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共9篇)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七上八下(猜一分数)2.不三不四(猜一小数)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

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虾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小组操作)[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

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

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

[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小组汇报:

生1: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18×5=18(元),2×6=12(元)(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2

1. 前置性作业引路,体现先学后教

作业的类型可分为前置性作业、每课一练、周清作业、单元练习等,各种作业都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不同的作用。我校着力打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和推出小班化教学理念,重视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运用,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做到先学后教,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置性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先学”的效果,我在每一节新课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应的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前置性作业,教师对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环节。例如,我在教学圆锥圆柱的复习和整理时,设计了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整理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圆柱、圆锥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及相应的计算公式,用表格或其他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课前在小组里交流完善。教师及时进行了解学生整理情况,并在全班复习时进行反馈展示。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时势必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才能进行知识整理,由于事先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时更轻松,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与以前简单地布置预习作业相比,效果显著增强。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由于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差较大,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前置性作业完成得不够到位,另外有的前置性作业检查时间不够,造成反馈评价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

2. 遵循探索性原则,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以学生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的内部智力活动,使数学学习更加切实有效。

2.1 观察作业。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仔细观察花中的蝴蝶,图片中的天安门,你有什么发现?你对具有这种特性的事物有什么感觉?

2.2 调查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设计针对性作业

很多教师为了图方便,习惯于布置统一的内容,让全班学生做同样数量、同样难度的作业,这显然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往往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如设计“菜单式”作业,把作业设计成ABC三种或更多种的菜单或套餐,A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套餐的题型较高一层次;而C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由学生自主选择,各取所需,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

4. 设计趣味性作业

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不像语文或一些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所以数学常常给人枯燥、乏味的印象,小学生亦是如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增强习题的趣味性,以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在学习两步及三步计算式题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一起玩一玩“算24点”的扑克游戏。在新鲜、有趣、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5. 设计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在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了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如学习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后,可以让学生在和家长买菜时,称量各种蔬菜的重量,在家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和长度有了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6. 设计层次性作业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在教学中,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3个层次:基础性、发展性和开放性作业。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发展性和开放性作业,中等生可选择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业,后进生可选择基础性作业。

7.“新建”作业标题,增加学习情趣

7.1 标题亲切化。

改变“数学作业”的标题呆板和单一的状况,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我尝试将标题设置为“低年级数学乐园”——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年级数学公园”——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高年级数学大比拼”——意在激发学生获取成功和竞争的勇气。这样的标题设计,使学生感到新颖、亲切、有趣。在作业命题时,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加入有情感激励的语言、有亲切的问候、有谆谆的告诫等,改变以往数学题标准化的冷面孔L,如:“判断题”改为“啄木鸟看病”或“我当包公”:“选择题”改为“沙滩拾贝”或“大浪淘沙”;“计算题”改为“粗心大意回收站”。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数学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7.2 插图卡通化。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作业 课堂练习效率

引言

在数学学习中,课堂作业这一环节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对当天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形成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及时进行了课堂作业练习模式的改革,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新时期在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作业模式,应用更多的题型,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住重点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例如,在进行同分母加减法课堂作业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创建同分母加减法,使分母小于十,计算结果为三分之一。此时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列举出两个六分之一相加为六分之二,即三分之一;九分之一与九分之二相加就是九分之三,即三分之一等。接下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还要继续引导学生,将分母不大于十的所有结果等于三分之一的式子列出来,此时部分同学会指出先将结论是三分之一的式子全部列出,再列六分之二和九分之三的式子,这样一来,就引出了逆向倒推计算方法。这种提问进行课堂练习的方法,通过转变题型,不仅列举出同分母的题供学生计算,而且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1]。

二、丰富课堂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作业模式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学家指出:“兴趣是对学生学习最好的刺激。”我国小学课堂作业主要以书面形式进行,这种模式不利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深奥难懂的数学逻辑和计算,必将导致小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应当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特点,根据学生日常喜爱的游戏或动画片等情节设计数学问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其自主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请学生破解一个案例学生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教师此时将跳绳前后心跳的状况同时间的对比图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立刻清楚本堂课的内容及练习目标,从而积极对图标进行观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及手段。

教师通过这种情景作业模式的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图标进行细致的观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更明确[2]。

