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2025-0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通用8篇)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篇1

初中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中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的2018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 B.榨取果汁 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氧气 B.水 C.硫酸 D.氯化钾

3.下列事实与对应解释不相符合的是

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

D.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盐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丙 B.丙甲 C.丙乙 D.乙甲

6.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

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生石灰

7.2018年4月央视曝光,不法企业为谋取暴利,用工业明胶生产毒胶囊,造成有的药用

空心胶囊铬超标,倍受社会各界关注。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铬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克

C.铬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8.下列实验设计与对应的实验目的表述不一致的是 A.比较火焰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验证CO2的密度 D.探究空气的组成

各层温度 比空气大 成分

9.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正大力推广LED绿色节能交通指示灯和城市景观灯。

砷化镓(GaAs)是光源材料,Ga为+3价,As的化合价为

A.﹣3 B.﹣5 C.﹢3 D.﹢5

10.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1.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水冲

B.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立即端下油锅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2.观察下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

1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氢原子

氧原子

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6: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的方法

ACaCl2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碳酸钙,过滤x k b 1.c o m

BK2CO3溶液KCl加适量稀盐酸

CCaOCaCO3加水,过滤

DNaCl溶液Na2CO3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15.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A.(6.5-7.5)饮用水 B.(4.0-4.4)番茄汁C.(2.0-3.0)柠檬汁 D.(9.5-10.5)洗发液

16.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 学式是

A.FeS B.Fe2S3C.FeOD.FeS2

17.O2、H2O和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H2O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C.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和CO2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 越好

18.下列化肥属于铵态氮肥的是

A.磷酸二氢钙(Ca(H2PO4)2)B.硫酸铵((NH4)2SO4)

C.尿素(CO(NH2)2)D.硝酸钾(KNO3)

19.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0.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pH试纸测得某地雨水的pH为5

B.用10 mL量筒量取了6.53 mL

C.用20g氯化钠和l00g水配制的l20g食盐水,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0.57g

21.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2.(5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磷元素;(2)表示的粒子___________;

(3)+2价的钙元素;(4)2个二氧化硫分子

(5)碳酸根离子。

23.(5分)化学与社会密切相关, 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厨房中蕴含的丰富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如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大豆 B.橙子 C花生油

(2)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3)许多家庭做饭用罐装的煤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

①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若厨房失火时,移走煤气罐,这是利用了 原理灭火(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4.(9分)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过滤水中的杂质。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2)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测量结果会(填偏大、不变、偏小)。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4)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顺序是。

②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

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无溶质析出的是。

③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 的质量是 g。

④ 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25.(7分)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紫砂锅 B.陶瓷碗 C.不锈钢水瓢 D.塑料盆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填大或小)。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4)铜与另一种金属M的混合物(M可能是Al、Fe或Ag),在该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M不可能是,待反应完成后(填实验操作方法),得到铜和滤液,在滤液中加入锌片,其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则M是。取一定量的原混合物投入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对反应所得溶液和固体推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有M的离子 B.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

C.固体中一定有Ag D.溶液中一定有Ag+

26.(8分)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的主要成分,B的主要成分,X,Y。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⑥。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3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7.(5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4)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关闭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

28.(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

是。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

是。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填代号),理由是。

29.(5分)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塑料保鲜膜包装后出售。塑料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

B杯中的现象是

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设计实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可知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所以要控制使用。

四、分析与计算(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30.(6分)有一含有纯碱的食盐样品,为了测定其中碳酸钠的含量,某同学称取30g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的 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气体全部逸出,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3.4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1)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 g;

(2)样品中碳酸钠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2分)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BBDADBCDABC

题号12***8192021

答案ADADDCBCAD

二、填空与简答(共3 4分)

22.(1)P(2)S2-(3)(4)2SO2(5)CO32-.(1)B A(2)元素(3)①不可再生 ②A

24.(1)A D(2)偏小(3)一水多用(合理即可)

(4)①AC ② A C ③70 ④BC

25.(1)C(2)大(3)A(4)Ag 过滤 Fe AC

26.(1)Fe2O3 CaCO3 C CuSO4(或CuCl2或Cu(NO3)2)

(2)②FeCl3+3NaOH === Fe(OH)3+3NaCl

⑥Fe+CuSO4 === FeSO4+Cu 或Fe+CuCl2===FeCl2+Cu或Fe+Cu(NO3)3 === Fe(NO3)3+Cu

三、实验与探究(共18分)

27.(1)长颈漏斗(2)2KMnO4 K2MnO4+MnO2+O2(3)bcda

(4)生成的气体将反应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体、固体不再接触,反应停止

28.(1)CO2+Ca(OH)2 == = CaCO3+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且能和 水反应,也会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作对比实验

③稀盐酸;

④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29.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了;

氧气或空气;热塑性;白色污染

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

30.解:生成的气体质量=30g+100g-123.4g=6.6g

设:碳酸钠质量为x

Na2CO3 +2HCl==== 2NaCl + H2O +CO2 106 44 x 6.6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篇2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到下表中)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A.农夫山泉矿泉水; B.金刚石;

C.清新的空气 ; D.茅台酒。

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一组是 ( ) 。

A.氯化钠 食盐 NaCl2 ;

B.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

3.关于仪器的用途,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托盘天平可以称量物质质量;

C.量筒可以用作稀释浓硫酸的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4.影响空气质量的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 ( ) 。

A.SO2、NO2、CO; B.HCl、CO2、N2;

C.CO2、O2、N2; D.CH4、CO2、H2.

5. 我国铁路已成功进行多次提速, 提高了铁路使用率, 为保证列车提速后高速稳定运行, 通常采用一种方法是使用铝热剂技术, 将相邻铁轨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undefinedFe, 该反应属于 ( ) 。

A.分解反应 ;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 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

A.t1 ℃ KNO3的溶解度是20 g;

B. 在t2 ℃时 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用降温方法可把KNO3 从它的热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

D.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6小题, 共28分)

7. (4分) 用化学用语表示:

(1) 2个氧原子______; (2) 硫酸根离子______ ;

(3) 2个硝酸亚铁分子______; (4) 碘元素______。

8. (6分) 以下列举的是生活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某些情况, 根据你所学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回答:

(1) 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由______引起的中毒;

(2) 浓盐酸敞口久置于空气中,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3) 走进照相馆洗照片时, 营业员会问你“是否要塑封 (用塑料薄膜封闭) ”, 塑封的目的是隔绝______。

(4) 走进加油站, 你会发现除了各种型号的汽油之外, 还多了乙醇汽油, 至2009年1月1日, 包括我省在内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已经3周年, 提倡使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是______。最近, 国务院颁布了“节能减排”方案, 作为中学生, 我们应该有节能的意识,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节能建议______。

9. (6分) 从①水, ②纯碱, ③氢氧化钙, ④盐酸, ⑤氯化钠, ⑥高锰酸酸钾, ⑦硝酸钾这七种物质中, 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 (填写序号) :

(1)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2)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

(3) 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

(4) 可用于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______;

(5) 生活中用来杀菌消毒的是______;

(6) 为使馒头松软可口且无酸味, 在蒸馒头之前, 可加入一些______。

10. (5分) 下图为有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Y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

(1) 反应①属于______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

(2) 写出图中任意一种物质在工农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必须注明物质) ______;

(3) 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 图中Y一定含有碳元素, 原因是______。

11. (7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碳酸氢氨 (NH4HCO3) 是一种氮肥, 与碱混合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NH3) , 从而肥效降低。碳酸氨受潮时, 在常温下就能分解, 温度越高, 分解越快。

