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处置方法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沥青路面裂缝处置方法(精选10篇)

沥青路面裂缝处置方法 篇1

由于沥青路面具有造价低、噪音小、行车舒适、施工快捷、维修方便等优越性,因而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裂缝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对道路的危害极大,特别在冬季和春季,因时有雨、雪水渗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使本来就处于裂缝状态的路面病害更加趋于严重,最终导致破坏。因此,为了提高路面质量,减少路面病害,必须加强对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认识及防治工作。沥青路面裂缝的型式

沥青路面裂缝按裂缝的形状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等四种型式。

2.1 纵向裂缝

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长直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这类裂缝通常由路基、基层沉降,或施工接缝质量或结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路基、基层沉降引起的纵缝,通常断断续续,绵延很长;施工搭接引起的纵缝,其形态特征是长且直;而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的纵缝多出现在路面边缘,由于路基湿软造成承载力不足,从而导致纵缝。

2.2 横向裂缝

损坏特征: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多由路基、基层裂缝的反射或由路面低温收缩造成;最初多出现于路面两侧,逐渐发展形成贯通路幅的横缝。

2.3 网状裂缝(龟裂)

损坏特征:相互交错的裂缝将路面分割成形似网状或龟纹状的锐角多边形小块,块的尺寸小于50cm×50cm。网状裂缝(龟裂)是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而引起的疲劳裂缝,其最初形态是一条或几条平行的纵缝,随着荷载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平行纵缝间出现了横向、斜向连接缝,形成多边的、锐角的、形似网状、龟裂状的裂缝型式。

2.4 不规则裂缝

损坏特征:路面裂缝呈不规则形状,块的最长边长小于100cm。不规则裂缝主要由面层材料的收缩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致。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3.1 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改建公路中新老路衔接处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造成路基不均匀的沉陷或者滑坡,形成裂缝;

(2)新建公路中由于碾压不均匀,出现路基、基层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基层承载力不足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

(3)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接缝处理不当,造成路面渗水或面层压实度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裂缝;

(4)傍山公路一半是挖方,一半是填方,如果施工时未按规范要求处理,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的作用形成裂缝。

3.2 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

(1)路基、基层出现干缩或冻缩形成裂缝,反射到沥青路面上产生裂缝;

(2)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基层的上、下层横接缝出现重叠或搭接过少而形成裂缝,反射到沥青路面上产生裂缝;

(3)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收缩形成裂缝。

3.3 网状裂缝、不规则裂缝产生的原因

(1)基层整体强度不足,沥青路面老化,在行车的作用下形成网状或不规则裂缝;

(2)沥青面层偏薄,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交通量超过设计能力,造成网状或不规则裂缝;

(3)沥青面层在温度周期性的变化下产生收缩,造成不规则裂缝。裂缝的处治方法

4.1 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在高温季节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治:

(1)将有裂缝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细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

(2)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4.2 对于路面的纵向或横向裂缝,应按裂缝的宽度按以下步骤分别予以处治:

(1)缝宽在5mm以内:

①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

②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

③填入已筛好的干净的石屑或细砂(视缝宽窄选料),并捣实;

④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干净。

(2)缝宽在5mm以上:

①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

②清除缝中杂物及尘土;

③用拌和均匀的热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入缝中,并捣实(缝内潮湿时应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

4.3 因沥青性能不好、或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油层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网状裂缝或不规则裂缝,此时若基层强度尚好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1)乳化沥青稀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

(2)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或先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后,再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

(3)改性沥青薄层罩面。

(4)单层沥青表处。

沥青路面裂缝处置方法 篇2

1 裂缝类病害分类

沥青路面破损可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和其他类四个大类,其中裂缝类是最常见的路面损坏现象。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分为以下四类: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块裂,如图1—图4所示。

2 裂缝类病害原因分析

2.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近于垂直的裂缝,常伴有少量支缝;横向裂缝是沥青路面病害最多的一种裂缝。一般情况下,横向裂缝均能通过面层表现出来,但有时半刚性基层本身造成的横向开裂有可能未波及到面层,这样虽然基层的横向裂缝存在,但如果不对路面进行无破损检测或者直接开挖是看不到此病害的。造成横向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①基层的收缩开裂,从而导致面层开裂,形成反射裂缝;②因温度较低或骤降,剧烈的降温或较低的温度均能造成沥青面层本身收缩开裂,即温缩裂缝病害,也就是说,半刚性基层收缩或者面层的低温收缩是产生横向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不进行钻芯取样,单从道路表面的开裂情况不容易看出一条横向裂缝是反射裂缝还是温缩裂缝。因为路基边缘没有约束,横向裂缝就会先从路基边缘产生,近而向路基中间方向延伸;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横向裂缝也完全可能先从行车道内发生,再向两边发展。横向裂缝有长有短,长的可贯穿整个路基宽度范围,短的仅几十厘米长,较短的横缝也可能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产生的疲劳而形成。

2.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和道路中线基本平行的裂缝,常常伴有少量的支缝。半填半挖或高填方路段,常常因为施工时压实不好,通车后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纵向裂缝的发生;道路拓宽形成的新旧路基结合部位如果处理不好也可产生纵向裂缝病害。这两种纵缝的长度一般较长,深度可从路面表层深入到路基内部,产生的危害性比较大。在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过程中,如果纵向施工冷接缝搭接不好,会导致沿着搭接缝产生较长的纵缝;轮迹带由于荷载重复作用也会导致疲劳,产生纵缝,同时有可能伴有车辙病害的发生。这两类纵缝的深度有可能发生在沥青面层,也可能向下延伸到基层,这与累计交通荷载和路龄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沥青面层压实不足或基层强度不够,也可能使路面产生长度较短的纵向裂缝。

