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推荐11篇)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1

**镇位于**县东北部山区,有**个村(社区),**个自然村,**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是目前全县经济相对欠发达的纯农业镇。

2005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参合包干责任制,并发动社会力量支持,使我镇农民参合率逐年上升,2008,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人,参合率达到**%,覆盖率达到100%。切切实实为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保证了农民群众有病看得起、小病及时医,杜绝了农民“因病返贫”、“有病看不起”的现象继续发生。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我镇主要的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落实责任。镇长作为本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抓线直接责任人,亲自组织、亲自过问,要求分管领导和医疗办工作人员要投入更多精力,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入了解参合的意义。从每年10月份开始,就开始做好发动工作。做到了早动员、早部署,利用宣传车、宣传栏、横幅标语、传单、有线电视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参合的意义和目的,并利用已参合群众得到实惠的实际例子面向群众进行大力宣传。印制《告全镇农民兄弟一封信》发放在全镇农民群众手中,使群众了解参合的好处以及参合后万一有病住院需要 — 1 —

报销医药费的办理流程及比例等,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保命钱”,是医疗保险的“生命线”。同时要求镇挂驻村的干部落实包干责任制,做到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作为一件政府向社会做出庄严承诺的大事。为使更多的贫困农民能够参合,镇和村发动外出人士为乡亲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于低保人员,则由县政府统一购买。2008**和**两个村超过1500名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险由该村的外出人士代为购买,较好的推动了我镇医保工作的开展。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2

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7—2008年太伏镇合作医疗管理站住院报表。

1.2 数据处理方法

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标准进行(ICD-10)分类。如病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则视为多个病例,应用Excel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出2007年和2008年患者的疾病谱分布整体情况以及分医疗机构级别的疾病谱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2007年、2008年疾病谱总体分布情况

2007年住院病人的疾病谱排在前15位的依次是单胎顺产、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支气管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肾结石、肺源性心脏病、经剖宫产术的单胎分娩、胃炎、胆囊炎、肺气肿、腹股沟斜疝(单侧)、慢性支气管炎、右支气管肺癌和脑梗塞(表1)。2008年住院病人的疾病谱前15位排序第1位依然是单胎顺产,第2位和第3位疾病正好与2007年相反,从系统疾病角度分析这两年疾病谱的前15位疾病没有明显差异(表2)。

2.2 2007年、2008年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及以上医院疾病谱情况

按照ICD-10,分别对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及以上医院疾病住院频次进行排序,2007年、2008年两年内不同级别医院参合农民住院疾病谱前15位疾病存在差异,其中2007年的差异较2008年更明显。但是,对排在前15位的病种按系统进行分类,两年内不同级别医院的系统疾病没有明显差异,都以住院分娩、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乡镇卫生院参合农民住院患病情况的集中程度高于县级及以上医院(表3、表4)。

3 讨论

3.1 疾病谱情况

住院疾病谱中,2007年与2008年第1位均为单胎顺产,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两年中在疾病谱前15位疾病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如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支气管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和肺炎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排在其后,有高血压、肺源性心脏病、脑梗塞和冠心病等(表1、表2)。可以看出,农民的医疗行为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以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为主;二是以慢性病的治疗为主。对照2007年和2008年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及以上医院前15位的疾病谱可以发现,在这两类医院中是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为主,乡镇级卫生院疾病谱的前15位疾病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县级及以上医院(表3和表4)。这说明农村的卫生服务需求主要是以慢性病的防治为主。

3.2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太伏镇新农合实施3年来,通过政府的组织领导、财政投入和监督管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为住院病人解决了部分医疗开支。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趋向城市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加,且已经替代了以往的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而农村慢性病是影响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由于经济收入与城市相比差距相对较大,加之农村卫生保健制度目前尚不完善,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社会负担逐渐加重。在发病因素上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中经济因素往往成了主要因素。因此,加大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力度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方法之一。深入农村向农民开展健康教育,使他们获得足够的预防疾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使农民认识到“早预防、早治疗”的重要性与经济性,而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才住院治疗,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农民达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目标。

3.3 补偿措施的调整

太伏镇新农合的补偿制度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针对住院病人实行分级别按比例的补偿;二是针对门诊的大病统筹补偿制度。针对住院患者,需要住院满3天的才可在起付线后且扣除自费药品后按比例报销。针对这一制度,很多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为了能够报销部分费用,在没有必要住院的情况下依然住院,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部分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浪费了部分医疗资源。对于大病统筹制度,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参合农民对于大病统筹所包括的疾病、认定程序和获得补偿的途径并不熟悉。对照2007年和2008年的疾病谱可以得出,排在疾病谱前15位的疾病中有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支气管炎(未特指急性或慢性)、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但是太伏镇现有的大病统筹中的疾病有17种,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脑血管意外、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肾病、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分裂症、癫痫、先心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没有包括前述的慢性病[1]。这就导致了部分患者不理智的就医行为,需要通过调整新农合的补偿制度来加以规范。

3.4 按病种付费的研究

2007年和2008年疾病谱分布中排在前15位的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47.91%和47.35%。在较低筹资水平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参合农民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新农合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按病种付费(DRGs)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控制费用效果较好的付费方式之一,我国部分新农合实施地区也开始对DRGs进行探索。例如,罗利民[2]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一级某医院产科推行DRGs的研究中发现,由于实行DRGs,使得科室内成员增强了成本意识,相互监督机制得到强化,科室之间的用药和费用情况相互监督,有效地控制了成本。重庆市黔江区对539个病种实行了DRGs,通过招标方式,每个病种都选择报价最低的医疗机构,实行该病种的定额付费,实现了普遍限价和部分病种定额付费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方式等[3]。笔者建议,在掌握各年份参合农民疾病谱资料的情况下开展DRGs的研究,可使参合农民的受益更广泛。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患者患病情况,为进一步满足参合农民最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太伏镇合作医疗管理站2007—2008年的住院数据按国际疾病标准(ICD-10)进行分类,并对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07年、2008年疾病谱总体分布情况按单病种比较存在差异,按系统归类疾病差异不明显;(2)2007年、2008年不同级别医院参合农民住院疾病谱前15位疾病存在差异,其中2007年的差异较2008年更明显,乡镇卫生院参合农民住院患病情况的集中程度高于县级及以上医院。结论 (1)太伏镇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2)在掌握各年份参合农民疾病谱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开展按病种付费制度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疾病谱,按病种付费

参考文献

[1]泸县县政府.泸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EB/OL].(20092-26).http://www.luxian.gov.cn/Category_1191/Index.aspx.

