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共12篇)
开展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防止校园欺凌伤害学生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根据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吴建水 副组长:陈明星 杜洪艳
成员: 各年级级部主任、团支部成员 工作小组:
组长:陈明星 杜洪艳
副组长:范仲友 徐纪亮 郝法全 史安亮 蒋华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各班信息联络员
二、校园欺凌治理小组职责:
通讯联络组职责:发生欺凌时,及时通知防欺凌组组长和临近教师赶赴现场。
现场防欺凌组职责:通知本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对施暴者劝告、强行阻止。
现场疏散组职责:通知本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领导要求,将学生迅速分开教育。
现场救护组职责:对受欺凌学生简单心理健康咨询。接待、安抚、善后组职责:通知本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安排阅览室为受欺凌学生安抚室,会议室为领导指挥中心,根据领导小组组长要求,做到安抚善后工作。
三、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
1.发现者为学生,学生应立即报告临近教师,临近教师立即通知通讯联络组组长,并组织附近人员一起上前阻止欺凌者施暴,并劝解教育。
2.发现者是教师,立即报告通讯联络组组长,并组织附近人员一起上前阻止欺凌者施暴,并教育分开。
3.通讯联络组组长指挥本组成员,第一时间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应急小组组长、班主任赶赴现场、年级或教室。
4.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启动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先到人员先指挥(组长到后由组长)各应急小组按职责进行现场操作。
5.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作出终止校园欺凌伤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本该是“天真无邪”“花样年华”的未成年人,他们却以欺凌方式改写了跟“恰同学少年”应有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使得他们的心灵发生扭曲,如何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人性出发,来探讨如何抑制和消除校园欺凌。
一、校园欺凌源自人性之恶
人性问题十分复杂,人性善或人性恶的观点都有学理依据。在学校教育活动中需要对人性之恶有一定的认识,并保持一定的警惕,针对人性之恶需要发挥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的威慑作用。人性的善恶一直是纷争的话题,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荀子认为“人之性恶明矣”。应该说,人的本性究竟如何,其实都只是思想家们的假设。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行善作恶的行为不仅与人的本性有关,也与人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影响有关。如果从校园欺凌现象去追问人性的源头,不能不承认人性中有恶的成分,尽管不能夸大这一恶的性质,但也不能否认人性有恶的一面。
《荀子·性恶》中对人性的恶有过严密的阐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的善良行为是人努力改造恶的结果。因此,社会一定需要教育教化,才有和谐的秩序,最终走向安定太平。荀子认定人性恶的论证思路也是从社会乱象回溯到人性的源头。人源自动物,在某些方面依然保存着动物的兽性。但是,人毕竟不同于动物,人还有理性的一面,还有良知、良心和良能,还有人道、人文的一面。从人类的历史来看,人性的善在不断地抑制恶,总体而言,人类是朝着文明的方向在前行。但在进步的过程中,人性的恶总是会冲动性地显露出来,校园欺凌就是人性之恶在特定条件下爆发的表现。
二、学校教育亟待加强对人性的认识
从一定程度讲,校园欺凌是学校教育忽视人性、忽视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必然结果。学校教育应该发挥“善者伪”的教育功能,即通过教育,导引学生走向至善境界。但是如何达成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在教育理论层面还是在教育实践层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实践层面,无论是学校的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德育工作,都缺乏人性论的内容。教育者组织的很多教育活动都预设了追求善的目标,也催生了学生善的行为效果,但是,追求善的目标,需要以认识人性为起点。在教育理论层面,就笔者视野所及,还没有哪一本教育学教材关涉人性问题,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领域,也几乎无人提及培养学生认识人性问题的能力。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没有人思考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事实上,2009年的教育基本理论年会主题就是“教育与人性”。因此,从整体上看,教育活动的展开似乎知道向哪里去,但却不知道从哪里来,不清楚教育的人性起点是什么;若说教育有人性的起点,那人们也是无意识地把人性善作为起点。
从人性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教育,正是因为人性中存在恶的“基因”。但在强调人性善的社会里,因为对人性恶缺乏基本的共识,导致向善教育的简单化,具体表现有:第一,提倡助人为乐的精神,鼓励学生做好事,鼓励学生团结合作,这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这种向善教育模式也有消极影响,偶尔无私奉献不难,难的是持续地无私奉献;团结合作是好事,怎么团结合作却是难事。这都涉及人与人的交往、关涉人性的善恶问题。第二,用敌我二分的标准对人群划界,鼓励学生区别性地对待,这同样关涉人性善恶问题。用某种特定的标准把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群分为敌人与朋友,把某些人设定为自己的朋友,把另外一些人设定为自己的敌人。这样的二元划界思维长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学生就会在校园群体生活中无意识地把与自己利益一致的人视为朋友,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人视为敌人。由此对自己的朋友采取向善的方式,对自己的对手采取残酷、残忍的方式。校园欺凌就是这种二元划界的思维方式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形式。校园欺凌者一方面意识不到自己人性之恶的膨胀和丑陋,同时又有意或无意地扩大对所谓“敌手”的恶意;一方面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表现得很有善意和仗义,但同时会采取欺凌的方式对付对手或者竞争者。在事态有利于自己的情势下,欺凌者就凭借自己或群体的势力肆意欺凌所谓的对手。因此,我们不能不说,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与教育忽视人性有相当的关联性。
三、过于宽松的惩戒难以对人性之恶产生威慑力
