐性格像母亲,一看见父亲耍脾气就陪着母亲在一旁哭。
“我这脾气不行,忍不下去,经常和父亲对着吵。父亲脾气暴归脾气暴,但只是嘴上吵吵,声音大,从不打人。虽然有时会举着大巴掌向我比划,却没打过我一巴掌。”
宋苦笑了一下,继续说下去:“我姐俩都长大了,父亲想把姐姐留在身边,姐姐说让她往家招女婿,她就去死。我说,用不着,你找个称心的人嫁出去,这养老的事留给我,我嫁到外面还不放心咱娘,怕我不在咱爹欺负她。气得我爹直白瞪眼。我又冲爹说,翻白眼做什么?你闺女说话难听,这脾气也是受你的遗传。”
同事们听着宋的话大笑,我说:“你在单位上厉害,在家里也这么霸道啊?”
她笑笑:“做人要有主动权,不然这上有老下有小,你想你的,我做我的,还不乱了套?”
“也是。你老公和你爹娘关系怎么样?”
“有我在中间掌握平衡,还马马虎虎吧。让我爹气恼的是我又生了两个丫头片子,有时我爹就叨叨,我故意气他。闺女怎么了?就你这脾气,要是往家娶个儿媳妇,早把你气死了,还会让你过舒心日子?好在我爹说是说,对我女儿的感情还是没话说。我和老公出来上班,我娘做饭照顾孩子,我爹开出租三轮。我爹挣的钱也都花在两个孩子身上。一家人过日子就像在单位上一样,相互摩擦,磕磕碰碰,但只要是向着一个大方向发展,就有凝聚力,有奔头。”
“说得好。”在后座上睡了一会儿的经理走过来插话,“这几年你们为公司操了心,出了力,我心里有数。这回在外面好好玩,放松一下,回去后再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宋说:“我和郭姐刚才说了,在别处转悠了那么长时间,来到公司后才找到了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要谢谢你呢。你不在后面歇着,到前面来干吗?怪挤的。”
“我是想让你们到后面歇歇呢。路还长,这样长期坐着可受不了。这样吧,宋,你先去歇一会儿,歇够了再让你郭姐去歇,我们轮流休息。”经理笑着说。
“好,谢谢经理。”宋起身走了。
经理坐到宋的位置上,笑着对我说:“你们谈得很开心啊。来,我们继续你们的话题。一直欣赏你在工作上的表现,还不知你在公司外面的精彩呢。现在正好有时间,说说吧。”
“我在外面和在公司里面一样平平常常,只是被家人和领导包容和宠爱而已。”我怕依旧保持自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
“说说以前都做过什么工作,经历过什么大波折。”经理和颜悦色地说,脸上一对酒窝盛满了甜甜的笑意。
“大波折还真没经历过。当过农民,做过代课,进过服装厂,虽然没人挑过我的刺,自觉哪个职业都不胜任,空负了别人的期待,浪费了大好时光。来到咱们公司后,才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
“既然出来散心,就不谈咱们公司的事,谈谈你的家人吧。”
“一哥,一妹、一弟,兄妹四个,我是老二。小时家里穷,爹娘很辛苦,长大后政策也好了,和别人一样都过上了好日子。现在爹娘、公婆身体都还可以,孩子也上进,自我感觉家庭生活状态良好。”
“嗯,这样最好。我常常很羡慕你们,下了班就没了挂心事,一心一意去享受天伦之乐。我就不同了,回到家心里装的仍然是公司里的事。比如班上出现了什么事;哪个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个职工近来表现不正常,是在工作中遇到了棘手的事,还是生活中出现了不测,需要找谁、怎样去和他沟通交流……每个细节都要从脑海里过一遍。累啊!有时就想把一切都放下,和你们一样去给别人打工。”
“人就是这样。员工羡慕老板风光,老板羡慕员工清闲。其实各有自己的优势。”
“是啊。仔细考虑考虑,路是自己选的,只有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我的家庭背景和你一样,也是兄妹四个老二。我们老家地少,地里的活用不多少人,都出来干买卖。我初中毕业后,弄了个泡沫箱子卖雪糕,夏季过去后又卖鸡蛋。结婚后就和老板商量租门市,做生意了。开始小打小闹,有赔有挣,现在稳住了,也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了。”
宋躺了一会儿,估计也没睡着,走过来换我。
我躺倒后座上一点睡意也没有,睁着眼听经理和宋聊天。
由于夜里赶路,沿途的风景一点也没看清。
次日凌晨四点半,车子驶进了青岛市区。不愧是旅游胜地,路边的建筑的确不同凡响,飞檐走壁,古色古香,别具风格。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车子停下来,一行人步行走到栈桥,向往已久的大海就呈现在了面前。
