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训的启示(精选6篇)
哈佛校训的启示
http://db.hzu.edu.cn/hzxy/ReadNews.asp?NewsID=703
偶在报刊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感触良多。
众所周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名留千古的大哲人。所谓哲人,就是有智慧之人,与哲人为友,就是与智慧为伴,可见哈佛对学生一素质的要求之高。但校训的真正意义在于最后一句“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友。”它是哈佛人祟尚真理、追求学术自由的最朴素的表现!也许正是这种氛围让哈佛享誉全球!
与真理为友,是哈佛人的最明智之举。它使真理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试想,能与真理做朋友,那么师生之间又何不可为友呢?朋友的关系是双方平等,坦诚相待。由此推论,师生间的“争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争”得面红耳赤。事实上,他们争辩恰恰是因为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哈佛精神是什么?哈佛精神就是祟尚学术自由的气度!
在我国也提倡学术自由,但自由很大程度上属于老师们的“专利”。由于老师掌握学生的“生杀大权”(如学生的成绩、德行评定等掌握在老师的手里),故学生不敢轻易“冒犯”老师。比如,有些老师喜欢灌输教育,它有两个弊端:一是迫使学生埋头抄笔记,甚为讽刺的是有些学生把老师的咳嗽声也记录下来,这样的学生岂不成了复印机?还有些老师不愿听到,甚至不允许学生的质疑的声音。他们把学生的质问当成对自己学识的挑战,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长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容易形成定性思维,缺乏独创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不利于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
灌输教育往往造成课堂主客体的易位。我认为,老师上课的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让学生祟拜自己,因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衡量一个老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多大的人格提升。其实如果老师乐于接受学生的“挑战”,才是学生们真正的朋友和师长!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权威!
前不久一位美国博士应邀到我校演讲。他边讲边问,力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到他的演讲中来。然而同学们的反映让他感到很失望:“你们中国学生面对老师提问,老是低着头看桌子,回答就真的是那么难吗?不就是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嘛!要是在美国,不知多少学生举着手抢着回答呢!”经博士的不断鼓励,同学们逐渐活跃起来,先前的拘束消失了。他们争着举手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甚至与博士的观点针锋相对。而博士却始终微笑着,与同学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是人,始终尊重学生的想法。博士的学识是何其渊博,其气度又是何其宽广呀!全场爆发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教育课,虽短尤长、尤深!
同样一节课,有的死气沉沉,有的热烈激荡,何哉?上好每节课,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外,还要求老师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乐于和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习惯,拥有鼓励学生反驳的勇气,以及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承担责任,不但不失面子,反而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因为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学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
重读一遍哈佛校训:“让你与真理为友。”当我们理解这条校训的真谛时,我们会感觉到真理是那么的可亲可近!师生们的胸怀将更加宽广,交流将更加坦诚、自由,彼此间的隔膜将自动消除;学术争论不是个人矛盾之争,是为了更好地捍卫彼此共同的追求——真理和自由!
一、大学的定位和职能
哈佛大学校徽的veritas翻译成中文即真理, 其校训也要求“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一直以追求真理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 认为大学应该有着高于世俗世界的追求 (科学、真理或是高深学问) , 且独立自主的开展各项研究。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社会民间对哈佛大学职能的概括和哈佛大学在现实中的实际表现, 但是其校长和学校文件却只提教学和科研, 而不提服务。1933年起出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甚至明确的提出“今天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寻求真理, 这也一直是大学的主要任务;直接运用知识只是大学的次要任务。”大学的服务功能在官方的视角里被刻意的淡化, 被较为谨慎的进行着。
二、大学的目标和过程
哈佛学院成立的原因之一便是担心从英国迁移来的牧师谢世后会给教会留下一批不学无术的牧师, 其首要目标便是培养牧师。随着时代的变迁, 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和侧重。哈佛认为“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养成思考的习惯, 而这些都是有教养的人 (educated men andwomen) 的标志”。有教养的人被认为应该符合有渊博的知识, 良好的道德品行, 完整的思辨能力, 卓著的实践能力的基本标准。
