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染病防控措施(精选12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福清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主要措施:
1、严格落实责任
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学校预防春季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2、加强宣传教育
学校要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中来。学校要通过晨会、班会、午间广播和黑板报等形式,深入开展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宣传教育活动。对外出学生要加强教育,严禁去疫点和疫区走亲访友。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全校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值周教师负责疫情统计报告工作。班主任要详细学生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通过电话、家访等途径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尤其对于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的学生尤为关注。学生一进校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卫生保健教师进行筛查。一旦发现疫情,值周教师要立即向学校汇报,学校要即使向中心学校和卫生院报告。
(1)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4、加强师资培训,做好防控普及工作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学校健康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并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5、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季,学校值周组组每月要制作一期防病宣传板报,上一节有关呼吸道疾病的健康课。各班每月开一次防病主题班会、每周一次健康讲座、每学期做一刊学生手抄报。并按上级部门的部署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6、构筑防病屏障
(1)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目前水痘、腮腺炎、流感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3)各班每天要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4)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5)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
1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严格遵守场部制定的饲养、防疫方案, 全进全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并提供新鲜、优质、无霉变的全价饲料。
不管是人也好, 动物也好, 都要有一个良好健康的身体, 才能保证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 并通过自身调节, 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千变万化, 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 重视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杀虫、灭鼠、防鸟等工作
2.1 畜舍要做到清洁、干净、卫生, 并定期、交叉地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最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乙酸、醋酸、季铵盐类、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等。
2.2 虻、蝇、蚊、蜱是动物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杀灭这些昆虫, 在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方面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杀虫剂有:敌百虫、胺菊酯、蚊香、蝇香等。
2.3 鼠类是布病、炭疽、口蹄疫、猪瘟及某些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因此, 灭鼠工作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
2.4 防鸟能有效地控制每年春季禽流感的传播。
3 不失时机的预防性投药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措施
3.1 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如, 预防呼吸道疾病常用阿奇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预防肠道疾病一般使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最好使用含有黄芪多糖、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等成分的中草药。
3.2 掌握好用药时间、时机、剂量和疗程。如, 呼吸道和大肠杆菌混感, 且同时并发肾肿, 应上午用杆菌药, 下午用呼吸道药, 晚上通肾;治疗呼吸道疾病, 应该在大群达到1/4时用药, 才能控制病情;一般首次给药使用倍量, 2~3 d使用半量, 最后使用维持量;一般一个疗程最少3 d, 多则5~7 d。如传染性鼻炎, 疗程不能少于7 d, 以防止复发。
3.3注意交替和间隔用药,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4根据不同季节合理用药。冬季防感冒, 夏季防肠道病和热应激。夏季饮水量大, 饮水给药时要适当降低浓度, 而采食量少, 拌料给药时要适当增加浓度, 并逐层搅拌, 使之混合均匀。
4 注重防疫,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隔离、封锁
4.1 以场为单位, 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疫制度, 并成立以“执业兽医师”为首的防疫领导小组, 做好疫病发生前的应急预案。
4.2 严格执行和遵守当地兽医法规。兽医法规是做好动物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是我国开展家畜传染病防治和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有效依据, 认真贯彻实施这些法律将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防疫灭菌工作的水平。
4.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饲养管理、防疫卫生、预防接种、检疫、隔离、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以提高家畜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传播蔓延,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4 把握好传染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易感动物。