当时太阳还没出来,天有点阴,海岸从我们立足点向四面延伸,面前的海水由浅至深,近处清澈见底,远处一片朦胧。
奇怪的是,看到海的第一眼,我的心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激动。面前眼界中不算开阔的大海,与想象中汹涌浩瀚,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观,落差太大了。
忍不住对身旁的宋说:“我心中的海不是这个样子。”
宋回答:“我也是这样的感觉。”
栈桥是从地面延伸到海里,供游人观赏游玩的桥。桥的两侧有许多卖工艺品的,我们好奇地打听,经理的哥哥在一旁说:“不熟悉的地方,别多说话。”
于是,我们把眼光放到面前的景色上,经理拿出相机来为我们照相。
我们顺着栈桥转了一圈,看了一会儿停在海里的船只,又去看跳水游泳的,然后原路返回,顺坡走到海坡的.浅水处。
没有沙滩,没有贝壳,只有被海水不停冲洗的大大小小的石头,时隐时现地被我我们踩在脚下。
为了不白来海上一趟,我下水去找好看的石头,以便带回去做个纪念。
浅水里的石头并不并不十分吸引人,我往里走了走。
一个接一个的浪头打过来,几乎要淹没我的全身,我赶紧退出,从浅处找了几快特色石头,拿在手里,舍不得扔。
经理和宋穿着凉鞋,在水里的石头上行走很不方便,干脆把鞋脱下来。我们有说有笑地在水里玩了几十分钟,开始往岸上走,商量着下一步的去处。
“先吃了饭再说。”经理提议。
有人过来主动做我们的导游,要领我们去吃饭,并且去海上坐船,说是团体优惠。
一家看上去并不卫生的餐馆吃过饭,导游将我们重新带到海边。
经理领着她的母亲到栈桥上休息,说老人年纪大了,不适宜到船上颠簸。
我们绕过栈桥,从另一个角度坐船。
上船的一霎那,产生了一丝脱离坚实土地的不安全感。
船慢慢启动,终于迎风破浪,向前疾驶。
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海水不间断地溅到我们身上,随着浪头的不断冲击,船身大幅度地摆动,换来胆小游客的大声尖叫。
我扶着船边站起来,往海里观看,这才感到大海的汹涌和博大。身在海中,体会到了自己的渺小。船在海上疾驶,使我寻不到了自己素日的娴静。
船行驶了半个小时,带着我们参观了三个小岛,然后返回岸边。我和宋兴致勃勃,但其他几个同事晕车加上晕船,脸色蜡黄,浑身无力。
回到岸上,为留在在公司里的员工每人买了一份礼物,接下来随着导游去观赏马祖庙。
第一次踏进正规的庙宇,开始时挺虔诚的。我们在导游的指点下,一起在马祖庙面前许愿。我看到宋把手里的东西放到香案上,我也把东西放上去双手合十。
主持在一旁说:“每位施主都可以求到一个保佑全家平安的签。拿到平安签后,要像许愿一样把双手合起,指尖向上,把签捂到手里,不能让签露出或移动,然后目不斜视,随我去解签。”
我刚想照着做,看到了香案上的东西。与此同时,主持严厉的声音传过来:“这是谁的东西?快快拿走!这里是佛门净地,能放红尘之物吗?”
于是,我和宋一手拿东西,一手拿签,随着主持走出来,走进侧房解签。
或许因为我手里拿了红尘之物,解签的和尚没人搭理我,当我转了一圈,想出去的时候,才有一个和尚叫住我敷衍一番,让我去“求香”。
因为解签时被冷落耽误了时间,再到香案前找不到了同伴。我四处观望,看到宋远远地拿着一包东西走到香案后,我不知她在做什么,暗自纳闷。
一个和尚走过来:“施主,你想求什么香?”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和尚介绍到:“有阖家团圆香、大富大贵香、前程无量香……”
我茫茫然不知如何回答。
和尚自感无趣,说:“看来你什么都不懂,出去吧。”
我疑惑地走出来,想:“进香倒是挺新奇,只是不知要多少钱。”这也是我在里面默不作答的原因。
我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不见一个同事,不知该往哪里去。一回头看见同事小伟站在香案前。我转回去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他们让我烧香。”温柔秀气的小伟回答。
“烧吧。”
“要六十块钱,有点贵吧?我拿不定主意。”
旁边的和尚说:“这是求神保佑,会心想事成的。每个来这里的人都要求香。”
我忽然想起了刚才看到宋拿了一包东西去了香案后面,就说:“我们是许多人一起来的,我们经理已经替我们买了香,走吧。”
和尚很生气:“求香能说成买香吗?你们经理求了香,神仙会保佑你们经理,与你们什么关系?”