[2]罗利民.从我院实行单病种收费看农村如何“医改”[J].中国卫生经济,2007,3(3):68-6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究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多元统筹;法律责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

1.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模式、基金使用、补偿措施等由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等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制定。该制度的运行主要依靠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首先,由省市级人民政府组成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负责该制度运行中的业务办理,成员由卫生、财政、农业等部门组成。其次,县级人民政府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应方案,以及运行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此外,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可选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共同组成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基金运行及使用情况。最后,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经办机构,负责具体业务的实施。这些管理委员会及其下设单位成员由卫生部门负责组建,也可公开进行社会招聘,工资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不能从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出。

2.多元化的筹资模式

《意见》明确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农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筹资模式。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中央政府只负责给中西部贫困地区提供财政补助。制度运行初期,中央政府给中西部贫困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0元,截止2014年,中央政府对中西部每人每年补助提高到120元;地方政府最初实行每人每年不少于10元,随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运行,2012年地方政府对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

3.因地制宜的补偿标准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偿采取因地制宜的标准,其中包括参保人员的确立,医药费用的报销等,都必须按照地方政府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补偿标准。但各级政府应该按照国家政策执行,不能差异过大。对于农民缴费原则,经济发达的地区个人缴纳标准国家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高。

4.自愿参加的原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采取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选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由此可见,自愿参加原则给予了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农民也可自愿参加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对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和建议,充分体现了法律赋予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管权。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1.自愿原则存在缺陷

自愿原则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初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当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自愿原则出现了其弊端。首先,自愿原则增大了政府自愿的开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期间,政府人员需下乡挨家挨户收取农民的医保费用,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需耗时一两个月之久。据调查,每征收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成本是2-3元,其中包括征收干部的交通饮食费用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其次,自愿原则增大了合作医疗的风险。从社会保险法则来看,参保人数越多,保险所承受的风险越小。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自愿原则的贯彻,使那些在外务工,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不方便或没有能力参加医保,从而降低了新农合的参保率。因此,只有尽可能扩大覆盖面,才能平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入与支出,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共担风险的能力,落实合作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1)管理部门监督机制失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部门比较多元,政府既负责行政管理,又负责业务管理。在该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由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执行。这样一来,农村合作医疗互相监督机制基本丧失。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表面上是由政府统筹调配,实则变成了卫生行政部门随意调配。管理委员会及其经办机构形同虚设,无法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管理,保障农民的参与权,也无法履行监督定点医疗机构等工作职能。

(2)监管机制具有任意性。由县政府组织设立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业务。管理委员会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出部分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与其共同组成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但在实际运行当中,监督委员会成员出现双重身份。有些地方管理委员会为避免繁琐的选举程序,并没有选举农民代表参加,而是由管委会内部成员担任。这种现象,切断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使得参合农民最真实的愿望不能有效表达,由新农合的参加者变成听命者,违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

三、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建议

1.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步伐

为了更好地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应该出台一部专门的农村医疗保障法来统一规范,各级政府可依照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法,来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状况的地方政府法规。同时,农村医疗保障法必须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相适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出现的医患纠纷,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解决。此外,如果国家能够依法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纳入特定款项,可以避免资金挪用等问题,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良好运行。

2.明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农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保主体,定点医疗机构是运行主体。法律应明确参保农民的法定资格,确认他们享有获得医疗救助的权利和承担缴纳一定医疗费用的义务。此外,农民还应依法享有参加监督委员会,依法监督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利等。而定点医疗机构应承担更多的义务,如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的义务、接受监管机构监督的义务、定期对医疗服务机构医生进行培训等义务。

参考文献:

[1]姚兆余,张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模式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基于苏南三市的比较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5-102.

[2]沙丹丹.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背景下苏州科技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7-8.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4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

根据县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此项工作实际开展情况,经镇党委、政府会议研究,对我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做如下安排及重点管理考核:

一、参保对象、筹资标准缴费时间完全参照《涿鹿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

安排意见》执行,坚持工作原则、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规范操作、重在落实。

二、具体考核管理办法:

为确保今年筹资工作按时按量顺利完成,镇党委、政府对各行政村集体严格执行一个基准参合率任务、筹高者奖、筹低者罚,并按照各村应参合人口基数划分三个奖罚档次。

各村应完成的基准参合率为95%,对每增减一个百分点进行奖罚。档次1,应参合人口基数1000人以下的村(含1000人)奖罚标准为1个百分点500元;档次2,应参合人口基数1000人至人的村(含人)奖罚标准为1个百分点600元;档次3,应参合人口基数人以上的村奖罚标准为1个百分点800元。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5

依据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镇积极组织,强化措施,集中力量,切实抓好宣传动员、调查摸底、保费征缴、资料填写等工作,使全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征缴保费4459人624260元,占任务的101%,超额完成了县上下达的目标任

务,其中**村60周岁以上的老人在十月三十日率先在全县第一个领到了保险待遇,为全县试点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我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辖21个村委会,8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3023人。摸底应参保9138人,应参保缴费5419人,758660元,实际参保缴费4459人,624260元,参保率达82.2%,60周岁以上领取待遇人员摸底1390人,实际领取1365人,占98.2%。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动员会后,镇上及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主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劳保所、民政、办公室等相关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劳保所具体承办日常工作,各村均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确立了21名社保信息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在办公经费及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镇政府安排了必须的工作经费和办公用房,确保了全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了贯彻落实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动员会议精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镇政府及时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新农保工作,并印发农保宣传提纲1000多份,各村组均采取召开群众会、办板报等形式,同时镇政府还及时成立了21个宣传征收工作队,由各包片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农户进行宣传动员,做到了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3、强化责任,严格考核。为了确保全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镇政府研究制定了**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和**镇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安排意见,以镇政府文件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夯实责任,制定了奖惩办法,并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考核范围实行重奖重罚,对认识明确,措施得力于8月31日前完成保费征缴任务的后亭子、消水(来源:好范文 http:///)沟、石臼山村分别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对10月底前建立健全、规范、完善了农保基础资料的**等村予以重奖,并给予通报表彰。

三、取得的成效

1、农保政策深入人心。新农保试点工作在我镇正式启动后,镇村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深入村组户宣传新农保政策,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政策宣传面和群众知晓率达到了100%,广大农民积极踊跃参保,**村柳树塬组村民闫虎林两口在外打工听到新农保政策后及时将保费和资料寄回,委托家中的老人代缴,**村社保信息员李芝兰同志不顾年龄大,又是女同志的困难,连续一周利用晚上上门入户宣传动员,催收保费,收集农保资料,使该村60周岁以上老人率选在全县第一家领到养老保险待遇,副镇长任永健同志亲自深入石臼山村逐户动员,奋战三天,使该村于8月1日率先在全镇完成了保费征缴任务。这些事例充分显示了农保政策深入人心。

2、参保缴费达到预期目标。按照县上统一部署,从8月1日开始进入参保缴费阶段,止10月31日,全镇已参保4459人,收缴保费624260元,占目标任务4411人617540元的101%,超额6000多元完成了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为60周岁以上老人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奠定了基础。

