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13篇)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 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理解小夜莺说的话, 体会其深刻含义, 借以体会他的机智勇敢。

3.理顺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深情叙述

1.师:战争总会给人们留下太多的苦难, 人们在反抗外敌入侵的过程中, 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让我们敬佩不已。在这中间也涌现出许多儿童英雄, 你知道哪些?

2.教师适当补充时代背景 (小黑板出示) , 课件播放图片, 让学生了解卫国战争的残酷。

二、检查预习

1.指读本课生词。

2.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3.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 以空行为标志, 写了 () 、 () 、 () 、 () 四部分内容。

三、研读课文, 感悟人物品质

1.第1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 说说这一自然段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2) 指导朗读:“黑色碎瓦”、“空旷”、“烧焦”、“垂头丧气”、“弯着腰”等词语重读。

(3) 学生朗读课文, 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播放课件。

过渡:这三句话给我们描述出故事发生的情境。在这个充满着烧焦的气味、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的破村子里, 却响起了一阵阵夜莺的宛转的歌声, 很是动听。与沉寂的、破败的、荒凉的村庄有些不相称。那是谁?他在这里干什么呢? (指名说)

过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并填空。

2.自主互助, 合作探究人物品质。

第一部分:诱敌带路。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填空:小夜莺是一个 () 的男孩。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画出有关描写小夜莺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并且做批注。

(2) 反馈交流, 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备注:在交流的同时, 顺势引导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个环节, 不仅要理解小夜莺的性格特点, 还要顺势理解课文的四部分内容:诱敌带路、传递情报、深林歼敌、村口再等。教师要注意引导, 争取做到小夜莺的性格特点理解完了, 课文内容也全部理解完了。

①“他们发现就在很近很近的地方, 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 耷拉着两条腿。”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 “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②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③“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 前一句保护了群众, 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 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④夜莺在带路时, 有时学夜莺唱, 有时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⑤“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

备注:同学们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

(3) 思考讨论:小夜莺面对凶恶的敌人, 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 毫无惧色? (板书:爱国精神)

第二部分:传递情报。

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 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第三部分:森林歼敌。

“孩子突然站住, 转了个身, 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 动作极快地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地传递情报, 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 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总结板书:果断聪明)

第四部分:村口再等。

(1) 齐读最后两段。

(2) 这两段写了什么?小夜莺在等谁呢?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1.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一想, 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即首尾呼应)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 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体会文章中心

1.课文中几次写到夜莺的歌声?请画出来自由读一读。

2.作者为什么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目?

教师小结:作者用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统领全文, 使文章的这四个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中心明确。在文章中, 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 夜莺的歌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者用它作为题目。其次, 在文章中人们称呼小男孩为夜莺, 他的歌声传递的是胜利的信息, 是胜利的歌声, 人们非常喜爱, 所以课题是“夜莺的歌声”。

六、课堂总结

孩子们, 尽管我们离战争比较遥远, 炮火纷飞的镜头只是在电视或电影中见过, 但是我们要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吁和平, 反对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课后拓展

阅读有关小英雄故事的课外书131页《小兵张嘎》。

八、达标检测

1.读句子, 回答问题。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喊着:‘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谁说的:____。“野兽来了”指:___。

2.认真读课文, 再填一填。

课文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 () 的孩子 () 的故事, 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 () 。

顺序是:引诱敌人——— () ——— () ——— () 。

3.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 。

4.我知道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写。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

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③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②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③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④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②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学情调查

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②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初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③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④交流读后印象。

★精读课文

①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②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③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交流讨论

①交流、讨论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②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

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①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②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③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安排作业

①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夜莺的歌声教案 篇4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夜莺是一种鸟。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可是文中讲的是图片中的夜莺吗?那么你们知道这个“夜莺”指的什么吗?(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小英雄)2.播放课件,介绍背景:1941年德国法西斯占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又突然进攻前苏联,妄想三个月征服前苏联。于是,对前苏联狂轰滥炸,萧条的景象充斥着人们的双眼。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认识了吗?(出示词语)

木屑 口哨 甩开 呻吟 轻蔑 蘑菇 手枪 鬼子 烧毁 盘问 凝神 宛转 聚精会神 兴致勃勃

2.你们读课文的时候发现这篇课文跟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谁发现了?(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