2.3 龟裂

龟裂病害是在沥青路面局部区域内,形状类似龟纹状的裂缝,龟裂常常伴有唧浆和沉陷现象。我们一般认为,龟裂病害是沥青路面结构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疲劳破坏,是路面结构强度不足的表现。龟裂起初表现为相互交叉的裂缝,进而发展成为锐角多边形的裂块。

2.4 块裂

块状裂缝表现为间距为0.3~3 m、面积为0.1~10 m2的裂缝。块状裂缝也是沥青路面常见的一种裂缝病害,常见于通车多年的道路路面上。发生块裂的主要原因有两类:①因为基层强度降低,导致基层在荷载作用下破碎,基层荷载变形较大,反映到面层上不仅会有块状裂缝,同时还有沉陷病害;②基层强度高,整体性较好,但沥青面层本身因某些原因造成面层强度不足,从而导致块状裂缝病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前种原因造成的块状裂缝居多,当然,面层与基层同时存在问题更容易造成块状裂缝的发生。不管是哪种情况,在块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雨水的入浸起到了“催化”作用。

3 处治方案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比较严重,有的公路通车仅1~2年沥青路面就出现大面积破坏,甚至有当年通车、沥青路面当年坏的情况发生。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由单纯的某一种病害发展成多种病害时,即沉陷、车辙、龟裂等多种病害相互伴生,这就是沥青路面到了使用寿命末期的一个标志。这表明此公路的沥青路面已经达到了设计极限状态,需要尽快进行整治。现设计单位定方案时一般以弯沉值作为处治方案的主要控制要素,并结合车辙、龟裂、沉陷、裂缝等严重病害的表观调查和钻芯调查的结果来确定铣刨层位,进行路面病害设计。

3.1 灌缝

裂缝类病害修补方案要根据线状裂缝(横缝、纵缝)和面状裂缝(块状裂缝、龟裂)给出了不同的修补方案,对线状裂缝的处置,一般采用灌缝办法。所用材料有改性乳化沥青、沥青玛蹄脂或克莱福密封胶,也可用贴缝带把缝贴住以阻止雨水进入路面内部。随着养护技术的不断改进,近几年也生产出了专业灌缝机,这进一步提高了灌缝的质量和速度。

3.2 局部挖补

对于面状裂缝(块状裂缝、龟裂)处置方案多为铣刨一定的层位然后进行重铺,也就是根据网裂、纵向裂缝的严重程度,看裂缝影响到哪一个层位就铣刨到哪一层位;也可只铣刨面层,然后铺玻纤格珊,再重铺面层。为确保各面层间的拼接质量,分层施工时,新老路面结构层之间采用挖台阶施工方法,其中纵向台阶不小于50 cm宽,横向台阶每层不小于15 cm宽。为增加各面层间的黏结,各沥青面层之间需洒黏层沥青。

4 结束语

水是公路沥青路面的最大祸害,尤其是裂缝类病害更怕水的侵入,所以,我们所通常要采取很多措施来防止雨水进入路面内部,这样才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摘要:结合济青高速公路的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病害的发生原因和处置方案,对降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成本、减少裂缝病害维修工程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沥青路面,玻纤格栅,铣刨层位,裂缝病害

参考文献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 篇3

关键词:沥青路面 裂缝 防治

中图分类号:TU5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3-0063-01

随着城市道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大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振动小、噪音低、行车平稳舒适,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因此沥青路面较水泥混凝土路面更适用于城市道路。但沥青路面也存在着抗弯拉强度低、面层的温度稳定性较差等缺点。

1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按形状分: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状裂缝和网状裂缝:按有无荷载可分: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按路面有无沉陷分为:沉陷性、疲劳性裂缝和非沉陷性早期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

2.1设计原因

①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以至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②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2.2材料因素

①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石油必过低);炒制过火。

②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

③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

④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2.3气候因素

①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

②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

③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辗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

④半刚性基层养生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

⑤半刚性基层养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洒铺封层或透层油,随着暴晒时间的增长产生干缩裂缝。

⑥施工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⑦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温度低,内部较热,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易引起路面表面切断。

⑧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碾压方式不正确易产生横向裂缝。

2.4超载因素

①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

②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低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

③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

④由于超载,车辆在上下坡、刹车时将加速沥青路面层的剪切破坏。

3沥青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3.1设计措施

①在设计中,充分估计和预测远景交通量,适当考虑吧超载车辆的比列,适当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标准。在设计半刚性路面结构时,优先选用抗压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

②设计地下管线的埋深不能高于路面以下30cm。

3.2材料措施

①选择适合的道路材料和面层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组织设计,确定沥青路面厚度。

②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石棉或木质纤维料或采用较厚的沥青面层减少或延缓由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

③面层沥青尽量选择低稠度、髙延度、低含腊量的优质沥青,在满足稳定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必要时可选用干性沥青。

3.3施工措施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等,压实度达到规定值;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使沥青混合料级配最佳,矿料拌合粗细均匀一致,严格按配合比控制油石比;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沥青混合料加热过度“烧焦”;混合料自加工厂运到现场气候较低时,应覆盖油布保温;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摊铺沥青混合料厚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压路机在对沥青路面进行碾压时,车辆禁止在新压路面调头,碾压的速度不宜快;在半刚性基层施工中,控制压实的含水量;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宜采用全路宽整幅摊铺,避免纵向分幅接茬;半刚性基层碾压后,应及时覆盖洒水养生,潮湿养护5—14d;刚性基层施工后,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并在养生期结束后及时浇面层。