4.5 发现动物突然死亡或怀疑某些传染病要发生时, 应立即报告给兽医相关人员。在兽医工作者未到场之前, 要将病畜或者疑似病畜进行隔离, 不得擅自处理。
4.6 如果发生的疾病是“一类”传染病, 如新城疫、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等恶性传染病时, 兽医工作人员应立即逐级报告上级业务部门, 由当地政府划定疫区范围, 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 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迅速果断, 封锁严密, 范围尽可能小。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36-02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急性、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给许多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冬、春季节,往往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近几年来,该病在武隆县仔猪及成年猪中都有流行,特别是早春产仔季节流行,会造成大批仔猪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因此要提高诊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水平,改进防控措施,促进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1猪传染性胃肠炎
1病原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在猪肾、猪甲状腺、猪睾丸等细胞上增殖。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粪便中的病毒在阳光下6 h失去活性,病毒细胞培养物在紫外线照射下30 min即可灭活。病毒对胆汁有抵抗力,耐酸,弱毒株在pH3时活力不减,在经过乳酸发酵的肉制品里病毒仍能存活。
2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断奶仔猪、肥育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大多数能自然康复。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冬天。仔猪多发于春季。不易在炎热的夏季流行。该病潜伏期1 d左右,有时长达4 d,一般在3d内暴发并迅速传播,约经1周左右达到高潮,随后呈零星发病。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会造成大批仔猪死亡,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甚为密切,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出生5 d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高达100%,10日龄为50%左右,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
3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哺乳之后)。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黄绿色,带有小块未消化的凝乳块,有恶臭。在发病末期,由于脱水,粪便稍黏稠,体重迅速减轻,体温下降,发病后2~7 d死亡,耐过的小猪生长较缓慢。肥育猪发病率接近100%,突然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下痢,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生长期的猪和母猪症状轻重不一,通常只限于厌食几天,个别猪呕吐、腹围增大。有的患病母猪体温升高,无乳、厌食和腹泻。
4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在胃和小肠,以胃至直肠呈现卡他性炎症为特征。哺乳仔猪的胃内常充满、滞留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轻度出血,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肠管扩张,有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绒毛萎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在肠系膜淋巴结管内见不到乳白色乳糜,肠黏膜严重出血,淋巴结肿胀。
5治疗及防控措施
5.1治疗原则和用药
由于该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如链霉素、痢菌净、磺胺密啶钠等,并配合中药辅助治疗,起到一定效果。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在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0.9%的氯化钠、0.2%的碳酸氢钠,经过充分搅拌后给猪饮水;蒙脱石散或木炭粉口服,修复肠黏膜;减饲,饥饿疗法,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5.2坚持自繁自养,控制人畜流动
猪传染性胃肠炎极易传入猪场,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并对引进的种猪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种猪没有任何症状放可解除隔离。并且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防止通过人和车辆带毒进入猪场,引进猪场发病。
2.3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
实施“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可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一旦发现该病,立即严格隔离消毒。常用消毒药物进行定期消毒,每周进行2次。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彻底消毒。初生仔猪应该尽早吃足初乳。
5.4强化免疫工作
酒务学校 2012年2月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日前,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治,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一是充分利用健康课、班会、讲座、板报、广播等形式开展一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针对传染病高发季节,该校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分工明确,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对教室等“开窗通风”的检查力度,把传染病“拒之门外”。该校要求“传染病防控检查小组”定期对各班教室等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结果将作为班级流动红旗评比的一项重要依据。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为防控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注泔初中“六举措”做好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班队会、家长会、告家长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有关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共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二是开展防控知识培训学习活动。邀请卫生疾控部门的专家到校开展防控知识培训或开设防控知识讲座,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广大教师对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程序、办法等知识的认识。