资料2:草木灰是常用的农家肥, 作为肥料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其水溶液呈碱性。

资料3:把少量的草木灰或生石灰粉末撒在瓜果叶面上可以有效防治害虫。

(1) 储存NH4HCO3应该注意______;

(2) 某农民在庄稼施肥时, 为了提高肥效, 便将钾肥草木灰与NH4HCO3混合起来施用。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 这种做法是否合理______; (填“合理”、“不合理”) , 原因是______;

(3) 某农民经常使用撒一把草木灰或生石灰的办法防治瓜果害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次, 他试着把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在一起使用, 经过一夜露水的作用, 结果连瓜果的叶子都“烧” (腐蚀) 坏了, 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本题共两个小题, 共14分)

12. (6分) 在一节化学实验探究课上, 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 分别是固体和液体, 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 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 我猜想此气体是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2) 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3) 我想制取该气体, 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__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 (填序号) 。

13. (8分)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 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 它能与NaOH反应, 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 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 甲同学认为是O2, 则检验方法是______;

(2) 乙同学认为是SO2, 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 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 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 实验时在B处易发生爆炸事故。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 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火, 若不发出______,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 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 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 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 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 再次称量装置A, 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思维拓展]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 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物质。

五、计算题 (本题共6分)

14.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防控工作中,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消毒剂, 具有强氧化能力, 可将各种病原微生物杀灭。工业药品过氧乙酸原液通常是15%过氧乙酸溶液 (密度为1.15g/cm3) 。使用时, 通常取20mL原液, 加自来水稀释至1000mL, 搅拌均匀, 即配制成1000mL (密度约为1g/cm3) 用于空气喷雾消毒、环境地面消毒的过氧乙酸溶液。

(1) 20mL 15%过氧乙酸原液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过氧乙酸多少克?

(2) 配制成的1000mL过氧乙酸溶液中, 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7. (1) 2O; (2) SO32 ; (3) 2Fe (NO3) 2 ; (4) I .

8. (1) CO; (2) 浓盐酸因挥发使溶质质量减少所致;

(3) 空气 (或氧气和水) 使照片免感氯化侵蚀;

(4) 节省石油资源,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随手关灯 (或使用节能灶具等)

9 (1) ③; (2) ①; (3) ⑤; (4) ④; (5) ⑥; (6) ②;

10. (1) 分解反应; (2) 略; (3) 略;

(4) ;因为Ca (OH) 2和Y能生成的CaCO3中含有碳元素, 而Ca (OH) 2没有碳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1. (1) 放置于干燥、阴凉处;

(2) 不合理, NH4HCO3遇碱性物质反应后放出氨气, 使肥效降低;

三、实验与探究

12. (本题可有多种答案) 答案一: (1) O2; (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该气体是氧气。

反应方程式为:undefined;

(3) B;C.

答案二: (1) CO2; (2) 用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CO2。

反应方程式为:undefined2↑;

(3) B, E.

13.[方案设计] (1)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undefined; (3) 尖锐的爆鸣声。

[实验探究]H2;

[思维拓展]酸性。

四、计算题

14.解: (1) 20ml 15%过氧乙酸原液质量为:

20cm3×1.15g/cm3=23g ,

其中含过氧乙酸的质量为:23g×15%=3.45g ;

(2) 1000ml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

undefined

答: (略) 。

注:1.计算结果为0.3%或0.34%或0.35%均给分: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类试题归类解析 篇3

一、验证类探究

例1(2007年赣州考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根据图示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观察到白磷,白磷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关闭电源开关,电阻丝放热,使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管内氧气,管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U型管内左侧液面上升一格;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

答案:(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 2P2O5;(2)上升;(3)氧气约占空气气体体积的。

點拨:验证类探究题是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或重要实验为基础,进行知识的重组与探究,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教材、熟悉实验、熟悉知识点,以不变应万变。

二、设计类探究

例2(2007年海门考题)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氢氧化钙。白色粉末是哪种物质呢?请你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解析:本题以一瓶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为背景,考查了对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分别进行验证的实验设计。本题在解答上是开放的,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碳酸钠可以用稀盐酸检验,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或者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或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来验证。氢氧化钙可以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或者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产生;或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来验证。

答案:(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拨:设计实验是开放性的,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关键要看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另外,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过程的叙述完整,实验现象与所选择试剂的对应性。

三、发现类探究

例3(2007年南昌考题)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a.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①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min,取l~2ml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 溶液;②在步骤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酸。

实验现象:①产生白色沉淀;②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①有草酸钙生成;②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 。

【发现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气体又是什么?

于是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实验步骤:③将步骤②产生的气体通入 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②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②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

【反思与应用】

(1)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煮沸2~3min捞出后再烹饪,其目的是;

(2)联想到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请提出一个你想要探究的新问题:。

解析:根据查阅的资料可知,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豆腐中含有石膏(主要成分:CaSO4),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在实验①中猜想有草酸钙生成,所以是加入硫酸钙与菠菜反应;但在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沉淀一定不是草酸钙;将实验②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煮沸2~3min捞出后再烹饪,其目的是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我们可以猜想草酸钙能否溶于盐酸,或草酸钙在胃部会不会形成结石等。

答案:

【设计实验】①硫酸钙(或氯化钙等);②草酸钙;③澄清石灰水[或C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或CO2)。

【反思与应用】(1)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2)草酸钙能否溶于盐酸(或草酸钙在胃部会不会形成结石)。(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点拨:从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学会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四、意外类探究

例4(2007年江西考题)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解析:本题是对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考查了物质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评价等内容。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空气中不含氯元素,所以不可能有MgCl2;生成物中夹杂着少量淡黄色固体,而Mg3N2呈淡黄色,所以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N2反应生成的。设计实验来证实镁能与N2反应,最好的方案就是将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通过本次实验探究镁能与N2反应,所以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答案: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氮气(或N2);将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2Mg+O22MgO;3Mg+N2 Mg3N2;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答案合理均可)。

点拨:对实验中的一些意外现象不可轻易放过,而应该用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来探究、解决疑惑。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自主类探究

例5(2007年温州考题)现有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3种无色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

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類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

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

③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

(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 ;

(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最少写4种): ;

(3)用你所选择的任意一种试剂鉴别这两种溶液,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鉴别实验题,关键是理解题目的要求,熟悉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3种溶液的各自鉴别方法。通过比较,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应该是盐酸和碳酸钠.

盐酸可用①紫色石蕊试液,②金属单质(锌、铁等),③金属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铁等),④某些碱(氢氧化铜等),⑤某些盐(碳酸钙等)等来鉴别;碳酸钠溶液可用①无色酚酞试液,②硫酸,③氢氧化钙溶液,④氯化钙溶液等来鉴别。解答时任写4种皆可。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实验现象与所加试剂的对应关系,在解答时还要注意语言的叙述与实验操作的规范。

答案:(1)盐酸和碳酸钠;(2)紫色石蕊试液、盐酸、碳酸钠、澄清石灰水等;(3)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篇4

姓名

学校

2005年中考化学第一次模拟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l—35.5,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26分)Cu—64,Zn—651、提倡使用下列产品,其中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加碘食盐B、无磷洗衣粉C、无氟冰箱D、无铅汽油2、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安全返航,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火箭所用的主要燃料为偏二甲肼[(CH3)2N2H2],下列对偏二甲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分子构成的B、偏二甲肼是一种混合物 B、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3∶

2D、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的方法可制得硅,同时还有一氧化碳生成。下列说法下中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制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