哈佛大学在意教师的学术科研价值, 非升即走的教师聘升政策至今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也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工作。曾担任文理学院院长并对哈佛大学的改革起了重要作用的亨利?罗索夫斯基就曾明确的指出:“科研和教学是相互补充的:大学等级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提供新的思想和启示, 其教学水平是难以提高的;而教授的理想知识结构亦包含着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指导。”哈佛大学的基本教学理念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并不强调专业化。
深受美国精神影响并在当前代表美国精神的哈佛大学在教学及各类活动设计中也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一所大学来说, 学术自由无异于其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学术自由一直是哈佛历届校长坚持的办学理念, 强调教师和学生都享有学术自由。
原校长博克曾经指出现代大学不仅重视正式教育, 还承担了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更大责任。”因此, “课外活动计划成了教育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 不仅被看成是娱乐的场所, 而且被看作是本科生学习相互合作、学习为同伴谋福利的理想的组织形式。”
三、启示
1. 回归大学本身
现代大学比拼的是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高校只有秉承追求学术卓越的理念才能办得成功。一个成功的大学, 应该是全力追求把教学、科研做到最好的大学。想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功利化, 大学首先需要戒除功利化的倾向, 并在课程设置上加大通识类、教养类的课程。学术研究并不能带来现实且紧迫的威胁, 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着全社会的福祉。充分的学术自由环境, 是教师进行自主科学研究的前提, 也是学生思辨能力、怀疑精神培养的沃土。
2. 理顺内部治理模式
当前, 以大学章程为龙头的校内治理模式正在各高校广泛推广, 综合改革方案正在抓紧制定。把教授治学、学术自由等基本规范用制度形式予以确立, 理顺内部治理模式是试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3. 确保宽松的政策环境
高校去行政化关键在政府的决策和作为。政府应该看到“只要大学达到了自己的最终目标, 它也就实现了, 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国家的目标。”高等教育有其运行的规律, 发展高等教育, 去行政化是必由之路。当然, 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适当监督也是十分必要的。再现行情况下, 政府应该减少直接的参与教育, 改直接干预为间接干预, 改干预为同行人的考评, 减少外行人的专横。
摘要:哈佛大学办学理念一直以来被高等教育界奉为经典进行研究。我国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在不断的进行各类尝试, 哈佛大学办学理念对于当今高等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文从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出发, 探寻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佛大学,办学理念,启示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哈佛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 2003.1, 50
[2]William Bentinek-Smith.The Horvard Book[M].350.Aniversary Edition, Har Vard Univesity Press, 1986
[3]Richard Norton Smith.The Harvord Century[M].Simon and Sehuster, 1986
[4]Official Register of Harvard University&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Courses of Instruetion 1999-2000[M].Harvard University, 1999
[5]【美】亨利·罗索夫斯基.谢宗仙等译.美国校园文化[M].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 70
[6]【美】德里克·博克.美国高等教育[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1991, 40
[7]第一财经日报.高校应该把重心放在追求学术卓越上, 2009.11.16 (T21)
1986年,在哈佛350周年校庆上,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答:哈佛最引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一个学校能培养出那么多显赫人物和顶尖人才,按说有资格自豪一下了。即使能有其中几分之一、几十分之一的成绩,那份荣耀也足以让一所学校享用不尽。但哈佛人没有拿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在他们眼中,300多年的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几个“极品”、几十个“精品”,那算不得什么,难的是“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样的产品高合格率。
然而,我们呢?时下,某些学校追求的不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而是只对那些有可能成为“精品”、“极品”的尖子生给予特殊的关照,他们一旦取得了什么成绩,则悉数记到学校办学业绩的账上。高考状元、奥赛获奖者、被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录取者,甚至某次考试的单科第一,都成了学校自豪的资本,成为四处张扬的素材。至于日后这些人功成名就,自然无不归功于当年在学校打下的基础。一些无缘成为“精品”、“极品”坯子的学生则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一位曾在这个角落里饱尝歧视和冷遇的成功人士不无揶揄地说:“学校对我的真正关心是在我离开学校并有了一点名、有了一点钱、有了一点地位之后才开始的。”在一些学校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喊得震山响,而在行动中却偏向全体学生中的“部分”、“少数”、“个别”。