三是继续做好晨检工作。每天的“晨检”工作做到“一问、二摸、三测、四记录、五报告、六随访”,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工因病缺勤,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学生出现异常情况,采取妥善措施,及时送医院就医,并向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四是加大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清除校园卫生死角、整治校园周边卫生、修补校园道路,清扫学校厕所、开展室内外灭蝇为主的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同时做好师生学习生活场所的通风换气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预防和减少病媒传播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五是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
三盛玉中心小学
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工作小组 组长:卫树怀 成员: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5、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职工、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卫生院)报告,同时向教育分局报告。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是,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玩忽职守造成学校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追究法律责任。
七、协助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在治愈或排除前一律停课,不得来校。学生因传染病休学,痊愈好要出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证明并经学校同意方可回校学习。
1 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畜禽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也就是传染病从畜禽个体发展蔓延到畜禽群体的过程。根据发病动物的数量和流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1.1 散发性
发病猪数量不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是有零星病例出现,例如破伤风呈散发性,这是因为只有经过创伤感染才能发病。还有一些传染性大的疾病,如炭疽,在冬季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昆虫的传播,也可以表现为散发性。还有一些疾病,隐性感染的多,发病的少。
1.2 地方流行性
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传染病,传播范围不大,比散发性数量多,如炭疽,经常出现在炭疽病尸掩埋的地点或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场所。散发性的疾病在传播条件适宜或者易感动物增多时,也会呈现地方性流行。
1.3 流行性
猪发病的数量多,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省。常见的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等多是以此种形式流行。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多是急性经过。
1.4 大流行
发病数量多,蔓延地区非常广泛,可以传播到几个省、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这些传染病大多是由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所引起的,例如口蹄疫曾经引起过这样的大流行。
这几种流行形式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呈地方流行性的传染病,在某个环节受到限制时,也可以呈散发性,如猪群经过了定期预防注射、紧急接种等,有些传染病可以呈现散发性。
2 防控措施
在养猪生产中,猪传染病的危害很大,有的传染病会造成整个养殖场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对于防控措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现在很多农村养殖户,缺乏对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常常会因为传染病的危害导致养猪生产长期处在亏损状态。
2.1 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染源
平时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猪舍、猪场周围要保持卫生。猪舍在引进猪以前要进行彻底消毒,地面和墙壁可以用石灰乳、烧碱等消毒,也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料槽、饮水槽常用来苏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药消毒。带猪消毒常用卤素类、酸类、醛类、双链季铵盐等消毒药。生产中常常选择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例如上午用卤素类,下午用酸类或双链季铵盐类,这样更有利于消灭病原体。
2.2 制定防疫计划
根据当地猪目前和以往发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具体防疫计划,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不能光有计划,没有行动。
2.3 定期检疫
对健康的猪群每年都要进行定期检疫,目的在于及早发现传染源,防止扩大传染。对于新购入的猪,必须隔离检疫,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没有异常情况,再并入原有的健康猪群。
2.4 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
在猪群有发生该传染病的可能性的时候,为了防患于未然,对健康的猪群进行疫苗注射,这就是预防接种。预防接种要有的放矢,根据本地传染病发生的具体情况和季节,掌握发生规律,做出相应的预防接种的计划。
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地扑灭该病的流行,对健康的猪群进行紧急接种,这是控制传染病大流行的有效措施。
2.5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当猪群有异常情况时,马上把病猪隔离,要有专人管理,专用的饲养用具严格消毒,粪便妥善处理。对于可疑的病猪,要限制其活动,仔细观察,进行紧急接种或者药物治疗。
总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接种等措施,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阻止其蔓延和流行的有利措施。
参考文献
[1]甘孟侯.我国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防制对策[J].中国猪业,2010(06).