校园欺凌者理应受到相应的惩戒,只有这些惩戒产生相当强的威慑力才能抑制校园欺凌现象的蔓延。现代文明的惩戒方式主要表现在经济层面和行动限制上。在经济层面上的惩戒,是赔偿受害者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损失,以及赔偿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在身体层面,惩戒不伤害身体,这也是学校中惩戒与体罚的本质区别所在。身体上的惩戒主要是限制欺凌者的自由。就惩罚的严厉程度而言,分为学校内部的纪律惩戒与社会法律层面的惩戒。当下处理校园欺凌的惩戒标准失之于宽松。首先,对校园欺凌认定的标准过高,如果受害者没有出现严重的皮肉之伤,一般会被认定为是学生之间的普通纠纷,而不会被认定是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其次,惩戒的力度过小,与欧美国家的严厉程度相比,我们在这方面的惩戒力度有相当大的差距。再次,对欺凌者的隐私保护过度。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案件不进行公开审判,以免影响他们日后的生活,这有一定的人道性,但客观上也削弱了惩戒的威慑力。最后,学校内部的惩戒往往形同虚设,没有具体细化条款,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督执行,等等。此外,欺凌者之所以敢欺凌弱者,不仅仅是因欺凌者本人强势或者同伴群体强势,被欺凌者受“家丑不可外扬”“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等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不想声张,导致欺凌者的后续行为更加有恃无恐。
四、消解校园欺凌的基本思路
面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日益蔓延,当下开展的专项整治应该会取得一定的抑制效果,但是校园欺凌的隐秘性、复杂性决定了整治的艰巨性、艰难性,因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抑制和消减校园欺凌现象的努力应该具有持续性,通过校内外多种力量的整合来控制和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1. 学校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
人性既有善,也有恶,人性之恶随时都可能被激发出来。教育者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性之复杂,通过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性恶的丑陋与可能引发的后果。当然,与此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人性的善,让学生相信人性之善的力量非常强大,足以抵制人性之恶。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中反映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各种表现,收集相关资料,把对人性的认识结合到课堂教学、学科教学之中,在班会主题和其他各种学生工作中,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复杂,学会理性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人际冲突,获取人际交往的智慧,保持对校园欺凌的敏感性。
2. 教师应掌握识别欺凌的标准和惩戒的规则
确认校园欺凌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惩处欺凌者需要有相应的惩戒规则,为此,学校负责人和教师需要掌握识别欺凌的标准和惩戒的规则。比如,美国校长在收到欺凌报告后必须马上启动调查,调查期间必须给受欺凌的学生配备心理专家进行疏导。事实上,校园欺凌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做一定的预防工作,学校可配置专门的岗位,负责人需要提升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的专业知识,能从学生群体的行为、现象中观察到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已有学者提出处理校园欺凌的基本原则,比如,加强道德教育,加强普法教育,尊重学生、尊重差生、一碗水端平,开设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开展安全教育,进行生活指导教育等等,作为原则,这些想法无疑具有合理性和启示性,但我们更期待实践取向的操作策略和权责清晰前提下的责任分割。
学校教师要用“校园欺凌预警标准”来识别学生的欺凌,及时干预学生的行为偏差;学校可建立匿名报告系统,鼓励学生及时报告欺凌现象,并将之录入欺凌报告系统;校园内安装摄像头,校园内的各类活动尽可能可视化、公共化,减少校园观察的死角;构建受欺凌者的庇护所,开设相关的反欺凌课程,训练受欺凌者应对欺凌的能力与方法策略,培养学生作为旁观者的责任意识。在教育活动中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探讨欺凌问题,举办以反欺凌为主题的班会,在校园营造一种反欺凌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可发起反欺凌的主题讨论,组织省市的反欺凌同盟,设置反欺凌电话热线、反欺凌投诉箱、反欺凌网站、反欺凌云平台等,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挤压欺凌者的行为空间和舆论空间。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后,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来处置。比如,依照挪威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首先,当受害者首次遭遇欺凌时,学校立即确定干预的基本方案。随后心理教师跟进,确保被欺凌者的心理及时得到抚慰,并传授应对欺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同时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为了惩戒欺凌者,校方应尽快联系欺凌者、受欺凌者以及双方家长,调查欺凌事件的真相。其次,学校通过强化学校反欺凌的态度,严格依照规则惩戒欺凌者。教师先和每一个欺凌者单独会谈,然后和所有的欺凌者共同座谈,同时家长也被告知参与会谈。谈话应在短期内连续进行,以避免欺凌者之间互相串通,从而影响干预效果。再次,视严重情况给予欺凌者惩戒。最后,教师召开反欺凌座谈会,通过反复强化以终止学生的欺凌行为。如果时机成熟,再安排1-2次调解,通过第三方介入,双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共同达成建设性的终止欺凌协议。
3. 国家法律加大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惩戒力度以强化法律的威慑力
校园欺凌行为中,施暴者往往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践踏他人的尊严,侵害他人的权益。依法惩罚人性之恶的外显行为,会对人性之恶有抑制作用。从国际比较看,很多国家(地区)针对校园欺凌行为都采取了法律手段,有的国家(地区)还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美国50个州都有了反校园欺凌立法,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态度,所有参与者包括围观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世界上较有成效的反欺凌法案有西班牙的“玉梭鱼法案”、美国的“坚定立场,伸出援手:向欺凌宣战法案”、我国香港地区的“缔造和谐校园法案”等。挪威以反欺凌成效享誉世界,这跟挪威强力实施“欧维斯反欺凌三级(学校、班级、个体)干预法案”和“零容忍法案”密切相关。