师适时点拨:像这样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叫“隔行分段”。出现了几次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有三次隔行,把课文分成了四段)

3、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你能给各个部分内容分别加上小标题吗?(师根据学生讨论,相机概括板书。)

诱敌上钩 巧送情报 痛歼敌人 重迎战斗

四、品读感悟:

(一)(诱敌上钩)

师:你认为哪部分最能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呢?(第一部分)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第一部分,来到1941年,来到苏联那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一部分。用“~~~”划出描写小孩子机智勇敢的句子,并在书上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写,你有什么感受?(生默读、学习)

汇报交流:(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根据生找的句子,师归类分析)师: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这是属于什么描写?(语言)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找到小夜莺与德军对话后延伸)

——“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这是小夜莺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体会敌人的凶残)

师: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这句话就是“一语双关”,指坏东西很多。暗骂敌人。这里又表现出了小夜莺的?(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和这句话一样,表达了两个意思。(生找句子)

创设情境: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 出示课件:

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 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 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

师小结:这就是战争带来的灾难。正因为有了对敌人的恨,才有对祖国的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小夜莺,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

——“怎么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那里有个磨房,我常到磨房附近的

坝上去钓鱼。那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小夜莺也是在德国鬼子。——“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我看出小夜莺故意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师:因为在俄语中,游击队的发音和蘑菇的发音很相似。孩子答非所问,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3、同学们刚才非常透彻的分析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精彩对话,了解了小夜莺的目的。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对话。

4、指导朗读:你觉得小夜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天真、机智、稚气)德国军官用什么语气来读?(凶狠,残暴)(1)同桌互读(2)指名分角色朗读

5、我们回顾了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语言)在他们的周旋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夜莺的表现吗? 板书(机智勇敢)

(二)巧送情报

师:由于孩子很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是一个贪玩的,不懂事的孩子,解除了对小夜莺的怀疑,并让他带路。在路上,小夜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小黑板出示: 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

1、这段话是对小夜莺的()描写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唱、叫、一甩一甩、打、弯、拾、踢。指生上台圈画。

3、读这一段你有什么体会? 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但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刻的含义呢。(生体会小夜莺是在给游击队员送情报呢!)

师:谁能具体的说一下,小夜莺是怎样送情报,送了怎样的情报呢?(学夜莺唱是报告有多少鬼子,学杜鹃叫是报告有几挺机关枪。)师:看来,小夜莺是个老游击队员了。

(三)痛歼敌人

1、师:小夜莺在敌人面前的这场演出可说是酣畅淋漓,全无破绽,难怪敌人会乖乖地跟着他走进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踏上的其实是黄泉之路。那导演了这一切的小夜莺做了什么呢?(“夜莺兴致勃勃地唱着、想着,突然一声口哨响,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师:从这里,你见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夜莺?

“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结合全文,有没有和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

(生找句子——“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小夜莺钻进树林,不容易被发现)师:这就是一种保护色,属于什么描写?(外貌)(“穿着绿上衣,和树叶差不多的颜色”小夜莺得以顺利的脱险。)

2、小夜莺真是了不起,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又安全地保护了自己,由于小夜莺成功地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游击队员才进行一场痛快淋漓的战斗,谁来读一读游击队员歼灭的军的痛快场面?

指名读: “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一时充满了树林。”

师:谁能用几个成语来描述一下这痛快的场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贵神速……)

师:这真是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呀!

(延伸习作学习)同学们,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描写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让我们时时感受着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希望同学们把这个方法记下,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

3、师:游击队员在小夜莺的帮助下,很快就把敌人消灭了,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当游击队员又和小夜莺见面时,他们会和小夜莺说些什么? 指生答。

(四)重迎战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

师:由于小夜莺和游击队员的出色配合,德国兵被消灭了。那小夜莺到哪去了呢? 4

他在那做什么?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生体会)小夜莺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是为了用歌声吸引新的德国兵,执行新的任务,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文章的最后一段,前后都出现了夜莺的歌声。)师小结: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升华思想