(二)实践作业模式

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作业内容,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进行作答,答题的过程就是对教师解题思路的一种模仿,凭借自身的记忆完成作业内容,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也无法形成变通的能力,一旦题型稍微发生改变,就会出现无法解答的状况。因此,新时期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严谨的课堂设计增强作业的实践性,通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而实践练习的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和逻辑习惯。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特性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图片进行细致的描述,让学生从生活中不同颜色和材料的物体中找出所有三角形。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身边的绳子、纸张等制作三角形。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讨论和观察其他学生的制作过程,将会受到很大启发,有的学生将橡皮切开做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用手指搭建三角形等。

通过这种亲自动手活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加深,思维得以开发,同时在合作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促使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得到有效培养,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在教师将三角形相关特性进行介绍以后,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更深刻的掌握。整个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提高自信心[3]。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作业是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课堂作业模式,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条件下,运用情境作业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运用实践作业模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对知识进行具体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华.优化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215.

[2]董丽梅.小学数学双自主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处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4

关键词教育;小学数学;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40—0

2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从小学开始实施,从课堂开始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所以说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在制度上进行改革,更重要的是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于小学课堂,这样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通过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这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

一、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意义

1。理论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意义就是通过改革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在数学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有收获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课堂,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但是现在的学生过度依赖老师,所以说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设计改变这一不好的情况。在优化设计中,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并结合数学本身的特点,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将其学活,而不是单单去学习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

2。实践意义。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不断地讲授、不断地灌输,学生不断地被动接受,这样就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课堂的主体错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但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在课堂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老师和学生感到轻松,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此外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在课堂优化过程中找准主体是非常重要的。

2。找准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效率,但教学的起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所以找准教学起点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确定课堂教学任务,确定任务时就必须确定一个正确的教学起点,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将上次课的结束点作为下一节课的起点,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并不是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百分之百掌握了,如果老是忽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就会因为没有完全掌握之前学习的内容而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长此以往,就会积累得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也没有了。比如,老师在学生还未掌握加减乘除的真正含义时,就继续将其运用,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面对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时根本不知道运用什么算法去解决这一个问题。因此,老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从而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起点。

3。注意以引导为主。在课堂中,老师不应该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每当遇到新的问题时,老师第一时间应该是提问,并提示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先将答案告诉学生,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样。老师只有不断进行正确地引导,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助,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4。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数学这一门学科对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再者贪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这就需要老师来调动课堂气氛,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在课堂内增加一些游戏,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这不仅满足了学生贪玩的天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到了知识,记忆非常深刻。

5。注意教学顺序。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按照教科书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虽然这一顺序经过许多专家论证,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顺序。老师可以通过研究,进行创新,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大脑里面构建知识网络,这样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

三、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

首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比较贪玩儿,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数学这一门课程,有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所以说要通过课堂优化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改变小孩子的看法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这一点,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老师的改变,所以这也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最后,在国内还有很多地方的教育条件比较差,这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案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本思路为主线,首先进行情景导入,然后就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针对难点进行深入剖析,最后进行习题训练,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果不会特别好,所以这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下面将具体就“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般会利用一个小故事进行导入,的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只是短时间的。紧接着的知识教学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然后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训练题目,这样会完全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首先是对“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这一问题进行分解,分步进行教学,不要一次将所有知识全部教授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为:掌握商是二位数且末尾数为零,除数是二位数的笔算除法;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小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判别当被除数的前二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不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二位数且趋近整十的笔算除法。通过这样将知识进行分解,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适当时可以进行一些奖励,这样就能使得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研,都会经常运用到这一学科的内容,所以说让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这是他们刚开始真正意义上学习数学,也就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将数学学好,就会严重影响后续学习。打破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彦福,蔡梓权。备课说课观课议课与教学反思[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篇5

一、课题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针对传统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对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课题研究的重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课题背景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 1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成性评价内容。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都必须富有人文色彩,同样也要求我们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富有人文色彩。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还是传统的一本课本、一套辅助习题,课外是配套的同步练习,强调知识的巩固,这种作业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是低效的、低层次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种现象是非常司空见惯的,经过问卷调查:语文作业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程度不等地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质量问题: 一是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是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是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放着无比丰富的语言矿藏不去采掘,就语文练语文,忽视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是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是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是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作文,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评价单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 2的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基于此,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我提出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语文作业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实效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三、研究构想