我不理会他,拉起小伟往外走。
出来后看到经理和她母亲正坐在院子里的凳子上休息,宋和同事们也陆续走过来,经理的哥哥和同事们都披着一条彩带。一打听才知道,进香的都分不同档次拿了钱,然后赠给一条保佑吉祥平安的彩带。
我们议论着走出庙门。
经理告诉我们:她决定带我们去爬崂山。
崂山,记得小时在一个日记本的彩页上见过,这一段也常有见识一下山的冲动,没想到今天这个愿望就实现了。
但去崂山的路没人知道,经理的哥哥一边打听,一边开车前行。
走出很远后,看见隐隐约约的山了。只是看着在眼前,其实还很远。
又走出很远,终于来到山的附近。山上的树木和石头已经清晰可见,分别在路的两旁,大约半公里以外。当车被一个山坡挡住的时候,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山下通道。走出通道,看到的还是路两边连绵起伏的山峰。
“从哪里开始爬?爬哪座山峰?”
我们开始议论。
经理的哥哥说:“崂山还没到呢,等一会儿碰到人问问。”
这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几个人在张望,而且频频挥手。
我们又议论起来:“这地方还有等车的吗?”
车还没开到那些人面前,她们就挥着手,分两路从车的两侧对面跑过来,把车围住。
司机赶紧刹车。
这些人全是三十岁以下的女子,其中一个瘦高身材,大眼睛的问:“想去崂山吗?我可以给你们带路,只收十块钱的导游费。别的一律不用你们花钱。你们大老远来了,我请你们吃顿最便宜的家常便饭。”
我们都没见过这阵势,还在愣神,她就打开车门上来,“前面十字路口往右拐,不到两公里就是崂山风景区,我带你们上山,可以每人免除三十元的门票。山的正面就是海,爬山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观海。”
经理被说动了心,这人就做了我们的导游。
我们按着她的话停车后,先去了她介绍的臭得不能再臭的“五星级卫生间”,吃了一百二十元一桌的“最便宜的家常便饭”,接着在崂山风景区的后门被送上山。
她给我们指了一条走上正路的山道后,就给我们留了个电话,说还有事,可以随时联系,接着转身走了。
我们开始从山底往上爬。
开始并没有路,我们尽量挑选能走的地方,艰难地顺着崎岖不平的路往上爬。爬到一个山坡上时,我们已经累得气喘唏嘘。
找不到路了,经理甚至怀疑我们已经爬到了山顶。说:“往回走吧。”
同事们都不甘心,对面山峰那么高,我们却在这个小坡上原路返回,爬山有这么容易吗?
宋打导游的电话,导游说翻过这个坡,顺着坡下去,下面是山的正面。从正面上山才能爬到山顶。
但是我们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那条转到山正面的路。而那位导游,不管我们怎样对她说,她都不肯再出面带路。这样僵了多半个小时,小伟突然喊了一句:“前面那些人不是爬山的吗?我们从这里绕过去往下走,再跟着他们上去,可能就是正路了。”
我们依言而行,果然找到了上山的路。这才知道,我们的爬山行动还没开始。
找到正道后,爬山再不那么艰难。向上的路已经被砌成一个个台阶,我们沿着楼梯似的台阶往上攀登。
爬到第一个拐弯处,经理和她的母亲停下来,“我们在这里歇一会儿,有力气就继续爬,没力气就在这里等你们。”
我们没了迁就老人的后顾之忧,说笑中继续前进。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拐角。拐角处都有一小块平地,平地上有人设一个摊点,主卖绿豆粉一类的东西。但找不到雪糕、水果和食品。
转过两个拐弯处,我们回望走过的路,看到了山脚下清晰的大海。
宽宽的沙滩,一望无际的湛蓝海水,岛屿不再占有我们在平地上看时的明显角度,而成了大海上的小小点缀。这情景让我们耳目一新。对宋说:“现在的大海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宋回答:“同感。”
于是,每来到一个拐弯处,我们都停下来回望大海。而每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大海也同时回报我们一个更开阔、更深沉的新面貌。
慢慢的,有人喊累了。开始嘟囔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山顶。但没人想停下来,都想体验一下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和在最高的角度上欣赏大海的宽大和浩瀚。
我们问做生意的:“离山顶还有多远?”
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的摊主回答:“再往上走有个‘觅天洞’,穿过觅天洞就到了。对了,觅天洞里很黑也很难走,得用手电筒照路,顺便买个手电筒拿着。”
我们对做生意之人的话半信半疑,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买了两个手电筒。
又转了三四个弯,终于来到了觅天洞口。
洞口两边刻了一副对联:“山高无风暑自消,风幽不雨草常湿。”
洞里确实很黑,而且很狭窄,只容一个人前行,不时有水滴到身上。如果不是带着游玩的新奇,一个人肯定不敢往前走。宋身先士卒,我主动断后。我和宋号召中间的伙伴手拉着手,以防摔倒。伴着一声声惊叫和嬉笑,我们慢慢地往前走。
“停住!”宋突然喊:“前面没路了,往回走!”