3、农保机构信息网络健全。为了加强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领导,镇上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劳保所承办业务工作。同时各村也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21个村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确定业务能力强的村会计担任信息员,做到了镇村两级机构、牌子、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四落实,确保了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困难。新农保启动实施后,镇劳保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承担着农保政策宣传、参保登记、待遇资格审核、审批等大量基础工作,需要印制宣传资料,组织业务培训,购买必需的办公用品等需投入大量资金,虽然县上有预算,但至今未到位,由于镇

上本来经费就十分困难,就连想对村信息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的钱都没有,给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的很大困难。

2、人员严重不足。作为有着全县人口四分之一的大镇,镇劳保所仅一名所长和一名协理员,加之所长还包有一个村,不能专职搞业务,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实在力不从心。给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3、办

公设备不足。新农保工作的参保登记、保费收缴、待遇资格审核、审批涉及大量的表格填写,而劳保所的日常工作开展仍然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不高,加之收集的农保资料无处归放,只能堆放在地上,办公室又是与其他干部合用,给资料的安全带来极大危险,急需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档案柜等硬件设备仍未落实。

4、人员待遇偏低造成协理员及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农保工作大量的基础资料需要协理员和信息员去完成,但协理员的工资在公务员工资未涨以前还算可以,现在与公务员的工资相比确属偏低,且至今未明确兑现,极大的影响了协理员和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好多信息员不愿干,给新农保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5、参保登记。养老金待遇审核审批程序过于复杂,新农保参保登记待遇发放要经过村委会,乡镇劳动保险事务所、县农保经办机构、县人劳局、市劳动保障部门等五个部门,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而且规定身份证、户口本原件要经县农保经办机构审核,由于农村居住分散,而且身份证和户口本要经常使用,这给镇村收集所需证件带来很大困难,使所需证件不能及时报到县上,导致养老金不能及时发放到老人手中,给新农保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6、社保资金的收缴及发放有待进一步规范。以我镇为例在试点工作中从8月1日起开始收缴保费,直到11月8日才全部将保费上解到县,中间80多天的计息问题会引起早缴费群众的质疑,给新农保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待遇发放宣传上说从九月一日起发放至今大多数村未发放,引起了群众的质疑,给下一步保费收缴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五、建议

1、尽快落实办公经费、办公设施及信息员报酬,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适当增加协理员报酬,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给我镇增加协理员或调剂劳保所人员,增强工作力量。

3、参保资料是否可减少份数,是否只附户口本复印件与原件的审核是否可在村级完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 篇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以“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为原则,认真组织实施,经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按照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初步建立起我县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管理体制、筹资机制和运行机制,为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工作进展情况

方案介绍

1、机构设置:县级成立了县新农合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设立县新农合管理中心,为

全县新农合常设经办机构;各乡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监督委员会;各村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小组。

2、参合对象:本县常住农业户口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按户实际人数全员自愿参加。

3、基金来源:参合农民每人每年缴纳10元,中央、省、县财政每人补助50元共计60元全部纳入新农合基金。对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五老及独生子女领证户、计生二女结扎户夫妇及其子女参合可免缴个人参合基金,所需参合基金由政府负责解决。

4、基金分配:新农合基金分配为两种即:风险基金:按年度筹集基金总额的3%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用于弥补新农合出险基金缺额。风险基金达到年筹资总额10%的规模后不再继续提取。住院医疗基金:年度筹集基金总额扣除风险基金后的部分,用于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补偿。

5、起付线、补偿比例:乡镇级卫

生院起付线100元,补偿比例为75%;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500元,补偿比例为55%;县外医疗机构起付线800元,补偿比例为45%。对患有高血压2级以上、糖尿病、恶性肿瘤三种慢性疾病的,经审核可再享受定额补偿。

6、补偿范围:补偿的范围有药费、手术费等,具体报销范围参照《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目录》的标准进行审核报销。不予补偿范围:工伤、交通事故、计划生育手术及术后并发症、酗酒、斗殴、吸毒、美容手术、自杀、自伤或他人伤害、婚丧喜庆与集会聚餐造成的食物中毒、违法犯罪等发生的医药费用。

7、补偿方式:参合农民在县内住院治疗,先自行支付医药费用,出院时在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补偿手续。定点医疗机构按基金报销范围,扣除个人应自付部分外,可报销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补偿给参合农民,再由定点医疗机构到县合医中心结算。参合

农民在县外住院治疗的,出院后持所需材料到县合医中心办理补偿手续,县合医中心审批后开具现金支票给受补偿者到指定银行领取补偿金。

二、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为建立新农合制度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领导对我县新农合工作十分关心、重视,对此项工作给予特事特办的政策,开辟绿色通道。

一是去年11月16日,县卫生局就新农合筹备工作向县长做了专题汇报后,县长立即组织召开县编委成员会,批准设立县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管理中心,核定人员编制为4人,由县卫生局抽调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编委随即下发了《中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成立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的批复》;县政府办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启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公章的通知》,启用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公章。

二是核拨专项经费。为确保全县新农合工作的正常启动,县政府在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同意由县财政先拨付10万元作为新农合启动经费。同时,对县合医中心急需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给予特批,同意不需招标采购自行比价采购,目前县合医中心已通过比价采购购置了近2万元的办公设备。

三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部署我县新农合工作的开展。去年12月27日,我县召开了全县农村卫生工作暨新农合动员大会。会上,县政府陈副县长对新农合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王县长与各责任单位签定了新农合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就农村卫生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县委吴书记就做好新农合工作做了强调,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工作任务的如期完成,为我县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态度严谨,为推行新农合制度提供

有力保障

在新农合各项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对方案制定、药品目录库审核、参合登记造册等都十分慎重,以确保我县新农合制度的顺利推行。

一是县领导及卫生局领导十分重视我县新农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对于《县新农合管理暂行规定》的制定,各级都采取极其严谨的态度,县卫生局先后召开近10次局务会议,从方便参合农民就医、激发农民参合积极性、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对《暂行规定》进行逐字逐句的斟酌;县政府先后召开县长办公会、县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充分征求各有关部门、各乡以及农民代表的意见,结合省、市修改意见,修改完善后报请省、市新农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才予以印发实施。

二是认真核对、调整新农合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库。我县按方案规定,新农合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库参照市城镇

职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库的标准执行。在此基础上,我县逐个品种、逐条项目进行核对,并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最新价格进行收费标准、项目、规格等调整,保证我县新农合药品目录与干部职工医保一致,使参合农民享受与城镇职工医保同样的药品、诊疗项目。同时,为制定儿童用药、诊疗项目的目录范围,特邀请医院儿科专家,根据日常诊疗中的常用药品对医保目录库进行调整、增加,共调整了200余项儿童用药及诊疗项目。目前已制定新农合药品目录万个品种、诊疗项目万项。