【关键词】CDC;传染病防控系统;国外经验;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23-2
1加强传染病防控系统建设的背景
早在199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模式就被我国引入,2000年,卫生部肯定了这个模式,并从省到县先后成立CDC。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检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还包括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养。伴随着2003年SARS的大流行,2003~2005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92亿元,用于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6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被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51亿元。在巨资的保障下,2006年底,卫生部宣布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
2论中国传染病防控系统现状
2.1传染病防控体系取得的进步
2.1.1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增强
2004年12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开始施行,2007年6月卫生部又制定印发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这些法令、政策的颁布实施,标志了我们国家对于传染病预防意识的加强,对于纠正民众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的错误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2疫情报告系统效率提高,传染病防控效果增强
我们国家传统的疫情报告模式,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就要5天时间。但随着覆盖全国95%的县和70%的乡镇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建成,报告速度由5天大幅提升到现在的0.8天。这套领先世界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保证了包括狂犬病、麻疹、破伤风、甲肝等37种法定传染病疫情的快速传递。从SARS与甲型H1N1防控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疫情信息的更好传递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2.2传染病防控体系仍然存在的问题
2.2.1防控队伍素质不高
经过SARS、禽流感之后,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人才的水平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目前甲型H1N1防控一线人员技术能力还是普遍偏弱,缺乏传染病诊疗、防控知识和意识的问题,同时在中枢机构中领军人才的储备不足。
2.2.2对民众预防甲型H1N1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
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但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的涉及很少,在实际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对居民的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政策层面,笔者在走访武汉市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了解到,只有很少的医院开展过对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几乎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过定期的、院外的宣传教育活动,对甲型H1N1的防控还是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对甲型H1N1防控宣传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2.2.3监测体制存在弊端,监测指标不够完善
在疾病监测方面,我国建立了疾病健康监测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死因报告及出生统计监测系统、专病报告系统,但由于现有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报告内容重复、各系统自行运行缺乏沟通等问题,常常出现一个病种多头上报,导致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在当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传染病防治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②此规定对于一些与甲型H1N1相关的指标,如流感门诊量、相关药品销售量等没有提出监测。
2.2.4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较差
在当前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规划设计的,虽然由中央统一领导,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的差别,使各地区居民可接受到的甲型H1N1的预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不公平的问题。
3美、日等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经验
美国和日本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传染病的防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而通过对其相关制度、体系的研究,可以找出一些适合我国情的“疾控”防治策略,促进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针对上述我们国家在传染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这两个国家的主要策略是
3.1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训国内外流行病研究和诊断机构的人员,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新技术、新工具。一是针对与急性传染病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传染病专家进行不断的培训;二是通过“急性传染病实验室研究员项目”和国际研究生的培训,增加实验室科学家的数量;三是保持和扩大CDC(“疾控”中心)的急性传染病培训项目,在实验室进行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培训、在学校开设或更新急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课程、在州和州以下卫生部门设立急性传染病培训项目培训技术人员;四是对国外的合作伙伴开展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方法等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到1998年,CDC直接在15个国家组织了流行病培训项目,在39个国家完成了传染病管理发展项目。③
3.2重视对民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美国政府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宣传非常重视。美国CDC免费提供大量的常识性资料,还经常请医生、专家到社区讲解示范;美国媒体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日常报道较多,涉及非常广泛,包括新传染病的流行到最新药物的出炉,从日常的健身运动到蔬菜水果的营养吸收;美国对传染病的防控有保险公司的积极协助和配合,通过这些措施在民众中树立习惯性的防范意识。④
3.3传染病监测指标体系非常完善