素质教育倡导“面向全体”,其实质应当是从关注“每一个”开始,让“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获得新的提高。评判一个学生,不能完全以考试定高下,以分数论英雄,以是否为学校装潢门面来讲亲疏。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好的学习成绩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应当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存在的是单一、呆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位老师问学生将来的理想,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艺术家……两个衣不蔽体的学生一个鼓足勇气说,长大了要当裁缝,另一个说想当鞋匠。教室里顿时发出鄙夷不屑的唏嘘声。老师说:“很好,我为你们的选择自豪!你们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裁缝和鞋匠。”多年以后,这两个学生果然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我们应当有这位老师的襟怀。教育不仅要关心那些成“家”的少数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成“匠”的多数学生。如果把教育的起点定在“家”的层面上,或许很多人连“匠”也成不了;如果把教育的起点定在“匠”的层面上,或许会涌现出众多的“家”来。
“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就在于它关注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
哈佛的“脾气”
有一篇文章叫《大学的脾气有多大》,文中列举了一些“脾气”很牛的世界知名大学,哈佛位列其中。它不仅不轻易给政要荣誉称号,甚至连国家最高领导人要开个小后门也绝不给面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对国际关系的研究一点也不比知名教授差,曾有意回母校哈佛当老师,辞去国务卿的职务。可哈佛大学说,凡在政府任职超过两届的,就不再有资格回校任教。基辛格无奈,只有继续当他的官了。
有一年哈佛大学校庆,打算邀请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参加。里根一想,机会来了,就让人捎话,问能不能送他个荣誉博士的头衔。按说荣誉博士毕竟不等同于真正的博士,所以应该算不上什么大的原则问题。可哈佛师生对此议论纷纷,认为他和学术一点都不沾边,还是不送为好,于是里根没来。但里根不来,庆典照办。
哈佛不以官员马首是瞻。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行业都如是,许多人的思维都是如此。一个小餐馆可以拒绝总统进入,原因很简单,老板对该总统的政策看不惯。所以那里就难找到御用科学家。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都成了御用的,其科学的发展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说到底,哈佛的脾气大,其实是在维护大学的尊严。夫大学贵在“思想独立、学术自由”,与政府太亲近,容易沦为政治工具;与企业太亲密,则容易成为商业工具。大学的尊严不仅是大学本身的尊严,而且是学术的尊严,科学的尊严,人文的尊严。同时它也是在维护着一种平等正义,不管是尊者还是贱者,不管是富翁还是贫民,不管是一国之尊还是一介平民,它都一视同仁,别无二样。人情在规则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身份在制度面前,显得毫无意义。所以,对大学的尊重,实际上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一个不自尊的大学,一定缺少严谨的科学精神,也就自然难以取得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成就。
然而,我们呢?我们的一些大学就“平易近人”得多,对名人非但没“脾气”,为了“追星”,甚至低三下四,投怀送抱,弄得颜面失尽也在所不惜。香港艺人吕良伟到内地某大学演讲,该校当场宣布聘请他为该学院名誉教授。没想到热脸遇到个冷屁股,吕良伟就是不领这个情,以“无功不受禄”为由拒绝了。
某著名运动员想读大学,几所重量级高校争先恐后地抛出媚眼,最后某大学如愿以偿。什么入学考试,提都别提,直接硕博连读。那高级“VIP待遇”,别人想都别想。导师院长亲任,外语课外语系主任亲授。平时训练忙没时间来?那没关系,老师去训练基地送课上门。参加奥运会要耽误课怕不能正常毕业?那没问题,人家院领导说了,虽然硕博连读通常需要六年,可该运动员的情况比较特殊,只要修完课程,年限不是问题。就是说只要校方认为课程修完了,还用等六年吗?……不知这是不是我们中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
(作者单位:湖南常德市第三中学)
并且这样的休息还可以增长人的智慧,熏陶人的情操。
如果用一句话来归结综合哈佛的精力、理念,那这短短的一句话便是最符合不外了:“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也是哈佛校训!哈佛独一的校训赫然镌刻在哈佛大学的校徽上,同时也镌刻在哈佛人的心中。
众所周知,柏拉图作为一位古稀腊的哲学家,对欧洲的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发展,苦儿流浪记读后感 有深远的影响。哈佛器重传统,它认为在传统中蕴涵着一代又一代贤人智慧的精华,一个人要想看得远,就必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因此它以“希腊三贤”为范例要求哈佛人,要做一个勤学习,会思索,重沉淀,大胆、坚定地为理想而执着奔忙,器重传统,厚积薄发,承继祖先智慧的人。
就拿哈佛大学那条最着名的校训“今天睡觉,你将做梦。现在天高兴学习,你将圆梦。” 这句话是何等普通易懂啊!有数的哈佛人也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勤学不辍地翻着书,因为他们知道,即使是现在,敌手也在翻看着书籍。哈佛大学校训读后感
那么,哈佛的校园中就只要学习二字吗?不!因为哈佛人认为要“狗一样地学习,名流一样地玩。”这也一下子让哈佛人的素质高了许多,他们听音乐,看戏剧,开文学派对安徒生童话读后感100字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并且这样的休息还可以增长人的智慧(),熏陶人的情操。
“今天不走,来日诰日要跑。”则如警钟般回荡在哈佛人的耳边,为了来日诰日的领先,为了日后的乐成,哈佛人从不浪费一点点时间。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态,一天一天,哈佛站在了世界的顶峰,哈佛人站在了世界的顶峰,他们乐成了!