三是仔细校对参合农民花名册。因参合农民花名册登记造册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各乡、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漏人、重复登记、错输名字等一些差错,为避免参合农民在医药费用补偿报支时,发生因新农合工作人员的失误而造成费用无法报销的问题,给参合农民带来不便,我县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且又正值岁末年初等诸多困难,本着对参合农民负责的态度,加班加点对20万余名参合人员进行逐户逐人的仔细审核,并将初步核对后的花名册返还至各行政村,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再根据公示中参合农民发现的错、漏、重复等问题进行第三次核对修改,以尽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合作医疗证制证的正确率。

工作扎实,为推进新农合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自12月27日召开动员大会以来,各单位克服年底工作多、任务重、人手少等各种困难,按照序时进度要求,扎实开展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基金征缴、登记造册等工作,为我县新农合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调查摸底。为摸清我县农村居民户数、总人口数等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方案制定有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在开展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县卫生局还先后三次组织人员开展基础数据收集调查工作。采取“主动收

集、造表填报、逐户核对”的办法,先后向统计、民政、计生、老区扶贫办等部门收集全县农民人口数、特殊群体数等数据,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与各乡填报的数据逐户核对,以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误差,为我县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较准确的数据依据。

二是账户设立。经县卫生局领导多次与财政局协商,最后明确了我县新农合基金存款银行为建行,1月份即通过设立审批,新农合基金的收入过渡户、支出户、财政社保专户等基金账户均已及时设立,可随时开展基金的报支工作。

三是人员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新农合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第一,做好基线调查培训工作。11月9日市新农合专家指导组莅临我县开展新农合基线调查培训,各乡镇卫生院长、财务人员、县直医疗单位分管院长、统计员等26人参加了培训。第二,做好宣传员培训工作。12月29日—31日,县卫生局组织人员

结合各乡召开的新农合动员部署大会,对参会同志进行全面的新农合知识培训。各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镇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各行政村两委成员、村秘书、乡村医生等共计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第三,做好系统操作员培训工作。今年1月15—17日,邀请湖南泰阳软件公司工程师对我县各定点医疗机构系统操作员开展为期三天的软件培训,为我县实行参合农民医药费用电脑报销奠定基础。为确保我县3月1日顺利启动报销补偿工作,2月27日县合医办再次组织系统操作员开展系统操作培训,旨在强化操作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熟练报销流程,提高软件操作水平,为参合农民提供便捷、准确、热情的报销补偿服务。

四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共发放《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万张、《宣传提纲》万张、《宣传手册》万本;在县有线电视台

滚动播放字幕广告10天,《宣传网》、《资讯》刊登宣传专版2期、新农合简报4期,张贴宣传标语1000余条,悬挂横幅标语20余条。还召开“户代表议事会”,先对户代表进行宣传,再由宣传员与户主一同向家庭成员开展宣传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宣传工作中,我们还运用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顺口溜等方式进行宣传,把新农合的意义及有关政策不折不扣地传达给农民朋友,确保新农合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农民的知晓率达100%、参合率达80%以上。同时,考虑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相对较多的实际情况,为方便春节返乡农民参合,经请示上级同意,我县将农民参合经费收缴截止期延长至3月5日,并要求宣传员利用春节期间农民走亲访友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新农合的覆盖面。通过积极有效地宣传,耐心细致地解释,我县农民参合人数达到了80%以上的预期目标。

五是制发合医证。为确保全县参合

农户在4月底前顺利领取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合医中心克服时间紧、人手少、打印设备不足等诸多困难,从春节后即取消全部双休日,加班加点打印合医证,目前合医证已全部发放到参合农民手中。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7

1 背景与研究目的

1.1 背景

单病种限价主要是指在临床诊疗收费中,对单一病种患者从确诊入院到康复出院期间,患者所做的一切检查及治疗的最高费用进行限定的做法,如实际花费低于限价,则医院可按实际花费收取相应的费用,超出则应按限价标准进行收费[1,2]。单病种限价的实施源于2004年8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文件,确定天津、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青海为按单病种收费的试点省市,为规范操作,该文件还就有关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原则性要求。2005年5月1日起,山东省卫生厅要求所有省部属医疗机构选择部分单病种,实行质量和费用控制,超出最高限价10%的要向患者说明原因。

单病种限价的实施目的就是要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居民主要的社会医疗保障形式,目前医疗费用的飞速上涨,而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不高,如何控制参合者不合理的费用上涨,使更多的参合农民受益成为现在合作医疗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单病种限价收费是减少医疗服务提供方不合理医疗费用,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手段。聊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相结合的单病种限价收费,主要针对指征明显、诊断明确、技术成熟、治疗流程和效果可控性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集中在外科、妇产科、眼科等。单病种限价收费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的降低了参合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控制了医疗费用,为此,我们收集了东阿县单病种限价收费病种对其费用进行分析。

1.2 目的

对三种常见单病种限价收费病种费用分析。单病种限价收费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分析以及对参合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程度。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资料主要分为两部分:定量资料和定性访谈资料。定量资料包括县医院三年急性阑尾炎、疝气、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费用情况,数据来源于东阿县人民医院病案首页;三家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单病种限价收费病种的费用和合作医疗报销情况,数据来源于东阿县卫生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

2.2 治疗方法

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费用情况,独立样本的T检验,看实施单病种限价先后患者费用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3 数据处理

数据使用SPSS 11.0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疝气患者的单病种限价费用情况

从下表数据中可以看出三家乡镇卫生院的疝气患者的次均费用在1000元左右,次均费用和费用中位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是增长的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乡镇卫生院B次均费用从460.94元增长到1037.42元,增幅为125.07%。乡镇卫生院单病种限价的收费标准是1000元,从低于限价的患者比例上看绝大多数的病种都在限价收费标准以下,乡镇卫生院A和C连续三年的疝气患者的费用均在1000元以下。县医院的疝气患者的次均费用有所下降,且费用低于2300元最高限价标准的比例也逐年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疝气的次均治疗费用与县人民医院的费用相差不多,详见表1。

职业为非农民简称非农患者,其疝气患者的次均费用与参合人员相比较可以看出:2005年参合者的次均费用>非农患者,而2006、2007年参合者是低于非农患者,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2005年参合者和非农患者的次均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t=-2.846,P=0.005),2006年和2007年均无统计学差异(2006年:t=1.374,P=0.172;2007年:t=0.791,P=0.431)。2004年县人民医院患疝气农村居民次均住院费用为2102.32元,与2005年实施单病种限价后的费用1136.11元相比,限价后费用下降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t=-5.70,P=0.000)。

3.2 急性阑尾炎患者单病种限价情况

急性阑尾炎患者在三家乡镇卫生院的费用差别不大,次均费用最高的是乡镇卫生院C为1062.89元,这个次均费用与县人民医院的次均费用相比差别近两倍,乡镇卫生院患者低于限价的比例也比较高均在70%以上。县人民医院次均费用从2005年~2007年是逐年下降的,从2005年的2980.08元下降到2007年的2355.92元降幅达20.94%,详见表3、表4。

