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精选7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规范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根据环保部、财政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环保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环保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等,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本办法适用于2010年至2012年专项资金支持重庆市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申报、审批、下达、招投标、施工建设、核拨、验收、运行维护、监
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定义)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是指为有效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而连片开展的行政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综合性污染治理项目。专项资金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村庄,实行“以奖促治”;对通过生态环境建设达到生态示范建设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农村环境连片包括,行政村地理位置相邻的“地理连片”、同种污染类型、同种治理措施或同一保护对
象的“同治连片”。
第四条(原则)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改善民生;突出重点,分类实施,体现特色;层次推进,突出精品,系统打造;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保证效果”的基本原则。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和实施,坚持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公开透明、长效追踪”的管理原
则。
第五条(对象范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村镇饮用水源保护、农饮水净化、村庄垃圾收运系统、村民聚居点污水处理、村民散户污水治理示范、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重点次级河流面源污染综合控制及生态修复措施、农村老垃圾场封场处理、无主工业渣场整治。
第六条(各级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以行政村(含涉农居委会,下同)为基本实施单元,原则上以乡镇人民政府(含涉农街道办事处,下同)为业主。业主对项目建设与管理、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设施运行、维护全过程负责。区县财政局、环保局负责向市财政局、市环保局进行项目申报和日常监督管理,市财政局、市环保局负责组织向国家申报。市环保局负责组织编制《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等,会同市财政
局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七条(投入要求)各地应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建立农民参与制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八条(重点区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以重庆市主城区、三峡库区21条次级河流、统筹城乡示范区、大型饮用水库周边的连片行政村为重点实施区域,兼顾县城及建制镇周边、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生态系列创建区等区域。每个项目示范区域的农村受益人口原则上不得低于2万
人。
第九条(重点对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对象以城市近郊型、场镇型、农耕型、畜禽散养型、生态旅游型、饮用水源保护型6大类行政村为重点,并注重与发展改革、农业、建设、国土、市政、卫生等部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推进村、统筹城乡的试点示范村、生态产业村、卫生村、旅游村、“一池三改”重点村、“农民新村”建设、巴渝新居及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的资源整合。第十条(项目申报)市环保局、市财政局根据《实施计划》和专项资金预算,联合发布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申报通知。区县财政局、环保局应结合当地特点,按照《技术指南》选取农村环保适用技术进行项目申报,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项目申报材料应包括:资金申请报告、项目申报方案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等。
项目申报方案属于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方案(预期实现目标、拟采取的主要措施、进度安排、效益分析)、资金需求和筹措方案、项目实施后运行保障措施等。第十一条(申报审查)市环保局、市财政局按照“符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符合《实施计划》,实施条件成熟,资金筹措方案可行,杜绝重复投资和形象工程”的原则和要求,对区县的项目申报进行审查。对项目申报审查合格的,由业主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第十二条(方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区县环保局协助业主,按照市环保局印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委托具备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环境工程专项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
项目实施方案要因地制宜、厉行节约、注重实效,要强化示范区域的工程措施、运行管理措施、长效管理机制,要针对六大类型行政村实行“一村一策”,要体现“农村聚居点与村民散户污染治理并重”,要突出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粪污等污染综合整治与资源综合利用措施。
区县环保局应充分征求区县相关部门意见后再行上报
项目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方案审查、审批、立项)市环保局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根据专家评估报告,市环保局负责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批,明确项目建设的工程量、工期、项目建设管理与长效管理、资金使用要求、项目验收等要求。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分批次下达项
目资金计划。
第三章 项目工程建设 第十四条(项目招投标)业主应委托市级招投标机构,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审批文件,组织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投标人须具备重庆市环境污染治理资质证书乙级(废水类)及以上资质,且同时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或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投标人注册资
金不得低于300万元。
投标人不得借用他人资质证书参与招投标。第十五条(合同签订、备案)中标单位须在招投标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与业主签订工程建设(或施工)合同,并将工程建设(或施工)合同报市环保局备案。未完成工程建设(或施工)合同备案的,不得进场施工,区县财政局对
该项目不予报账。
第十六条(义务监督员制)实行项目义务监督员制度,区县环保局要协助业主选取村民代表作为项目义务监督员。
义务监督员应具备较强责任心、公德心、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主要负责建设施工单位原材料进场数量的核定。义务监督员严禁由项目建设施工方人员充当,并不得借故“吃、拿、卡、要”。第十七条(项目延期)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和项目验收的,业主须提前一月书面报请区县环保局同
意,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第十八条(项目变更)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一经审查批准,原则上不得调整,不得降低治理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等。确因客观原因需进行项目建设内容调整的,须报市环
保局审批。
第十九条(工程监理)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业主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参与工程监督管理。
第四章 项目考核验收
第二十条(验收程序)业主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内容。项目竣工后,由业主向区县环保局、财政局提出
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资料。
验收资料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单位申请验收的文件;项目建设及试运行情况报告;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单体工程建设投资在50万元及以上的);招投标相关材料,项目工程建设(或施工)合同,项目建设档案资料,工程监理报告,项目资金财务决算报表及凭证复印件,工程决算审计报告,村务公开资料,相关图片资料,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制度及运行管理费用落实情况,其他与项目验收有关的资料。
由项目业主按有关规定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竣工决算审核。竣工决算审核应在项目验收前完成。
区县环保局会同财政局应在收到业主的验收申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预验收。对预验收合格的,报请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组织项目验收。
第二十一条(验收内容、标准)市环保局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内容包括:工程量完成情况、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情况、村民满意度、连片整治示范效果、项目运行保障措施等。
对单个行政村,项目验收时应达到以下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60%,重点示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5%,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畜禽粪便综合利