(一)研究内容 1.优化作业形式的研究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2.优化作业内容的研究 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既要注意语文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也要注意四个结合,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变换作业评价的研究 作业的评价,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采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综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逐步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二)研究对象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将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对象以龙固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为落脚点,分布到各个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中去。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跟踪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外的作业设计中。根据两位对照班教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进行对比比较,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对策归因。保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让作 3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几个典型的好、中、差学生建立个案,跟踪研究,以观察此研究的效果。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这阶段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对这一研究作总结,同时展示学生作业实践、比赛活动等照片。

(四)实验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实验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全体学生都收益。2.全面性原则 实验的操作过程首先从作业设计开始,但作业不是唯一的目的。在这个实验中,作业设计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在优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主体性原则 这项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和读写兴趣,作业成为学生的需要。4.激励性原则 抓住学生的积极心态充分发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做作业的快乐中去。

四、研究过程与做法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立课题组 2.选定实验班 3.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低年级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并按统一标准逐一评分,进行统计分析。4.实施细则、计划 4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完成本课题研究的实质性阶段,针对上述情况,我对实验组进行控制实验,本实验按三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与要求逐步加深。第一阶段:共四周 总的教育目标是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学习的材料有:美国学者库柏在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专著《家庭作业》它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的著作《教学论新编》它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等相关书籍使老 《小学语文教学》等同时,师们掌握必备的实验理论知识,另外:如《江苏教育》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学习,帮助尽快进入实施阶段。学习方法: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写学习体会 1—2 篇,推动活动步步深入,使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第二阶段:共三十周,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1.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的处理 1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设计一份学生作业问卷调查表,并将调查表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现状。2罗列该课题涉及到的理论书籍,并学习在学习后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或相关论文。3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增强好奇心,兴趣感;克服他们对作业的厌倦、畏难心理。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多采取激励性、赞美性语言)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中体现作业评价机制。4对实验班学生的作业评价不定时地加以抽查。2.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的处理 对作业形式的多样性进行罗列概括并根据各种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对应性 5 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1分析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超市型”作业。确定作 业的基础题和选做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2根据主动性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经历、体验与感悟及交互。引导学生 自己“创造”出习题,在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3与学生一起梳理单元重难点,让学生编一份单元习题。4举办学生的个性化作业展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1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要求选好一本与课文内容相配套的课外读物。2在儿童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的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3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根据以上操作确定由之相关联的课文进行作业设计案例分析并在初期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相应指导。4.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的处理 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达到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1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式作业。2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儿童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5.作业方式力求兼容性的处理 6 1加强作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教了《一株紫丁香》布置学生给老师唱一首《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等作业。2在作业完成进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的完成作业。3设计一次最佳创作业性作业展 6.作业评价强调多元化的处理 改变传统作业评语教条化的形式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在批改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评语的形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 1学生自评。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业做出客观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的得失,树立自信心。2小伙伴评价。同伴互评,学会合作,互勉互助,共同提高。3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做出激励性的评价 4初步确定各项评分标准。5创造条件,开展最佳评委奖。6不定时的对实验班学生作业评价进行抽查

五、实验研究的效果和作用

(一)初步总结低年级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 1.改变作业内容,创造性的布置多元化作业 2.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核心,落实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策略 3.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作业内容的资源和空间的策略 4.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实现学习情趣化和生活化的策略 5.激发兴趣,引发想象,激活创作的策略

(二)总结出作业优化设计的相关评价指标 设计者 册数 时间 课 题 评价指标 得分 教育性

1、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 15 方式,为学生的作业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7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10 教学性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 15 地帮助学生突破作业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 学习。

4、将作业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生今后的 15 学生任务加以联系有大语文教学观 科学性

5、教会学生作业设计的方法,能通过教学自行设 10 计一份作业。

6、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业量15 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分析学生作 20 业的兴奋点,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 趣的方法。评价意见 总分

(三)促进了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高 以优化作业设计为基础的作业类型,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作业情境,学习者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识字量上、识字方法上及由此引发的阅读能力等方面已经有所反映。尤其是在发散性作业和能力题中反映出来创造性思维火花,是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