1、师:是呀,小夜莺凭着他的机智和勇敢,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

生:爱国

2、情感升华

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是,可敬可爱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为了纪念小夜莺,老师也写了一首小诗,出示小黑板: 诱敌上钩 巧伪装 巧送情报 斥恶狼 痛歼敌人 心舒畅 重迎战斗 歌嘹亮 勇敢机灵 小夜莺 爱国精神 永传扬

歌声教案1 篇5

教学设计

李淑玲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品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听歌曲,并谈谈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揭题《歌声》,猜猜看课文会讲述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

二、检查字词识记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绝望

触礁

挣扎

拼命

筋疲力尽 不幸

清脆

激昂

勇气

断断续续 聚拢 增添 2.自读课文。

要求:1)不添字、不漏字,流利,有感情的读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3.老师引导概括:()的一个夜晚,()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了。船沉了,落水的人(),等待着救生船。正当人们()时,()用她()的歌声将大家()在一起,最终等来()。

三、学习课文

1.默读第1段并思考,沉船后,遇险人是怎么做的?什么感受?

1)齐读相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筋疲力尽”,“绝望”。

2)马金纳为什么会“绝望”?

3)创设情境,感受遇险人的处境。马金纳他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2、马金纳绝望了,其他人也筋疲力尽了?那个小女孩是怎么做的?

1)描画出描写小女孩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她们中间,正在高声歌唱。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中冒出头来,用手抹一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2)她的歌声怎么样,请找出描写歌声的句子? 幻灯片出示:

1)突然,远处海面上隐隐约约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2)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理解词语“断断续续”。

3)同桌互读这两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小姑娘就这样唱着,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唱着。歌声给海上的人们带来了什么?自由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

(1)马金纳顿时觉得浑身有了力量,拼命朝着歌声游去。(2)海风把她清脆、激昂的歌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远处的人们像马金纳一样聚拢过来了。

游过来的人们看到艰难唱歌的小女孩,会想写什么?(3)这神气的歌声带给落水者力量,让他们聚拢在一起,还带来了什么?

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5、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句子,你们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多媒体出示:终于,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一艘小艇追寻着歌声驶来了!

6、小艇驶来了,人们得救了。可是为什么课文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

7、想想得救后的人们,再次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8、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升华

1.英雄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国界。所有在灾难面前能够做到坚强勇敢,并努力去战胜灾难的人都是英雄。

2.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吗?

五、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更多关于小英雄的故事,下次的阅读课上我们一起来举行一个颂英雄、赞英雄的故事会,好吗?

六、板书设计

马金纳 遇险人

小姑娘(绝望)

(坚持)

歌声

使人们聚拢

救生艇驶来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 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 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 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 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 微笑时, 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 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 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 特别是初学期, 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 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 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 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 要及时加以纠正, 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 就很难改掉, 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喉部放松。在教学训练中要求孩子喉部打开时, 有的孩子并不知道“喉”在哪里, 而是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那么, 如何进行喉部放松?笔者认为可以给孩子们讲生活中的小常识, 如: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 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会很好奇的随着教师的提示想并去试试, 然后告诉他, 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放松下吧:针对下巴不放松的孩子, 我会让他们自由地摆动下巴, 或者体验咬苹果的感觉, 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颚, 改正坏习惯。也可以让他们张着嘴几分钟, 直到感觉口水快流下来为止, 产生“下巴不见了”的放松感, 为进一步学习演唱打下基础。

气息训练:我们知道, 人的发音源于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声带尚未发育完全, 气息浅, 学会正确运用气息, 能减轻声带的负担, 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使声音更加透亮及有控制。但如何让孩子们发现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家伙在自己身体里的跑动, 并学着去控制它呢?