美国不仅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等典型的健康监测,处方及非处方药品的销售情况、门诊及住院情况、急诊室使用情况等现有的非常规监测,还监测道路及交通使用情况、娱乐费用等非卫生领域的数据。⑤
3.4增加防控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日本是传染病防控程度较好的国家之一,其预防控制一般实行国家监督,各部道府县各自负责。与我国不同的是实行国家监督,依据相关法律,各都道府县及一些市开设保健所,一般是30万人口设一个保健所,保健所和医院共同承担疾病预防控制。⑥
4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改进的建议
4.1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人才的培养主要使用学校教育的手段,防控人才的实践经验不足,结合上述国家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发挥自己的调控功能,加强传染病防控机构、研究机构与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院校之间的交流,提高相关人才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充分认识到医学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在培养防控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加强机构管理人才的培训,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传染病防控机构的运行效率;最后,加强各类相关人员的国际交流,从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中选调优秀成员,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实地学习它们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国家防控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4.2加强以社区为导向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对于居民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必须真正落实到行动,为此,政府必须主动发挥作用,引导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敦促传染病防治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拥有防控传染病专业人才的组织,结合自身和所在社区和季节等的实际,定期的走进社区,对居民进行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对宣传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在宣传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于消极应对的组织和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和惩处,通过完善奖惩制度达到激励传染病防控机构实现宣传目标的目的,切实增强居民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4.3吸纳部分传染病间接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指标体系
在直接监测指标之外,零售药店的特殊药品销售量、医院门诊量、病床周转率,急诊室使用情况、道路及交通使用情况、娱乐费用等非卫生领域的数据等传染病监测的非常规及间接指标往往更能够及时反映疾病的流行和流行程度,将这些指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可弥补仅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等典型的健康监测指标的不足,增加监测的信息量,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只有建成一个灵敏的疫情信息系统和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才能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充足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⑦
4.4以人为本的传染病机构设置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传染病防控机构,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巨大,但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在广大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卫生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不足,居民接受传染病防控的可及性有限,公平性欠缺。由此,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央政府应该更多的发挥作用,提高贫困地区政府财力,增加财政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地区间横向的均等化,保证各个地区居民在接受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此外,加大对传染病研究机构的投资力度,对传染病防控技术的研发给与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传染病防控技术水平,为实现更高效的防控系统的建设提高有效的技术支撑。
5结语
评价一个传染病防控系统的效率的高低,可以从整个社会对传染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能力两方面入手,在提升整个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系统时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构建我们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居民作为社会的主体,是传染病防控系统的主体,因而必须使其充分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这就有赖于良好宣传教育的引导,在整个社会中形成积极预防传染病的意识;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监测系统的完善和防控机构设置的合理化,这些相关硬件机构的建设,也将使整个社会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大大增强。由此,把握住当前甲型H1N1流行,整个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的认识空前增强的契机,切实的针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将各项改善建议落到实处,必将使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保护居民的健康。
注释
① 《新闻周刊》从SARS到甲型H1N1—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升级.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7.
③ 张晓新,张黎明等.美国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J].2007,7(8):68.
④ 李茂夫.美国疾病防控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6;7:50~51.
⑤ 江震,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1):45—46.
⑥ 黎彬,许增禄.世界主要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对比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05.
⑦ 翟清华,景彬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黎彬,许增禄.世界主要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对比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05.