3.4超载措施

①适当增加路面厚度,使用更优质材料提高路面整体强度。

②增加车辆的后轴,改善车辆对路面的作用发展双后轴及对后轴大型载货车辆,避免道路的早期破坏。

③执法从严,限制车辆超载运输,避免道路的早期破坏。

4裂缝的治理

第一,一经发现裂缝后应立即修补以免水通过缝渗透到基层,造成基层破坏而影响面层。对于较小的很像裂缝和纵向裂缝,缝宽在6mm以内,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可用灌入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缝宽大于6mm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封。

第二,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治,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大面积龟裂、网裂采用加封层或沥青表面处理。严重龟裂、网裂应对基层进行补强。

第三,碾压中出现微裂缝,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复压,消除裂缝。

第四,因土基、路面基层的病害或强度不足引起的破损,应处理路基或基层,然后在修复路面。

5结束语

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论文 篇4

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按形状分: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状裂缝和网状裂缝:按有无荷载可分:荷载裂缝和非荷载裂缝;按路面有无沉陷分为:沉陷性、疲劳性裂缝和非沉陷性早期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

2.1设计原因

①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强度无法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以至沥青路面产生裂缝。

②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2.2材料因素

①沥青混合材料过细,其结合料过少(即石油必过低);炒制过火。

②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

③沥青材料配合比不正确。

④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裂缝。

2.3气候因素

①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

②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

③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辗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

④半刚性基层养生不当直接影响干缩裂缝的产生。

⑤半刚性基层养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洒铺封层或透层油,随着暴晒时间的增长产生干缩裂缝。

⑥施工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⑦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温度低,内部较热,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易引起路面表面切断。

⑧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碾压方式不正确易产生横向裂缝。

2.4超载因素

①由于超载车辆引起累计轴次的增大,从而引起设计弯沉值减小。

②由于超载造成正常设计的路面基层或低基层抗拉强度不足,使其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

③由于超载,加之车辆的振动冲击作用,可将路面压坏,即一次性破坏作用。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成因分析的论文 篇5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治措施

1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1.1路基方面

(1)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设计结构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不准确。

(2)路面厚度设计不足导致路面强度明显不能满足行车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迅猛,路面回弹弯沉值逐渐增大,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求,沥青路面过早产生疲劳破坏,路面网裂伴随着纵向裂缝和形变产生。

(3)路线设计未对路面排水系统详细考虑,如路堑段纵坡宜20.3%,路线纵坡宜小于等于2%,凹曲线底部宜设计在涵洞处,井在边坡上设急流槽,超高段尽量避免设在路堑地段,原则上要求考虑加深边沟。

1.2路基施工方面

(1)路基填土含水量偏大,在冻胀作用下使路面形成裂缝。

(2)路基碾压不均匀,出现填土局部未压实或两侧密实度不够,使路基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形成裂缝。

(3)旧路拓宽时,新旧路基衔接处理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新路基压实度不够,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形成裂缝。

(4)傍山公路半填半挖地段、桥台与填方接头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要求,易造成自然沉降,经长时间行车作用易形成裂缝。

1.3养护管理方面

(1)养护不及时。沥青路面在行车作用下出现小面积松散,个别坑槽后,未及时进行养护。初期及时养护更为重要。

(2)养护方法不当,有些养护人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采取人工喷油,人工洒料方法进行养护。

1.4基层施工方面

(1)目前,高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基本上是半刚性基础层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很多毛病,半刚性基层容易开裂,反射到表面,路面进水后,又很难排出,容易造成路面界面条件和受力状态的变化。

(2)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油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

(3)由于施工质量不好,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没有拌和到底,底部留有素土夹层,在行车反复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块状裂缝。

(4)基层松散及系数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

(5)在基层施工过程中,灰土的上、下横接缝因重叠或搭接过少而出现裂缝。

(6)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

1.5路面施工方面

(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集料品种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使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裂缝等。

(2)当沥青面层的空隙率较大时,沥青面层的通透性增大,外界水易侵入结构内部。

(3)施工当中未按照施工工艺和程序进行施工,部分路面混合料离析和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渗水,使路面出现病害。

(4)施工中压实不足,片面追求平整度,不能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及时压实,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这样就造成了路面表层看起来很平整,通车不久就很快衰减。

(5)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混合料的配合比计量、拌和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

(6)沥青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沥青和矿料拌和时,沥青便被矿料的高温灼焦、使沥青老化、路面强度不足,产生松散、坑槽等病害。

2周围环境影响

(1)老化和环境因素。在严冬,沥青材料最易破碎,其强度将难以承受由温缩引起的拉伸应力,可能由于路面的温缩和翘曲在路表出现微裂缝。

(2)沥青路面裂缝扩展的影响因素。沥青路面开裂主要由交通和环境因素引起,与行车荷载有关的沥青路面开裂的典型例子就是龟裂。这种类型裂缝是由于温度下降或干缩变形时沥青路面结构层收缩引起的。

(3)交通荷载诱发裂缝。根据经典的疲劳强度理论,交通荷载引起的沥青路面裂缝产生于受约束层底部,然后向上扩展到路表。这种裂缝应出现在车轮轮迹处,应为横向裂缝。

(4)环境因素诱发裂缝。事实上,由环境因素诱发的裂缝通常呈现为横向裂缝,这是因为温度下降或干湿变化而收缩变化的应力一般在纵向最大。在特殊条件下,如高摩擦力和温度或含水是急剧下降,就可能产生横向裂缝,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产生典型的块裂。