参合者和非农阑尾炎患者费用相比,2005年参合者的费用高于非农阑尾炎患者,2006年~2007年非农患者的费用上涨明显,但是参合者费用2006年变化不大,2007年费用有所下降,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2005年参合者和非农患者的费用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052,P=0.297);2006年和2007年存在统计学差异(2006年:t=3.046,P=0.004,2007年:t=4.597,P=0.000)。限价前后患阑尾炎的农村居民次均费用比较:限价前为2814.71元,限价后2007年的次均费用为2355.92元,两年度的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t=-2.346,P=0.047)。

3.3 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费用情况

子宫平滑肌瘤在乡镇卫生院没有能力开展,因此只有县人民医院的数据。县人民医院子宫平滑肌瘤的参合者的费用涨幅不大,次均费用都在限价标准以下,详见表5、表6。

非农患者的次均费用明显高于参合者,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2006年和2007年参合者和非农患者间的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2006年:t=3.938,2007年:P=0.001;t=4.251,P=0.001)。限价前后患子宫平滑肌瘤农村居民的次均费用比较,限价前为3190.45元,限价后2006年的次均费用为3422.63元,两年度的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t=3.228,P=0.003),但是费用是上涨的。

4 讨论与建议

4.1 疝气的单病种限价在乡镇卫生院存在限价标准过高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家乡镇卫生院疝气患者的费用都有所增长,尤其是乡镇卫生院B增长幅度达125.07%,抛除物价上涨等合理因素外,其上涨速度也属于非正常,而且三家乡镇卫生院的次均费用都接近1000元的限价标准,其次均费用与县人民医院的次均费用接近,这些都属于非正常现象,因此可以判定这种疾病的限价标准在乡镇卫生院较高。

4.2 单病种限价的费用控制有作用,但是不同疾病的作用效果不一致

从分析结果看,单病种限价前后疝气患者的费用变化是比较明显的,急性阑尾炎也有变化,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费用有所上涨。参合农民与非农患者的疾病住院的次均费用相比而言,急性阑尾炎和子宫平滑肌瘤的费用差别大。疝气的单病种限价虽然前后费用差别明显,但是参合者与非农患者费用差异不大,疾病限价本身存在过高的可能性。急性阑尾炎和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三年的费用变化不是很明显,而且其参合者的费用与非农患者的差异明显,单病种限价对于这两种疾病起到了医疗费用控制的作用。

4.3 建议

在单病种的选择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临床发生频率较高的疾病;诊断明确,疗效明显的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疾病;具有系统治疗代表性的疾病;相似相近的细化病种可考虑归为一类的病种[3]。尽可能的扩大病种范围。统一选择病种,组成由病案管理、临床、成本测算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根据卫生部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ICD-10),结合之前限价工作的开展情况,遴选一定数量的适合开展限价收费的病种作为推荐病种[4]。病种确定后,规范成本测算方法,根据成本核算来确定价格具体步骤如下:编制该病种的基本治疗方案(包括确定住院天数、所用药品、检查项目、手术麻醉方式等,影响医院利润的因素[5],相关科室要本着科学合理的治疗原则,研究确定各个病种治疗的基本费用,包括设备使用情况及材料的消耗量等。加强监督管理,限价可以控制费用的上涨,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质量的保证,对于单病种限价病种应加强行业监管、社会监管,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保证医疗质量。

摘要:目的 对三种常见单病种限价收费病种费用分析,了解单病种限价收费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分析和对参合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程度。方法 对于费用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于不同群体间费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疝气、急性阑尾炎的次均住院费用为下降,子宫平滑肌瘤的费用略有上升,参合农民住院的次均费用与非农患者的次均费用差异明显,急性阑尾炎和疝气限价前后的次均住院费用存在统计学差异,子宫平滑肌瘤限价后费用高于限价前,但是与非农患者的费用差异明显。结论 疝气的单病种限价在乡镇卫生院存在限价标准过高;单病种限价的费用控制有作用,但是不同疾病的作用效果不一致;单病种限价标准的制定依然是技术关键点。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限价,疝气,急性阑尾炎,子宫平滑肌瘤

参考文献

[1]王云岭,曹永福,孙洪岩.对单病种限价的伦理学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3):61-63.

[2]田建军.几种医疗费用结算方法利弊谈[J].山东劳动保障,2004(6):24-25.

[3]杨树东,张晓,沈其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实行单病种付费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5(1):47-49.

[4]包文辉.山东省单病种限价收费工作调研报告[J].山东卫生,2007,3:40-44.

稳步发展的北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篇8

本次调查涉及的区县是海淀、顺义、密云、平谷,调查采用住户规模比例法进行抽样,样本量为600个农户样本和60个村委会样本,通过入户直接面访村民和村委会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务的工作人员,并填写调查问卷方式,最终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农户问卷595份和村委会问卷60份。汇总情况显示:京郊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的比例很高,“参合”率达到98.1%;从资金筹措情况看,市、区、乡镇的补助不尽相同,但都达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人均不低于320元的标准(见表1)。

■ 农户与“新农合”

本次调查收回的595份农户有效样本中,“参合”农民584人,参合率达98.2%。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有关政策知晓率超过八成。全部595名被访者都听说过“新农合”。其中,81.9%的人表示了解“新农合”的有关政策,16.1%的人表示知道一点,仅有2%的人表示不知道。

总体上看“参合”比例较高,接近100%的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在此次调查中,参加“新农合”的有584人,“参合”比例高达98.2%。调查显示,在参加“新农合”的584人中,有99.8%的农民是自愿参加“新农合”,仅有1人表示不是自愿参加。自2003年北京“新农合”制度全面推行以来,有88.1%的农民参加“新农合”已有三年或以上,五年以上的比例占到了36.5%。

“参合”农民所担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看病方便程度、医疗费报销比例、对“大病”的保障程度等几个方面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调查中,有77.9%的人担心看病不方便,75.5%的人担心药价上涨,67.5%的人担心医疗费不能报销或者报销很少,32%的人担心报销手续太麻烦、不及时,还有1.4%的人提出了“新农合”制度对于大病的保障程度不高,而且担心“新农合”制度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等,仅有2.1%的人表示不担心任何问题(本题是多选题,应答比例超过100%)。