(四)培养和锻炼了骨干教师,促进了实验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培训、教学模式分析、优秀课例观摩、互评式评课、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识字教 8学生活化教学技能,使大部分教师基本掌握了有效性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在开展研究时我们重点抓住两个整合点。一是作业设计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即作业设计转向多元化;作业内容既有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又有发散性练习。二是作业设计有效性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即在作业优化的条件下把有意义的作业内容、完成作业途径和种类作业方法训练融合在一起。我们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启动《低年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实验中期,研究课案逐步趋于完善,徐方迪老师写的《凸显课程理念优化作业设计》在县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市级三等奖。老师们正是在一次又一次案例研讨中品尝到实验的乐趣,初步摸索出低年级作业优化设计的一些规律性方法和策略,它们是:(1)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2)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问题情境,促使个体思维趋于活跃,并在群体思维中发生撞击,进行意义的建构,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3)借助作业设计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己见,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业兴趣,设计各项个性化作业,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5)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经过近半年的磨练,教师们感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感到自己研究能力强了、创新意识强了,驾驭课堂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对实验研究的信心大大增强了。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6

最近学习了岗位练兵中关于作业设计部分,我有所顿悟。反思我的课堂作业一块:往往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时间太少,有时甚至是没有。一堂课下来,下课时间已到,教师自认为没有讲完精髓,还要拖堂几分钟时间,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孩子做作业。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了学生在课间草草完成课堂作业,作业本上出现诸多错误,且作业不够端正、规范,我们自己生气,退还重做或订正,一部分作业本发下去就一去不回,大部分学生粘、撕、补、贴,弄得作业本面目全非、不堪入目。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当堂完成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组织学生作业的目的是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基于语文作业设计的基础性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做,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学。因此,组织好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课堂教学与优化作业有机的结合,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中国石拱桥》一课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谈一谈。

一、让《课堂作业本》名正言顺

学校提倡“把快乐还给孩子”、“把课余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学园、花园、乐园。无疑,这些理念和导向都是正确的。可是语文作业什么时候做?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有时候教学都显得有些紧张,而中午、放学等时间,又要还给孩子们玩耍、游戏、看书,那孩子们的作业什么时候做?老师们焦虑着,也摸索着。《课堂作业本》,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不知什么时候起课堂作业逐渐转变成课后作业了,这是一种很不可取的行为,或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根据提出的“当堂作业——一节语文课课堂内书面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样的理念,我想尝试着把“写”重新挤进课堂,把《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1.把课堂练习备进教案

备课,首先是备教学思想。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决定了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资深语文教学研究专家杨再隋先生就曾指出:“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的确,语文课不仅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要“训练扎实”。训练,从语言的运用形式上看,分为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因此把课堂练习备进教学设计是本色语文课堂的真实需要。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不妨在备课的时候,把课堂作业也备在其中,做到心中明确:哪些题目是可以在课内完成的,该在什么时候

完成;哪些题目是可以在课外完成的;哪些题目是学生自己会做的,哪些题目是要老师指导的,老师应该在什么时间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个环节体现出来;哪些题目是不适合学生做的,是需要进行改正或改进的,在研读作业的基础上,再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难点突破,然后制定相应的目标,根据目标将部分作业设计进教案,并在教学目标中也明确地提出应完成的作业题目。

怎样把课堂练习备进教学设计?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了解学生知识底细,明确课文的重难点。即明确自己“教什么”而后再设计“怎么教”。

第二、在设计“怎么教”的过程中,参考一下《课堂作业本》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或自己设计一定的练习,让练习促进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的读悟也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夯实基础。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中,我选择了“课堂作业本”中三道练习题:

1、比一比,再组词;

2、填一填;

3、读一读,选个词写一句话。我设计了四个板块:“质疑导入”——“初读感知”——“阅读体验”——“拓展延伸”。怎样把作业与教学整合在一起呢?我预设在第二板块“初读感知”中,进行重点词语积累、形近字对比的练习;在第三板块“阅读体验”中,进行句式练习;在最后板块,设计“我是赵州桥小导游”口头练习。

2.把课堂练习挤进课堂。

怎样把课堂练习挤进课堂?要“挤”得准,“挤”得巧。“挤得准”即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进行适当的练习。语文教学要重点突出,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只取一瓢饮。”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得巧”即课堂练习安排得巧妙,在学生需要巩固时动笔,在学生不吐不快时写作,使练习与教学和谐共振。