(5)荷载与环境因素对沥青路面开裂的综合影响。与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应力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在许多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裂缝在白天主要受交通影响,而夜晚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

3新建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

(1)材料的选择。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混合料类型选择结合料,对于水泥处治基层,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对于沥青结合料,使用某些聚合物或添加剂可以提高其抗裂能力。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人工砂代替圆形颗料的天然沙。

(2)路面结构设计。显然,所设计的道路必须能适应客观存在的交通荷载水平和温度条件。若道路随载力不足,将加速路面疲劳开裂过程。

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路面排水与防水措施:

(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合理选择混合料级配时,应兼顾其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以及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对受拉疲劳开裂的研究表明,沥青用量从4.2%增加到6.2%,可以使用25m板长为基层的密级配沥青碎石路面的抗疲劳寿命由10年延长到45年。

(2)设计应力吸收层。设计应力吸收层,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缝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可明显减弱裂缝尖端应力的奇异性,降低应力强度因子,而吸收层的弹模越低,防裂效果越好。就目前常用的材料而言,土工织物与沥青橡胶薄膜的弹模较低,变形率越大,且不存在低温脆化问题,效果最佳。

(3)施工质量。铺筑路面材料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施工原则。

4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预防

(1)结构层顶部切槽。这种方法是结构层碾压后在其顶部预切槽口,深度约为层厚的1/3~1/4。

(2)沥青乳液接缝。这种预开裂技术是在结构层碾压前切割一条缝直至层底,并在缝壁内注和速破沥青乳液。

(3)嵌入硬质波浪形夹片。这种技术形成所谓的“活性接缝”。

(4)嵌入柔性塑料带。这种技术是在刚处理的摊铺材料中埋入柔性塑料带,以形成裂缝,其厚度大约为结构层厚度的1/3。保证了裂缝处有效的传递荷载能力。

(5)结构层底部预开裂。与(1)类似,通过在结构层底放置三角开采木板或木块,减少水硬性结合性结构层横断面,使首先在该处产生裂缝。

5复合式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

复合式路面是用沥青混凝土铺筑在旧水泥路面上,反向裂缝的预防如前所述,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1)铺筑20cm全厚式沥青混凝土。

(2)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

(3)采用裂缝固定技术后,再铺筑三层体系的防裂沥青混凝土面层。

(4)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一层3cm厚的钢纤维混凝土,再铺沥青混凝土。

(5)锯开水泥混凝土面板。

(6)用1~2mm厚,0~10cm宽的弹性沥青层覆盖裂缝。

(7)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填充来限制混凝土板的移动和填充水泥混凝土板下脱空。

(8)用沥青或改性沥青注入裂缝或接缝来阻止水渗入到下部结构。

浅谈沥青路面裂缝的养护方法 篇6

1 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施工基层碾压不实或新旧接缝处理不当而形成裂缝。

1.2 面层以下含水率逐年聚集, 在不利季节, 引起路面强度降低而产生裂缝。

1.3 混合料质量差, 碾压温度又不当, 引起的碾压裂缝。

1.4 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 由于基层温度、湿度的变化, 结构发生涨缩而产生裂缝。

1.5 结合料老化, 面层性能退化, 路面整体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

2 裂缝的类型 (见表1)

3 裂缝的修理方法

裂缝修补方法很多, 一般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确定修补工艺。我们根据裂缝宽度将裂缝分为4种:a.微裂缝, 此类裂缝缝宽<5mm, 裂缝边缘无碎裂或仅有轻微碎裂, 没有或有少量支缝, 对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影响不太大;b.小裂缝, 此类裂缝宽为5~15mm, 裂缝边缘有轻微碎裂, 并有少量支缝, 裂缝两侧有微量错台, 会引起车辆轻微跳动;c.中裂缝, 此类裂缝缝宽为15~25mm, 裂缝边缘有中等碎裂, 并有少量支缝, 裂缝两侧有少量错台, 会引起车辆明显跳动;d.大裂缝, 此类裂缝缝宽>25mm, 裂缝边缘有严重碎裂, 并有较多支缝, 裂缝两侧有较大错台, 会引起车辆剧烈跳动。

3.1 非开槽修补法 (传统修补法)

非开槽修补法适合对微裂缝进行修补,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 这种修补方法可以分为热补和冷补2种。

3.1.1 热沥青灌缝撒料法施工

机具设备:沥青热熔和喷涂设备 (安装在工程车上) 。

施工工艺:准备工作→备料→加热熔解重交通石油沥青→清除裂缝四周灰尘→骑缝喷涂热熔石油沥青→撒铺细集料、抹板抹平→自然冷却→开放交通。

3.1.2 改性乳化沥青冷补施工

改性乳化沥青是液态的混合冷补材料, 对机具设备无特殊要求, 现场搅拌后人工刮涂封缝。

施工工艺:准备工作→清缝→工人拌料→人工刮涂一次→固化→二次刮涂→固化→三次刮涂→固化→开放交通 (固化时间15~20min) 。

无论是采用重交通石油沥青还是改性乳化沥青灌缝, 随着表层及基层的温度收缩, 最多不超过1年, 维修后的裂缝又在原灌缝位置重新开裂, 其失效率占86%以上, 只好第二年重新修补。这样经常的维修, 不仅增加了养护费用, 而且频繁的养护作业会造成行车的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

3.2 开槽修补法

开槽修补法适合于中小裂缝, 是国外通用的裂缝处理方法, 近年来我国养护单位也推广开来, 使用的设备包括开槽机和灌缝机, 补缝材料采用针对裂缝修补专门设计的密封胶 (改性沥青聚合物) , 开槽尺寸至少为1 cm宽, 1~3cm深, 开槽的深度、宽度比不应超过2:1, 深度比越低越好。开槽修补法施工工艺流程一般分5个步骤。