1.玩“吹气球”游戏, 轻松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

教师先将手放在正确的吸气位置上, 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红色的气球 (穿着红色的上衣) , 和大家一起玩, 你们带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气球来呀?”孩子们回答:“白的、花的、黄的、蓝的……”“好, 现在我们一起玩吹气球游戏, 老师先做, 你们在一起做, 看谁的气球鼓得又大又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啦, 争先恐后的吹起“气球”来, 一个个彩色的小气球鼓了起来,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的吸气方法。

2.模拟抽泣学吸气

启发学生找哭够后的感觉, 通过这个游戏, 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两三分钟, 会有发酸和累的感觉, 可帮助学生掌握快速吸气, 同时也锻炼了膈肌的力量。

3.吹蜡烛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游戏之一, 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 循序渐进地进行呼吸方法的训练, 使他们乐此不疲地在玩中学。我是这么做的:先让他们像吹生日蜡烛一样, 一下子把几根蜡烛给吹灭, 在他们正得意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急吹, 不算什么。接着让他们只对一根蜡烛吹气, 他们一定会小看这个环节的, 于是我趁势要求他们不能吹灭, 只能有节奏地让火苗一闪一闪地, 然后将蜡烛的距离越拉越远, 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 大家进行比赛, 看谁节奏最均匀、时间持续最长, 我在一旁为他们数秒数, 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理, 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气息控制能力及对音乐课的喜爱。

4.“闻香辨花”游戏是获得深气息的最佳途径

找几种不同的花, 让孩子闭上眼睛, 拿一支放在他面前, 让它闻十秒钟, 辨别是什么花。而孩子通过“闻”, 已经自然获得了深气息。反复游戏, 加强训练效果。

吐字咬字。唱歌和说话同样要求吐字咬字清晰, 在唱歌时必需要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在少儿歌曲中, 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 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 要把拼音规律融入其中, 如声母和韵母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作互相拼合, 在这样咬字吐字的基础上, 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歌中“噻罗罗罗罗罗哩噻罗哩噻……”这个歌曲特点就是“快”, 如何唱得既能跟上节奏, 又能咬字清楚呢?对于歌曲中的每个字, 声母咬的要准确、快速, 声母咬完之后, 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 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交代韵母的运腔过程中, 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 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 以及字尾的归韵、收声, 唇、齿、舌、牙、喉、腭的配合动作都要非常灵活、轻巧、敏捷, 这就需要嘴、口腔与意识的功夫了。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过程中, 都必须要用“心”念字, 在这个基础上唱快速歌曲, 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演唱效果;再如歌唱抒情类歌曲时, 如《虫儿飞》这首歌曲:曲调慢而有序, 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 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 不急于归韵, 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 当在快唱完字的韵尾处时, 再快速归韵, 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 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情感投入。在声乐课堂上, 要注意调整学生的情绪, 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带着微笑对着镜子歌唱, 这样既能较轻松地放松喉头, 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 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目的, 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情绪被调动起来后, 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歌唱热情, 也会为表演者表现歌曲的情感作好准备。不但要教会孩子们“会唱”, 还要教会声音变化时的对比, 如:力度的变化、音色的变化、速度的变化、风格的变化、情感的变化等等。因此, 注重学生歌唱时的表现力, 让他们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并能够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 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要对孩子多进行人文教育, 要使孩子真正认识到去体会生活, 感受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感动与被感动, 这时情感是自然的, 且发自内心的涌出涌动。一旦孩子认识到并注重情感投入了, 就会和听众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会把听众和歌者联系在一起。情感的培养要从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学会宽容, 学会发现, 学会肯定。所以, 在声乐教学中, 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

少儿声乐教学, 对于孩子们而言动听的歌唱不仅可以引导其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而且还能使其得到情感的满足, 受到美的熏陶。孩子通过声乐学习实践能锻炼其心理素质, 提高表演能力, 同时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和喜悦。总之, 少儿声乐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探索、研究。

摘要:少儿声乐教学是重要的声乐基础教学课程, 担负着为更好地培养声乐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有待于更多的声乐工作者去探索、耕耘, 不断地去完善声乐教学方法, 这需要我们下一番苦功, 学会耐心、学会发现、学会肯定, 在少儿声乐教学的这片土壤里播种收获。

《父亲的歌声》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吗?这是刘和刚的《父亲》。歌里唱到: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有老有小您捧着孝顺,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在这首歌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为儿女付出一生艰辛的父亲,这是一首儿子唱给父亲的赞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父亲的歌声,从这歌声里你听懂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指名读)师:让我们带着目标进入今天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或者是你认为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提问、解答、写在黑板上、齐读)(评价学生的回答)生:记叙了父亲能乐观坚强的面对艰辛的生活,以及对我的影响。

四、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父亲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2、邻里亲朋对他歌声的评价如何?