②上述反应属置换反应③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高温

④碳的非金属性活泼性比硅强

A、仅①②B、仅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4、能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碳酸钙的最简便方法是()

A、高温加热B、加水后通入CO2C、滴入碳酸钠的溶液D、滴入稀盐酸

5、下列物质中,跟酸、碱、盐都能起反应的是()

A、氧化钙B、碳酸钠C、稀硫酸D、氢氧化钠

6、右图所示,灯泡发亮,若不断加入某物质发现灯泡发暗,直至熄灭,再继续加入该物质,灯泡又发亮,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钾溶液B、氧氧化钡溶液C、氯化钡溶液D、锌粒

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都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BaCl2、NaCl、Na2SO4B、AgNO3、HCl、Cu(NO3)

2C、Ca(OH)

2、K2CO3、HClD、NaOH、H2SO4、Ba(NO3)2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

A、金块和铅块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

9、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下解释合理的是()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B、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即可放回原瓶C、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D、把水迅速倒进盛浓流酸的量筒里

11、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

1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的“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D、先变红后变紫

13、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原子全部转化到产品中,实现“零排放”。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A、工业冶炼铁Fe2O3+3CO=====2Fe+3CO2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

2C、工业上制取氢氧化钠Ca(OH)2+Na2CO3====CaCO3↓+2NaOHD、实验室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7小题,计39分)

1、(5分)在H、O、Cl、C、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

是。(3)可做建筑材料的盐是高温;(4)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的碱是;(5)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无氧酸是。

2、(5分)用符号和数字(或字母)表示:

2个氮原子,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n个硫酸根离子,m个亚铁离子MnO2,+2价的镁元素。

3、(5分)2000年2月25日汉江再度发生严重的“水华”现象。“水华”主要是指向水中投入或排放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后,水中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死亡的现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

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3)为了解决汉江污染问题,湖北省正式实施《湖北省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条例规定: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实行“污染源头”控制,严格管理沿江主要城市的污水排入„„下列措施符合此条例规定的是(填序号)。

①汉江沿岸要采用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水入江问题;②汉江沿岸城市居民禁止使用含磷酸钠的洗衣汾;③禁上用汉江水进行农田灌溉和作生活用水;

④向江汉中加入大量的净水剂和消毒剂以提高江汉的水质。

4、(6分)有A、B、C、D、E、F六种物质,可发生如下反应。已知B为盐酸,试分析推断出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化学式。

①A+B→C+H2O②C+Ba(OH)2→D↓(蓝色)+E③D====A+H2O④E+Na2SO4→F↓(白色)+NaCl

可知A为,C为,D为E为,F为,若B为硫酸,则E为。

5、(7分)据报道登载,深圳某大型商场开业庆典时,商店外挂的大气球因人群拥挤而被挤破,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一串氢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烧20多人的皮肤,请简要回答:

(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发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发生这样的事故我们深感难过,为此我们思考并打算用相对原子质量为4的稀有气体氦气,作为大型升空气球的气体,请你说说其中的两个原因。

①②

6、(7分)(1)在C、H、O、S、Cu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请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①一种碱实验室常用一种酸△

;②;③一种常见的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所有的反应物必须从上述五种元

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

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7、(4分)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回答:

(1)t1℃时含有100g水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需要加入A物质g。

(2)若B为Ca(OH)2,将B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三种)。

三、实验题(共3小题,计22分)

1、(8分)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 exOy)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回答:

(1)甲装置的作用是。(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有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

(4)当丙装置中的FexOy全部被还原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8g,同时测得戊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7.6g,则FexOy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5)上述实验装置中,如果没有甲装置,将使测定结果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的比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如果没有已装置,可能产生的后果

是。

2、(6分)现有一包氯化钠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硫酸钠和氯化镁,可通过以下实验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请将正确合理的操作顺序填入括号中。并简要回答(1)—(2)题。

()在溶液中加入入稍过量的NaCO3溶液,然后过滤()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然后过滤

考()将混有杂质的氯化钠完全溶解于水()在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的pH等于7()蒸发结晶()在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

(1)为什么要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什么要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的pH等于7?

姓名

学校

3、(8分)重庆开县井喷事故造成200人死亡,据分析得知,导致死亡的是有毒气体硫化氢(H2S)。硫化硫是一种能深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实验室硫化氢气体可以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请从下列装置图中选择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3)如果用C装置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4)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两种不同的气体的化学式:①②。

四、计算题(13分)

1、(6分)现有铜、锌混合物5g,与48.74g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制得氢气0.04g,求:

(1)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7分)将18g不纯的氯化铜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跟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8.5g,求:

(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篇5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2F2O3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SO2

C.

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2P2O5

2.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元素种类

D.

原子数目

3.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都属于氧化物

B.

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D.

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

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

6.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3H6O3+3O2=3CO2+3H2O

B.

C3H6O3+O2=CO2+H2O

C.

C3H6O3+3O2=3CO2↑+3H2O

D.

2C3H6O3+5O2=6CO2+6H2O

7.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A.

B.

C.

D.

8.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9.如图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A.

56t

B.

58.3t

C.

70t

D.

72.9t

11.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Mg+O2═MgO2

B.

Cu+2HCl═CuCl2+H2↑

C.

NaOH+KCl═NaCl+KOH

D.

3H2SO4+Fe2O3═Fe2(SO4)3+3H2O

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3.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则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CO2,生成CO2的质量为()

A.

14g

B.

11g

C.

7g

D.

10g

14.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

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2N2O4=2X↑+

3N2↑+

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14:9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1)m

=。

(2)参加反应的Z与W的质量比为。

18.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0g+90g-97.8g=2.2g;

(2)解:设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3.古代湿法炼铜的反应原理是:Fe+CuSO4=

FeSO4+Cu,若得到16kg的铜,理论上需要铁质量是多少?解:设铁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需要铁的质量是14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4.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最终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6g氧化铁完全反应最多生成铁的质量。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C错误;故选D。

2.【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发生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

3.【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判断镁带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4.【答案】D

【解析】由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CO+H2。微观示意图中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A正确;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正确;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不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由X+2O2CO2+2H2O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氧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的元素原子较反应前少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H4。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6.【答案】A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A正确;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等,B不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物中不用标注气体符号,C不正确;用“定一法”,把C3H6O3的计量数定为“1”,则按顺序配平“C—H—O”,D不正确。故选A。

7.【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反应的B的质量,而后依据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11g+9g﹣8g=12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

8.【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反应。

解:设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答: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15.8g﹤18g,所以有高锰酸钾剩余。

9.【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将其转化为化学方程式:2NH3+CO2H2O+CO(NH2)2。反应前后分别有两种物质,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特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其中参加反应以及生成物分子的个数比为2:1:1:1。

10.【答案】B

【解析】含杂质的物质反应计算。求出已知和未知纯物质的质量。根据题目,确定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00t×80%=80t,未知量为铁。根据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进行计算。求出铁为纯铁,本题求生铁的质量。

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生铁的质量为

答:生成铁的质量是。

11.【答案】D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反应条件点燃,故不正确;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12.【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能够确定反应物为P,生成物为N,Q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判断Q可能是催化剂,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P的质量为20,生成物N的质量为25,判断M为反应物,减少了5g,反应后的质量为13g。

13.【答案】B

【解析】由于3g碳和8g氧气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故6g碳和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时,碳会剩余3g,则生成CO2的质量为3g+8g=11g。

14.【答案】B

15.【答案】B

【解析】由C2H8N2+

2N2O4=2X↑+

3N2↑+

4H2O↑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后氢、氮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的元素原子较反应前少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O2。