用率≥70%。
项目验收标准参照《技术指南》。对单体项目污水处理能力大于100立方米/日的或污水处理能力大于50立方米/日且出水直接排入江湖水体的污水处理设施,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主控悬浮物、色度、化学需氧量指标,选控氮、磷等指标。项目验收时,业主需提供该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的水质监测报告。第二十二条(验收评价)项目验收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市环保局根据验收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给予合格或不
合格评价。
存在下列情况的评为不合格工程:未经市环保局批准同意,擅自更改项目实施方案或设计方案的;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的;未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的;存在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等违反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和财经制度行为的。对项目验收不合格的,由市环保局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
予以通报批评。
第五章 项目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领导小组)市人民政府设立“重庆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环保的副市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财政、环保的副秘书长、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具体负责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县人民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区县组织领导机构的成立情况,纳入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范畴。
各区县应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项目推进工作,要选派责任心强、工作协调能力好、作风正派的同志充实办公室。区县人民政府应落实环保局和财政局的领导与项目村实行对口包干负责制。
第二十四条(目标责任)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要建立“部门联动、资源整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其执行情况纳入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环保系统目标任
务考核范畴。
市财政局、环保局逐年与示范区县签订《农村环境连片
整治示范协议》。区县财政局、环保局要与业主签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成时间、资金管理、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管理以及奖惩措施等,并将项目执行情况纳入对乡镇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范畴。
第二十五条(环境成效评估)项目验收1年后,市环保局按环保部有关规定组织对项目环境成效进行整体评估。环境成效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优的区县,由市环保局予以通报
表扬。
对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中或差的区县,由市环保局予以通报批评,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六章 项目长效机制
第二十六条(镇级运行维护机制)自项目验收之日起,业主负责项目的日常运行管理(市人民政府有规定的除外)。示范区县要建立项目运行维护费用保障制度。业主要落实镇级专职环保员制度、村级保洁员制度,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巡查,并设立环境举报公开电话,鼓励村民参与监督管理。建立一支集农村户用沼气池、村镇供水与饮水净化、污水与垃圾等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为一体的专业维管或物业管理队伍,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二十七条(月报、季报制)实行项目建设月报制、项目运行季报制。在项目建设施工期,区县环保局要按月向市环保局报送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实施情况。
在项目运行期,区县环保局要参照“重点污染源”的监察管理程序,对项目的运行管理情况按季度组织进行环境监察,并将环境监察结果上报市环保局、市环境监察总队。环境监察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运行管理人员到位情况、项目运行情况、项目运行维护资金落实情况等。市环境监察总队对区县环境监察结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区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以及环保系统目标任务考
核范畴。
对环境监察中发现的项目运行管理人员不到位、项目建成后不运行或运行率低、运行维护资金未落实等问题,由市环境监察总队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七章 项目建设资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资金管理原则)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实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
区县财政局、业主及项目施工单位应自觉接受各级财政、环保、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或
逃避检查。
第二十九条(公示制)业主应当按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要求,将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和使用的详细情况、项目安排和具体实施情况等向受益地区农民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日。有条件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将示范项目内容及其资金使用情况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三十条(区县管理制度)区县财政局会同环保局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的监管制度,加强对业主使用项目资金的监督和考核,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专户、专帐管理)区县财政局应设立项目资金专用账户,国家资金、市级财政资金、区县财政配套资金等纳入专户管理,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业主应建立项目资金财务专帐,实行“专账、专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各级相关部门、业主,不得以任何名义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国家和市级资金不得用于发放人员工资、津贴补贴、楼堂馆所建设、购置机动车辆,不得用于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地形测量、征地租地、青苗补偿、审计费、监理费、项目运行维管费等工程建设前期费、建设管理费、项目运行费等。
第三十二条(区县财政报账制)项目资金实行区县财政报账制。区县财政局、环保局要加强对项目资金报账工作的审核和管理,及时履行报账手续。项目资金原则上按照“进场施工、分别完成工程量的30%、50%、70%、90%、完成项目验收”六个阶段,分别按合同总额的10%、20%、20%、20%、20%、5%的额度进行报账。区县财政局预留合同总额的5%作为工程建设质量保证金,对项目验收1年后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优或良的,区县财政局
再行报账。业主根据工程量完成情况,向区县环保局提出资金报账申请,并附具备义务监督员签字的工程建设发票。经区县环保局核查合格后,由业主报区县财政局进行报账。第三十三条(项目审计)工程竣工后,区县人民政府应指派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
第八章 罚 则
第三十四条(区县无领导机构)对未成立区县组织领导机构的,将取消该区县已安排的项目,追缴已拨付资金。
第三十五条(违反资质管理)对转让、出借资质证书的和借用资质证书的,由资质证书发放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违反工程监理规定)
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由市建委责令其改正、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三十七条(验收不合格)对项目验收不合格,且限期整改未能完成的,将追缴已拨付资金,取消该区县三年申报市级和国家的环保项目资格,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查处。
第三十八条(成效评估不合格)对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中或差,且限期整改未能完成的,取消该区县三年内申报市级和国家的环保项目资格。对区县环保局在环境监察中弄虚作假的,取消该区县三年申报市级和国家的环保项目资格,并对该区县环保局予以
通报批评。
第三十九条(运行管理不落实)对环境监察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未能完成的业主,取消该业主三年申报市级
和国家的环保项目资格。
第四十条(违反资金管理)对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或有其它违规行为的,视情况采取中止资金安排、追缴已拨付资金、取消三年申报市级和国家的环保项目资格等措施予以处理。对情节严重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备案。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体现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将村庄连片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本县(区)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和扩大惠民的政策效果。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省、市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
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三)时限划分
全省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0—2012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2009年。