我国没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然而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这些法律对校园欺凌者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也有人误以为没有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就不能依法惩戒欺凌者,还有人为欺凌者开脱,说他们不懂法。这些误解和误导客观上弱化了法律的惩戒力度,使得作为受害者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一点在依法处置校园欺凌案件时特别明显。比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但这些人道化的条款很有可能被欺凌者误读,以致他们对法律缺少敬畏之心。
美国在刑法上对实施暴力欺凌的犯罪主体判刑很重,他们会更加偏重考虑被告人犯罪的主观恶性程度,即使被害人可能伤得很轻,但被告人会因为主观恶性大而获重判。类似的案件,在我国大多以故意伤害罪来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最终的量刑主要是以被害人的伤残程度来确定,而且这个伤残鉴定是在治疗之后,而不是在治疗之前。如果说教育是以文化的软力量来抵挡人性之恶,弘扬人性之善,那么法律则应以刚性的硬力量制服人性之恶。法律惩戒的威慑力越大,教育的影响力就越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消除校园欺凌,需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之上,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并依法落实处罚力度,提高法律惩处的威慑力。
4. 社会成员保持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敏感性以督促校园欺凌事件真相的及时公布
校园欺凌事件引发关注既有内源性的动力,如社会对人权的日益重视,也有外在的条件,如发达的网络媒体。2011年,日本出现第三次校园欺凌问题讨论热潮,起因于大津市某中学一男生因遭受欺凌而自杀。人们对学校和教师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态度和行为深感震惊。当事学校及地方教育委员会在最初阶段极力逃避责任,声称并未发觉存在欺凌事态,该生自杀行为与校园欺凌无因果关系,并与家长签约,要求家长不得向外界透露信息。但在社会舆论和有关证据面前,学校被迫承认存在欺凌事实,但不承认自杀与欺凌之间有因果关系。2012年,“第三方调查委员会”调查后认为,自杀的直接原因为遭受欺凌。[3]大津欺凌事件折射出当事学校存在遮丑倾向,不愿公布事件真相。我国的学校管理者通常也是本能地希望欺凌事件在学校内部“和谐”解决。有的学校对受害者报警、通过司法程序来追究欺凌者的违法犯罪责任表示出“无奈”态度,反映出学校对欺凌的恶劣性质与危害缺乏理性认识。学校管理者对公布真相的轻视态度、认识偏差和消极应对,客观上起到了对欺凌者庇护、纵容的作用。
以2016年5月16日山东日照市公布的《五莲县教育局关于街头初中一学生打骂同学调查处理情况的说明》为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校园欺凌事件公布真相的难度。五莲县教育局的整个说明不足500字,涉及事件真相的话语仅仅是:“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然而从1分33秒的视频中显示:除了身穿校服的男生多次对穿黑色衣服的同学进行打骂外,还有其他学生对挨打学生进行打骂起哄,现场还有多名学生围观。当事双方也许都不希望公布真相,但是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领导有提供真相的义务与责任。这些真相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欺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局;当事人的班级和学校以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态度和认识;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时间和地点、调查过程和结果;当事人的家庭情况以及家庭教育。特别是欺凌过程中的细节要作为重点加以调查;口头的、书面的文字资料和录音录像等要妥善保存。真相的调查和真相资料的保存,不仅为处理欺凌者和处罚学校管理者提供依据,而且也为研究者提供详尽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真相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立此存照,欺凌者以后若再欺凌他人就要加重处罚。所以公布和保存真相资料既具有教育意义,也具有威慑力量。因此,对校园事件的处理需要有硬性规定:校园欺凌事件真相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布;相关资料要保存在区县教育局的档案馆并规定哪些人可以查阅这些资料。此外,教育部门还需要按照年度统计校园欺凌事件,并把统计结果公布出来。
5. 创建校园欺凌事件的案例库和数据库以促进专业性研究活动的展开
校园欺凌事件的解决需要通过专业研究去探讨欺凌发生的原因,需要专业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美国学校在孩子5岁刚入学起就会开展反校园欺凌教育,除直接暴力行为外,教师还教育学生认知一些属于间接欺凌的“冷暴力”行为,包括语言攻击(辱骂、嘲笑、威胁)、群体孤立等。2011年日本大津校园欺凌事件直接推动了《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的公布,通过立法强化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和规制成为社会共识。这些举措都与专业工作者细致深人的研究密切相关。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校园欺凌事件的案例库和数据库建设的规划。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之后展开真相调查,随后推动管理制度的改进和法律条款的颁布,这是减少和消除欺凌事件重复性发生的基本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专业研究。真相调查本身也是专业研究的有机部分。日本大津校园欺凌事件调查委员会为揭露真相所展开的调查,不仅揭示了欺凌事件发送的过程和原因,也呈现了教育行政、学校领导和教师未尽的责任。1982年,挪威相继发生了三起被欺凌儿童自杀事件。以此为契机,挪威政府和学者开始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挪威反校园欺凌研究由此展开。为了干预学校欺凌,挪威构建了国家层面的反欺凌体系,凭借反欺凌宣言的引领,斯塔万格大学行为研究中心发布了“零容忍方案”,依据社会心理学理论,凭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立体干预,有效地遏制和干预了学校的欺凌现状。[4]我国反校园欺凌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发现我国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划校园欺凌事件案例库的建设,从而制定并实施本土化的校园欺凌行为预防和干预计划。
参考文献
[1]孙临美,林玲.儿童校园欺凌问题的现状、归因及对策[J].校园心理,2009(3).
[2]张春铭.近半数留守儿童表示被欺负过[N].中国教育报,2014-12.01.
[3]陶建国.日本校园欺凌法制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15(2).