B.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B正确;

C.分解反应特点为“一变多”,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不符合,C不正确;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3×28):(4×18)=7:6,D不正确。

16.【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

O2CO2

【解析】根据实验,此次反应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17.【答案】(1)1;(2)4:1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可判断反应物为Z、W,生成物为X。Z、W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分别8g、2g,X生成的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则Y

未参加反应或为催化剂,则反应后Y的质量为1g。Z、W的质量比为4:1。

18.【答案】3Se+6NaOH2Na2Se+Na2SeO3+3H2O

【解析】分析题干,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19.【答案】(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气体的质量、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常因气态物质不易察觉而被忽略,形成质量不等的错觉。

20.【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C中气球变小,A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A、C中气球大小不等;

(2)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1)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但A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C中气球变小;

(2)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装置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M1,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操作为: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2,将M1与M2进行比较;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即天平仍然平衡。

21.【答案】(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

22.【答案】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和未知量未对齐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应把“100”“x”对齐到CaCO3的正下方,“44”“2.2g”对齐到CO2的正下方。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和未知量必须放在相应物质的正下方。

23.【答案】解题中所列的已知量没有单位,应该为16kg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有单位的量必须时时刻刻带有单位,不能写成纯数字的形式。

24.【答案】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答:生成铁的质量是11.2g

【解析】根据题目写出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由题可确定该计算中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6g,未知量为铁。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 篇6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B.用木材制桌椅 C.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稀硫酸 B.胆矾 C.碘酒 D.空气

3.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错误的是()A.氧化镁(MgO)B.氯化铝(AlCl)

C.硫酸亚铁(FeSO4)D.氧化钠(Na2O)

4.盐是一类物质,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误作食盐使用会引起中毒死亡的是()A.NaNO3 B.Na2CO3 C.KCl D.NaNO2

5.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pH将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6.下列情况中,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燃烧氢气②燃烧烟煤③工业废气的排放④植物光合作用⑤燃放鞭炮⑥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7.某同学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合物加热时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种物质制取的方法不一定相同 B.式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D.同种分子组成的纯净物,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9.下列各组中的气体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收集的是()A.H2、O2、CO2 B.H2、O2、CO

C.CH4、CO2、CO D.H2、CH4、CO2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11.把生石灰、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往它们的溶液里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依次是()

A.蓝色、红色、紫色 B.红色、无色、蓝色 C.无色、蓝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12.下列四种物质中,其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该物质是()A.石灰石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烧碱溶液

13.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等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4.下列每组中的两种气体混合后,遇火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是()A.N2、O2 B.N2、H2

C.CO、CO2 D.CH4、O2

15.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的速度最慢的是()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6.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方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

B.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 D.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17.只用一种试剂将NaOH、Ca(OH)

2、稀H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BaCl2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碳酸钠溶液

1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依次加入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FeCl3、NaOH、稀盐酸 B.AgNO3、NaCl、稀硝酸

C.MgSO4、NaNO3、石灰水 D.CaCl2、Na2CO3、稀盐酸

19.(1分)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A.Zn→ZnSO4 B.CaCO3→CO2

C.MgO→MgCl2

D.BaCl2→BaSO4

20.(1分)相同质量的CaCO3、MgCO3、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其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的是()A.NaHCO3和MgCO3 B.CaCO3和Na2CO3 C.CaCO3和MgCO3 D.Na2CO3和NaHCO3

21.(1分)过氧化氢(H2O2)可以按下式分解:2H2O2→2H2O+O2↑.若将H2O2、MnO2、CaO、MgCl2混合后,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2.(1分)下列物质溶于水,pH大于7的是()A.NaCl B.HCl C.CaO D.CO2

23.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A.①或③ B.②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24.CO和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X是下列气体中的()A.CO2 B.NO2 C.SO3 D.SO2

2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经过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①苛性钠②碳酸钠晶体③浓盐酸④浓硫酸()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26.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振荡,可得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A.AgNO3、BaCl2、HCl(过量)B.MgCl2、Na2CO3、NaOH(过量)C.CaCO3、NaOH、HNO3(过量)D.CuO、Na2SO4、H2SO4(过量)

27.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边投入少许锌粒,另一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铁粉,两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A.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 B.不发生偏转 C.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D.无法判断

28.现有氯化钠溶液140克,当蒸发掉20克水或向原溶液中加入4克氯化钠,均可得到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钠溶液,则原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是()A.30克 B.24克 C.20克 D.16克

29.(1分)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Fe和Cu B.Fe和Ag C.Ag D.Cu 和Ag 30.在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42%,则混合物Fe的质量分数为.()

A.21% B.32% C.37% D.无法确定

二、选择题

31.对于木炭、一氧化碳、氢气分别与氧化铜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水生成 B.都有还原剂参加反应 C.都是置换反应 D.都有红色的物质生成

32.(2分)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A.FeCl3 B.ZnCl2 C.CuCl2 D.MgSO4

33.下列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4.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是()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的H2还原CuO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D.用CO还原Fe2O3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35.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该采取的方法是()A.把溶剂蒸发掉 B.加入7.5g硝酸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硝酸钠溶液30g 36.(2分)向工厂排放出的一澄清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液中一定含有Ag+

B.废液中一定含有CO32﹣

C.废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废液中一定含有H2SO4

3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甲.有关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AlO2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g C.甲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甲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9% 38.取式量为46的某有机物4.6克,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A.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其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D.其化学式为CH2O2

39.一定条件下,氮的某种氧化物与NH3反应只生成N2和H2O.若生成N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7:12,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O2 B.NO3 C.N2O D.N2O5

40.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Cl2溶液中,Y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减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Y>X>Z B.相对原子质量:Y>Z>X C.X、Y、Z可能是Hg、Zn、Cu D.X、Y、Z可能依次是Cu、Zn、Hg

三、填空题(24分)

41.(4分)从固体烧碱、纯碱、盐酸、氢氧化钙、浓硫酸中,选出合适的物质,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写化学式).

可用来配制石硫合剂的是___________;可用于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究成功的“侯氏制碱法”所生产的碱是___________;将纯碱与熟石灰相混合,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

42.要除去食盐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只选一种试剂)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3.大麻是一种毒品,我国政府严禁生产、销售和吸食.大麻的主要成分是C21H30O2,在空气中焚烧,可生成CO2和H2O,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4.经测定某生石灰样品中含有25%的碳酸钙,现将此样品在高温下充分煅烧至反应完全反应,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原样品的质量的___________%.

45.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等糖类化合物是人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已知核糖的式量为150,其中含碳40%,含氢6.7%,其余是氧.则核糖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46.(2分)现称取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配成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一定质量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将等质量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___________色.

四、实验题

47.某化工场排放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物质.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Fe3+、Ba2+、Na、OH、Cl、CO3、SO4;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2)向取样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3)用pH试纸测定污水pH值,试纸显深蓝色.

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8题4分,49题7分共计13分)

48.(4分)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9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13克CO2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49.(7分)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该温度下,将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17.2克,放入19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36.5克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

2﹣

2016年北师大二附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 B.用木材制桌椅 C.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用自来水制蒸馏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用木材制桌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用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稀硫酸 B.胆矾 C.碘酒 D.空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解答】解:

A、稀硫酸是溶液,是混合物,故错误. B、胆矾是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故正确.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故错误. D、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3.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括号内)书写错误的是()A.氧化镁(MgO)B.氯化铝(AlCl)

C.硫酸亚铁(FeSO4)D.氧化钠(Na2O)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由所写化学式计算其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解答】解:MgO中两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2、﹣2,代数和=(+2)+(﹣2)=0,化学式正确;故A书写正确;

B、AlCl中两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3、﹣1,代数和=(+3)+(﹣1)=+2≠0,化学式不正确;故B书写错误;

C、FeSO4中亚铁(+2价)与硫酸根(﹣2价)的化合价代数和=(+2)+(﹣2)=0,化学式正确;故C书写正确;

D、Na2O中两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1、﹣2,代数和=(+1)×2+(﹣2)=0,化学式正确;故D书写正确; 故选:B.