我在后面回答:“不可能。你再仔细找找,怎么会没有路呢?”
“我四下里找了,确实没有路,前面被铁栏栅挡住了。”
“往两侧找找。”
“两侧都是石头,退回去再说。”
我们无精打采地又退出洞外。
宋说:“下去吧,上不去没法。”
我不甘心,“绝对能上去,我再进去找找。”
宋说:“这么难走,你就不用进去了。再说我都找遍了,只有一个出口还被铁栏栅挡住了。你还不相信我?”
我不好意思再坚持,就说:“那肯定有另外的路,我们在洞外四处找找。作为旅游胜地,如果不能爬到山顶,肯定有特殊原因,在山下就该有提示的。既然没有提示,就一定有上去的路。”
但我们环顾左右,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唯一的希望还是在觅天洞里。
宋执意不再让我进洞,我坚持说:“我们已经费了这么大的劲,这样下去岂不是前功尽弃?真是不甘心。你们说呢?”
同事们看着我俩不言语。
这时后面的游客赶上来,一个带着太阳帽的男人问:“你们怎么不走了?”
宋说:“洞里没有路,出口被封死了。”
一个游客回答:“这么巧?真是太遗憾了。”
带太阳帽的男人说:“不会吧?一定是你们没找准地方。让我们先进去看看,给你们开路。如果我们不回来,你们就在后面接着上。”
一会儿,有声音传了过来:“上吧,出口找到了。”
宋看了我一眼,“原来真有路,跟我来。”
我们重新鼓足勇气,手拉手再次走进洞中。洞并不长,但我们环顾左右仍然找不到出口。
“怪了,他们从哪里出去的?郭姐,你到前面来。”宋喊我,她慢慢走到最后面我的位置上。我前后左右仔细看了好几遍。左右都是石头墙,一个拐弯处有个小木门但上着锁,路的尽头就是宋说的那个锁着的铁栏栅。
“抬头!”我身后的小伟突然喊了一声。
我猛一抬头,头顶上有一个只能容一个人爬出的洞口,下面的墙壁上还有攀登的台阶。
“哈哈!原来洞口在这里藏着。”我第一个爬上去。
爬出洞口一转身,眼前顿然明朗开阔。
山顶到了!
站在山顶上,我们看见了水天一色的大海!
第一眼见海时,视线被岛屿和船只遮住了许多,由于见不到海的全貌,误认为大海不具备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气势和精神。
现在,可以超越一切障碍看海了。呈现在面前的大海,就是想象中的大海,纯洁湛蓝,无边无际,其博大和深沉无可比拟,那些在海边看到的庞大船只和一个个小城般的岛屿,成了有点模糊的小点缀。
再回顾我们走过的山路,心里也很自豪。我们没被困难吓倒,一步步凭着自己的毅力爬到了山顶,虽然有人犹豫过,但没有半途而废,最后领略了这种大自然的奇妙风景。
我们尽情地享受眼前优美的自然风景,拍照留念后坐下来小憩。
我还沉醉在享受眼前美景的享受中,宋在我身边站起来说:“姐妹们,我们该回去了。经理还在下面等着我们呢。”
我意犹未尽,但想到在下面陪着母亲等我们的经理,还是站起来。
正忙着用手机拍照的小伟说:“宋姐,经理带着我们来爬山,她自己却没能爬到山顶,而且在海上也没能和我们一起坐船,你说她心里有遗憾吗?”