3.2.1 准备工作。

检查开槽机与灌缝机, 确保其技术状况良好;根据路面裂缝的具体情况, 确定补缝设计方案;启动灌缝机并向密封胶加热罐内添加密封胶, 将密封胶加热、搅拌至193℃, 不能超过204℃;加热期间将灌缝机拖挂在卡车后面, 并把密封胶、隔离墩、安全指示标牌、开槽机和肩背式吹风机等装在卡车上, 拖到预定施工地点, 将公路半幅的一半封闭作为施工区。

3.2.2 开槽。

按照设计的开槽尺寸, 预先调节好开槽机开槽深度, 然后进行开槽作业。作业时, 根据裂缝宽度种类情况, 及时调节开槽尺寸, 满足最低设计要求。

3.2.3 清槽。

用肩背式吹风机将槽内的碎渣及裂缝两侧至少10cm范围内的灰尘彻底清扫干净。

3.2.4 灌缝。

若在气温低于4℃时补缝, 灌缝机须配有预热设备对开槽部位进行预热, 若在此温度下不预热就进行补缝, 会降低密封胶的粘结力;如果在气温高于4℃时补缝, 可不进行预热, 一般预热后的补缝效果要好。在密封胶加热温度达到193℃左右时, 用灌缝机上带有刮平器的压力喷头将密封胶均匀地灌入槽内, 并在裂缝两侧拖成一定宽度与厚度的封层。

3.2.5 养护。

用密封胶灌缝后, 在密封胶充分冷却并把路面上的碎渣清扫干净后, 才能开放交通, 一般冷却时间为15min左右, 具体开放交通时间可根据气温情况灵活掌握。

经过几年的灌缝实践证明, 灌缝失效的最主要表现是密封胶与裂缝两壁未能牢固地粘结, 主要与密封胶技术性能、清槽是否彻底和施工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因此选择施工季节和适合当地施工环境的密封胶非常重要。

4 采用热沥青灌缝撒料法施工时注意事项

4.1 风速达5级以上时禁止施工。

4.2 气温低于15℃时禁止施工。

4.3 灌缝热沥青不得低于140℃, 也不得高于160℃。

4.4 灌缝石料不洁净禁止施工。

浅析寒冷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 篇7

关键词:公路路面冻胀裂缝设计

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在水文、土质状况不良的路段上,普遍存在着道路冻害现象,并且病害比较严重。为此,在这些地区的道路路面设计中,尤其是高级路面的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冰冻对路基路面的危害应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应通过正确的路面结构设计与采用相应合理施工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冰冻作用所带来的某些不良后果。

对于沥青路面而言,沥青材料有对气温比较敏感的特性,当气温升高时,沥青路面可能变软,强度降低,易变形产生车辙,而气温降低时,沥青路面变得脆硬,可能产生低温脆裂。所以受温度的影响,沥青类路面表现出的病害形式较多,如松散、坑槽、拥包和裂槽等。北方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不仅与路面设计有关,与路基设计也有很大关系。防治寒冷地区沥青路面的病害,必须同时从路基、路面、材料、施工和养护等各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1沥青类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沥青面层的破坏,一般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

1.1石料本身的破坏。

1.2沥青本身的破坏沥青质量的优劣。

1.3沥青与石料接触间的破坏,这类裂缝是沥青面层早期破坏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2沥青面层的裂缝分类及危害

2.1沥青面层的低温收缩裂缝,这种裂缝属早期破坏裂缝,表现形式以横向裂缝为主。

2.2因基层的收缩裂缝而引起面层的反射裂缝,表现形式为横向裂缝,缝间距离随基层材料组成情况及其本身裂缝间距而定。

2.3因土基冻胀使沥青面层产生冻胀裂缝,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匀冻胀作用所引起的。这种裂缝表现形式有横缝也有纵缝,但一般以纵缝为主。

2.4因土基干缩或冻缩使沥青面层产生的裂缝,裂缝形式以横缝为主

2.5因路基压实不足所引起的面层沉陷裂缝,这种裂缝形式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沥青面层的沉陷裂缝较宽。

2.6因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引起的面層疲劳破坏裂缝,表现形式主要为沿行车轮迹纵向的裂缝(不连续的多条裂缝)和网裂。

3防治沥青路面裂缝的综合措施

3.1选择沥青材料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沥青面层类型选用不同的标号的沥青材料,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条件,气候条件,施工季节和矿料性质与尺寸等因素。

(2)为了防止沥青面层低温开裂,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宜偏多些,最好大于3.5%。

(3)采用密实沥青混合料时,注意矿粉与沥青含量的比例,采取小的比例(小于6%),对防止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有益。

(4)国产沥青路用性能差,应对沥青改性,在沥青中掺入丁苯、氯丁、聚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以提高渐青低温时的柔性;在沥青中加入树脂,可提高沥青抗氧化(耐老化)性,当树脂含量大于50%时,沥青抗氧化性最好。

(5)为了消除和减少沥青面层的低温开裂,应尽量选用延度大稠度较低即低温变形能力大,不太脆硬的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

3.2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型应考虑的问题

(1)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时应具有一定的抗弯拉能力。

(2)作为面层的沥青混合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渗水性能。

3.3结构组合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1)满足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为满足行车荷载要求,路面各结构层应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2)在自然因素作用下,要求路面应具有稳定性。

3.4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虽然决定于设计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施工质量。

3.5沥青面层施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沥青的使用数量;

(2)、保证矿料的质量,混合料必须拌和均匀(层铺法除外);