一、肯尼迪政府学院师资构成分析
肯尼迪政府学院现在的口号就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人”, 用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小约瑟夫·奈 (Joseph Nye Jr.) 的话来说就是:“通过培训公共领导者和帮助解决公共问题, 强化全世界的民主治理。”[2]为达到这样的目标, 其教育方式就应该有别于传统与实践脱节的理论讲授, 他们所要掌握的是如何用所学习的概念框架和分析技术去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自建院之日起, 肯尼迪政府学院就着力打造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复合型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来自15个不同的学科, 包括经济、政治科学、社会学、法律、公共政策和历史等。
美国大学的人事管理中, 可以大略将所有工作人员分成两类。一类直接从事学术工作, 称为教员 (Faculty) 。另一类从事管理工作, 称为行政人员 (Administrator) 。只有获得肯尼迪政府学院教学岗位的人, 才有资格在该学院任教。批准任教的教员 (Faculty) 分两个层次: (1) 教授层次, 包括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兼职教授 (Adjunct Professor) 、访问教授 (Visiting Professor) ; (2) 讲师层次, 包括兼职讲师 (Adjunct Lecturer) 、访问讲师 (Visiting Lecturer) 。[3]其中教授和副教授一般是终身职的 (Tenured) 。助理教授在工作一定年限后, 评审合格者, 也被授予终身职, 升任副教授。助理教授在最初被聘的时候, 在其合同中就需说明, 若干年内如评审合格, 将被授予终身职, 这样的助理教授即称为处于终身职序列 (Tenure Track) 。截至2007年春季学期为止, 肯尼迪政府学院227名教师中, 职称比例和专兼职情况如下。[4]
通过分析, 我们可发现肯尼迪政府学院教师的大致特点:第一, 从稳定性和发挥作用看, 近一半的教授构成师资队伍的高层次稳定结构和核心力量;占14%的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富有创新精神, 出成果, 重绩效, 工作动力十足, 是相对稳定的骨干力量;剩下37%的讲师, 是学院流动的、有活力的重要力量, 有利于把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经验和新的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带进学院。第二, 学院始终保持一大批能够紧密联系实际的关键在教师, 他们极大地保障了教学效果。他们当中, 既有一大批如著名的城市社会学家威廉·朱利·威尔逊教授等这样进行学术研究的世界顶尖级社会科学家, 也有那些在美国名校获得相关专业博士的学位, 又在美国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组织以及咨询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的复合型教师。令人感叹的是该院的骨干教师几乎都有过在政府或公共领域工作过的重要经历。有的当过白宫顾问, 有的当过财政部副部长或州政府行政长官、有的至今还是联邦政府某个改革委员会的委员, 等等。如:约瑟夫·奈 (Joseph Nye Jr.) 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美国国防部主管国际安全的助理部长;罗伯特·布莱克维尔 (Robert D.Blackwill) 主要从事外交工作, 曾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西欧事务主任、主管政治军事的助理国务卿、欧洲事务总助理国务卿等;理查德·库伯 (Richard Cooper) 曾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美国国务院次国务卿等职务;伊莱恩·卡马克女士 (Elaine Kamarch) 曾任美国戈尔副总统的高级政策顾问, 是克林顿政府国家表现回顾 (N PR) 委员会的创立人和经办者。
二、对我国干部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 我国干部学院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现状
根据《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的师资队伍实行专兼结合, 以兼职为主的原则。以广州市委党校和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为例, 它们的专兼职教师之比分别达到49:19和11:79。可见我国政府干部培训机构的兼职队伍已经达到相当的比例, 专兼职比例失调问题基本解决。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 在兼职的教师中, 明显存在着经验背景缺乏问题, 大多数教师依旧来自于高校。再以上述两所学校为例, 广州市委党校19名兼职教师中, 有16人来自高校;而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79名兼职教师中, 有72人来自于高校。[5]
笔者认为, 高校教师的理论性较强, 但比起那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来说, 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很简单, 因为领导人才的培训是一种岗位在职教育。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等方面差异很大, 在工作中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已有一定的思考的在职干部, 他们需要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 或者如何把一些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这就意味着, 对他们的培训不仅需要一些深刻掌握丰富理论体系的教师, 更需要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只有二者有效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的培训效果。
(二) 建立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议