【点评】铁元素有+

2、+3价两种化合价,当铁为+2价时,称为亚铁;当铁为+3价时,称为铁;因此硫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

4.盐是一类物质,有的能食用,有的不能食用.误作食盐使用会引起中毒死亡的是()A.NaNO3 B.Na2CO3 C.KCl D.NaNO2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白色工业用盐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但是它有毒,不能食用.

【解答】解:NaNO2亚硝酸钠外观与食盐相似,有咸味,但是它有毒,能使人中毒,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要了解甲醛、亚硝酸盐、黄曲霉素、三聚氰氨、二氧化硫等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5.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pH将会()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因为pH表示酸碱度,pH值越小酸性越大,所以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人体的血液pH值将会变小.

【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越多,则酸性越强pH值越小;所以如果人体中的CO2不能顺利的排出体外,人体的血液pH值将会变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6.下列情况中,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燃烧氢气②燃烧烟煤③工业废气的排放④植物光合作用⑤燃放鞭炮⑥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氢气燃烧生成水,煤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光合作用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燃放鞭炮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 【解答】解:燃烧氢气、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不能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燃烧烟煤、工业废气的排放、燃放鞭炮、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等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 故选C.

【点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保护环境,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

7.某同学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合物加热时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D、化合物加热时才能发生

【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是单质,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物均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

Cu+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合物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分解反应,如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种物质制取的方法不一定相同 B.式量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D.同种分子组成的纯净物,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析】A、制取一种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如氧气的制取就有工业制法和化学实验室制法;

B、不同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相同;

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就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 D、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纯净物,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解:A、制取一种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如氧气的制取就用分离空气法和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不同方法; 正确;

B、不同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相同;因物质的结构不同,但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否相等没关系; 正确;

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如金刚石和石墨就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正确;

D、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纯净物,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看似简单,其实涉及知识面很多,跨度较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解题能力.

9.下列各组中的气体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收集的是()A.H2、O2、CO2 B.H2、O2、CO

C.CH4、CO2、CO D.H2、CH4、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如图所示,它主要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

【解答】解:

A、H2、O2可用排水法收集,而C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O2、CO2可用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而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只能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H2、O2、CO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C、CH4、CO可用排水法收集,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CO有毒,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D、H2、CH4可用排水法和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C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需用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故选B.

【点评】收集气体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该气

体可选取“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不放回原瓶;不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B、烧杯底面积大,不能直接加热,会受热不均,炸裂;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会发生事故; 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解答】解: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则会污染药品,故A错误; 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防止受热不均,炸裂,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C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

11.把生石灰、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往它们的溶液里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依次是()

A.蓝色、红色、紫色 B.红色、无色、蓝色 C.无色、蓝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分析】根据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生石灰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

【解答】解:生石灰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食盐的水溶液呈中性,石蕊为紫色,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下列四种物质中,其中有一种物质能和其他三种物质发生反应,该物质是()A.石灰石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烧碱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时,要注意对反应物溶解性的要求,盐与碱或盐发生反应时,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的.

【解答】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该物质不溶于水,与碱或盐不能发生反应,故A与D或C不能发生反应,排除得出答案为B,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要完成此类题目,需要同学们掌握住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以及对反应物溶解性的要求.

13.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5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有①溶解②称量③计算④量取等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先计算出所需溶质与溶剂的量,而后进行根据所知的量进行称量、量取及溶解

【解答】解:配制5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先知道用溶质氢氧化钠多少克,溶剂水多少克,故首先是计算.计算完后,先称固体氢氧化钠,后量取水,最后是溶解,故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对溶液配置实验的考查,重点复习配制溶液的步骤,对强化学生对溶液配制的知识有一定帮助

14.下列每组中的两种气体混合后,遇火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是()A.N2、O2 B.N2、H2

C.CO、CO2 D.CH4、O2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分析】物质燃烧的条件包括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解: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只具有助燃性,二者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不正确;

B、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但氮气不能助燃,二者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不正确; C、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者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不正确;

D、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氧气能助燃,二者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安全重于泰山,生产、生活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特别是食品安全、饮水安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问题等,不但是社会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

15.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的速度最慢的是()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铸铁生锈的条件是铸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铸铁生锈.据此判断铸铁管道腐蚀最慢的条件.

【解答】解: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铸铁管道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容易生锈;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铸铁管道与酸性物质充分接触,容易生锈; C、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由于缺乏氧气,铸铁管道的生锈速率很慢; D、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由于缺乏氧气和水,铸铁管道不容易生锈; 通过对比可知,D种情况下铸铁管道腐蚀最慢. 故选D.

【点评】在了解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水和氧气缺一不可的同时,丰富了生活知识.

16.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方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

B.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 D.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的杂质氧化铜,铜与盐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虑即可. 【解答】解:A、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把原物质除去了,故选项错误; B、铜和氧化铜都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C、铜和氧化铜都不能与铁粉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铜与盐酸不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虑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7.只用一种试剂将NaOH、Ca(OH)

2、稀H2SO4三种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BaCl2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碳酸钠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BaCl2溶液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与NaOH和Ca(OH)2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故A不适合;

B、由于NaOH、Ca(OH)2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故B不适合;

C、由于NaOH、Ca(OH)2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C不适合;

D、Na2CO3溶液与NaOH不反应,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H2SO4反应有气体生成,故D适合.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依次加入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FeCl3、NaOH、稀盐酸 B.AgNO3、NaCl、稀硝酸 C.MgSO4、NaNO3、石灰水 D.CaCl2、Na2CO3、稀盐酸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结合成沉淀的、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不能得到无色的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物质依次加入水中不断搅拌能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A、FeCl3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沉淀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但氯化铁溶液显黄色,故选项错误.

B、AgNO3、NaCl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溶液变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C、MgSO4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溶液变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D、CaCl2和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但是碳酸钙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对于能否得到无色的溶液,要注意彼此之间不能生成沉淀,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9.(1分)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A.Zn→ZnSO4 B.CaCO3→CO2

C.MgO→MgCl2

D.BaCl2→BaSO4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和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即可.

【解答】解:A、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但锌和硫酸铜溶液等反应也可以生成铜和硫酸锌;不一定加入酸就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高温下分解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加入酸就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C、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镁只有与稀盐酸反应才能生成MgCl2,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钡与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一定加入酸就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和酸的化学性质、抓住关键词“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0.(1分)相同质量的CaCO3、MgCO3、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其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的是()A.NaHCO3和MgCO3 B.CaCO3和Na2CO3 C.CaCO3和MgCO3 D.Na2CO3和NaHCO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写出Na2CO3、K2CO3、MgCO3、CaCO3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找出Na2CO3、K2CO3、MgCO3、CaCO3与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比,由Na2CO3、K2CO3、MgCO3、CaCO3的质量可表示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方法一)直接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假设CaCO3、MgCO3、Na2CO3、NaHCO3的质量都为1g,则:

设1克Na2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1g x

x=g 设1克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y. NaHCO3+2HCl═2KCl+H2O+CO2↑ 84 44 1g y y=

设1克Mg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z.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1g z z=

设1克Ca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a.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g a a=

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MgCO3、NaHCO3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质量相等. 故选A.