3.把课堂练习写进反思。

把课堂练习挤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对师生长期的探索、反思、改进。比如以上课堂练习安排的环节是否合适,练习的时间是否恰当,课堂练习与课堂兴趣点怎样和谐一致等等问题,都要挤进我的教学反思中。为后面教学不断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给课堂作业变变脸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时学生在课堂中体现出的需求,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形设计。譬如学完古诗后,可以采用画一画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在学完寓言类文章后,为了更深刻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时课本剧。运用演一演的作业形式,这既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合作意识。还可以运

用说一说、议一议、夸一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出现,以达到让学生对作业兴趣昂然的效果。

三、让课堂作业体现层次性

要大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努力做到面向全体,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我把作业分成两类:必做题﹑选做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语文作业是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载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学生通过当堂完成作业,可以巩固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安农场学校

安 悦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 篇7

一、夯实基础, 重视知识储备性

知识就是积累, 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我们的作业革命并不是要全部抛弃那些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应该说, 适当的抄写、朗读、背诵这些基础性作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学校把语文教材每课后的练习和配套的《补充习题》作为保底作业, 力求学生在校内认真规范完成这些作业。《补充习题》中的作业设计基本体现了每课语文教学的规律, 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如在课内预习时当堂完成每一课的“看拼音, 写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比较明显地突出了基础性、巩固性的练习。这样既检验了预习成果, 又完成了练习, 一举两得。在学法指导时, 完成《补充习题》中渗透学法指导的题目……这些基础性作业要求教师按规范要求全批全改, 及时反馈讲评, 并作为教学考核重要依据。

二、变换形式, 增强作业趣味性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 因此, 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 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 促进思维的活跃, 保持学习的持久, 激活肢体的状态。

我们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 变换课外作业形式, 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 听、说、读、写、做、玩、观都可能成为语文作业, 让学生总保持一种新鲜感, 使学生一看到作业就有想去实现的“冲动”。

1. 看一看。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 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老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大自然的语言》后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 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学完《爱如茉莉》之后, 布置学生观察家长忙工作干家务的细节, 要求学生写《致父亲 (母亲、爷爷、奶奶) 》类的文章。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 抓特点、多联想。

2. 摘一摘。

每周学生都要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 从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把好词、好句、好段搜集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不强求摘录的多少, 只培养摘录习惯的养成。这样既能积累丰富的知识, 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 而且又使学生兴味盎然。

3. 画一画。

学完课文内容后, 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例如, 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 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满园春色, 给古诗文配画, 体会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 进行学问的探讨, 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4. 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 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教完《负荆请罪》等课文之后, 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演伙伴, 组织表演小组,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再加合理想象, 并配上一些动作、表情, 让全班学生进行话剧表演练习, 最后由学生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编剧等奖项,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 通过角色表演活动, 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 从而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发展他们多样的个性。

这些新颖多样的作业, 学生兴味盎然, 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 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又难忘的体验, 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分层作业, 尊重学生差异性

人生天地间, 各自有禀赋。个体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作业, 可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体会学习的乐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更有效地完成作业, 激发学习积极性, 提高语文能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 按目标分层———各得其所, 张扬个性。

我们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 即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三种题目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 层层递进。潜能生———基础题:要求能够完成作业布置的最基础目标;中等生———提升题:旨在检阅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熟练度;优等生———拓展题:利用作业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注重引导学生的独特思考。这种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分层作业, 能唤起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如学完了《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 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基础题, 把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并阅读课外书中的神话故事或上网查阅与神话有关的故事;提升题, 学了课文, 你想对文中的人物 (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鹫鹰) 说些什么?请任选一个对象, 用“××, 我想对你说……”的形式来说一说, 写一写;拓展题, 以《〈普罗米修斯〉一课给我的启示》为题, 写一段话。这样的分层设计作业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发展, 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 能力得到发展, 交流收获时又可以相互影响, 取长补短, 从而让分层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平台。