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启动示范工作的上一年,按照2010年、2011年、2012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全省成效大评估。
二、示范区选取和项目设计要求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上,优先将以下地区作为示范区域:
1、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存在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反映特别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连片村庄同步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分布地区;
2、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集中区和重要湖库,农村污染贡献较大的次级河流周边地区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
3、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4、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地区。(二)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示范项目区原则上应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
2、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
3、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存在同类环境问题,或影响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三)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包括:
1、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解决与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的连片村庄污染治理项目;
2、在不出现重复投资的前提下,与国家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的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一致的村庄连片整治项目;
3、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的地区的项目。
三、示范区背景
(一)示范区域概况
简要介绍拟开展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区基本概况,主要包括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重点是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村庄建设、基础设施情况。
(二)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
说明拟开展治理的连片村庄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问题类型、影响范围和人口规模、主要成因、治理必要性等。要求用具体数据说明开展连片治理的紧迫性,包括区域饮用水源地污染受影响的农村人口数量、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等。如果具备条件,尽可能给出能够说明区域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数据。
四、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结合示范区域环境问题特点,提出2010-2012年通过连片整治,拟达到的总体及分的治理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状况改善、环境管理制度和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等。
(二)具体指标
1、示范区域环境状况改善程度(1)饮用水水源水质目标(2)保护目标水体水质目标
2、示范区域农村污染防治能力(1)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2)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3)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率
3、示范区域农村监管能力
(1)示范区内乡镇环保机构或专职人员设置目标(2)示范区域内建制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指标 注:涉及多个示范区域的县(区),指标要分列。
五、示范内容与实施计划
(一)连片整治示范内容
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内容以工程技术示范为主,同时兼顾农村环境管理和政策示范,建立区域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综合示范区。整治内容仍沿用《申报指南》,不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卫生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已有国家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建设内容,但鼓励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将这些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整合使用。
(二)技术方案
1、技术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2、技术模式选取思路
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 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选取。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大大减少需处理垃圾量)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选取。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
(1)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
(2)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和处理技术。①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但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 ②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考虑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要求。
连片村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注:该部分内容是实施方案编制的重点,需对拟选取治理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将可行性报告作为附件列出。
(三)配套能力建设实施计划
提出示范区连片整治村庄所在乡镇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治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人员培训、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等配套能力建设的实施计划,提出阶段工作任务。
(四)时间进度
实施方案需明确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列出工程量进度与时间对照表,作为项目实施进度后期考查依据。
六、投资测算
1、投资测算依据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类型多样、规模不一,可采用平均投资指标估算法,同时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进行估算。
2、总投资估算与计划 根据投资估算依据,测算治理所需的资金总额,并根据治理规模和具体治理内容,给出分的资金需求计划。
3、资金筹措
明确治理所需资金来源,包括申请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投入、自筹资金,三者投入比例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体确定。
七、预期成效
(一)环境状况改善成效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防护设施建设,污染源拆除、废弃物清理,水源水质恢复等方面。
人居环境。包括受污染的河流、沟塘等水体环境改善,居住区生活污染治理,人体环境健康危害消除等方面。
生产环境。包括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控制,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或缓解等。
(二)农村环境管理机制完善 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包括示范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制度建立,区域共享环保设施管理制度建立等方面。农村环保政策。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方面取得成效。
资金投向引导。通过中央资金支持,在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并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方面成效。
实用技术推广。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提高治理成效方面效果。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示范项目实施,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
八、运行管理
(一)运行维护资金来源
探索建立治污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保障机制是连片示范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方案中需明确示范区域拟建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保障方案,根据地方实际,可选择各级财政补助、适当收费、建立完善补偿机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等途径,以保障设施长期运行。
(二)设施管理维护
①大、中型集中治污设施,可建立工程管理委员会、或受益村民合作组织进行管理。
②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分户治污设施,实行“自用、自管”,也可探索适当收费-物业化管理方式。
注:该部分内容是避免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设施出现“建而不管、长期废置”问题、保障治理设施长期发挥治污效益的关键内容。