方法

(二):根据碳元素的质量守恒来完成解答,结合这四种物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碳酸盐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即碳酸盐中碳元素含量相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就相等;设碳酸盐的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可以判断碳酸盐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根据该计算式可以知道,当碳酸盐的质量相等时,碳

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就相等,分析所给四种碳酸盐可以知道:M(Na2CO3)=106,M(NaHCO3)=84,M(MgCO3)=84,M(CaCO3)=100,所以可以判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相等的为碳酸镁和碳酸氢钠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要细心、准确.

21.(1分)过氧化氢(H2O2)可以按下式分解:2H2O2→2H2O+O2↑.若将H2O2、MnO2、CaO、MgCl2混合后,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发生复分解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若将H2O2、MnO2、CaO、MgCl2混合,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故可能发生的反应有3个.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分)下列物质溶于水,pH大于7的是()A.NaCl B.HCl C.CaO D.CO2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解答】解:A、NaCl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等于7,故选项错误. B、氯化氢溶于水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故错误;

C、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溶于水后的酸碱性,以及溶液酸碱性与pH大小的关系.

23.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A.①或③ B.②或③ C.②或④ D.③或④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所选物质不能和氯化钠反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钠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②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 ③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除杂的试剂选择,在使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时选用的化学试剂应只与混合物中杂质反应,并且反应后不带来新的杂质.

24.CO和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X是下列气体中的()A.CO2 B.NO2 C.SO3 D.SO2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该题可以利用极端假设法,来分析求解.即首先,假设原物质是CO;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该原子个数的乘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计算出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用已知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55%)与之相比较,如果大就从选项中找个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其更大的;如果小就从选项中找个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其更小的;使已知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55%)处于中间.最后,分别计算出选项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寻找合适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7.1%.

由于已知数55%<57.1%;所以X只能是氧元素的质量分数<55%的物质才有可能. 同理可得,A、C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B、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C、S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D、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9.6%; =60%; =50%.

=72.7%;

由此可见,只有D选项中的S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已知数55%.

故选D.

【点评】本题既考查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又考查了据此推断混合物的组成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常采用极端假设法来分析推算.即假设原物质是纯净物,根据题意的信息,求算出相应数值来,然后,通过比较大小后,再进行推断物质的可能组成.

2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经过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①苛性钠②碳酸钠晶体③浓盐酸④浓硫酸()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苛性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变质从而质量增加,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会失掉结晶水发生反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而使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质量增加.

【解答】解:苛性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变质从而质量增加,故①正确,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会失掉结晶水发生反应,自身质量减小,故②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而使质量减小,故③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质量增加,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保存与质量的变化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在空气中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26.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置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振荡,可得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A.AgNO3、BaCl2、HCl(过量)B.MgCl2、Na2CO3、NaOH(过量)C.CaCO3、NaOH、HNO3(过量)D.CuO、Na2SO4、H2SO4(过量)【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物质在水中电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则生成沉淀时会得到浑浊液,还要注意无色溶液这一信息. 【解答】解:

A、因物质在水中电离产生的Ag+、Cl﹣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则不能得到溶液,故A错误; B、因物质在水中电离产生的Mg2+、CO3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碳酸镁的沉淀,则不能得到溶液,故B错误;

C、因硝酸过量,可将碳酸钙完全溶解,可以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故C正确;

D、因硫酸过量,可将氧化铜全部溶液得到溶液,但得到蓝色的溶液,与无色不符合,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溶于水能否得到溶液,学生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来解答.

27.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边投入少许锌粒,另一边投入相同质量的铁粉,两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A.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 B.不发生偏转 C.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 D.无法判断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信息:足量稀盐酸,投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可分析出关键在于产生氢气的多少,来判断天平偏转情况.

【解答】解:由于投入等质量的锌和铁,所以关键看谁产生氢气多,哪一边就轻,由于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所以最后偏向于锌. 故选:A.

【点评】在学习中我们应记住一些常用的数字,如要得到两份质量的氢气,需要铁56份,锌65份,铝18份,镁24份,以便在做题时能方便使用.

28.现有氯化钠溶液140克,当蒸发掉20克水或向原溶液中加入4克氯化钠,均可得到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钠溶液,则原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是()A.30克 B.24克 C.20克 D.16克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由蒸发掉20克水或向原溶液中加入4克氯化钠,可得到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钠溶液,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原溶液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x,则

×100%=x=20g

×100%

故选C.

【点评】明确外界条件变化后溶液的组成,利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29.(1分)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析出的少量金属为()A.Fe和Cu B.Fe和Ag C.Ag D.Cu 和Ag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在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铁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硝酸银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由题意,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溶液,即加入铁粉的量很少,只发生了铁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故析出的少量金属为银.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0.在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中,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42%,则混合物Fe的质量分数为.()

A.21% B.32% C.37% D.无法确定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根据FeSO4和Fe2(SO4)3两物质的组成特点,可知混合物中S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1:2,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O元素质量分数为44%,则可计算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 【解答】解:

在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4)=1:2,由于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42%÷2=21%

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21%﹣42%=37% 故选:C.

【点评】根据混合物组成中两化合物的中组成元素的特别关系,确定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此类问题通过存在这种特点.

二、选择题

31.对于木炭、一氧化碳、氢气分别与氧化铜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有水生成 B.都有还原剂参加反应 C.都是置换反应 D.都有红色的物质生成

【考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生成物分析; B、根据还原剂的定义分析; 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D、根据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分析.

【解答】解:A、氧化铜与木炭、一氧化碳的反应中没有水生成.故A错误;

B、氢气、木炭和一氧化碳在适当条件下分别跟氧化铜反应,夺去了氧化铜钟的氧,是还原剂.故B正确;

C、氢气、木炭在适当条件下分别跟氧化铜反应,都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木炭和氢气还原氧化铜具有相同的现象:黑色变红色.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考点探究了铜的冶炼原理,实际上也是考查了一氧化碳、木炭和氢气的还原性,考查了反应的现象,又考查了反应的基本类型,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认真把握.

32.(2分)下列化合物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A.FeCl3 B.ZnCl2 C.CuCl2 D.MgSO4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解答】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亚铁盐,不是氯化铁,故A错误; B、锌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故B正确; C、铜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C错误; D、镁在氢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33.下列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但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生成物只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B、分解反应中有些没有单质生成,例如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故错误. C、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故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单质生成,因为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反应中的物质的所属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34.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是()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的H2还原CuO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D.用CO还原Fe2O3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以及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判断.

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及铜的金属活动性判断.

C、根据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和水判断.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产物及铁的金属活动性判断.

【解答】解:A、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久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故能用盐酸除去,所以正确.

B、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后,不能通过与盐酸反应而除去,所以错误.

C、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和水,故能用盐酸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氢氧化铜,所以正确.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固体物质是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亚铁和水,故能用盐酸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的铁,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教学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透彻理解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反应现象、物质状态和颜色,明确各类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35.6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该采取的方法是()A.把溶剂蒸发掉 B.加入7.5g硝酸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硝酸钠溶液30g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60g10%的硝酸钠溶液中硝酸钠钠的质量为:60g×10%=6g,含溶剂60g﹣6g=54g

A、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0g﹣x)×20%=6g,x=30g,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A错误;

B、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60g+y)×20%=6g+y,y=7.5g,故B正确; C、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60g﹣x)×20%=6g,x=30g,故C正确;

D、向60g10%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30g20%的硝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应小于10%,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溶液的浓缩问题,掌握溶液浓缩的方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6.(2分)向工厂排放出的一澄清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废液中一定含有Ag +

B.废液中一定含有CO3

2﹣C.废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废液中一定含有H2SO4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分析】根据题干叙述进行分析解答,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产生的沉淀含有碳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钡,不可能含有氯化银,据此解答.