基于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经验和我国目前干部培训学校实际, 我们认为, 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可重点考虑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 做好专兼职教师的选聘工作
干部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兼职教师是学科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哈佛肯尼迪政府学M PA的办学经验来看, 兼职教师为M PA教育的成功举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各M PA培养单位除了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吸引优秀人才外, 还应该加强在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中挑选有志于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同志, 充实到专兼职教师队伍中。聘请高水平有经验的政府官员、公共部门的负责人做兼职教师, 一方面充分利用官员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优势, 另一方面加强院校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
为最大限度聘请到最优秀党政干部兼职师资资源, 其聘任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高层干部, 一些中层干部也应该列入聘请范围;也不应仅局限于本级政府管辖范围, 还可以考虑上一级政府内的党政干部;不应仅局限于在职的党政干部, 也可以聘请辞职、离休、退休的优秀党政干部。另外, 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 允许和鼓励在职官员到干部院校任教, 并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 为干部院校对他们的选聘创造条件。
2.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
一要落实挂职锻炼政策。我国目前从事干部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集中在有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因此, 许多从事干部教育的专职教师没有政府和公共领域实际工作的经历, 缺乏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与个人体会,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重理论而轻实践, 与干部教育的实际需求有所脱节。
当务之急是根据实际需要选送部分专职教师到公共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帮助他们熟悉政府运作机制, 让其感受和体验政府管理工作和积累政府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但是, 挂职锻炼要想取得真正效果, 没有挂职单位积极配合是难以想象的。在这方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的实习为我们提供了榜样:一定让其担任重要职务, 并有高层次的领导人给予指导, 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要为专职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这是专职教师深入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培训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有效途径。除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外, 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各级行政学院的联合交流, 让他们有效地获取和借鉴一些先进的培训、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和理念。
3. 建立师资库, 实现全国和区域师资共享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是收集、储存、使用、开发干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的信息中心, 其人员主要由高校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企业家等组成的兼职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干部教育的师资库不仅能改善现有师资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同时还能弥补党校、干部院校、培训中心的现有专职教师的不足, 进一步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广大培训对象的需求。另外, 库内师资由于采用待聘、兼职的形式, 既不增加行政编制, 又不增加国家的财政开支, 而且还可大量裁减党校、干部院校的现有师资, 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
为了实现全国和区域师资共享机制, 干部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联手, 把各方面符合条件的师资吸纳到干部培训师资库里。为发挥师资更大的作用, 应建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 并实行联网, 根据师资特长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 加以聘请。
注释
1[1][2]陈振明.美国M P A十大名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28、47.
2[3]王建民.哈佛大学公共管理教育:观察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11) .
3[4]本表数据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主页全体教员简介整理,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Faculty.[EB/OL].http://ksgfaculty.harvard.edu/faculty/index.asp.