九、组织实施
(一)明确职责
提出市、县、乡、村各级在落实实施方案各项任务中的职责分工,包括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招投标,技术服务队伍建立,项目实施指导和考核验收,设施运行维护,群众投工投劳等方面。
(二)资金保障
提出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保障措施,包括各级地方政府投入、把实施连片整治列入预算、各类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等。
(三)加强监管
提出项目和资金全程监管措施,包括示范项目所在市、县级环保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和调度工作,项目完成后及时开展考核验收等。明确提出项目验收后1年,示范项目所在市要组织连片综合整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工作。
(四)创新机制
提出引导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的措施,包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基层农村环境保护合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提出在示范开展农村环境监测、监察、宣传培训的措施,保障治理成效长期维持。
(五)科技支撑 提出本县(区)加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配套技术研发和成熟技术推广示范的具体措施。
十、附件
(一)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投资汇总表
包括项目名称、建制村名称、建设内容、规模、选址、完工时间、总投资(中央投资、地方投资)、投资、责任单位等。
(二)村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针对县(区)内不同示范片区治理项目,分别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应包括总论、项目背景、污染现状、项目目标、建设规模及工程构成、工程技术方案论证、运行管理措施、项目实施期限和进度安排、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与风险分析、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三)必要图件
整治集中连片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保安镇小文峪村、许庙村、文峪村、西坝村、杨庄村、东湾村、瓦子坪村等7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连片项目
建设地点:洛南县保安镇小文峪村、许庙村、文峪村、西坝村、杨庄村、东湾村、瓦子坪村等7个村
项目建设单位:洛南县保安镇人民政府
建设规模与内容:(详见第六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实施时间安排:(详见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洛南县概况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商洛市境内北部,介于北纬33°52′—34°25′、东经109°44′—110°40′之间。北依秦
位居全市前列。
2、保安镇概况
保安镇位于洛南县城西27公里处,东与永丰镇接壤,西与洛源镇为邻,南与卫东镇交界,北与华县毗连。镇政府驻保安街村,现有行政事业单位35个。辖18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6529户,24496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20250亩,林地面积17万亩。年平均降雨量为790—830mm。
本镇是洛南县西部重要的集镇中心,洛南至西安的便捷之路穿境而过,容入西安一小时圈,交通十分便利。起源于秦岭山区的洛河,横贯东西,全长21公里。境内地域宽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核桃、油松、板栗、柿子等。人文始祖黄帝曾到保安巡游,他的史官仓颉曾在保安镇许庙村阳虚山上造字二十八个,现仍存造字遗址等,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
近年来,保安镇始终坚持产业兴镇和城镇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畜、果、桑、薯、劳务”五大主导产业,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5个,年出售商品畜6000余头;全镇发展良种核桃建园2000亩,其余集中连片1500亩;全镇良桑建园1600亩,老桑嫁接800亩;2010年发展地膜洋芋种植8000亩;年劳务输出8800余人次,年创收1000余万元。2009年人均
村的经济中心。文峪村建有设施蔬菜大棚,主导产业发展明晰,是全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西坝村位于县城以西25公里处,距镇政府4.5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29户,1283人,其中劳力562人。土地总面积780亩,人均耕地0.6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5600元。西坝村是洛南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杨庄村位于洛南县城西30公里处,距镇政府8公里。地处文峪河上游,文峪河穿境而过,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09户,1158人,耕地面积930亩,农村劳动力813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0元。
许庙村位于保安镇以东4公里处,地处文峪河洛河交界处。全村有 7个村民小组 397户、1516人,有耕地 804 亩。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50元。
东湾村位于保安镇以东11公里处,全村有 6个村民小组230户、929人,有耕地825亩。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
瓦子坪村位于保安镇以东15公里处,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538户、2031人,有耕地1860亩。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50元。
项目区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一产业,几乎没有第二产业。
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基础设施的滞后,小文峪等7个村都没有集中的生活垃圾堆放场所,生活垃圾基本都是随意丢放和作简易焚烧处理,还有的直接倾倒入河水中,生活污水排放沟渠分散而不集中,污水四处溢流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雨季更为严重。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存在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村容村貌。散布在各处的垃圾大部分没有得到有效处理,严重污染了村庄的居住环境,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农业生产废弃物未能有效综合利用,不同程度存在面源污染问题。依托紧靠公路和集镇地理优势,小文峪等村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据2009年的统计报表表明,项目区牲畜存栏数6541头,生猪存栏数9322头,家禽存栏数10420只。畜禽养殖业的污水、粪便、作物秸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且大部分专业养殖户的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杆均未被有效利用,大部分专业养殖户养殖场没有完备的污染防治设施,有的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目前农户中建有沼气池的仅有76户,仅占总户数的29.6%,不同程度的造成了环境污染。由于一些村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加之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
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同时,也能给小文峪等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能够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能够改善人民生活、美化人民生活环境
随着保安镇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保安镇各村的村容村貌比较落后,这个现实与人民群众对工作生活环境的需要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实施本工程,将成为提高村民居住质量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拳拳爱民为民之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落实,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环境条件
保安镇地处洛南县境西部,镇政府驻地保安街村,距县城27公里。位于东径109°57′02″,北纬34°09′01″,海拔高程1060米。全镇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东临永丰镇、南与卫东镇毗邻,西接洛源镇,北至华县金堆镇,洛灵路从镇区南侧贯穿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
1出,镇域经济也必将取得长足发展。
过境路从镇南侧贯穿而过,向西经河源接蓝田高速路和霸源火车站,并直达西安、商州等地,向东至永丰镇,北可通华县金堆镇,东接洛南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轴带。
因而,该项目的外部运输条件良好,大件设备可通过汽车或火车从外部采购。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刚要》,全面实施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促进城镇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环境整合治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形式、是带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和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结合保安镇实际,充分发挥镇村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环境整治战略思想,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引资条件,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快保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建设原则