【解答】解: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产生的沉淀含有碳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钡,不可能含有氯化银;

A、废液中一定不含有银离子,错误; B、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正确; C、废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错误;

D、废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硫酸,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离子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离子的性质结合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

3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甲.有关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AlO2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g C.甲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甲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9%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Al,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是O,形成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Al2O3;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Al,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是O,形成化合物甲的化学式为Al2O3,因此甲的化学式为Al2O3;故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不是g,故说法错误;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甲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27×2):(16×3)=27:24;故说法错误; D、甲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38.取式量为46的某有机物4.6克,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据此判断该有机物()A.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其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D.其化学式为CH2O2

×100%=52.9%,故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利用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可求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C、H两种元素的质量等于4.6g,则有机物不含有O元素,若C、H两种元素的质量小于4.6g,则有机物中含有O元素,然后利用质量来求原子个数之比来确定有机物的化学式. 【解答】解:

一种物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肯定含有碳和氢元素. 是否含氧则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确定: 8.8g二氧化碳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8.8g×6.4g=2.4g;

5.4g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5.4g×

=4.8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g﹣4.8g=0.6g;

=6.4g,含碳元素的质量为:8.8g﹣则4.6g某纯净物中含氧的质量为:4.6g﹣2.4g﹣0.6g=1.6g; 则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此有机物中原子个数比为C:H:O=(故选:B、C.

【点评】本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和对元素守恒以及质量守恒的运用,属于很典型的习题,但对氧元素的确定及含量容易出错.

39.一定条件下,氮的某种氧化物与NH3反应只生成N2和H2O.若生成N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7:12,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NO2 B.NO3 C.N2O D.N2O5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分析】先确定氢原子的个数是由NH3提供的,它的系数应为8,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该氮的氧化物中氮的个数与氧的个数比,即可推断出其化学式.

【解答】解:由题意知,生成7个N2分子和12个H2O分子,故反应物中H的个数应为:12×2=24个,故反应物NH3的系数为:24÷3=8;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的个数为:2×7﹣8=6,氧的个数为:12,氮的个数与氧的个数比为:6:12=1:2,故可推断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A.

:)=2:6: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得出含未知数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正确解答.

40.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Cl2溶液中,Y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减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顺序:Y>X>Z B.相对原子质量:Y>Z>X C.X、Y、Z可能是Hg、Zn、Cu D.X、Y、Z可能依次是Cu、Zn、H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

【解答】解:A、把Y投入XCl2溶液中,Y溶解,则Y>X,X投入Z(NO3)2溶液中,X溶解,则X>Z,说明Y>X>Z,故A正确;

B、Y投入XCl2溶液中,Y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增加,只有当X、Y的化合价相同时,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X,所以,Y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大于X.故B错误;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汞,根据A判断,Y>X>Z,符合不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汞,根据A判断,Y>X>Z,符合活动性顺序,根据B判断,符合相对原子质量关系,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质量关系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填空题(24分)

41.(4分)从固体烧碱、纯碱、盐酸、氢氧化钙、浓硫酸中,选出合适的物质,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写化学式).

可用来配制石硫合剂的是 Ca(OH)2 ;可用于作干燥剂的是 NaOH、H2SO4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究成功的“侯氏制碱法”所生产的碱是 Na2CO3 ;将纯碱与熟石灰相混合,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Ca(OH)2+Na2CO3═CaCO3↓+2NaOH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氢氧化钙能与硫磺混合配制石硫合剂,其化学式为:Ca(OH)2.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其化学式分别为:NaOH、H2SO4(浓).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究成功的“侯氏制碱法”所生产的碱是指纯碱,即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分别是Na2CO3、Ca(O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NaOH、H2SO4;Na2CO3;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2.要除去食盐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只选一种试剂)氯化钡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aCl2+Na2SO4═BaSO4↓+2NaCl .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要除去食盐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可利用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答案为:氯化钡溶液;BaCl2+Na2SO4═BaSO4↓+2NaCl.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3.大麻是一种毒品,我国政府严禁生产、销售和吸食.大麻的主要成分是C21H30O2,在空气中焚烧,可生成CO2和H2O,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21H30O2+55O242CO2+30H2O .

【考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进行书写,大麻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解:大麻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2C21H30O2+55O242CO2+30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燃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44.经测定某生石灰样品中含有25%的碳酸钙,现将此样品在高温下充分煅烧至反应完全反应,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原样品的质量的 89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样品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原样品的质量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样品的质量为m,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CaCO3CaO+CO2↑,100 44 m×25% x =x=0.11m,所得固体的质量为:m﹣0.11m=0.89m,所得固体质量是原样品质量的质量分数为:故填:89.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100%=89%,45.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等糖类化合物是人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已知核糖的式量为150,其中含碳40%,含氢6.7%,其余是氧.则核糖的化学式是 C5H10O5 .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分析】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求出碳和氢的原子个数,再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该物质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求出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从而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一个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为:150×40%÷12=5 一个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为:150×6.7%÷1≈10 一个分子中氧原子个数为:(150﹣10×1﹣5×12)÷16=5 故核糖的化学式为:C5H10O5

【点评】以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所学知识,体现了科学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特点.

46.(2分)现称取质量相等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配成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一定质量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将等质量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钾溶液中,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 红 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与盐酸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所显示的颜色. 【解答】解:

NaOH+HCl═NaCl+H2O;KOH+HCl═KCl+H2O 40 36.5 56 36.5 观察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消耗相同的盐酸需要氢氧化钾的量多,当使用相同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来与盐酸反应时,盐酸有剩余,故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红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以及指示剂的性质,解答时,可以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实验题

47.某化工场排放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物质.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Fe、Ba、Na+、OH﹣、Cl﹣、CO32﹣、SO42﹣;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2)向取样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3)用pH试纸测定污水pH值,试纸显深蓝色.

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Ba、OH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Fe、CO3、SO42﹣,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Na+、Cl﹣ .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污水为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解答】解:污水无色,说明不含铁离子,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值,试纸显深蓝色,说明废水呈碱性,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存在与否无法确定,所以本题答案为:Ba、OH,Fe、CO3、SO4,Na、Cl.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共存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

五.计算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48题4分,49题7分共计13分)

48.(4分)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9克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13克CO2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数据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设一氧化碳质量为x,CuO+COCu+CO2,气体质量增加

2+

3+

2﹣

2﹣

+

2+

3+

2﹣

3+2+ 28 44 44﹣28=16 x 13g﹣9g=4g,=,x=7g,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100%=77.8%,答: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77.8%.

【点评】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49.(7分)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该温度下,将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17.2克,放入19克水中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36.5克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进行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和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然后计算溶液是否饱和,再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73 117 44 z 36.5g×20%y x = x=10.6g y=11.7g z=4.4g(2)生成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7.2g﹣10.6g=18.3g 溶液质量为:17.2g+19g+36.5g﹣4.4g=68.3g 所以水的质量为:68.3g﹣18.3g=5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1)4.4g;

×100%=26.5%. =

=

(2)26.5%.