宋笑笑:“经理在公司里是个好当家人,让我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她家里也一样,她能有机会陪着母亲看海、爬山,母亲高兴了,她就高兴。她向来只顾别人的感受,只要我们这次旅行尽兴,她不会有遗憾的。”
“你还真了解我们经理的个性。这也是经理和我们平常人的不同之处。”我忍不住插话。
“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就像山水和平原一样,内涵不同,各有千秋。走吧,下山去找经理。”宋带头往山下走去。
我们正要原路返回,山顶卖饰品的喊我们:“这边才是下去的路,原路下去太费劲了。”
于是我们道谢并改变了方向。
经理的哥哥和经理正坐在山下的石凳上,一左一右陪在母亲的身边,指点着面前的大海讨论着什么。母子三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阵阵的闷热,将还在睡梦中游弋的我给生生撕扯出来。睁开迷蒙的睡眼将视线投向窗的一隅,只见天色已经大亮。习惯赖床的我转个身仍想继续小睡,就在刚刚合上眼时,手机的闹铃声“叮铃铃”地响起。这时才忆起还有换下的衣物需要洗,也是因为要连续停上几天自来水的缘故,所以不得不劳累自己的双手,本来洗衣机可以全方位的代劳。思及此,睡意顿然全无,赶紧地起床更衣,提着要清洗的衣物往几千米之外的小溪而去。
这一路上,因时间太早没有看到行人;这一路上,也只有鸟儿的啁啾之声在前后跟随着我。它们清清脆脆的啼鸣,萦绕在我的耳畔,似乎是在夸奖我的早起,也似乎是在对我轻吟。清晨的空气是多么的清新,清晨的风儿是多么的温柔宜人。
离小溪还有一半路程时,哗啦啦的雨儿也好像是在赶着早市,急急地从天上直落下来,那份匆忙促使四周响起了一片喧哗之声。还好出门时看到地上有湿湿的印记,随身带了一把伞,否则在这大清早就会被雨儿给淋个通透。
这样的雨持续了十几分钟,小溪所在的位置也快走到了,它在居民区小径与田园小径的接壤处不。它的源头我从未探究过,只知道它弯弯曲曲的,一直往山里延伸。就在踏上两者互相接壤的地方,我停住了脚步,呈现在眼前的那一幕,浑然天成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只见远处的山头全部被云雾缭绕,似岚又似雾,盘桓在山头与天相连,然而,不消片刻又在风的作用下散去,一会又涌来几缕,聚拢在一起。山峰的蓊郁也在它的作用下若隐若现,整个变幻过程就好似是有仙人在暗地里操纵一般。
多年以来,我也只是今晨才来到小溪浣洗衣物,距之前到这来清洗衣物已相隔几十年了。近前看它没有什么变化,流动的水依然清澈见底,沉默在溪床中的石子依然是记忆中的.模样。看着它们只能感叹少年已变老,它却依然如昨。唯一改变的就是岸边砌上了好些刷洗衣物的水泥平台,搭建起了防日嗮雨淋的简易铁皮瓦棚。
这条小溪在郊外静静地流淌了多年,它见证了我童年在溪流中玩耍的快乐,同时它也用它的清冽荡涤了许多经年的尘埃,给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带来了清爽和舒适。
记忆中,这条小溪的水流只是在旱季偶尔干涸过,即使这样也是我童年玩乐的好去处。因为它干得不彻底,低洼的地方还是有一些积水。积水里有时还会有小鱼小虾之类的,特别是裸露在河床之上的石头下面,更是可以捉到平日里抓不到的小螃蟹,从而给儿时的我带了无尽的惊喜和欢乐。最让我至今不能忘却的是曾经因为喜欢漫步在小溪旁,而做出的一件让人想起都会笑意溢满脸颊的事。
那是在读初中时,十五、六岁花季般的年龄段的一个夏日里,每晚用过餐和要好的女同学一起走走,那是每天的必修课。每次都是沿着小溪由下往上走上一回,喜欢感受溪边空气清凉的味道;喜欢听溪流不间断的淙淙之声。然而这种喜欢在某一日,被一群年龄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们给破坏掉了。这些男孩把中下游其中的一处,用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在溪流中拦截起来,让上部的积水有几尺之高,好供他们在其中游泳,作为他们天然的浴池。恰巧我和女伴走到那儿,看到了他们在水中嬉戏玩耍的一幕,就再也没有胆量往前行了。于是乎,在第二日的下午,我和女伴顶着烈日早早地赶到那儿,把他们堆砌的石头全部推翻还原成之前的样子,同时脑海中也在想象着他们看到时脸上呈现出来的错愕神情,然后再带着无比的成就感打道回府了。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多年,但是偶然间想起还是会让人情不自禁的嘴角上扬。因时间的关系,得赶紧地将衣物给清洗了,要不然上班的时间又该耽误了。