3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小文峪等7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人畜粪便污染防治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生态养猪场)工程、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与填埋场工程、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五个方面。
一、人畜粪便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规模的确定及意义)
发展农村沼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效途径。
小文峪等7个村村庄厕所全都是传统旱厕,猪圈也为传统猪圈,人畜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降雨时随地表径流进入土地、河流等;特别是沿河住户对地下水质污染严重。所以,本项目优先支持沿河住户,修建户用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进行人畜粪便污染控制和处理。
连片村沿河住户1000户,占总住户的45%,需要建设1000个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连同过去实施的沼气工程,片区沼气池普及率到达60%。
“三位一体”沼气池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是有利于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当前农村公共生
5m3的户用沼气池,每年可节柴5000kg以上,相当于6亩薪炭林的年林木蓄积量,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5%以上的生活燃料。通过沼气建设,对解决农村的生活燃料和长远生计问题,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现山川秀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沼气池选址
年平均气温大于10℃的地区可采用沼气池。选择背风向阳、土质好、地下水位低和出料方便的地方建池,尽量避开竹林和树木;池址与灶具的距离尽量靠近,一般控制在25m以内(考虑压力损失);沼气池布局采用“三结合”,即沼气池、猪圈、厕所联通建造,达到人、畜粪便能自流入池。
池基的选择:池基应该选择在土质坚实、地下水位较低,土层底部没有地道、地窖、渗井、泉眼、虚土等隐患之处;池子与树木、竹林或池塘要有一定距离,以免树根、竹根扎入池内或池塘涨水时影响池体,造成池子漏水漏气;干旱地区还应考虑池子离水源和用户都要近些,并且尽可能选择背风向阳处建池。
(2)、沼气池容积的确定
沼气池容积指发酵池净空容积,要根据建池户每日的发酵原料数量,用气量和产气率、用肥数量等因素来确定池容。在农村,按每人每天平均用气量0.3~0.4 m3,4~5口人的家庭每天煮饭需用气1.5 m3。发酵池容积=用气量÷产气率。
——以辽宁省农村示范点为例
【关键词】农村环境 连片整治 政府治理 国外政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日益恶化。本文以辽宁省农村为例,分析了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沿河治理的模式存在局限性 ②环保部门与基层政府分工不合理 ③基层政府财政尴尬 ④政策执行缺乏后续有力度和长效机制。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一、情况介绍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易突出,表现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 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些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其中,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 强作为重要内容被 写上日程:
改革开放30年 以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带来了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却日趋严重而环境问题 直接制约着我国农村能否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国家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高度重视。国务院于2008年7月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央财政为此设立了专项资金。200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 题的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1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出 了明确部署。2008〜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了 15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全国2000多个村庄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达50亿元,约 1300万农村居民从中直接受益。
(二)环境现状
辽宁省的农村环境宏观上分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如工业企业排污;而面源污染则没 有固定的污染排放点:
根据辽宁省调查的14农村污染物的来源和特性分析,辽宁省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农村的面源污染.农村的点 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大类。
1.农村的面源污染,农村的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分布范围大与防治难 度大的特点;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①农业生产的污染,主要指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及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造成的环境污染、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城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②农村生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主要指村镇等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
2.农村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城镇企业和乡村集约化养殖场因布局不当、污染治理不力带来的污染,城镇工业污水和农业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城镇工业与乡村畜禽饲养业具有污染点多面广、排污种类多浓度高的特点,因而其污染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3.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指农村地区存在大 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荒坡垦殖、围 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严重 破坏一些由城市迁移到农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没有建设相应设施处理工业垃圾和污水.给当地 农村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不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与提高其中,面源污染比点源污染的范围更广泛,不确定性更大,成分和过程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控制。
(三)治理现状
为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深入开 展,辽宁省政府日前在抚顺市召开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现场经验交流会。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王秉杰通报了 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 行了布置。辽宁省将对项目开展情况实行月通报,2010年的项目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最迟也要在7月底前完成;2011年项目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对不能按时完 成任务的地区,省里将核减下一投资。2010—2012 年,国家和辽宁省将投入21.25亿元集中解决农村环境问 题,共涉及辽宁省7个市的21个县(市)区,惠及424个村。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辽宁省专门出台了《辽宁 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技术指南》。经过一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六大模式:一是生活垃圾村收集一镇转运一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二是生活垃圾分类一制燃气、沼气的就地处理和资源化模式;三是在城乡接合部修建污水收集管网,农村与城市共用污水处理厂模式;四是分散村屯生活污水排放系统(边沟)加氧化塘处理模式;五是畜禽粪便大型沼气资源化利用模式;六是畜禽粪便区域有机肥厂处理模式。
(四)成果收益
3年前,即2009年5月19日,辽宁省和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协议》,标志着辽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正式启动。如今,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辽宁成效显著,已初步探索出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环保工作的新路子。
中央对辽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作用寄予极大厚望,让辽宁大胆尝试、率先突破,力争早“出成效、出经验、出模式”。在为期3年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中,辽宁开展优质工程、惠民工程和廉洁工程并努力全部完成试点任务,开创出农村环保工作的崭新局面。
根据国家关于示范区域选取的要求和原则,辽宁确定的示范区域为:以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为重点,延伸到输水工程供水及采水所涉及的地市,共包括抚顺、本溪、沈阳、鞍山、辽阳、营口及盘锦7个城市,其中要优先解决大伙房水库及输水工程周边地区的抚顺和本溪(桓仁)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