中考化学中衣食住行试题展示 篇7

【衣】

例1 ( 2013年宿迁中考)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 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 不锈钢杯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 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木材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 纯棉毛巾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 涤纶制成的航天服是用涤纶料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例2 ( 2013年眉山中考) 某天化学兴趣小组听老师讲: “浓硫酸加衣服等于洞洞眼眼,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兴趣小组结合浓硫酸的性质思考,难道浓硫酸能与碳单质反应? 若反应,会生成什么呢?

[查阅资料]:

1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 OH)2+ SO2= Ca SO3+ H2O;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用于检验SO2存在;

3SO2能与溴水反应而被吸收 SO2+ Br2+ 2H2O = H2SO4+ 2HBr

[提出猜想]: 从物质组成元素看,可能生成H2、CO2、CO、SO2气体及H2O;

[实验步骤]: 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步骤:

( 1) 按上述图示安装好仪器;

( 2) 检查气密性;

( 3) 加入对应药品,并将浓H2SO4放入烧杯中;

( 4) 加热A,加热H;

( 5) 停止加热。

[实验分析]:

( 1) B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说明有H2O生成;

( 2) C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____( 填化学式) 生成;

( 3) E处,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______( 填化学式) 已被除尽;

( 4) F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生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5) H、I处无现象,说明无CO、H2生成。

[实验结论]:

( 1) 气体中有H2O和生成________,无CO、H2生成;

( 2) 浓硫酸能与碳单质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分析: [实验分析]: ( 2) 根据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用于检验SO2存在分析;

( 3) 根据SO2能与溴水反应而被吸收及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用于检验SO2存在分析;

( 4) 根据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实验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 [实验分析]: ( 2) 因为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C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

( 3) 因为SO2能在D装置中与溴水反应而被吸收,所以E处,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被除尽;

( 4) 因为二氧化硫已经被除尽,而F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a( OH)2+ CO2= Ca CO3↓ + H2O;

[实验结论]( 1) 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可以看出产生的气体有H2O和SO2、CO2,无CO、H2生成。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难度不大,结合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逐步分析即可解决问题。

【食】

例3 ( 2013年常州中考) 人体内碘元素过量易导致( )

A. 侏儒症B. 佝偻病C. 甲状腺疾病D. 贫血症

分析: 根据碘的生理功能、碘元素过量对人体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 A. 缺碘能引起甲状腺肿大,儿童容易得呆小症、智力低下、侏儒症,故选项错误。

B. 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故选项错误。

C.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碘元素过量均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正确。

D. 缺乏铁元素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4 ( 2013年南昌中考)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某校课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包饼干。饼干主要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

A. 糖类B. 蛋白质C. 维生素D. 油脂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 饼干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例5 ( 2013年绵阳中考) 四川泡菜深受人们喜爱。

( 1) 家庭用含Na Cl 94% 的袋装食用盐配制泡菜水,要求泡菜水中Na Cl的质量分数为18. 8% ,则1000g水中需加袋装食用盐g.

( 2) 要测定某泡菜水中Na Cl的含量,取70m L澄清的泡菜水( 密度为1. 1g /cm3) ,加入足量的Ag 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出沉淀,洗净烘干后称得其质量为28. 7g。假设泡菜水中的其他物质均不与Ag NO3溶液反应,求这种泡菜水中Na Cl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l位小数,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

分析: ( 1)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 2) 根据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的方程式,由氯化银的质量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故答为: ( 1) 250; ( 2) 泡菜水中Na Cl的质量分数为15. 2%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基本的计算,难度不大,应加强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住】

例6 ( 2013年南昌中) 南昌因水源美丽,打造“中国水都”是南昌人的梦想。

( 1) 人们对水组成的认识是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开始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2)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下列做法中,水用来隔绝空气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

( 3)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________运动引起的;

( 4) 节约保护水资源是南昌实现“水都梦”的关键,请列举一条生活中你的节水做法:_______.

分析: ( 1) 根据氢气燃烧的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2) 根据水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 3) 根据分子是运动的分析;

( 4) 根据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 2) 由于白磷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储存白磷时,将白磷放入水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 3) 由于分子是运动的,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由水分子运动引起的;

( 4) 生活中节水做法很多,例如: 用洗菜水冲厕,浇花等。

点评: 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好利用。

例7 ( 2013年常州中考)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微粒的体积小、质量轻

B. 微粒间有空隙

C. 微粒在不断运动

D. 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分析: 根据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进行解答。

解: 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会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行】

例8 ( 2013年德阳中考) 某校自主学习小组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以“汽车”为话题进行讨论。甲说: “汽车的外观造型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 乙说: “标有‘CNG’的汽车时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 丙说:“汽车的金属外表喷漆的目的只能起到美观的作用”; 丁说: “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说法错误的同学是() 。

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同学D. 丁同学

分析: A. 根据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分析。

B. 根据CNG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的标志分析。

C. 根据汽车的属外表喷漆的目的既能起到美观又能防锈分析。

D. 根据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它们都有毒会污染空气分析。

解: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所以汽车的外观造型不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说法正确。

B. CNG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的标志,B说法正确。

C. 汽车的属外表喷漆的目的既能起到美观又能防锈,C说法不正确。

D.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它们都有毒会污染空气,D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C。

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篇8

一、贴近教材,稳中求新

这类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直接源于教材,给考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回归教材、回归基础也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导向。

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冰雪融化

C. 燃放礼花 D. 蔗糖溶解

解析:A. 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 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点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例2: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奶油 B. 牛肉

C. 西红柿 D. 馒头

解析:A.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B.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答案:B。

点拨:根据奶油、西红柿、馒头中所含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判断;根据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判断。

例3:如图所示,此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盐 D. 有机物

解析:此化学方程式为:C2H6O+3O2 2CO2+3H2O,

所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物质种类有单质、氧化物和有机物,但没有盐。

答案:C。

点拨: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粒子构成模拟图及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4: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

A. 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2Fe2O3+3C 4Fe+

3CO2↑

B. 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Ca(OH)2+H2SO4

CaSO4+2H2O

C. 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解析:A. 高炉炼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故选项错误;B.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而此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故选项错误;C. 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故选项错误。

答案:C。

点拨: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须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其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二、贴近生活,提升素养

化学与科技、生活、生产联系紧密。龙东地区中考试题紧扣新能源开发、工业生产、卫生、健康、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富有时代感,彰显学科价值,体现了对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视。

例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B. 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 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 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解析:A. 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故错误;B. 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故正确;C. 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因此为了避免煤气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的做法是错误的;D. 图书档案属于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可以依据已学知识完成此题。化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

例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 (2)4个硫酸根离子 ; (3)香烟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

解析:(1)预防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钙元素;(2)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香烟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答案:Ca;4SO42-;CO。

点拨: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7: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呢?请回答你在生活中的具体做法(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只要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如: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等。

nlc202309081511

答案:少开私家车,乘坐公交车上下班;开发风能、水能等新能源;用太阳能烧水做饭。

点拨: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对低碳生活问题的理解,通过试题强调知识的应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贴近实验,考查能力

实验是化学的基石,试卷在强调基础知识与能力结合的同时加大了对化学思维与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侧重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对实验知识的综合应用,尤其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特色。

例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

;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解析:(1)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写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F装置中,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可据此写出方程式;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或集气瓶口开得太大等(合理即可)。

答案:(1)集气瓶。

(2)2KMnO4 K2MnO4+MnO2+O2↑;

AC或AE。

(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a(OH)2+CO2=CaCO3↓+H2O;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或集气瓶口开得太大等。

点拨:认识集气瓶;根据气体密度选择集气瓶,正确书写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上一篇:2019年半年党建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个性求职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