摘要:哈佛大学三百年来历经五次课程改革,秉承借鉴与创新的精神,体现出高等教育两种哲学观——政治论和知识斗争与协调,并且始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成为各国学习的模范。与此相对应,我国大学实施通识课程的困境可以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和课程管理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60-02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经历了自由选修制、集中分配制、普通教育计划、核心课程以及全球化课程五个阶段,其中实用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课程价值始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通识教育仍然处于失误和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对于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中体现出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管理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必能获得重要启示。
一、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
纵观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自由选修制
19世纪下半叶,在校长艾略特的领导下,哈佛大学针对长期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古典课程与科学课程的争论,课程没有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所在——积极倡导自由选修制。他认为大学的教学应该涵盖所有领域并且逐渐深入,每一个学生必须修满十八门课程,课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1]这种课程体制确实为学生个性的发挥提供了空间,课程因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得丰富,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和分化。
2.集中分配制
劳威尔认为自由选修制破坏了学术上的竞争,纵容了学术懒散,难度性低且容易通过的课程成为学生的首选,课程没有体现出共同的价值观。[2]他要求学生在选修的十六门课程中,六门课程集中分布在一个学科,还有六门要在自然、社会和人文中进行选择。这一制度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为原则,给予学生一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既保证了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又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清晰性和教育的连贯性。但是学生所选的课程大都和自己的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得不到整体性的知识。
3.普通教育计划
20世纪上半叶,物欲横流导致大学的课程建设日益专业化,自由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的道德价值受到极大的冲击。科南特校长任命一个专门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报告书。规定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三个领域构成通识教育体系,学生必须完成十六门课程的学习,其中六门是通识教育课程,三门课程是必选的(包括“文学经典著作”、“西方思想和机构”、物理科学或生物科学2门导论课程的1门)。[3]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全人”即好人、善良正直的人、有用的人。在人才快速流动的社会,实现阶层提升必须依赖专业教育,但是专业教育必须依靠普通教育所提供的外部环境。[4]
4.核心课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本科生教育问题重重:重研究轻教学、普通教育课程往往被专业课程替代,教授任命助教教授普通教育课程导致质量下降等等。德里克·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着手进行改革,在1976年的报告中提出核心课程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清晰的和重要的思想方法”,而不是按照理论将知识进行分类。[1]核心课程体系把哈佛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五类: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及推理、科学和外国文学,此后又增加道德推理和定量推理两类。[2]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比,核心课程更强调共同的价值观、运用知识的方法以及课程之间的整合,而不仅仅是课程横向上的扩充。
5.全球化课程
萨默斯校长任职时正处于全球化的新世纪,知识经济来临,科技革命与职业流动加快、国际交流频繁。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知识领域拓展为八门:即审美和诠释、文化和信仰、實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的各种社会、世界中的美国。课程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公民,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2]作为公民,首先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国家民族的责任,同时也要意识到对全球的责任。解决一些普遍的问题,了解多样化的文明,消除狭隘的认知。
二、哈佛大学通识课程体系改革的精髓
哈佛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历经五次改革,尽管目前还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但它依旧是全球课程改革的指向标,原因在于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价值取向始终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每次改革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基础之上,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课程改革效果使得哈佛大学经历重重磨砺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通识课程自身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1.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相互斗争和协调的课程理念
知识论与政治论是课程建设的两种教育哲学依据。知识论的观点认为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批判和创新,只受学术客观性、独立性的认识规律制约,不受价值影响;而政治论的观点强调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批判和创新以实际问题为价值取向。[5]这两种哲学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大学的教学和研究价值,是一种理性主义;后者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是一种实用主义。在自由选修制和集中分配制阶段,大学课程多样化且更加贴合社会实际,实用主义逐渐取代理性主义占据主要地位。在普通教育阶段,针对专业主义导致人的整体性分裂、课程本身的共同价值观被忽略的现象,教育的重点转向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带普遍性的主题,理性主义再一次回到课程的舞台。在第五次课程改革中,在实用主义的主流文化下将重点放在如何保持课程的真理性价值。
2.始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设置
【哈佛校训的启示】推荐阅读:
全国重点高中的校训12-03
南宁学校校训09-17
校训激励我前行10-22
中国海洋大学校训11-15
职业学校校风校训09-21
普林斯顿大学学校校训09-21
中山大学校训自荐信10-07
读《哈佛的证明》有感10-18
哈佛商学院和哈佛大学07-07
风雨哈佛路的介绍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