关键词:校园欺凌;欺凌原因;欺凌特征;法律规制
近些年来,全球大型校园欺凌事件报道层出不穷,越发严重,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些大型校园暴力事件涉及刑事,民事及行政三种法律类型,而更应该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家长校方及相关部门如何预防与处理该类事件,还校园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打开人生梦想的翅膀保驾护航。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欺凌行为是一种攻击,暴力的行为,通常表现为采取打、推、勒索、孤立、辱骂和嘲笑等方式有意地伤害别人(身体或心理的)[1]。这种攻击暴力的行为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像拳打脚踢,给受害者身体遭受创伤的直接行为,还有一种是言语攻击,关系隔离似的间接行为。“直接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暴力或强行索取,间接欺凌则包括攻击性言语及排挤孤立别人。”[2]
二、校园“欺凌”问题的原因
校园欺凌事件除了与学生自身心理问题有直接关系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进而造成悲剧发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根据校园事件大量报道,这已然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校园悲剧的发生离不来社会这个大环境:社会再带来网络,电视媒体等新事物的同时,也会携带一些附庸品,如国外黄色信息、暴力游戏等。李广老师曾指出,“往往归因于当年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网络、电视媒体的负面影响”。[3]
(2)家庭因素。校园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时期,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比如,一个注意家庭教育的家长,他会认真的教育孩子如何善待他人,营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满腹抱怨的家长,教育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识比较重,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情绪,这极易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3)校园因素。一谈到孩子竞争问题,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张张成绩排名表。在学校过分看中名次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心理。这种忽略,使得落后的学生越发不想读书,索性将注意力转向其他,这就间接导致他们有机会接触不良信息,并向其他学生发泄自己的不满。除此,那些为名次争得头破血流的学生,有的会更加紧张,甚至有抱负、嫉妒等不健康心理,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校园“欺凌”问题的特征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欺凌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个校园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欺凌事件,这是因为有强者便有弱者。除了普遍性外,校园欺凌具有隐蔽性与难以判断性——这才是欺凌问题的可怕之处,让人无法下手。另外,前文有提到,欺凌行为方式多样,有言语欺凌也有肢体欺凌,现在出现了新型方式——网络欺凌。“网络欺凌亦被称为网络暴力,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4]总之,抓住了欺凌问题的特征,无论是校方还是家长,都应该格外留意观察,以减少问题的发生。
四、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规制
(1)刑法方面。我国刑法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定门槛较高,比较谨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如今,学生大部分心理年龄较为成熟,心智比过去提高很多。因此,有部分学者建议,适当降低入罪门槛以便一定程度上提高刑法的严肃性与威慑力。
(2)民法方面。我国民法方面对校方,学生监护人也有相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这就有利于监护人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与保护,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另外,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可以避免校方脱责问题的发生。
(3)行政法方面。行政法方面,相对刑法民法,灵活性较大,可操作性高,且通过采取具体措施可直接引起校方及潜在施暴者的注意。如,可以通过不定期检查学校安全工作以及完善对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监管,另外加大对未构成犯罪的施暴者的惩罚力度。
总之,校园的莘莘学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校園暴力事件的现状,原因,特征及法律规制,希望能引起家长校方的关注,还校园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打开人生梦想的翅膀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屈生宪.简析新形势下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2]刘天娥.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2009.07.10
[3]李广.校园欺辱-日本孩子无法逃脱的痛[J].中国教育报,2007.10.15 第008版国际教育
[4]陈钢.网络欺凌:青少年网民的新困境[J].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2011.04
作者简介:
2016-06-16 14:27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的稳定,特制定学校欺凌暴力事件预防与处理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校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三、组织机构
1、成立校园欺凌暴力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 长:王滨
副组长:张李辉 成 员:全体教师
2、职责:全体教师负责在公安部门介入之前与侵害势力的周旋,紧急时的格斗等,为受伤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班主任负责疏散引导学生到安全场所;学校校委会成员负责对校内外的联络汇报工作和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安抚工作。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数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重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学生之间的矛盾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欺凌、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1)各年级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安全教
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心理咨询室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开展老师、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工作。
(3)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发现可疑人员或不法分子非法侵入校园应及时报告或报警。
(4)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要逐一排摸登记、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5)经常性的以当地政府、派出所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校园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和事),及时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学校发生欺凌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校内一旦出现非法侵害现象,在场教职工应尽力予以制止并及时通知学校领导。无力制止的,可调集力量,同时拨打报警电话110。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自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全体教师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要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对学生进行疏散。若有需要,则通过校园广播,发出紧急集合信号。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有序疏散。
3、如有人员伤亡,学校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送往就近的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4、协助警方阻止欺凌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持秩序和善后处理。
3、及时向师生及家长通报事件经过,稳定情绪。
乌海二中武倩茹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受挫——攻击”心理机制的存在。遇到挫折都会很自然采取攻击行为。只是不同的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指向内部,如自杀,自残,自责;另一种表现为:侵犯,危害他人或社会。程度不同,破坏结果不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任何攻击行为,都有受挫的心理的背景。
那么,如何预防和化解校园中出现的攻击行为(以下称为“校园欺凌”行为)呢?在日常的心理工作中,我发现:一方面提升学生对“挫折”的认知,另一方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面对挫折的能力。这是心理教育当务之急重点和要点。
然而这项工作或“工程”绝非一两位老师可以为之。这需要各岗位之间,部门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多方面的配合。下边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良性的公平的校园管理机制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建立自己的价值和正能量影响力。从而更加积极地影响更多的人,并成为榜样的带动者。
社团工作的开展,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与中实现自身价值,以此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被认同感,从而巩固其内心的阳光和自信,实现在心理上的更加强大。