在流动的溪流中,感觉搓洗衣物就是快,随便将刷好的衣物在水流中一收一摆肥皂泡就全然不见。再重复一次这样的动作,衣物就被清洗得一干二净了,比起在家洗那是要快上许多倍的。
永州是一本书。适合五月阅读。
选择一个周末,我随手翻了几页。
每一页,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潜伏在岁月深处,如一座冰山,被我的痴迷慢慢融化,悄悄浮了上来。
紫霞岩
徐霞客站得太高,哪怕给我装副高跷,也握不着他的手。摸一下他的脚趾头,就感觉到一方山水的心跳。
紫气。霞光。层岩。
每一缕紫气,都是一个形容词。每一道霞光,都是一组动词。每一颗岩石,都溅出思考的火花。
钟乳石,是石头做的钟罩,是石头凝成的乳汁。每一个世界,都有承重。
石柱,是时光之箭,在黑暗中匍匐前行,撑起不屈的信念。
石笋,被编成师生。莲花,寿桃,老鼠,飞龙,还有石刻……每编一个故事,便多一份神奇。
那些无法停止的生长,一直在路上。
水做的幕布,舜帝踏风而来,复原历史,还原精彩。
灯光,由他巧妙。时光,让他灵动。
江永女书
是该有一座悬索桥,架起牢不可破的过去,与颤颤巍巍的未来。
水的`清幽,岸的青葱,是纯净的心灵,在温暖的怀抱里相依相偎。
孕育出女书,获准为江永的专利。独创一枚尊严。
女人这方世界,有男人们走不进的神秘与无奈。女性的悲催,终于找到了一个哀伤的出口。
是对抗男尊女卑,也是适应,女人与女人学会抱团取暖。
仅四五百个字,就组成了一个方阵。
一种声音,已经远去。一种精神,正在传承。一粒文字,就是一位袅袅婷婷的女子,从记忆深处走来。
因其凄婉哀怨,故自成“苦情文学”一派。因人逝书焚,故又成为经典绝唱,成为文化瑰宝。
巾扇年年逢五月,歌喉婉转出山林。女字,倾斜中的风骨犹存。仿佛艰辛磨难随风去,九斤姑娘的传说仍在,秀美依然。
就像那树乌黑的桑椹,摇一摇,掉下满地的成熟与甜蜜,还有真诚。
勾蓝瑶寨
柳子厚,将陶公五棵柳树的种子,全撒在了勾蓝。
甚至连他的踪迹,也早已化作垂柳,化作石潭,化作清冽的泉水。
他在此地等候多时,用水做的柔情,迎接我。
那一潭碧蓝,无需勾引,蓝天就扑了下来。水藻与绿荫糅合成一块纯粹的琉璃,很硬,又很软。
蜻蜓划一叶扁舟,驶向宁静的彼岸。彼岸那朵娇俏的花儿,因此绽放愉悦。
棒槌不老,所有的衣服不再肮脏。
我头顶一片沧桑,却不能在瑶寨的古朴中忧伤。
屋前的桃子,红了。屋后的枇杷,黄了。熏染了果香的鸟鸣,滴落在我的期待里。
那一颗碧螺,倚藻而立,打开心门,从不设防。那一尾鲤鱼,游出远客的圈圈惊喜。
风雨桥恬静地卧在那里,闪光灯,从未间断。
加入薄荷的凉粉,有了友谊,有了爱情。两块小钱,就买了异乡的滋味。
水的双眸,在我回首的那刻,亮了。
上甘棠
谢沐河是个托盘,轻轻托起步瀛桥,永不谢幕。高大的文昌阁,只是背景。
那些翘角飞檐,是触摸蓝天白云的手指。随意一摸,湿漉漉的心事便落在河里,散落出岁月的掌纹。
桥很宽,能接得住风雨。桥又很窄,那些往事挤不进来。
是衰老了么?繁华的尽头是什么?分明有绿色的生命在欲垂钓。
有些东西,在完成历史使命之后,注定要躲进博物馆,歇一歇脚。
当年的县衙,还留有遗址。爬得上的,是高度。爬不上的,是深度。
废墟,仅用来祭奠和俯瞰当初的繁荣。上面,生长着欣欣向荣的想象。
我也想升一回堂,拍下醒堂木,押审历史,问他是该铭记,还是该遗忘。问他哪些该珍惜,哪些该舍弃。
惜字塔在,“忠孝廉节”的碑刻也在。身边的一切仿佛都笼罩在一圈半透明的光晕之中,慢慢地洇出四个字:千年古村。
20xx年4月17日,星期四下午两点,我们准时出发了,目的地龙渣学校。
抬眼,碧蓝澄澈的天空上,朵朵白云在飘;身侧,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层层叠叠起满目的新绿;远眺,或红或紫或白或黄的各色花儿,点缀在深深浅浅的绿里;近处,正午的阳光在路旁的翠竹和冬茅的叶面上跳着舞……看着前窗里宽阔的柏油路,呼吸着原野清新的空气,听着穿越林涛的潺潺的流水声、树林间长一声短一声的鸟鸣,再不时和身边的同事们调侃几句……我们,一群不甘当教书匠的小学教师,把这次“五个一工程”系列活动,当成了一次短暂出游。
啥是“五个一工程”?这是我们县为了让教育更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而采取的系列活动,让城乡学校建立对口援助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城区教师每年联系一所乡镇学校、结对一位乡镇教师、走进一个教学班级、完成一堂专业交流讲座、帮扶一名后进学生。