3、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歌或者歌声的句子,从这些句子里你读出了什么?(父亲的乐观)

五、研读课文,赏析形象

师:文中除了描写父亲的乐观还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看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那些词句或者事件中体会到的?并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并赏析:我从“‗‗‗‗‗‗‗‗‗”中,读出了‗‗‗‗‗‗‗‗‗的父亲。(读优美的句子)(生回答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总结(出示幻灯片)(勾勒出树的形状)

师:到此为止,文中父亲的形象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出示幻灯片)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描写人的记叙文中。

师:同学们,以上这些词语从感情色彩上看,它们都是‗‗‗‗‗‗词,由此可见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完美的,那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板书:赞美和崇敬之情)师:“我”从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完美的男人身上领悟到了什么?作为我们大家学习了这篇文章是否也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呢?(师生多次读)师:结尾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议论点明文章主旨

六、拓展训练

有人说,父爱是激发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养心灵的情感甘露,是塑造优秀人格的教科书,对人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写一写你的父亲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以及对你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从同学们所写的作品可以看出,你们都读懂了父爱,明白了,父亲的言传身教其实也是一种爱,它将影响你的一生。

结束语:

《嘹亮歌声》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激发对唱歌的兴趣。

2.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轮唱的演唱方法。

3.能为其它歌曲设计编创轮唱形式,提高编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竖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按次序进入教室,安静地对号入座

2、进行竖笛练习

①音阶练习

②乐曲《嘀哩嘀哩》前半段

(先进行复习,提醒轻吹;然后找出错误之处,进行纠正;最后教师带吹,完整流畅地吹奏)

二、寓教于乐

师:在过去地时光中,我们学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大家一齐唱的,这种形式称为齐唱。今天,我们要学习并掌握一种新地演唱形式,让我们先来听一听!

1、聆听《嘹亮歌声:你觉得这首歌师怎样进行地?有什么特点?

2、介绍轮唱:这就是轮唱,曲调一样但不是一起进入,而是有先有后轮流进入地演唱方式

3、复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4、结合歌谱与图形普再听一遍歌曲。

5、学唱第二声部

①教师范唱

②根据之前聆听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唱错之处,教师可进行带唱(特别是最后两声部的地方)

③完整地唱好第二声部

④播放范唱,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初步感受轮唱

⑤通过体验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加强:教师伴奏,学生巩固

⑥再次与范唱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6、学唱第一声部。

①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②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③教师伴奏,学生视唱(重点教唱最后一句,避免高低声部旋律地混淆)

④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7、完整体验轮唱

①师生合作唱轮唱

②在教师指挥下,全班分为两部分进行轮唱(注意进入的准确性及结束句的音准)

③进行纠正、整理、巩固: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好自己声部地同时还要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包括轮唱)的关键。

④完整正确地轮唱:要唱的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三、创造表现

1、教师范唱内蒙古民歌《草原上》

2、全班齐唱

3、分组讨论:这首歌能轮唱吗?应该怎样唱?最后结束怎么结束?

4、成果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四、完美结课

分析:学生的音乐素质不是很好,所以我就将第二声部地学习放到了前面,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地音准,这样进行轮唱的时候就能将第二声部较好的表现出来。

这是继二年级的轮唱歌曲《两只老虎》之后,三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唯一一首轮唱及合唱歌曲。是三年级由低年级的齐唱向高年级的合唱过渡的一首典型歌曲,也是一首非常好的轮唱好合唱训练的歌曲。

正是因为在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中极少接触到二部训练,因此无论是合唱还是轮唱,对于学生来说都可算是难点,都需要一个感受好训练的过程。怎样能够摆脱直接、呆板的二部训练,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方式,和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并易于学习,是我教学设计时考虑最多的问题。

“链”歌声声 篇9

稍大一点,陪伴我最多的人还是爷爷。爷爷总是把我轻轻地抱起,小心地放在自行车的横杠上,带我去超市,去菜场……爷爷大着嗓门说话的声音,我欢快的笑声,还有那破旧的自行车的链条发出的“咯吱咯吱”声, 洒满了一路,常常引得路人向我们投来注视的目光。