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心理学研究无数次证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和肠道分泌内腓肽,多巴胺以及血清素。这类物质的产生,将为人的主观体会带来快乐。在提升认知之前,从心 理基础上做好了“从容、接纳”的准备。为接下来关于挫折的认知调整减少了阻力。
三、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长对学生一旦遭遇“校园欺凌”的家庭教育能力 大多数孩子实施校园欺凌或被欺凌发生后,很多家长选择打骂、批评,逃避、忍让的态度。这反而提高了孩子逆反情绪和内心的恐惧不安、委屈和无助。这样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在助长不良行为或增加孩子内心的挫折感,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是非观。
还有的家长却泄愤直指实施欺凌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不配合学校处理问题。无形中加剧了实施欺凌和被欺凌孩子在事件中的压力。有的学生甚至反被孤立。所以,我建议家长最好先理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无论孩子是实施伤害或是被伤害的一方,首先都要给予其时间,耐心听他表述内心的动机和原因。然后再谈应对方式,最后说是非对错。
四、心理工作和政教工作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在工作队我们发现:心理工作和政教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处理已经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的一个较好的方式。以下是我在2010年给我校政教部门的《心理和政教工作结合的建议》。
关于政教工作与心理工作融合互补的设想
心理工作室,成立一年有余,接触了大量的学生来访案例。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心理困惑来自家庭缺少关爱,来自家长和和老师对自己的不理解和误解,来自同学之间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等等。这些心理困惑的影响下,如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能会有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行为的出现。另外,在已 经违反校规,进行处分的学生中,存在不理解学校管理,不服处分决定的情况。所以,站在心理工作的角度,我们希望能和政教工作相互融合,把我校学生的违纪率降到最低。
我们基于以下几点理论与实践分析,来阐述关于心理与政教融合的设想思路——
一、青春期心理的特点
在心理学上,把人的12岁至16岁定义为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正好跨越了整个初中阶段。而一个孩子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青春期的成长、教育又密不可分。所以,初中阶段的心理帮助与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初中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心理因素,不得不从以下几个青春期心理的特点说起——
1、自我意识明显上升
在青春期阶段,“我”的意识在明显上升,所以关于“我”的重要性,关于“我”的评价在这个阶段变得非常的敏感。每个孩子都在试图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和唯一性。所谓的好学生们力求通过学习成绩,特长展现来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就通过制造事端,打架,破坏规则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或强调自己的存在。所以,在这个阶段引导每一个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从正面去突显“自我”魅力,可能会大大降低他们通过非正常方法实现自我存在的危险。
2、逆反心理贯穿整个青春期阶段
由于生理的原因,青春期的脑组织发育还正在却并末趋于成熟阶段。所以,在思维上会存在判断力,注意力,和情绪稳定性等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往 往从自身的生理外表上,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可在一些现实问题中,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还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这种角色不统一的矛盾心理是导致逆反的真正原因。引导学生,家长和老师理解学生逆反的生理基础与心理基础,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接纳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违反校规行为的心理基础 1、受挫——攻击心理
“受挫——攻击”心理,是指一个人的攻击心理来源于先前的受挫体会。这类受挫体会,可能并非攻击对象,而是因为其他个体或在其他场合受挫而转化为另一种行为指向的攻击。比如,被家长批评了,可心理上却并未认识到错误,所以可能会不理解,委屈,这是一种受挫。这种受挫产生的焦虑也许会转化到一个比自己相对更弱小的同学身上展开攻击。这类攻击不一定完全指向外界,有时也指向自己本身,比如自残或自杀的思维或行为。2、关爱理解的心理缺失
“心灵荒漠化”,这是近几年心理文献中,常看到的一个概念。是指由于心理缺乏爱心温暖而导致的一种对外界和自我的漠视。这类学生本身缺少来自亲情,友情及师生情的温暖。在他的眼中世界是一个温度很低的月球,人与人之间是少有甚至没有关爱的。由于“心灵荒漠化”,使他对同学,老师的认识变的多疑敏感,不信任,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所以违抗纪律,破坏规则的动机就自然而然在他的内心出现了。3、通过违抗纪律来证明“自我”的强大或存在(已在青春期心理特点中作过表述)
三、心理工作与政教工作相融合的意义 1、打与抚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自我,理解学校的处分。
处罚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处罚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让被处罚者意识到错误危害所在。意识到学校纪律的真正意义是保障每一位同学有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处罚结束后,在心理工作上,进行及时的抚慰,确认或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当时的犯错误的动机和可怕后果,理解学校这样处分的真正目的是基于关爱。
2、压与疏相配合,针对学生抵触处分,化解心理纠葛。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细心的倾听学生对事件本身以及对学校处分的看法,去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在理解的同时帮助他们发现这种动机对自身的危害。同时在对话中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自我,寻找真正的美的新的自我价值。
四、关于心理工作与政教工作融合做如下设想
1、班主任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推荐学生到心理辅导室接受心理辅导。2、已暴露的违纪问题,在政教处理程序结束后,责成学生执有政教处理意见的事情经过说明书到心理辅导室接受心理辅导。
3、在家长会及家长学校中结合班级或我校心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青春期心理讲解。让家长对青春期心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掌握一定的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每一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的遗传,家庭教育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孩子建立人格之初有了一定的影响。所以,面对一些个别的“反社会人格”倾向的孩子,这些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上已经存在一定的扭曲。这需要家庭教育上有一重大的改观,以及和学校密切配合才可以实现孩子人格上的积极转变。针对此类孩子,非常有必要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所以,唯有提升每一个孩子的被认可感,加强其自身价值感,提升其自信心和安全感,才是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最有效方法。
The cause is a bullying case that occurred at a university in Puyang. On March 27th, seven first year high school students surrounded and assaulted a classmate of the same grade in their dormitory. Within ten minutes, the bully received dozens of slaps and forty kicks, and was then forced to kneel and apologize
The video is spreading crazily on the internet, every minute and every second is shocking and infuriating. For a moment, a flood of comments flooded in, and the incident also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CCTV... Across the country, there was a lot of verbal abuse. Several bullies have also received the necessary punishment: five have reached the age of sixteen and have been criminally detained, while two have been exempted from criminal punishment due to being under sixteen and have been detained by public security. The lives of the seven people buried here will be completely changed by this event, and they will move toward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ath... School bullying never stops happening, and all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e country have become an “invisible killer” of teenagers. School bullying often happens around us. In the face of School bullying, we must report to parents and teachers in time. If we cant solve it, we must punish it severely by legal means if necessary. If you dont repent or bully others when you are young, you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 social scumbag when you grow up. If you dont save it, you will have no room to turn back when your personality is fully established.