绝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参合”缴费水平。对于“新农合”的年缴费水平,70.2%的“参合”农民认为比较合理,能够接受;3.9%的人认为年缴费水平有点低,可以适当再提高;24.2%的人认为有点高,但能接受;1%的人认为太高,难以接受;另有0.7%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多数农民参加“新农合”是为了看病时能减轻经济负担。调查表明,96.8%的被访农民认为参加“新农合”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关注报销制度,希望提高报销比例和方便程度。据调查,超过九成的“参合”农民知道本地区“新农合”的报销制度,另有9.4%的不知道。有88.5%的人认为报销比例偏低。调查还显示,有72.1%的人认为报销医疗费及时,27.9%的人表示不及时。73.4%的人认为“新农合”的报销步骤和报销途径方便,认为一般和不太方便的分别占18.1%和7.1%,仅有1.4%的农民认为很麻烦。

农民最常去看病的医疗机构排在前三位的是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私人诊所居末位。调查显示,当家人生病时46.6%的人选择区级医院,38.8%的人选择了乡村医疗机构;选择去私人诊所仅占1.5%(见图1)。到区级医院占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离家相对较近且医疗水平高于乡(镇)村医疗机构。

近九成的农民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调查显示, 86.1%的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1.2%的人对定点机构的医疗质量表示“很不满意”(见图2)。

绝大部分农民明年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调查显示,2008年参加了“新农合”的584名农民中,有99.3%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0.2%的人表示“不参加”,另有0.5%的人表示“不清楚”。

未参加“新农合”农户的情况。在接受访问的595位被访农民中有11人未参加“新农合”。没有参加的原因有:自己身体健康不需要参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了解,以及因为已经入了大病医疗保险而不参加。当问到2009年是否打算参加“新农合”时,有63.6%的人表示“参加”,9.1%的人表示“不参加”,27.3%的人表示“不清楚”。

■ 村委会与 “新农合”

本次调查抽中了60个村委会,面访了村委会负责“新农合”的工作人员,收回问卷全部有效。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村有卫生所(室)。

认为村民参加“新农合”态度积极。调查显示,88.4%的村委会受访者评价所在村的村民参加“新农合”态度 “积极”,有11.6%受访者认为本村村民参加“新农合”态度“一般”。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所在村的“参合”农民缴费不困难。

除上述情况外,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本村“新农合”报销方便及时。仅有一成的村实行了村级补充报销政策,绝大多数村未实行按照村级报销标准先行垫付的政策。

■ “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费报销比例偏低,有些地区报销手续繁琐复杂。调查显示,有近九成的人认为报销比例偏低,希望能再提高一些。在调查中了解到,有少部分村民认为报销手续太繁琐而且比例低,建议能否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并在看病时直接将报销费用返给村民,免去中间环节。

超过两成的村没有卫生所(室)。现有卫生所(室)设备陈旧简陋,医疗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看病需求。

部分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表示不太满意。调查中部分受访农民反映:离家近、医疗设施全、医疗水平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较少,不能满足农民看病需求;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相对比较低。

近两成的受访农民认为对“新农合”的政策还不够了解。调查表明,17.8%的受访农民表示仅知道一点或完全不知道“新农合”的有关政策;四成的受访农民表示有关“新农合”方面的宣传,只是在投保时期有,平时宣传力度不够,有些村民还不太认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汇报 篇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人口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13个乡镇场,4个街道办事处,1个南大开发区,469个行政村,总人口820857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00人,占总人口71.07%,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654元。

(二)机构与人员设置

区合管办设置为区级合管办和13个乡镇合管站,共24人,其中19人均为医疗审核人员,每个乡镇设合管员1名(肖港2名),区合管办l0名(财务2人,医疗审核5人,计算机网络管理1人,公勤人员1名,负责人1名)。全区批准定点医疗机构243家,其中区级定点医疗机构6家,乡级定点医疗机构17家,村级定点医疗机构220家。

(三)筹资情况

1、筹资标准。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标准为每人55元。其中参合农民每人每年15元,中央财政每年每人补助20元,省财政补助15元,区财政补助5元。

2、基金筹集。2007年全区参合农民达483921人(其中民政减免对象19185人),参合率为82.95%。筹集新农合基金26615655元。个人缴费:483921×15=7258815元;占总基金27.27%。中央、省财政补助:483921×35=16937235元;占总基金63.64%。地方财政补助:483921×5=2419605元;占总基金9.09%。

3、减免对象筹资情况

全区民政减免对象19185人,财政已将个人缴费部分划入基金专户。个人重复缴费的7447人,己退4760人。

(四)基金分配情况

新农合基金分为住院基金,门诊医疗基金,健康体检基金和风险基金。

住院基金人平38元,(含慢性病门诊补偿):483921×38=18388998元,占总基金的69.09%;

门诊医疗基金人平2元:483921×13=6290973元,占基金的23.64%;

健康体检基金人平2元:483921×2=967842元,占基金的3.64%;

风险基金人平2元:483921×2=962842元,占基金的3.64%。

注:

1、风险基金累计金额达上年基金总额的10%,不再提取;

2、住院基金的使用率全省平均水平为80%。

3、门诊基金使用率全省平均水平为50%。

二、社会效益

(一)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

2007年1--7月份,全区受益农民25821人次,其中住院补偿4258人次,补偿3717244.36元,人均补偿873元;门诊补偿21182人次,补偿524067.10元;住院分娩381人次,补偿30480元。

(二)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

全区区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23家。2007年,4—6月份门诊155346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93%;门诊收入942146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98%。住院7092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21.04%。住院收入1395464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80元。

全区2007年半年卫生财务报表分析,2007年上半年门诊298101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降4.9%;住院14062人次,与去年同期比增4.9%;上半年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60%。剔除自然增长13%,开展新农合工作给全区医疗机构带来收入增长7.6%。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期望值过高。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理解不透,有的认为交了15元钱,看病就不花钱;有的没有弄清楚其中应剔除的门槛和用药目录的限制,认为报销比例低,没有达到他们理想的报销水平,他们的期望值与政策规定有一定差距。

(二)是尚为建立起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稳定低成本的筹资是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包括政府拨款和农民自愿缴费两部分。因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处于初始阶段,也和全省多数地方一样,政府筹资的相关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农民的认识水平的限,尤其是风险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健康意识还不强。今年的筹资情况就表明,农民筹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工作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而在征收农民参合基金的过程中,动用了各级政府、财政、卫生及多个相关部门的力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需通过不断宣传、教育、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上述意识,变被动参合为主动参合,为持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夯实群众基础。

(三)是乡镇定点医疗机构仍有“跛腿”。乡镇、场卫生院发展不平衡,造成“跛腿”,这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就医。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是为了方便农民就医,以适度补偿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力求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区。但目前***乡级定点医疗卫生机构中,尚有诸如新铺、西河、闵集等卫生院,至今仍缺乏住院条件,加之***处于孝感市城区,医疗卫生机构竞争激烈,这些农民一旦有病要求转诊,方便群众就医成为一句空话。有资料显示:参合农民因病住院,在区外一名患者的住院费用相当于在本乡镇七名患者的住院费用,由此可以看出,转诊必然增加农民费用负担。这其中包含当地参合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应得到的经济实惠大大减少。上述情况不仅造成农民经济损失,也影响了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的信誉和发展,可能已经成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软肋”和“隐患”。