[2] 翟清华,景彬,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7.
[4] 张晓新,张黎明,等.美国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J].2007,7(8):68.
[5] 李茂夫.美国疾病防控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6(7):50-51.
[6] 江震,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1):45-46.
[7] 润泽.新形势下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J].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精神,作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我校在上级防疫部门的领导下,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 我们从未发生过疫情,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做好了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了我校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领导,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上报,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由张继胜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分管人员为成员,负责全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三、历练了我校的预防与监测预警系统
1、学校指定的具体联系人,保持24 小时通信畅通,无论是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做得很好。
2、配合上级对学校的要求,学校将对全校组织了多次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教育教师和学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防护工作。
3、校园严格控制了外来人员进入。
4、在校园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卫生死角,有效地防范了甲流和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内的传播与流行。
四、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到位
1、经过2次认真演练,使学校真正做到,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学校负责人能够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做好各种疫情处置工作。
2.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学生和家长主动做好日常健康观察,学校将严格把控学生入校关,每日全校通报学生情况。
五、各种制度落实到位。
1.疫情报告:我校目前未发现任何疑似甲流等传染病患者。2.晨检及上报情况:
各班能做到每日晨检,各班班主任都能做好缺课儿童病因追查工作。晨检结果能及时上报。
3.日常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每天早晚教室通风情况、消毒状况及时通报,督促师生树立起每日开窗的概念。我校经常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宣传教育情况:我校在学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坚持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黑板报宣传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另外,我校已经按上级要求通过广播站为全校师生上了多次传染病预防课,让学生熟知手足口病防御知识和正确洗手的方法。
总之,本学期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有效,既提高了我校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又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继续努力,把我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得更出色。配合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保护了我区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学校不定期地召开传染病防控工作大会,安排布置传染病防控工作。会上要求各班班主任及上课教师,留心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必须及时上报。我校成立了传染病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疫情应急预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传染病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向家长发放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
二、学校花费上百元购买了灭鼠灵、灭蟑剂等药品,并在学校老鼠蟑螂出没较多的地方投放相关药品,安排绿化工由原来的一月两次改为一月三次负责对师生厕所、花园等重要场所进行消毒,防患于未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已经对学校大门口的所有垃圾进行全部清理。学校政教处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对各班的环境卫生管理区域进行监督,卫生工作人员对校内环境卫生也坚持每天打扫清理,以确保师生有一个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部队;夏季野外驻训;消化道传染病;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24-01
部队夏季野外驻训时间长,任务重,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且人员集中、流动性大,易造成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探讨部队夏季野外驻训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有的放矢地開展防控工作,可将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
1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预防消化道传染病作为卫生防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有效做好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配合[1]。成立卫生、军需、宣传、军务、保卫等部门人员在内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由单位1名主官统一领导,专职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防病形势,完善工作制度。防病组织要尽责 基层部队的卫生防疫组织,旅(团)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营、连有卫生防病小组,各级卫生防病组织要切实履行好以下4项职责:一是要周密部署,明确责任。要认真组织全体成员学习《部队卫生管理制度》《军队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处理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责任制,明确各自的分工,确保落实。二是要广泛发动,群策群防。要把夏季卫生防病工作作为部队暑期“百日安全竞赛”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并将其与创建“文明卫生军营”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三是要进行检查评比,奖惩分明。要定期组织卫生防病工作检查评比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从而促进各项卫生防疫措施的落实。四是要完善预案,提高防病能力。要及时修订完善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队伍,抓好应急分队的培训和演练,做好相关药品、器材的应急储备和技术准备,提高综合防病能力和疫情应急快速处置能力,确保各项军事任务的圆满完成。