Of course, to put an end to School bullying, we also need not to bully others, and to get along well with classmates, so that everyone can get a warm.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程度之严重,性质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群体(个体),通过语言、行为及其他媒介手段,对受欺凌者进行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使其在心理和身体上造成伤害的现象。欺凌过程中,欺凌者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受欺凌者不敢或无力反抗。学校必须预防和制止欺凌事件的发生,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特征
受欺凌者集中于特定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在学校生活中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他们大多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不少属于身体障碍者、家庭贫困者、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
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往往人数众多,组成严密或者松散的团伙。他们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并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更加暴力。
时间长场合多。欺凌事件不是偶尔的一次,而是长时间地针对特定的被害者,也许几周、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欺凌事件大多不是发生在固定的场合,而是随机发生在多种场合,如课间休息的教室、学生睡觉的宿舍等。
发生在没人的地方、或者是人少的地方。校园欺凌之所以没能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事件总是发生在人少或者没人的地方。这些事件发生时即使有人看见,也被认为是小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而不能引起成年人的重视。
暴力行为伴随着恐吓威胁的言语。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暴力还包括语言暴力,给受欺凌者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受欺凌者某些缺陷,指责受欺凌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受欺凌者有可能发生自残、自杀事件。校园欺凌事件表面看是小问题,但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受欺凌者由于得不到外界的关注与帮助,由最初的外在伤害变为内心的绝望,更严重的可能自杀。
加害者不理解被害者的痛苦。在校园欺凌中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根本不理解受欺凌者的痛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
二、校园欺凌的发生原因
(一)学校教育错位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首先,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去教育学生,没有意识到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更不重视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不敢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由于我们的老师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错误解读,在教育教学中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敢批评教育,怕学生想不开,出现自残自杀等问题,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气。最后,学校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一些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暴力或者冷暴力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家庭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只是满足孩子的金钱需要,不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疏于管理。有些孩子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生活,老人无力进行教育,更是难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孩子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同样缺乏情感沟通,家长没有对孩子价值观的是非取向进行引导。
(三)社会大环境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是社会的人,他们的生活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是未成年人往往不能正确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把不良的行为带入学校中。相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网络游戏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暴力的认同和膜拜。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使学校俨然成为一个小“江湖”。[1]
三、校园欺凌的处理对策
(一)欺凌发生前的应对
学校、教师、家长要了解什么是欺凌,以及欺凌对受欺凌者身心造成的影响,对受欺凌者和欺凌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受欺凌者和欺凌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活动规律。有些未成年人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矛盾的。由于家长的放纵,有些个性强势的孩子很多缺点被淡化忽视,一些不良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这些小的缺点和错位的行为慢慢地养成了孩子偏狭、自私与冷酷的性格,使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而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马上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有时甚至通过伤害对方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更严重的是,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慢慢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强势的语言和霸道的行为强迫大家听命于自己,成为亚群体的老大。其他弱小者为了不被欺凌,主动或被迫依附讨好他们。这样,又反过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心理。
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班队会中要加强预防欺凌的教育, 每天密切接触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要关注那些亚群体的老大和弱势个体,以早早发现欺凌问题。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预防欺凌的能力,关注那些容易受到欺凌孩子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对于欺凌的危机意识,在欺凌事件发生时要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教师、监护人、其他相关人员要交流信息。
(二)欺凌发生后的应对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关注受欺凌者的安全,确认欺凌事件的性质。教师要正确认识欺凌事件,要帮助被害者走出心理阴影,指导被害者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监护人和教师要通力合作,收集信息并研讨应对方案,更要取得学校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
欺凌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召开班队会甚至学校大会,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者的行为是错误的,防止受欺凌者被孤立,消除其被报复的心理和不安心理。监护人和学校要密切合作让受欺凌者心理伤害得到修复,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要密切关注受欺凌者的心理健康。
对于欺凌者的批评要有坚决的态度,要对其及时处理,不能因为欺凌者人数众多而敷衍了事,让欺凌者误以为法不责众,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近几年,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一些学校再不敢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哪怕这个学生已经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已经严重侵害了其他同学的合法权益,也不敢给予处分和惩戒。然而,教育永远都不是万能的。这些学生如果没有约束会日益猖狂,慢慢在校园中形成了带有江湖色彩的亚群体,严重地扰正常的学校教学,也直接危害了社会治安。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欺凌行为采取行动。欺凌者的行为如果涉及违法犯罪要及时报警处理,事件处理之后要密切关注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行为,确保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为确保欺凌者的心理健康,心理专家要长期关注他们。
参考文献:
[1]梅志罡,汤志超.中学校园暴力:社会化视角的透析[J].青年探索,2007(4):57-60.
【石连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In recent years, the word “School bullying”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een on newspaper TV. They are like tumors filled with venom that attach to the campus, making the beautiful campus terrifying. Fatal bullying mainly tells the story of a student who was beaten to death by several classmates in an internet cafe. A living person disappeared after four hours of beating, and the friend of the student who faced the four hours of beating did not come to persuade or notify the parents. In the end, the supervisor lied and did not know the name of the school principal
As teenagers living together, we should help, understand, and tolerate each other. The seeds of hatred cannot sprout the seeds of peace, and simple retribution cannot solve any probl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there has been campus violence on campus, causing panic among student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books and magazines have a very serious inducing effect on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process of our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ur self-control ability is generally weak, and the boundary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is relatively blurred. It is easy to imitate people and things in some works with a new and interesting mentality, which is extremely necessar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start solving.
近几个月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惨案,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针对近期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我们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那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又应该怎样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发生了校园欺凌事件应该如何处置呢?