2. 按特长分层———各尽所能, 乐在其中。

对于作业的形式根据他们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分层, 以此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 发挥他们的才干, 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学完《独坐敬亭山》一诗, 可以这样安排作业:请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其中一至二项作业认真完成: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进行录音;根据诗句意思, 给古诗配画;把古诗扩写成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 表达出诗人当时的心情;背诵李白的其它写景诗。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读、画、写、查、背等多种形式, 既给爱读爱画的同学准备了展示自己的空间, 又为爱写爱文学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样设计作业能使他们各尽所长, 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优化设计,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篇8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小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一生着想,笔者尝试寻找一种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总结并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有“质”和“量” 两个方面的原因。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作业前,先浏览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以便为研究教学、精选作业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强制性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近年来,上述两条教学策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把对两条策略的兴趣,逐渐转变成为对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学习风气、思维习惯也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当面对一时不会做的题,学生们能一反过去的知难而退或盲目抄袭,变得能深入思考,直至问题的解决。少数优秀学生在难题面前表现出的那种跃跃欲试、坚韧不拔、必欲攻克而后快的钻研精神,更属难能可贵,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与此同时要加大鼓励性评价的力度,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趣。每一次作业都要成为对学生学习情商培养有效素材。教师在数学作业批改中要象批改作文一样书写评语,对后进生的作业,指出存在问题后尽可能地找出作业中思维的闪光点,多在班集体内表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对优秀学生的作业注重提高解题分析的深刻度与思维语言描述的精练、简洁性的评价,加强作业的交流,逐步培养团结学习健康学习心理与与众不同的学习思维与创新精神,激励借鉴他人优点、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逐步树立较为持久和具有发展性的学习观,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9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领域,发展他们的智力潜能。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与特定活动相关联的,对小学生而言,作业是与创新能力相关的重要活动。因此,本文认为,优化小学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需要对小学作业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确立和稳固。

那么如何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以下问题:作业设计成品化,作业练习一刀切,作业练习以应试为导向。

1.作业设计成品化。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练习册、习题集等成了老师们直接现成的选择,老师们倾向于不加思考地将这些资料作为作业,少有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贴近学生生活地去设计和布置作业,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作业感到乏味甚至“毫无知觉”,使他们难以产生联想、难以积极思考,当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作业练习一刀切。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爱好等方面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学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能学习优秀的会认为很简单而草草了事,成绩欠佳的则会认为太难了,自己不会做而产生恐惧、抵制等情绪。所以,对所有的同学搞“一刀切”,不因人而异地设计作业,是难以让不同的学生都产生兴趣的,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原动力。

3作业以应试为导向。期中考试考什么?期末考什么?毕业会考考什么?当这些成为老师们所唯一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一切都会围着考试转圈了,在作业设计上就表现为:布置大量的习题,强调重点知识点,强调标准的解题步骤和标准的答案。

那么,鼓励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及结合生活解题这些呼吁也就被撇在一边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日复一日的习题中逐渐枯萎了。

二、优化作业设计以培养创新能力

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了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本文认为有不同的作业设计模式可以借鉴。老师可以有比例地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乐趣、丰富知识、增强运用和创新能力。1.操作型作业。操作型作业是指以动手制作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动手能力为目的的作业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地方可以运用此类作业。例如,讲授到《巨人的花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试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绘画出来,或者让学生自由形象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并让学生们相互合作,分成小组,最后将他们的绘画贴出来,以起到自我评价的作用。这样的作业,显然可以增强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

2.观察性作业。这类作业就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自由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并组织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比如,学完《神奇的张家界》后,有条件的可以带领学生到张家界(或者学校附近的山地景观)实地观察,让他们观察、感受并思考这些景观神奇在什么地方,并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神奇的景色。这样,他们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文字景色”了,而是亲身观察到的,并加入了思考和探索,也就是说他们学到了新的东西或者在尝试接触新的东西,而这不就是创新么?

3.调查型作业。调查是增加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比如,可以带领学生们到乡村,让他们看哪些植物是知道名字的、哪些是没有见过的、这样,他们的思维就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无形之中创新的素质也就积累起来,持之以恒,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不再是空谈。

优化小学作业设计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真心希望老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尤其是作业设计上的优化,逐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此,我们要满怀信心积极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顾少志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09,5(2):686-687。

[2]唐瑞军小学作业设计与练习的时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南京,2006:3-5。

[3]束素芳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导向作用.江苏教育报[N],2011,11,18(003)。

[4]高爽谈小学科学教学错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J],2010,10(2):676。

上一篇:忻州师范学院顶岗扶贫支教总结-振武篇下一篇:策划书大赛大学生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