四、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全区的所有农民,要让全区农民透彻理解新农合政策,自愿支持和参与新农合工作,是新农合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形式、高密度的广泛宣传。

(二)进一步完善筹资机制,改过去突击征收制度为以后的常年征收与突击征收相接合制度。即每年1一l0月份为农民自动缴费期,11—12月份为突击征缴期。

(三)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定点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医药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的规范制度及自律机制,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实行单病种限价,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10

暑 期 社 会 实 践 作 业

课题: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作者:盛亚浩

系别: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学号:B09090126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3年9月,太康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项城市为第二批。目前我市已有六个县市(太康县、项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扶沟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六县市总人口6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4.29万人;共有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4873个。2007年参加新农合522.07万人,参合率84.98%。按照每名参合农民中央补助20元、省10元、市4元、县

6元、个人10元的标准共筹集新农合基金26272.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587.2万元;省补助5398.7万元;市补助1732.4万元;县市补助3310.4万元,农民个人筹资5220.7万元)。截止2007年11月底,补偿人数183.3312万人次,农民共享受合作医疗补助16651.11万元。其中,享受住院补助30.2235万人次,补助13142.15万元;达到1万元补助封顶线的523人。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新农合已基本形成良性运行态势,发展比较平稳,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病不出县”,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

二、运行特点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省新农合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农合工作作为为群众要办的实事之一,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六县市分别成立了新农合工作领导组、合管办、监督委员会、督导检查组,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明确职责,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确保这项利国惠民的好

政策得到落实,健康运行。市卫生局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各个县市的新农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市新农合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职责分工明确,便民措施得力,工作运行平稳。

(三)宣传得力,方法灵活,农民参合热情高涨

为把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都要在宣传政策上狠下功夫,做到家喻户晓。一是印制宣传单和下发《致农民朋友一封信》;二是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三是制订宣传标语,村村都有固定标语、宣传横幅,县乡都张贴宣传标语;四是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集中时间专题宣传;五是在农民就诊本上印上宣传口号、就诊须知、便民措施及报销办法等。2007年六县市参合率突破80%,个别县市的参合率达90%以上。

(四)强化管理,注重监督,新农合运行规范

各试点县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新农合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六条禁令”,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好、用好基金,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基金安全。

(五)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竭力方便参合农民

在参合农民就医方面采取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的措施,为农民就医提供方便。一是实行“一卡通”。

三、存在问题尽管新农合政策的实施基本做到了政府、群

众和医疗单位三满意,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调查中委员感到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差距较大。个别地方对新农合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新农合制度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新农合推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部分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参与的热情,行动上有等待观望现象。

(二)是管理经费不能保障。《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豫卫基妇[2004]17号)明文规定“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严禁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我市六个试点县市的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除项城外均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只能靠要一点花一点,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开展。

(三)是人员编制尚未落实。目前,六个试点县市(除项城外)均没有统一的新农合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有的县人口在100万以上,管理人员却只有20-30人,难以承担新农合的监管重任,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甚至个别乡镇卫

生院,在本院内抽调监管人员,自己管自己,监管形同虚设。

(四)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新农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乡镇卫生院业务知识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从执业资格上看,乡镇卫生院具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11%,而村卫生室具备医师资格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与新农合承担的繁重医疗任务要求很不相适应。

(五)是医疗设备落后陈旧。我市虽实施了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国债卫生院建设项目,但仍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要。而一些村级卫生室更是设施简单、装备落后,很难承担新农合所赋予的职责和任务。

四、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建议

1.明确在农村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现在的合作医疗最担心的问题是不能坚持下去,占55.52%。这就说明,农民期待着这一惠农政策能长期坚持下去,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其他学者的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结果:张继伟等在黑龙江省三个县48户农民家庭 123人的入户调查表明,在对合作医疗最担心的问题回答当中,担心可能不长久的占46.00%;据叶宜德等在安徽省四个县807户农民家庭 3458人的调查显示,农户担心合作医疗可能不

长久的占45.5%[引。这就要求我们向农民明确在农村开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期性,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加强县级医院的建设,将部分乡镇卫生院建立为专长科室医院。调查显示,农民家人有病住院,倾向去县级医院的占75.36%,而倾向去乡镇卫生院的仅仅占到24.64%。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县级二甲医院的建设,使之成为全县的医疗救治中心,另一方面应在乡镇卫生院改革上有新的思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及资金限制的情况下,短期内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设备、服务水平既不现实,也没必要。

3.认识并逐步突破“参合率瓶颈”。一般说,各地区的参合率经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达到80%以上难度不很大,但在自愿的原则下,达到100%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未参加的人当中,不知道和不相信的农民可通过努力宣传和周围群众的示范效应争取到,没钱参加的一部分贫困户也可通过补助让其参加,但对因为身体健康和其他原因未参加的,我们却没有非常好的办法,调查证明了这一点。调查显示,2005年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中不知道、不相信、其它三项原因各占5.93%、30.83%,7.91%,合计44.67%,这可将其称之为“可争取农户”;而自认为无钱和身体健康的各占43.08%和12.25%,合计为55.33%,可将这部分农户称之为“不可争取农户”。

五、今后工作重点

(一)拓宽渠道,深入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积极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认真研究,科学筹划,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出台新农合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三)结合实际,积极协调,解决好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困难和问题

要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编制和人员标准,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把素质高、懂业务、能负责、善管理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合管办,按照《豫卫基妇[2004]17号》文件规定拨付足额经费,改善办公条件,以适应新农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农合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促进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

新农合制度实施的好坏与否,规范化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二是要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医疗设备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信息网络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宽带的衔接,实现“网上新农合”。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 篇11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派出调查组,赴江苏、四川两省及所辖4个县,实地走访了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民患者,重点了解新农合制度总体实施情况和农村医药价格政策执行情况。

一、新农合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2008年底,江苏、四川两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江苏省比全国提前3年,早在2005年实现全覆盖目标。二是参合率稳步提高。2008年底,四川省参合农民数由2003年的210.2万人扩大到6414.3万人,参合率也从69.65%提高到92.43%。江苏省平均参合率连续四年稳定在9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三是筹资水平逐年增加。2003年试点之初,两省新农合人均筹资为30元, 2008年江苏逐渐增至100元,2009年达到124元。同期,四川省也从80元提高到100元。四是受益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江苏省参合农民人均补偿1625元,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由2007年的31.18%提高到39.26%。四川省人均补偿金额为697.99元,住院医药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39.08%。对当年没有生病而未享受基金补偿的参合农民,两省规定免费对其进行健康体检,许多农民生平第一次拥有个人健康档案。五是农民就医日益便利。目前,两省所辖每个建制乡镇、行政村均设有至少1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定点医疗机构。农民到乡镇就能就近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及时诊治。