欺凌行为主要为身体欺凌,推搡、打等暴力行为;“言语欺凌”,包括恶意取笑、起侮辱性外号、辱骂等;“关系欺凌”,包括通过恶意造谣或者让其他人不理他,使受害者受到伤害。
有校园欺凌的学生,首先要意识到,欺凌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欺凌行为是无能的表现。其次不要故意攻击其他同学,无论是比你弱小的,还是他做错了事,还是对你有伤害,还是你看不顺眼,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攻击他的理由,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宽容。
”被欺凌的同学也要站出来说不:当你被其他同学欺负时,首先你自己要勇敢反击;如果对方太强势,你无力反击,就要学会先保护自己,然后要大胆向老师或家长反映,让欺凌你的人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处理。学校号召其他同学要拥有正义感,见到有欺凌的行为要勇敢站出来制止,控制事态的发展,寻找合理的帮助。在学校加强安全保卫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外界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壁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同时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6.要冷静与歹徒合作,先取得信任,再运用机智逃离。
7.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8.在公共场所应找服务台人员或向警察求助。
9.若在大马路上,可以用手敲打路旁停放的车辆,让车子警报器大响以吓退坏人。
我们镇小一直提倡同学们做文明友善的好孩子,号召大家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希望全体学生从现在开始,要坚决地对“校园欺凌”说不!同学们之间要友好地相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这个家庭里,少一些摩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用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爱心去化解矛盾,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真正成为更加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大家庭。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保不齐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将危害降到最低,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预案1㈠预防措施
1、做好学校保安的管理工作,完善各项保安制度。教育保安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门卫处每轮不少于2名保安值班。值班期间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2、学生必须穿校服、佩戴学生签进入校园。
3、学校门卫严格实行出入登记验证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必须接受必要的询问、登记并由领导批准方可进入教学楼。所有人员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和其他危险物品进入校门。
4、做好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教职工有精神病症状发生应按规定及时作出处理。禁止外来精神病患者和行为异常者进入校园。
5、加大对管制刀具、危险物品的检查力度。
6、利用校园视频监视系统监控校园情况,做好监控室的值班工作。确保监控设备对校园的全时段、全方位监控,发现可疑人员或可疑事件要立即上报。
7、组织师生进行防范暴力事件的演习,提高师生的防范和自救能力。
㈡现场处置及救援措施
1、第一目击者要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黄龙派出所报警电话或学校安全处电话8808,并立即与学校易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联系。
2、学校易发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员、值班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各司其职。
3、要立即选派应变能力强、身体强壮的职工与犯罪嫌疑人周旋,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劝说,以拖延时间,尽一切可能制止正在发生的暴力事件。视现场情况,必要时采取武力进行控制。要本着对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为首要目标。遇事一定要冷静,果断采取措施。处理原则:迅速平息、减轻伤亡、保护学生、控制事态。
4、疏散在场的学生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5、犯罪嫌疑人被控制后,要保护好受到暴力事件侵害的师生,将他们送到安全处。如果已发生伤害事故,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并通知伤者的家长或亲属。
㈢事故报告及现场保护
1、要协助警方维持秩序,配合警方调查,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于施暴的凶器,保护好现场。
2、要做好对暴力事件相关情况的.上报工作。及时向县教育局报告事件情况。
㈣事故调查及处理
1、妥善处理事故,协助教育局、公安等部门调查事故原因。
2、通知受伤害者家属或家长,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照法律法规或学校规章制度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处理。
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预案2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整治工作,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从我校实际出发,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止校园暴力应急预案组织机构、职责职责
发生暴力后,组长马上带领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对施暴者进行强行阻止,必要时可实行正当防卫行为。
职责发生暴力后,组长马上按总指挥要求组织人员到现场疏散未被施暴学生,并机智地疏散到安全地带。职责发生暴力后,组长迅速按总指挥要求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同时向“110”和上级教育局报告,传达事故情况保证通讯联络畅通。职责发生校园暴力后,本部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与“120”联系送往医院治疗。
二、防止校园暴力事故应急组职责
1、决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统一领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及物资的调动。
3、向公安、医院、教育局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人员到达单位后,配合这些部门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4、向单位员工通报事故情况。
5、向上级部门请求救援事项。
三、防止校园暴力报告流程图
发现暴力者(或受害者)现场紧急呼救,引起周围人员注意教师面对歹徒施暴,应在巧妙周旋,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暗自派人通报学校最近的教师,然后由教师报告校长。
四、校园暴力处理程序及措施:
1、发现校园暴力者的应急措施。
①如果是教师发现歹徒正要对学生施暴,此教师应立即上前阻止,并与之周旋,然后巧妙派人报告总指挥。
②如果是学生发现了歹徒正对其他学生施暴,此学生应立即报告与他最近的教师,然后再报告总指挥。
2、总指挥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0”,通知警察(迅速前往现场阻止),与此同时,总指挥一面迅速召集最近的`教师(最好是男教师)赶赴现场,阻止施暴者施暴,一面通知现场防暴组组长前往现场。
3、各应急组现场救护
现场防暴组:组长接到发生校园暴力消息后,应立即组织本组人员(不必等到人员来齐后)前往现场防止暴力,本着保护学生安全的原则,力求不受任何伤害,但当歹徒强行施暴时,本组人员可实行正当防卫。
疏散引导组:本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迅速赶赴现场,当防暴组与歹徒周旋时,本小组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掩护与歹徒相近,易受伤害的学生撤离,并实施保护行为,防止歹徒对更多学生造成伤害。
通讯联络组:本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迅速联系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①公安局“110”。
②学校应急组各组组长。
③向上级(教育局)报告情况,保持通讯联络畅通。
现场救护组:本小组人员在组长带领下,接到事故发生的消息后,应立即携带药品到事发现场了解伤员情况,对轻伤员进行简单救治,对重伤员应立即拨打“110”紧急救护,送往医院。
4、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①学校应急组在110的协助下,应立即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对伤员进行救护,并安排家长情绪等。
②学校应急组负责协助110调查事故发生经过。
③如属于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处罚。
校园欺凌事件的应急预案3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中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应急预案。
为加强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我校结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国教督办函文件要求,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要求通过专项治理,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现将有关治理活动应急预案制定如下: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一把手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
二、主要领导职责:
一把手:负责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做总体安排。
副校长:负责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德育处:负责学校欺凌专项治理防治及根据上级要求部署具体工作。
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及学生反应的情况的落实。
中层、德育处职员:负责校园学生活动场所的早晨、中午、晚上安全及巡视工作,严禁闲杂人员进校园。
各班主任:负责具体向学生讲解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相关知识,并开展相关活动加大宣传和预防力度,负责每日班级安全情况,有问题及时向学校汇报。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通过加强学生晨检,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段的巡视及德育处职员的课间巡视落实预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采取个人预防,学校预防,科技预防(学校有多个电子摄像)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四、落实防范措施