龙渣,一个典型的瑶族乡,四面环山,平均海拔1000余米,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独特的民族习俗。怀揣着对它的向往,我们兴冲冲地来了!从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后,我们的小车驶进了这样诗意的田园风光里。见惯了喧嚣和来来往往车流的我们,立马被满目的闲适、恬淡、宁静征服。黑瓦白墙红格窗的民居,或疏或密坐落在那一黛远峰的山脚,一条水泥道绕村子环了一个圈,那一溜街灯静立着。我们的双耳则塞满鸟啼鸡鸣犬吠蛙鸣和蜜蜂嗡嗡飞的协奏曲……天蓝、云白、山黛、树绿,冬草依然浮现着些些浅绿,背景就是一片依旧如黄毯般铺在山谷开阔带的稻田……纵目,景色辽阔而高远,顿时,我们的心境也因眼前这宁静而淡然、从容起来,静如镜……
刚迈进校门,迎面昂首阔步走来的就是治校有方、热情又浪漫的朱校长。不久,城南、示范幼儿园的同行们乘坐的大巴也到了学校。我们刚刚坐定,幼儿园就下课了。孩子们在生活老师的陪伴下,一个个拎着桶子,打好水,坐在风雨走廊里洗脸、洗脚。见着我们,一点儿也不怯生,大大方方地叫声“老师好”,就自己忙自己的去了。只是在洗脚时,不时会抬起眼睛,好奇地打量我们一番。询问之下,得知龙渣幼儿园也在校园里,现在共有35个孩子,其中12个是住校的,最大的也就五岁多一点。他们周五下午会提前上课,一般2:45就能回家,周日下午返校。其余时间均住在学校,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
两年前,丹丹就是在龙渣学校教书。这不,她刚坐下,眼尖的孩子一下子就把她包围起来,兴奋地说着、叽叽喳喳地问着……一会儿,她就收到了礼物,三朵花!一朵是一个小女孩从头上取下来的。因为来时,丹丹刚洗了头发,一直披着头发。“李老师,送给你!”“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奶声奶气里,满是清澈和真诚。另外两朵虽然只是路旁摘来的紫云英花,却让在场的我们都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职业的的幸福。
在这里,我也是第一次收获了最多最真诚的赞美:“老师,你好美哦!”在一声又一声的赞美里,我更开心、更快乐了!同时在心里也暗自惊叹,龙渣学校的教育真成功。因为这里的孩子每一个都是这么彬彬有礼,见着我们都会大声问好,落落大方地回答我们的提问,有的还会主动和我们交流。“这――就是我写的作文。”“这是我制作的读书卡。”“我最喜欢看《小魔怪要上学》!”“我们可喜欢看书了,我看了《蚯蚓的日记》《我喜欢书》《大卫不可以》……”“都是午休时看呀!”“老师会带我们去图书室看书,我们很安静,不会说一句话的……”教育的成功,不只是看成绩。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学生面对陌生人,能表现得如此热情大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了。
校长办公室实在小得有些可怜,挤不下我们这群好奇心重、又爱叽叽喳喳的城里客人。于是,这一长溜风雨走廊,就成了最好的待客室。
说实话,来龙渣学校之前,我还时常会为自己的课有些多、有些杂而抱怨上几句的。这次走进龙渣,了解了这所农村学校师资配备情况后,我就一个感觉――和这里的老师相比,我真的是太幸福了!这群农村教师真的好伟大!这所学校可以用几个数据来概括。9个年级、9个班,190个学生,22个老师。初中三个班,小学六个班,每个年级就一个班。最多的班才26人,最少的就只有13人了。人数虽少,可课程的设置却没法少呀。22个老师,请病假两人,其中一个已经是生命垂危,估计就在这几天了……剩下的20人中,还有一个老师一直是带病工作,因为身体原因,就连上楼都很吃力。“知道吗?每次进教室上课,经过他身边时,我都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上楼的`步履可以如此轻松……”看得出,朱校长看似轻松的乐呵里,透着的是更多的无奈和心酸。
在这里,我还见识了最牛的兼课和跨科。“你每周有多少节课?”我的好奇心上来了,逮着一位路过的年轻老师就问上了。“四年级语文7节,信息技术2节,七八年级的生物4节,一年级美术两节,还有校本教程,早自习……”他一边挠着头,一边折着指头数着。“天!不会吧?跨科跨成这样?”“是真的,呵呵……我们都习惯了。我还不是课最多的呢!”他憨憨地笑着。那一刻,我觉得他真的很帅气、很帅气!