2 做好健康教育,增强防病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1 对官兵进行宣传教育
责任军医定期给官兵上卫生课,重点讲授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危害以及防治知识。并动员全体官兵,利用制作橱窗、板报、以及专题节目的形式,使全体官兵了解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根据夏季卫生防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宣教。要根据卫生人员、干部骨干、炊管人员、全体官兵的不同职责,对其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病要求,卫生人员要做好卫生监督和疾病诊治工作,干部骨干要落实好夏季卫生防疫措施,炊管人员要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全体官兵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能力。教育时间每月不少于2小时,教育形式主要有3种:一是以团或营、连为单位集中组织进行专题健康教育,二是可以利用训练前后、开饭前、熄灯前等时机随机进行提醒式健康教育,三是可以在训练场、饭堂、劳动工作场所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现场卫生监督教育[2]。
2.2 对全体炊事班、服务社人员进行专题教育
消化道传染病传播方式为“粪口”传播,所以炊事班、服务社人员做为消化道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这就需要专职防疫人员对其进行专题教育,内容包括食品营养、食品卫生、以及食堂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饮食安全是夏季卫生防病工作的重点,要严格把好“五关”[3]:一是把好采购关。要挑选责任心强、素质好的炊管人员担任食品采购员,严禁采购已变质、被污染或未经检疫的食物,多采购“绿色食品”,少采购腌制、熏制、染色的等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食品。二是要把好储存关。当日采购的食品最好当日吃完,粮谷类应当放置在通风干燥处保存,蔬菜和水果一般以鲜食为主;动物性食品易腐败变质,如需存放,必须要有冷藏设备,且冷藏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周,储存时还要特别注意要将生熟食品、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存放,并遵守先存先出的原则,防止细菌或霉菌毒素污染食品。
3 做好水质、食品监督检测工作
卫生防疫人员定期对单位水源以及食品供应场所进行监督,并对水源及有关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如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现象,立即停止相关饮食的食用,并责令相关单位现场整改,屡教不改者取消其饮食供应资格。在夏季,要禁止食用凉拌菜、不熟饭菜和剩饭剩菜,食物一定要做熟煮透后再吃;肉制品在出锅8小时后即不宜再食用,蔬菜类在出锅前可适当加些大蒜;加工食品时要切实做到生熟食品分开,杜绝生食和熟食的交叉污染。对公用炊具、个人餐具应经常进行清洗消毒,做到“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特别是在野外驻训、海训期间,更是要对炊具和餐具进行连续消毒,及时去除或杀灭炊具和餐具上的病原微生物,个人餐具要做到“自用、自洗、自保管”。五是严把炊管人员健康关。对炊管人员开展一次《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管理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同时组织炊管人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一旦发现有肠道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及时将其调离炊事岗位。
4 卫生与军需部门定期对食堂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炊事人员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把食堂卫生监督列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长效机制中,监督内容应包括:食堂生进熟出一条龙建设,主、副食库食品及存放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餐具、厨具是否分类存放并科学消毒,食品留验制度是否落实,炊事人员体检以及个人卫生是否合格,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制作凉拌菜情况等。发现问题要现场纠正,对问题严重者给予通报批评。
5 对驻地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持之以恒地开展消毒、杀虫、除害工作
清除驻地污水以及杂草等蚊蝇滋生地,垃圾池规范建设并实行封闭式收容;厕所安装防蝇纱窗以及防蝇门帘,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食堂四周建设防蝇、防鼠设施。定期对驻地进行环境消毒和灭鼠活动;每天对厕所、垃圾池及食堂周围喷洒杀虫药物,并通过更换杀虫药物,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各单位在夏季来临之际要加强对营区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净化、美化、绿化营区环境,特别要重点整治以下4个场所:一是伙房食堂。各伙房食堂要按照标准统一配齐相关设施,确保生进熟出“一条龙”,做到厨房和储藏室无蝇、无鼠、无腐烂、无毒品,把好“病从口入”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室外。要实行环境卫生清扫责任制,包干到单位,落实到个人,每日打扫,排水沟要清理干净,洼地要填平,彻底消灭蚊蝇孳生地。三是垃圾筒(箱)和厕所。生活垃圾要日产日清,及时将其清运出营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筒(箱)要定期消毒;厕所要每日清扫冲洗两次,使其保持无粪污、无痰迹、无纸屑、无烟头状态。四是公共场所。对理发室、会议室、教室、礼堂、俱乐部等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杀虫,使其时刻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为官兵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环境,防止人员聚集时发生病毒、细菌等的交叉感染[3-4]。
6 医院(卫生队)开设肠道门诊,制定消化道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建立肠道门诊,与其他诊室分割开来,防止交叉感染。及时掌握部队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状况。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按照既定预案进行处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使消化道传染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7 严格落实分餐制
实行自助分餐制度,可有效地降低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率[2],同时采取餐具定人,并定点存放,避免餐具混放。对餐具进行每餐消毒处理,规范消毒方法,使其达到灭菌要求。
参考文献:
[1] 邱立民,王毅.做好基层部队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J].南京部队医药,2002,4(4):77-78.
[2] 赵吉忠, 高连勇, 关世奎.某高炮部队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2):134-135.
[3] 王江华,徐长军,王栋.某部野外驻训卫生防病的主要特点和做法.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30(5):370-371.