再大一点后,我该上幼儿园了。父母看爷爷的身体不如从前, 怕他骑自行车带我不安全, 就想请一个保姆接送我。爷爷坚决不同意,他怕保姆不细心。于是,他买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又怕我刮风下雨时冻着, 就亲自动手为三轮车盖了个“小房子”。后来,他就天天蹬着这辆三轮车,早晨送我,晚上再接我回家。从此, 三轮车链条发出的“咯吱咯吱”声,时常在路上回荡。有时,伴着这“咯吱咯吱”声,我会情不自禁地背诵起刚学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等古诗,或大声数数、唱儿歌,每当此时,爷爷就会夸我“真聪明”。

后来,我能独自骑车上学了,爷爷又骑着自行车,天天陪我上学,陪我放学,生怕我在路上有什么闪失。虽然我一再劝爷爷不必送我接我,他却执意不肯。放学路上,我总要和爷爷说说学校里的见闻,聊聊同学间的趣事……就这样,链条的歌声又伴着我度过了好几个春秋。

如今,爷爷的自行车和三轮车早已锈迹斑斑,如同年迈的老者。但是, 这悠悠的“链”歌声却已经深深地嵌入我的心灵。在这“链”歌声声中,我一天天长大,爷爷则一天天老去。这“链”歌声声,承载着爷爷对我的多少关切、多少疼爱、多少期许啊!

“咯吱咯吱”,这“链”歌声声呀……

点评: 小小的自行车与三轮车, 承载着祖辈对孙辈的浓浓爱意和贴心呵护。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用心感悟,写出了对爷爷的真挚情感。这份情感,因为真实、细腻,所以特别感人。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篇10

1、欣赏《歌声与微笑》。

2、歌表演《同一首歌》。

3、音乐擂台。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声与微笑》和歌表演《同一首歌》,作为三年学习的总结, 让学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友谊和相聚时的欢乐。

2、通过音乐擂台,回忆三年所学的音乐知识,看谁记得又牢又准。

教学过程

1、欣赏《歌声与微笑》

(1)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

(4)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

2、歌表演《同一首歌》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由这首歌曲联想到什么情景?

(2)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情绪。

(3)跟着录音全班齐唱这首歌曲。

(4)由同学自由组合,创编舞蹈,为歌曲伴舞。

3、音乐擂台

班班有歌声活动教案 篇11

1、情感目标:萌发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科学活动。

2、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能够集中注意力听音、辩音,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

3、认知目标:对不同的声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确不同物体所产生的不同声音,初步懂得振动发声的原理及认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的音频;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各项乐器的音频。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音频导入

1、播放音频,其中包含沙锤声、鼓声等。

2.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沙锤声、鼓声、铃铛声...

二、互动探究,认识声音

1、提问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师: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幼:唱歌、打鼓、弹琴...

师:你们知道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幼:吹、敲、打...

2、实验演示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

(1)实验:敲鼓。

①教师敲鼓,选取个别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②师幼互动:

师:老师敲鼓听到什么声音?

幼:咚咚声。

师:手放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幼:麻麻的。

③教师总结,呈现原理:敲鼓使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了声音。

3、认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1、师幼互动知道耳朵接收声音。

师:我们用什么来听到声音?

幼:耳朵。

2、对比音量,感知耳朵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1)教师分别轻轻敲鼓,和种种敲鼓。

(2)师幼互动:

师: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第一种好听,第二种很吵。

(3)教师总结:我们的耳朵喜欢好听的声音。

3、讨论: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该听哪些声音,避开哪些声音?