辽宁在选择连片整治示范区域上遵循扶强不扶弱的原则,因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不是扶贫项目。为此,辽宁坚持如下选择:一选工作有基础的,通过资金扶持较容易见成效的;二选工作有积极性的,当地干部群众有强烈整治愿望的;三选领导班子能力强的,能够强有力地组织项目实施的。而且,对已选区域也要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出成效、出经验、出模式。
为保证早“出成效、出经验、出模式”,辽宁根据项目所处的区域、重要程度和模式,采取了“三个一批”措施,即省里抓一批、市里抓一批、县里抓一批。在资金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和支持,明确模式、效果、时限,强化指导与督察,重点推进,为辽宁乃至北方地区探索出连片整治工程示范经验。经辽宁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研究,确定了沈阳市蒲河流域的新民和辽中片区、抚顺市抚顺县的社河和大伙房水库周边片区、鞍山市的海城河源头片区、本溪市的桓仁水库片区和盘锦市双台河入海口的盘山县片区以及100个村庄为省抓重点。3年里,辽宁有效利用中央补助及省配套奖金20余亿元(不含市县级筹措资金),实行整村推进和连片整治,有效解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一些有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也得到有效治理,最后将基本解决辽宁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沿河治理的模式存在局限性
辽宁省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主要沿河开展,对省内个市、区、县境内的河流进行治理,并对河流流域内的村落进行治理。在我们走访的辽中县及抚顺市,主要以蒲河和大伙房水库为治理重点,并以点带面治理沿流域村屯。选取的治理水域多为大型的河流、水库,而我省境内的符合大流量要求的水域并不多,相反,农村的小溪、小河却数量庞大。但是这些小面积水域由于不符合治理基础指标而被排除在外,相对于大流量水域,小流量水域无论在防污还是在自我净化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因而,真正污染严重的小流量河流及其流域得不到有效治理成为沿大河流治理的方针的副作用之一。
另外,大河流域内的村镇的政体经济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的村镇,沿河治理的方针使得大量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流向原本就相对富裕的地区,从而导致真正污染严重、资金缺乏、地处偏远的农村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二)环保部门与基层政府分工不合理
本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由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部发起。在地方主要体现在由省、市、区、县一级的环保部门直接组织并领导整治工作。从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到垃圾箱、拖车、叉车等设备的采购,均由环保部门直接领导并进行,乡、镇政府及村委会不参与前期工作。因而使得在一些工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工程质量以及设备的售后服务问题成为了基层政府的负担。同时,“使用——采购”相分离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并且提高了效率,但是这种机械化的配给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部分项目脱离农村实际情况。
环保部门负责采购、建设,村镇一级政府负责使用和后期维护的模式,造成了两机关的权力重叠和权利真空。一方面,权力重叠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权利真空使得基层政府在基础设施得的运行和设备的维护上很难直接向提供主体张张权利。
(三)基层政府面对财政尴尬
连片整治的项目除了国家、省市的财政补贴外,还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省市一级有独立的财政收入,到了县级已经达到了尴尬的境地,到了基层政府如乡镇一级已是十分困难(除极少数农村外)。上级财政及环保部门只负责购置的设备和建设的工程,但是基层政府却要承担后续的大笔费用,如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而这笔支出是不被列入大政策支出之中的。
因此,当政策真正执行到受益者的阶段,往往给基层政府本就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使得如此意义深远的惠民政策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更造成设备的闲置、资源浪费、摆设工程等问题。
(四)政策执行缺乏后续力度和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政策,其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制度化的长效机制的保障。我国农村
环境保护起步晚、环境管理体制未建立的现实情况导致基层政府在相关领域的认识和工作处于真空状态以及农村居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一项未形成机制的政策,其在执行过程中势必会受到地方政府的层层打折,而其有没有明确的监督管理和后续检测体制,从而使该项政策的持续性难以保障,进而导致其惠民程度大大降低。
三、对策分析
(一)积极探索农村环保整治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农村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的形成首先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的体制作保障。由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农村环境管理的体制还未建立起来,现阶段可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1)建立县、乡镇两级环境监管体制,在每个乡镇政府明确一名副职分管环保工作,并至少配备一名行政编制的环保专职干部,重点乡镇设立环保派出机构,偏远或经济不发达的乡镇可两(多)镇设一个环保派出机构,工业企业比较集中或者区域开发程度较大的村可安排专人负责环保工作等;(2)实行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度,如县党委、政府与乡镇签订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考核乡镇政绩的重要内容等。
2.加强农村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地区农村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直接影响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强化人员培训,培养农村环保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的人才队伍。
3.多渠道解决农村环保资金。整合资金,重点突破。近年来,由于国家“三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各类涉农资金逐渐加大,农村建设资金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着力整合各类资金,合力攻坚,争取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在项目安排时,严格按照规划安排项目,力求少花钱、多办事,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受益多的变化中,理解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4.全民参与,强化监管。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环境保护知识进村入户,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环保部门还应不断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
(二)制定“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
一直以来,百姓心中总是认为,环境治理理应政府负全部责任,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均应由政府负担。其实不然。环境问题人人有责。所以笔者建议制定“征补共治”型环境政策。
“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是指地方政府向农民征收环境费,作为环境治理费用的一部分,再从财政中提取一部分,共同作为农村环境治理费用,根据村庄环境特点,选取一些典型村庄,主要以奖励或补贴的形式,以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果的环境政策。这种政策手段将政府的环境管制与农民参与相结合,以第三方效果评价为纽带,形成多方主体协作治理环境的结构框架。“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是在中国实施的“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农村环境政策基础上的一种探索。其中,“征”是指县、乡、村级政府采取定期对村民直接收 取环境费,包括垃圾处理费和污水治理费,或合并为环境卫生费;农民参与是以出工等方式参与可量化的公共治理行为;“补”包括奖励和补助2 部分,奖励是指县、乡级政府对环境治理效果好的村庄进行定期物质和精神奖励,补助是针对村庄环境的公共治理工程和治理行为进行补贴,也可以奖补合并,也可先奖后补或以奖代补。第三方评价是指环境学会(协会)的非政府组织NGO和公众共同对环境治理进行定期和抽查方式的公正评价的过程。
(三)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加强环境整治法制保障。
1.日本有关农村环境的相关政策法律
日本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开始重视农业环境保护问题,提倡发展循环型农业,制定了一系
列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农药取缔法》、《土壤污染防止法》等,有效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90 年代后,为进一步促进环保型农业发展,又相继发布了《有机农产品蔬菜、水果特别标志准则》、《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要点》、《有机农产品及特别栽培农产品标准》等。在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方面,日本先后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防止水污染法》和《恶臭防治法》等7 部相关法律,在《防止水污染法》中对不同养殖规模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2.美国有关农村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法律美国的农业污染防控主要集中于水污染方面。美国各级政府(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累计出台了数百条有关保护水质的法律和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水质控制,如《水质量法案》(1965)、《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1972)、《清洁水质法案》(1977)等。随着面源污染的日益严重,1987 年修订的《水质量法案》要求各州制定实施计划,以控制农村非点源污染[1]。1947 年,由美国国会制定的《联邦农药、杀真菌剂和灭鼠剂法案》是美国防止水污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一部重要法律,这一法律授权美国环保总署(USEPA)对农药的使用加以控制。