(3)、摊铺厚度必须达到设计厚度;

(4)、必须保证混合料的辗压温度;

(5)、必须保证达到混合料的压实标准;

(6)、必须认真处理摊铺混合料的接缝。

3.5基层和垫层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拌和问题:

2压实问题。

加强养护措施

当路面出现早期裂缝破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用沥青灌缝,避免裂缝继续蔓延,防止水分渗入路面中。对严重破坏的应及时补修,避免路面病害进一步恶化。

在路面设计中,除了认真做好路面的排水设计外,还应做好隔离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刘黎萍,张宏超,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全寿命设计方法-重交通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之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7):833-837。

沥青路面裂缝处置方法 篇8

摘要:反射裂缝已成为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质量通病。本文对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措施

1引言

沥青混凝土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和大气降水、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性。与此同时,反射裂缝已成为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主要质量通病。

2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原因,与材料性能、结构层组合设计、温湿循环、车辆荷载疲劳作用以及施工工艺等有关。半刚性材料、沥青材料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比较敏感,在其强度形成过程中以及营运期间会产生干缩裂缝和低温收缩裂缝。在路面交通荷载重复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这种干缩裂缝和收缩裂缝会扩展到沥青路面面层形成反射裂缝。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士面层中,反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是由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垂直与水平位移所造成,而这些将引起路面的破坏,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或延缓沥青路面开裂和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对已发生的裂缝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3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3.1通过施工工艺的改进来减少反射裂缝

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需要和半刚性基层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但如果增加沥青面层的厚度来抵消基层反射裂缝的力量,通过计算面层要达到32cm以上才能抵御裂缝的产生,这么做从经济性和适用性上是不可取的。所以可在水泥稳定土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增加一个15cm以内的过渡层,这个过渡层能很好的抵消由基层传上来的反射裂缝的力量,从而将反射裂缝对于沥青面层的影响降到最低。3.1.1倒置结构

方法是增加10cm左右的人工级配砾土在水泥稳定土的上面,也叫倒置结构。这种做法成本增加少,施工方便,但是施工要严格控制级配和密实度,同时要控制好碾压的次数和振幅,以免将水泥稳定土的强度破坏,这种方法适用于二级以下的公路以及城市主干道的施工。反射裂缝可减少80%。

3.1.2增加沥青稳定碎石过渡层。

方法是在水泥稳定土基层上增加沥青稳定碎石过渡层。针对北方地区道路工程的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特点,保持路面结构组合对交通荷载承受能力和防滑安全功能要求,采用防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反射为主要设计方案。上面可采用道路专用增强纤维渗量为0.15% 1 的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减薄了水泥稳定砂砾半刚性基层厚度,增加了6cm左右沥青稳定碎石过渡层。使得整体沥青路面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上具有优良路面的品质,又增加了防止裂缝向沥青面层反射的技术措施。3.2通过材料性能的改进来减少反射裂缝 3.2.1掺加纤维料

纤维的掺入,明显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降低了低温劈裂模量、提高了疲劳寿命。特别是通过低温、直接拉伸和弯曲梁试验,测试了纤维沥青材料的断裂韧度、蠕动劲度和应力松弛能力,用物理力学分析方法论证了纤维沥青材料的加劲作用和断裂韧度变化。从而显示纤维材料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裂能力。通过纤维品种的评选和纤维用量的变化,配置出适应本地区改性沥青纤维SMA混合料。3.2.2混合集料的应用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不同于沥青碎石材料。根据功能分析,采用有一定细集料数量的连续级配的集料组合。提出的沥青稳定碎石ATS一25及ATS一30两种混合集料,建议级配值介于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之间,它的抗车辙稳定性优于沥青混合料士材料,其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高于沥青碎石。形成具有整体结构密实,又有一定空隙的大集料嵌挤型连接过渡层材料。同时为指导施工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ATS混合料的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和建议沥青用量等材料实验技术指标。改变了AM材料嵌挤失稳,空隙过大的不利倾向。3.3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加筋增强自身粘聚力来减少反射裂缝

沥青混凝土加筋能提高路面结构层对裂缝的抑制能力、对横向剪切破坏的抵抗能力等,以达到延长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节省材料、降低费用的目的。我国很早便开始对PG和物网栅进行应用研究,研究了塑料格栅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能提高沥青结构层的强度具有长期的抗拉应力的能力;二是能使应力均匀分布在较大的面积范围内,减轻沥青结构层的徐变作用,最终达到防止沥青路面开裂的目的。加筋格栅具有减薄沥青层厚度、防治反射裂缝、减少车辙作用等特点,能加强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拉强度,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延缓由于路面基层裂缝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反射裂缝,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来年复查减少对于路面的影响一般在60—80%左右。它受隔栅的施工以及摊铺技术影响,由于摊铺机托梁下的沥青混凝土料搓动隔栅形成臃起,使得刚摊铺的沥青面层碾压后由于格栅的回缩又形成新的裂缝,即使用混凝土料修补后还是有细小的沉降形成长条凹陷,影响平整度,这在摊铺时要特别注意,在碾压后再用细料修补,直到平整。3.4精心施工