印象最深的就是坐在我对面的王盛香老师,一个28岁的帅小伙。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初三化学4节、小学四年级数学6节,初一历史3节,还有晚自习11节(每天两节,周三三节)……最尴尬的是,老大不小了,竟“不敢谈恋爱”。为啥?因为他们是特岗老师,虽说已在龙渣学校任教了4年,也已经转正了。可这成天忙得像陀螺的日子,何时才是头呢?在这儿找对象吧,就意味着要一辈子扎根山区,老师也是人,不是神,换作谁多少都会有些心不甘。回老家去找对象吧,长时间两地分居,牛郎织女,异地相望,那能叫生活呀?干脆回老家工作去吧,就意味着要放弃已经转正了的工作,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何况,回老家,这也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得的呀?现在工作多难找呀。于是,留也无奈,走也尴尬。老大不小了,忙得没有时间谈恋爱,也不敢谈恋爱,只能加入剩男剩女的行列继续尴尬。七个!现在龙渣学校还有7位年轻老师是这种情况。在龙渣学校的每一秒,我都能收获感动。最艰苦的教学环境里孕育出了最伟大的人性!最深的感触,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做着最好的自己!
瞧!这是门卫室的地面,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不过分吧?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门卫还主动包揽了校园的绿化,有多尽心呢?那么多花坛都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树下花旁,我们竟看不到一根杂草的影子。再看看这教室里的布置,都是这般用心、这样精致,这种细心和精心,是我们很多城里学校都望尘莫及的。
学校的特色是课外阅读,山里孩子要改变命运,就得开阔视野。阅读就成了孩子们最开心的课外活动和娱乐方式。我真的没法形容见到那些习作时,内心的震撼。阅读方案、学生优秀习作、讲故事比赛获奖名单、阅读存折……我详细地询问着具体操作方法,不时记录着,一张接一张地拍摄着……每一次“咔擦”声,都帮我定格了一个温暖的瞬间。
戴玲是学校的生活指导老师,她主要的工作是照顾一二年级20多个孩子的饮食起居。每天光是督促孩子们起床、整理内务、吃饭、就寝和检查卫生这一大摊子事儿,就够她忙的了。这还不是她工作的全部哦。她还兼了一年级班主任,一年级语文,初一的地理……真不知道每天她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即使这样,朱校长展示给我们的那厚厚的三大本与阅读有关的资料,展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出自戴玲老师带领的小团队。那些习作,都是平时学生的优秀习作,写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和学生自己的感悟。文字流畅、构思巧妙,文采斐然,就连我这个文字的爱好者,也止不住为那些习作连连叫好。
办公室,我正在跟邹老师了解结对班级的情况。这时,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蓬散着头发,把梳子往邹老师手里一递:“老师,帮我梳一下头!”语气随便而亲昵,半是撒娇,半是没得商量的命令。邹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接过梳子,就帮她梳起头发来……“爱生如子!”当我被眼前这个真实的生活场感动时,我也明白,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龙渣学校不同的地点上演。师生关系民主而和谐,这也是这次龙渣之行最感触处。如圣人般付出自己的爱,这也是龙渣教师的习惯之一。
“低年级的孩子,一般会在第三节课后,拿好自己的餐具,带到教室里,下了第四节课就直接去食堂打饭。高年级的学生要稍后一点……六人一桌,吃完后,要把餐具洗了,还要把桌子抬出去洗了……”见我对他们就餐情况感兴趣,丹丹热心地当起了我的讲解员,“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这样……”我注意到,食堂地上干干净净,见不到掉落的饭粒或菜。洗碗池边秩序井然,见不到拥挤和插队的,大家都自觉地排在前一个同学身后。有的还在帮同学洗着餐具……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教育家叶圣陶的话“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如此、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待人接物等习惯也如此,它应该和学科教学一样,成为教育的内容。
第二天,我们各自和结对班级、老师、学生见面,留下联系方式,共同探讨相关教育话题……合影留念。我们先听了龙渣学校老师上的示范课,接着,我们每个人都进教室上课了。感受很多也很深:也许,这儿的孩子经济条件上完全不能和县城的孩子相比,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远比县城孩子高,且学习目的明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阅读、生活习惯;也许,这儿的老师教学能力暂时比县城老师还要弱一点,但是,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远比县城老师高,工作任务远比县城老师重。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耕耘,也没有降低自己对职业、学校、学生负责的高标准。
【三亚之行散文】推荐阅读:
初二抒情哲理散文:人生之行300字09-24
三亚落日学案07-04
三亚高温补贴规定07-12
难忘的三亚之旅09-16
三亚商业市场分析10-04
三亚文化工作领导小组11-14
三亚旅游前注意事项07-11
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说课稿09-12
三亚旅游作文500字左右优秀07-27
六年级语文《三亚落日》优秀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