二、农村医药价格监管不断完善

(一)明确农村医药价格管理政策

目前江苏、四川已将主要县级非营利性医院、全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明确了农村医药价格管理政策。药品价格管理方面,江苏、四川规定,在不突破政府最高零售价前提下,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执行以实际进价(实行上网采购的,按照上网采购中标价格)顺加15%的加价率政策。江苏省还规定了省级定价药品、市场调节价药品继续执行差别差率政策。四川省规定,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销售政府定价药品不得超过最高零售价,市场调节价药品由医疗机构自行定价。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面,两省统一了医疗服务项目,制定了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等级收费标准及管理办法,及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价格下浮幅度。

(二)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

为促进农村医疗机构安全、合理用药,江苏、四川出台了本省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分别规定了约900种左右基本用药,并严格控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使用非目录内药品的比例。江苏省规定,乡镇定点医疗机构目录内药品使用率不低于90%,二级以上医院不低于85%,未告知或未经患者同意,超过规定比例部分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自付。

(三)推行农村药品流通管理新形式

一是创新招标采购模式。改“招药品”为“招企业”,成都市规定各县(区)通过公开招标,每年确定1家药品经营企业集中配送当地乡镇、村医疗机构所需全部用药,减少招标次数,降低招标成本,减轻医药企业负担。二是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如成都市新都区规定,中标的药品配送企业对农村医疗机构实行统一配送、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管理“五个统一”,明确了配送企业责任,保证了配送药品质量,降低了配送成本,缩短了配送时间。三是明确药品加价政策。新都区规定,配送企业只能在5%的流通差率内制定配送价格。各乡镇、村医疗机构在配送价格基础上不超过30%的加价率顺加作价,大大降低了药品零售价格。

(四)加大农村医药价格检查力度

一是全面推行价费公示。我们所走访的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均采用显示屏、公示栏等方式,在醒目位置公示常用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并标明12358价格举报电话,部分乡镇医院还做到了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保障了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两省物价部门连续开展农村医药价格检查,逐步规范农村医疗机构价格行为。

三、农村医药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1、突破规定加价率销售药品

江苏省规定,乡镇卫生院销售药品实行加价率和最高零售价双控管理。但调查的地方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仅执行最高零售价,普遍突破规定加价率。

2、药品市场价格较为混乱

一是农村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药品销售价格差异较大。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没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或集中配送,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自行通过医药公司采购药品,在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范围内自行制定销售价格,造成农村定点医疗机构之间药品价格差异较大,农民感到药品市场价格混乱。二是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价格普遍高于农村零售药店。农村零售药店进货渠道多样、进货环节较少,甚至以较低价格从厂家直接购进药品,并针对不同销售对象采取不同折扣等方式灵活制定销售价格。而农村定点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间环节较多,层层顺加作价后,导致销售价格普遍高于零售药店。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20%之后药费仍比药店买药贵,弱化了新农合的吸引力,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

3、卖高价药现象普遍

部分乡镇卫生院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获取自身经济利益,普遍存在片面追求药品差价,给农民开高价药的情况。如同样是抗生素类药品,青霉素系列普通青霉素钠(160万单位)零售价格为每支1元,而氨苄西林钠(0.5g)为每支9元。如头孢系列药品,头孢唑林钠(0.5g)零售价格为每支1.8元,而头孢曲松钠(1.0g)为每支8元。这种情况增加了农民就医负担,降低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同时,也导致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大幅增长,客观上增加了新农合基金的支出压力,基金运行难度加大。

4、部分药品最高零售价与实际执行价格差别较大

为鼓励廉价药物的生产、使用以及保证药品质量,促进医药工业健康发展,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部分廉价药品最高零售价时保留了一定空间。而一些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以占有市场为目的,往往大幅降低此类药品的销售价格,导致部分廉价药品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与实际执行价格差别较大,这种现象在农村医药市场还较为普遍。

5、医疗服务乱收费时有发生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乡镇卫生院重复收费、提高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医院在节假日进行X线透视检查时,收取检查费用的同时加收急诊费。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医疗机构筹资机制不完善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是经费投入少。以四川省洪雅县东岳镇卫生院为例,2008年医院职工工资保险、资产维护等运转费用为249.12万元,而政府财政补助为8.1万元,仅占医院运转费用的3.25%。二是人才投入少。随着新农合进一步发展,服务人口不断增加,工作量不断加重,东岳镇卫生院现有职工增至34人,但仅有6人为事业编制,财政补贴6人50%的工资每人6500元/年,其余职工工资福利均靠医院自行解决。三是基础设施投入少。目前仅部分县区利用国债资金项目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添置了基础检查设备。总体上,农村医疗机构依然处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设备落后的境况。据调查,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50—70%,村卫生室更是高达90%以上,农村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运行机制根深蒂固。

2、农村药品采购不规范

目前,农村药品采购渠道不统一,招标采购模式不完善。未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县(市、区)对药品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自行通过医药公司或厂家采购药品,采购渠道多且乱,药品质量无法保证,药品价格差异较大。实行集中招标的地方,由于现行招标机制不够完善,存在招标次数过多,招标周期过短,加重药品经营企业负担的现象。

3、农村医药价格监管不到位。

一是基层价格检查力量薄弱,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检查不能做到经常化。二是一些违法单位片面强调乡镇卫生院底子薄、责任重的特殊性,以缴纳罚没款影响医院正常经营,患者生命健康得不到保证为由抵制处罚,造成价格执法的威慑性不大,价格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此外,政府制定的药品最高零售价相对偏高,规定的药品加价率政策得不到严格执行。

四、强化农村医药价格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

一是逐步将新农合纳入法定保障范围,根据医疗费用、政府财政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等因素,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加快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增长机制,为新农合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二是建立严格的基金监管机制、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科学的医药费用补偿模式,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提高管理能力,保证新农合基金健康运行。三是不断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标准,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费用补偿水平,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充分发挥新农合的保障功能。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引导农村群众就近放心看病。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服务人口和区域,重新核定农村医疗机构事业编制,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工资福利水平,保证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基本稳定。

(三)推广农村药品统一配送模式,规范药品采购渠道

目前,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完全取消农村医疗机构,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农村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运行机制还不太现实。为扶持农村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方便农民群众就近诊治,建议推广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实施的农村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新都区每年通过公开招标,确定1家医药公司负责各乡镇、村医疗机构药品配送。配送公司获得5%的配送利润,并实行统一配送、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管理“五个统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获得30%的差价收入。这种模式完善了药品招标机制,明确配送公司责任,规范药品采购渠道,防范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药品加价利润,既保证了农民群众用药安全,又降低了药品价格,便于政府部门监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四)加强医药价格监管,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上一篇:维稳期间汇报材料下一篇:张桂梅老师的事迹