在基层施工中,应注意湿式养生并及时做封层处理以防止基层初期破坏和干缩裂缝产生。

1.在基层采用预留缝(缝深不小于二分之一板厚),在缝处铺设土工织物,防止产生不规则裂缝进而导致反射裂缝的产生。

2.确保基层的压实度并充分注意其压实的均匀性,防止基层不均匀沉陷而导致开裂。3.作为防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重要措施土工织物的应用,在施工中应注意清除铺设层面的杂物,并使其铺设牢固、顺直、搭接合理(一般以15—20em为宜)、粘层油温度适中,避免人为或施工机具对其损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4.沥青橡胶在施工中应重视沥青的稠度,橡胶粉的品种、细度和含量,搅拌温度与时间,并与施工方法密切结合,切忌在潮湿的半刚性基层上直接铺沥青橡胶应力吸收薄膜,应在基层铺一层沥青上封层并使其干燥以保证其质最。

5.对原有路面处理、防裂层施工、加铺层摊铺等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工序交接制度,防止隐蔽工程留有隐患。

4总结

反射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温度干缩应力导致基层先开裂,而后在温差应力和荷载应力共同作用下向面层发展。面层厚度和基层的温缩性能是影响反射裂缝多少和发展快慢的主要因素。增加面层厚度,降低半刚性基层的温干缩系数,在基层和面层之间添加层或级配碎石以及合理施工是消除和减少反射裂缝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研究 篇9

【关键词】公路建设;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裂缝主要类型

(1)反射裂缝

反射裂缝从发生机理上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半刚性基层上的反射裂缝、旧沥青路面残留裂缝引起加铺层的反射裂缝、下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原有裂缝造成的加铺层反射裂缝。随着水分的散失,半刚性基层由于材料特性导致其产生干缩应力,进而造成基层开裂,开裂程度一方面跟半刚性基层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路面所处地段的昼夜温差、暴露时长等因素也会造成反射裂纹。另外在施工工艺上,基层混合料搅拌不均匀以及施工操作不当也会使半刚性路面产生反射裂纹,其中水泥含量变化、集料波动是影响材料搅拌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实践研究及调查分析可知,反射裂纹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正是由于路面沥青材料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发生变裂缝现象,这种裂缝不属于荷载型裂缝。

(2)温度影响裂缝

从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机理分析,温度辩护是最主要原因,由温度变化造成的温度开裂一直受到行业重视,其中低温裂缝是较为复杂的问题。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最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温度收缩裂缝与温度疲劳裂缝两种。受制于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沥青路面在经历温度降低时所造成的温度应力过程中,沥青路面本身的抗拉应力远小于温度应力,此时就会产生温度收缩开裂。由于低温裂变发生的范围较广,为较常见的沥青路面裂缝形式,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影响沥青路面低温开裂的因素主要有:沥青材料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组成、路面结构层特征、环境以及施工工艺、交通量等其他因素。

2.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

(1)反射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

实验研究与实际观测发现,反射裂缝形成的原因包括受拉疲劳、剪切屈服、受拉屈服,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或者单独作用均会产生发射裂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卧层与面层材质的不同造成二者之间受外界因素影响结果的不同,在长期的温差、水分等因素影响下,下卧层发生的涨缩现象会使面层承受扯裂作用,当扯裂应力超出面层抗拉应力峰值时,面层就会产生反射裂缝。受限于沥青混合材料较差的热传导性,面层上、中、下各层受温度的影响不同,产生的温度反应亦不同,温度变化的大的上层产生的温度应力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拉裂现象,作用力向下扩展,使下层形成受拉屈服,进而产生反射裂缝。另外,作用于路面的荷载作用对面层与下卧层的影响亦不同,也容易产生反射裂缝。

(2)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沥青混合材料铺设在路基上后,温度快速下降,由温度变化造成的面层温度应力逐渐增大,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沥青混合材料的强度和刚性也在增强,这时不断加大的温度应力与不断收缩的沥青混合材料产生作用,造成沥青路面开裂。这种温度收缩形式的开裂受限于路面宽度,往往是横向开裂的。通常来说,温度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面材料性质、外界环境变化情况、路面几何尺寸三个方面。其中材料因素主要包括沥青胶结料的温度、沥青含量、集料类型、集料的级配、沥青混合材料的含气量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差、温度变化速度、路面寿命等;路面几何尺寸因素主要包括路面宽度、厚度以及沥青混凝土层和基层间的摩擦系数、路基类型、施工缺陷等。

(3)水损害裂缝产生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机理主要有两种,即粘附性破坏和粘聚性破坏。粘附性破坏的机理为集料对水分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集料对沥青的吸引力,这就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出现大量的水分,是沥青与集料接触角减少,粘结力降低,造成集料破坏;粘聚性破坏的机理为沥青材料本身性质使水分浸入,沥青强度和粘度降低,造成集料与沥青之间的整体性和强度降低。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粘附性因素有混合料便面张力、混合料化學构成、沥青粘度、矿料多孔性、混合料拌和时矿料的含水量与温度等。

3.防治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

(1)反射裂缝防治

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应从消除反射源入手,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土工织物防治、旧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采用沥青大碎石应力吸收层等。土工织物主要借助其隔离、防渗、过滤排水、加筋补强、防护等功能。土工织物本身的特征能够有效形成抗拉力隔离层,降低路面不同层之间的应力差,形成缓冲带,进而实现防裂功能。浸润土工织物、联结上下层的粘层油最好采用改性沥青,通常取0.7~1.3L/m2。

(2)半刚性基层开裂防治

对半刚性基层开裂而言,从材料、施工工艺、集料配合比、养护等方面进行控制较为理想。对原材料的控制方面,集料最大粒径以不超过31.5mm为宜,其中粒径大于26.5mm的集料占比不能超过10%。集料级配方面,天然砂砾需配合5%~6%的水泥进行稳定,最佳级配砂砾要用2%的水泥稳定。在施工过程中,路面不同层运用水泥含量不同,以最小量水泥配比为宜。通常上基层5%左右,极限为5.5%。通过对原材料质量、水泥计量、用水量的严格控制来控制拌和料质量,才外还需适当增加拌和时间。