目前,我国出台的有关农业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共有20 多部,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并实施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有数十部,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虽然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特别是针对当前急需解决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和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意排放导致的水污染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的土壤污染为特征的农村面源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尚缺乏相关必要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法律法规和实施办法。鉴于此,结合现阶段我国农村面临 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及现有政策体系的不足,笔者认为,我国应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如以下几个方面:①是结合农村环境污染特征和生态建设要求,建立和补充现有国家法律中缺失的相关法规、条例,主要有《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规定》、《生态补偿条例》等;②是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标准,如《农村工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标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标准》等。③制定税收政策。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广泛建立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开征以化肥税、农药税为主要构成的环境税,有效遏制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农药、化肥等对土地、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④制定财政补贴政策。建立耕地补贴制度,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农户和企业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对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间接补贴;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将相应的农村环保支出列入常规性预算。
四、结 语
通过几年的整治,目前辽宁省农民的环保意识在提升、环保理念也普遍增强。但是,我们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不能盲目追风,搞形式主义。也不能只投入金钱建基础设施而不顾运行。否则只会“好心办错事”。辽宁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一定要结合辽宁省农村的特殊实际情况,在国家战略主导的推进中,一定要注重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责,这就要求政府从多层面、多角度发挥环境行政的职能和作用,积极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等手段推进环境管理。只有不断地加强政府环境管理,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进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东科技,2011(22):70-72.[2] 朱立志.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机制与政策[J].环境保护,2008(15): 18-19.[3] 严立冬,郝文杰,谭波,等.我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分析[J].税务研究,2010(1): 50-52.[4] 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 路明,郭群峰.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经济界, 2.8(02)
汇 报 材 料
一、基本情况
我们阳城镇位于芮城县西部,全镇共有17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13600户,39679口人,劳动力20414人,耕地面积8.9万亩。201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8元。我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项目涉及东任、阳城、常村、翟家、阳祖、东风、西任共7个行政村,属芮城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红枣农业观光旅游循环圈片区,涉及人口1.5万口人,整个整治工程分五大工程,一是水源保护工程。需改造整治14眼水源井和蓄水池。二是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①建东任污水处理站一座;②建化肥池10座、其中西任2座、常村3座、阳城3座、翟家2座;③阳祖村生活污水处理,采用小型人工湿地共建50处;④各村铺设入户污水PVC管网工程。三是生活垃圾处理工程。①在常村设置垃圾处理集中处置点一处,处置片区内7个村的生活垃圾;②各村垃圾收集系统。配置垃圾车2辆,垃圾桶432个。四是畜禽粪便处理工程。在翟家村建生态发酵猪床养猪场一座,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五是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程。在东风村建一座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整治工程总投资7439180元。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 视,组织11个职能部门整合资源,政策大力度向7个村倾斜,并聘请省环科院对整合项目进行规划,使之更趋合理。
二、基本做法及进展情况
1、规划先行。2011年工程项目确定后,镇党委政府通过学习国务院、省、市关于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有关文件和《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实施方案》精神,深刻认识到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提升全镇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只有搞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才能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我们成立了以镇长孙春燕为组长的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组,确定一名副镇长专抓此项工作,抽出7名党委政府领导成员,每人包一个整治村,先后召开各种会议达20余次,对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周密的部署,做好了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认真搞好规划,镇党委政府,首先召开各有关村干部会议,进行规划摸底,澄清项目村的基本情况和环境卫生现状;其次,根据红枣观光旅游循环圈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建设重点;同时还聘请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进村进行详细的规划。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28次,征求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235人次,经过五上五下的实地调研反复修改,评审论证制定出了芮城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阳城片区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好。
5、尽早开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为了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我们及早规划,尽早动工,倒排工期,顺排进度,每个村都有一名党委政府领导成员负责,确定一名包村干部督查在施工一线,目前我们已经铺开的工程有:①农业废弃物再利用—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②生态发酵猪床项目;③管网试点村,阳城村管网开挖工程项目。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化粪池均已完成施工设计、占地协调,于近日便可破土动工。我们决心根据省市县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进行施工,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力争把此项工程建成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示范样板工程。
XXX政府
(2012年7月4日)
各位领导:
现将我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X、XXX、XXX、XXX(区)交界处,全镇辖13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67人,镇域总面积407.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4万亩。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增加值达到35380万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782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7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08元。先后被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第二批小城镇改革试点镇、全省第一批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XX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并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七项国家级殊荣和十余项省级荣誉。