三、迁移操作,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1)摆出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

(2)请小朋友玩一玩儿桌子上这些乐器。提醒幼儿:

①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②注意力量,发出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结束:听音辨物——教师播放不同声音请幼儿最快找出物体。

如:教师播放小铃铛的声音,请幼儿在乐器中选出并举起小铃铛。

活动延伸:

飘满歌声的时代 篇12

关键词:音乐坐标,爱国情怀,时代精神

时至今日,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64年的历程了, 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祖国发生的天翻覆地的变化仍时时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一个国家的发展, 离不开时代的坐标;一个时代的音乐, 是当时社会最好的折射。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人民的心声都可以从那个时代的音乐中寻找答案。

一、抗战时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75年前,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八年多, 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坚决彻底的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 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 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诞生在世界的东方。这一时期的歌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既有反映人民水深火热生活的, 也有谱写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奋起抗战的英勇斗志的, 还有讴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的伟大时代精神的。在乐曲的处理上, 有《长城谣》的哀怨、《松花江上》的悲怆、《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扬奋起, 有《我们都是神枪手》藐视一切敌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还有《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的胜利喜悦之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日军占据了中国大半河山, 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 表达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 深刻的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才能把中国从黑暗引向光明这一真理。这首歌激励、鼓舞了几代人, 人们从孩童唱到古稀, 从幼稚唱到成熟, 一代代传承下来, 至今仍脍炙人口。后来又诞生了其姊妹篇:《妈妈教我一支歌》和《在灿烂阳光下》。“妈妈教我一支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人们忘不掉这永恒旋律, 于是在新时代把这首歌又唱到歌里, 世世代代经久不衰, 一直唱在人们心里。历经70多年的吟唱, 这首歌成为中国革命音乐的不朽之作, 被誉为“颂党第一歌”。

二、改革开放——谱写《春天的故事》

1976年,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 随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 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绚丽的篇章。歌曲《祝酒歌》、《春天的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正是这一时期最能反映在改革开放政策下, 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讴歌党的正确领导的歌曲。

《春天的故事》是一首由蒋开儒和叶旭全作词, 王佑贵作曲, 董文华演唱的经典歌曲。歌曲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的故事。整个歌曲优美抒情、婉转动听,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 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这首歌的一大特点却是通篇没有一处出现邓小平同志的名字而是用“一位老人”替代, 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像是在和风细雨的春天轻声讲述着一位老人的故事。

三、新的世纪——《走向复兴》

新的世纪, 新的篇章。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充满希望与机遇的大路上蓬勃发展, 我们祖国建设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着。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引下, 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成为这个时代的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歌曲《阳光路上》中所唱, “科学发展为和谐的中国引领方向”。于是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走向复兴》、《阳光路上》、《和谐中国》、《江山》、《国家》等一系列崇高、谦和又不失朝气的歌曲。

《走向复兴》, 由著名作曲家印青作曲, 李维福作词。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走向复兴》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成为将演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在举世瞩目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 《走向复兴》也成为联合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走向复兴》这首歌充满着一种昂扬向上的自信。印青认为, 今天的中国, 政治、经济方面的实力不断提高, 我们必须要建立起国民的自信心。《走向复兴》在节奏和旋律上平稳、坚定, 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过程中虽艰辛却不失坚定, 虽困难重重却不失勇敢的豪情壮志。

四、如今的中国——《美丽中国》

在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把生态文明独立成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热爱如今的中国, 社会一片安定祥和, 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人民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 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 文化软实力一定会成为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不可忽略的伟力, 人们期待涌现出更多像《美丽中国》、《歌唱共产党》、《相信》的优秀歌曲。

《美丽中国》由著名词作家王平久作词, 作曲家丁于作曲。王平久坦言, “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美丽中国’的阐述让我迸发了创作的灵感。我希望能够立体生动地讲述‘美丽中国’的形象, 而不是单调地平面铺开。”歌曲展现了新时期祖国的一片美好的景象。不仅有民族的美丽中国、国家的美丽中国, 还有世界的美丽中国的生动形象。

歌声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

第4课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欣赏歌(乐)曲,让学生在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2.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在歌曲中的作用。

3.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市场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部分。

4.学唱、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了解叙事歌曲;通过力度、速度及演唱形式的处理表现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小放牛郎》

2.欣赏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曲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

2.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

.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3.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5.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6.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

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

.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凄凉和哀痛。

3.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4.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

(1)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

(2)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

四、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学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

(1)模仿演唱。(2)学唱歌谱。

4.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二小牺牲

.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上一篇:课堂教学提升心得体会下一篇:采购部新员工岗位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