1、班主任要了解班级实际情况,有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如需要协助要求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天值班的中层干部。
2、每天三位值班教师要按时按岗巡视校园,发现苗头,及时处理。
3、借助电子设备,加强对校园多角度的监控,确保校园无欺凌事件的发生。
4、通过升旗讲话,校会,班会,公安人员的相关教育等方法,消除个别学生侥幸心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5、学校密切关注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及时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教工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相关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预防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6、校门口公告校园报警电话联系人:
五、紧急情况应急处理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息息相关、跟每个家庭密切相关。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教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的校园血腥暴力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安全工作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暴力事件,保障全校师生员工人身体和财产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依法、科学、规范、长效”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积极高效、妥善处置校园欺凌及突发暴力事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法制校园、平安和谐校园为宗旨,建立学校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有效防范校园内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及时处置侵害师生安全的恶性事件,维护学校稳定。
二、组织机构
成立“校园防范暴力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皇中瑞(校长)
副组长:郝自信 崔秋芬 王玉琳 组 员:梁桂芝
王海娟
王粉粉
三、工作措施
1、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与他人团结友善、和睦相处、不恶语伤人、不与他人为敌、能包容和谅解对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为校园暴力的发生消除隐患。
2、加强巡视,不让外校学生进入校园与本校学生打架斗殴,教育学生不参与社会的小团体,避免社会小青年到校发生暴力事件。
3、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治安管理条例的教育,使之知法、懂法、不触犯法律,从小做一个守法的学生。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及自身防范意识教育,使得全校师生学会自我保护。
4、分层负责制。分管领导对主管领导负责,点校负责人对分管领导负责。班主任对班级学生负责、年级组长对年级组内的师生负责、学校领导对全校的安全负责、门卫严格把好校门关,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
5、密切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6、严格门卫制度,健全门卫询问、验证、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内。
7、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及时解决处理,并及时报警。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人员及时亲临现场负责指挥。派出应急处置小组与犯罪分子周旋。
四、预警预防
1、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由于种种因素对社会不满和因矛盾激化而铤而走险,因严惩利益冲突而报复,精神病人发病以及极少数歹徒行凶犯罪等情形是引发学校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
2、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⑴ 加强对师生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⑵ 严格门卫登记、管理制度,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学校。
⑶ 加强对校内有精神病症状的人监控;加强对精神病人的关心,劝其在家休养治疗,经济待遇上给予照顾帮助。
⑷ 对可能引起矛盾激化事件的当事人必须要逐一摸排登记造册,耐心接待,尽力做好化解工作。
⑸ 经常性地与校外法制、治安辅导员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学校周边地区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人或事),采取有效对策。
五、处置流程
一旦发生学校暴力事件,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警。拨打“ 110”报警电话。
2、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各工作小组按照相关职责开展工作,如发生劫持人质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人员要在公安部门赶到之前,尽力与歹徒周旋,规劝其终止犯罪;同时学校要全力保护好在现场或附近的其他学生,按照平时演练的路线迅速疏散至安全的地方。
3、第一时间内报襄垣县教育局和夏店镇镇党政办公室。
4、如有人员伤亡,人员救护组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护,有可能的以最快的速度把伤员就近送往区级以上医院抢救,并通知家长或家属。
5、协助警方阻止暴力行为的最后实施。
六、善后处理
1、保护现场,配合警方调查取证。
2、在警方的指导下维护秩序和善后处理。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障师生人身安全,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和总结,现将自查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为做好校园欺凌有效预防工作,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全面负责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副组长:总务(主管校园欺凌工作)。
组 员:全体任课老师
二、开展“校园欺凌事件”的摸底排查
9月份我校再次对各年级、各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摸底,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至今我校没有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虽然我校目前不存在“校园欺凌”的情况,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今后不会发生。因此我校继续加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进行更加细致的排查,值班组加强对学校门口、厕所、操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做好每天的教师值日管理、大门管理等,加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
1、召开“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会议。强调“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大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对待,明确职责,对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我校利用学生集会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以“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明确了治理的必要性、界定了“校园欺凌”的范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全面的排查和摸底、发现校园欺凌事件要及时调查处理的严肃性。
3、开学初第一次班会各班要召开“校园欺凌专项治理”主题班会。要明确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对班级进一步进行细致的排查和摸底、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办法等,集中对学生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以此加强对学生的遵规守纪教育,坚决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4、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国旗下讲话,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提高同学们的认识,自觉遵规守纪。
5、充分运用网络和生活的案例对学生加强教育。
四、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
(1)对各班级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进一步进行更加细致的排查,建立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台账;
(2)值班组要加强对学校门口、厕所、操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做好值班记录;
(3)加强门卫管理,守住安全防线。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对来校人员、车辆加强管理,做好出入登记记录、学生请假出校记录、加强校园巡查等,提高警惕,搞好安全保卫工作,守好安全防线。
(4)组织全体班主任对学生宿舍和教室进行每月两次管制刀具和违禁物品检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
(5)积极开展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进行心理干预和调节。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组织机构】推荐阅读:
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主题班会07-04
2018预防校园欺凌班会07-24
预防校园欺凌工作预案10-14
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11-18
预防校园欺凌规章制度11-06
预防校园欺凌,共创和谐校园演讲稿06-01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1-06
《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国旗下讲话11-01
何庄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09-16
校园欺凌事件处理记录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