1 流行特点
慢性病鸡和康复后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 但4周龄以上的鸡易感性增强, 育成鸡和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于成年鸡, 对产蛋期的鸡带来的损害最大, 育成期的鸡得病治愈后, 对后期产蛋影响不大。
鸡舍通风不好, 氨气浓度过高, 鸡舍密度过大, 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加重病情。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也常会导致本病的暴发。
一般在秋末和冬季本病可流行发生, 特别是冬季, 为了保温, 通风不良导致本病多发, 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降蛋快和死亡率低的特点。
2 临床症状
鸡群感染后1~5d内开始出现症状, 眼肿流涕是本病的特征性症状。病鸡的鼻腔与鼻窦发炎、流鼻涕、甩头、脸部肿胀。育成鸡感染后;轻则生长迟缓, 重则淘汰率增加, 死亡率上升。产蛋鸡感染后, 常引起产蛋率下降, 并且下降幅度取决于感染的时机。产蛋量上升期的鸡群感染此病后1~2周内, 产蛋量稍有下降, 但很快恢复正常, 而在产蛋高峰期或高峰期以后的鸡群感染该病, 产蛋量可下降70%。
3 流行的原因
3.1 病原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 分为A、B和C三个血清型, 各血清型不存在交叉保护或交叉保护性很弱。其中B型的致病力很强。
3.2 疫苗接种
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 但接种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血清型不够或不对症, 造成保护率不足。免疫时抗原量不够, 造成保护力不足。采用佐剂质量不过关或毒素处理不当, 应激大, 头脸肿胀, 抬不起头, 吃料减少, 生产性能下降而且选用佐剂质量不高易形成机化组织, 导致疫苗不吸收, 无法产生保护。
4 病变分析
本病的主要病变是鼻腔和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 粘膜充血发红肿胀, 表面有大量粘液和炎性渗出物的凝块。严重时气管粘膜也有同样的炎症, 偶尔发生和气囊炎。眼结膜充血发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 可见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积蓄干酪样物质, 蓄积过多时常使病鸡的眼显著肿胀和向外突出, 严重的引起巩膜穿孔和眼球萎缩破损, 眼睛失明。
5 诊断
怀疑本病时, 最好用早期病鸡的口鼻分泌物接种于敏感小鸡的口鼻内。如接种后1~2d内出现鼻炎等症状, 可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病原分离, 病原菌常存在于眶下窦的渗出物中, 如分离出嗜血杆菌即可确诊为本病。此外也可用血清学方法诊断本病。典型病例, 亦可根据颜面部浮肿、鼻腔和窦的炎症以及出现浆液性、粘性分泌物等症状作出诊断。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
(1) 严格管理程序引种时要注意种鸡场有无传染性鼻炎 (比) 病史, 不购买传染性鼻炎康复种鸡的后代和疫区内的育成鸡。提倡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远离老鸡群进行隔离饲养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患过传染性鼻炎的鸡场, 建议对禽舍和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后, 将鸡舍空闲1~2周, 然后再饲养清净鸡群。
(2) 消除管理不善导致的诱因气温突变、高温高湿、鸡群过分拥挤、鸡舍通风效果不佳、环境卫生差、外来人员出入频繁及消毒不及时均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
(3) 血清学检测建立严格的血清学检测制度, 及时淘汰传染性鼻炎血清学反应呈阳性的鸡群, 选育并建立无传染性鼻炎的种鸡群。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净化商品鸡群。
6.2 药物治疗
可采用抗菌药或中草药方剂进行治疗, 但药物控制存在滞后性、短暂性、副作用大等问题, 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磺胺类药治疗有效。其他药物如土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效果较差。用磺胺类药物治疗需要用大剂量, 但会抑制产蛋。因此, 对产蛋鸡不能应用大剂量。青年鸡产蛋前在饮水中添加0.05%磺胺二甲氧嘧啶, 连喂2个月, 要注意观察有无副作用和贫血现象。产蛋母鸡尚无满意疗法, 一般可喂低剂量3~4d, 停药2~3d后再重复给药。
6.3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如鸡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疫苗, 适用于健康鸡群预防本病, 注射后3周可产生免疫力。使用方法如下。
【小学传染病防控措施】推荐阅读:
小学生传染病防控教育05-27
插花小学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07-28
传染病防控预案12-05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06-17
学校冬季传染病防控11-14
“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结06-11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教案05-30
学校传染病防控责任书06-25
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07-08
传染病防控重大事件应急预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