根据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精神以及省、市、县关于申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通知要求,在省、市、县环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于2011年4月开始申报,被省正式列为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 1
整治示范区。本项目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137个社,7046户,30267人。
二、工作措施
(一)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XX堡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镇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在各村设立了以包村领导为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该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二是认真编制实施方案。认真制定《XX县XX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方案》和《XX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设施购臵方案》,经省、市、县环保部门批复后,制定了项目实施具体措施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三是强化监督管理。为加强对XX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程的质量、进度、资金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在13个行政村每村设立一名监督员,负责整治工程的监督实施,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一是及时召开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动员大会,传达省市县的有关要求,详细安排部署了连片整治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二是通过简报、宣传牌、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连片整治活动深入人心。在镇区入口处及沿路建立大型宣传牌6块,在各村村口醒目处设立小型宣传牌13块,制作项目宣传公示栏2块,悬挂条幅28条,并在沿路刷写环境整治相关内容的宣传标语,并向农户发放《加强环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园----致全镇农民朋友的一份信》7000余份,走访群众4980户,填写民情日志4980份。四是联合县电视台、县环保局于3月26日,在镇区设立宣传点一
个,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展出宣传牌6块,悬挂宣传条幅2条,同时利用宣传车走村串社播放宣传录音,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
(三)抓好“百日整治”活动,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工作。为了配合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工程,我镇于2011年10月深入组织实施了农村环境“百日整治”活动。活动期间,共计投入60多万元,对重点部位进行了集中整治。雇用大型机械(铲车)对镇区及村社36条(通村13条,通社23条)、103公里道路两侧进行了集中清理整平,共清运垃圾1860方;对村社街道、房前屋后的“三堆”、院内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清理,清理“三堆”10320座,清运垃圾520车(次);对院前“乱搭”、“乱建”进行了集中拆除,共拆除乱搭乱建棚舍368座。为了进一步加强道路及农宅周边环境卫生治理,我镇于2012年5月组织实施了“百日整治”活动回头看行动,对重点路段、重点村社遗留疏漏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治清理。共清运垃圾56车(次)454方,清理“三堆”306座,共拆除乱搭乱建棚舍37座,园墙160条,共计投入30多万元。对全镇XX公路、XX公路、XX公路、XX公路等11条重点公路沿线84个社的房屋周边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按照统一标准对沿路树木及外墙全面进行粉刷装饰。共粉刷树木22560棵,修补粉饰房屋墙体36288平方米,投入资金80多万元。督促全镇13个行政村137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形式制订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上保障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态化,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
(四)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1、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390万元,在原XX造纸厂建设覆盖XX村、XX村和XX村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规模为1500m³/d;在XX村和XX村分别建设简易污水处理站各1座,污水处理规模为20m³/d,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8666米(原XX纸厂至XX林场5公里的管网疏通,原污水处理站到XX纸厂1公里污水管道已建设完成、XX村1333米、XX村1333米)。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和绿化,并建立设备运行管理机制,保证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目前,污水处理厂建设土建工程正在安装设备,XX村、XX村污水处理站已开工建设。
2、生活垃圾收集工程。概算投资349.5万元,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用体系,购臵压缩式垃圾车2辆(5吨、3吨各一辆),手推式垃圾清运车411辆,移动式垃圾斗275个,分类式垃圾箱1180个,垃圾收集屋26座。目前已购臵5吨、3吨压缩式垃圾车各1辆,分类式垃圾箱200个;手推式垃圾清运车、移动式垃圾斗已购臵、正在委托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装。
(五)全力整合各类项目,切实改善镇村环境面貌。一是加强道路建设。总投资1058.4万元,完成了13.3公里的XX柏油路的铺设,6月已完成了XX村8.34公里、XX村4.23公里路面路基铺垫完毕,近期将铺油硬化,7月完成XX公路5.49公里铺油硬化。二是住宅小区建设。按照镇政府总体规划,共建设完成总投资2958万元,占地面积12463平方米的住宅楼128套,其中XX小区2栋、XX小区3栋、XX小区1栋。三是危旧房改造。整合住建局补助资金276.8万元,完成危旧房改造450套。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在XX村委会驻地建设二层上宅下店式商住楼20套3440平方米。
四是镇区水厂建设。投资460万元建成变频式水厂一座,完成土建工程、机电设备建设,建设配套管网2400米,建设完成后将覆盖镇区及朱王堡、梅南、汤宁村,解决2209户、1066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五是卫生厕所改造。整合爱卫办资金153万元,共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700座,每座补助水泥10袋、瓷砖110块、马桶一个。六是沼气池建设。整合农牧局资金58.5万元,共建成沼气池130座,每座补助水泥1.5吨、砖1000块及其配套设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X县人民政府
(2012年2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县2012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做表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新形势下开创农村环保工作新局面的有效抓手,也是展示X县对外良好形象的有利机遇。X县作为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主战场,项目涉及两个片区6个乡镇13个行政村。为此,我们将根据本次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明确部门分工,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建设和谐X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加强领导,全力组织实施。成立全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协调解决连片整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落实配套资金,积极整合资源。严格按照项目投资规
模及资金筹措要求,足额、及时落实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生态移民、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建设相衔接、相协调,通过整合资金,加大乡村资金自筹力度,使村庄道路、供排水、沼气、电力、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示范项目区集中,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
三、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和资金的规范管理,落实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加强建设资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做到资金专人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落实项目公示制,要将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在政府门户网站及示范村村务公开中进行公示,保证项目资金安排及实施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健全示范项目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为确保项目建设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在环保设施运行维护上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和农民投工投劳,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以及适当的物业收费等方式来解决运行维护经费问题。同时要采取对运行维护体制机制落实好的乡镇实行奖励的方式,鼓励维护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从而使其长期发挥良好的效益。
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待。我们要本着对广大农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