(3)温度裂缝防治

常用温度裂缝的防治方法有灌油修补法、沥青混合料罩面、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法。灌油修补法是清理裂缝之后,直接用油壶灌入加热的乳化沥青油,然后再表面撒布热砂加以保护。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将沥青、水、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在强机械剪力作用线,形成悬浮液,渗入裂缝中,待其破乳水分蒸发,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沥青混合料罩面法是采用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土工布、土工格栅等做罩面材料,铺设1.5cm~4cm厚度的应力吸收层,以提高防裂效果。

参考文献

[1]程鹏,杨红.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11

[2]甄西刚.沥青面层温度裂缝的扩展有限元分析[D].郑州大学,2012.5

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 篇10

1 确定沥青路面裂缝的种类和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裂缝的种类有4种: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和网裂。

(1)横向裂缝。产生横向裂缝的原因很多,一种是施工时接缝处理不当易产生横向裂缝,甚至碾压方式不当也会造成横向细裂缝。另一种是冬季气温下降,沥青路面或基层易产生收缩缝或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在路面重复荷载作用下会使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横向反射裂缝。还有一种是由于地下管线设计埋深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也会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2)纵向裂缝。沥青路面沿路线纵向产生开裂的原因,一种是因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冻胀作用所造成的;另一种是沥青混和料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处理不当,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3)龟裂、网裂。由于沥青材料配合比和原材料的质量造成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或基础施工质量差像弹簧土之类的基础破坏也会造成沥青路面的龟裂、网裂。通过对骆霞公路裂缝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后发现,在桩号K1+500-K2+626段路面剥落严重,铣刨处理后发现基层良好。该路是连接宁波市与北仑区的主要通道,随着北仑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集装箱频繁的来往已经超出了原先道路的承受能力,并最终导致沥青路面龟裂、网裂。在桩号K0+400~K1+500段翻挖几处后发现基础有弹簧土,泥结碎石质量不匀,造成了路基的整体破坏,从而反射到沥青面层,并最终影响了交通。

2 针对开裂原因采取预防措施[1,2]针对产生裂缝的缘由应采用对应的预防措施施,以便在不同的自然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预防对策。

2.1 横向裂缝的预防

横向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裂缝形式,处理的方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1.1 施工方法的控制

(1)在工程施工中横向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接缝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掌握横向接缝的处理技术和注意要点。与前次施工的部位接头有平接缝、斜接缝和切缝三种,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接缝方法,实施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的程序去做,做到充分压实,连接平顺。采用切缝时涂刷粘油层前,水一定要先吸干。

(2)压路机在对沥青路面进行碾压时,车子禁止在新压路面掉头,碾压的速度不宜过快。

2.1.2 反射裂缝的预防

反射裂缝的形成与材料性能、结构层组合、温湿循环、施工工艺及车辆荷载的疲劳作用有关。必须根据相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可取得预期效果。

(1)设计时应考虑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交通状况

选择合适的道路基层材料和面层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组合设计,确定最佳沥青面层厚度,使结构组合在力学上合理,使选用的面层厚度足以抵抗基层裂缝反射对面层的影响。

(2)施工过程中,可在基层采用预留缝,在缝处铺设土工织物防止基层开裂,并确保基层的压实度使其压实均匀。

2.1.3 地下管线的控制

设计时地下管线的埋深不能高于路面以下30 cm,且施工时如遇管子埋得浅,可在管下浇注水泥混凝土,并严格压实管子两边使之与基层形成一个整体。

2.2 纵向裂缝的预防

针对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中填土未压实的问题,施工时一定要按照规范和设计图的要求选择规定的压路机型号进行碾压,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等,压实度达到要求值。另外,摊铺沥青混和料后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对于摊铺纵缝开裂情况,应尽量考虑热接缝一次成型的办法,不得已采用冷接缝时,必须洒沾层油使之粘结良好,按规定的摊铺、碾压方法将接头充分压实。

2.3 龟裂、网裂的预防

(1)为了避免龟裂、网裂的出现,设计时路面等级、面层类型与道路的等级、交通量相适应,合理地确定材料的类型和混和料的配合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参考推荐的沥青层厚度,选择满足要求的沥青层厚度如:高速公路12~18cm、一级公路10~15 cm等使沥青面层的整体强度达到使用的要求。

(2)基础施工时,一定要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实施,验收时各项指标不超出允许的范围,特别是压实度、强度等指标一定要控制好,以减少基础破坏引起的面层龟裂、网裂的机率。

(3)沥青路面发现裂缝后应立即修补以免水通过缝渗透到基层,造成基层破坏而影响面层。

3 裂缝的治理

对于较小的纵缝和横缝,一般用灌入热沥青材料加以封闭处理。对较大的裂缝,则用堵塞沥青石屑混和料方法处理。对于大面积的龟裂、网裂,通常采用加铺封层或沥青表面处治。龟裂、网裂严重的路段则应对基层进行补强后再重新翻新。骆霞公路大修时,在桩号K0+420-K1+500段对老路采取了翻挖,用15 cm水泥稳定层作为基础补强。在施工养护期间如出现收缩、开裂及施工

缝时,均采用100g/m2土工布进行处理,以防止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

4 结语

通过对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并根据公路的现状,确定了具体的预防整治捎施。裂缝控制的关键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对待每个环节,将裂缝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摘要:通过对公路路面的实地调查,找出产生沥青路面裂缝的各种因素,并通过因果分析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上一篇:2007年上半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下一篇:满月酒开场白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